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第1篇: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施程序;评价

教育部修订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甘肃省教育厅颁布的《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而研究性学习,必修学分15分,所占比例最多。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实施程序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一、实施程序

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分三个阶段,按四个步骤进行。

(一)三个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首先,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等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

2.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问题以后,学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内容包括: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建立资料室并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类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提倡多样化,即撰写实验报告或采取开辩论会、

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等方式,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

答辩。

(二)四个步骤

1.准备工作

(1)教师培训。开学初,举行指导教师培训会,主要目标是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指导能力的提高。

(2)学生动员。开学初,召开学生大会,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价值。

(3)资源准备。包括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图书、资料)、物质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仪器)。

2.选题工作

(1)教师报题。各学科组定主题,每位教师提供1~2个研究课题报学校教科室。

(2)学生选题。学生根据学校公布的指导教师和课题开设目录,选择适合自己的指导教师及研究课题。

(3)确定课题。在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教科室组织各年级组和学科组负责人召开课题评审会,对每个小组的课题进行评审确定。

3.研究实施工作

(1)学校公布确定后的各小组课题及学生选课名单。

(2)各指导教师负责建立课题小组,推荐组长1名,记录员1名,并指导小组制定、填写《永昌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教师制订、填写《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工作计划表》,撰写指导

教案。

(3)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合作研究,辅以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结合。

(4)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此本由学生保管,指导教师定期检查,作为平时评价的重要依据。

4.课题成果展示

(1)总结。在规定的学时内认真完成了研究课题,期末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总结》,组长主持写出1份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交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整理后报送学校教科室。

(2)展示。每个小组成员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特点,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恰当的成果表述形式,向指导教师提交1份个人成果或总结,指导教师整理后报送学校教科室。表述形式不拘,主要有各种类型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活动设计方案、实物模型、多媒体软件等。

二、评价

(一)评价内容

1.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

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意见等。

2.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情况

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二)评价手段、方法

评价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我校制订的定量评价标准如下:

1.考勤(20分)。迟到1次扣1分;缺席1次扣3分。由指导教师负责评定。

2.表现(30分)。“表现”主要指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信念毅力、合作分享、交流表达等方面的表现。由指导教师与小组长协商评定。

第2篇: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党的十提出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充分肯定了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高等考试作为高中学生进入大学门槛的通行证,高中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上大学的选择。挺次,如何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成为各学校关注的重点。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导为辅的学习手段在教学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文章就高中数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做出探究,希望能够为中学学校实行研究性学习做出一定指导。

二、传统高中数学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结合老师讲解的重点做出相关练习。或者干脆采取“题海战术”,老师讲解完知识点后直接做题,在题目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方式在应付应试教育的现代具有显著成效,但是在重视素质教育后,这种学习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单纯只是会做题,但是却不能做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俨然已经成“做题机器”,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感到身心俱疲,还会损害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这就导致了当下高中学生进入大学后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正是现在大学学习的弊端根源。

三、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优势

高中数学由于其本身的知识点较难,学习辛苦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研究性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具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首先,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通过自主研究或者是互助的方式进行分析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去研究,在学生面对难以解决的困惑时进行辅助,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乐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现在学生能力不足之处。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是学生在获取知识之后能够具有深刻的印象,祈祷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数学的原则

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高等考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学习生涯的意义极大,因此在将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数学时要注意有一定的原则。

1.学习性原则。

高中数学的教学应当围绕学生教学大纲展开,保证研究的课题与学生考试大纲紧密联系,不能脱离考试大纲。在应试教育的当下,高考成绩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必须将学习性原则加以考虑,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下进行研究性学习。

2.研究性原则。

研究性原则指的是必须保证学习的研究性,不能只是表面上的研究性,要认真落实研究性的真正含义,将实际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到所要学习的课题上,真正做到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讲解为辅的学习模式。这就要做到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与时俱进,保证教师知识能力过硬足以应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众多问题。

五、高中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1.在日常的数学中进行。

数学研究过程就是将某一具体问题,通过淑芬手段建立成一定的数学模型,从而以这个问题为契机展开讨论学习。这正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所在,提出某一问题,以学生参与与老师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最终将解决问题所用的手段归结为知识点,进行总结而结束。在学生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公理、定理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新的问题,而这些公理定理的推导过程就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材料,将某些问题带到实际过程中,是学生通过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发现问题的一般规律并总结就成为了公理、定理,也实现了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研究性学习。

2.以实际问题为契机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进行数学日常教学之余,可以将某些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中进行研究,通过同学们的独立思考或者是团队互助进行总结,归纳出满足公众数学知识点一定的数学模型,让同学们进行课下思考,最后将建立的数学模型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让同学们也体会出题老师在出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使课堂成为同学们展示的平台,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中也可以提倡创新,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3.通过社会实践进行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是学生在获取课本知识以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得信息和社会经验的重要手段,同构社会实践可以是同学们进行将抽象问题的现实化(例如在银行中存款的利率问题,工程中获得最佳使用效果二使用最少材料问题,商品进价与售价历任问题等、药物的作用时间等),将所需要的社会现象用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加以解释,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在仔细观察后才能发现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关注经济问题、华宁问题,现代高科技问题等研究,培养学生关注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参加社会问题的探究。从而培养一个能够服务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的学生。

六、结束语

第3篇: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教学现状 必要性 开展策略

现代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都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灵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科学研究的精神主动参与学习,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个体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如强劲东风,催动研究性学习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

1998年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首次被提出,并在2002年实现在基础教学方面的全面推广,日益成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热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基础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主”,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着重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等语文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审美能力。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坚持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生活经验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一、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1.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处在以教师单向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境地,语文课堂教学枯燥、僵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活力和创造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学习的边缘位置,被动接受知识,影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参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2.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就在引进国外教学理论和总结语文学科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局面,开创了促进学生读、写、说等能力全面发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的接受性学习给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带来负面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组织结构的完善,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情、意、理等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对终身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最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成长,在研究性学习组织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可行的。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出发,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成熟,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辩证分析,为深入的探究学习提供智力支持。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树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民主、生活、合作、对话、活动等教学策略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只有在充分掌握和理解上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开展高效的研究性学习。民主、合作、对话等策略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民主,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生活、活动策略强调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和生活化,语文作为语言学科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并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究学习,树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体验到参与语文学科研究的乐趣,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在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语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团队能力。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3.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普遍采用“五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初步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语文研究氛围;第二,组织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内容进行研读,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课外的延伸训练巩固知识;第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强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

4.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质量。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注重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鲁迅《宝玉挨打》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集中反映了贾府哪些矛盾”,根据教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守财奴》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善于抓住时机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除了教会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要注重语文知识探究方法的传授。

5.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第4篇: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1990年德国汉堡“世界终生学习会议”推出终生学习的理念,标志着教育理论从终生教育到终生学习的重大进展。1994年意大利“首届世纪终生学习会议”,指出“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具有超越时空和信息传递便捷的特征,所以,更适合个别化学习需求,突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理念。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的提出适应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新型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和“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这是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和追求的教育目标。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创设适应高中学生特征的学习手段和方法。高中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已有较好的发展,要求独立评价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不愿接受限制和约束。学习上有求知的欲望,行动有明确的目的,逐渐摆脱环境的影响,但也会出现独断性的特点,有时争强好胜,显得稚嫩。教师要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如何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

网络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现有技能、认识潜能、行为习惯、思维模式、文化背景和经历的前提下,首先要改变教师自己。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学会识别、选择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图书馆档案资料、计算机信息库等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学生要学会在校内外可利用的资源中找到最新的、有一定权威性的信息资料,并识别带有偏见或不精确性的资料。学会用多种方式记录信息,如卡片、照片、计算机文件等。以高中历史《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1.课前的准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内容重要。学生将要面临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创造性地进行研究,才能有应变力和竞争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结论”的思维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主题的确定。研究性课题的设置应该源于学生觉得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和现实社会发展有一定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积极主动和延伸的研究。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会有很大的启迪。

(2)师生互动的设计。主题确定后,教师在主题之下列出一系列小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撰写论文,实现研究成果的展现。提示学生注重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尽可能地有自己新的见解。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进行探讨,挖掘新的资料,运用证据和研究策略进行论点的解释,对论文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应让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将想法、结论、观念、思想和同学、教师进行交流、研讨,相互启发,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学生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大量案头工作。网页的制作,网上资料的查询、甄别筛选、下载;大量图书的阅读,获取有效信息。学生完成论文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重点指导、修改,并录入到网页论文中。

2.课堂的安排。

课上延伸。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上起到指导的作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学生和教师的行为限定在一定的时空,对前期个体化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小组合作式的再学习。

(1)学生进行网上资料的阅读和查询,对工业革命影响进一步认识,通过网上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网上个别指导和回答),形成小组的观点,制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进行介绍。

(2)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性的点评,引导学生进入工业革命启示的学习。

(3)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网上查询,学生可以了解其他同学有关工业革命启示的研究情况。寻找新的论据,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教师对学生结论的论证,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或有创意的观点要肯定和鼓励;对有明显错误的,提醒学生再思考;对有争议的结论,保留自己的观点,课下继续研究。可适当加入辩论,保留传统教学中优秀的地方。

(4)选出2~3篇优秀论文,作者介绍论文的形成过程,回答同学的提问,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使用计算机的评价系统,学生评选出最佳的研究性论文,同时统计学生网上资料的点击率。在课结束时学生了解自己课上的表现,激发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6)对教学情况,教师进行总结,指明今后研究的方向。

3.课后的反馈。

第5篇: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精心策划;小切口;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那么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怎样才能搞好研究性学习呢?结合我的具体做法,谈谈感想。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和利用互联网搜集史料

在讲《中国古代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这节内容时,针对教材提到的“当时,河西走廊,辽东等边疆地区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这一知识点,课前设计了“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习俗”这个研究性课题,并提示学生可通过查阅图书,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去搜集史料。一周后,同学们都上交了他们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史料,并兴致勃勃的告诉我:中国古代史课本上所配的好几幅图片竟然就来自我们嘉峪关魏晋墓中的壁画,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2.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来撰写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图书和互联网搜集到的相关的材料大同小异,学生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所搜集到的信息材料的堆叠整理,最多也只是个“粗加工”, 他们的结论也仅仅是对已有学术成果的认同或复述,谈不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面对这种情况,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来获取第一手材料,来撰写较高水平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就显得尤为必要。

3.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

把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围绕提出的问题或课题所得出的结论或历史感悟,通过多媒体展示、调查报告会、演讲赛、辩论会和宣传栏展览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从而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4.利用乡土历史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仅仅关注课本内容已经显得远远不够。乡土历史有着其它课本内容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教育功能,历史教学中结合乡土历史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考察自己家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变迁,必然能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具体实践中,我利用丰都县教科所编写的《丰都历史》,并结合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布置一个关于丰都近代史上最感人致深的大事件,学生自然想到抗战时期的丰都历史。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的目的。

5.通过历史活动课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第6篇: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 高中语文 能力培养

一、增强学生的能力。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语文积累能力、语感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的领悟能力及鉴赏能力、个性与创新表达的能力等等;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创造出一些文学作品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极大地发展学生的优势能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般根据自己的特长、潜能、兴趣、爱好等选取深入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式方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是扬长教育的精神。

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发展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学生一般对自己参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目标、具体任务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这极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适应当今社会,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备条件。

六、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七、丰富学生的心象。

心象是当对象不在眼前时,我们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心象是一类很重要的知识表征,它能够使我们在对象未出现的情况下去表征和加工这些对象。在学生构思想像作文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到头脑中出现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视觉特征的形象——视觉心象;他们还常常会用到经过头脑对记忆心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心象——想像。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则是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有创意的表达。显然,这样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定会经常运用视觉心象、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不断丰富学生的心象储备,从而为提高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八、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九、锻炼学生言语能力。

第7篇: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2—0052—01

一、为什么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目前,学校对老师业绩的评价总离不开考试成绩,所以老师总会担心,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要占用学生课内外很多时间,会不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于此类原因,我们在研究性学习方面要么是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要么是敷衍了事,走走过场。而这些情况正反映出了认识上的局限性。因为,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首先要看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大趋势,全国上下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文教学有两个突出的弊端:一是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好;二是学生缺乏可以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这两种弊端不解决,学生就会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层次上,一旦进入大学,面对全新的教学方式,就会无所适从。其次,要看到高中语文教材的很大变化,特别是突出的文学性和人文性。这些变化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新教材中古典诗歌的数量是旧教材的几倍,凭借教材中的这些典范作品和相关知识简介,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中国古典诗歌的桥梁——分析陶渊明诗歌承前启后的作用”此类课题。通过这类课题的完成,学生可以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再次,要看到高考试题的变化,如诗歌欣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其目的就是更加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鉴赏水平和研究能力;现代文阅读增加了推理能力的考查,这也是研究性学习所培养的主要能力;高考作文是近年来变化最大的一部分,由限主题作文变为话题作文,特别在作文评分发展等级中有一条明确指出,“见解新颖”“推理想象有独特之处”,所有这些都紧扣着研究性学习。

二、如何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1.确定研究课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分为三大类:文学艺术类,如“李白性格及其诗歌中数词的应用”“红色——中国人的色彩情结”等;社会调查类,如“关于我校学生的阅读状况的调查”、“高中学生家境状况和消费状况的调查”等;学术类,如“《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之异同”“关于‘匕首’与‘投枪’——鲁迅杂文语言浅析”等。在确定具体的课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兴趣人手。例如,学生总喜欢追赶时髦,崇拜明星,在衣着上要么是乞丐装,要么是F4,据此可确定“中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课题。

第二,从教材入手。例如,高一年级学生学习了从先秦到清代的优秀散文24篇,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中国散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演变和发展情况,可以让学生去完成“中国古代散文的演变浅析”“从中学语文看古代文人的坎坷仕途”等课题。

第三,从地方文化入手。如“甘谷方言与普通话之异同”等课题。

第四,从人文教育入手,不论是《语文课程标准》,还是新教材,都一致强调,必须高度重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追求真善美的良好品质。这种品质也就是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学生写作文的底气,有了这种底气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好文章来。

2.指导学生研究。第一,研究性论文的撰写,不同于一般的作文,都带有较强的学术性。对于学生来说,初次接触这类东西,教师不指导学生便无从下手。语文研究性论文,除一些特殊情况外,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就是收集资料,如文字资料、数据资料、图片资料等;第二步就是对资料的分类,这种分类基本确定了论文思路;第三步就是分析,要归纳推理出一个结论。如学术性论题“女字·女子·文化”,先让学生通过词典统计“女”字旁的字有多少(大概400多字),然后根据表达的意义进行归类,一类带有褒义的,像好、妙、娇等;一类带有贬义的,像妨、妒、妖等;一类表示血缘家族关系的,像姑、姨、婶等;一类表示妻妾等妇女地位的,像婢、姬、媵等。归类以后再去分析中国妇女与文字和文化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妇女影响着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又影响着妇女的地位和命运。

第8篇: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 家史调查 高中历史 研究性学习

历史悠久的虎门,不仅有林则徐“虎门硝烟”的驰名遐迩的光荣历史,而且连续多年财税收入名列全国乡镇之首,获得了“中国财政之星”、“全国创汇十强镇”称号。从改革开放以来,虎门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得到了飞跃性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当代高中学生,如何让他们感受这种历史变革,以及他们是如何思索和感受的?开展家史调查是一种有效而且简单易行的好形式。我们将它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让学生接近生活、接近社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大舞台。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组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开展历史课外研究性学习,2007年我们虎门中学组织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家庭历史调查活动”。下面谈谈这次活动的目标、展开过程和教育意义。

一、活动的目标

1.让学生了解自己家庭过去、现在的生活状况的变化,探究其原因。

2.让学生了解邻居、亲戚或其他朋友的过去、现在的生活状况以及思想观念的重大变化。

3.指导学生学习撰写家谱的方法,弄清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家族之间的关系,作一次寻根访谈调查。

4.让学生学会开展社会与家庭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撰写小型调查报告,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多媒体调查报告的方法。

二、活动过程

1.向学生讲清活动目的、活动调查要求,学生根据活动主题,自主制订调查计划,拟订访谈提纲或设计调查问卷。

2.依据访谈提纲,对被访对象进行调查,做好记录,汇集成资料。

3.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撰写调查报告,得出自己的结论。

4.活动总结。班级组织进行调查成果交流,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

5.对活动的影响作跟踪调查。教师对此次活动成果进行认定,特别是在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作长期观察,以了解活动对他们的影响程度。

三、活动的教育意义

“我的家庭历史”调查活动从2007年暑假开始,到11月中旬完成。在历史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收到530份调查报告,其中53份制成多媒体软盘。这些调查报告内容丰富,其中不乏好作品。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及成果,我觉得活动的教育意义很大,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增强了学生对家庭、祖国的亲近感、认同感和责任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通过写家史,了解到前人的身世和人生经历,也了解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从学生写的家史看,每个学生的家庭随着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发生巨大的变化。比如,欧淑君同学在《我的家史》中写道:“爷爷奶奶那个年代,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三代,……住的瓦房经常漏水,……孩子们经常饿肚子,都不上学,在田里干活。1978年改革开放后,爸爸洗脚上田,做起了生意来,家里很快富裕起来,住上了几层高的新楼房,现代家具一应俱全,美味佳肴应有尽有,就连交通工具也换了两代,由单车到摩托车再到汽车……”又如沈晓春同学在《过去,现在》中写道:“父亲在十五岁生日那天,为庆祝他的生日,奶奶把家中唯一的老母鸡宰了,但那煮熟的鸡被人偷了。后来只好以咸菜代替,……而改革开放后,家里富裕了,现代家具、电脑、汽车、洋楼都有了。而且父母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知道了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还积极学英语呢!……”从家庭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中,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家、爱国的感情。

2.增进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理解。

对于经济发达的虎门,不少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或生意。他们没有较多的时间同自己的孩子交流,甚至无暇关心他们的教育,所以不少学生在写家史之前很少与父母沟通。在写家史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长辈们在成长、学习、事业等方面的各种经历,并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这样学生同父母的沟通增加了,消除了以往对父母的偏见,使学生与父母的情感加深了,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赖晓川同学写道:“以前我有点瞧不起父母,觉得他们没文化、没见识,不愿意与他们交谈。自从我了解到父母过去的历史后,我觉得他们很了不起,我越来越爱父母了。从那以后,我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多,我觉得他们既是长辈,又是朋友。”

3.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通过写家史,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体验学习、探索学习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这正是研究性学习要达到的目的。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增长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使学生对学习历史更有兴趣。因为他们感到历史的真实,感到学习历史是有用的,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比如,有些在事业上的成功家长发出感叹说:“我们这一代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学到文化,要创业很艰难,现在很多事都是边干边学,压力很大。你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学好文化。”诸如此类的话语让很多学生感触颇深。一位学生兴致勃勃地对我说:“老师,我现在越来越爱动脑筋和动手了,我觉得学习历史越来越过瘾了。”

4.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现在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从小到大衣食无忧,从来没有体会过贫困,也没有体会过生活和创业的艰辛和不易。他们在家史调查中更加懂得了我国的许多古语在现实中的真正含义:“创业难、守业更难”;“业精于勤,荒于嬉”。通过写家史,他们更深刻地体验到人生的意义,更好地理解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加深了对八荣八耻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自己的理想和前途采取更加客观的态度,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前途充满自信和乐观。正如杜福弟同学在《人生的痕迹》中最后写道:“从我的祖辈、父辈身上,我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从我的家庭历史变化中,我看到了祖国的伟大变化。今后,为了我的家,为了振兴我们的民族,为了祖国的前途,我要认真学习,努力拼搏,毕业后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总之,中国自古就有记家谱、写家史的传统,我们应该发场光大。指导学生写家史是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要责任。我们的实践证明,写家史这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霍益萍,查尔明,陈百尧.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江苏太仓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

第9篇: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就我们研究所及,国内外文献资料中尚未见到这一提法。课题研究的灵感最初来自加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的想法与实践。1998年以来,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几位领导同志在调研工作中曾分别谈到,要借鉴和总结国内外一些著名中学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和组织下,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部分学校开展了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着手进行了“研究型活动课程”的研究及教材编写工作,为高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供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指导。1999年6月,上海市教委举办了“上海市中学研究型课程研讨会”,受到教育部基教司和部分省市教委的关注。同年10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无锡)上,上海代表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认识。

二、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意义

学习的方式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教育要求的体现。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其中包括农业社会与接受学习;工业社会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后工业社会与研究性学习。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后工业社会的学习者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掌握信息呢?现在有如下两条思路。

一条思路是高效的学习。这条思路的基本假设是:运用先进的学习方法,可以充分开发人的学习潜能,学习方式的革命将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地提高人的学习速度。因此,在当今知识剧增的时代,应该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包括各种快速阅读法、记忆法、思维技巧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曾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学习的革命》一书,可作为这种观点的代表。

另一条思路就是研究性学习。这条思路的基本观点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的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知识就是力量”,“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这是几百年来人们一直信奉和遵循的教育理想与实践指南。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这种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逐渐暴露了它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它导致我们的基础教育包括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逐渐演变为一种以“应试升学”,“智育至上”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当然,创造性思维也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研究性学习与高效的学习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