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病的音乐疗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瑜伽音乐疗法;睡眠障碍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它占据了人类生命1/3左右的时间,与人的精神和躯体健康密切相关[1]。 据报道有多达56%的患者在住院第1d会失眠,ICU患者作为特殊人群,睡眠障碍更为常见[2]。笔者选择在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对骨科全麻术后清醒的患者实施瑜伽音乐疗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先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10 月在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符合入选条件的骨科全麻术后的清醒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段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来源于骨科全麻手术的清醒患者,入选标准为:意识清楚、小学以上文化、有阅读书写能力、听力、表达力无障碍,年龄14~75岁,入住ICU≥12h,被临床医生确诊为骨科某疾病,需行全麻手术,具有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病史除外者,同意参加本项研究。拒绝或排除患者的标准为: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造成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予以排除本项研究的入选范围。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74岁,腰椎髓核摘除+钢板内固定术后10例,颈椎髓核摘除+钢板内固定术后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例,股骨头置换术后4例,脊柱侧弯钛棒矫形术后2例,颈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1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5~75岁,腰椎髓核摘除+钢板内固定术后11例,颈椎髓核摘除+钢板内固定术后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6例,股骨头置换术后5例,颈脊髓切开减压+钢板内固定1例,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选择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年以上工龄,具有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的护士进行培训。组织其学习音乐知识及音乐疗法的意义,培训护士掌握问卷调查的内容及询问时机、方法、技巧。指导护士掌握问卷调查表的正确记录格式,见表1。
1.2.2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手术前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瑜伽音乐干预。
术前:术前1d访视患者, 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向患者介绍ICU的环境、及治疗护理的一般要求,为避免对患者产生心理暗示作用,仅向患者家属解释瑜伽音乐疗法的好处、干预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使其知情同意。
术后:患者清醒,顺利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以后,在完成治疗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向患者解释瑜伽音乐疗法的好处、干预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给患者提供不同类型、节奏适中的瑜伽音乐20首,存储于MP3播放机中。于术后当日晚21:00给患者戴上耳机,为患者循环播放准备好的20首瑜伽音乐,将音量调至患者满意,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指导其边听音乐边根据主题联想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使患者全身处于放松状态,陶醉于优美的旋律中,逐渐进入梦乡。为了减少光线对患者的刺激,两组患者均选用睡眠专用遮光眼罩应用;为了较少术后切口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两组患者均选用自控镇痛泵镇痛治疗,使用PrinceHenry评分法,控制疼痛评分为2分。
次日晨:次日晨在两组患者睡眠觉醒30min内,分别对两组患者针对问卷调查表上的内容逐一进行问卷调查,记录调查结果。并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制定的27-item sleep questionnaire 睡眠障碍评价标准[3]给予评分。
1.3 评价方法 见表2。
评判标准:共分为五度:1分:30min 内入睡,睡眠时间≥6-7 h;2分:1h 内入睡,早醒或间断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2.0 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2 结果
研究结束,收集数据,将两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睡眠障碍例数进行比较并绘制成表格(见表2),以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状况。
3 讨论
音乐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始于远古[4]。目前,音乐治疗已在精神病的康复治疗、音乐电疗、音乐胎教、儿童心理障碍的矫治、各种神经症的心理治疗及心身疾病的辅助治疗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19世纪初期,音乐就已经被用来促进患者的睡眠。医师指出,失眠患者聆听适合的音乐,确实可减少安眠药及镇定剂的使用。音乐的节奏会影响人体的贺尔蒙,特别是一些缓慢的古典协奏曲,一般是60拍/min,而且其中都有一把低音大提琴,像人的脉搏一样在跳动。当患者听这种音乐的时候,身体就会倾向于按照它的节奏活动,心脏跳动的次数也会放慢到60次/min,这是缓冲大脑的理想系数[5]。这种状态下的人,身体总是放松的,头脑总是安谧的,情绪总是稳定平衡的,使患者更容易缓解疲劳,从而很快进入梦乡,提高睡眠质量。瑜伽音乐是一种人们为了健身、缓解和释放精神压力和紧张而练习瑜伽时,所播放的背景音乐。它像来自天籁的空灵之声,音乐声中布满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风吹海岸、远处的钟声等大自然的静谧之音。瑜伽音乐能镇静神经,使人心旷神怡,排出杂念,释然自己。瑜伽音乐节奏分成很多种,尽管每一种代表着不同的心境,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使人忘记自我的存在,具有催眠、解除疲劳、抑制悲哀愤怒、解郁消除等作用。
ICU患者由于其处于与亲人隔绝的封闭式环境中、24h不间断的治疗和照明、以及舒适度的改变及较高的各种噪音等原因,其清醒的患者睡眠障碍的现象较为严重。。良好的睡眠能促进疾病康复,使人体生理功能更加旺盛;睡眠不足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甚至使病死率升高[6]充足有效的睡眠是危重病患者的重要要求,一旦发生睡眠障碍,便可成为显著的应激源,患者会产生易怒、焦虑、紧张并伴有全身疲劳,甚至发展为ICU精神病(ICU综合征),继而增加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费用[7]。研究认为睡眠障碍是ICU谵妄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本研究结果(见表2)显示,实施瑜伽音乐疗法进行干预的观察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则高达93.3%。结果说明,对ICU骨科全麻术后清醒的患者实施瑜伽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在ICU其他清醒患者身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贾永蕊,胡然,库宝善.几种常见精神疾患的睡眠障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30(2):111.
[2]DinesKalinowskiCM.ImprovingsleepingforICUpatients[J].Nursing,2000,32(2):6-8.
[3]Cheryl K, Bita N, Vanessa E, etal. Sleep disturbances inwomen with metastatic byeast cancer [J].The Breast J,2002,8:362-372.
[4]高媛,谈谈神奇的音乐疗法,[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8,8:63-64.
[5] 范欣生.音乐疗法.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50-77.
1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1.1与中医学相关的疾病名亚健康是随着近代社会生活压力和节奏加快而出现的新名词。祖国医学中虽无亚健康病名的专门记载,但与其相关的症状论述却分散在许多古代医籍中,亚健康的表现形式可在多种中医病名的症候群中找出,与此相关的中医病名有郁证、失眠、眩晕、百合病、脏躁、梅核气等。
1.2病因病机[1]
1.2.1愤懑郁怒,肝气郁结厌恶憎恨、愤懑恼怒等精神因素,可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而成气郁。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气郁日久,影响及血,使血液运行不畅而成为血郁。若气郁日久化火,则发生肝火上炎成为火郁。
1.2.2忧愁思虑,脾失健运由于忧愁思虑,精神紧张,或长期处于特殊工作环境,使脾气郁结,或肝气郁结横逆侮脾,均可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聚,凝为痰浊,则形成痰郁。火郁伤脾,饮食减少,气血生化乏源,则可导致心脾两虚。
1.2.3情志过极,心失所养由于所愿不遂,精神紧张,家庭不睦,遭遇不幸,忧愁悲哀等精神因素,损伤心神,心失所养。若损伤心气,以致心气不足,则心悸、气短、自汗;耗伤心阴以致心阴亏虚,心火亢盛,则心烦、低热、面色潮红、脉细数。心的病变还可以进一步影响到其他脏腑。
因此,情志内伤是主要的致病原因。但其情志是否造成亚健康状态,除与精神刺激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外,也与机体本身的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说明机体的“脏气弱”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1.3辨证分型
1.3.1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1.3.2气郁化火性情急躁易怒,胁肋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嗜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1.3.3血行郁滞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或胁肋疼痛,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淤点淤斑,脉弦或涩。
1.3.4痰气郁结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1.3.5心神惑乱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多种症状,舌质淡,脉弦。
1.3.6心脾两虚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却,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1.3.7心阴亏虚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1.3.8肝阴亏虚情绪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或头痛且胀,面红目赤,舌干红,脉弦细或数。
1.3.9心胆气虚情绪不宁,善惊易恐,心悸气短,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2中医传统五行音乐疗法
2.1音乐疗法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时期,就出现了音乐可以改善健康和行为的观点,当时主要是一种直观的认识。最早在医院中应用音乐治疗的是在19世纪后期,那时用留声机放送音乐以帮助病人睡眠,减轻手术相关的焦虑,辅助局部麻醉。随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治疗伤病员的精神疾病。半个世纪以来,音乐治疗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科学家们对音乐成分的心理生理效应、音乐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音乐治疗在我国逐渐被人们重视,在许多疗养院里音乐治疗和康复成为很受欢迎的治疗手段,音乐疗法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音乐疗法的适应证十分广泛,它可以消除精神紧张、改善睡眠、增进食欲、松弛肌肉、止痛,用于各种类型的精神病、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冠心病、癌症治疗、妇科分娩及外科手术的减痛和正常人的心理治疗等。
音乐治疗虽是综合了音乐、心理、生理的一个边缘学科,但却并不是今人的发明。在中国,几千年前先人就发现了音乐的神奇功效,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对人们养生防病、治病疗疾有实际指导意义。《史记・乐书》中记载“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用极其简略的语句描述了音乐的生理和心理作用。明清的著名医家张景岳、徐灵胎等有《类经附翼》、《乐府传声》等音乐与医学的专门著述。中国的传统音乐疗法将“乐与人和”、“天人合一”作为理想境界,强调阴阳平衡、五脏相生,通过传统音乐中和雅正的五音六律,促进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情志舒畅[2]。
2.2五行音乐
2.2.1五行音乐的概况五行音乐是将中国传统医学中阴阳五行、天地人合一的理论与音乐结合的首次尝试,由音乐、中医、气功界的专家合作设计、创作、精心录制而成。
天地阴阳二气和人体内气机运行的情况会因季、因时发生变化,还会因性别、年龄和情绪的不同,而出现气机运化的不平衡,有中庸平和、太过和不及之分;与天地自然及人体气机变化相对应的五行音乐,也有正调(以调为主)、太调(以泻为主)和少调(以补为主)之分。角调,为春音,以角音(3-Mi)为主音,属木,主生,通于肝,能促进体内气机的上升、宣发和展放。具有疏肝解郁、养阳保肝、补心利脾、泻肾火的作用。防治肝气郁结、肋胀胸闷、食欲不振、低下、月经不调、心情郁闷、精神不快、烦躁易怒等证。徵调,为夏音,以徵音(5-So)为主音,属火,主长,通于心,能促进全身气机上炎。具有养阳助心、补脾利肺、泻肝火的作用。可防治心脾两虚、内脏下垂、神疲力衰、神思恍惚、胸闷气短、情绪低落、形寒肢冷等病证。宫调,为长夏音,以宫音(1-Do)为主音,属土,主化,通于脾,能促进全身气机稳定,调节脾胃之气的升降。具有养脾健胃、补肺利肾、泻心火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升降紊乱、恶心呕吐、饮食不化、消瘦乏力、神衰失眠、肺虚气短等病证。商调,为秋音,以商音(2-Re)为主音,属金,主收,通于肺,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内收,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具有养阴保肺、补肾利肝、泻脾胃虚火之功效。适用于肺气虚衰、气血耗散、自汗盗汗、咳嗽气喘、心烦易怒、头晕目眩、悲伤不能自控等病证。羽调,为冬音,以羽音(6-La)为主音,属水,主藏,通于肾,能促进全身气机的潜降。具有养阴、保肾藏精、补肝利心、泻肺火的作用。适用于虚火上炎、心烦意躁、头痛失眠、夜寐多梦、腰酸腿软、低下、阳痿、肾不藏精、小便不利等病证。五种调式的音乐因选用的主音不同,旋律和配器不同,所发出的声波和声波形成的场质不一样,故对脏腑及情志的作用也各有所异。
2.2.2五行音乐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传统五行音乐》(正调式),有5盘CD,由石峰先生按照中医五行理论专门创作,治疗时可遵循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因季、因时、因人辨证选乐[3]。大略而言如(表1)。
目前中医五行音乐的临床应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调节情志。主要用于有关精神病症的防治,项春雁[4]等对9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6)与对照组(n=46)。试验组听中医五行音乐并加用音乐电针治疗,对照组只听中医五行音乐,结论电针不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的绝对手段,而中医五行音乐对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状态有较好的效果。②养心益智。主要用于弱智、智残、痴呆及健忘等病证的防治。一般健康人亦可用此法益智养生。③娱神益寿。可广泛用于各种慢性病的辅助治疗,无病者亦可以此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3讨论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音乐与医学相结合的现代新兴学科,且音乐疗法操作简单、方便,没有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其副作用未见有报告,在国际上尤其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势头迅猛。从国外音乐治疗的临床研究来看,主要集中于孕妇的分娩、新生儿的护理、临床患者焦虑状态的缓解、手术前后疼痛症状的改善、脑功能的改善、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多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中医五行音乐是根据五行相生(以木、火、土、金、水为序,依次相生相助)、五行相克(以五行相间,即木、土、水、火、金为序,依次相制约)、五行相关(五行中每相邻的两种运动形式之间互为“母子”关系,即木为水之子,又为火之母)以及辨明虚实、“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听用。如商调音乐对肺为调,对脾为泻,对肾为补,对肝为克。其他各调式与相应的脏腑也产生不同的调、泻、补、克的作用。按此规律,结合不同系列(正调、太调和少调)的五行音乐,即可因季、因时、因人、因症辨证施乐,对症听用。也可采用自然选择法,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听后最感舒适的调式使用,或以一调为主,兼听其他。
国内关于五行音乐辨证论的临床研究报告还未见。检索PubMed和EMBASE欧美最大的两个数据库,也尚未见有关中医五行乐曲或中华民乐在该领域的研究报告。中国传统的五行音乐治疗理论,既有理论体系、又有实践的方法,采用辨证论治、因证施乐的思想,在治疗亚健康方面将有着西方医学和单纯音乐疗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和前景。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发我国的音乐治疗特色,让广大亚健康者进入中医音乐治疗之门。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第6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范欣生.音乐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3郝万山.五音治疗原理.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十周年会庆暨第五届学术年论文集,1999.46-48
音乐治疗,又称音乐疗法,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1]。音乐治疗的目的不在于被治疗者在音乐能力方面的增长,而在于音乐心理体验使被治疗者情绪、行为及思想观念发生改变,通过这些改
变,能使病人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
1音乐治疗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 000年以前,我国的医师和精通乐理的文人已经知道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有明确的记载。古代的音乐理论是我国音乐治疗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在《乐记》、《汉书・艺文志》和《琴赋》、《养生论》等著述中看到很多音乐与健康的内容,正是它们为历代音乐治疗奠定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生理学的基础。西方现代音乐治疗的历史是从50年前开始的,当时美国的医生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诞生了音乐治疗学这门新兴的学科。现在美国有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且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在中国,目前也已有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开展了音乐治疗[2]。
2音乐治疗的原理
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由大脑右半球控制。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大脑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传递作用,能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3]。音乐是由音调、节奏、和声、速率等要素组成。音调指音的高低,乐音力度的平稳增强会造成情绪反应的加强,乐音力度的减弱可产生愉快的、趋于平静的情绪反应。节奏是以有规律的强弱变化的律动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节奏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柔和、缓慢的节奏,如华尔兹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强烈的节奏如摇滚乐给人以烦躁的感觉。和声是音高之间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高等级的横向组织,是丰富旋律的一种手段,包括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可改变音乐的稳定程度和紧张度,使旋律具有色彩。速率是音乐进行的快慢,与人的生理感觉有密切联系。
如每分钟60~80拍的舒缓音乐,与人体心脏跳动的次数接近,使人感觉自然、舒适。旋律是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有秩序的起伏呼应[4]。
音乐治疗时,数个传入大脑的神经刺激彼此之间互相抗衡,在压力情况下同时接受音乐的听觉刺激,可以减轻疼痛或掩盖不愉快的感受。音乐能够潜意识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使紧绷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等化学物质释放,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下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改善心理感受、减轻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而持续倾听轻柔的音乐能够降低基础代谢率、每分钟耗氧量、血压、心率及减少止痛剂的使用量,达到肌肉松弛,减低焦虑反应[5]。
3音乐治疗方法
3.1主动性音乐治疗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让患者直接参与演唱、演奏或跑步跳舞,借此改善患者注意力、引起兴趣、调节心境,并逐步建立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身心各部分功能的发挥,最终达到康复目的。
3.2被动性音乐治疗又称感受式音乐治疗。治疗时播放适宜患者的乐曲,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调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之逐步协调平衡,以摆脱焦虑、紧张、恐惧状态,达到治疗作用。
3.3综合性音乐治疗即将音乐与物理治疗及其他心理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国内主要有音乐电疗、音乐引导气功疗法等,国外主要有音乐戏剧疗法及音乐游戏治疗等。其中音乐电疗是将音乐与电疗或中医针灸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疗法,通过音乐电疗仪将音乐信号转化为与音乐同步的低中频电流导入人体穴位或病患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6]。
4音乐治疗在疗养学中的应用
4.1在疗养学常见病中的应用
1)给患有高血压的疗养员听平稳柔和的曲目,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芭蕾舞曲,可使疗养员悠闲自得、心情舒畅,产生愉悦感,降低血压并起到镇静的作用[7]。一些疗养员经1~3个月的感受式治疗后,降压效果显著[8]。
2)冠心病与遗传、生理或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当患者处于不良环境时,精神紧张可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变化,由于高脂血症引发为冠状动脉疾患。针对上述特点可选择安静、轻快的乐曲,如小提琴协奏曲《江南好》,沉稳的琴曲《梅花三弄》,平和的琵琶曲《阳春白雪》等,这些乐曲古朴雅致,旋律流畅,气韵浑成,淡远脱俗。让患者感受这样的节律,进入安静的状态,全身肌肉得到放松,每次治疗后患者都有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并有手足微热,心情舒畅,心律恢复正常的效果。
3)音乐电疗仪对功能性头痛症有止痛的治疗效果,并具有促进脑部血流循环,特别是在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及调节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音乐电流使脑血管有节奏地收缩和扩张,这实际上是对脑血管起了一种物理按摩作用。
4.2音乐治疗对心理的作用音乐对人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同的音乐可以引起听者不同的情绪变化。音乐治疗师正是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力通过音乐来改变人的情绪,最终改变人的认知。音乐治疗师会大量使用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来激发被治疗者的各种情绪体验,帮助他尽可能地把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人内心深处积极的力量就会开始抬头。这时音乐治疗师就会逐渐地使用积极的音乐,以支持和强化被治疗者内心积极的情绪力量,最终帮助他摆脱痛苦和困境[9]。因此,经过音乐治疗的人通常会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并获得一种在精神上得到新生的体验。
4.3音乐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地震灾害作为一种深重的苦难,不仅在于它那一瞬间的摧毁之力,更在于它以灾难记忆的方式留存心灵,使灾难在心里更长时间地延续。灾后破碎的家园需要重建,但是灾区人民更需要心灵重建。被动性音乐疗法里的音乐放松、音乐催眠、音乐的压力管理、音乐想象等技术都可以对灾后的群众和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的减压和维护,而音乐想象这类比较深层次干预的音乐治疗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灾后精神创伤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和引导。在此类别中的音乐同步等方式可帮助失去亲人等悲伤过度者调节情绪、宣泄情感。在主动性音乐疗法里,我们常常用到乐器的即兴表演,比如鼓、散响乐器,这些乐器通常不需要任何音乐背景,我们却可以用音乐的方式帮助大家支持和宣泄情感,也非常适合在团体中使用,增加受众面积,这比传统的语言式的心理维护更容易深入人心,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6]。而关于综合性音乐治疗,则可用于灾后致残患者的身心康复。汶川地震至少导致5万人残障,这些人在身体恢复能力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维护以及长期的康复性治疗,在此期间可将音乐治疗贯穿于整个疗养过程中,使绝大多数人都能从最悲痛的创伤性事件中恢复过来,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音乐疗法主要是通过音乐艺术途径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心身性疾病的一种康复保健方法。音乐疗法是音乐艺术与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综合的应用。音乐疗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在疗养院及社区医院中尤其适用,在医疗资源尚不充分的今天,对提高疗养员身心健康,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史爱珍.音乐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3):130.
[2]沈靖.音乐治疗及其相关心理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3,26(1):176-177.
[3]李萍,陈罡.浅谈音乐治疗[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9(21):70.
[4]徐玲.音乐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28):270.
[5]White JM.Music as intervention:a notable endeavour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J].Nurs Clin North Am,2001,36(1):83-92.
[6]黄晓莹,黄涛.音乐治疗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78-4579.
[7]徐盈.医学与音乐的关系之我见[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20(5):406.
[8]张明艳,黄晓红,杨鸿宴.应用音乐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6):345.
人类在享受日新月异的社会带来的高效、舒适与文明的同时,却由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与日俱增和压力舒缓渠道的匮乏,越来越多的人遭受到抑郁症的折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全球抑郁人口多达1.2亿人,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每年给中国带来的经济负担达到了621.91亿元。大学生承受着诸多的烦恼与困惑,在社会优势群体的光鲜外表下,心灵的迷茫很难得到公众的真正理解,“郁闷”已成为大学校园中最流行的口头禅。我国学者对青少年抑郁的研究显示,大中学生抑郁检出率可高达18%—36%。抑郁情绪导致大学生学习、交往、生活方面遇到障碍,自伤、他伤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引导大学生关爱自我,走出抑郁倾向,建立和谐的身心健康机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二、大学生常见轻度抑郁倾向的特点
大学生轻度抑郁倾向的常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认知偏差,倾向于以消极的角度看待人和事,对现状有所埋怨。二是情绪低落,闷闷不乐。三是社交退缩,对学业与生活表现出无所谓,不感兴趣。尽管这些表现一定程度上与抑郁症有类似之处,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未达到抑郁症的症状标准。因此,我们称之为轻度抑郁倾向。
大学生轻度抑郁倾向在不同的年级、性别、环境间具有显著差别。
1.不同年级的学生抑郁倾向存在显著差异。
大一新生的抑郁程度最高,主要原因是未考上理想的院校或专业、远离家乡生活不适应、不适应社交圈变化、学习内容与方法的变化等。其次是大四,主要原因有就业压力、处理大学恋情等。大二和大三的抑郁程度较之前两个群体较低,且大二和大三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性别的学生抑郁倾向存在显著差异。
抑郁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女性抑郁患者是男性的两倍。女性经历悲伤时会想到可能的原因及其对她们感受的意义。相反,男人则试图通过集中注意于其他事情或者投入体育运动来积极地分散自己的抑郁情绪。
3.大学生抑郁情绪与生活环境紧密相连。
大学阶段是人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阶段,大学生仍然处于尚未成熟的特殊阶段,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可能引起抑郁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影响程度较高的十种生活事件依次为就业(升学)压力、亲友死亡、亲友患急重病、恋爱不顺利或失恋、学习负担重、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家庭经济困难、被人误会或错怪、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
三、心理调节对策
既然抑郁倾向的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那么相应的心理调节对策也就应当是多维度的。
1.接受专业心理辅导
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关注,纷纷成立了正式的心理健康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培养兼职心理咨询师,开展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为大学生抑郁倾向的调节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寻求专业、半专业心理辅导,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途径:一是一对一的专业心理咨询;二是团体心理辅导;三是朋辈辅导。每种方法的效果各有千秋,但都是心理辅导的好方法。
2.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
所谓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校校园特定环境为背景的学校文化精神和氛围。一般来说,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同步发展,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总是通过一定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个体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精神、心灵、性格、素质的塑造。当个体融入到集体中,充分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示自我才能,获得充足自信,结交一些朋友,具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往往就会变得乐观、开朗。
3.自我调节
(1)运动法
不同的运动形式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压力,放松心情,减轻抑郁情绪,使人们精力充沛,增加平衡性及柔韧性。从总体功能上来讲,运动疗法安全、有效而且简单易行,但进行新的运动项目之前,一定要同医生商议。结合抑郁倾向及各项运动的特点,在此主要介绍四种运动:一是慢跑。慢跑可以改善睡眠,增强体质,愉快心情,还可以净心宁神。二是乒乓球。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可以锻炼全身,集中注意力,使人灵活起来。三是登山。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登山是一个相对艰难的过程,同时也在克服困难的同时看到了更壮观、更宏伟、更辽阔的风景。对于具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来说,登山是一次锻炼身体的过程,更是一个锻炼毅力、体验生活的过程,对于他们的消极思维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四是瑜珈。瑜珈的功效之一,便是帮助人放松身与心,以最自然的疗法消除身体的不适。瑜珈的最精深的内蕴不仅在调身,而且在调心;既塑造人外在的形象,又关照人内在的感受,给人一个源自内心最深处的力量。
(2)社交法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抑郁倾向的人常常不愿意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就容易丧失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撑。社会支持是指被支持者所觉察到的来自重要他人或其他群体的肯定、尊重、关爱和帮助。研究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不良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根据刘春梅的研究,大学生感受到来自重要他人的肯定与支持、陪伴与亲密感、满意度主要与SCL一90的抑郁、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来自重要他人的冲突与惩罚与SCL一90的9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可见,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大学生抑郁症的自我治疗中要重视良好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与利用。
(3)积极日记法
积极日记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写积极日记,发掘生活中的人、事、物的积极的一面,进而改变一个人消极的思维方式。“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具有抑郁倾向的人往往只看到反面、消极面,从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与斗志。积极日记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建议患者每天自由地书写,不限题材、体裁,不限字数,不予检查,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从乐观、积极的角度看待笔下所写之人、事、物。坚持半年左右,写日记者往往已经学会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对于抑郁倾向的人而言,犹如釜底抽薪,是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的。
(4)阅读法
阅读心理治疗源于古代,流行于现代。阅读疗法是一种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达到修身养性、建立新的认知、调节情绪、重塑行为模式等目的的心理治疗方法。阅读疗法的特点是:治疗目的藏而不露,治疗过程潜移默化,治疗方法温文尔雅。笔者推荐一套用于阅读心理治疗的文集——《阅读心理治疗》,该文集有5本,分别是《大自然是一间疗养院》、《人生一首未完成的诗》、《挖掘你的快乐之源》、《习惯铸造人格》和《音乐的精神分析》。如果能够每天大声朗读一段或优美、或宁静、或恢宏、或幽默的文字,自我调节效果是非常好的。
(5)音乐欣赏法
音乐疗法是一种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治疗方法,是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学科。在心身疾病的防治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它将成为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的主要手段之一。音乐疗法是音乐艺术与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综合的应用,音乐疗法简便易行,无须特殊设备,在基层医院及患者的家中尤其适用。在医疗资源尚不充分的今天,对提高心身健康,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使用音乐疗法时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自信自强”,树立康复的信心和勇气;第二是“对症下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音乐,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如擅长使用音乐治疗的医生、心理咨询师等;第三是“随机应变”,根据病情缓和的程度变换不同的音乐。
四、结语
如果一个人的兴趣是单一的,那么他快乐的源泉也就是单一的,一旦这个源泉出现任何问题,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本文所综述的几种心理调节策略,尤其是自我调节策略,既可用于治病,又可用于预防。这些方法不仅无痛无污染,而且简单易行,节约社会资源。在大学期间,如果能形成这些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影响都将是长远的,可以为他带来更多的快乐理由。此外,通过运动、社交等活动,还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改善社会支持系统,真是一举多得。我们应共同铭记这句格言:“你不可以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轻度抑郁倾向特点心理调节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快节奏、高竞争与低沟通导致具有抑郁倾向的人与日俱增,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不小的负担。“郁闷”已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头禅。本文作者根据在高校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的实践经验,对大学生常见轻度抑郁倾向的特点进行思考、研究,总结出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参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自我调节三种对策,特别重点介绍了运动、社交、写积极日记、阅读和音乐欣赏等五种自我调节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杨映兰.浅析大学生抑郁症形成原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5):148-151.
[2]李双,吴卫东.大学生的抑郁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宜宾学院学报,2007,(7).
[3][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35.
[4]刘春梅.社会支持系统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4):113-114.
[5]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12):33-34.
结果:29例患者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后,23例痊愈出院,4例病情好转,2例无效。
结论:及时有效、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反应性精神病患者的治愈极其重要,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还可以减轻社会极其家人的生活负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5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3-01
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续的精神紧张性刺激直接引起的精神性障碍,精神创伤是其临床表现的主要原因。患者由于精神受到刺激,常出现情绪波动、身体木僵、兴奋不安、行为异常、产生轻生念头等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会秩序,给家人及朋友带来生命危险,如不紧急处理,后果不堪设想。在人口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反应性精神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对反应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成为治疗该疾病的重点。本文就我院29例反应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选自我院2011年6月-2014年3月反应性精神病患者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7岁。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下10例,中学14例,大学以上5例。发病原因为亲人死亡者9例,生活或工作压力大者7例,失恋或离婚者4例,家庭矛盾者5例,其它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反应性精神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9例患者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后,23例痊愈出院,4例病情好转,2例无效。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反应性精神病患者发病突然,且时间和症状不固定,严重者会出现毁物、自伤或他伤等怪异行为。为了防止这些行为的出现,医护人员应将患者安排在合适的病房中,保持病房中安静舒适的环境,设备尽量简单,并收藏好病房内一切可以被病人用来自伤的物品。安排专门的人员看守,防止患者坠床、吞食异物等,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若出现忧郁、低落、躁动等异常行为,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处理。尽量禁止家人或朋友进出病房,稳定安抚病人家属的情绪,向其解释疾病的危害及治疗关键,以取得家属的合作和配合。
2.2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反应性精神病患者护理的关键。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轻生细语,动作轻柔,在患者面前禁止提起患者敏感的话题,以免刺激到患者。遇到不断重复诉说自己不幸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并对其遭遇表示同情,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遇到患者离奇、幼稚的行为不能对其嘲笑,应表示理解。对于有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要经常与其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心理特点并不断进行鼓励,让其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减轻其悲观低落的情绪,一步步地树立起战胜困难和战胜疾病的决心。若遇不配合治疗的患者,不可强制执行,应对其开导和劝慰,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治疗。
2.3 饮食和服药护理。为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可安排其在集体环境中就餐,让其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为避免患者发生躁动、毁物等行为,可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需求,但要防止患者暴饮暴食。给与患者营养丰富、有利于稳定情绪的食物,对于拒食的患者应耐心劝解,必要时对其进行鼻饲或输液,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对于疼痛或失眠的患者可给予镇静止痛药,对于异常兴奋躁动的患者必要时可对其注射镇静剂。患者服药时,护理人员应看到药被咽下口再走,对于据服药的患者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手段。
2.4 睡眠护理。睡眠不足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病情好转缓慢或恶化,因此保证患者的良好睡眠非常重要。在白天应多给患者安排其感兴趣的活动,使其生活作息有规律,防止晚上失眠。病房内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并禁止其它人围观,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还可利用音乐疗法或放松疗法协助患者入睡。对于失眠的患者,可在临睡前给与催眠镇静类药物,提高睡眠质量,对病情的康复有一定的好处。
2.5 对症护理。对于患者不同的病症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反应性木僵者要细心照顾,避免精神刺激造成突然激动导致意外事情的发生。对反应性兴奋者除了避免精神刺激外,还要进行镇静治疗以控制其兴奋症状。对抑郁者应加强对其病情及言谈举止的观察,发现有自伤自杀等异常行为应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对于焦虑不安、失眠的患者要丰富其日常活动,分散其焦虑心情,并给予镇静催眠类药物进行治疗,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和稳定的情绪。在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后,可鼓励其参加适当的工娱活动,比如下棋、打牌、看电视等,并安排患者参加轻微的劳动,让患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起对生活的希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病情的好转。
为满足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不同需要,所设计的各种音乐课程都有不同的组成成分,包括普通学校的音乐,专门音乐学校的音乐,为青年开设的特别课程、中学的音乐理论课、器乐教学以及各式各样的演出团体中每个人所要学习的音乐。
民间音乐是所有文化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并且与社会学科的研究相互关联以阐明各国的习俗与观念。所有学科都反映了它们起源的文化。意识到了这些学科间的关系致使产生了文科课程,以及只限于音乐和有关学科的课程。此外,有些音乐教师还利用这些有关的学科向表演队的学生阐释要教授的音乐教育概念。
音乐在学校课程中的位置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国家已渐渐将音乐纳入学校课程。迄今,教育家们仍认为音乐是教育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音乐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得以妥善实施,那么,音乐也就有了人们所必须了解的许多价值标准。
(1)美学价值和表现价值
音乐的美学价值是将音乐列入学校课程的一个主要理由。美学可以解释为研究艺术和自然美的学问。人们在生活中需要美,因为美会使整个人类变得文雅,充满仁慈博爱(参见“美学教育计划”)。美学教育,或者说增加个人美感的过程,也是音乐教育家的基本任务。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各种类型广泛和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其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更具有分辨能力的音乐表演者或音乐听众。
人们需要尽可能以形形的方式表现自己。许多观点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然而语言也有局限性。人类的某些经历还可以通过其他媒介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如舞蹈、供观赏的艺术或音乐(参见舞蹈:“教育计划”)。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所有艺术都有很多创造性表达个人感情的可能性。
(2)文化价值与个人或社会价值
音乐是文化的一个整体部分,将音乐这方面的文化遗产传予后世却是社会之职责。争取世界和平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对所有文化的了解,不是靠对某一文化的了解。各个民族都常常以自己的民乐形式来表达希望、恐惧和抱负。只有将包括音乐在内的各个方面的文化列入学校课程,才能获得对所有文化的全面了解。
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发展自信。有些学生也许不是在音乐领域而是在其他领域发现了这些成功,然而一个全面的课程表还是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和经历。虽然在音乐中常常可以发展个人技能,然而大量活动在小组内产生,成就是靠小组的集体力量获得。
通过参加音乐组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并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
(3)治疗价值
音乐疗法科学地运用音乐艺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用于各种机构,其中包括精神病院、精神障碍中心、残疾病院、公共精神健康中心、门诊中心、小型疗养院、特别教育学校、教养所以及专门的服务机构。还有一种趋向:用音乐作为学校教授异常儿童的一种治疗手段。(自通过了“公共法”94―142以来,这种实践在美国尤其盛行。)
音乐疗法可以帮助儿童了解一些社会上的交互作用,激励感情纷乱的儿童,通过伴音乐而活动矫正感知运动问题,也可以作为一种理疗形式帮助矫形的残疾人,并能有助于那些有敌对情绪、不善于合作的儿童学会合适的待人态度。
关键词:ICU综合征;原因;护理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ICU,创建于2011年12月6号。虽然时间不长,但就我科护士,对入住ICU患者的观察来看,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显然已到达不容忽视的地步。因此加强对ICU综合征的学习,掌握其护理方法,是我们必备的知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1年12月6号~2014年2月1号,共入患者274例,昏迷患者161例,清醒患者113例,其中男性患者184例,女性90例,清醒患者中,使用机械通气患者有66例,其中发生ICU综合征者,共约有26例。
其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9例,呼吸衰竭5例,急性肾损伤6例,肺栓塞4例,安眠药中毒2例。本组患者均出现睡眠倒错、焦虑和抵抗心理,表现为吐或咬气管插管、企图拔管,拒绝治疗,辱骂踢打医护人员等。以抑郁为主伴恐惧15例,表现为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精神异常11例,表现为瞻妄、幻听。
1.2方法①原发病的治疗:针对原发病的观察和治疗,术后持续镇静、镇痛,正确放置各种引流管,保证引流通畅,并减少牵拉。病情好转后及时拔管以减少刺激。降低颅内压,观察神志、瞳孔变化,纠正贫血、低血压、水电解质紊乱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密切监测及调控血糖,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浓度对意识状态的影响。②对症治疗:复合使用咪唑安定和氟哌啶醇对症治疗。合并疼痛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早期使用吗啡类镇痛药物,改善患者因疾病造成的不适感。经常询问患者,及时调整护理方法,使患者安全舒适。必要时联合家属,予患者心理支持,改善焦虑、恐惧心理,病情好转后转科。
2结果
本组精神症状3~7d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的精神症状均在住院期间得到痊愈。
3概念
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985年日本学者黑泽尚提出ICU综合征新概念为:在ICU监护的患者,意识清醒2~3d后出现谵妄状态和其他病征,并且这些表现在转室后3~4d依然存在的,称为ICU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度轻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①谵妄状态。是本征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明显下降。②思维障碍。既可通过语言,又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③情感障碍。少数患者表现为情感高涨和欣快症,多数患者表现为情感抑郁。④行为动作障碍。行为动作失常,如大喊大叫、企图拔管,不配合治疗甚至打人骂人等。⑤智能障碍。老年患者在ICU监护中发生的痴呆属于智能障碍。⑥其他表现。失眠(昼夜颠倒)、头痛、腰背痛、便秘、腹泻、皮肤异样感等。
4原因及机理
①患者因素:老年人、男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男性易发生。②既往病史:有过精神病,潜在性精神病或精神失常的;有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的;有过安眠药中毒或长期对某种药物依赖的,在接受ICU监护时容易发生本征。③手术因素:脑手术、开胸手术、手术时间过长的都可导致本征的发生。④环境因素:ICU的环境与ICU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一方面是ICU与外界隔离,灯光刺激下,患者丧失时间感,无法分辨白天黑夜。另一方面ICU室内有许多抢救设备和监护仪器,由仪器设备所产生的报警声昼夜不停,或护理操作等带来的频繁不适感,如定期检测血压、抽血等,让患者无法安静休息。而周围患者因抢救带来的紧张感,加重了患者的恐惧,这些都让患者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⑤体液因素:ICU监护所引起的精神障碍与血液中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有关,低血钾,高血钾,血钠的过高或过低等等,都可直接或间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⑥家属对患者的影响:ICU患者家属的探视受到时间限制,每天一个小时的探视时间,无法满足患者对家属的依赖心理。患者与家人隔离,易产生分离性焦虑、感到孤独,患儿也会有不安全感。有些家属在探视时间内表现出的焦虑和不安,及不恰当的反馈医疗信息,都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影响。⑦信息缺如:ICU患者缺少外界信息,病室气氛紧张,医护人员忙于各种抢救护理,与患者交流时间不足,无法及时满足患者需要,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信息。或因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而无法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无法得知疾病预后及进展,各项创伤性操作的必要性,导管滑脱等意外发生的严重性,甚至无法得知具体时间等这种缺乏关爱的氛围,都会让人产生孤独、恐惧、忧郁、厌世等消极情绪反应。
5护理与措施
预防措施:术前或转入ICU前的对策:通过术前会诊,对需要转入ICU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宜教,减轻术后患者对进入ICU所带来的紧张感及手术后果产生的焦虑不安心理,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对因病情危重而紧急转入ICU的患者,因病情重、变化快,易造成心理负担,甚至面临死亡,故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因此,和家属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通过家属的解释,让患者更能够理解各种操作手段的必要性,而愿意服从医护人员的安排,避免紧张情绪。
入住ICU后的预防对策:①严密观察病情早期评估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并发症,掌握呼吸机的应用指征,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营养。②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语言交流方式及称呼,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对于无法用语言交流的患者,可制作图片供其选择,让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使患者感觉舒适,减轻痛苦。③减少患者的感觉缺失,适当给予轻快的刺激,悉心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舒适护理,尽量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物钟,保持正常的睡眠节律,每天能达到5~6h睡眠时间。期间避免或减少操作,以免影响患者休息。尽量降低护理操作所带来的声音,降低说话的音量,调低各种报警的声音,有噪音的仪器尽量远离患者,各种导线、导管固定妥当,不使患者活动受限。及时有效地镇静与镇痛,都会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增加治疗的顺应性,提供护理效果,减少焦虑紧张感,增加满意度。?改善ICU环境,减轻患者的应激。尽量做到单间管理,护理人员尽量固定,并减少离开床位的时间,随时能够为患者提供护理,可让患者感到安全,减少紧张情绪。无法做到单间时,操作时,应有隔帘遮挡。在为患者擦浴、导尿、灌肠等处置及患者大小便时,随时给予遮挡,使患者感到被尊重,防止不安、抑郁的产生。?改善患者的感觉缺失。配置患者可操作、能选台的收音机和电视机,选择患者喜欢的节目,保持愉悦感。当患者烦躁时,及时关闭声音,减少噪音带来的不适感。并在可视范围内悬挂时钟、日历以保持时间概念;病情允许下,每日可坐起或下床少坐片刻,提高患者的恢复意识。?尽量减少约束带对患者的限制。虽然其目的本身只在为患者提供安全,但过度的约束,让患者毫无行动能力,反而容易造成反抗心理,让患者情绪激动,甚至暴力对抗。病情允许下,首选镇静镇痛药物,让患者达到良好的镇静状态,感到舒适而非限制。?加强沟通,关爱患者。护士能够使用多种语言的常用会话,如英语、方言等,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可信任的朋友关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归宿感。告知患者目前的情况,及医生的治疗方案,其所需配合的部分。各项操作前,说明操作目的,取得患者理解及信任。对不能使用言语交流的患者,可使用手势、写字板、图片、会话卡等方法进行沟通,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同时增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理解并帮助患者克服因疾病造成的紧张恐惧心理,避免患者产生厌世心理。?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护理:家属探视,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感,增加信息量,减轻孤独感和对遗弃和分离的恐惧。家属可成为医护人员最好的合作伙伴,因此,根据患者情况,适度地放宽探视时间和次数上的限制,如患者烦躁时,可以和家属及时通话或探视,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音乐疗法:音乐可使人放松,心情愉快。尤其在气氛紧张的场合,可以分散注意力,避免某些患者陷入自我意识中,达到护理及其他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日本心脏血压研究所对47例进ICU3~5d后出现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进行音乐疗法,结果表明,副交感神经活动指标的高频成分在音乐疗法后呈有意义上升,交感神经活动的指标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的比值则有意义下降,提示音乐欣赏疗法减少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暗示治疗:指用语言使患者不经逻辑判断直接接受灌注给他的观念,从而消除其症状。通过积极的语言强化患者治疗的信心、减轻疼痛。积极正面的语言,可让患者有更多的安全感,尤其是医护人员所带来的保证。但也反对不切实际的承诺,如明天就可以转科等,让患者反而失去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护士素质水平: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有医护人员均应熟悉ICU综合征及前驱症状,及时发现问题,以防患者出现更多的精神症状。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应从患者角度思考,多为患者考虑,为其提供满意的护理。ICU人力及排班时,应根据工作强度合理安排,并重视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带教,避免抢救时的紧张情绪感染患者。
6结论
随着护理医学的发展,不仅仅对患者的生理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ICU作为重症患者最为密集的场所,心理问题也成为了治疗的重点。能够让患者在愉快的心境下,顺利配合治疗,成为ICU护士的目标。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随着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更多的研究,ICU综合征会有更多,更好的治疗手段,让患者真正无痛苦,无负担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科萍,易丽鹏.ICU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06,3(12):33-34.
[2]徐晓燕ICU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6,12(21):1981-1982.
[3]印银凤.ICU综合征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
009,25(19):2941-2942.
【关键词】 音乐治疗; 临床疗效; 汉密尔顿量表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13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单纯的生理疾病,不断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发展,抑郁症的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1]。随着氯丙嗪等一系列抗抑郁药的问世,对抑郁症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抗抑郁药物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其副作用以及用药的依从性有时不甚理想。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越来越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严重问题,笔者对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进行音乐治疗,并在治疗后,用汉密尔顿量表测量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0-2012年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中选取符合CCMD-R-2抑郁症诊断标准的82例,随机分为音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1例。82例患者中有3例因故未完成治疗,全程完成治疗者79例。其中治疗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25~55岁,平均(35.6±3.4)岁,HAMD评分平均(28.7±4.8)分;对照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7~56岁,平均(36.2±3.2)岁,HAMD评分平均(29.1±4.6)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音乐治疗组在使用常规抗抑郁药物的同时进行音乐治疗,音乐治疗主要采取聆听古典音乐曲目,如《小夜曲》、《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等兴奋、活泼、激情、欢乐、柔和的音乐,然后再进行疏导和调整,并且鼓励患者和治疗师或者患者之间进行交流。1次/d,每次一个半小时,2个月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不做音乐治疗,只常规服用常规抗抑郁药物。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进行汉密尔顿量表测量。
1.3 疗效评定
汉密尔顿量表是评价抑郁症最普遍的量表,共17项,每项依据症状由轻到重分为0~4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7分以下为正常,7~16分为轻度抑郁,总分17~24分为中等程度度抑郁,总分大于24分为严重抑郁。疗效以汉密尔顿量表减分率分为4级,减分率小于30%为无效,30%~49%为有效,50%~69%为显效,大于70%为痊愈。将有效以上的结果视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音乐治疗组与对照组一疗程后疗效比较
两组显效率分别为68.2%和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一疗程后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
音乐治疗组(n=41) 28(68.2) 7(17.1) 6(14.6) 85.3
对照组(n=38) 10(26.3) 15(39.4) 13(34.2) 65.7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个月末
音乐治疗组(n=41) 28.7±4.8 10.2±3.6
对照组(n=38) 29.3±5.1 14.7±5.3
3 讨论
音乐治疗过程中医疗工作者用音乐的各种形式,正向干预患者的情绪,帮助被治疗者起到治疗作用。音乐治疗在各种慢性疾病诸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已得到应用且疗效确切[2],对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提供了参考。
本文显示音乐治疗可以提高抑郁症治疗的效果,音乐治疗组HAMD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文的结果表明,在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使用抗抑郁药的同时配合使用音乐治疗,可以使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这对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有实际意义。由于本文所选的病例较少,所得出的结论初步的,尚望同道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李松芝,尹茂森.双重抑郁症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17):136-138.
[2]杜青青.近十年音乐治疗在我国的研究进展[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1):68-71.
[3]朱建中,周兆新,张恒.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J].重庆医学,2010,25(6):437-438.
[4]王凤姣,王朔.音乐治疗应用于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医学院学报,2012,33(23):3219-3220.
[5]Bressan R A,Crippa J A.The role of dopamine in reward and pleasure behaviour-review of data from preclinical research[J].Act Psychiatrically Scandal Supply,2005,427(213):14-21.
产科抑郁症包括产前抑郁、产后抑郁。产科抑郁症可严重影响孕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和睦。产后抑郁症可造成母婴连接障碍,这种情感障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研究表明,母婴连接不良时母亲可能拒绝照管婴儿,令婴儿发生损伤,并妨碍婴儿的正常发育生长。据报道,儿童多动症即与婴儿时期的母婴连接不良有关。各国报道产科抑郁症的发病率从8%~51%不等,在妊娠的早、中、晚期其发病率分别为7.4%、12.8%和12%[1],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国外报道为3.5%~33%[2],国内为3.8%~16.7%[3-4]。近年来,产前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9%,超过产后抑郁症每年2%~3%的上升率。许多研究资料显示,产科抑郁症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对孕产妇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并采取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对该病的预防、控制及预后十分重要。
1 产科抑郁症的诊断
1.1 病史及临床表现。产科抑郁症为生物、社会和心理综合因素导致。生育期女性是精神病易感人群,女性从怀孕起体内激素分泌出现变化,造成情绪不稳定,引起心理变化。其具备一般抑郁症的症状,以心境低落为主,伴有兴趣减退,注意力下降,苦闷沮丧,认为活着没意思,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产前抑郁症较多发生在怀孕的前3个月及分娩前3个月,除具有上述症状外,前3个月还表现为早孕反应的加重,如出现呕吐、厌食、睡眠习惯改变等,心理也容易出现波动,表现为容易动怒、胡思乱想、担心胎儿的发育、担心自己的身材、担忧胎儿的性别。后3个月可表现为持续加重的乏力,睡眠障碍及食欲下降,对胎儿健康及分娩方式选择、分娩过程过分担忧等。典型的产后抑郁常于产后二周内发病,产后4~6周逐渐加重,有25%~50%的患者可持续至产后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产前抑郁症的病史增加了产妇得产后抑郁症的危险,研究显示1/3有抑郁症病史的妇女会在产后时期重患。
1.2 测评产科抑郁症的主要量表。用于评估产前抑郁的量表主要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住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等,SDS>40分,SAS>27分,HAD的A项>9分或D项>9分时应警惕患者有抑郁症的可能。用于评估产后抑郁的量表主要包括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抑郁状态问卷(D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eck抑郁量表(BDI)及产后抑郁筛选量表(PDSS)。PDSS≥60分可诊断轻或中度抑郁,PDSS≥80分应考虑重度抑郁。其他被应用于妇产科抑郁症筛查的量表还有产前抑郁量表(APQ),产后抑郁评定表(PDC)及一些评估普通人群抑郁的量表,如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一般健康问卷(GHQ)等。
1.3 诊断标准。依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的规定,产后抑郁的诊断标准为:在产后4周内发病,具备下列症状的5条或5条以上,必须具备①或②条,且持续2周以上,患者自感痛苦或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功能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症状包括:①情绪抑郁。②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③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④失眠或睡眠过度。⑤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⑥疲劳或乏力。⑦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⑧思维能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⑨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想法。产后抑郁症需要与产后心绪不良及产后精神病相鉴别。上述诊断标准中去除“在产后4周内发病”,则与一般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相同,并可作为其他妇产科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2 产科抑郁症的治疗
产科抑郁症可按一般抑郁症的治疗原则处理:以心理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抗抑郁药物治疗,激素治疗及其它辅助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方法。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症状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并综合考虑其疗效及可能对母婴造成的不良影响。
2.1 心理治疗。为首选治疗,对胎儿和(或)婴儿产生的危害小,单独使用适用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和产前及产后拒绝用药的患者,主要包括个体治疗、集体治疗、夫妻治疗及孕产期教育等属于认知疗法,具体为在产前要做好孕妇的卫生宣教工作,使产妇对分娩和产后的卫生常识有所了解,减轻孕妇对分娩的恐惧感和紧张感,指导孕妇调节情绪、放松心情,保持充足的孕期营养。对产后抑郁症,社会、家庭都要予以充分的重视,产前要尽量做好身体、心理、物质三方面充分的准备,产前对育儿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产褥期要有丈夫的配合。此外,产妇的自我调节也很重要,如寻求帮助、倾诉自已、善待自已、多出去走动。通过治疗可以使患者获得宣泄途径,增强信心,提高其家庭及社会支持度,使患者产生应付自身问题的内在动力。
2.2 药物治疗。目前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因其副反应少,疗效与传统药物相当,耐受性好,故常用于产科抑郁症的治疗,应用此类药物需足量并连续应用8周。SSRIs类药物主要的副作用包括婴儿呕吐、腹泻、哭闹、喂养困难、体重减轻及呼吸困难,尚未发现与婴儿发育迟缓相关的副作用。如果母亲的抑郁症状严重,那么舍曲林、帕罗西汀可作为较安全的第一线治疗药物;若母亲的抑郁症状较轻,则更宜采用心理治疗等。另外,雌激素已被证实对治疗产后抑郁有效,对于血雌激素水平低的产后抑郁的患者应用17β-雌二醇能迅速减轻抑郁症状。
2.3其他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孕期教育,按摩治疗,饮食治疗,中药及针炙治疗,音乐疗法等也可用于治疗产期抑郁症。
3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