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

第1篇: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 改进措施

0.引言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发展思维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学生审美和提高学生信息收集能力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学目标模糊、阅读教学形式化以及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等,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教学过程。

1.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阅读教学目标模糊

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制定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和计划,而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过于盲目,学生在阅读之后也没有什么收获,不能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目的。

1.2阅读教学过于形式化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重视,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也意识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对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改善,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停留在表层,阅读教学往往流于形式[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更加注重教材课文的教学,没有正确的领悟新课标改革的内容,教师一味的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阅读教学过程华而不实,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3阅读兴趣培养意识缺乏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明确的指出,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教师可以创建问题情境,通过提问技巧,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如果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便会很容易走神,也取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策略

2.1以教学要求明确阅读目标

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应该和其他内容的教学过程一样,首先教师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然后严格的按照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让教学过程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制定针对性、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尊重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

2.2授以正确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质量,教师应该采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做好阅读的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阅读。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应该带着问题去阅读,当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应该标记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是否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对阅读质量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的养成需要依靠教师的帮助。

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的学习过程中,在上课前,教师应该提出问题“谁是最弱小的?”“‘我’是什么时候意识到我不是最弱小的?”,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并且在预习课文的时候能够带着问题去预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如果教师只采用一种教学方式和模式对全班同学进行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乐趣,使整个教学课堂更加活跃。

例如,在《珍珠鸟》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采用有趣的方式进行导学,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各样的小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在高涨的阅读兴趣中阅读,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此外,教师还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永青.关于改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3)

第2篇: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身体锻炼;体能发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31-01

长久以来,人们常常解不开的一个困惑是:“练了体育身体并不见得好,不练体育的身体也不见得差。”其实质应该是在质疑体育学科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其实体育也是一门科学,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而健康与体能的含义也非常宽泛,其中也受到遗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和进行身体锻炼也要有针对性地工作,既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无视锻炼的意义。因此需要特定的教学策略。

那么,什么是体育教学策略呢?《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果及其模型》中指出:体育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所预想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设计体育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根据实际发生的教学情境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思想和方略。这个概念表名,第一,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师教案,而是设计教学方法的思想和方略;第二,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调控性。

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就随笔者一起,探讨初中体育教学关于身体锻炼与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一、宏观策略――为什么教和教什么

1、要将“体育与健康”理解为“体育为健康”

不能将“体育与健康”课变成讲授健康知识的理论课,也不能把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授当做了促进学生健康的途径,而忽略体育课中的技能传授和身体活动性。更不能将其理解为“本次体育新课程改革是健康与技术之争”。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把“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在心中理解为是“体育为健康”,也就是说体育要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是个手段和载体,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是目的。也就是说,体育的身体活动性应该在“身心健康”的大目标下统一起来。而实现这个统一的第一标志就是要在体育课教学中积极地锻炼身体,使体育课程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做出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体育好”和“身体好”在体育教学效果上得到最大的统一。

2、教学中应着重体现“身体锻炼”和“保健养护”两个方面

身体锻炼,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学生身体结构和机能的改善,这也就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是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和技能学习;而“保健养护”则是指通过卫生保健的方法来保养学生的身体,这主要通过体育课的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的培养来实现,这也是对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中观策略――教多少和教会多少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仔细的研读和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阶段的“身体健康”目标下,主要实现:

1、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

2、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

笔者看来,“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有关保健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保健原理,从理性上建立对身体健康自我保护和养护的认识基础,有着既着眼现在又兼顾未来的重要意义。它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加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等等。实是“授人以渔”的工作。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而“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另一个重点教学内容。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各国,各名族,各类书籍对“体能”均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评价标准,但是无论何种解释,无论怎样定义,体能和运动素质都被认为是构成人体的身体能力和身体健康的要素,而体育教学中又具备发展体能的功能。而且,“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一直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三、微观策略――用什么教和怎么教

这一方面的内容,其实是体育教师教师技能和素养的综合体现。根据学校条件和设施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

1、教学中应该树立“健康”和“体育”是浑然一体的理念

在未来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中“体育传承”和“健康促进”不能称为两张皮,应该是浑然一体的。这就要求体育课要时时刻刻地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要从单纯的“运动技能传授”变成“通过运动技术为主题的学习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课程。

2、“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需要有“现在”和“未来”两个时间概念和两方面的工作

这个问题实际就是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

第3篇: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身体锻炼;体能发展;教学策略

在2000年开始的体育新课改中提出了“身体健康”的新概念,体育课程名称也从“体育”改为了“体育与健康”。这是在过去的体育课程要求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身体发展要求。

长久以来,人们常常解不开的一个困惑是:“练了体育身体并不见得好,不练体育的身体也不见得差。”其实质应该是在质疑体育学科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其实体育也是一门科学,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而健康与体能的含义也非常宽泛,其中也受到遗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和进行身体锻炼也要有针对性地工作,既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无视锻炼的意义。因此需要特定的教学策略。

那么,什么是体育教学策略呢?《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果及其模型》中指出:体育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所预想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设计体育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根据实际发生的教学情境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思想和方略。这个概念表名,第一,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师教案,而是设计教学方法的思想和方略;第二,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调控性。

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就随笔者一起,探讨初中体育教学关于身体锻炼与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1.宏观策略:为什么教和教什么

1.1要将“体育与健康”理解为“体育为健康”

不能将“体育与健康”课变成讲授健康知识的理论课,也不能把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授当做了促进学生健康的途径,而忽略体育课中的技能传授和身体活动性。更不能将其理解为“本次体育新课程改革是健康与技术之争”。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把“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在心中理解为是“体育为健康”,也就是说体育要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是个手段和载体,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是目的。也就是说,体育的身体活动性应该在“身心健康”的大目标下统一起来。而实现这个统一的第一标志就是要在体育课教学中积极地锻炼身体,使体育课程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做出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体育好”和“身体好”在体育教学效果上得到最大的统一。

1.2教学中应着重体现“身体锻炼”和“保健养护”两个方面

身体锻炼,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学生身体结构和机能的改善,这也就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是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和技能学习;而“保健养护”则是指通过卫生保健的方法来保养学生的身体,这主要通过体育课的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的培养来实现,这也是对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2.中观策略:教多少和教会多少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仔细的研读和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阶段的“身体健康”目标下,主要实现:1、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2、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

笔者看来,“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有关保健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保健原理,从理性上建立对身体健康自我保护和养护的认识基础,有着既着眼现在又兼顾未来的重要意义。它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加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等等。实是“授人以渔”的工作。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而“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另一个重点教学内容。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各国,各名族,各类书籍对“体能”均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评价标准,但是无论何种解释,无论怎样定义,体能和运动素质都被认为是构成人体的身体能力和身体健康的要素,而体育教学中又具备发展体能的功能。而且,“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一直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例如:跑、跳、投掷等等,均是为了继续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爆发力、弹跳力等等。所以,在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更是不能将其舍弃,而应与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相结合,使体育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3.微观策略:用什么教和怎么教

这一方面的内容,其实是体育教师教师技能和素养的综合体现。根据学校条件和设施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

3.1教学中应该树立“健康”和“体育”是浑然一体的理念

在未来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中“体育传承”和“健康促进”不能称为两张皮,应该是浑然一体的。这就要求体育课要时时刻刻地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要从单纯的“运动技能传授”变成“通过运动技术为主题的学习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课程。

例如:在学习体操时,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体操动作,那么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只是学会了多少动作,动作做得怎么样;但是如果我们瞄准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学习体操,那么这时的体操教学就会产生变化,它将从“竞技场上的体操”变成“体育锻炼中的体操”“老年人甚至是残疾人都能做的体操”;教学目的从“教会学生不会的动作”变成“既教会学生不会的动作,又教会学生不知道的锻炼方法”。于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随之产生变化,教师就必须告诉学生哪些体操动作可以进行哪些肌肉的锻炼,哪些素质的锻炼应该采用怎样的运动负荷,进行怎样的间歇和休息,甚至连应该补充怎样的营养也要教。这样,体育教学就与传统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又例如,我们在过去球类教学中,更多的是为了教会学生打球,而新的健康体育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让学生体验到各种球类项目的乐趣,让学生喜欢这些运动并能理性地去认识这些项目,这样他们才能把这些运动变成他们未来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生健康服务。

3.2“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需要有“现在”和“未来”两个时间概念和两方面的工作

这个问题实际就是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

第4篇: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

摘 要 体育差生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的种类也不同。根据体育差生的形成原因,将体育差生分为:生理型体育差生和心理型体育差生。其中心理型体育差生又可以分为智力型差生和非智力型差生两类。同时探讨了各类体育差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课堂心理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提供参考,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养成积极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关键词 体育差生 课堂表现 教学策略

“体育差生”这个词在我们体育教学中一直沿用,什么样的学生称为“体育差生”?一直没有统一的规定。对于那些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体能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老师往往表现出反感的情绪,通常称他们为“体育差生”;这些被冠以“体育差生”的学生会因此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会厌恶体育、产生逆反心理,这对体育教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一、体育差生的概念与界定

差生与体育差生是全体与部分的关系,有共性、也有个性。体育独特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复杂性。根据公认的差生概念界定的五个维度可以把体育差生界定为:在体育学习中,智力正常并且无感官障碍,身体发育正常,但由于心理行为、环境、教育等原因致使其在正常教育下学习综合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需要采取针对性教育、教学的学生。

二、体育差生的分类

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的种类也不同。根据体育差生的形成原因,将体育差生分为两类:生理型体育差生和心理型体育差生。其中心理型体育差生又可以分为智力型差生和非智力型差生两类。

(一)生理型体育差生,也叫身体素质型差生。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平衡等。受素质影响的差生称为素质型差生。这种类型的差生主要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体育基础差,即表现出素质内容中的各项能力低。同时这类学生多有自卑心理,练习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造成整个体育综合成绩都差。

(二)智力型体育差生。智力在体育中主要表现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在同样条件下,体育差生受智力影响,在掌握技术方面理解力差、动作不全面、不协调、不准确、容易忘记、动作重复次数多。

(三)非智力型体育差生。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求知欲、信念、意志坚持性、好胜心、性格等是促进人的学习、工作积极性的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差生多是某一两个项目差而影响到总体水平,这种偏项目现象在体育教学中较普遍存在。

三、体育差生的课堂心理表现

差生在体育课中的表现反映在其性格特征和行为特征两个方面。

(一)性格特征。在性格特征上表现为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和热情;练习中畏缩不前,缺乏勇敢和自信;过度紧张,缺乏沉着和镇静;寡言少语,独来独往,缺乏群体意识和配合;怕苦、怕累,临阵逃脱,缺乏顽强的毅力等。

(二)行为特征。在具体的行为特征上表现在脸部表情,包括眼、眉、嘴、脸色的各种变化上。表现在言语上,如说话时速度的快慢、音域的起伏等。表现在身体姿态上,恐惧时手足无措、紧张时坐立不安,悔恨时顿足捶胸等。

四、体育差生的教学策略

体育差生往往自信心不足,不愿与他人交流,总觉得技不如人,低人一等。要转变他们不良的体育学习情感,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地教学策略。

(一)触击学生的情绪和意志。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人的个性和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体育差生”因协调性方面差的原因,完成不了动作,在失败和挫折中往往产生急躁心理,学习情绪和积极性会明显下降。老师在这个阶段,绝不能操之过急,而要尽量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以鼓励,从而激发“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差异和特点进行教学。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和课外活动,坚持“差生”优先。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对“差生”优先安排辅导。“差生”完成技术动作往往达不到要求,这时教师不能横加指责,而要耐心、细致地加以讲解辅导。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就要给予表扬、鼓励,才能帮助“差生”树立信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课外活动时,老师要对“差生”在锻炼时间、锻炼内容、教师辅导等方面优先安排,使“差生”经过努力练习,练有所获,不断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成绩。

(四)对体育认识的思想观念方面,部分体育差生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有些孩子从小就怕苦、怕累,缺乏抗挫折能力,有些父母懒于运动,导致子女也不爱运动,为此教师应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带动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起到课余监督指导的作用。饮食方面,提醒家长对孩子的饮食做到合理搭配,均衡营养,预防出现体型肥胖或瘦小、薄弱。

五、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体育差生的教育是一种耐心、细致、艰苦的工作。对体育差生教学策略的实质在于体育教师引导和帮助体育差生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真实的体育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索,逐步培养体育学习的能力,培养主动、自我调控的学习风格,真正掌握学习策略,提高体育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季浏,殷恒蝉,颜军.体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高会军,蒙万宁.高校体育教学中差生体育心理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2).

第5篇: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软式排球 教学 概念 原则 特征

一、互动式教学法概念的界定

“互动式教学又称交互式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专题讨论、辩论演讲、小组学习、社会实践等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二、“互动”体育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及基本原则

“互动”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教学理念。教师在适当时候应该运用教师与学生讨论互动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另外利用讨论互动的方法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易忽视和易遗忘的知识。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适当地设计悬念,同时,教师应注意利用学生这一有效资源库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互相学习,做到真正的领会与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互动”体育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学生的主体性;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互动式教学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互动”体育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教”的原则。教师要教好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熟悉大纲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法手段等。2.“学”的原则。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肢体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学生学”的同化效应。3.“互”动原则。师生之间是公平的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本人也是学习者。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能更细致地体察到学生的阅读困难所在,学生更高效地接受教师的技能指导。

三、互动教学法在软式排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软式排球互动式教学促进师生双方情感交流

以前的软式排球教学受到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教、学生学的关系模式一直普遍存在,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想象、表达、思考和质疑的机会和条件。新型互动式教学模式重新审视了高校的教育对象并对其做出了客观的估计,尤其是强调切实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鼓励学生去发现和创新。使软式排球教学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二)软式排球互动式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就需要教师有很高的教学能力。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对课堂中的各环节,要充分体观“互动”的过程。要从学生的实际兴趣出发,仔细设计出更加有效的互动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教师花在备课的时间上要比一般项目教学要多很多,课堂也比较一般教学要困难,教师通过对互动式教学的教学,自己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改变,业务水平也会得到了提高。

(三)软式排球互动式教学处理了终身学习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终身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为了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身体变化的关系,教师在软式排球教学中要强调学生掌握软式排球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试善于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进而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软式排球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善于使用一些技巧,教学策略的结构由外化的方法系统和内化的监控系统两部分组成。监控系统的心理机制是“反省性思维”。在“反省性思维”的作用下,教学策略的操作将以“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即再尝试)再反思……”不断调试的方式展开。

(一)问题。教师通过教学对课堂的总结,思考自己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接受情况,一般软式排球教学班人数都在40人左右,一般的教学方法只能满足部分学生对学生的需要,而不适合所有的学生,一次性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的问题,教师要学会反思问题,善于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时的反思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教学不足的情况。

(二)尝试。根据存在的教学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进行改革。

(三)反思。反思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经常考虑到的,教师要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总结,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看看是否解决了原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否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果产生了新的问题,就要针对新的问题再次进行反思。由于教学策略强调“反省性思维”,因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方法。但教学策略仍然与教学方法有关、只是教学策略更强调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对教学方法的超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学策略的意义。无定法调没有固定不变的、包治百病的处方,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境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篇: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学情前测 体育学习 有效

一、学情前测的概念与作用

学情前测是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预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测试,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为了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学设计有依据,我们需要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状况,以细致翔实的前测来加强教学活动设计的实效性。课堂是由教师设计并负责组织施教的,教师课上的自要比学生的自大得多,基于此,开展课堂前测,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这样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开展饶有兴致的学习。选择适当的前测方法,从而切实可行地思考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选择合适的课堂前测方式对于提高“做中学”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前测在体育技能学习中实施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吃透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把握教材的特点,做到心中明确:这节课,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哪些是自主学习可以学会的?哪些是需要教师引导的?学生学习的困难和疑惑是什么?教师以此制定预习指导方案,了解学生学情。

(一)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进行学情前测

小学体育教学,以游戏为主。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阶段学生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动作都能吸引住学生、学习兴趣倍增。例如,“立定跳远”的教学前的学情前测,根据调查问卷和谈话结果,发现60%的学生对“立定跳远”概念模糊,动作要领更是一片茫然。100%的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习。鉴于“立定跳远”的教学难度,我先把完整动作分解成了几个游戏动作,分步逐一教授。第一步先学“小兔跳”(双脚跳、双脚落);第二步学习“弹簧”缩、张(上下肢协调用力弹性屈伸);第三步把前两步动作连接起来,组成立定跳远的完整动作。总之,在教学中要多采用有趣、直观、形象具体的方法,使学生既乐于接受,又易于接受。

(二)根据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展学情前测

小学生非常喜欢比赛,因为他们的好胜心强,对那些枯燥的队形队列、徒手操、广播体操,只要用比赛的方法进行,他们就会劲头十足。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趣味性。例如,队列练习(向中看齐)的学情前测: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有什么不同?你左边是哪位同学?你右边是哪位同学?向中看齐你向哪个方向看齐是对的?如果是举行快快集合比赛,第一名颁发“小太阳”,你会认为谁做得最快、最好?这样的学情前测,一方面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队列位置,为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使学生对体育课充满了兴奋与渴望,对比赛跃跃欲试。集合做得最快、最好的同学是谁呢?这样的体育课,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做“小太阳学生”,教学过程具有趣味性、集中性、时效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深入学情前测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视觉、听觉迅速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埃德・拉宾诺威克兹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了他们。”例如,教学广播体操中的学情前测:当你看到操场上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整齐地做广播体操时,你是怎么想的?你可以做得那么好吗?你最喜欢哪个卡通形象?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制作成多媒体教授课件。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使学生看得生动、形象、直观。教师操作方便,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暂停或倒带或放慢动作进行分解动作教学,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把学生带入愉快的教学中,视、听、动作于一体,形象思维刺激到逻辑思维,学习起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学情前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分析的学情与所授课内容无关。分析学情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正确的学情分析既可以体现教师对本学段学生的了解程度,同时又能够为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奠定基础。每个学段的学生都具有非常多的特点,不论是生理上、心理上还是认知程度和社会体验方面。那么要针对所教的科目,所要选择的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既要突出说课的亮点,又要寓教于乐,使学生快乐学习。

2.学情前测缺乏全面性和灵活性。学情前测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地灵活应用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客观地详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尽可能地掌握每位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性格、身体、心理、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情况,积累丰富的学情前测素材,因材施教,灵活制作出精美的教学课件来,引起学生内心的震动,使其受到启发与鼓励。只有这样深入分析学生的特点,才能为进一步设置重难点及如何突破重难点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在学情前测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方式全面分析学情、灵活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为了在课堂上运筹帷幄,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特性备课,不但备课本,更要备学生,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有所获。因此,做好学情前测,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铺垫和关键。

参考文献:

[1]胡敏.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现状与优化[J].湖北体育科技,2010(02).

第7篇: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主导性;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54-001

一、教师的主导性

主导的根本含义应是“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主导的本意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导,即教育、引导,重在给学生指明方向,引导全面发展,做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与发展,学会共同生活与协作”;二是辅导,即辅助与疏学,即针对学生课内外学习中发生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辅助、疏导。主导性体现了体育教师的指导功能,即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提供学习资源和条件;确定方向,选择内容,教给方法,根据社会、国家意志向学生提出要求,督促和管理,使学生的学符合社会的要求,复合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贯彻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贯彻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第二,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改进。现在用于体育教学的素材特别多,很多素材都和现代竞技项目相关,而体育教师在这里成为体育素材和学生的联结者,体育教师应该结合社会、学生和学科要求这三个方面来选择素材,并结合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教给学生切切实实的体育技能。第三,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不同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他们创设不同的体育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第四,在体育教学环境上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要求舒适、安全和有激励性,体育教师在美观舒适的教学环境里创造适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第五,正确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第六,进行学习评价。对体育学习的评价很多,包括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体育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这两方面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来推进学生的体育学习。

二、学生的主体性

对于主体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无外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种含义。亚里士多德认为主体是某种特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把主体等同于本体;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认为主体是一个主动的、历史的术语,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则在认识论意义上使用主体这个概念,认为主体是认识和实践的能动的承担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主要是作为认识主体而存在,因此我们取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概念。所谓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的对应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主体的属性。在教育的视野中,主体性可以被阐释为:作为认知主体的受教育者在与作为认知客体的教育影响的对应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主体的属性。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主体性已经经历了两种形态即群体主体性、个人主体性,目前正在向第三种形态迈进,即类主体性。所以当代主体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在培养占有性个人主体性的基础上发展其类主体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性。

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树立体育的主体意识,明确体育与自身发展和提高的关系,是加强身身体质的基础工程。人的全面发展中,体育是基础性的发展,这是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核心,在教学中,仅仅是依靠教师的传授来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愿望的,应该相信学生,培养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讲解示范、启发、诱导指令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

三、主导性与主体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我们认为,体育教学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纯粹发现式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虽然进行的是接受学习,但他们是教育信息的能动接受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通过内化,进行的是有意义的学习,可见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体育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决不能贬低和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认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实现设计和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但无论何种策略或手段在具体应用中能否达到最优化状态还需要一个最根本的条件。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这一开放的系统中,怎样能使这些策略或手段真正发挥作用,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即这些手段或策略的实施者——教师。教师对实施这些策略或手段的调控,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这个因素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策略或手段本身。可以认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应该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条件,而它与学生主体性相比,又恰恰是被忽略了的。

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实质上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极端的、盲目的。体育教学活动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归宿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教师主导作用为条件的主体地位。“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思与诱辩证地统一,才是体育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等.论体育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兼对“学生是上帝”等说法的质疑[J].中国学校体育,2007,2

第8篇: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行,体育课程教学逐步地受到了学校、家长、社会的重视,因此,学校对体育课程例如羽毛球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了改进,其中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时较为广泛,但是只有合理地应用分层教学策略才能使羽毛球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对如何将分层次合作教学法应用在羽毛球教学中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分层次合作 羽毛球 教学 实验分析

一、分层教学策略的提出及其意义

分层教学的提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分层教学可以对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都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分层教学的提出也是体育新课程的要求,当前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体育新课程积极倡导尊重差异,从而是么一个学生都可以从中获益;分层教学策略的提出是教学原则上的要求,它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分层教学策略可以使具有羽毛球特长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此进行学习专研,能够使学生得到更为深入的训练,使学生在发展体能的基础上,发展技能,使羽毛球成为这些学生的强项;分层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培养起来对运动的兴趣,培养起对运动的兴趣爱好;通过分层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想成热爱运动的习惯,针对一些体质较弱,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给他们教授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让他们知道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使之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二、分层次合作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实验分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不要将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的概念混淆起来

分组教学就是教师将所有的学生根据一定的原则划分成几个小组,分组一般分为差异分组、同质分组以及按男女比例分组几种方式进行,分组教学主要是通过合作学习,集体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分层教学则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多个层次来对进行教育,从而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分层教学策略可以将同一水平的学生划分为一组,教师有针对性的教授,从而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因此分层教学与分组教学是不同的。教师将二者混淆起来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也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一贯按照运动的特长分层是不正确的

每一位学生的体质、体能都是不一样的,同时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样看来学生的体育基础是不一样的,如果单纯的按照学生的运动特长分层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在高中体育授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从而使学生在体育方面获得更为有利的知识,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培养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热爱运动,养成运动的习惯,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三)分层教学不能很好的实现学生的需要

分层教学策略本身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的,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应有的教育,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往往是被运用在一些对体育学习不热忱的学生身上,教师往往不太重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并且教师在对分层次合作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的过程中所完成的教学目标也仅仅只是针对某些学生或某一层次的学生,而不是所有的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策略,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从而将其实施,使之更为全面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采用分层教学策略进行高中体育授课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所以在羽毛球授课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体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样教师就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比如激励法,在一个班的学生中必然会有一些喜欢运动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充满着活力,教师可以以次为例,让其他的学生感觉到这种活力,从而让这种活力感染到那些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学生,以一带百,使学生融入到体育带给人的快乐之中,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使学生产生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带来的温暖和亲切,使学生从喜欢老师的方面对体育产生兴趣。

(二)积极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的知识主导的作用,所以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各种特点,比如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学习方式上的特点等等,通过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进而制定出一些教学计划,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总之就是要将学生放在整个的羽毛球教学的第一位,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兴趣爱好等,使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满足,同时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去学习。

(三)采取奖励机制对学生进行鼓励

奖励机制实质上是一种评价机制,在羽毛球教学中,评价是相对比较重要的,采用分层次教学策略进行羽毛球授课,其有必要通过小组比赛或者是平时的表现对某些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给予他们一定的肯定,使学生的信心倍增,同时也要对一些表现较差的同学进行鼓励,进行悉心的教导,从而使他们继续努力,不断进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结语

分层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凤媛.高中体育分层教学刍议[J].体育教学.2013.3.

[2] 潘冬花.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浅探[J].教育与管理.2010.2.

第9篇: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传统茶文化;体育教学;融合

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中国人本质的体现,也是我们作为人类与动物之间精神表达层面的本质区别。茶文化和高校体育教学可有机融合,可从物质表象可以深入的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国民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国民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地改变,主要表现在工作时间减少而导致空余时间的增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导致的“亚健康”,这两个方面都是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下文以传统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与“茶”相关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1传统茶文化教育发展的条件与目的

1.1发展条件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一种处于特定时代产出文化形式,极具东方中华民族色彩,且旨求和谐清雅,基儒道,倚佛缘,奉道法,同时也与现阶段提出的健康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有关健康教育的概念初步形成,但至今仍未得到准确的定位。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健康教育的概念首次由美国的一所儿童健康机构提出,当时涉及高等教育的管理部门专门针对健康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高等是一切影响到个人、群体和社会有关的健康知识、方式和态度的经验整体。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文件中每年都有记录有关高等方面的理解:“健康教育与一般教育差不多,也是对人们知识、行为方式和态度的转变有关。”具体来说,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引导人们养成有益于自身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使身心保持健康。我国众多学者也对高等教育的概念给予一定界定。比如,贾庆山等人在《高校学生高等教材》中对高等教育定义为是通过有组织、有结构、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让人们在生活中自觉地养成维持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减少不利于自身健康的危险元素,防止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高等教育产生的效果作了分析。高等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人们建立健康观念、增进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自身健康的危险因素。理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理解与认识,让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人身健康的影响,且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1.2发展目的

1.2.1使个人或群体维持身心健康;1.2.2促进人际交往和增进个人修养,引导和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1.2.3深刻人的高等思路与理念,维持良好的身心素质。笔者认为,良好的高校教育应该利用社会组织对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的社会教育活动,让人们在生活当中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强壮的体魄,提高人们在生活中质量。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摒弃不良生活习惯。

2传统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研究

2.1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融合中国传统茶文化指定学年目标应该说是整个教学管理体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内容,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划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学生设置合适的体育学习目标,对体育学习效果会产生积极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内容明确指出,转变学生机械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形成的健康学习的意识,以下是具体的实施措施。一般来说,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引导该生制定设置具体的、高水平的、且具有挑战性,但又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帮助共同设置短期的、易完成的目标。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和高校体育教材的特点,一步一步地引导高校学生指定适合自身能力的学习目标,并参照如下三方面依次展开:2.1.1高校学生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学习目标高校学生体育学习目标的类型可多样化,学生可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不同时间内,用不同的方法和速度完成。因为指定或选择在实现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武术套路五步拳的学习”,总体目标是教师提出的掌握五步拳的动作要领。协调能力较差,对武术接触较少的学生,制定的目标就是基本步法和基本手型的掌握,能独立的完成单独的动作,适当降低要求;有些同学协调能力比较好,有一定的基础,以协调流畅性为学习目标,要求动作到位、有力。2.1.2由老师牵头引导学生寻找相关学习资料由老师牵头引导学生寻找相关学习资料,如场地器材、书本、体育比赛、网络等。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时能合理利用体育资源进,培养学习兴趣,拓展视野,提高体育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肯定音乐个性化学习的特征,不能盲目地、一厢情愿地组织教学,忽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2.1.3设置具体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设置具体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既可按照课时安排,又可按照学期安排,阶段并无约束。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程度、能力情况和适应性,确定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合理的安排时间,调整学习方法,选择学习内容等等。教师也可以通过介绍教学计划、场地的应用与音乐器材等方面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具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由此在观念方面有所改观。

2.2教学策略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精华的一部分,深层次的挖掘中国传统茶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蕴含的精神。笔者认为,传统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策略可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2.2.1引发高校学生的饮茶动机行为动机是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参与饮茶活动的前提条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针对高校学生身心特点,提高高校学生在进行饮茶质量,适度改变饮茶价格,满足高校学生求实求廉的动机;还有针对高校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可以通过社团组织,激励高校学生自主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最后根据高校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好学的动机,学校可以适当的开发、引荐一些新兴体育活动形式,如越野田径、攀岩爬山等。2.2.2引导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休闲活动习惯行为习惯的形成往往因长时间持续练习与巩固自然而然固定下来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休闲活动习惯则是特定情境刺激(如运动环境等)与个体之间经长期的练习和重复形成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若情境因素出现便可自动表现,即习惯成自然。引导高校学生养成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就会从有意识变成无意识的习惯方式。2.2.3改观高校学生的休闲饮茶态度改观高校学生休闲饮茶态度积极的意义重点在于推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和休闲饮茶,这一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积极的饮茶态度。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茶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人的健康不仅限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而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和休闲饮茶则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同时,改观高校学生的休闲饮茶态度也需高校学生对休闲饮茶的理解与认识,让他们通过休闲饮茶活动取得健康的生活方式。2.2.4增进高校学生对体育活动和休闲饮茶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鼓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原始驱动力。倘若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他们便会主动地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从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和积极情绪。体育兴趣是高校学生参加休闲体育的基本之一,它影响着高校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激情和强度。许多高校学生刚开始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兴趣很高,但缺乏休闲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往往是他们对休闲体育活动失去信心的重要一点。因此,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影响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休闲体育运动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说明我们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应加强对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当然,也可以针对高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寻求而针对性的开展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如此一来,便可以真正让高校学生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2.2.5提高高校体育老师的基本要求高校体育老师作为“传道授业”的引导者,他们是组织高校体育教学的至关因素。高校体育老师同样也是高校学生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纽带。仅仅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是不够的,高校体育老师的自身知识水平、职业素养和品性将直接对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的思路造成影响。笔者认为,高校体育老师应该不断创新并自主完成如下几点要求:(1)不断扩宽掌握理论知识的阈值,时刻注意德性、修养的培育,并深谙当今社会主流体育项目和了解高校学生的兴趣方向;(2)面向高校学生,加大体育教学的宣传力度,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明确的体验观念;(3)汲取课余时间充分组织各项体育活动,让高校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进来;

3结束语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一种处于特定时代产出文化形式,极具东方中华民族色彩,与现阶段高等教育理念可相互融合。高校的体育文化必然以校园为基础,以高校学生为主要对象,以不断丰富各项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而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则是将休闲体育内容正式引入,目的在于让他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作者:万绪鹏 牛健壮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论坛,2016(3):31-33.

[2]张旋,姜洪雷,孙立芹.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4):75-77.

[3]黄春雷,赵旭.茶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养剖析[J].福建茶叶,2016(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