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美术欣赏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欣赏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欣赏的方法

第1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欣赏教学 特征 方法

一、引言

小学美术课程是一门轻松、有趣的学科,它能够开发孩子的智慧,加深对美的理解。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准确把握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美术教学能力。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1.充分尊重孩子的美术欣赏心理和习惯

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认识外界的事物,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但是我们要明白孩子对美的理解有自身的特点,成年人不应该将成年人的审美观强加给孩子,而是应当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小学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不喜欢沉闷单调的事物,色彩鲜艳多变的美术作品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多欣赏新鲜活泼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2.分层次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和爱好,他们对美的理解单纯而富有特色,我们应当予以充分尊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内容的安排。通常情况下,低年级的美术欣赏教学比较重视对学生身边的美好事物进行诠释。例如小朋友的画,绘画中的动物、植物,以及童话中的世界等,努力给孩子营造无拘无束的环境。到了中年级,要初步引导学生进行优秀作品的赏析,尽量贴近生活,加深学生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理解。到了高年级,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开始侧重于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在欣赏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例如,引导学生进行古今中国艺术作品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3.重视学生的欣赏体验

教师已经形成比较成型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方式,但是学生还没有,学生在进行美术欣赏时往往比较随性,但有自己独特的标准,教师不应当一味地批评学生的审美,不应当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过多指责,而是应当在学生没有大的审美偏差的情况下多多鼓励学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1.讲授谈话教学法

这是一种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运用学生所能理解的,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审美价值等。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渗透作品布局、用色等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多多进行中国传统绘画作品、陶瓷雕塑作品、青铜雕塑作品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开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洋文化”涌入我国,孩子们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感甚至超越本土文化。我们不可否认,外来文化、艺术作品有其先进性与趣味性,但这并不否定艺术作品就是落后的、枯燥的,我们要利用历史故事、坊间传说丰富古代美术作品教学的课堂,提升学生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兴趣,指引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2.体验式教学法

审美是一种体验,它是无法完全用语言文字灌输给学生的。因此,教师应当想办法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视听双重体验”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例如进行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的美学韵味,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对于一些雕塑作品,单纯的图片资料很难让学生对作品的艺术魅力有深刻的了解,所以有条件地区的教师要尽可能地带领学生参观实物展览,没有这种条件的地区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类似材质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好。

3.互动教学法

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教师理解学生思想、增强师生感情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获得知识需要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布置少量预习作业,例如查找资料、了解作品主题、分析作品历史背景等。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这些资料是很容易找到的,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并不会给学生造成负担,还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增加课堂的话题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围绕作品进行提问,还可以要求学生谈谈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围绕作品的创作给学生扩充一些文史知识,使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这种互动式教学的突出优点就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进行互动式教学还要突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他们获取学习美术知识能力的同时学会合作与分享,全面提高他们的能力与素养。

四、结语

艺术的世界瑰丽繁华,广阔无垠。我们能接触到的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所学知识,用心与学生交流,就能带给学生丰富的心灵体验。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美术欣赏的教学,因为我们的不在意、不关心,也许会扼杀一个出色的艺术家。我们要怀着对艺术的崇敬、对孩子的爱教学,使他们懂得民族的是世界的,使他们怀着自豪的心情学习美术知识。我们要培养心怀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传统艺术作品的学生,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同时努力吸收外来艺术作品的精华,使中华艺术变得更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苏敏妍.水融相得益彰——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13).

[2]薛春霞.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06).

第2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成人教育 美术作品 欣赏能力 方法

一、为什么要提高成年人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美术作品欣赏作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把玩、研究、领略之后产生愉悦、爱好等情绪的过程。对于提高成人的艺术修养、陶冶人们的内心世界、开阔人们的视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美术作品欣赏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要素

关于美术作品欣赏的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内容繁杂多样,不仅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各个知识领域,更是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这些内容都是通过美术欣赏来实现的。因此,要加强成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此拓宽成人审美文化视野,培养成人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力,能够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发掘其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

(二)审美素养的提升需要以美术作品欣赏作为前提

不论是平凡人还是艺术家,他们审美能力的高低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努力学习所培养出来的,是在对基本审美常识掌握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因此,成人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审美情趣,同时也提升了审美素养。这种审美素养的提升不是通过美术作品进行的硬性灌输,而是一种透过其价值和内涵所进行的渲染,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对人们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美术作品欣赏是成人融入生活的衔接点

美具有强有力的渗透性,不仅可以融入人类的感情世界,也能流入人类的现实生活,美也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而这种美的流向需要以美术作品欣赏来衔接,透过不同的美术作品传达不同的感情,表现不同的意境,展现不同的美。

二、提高成人对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一)欣赏内容的选择和编排

在纷繁复杂的美术作品欣赏中,成人美术教育在课量上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对成人美术作品欣p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安排。针对培养学生审美观的主要目的,将美术作品欣赏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配对性内容,即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技法;其二是代表性内容,即各画种的经典。

虽然欣赏课是一门对美学知识要求高,同时又要具备理性思考能力、广泛知识面、强有力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课程,但为了配合技法学习,在初学时应侧重技法教学和绘画语言角度教学。对于这种点到为止的、不追求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学习内容仍然是属于欣赏教学。成人在接受欣赏内容的学习时既提高了眼力,又辅助了技法训练,审美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一般来说,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技法学习都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欣赏内容,都存在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而在欣赏内容重在提高成人审美能力、提高成人艺术表现技巧的前提下,不能用已经欣赏过的作品去表现技法构成以左右成人的创造力,因此,需要将死知识活用到欣赏美上,以避免对成人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阻碍。

在系统欣赏阶段,有目的、有意识的欣赏学习不仅可以提高美术作品鉴赏力,还能使成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使成人的形象思维、理性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而这种系统性的学习就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表现的,通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美术作品欣赏活动来体现的。当然在学习效果和对学生的影响力方面与技法课学习不相上下,都是提高成人审美情趣的手段,都是提升成人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方法。

因此。在欣赏内容上既要关注古今,又不能忽略中外,既要有选择性又要有继承性。要筛选那些对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的作品,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共鸣和感性认知的艺术表现。

(二)对美术作品的阐释和解读

对美术作品的阐释和解读主要表现在对其形式的分析。通常,我们对优秀美术作品的分析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都是依靠概念化的形式分析语言来完成的,这是普通欣赏的通病和流行病。在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有意识地整理出系统的形式语言,对于不熟悉的形式语言要多加掌握,要有目的地进行系统性学习。在形式分析方面,首先应当把握的是作品整体的构图和架势,从宏观上掌握作品的开合特点及布局,这样可以更直接地传达作品的的意境和美感,然后加以形式语言去愠色,分析其表现形式、色彩关系、形象意境、点面布局及疏密节奏等等。这种形式不仅将作品分析得有条有理,还对形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语言文字的表达

前面两个方面是对美术作品的整体把握和形式解读,除此以外,语言和文字表述能力也是提高成人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在语言表述的训练上,一般应当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指导和鼓励,并留有空间地自发学习和自我思考,教师要主导课堂的进程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得到实际的锻炼。另外,基础文字表达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就需要借鉴别人的欣赏文字,留意他人对美术作品是如何欣赏和评价的,在优秀的美术作品鉴赏的基础上掺揉自己的想法和感知,去认识、欣赏美术作品。

成人美术作品欣赏教育的对象是成人,他们在经验和思维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对成人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不仅要求对作品掌握的深度,更要求教师能力和教师水平的高度,另外还有学生自我素质的提升,这些才是提升成人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平.论提高成人对美术作品之欣赏能力的途径[J].艺术百家,2007,(01).

[2]陈艳娇.谈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9,(25).

第3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在农村初中学校,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仍没得到足够的认识,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仍大量存在。个别学校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美术师资不足、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设施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教学目的很难实现。而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大阻碍了美术人才的培养。笔者拟从教师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论述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一 欣赏重点要突出

看某一作品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深刻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欣赏时在作品选材上也要有主次之分,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名作的印象。欣赏时还要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抓住线索,思维要强调逻辑性,最后要找到落脚点,要收得拢。

二 欣赏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

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师空洞枯燥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可采用讲故事、提问、讨论、观察、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电子白板、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的作用,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想说,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

三 欣赏的角度要独特,注重美术欣赏的趣味性

教师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正确把握其重点、难点、关键。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美术欣赏课不仅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的分析应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的运用。

四 欣赏的内容不可太深奥

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感知作品的艺术形式(审美价值),首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件美术作品所体现的特点,如作品的整体气势、节奏和美感,感知作品的形象、色调、肌理等视觉元素的特点,并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其次,需要审定艺术形式,区别作品属于哪种美术类别,这是美术作品一般的形式、表现特点和欣赏方法,比如对于国画与西画、绘画与雕塑、美术与摄影等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欣赏方法。再次,体会作品的风格,即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感受美术家的气质、个性,以及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感情或情绪,将作品的外在形式与艺术家的内在品格相联系,如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作品。

五 欣赏的情绪要充分调动

第4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美术欣赏课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这正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现阶段农村美术欣赏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想出一个能解决美术欣赏难题的策略和方法尤为重要。因此,在美术中开展欣赏教学十分必要。

1.农村小学欣赏课的问题现状

由于工作需要,有幸到大竹的一所偏远农村小学任教,在美术教学中,深感到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由于家长认识程度不同,学生受教育的方式不同,学校对学科重视程度不同,致使美术教学有着不一样的结果。

1.1 不受重视,被认为可有可无。学校、部分教师、家长的不重视:在学生们的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在我们学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大家还专门为其取名为"豆芽课"。 在他们看来这又不参加考试,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来得更加实际一点,这样更实惠些。

1.2 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普遍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在农村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由于条件多方面的限制、设施的不齐全和师资的缺乏,有些学校一个美术教师就承担了全校的美术课,这种跨班级、跨年级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心有余力而不足的教学状态。就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小学的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还没有被充分的重视起来,从课程安排上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目前小学美术的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节,美术课还包括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领域等其他内容,可想而知,欣赏课所占的比例相当可怜。

1.3 从现实上几乎很难改变乡村学生对欣赏课的认识。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不同,又特别是在农村偏远一点的学校。如何根据当地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改革农村小学目前的美术教学现状,这是一个难题,同样也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农村小学欣赏课教学方法探究及其尝试

2.1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探究。小学生上美术课面对着一幅美术绘画作品时,该如何欣赏?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大胆的想象?这都是在教学中的重要的问题,由于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及专业美术教师的缺乏,农村小学的学生接触的美术知识面的渠道非常窄,造就了教师教授的时间很多,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有时候也可能是一整节课的时间讲授,学生学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这样一来不仅是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接受起来也更累,更加没有学习的兴趣,这样上课也往往是事半功倍。

2.2 农村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上课时出示欣赏作品后,老师不立即进行讲解,可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导入方法新颖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媒体语言:我们通常会借助媒体语言,其中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宽"一点。对学生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如: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 你真棒!""你的构图真准确!"、"这次大有进步了哦!"诸如此类,都可能使学生增加对绘画的信心和热情,也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为后面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3 鼓励欣赏教学方法贯穿教学全过程。

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我平时的课堂中欣赏大师作品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欣赏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欣赏的同时思考后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我从来不要求美术欣赏课让学生依照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做?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因地、因时制宜、走出课堂、描绘自然、体验生活、开阔视野。农村当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气候,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无拘无束地感受美、绘画美、塑造美。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高心灵。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3.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3.1 因地制宜,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对于身处农村的孩子来说,感受到美术课的生动有趣,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坚定农村孩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培养农村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得出:必须要有"心":留"心"与细"心"。这样才能处处发现美术教学的资源美,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周边环境采取因地制宜,自制教具来上好美术课,作为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我,在平时的课程中也会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美,把美传播到每个学生的心里,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但提高了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还使农村儿童参与到美术实践中去,促进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

3.2 留心生活,让农村孩子参与美术实践。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有很多很多,比如:大山里的树木、地里的蔬菜瓜果、田里的庄稼和农作物、正在劳作的农民伯伯、还身边常用的生活用品(塑料瓶和易拉罐)等等都是非常好的美术资源,在学生灵巧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漂亮的画或者是另一个有用的东西。

4.感知生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

在教学中,以学生收集的素材、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了这些图画以后的心理感受,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后,乘机简单地介绍了相关的人文历史与传统,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种循序渐进能使一堂美术课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了他们的审美思路。

5.改变美术欣赏的授课方式

5.1 情境导入教学。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在美术课中将其结合起来,能达到音图并茂,声色俱全的教学效果,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欣赏《蛙声十里出山泉》时,紧跟上述欣赏过程,让学生观察画面,放上一曲蛙声和山泉流水混杂的声音,这时候学生就开始自觉的"设身处地"进入想象当中的场景,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观察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专项审美的态度,摆脱对外界的干扰。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用心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去认识作品,把我作者的思想意图。

5.2 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课前制定预习任务,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与欣赏内容的内容差距,产生直接的兴趣。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初步感觉。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等方面观察。小组合作欣赏和评价作品。

5.3 采用比较欣赏法教学。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小学生由于受到知识面的影响,对于作品的欣赏习惯的只是问作品美不美,当问到虚与实、细腻和豪放…此时学生便不知道回答什么为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前准备几幅风格不异的作品让学生体味和感悟,理解什么是作品的美、丑、虚、实。

中国与西方作品的比较:中西方美术的比较在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各有特色,都带有浓厚的名族色彩,无论从哲学、美学、时代风貌、地理条件等诸多要素的制约。在课堂中进行有机的结合,启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

鼓励学生欣赏自己的绘画作品。美术这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将学生的创造性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相信和肯定自己是可以的。在上课时候利用互评让学生之间互写评语和鼓励的话,其实让学生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自己也多了一此学习的机会,另外同学间看到勉励的话也增强了友情和合作精神。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欣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过程,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可以制作造型奇特、多做夸张、形象鲜明的动画投影图片,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课堂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小学生现有知识点出发。很多时候受学生表述能力发展的限制,小学生说出的观感并不能准确的代表所有主管感受,同样一幅作品两个学生评价说"很美",而实际上他们认为的美也许大相径庭,只是他们难以将这分别的洞天表述出来。

第5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美术史课程 欣赏教学 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69-03

【Abstract】The thesis clarifi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history of art on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art appreciation of the history of art in normal schools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quantity of data coming from the relative research of the relative research of the normal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of the history of art and their teaching performance of artistic appreciation du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period.

【Key words】The history of Art Artistic Appreciation(Understanding Art) Relative Research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中,美术课程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注重体验和感受,发展美术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一理念,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丰富的美术常识;掌握灵活多样的欣赏方法;基本的美术能力”这些美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要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国内外的美术教育者,无论是斯蒂温•艾迪斯、玛丽•埃里克森、沃尔夫、艾斯纳等;也无论是邵大箴、尹少淳、还是屠美如和边霞,都从观念和意识上一致肯定美术史学习对美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容质疑的价值。其中国外有关艺术史学习有助于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这一研究,涉及到该领域的许多方面,深入探讨了艺术史研究性质、原理、对象、范围等各个方面对艺术欣赏所产生的有益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对美术教育、美术欣赏教育以及艺术史课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我国对美术欣赏教育及其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直到近年才逐渐受到重视,并有一些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但主要还是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成果缺乏深度,这一方面的研究急需进一步深入开展。

二、研究目的

美术史课程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作为一种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是师范院校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美术史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视觉审美经验,提高他们的美术欣赏水平。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师范生的美术史知识越丰富,对美术史学习方法掌握的越灵活,毕业后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素质就比较好;相反,师范生的美术史知识和美术史学习方法掌握的较薄弱,毕业后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水平就比较差。那么,师范院校美术史课程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它们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如何?师范院校美术史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呢?这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首先,对经过一年(2005~2006学年)美术史学习的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四次考试(两次期中考查、两次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平时成绩平均化,作为学生个人的美术史学科总评成绩。

由于一般的美术史考试试卷的内容,只顾及美术史学科的知识方面以及反映一定程度的思维水平,对于课程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呈现比较少,因此,在取学生美术史成绩时,加入了学生日常教学活动的参与和表现情况的评估成绩,包括对美术史学习方法的操作表现,做法是考查和考试成绩占总评分的60%,平时成绩占40%。

而后(2007上学期),我们随机对参加美术教育实习的10名学生(上学年原班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能力的评估,给予评估成绩。

评估范围包括实习生在教学中美术知识、美术欣赏方法与角度、美术欣赏流程、文化意识、美术评述能力、美术欣赏教学方法六个方面的内容。

评估人员中固定成员包括本校美术系(2名)与教育系教师(1名)和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专职美术教师五人组成;由于每次听课还有许多其他教师和实习生参加,在统计评估成绩时也不同程度地参考了这些人员的评价信息。

评估方法是先由评估人员在预先设计好的听课评估信息表中,对不同评估内容进行评估,接下来在课后的评课讨论时给予总评成绩。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小学美术欣赏课除了8节“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课以外,还包括了2节其他学习领域的随堂美术欣赏评估。

最后,用斯皮尔曼二列等级相关法求出师范生美术史学成绩与小学美术实习教师欣赏教学能力的相关系数。

此处运用等级相关的方法,主要是由于在本研究中,两个变量(美术史学习成绩和美术欣赏教学能力成绩)的原始资料本身不是精确度很高的度量资料,而是属于等级性资料,是一种等级秩序性分数,因此,在此采用等级相关这一方法。

四、研究实施过程

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第一次美术史考查与考试,统计总评成绩。

2006年4月至6月,第二次美术史考查与考试,统计总评成绩。

2007年5月至6月,美术教育实习评估。(实习学校:本市师苑小学、实验小学、珍珠园小学)

五、研究结果

将收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对所统计的成绩赋予等级,并计算出两个变量每对数据所赋予等级的等级数之差D,及差数的平方之和,即∑D2。如下表:

10名学生美术史学习成绩与美术欣赏教学实习成绩等级相关计算表

rR=

在这里,rR表示等级相关系数;D表示两个变量每对数据等级(不是指原始的等级)之差;n表示样本的容量。

则相关系数为:

rR=

=0.815

最后,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1.将样本相关系数值与等级相关系数界值表(参见统计用表)中的临界值相比较做统计决断。得出:0.815**>0.794=rR(10)0.01,结论为相关系数在0.01显著性水平上与总体零相关有显著性差异。或者说,从总体上看,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其美术欣赏教学能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2.因为n=10<30,计算其t检验统计量的值为:

得出:

查t值表(参见统计用表)得出:t(8)0.01=3.355,因此3.975**>3.355=t(8)0.01,其结论为10个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其美术欣赏教学能力样本相关系数与总体零相关有着显著性差异。或者说,从总体上看,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其美术欣赏教学能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与上一种检验方法结果相同。

六、分析与讨论

影响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从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来看,美术史课程的学习情况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水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1.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在校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实习中所进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能力水平有较密切联系,在总体上两者存在较高的正相关。这一结果与人们的经验相吻合,即师范生的美术史知识越丰富,对美术史学习方法掌握得越灵活,会直接影响毕业后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素质。在对美术史学习成绩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学生的情况了解中,我们还发现美术史学习成绩靠前的学生一般也是在美术欣赏教学实习中能力较强、专业素质表现较高的学生,反之,则是比较差的学生。

如果把学生的美术史平时成绩单独剔出,并与其美术欣赏教学能力的成绩加以相关性比较,则会发现其相关程度更高,其中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对照《10名学生美术史学习成绩与美术欣赏教学实习成绩等级相关计算表》,其中等差级数的绝对值变化幅度很小,从1到3.5之间,没有更大的数值了。这说明,在这10名学生中,没有出现一位美术史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在美术欣赏教学实习中其能力或素质等级却很低的情况,相反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即美术史学习成绩很差而美术欣赏教学等级很高的情形。

3.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可能存在某种因果性

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的成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就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共变关系,即师范生的美术史学成绩高,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素质就相对较好;相反,师范生美术史学成绩较低,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水平就相对较差。此外,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某种顺序关系,即学生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美术史知识与美术史学习方法,才能挥洒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美术欣赏教学能力或者说美术欣赏教学中专业素质水平的获得与提高,需要美术史学习的支持。如果共变关系和顺序关系同时存在的话,那么,师范生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之间就有可能存在某种因果关系。

七、结论与进一步的思考

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之间在总体上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美术史课程学习情况的好坏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尤其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水平的高低。对美术史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可以简明地表示师范生毕业后从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水平,是预测在校师范生(未来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

由于关系研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即所得到的相关不能在相关的变量之间建立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更应该慎重考虑今后如何在采用这种相关的方法进行分解之后还能够使研究保持很高的有效意义。然而即便如此,本研究所采用的量化和实证方法对一些人文和社科类学科的研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所获得的数据对本课题后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支持;笔者在其它一些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发了一些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尤其是美术欣赏教学能力为目的的师范美术史课程教学活动,获得较好的成效。今后可开展一些美术史教学的行动研究,使具有师范性特色的优秀美术史课程教学形成模式,便于在各地师范院校中推广,真正发挥本课程在教师教育中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行涛、郭东歧. 新世纪教师素养.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美]梅雷迪斯•D.高尔等著.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许庆豫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 屠美如.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尹少淳著. 美术及其教育.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7 [美]艾迪斯、埃里克森著. 艺术史与艺术教育(宋献春、伍桂红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8 [美]沃尔夫、吉伊根著.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滑明达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9 常宁生著. 穿越时空――艺术史与艺术教育.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职高;美术欣赏;课堂教学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术的感受力和审美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美术欣赏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但在中职学校的美术教育却并不乐观。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要么交头接耳,要么萎靡不振,甚至偷听MP3,对美术欣赏课的魅力缺少理解与感受。学生喜欢美术,但不愿上美术欣赏课,恰似“叶公好龙”,其原因值得美术教育者深入探究。

笔者多年从事职业高中的美术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实践、反思,逐步提高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成效。下面,我谈几点我的一些较成熟的做法,与诸位同仁共勉。

一、注重美术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职高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这些学校由于办学条件或者教育观念所限,紧紧围绕中考指挥棒,重智育轻美育,美术课形同虚设,经常被语、数、外等学科挤占。

再者就是缺少必要的美术教学设备。许多农村中学都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也没有教材涉及的石膏模型等教具,学生们也没有简单的画笔和颜料等,美术课教学受到极大制约。

这些直接导致职高生美术知识的缺乏,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不浓厚,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也很难理解和感悟美术作品。我发现许多学生连绘画的分类都搞不清,更别提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了。因此,结合学情,每节课都补习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才能促进他们的学习。

在美术课上,我侧重补习最基本的美术知识,如:分类、构图、线条、光线、素描、色彩等,以及补习一些有关的美术欣赏知识。为了避免将美术欣赏课上成枯燥无味的理论课,我把这些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穿行,以点带面,辐射扩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这些措施,我让学生逐步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了基本的美术素养,为上好美术欣赏课打好基础。

二、教会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让学生会欣赏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人的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刚开始,学生面对一件美术作品,不会欣赏,不知从哪里上眼,从哪些方面整体的把握作品。教师要讲授一些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慢慢对学生引导、浸润、感染,逐步养成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

另外教师自身的欣赏习惯对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欣赏作品时,教师要饱含情感,融入真实的感情,才能获得审美感动和审美体验。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也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美术形象中,从而达到审美共鸣,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也要注重教学方法。(1)选择作品最有特色的部分作为欣赏的重点,让学生用心体验。(2)让学生全神贯注于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绪,让学生尽情地想象和联想。(3)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欣赏体验与感悟,教师只做引导性点评,让美术的个性得以张扬。

只要教师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就能在教学中慢慢培养好学生的美术欣赏素养。

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强化学习动机

许多职高生对美术欣赏课都存在这样的误解:来职高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升学或就业。因此学好学不好美术无所谓,认为学美术就是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纯粹放松娱乐,这都给上美术课增加了难度。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学生多讲讲学习美术的好处。

美术作品可以有效地丰富和发展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大脑及眼、手、肢体的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养成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良好习惯。美术欣赏教育通过绘画与造型,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的印象、造型印象以及相关事物的联想,从而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欣赏不同时代的优秀美术作

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兴趣。如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的欣赏教学始终可以贯穿一个美术与科学技术互为依存、共同推进社会发展的主题。古老的中国传统建筑那巧妙而科学的木框架结构、庭院式的组群布局、精美的大屋顶各式彩绘都闪耀着东方神韵,使生活熔铸着科学的、艺术的深厚人文内涵,从而强化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总之,教师要组织好美术欣赏教学,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带入到美术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美术,了解美术,感受美术,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东梁,樊学川.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第7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美术欣赏课;审美能力;教学方法

G633.955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高中美术欣赏课成为了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受传统升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并不重视美术欣赏课,甚至将私自占用该课程,导致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另外,美术欣赏课属于一种全新的课程,很多教师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真正投入到教学过程中[1],这是造成美术欣赏课无法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探讨,以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美术欣赏课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高中生正处于情感变化的重要时期,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内在的审美观,开展美术欣赏课可以规范学生的审美形成过程,使其在优秀作品的品读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提高美术知识,陶冶情操,进而发展审美能力。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学生智力开发和人格塑造过程中有着关键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使其感受到美术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其次,高中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开阔视野,学习更为先进的美术表达方法,感受作品传达的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和意义。

二、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1.贴近生活实际,激发欣赏兴趣

首先,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将美学感受传达给学生,使其主动地挖掘作品中蕴含的美学性质,激发欣赏兴趣。其次,教师应该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美术作品。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到感情理解上,不能以“画的像”为鉴赏作品的唯一指标[2],应激励学生从思想和感情层面,去了解作品的创作意义和价值。例如,在学习《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在讲解优秀美术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民间美术作品,鼓励他们去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用教师教授的方法去鉴赏作品的美学价值。例如比较常见的民间风筝、剪纸、窗花等,这些作品虽然比较常见,但都蕴含着较深的民族美术特征,学生通过主动地调查,感知生活中的美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改变其对生活的认识。

2.新欣赏形式,培养审美能力

不同的人,受自身经历和思想的影响,对作品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不能再按照传统的美术欣赏方法进行教学,而是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欣赏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精神放松的基础上[3],增加对课程的认同感,发挥想象力和鉴赏能力。美术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其评价学生的方法并不是唯一性的,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进行及时而有效地交流,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从而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在学习《建筑之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音乐、视频等带入课堂,创建出一个图文并茂的良好教学环境。建筑物细节知识比较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比较出彩的细节放大欣赏,全方位的展示建筑作品,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美学价值。教师还可以利用模型等,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触摸建筑,方便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3.善于提问,以学生为主体

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能够起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知识总结等效果,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理解的关键途径。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入手,在课堂中穿插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踏歌行》这一作品时,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想象老少乡农过桥时的情景,提问学生“这些乡农为什么踏歌?”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增加对作品内涵的理解。鉴赏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作品的不解之处,及时解答。学习古代人物画时,教师可以重点强调人物的姿态、服装等,通过细节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

4.注重反馈,收集有用信息

美术欣赏课无法像其他课程一样,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来收集信息,掌握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从而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水平。上海师范大学的王大根教授提出了主体评价、质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苏格拉底研讨式评价等多种反馈方式[4],这值得我们学习和尝试。例如,在学习《服装艺术欣赏搭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我国不同时期人物画中的服装搭配展示给学生,并注意强调配饰和一些细节性的内容。学生鉴赏服饰艺术并不是一个“看热闹”的过程,他们应该能够从这些服饰风格的变化中了解我国历史的变迁和社会风气的改变。教师应鼓励学生联系作品创作的背景,方便他们深层次的理解作品,并在欣赏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为现实生活提供指导。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理念以及综合性的评价学生等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审美能力,实现美术欣赏课的基础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峥如.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途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02(07):153-155.

[2]耿艳娜.试分析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现代装饰(理论),2016,02(26):273-274.

第8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 欣赏能力 教学探索

一、现状扫描――小学生美术欣赏问题

现象一:带学生参观美术馆,学生走马观花,指点画家作品,他们是画出来的吗?他画的还没我班某同学画的好,说来说去都是很漂亮很好看,构图好,具体好看在哪又不会说……

现象二:六年级美术课上,请学生谈对名作《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学生甲:“画中有一座桥,还有很多人,还有船………”,学生乙:“还有城墙,还有做生意的人等”,学生丙:“还有……

二、深度思考――追朔小学生美术欣赏水平薄弱的原因

美术学习活动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创作倾向于外化,欣赏更注重于内化,根据编者的意图,教材也设置了很多关于美术欣赏的学习内容,甚至很多欣赏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在美术学科中体现,相关的语文学科也有此类美术作品等艺术作品欣赏指导,但是学生似乎没多少投入,欣赏课堂上回答的言词甚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常态欣赏教学课带来如此效果?

1.小学美术欣赏课模式太单一,趣味性低

教师设计的美术欣赏教学有时候呈现雷同。有的如八股文一样,采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来欣赏所有的作品,如很多老师都会设置这样的问题给学生,作品画了什么?画家采用了怎样的形式,表达了什么――这样的概括本身没有错,错在以不变应万变,所有的作品用这样的文体套进去,最后一般要求学生写出一个欣赏感受等,要求多少字数等。我们发现灵动的艺术欣赏活动成了一个单纯的技术活,欣赏学习不是建立在真实感受的基础上,而是囿于标准化的步骤。

2.教材设置欣赏内容差异性很大,涉及内容广

小学美术全册美术欣赏评述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占据了美术教学中的很大一部分,教材中有几课由于版面设计受限制问题,呈现只是某副画的精彩部分,并没有全部完整的带给学生欣赏,使学生能全面了解该画的创作背景,如一课里既有人物、山水、花鸟,雕塑等,浓缩成堆,有些更是一课里设置如陶文化的整个历史,但是却准备几张图片,教师必须在课后花大量功夫来备课。

3.小学生对欣赏教学兴趣低,教师绕道而行

在学生的印象中美术课就是画画,手工制作,似乎觉得其他没什么了,甚至有学生觉得美术欣赏课那是美术家的事儿,对我来说意义不大。由于教师单纯的讲解会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不深,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这样的效果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当然教师的讲解固然重要,而学生的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则是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一环。

三、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水平的教学策略

解读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发现,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实在很多,特别是欣赏与评述版块的教学内容,有时候教材出示一张作品图片,但后面追述的背景历史文化,人文特色都可以充分挖掘和学习,如高段中设置课例,敦煌飞天,中国传世名作,外国传世名作,中国的世界遗产等等,都是知识点容量很大的课型。

(一)感官描述,思考并行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体的健康成长。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筋想,用手中的笔写,用口说,注重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看,是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始,是感性的开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至关重要。因为欣赏教学的目的应指向学生,而不是作品。

(二)追溯历史,通古博今

新课程视野下,美术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目标三维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使原先较为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呈现出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学科间相互融合的欣欣向荣之态势。

1.引导学生从美术史角度学习欣赏

小学美术欣赏课,肩负着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美术精品,给小学生一双会欣赏美的眼睛,学会创造美,表现生活,表现美的重任,应为学生的一生美育打下良好的基础。2011年版《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既然是鉴赏就与欣赏不一样,并且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所以适时将美术史引导给学生看也是需要的。历史题材,与学生生活时代距离较远,再加上有的作品创作背景很复杂。

2利用资源从动画片中学习欣赏

《西游记》描述的唐玄奘西天取经故事,很吻合敦煌莫高窟其中的壁画故事和敦煌传奇等历史故事。《九色鹿》等佛教本生故事将其拍成了动画片,画面精美,并且结合了很多传统音乐戏曲等元素,欣赏起来传统得以体现,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力,这些故事的采集来源就是来自于敦煌壁画中的故事,试着学习这样挖掘资源的方法,将欣赏教学内容可以充分挖掘。

(三)欣赏评述,组织语言

对作品的造型,构图,色彩线条,质材等画面形式和内容上的自我体验,教师提出作品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但是感觉都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微妙性,有时候语言则往往难以准确地传达某种感觉。美术课堂上,老师都很有意识的将美术创作等方法等一些关键词如方法,用一些关键词的形式粘贴在黑板上,以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比如色彩,造型,形状,图案这些词语,这些趋向性的名词,也就是让学生从该方面学习,无形中就是我们的美术语言,学生可以摘抄在搜集卡上,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美术词语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更重要的是积累美术语言,有些学生在其他学科课程中已经接触过的,学生通过知识的自主迁移和判断能够脱口而出的,有些词语学生只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帮助学生准备总结。

(四)借助生活,融合欣赏

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如同生活一样,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是艺术最广博的资源,关注美术史,关注生活的导入方式更贴近学生。

(五)临摹仿画,体验创作

美术课提倡动笔绘画,动脑构思,动手制作。欣赏课堂上让学生以半临摹,半创意的方法,模仿大师作品表现的技巧和风格,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习方法,学生对大师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等因素进行探究,理解原作的创作方式,技法应用及艺术风格特征,在学习原作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重新创作,融入自己的个性特点,创作新的作品。

(六)营造氛围,激感

第9篇: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

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1.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美术教学更顺利地完成,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比较单纯、真诚,能随感而发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丰富,对画画非常喜欢。这些因素,正是培养学生欣赏兴趣的好时机。用哪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设问、小故事、小品、展示教具、录音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但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欣赏内容,采用不同的激情方法。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我们认为,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美术技能技巧不可缺少,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没有它,这种转变就不可能发生。这就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运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材、统一要求”的做法,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

3.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应成为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关于传授知识

传统美术教学已把精讲多练列为重要的特点,对精讲和多练引起重视,这是对的,但对发挥美术作品直接传授知识作用熟悉不足,不够重视。课堂教学中老师手拿课本讲上十来分钟,然后学生照课本依葫芦画上半个小时了事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此,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的知识,学生就难以得到,至于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谈不上。试想,美术充斥口头语言的讲述、讲解、谈话、谈论,却抽去了形象的提供,抽去了让学生感受造型艺术作品视觉思维活动,抽去了直接从美术作品中获取知识的机会,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美术教师的注重力应保持在直接的视觉观察,对美术作品目力接触,学生自己对美术实践的体验,直接的美术体验才是美术教学值得讨论之处。我之所以坚持这一点,就是因为将注重力转移到美术作品的其它方面的诱惑力既强盛又普遍。美术作品中有些什么东西,作品表达了什么意思则要轻易得多,因此很多老师便将经历投于此道。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