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就业意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 电气自动化 人才 培养
当今,高科技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电气自动化的使用大幅度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在企业内得到了广泛的有效的应用。作为企业的职工来说,必须自觉地对电气新技术进行快速的掌握,而对企业来说,如何让员工尽快的对熟练掌握新技术就成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企业如何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应该仔细研究的一个问题。
1、煤炭企业中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目前,电气自动化已经在社会各行各业都有所涉及和应用,小到开关阀门大到煤炭开采,几乎所有的行业领域都涉及到了电气自动化,它主要包含系统运行、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在电气领域的这个新型学科,由于和人们生活、工业生产密切相联,发展趋势十分迅猛,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已变得相对成熟。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煤炭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并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很多外企进驻中国,这一行业领域的人才产生很大缺口,高等学校的培养已经远远不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在高等学校培养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企业培养自己的电气自动化人才,成为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主要环节,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在企业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形式下的产业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行业都进入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行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在煤炭行业上,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其“左右手”必不可缺,对人才的渴求自然也是急不可耐。
2.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高科技新技术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也不断地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个方面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准性、稳定性、快速外,更需要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主要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护、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各行业的改革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快车道阶段,因此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更大。
2.2电气自动化专业人员在机电设备维修行业的需求
近些年,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推进,各高校为企业培养了大量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然而在电气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一体化设备,从事这一维修行业人员中,具有高职高专及其以上学历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很小,许多企业不得不花费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高技术人才,就这样还是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生产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为此,企业自身也应加强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人才的专业培养,特别是电气方面维修人才的高端培养。应加大培养力度,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奠定并储备大量的电气设备应用性专门人才。
2.3经济转型、跨越发展需求大量的自动化专业人才
随着高校就业制度不断深入改革,毕业生已直接面向人才市场,面向企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沿海地区条件较好的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短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也会随着我国西、中部崛起和战略政策的实施,高新、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需求。
3、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措施
现今社会,电气自动化作为一门求职者眼中“吃香”的行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接纳。一方面是社会舆论和家庭成员的导向;另一方面是由于电气自动化就业容易,工作环境较好,收入较高。作为企业,面向高校招聘有潜力、有能力的电气专业人才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3.1招聘新员工要注意其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意向。
企业招聘职工,首先要考察其对本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如果一个人对一项工作感兴趣,那么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就会空前高涨,会对企业产生很大助力,反之,消极的情绪也会逐渐影响企业人们的工作热情;其次,要衡量一个员工的综合素质。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业与拼搏精神,合作精神,只有能够战胜困难和失败,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可能赢得创新成果。
3.2企业要对电气自动化人才开展全面培养。
首先,要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由于自动化专业人才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外语掌握程度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文字功底浅,表现出归纳总结能力差、对事件或具体的工程技术状况表述不清,所以应加强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培养加强沟通与协调能力、文字及表达能力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导向标,培训初期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并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可以防止员工以后频繁跳槽,使得企业为其他企业培养人才,这种劳民伤财的情况出现。而作为企业的文化,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企业思想道德的教育能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企业的凝聚力。
其次,对新招聘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生要进行深层次培养。作为企业招收的新员工,他们都具有初等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理论性强,实践能力较差,为此,企业要培养市场意识,提高市场需求分析能力,避免就技术论技术。具备理论的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调试和操作的能力。如:在车间对员工进行现场教学,增加实践动手能力,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业自动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能使新进员工更快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最后,要加强锻炼员工体魄和磨练良好心理素质。员工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在犯错时能够虚心接受批评,知错能改。而作为电气自动化部门的员工,他们虽然薪酬高,但工作压力同样巨大,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如果想要收获成功,那么就要付出与之相应的努力,作为电气自动化部门员工,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往往难以承受住企业竞争的压力和行业的工作量,最终只能被企业所淘汰。
总之,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而作为占领广泛领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企业对这种人才的培养就应该不遗余力地进行。通过大量培养人才,可以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直接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作为一个企业,培养自身电气化人才就十分重要,必将对企业发展带来长远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安静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灌装线技术专门人才的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0年01期
2、 周亚峰;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06期
3、胡宝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刍议[J];才智;2010年30期
4、周艳惠;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2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27-02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职教育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突破,实现了工作重心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转变。这是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体现以人为本,凸显高职教育特色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是实现高职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院根据这一文件精神,积极探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以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为例加以论证。
一、理解工学结合内涵,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就是通过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实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职业院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国际上目前普遍认同的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中的“学”包括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在企业的专业技能训练;工学结合中的“工”则是指学生带着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到企业实习,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对他们进行指导。学生作为企业员工进行顶岗操作,企业付给学生劳动报酬。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应当准确把握工学结合的内涵,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建立联系,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再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和专业特征,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寻求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同时,高职院校还应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信息,准确掌握学生和企业的诉求,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完善考评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在政府的指导下,根据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积极构建学校、企业、政府、学生四方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从而形成合力,实现多赢。
二、掌握工学结合特征,科学实施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一种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容广泛,不仅涉及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还包括学生的思想表现、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等;其次,工学结合是全过程的。在工学结合推进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准确把握好工学结合的特征,将“学”与“工”割裂开来,先安排学生在校专门学习纯理论知识,在最后一学期或一学年将学生全部安排到企业实习。这是对工学结合的片面理解,采取的不是工学结合模式,而是只有“学”没有“工”,或是只有“工”没有“学”。事实上,对于高职院校自身来说,工学结合的形式可以采取短期、中期或长期的;也可以先让学生集中时间学习理论,然后到企业实习;也可以采用学校和企业多次工学交替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完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采取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使“工”的体验在学中深化,“学”的认知在“工”时强化。其次,工学结合的实践岗位不能任意安排,必须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有的放矢。“工”必须针对“学”的内容,让学生实习的岗位尽可能地对口所学专业。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是这样做的,深受学生青睐,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用人单位纷纷提出了与我们合作办学的意向。先后有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中石化重庆金维公司、中石化武汉石化检安公司、中铁五新集团公司、湖南大工重机公司、湖南吉祥石化股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同我院(系)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
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最后半年或一年的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中,往往在每年的5、6月份成批地将学生安排出去,不论专业对口与否,学生所学专业与实习岗位严重脱节,致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埋怨情绪。再次,工学结合的管理必须灵活有度。现在高职教育的学制、大纲、计划、课程、教材、课时等都是上级明文规定的,与提倡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大相径庭。无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怎样变化,高职院校都必须严格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教学要求,不能不顾及企业此时能否接纳学生实习,也要考虑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
三、完善工学结合政策,营造校企合作环境
一是应完善地方政府支持高职教育发展的投入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落实地方政府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营造政府支持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的良性环境。二是完善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标准,规范劳动力市场,充分调动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搭建行业支持校企合作平台。三是修订《职业教育法》,制定校企合作实施条例,鼓励企业支持高职教育,从法律层面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积极性。四是高职院校本身应基于校企合作的要求,设置校企合作部门,创新办学体制,构建高职院校内部校企合作与专业建设组织网络,实现校企合作扁平化管理,增强校企合作实效。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应从以下方面下工夫:第一,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中厂”。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学生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撑,以企业为主组织学生实训,建立“厂中校”。现在,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已与中石化长炼动力厂电气车间、中石化机电公司、中石化东方开关厂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拥有一支既能站讲台、又能站工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因此,要积极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训室和企业锻炼,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构建实践技能课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利用自筹资金和中央财政支持资金,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建设了电工技能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电机拖动与拆装实训室、自动检测与转换实训室,为工学结合的实施提供了可靠保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我们颁发聘书,正式聘请中石化长炼的电气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我们对应课程的兼职教师,一方面选派年轻教师到中石化动力厂电气车间实践锻炼,与车间师傅结对子,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要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工学要求。如果高职院校所安排的课程没有紧贴用人单位的实际,那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就会与现实需要相距甚远,即“工”与“学”相脱离。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学校自身实际的校本教材。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我们结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要,对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问题与企业一起多次研讨,根据知识与技能的特点和企业的需要,我们确立了课程教学的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能力拓展模块,每个模块按知识、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课程、实践环节的组合,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已与中石化长炼动力厂电气车间联合开发电气专业模块,并已自编《电工技能训练》、《自动检测与转换》、《EDA与电子CAD应用技术》等教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效推动了学生的就业工作。近几年,在全国大学毕业生普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
[ 参 考 文 献 ]
[1] 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 丘文,李中胜.工学结合的案例分析和若干思考[J].职教论坛,2006,(9).
[3] 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关键词:合作模式 科技社团 订单培养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中小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但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总体规模小,产业层次偏低,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结构落后,技术含量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其中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观念陈旧,管理落后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中小企业自身培训条件不足,如岗位操作工人往往在师傅的带领下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十分困难,而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完备,教育理念先进,技术理论水平高,两者合作可优势互补。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企业员工带着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帮助下针对性地学习,高职院校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培养后备人才,提高企业现有技术力量,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做到校企双方的互惠双赢。
按2011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将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划分为中小微型企业标准,沧州地区目前已经成形的肃宁皮毛,孟村弯头管件、盐山管道输送装备、泊头铸造及汽车模具等特色产业集群基本由中小企业群构成。经调研,其中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企业工作常以命令代替计划,随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层级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日益暴露,因此,如何从自身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利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研、技术优势,分享研究开发成果,促进科技转化,扬长避短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
长期以来,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经验广为流传。该模式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共建的办学模式,一方面,学校为学生传授基本理论与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场所,实现了“教、学、做”相结合。这种做法给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在此基础上,很多高职院校开始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但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是“结果”的合作,更是“过程”的合作,校企之间务必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校企合作的前提是合作模式应与行业、企业的实际相适应。例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企业一方生产车间占地面积不大、产品生产周期也不长,可以将生产性实训项目引入校内,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为企业提供技术员培训;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企业一方施工占地面积较大、工程周期较长、项目数量较多,不宜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合作模式将生产性实训引入校内,必须采用其他形式。
高职院校与本地中小企业合作模式的选择需要进行具体合作方式的调查、分析、实施和总结。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方式从办学形式分类可分为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校企联合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化等;从师资队伍建设分类可分为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兼职工程师、合作研究、蹲点调查等;从教学角度出发,最常见的是“请进来,走出去”,按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真实工作过程及其任职要求构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遵循职业岗位技能形成规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共赢,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价值在于培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利用企业提供的人员、设备和场地作为学校的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和实习基地,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学校在实习、实训设备上的投入和专业师资培训的压力;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价值在于可以提前招募到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减少人力资源成本,解除用人的后顾之忧,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学生而言,其价值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就业的渠道更加畅通;对社会而言,其价值在于能够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率,实现人才供需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地处以沧州市为中心区域的部分中小企业就合作模式和合作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促进了沧州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更好服务于本地区域经济,实现校企双方的互惠双赢。其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①组建订单班培养。订单班指学院和企业用人单位签订订单教育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培养任务,走“校企深度融合,双方互利共赢”的办学之路的一种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能够促进双师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而且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实现了学生零距离就业,是一项多赢的办学之路。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与河北华晨药业组建的“华晨班”订单班学员已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并逐步成为华晨药业的中流砥柱。畜牧兽医系和中粮肉食(天津)有限公司组建的“中粮班”采用“2+1”、“课堂+养殖场”的培养模式,完成了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后,以“学员+员工”的双重身份入职天津养猪基地,由公司为每位新员工安排一位师傅,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帮带”对子,经过三个月的帮带后,学生再正式上岗。
②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指学生基本完成大部分课程学习后,到专业对口的生产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沧州市金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指导下,电气工程系电气专业2008级学生在为期两个月的节能型配电柜项目实习中完成了76套不同种类的节能型配电柜和控制柜的装配和调试工作,确保设备的按时交工,使学生达到了强化技能、体验实战和毕业设计的实战检验的目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操作熟练,能够认真实践,听从指挥,显现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潜质,为工学结合和课程开发探索了新的模式。
③集中培训。集中培训不同于脱产教育培训,学员不离开企业工作和工作现场或在高职院校校内模拟学员工作和工作现场环境中,由企业内的专家和教师对企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的模式。这种模式针对性强,能够发现和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并弥补操作人员技能缺陷。机电系承担河北宏业机械股份公司新职工上岗培训任务、电气系承担南运河河务管理处电工培训任务等企业的集中培训。
④组建科技社团培养。科技社团培养是对组建订单班培养模式的补充和延伸。中小企业受限于规模,往往单个企业所需招录专业技术人员数目不多,形不成规模,不适宜组建订单班开发针对该企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可通过学院系部,和所需专业在校生双向选择,达成协议,由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学生实习时可到该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优先到该企业工作。企业可提供设备和资金,学院提供场地和技术,供科技社团学生训练和学习。中奥恒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电线电缆故障探测技术研究及专业探测设备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企业提供该公司部分设备交付电气系科技社团“DIY电子爱好者协会”用于培养四名有到该公司就业意向的2008级学生。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应不一而同,以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培养后备人才,提高企业现有技术力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做到校企双方的互惠双赢为原则,实现为本区域经济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钰.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27).
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笔者学校与多家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了与企业共赢互利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一、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是依托本区域资源优势,引进社会资源,建立与企业合作办学、资源共享、过程共管、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成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二是探索深入有效的合作模式,巩固和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创新合作内容,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和双赢。
二、学校校企合作工作情况
1.校企合作机构及制度建设
笔者学校确立了“共建场所、共建课程、共同培养、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工作方针,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整合原教学和实习就业部门组建合作教学部,确立该部门为校企合作的日常办事机构。制订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指导、合作教学部协调、各教学系实施的校企合作工作体系。
根据笔者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具体情况,合作教学部广泛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制订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教师实习跟踪津贴核发办法》等制度,编写印制了《学生实习手册》。通过制度建设,完善了学生实习中的教学评价,将教师驻企业管理学生工作与教师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调动了各系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工作积极性。
2.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模式向深层次、多样化转变
(1)引企入校。在校领导的分工指导下,各教学系引企入校工作蓬勃开展。如文化旅游系引进山西清心旅游有限公司,动漫系引进太原市木美人装饰有限公司、太原聚贤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冶金自动化系引进山西一开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冶金机械系引进太原市鑫汇康金属材料公司,数控系引进山西钢万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6个。通过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引进学校,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获得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多赢途径。
(2)订单定向培养。笔者学校与江苏常熟风范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旭景精工模具公司、山西安泰集团公司、山西光明图文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焊接加工、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炼铁、轧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广告制作等几个专业开展定向培养合作。学生入学就有定向工作的意向,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派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参与校内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工作,教学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3)企业赞助。由企业提供实习设备、原料,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专业实训教学。近两年来,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实训耗材)总值近50万元,资金投入10万余元,企业投入总人力80多人次。
(4)工学交替。学校与山西信联公司、长城宽带网络公司太原分公司、天津津住汽车线束公司、当当网信息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企业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员工的角色,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两年进行教学实习的学生达到900多人次。
(5)教师企业实践。教师赴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在企业实践的同时跟踪管理学生,有些教师还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近两年来,学校选派教师驻厂实践锻炼25人次,通过这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提高。
三、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跨洗煤、焦化、冶炼、建材、发电、国际贸易等多种行业的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主要从事煤炭洗选、焦炭、生铁及其制品、电力的生产销售。
笔者学校充分利用冶金专业群的教学优势,长期与该企业开展合作,近几年累计为安泰集团订单开设冶金设备维修、轧钢、炼铁、炼钢及冶金自动化等专业班,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400余人。尤其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将双方校企合作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1.校企共同招生,设立冠名班
2012年,笔者学校与安泰集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设立机电一体化、轧钢、炼铁冠名班3个,招收学员160人。从招生宣传开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录新生。学生入校签订入学就业协议,毕业合格后到企业就业,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全程参与教学实施
为保证学生的学习内容贴近企业实际生产要求,在编制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时,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制订、共同实施。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从关注知识、关注理论向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的方向转变;在评价模式上,实践从理论考试向综合职业能力方向转变,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
顶岗实习阶段,学校派教师驻厂对学生进行跟踪服务,企业指定师傅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驻厂教师与企业师傅定期沟通,指导学生每周填写《实习日志》,每月进行实结,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实习结束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态度、出勤率、协作精神、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校企双方共同育人,设立奖学金制度
企业领导每学期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员工守则宣讲,人力资源部门指定专人每月来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班主任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企业提供“安泰奖学金”,校方每年为此专门召开师生大会,邀请校企双方的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奖,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
4.为企业在职员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服务产业升级需要
随着安泰集团的发展壮大,新项目、新设备 不断升级换代,企业对在职员工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选派相关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前往企业,与企业培训部门商定培训计划,结合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员工进行互动式教学,最后集中到笔者学校进行技能等级鉴定。近两年来,学校为企业钳工、焊工、炼铁工、炼钢工、电气运行等工种开展培训鉴定1300多人次。
四、体会与思考
1.清晰的校企合作办学思路是成功的前提
笔者学校长期以来与企业密切合作,形成了符合冶金行业特色和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办学思路,即坚持“共建场所、共建课程、共同培养、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有了科学明确的思路,工作就有了方向和依据。
2.正确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成功的关键
近几年来,笔者学校与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江苏常熟风范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今后学校要根据校情和自身条件,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兴办企业,建立开放性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办产业模式,促使企业更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与学校共享办学效益。
3.良好的沟通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剂
企业和学校是不同的法人实体,双方沟通机制的建设是保障学校的办学过程与企业人力需求紧密结合的关键,学校这一方首先要主动搞好衔接,在确定招生规模、修改教材内容、制订课时计划以及学生管理和跟踪服务等方面挑起重担,确保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质量满足企业需求。近些年,学校通过转变观念、机构调整、校企定期联谊等手段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收到很好的效果,用人单位对学校师生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4.必须建立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发展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轨道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路径
一、我国轨道类企业对高职类女大学生的需求现状
近年来,随着铁路企业和地铁企业的生产需要,招收一线员工的数量和要求较前些年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岗位的变化上。一般来讲,会持续性地增加机车驾驶、铁道车辆、电气化供电、铁道工程类的岗位,大幅减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维护的岗位。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于地处江苏南京,是华东地区三省一市唯一一所轨道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去向最多的是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局、济南铁路局以及南京地铁、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福州等地铁公司。从中国铁路人才网公布的招聘来看,岗位要求有明显的变化。除常规的铁路相关专业,全日制招生,视力无色盲色弱等要求外,更加突出以下要求,强调铁路一线生活岗位,艰苦偏僻的岗位工作环境;能适应长期倒班要求;能适应长期野外作业。[1]从招聘岗位和岗位的要求来看,女大学生毕业后符合从事铁路岗位的机率越来越小,如机车、车辆、工程类招聘岗位从传统招聘时就对女生受限。运输、通信信号类岗位招收女生的比例也较以往大幅减少。企业录用女生的顾虑客观存在。计生政策的调整,二胎政策出台以后,女工对一线站段影响较大,临时性缺员影响生产组织,对地铁企业同样如此,以往站务岗吸收女员工的比例从50%调整至20%,甚至更低。“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成了招聘中的常有之事,即使女生有机会参与选择,同一档次的学校、学历、专业,女生面临的条件要比男生高很多。
二、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录用现状及趋势判断
从2015年、2016年轨道类学生就业情况来看,2016年就业率较上一年度下降近3个百分点。以上轨道专业中,除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外,其他专业基本没有女生。铁道运输、通信信号类专业就业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归结为这些专业的女生比例过高,而毕业时因招聘岗位的需求限制,对轨道类专业的女生就业造成很大影响。
3、2016年9月以来对2017届毕业生的招聘情况及就业趋势分析
据就业中心统计数据来看,2017届共有轨道类学生2043人,其中女生708人,占比35.0%。截止11月中旬,各大铁路局及地铁企业的招聘已近结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或达成意向(含订单学生)1359人,就业率达66.5%。在已落实就业的学生中,男生1054人,占比77.6%,女生305人,占比22.4%。总体上来看,轨道类女生就业状况呈现出需求持续减少、对口就业率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三、促进高职院校轨道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路径
1、学校层面
(1)加强市场调研。就业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要加强调研,加强市场需求信息的收集,尤其是与女生就业息息相关的社会岗位信息,提供高质量的精准服务。南铁院的轨道类女生集中在运输类、通信信号类,近两年初次就业率显示,女生对口就业率基本在50%以下,经调研发现,运输类岗位能够提供就业的还有客运服务人员(列车乘务员大量通过第三方劳务招聘实施人才派遣制就业),部分外局还将列车员纳入到正式招聘中。
(2)加强招生宣传。高校要重视招生源头的宣传,就轨道类专业的需求向社会、向考生进行大力宣传。在各类招生咨询会、高中学校及学校各类咨询服务渠道,在高职高专实行单考单招时,加强报考和考务过程中对女考生的教育引导,阐述轨道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岗位的要求、工作环境等,主动告知女生报考轨道类专业存在的岗位风险,取得女考生理解,不盲目填报轨道类专业,尽可能规避预期的就业风险。
(3)加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运用新媒体加强铁路一线岗位认知的宣传,利用学校的微信企业号、网站等,加强来自一线毕业生工作状况的宣传,大量转载或引用各铁路局微信企业号刊登的一线员工工作状况、青年团员高度敬业、奉献的案例,提高在读女大学生对轨道企业一线岗位的认知,引导女大学生个体思考轨道类企业一线岗位为何限招女大学生等问题。
(4)为在读女大学生提供调整专业的机会。根据女生就业形势,加强校内女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提供更多的转专业机会供女生选择。根据本院近几年的统计,轨道类运输、通信信号类专业女生占比在35%-50%之间。经历第一学期的通识性课程后,学校应及时制定转专业的机制,将现规定的转专业的比例由5%扩大到20%。引导广大女生再一次选择专业,尽力规避就读轨道专业的风险。
2、女大学生个体层面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想要摆脱“毕业即失业”的局面,就必须适应市场化的需要,根据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期望值,放弃不切实际的虚荣心和过度依赖的想法,对自身条件重新定位,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正确对待就I。
(1)转被动为主动的心理预期调整。女大学生在大量了解专业及对应的一线生产岗位的要求、作业环境后,要接受现实,心理需要主动调整,从对就业形势的被动认知到主动认知,从就业观的盲从到正确面对轨道行业发展对岗位需求变化的明辨,最终使轨道行业就业的强烈心理预期得到转变。
(2)关注专业的转型与自我调整。对学校出台转专业政策,女大学生个体要积极响应,做好与家人的沟通,争取家人的支持,做好清晰的职业规划,关注职业发展,以“创业”的准备来选择并申请开放的专业。
(3)积极地拓宽就业面。首先,要多层面了解社会企业,向其他学院女生取经,进一步关注与专业相关的社会需求岗位,积极拓宽就业途径;其次,进入升本、转本的学习。从南京地区同类高职院校来看,选择专转本、专升本的女大学生比例很高,个别院校达到了50%以上。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进一步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延缓就业是个很好的选择;再次,进入轨道生产装备制造企业。伴随着铁路高速发展及走出去的战略,轨道生产装备制造企业对一线生产员工提出了较高要求,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明显提高,有些生产性岗位对女生并未有严格的限制。这些岗位成为实现轨道类专业女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轨道类专业女大学生在当前的就业市场背景下,应尽早地认知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的适应实际,尽早地调整心理预期,摒弃陈旧的就业观,主动选择适合的就业通道。政府应组织调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优化高等学校办学专业指导目录,迎合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赋予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性,进一步放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限制。学校应加强人才培养的改革,提高办学的灵活性,以适应企业的不同需求和女大学生专业调整的需要,大力解决轨道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注 释】
[1] 中国铁路人才招聘网.http://.cn/zgs/.
【参考文献】
[1] 郭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9).
[2] 杨新莹.浅议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中国轻工教育,2009(1).
[3] 张景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化诉求――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再审视[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0(1).
第一节 物流发展的现状
物流最早是在二战中,围绕战争物资供应,美国军队建立的“后勤”(logistics)理论发展过来的。当时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将“后勤”体系移植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才逐步演变为今天的物流。
物流科学于80年代传入我国,由于经济体制的问题,物流研究直到改革开放进行了十几年的90年代末期才开展起来。总的说来,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一方面存在限制物流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又存在许多可以挖掘的物流潜力。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研究的市场基础还存在很多的差距。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此前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之前,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而到了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速由一季度下降3.3%,上半年下降0.8%,转为前三季度增长 2%,反映出物流需求在逐步扩大;前三季度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呈加快增长态势。从企业来看,2009年业务收入基本上经历了一季度止跌,二季度企稳,三季度回升,全年比前一年略有增长的积极变化。整个行业运行呈现加快回升的积极变化。在2009年,国务院及时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物流行业的发达程度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制造业的效率和利润。中国是世界有名的“工厂”,以前物流外包的比例还比较低,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仍是主流,第三方物流占物流服务份额很低,据调查仅为17%左右,且第三方物流发展不成熟,目前其需求仍呈增长趋势。我国近几年的物流发展比较迅速,有很多的物流企业,但是现代化的物流企业还不多,基础建设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服务范围小、内容单薄、总体服务质量和水平不好,无法跟上制造业的发展脚步,提供有利的支持。制造企业不放心物流企业的供应服务能力,认识程度低,担心物流外包会丧失主动权,而过于依赖物流企业,导致控制权减弱。双方之间的沟通并不流畅,物流企业也不了解制造企业的真实需求,导致供应能力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的矛盾。但随着近几年,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制造行业的物流外包速度加快,产业融合与联动趋势更加明显,比如2006年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已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1%。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与背景
在物流管理出现之前,制造业企业还没有一个独立的配送管理部门,只是被作为制造活动的一部分,没有职业物流人员和关于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物流管理和物资配送出现后,情况才有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有了一个新的理论----集成物流,把企业的输入、输出物流管理以及一部分制造功能集成在一起。在90年代,供应链管理这种新的模式出现了,随即就有了集成供应链的概念,企业把焦点从里面转到外面,通过和其他供应链的成员进行物流的合作协调寻找商业机会。而制造业配送包括制造企业的物料和成品在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生产车间甚至生产工位之间的有序平稳流动,以及它们之间的信息流动。配送管理对于有效提高制造业的柔性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对制造业配送管理的研究。
第二章 配送管理
第一节 配送的概念和作用
一、配送的概念
日本1991年版《物流手册》的表述:生产厂到配送中心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叫“运输”,从配送中心到顾客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叫“配送”。 美国《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表述:实物配送这一领域涉及特制成品交给顾客的运输。实物配送过程,可以使顾客服务的时间和空间的需求成为营销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我国出版的《现代物流学》的表述: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按用户订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而对于制造业来说,配送是围绕制造业企业所进行的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配送,各生产工序上的生产配送以及企业为销售产品而进行的对客户的销售配送。
制造业配送结构模型如图2-1所示。
图1-1 制造业配送结构模型
二、制造业配送的作用
(一)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制造业企业为了实现高水平的配送,而依靠配送中心的准时配送,一方面可以降低库存量甚至是“零”库存,从而解放大量的的 储备资金,另一方面采用配送中心集中库存可以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单位存货成本下降。
(二)简化事务,方便客户
客户只需要向一个配送中心订货,就能订到所有想要的货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对于生产单位来说,只需要把货物集中配送到一个地方,减少接货成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擅长的业务中。
(三)提高供应保证程度
制造企业自己保持库存,维持生产,供应保证程度很难提高,受到库存费用的控制。采取配送,配送中心可以比任何单位企业的储备量更大。而对于每个企业而言,中断供应、影响生产的风险相应缩小,使客户免去缺货之忧。
(四)降低缺损,防止内盗
假如各个生产车间自己保持库存,由于没有专业的仓库保管人员,同时设施也不可能十分完善,容易造成货物的缺损。同时由于库存分散,造成管理混乱,容易发生内盗事件,造成大量损失。配送中心经验丰富的专业仓库保管员和完善的仓库保管设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货物得到妥善保管,降低缺损率。
第二节 配送作业流程
一、进货
在配送的基本作业流程中,进货作业包括把货品等物质从实体上领取,从货车上将货物卸下、开箱、检查其数量。当客户下订单以后,工厂因为成品的可存率不足,并会向供应商订购原材料、零配件等。这个时候,要按照保证货物先进先出,缓不围急,根据货物的尺寸、数量 、特性、保管要求选择货位,出入库频率高使用方便作业的货位,小票集中、大不围小,方便操作,作业分布均匀等原则安排货位。
二、订单处理
从接受客户订单开始着手准备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称为订单处理。通常包括订单资料确认、存货查询、单据处理等内容。其中有以下几个内容确认:货物数量及日期的确认、客户信用的确认、订单形态的确认、订单价格的确认、加工包装的确认、设定订单号码、建立客户档案、存货查询和存货分配、计算拣取的标准时间、按订单排定出货时序及拣货顺序、订单资料处理输出等。
三、拣货作业
拣货作业是配送作业的中心环节。所谓拣货,是依据顾客的订货要求或配送中心的作业计划,近尽可能迅速、准确地将商品从其储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的作业过程。拣货作业在配送作业环节中不仅工作量大,工艺复杂,而且要求作业时间短。拣货方式包括按订单拣取、批量拣取、复合拣取。
四、补货作业
是将货物从仓库保管区域搬运到拣货区的工作。
五、配货作业
指把拣货分类完成的货品经过配货检查过程后,装入容器和做好标示,在运到配货准备区,待装车后发送。
六、送货作业
送货作业是利用配送车辆把用户订购的物品从制造厂、生产基地、批发商、经销商或配送中心,送到用户手中的过程。送货通常是一种短距离、小批量、高频率的运输形式。它以服务为目标,以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本文着重探讨就是制造业送货过程中,车辆的安排、送货路线的选择、送货的顺序。
制造业的配送流程如图2-2所示。
图2-2 制造业的配送流程
第三节 配送模式的选择
配送模式是企业对配送所采取的基本战略和方法,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及我国配送理论与实践,目前,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配送模式:
一、自营配送模式
自营配送模式是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系统化程度相对较高,既可满足企业内部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配送需要,又可满足企业对外进行市场拓展的需要。其不足之处表现在,企业为建立配送体系的投资规模将会大大增加,在企业配送规模较小时,配送的成本和费用也相对较高。
二、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体。共同配送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实现配送资源的有效配置,弥补配送企业功能的不足,促使企业配送能力的提高和配送规模的扩大,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共同配送的核心在于充实和强化配送的功能。提高配送效率,实现配送的合理化合系统化。因此,作为开展共同配送的联合体成员,首先要有共同的目标、理念和利益,这样才能使联合体有凝聚力和竞争力,才能有利于共同目标和利益的实现。开展共同配送、组建联合体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功能补充
2、平等自愿
3、互惠互利
4、协调一致。
共同配送的实施步骤为:
1、选择联合对象
2、组建谈判小组,做好谈判准备
3、签订合同意向书及合同,并进行公证
4、组建领导班子,拟定管理模式
5、正式运作
共同配送的类型,大体可归纳为: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资源性和管理型;功能型;集货型、送货型和集送型等。
三、互用配送模式
互用配送模式是几个企业为了各自利益,以契约的方式达成某种协议,互用对方配送系统而进行的配送模式。其优点在于企业不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人力,就可以扩大自身的配送规模和范围,但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以及相关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
与共同配送相比,它的特点主要有:
1、共同配送模式旨在建立配送联合体,以强化配送功能为核心,为社会服务;而互用配送模式旨在提高自己的配送功能,以企业自身服务为核心。
2、共同配送模式旨在强调联合体的共同作用,而互用配送模式旨在强调企业自身的作用。
3、共同配送模式的稳定性较强,而互用配送模式的稳定性较差。
4、共同配送模式的合作对象需要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而互用配送模式的合作对象即可以是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也可以是非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
四、第三方配送模式
第三方就是为交易双方提供部分或全部配送服务的一方。第三方配送模式就是指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为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随着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方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第三方配送模式应成为工商企业和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货物配送的首要模式和方向。
随着物流管理的理念在中国企业内逐步被认知,第三方物流作为有着较新物流理念的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中国原有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经过改造和合并,形成了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对企业的服务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战略关系,随着JIT管理方式在中国的普及,不论制造业还是商业企业,普遍应用JIT管理的理念,采用拉动方式,减少库存,降低库存储备,适应市场变化。JIT管理方式的应用,使服务于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采取小批量、多频次的JIT运输。第三方运输与传统运输的比较如表2-1。
表2-1 传统运输与第三方运输的比较
传统运输的特点 组合配送的特点
供应商对运输独立管理 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
分散操作,缺乏合作及可见性 整合操作完全的可见性和管理
分散复杂的流动 简单集中的流动
低货物空间利用率 优化车辆利用率
库存水平不均 有效的库存控制
无IT解决方案平台 有一体化的IT平台支持
第三方运输是一种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的运输配送模式,但其发展和推广又有相当的条件和前提。
1、 市场需求程度。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是导致市场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消费品本身可变性和带动性需要进行分析。
2、 供应链体系的建立。供应链体系的建立是组合配送模型实施的前提,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掌握了相当的主导企业和配套企业的机密信息,没有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深入到供应链管理体系当中。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没有建立战略关系时,为供应链服务无形中会增加相当的交易成本和沟通成本,导致整个供应链成本上升和供应链体系的不稳定,无法发挥整合物流的优势。
3、 信息技术和物流标准的推广。依托Internet和企业内部局域网有效实施信 息共享是建立组合配送的基础。供应链企业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电子邮件系统等通过Internet在企业之间进行快速的信心交换,完成订单下达和处理工作,减少了前置时间。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与供应链主导企业和配套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连接,完成提货通知、发运状态、线路设定、发运结算等信息的交换,对配送指令进行快速反应。通过集装化运输、GPS跟踪控制、条形码技术等的应用,有效控制运输,降低货物的操作时间,适应快速的供应体系。
总之,第三方配送作为一种配送模式,符合企业发展和供应链发展的要求,对今后物流体系发展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而本论文所要研讨的配送方式正是符合第三方配送模式。
第四节 货物运输与配送管理
一、货物运输的影响因素与原则
货物运输是物流的核心业务,也是配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充分利用现有运输管道,提高运输、改进经营组织、管理体制等对改善配送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货物运输子系统的基本目标是安全、迅速、准确的成本。配送运行过程必须利用运输网络,即利用有运输路线和结点组成的资源体系。在一定综合运输格局的情况下,不同运输方式的服务质量、技术性能、方便程度、管理水平是影响不同层次物流系统选择运输方式的重要因素。在构思货物运输系统时,应根据系统实际担负的货运量的大小、作业内容与范围、以及与其他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关系,进行规划、构筑工作,一般必须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货物的特点、性质、数量以及运输方式的选择。
2、 运输路线的确定。
3、 设备设施、工具的配备和利用情况。
4、 运输质量的保障。
5、 运输战场的利用。
6、 运输费用的节约。
7、 运输计划的制定、货物运输与集散过程的控制。
8、 运输网络的形成与运行机制。
9、 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的协作。
10、运输与物流其他作业环节活动的综合集成与管理等。
就组织运输工作,应贯彻执行“及时、准确、经济、安全”的原则,即
1、 及时。就是按着产、供、运、销情况,及时把货物从产地运到销地,尽量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及时供应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 准确。就是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切实防止各种差错事故,做到不错不乱,准确无误的完成运输任务。
3、 经济。就是采取经济、最合理地运输方案,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节约人力、物力和运力,提高运输经济效益,降低货物运输费用。
4、 安全。就是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霉烂、残损、丢失、燃烧、爆炸等事故,保证货物安全地达到目的地。
在配上过程中,要组织合理的运输,所谓合理运输就是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物品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走最少的里程、经最少的环节、用最少的运力、花最少的费用、以最快的时间、把货物从生产地运输到消费地。也就是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运输更多的货物,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运输生产活动中,需要一定的劳动消耗,衡量运输的合理与否,是从技术经济角度,看消耗在运输上的社会劳动量,来评价运输的经济效益。
二、运输的五要素
组织合理运输工作,涉及面广,比较复杂,影响它的因素很多。要实现运输合理化,起决定作用的有以下五个主要因素,物流业称为合理运输“五要素”。
(一)运输距离
运输既然是商品在空间的移动,那么这个移动的距离,即运输里程的远近,是决定其合理与否因素中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因此,物流部门在组织货物运输时,首先要考虑到运输距离,应尽可能实习近产近销,就近运输,近可能避免舍近求远。
(二)运输环节
在物流过程环节中,运输是一个主要的环节,也是决定合理运输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围绕着运输业务活动,还有进行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多一道环节,须多花费、多劳动。所以,物流部门在调运物资时,对有条件直达、直拨运输。使物资不进入中转仓库,越过一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有产地直运到销地,越过一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减少二次运输。
(三)运输工具
在交通运输日益发展,各种运输工具并存的情况下,必须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合理运用。根据不同货物的特点,分别利用铁路、水运和汽车运输,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
(四)运输时间
对物流业来说,为了更好的为顾客服务,及时满足顾客的需要,时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尤其在市场变化很大的情况下,时间问题更为突出。所以在物流过程中,必须特别强调运输时间,要抢时间、争速度,想方设法加快货物运输,尽量压缩待运期,使大批货物不要长期徘徊、停留在运输过程中。
(五)运输费用
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用比重大,它是衡量运输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输的主要目的之一。运输费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物流企业或运输部门的经济核算,而且也影响商品销售成本。为此,在组织合理运输工作中,积极节约运输费用,是物流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上述五个因素,既是互相联系,又是互相影响的,有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这就要求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要求最佳运输方案。在一般情况下,运输时间快、运输费用省、是考虑合理运输的两个主要因素,它集中体现了物流过程中的运输经济效益。
第五节 配送的信息技术
一、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货物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EDI技术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 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
工作方式大体如下:用户在计算机上进行原始数据的编辑处理,通过EDI转换软件(Mapper)将原始数据格式转换为平面文件(Flat File),平面文件是用户原始资料格式与EDI标准格式之间的对照性文件。通过翻译软件{Translator)将平面文件变成EDI标准格式文件。然后在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Envelope),通过通信软件(EDI系统交换中心邮箱(Mailbox))发送到增值服务网络(VAN)或直接传送给对方用户,对方用户则进行相反的处理过程,最后成为用户应用系统能够接收的文件格 式。
三、射频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以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四、GIS技术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和其它内容。
五、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GPS在物流领域可以应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用于铁路运输管理,用于军事物流。
第三章 配送路线优化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启发式算法理论
一、启发式算法的概念
启发式源自英文单词heuristics,启发式方法意为通过对过去经验的归纳推理以及实验分析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借助于某种直观推断或试探的方法。启发式方法要求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感知和洞察力,从与研究问题相关而较基本的模型及算法中寻找其间的联系,从中得到启发,去发现适于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用启发式方法解决问题时强调“满意”,常常是得到满意解,决策者就认为可以了,而不去追求最优性和探求最优解。之所以这样,其原因是:1、很多问题不存在严格最优解,这时,对目标的满意性常比最优性更能准确地描述人们的选择行为。2、对有些问题,得到它的最优解所花的代价太大。3、从实际决策的需要出发,有时要求解具有过高的精度没有意义。
用启发式方法求解问题是通过迭代过程实现的,因而需拟定出一套解得探索规则。为能得到满意解,在整个迭代过程中要不断吸收新的信息,必要时改变原来拟定的不合适的策略,建立新的搜索规则,注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逐步缩小搜索范围。启发式方法具体求解过程如图3-1所示。
图3-1 启发式方法的求解过程
二、启发式算法的求解策略
用启发式方法求解问题时,需采用一定的策略,下面列出几个常用的策略,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选用。
(一)逐步构造解策略
逐步构造解策略是指每次增加解的一个元素(如节点、弧等),直到得到一完整的可接受解。
(二)改进解策略
从一初始解(初始解不一定可行)开始,通过一系列替换分解和合并过程来逐渐修正解,以提高解的可接受性。
(三)数学规划策略
运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并通过对解的判别和修正以提高对问题的适用性,常会提出高效的启发式算法。
(四)分解策略
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易于处理的子问题来求解,一个子问题的输出常是下一个子问题的输入。
(五)分割策略
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割成一些平行的小的子问题,然后求解每个子问题,最后在相容原则下进行综合,把子问题的解合并成原问题的一个解。
(六)可行解空间的限制策略
在某些情况下,把可行解集限制在一个可应用已存在高效算法的解集上,然后再求解问题。
(七)松弛策略
有时扩展问题的可行域以得到一个易于处理问题,然后求解松弛问题,就能直接得到或者很容易得到原问题的一个可行解,然后再对得到的解进行修正。
(八)搜索学习策略
包括在解的空间的定向搜索以及在搜索过程中发现和收集新的信息,并根据对新信息的分析,重新确认或改变搜索方向,修正搜索参数,消去不必要的搜索范围,以有效提高搜索效率,尽快获得问题的解。
第二节 遗传算法理论
一、遗传算法的由来
遗传算法是60年代由美国 J. Holland 教授和他的学生建立发展的,其思想源于生物遗传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是一种新兴的自适应随即搜索方法,它对优化对象既不要求连续,也不要求可微,并具有极强的鲁棒性和内在的并行计算机制,特别适合于非凸空间中复杂的多极值优化和组合优化问题,在机器学习、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以及计算机和通信等领域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近些年来,人们在用遗传算法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组合优化问题上进行了探索。
遗传算法的工作机理是从达尔文进化论中得到灵感和启迪,借鉴自然选择和自然进化的原理,模拟生物在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优化求解方法。尽管这种自适应寻优技术可用来处理复杂的线性、非线性问题,但它的工作机理十分简单。
二、遗传算法的步骤
(一)构造满足约束条件的染色体。
由于遗传算法不能直接遗传算法是60年代由美国 J. Holland 教授和他的学生建立发展的,其思想源于生物遗传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是一种新兴的自适应随即搜索方法,它对优化对象既不要求连续,也不要求可微,并具有极强的鲁棒性和内在的并行计算机制,特别适合于非凸空间中复杂的多极值优化和组合优化问题,在机器学习、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以及计算机和通信等领域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近些年来,人们在用遗传算法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组合优化问题上进行了探索。
遗传算法的工作机理是从达尔文进化论中得到灵感和启迪,借鉴自然选择和自然进化的原理,模拟生物在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优化求解方法。尽管这种自适应寻优技术可用来处理复杂的线性、非线性问题,但它的工作机理十分简单。
处理解空间中的解,所以必须通过编码将解表示成适当的染色体。实际问题的染色体有多种编码方式,染色体编码方式的选取应尽可能地符合问题约束,否则将影响计算效率。
(二)随即产生初始群体。
初始群体是搜索开始时的一组染色体,其数量应适当选择。
(三)计算每个染色体的适应度。
适应度是反映染色体优秀与否的唯一标识,遗传算法就是要寻得适应度最大的染色体。
(四)使用复制、交叉和变异算子产生子群体。
这三个算子是遗传算法的基本算子,其中复制体现了竞争与淘汰的自然规律,交叉体现了有性繁殖的思想,变异体现 了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突变。
(五)重复步骤3、4直到满足制止条件为止。
三、遗传算法的优势
(一)遗传算法对问题参数的代码集起作用,而不是对参数本身起作用。遗传算法处理的对象是染色体,因而要求把所要优化问题的基本参数转化成定长的有限符号的染色体。
(二)遗传算法是从初始群体开始搜索的,而不是从单点开始搜索的,许多传统优化方法都是从搜索空间的单点出发,通过某些转换规则确定下一点。这种点到点的搜索方法在多峰值优化问题中,首先找到的可能不是最优峰值;而遗传算法是以点集开始的寻优过程,初始群体是随机地在搜集空间中选取的,这样在搜索过程中达到最优峰值的概率远大于点到点方法的概率。
(三)遗传算法在搜索过程中只使用适应度函数信息,而不用倒数及其他辅助信息。对于不同类型的优化问题,传统方法需要不同形式的辅助信息,没有一种优化方法能适应各类问题的要求。遗传算法在优化过程中,放弃使用这些辅助信息,具有广泛适应性。
(四)遗传算法使用频率转换规则而不用确定性规则。遗传算法使用概率转换规则来调整期搜索方向,各代群体间没有统一的联系规律。但使用概率转换规则并不意味着这种方法属于随机算法范畴,它只是使用随机转换作为工具来调整搜索过程中趋向于目标函数不断改进的区域。
于传统方法相比,遗传算法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在遗传算子的作用下,遗传算法具有很强的搜索能力,能以很大概率找到问题的全局最优解;其次,由于它固有的并行性,能有效地处理大规模的优化问题。
第三节 配送路线的优化模型
一、模型简介
TSP一般描述为:旅行商从驻地出发,经所要去的城市至少一次后返回原地,应如何安排其旅行线路,才能使总的旅行距离(时间、费用)最少。对于现实问题,由于限制条件的增加,TSP可衍生出许许多多相关的问题。
一般TSP指一个旅行商访问所有的城市。这里设城市O为旅行商出发城市,需要访问的L各城市编号为1,••••,L,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把旅行商问题构造成网络图,以G={V,A,C}表示,其中
V={0,1,L}------点集,表示旅行商需要经过的地点。
A={(i,j)|i,j=1,1,••••,L, i≠j}-----弧集,表示旅行商可能走过的线路段集合。
C={ |(i,j)≤A}-----费用矩阵, 表示旅行商经过对应弧段(i,j)所花费,如时间、距离、花费等。
求解TSP即要求在加权图G找到总费用做小的哈密尔顿回路,这里点O称为源点。定义变量如下:
=1 若弧(i,j)在线路上 或者 =0 若弧(i,j)不在线路上
则得到一下模型
=1,j=0,1,••••l
=1,i=0,1,••••l
X=( ) ≤S
=0或1
二、求解方法
(一)节约法算法
节约算法又称C—W算法,是有Clarke和Wright于1964年首次提出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把各点单独与源点O相连,构成1条仅含一个点的线路。总费用那个为
然后计算将点i和j连接在一起线路上费用的“节约值”:
S(i,j)越大,说明把i和j连接在一起时总路程减少越多。构建线路时,根据S(i,j)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现时可在表上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Step1:计算节约纸S(i,j),并排列成表格形式。
Step2:在表格中选择最大元素S(i,j):
Step3:考察对应的点i和点j,检查是否满足下列条件:
1、若点i和j均不在已构成的线路上,则可连接点i和j,得到线路段o→i→j→o,转步骤step4;
2、若点i和j在已构成的线路上,连接后,但不是线路的内点(即不与源点O直接相连),则可以连接,连接后得到线路段o•••→i→j→o或o→i→j→•••o,转步骤step4;
3、若点i和j在已构成的同一条线路上,则不能再进行连接,转步骤step4。
Step4:划去第i行和第j列,则i点不能再到其他点,而j点也不能有其他点达到;
Step5:若所有元素均被划去,则已得到完整线路,算法终止;否则,在未被划去的元素中选择最大元素,转步骤step3。
(二)最邻近法
Step1:取源点O开始作为线路的起点;
Step2:寻找与上一次加进线路中的点距离最近的点,把此点加到线路中去;
Step3:重复step2,直到所有的点都已考虑,这就得到了一条线路。
(三)几何启发式算法
step1:构建点集的凸组合,此组合给出一初始线路。
Step2:选择不属于初始线路上的点k*及线路上的弧( , ),使由弧( , )与弧( , )构成的角度最大。
Step3:把点k*插入到点 与 之间。
Step4:重复step2---step3,直到得到—哈密尔顿回路。
(四)最小生成树算法
Step1:求图G的一颗最小生成树T;
Step2:在T的所有奇数度顶点上,求最小费用匹配,从匹配解中增加分枝给已在T中的分枝,得到—欧拉回路;
Step3:检查所有被不足访问过一次的顶点,将欧拉回路转化成哈密尔顿回路。
(五)最近插入算法
Step1:取源点O作为起点。
Step2:找到点L,使 最小,构成局部线路O—L—O;
Step3:对于已形成的局部线路,在不属于此线路的点中,寻找离线路上的点最近的点K。
Step4:在线路上寻找弧(i,j),使满足 极小,把K插入点i与j之间。
Step5:返回step3,直到得到—哈米尔顿回路。
(六)最节约插入算法
Step1、step2与最近插入算法相同。
Step3:在局部线路中寻找(i,j)及不属于此线路上的点K,满足 极小,然后把K插入i与j之间;
Step4:重复,直到得到—哈密尔顿回路。
(七)凸集插入算法
Step1:构造点集的凸组合,此组合给出—初试线路。
Step2:对不在线路上的点K,确定在线路的哪两个点i与j间插入点k。即对每个点k,找到 极小的(i,j);
Step3:对在step2中找到的所有(i,k,j),确定( ),使 极小;
Step4:把点k*插入到线路上的点 与 之间;
Step5:重复step2—step4,直到得到—哈密尔顿回路。
第四章 贝因美公司的配送流程优化
第一节 贝因美公司的简介
贝因美始创于1992年,总部设在中国杭州,并在上海、北京、沈阳、武汉、成都、敦化、郑州设有分公司。全国设立25个分公司,有K/A、批销、婴童店、百货、网络五大渠道,50000多个零售网点。品牌价值超过50亿元人民币。2008年的全年销售总额 有50多亿元,2009年的全年销售总额达到了100亿元。
贝因美以“关爱生命,热爱生活”为宗旨,全方位服务于中国婴童事业,致力于婴幼儿食品及婴童产业的研究与国际性合作。主营事业以婴幼儿食品、婴幼儿用品、育婴咨询服务、生命科学和母婴保健、育婴工程、爱婴工程六大块架构而成。其中婴幼儿食品为主导项目,全面涵盖代乳品、断奶期食品和辅助食品三大类,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断奶期食品生产基地和中国三大婴幼儿基本营养食品专业生产企业之一,产品覆盖全国。产品包括贝因美商标各阶段婴幼儿米粉,奶粉,豆粉,营养奶糕,营养荷花糕,婴幼儿磨牙饼,葡萄糖,蜂蜜,母婴护理用品,童车,童床,童装,玩具等。
贝因美奶粉的三大优势 优质奶源、先进工艺、科学配方是打造奶粉品质的三大关键因素,贝因美三者兼备,建立、实施和不断完善生产管理体系,应用全球领先的生产工艺与专业设备,为中国宝宝提供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 优质奶源——北纬45度以上是国际公认的“黄金奶带”。贝因美在地处北纬45度以上、有“中国奶牛之乡”美誉的黑龙江省安达市设有贝因美奶源基地,并从同样地处北纬45度以上、有“欧洲农村”之称的爱尔兰进口优质原料乳。
优质奶源,是安全的品质基础;
全面科学管理,是安全的制度保障。
先进工艺——在生产工艺与设备方面,贝因美投资13亿元,联手全球乳业工艺巨头荷兰斯托克公司,配置专门为婴幼儿奶粉生产设计的谢弗尔斯三效牛奶浓缩器等国际一流专业生产设备,并在安达工厂建成了国内首条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专用生产线;杭州工厂也分别从荷兰高达公司和日本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滚筒干燥营养米粉生产设备 ,形成了具有年产婴幼儿营养米粉2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断奶期食品专业工厂之一,从硬件上保障了为中国宝宝提供专业的国际先进的产品。
科学配方——专为中国宝宝研制是贝因美的研发理念。不同国家的民族特性、地域环境和膳食结构导致了各国婴童食品配方的不同需求。
贝因美17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符合中国婴童特质的产品,不断完善研发组织和制度、引进尖端研发人才和设备;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展开深度合作,比如创建贝因美母乳研究中心,致力于精准还原中国母乳复杂的营养结构,研发实现从高级配方到仿生配方的目标,针对中国宝宝的身体特点能够提供更为专业的配方和养育方案,以确保科学性与安全性。 这些就是贝因美为什么能够一直没有出任何问题的原因,因为贝因美始终以质量位企业发展的原则,16年来一直严把质量关,始终做到对宝宝负责,让妈妈放心!
本文要研究的是贝因美坐落在杭州余杭区的安溪工厂,是全国最大的GMP标准婴儿营养米粉工厂,安溪工厂年产6万吨配方乳粉,总投资近3亿引进全套进口全球领先工艺设备,目前在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线中首屈一指,采用全自动化流程高架立体库,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打造了国家级检测中心,已全面质量监控的软硬件建设为中国宝宝提供专业的国际先进产品。
图4-1 贝因美工厂的生产车间
图4-2 贝因美婴幼儿用品
图4-3 贝因美公司的组织结构
第二节 贝因美的配送流程分析
首先,贝因美的安溪工厂每天会生产出全国各个分公司所需要的产品,包括贝因美什锦营养米粉、营养磨牙饼、磨牙棒、健儿葡萄糖、儿童成长配方奶粉、乳清蛋白营养米粉、猪肝番茄营养米线、宝贝宝宝成长奶粉、营养小馒头、淮山营养米粉、深海旗鱼营养鱼酥等。因为贝因美安装ERP系统,每个分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情况给工厂下订单,工厂根据订单进行生产。接下来的流程是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分类保管,同时要检查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是否正确,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损的情况,一切就绪之后,工作人员通过叉车把货物搬到仓库的指定位置。
当第二天要发货的时候,工作人员开始根据订单把商品分拣出来,放到发货场所指定的位置。配货作业采用的是机械化的设备,采用的是摘果方式,即搬运车往返保管场所,按照分公司的要求从某个货位上取下某种商品,巡回完毕后就完成了一个分公司的配货,接着在对下一个分公司配货。
发货是配送中心工作流程的最后一道环节,贝因美在浙江、上海、南京、苏州、武汉、贵阳、成都、北京、天津等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分公司,每天的发货量平均有300多吨,每天光运费就要10万左右,所以如何通过优化配送路线控制物流的成本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因为贝因美的网点遍布全国各个城市,所以要进行全部的路线的优化有一定的困难,本文选择的研究范围是浙江省内的各个城市,有衢州、浦江、兰溪、桐乡、义乌、金华、湖州、诸暨、东阳、嘉善10个城市。这些城市一个星期内的需求情况相关数据如表4-1。杭州余杭到各个城市的距离的相关数据如表4-2。
表4-1 各个城市的一个星期之内的需求数据
省份 单位名称 食品件数 食品体积 促销品体积 总体积 总重量 发货地
浙江 东阳一诺(杭州分公司) 256 6.3 0.9 7.2 1.8 杭州分公司发
浙江 湖州黎明(杭州分公司) 1274 31.9 2.9 34.8 6.9 杭州分公司发
浙江 嘉善新昕(杭州分公司) 950 22.5 3.2 25.7 5.7 杭州分公司开
浙江 金华鑫金珠(杭州分公司) 805 19.3 1.7 21.0 4.8 杭州分公司发
浙江 兰溪永旺(杭州分公司) 416 9.9 2.4 12.3 2.9 杭州分公司开
浙江 浦江金贝(杭州分公司) 479 11.8 1.0 12.8 3.2 杭州分公司发
浙江 衢州龙游(杭州分公司) 1269 29.8 36.0 33.4 8.3 杭州分公司开
浙江 桐乡梧桐店(杭州分公司) 267 6.7 5.4 13.7 5.3 杭州分公司开
浙江 义乌钰尔(杭州分公司) 526 11.9 4.0 15.9 4.7 杭州分公司发
浙江 诸暨一百(杭州分公司) 590 14.4 5.4 19.8 4.3 杭州分公司发
表4-2 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杭州 杭州
东阳 172.0 东阳
湖州 93.6 243.0 湖州
嘉善 88.9 237.0 106.0 嘉善
金华 193.0 74.9 264.0 260.0 金华
兰溪 209.0 90.6 280.0 276.0 27.8 兰溪
浦江 146.0 46.2 217.0 213.0 76.4 57.0 浦江
衢州 270.0 159.0 310.0 345.0 101.0 92.1 161.0 衢州
桐乡 45.9 194.0 65.7 59.0 216.0 231.0 168.0 303.0 桐乡
义乌 149.0 20.7 220.0 217.0 56.8 71.8 32.5 135.0 172.0 义乌
诸暨 99.6 82.3 171.0 167.0 108.0 123.0 60.2 187.0 122.0 64.0 诸暨
图4-1 目前的配送模式
目前的配送模式来回所需的总路程有2934公里。
第三节 配送路线的分析与优化
这里所用的配送车辆都是12顿的柴油货车。
一、 方案一
不考虑车辆装载,只考虑路线设计,使配送路线最短。先从杭州出发找距离杭州最近的城市,再由该城市作为中心点,找出距离该城市最近的另一个城市,这样依次类推,回到杭州的话就是一个回路了。要是还有城市没连的话再按照这个方法依次连起来,直到各个城市都与杭州连起来成为一个回合了,这样才算完成本次的配送。
可以得出的最终的配送路线如图4-2所示:
图4-2 改进后的配送路线
经过计算优化得到的路线有:
杭州-桐乡-诸暨-杭州 总距离为267.5公里 总需求量为9.6吨 需要1辆车子
杭州-嘉善-浦江-义乌-杭州 总距离为483.4公里 总需求量为13.6吨 需要2辆车子
杭州-湖州-金华-兰溪-衢州-杭州 总距离为747.5公里 总需求量为22.9吨 需要2辆车子
杭州-东阳 总距离为172公里 总需求量为1.8吨 需要1辆车子
二、方案二
考虑车辆最优装载的路线优化
配送中心与用户最短的距离的相关数据如表4-2。
表4-2 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货运量 杭州
1.8 172.0 东阳
6.9 93.6 243.0 湖州
5.7 88.9 237.0 106.0 嘉善
4.8 193.0 74.9 264.0 260.0 金华
2.9 209.0 90.6 280.0 276.0 27.8 兰溪
3.2 146.0 46.2 217.0 213.0 76.4 57.0 浦江
8.3 270.0 159.0 310.0 345.0 101.0 92.1 161.0 衢州
5.3 45.9 194.0 65.7 59.0 216.0 231.0 168.0 303.0 桐乡
4.7 149.0 20.7 220.0 217.0 56.8 71.8 32.5 135.0 172.0 义乌
4.3 99.6 82.3 171.0 167.0 108.0 123.0 60.2 187.0 122.0 64.0 诸暨
表4-3 所得的节约路程如表
货运量 杭州
1.8 东阳
6.9 22.6 湖州
5.7 23.9 76.5 嘉善
4.8 290.1 22.6 21.6 金华
2.9 290.4 22.6 21.9 374.2 兰溪
3.2 271.8 22.6 21.9 262.6 298.0 浦江
8.3 283.0 53.6 13.9 362.0 386.9 255.0 衢州
5.3 23.9 127.4 75.8 22.9 23.9 23.9 12.9 桐乡
4.7 300.3 22.6 20.9 285.2 286.2 262.5 284.0 22.9 义乌
4.3 189.3 22.2 21.5 184.6 185.6 185.4 182.6 23.5 184.6 诸暨
表4-4 节约路程排序(从大到小)
从(i-j) 兰溪-衢州 金华-兰溪 金华-衢州 东阳-义乌 兰溪-浦江 东阳-兰溪
路程(i-j) 386.9 374.2 362.0 300.3 298.0 290.4
从(i-j) 东阳-金华 兰溪-义乌 金华-义乌 衢州-义乌 东阳-衢州 东阳-浦江
路程(i-j) 290.1 286.2 285.2 284.0 283.0 271.8
从(i-j) 金华-浦江 浦江-义乌 浦江-衢州 东阳-诸暨 兰溪-诸暨 浦江-诸暨
路程(i-j) 262.6 262.5 255.0 189.3 185.6 185.4
从(i-j) 金华-诸暨 义乌-诸暨 衢州-诸暨 湖州-桐乡 湖州-嘉善 嘉善-桐乡
路程(i-j) 184.6 184.6 182.6 127.4 76.5 75.8
从(i-j) 湖州-衢州 东阳-嘉善 东阳-桐乡 兰溪-桐乡 浦江-桐乡 桐乡-诸暨
路程(i-j) 53.6 23.9 23.9 23.9 23.9 23.5
从(i-j) 桐乡-义乌 金华-桐乡 湖州-金华 湖州-兰溪 湖州-浦江 湖州-义乌
路程(i-j) 22.9 22.9 22.6 22.6 22.6 22.6
从(i-j) 东阳-湖州 湖州-诸暨 嘉善-兰溪 嘉善-浦江 嘉善-金华 嘉善-诸暨
路程(i-j) 22.6 22.2 21.9 21.9 21.6 21.5
从(i-j) 嘉善-义乌 嘉善-衢州 衢州-桐乡
路程(i-j) 20.9 13.9 12.9
表4-5 用户连接过程
(i-j)
兰溪-衢州 金华-兰溪 金华-衢州 东阳-义乌
11.2 >12 >12 6.5
连接与否 兰溪-衢州 不连 不连 东阳-义乌
(i-j)
兰溪-浦江 东阳-兰溪 东阳-金华 兰溪-义乌
>12 >12 11.3 >12
连接与否 不连 不连 义乌-东阳-金华 不连
(i-j)
金华-义乌 衢州-义乌 东阳-衢州 东阳-浦江
11.3 >12 >12 >12
连接与否 义乌-东阳-金华 不连 不连 不连
(i-j)
金华-浦江 浦江-义乌 浦江-衢州 东阳-诸暨
>12 >12 >12 >12
连接与否 不连 不连 不连 不连
(i-j)
兰溪-诸暨 浦江-诸暨 金华-诸暨 义乌-诸暨
>12 7.5 >12 >12
连接与否 不连 浦江-诸暨 不连 不连
(i-j)
衢州-诸暨 湖州-桐乡 湖州-嘉善 嘉善-桐乡
>12 >12 >12 11.0
连接与否 不连 不连 不连 嘉善-桐乡
(i-j)
湖州-衢州 东阳-嘉善 东阳-桐乡 兰溪-桐乡
>12 >12 >12 >12
连接与否 不连 不连 不连 不连
(i-j)
浦江-桐乡 桐乡-诸暨 桐乡-义乌 金华-桐乡
>12 >12 >12 >12
连接与否 不连 不连 不连 不连
(i-j)
湖州-金华 湖州-兰溪 湖州-浦江 湖州-义乌
>12 >12 >12 >12
连接与否 不连 不连 不连 不连
(i-j)
东阳-湖州 湖州-诸暨 嘉善-兰溪 嘉善-浦江
>12 >12 >12 >12
连接与否 不连 不连 不连 不连
(i-j)
嘉善-金华 嘉善-诸暨 嘉善-义乌 嘉善-衢州
>12 >12 >12 >12
连接与否 不连 不连 不连 不连
经过节约法计算后得出的方案二的配送路线如图4-3所示。
图4-3 方案二的配送路线
杭州-兰溪-衢州-杭州 总距离为571.1公里 总需求量为11.2吨 需要1辆车子
杭州-义乌-东阳-金华-杭州 总距离为437.6公里 总需求量为11.3吨 需要1辆车子
杭州-浦江-诸暨-杭州 总距离为305.8公里 总需求量为7.5吨 需要1辆车子
杭州-嘉善-桐乡-杭州 总距离为193.8公里 总需求量为11.0吨 需要1辆车子
杭州-湖州-湖州 总距离为187.2公里 总需求量为6.9吨 需要1辆车子
三、 选择最优解
表4-6 各个方案之间的比较
所需车辆 共行驶距离 共行驶小时数 运输费用
线路优化前 10 2934.0 48.9 5253
线路优化方案一 6 1670.4 27.9 3542
线路优化方案二 5 1695.5 28.3 2800
图4-4 三个方案的车辆和行驶小时的比较图
图4-5 三个方案的行驶距离和运输费用的比较图
从图表4-6中可以看出来,方案二的运输费用是最少的,所以方案二为最优方案。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通过对制造业配送的研究,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配送的各个流程,进货、订单处理、拣货作业、补货作业、配货作业、送货作业,并且通过对贝因美公司的配送流程的研究,理论结合实践,对整个流程的操作体系有了新的理解。
大型的制造业公司,往往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分销公司,本文因为篇幅限制的原因,只对贝因美公司在浙江省内的各个网点进行了跟踪调查,并且搜集了很多的数据,最后对其配送路线进行了优化,得出了新的配送方案。
但是这个模型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情况,现实中会遇到很多的情况,比如说天气情况、路上的交通情况、甚至要考虑员工的流失情况,非常多的不可预测因素会影响这个模型最后的结果,所以我在这边只能谦虚地说配送路线的优化的精确度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高。
未来,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是一定是以后发展的趋势,并且发展潜力巨大。在物流需求扩大,成本上升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以更加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制 造业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设施和技术基础,物流业为制造业提供生产,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滞后,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的发展,影响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参考文献:
[1]汝宜红,宋伯慧.配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
[2]李军,郭耀煌.物流配送车辆优化调度和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11
[3]胡运权.运筹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4]郎茂祥.配送车辆优化调度模型与算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
[5]张潜.物流配送路径优化调度建模与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9
[6]白世贞,言木.现代配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1
[7]徐天亮.运输与配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9
[8]丁立言,张耀平.配送物流新趋势[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3.6
[9]薛荔.我国商业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A].武汉: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10
[10]庞文英.浅谈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A].上海: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
[11]李云,王平,陈勇,马根峰,焦方源,苏水根.邮政物流配送的数学模型研究[A].重庆:实用物流技术,2002
[12]刘宁杰,陈宇.基于ERP平台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A].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2009
[13]杨锦冬,徐丽群.城市物流中心车辆配送配载调度指派模型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32):1452-1456.
[14] 霍震佳,张磊.求解配送收集旅行商问题的启发式算法[J].同济大学学报, 2006,34(1): 134-138
[15]蒋忠中,注定伟.物流配送车辆路径优化的模糊规划模型与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 2006,18(11):3301-3304, 3312
[16]姜昌华,戴树贵,胡幼华.求解车辆路径问题的混合遗传算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 13(10):2047- 2052
[17]唐连生,程文明,张则强.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车辆路径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 2007, 24(4):262-264
[18]刘兴,贺国光.车辆路径问题的禁忌搜索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24):179-181,199
.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7.
[20] 何明珂.现代物流与配送中心.[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21] 吴清一著. 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2] 周程著. 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策略研究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
[23] MARKUS HESSE.Global Chain, Local Pain Regional Implications of Global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 the German North Range. Growth and Change,2006,Vol. 37 No. 4 , 570–596.
[24] Alan Rushton, John Oxley, Phil Croucher. The handbook of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M]. Kogan Page Publishers,2000.
[25] Ronald H Ballou. 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M]. Fourth Edition.
Prentice-Hall,Inc.,1999.
致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