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标课程改革范文

新课标课程改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标课程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新课标课程改革范文

一、师范教育课程改革

师范教育课程改革是指师范院校以新课程标准为发展导向,积极探究师范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并轨发展之路,主动改变传统的理论说教,立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探索培养师范学生优秀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的科学策略,造就大批教学理念新、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新时代教学人才,促进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2]。

二、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师范教育课程改革能够为师范学生构建出一个科学化、体系化、实效化的职业发展平台,能够实现师范学生教育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技能的全面提升,引导师范学生逐步成为理论研修与教学实践两方面内外兼修的优秀教师,助力师范学生的职业发展。

其次,师范教育课程改革能够为素质教育培养大批优秀师资力量,并能够为中小学的新课程改革输入新鲜血液和兴奋剂,从而能够有力清除应试教育的遗毒,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性化、科学化的教学策略引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直接促进中小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发展。

最后,师范教育课程改革能够促进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发展,强化师范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以实现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提高师范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前后衔接性,实现师范教育的科学转型,直接促进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3]。

三、新课标背景下对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只有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尤其是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名师队伍,我们的国家才会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我们的教育才会迎来新的希望。师范院校是培养优秀教师队伍的摇篮,是实现教育振兴、民族振兴、国家振兴的中坚力量。

1实现师范课程内容的多元化

课程内容是师范学生职业发展和专业提升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师范学生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文科学习提升师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为师范学生将来的教学交往和人际交往打好基础,还要通过理科学习提升师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其发展。

第一,开发必修课程内容,实施多元课程教学,奠定学生知识基础。必修课程是师范学生必须进行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内容,是将来师范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掌握和能够运用的理论知识。必修课程是实现师范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师范学生实现个性化、高效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必修课程一般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微机、思品等内容,是师范学生将来成为人师的必备知识素养,更是师范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点。

第二,开发选修课程资源,发展品牌校本教研,促进师范学生成长。选修课程尊重师范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能够激发师范学生的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为师范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认知对象,为师范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师范院校可以开设时代课堂之我见实用英语技巧手工编织我是班主任等具有实践特色的选修课程,并将其发展成为本校的品牌校本教研课程,让师范学生在主动实践、合作探究过程中快乐成长。

第三,开发活动课资源,提升师范学生素养,拓展兴趣爱好范畴。师范学生将来要面对纷繁复杂、难以预测的教学形势,需要有多方面的素养与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师范院校应大力开展活动课,为师范学生提供趣味化、人性化、知识化的活动课程,积极培养师范学生的兴趣爱好,深度挖掘师范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师范学生的个性魅力。如师范院校可以开设篮球社区足球社区乒乓球社区读书社区以及美术社区等自由活动课程,让师范学生拥有开发自我潜能、展示个人价值的空间。

第四,开发校园文化资源,营造立体人文环境,实现学生快乐成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师范学生创设出整洁优雅的物质环境、健康积极的文化环境以及友好真诚的情感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师范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对师范学生进行道德陶冶、思想净化和人格提升。师范院校不但要有干净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还要建设大量主题鲜明的宣传栏、雕像以及视频展播厅等,让师范学生在和谐友好的人文环境中健康成长。

2实现师范课程结构的体系化

师范院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注意课程结构的体系化,科学开展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基本功训练、个性发展课等六大板块,为师范学生提供体系化、科学化的课程学习,实现师范学生的科学发展。

首先,强化必修课的主体地位,将必修课打造成为师范学生素质提升、能力发展的支点。必修课是师范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更是师范学生将来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能够帮助师范学生形成个人知识体系的主体框架,达到将来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素养。

其次,突出活动课、实践课的实用价值,强调基础文化课程与教学实践技能训练的科学整合,既要提升师范学生的理论修养,更要提高师范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技能,使师范学生成为理论修养与实践技能双发展的内外兼修的双师型人才,真正实现师范学生的科学发展。

最后,开发选修课、个性发展课的辅助作用,并成为师范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有益补充,真正完善师范学生的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使师范学生拥有较多的能力,提升个人魅力,实现师范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现师范课程设置的实效化

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需要教师积极探究、主动实践,因此,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注意每个发展阶段的实效性,要仔细探究课程改革是否有助于师范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课程设置是否能够为师范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提供帮助,师范学生的科学发展才是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学时方面,由每节课50分钟改为40分钟,并将上午安排四节课,下午三节课,保障必修课程的学时占有率,也注意为选修课程及其他辅助课程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弱化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师范学生各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将师范学生打造成为综合型教学人才。

第2篇:新课标课程改革范文

关键词: 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探究创新

我国中小学教育多年来采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理论,形成了“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作业布置”这一几乎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教师是主体,学生是配合。这不仅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更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新形势下,特别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教师必须改变这种陈旧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随着数字化学习的开展和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向以“导学、互动、探究、创新”为特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建构。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理解,就“导学、互动、探究、创新”等教学环节谈一点认识。

一、导学

导学是对教师概括知识和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验。其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读,二是记,三是练,四是做。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含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要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考,构建知识结构的初步框架,通过导学,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并系统化。

二、互动

互动,也就是参与、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互动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参与者和顾问”等多种角色。教师与学生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应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能力,创造参与机会。第一,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让学生乐于参与。第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必须使学生会学、能学、善学,掌握参与的本领。第四,调控课堂秩序,及时引导,营造民主氛围,促进师生互动。第五,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师生双方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完成思维、经验与知识的相互体验,情感与观点的相互交流,成功与失败的相互感受。

三、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就是探讨和研究,探讨的是知识和知识的来源,研究的是问题和多方寻求问题答案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充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疑释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听化学、记化学、练化学为做化学、用化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

第3篇:新课标课程改革范文

学校现有教学班级68个,学生3800余人,教职工240余人。近十年以来,洪外人紧跟时代步伐,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锐意进取,依法治校,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铸就了辉煌的成就。

学校占地面积6570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263平方米,绿化面积21900平方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校园和设施一流的现代教育设备为莘莘学子读书成材提供了无比优越的条件。

近几年来,洪泽外国语中学以她辉煌的成绩,赢得了不同寻常的荣誉。多年来,学校中高考质量在教育局综合考评中均名列前茅,大批学生被重点学校录取。培养了2005、2006届淮安市中考状元、多个单科状元。2007年学校高考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在生源质量不如其他学校的基础上,文化本科上线人数和体艺类本科人数的提升率均列全县第一,地理学科高考成绩均分在全县名列第一。

洪泽外国语中学从2006年9月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经过半年多的探索,该校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上学期、在市高一实施新课程评估考试中,学生素质无论是总均分位次前移幅度还是高分段人数上升比例均名列洪泽县前列。

一、实施教学改革的策略

1.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探求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标避开主体与主导的纠纷,把教师定位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围绕这个课题多次展开探讨,进一步清楚认识到角色转变成败就是对课改实施的成败。学校提出教师角色转变就是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专制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即学生参与中的合作者。

2.改进教学方式,创造性使用教材

课改的主渠道是课堂,主要凭借物是教材,抓好这个主战场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新课程设置引入多种版本,每种版本都为个性化教学留下很大余地,并且提倡自主开发课堂资源、校本资源,可以说教材不是“圣经”,无非是个范例,只要忠于课改精神,可以大胆地整合教材。我校老师已形成共识:在充分认识和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的原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着眼点和归宿。

3.开展课改教研,推动课改实验工作

学校从前瞻性的角度提出了围绕新课程开展教科研活动的要求,并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确定了《基于智慧生成的课堂有效性学习研究》的课题并着手申报为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以此来推动我校的课改实验工作。以研促教,最大限度地开发校本资源,有力地推动课改实验工作。

4.探索科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课改热情

评价具有激励导向功能,对课改的评价始终是制约课改步伐的“瓶颈”,新课程呼唤新评价,为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推动课改顺利进行,学校率先对课改实验老师、年段进行评价改革。在探索与研讨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一套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5.以实验年段为龙头,尝试整体推进课改

学校特别注意到课改的连贯性与整体性,激活全体师生,以旧教法教新教材会把人“教死”,新教法教旧教材则会把人“教活”,为此,学校主要做到两点:(1)课改全体参与,对思想认识、业务学习、教学常规要求、教师角色转换制度、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转变等要求一视同仁,不分实验年段与非实验年段。(2)及时总结推广实验年段的成功经验,迁移到非实验年段进行尝试,这样一来,对课改的延续性有备无患,掌握主动。

二、实施新课标所取得的成果

1.为教师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洪泽外国语中学前校长江雪清认为,今天的教师如果沉浸在原有的知识壁垒中固步自封,就一定体会不到教师成长的快乐。为此,学校不断开展“新课改大家谈”“教育在线”“学校论坛”等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校长也非常关注论坛,先后写了《点评学校教育论坛》《换个角度看问题》《师德:教师的灵魂》等文章,对老师们敞开心扉,畅谈学校的课改热点、难点和看点,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让师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成长

课程改革实验关注的焦点在于师生的发展和成长。只有在新课改实验过程中,让教师、学生都得到进步,才是最大的成功。许多老师由原来的困惑到现在的真正投入,许多学生的一些可喜的变化都体现了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与新课改共同成长。

3.让学生分享教师的快乐

现在,洪外的教师如果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会通过适当形式告诉学生,和学生做交流,让学生分享教师的快乐,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成长,做到师生“比翼双飞”。

第4篇:新课标课程改革范文

一、慕课的发展

慕课(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又称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风靡全球教育界。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来自世界各地的 160000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与 Peter Norvig联合开出的一门免费课程――《人工智能导论》。因此,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1]

目前,在国内外相继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慕课平台,正在越来越多的向现代教育渗透。世界上公认的慕课三大龙头:Coursera、edX和Udacity一直引领着整个慕课界的发展方向。其他的慕课提供商也不甘落后,如英国Future Learn平台现已发展了1700万注册用户。目前德国也建成了大型慕课平台iversity。在我国,慕课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2013年,慕课在我国迎来了较快发展。该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宣布加盟慕课;9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首批全球共享课程在中国大陆上线;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深圳大学的“优课”联盟(UOOC)等中文慕课平台相继上线,其他一些高校也开始建设慕课。[2]

教育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慕课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和条件支持:教高〔2015〕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提出“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发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传统优势,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

医学基础课通常知识点繁多,各门课程之间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对如果对前续课程内容握不牢固的话,就会影响严重后续课程的学习。而加强相关学科的慕课建设,就可以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医学基础课程中推行慕课建设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医学界也认识到了慕课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建设慕课平台推动医学教育模式的变革。2014年3月,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暨慕课联盟――人卫慕课成立。目前该联盟共育200多家医学院校加盟。该联盟将通过人卫慕课平台建设开发优质课程,通过互联网实现高等医学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

二、慕课在医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1、慕课的应用优势

(1)慕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这一主体更加突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下,集体与个体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需求矛盾。慕课在正视需求矛盾的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程度选择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

(2)传统的班级授课通常是“先教后学”,而慕课则是在理念上先行一步“先学后教,顺情而导”,把学习新知放在课前,把解决难点和完成练习放在课堂。因此,慕课改变了原有的教学顺序,更能体现课改的理念。

(3)慕课通常是由著名医学院校的优秀教师进行讲解录制,师资力量更加强大,学生的选择空间也更加广阔的,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医学教学资源,从而使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分配。而且,慕课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现场直播”形式,录制效果如果不满意便可重来,从而使慕课的质量有了精益求精的空间和时间。

(4)慕课注重的是一种教学理念,所以,制作成本相对低廉,不需要高端仪器,即使一部普通的手机也能做出精彩的微视频。另外,慕课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参与空间并降低学习成本。

(5)慕课是一种资源全共享的教学资源,属于公益教育的范畴,各大医学院校可以在推进慕课的同时,顺势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提升大学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2、在应用慕课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慕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强烈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有专家认为,慕课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其教学质量难以预测。对于学习慕课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储备程度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学习成果就很难监测和掌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应该采用课堂教学为主、慕课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

(2)对于一所高等院校而言,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将是慕课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这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慕课属于在线课程,因此对网络要求较高。另外,慕课是一种视频教学,无法实现面对面交流,缺乏真正的课堂氛围,据统计,只有10%或者不到10%的人能够完成课程。因此,慕课对于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自控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有更高的积极性。

(4)慕课的制作要以典型知识点为中心,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法和表述方式,在内容选择上要考虑课前课后的延伸,课前的延伸可与“先学后教”模式相结合,课后的延伸应紧扣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另外,慕课的制作应该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趣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5篇:新课标课程改革范文

大部分的教师采取独断型课堂管理,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全面控制,这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许多教师为了更好的维护课堂秩序,在教学管理方面会采取较为严格的课堂规则来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落后的课程评价机制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大多数教师通常是片面的追求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过程的方法。

二、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智力、语文情意、语文审美、语文能力五个方面。可见,语文知识既是语文素养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属于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和知识积累十分重要的时期,而且语文学科课时有限,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对语文知识精心选择,选出最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课程的教法做了如下的安排: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并不是表示就否认了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的教学,只是说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式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传统的教学太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同时在课程评价这方面并非单一地评价学生实现课程要求的程度,其目的还在于考察和改善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完善教学过程和优化课程设计,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课程评价时不应过于强调选拔和评价功能。而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归纳到课程评价体系中去。进一步拓展语文知识,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渗透和整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的学习范围,加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和资源意识,构建出更开放、更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形成自主、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主动意识,倡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预习

传统上的语文预习,往往就简单预习课本上文章,查阅文章中的生词,并没有真正掌握文章,在课堂上当老师讲解分析的时候虽然掌握了生词熟读了文章,但是对于文章的主旨或者是重点的把握仍然是非常欠缺的。这样的预习也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新课程标准下课前预习应该分成三个部分:1、基础知识:把课文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生词列出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一些基本的字词;2、课文基本内容的把握: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基本内容相关的小问题:如找出这篇文章的主要修辞手法,概括故事情节或者是概括人物性格等。通过这两个部分可以让学生对于文章有一定基本的了解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分析能力。

四、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阅读的性质和教学目标、任务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传统课程上的阅读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将文章的内容看一遍,然后查阅文章中的生僻词。但是这样的阅读方式并不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新模式下的阅读模式应该是将阅读看成是集感知、理解和鉴赏为一体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鉴赏和判断。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发挥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让学生做到独立思考、积极思考,而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在课堂上设定一定的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和理解;在阅读时累积知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知识的积累获得对于学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只有在一次一次的积累中,学生对于相同的知识点才会运用的更加好,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五、优化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的对策

首先教师要有一个科学的教法,新课程提倡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是并没有否认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首先要看其教学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是要是看否和教学内容相符合,同时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最基本的就是对自己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做到精益求精,其次便是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等,以便于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察觉出学生的心理变化。

第6篇:新课标课程改革范文

教学目标不仅是执教者教的目标,更应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具体指向。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起着定向、维持、调节、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并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教学目标明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认识的发展水平,甚至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优劣好坏。如果仅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而忽视学生求学目标的明确性,那么这样的教学也还是一种无目的教学。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出与实施,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目标的单一指向,使课堂具有了明显的立体性与动态效果。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成长所需的知识养料。

一、教学目标可以明确学生学习目的,可以规范学生学习方向,奠定学生学习的心理准备

传统的教学目标只是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设定的,只明确了教师该做什么,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之后的变化则很少被关注。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发展,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为学生学习课本内容奠定一定的心理准备,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自学。长期坚持下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缜密的学习思维。

出示教学目标是新课程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目中有人、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

二、教学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参与热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探究知识和问题的专注力

可以说没有动机就没有自觉的行为,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目标要求,激励学生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和主动思维,才是课堂教学中有效的策略之一。

笔者在设计《声声慢》这一课的教学时,就采用与学生讨论合作的方式制定教学目标。在自主预习和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合作探讨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其目标如下:

1.能掌握词中的难解字词句,并找出写景和抒情的句子。

2.反复诵读,感知词的声韵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词作中蕴涵的离情别绪。

3.将写景与抒情的句子联系起来进行鉴赏,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一段鉴赏文字,进行交流。

4.在鉴赏的基础上,能自主地在无疑处设疑,并在交流合作中释疑。

5.结合背景资料总结词人伤离别的情感。

6.结合本词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仿写一段有关离别情绪的文段。

让学生参与到制定教学目标中来,目的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思维过程,要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文本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专注力。正因有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课堂中学生才表现得异常活跃,尤其对文本的鉴赏和设问目标的达成过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奋。

三、教学目标有助于师生对文本的互助探讨,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

在学习《漫话清高》这篇文章时,首先确定学习的重点是明白“清高”的内涵特征,明白古代所说的“清高”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清高”是不一样的。难点在于对例子的解读和语言的品味。有了这样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师生在互助探讨中就会集中全部精力去完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对学习重点的突破,采取筛选摘要的办法,即把文章中作者提到的有关“清高”的观点提取出来,就可形成一个作者对“清高”的完整概念。对难点的突破,不仅要找出这些例子及其所证明的观点,更要看到这些事例之后的一些议论性语言。如在诸葛亮等人的例子后写到:“当然,历史上对这些人的评价之高远非清高二字可比的。”在许由的例子后也写到:“唐尧是人人称颂的圣君,圣君是因为给天下人办了好事所以才受到称颂;然而他所选的接班人却不愿意为天下人办事,不愿办事却同样受到称赞,真不知是什么道理。”抓住这些语言,就可以真正理解作者对“清高”的态度。而且在分析这些语言的同时,也品味了文中的句子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模糊性就会大大减少,学生也能时刻把握住学习的主体内容,同样减少了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师生之间为着同一目标而互相探讨,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让学生学会了鉴赏文章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组织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影响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目标过低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厌倦,目标过高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标过单一还会丢掉头尾两部分学生。好的、规范的教学目标是一把可供评价的尺子,它能够衡量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邵瑞珍教授认为好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

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

3.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因此教学目标的好坏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学习成果的多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观察、提问、讨论、合作等多种方式来检测学生是否达成预设目标,进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学习的效果。因此,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安排学习方式,考虑学习策略。同时实施目标教学,还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7篇:新课标课程改革范文

【摘 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主动、探究、合作的指导思想,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础,建构开放性、创新性的音乐教学模式。要大胆创新,转变观念,索定目标、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教育模式;主动吸收、自主学习式的教学模式;讨论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合作共进式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模式与思想道德美育。音乐教师是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要在《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指导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渗透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学模式;发现探究

在教学中,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秩序,它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以老师教歌,学生学歌,老师讲学生练的“填鸭式”为主要特征。它严重地扼制了甚至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主动、探究、合作的指导思想,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础,建构开放性、创新性的音乐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教育模式

现在我们的课堂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新时展的需要,并且在不同学科中得到了良好的运用。如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的构思需要,可以在课前课后放些音乐,图片展示背景乐、动画、诗朗诵配乐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我想,如果音乐教学能够运用声音、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就会使学生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更大提高,增添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

二、音乐教育模式与思想道德美育

在音乐教育的同时,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使用什么样的技巧,都要贯彻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鉴赏美、创造美、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涵养等方面发生质变。音乐是一门艺术,健康的音乐艺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优美健康的旋律使人们陶醉,产生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的升华,增加对人生的希望、追求和对世界的挚爱,促进对人生的奋斗,从而增添自信和力量。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古今中外众多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能催发人的意识和思维,得到神奇的体现。

三、主动吸收、自主学习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校学习,多半是靠课堂教学。而这一节课里,是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而后转化。在这期间学生没有主动自主地去学习吸收。让我们听一下艺术家赵本山老师的故事:他从小家境贫寒未读什么书,那他身上的艺术细胞是从哪儿来的呢?原来赵本山从小和盲二叔生活在一起,每日听盲二叔拉琴唱曲,从盲二叔那里吸收了大量的艺术营养。他那最具特色的“耷拉帽檐”和“端肩拿劲”的两步走都是从盲二叔那儿吸收并创作出来的。还有调查问卷得出的学生会唱的歌曲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在其它场所靠自主吸收获得的。这些都表明主动吸收和自主学习的知识比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容易掌握。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

四、讨论交互式的教学模式

美国的奥斯本有一种称之为“集体形势智力激励法”,简称为“头脑风暴法”。它是这样的: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之后,你我各自仍为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创意,我有一个创意。相互交换后,你我都有两个创意。参加创意碰撞的人越多,平均每人所获得的新创意就越多。那么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就是我们要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换意见。讨论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集体讨论。讨论的结果不在于得到统一的答案,而在于思维的碰撞。

五、合作共进式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堂,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同学、课堂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相互配合下完成的。比如说:合唱、合奏、重唱、重奏等等没有哪一项能够独自一人完成。所以要加强合作共进。一个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进。如分声部的声乐、器乐教学,这时注重更多的往往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与配合,另外一个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共进。如科尔文手势的应用,学生是否配合默契。合唱中老师指挥与学生的配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钢琴伴奏等与学生的配合等等。只有我们配合默契,进入合作,彼此共进时,就会出现1+1>2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师是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要在《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指导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渗透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总之,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采用音乐教学的多种模式,更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其智力得以提高。小学生正值发育阶段,手脚并用,脑、眼、耳、口的互相协调配合,能促进小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发挥提高。现代教育需要改革,重视音乐教育,必须从儿时做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促进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祖春,王祖琴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期简明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3]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4]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第8篇:新课标课程改革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作为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音标――却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音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效率。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不输在起点,并为他们今后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英语音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音标学习,形成单词识记障碍。调查显示,一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呈现出“哑巴教学”的模式,学生通常只是机械地记忆单词,不重视发音练习。然而,不懂发音规则,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记忆单词慢、遗忘率高的现象。此外,学生在记单词时很少联系单词发音,即使记住了单词也不能准确发音,这样学英语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达不到语言交流的效果。

2.没有总结音标学习的规律,对学生语音拼读造成了阻碍。我们应注意到,英语的单词读音与字母组合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懂得了音标和字母发音规律,对认读和拼读单词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充分重视音标的教学,不能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到的音标发音规则,导致学生因不了解而缺乏相应的基础语音认知,他们在阅读英语时常常使用汉字或拼音标注单词的读音,这使英语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教出一批用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的“中国式英语”。例如,h标成“爱曲”,two读成“突”等,这种汉字或拼音的标法都是学生在不能正确理解音标认知的情况下,通过对教师读音的粗略辨析标出的。长期以来,这种没有掌握标准的发音的状况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以致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发音不准确、语音语调生硬等。

3.教师音标发音不够标准,影响了学生的音标学习。如果学生不懂英语音标,自己不能根据生单词的音标进行发音,只依靠课堂上教师教导才能正常发音;甚至有些教师发音不够标准,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音标学习,严重降低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外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削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学生未掌握音标,就无法通过词典掌握读音,给新课预习带来了重重困难,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会养成依赖老师的心理,影响到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课堂质量。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目标是一种引导和推动人们去认知外界,并在实践中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因此,在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来为学生指明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对于小学生来说,“音标”其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难以从字面上理解。因此,这就更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对抽象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什么是音标,音标学习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也有利于今后的英语音标教学。

第9篇:新课标课程改革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家庭作业;改革

初中生物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作业能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中的不足,有利于教师收集教学信息,重新调整教学设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作业教学的设计,充分发挥作业的积极作用。通过作业教学,架起师生间心灵和信息交流的桥梁,同时使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展示的重要平台。

一、新课程标准对生物家庭作业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提倡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要,那现行的作业制度并不适应所有学生的需要,因此,作业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布置和处理生物作业时要讲究艺术性和针对性。具体要注意以下要求:

作业内容具有科学性。作业内容的科学性,不仅指知识的精确性,表达的准确性,内容的典型性,更是代表现代社会新的教育理念,能很好的涵盖书本的知识,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作业方式要具有多样性。作业方式的多样性,不仅指题型多样,有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等,更是指形式多样,既有一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又可布置一些有关联系本地问题的思考与练习。例如,在学习扦插与嫁接这一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尝试,动手完成,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作业形式。

作业应具有层次性。作业的布置应适应所有学生的需要。而学生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所以同一种作业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布置同一种题目,成绩好的同学觉得作业太容易,不仅没有思考价值,不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养成他们自以为是、敷衍马虎的不良行为习惯;成绩差的同学则完不成作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区别对待,让全班所有同学都有适合自己情况的作业,并都能独立完成,都既能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使生物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培养,又能体会到完成作业后的愉悦。当然这种分层次布置作业,更要激励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知难而上,攻克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提高其成绩。课程基本观念中提出“满足学生不同的生物学习需要”在作业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二、当前生物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业量不适当。有的教师认为生物学科家庭作业对学生作用不大,特别是生物教师所教班数和学生数量较大,检查和批阅作业的工作量都很大,所以对作业要么不布置,或从书本照搬,造成学生轻视的心理;要么为了应付考试,盲目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疲于应付,而产生厌学心理。

作业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有的教师布置生物作业就是为了应付常规检查,作业内容多为抄写课本中的概念或罗列教材上答案比较明显的几个问题,甚至部分教师明确题目答案后再让学生重新抄写在作业上。作业形式成了单纯的书面作业或者读读背背等。内容枯燥而重复,形式单调,使作业失去了其应该具有的实践性与趣味性。

在作业布置上,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布置的所有任务,导致学生只能机械的学习,可能丧失学习兴趣。

三、生物家庭作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家庭作业设计应多样化,教师应将知识与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联系起来,设计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植物类型这些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同类型的其他植物作为家庭作业,这样很好的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差异可以激动灵活的布置家庭作业,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差异,应针对差异布置不同的家庭作业,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不会导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完成困难,而强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教师批改,注重评价,重在激励,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认真记录作业情况,既可以作为讲评的依据,也方便对学生一个阶段来的学习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在批改作业中多给学生鼓励,哪怕是很小的进步。

四、结语

“教者有心,学者得意”生物家庭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成为一名优秀的表演者。

参考文献:

[1]梦娟.新课程下的作业布置――一种新的学习观.[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