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校教学;开放式实验室;信息化;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72
[中图分类号]G642.423;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1
1 高校实验室开放式教学与管理的意义
1.1 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可以小组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和研究小发明和小制作,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其主动设计和验证实验,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1.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放式实验室为学生进入实验室提供更多机会,使其能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熟悉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放式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有利于新的方案设计和研究成果的出现,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帮助作用。
1.3 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合作技能
实验往往需要以团队形式进行,并且通常有科研经费支持,学生在从事这些科研活动时,需要查阅资料、开展实验、获取数据、做好记录和分析工作,并且以团队协作形式完成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其团队精神,提升实验和教学效果。
2 高校实验室开放式教学与管理的不足
由于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相关制度不完善,目前开放式教学与管理仍然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教学存在不足
教学模式存在缺陷,一些任课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局限于实验验收,探究性实验设计不足,制约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实验中,学生的具体操作不够,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对科学研究重视程度不高,影响实验室教学效果的提升。
2.2 管理存在不足
未能建立健全完善的实验管理制度,或者相关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安全管理不到位,实验人员管理存在缺陷,影响他们综合技能的提高,难以取得应有的实验效果。
3 高校实验室开放式教学与管理的对策
为弥补高校实验室教学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结合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教学对策
3.1.1 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实验教学计划,将实验安排在某一时间段内,给学生自由,使其充分思考并主动进行实验,认真探究。可将整个实验室交给学生一整天或者是几天,让学生自行组织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相关问题,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模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实验室教学效果的提高。
3.1.2 重视实践技能培养
实验室面向各种竞赛、发明制作开放,学生得到创新活动项目后,到实验室预约时间,办理登记和管理手续,认真进行实验,激发探究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验室面可向学生团队开放,以鼓励他们认真研究,重视实践,进行实验项目开发、仪器设备功能开发、科技创新项目开发等。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获得实验成果,提高科学实验的影响力。
3.1.3 教学中注重科学研究工作
实验室向科研项目和教师开放,有些科研项目必须依托实验才能完成,应在事前和负责人沟通,明确实验目的,所需器材,实验时间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开放实验,为广大师生营造轻松的氛围,使其更好地从事实验和科研工作。
3.2 管理对策
3.2.1 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工作目的、流程,使用规范要求,建立安全制度、卫生制度、使用制度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制度细致、便于操作,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为开放式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3.2.2 推动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
重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网上公布开放时间、内容、仪器设备等内容,方便师生预约,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提高管理效率。
3.2.3 重视安全管理和人员管理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进行实验室的安全巡视和检查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加强人员管理,确保严格按照要求使用仪器设备,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4 结 语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应注重高校实验室开放式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一、联合升本后高校实验设备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实验仪器设备是高等院校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必需的物质条件,是高校非常重要的固定资产。近年来全国有近600所联合升本的高校,合并前各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合并后却没有对合并前各院校的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及时融合整理,以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看似规章制度不少,但却没有可供执行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设备账目的混乱,出现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统一,不完善。
2. 实验仪器设备闲置现象严重及利用率低下
合并后的实验室设置缺乏整体规划,设备购置缺少论证。我国高等院校的仪器设备有一半以上闲置在实验室中,尤其是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不到10%。究其缘由,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缺乏长期的整体规划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3. 设备重复购置普遍
合并后学校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增加、新专业的开设,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都对仪器设备在品种上和数量上提出更多的要求。一些系部由于求新求全、相互攀比等心理以及部门保护主义思想,往往提出超出实际需要的设备添置要求。职能部门把关不严,计划制定不周全,这就使得一校之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
4. 实验设备的老化
实验设备老化是目前高校实验设备存在的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实验设备在向着微型化智能化发展,从而使得很多高校实验设备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老化。加之实验设备淘汰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一些设备不能及时淘汰,老化设备形成积压。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应付实验室的评估,增加固定资产,还让这些实验设备滥竽充数,这就更加剧了实验设备的普遍老化。
当然,除以上一些问题外,还有例如实验室设备布局的不合理不科学,实验设备采购的质量没有保障和试验设备资产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存在。
二、联合升本后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的改进措施
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仪器设备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大胆创新,积极改革,努力探索新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对于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与非教学性实验(如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用仪器设备需求,尝试“有偿使用制”,以经济手段规避对仪器设备的超需求占有和使用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仪器设备的价值。
2. 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程序
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还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各负其责。其次,应当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及时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失以及设备利用率、使用效益情况等。还应制定和执行管理工作质量定期检查、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3. 更新管理手段,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和群体化。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实验室及有关设备使用者保持适时联系,随时获取各处仪器设备的拥有量、使用时段、使用效益等信息,实现对全校的仪器设备动态管理。同时还可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程度也会因信息的及时获取与交流而得以大大提高。
作为实验室管理者,我们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因为以往的实验室往往只是用于进行理论论证和验证性教学试验,而很少用于设计性实验,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开放。在新课改理念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将它作为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研究和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实现实验室功能的多样化。实验室应向广大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开放管理环境。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不怕用旧了,就怕学生没有机会来亲手做一做。要让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有更多探索的机会,我们在管理实验室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素养,可以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做好实验室的开放。开放形式可采用定时开放或预约开放。可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制。由教导处、团委在学校学生中考核聘任一定数量的基础扎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开放实验室的义务管理员,并组织他们进行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知识的“岗前培训”。另外,我们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和科技活动,提高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如,化学实验室可举办分子模型展、趣味魔术实验展、生活常见高分子材料实物展等;物理实验室可举办精密仪器展、科技小制作等。
二、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章可循,有矩可守
随着实验设备和现代化器材的增多,管理工作也变得复杂。在任课教师中存在着很多现象,不利于实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比如,用实验室时不写通知单,也不做相应记录,借出仪器不登记,不按时归还等。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切实落实,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有序进行。比如,制定《实验室工作职责》《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使实验员、任课教师明确并承担自己的工作职责。制定《学生实验规则》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明确奖惩条例,自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这样通过制度管理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使师生都能自觉执行,按章运行,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
三、实验管理“全员化”,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实验管理不仅要靠实验员,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员参与。新课程中有很多实验对于任课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这就要教师走进实验室,要将理论和实际操作并重,研究实验操作及原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全员化”研究和参与实验是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降低实验设备的损坏率的有效途径。对于一般的操作技能,教师亲自动手、摸索几次就能掌握,而对于一些现代的新的实验技术,可以请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
四、结语
学生安全员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开放实验室,已成为当今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更加的凸出。在对实验室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开放实验室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影响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因素很多:实验项目较多且较分散;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较为分散,时间不集中;安全、环保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理念滞后等。这些存在的问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师生的安全预防意识,构建一个能适应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成为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
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要求实验室的各项管理要与之相适应:实验内容上要面向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开放的时间上,尽量满足同学的合理要求。
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可以把学生纳入到管理体系当中,由原来的被管理者转变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管理者,发挥学生安全员在管理时间、特殊身份、模范带头等方面的作用,把实验室安全管理当中的一些细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当中。
二、构建学生安全员参与的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针对学生安全员的特点和特殊身份,需分别从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安全教育体系、监督检查保障体系等各方面与之协调配合。
1.建立适应学生安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把学生安全员引入到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当中,制度是保证。在对已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整理的基础上,修定改进,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安全员的管理员身份、管理权限、管理职责等相关的内容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规范确立。
2.对学生安全员进行技术培训,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对学生安全员进行培训分为两方面:一方面,针对实验设备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另一方面,进行安全员自身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培训。
3.扩大安全教育宣传,为学生安全员顺利开展工作铺平道路。加大教育宣传工作,使学生和教师能够了解此项制度,配合安全员开展工作;同时也自觉规范自己在实验室里的行为,对安全问题时刻予以警惕。
4.落实监督检查保障措施,使安全工作真正抓到实处。建立实验室管理员与学生安全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管理机制,使二者在实验室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建立对机制的监督检查体系,避免出现对安全责任问题相互推诿,进而产生麻痹大意的现象。
整套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之初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其不断完善改进,最后以制度形式予以确立,在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当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学生安全员参与的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在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
1.重视学生安全员的考察聘用。学生安全员作为本安全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其作用至关重要。在选择学生安全员时,注重学生责任心的考察。挑选有责任心的学生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和学生签订聘用书。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热情,保持长期认真负责,可采用勤工俭学的形式,对学生安全员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助,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安全员队伍的稳定,也可以保证整个安全体系的长期有效运转。
2.明确学生安全员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不能过度依赖。学生安全员虽然在安全管理体系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只能看成是整个完备安全体系的一个有益补充。学生安全员由于经验、精力、责任心等方面原因,难免出现工作不到位的情况,毕竟他们不是安全体系的责任承担者,过度的依赖安全员,把大部或全部安全保障任务都落实给他们,一旦发生问题,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四、构建学生安全员参与的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1.有助于填补实验室管理员的管理真空。开放实验室要求在开放的时间上,尽量满足同学的合理要求。在正常工作日白天全天开放,晚间及节假日实行预约开放,特殊情况下24小时开放,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实验项目。这其中有一些时间段管理员是无法一直陪同的,学生安全员相对于管理员时间更灵活,对实验室的安全可以做到有效的监督,减少安全隐患。
2.由于特殊的身份优势,学生安全员和同学之间更易沟通,和正式管理员相比,对某些安全问题的处理可能效果更好。学生安全员和同学之间相对熟悉,安全员对自己同学的一句提醒,一句嘱托,实验学生更易接受且印象深刻。由于实验室管理员和学生之间的年龄和身份的差异,老师的一句真诚提醒可能被学生误读为唠叨或命令,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无形中增加了实验室安全隐患。
3.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的意识,提高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氛围。学生安全员是经过培训聘任后上岗的,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员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会产生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了其他同学的自我约束意识,加强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氛围。
构建高效实用的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每个高校的重要任务。把学生安全员引入到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能充分发挥学生安全员的特殊优势,把实验室安全管理当中的一些细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产生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炎明,戚康标,王宏斌.王金发实验室全开放模式下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213-216.
[2]段雪娟,吴克刚,柴向华.浅谈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广州化工,2012,40(4):127-128.
[3]马锦琦.开放式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8,(4):154-155.
[4]高顶,徐桂云,张爽.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型开放式高校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l2):125-1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41-02
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对患者安全的关注成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卫生管理者、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1] 。医院检验科是重要的医学实验室, 检验人员密切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物质, 存在巨大的生物安全隐患[2] 。为加强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 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防范与杜绝对患者的医源性感染,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生物安全, 我对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的现状
1.1 规章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现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比较重视,医院不断加强医院内感染的监测和管理,医院也成立了感染科,但往往侧重于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护,对检验科等医技科室的重视程度不够,监控力度不强;检验科内预防感染的措施及制度不健全,对突发事故如血液或体液的飞溅污染,穿刺时利器的损伤,细菌分离鉴定时的污染等没有应急方案,缺乏感染后检测制度,有制度也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1.2 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检验科人员在校学习医院感染专业知识甚少,缺乏相应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知识,特别对医院感染新知识,新动态了解不多,思想上重视不够。对医院感染管理规定不适应,为了操作方便,不严格按实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办事,忽略了自身防护和对患者的保护。
1.3 感染管理执行不规范,增加感染风险 检验中用的一次性用具使用后随意丢弃,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未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在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经常进行搅拌、震荡、离心、敲打、超声波破损等操作,产生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工作人员吸入污染的气溶胶即有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3]。因此,检验人员长期密切接触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物质,存在巨大的生物安全隐患,检验科作为病原体集中的高危区域,常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源头科室[4]。各类标本在试管或其他器具中未盖严即直接离心或振荡操作,造成标本外溢污染离心机或振荡器;
1.4 实验室布局不合理,防护设施不全 基层医院由于条件较差,检验科实验用房紧张,更谈不上布局合理,甚至无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有的甚至工作区和生活区在一个空间,患者及家属随便进出实验室,因此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消毒液浓度不达标,配备紫外线灯、隔离衣、防护眼镜等防护设施数量不足不全。甚至不配备防护设施。随着我国新型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这些现象有望得到解决。
2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的防护对策
2.1 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学习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并严格执行,科主任亲自抓好制度落实。要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加强检验科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同时,认真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和检验科规章制度的学习。对新职工或实习生、进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时,要将医院感染知识和检验科规章制度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并定期组织考试。日常工作中,检验科要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与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按照检验科SOP文件操作。医院成立监督检查小组,监督制度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科要加大对检验科消毒隔离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督查力度,派专职人员深入科室检查指导医院感染制度执行情况。
2.2 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通过对医院感染知识及其危害的宣传,切实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在工作区设立警示标志,严禁摆放个人物品,严禁将食物、书籍、报纸等带入工作区;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检验人员上班时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必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和眼罩, 操作时戴医用乳胶手套。要注重每一个操作环节, 如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接受、标本分离、标本检测、废弃物处理等的安全防护, 执行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注意手卫生。开展对物表、空气、工作人员手等的卫生监测。检验人员每年应体检一次, 接种疫苗, 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自身防护。当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 如发生针刺或者其他利器损伤时应让伤口血液自然流出, 并用流水冲洗口, 不应挤压, 擦拭伤口, 最后用活力碘或75%乙醇消毒并包扎伤口。如眼部或眼结膜被血液污染, 应立即用洗眼器冲洗。为采集血液标本时一定要用带帽的试管,以防离心时汽溶胶污染实验室空气。同时,应对离心机内部定期消毒。
2.3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2.3.1 保持实验室内卫生清洁。每天对室内空气、各种物表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每日用紫外线灯在室内进行1小时的照射消毒,桌面等物体表面每天上班前和工作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定期监测84消毒液浓度是否合适,做好各种消毒记录。院感科应定期进行检查。
2.3.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每位病人操作前消毒或洗手。无菌棉签、棉球开启后4小时未用完的,应重新灭菌。强化检验人员洗手依从性,配置感应式、肘式、脚踏式水龙头[5],普及推广“六步洗手法”[6],在每个洗手池上方张贴“六步洗手法”示意图,督促执行,随机抽查。
2.3.3 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废弃物按规范处理。检验科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样本来自于病人,多带有大量的病毒或病菌,是极其危险的传染源,应将其装入回收桶中,高压灭菌后再装入黄色医用垃圾袋内,集中回收统一焚烧,并做好登记记录。废弃物严格分类处理,试剂的外包装,按生活垃圾处理。使用完的试剂瓶根据试剂性质分类进行酸或碱处理,再浸泡于一定浓度的含氯消毒剂中,30分钟后焚烧处理。酶标板、加样头浸泡于一定浓度的含氯消毒剂中,30分钟后毁形焚烧处理。微生物室用过的培养基,微量生化管,棉签,鉴定板,血培养瓶等高压灭菌后再装入黄色医用垃圾袋内,集中回收统一焚烧,并做好登记记录。采血针头必须用黄色利器盒盛装,统一毁形焚烧处理。
2.3.4 检验设备及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定期对微量加样器、试管架、吸耳球、显微镜等检验用具、计算机键盘、鼠标、电话等办公用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水浴箱定期更换。冰箱一周用75%的酒精擦拭内表面消毒。安装洗眼器,在发生意外血清飞溅到眼部时,对眼部及时的进行冲洗。
2.3.5 检验仪器废液处理。各种仪器的废液应在废液桶内加入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倒入下水道。医院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可排放。
2.3.6 检验报告单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申请单和报告单分开。电脑打印报告单,这样就解决了报告单消毒的问题。若无条件打印,可用微波炉进行消毒。
3 讨论
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对于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一整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的系统化文件,是开展各种生物安全活动的依据,具有法规性、惟一性和适用性。各医院检验科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人员行为及相应的实验室活动,预防感染事故的发生,防止病原微生物外泄,从而保证人员及环境的安全健康。
总之,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管理工程, 既有对国家有关法规的学习和执行, 也有医院科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及措施的建立和实施, 更重要的是必须常年坚持不懈地去履行。
参考文献:
[1] 王羽. 第19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6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联合会议上的讲话[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14) : I.
[2] 刘传玲. 检验科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现状调查分[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19) : 2570-2572.
[3] 夏维,胡红兵.儿童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4-86.
[4] 林凯,马红雨,魏利召等.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措施[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48-549.
实验室是本公司科研的重要场所,为了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充分发挥作用,改善实验环境,特制定本守则。
2、适用范围
本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本公司研发人员均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工作。
3、管理条例
3.1 管理规章制度
⑴ 本室原则上实行全天开放。实验者离开时要切断所有仪器的电源,关闭各室门窗。
⑵ 实验室内物品进为科研活动所用,严禁挪为它用。
⑶ 本实验室实行全面禁烟,严禁任何人在本室吸烟;进入本室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严禁在工作区域展开任何与工作无关的活动(诸如: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进餐、饮酒、电话聊天等)。
⑷ 不得携带与实验内容无关的物品进入实验室;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⑸ 实验室及实验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各类设施应布局合理。
⑹ 根据实验需要对含有挥发性、放射性和生物危害性的物质,应严格设置管理和使用设施。
⑺ 应具备保管实验方案,各类材料,原始记录,总结相应和有关档案文件的设施。
⑻ 卫生管理:
a. 实验人员要对自己的实验过程的清洁卫生负责,不得随便丢弃废物。
b. 电、明火、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严格管理。
c. 每月的最后一天进行实验室大清洁,实验室管理员及清洁人员负责清洁所有的实验仪器和实验室公共部分的卫生,整理常用元器件,清理废弃物品,清理废弃实验仪器等。
3.2实验室人员
1) 服从管理,严格遵守本室各项管理制度。
2) 不得进行超出公司实验范围的工作。
3) 爱护实验设施,用后清理自己的物品,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爱护实验室仪器设备,仪
器使用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4) 不得擅自挪动实验室的公用仪器、物品。自己的物品用毕应收好,不得放在公共场所。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权清理随意乱放的物品,后果自负。离开实验室时不得带走本室任何物品。
5) 未经许可,禁止带其他人员使用实验室任何仪器设备及物品。
关键词:民办高校;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247-02
一、目前国内外高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一)国外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个国家在开展校企合作研究中都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合作模式,例如德国的“双元培训”、英国的“工学交替”、澳大利亚的“TAFE”、日本的“产学结合”、美国的“合作教育”、新加坡的“教学工厂”、俄罗斯的“基地-企业”等模式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带来了校企合作的快速发展。(见表1)
(二)国内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我国校企合作模式以高校培养目标为基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形式多样,如订单式、产学研一体化、工学结合、“3+1”式、股份合作式、集团式等。无论采取哪一种或几种模式,校企合作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且都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使校企合作达到更出色的效果。(见表2)
二、民办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对策建议
民办高校资金来源主要为个人或社会资本投资,因此,开展校企合作也更具灵活性。同时,民办高校一般更注重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开展校企合作也更具主动性。综合民办高校的自身特点,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建议如下。
(一)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管理机构
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如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可下设校企合作督导室、校企合作工作室。校企合作督导室由行业、教育界专家组成,并由学校和企业的专门人来负责组织协调校企合作工作细节。如督导室负责制定校企合作相关规章制度,制约各方行为,建立规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校企合作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监督和管理校企合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合作范围进行检查;收集各方信息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校企合作。工作室负责每年组织安排校企合作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调整专业设置和改革专业课程,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接轨,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协调人力资源安排,配合教务处安排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来校兼职授课,并定期组织开展学生职业培训、教师能力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等;管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按学生专业划分安排到企业各岗位实习,做好日常管理。
(二)完善的校企合作规章制度
除遵循国家、省以及各级领导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行业行规等,学校和企业还应建立一套自己的校企合作规章制度,规范合作管理,使校企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对合作双方、组织管理部门、各岗位制定职责和权力范围,明晰各方责任,权责分明,避免在开展工作中出现问题无法解决;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实习管理规范等,规范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和推进;对于教师方面,建立专兼职教师任职资格标准、教师进修培训制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等,使教师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完善的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和实施,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出台一些鼓励和奖励政策,促进各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运用市场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就要了解企业需要,要大力发展实践教学,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要建立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基地。而学校自身条件和资源有限,必然要寻求与企业合作,完善自己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在与学校合作上会充分把握自身需要,寻求合作中的获益点,如为品牌影响、技术开发、人才需求等。校企合作要共同挖掘潜力,达到校企共赢是最理想,也是最能持久合作的,校企合作本身的市场互动就具会有激励因素。校企在合作中,还要制定奖励政策,对于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管理者、员工或教师给予优惠政策或物质奖励。如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给予适当研究经费、课时费等,可作为优先评定职称的一项指标,也可作为晋级升职的重要参考,还可组织岗位测评或竞赛,对于优秀的人员给予奖金奖励等。
(四)深化校企合作与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1.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国内外都有许多成功的校企合作经验,企业渗入学校各环节,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到实施教学,从教师培训到学生培养,企业在学校教学整个过程中的参与度,是校企合作达到成效的重要前提,能够改变学校反应社会需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现状,为企业培养能够契合的优秀人才。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形式直接影响着相互合作的继续发展,鼓励校企合作,企业向学校投资,或学校投资企业,校企不分家,使学校和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校企合作才能提高积极性并建立更加稳固的合作关系。
2.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日常管理
完善的校企合作相关规章制度,还要有相关部门的有效推进和实施,要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各岗位各司其责,并要加强日常的监督和管理,使校企合作有序、有力、有效。如跟进校企合作各环节质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现代企业需求,教学大纲是否适应技术发展要求,校企合作推进项目开展的进程和质量,日常实践教学管理的规范性,档案文件的完整性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活动,要有严格、规范、高效的管理才能使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基地
1.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或实验中心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实验室建设,校企共建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可以共担风险和成本,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资源共享,有效利用。为学生提供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教学实验和毕业设计,与市场需要一致,改变以往知识沉旧、技术已淘汰的教学状态。为教师、员工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培养“双师型”人才。还可利用实验室进行产品技术研发、组织竞赛竞技、开展学生职业资格培训等,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互惠互利。
2.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企业和学校相互渗入,资源互补,将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在企业的实践实习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实践和社会工作能力。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建在校内或校外,校内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如模拟工厂、会计事务所、软件设计室等,生产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场所研发并建立生产线,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训,也可以真正用于生产,互惠互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般设在企业,安排学生分专业、分阶段到企业顶岗实习,真正融入企业的环境和文化,为走入社会工作积累经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评价 实验室建设 以评促建
1 抓住契机,以评促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检验高校的教学质量。以此推动高等学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学工作,使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效果显著。不久,军队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随即展开,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有必要抓住教学评价之契机,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转变观念,完善基础实验室硬件设施、实验教学环境、教学单一模式等,推进实验室建设快速发展。2009年总部将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大学领导高度重视,于2006年成立“评价与建设领导小组”,把评价工作作为大学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并提出“教学评价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内高校普遍对实验室工作、实验教学及实验课教员重视不够,认为实验室只是教学的辅助部分,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的附属手段,由于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实验教学工作长期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与依附地位,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过:“科学毕竟有90%的是实验活动,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进行科学研究和提高办学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无法取代的,对培养学员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具有特别的优势,在影响学员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3 持续投入,加快实验室建设
物理实验室部分仪器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内容落后等状况一直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本科教学评价体系指标要求,大学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使实验教学规模和层次得到明显提升。
2006年学校对物理实验室的设备、场地、教学环境、设施等进行摸底统计,明确建设目标,并出台实验室建设三年规划,07年投资150万元,建设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室、物理研究创新实验室,填补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空白。2008年学校持续追加投入170万元,建设物理演示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和智能物理实验室,实物实验项目由原20项增加为现有的42项。对物理实验教学环境进行跨越式改革,扩大实验教学面积,从原有的640平米扩大为现在1500平米,使传统的一室单项目实验教学改为一室多项目实验教学;利用展板进行墙式、走廊式教学;彻底改变以往实验教学模式,实行实验课程网络选课、网上预约,刷卡上课;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开放自主式,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目前,实验室二期建设第二步计划正在实施,对实验室建设中的不足与缺陷进行补充与完善。
按照教学评价要求,通过加大投入并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我校物理实验室在教学体系、教学模式上得到实质性改变,实验项目增多且实验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的规模和层次,另外,实验室的装备、环境和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教学评价要求并通过大学专家组自评检测。
4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开展正常工作的依据和有效保障,是反映实验教学工作和管理水平的标志,是实验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基本要求。
我校物理实验室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完善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大学物理实验室管理制度”、“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规定”、“物理实验教员守则”、“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办法”、“物理实验网络选课指南”、“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操作规则”等十余项管理规章制度。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通过印制手册、制作墙面展示框等加强宣传力度,各项管理办法的实施,使物理实验室各项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有章可循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有序,管理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
5 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创新理念
实验教学长期以来固守按部就班的施教模式正在被逐渐打破,从教材编写到实验教学形式,都体现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这是基础实验教学的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迎接军队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利好形势下,我校物理实验室以总部“物理实验室建设标准”为依据,对实验内容进行大胆改革,一是对实验教材进行必要的项目增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淘汰简单验证性实验,使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比例达到总部6:3:1要求。二是扩大实验项目的可选择性,每学期学员在15-16个实验项目中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10-11项,在开放自主的教学环境下完成实验内容。三是虚拟实验与实物实验相结合,在实物实验教学的同时,开设虚拟仿真实验,有效地扩大了物理实验的数量和训练范围。四是实行分层次教学,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设计实践,再到研究性探索实验——“三小”创新活动(小制作、小改进、小论文),循序渐进,逐步完成学员实践能力从初步掌握、灵活应用直到创新突破的过程培养。
教学评价工作对推进物理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显著效果。所以,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时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超前思维,勇于实践。努力实现基础实验教学培养学员创新实践能力的实质性跨越,为我校物理实验教学特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祝凤荣,张向阳,冯彬等.实验教学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27):126-129.
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本身是以专业课为主,基础课为辅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执业考试、晋升考试都采用了上机考试,计算机成为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中职学校也逐渐将计算机课程定为专业必修课程,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亦因之成为保证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设施之一。卫生类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应该是一个集多元化系统、需求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不仅要满足上机实践教学和相关考试,还要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本文就卫生类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相关问题,从管理、制度、软件、硬件的安装和维护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1.1 环境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对室内环境的要求较高。室内应尽量保持通风,室温保持在10~25 ℃之间,湿度不能太大,应配备空调,以调节实验室温度与湿度。注意防尘并做好实验室清洁卫生工作,进出计算机实验室的所有人员须换穿拖鞋或穿鞋套,始终保持室内整洁卫生。
1.2 安全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应保证防火安全通道的畅通,严禁吸烟和带入火种,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如干粉灭火器等,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灭火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强化学生的用电安全教育,在上实验课时禁止私自触碰电源,乱接设备,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学生上机结束后要检查所有机器的关闭情况,下班离开实验室时应切断电源、水源,关好门窗,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安全。
2 计算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是否能管理好首先在于规章和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计算机实验室日常管理应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实验操作守则》《仪器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以及《计算机实验室应急安全方案》等各种制度,并将制度张贴于墙上的醒目位置,在每个学生进行上机操作之前由实验指导教师将制度进行说明,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遵守,从而使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变得更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 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的管理
计算机机房所有设备应按规定做好账册、验收、建卡、编号、贴标签等工作,并由实验员管理。报废件要妥善管理,报废需要根据账册逐一核对,履行审批、销账等手续。机箱安装与电缆接口要紧固,接口卡要插紧,机箱内无金属杂物。保持设备无不良接触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修理、更换。计算机实验员须按规定做好上机人员的使用记录。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4 计算机实验室的软件使用及安装管理
为保证计算机实验课的正常教学,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安排的各种类型的上机操作考试,要对系统文件、应用程序等做好防护措施,保证系统完整、健康运行。为防止病毒入侵,应禁止外来盘的使用及安装,对需要进行拷贝的文件,须经严格的查毒、杀毒。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系统检查,并经常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为减轻实验人员的工作量,应多使用还原卡、还原软件对系统及数据进行保护,有效地防范病毒、木马、误操作对计算机文件的破坏。安装硬件还原卡,让电脑硬盘在病毒误改、误删、故意破坏硬盘的内容等非物理损坏的情况下,自动地将系统还原到初始状态,保护系统不被更改,很好地抵御病毒的入侵以及人为的对系统有意或无意的破坏。克隆技术也是机房维护的得力工具,利用相关软件的数据备份的恢复功能,可以更快速地恢复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建立考试服务器为核心的系统,安装各类模拟考试用软件,如护士执业考试、普通模拟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模拟考试软件,充分利用Internet信息服务建立网站,建设考生信息处理系统、试卷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自动评阅试卷系统等。
总之,卫生类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是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基地。实验室的管理也要不断创新,建设一个功能全面、开放式、网络化、易管理维护计算机实验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良好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环境不仅能配合理论教学,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实验教学的职能,又能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世越.计算机机房建设改造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实用手册[M].长春: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
[2]刘建伟.职业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