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体育的途径范文

学体育的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体育的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体育的途径

第1篇:学体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科渗透;评析

中图分类号:G80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51X(2015)11-078-02

作者简介:樊宗山(1979~),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与训练

在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进行学科渗透教育,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让学生将民族精神融入学科教学,在法制教育的渗透教学中获得法制教育,懂得创设和谐的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现有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学科渗透途径,让学生获得学科渗透教育。

1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1.1抓住体育教育中的时机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和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将民族精神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德育渗透教育。现在的一代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良好的意志性格以及良好作风,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初中体育1500m跑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因为跑步的时间较长,一些学生的身体就会出现不适,导致出现一些学生不愿意继续跑的现象。此时,教师就需要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养成勇敢顽强、挑战自我的品格。教师在学生进行1500m跑之前指导学生在1500m跑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进行德育教育:“1500m跑训练不仅会让我们提升耐力和体育竞技能力,还能让我们锻炼身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下去。如果我们在体育训练中遇到了困难,坚持了下来,那么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相信你也会有勇气坚持下来,永不放弃的。”教师在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能让学生勇敢地接受体育训练中的挑战,教师由关心学生的本性发展,到增强学生的技能和思想教育,既发挥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育人成效,又发挥了学生的健身成效,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每一堂体育课上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并获得心灵上的成长。因此,教师在体育教育中抓住时机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2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德育渗透

在不同的体育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抓住体育教学内容的不同,寻找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让不同的学生在每一堂体育课上都能够获得德育教育。首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以自身的行为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言谈举止、品德修养中汲取精神营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德育渗透教育,如在体操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球类教学中结合球类集体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在球类运用中的集体荣誉感;而在体育各种游戏活动中,则让学生形成团结负责的良好心态。例如,在初中排球技术的教学中,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选择排球双手下手垫球技术的教学。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八年级学生不喜欢枯燥的教学形式的特点选择排球游戏教学:“在排球技术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体验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的乐趣,养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排球运动中我们需要和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因此一定要振作精神,将自己还没有掌握好的双手下手垫球技术继续熟练化,才能和同组的队员共同合作完成排球训练。”学生完成单独训练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排球游戏:“现在我们自由结组,小组内练习排球双手下手垫球技术,每个人都充当其他同学的医生,为同学诊断垫球技术的成败。同学之间要互相诊断同学垫球技术有没有问题,寻找病因,向完成的好的学生学习。”通过学生自由结组进行小组内传球,学生不但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以及同学之间密切配合的重要性,还能感受到在排球运动中集体主义思想的重要性。

2在体育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

2.1在体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而且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制力,形成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学生心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让学生逐步具备法制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法制行为。在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适当的教学环节渗透法制教育,可以结合课堂常规、体育游戏教学、体育课堂的偶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各种体育竞赛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八年级体育《快乐往返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通过往返跑练习学到快速奔跑的技能,在折返过程中体会重心下移和转体迅速起动的动作,进一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就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我认知,培养学生果断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快乐往返跑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法制渗透教育:“现在我们进行准备活动,我们绕圈跑200m×2后进行跳房子搬家游戏。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能超越规则进行体育游戏。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循法制法规一样。”学生分成2组,在规定的场地内单足接力跳,按照规定动作跑动有序、动作到位。学生完成准备活动后,教师组织快乐往返跑练习:“同学们按每组6人的形式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在往返跑的过程中第1个同学要从起跑线快速跑到规定终点线位置上,摸到线后转身迅速折回起点,摸到第2个同学的手心,第2个同学开始跑。在这个过程中,要讲礼貌、讲道德,加强组织纪律性,要明白违法乱纪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25m×4往返跑。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时,教师也要运用法制观念来引领同学。教师在体育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法制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优秀的思想品质,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2.2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的特点选择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

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渗透法制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的体能、思想品德、学习态度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法制渗透教育,让体育课堂既成为锻炼学生体育能力的课堂,又成为能培养学生遵章守纪优秀品质的课堂。在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选择适合学生的法制渗透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从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克服不良心理。例如,在九年级下学期《障碍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在跳动中用“踏上式”越过低高度的垂直障碍物、用“跨步式”跨过一定高度的水平障碍,就要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拼搏、顽强的意志品质,还要注意在积极认真练习的过程中遵守纪律、注意安全。学生成2列横队集合,教师组织教学,并宣布本课学习内容。在学生按口令由2列横队变为4列横队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练习,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注意力:“体育课的特点就是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克服自己在体育上的不足,争取在每一堂体育课堂中获得体育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同学,首先要培养自己克服障碍的能力,同时要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保护,注意安全,遵循体育运动规则。只有真正遵循了体育规则,我们才能真正获得体育能力的提升”。接下来,学生开始分小组自由练习“踏上式”越过垂直障碍与“跨步式”跨过宽度障碍,教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学生之间逗闹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并渗透法制教育。教师遵循体育运动的特点进行法制渗透,能让学生在体育练习的过程中形成法制观念、模范守法。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不同的体育课堂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结合体育课堂的不同内容和形式进行不同形式的法制教育,做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3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

3.1在体育教学中寻找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

在人本化的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懂得亲近、关爱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益处,还要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形成社会参与意识。真正的体育课堂是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程性质以及课程价值的课堂。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每一个教学生长点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2001—2005年全国环境教育工作纲要》中明确指出:青少年必须承担环境保护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教师要紧抓住体育户外活动多的特点进行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带着环保意识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学生的心灵在体育教育中得到了净化,在教学的过程中环境保护意识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学生的情感真正得到了熏陶,从而体育课堂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3.2教师要开启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在生动的体育课堂中主动运用环境保护意识保护体育课堂中的环境

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要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生动的体育课堂中时时处处形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中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与周围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能动主体。在体育课堂中,湛蓝的天空中鸟儿飞翔,清新的空气让学生颇有自由自在的感觉。教师要寻找体育课堂中的环境教育的生长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不同的体育环节中养成保持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教师的指导能让学生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对生存环境保护的兴趣,从而养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习惯。

4结语

在体育教育的学科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学科渗透教学策略,从不同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科渗透。教师不但要将学生培养成体育能力强的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郝家华.体育学科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5).

第2篇:学体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教学效率 提高途径

由于没有解决好一些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堂生动的课,就是一堂有效率的课,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有切身体会。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有很多,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以下途径。

一、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

在反对“自由化”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行为和言论“自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使更多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最佳的身体状态投入到体育课中。如在球类运动教学课中,教师在集中讲解了各种动作技术要领和规则裁判后,让学生自己确定地点进行体验性的练习,教师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适当进行技术指导,也可参与到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比赛,对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及时指出,这比把学生集中在一起干巴巴地讲理论的效果要好许多。

二、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因为先天的原因,对动作技术的掌握肯定有差别。当学生偶尔犯点小错时,体育教师要尽量少批评,尽快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时果断地处理,实在处理不了的,可将事情放到课后处理,避免因为处理问题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如:跳高动作就这样几个吗?如何提高速度、耐力、弹跳水平?等等。并和学生共同分析,共同解决,,力求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让课堂教学得以改进。在学生积极练习中及时发现学生动作存在的不足,针对学生的错误和失败,体育教师要耐心点拨,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禁止一切讥笑嘲讽。

三、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可指定学生成立自学讨论学习小组,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一种体育学习责任依存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增强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主动探究体育技术的结构和要领。同时,讨论能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变得主动,对动作的尝试变得更加积极,同时培养团队意识。

四、多一些辩论,少一些评判

运用反馈教学法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摄取大量而有效的信息,并实现信息的高速传递和交流,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灌输,使课堂信息的单向传递变成信息流通的双向性传递,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边创造的过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反馈教学法,可以当堂看到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体育教师在运用反馈教学法时要面向全体,减少教师自问自答、教师问学生集体答的做法,多组织学生对体育技术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辩论。体育教师在参与辩论时不要急于对问题进行评判,而是要让学生在相互辩论中寻找结论,加深对当堂所学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掌握。对在辩论中发现的新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再讨论,进行二次学习活动,直到彻底解决问题为止。

五、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针对某一项运动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其从实践中或平时的课外阅读和体育欣赏中寻求答案。还可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而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对一些早已熟悉的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勇于创新,从娴熟的游戏中获得启发,创编出实用而受人认可的新游戏。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书本、教师及他人的观点,号召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有新思路、新观点,要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并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新问题,全面提高,营造一个人人参与创新的体育学习氛围。

六、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片面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同时,研究和分析教学对象,在保证学生安全学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体育潜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客观条件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有所得,有所进步,身体更加健康;教师还要从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出发,将德育目标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了解国情,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责任感。体育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规划体育学习过程,以利于所有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其通过体育学习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体育信息的能力,获取体育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明显提高。

七、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

体育课程改革后,体育教学内容不再是硬性规定的项目,而是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水平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目标或标准,给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体育中留有很大余地。同时,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充分考虑到各地、各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等等,逐渐由统一性向多样性、固定性向选择性等方向转变,从而改变体育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体育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和意识。这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教师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降低知识难度,删除陈旧无现实意义的知识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强调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融入体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

八、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

第3篇:学体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有效途径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所以,体育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一、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和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教材的内容很广泛,而每项教材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方针。如通过理论课中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史、奥运会、名人与体育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奋斗;进行队列练习时,突出遵守纪律,严肃认真,步调一致的教育;通过各种球类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田径项目着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

二、寓情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时,德育教育的内容才能在学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地被接受,并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德育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在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运用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教育

根据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益。如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应主要阐述动作技术的要点和难点,讲清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又如,同样是体操队列、队形教材,采用“兵营”式和“观摩、汇报、评比”式的两种组织教学形式,后者符合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又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及集体荣誉给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又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四、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如在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的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使其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在同一活动中,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学生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怕困难,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青少年具有较强表现欲的心理特征,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其个人英雄主义行为逐步朝着集体主义精神升华和内化。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立平.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国学校体育,1996,(2).

[2]陈秀华.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五性”.中国学校体育,1998,(2).

第4篇:学体育的途径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 将大学生德育的培养与体育教学模式融合,探讨大学生德育培养的途径,以及对体育教学改革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德育培养体育教学

德育就是道德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和政治的教育。德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学校体育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陶冶学生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任务,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教育,才能使体育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目的性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提高到对社会的责任感的认识。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认识体育的科学性,相信和尊重科学锻炼身体的道理。4.组织纪律性教育: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5.集体主义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6.文明道德教育: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7.意志品质教育:勇敢坚毅,竞争进取,吃苦耐劳,自尊自强,自信自制。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其途径有那些呢?

一、结合教师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但是学生并非完全处在一种被动状态,尤其是当他们有了辨别之后,会对施教者评头论足,表达自己的好恶,我们也曾那样过。因此,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自身的表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情绪。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德无时不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二、运用具体的教材内容和特点展开德育

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渗透计划、任务。例如接力跑、拔河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田径、体操、球类等教材,都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

但由于各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又各有侧重点。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

三、通过课堂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中,学生活动空间大,对外界的干扰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同时,由于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和竞赛、游戏等活动时,学生之间的联系、协作对抗也较多,不可避免的有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发生,因此,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学生时,以正面教育为主,但是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要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这样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四、心理素质更是德育培养的良好途径

第5篇:学体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堂 煽情教学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44-01

“情”就是感情,就是人受到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心理反应;“煽情”,就是煽动人的感情或情绪,多为褒义。近几年来,不少众家教学好手,从一味强调“兴趣”之说中走出来,转而注重“情”的熏陶,“情”的煽动,于是,“煽情教学法”便应运而生。这是课标的作用,是理性的升华,是改革的成果,是教育的进步。

“煽情教学法”的核心,就是通过主导者教师的巧妙运作,来调动主体者学生的乐学情感,让一潭死水泛起美妙的浪花,让满天阴云荡出湛蓝的天空,激活感情因子,燃点求知火花,从而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教与学的超值双赢。小学体育课堂“煽情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从主导者教师角度来看,主要有如下四种途径。

1 以“声”煽情:“声声朗朗情飞扬”

以“声”煽情,就是通过某种特殊或特别的起声手段,让学生听课情感由平缓一下子升向,如交响音符中的低八度突然跳至高八度,如体育赛场霎时兴发的人浪声潮,让人振奋不已,浑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这种煽情是从听觉上提出来的。以“声”煽情的途径,主要有如下三种状况。

1.1 让掌声响起,“一鸣惊人”

掌声,是对人们视觉所得的某种现象的赞许,是人们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一种外在举动。课堂上的掌声,是对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某种发展结果、某次出色表现的一种称道。一堂体育课,四十分钟,如果从成功和效果的角度来说,应该有几次掌声,尤其是群体性的掌声。如果在课堂气氛渐趋沉闷之时,突然响起了一阵掌声,会重新将课堂氛围推向,而对那些听课情绪不高的同学,这无疑是一支清醒剂,可谓一声响起,一鸣惊人。

1.2 让歌声响起,“一唱百和”

这里所说的歌声荡漾,不是把课堂化为剧场,而是在教学推进的重要时刻,在程序的关键环节,让歌声突然响起,或教师独唱领起,或播放录音片段。这歌声,要与体育课堂内容密切相关,应为学生传唱熟知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产生一唱百和的共鸣效果,才能煽动学生听课激情和求知热情。

1.3 让笑声响起,“一石千浪”

如果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师在笑声中乐教,学生在笑声中乐学,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可喜氛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堪为珍品。更主要的是,通过笑声的起伏,笑话的传播,一石激起千层浪,不断煽动学生的乐学情感。这种笑声,可以是全班整体性的哄堂大笑,也可以是分组活动时的哑然失笑,可以是获得成功时的爽朗笑声,也可以是运动后的喜剧笑声。教师要善于发现笑的情缘,随时捕捉笑的因子,让笑声不时回荡在体育课堂瞬间。

2 以“象”煽情:“万象更新百花红”

以“象”煽情,就是通过某种特定或特有的物象或景象,让学生学习情绪,由平板无趣的低沉阶段,陡然胀至饱和状态,刚才还是低迷之声,忽而转为高亢强音。这种煽情是从视觉上提出来的。体育课堂一旦呈现出这种激情物象,学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万象更新”百花红艳,更新了课堂,催生了学情,产生出了很好的煽情效果。以“象”煽情的实施途径大致有如下四种类型。

2.1 物“象”介入,“此时无声胜有声”

就是通过具体的实物进入体育课堂,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实实在在的物品临场展示,现身说法,撩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尤其是当他们的听课情绪处于低潮之时,活生生、鲜亮亮的物象一旦介入,他们就会顿然放出眼光,有的甚至要摸一摸、敲一敲、运一运,就在这眼球凝聚物象的刹那间,就在这望闻问切的细节中,同学们的学习激情,会突然高涨起来。

2.2 图“象”陈列,“似曾相识燕归来”

就是在课程推进过程的适当时机,将体育教学挂图挂列出来,让学生观察欣赏,从而增加运动情趣,增强运动技巧,激发求知热情,产生煽情效果。

2.3 影“象”呈现,“万紫千红结对来”

这里所说的影“象”,主要是指多媒体进入课堂,让体育动作声像化、静止动作形象化,让体育比赛的场面真切化。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真情实感定然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求知欲,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的参与意识,都会在这一系列影象面前,得到超强的释放。

3 以“境”煽情:“为有源头活水来”

“境”就是情境,就是情形。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体育课堂,更是情境迭出,甚至险象环生。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情境,更要创造新情境,置设美情境,激发同学们的求知热情,煽动他们的上课情感,让他们入情入境,在激情饱满的状态中,快乐愉悦地度过学习的美好时光。

3.1 故事情境点染,如风行水上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不少同学是在听故事的环境中长大的,因为故事有引人入胜的悬念,有扣人心弦的情节。特别在小学校,如果在课堂上讲述一两个精彩的体育故事,同学们会乐此不疲。这里所说的故事,要从体育教材出发,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或奥运的传奇佳话,或运动员的奇闻轶事,或运动场的源头线尾,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为受知服务,为煽情服务。

3.2 语言情景渲染,如醍醐灌顶

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都要精心选择词语,精心组编句式,精心用好修辞,勤于锤炼,善于感染,不枯燥,不干瘪,摒弃口头禅,丢掉嗦话,渗透文学性,饱蘸情潮水。这样的语言,情真真,意切切,不断叩击了学生的心弦,他们如醍醐灌顶,如醉如痴,上课情趣始终处于高涨状态。

4 以“巧”煽情:“妙不可尽之于言”

“巧”就是技巧,就是所谓的“雕虫小技”,这里是专指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运用的细小煽情环节,它是教师聪明才智的能动反映。以“巧”煽情,就是通过一系列机智、敏锐、生动的细节,将学生的听课情绪,激发至理想的程度。

4.1 “激将”煽情

就是通过“激将法”,在体育课上把同学们的情感煽动起来,激发出来。俗话说得好,“请将不如激将”。“请将”是从正面邀请,而“激将”则是从反面激励,在特定环境下,后者更有煽情效果。它可以让被激对象的情感,在极短的时间里陡然升腾,让极小的细节突然膨胀,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同学的眼球,使他们着急生情,产生强烈的期待欲和好奇心,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多雕。

4.2 “置错”煽情

就是通过教师有意设置运动“错”点,让学生发现错例,评说错因,改正错处,进而生情动情。这种“置错”,可以是教师自己故意的露馅,让学生纠正老师的错误;也可以是学生运动中的错误,让学生指出学生中的错误。

第6篇:学体育的途径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A-0095-01

当前,部分体育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导致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笔者认为,要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小学体育课的高效教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往往导致学生既无学习兴趣,也未能有效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求知和求胜的欲望比较强烈。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多设计一些富有竞赛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游戏和体育竞赛,比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等,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此外,还要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例如,设立“体育活动日”、开展健康教育课、举办体育知识讲座等,在全校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让广大学生接受良好的体育熏陶。学校应该大力支持体育教学,购置和完善相关体育教学设备和场地,开放体育器材,在校园内展示体育标语、体育图片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营造生机勃勃的体育教学氛围。

二、倡导小组合作,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组织形式,依据一定的方法和合作程序促使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依据学生的性格、体育素质等合理分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促使小组内部成员共同提高。应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各种交流方式(比如网络聊天、现场交流、电子邮件等)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应成立体育学习兴趣小组,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分别成立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和竞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探寻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培养体育思维,提高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和终身体育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开拓思路,挖掘潜能,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体育锻炼可以有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鼓励他们提高运动技能,培养科学的体育思维。对于学生体育思维的训练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使其具备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紧迫感和内驱力,摒弃消极、功利的体育思维,倡导健康、积极的体育思维,协助他们达成体育训练目标。

此外,还要提高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终身追求。要让学生意识到,在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不断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

四、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到教学过程中,革新教育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新型的教育环境,使其逐渐成为学生认知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展示体育动作要领,对复杂动作可以进行多次播放,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教学资源,突破了自然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画面中加强对知识技能的领悟,提高教学效率。

第7篇:学体育的途径范文

摘 要 体育的舞蹈教学在现如今的大学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这一科目得到广泛的应用之后,高校学生都对这一教学科目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在这种良好发展态势的过程中,大学体育舞蹈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集中表现在许多大学体育舞蹈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没有较为统一的舞蹈教材等。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办法,以供广大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 舞蹈教学 现状 改进途径

体育舞蹈教学与其他体育活动相比,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各关节的舒展,帮助学生改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能是学生的心理获得美的享受。因此,无论是在教学层面上还是在大学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大学体育舞蹈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我们只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才能够让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现状

(一)学生水平层次不齐

在实际的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整体数量的上升,每个舞蹈班级的学生人数也会随之增加。但是, 学生的质量却没有因此提高,很多同学对于体育舞蹈这一科目并不了解,也很少有具备体育舞蹈基础的同学参加。另外,鉴于体育舞蹈常常需要两个或多个同学相互配合,其中的某些支撑性动作需要男生才能完成,但是选择这一科目的女生数量明显多于男生,这就造成了一些舞蹈项目由于缺乏男生而难以完成。这种情况也不利于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大学舞蹈教学中来。

(二)师资力量缺乏

体育教师的选择不仅仅要考虑到教师的专业知识,更要考虑到教师是否具有生动形象的讲解能力。而现在,我国开设专门的专业进行体育舞蹈教室培养的院校少之又少,根本无法满足现如今体育舞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为了弥补这方面师资的不足,将其他专业的教师安排在体育舞蹈的授课中。这些老师通常是缺乏相关的舞蹈教学经验,难以满足正常的舞蹈教学的需要。教师的严重缺乏以及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影响了体育舞蹈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长久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

在各大高校体育舞蹈教材的选用上,大部分倾向于使用几个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院校编写的教材。虽然这些教材在体育舞蹈教学的进程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的许多内容已经不符合现如今体育舞蹈教学的需要。一味的坚持使用这样的教材,只会使得教学模式走向僵化,学生们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不能真正的热爱体育舞蹈的教学。另外,也有一些院校认识到了这一点带来的弊端,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进行授课。但是由于编写者自身素质的限制以及外界的客观条件的影响,许多教材本身就有着不小的漏洞,粗制滥造的编写也使得教学内容模糊不清,正常的教学工作难以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大学体育舞蹈教学改进途径

(一)真正重视大学体育舞蹈教学

每一门教学科目的设定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积累。所以,不应当忽视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而要把它与其他科目同等看待。一方面,学校可以增加体育舞蹈教学的时长以及频率,另一方面,广泛的开设各种舞种,给学生充足的选择空间,也丰富了老师们的教学经验。另外,还应当多举办大型的体育舞蹈比赛,提高老师们和学生们的积极性,促使体育舞蹈教学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增强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

鉴于体育舞蹈教师急缺的现状,各个院校都应当积极引入体育舞蹈教师。在引进新教师的基础上,安排老教师进行业务的传授与交流,使得教师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来。同时开展岗前培训或者在岗培训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应当积极组织安排体育舞蹈教师外出进行学习与观摩,与其他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等。同时积极鼓励教师们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增加评奖评优的名额,提升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

教师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学生们的喜爱,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仔细研读教学大纲与相关资料的同时,结合学生们的实际身体素质,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的安排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完全依赖教材,而应当结合时代特征,对教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进,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实现对于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主题的灵活运用。

三、小结

在体育教学方面,体育舞蹈教学应当算作新引入的科目。由于其所具有的灵动活泼、生机活力的优势,迅速获得了许多大学和学生的青睐。但是在开展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仍然不容小觑。只有结合实际工作汇总遇到的问题,具体事件具体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够使得体育舞蹈教学长久的发展,拥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薇.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现状分析[J].华章.2012.23.

第8篇:学体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育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24-02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小学生感受体育运动、体验学习乐趣,并养成良好品质的重要教育方式。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接受信息方式的多元化,现有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不能适应变化而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产生影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形成了不利的因素。

1.小学体育教育方法的现状

1.1体育教育不适应学生的需求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是朝向多元化、科学化和终身体育教育方面发展,教育教学方法也是向着科内、外一体;内容结构多样化和娱乐化、健身化、兴趣化并存而努力。但,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还是不能适应学生的多元需求。表现在:①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体育教育内容相脱节。②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呆板,不具有趣味性、娱乐性。

1.2教育方式稍显单一,不能适应多元需要

当代的小学生由于接受的信息源比较广,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因而,其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追求新、奇、异、动,要求体育教育教学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学习的不仅是书本的知识,还有身体的活动,身心的愉悦。因此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应顺应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应小学生的要求,改变教育方式单纯的灌输式,由单一教学向多元教学方法转变,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激励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寓教于乐式教学、现代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3教育理念滞后,脱节实际教学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不仅是小学生活动的课程,更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在我国农村学校体育中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率为44.3%, 其中村小和村教学点仅为29% 左右”;在城市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的,也不过67.9%。由此可见,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还处于一种被挤占的地位。其次,在城市和农村的体育教育教学,还保留在体育课即学生活动课的状态,既不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也不重视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更不谈及体育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关于体育方面的专业能力。

2.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新方法

2.1体育游戏教学

体育游戏教学不是要把体育课变成游戏课,而是运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育。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在于:①体育游戏的教育性。体育游戏的目的在于使严肃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够在和谐、愉快、欢乐的氛围中进行,运用不同的活动,在游戏中贯彻体育教育教学的目的。而且从事游戏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潜移默化中贯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方针;②体育游戏的健身性。小学生对于新奇的活动总是怀有好奇心的,也总是勇于尝试新的新鲜事物。体育游戏能够全面的调动学生的身心,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锻炼身体素质,提高活动能力;③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体育游戏越新颖、竞争性越强、情节发展越生动和曲折,越能够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2.2激励教育

小学阶段,小学生模仿力强、活泼好动、但主管判断能力有限,因此,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可以实行激励式的教育方法。激励教育是通过正向引导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育方法。激励教育的实施要求具有以下的几个条件:①设置合理的目标。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对事物的关注不能与成人相比。他们的注意力和关注力都短暂而多变。小学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实行激励教育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适应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力多变的状况;②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并不是给予金钱而是相应的能够提升小学生荣誉感的实物,如对体育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小红花、笑脸纸贴、动漫贴花等奖励。其次,物质激励要有度,并且和精神激励相结合;③激励要在一定的实效内进行,不能适时而返。对于体育教育中出现的学生热心助人、有团结能力、帮助能力的小学生应及时的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而不能再课后予以奖励。

2.3兴趣培养

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的儿童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学生活泼好动,对外部事物反映强烈,对什么都抱有兴趣,但这种兴趣却缺乏长时间的持久性。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①诱导吸引。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很少能够非常明显的表现出来,对于体育活动的认识也是起伏不定的,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关注特性,采用适当的诱导和吸引方法,调动小学生对某一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加深和强化,促使其兴趣的不断加深;②榜样激励。小学生在少年阶段对于偶像和超过其能力范围之外的任务抱有崇拜的心理。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教师额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点,在上课的过程中给学生多讲解体育的故事,让学生从崇拜偶像中树立自我的理想和形成自己的体育兴趣;③兴趣的培养,还要求教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体育教师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中要予以学生尊重,多给予鼓励和激励。使更多的学感受到学习的欢乐,进而增强其兴趣的感受度,增强其兴趣,达到兴趣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宝全.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赤峰学院学报,2012.01

[2]李实盼,林富凛.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3]钱宏俊.体育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4]高枫.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探析[J].体育教育,2012.03

第9篇:学体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差异教学 实施途径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1]。差异教学的价值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是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教育,推进教育的民主进程,促进多元文化发展,追求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2],同时实施差异教学能促进教师自身教育水平的发展。实施体育差异教学的途径如下:

1.客观了解学生

客观了解学生是体育差异教学的前提。主要通过观察、测试辅以交流谈话、问卷调查等方法发现个体差异并且教师和学生要认可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如体型、体能、技能、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差异,这些个体差异会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只有了解这些差异才能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等,并且这种对学生的了解要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是在不断成长和发展变化的。

2.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

在对学生客观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使目标处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速度学习,可以同教材、同要求、异进度;可以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也可以异教材、异要求。例如:在肩肘倒立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目标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在帮助下完成、独立完成、独立流畅完成),让学生根据自身现有能力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层次并为此而努力,并鼓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目标层次,最终使全体学生实现最高层次目标。

3.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课程思想,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单一、固定、统一的学习内容模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选择性的学习内容。例如:为了达到发展上肢力量的目标,教师在安排练习内容时可提供俯卧撑、跪撑、引体向上、斜身引体、推小车等学习内容及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兴趣,选择一到两种最适合自己的进行练习,体现出差异性。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提高学习水平。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了照顾学生差异,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提供可选择性的学习内容之后,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把它呈现传递给学生,对于促进学生提高非常重要。鉴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灵活多样,在一节课中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例如:在排球的垫球教学中,对于技术掌握较差的学生主要采用直观法(教师示范、学生徒手模仿、垫固定球),使学生直接体会动作方法与要领,辨别空间与时间关系,从而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达到掌握技术的目的。对于技术掌握一般的学生主要采用练习法(有目的地重复做练习的方法),因为体育技术的巩固必须在反复练习过程中才能实现。对于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主要采用比赛法(最大特点是有“竞争”的因素),因此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提高技术的目的。

5.采用弹性的组织形式

在差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采用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安置。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选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或个别教学,要把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结合起来。单纯的同质分层可能会产生标签效应,对学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单纯的异质合作可能使一些优秀的学生缺乏与同水平学生交流与竞争的机会,使他们陷于自我满足的状态,影响他们的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分组应是弹性的、动态的,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在不同的体育活动中及时地做出相应变化。例如:在肩肘倒立教学中先采用同质分层,激发竞争性,调动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采用异质合作,让动作掌握熟练的学生对完成动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在弹性、动态的体育分组合作中,不同学生在不同运动项目中有不同的优势并使这种优势能够得到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可以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感觉到被接纳、被尊重,有成功感,这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6.综合的学习评价

单一的绝对性的评价并不能全面体现差异教学的效果,应采用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相对性评价主要通过进步幅度(即进步成绩=期末成绩-期初成绩)呈现。跟自身比,不断战胜、超越自我,使学生个体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进步,这也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4],它有助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有效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例如1分钟跳绳练习的过程性评价:两名学生同样跳100个,但其中一位原来只能跳60个左右,另一位原来能跳90个左右,相比之下前者的进步幅度更大更明显,教师就应该给予更多表扬而对后者更多给予鼓励。又如蹲踞式跳远的终结性评价:通常我们采用的是单一的绝对性评价,通过丈量远度和查表得出成绩,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并且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否有进步和进步的幅度,这种评价是不客观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最终成绩改为由测试成绩和进步成绩二者相加得出(各占50%)。

差异教学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它是我们永恒追求的理想。随着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差异教学在体育教育中广泛开展,将会最大限度地保证受教育个体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并能有效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

[2]华国栋.论差异教学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4.11.

[3]华国栋.差异教学的理论研究[R].

[4]蓝兰.运动训练与学校体育教学的异同[J],体育学刊.2001,(3):106.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