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生知识点范文

美术生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生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生知识点

第1篇:美术生知识点范文

一、棚菜灰霉病发生特点

1、灰霉病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黄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交界分明。

2、灰霉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初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死。

3、灰霉病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苗期棚内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易发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二、防治原则

近年来随着大棚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灰霉病已从次要病害上升为当今作物中重要的病害之一。特别是棚室瓜果类及豆类蔬菜灰霉病发生危害日趋严重。由于此病原菌是真菌,产孢量大,繁殖速度快,发病周期短,又极易对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造成生产中用药剂防治效果不佳,遵循“早、准、换”的防治原则可有效提高灰霉病药剂防治效果。

1、早:“早”就是一定要加强田间诊断,在发病前及初期防治。如防治太晚,特别是见果实发病才开始施药,则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根据蔬菜在定植前、开花前、花期、开花后3~5天、幼果迅速膨大期是灰霉病易侵染发病期,这五个关键时期要分别及时用药防治。开花期每7天施1次药,重点喷花,结果期施药重点喷幼果,兼顾叶正反面,施药时除对植株全面喷药外,还要兼顾植株周围的土壤和棚室墙体及支柱等处。并对有病的果柄进行点涂杀菌剂,局部防治以防病部复发或扩散;对发生在茎秆上的病斑应及时对病部采用抹药的方法进行防治。同时在生长期内要经常观察植株病害发生情况,要及时摘除蔬菜幼果上残留花瓣及柱头,并摘除覆盖果实的小叶以利果实见光,缩短结露时间,以减少灰霉病的侵染点。发现病花、病果、病叶应及时摘除。摘除要在上午有露水时用地膜将病部包严后再摘除,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毁。

第2篇:美术生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三;美术;教学;优化;关键

在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单纯将美术作为一门记忆性的知识内容,将重点放在考试内容上。但是这样的教学是“急功近利”的,对学生实际的鉴赏能力并没有好处。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态,就要转变教学态度和目标,优化教学方法,让美术学习课堂更加高效,美术学习效果更好。

一、结合多媒体教学,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多媒体是一个很好地展示多样画作的工具。在教学美术知识时,不可能拿真的名作给学生欣赏,最大的可能就是通过多媒体。学习新的画家,或者是新的画派,又或者是各国不同的艺术风格等等,都可以借用多媒体展示。除此之外,在美术课上播放悠扬的音乐,丰富学生的鉴赏感受,也能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领悟能力。艺术都是相通的,美妙而恰当的音乐更能将学生带入画境,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自然会更好。

二、教学更富逻辑性,步步引导式教学

美术课堂也应该像一首曲子一样,要有前奏,有导入,有舒缓,也有紧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教案设计得更有逻辑一些。先用简单的作品或者是相关影视资料作为先导,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引起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再步步铺垫,逐渐进入课堂正题。在讲到关键点的时候,更要强调重要的内容,标注考试内容,让教学更加有效。这样,学生既不会感觉课堂压力很大,又能够充分学习,有所提高。

三、实践美术知识,让学习更有价值

高三教学有很大的特点,就是时时刻刻以考试为中心,这样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认为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且也不利于他们对美术知识点的长期记忆和对其的灵活应用。采用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美术感受。美术鉴赏作为一门课程,必定有它的教学意义,更何况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非美术专业。真正的知识技能一定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和实践,比如在课堂内举办建筑欣赏比赛,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建筑风格,初步判断是哪个国家或者是在哪个时期。这样简单的应用,也会让知识点学习变得灵活。

总之,高三美术教学要以实用性为主,将考试内容结合灵活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展示美术的多面性,更要重视美术知识的实践活动。让美术深入生活,让生活体现于课堂,才是最佳的教学,最终的优化目的。

第3篇:美术生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体系

美术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能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摆在了首位。现行的美术教育改革已打破了传统的以单纯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要求教师对知识的结构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同时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以适应美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此思路下,学前教育美术专业需根据现实的课程状况进行改革,确定美术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特点及教学制度的完善

中职教育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试验和实习;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职业岗位群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就要从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教学功能和实现中职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学制度。

二、学前教育专业完整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

建立健全的美术技能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修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根据美术课程的教学规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应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美术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美术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内容能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教学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教学的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课堂方式,还应采取口试、试验、参与实践、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三、突出学前教育教学特点和组织教学活动能力

突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特点,密切情景、活动、智力的关系。关键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在教材中指导――如何有情趣地使用知识点进行教学,如音乐、脸谱、装饰、情景展现与绘画或设计课的综合设计,作为情景教学,进行开发学生思维的训练,切入点灵活,也有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机械地掌握知识的多少、技能的高低为标准。在活动设计中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培养综合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通过提示启发,促使学生在进行学前教育活动指导时,能考虑到家庭、社会因素,能整体地看问题、处理问题。着眼点要大,眼界更宽,考虑问题要辩证、灵活。能具备较好的思维方式,同时能学以致用。

四、课程的设置及自我学习能力培养

绘画、图案、手工、书法四者互动。四者为一个整体,在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材形式上,采用灵活多样的办法,使“教与学”之间建立较为牢固、系统、规范的教学制度和宽松的课堂作业时间,从而达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绘画技能的训练。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把美术课程分别细化为:《美术基础》(包括素描、色彩、装饰色彩、书法四部分):《儿童画》(包括简笔画、儿童画、装饰画、版画四部分):《手工与应用》(包括装饰画、泥塑、折纸、教具制作、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制作五部分)。三大块的构成,既突出了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加强了实践环节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强调对美点的敏锐感和)和能力,尽可能多地培养、开发他们的表现方法和能力。在学习方法、自学习惯、自我发展能力方面进行培养。三者是互动关系,辅助于学科基本知识点,作用于学前美术教育活动。三方面形成一个紧密的连动结构。通过教材方式,提供自学阅读的空间。各类别之间有联系地提供知识点,揭示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习方法,促进学会、会学、会用习惯的养成,有助于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五、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师资队伍专业化改革

对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化改革,首先要加强对“资源共享式”的美术教师进行幼儿心理、幼儿教育知识的集中培训,加强他们对学前美术教育特点的认识,提高美术教师的学前美术课程教学的专业化程度。加强美术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解决技能课教师“教与学”,运用听课、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监控。提醒技能课教师密切关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和美术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使教学内容贴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不仅专业过硬,更应该是幼儿教育专家。因此,各学校需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业务进修,更新观念与知识,尤其是学前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学习。同时,制定与完善相关制度和激励措施,提供美术教师进行学前教育教学的机会,鼓励教师到幼儿园积累工作经验。积极聘请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到学校兼职,通过校、园合作的形式打造培训平台。最后要加强横向联系,加强同类学校美术专业课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

六、建立有效的教学体系

现如今美术教学模式要完善必须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学生评价要体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价值观。通过教学试讲和在幼儿园的实习实践进行评价。同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种评价手段。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业需要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的去推动,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去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标准。

参考文献

第4篇:美术生知识点范文

一、根据教材知识点,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作业

比如美术的分类,美术可分为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绘画又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等。中国画又可分为山水、人物、花鸟等。花鸟画又可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学生要达到掌握到哪一个知识点,比如你想达到美术可分为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就够了,其他后面内容就不要列入作业要求。如果分层作业就可设计各个层次难易不同的作业。

二、作业的设计要以训练技能为主

可以分为几类:1.绘画类作业,此类作业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设计作业时也要明确学生达到的要求。比如《美丽的西湖》一课的水彩画作业,第一节的水彩作业要求只是水色交融,然后是单色、间色、复色的调配就够了,第二、三节课作业要求是干湿画法的运用,然后是亮部到暗部颜色的转换,比如画绿树,亮部是柠檬黄,然后是淡黄绿,再是草绿,翠绿,深绿,再后是蓝绿,紫绿……第四、五节课作业要求是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运用,然后是一幅画的色调,水彩画的意境体现。2.动手制作操作类作业,在美术教学中,动手制作类作业是最不易完成的。往往受到材料、场地的限制,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设计相应的作业。比如老师您好――贺卡制作,要么是统一材料,让学生用一张4K铅画纸制作,要么是自带各种材料制作送给老师的贺卡。又如《神奇的工具》一节作业,可设计让学生上讲台操作图片处理软件(有条件的学生作业可到电脑室完成),学生选择一张图片,老师临时确定一个操作任务,比如调节亮度,对比度,眼修改大一些……3.设计类作业,比如《设计的魅力》一课,根据教学的设想,让学生掌握后现代主义(核心为以人为本的思想)的设计,并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出来,因此这样的作业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作业的具体要求和思路:①设计一张桌子。②具体要求:设计简洁,有现代感,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产品服务于人,不是人去适应产品。做作业前先让学生如何发现产品缺陷,有哪些人性化的需求,然后改正产品的缺陷,如何添加功能,又如何进行仿生设计,创造出新的产品。同时设计作业时,尽量让学生设计自己感兴趣的,比如设计一张游戏用的椅子,就比设计一张吃饭用椅子兴趣好一些。

三、作业设计要重视能力的提升

在作业设计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临摹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升。首先谈临摹能力,初一的山水画作业,临摹能力的提高,涉及观察记忆和思考想象的过程。因此老师在布置临摹作业时,要精心挑选临摹的内容,让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充分得到训练。学生基础好的可要求学生作业必须背临默写,教师可以设计素描默写作业,水彩画背临等。比如《美丽的西湖》一节的作业,可让学生背临《西湖的春意》,让学生在临摹过程中提高能力。其二根据举一反三能力提高的需要,教师可利用知识迁移高效率地完成作业,比如《设计的魅力》一课,教师可设计以下作业:(1)出示L形凳;(2)照L形腿的凳子设计灵感,举一反三设计相关的凳子。又如:《青春风采》一课,衣服效果图作业设计,学生依照水果类――苹果型服装,由此举一反三自然就会想到香蕉形、梨形等服装样式。其三,创作能力提高的需要,教师可布置主题创作和现场写生等作业设计,比如《美丽西湖》作业可设计为美丽的校园水彩画创作,作业要求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设定。也可进行主题创作,比如《让世界更美好》的作业,就可根据一个公益主题如生命与运动、珍惜生命、环境与人等主题进行平面海报设计。创作需要想象,学生想象力提升的需要,教师也可设计想象作业。譬如《错觉》一课,作业可以设计为平时看到的山、云、雾等形象什么,或像什么在干什么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并养成习惯,学生能力会慢慢得到提升。

四、作业设计不但要注重形式更要讲求效果

新课程的实施不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教学实际勇于设计各种新颖而实用的形式,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作业的最佳效果。作业效果跟作业要求有极大关系,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尽可能把作业要求阐述完整、具体,不要泛泛而谈。比如作业①设计一款美观的学生装。作业②设计一款美观的学生装,建议用类似色或对比色,用小碎花的衣服与单色的裤子搭配。学生针对第一个作业也许会无所适从,对于第二个作业就一目了然,这样学生设计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5篇:美术生知识点范文

摘要:针对卢晓丹老师讲授的《大师画我也画》一课,围绕教学设计的展开,分析教学过程;该课基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围绕教学目标、阶梯练习的展开、教学策略的实施等完成教学活动。

关键词:教学目标;立体主义;阶梯练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97-02

在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中,沈阳市南京街第一小学卢晓丹老师讲授了《大师画我也画》一课,该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7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该课是在16课对画家梵高作品欣赏的基础上进行的。该课紧绕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由最初对立体主义的不了解到最终创作出自己内心的立体主义作品,并有明确的表现方式与创作意图。通过认真研读,笔者认为,卢老师的讲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抓住本质,贯彻目标

卢老师将该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画家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方法,感悟艺术多元化的特点,模仿大师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2)过程与方法:欣赏、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抽象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索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该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并感悟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手法,学习如何将不同角度的形象以几何图形的画面结构进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怎样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装饰方法表现形象特征。讲授这一部分时,卢老师采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大师表现手法的风格特点,对画面的局部进行具体的分析,比如毕加索绘画作品中的分解与重组和颜色的运用;毕加索画法中人的头部各部分是哪个角度观察的结果等,由此使学生了解了毕加索是如何创作立体造型的作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也就是教学活动中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选择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过程以及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在本节课中,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从毕加索的生平、画作入手,通过欣赏视频、解读作品、动手创作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进立体主义流派的世界。因为该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阶段四年级学生,立体主义流派的概念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教师首先采用自画像,将自己的五官分解然后再重新组合,直观展现给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由最初对立体主义、毕加索的不认识、不了解到最后理解解构、重组的含义并创作出精彩的课堂作业,卢老师的课堂环节设计与安排起了很大作用。教学环节、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一个主题贯彻整节课堂,知识点的传授与整理也是分阶段进行,避免了小学阶段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不理解、不接受。

二、阶梯练习,学做结合

基于四年级学生的水平差异,该课合理采用阶梯式环节,将知识点分阶段传授给学生,在第一个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单色解构五官的重新组合,通过这一练习来理解解构、重组的概念。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分析毕加索作品来了解立体主义流派除了造型之外,在线条和颜色上的独特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层层推进,很好体现了学做结合的理念。这种阶梯式的环节的设置,就如建筑中的“脚手架”,前一次的学习是后一次学习的基础,后一次学习是前一次学习的深化。通过阶段性学习与课堂作业的环节,带领学生一步一步了解分解与重构的乐趣,走进立体主义流派,让学生理解立体主义作品的秩序美,从而达成目标。

三、合作探究,激发个性

教师在导入环节时选用自己的画像,把自画像中的自己五官分解,并尝试多种重新组合,让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熟悉的面孔来体会分解与重组的含义,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的同时让学生对解构有一个直观的理解感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亦是如此。卢老师通过解构五官后,以不同的重组形式来启发学生,从而达到学生课堂作业不同个性体现的结果。以此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拓宽创作思路,避免课堂作业的模仿和重复。班级中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学生知识接收的程度不同,比如视觉型和听觉型的学生知识吸收的方式就不同,基于这种差异性,卢老师除了选择阶梯式教学方法外,在课件里插入视频资料,以听觉、视觉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观,在教学活动大框架下尊重差异,激发学生个性。在进行详细讲解分解与重组的环节,卢老师采用教学道具并邀请学生上前参与,其他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之前较平缓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个体之间的互动碰撞出灵感的火花,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作出好的作品。从教具准备来看,卢老师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不论是课堂教学中所需的教具还是最后学生创作所需的材料包都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材料,所以学生的课堂作业异彩纷呈。如今,美术课堂教学手段多元化发展,多媒体技术因其方便性、丰富性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大部分美术教师在课堂中会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忽略教具的准备。教具的准备需要教师费时费力,因此被部分教师放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用于美术课堂中,也会有一些我们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容易造成教学重难点简单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学生群体的差异性。所以,在这节课堂中,卢老师不仅从课件中来引导教学,另外还准备了教具,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展示教学内容,多媒体运用与教具教学相结合,既丰富了课堂又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添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反思的自主探究能力。最后的评价环节也较为有效,学生课堂作品评价的方式是粘贴在课前准备好的展板上,全班同学的作业一起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这种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是学生通过这节课所收获的最好的检验方式,学生表述了自己作品的美术表现形式和内容。通过这节美术课,学生对毕加索、对立体主义流派、对分解与重构、对立体主义的有秩序的美感、对主流审美与打破主流有了自己的见解与审美模式。

第6篇:美术生知识点范文

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技能,要从课堂做起。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教师的教学环节。信息化技术,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动态感受,加深学生印象。把知识点以电子大纲的模式陈列,便于保存。省去了学生课堂抄写笔记的过程。使得学生可以随身携带课程大纲,能让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可以真正做到课前有资料预习,学习中有资料参考,课后有资料复习研究。信息化技术,可以利用远程网络教学技术。使得学生在足不出户便可学习知识。只要网络覆盖的地方,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和教师互动,对疑难问题,进行提问。由教师答疑或者讲解新的知识。破除了位置和距离造成的限制。让知识成为学生的行囊,伴随左右。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采取任务式教学,把教学目标以任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和网络信息来尝试自主学习,排解学习中的疑点难点。

2信息化技术加强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

美术的教学虽然从某种角度说,是无固定的法则的。美,是一种抽象的感受但不代表着,美的创造是不能使用方法的。那教育就无从提高学生的能力了。在学生刚刚接触艺术设计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能力还不够强,还缺乏创新能力。但这并不可以成为不设计,不作为的理由。初期只有接触更多的设计风格,了解更多的设计元素,才能滋养学生的美感。从而产生作品,了解美的元素,提升美术能力。那么模仿是第一步。利用信息化技术中的电脑技术,从电脑库中调取不同的图片和模型,和心中的感觉相互对应,逐步组合,完善自己的美感和美术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实践,提升学生美术能力。从无所适从,到有基本的框架,有简单的作品。最终再实现自我感觉,自我美感的创造。全面提升美术能力。

3信息化技术培养学生思维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思维应该是多元的,要有发散的思维,勇于创新与改进。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使得设计过程科学合理,适合应用。而信息化技术是计算机和网络的综合技术,这门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形成具有帮助。同时信息化技术,可以让资源共享,多元素多角度呈现不同事物,或者相同事物的不同侧面,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4利用信息化技术,掌握文献检索本领,拓宽视野

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要实时掌握艺术领域的最新动态。站在时代的前言,使用流行元素。而这就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掌握网络的运用,能够自主进行,专业领域文献的查询。换而言之,应该具备较强的网络搜索能力。

5掌握信息化技术,应用工具软件,辅助设计

第7篇:美术生知识点范文

一、善用多媒体,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美术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从教学设计,到范画、教具的准备,等等。而对于初中美术教师而言,更是繁琐,同一课题,要重复执教多遍,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美术教师的工作量。

善用多媒体,可以让教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更好地投入教材教法及学法指导的研究中。例如:在讲述《用心灵接触自然》一课时,借助多媒体,辅以电子白板教学,将自然风景图片素材,将教师示范环节摄成视频,依据教学设计,合理存储于设备中,在授课时,及时调用,这样会显得更为便捷,也能让学生更容易参与到课堂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的交互体验,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巧用多媒体,寻求难点突破

在美术教学中,时常会面临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教师讲解不清,学生理解费力。这时,巧妙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就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还能增强生动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从而寻求到难点的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述《多变的颜色》一课时,涉及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变化,此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很容易混淆、受阻。为此,笔者利用FLASH制作简单的动画,通过点滴的色彩添加演示,让学生观察明度的变化,学生会一目了然,轻松理解。

三、妙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兴趣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心理学研究证明,浓厚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明显提高,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导通状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绪下,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授《关注你我他》一课时,常规教学模式为: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些范画,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其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感觉乏味。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被激发,是本课教学能否得以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所在。授课中,笔者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明星头像图片(小沈阳、李咏等)为切入口,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从而激起学生研究人的脸形及五官的兴趣,接着分组探究,总结引入“相之大概,不外八格”的画论。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再如:在讲述《盛世・汴梁》一课时,学生对于《清明上河图》的静态赏析不是很积极、不是很投入,而借助于多媒体,将历史“重现”,以动态的视频呈现,学生的兴趣就会得到大幅提升,也乐于参与其中。

四、活用多媒体,启发艺术思维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只有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初中美术教材提供的图片素材还相对匮乏,质量不高,很难引发和满足学生对美的感知。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例如,在讲述《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时,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笔者从网上下载了更多更具代表性的主题图片(如凡・高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并制作成PPT课件。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增强了感性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眼界,还会对作品及画家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为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创作练习的过程中,笔者时常会播放一些曲调轻缓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创作感悟。一方面能使学生浑身放松,精神愉快,有助于提高体验的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其高尚的品德,有助于身心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在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什么时候该用信息技术时,必须保证其目的在于能更好地完成一定的教学或学习目标。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遵循媒体的特性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手段要用“活”,而且要“活用”。

在美术教学中,有些老师会更多地依附于多媒体教学,“满堂电灌”“大杂烩”表面热热闹闹,却忽视了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甚至某些地区还会把是否使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评判课堂质量好坏的标准。我们必须认清:并非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并非每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辅助。要知道,教师自身的直观演示,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考过程等,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替代的。美术教师应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恰当合理地进行选择和运用,使多媒体教学发挥最佳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用得巧妙,用得适时,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

第8篇:美术生知识点范文

1、建构主义理论是多媒体美术教学的理论支撑

以往的美术教学中过分重视学生的美术基础,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存在忽视现象。现代社会提倡创新型人才,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加以重视,注重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比较高,提倡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这种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必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支撑,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新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及策略,促进教学设计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角度的多层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建构主义提倡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主要的一个过程是通过情景构建,促进学生自身的意义建构。其情景构建需要构建出一个真实的情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而现代信息技术则为意义建构提供了众多的可使用技术,包括视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帮助教学过程中情境的构建。

2、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多媒体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

多媒体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要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确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及教学软件,最终实施教学过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支持下,有助于教学设计的系统化以及整体化,将教学系统中的各个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教学的实施。教学设计涉及到的要素比较多,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形式的选择等。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方式,设计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以及掌握,最终实现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应该将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全部考虑其中,并且将要素置于在整个运动的系统中考虑,注重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

3、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学内容表达等都有着重要的联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必须要考虑教学内容,考虑教学条件,同时还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的教学媒体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吃甜瓜与吃葡萄的孩子》一节美术课时,教师单纯选择幻灯片作为教学媒体的话,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不利于小学生对作品表达意思的理解。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的配合,搜索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中的多种技术手段,例如视频技术,多层面地表达教学内容,进而解决这类问题。合理选择教学媒体,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4、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设计多媒体美术教学课堂

现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的设计是关系教学质量的一个根本内容,必须要对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所展现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教学媒体等多方面的元素进行设计。通过将课堂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设计,实现课堂的高效性,同时利用多种有效的多媒体技术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丰富性,注重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快乐的体验,并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鉴赏的能力,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

在《色彩学》一节课中,使用便捷的教学软件,将色彩学、自然科学以及人类心理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知识点增加的同时,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联想能力的提升,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建构出以视觉、听觉等外部刺激为基础的能够激发学生联想以及想象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发掘多层次的教学美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第9篇:美术生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高中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准确撑握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美术欣赏的魅力,才能让学生积极去探索、创新学习方式,吸收更多的知识。而为高中生开设美术欣赏课,可以使学生吏好的从作品中去认识美、欣赏美和感受美,从而适应美术教育的要求。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也是新课改下所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可通过相关资料或查阅网上资料在课堂中进行自主研究,虽然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的学习方式对知识撑握的不够全面、不够透彻,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及知识进行讲解,这样有利于学习对知识点加深印象,也增强了学生自学的信心,在经过这样自主的专研学习后,促进了学生的拓展性思维,从而欣赏到美术的魅力。

二、美术课与文化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美术作品与文化知识课相结合起来,特别是像语文、地理等与美术作品有关的都相结合起来,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之前学过的一些与美术作品相关的书籍,来加深对美术作品的了解,如初中时期学过的《醉翁亭记》里面的醉翁亭插图,可以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再观察醉翁亭图是否与文中所描术的内容一致。这样一来,欣赏了美术作品的同时,又巩固了文化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知识。

三、对美术作品加深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程度,可以考验一个学生的欣赏水平,这学要求学生对幅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属于哪个年代、来至哪个国家,出自哪位作者等,然后再了解该作品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以及在艺术界的影响,学生对美术作品越是了解的越是多,就越来欣赏出它的艺术美。例如一幅《清明上河图》,可能在学生最初欣赏这幅图时,不作品中所描绘的内容并不理解,大多数都会认会那只是绘制了一个古时候的生活场景,而看出来其他什么特殊意义,这就是不懂欣赏的主要原因。例如,笔者为学生讲述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故事:“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的风谷画,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采用了散点透视构图法,以长卷的形式记录了十二世纪中国的城市生活面貌,这幅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这样的一番讲解之后,学生已对这幅画背后的历史故事深深的吸引了,不断赞叹作者的绘画能力,也懂得了对作品的欣赏方法,从而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全面了解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会由人们以绘画作品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课程中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去学习,可使学生更深刻了解美术作品中所要表达的重要意义。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可使学生更加关注世界历史事件,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也确保了学生更全面的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对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可通过比对的方法来欣赏作品,这样的好处是可对不同的美术作品来进行比较和分析,可欣赏出作品的不同手法与不同的主体思想。如选择两幅园林艺术来进行比较,就以《苏州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两幅作品来说吧,虽然都是园林作品,但经过仔细比较后,都会发现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历史背景以及体现出的不同美感。通过这样比较以来,从学从两幅作品中能体会到两种不同的感受。同时,通过比较,学生能准确鉴别一幅作品的真假好坏与价值所在,使学生的鉴别能力与欣赏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之,在新课改下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在美术欣赏课中,其教法与学法已成为了美术教学中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充分引起重视。由于高中美术欣赏作品的方法较多,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美术作品的各种特点进行学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欣赏与审美要求,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知识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加力.探究式西方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美与时代,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