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劣势范文

电气自动化劣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劣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自动化劣势

第1篇:电气自动化劣势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多层化;改革

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并明确提出对教育的投资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这一目标。

由于国家对教育事业如此关注,所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着不断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的专业,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教学体系,但是这些相对陈旧的教学思路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发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为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多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努力。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欠缺

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主要是由我国的应试教学模式所决定的,学校方面一味地看中教学的卷面成绩,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不会过于重视。这就造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无人问津,一般的学校根本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相关的设置,只是随意设置,应付差事。

1.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的教育现状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虽然近几年这种教学方式有所改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很多的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学方式依然普遍存在,当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好多学校的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都是由同一个老师进行,由于课堂教学老师的职业习惯,他们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采取和课堂教学同样的方式进行单方面的讲解,忽略了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

1.3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与企业结合

当前的一般高校或者职业技术学院的思维方式相对而言还比较保守,绝大部分学校还只是关注自己教学方面的发展,与外部的合作大部分是教育组织,对于和企业的合作相对较少。这是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一大劣势,我们学校设置的模拟实践基地与大多很真实的工厂环境相去甚远,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和真实的实践活动的严重脱轨。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多层化”的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在其教育教学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此来保证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有机结合统一的整体。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针对其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设置,使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在设置的过程中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第二,实践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从基础开始,脚踏实地的进行;第三,是提高创新的阶段,在获得一定的成效的基础上进行提升。

2.2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实践教学侧重的是学生具体的动手能力,其宗旨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动手操作。因此,实践教学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方式。要摒弃“满堂灌”的教育方法,要实现老师引导为辅,学生动手为主的实践教学方式。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掌握实践的注意事项。只有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才是正确的教学方式。

2.3 产学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和实际生产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它的设置目的就是为社会直接输送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在其实践教学中就应该走“产学合作”的道路。这条道路既可以实现本专业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又能为学校、为企业、为学生带来利益,可谓是一举数得的教学方式。

学校要想走产学合作的方式就必须和工厂进行合作,找到合适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其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把学生的实践教学课堂直接搬进工厂的生产车间,这样一来可以给学生最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最专业的实践条件。

同时,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还了解了企业的各种环境和情况,为以后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优势。对于学校和工厂更是有很大的利益,学校省去了建设自己实践基地的大量费用;而企业也因实习学生的到来而充满了活力,节省了生产的成本。这种模式是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多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

3.结论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改革已经受到了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多层化”的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为相关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第2篇:电气自动化劣势范文

在整个电力生产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各方的资源集合在一起才能够完成,例如电力基础设备、专业的操作人员、原料等。这些资源的良好使用都能够提升电能的产量,而电气自动化技术便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人机共同操作,降低工作人员的难度。此外,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可及时发现电力发电系统中存在的故障,进而能对故障及时处理。

二、电气自动化系统配置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

(一)I/O集中监控

I/O集中监控主要是指针对在现场的设备,要对每一个电器的馈线确定特别的I/O接口,并通过利用电缆将接口与接口之间进行连接。最后再通过A/D这一处理程序,设备就会处于被监测和控制的状态之中。这样的集中监控系统对于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方面存在极大地优势。另外,监控站的防护属于一般的等级水平,因此,其能降低设备的造价,进而降低电力企业的发电成本。不过I/O集中监控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因为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是非常复杂庞大的工程,因此其运行起来的压力会较大。

(二)远程I/O控制

运程I/O控制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运用,而远程最大的优势便是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不需要让操作人员接触设备,远距离便可以完成对设备的控制,工人的工作强度显著降低。另外,远程的I/O控制还能够减少电缆的铺设,安装费用也有所降低,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卡件、电量变送器以及模拟量卡件的数量是不能够减少的,否则将会影响数据的检查处理以及校正。

(三)总线控制技术

总线控制技术是针对于设备的现场运行来说的,通常而言其需要依赖3G技术完成,即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只有三者之间相互的促进与配合,才能规避DCS控制站的输入与输出单元。传统的DCS控制体系不能够进行分散管理,因此在管理时都将设备统一集中起来,导致很多问题都不能够及时被发现,而总线控制技术的应用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分散管理和分散控制。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设备保护中的运用

(一)联锁保护

火电厂在正常运作的时候会经常出现各式各样的故障问题,进而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正常地运作。此时,设备便会被自动化技术予以联锁保护。具体来说,一旦机电设备出现了异常的情况,便会自动跳闸,直接切断电源,进而使得正在运行中的问题设备停止下来,不仅使电力设备得到了极大地保护,而且还避免其受到更大得损害。

(二)继电保护

实现继电保护是指通过将继电器和计算机进行连接,然后建立起自动化的控制模式,这类模式可以调控火力发电厂继电的实际运行工作。继电器通过判断电气和热工的参量值来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形成保护回路,为发电生产创造条件。

(三)装置保护

在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很多装置都需要进行保护,机械的保护,电动的保护都需要,例如锅炉的安全门、危机保安器等。在操作的时候,通过自动化的技术可以将上述的装置协调起来,所有的保护设备都可以根据其指令进行操作运行,减少外在因素的干扰。

(四)防雷保护

雷击对设备造成得损害是非常大的,一旦出现,很有可能造成机电设备被烧坏,出现连接中断的问题,甚至还有可能会造成设备的损坏。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可以从源头上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只要在其运行模式当中加入保护控制系统,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就可以通过防雷器来提升设备的抗雷击能力,减少不必要地损失。

四、结束语

第3篇:电气自动化劣势范文

【关键词】变频调速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探析

一、变频调速技术概述

变频调速技术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近些年来,该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中。该技术的应用使得大多数电气自动化控制机械装置做到了节能减排,以数控机床为例,使用该技术精简了数控机床结构,因此减少了对金属材料的使用。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范围越来越大,再加之,该技术自身也在不断地进行优化,所以其性能也越来越好,为了能够该技术更好的发挥其性能,相关研究人员根据现实生产需要对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目前也取得一定成绩。使用该技术需要几大部件,这几个部件的功能不同,但是相互结合,所以每一个部件的作用都不能忽视。其主要部件如下:

第一,自适应电动机模型单元。这是变频调速技术中最重要的部件,其主要功能就是查看电动机中的电压以及电流等参数是否正常,进而全面掌握电动机的所有参数,为后续工作提供参数依据。这个部件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够直接进行转矩控制,如果转速精度超出规定的范围,它会反馈给相关人员,从而提高其应用效果。

第二,转矩和磁通比较器(这两类比较器的作用是将反馈值与参考值分别进行对比,并且每20ms比较一次(比较完成后,通过滞环调节器输出转矩或者磁场状态,从而能够及时掌握转矩状态和磁场状态,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

第三,脉冲优化选择器(具体应用时可选用CycloneIIEP2C5Q 208C8芯片处理信息,选择完成之后,设计O FDM调制方式的信号源,并编写5个模块组成的电路,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主要包括星座映射*FFT*插入循环前缀*缓冲模块*D/A功能。

二、变频调速技术的特征

变频调速技术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并且通过多年的研发而成,因而具有自身显著的特征,对整个工业领域的运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变频调速器所有的CycloneII器件都运用300mm晶圆,制造的时候采用TSM C90nm、低K 工艺,从而不仅制造速度快,还能够达到节约成本,降低造价的目的(该技术在设计的时候,还使用了最小化的硅区,在支持复杂的数字系统当中,只需要用一个芯片即可。这样既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还可以降低成本,成本仅相当于使用一个专用集成电路的成本。对高性能通用变频器来说,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工程的需要,其中,硬件结构主要包括:独立式变频器、公共直流母线式变频器、带能量回馈单元变频器。而在独立式变频器中,能够将整流单元和逆变单元放在一个机壳内,该技术在具体应用中较为广泛,并且效果良好。

目前,变频器主要是应用在交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的转速的调节方面,是目前为止公认的最有前途的交流电动机调速的方案。变频器在具有优秀的调速性能外,还具有显著的节能作用。随之在我国节能的应用方面,变频器成为了很重要的节能自动化设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大范围的应用。变频器在生产之初是在对速度进行调控方面来发挥作用的,我国目前将这种调节速度的功能应用在节能的功能上,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国每一年的电力消耗中,有60%~70%是动力电,在总容量5.8亿的电动机中,变频控制的电动机设备只2000万千瓦,所以,我国提倡节能降耗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发展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变频调速技术使电动机在节能的转速形式下运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动机的转速控制精度进行提高。

三、变频调速技术及其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变频调速技术的优势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也正是因为它有这些优势,才得到了电气自动化控制人员的青睐,将其应用在其中,其优势也更加的凸显出现,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发现也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这样才能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质量,接下来,笔者就详细的介绍其具体的应用。

1、应用案例。本文选择是该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应用该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节能改造,因为数控机床传统的技术需要耗费很多的电能,无论是对企业,还是数控机床自身都是一种损失,为了减少这种损失,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数控机床人员经常使用的方式是工频运行,虽然这种方式有一定效果,但是其劣势也比较明显,比如齿轮主轴速度可供选择的范围过大,这样就不能对其进行精细控制,特别是恒线速度,再加之,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也不能完全保证机械从始至终都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要时时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尤其是离合器;另外虽然使用的主轴属于直流型,这种类型的注重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进行无级调速,但是却为后期维护工作带来了问题,而且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轴的最高转速,根本不能达到,所以其总体效果并不好。因此相关人员决定使用变频调速技术,希望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达到降低电能损耗的目标,进而减少企业成本支出。决定使用该技术之后,数控机床人员经过商讨确定了使用方案。

2、应用效果。使用该技术不仅避免了使用工频技术的劣势,还提高了机械工作的速度,另外机械消耗的能源也有明显的下降,减少了企业成本的支出,其使用效果非常好。变频调速技术主要针对数控机床的结构、功能等多方面,所以效果比较好。因为使用该技术,数控机床自身的结构得到了优化,所以能够节省大量的金属材料,再加之,使用该技术之后,机械操作与原来相比比较简单,这就降低了机械损耗的程度,也减少了机械维修的次数;而且使用该技术之后,数控机床控制范围有所扩展,无论是控制精度,还是控制效率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最关键的是,该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数控机床加工质量,其生产效率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有所提高,这对企业,甚至是整个数控机床行业来说,都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束语

总之,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级中应用变频技术,其效果非常好,不仅提高了控制质量,还提高了控制精度,在精简控制结构的同时,也做到了节能,不仅降低了相关设备的耗损程度,也降低了企业成本支出,也就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该技术还处在深度研究阶段,经过相关研究人员的努力,相信该技术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峰.变频调速技术及其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运行[J].科技风,2013(08)

[2]华爱琴.变频调速技术及其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运行[J].电子制作,2013(08)

[3]黄仁勇.浅谈变频调速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电源技术应用,2013(02)

第4篇:电气自动化劣势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趋势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80-01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概述

从理论的角度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理论:一方面是电力网理论;另一方面则是控制理论。总的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人们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就工业生产过程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生产过程对于人力资源的需要逐渐降低,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2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总的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了好学学科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这也标志着人们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那就是自动化时代。随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涵盖了很多的技术,主要包括电力、计算机等。在该领域的发展中,控制器编程是非常重要的。合适的编程语言是十分必须的,目前国际社会上已经存在针对控制器编程的标准。这为后续计算机系统平台的开发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在智能仪表等技术的推动之下,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同时工业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的发展和进步。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之下,电气自动化领域的操作系统具有了更加强大的功能,同时也使得电子自动化平台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就我国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提醒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能源消耗量相对较大

工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我国十分重视工业领域的发展。在工业领域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能源消耗量相对较大。能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好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我国正在积极倡导节能减排,能耗相对较大,显然不符合这一发展方针。

3.2 系统结构存在缺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共存在两种系统结构,第一种是集中式;第二种则是分层式。上述两种结构形式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就集中式系统而言,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软件的量相对较大,从而增加了系统调试工作的难度。此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人们时常会遇到通信问题,这为正常的工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企业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

3.3 监管人员安全意识不是很高

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确保系统处于安全的运行状态,监管人员必须尽职尽责。然后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好多监管人员都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监管工作的力度明显不够。具体体现在:对系统的检测工作不够细致,为电气工程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安全问题。

3.4 相关技术比较落后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集成化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相关技术不够先进,这极大的阻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发展。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4.1 科研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可以说,科研人员和操作人员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科研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4.2 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统一独立平台

现阶段,不同的企业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实际需求有所不同,这是导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从现有情况来看,不同企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也是不一样的。企业之间存在一种竞争的关系,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之间可以构建合作关系,从而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统一平台。这样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开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成本投入,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4.3 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网络系统及系统结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网络系统的存在可以帮助企业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同时不同企业之间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资源共享。在网络系统的辅助之下,企业可以更好的开展资源配置工作,从而降低管理的难度。此外,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网络系统的推动之下,数据信息资源的流动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企业的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4.4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产品不断得到改革和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另外,就企业而言,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协助之下,企业也会更加重视产品创新工作,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5 结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推动工业领域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研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带来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朱家辉.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7,(01):118.

第5篇:电气自动化劣势范文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实习管理

一、“2+1”顶岗实习的含义及意义

1.顶岗实习的含义

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顶岗实习可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毕业后学生可通过双向交流、双向选择的优质平台,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2.顶岗实习的意义

(1)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就是让学生从大学生活、学习中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

(2)增强学生岗位意识

岗位责任是一名员工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要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就必须顶岗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和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克难奋进,不断努力,取得成功。

(3)增强学生社会经验

增强社会经验,也是增加工作经验。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一种劳动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长做人的才干;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顶岗实习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储备上略弱的劣势,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2+1”顶岗实习学生存在的问题

1.实习期待遇低,心理不平衡

同工不同酬,是大部分企业实习生感到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工作中,因为是实习生,对于企业来说实习期限短、再加上自认为是给予他们培训的平台,所以企业开出的报酬本身就很低。在相同的岗位上,实习生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即使和老员工一样,而得到的报酬却与老员工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实习生感到付出与所得的不平衡,从而心理上产生不公平感,也就无法激起实习生的工作热情。

2.职业素质水平不高,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事实证明,虽说大部分学生知道到企业实习并不是去享受,而是去锻炼,并且也做好了吃苦、扎扎实实学东西的准备。但是在没到企业且没有进入岗位之前,他们还是体会不了做企业辛苦的程度。一些学生进入岗位,独立顶岗操作过程中,对每一项工作全心全意完成的宗旨认识不够,对工作意识的理解也仅停留在字面上,而在较长时期的实习岗位上,工作态度就会产生偏离,怕苦怕累,不愿吃苦耐劳、拈轻怕重的思想就常常冒出来。

3.企业环境复杂,安全难保障

企业是一个环境复杂、人员流动性比较强的“小社会”。当前很多实习生缺乏社会经验,没有经受什么挫折,思想比较单纯,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也相对较弱,再加上大学生自律意识千差万别,总会出现一些违反安全规章制度,上当受骗的事情。再加上还有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员工宿舍离企业很远,再加上电气自动化行业的特殊性,学生上夜班、加班是常事,这无疑使得学生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4.简单乏味的劳动,让实习生感觉体现不了自我价值

实习生的岗位大部分都在车间、工厂等几个部门,而这些部门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是简单和重复的,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不到任何东西,任何人都可以从事企业工作,再加上有很多企业处于以节约人力成本为出发点,不愿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轮换岗位。同时,由于企业培训的不系统性,让实习生感觉不到工作技巧的重要性,以为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就是实习的全部,培养不了对专业的自豪感,从而否认了工作中的自我价值。所以,当实习在很快掌握了某个岗位的操作技能后,慢慢产生了对企业工作产生了排斥,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对企业工作的积极性。

三、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实习生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而电子电气行业是作为对外窗口行业,每天出产的商品都会流向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实习生在企业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了自己的形象,更体现了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实习前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教育

从多年的实习经验来看,许多学生还存在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怕苦怕累,对电气行业不理解的状况。因此,对电子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的认识教育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不定期地聘请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特点、发展状况、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前沿信息、就业状况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总之,让学生对该专业有一个清楚的、全方位的认识,为一年的顶岗实习做好良好的思想准备。

3.加强企业合作,建立稳定高效的实习基地

学校在选择实习企业时应对企业有较详细的了解或亲自到实习企业实地考察,实习企业一经确定若没有特殊原因最好不要更换,应保持相对稳定,以便不断完善实习管理。企业、学校双方应签定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管理责任,在实习时间、实习人数、实习要求、工作培训与考核、实习部门、轮岗安排、伤病处理、生活条件、工作报酬等各个方面以正式契约的方式予以规定,力争为实习学生挑选一个良好的实习场所,同时也确保实习生的人身安全。

4.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第6篇:电气自动化劣势范文

关键词 变电站;电压无功优化控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058-02

0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电力资源的加强和电力供应的全面覆盖,使得在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以及各种机电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此同时,在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生产成为了智能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电器生产设备日趋规模化和大功率化,而电力消耗的大幅度增加也对电网的平稳运行和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典型的电网控制中,变电站扮演了一个控制枢纽的角色,通过变电站在输电电网和电网用户之间,配置了一个流量控制旋钮。通过预先设置的电网电压阈值,一旦电网工作电压接近或者超过阈值电压,就会在变电站的调节下,进行电网电压的整体重新配置。而变电站主要是通过无功电压控制实现电压调节的,因此,变电站的无功电压控制是保障电压质量和无功平衡、提高电网整体安全可靠性和维持电网经济性的必要措施。

1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

通常来说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是指通过调整有载变压器的分接头的位置以及改变投切电容器组的数量来实现电压的调整。在变电站的构建中,有载变压器和并联电容器组是其主要设备,由于电压的无功控制具有不连续性和动态性的变化特点,因此,从本质上来讲,电压的无功优化控制是一个多月苏条件、多变量和多控制目标的强非线性问题。常见的操作流程是:以负载结点电压和发电机的无功输出载荷为主要约束条件;以无功补偿设备和可调变压器的分接开关的实际档位为控制实现手段;集成最新的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一个模拟实际电力系统的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的简化数学模型。实际控制中根据电压和无功潮流的数值震荡量,以并联补偿电路,结合有载调压变压器进行无功电压的综合调控。因此,变电站的电压优化控制就转化为一个多变量、多目标的最优控制求解问题。

2 典型的变电站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策略分析

传统的变电站电压控制主要是以人工操作为主,但是随着超高压技术和实时电压调节的工作需求,人工操作以及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以电压无功优化控制技术为理论依托,以调节变压器分接头和调节电容器投切为主要手段,国内外提出了一系列的无功优化控制技术,这些控制策略在控制原理、控制手段、控制时效性和控制效率上各有所长,本文将针对每一种控制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

2.1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策略

针对变电站电压控制中的不确定特征,模糊逻辑控制的控制策略逐渐被引入进来,模糊控制对参数为强非线性、多变量综合影响的复杂控制问题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因此,以电压、无功功率的变化趋势为参数输入量,将投切电容器组数及变压器分接头档位的实际数值作为输出变量,可以建立一个典型的模糊控制器。与传统的九区控制法相比,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边界数值被模糊处理,简化的数学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变压器分接头和电容器组投切容量之间的最优配置是变电站电压调节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模糊动态规范法,可以建立一个模糊处理目标函数进行最优化求解,通过对电压数值、电容器投切次数、变压器分接头动作次数进行模糊加成处理,采用模糊运算分析可以得出最优化控制情况下的变压器分接头和电容器组投切容量的实际配比数值。

2.2基于负荷预测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策略

变电站的电压控制在很大一部分情况下要考虑当地电压负荷的变化量,基于变电站系统的参数数值和不确定的电压负荷,采用常规的数值计算方法很难得到无功补偿的具体数值,因此,考虑这样的计算失效的情况,在保障变电站内部变压器分接头动作次数和并联电容器组投切次数为具体有限数值的前提下,以电压符合预测技术为基础,建立变电站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的数学模型,根据变电站的变压操作的数据库资料,通过数据索引和数据相关性分析,可以对变电站的电压实时负荷进行阶段性预测,结合人工智能的动态规划法进行实时的反馈补偿调节,最终得出一组变压器分接头和电容器组投切量变量组合,通过对控制目标函数进行最优化控制求解,可以找出各阶段内的分接头位置和电容器的开关状态,切实保障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2.3基于专家系统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策略

专家系统的核心内容是构建一个与现实情况符合度极高的数学分析模型,通过大量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数据索引、数据分析和数据匹配,最终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的目的。因此,基于专家系统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构建数学分析模型,通过参考行业内的控制经验和专家意见,将指令以知识库的形式嵌入控制系统之中,形成学习范本,通过人工智能逻辑,可以根据实时的运行状态参数,进行智能控制。其次是构建一个变电站工作运行实况数据库,监测并采集变电站的实时数据,根据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原则,将数据分类进行存储,以专家知识库为学习样本,结合神经网络等智能学习方法,进行控制经验的在线形成,并最终形成实时的控制指令,在预先设置的限制条件下进行最优控制。

3 结论

变电站无功电压的优化控制是变电站电压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未来的变压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 变电站无功电压的优化控制的多变量、强非线性的最优控制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变电站无功电压的优化控制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三种典型的变电站无功电压的优化控制策略,为变电站无功电压的优化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7篇:电气自动化劣势范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高职院校 办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04-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已占据我国普通高校的半壁江山,但高职院校在各地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办学投入不足、办学基础薄弱、优秀人才难求等因素影响,使得高职院校的发展较为困难。基于此,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对策。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即职业教育应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联系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需要。但欠发达地区的大中型企业少,使得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遭到制约,及时调整专业的设置也受到影响。因此,影响学生实习、就业,最终影响学校的招生。

(二)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职业教育是技能教育,需要实训基地、实验设备及大量的材耗,成本较高,而且专业技术是动态的,即教学设备设施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更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比普通高校更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及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欠发达地区普遍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扶持力度不够,且学校大多数生源来自贫困地区,相当一部分学生无力支付高学费,欠学费现象比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校的资金负担。资金投入不足使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场所少、设备短缺,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培训特色的发挥,给学校进一步发展带来困难。

(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由于受到区域劣势和信息落后的影响,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十分艰难。学校工作条件艰苦,学术研究条件较差,教师待遇偏低,不仅难以引进优秀人才,还面临原有骨干教师流失的现象,影响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从而影响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

二、对策

基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策略加以解决。

(一)转变办学理念、理清办学思路。要实现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跨越式的发展,就应提高认识,转变办学理念,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发展战略。应结合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积极寻求国家政策和发达地区的支援,同时积极主动地加强同地方政府的联系,根据本地的产业结构,改造和调整专业建设,使之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如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广西河池,河池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中国的锡都”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产业较为发达,因此,就要把冶金技术、矿物加工技术专业做“特”,把物流管理、电气自动化专业做“活”,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做“强”。

(二)把握服务方向,办活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关键是要做到形式多样,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可结合本地实际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办短期职业技术专业培训,和同类学校合作办学,和企业合作办学,等等。例如,从去年开始,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就联合市职教中心、河池市农校推行“2+3”和“3+2”的办学模式,今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又获得了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国家示范性高校进行合作办学的机会。同时,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学院师资和技术优势,上半年在河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南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协助下,与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2013年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在岗职业技能培训”,下半年又联合扶贫办向贫困村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将电工、焊工等培训班办到东兰县花香乡、大同乡等,使工人、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技术,这样既拓宽了学校的办学功能,又服务了地方。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订单培养等多元化的办学不仅是欠发达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途径,同时也是欠发达地区的一项“育人致富”工程。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培养专业技能,因此,在教学总时数的安排中,实践技能训练至少应占1/3以上,有些专业要达到1/2左右,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并提高学习兴趣,掌握专业技能。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是培养优质人才的前提条件。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重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冶金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两个专业就获得了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补助资金430万元,用于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有良好的设备,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技能,还能吸引行业企业将员工放进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如河池市就有多个单位将计算机应用培训放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中心进行,行业企业也会与学院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冯忠伟主持的《复杂难选低品位铜锌矿选铜工艺研究与应用》课题,先后与广西拉么矿和金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合作,将创新的选铜药剂制度和工艺流程应用于生产,较好地解决了铜锌分选的技术难题,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技术指标,同时也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要搞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例如,这几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河池市周边工矿企业的优势,先后建立了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有色冶炼有限公司、广西河化集团公司、广西河池车辆厂、广西河池有色金属检测中心、广西河池白酒检测中心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点,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学校也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可适时协助企业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这样,可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形成校企互惠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能力。职业教育的成败,重要因素是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搞好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决定了职业技术院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而实践技能相对不足是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的薄弱环节。为此,可参照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一是利用校内的设备资源,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鼓励教师参加院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轮派教师担任学生技能比赛指导教师;三是派高学历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参加企业科研项目工作;四是派教师参加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讨或培训;五是“老带新”组合指导学生实训;六是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七是通过鼓励教师承担教改科研课题等措施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在校内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全校上下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想出成绩的和谐校园。

(五)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改革考核方式。众所周知,职业院校入学门槛较低,学生素质及基础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在中学的学习成绩较差,有自卑感,缺乏学习信心。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要改革传统的理论考试定成绩的考核制度。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上学期就采用了项目考试加理论考试的方式,也就是教师根据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项目化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根据实践过程打分,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避免了班级同学成绩差距过大和高分低能的不良考评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邓福田,莫智,韦凯文.边缘的崛起:河池职业学院办学纪实[J].广西教育,2009(8 C)

[2]唐新平.武陵山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滞后成因分析与对策[J].广西教育,2009(8C)

[3]孙小英.以“工学结合”模式促进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09(8 C)

[4]王世枚.欠发达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1)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401)

第8篇:电气自动化劣势范文

[关键词]高职 理工科学生 职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72-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有能力还要求具有素质。高职理工科专业担负着培养我国一线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需要全面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社会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实践性人才。

一、高职院理工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学生调查现状

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学生,走访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形式了解培养现状。笔者主要以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为调研地,对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三百余名理工科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问卷调查涉及10个理工科专业,主要有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收回问卷335份,回收率为95.7%,有效问卷330份。调查内容涉及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对自身优劣势的认识、进入企业后的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同时走访、座谈了部分在校理工科专业学生。

根据调查统计,90%的学生不了解本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92%的学生不了解先进的企业生产方式;78%的学生不了解公司员工与公司的关系,这个数据表明学生在面对企业时,职业心态需要调整,要学习如何处理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有81%的学生不清楚如何有效地与别人沟通,反映出学生在将来步入社会时会面临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一半的同学了解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但其中88.6%的学生表示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80%的同学在就业时不考虑就业岗位与专业的对口度;仅有10.6%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15%的学生了解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方法。许多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后在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达不到社会对一个大学生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二)走访学生实习单位和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调查

走访了7家毕业生就业单位和学生顶岗实习单位,走访的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最突出的问题有:一是,畏难情绪高,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弱。在实习中,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基本原理有一定认识,但面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在工作中不注重思考工作方法,而影响工作效率。三是,面对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时,表现出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技能不足。四是,缺乏理性对待公司和工作的心态,容易产生心理浮躁。

二、成因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理工科学生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的错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符

高职院校都非常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都一再强调高职教育要以职业技术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但是,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与培养目标对应的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现象。有些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上与市场要求偏离很多,并没有真正实现与企业需求对接、与学生就业对接,还是继续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进行了一定量的市场调查,但课程的实用性普遍不高。

(二)实习、实践不够深入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而对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又往往弱化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对专业理论和知识的讲解、考核。有些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实践实训条件的限制,还存在实践实训走过场的现象,这导致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一些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缺乏“双师型”教师

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才能在指导学生实习工作过程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但目前有资料显示,我国高职院校中有近70%的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的,大多数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实践工作年限也较低。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专业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方面,显得尤为匮乏,高职院校尤其需要“双师型”教师。与此同时,目前高职学校的管理制度,例如职称评定制度等,也限制了现有教师职业技能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落后

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上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重点,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方法保证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最终结果是学生处在学习的被动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遏制了学生创新力的发挥。

在学生学业评价上,大多数高职院采用试卷考试这种单一形式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多达80%的学生认为自己只要在考试之前简单复习,就能顺利通过所学课程的考试。因此,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更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高职理工科专业教育除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外,迫切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合理确定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在设定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地方性和终身教育性特点。要明确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面向什么样的岗位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很快胜任企业岗位要求;经高职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职业岗位变动了,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活动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

学生活动是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应充分应用好这个平台。积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开展各类具有创新性、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活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长才干。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组织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实践性、专业性社团,聘请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在学院营造科技氛围。通过这些社团开展科技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发挥学生兴趣专长,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设立科技之窗、设立大学生科技月,让学生了解最新科技信息、科技动态。另外,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各项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重大比赛,在竞赛中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合作创新的意识。第三,根据专业特点,邀请校内外专家到校开展各类技术讲座和推广活动。通过讲座,让学生学习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产生专业认同感。第四,高职院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适当开放实训室、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师资水平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高水平的师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首先,教师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仅做学生学业上的导师,更是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个人素养来说,“双师”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从教师职称方面来说,就是不仅要有教师系列的讲师职称,还要有专业相关领域的工程师、技师等专业技术职称或者资格证书。因此,学院应当加大投入,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中的双师比例。

第三,通过在职深造、建立师资培训基地等形式,加强对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才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在职深造,就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技术开发能力。第二,在筹备、建设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的过程中,可在专家的指导下,安排教师参与建设。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实验实训设备、系统、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整个流程有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其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专业课、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三,高职院校要勇于招纳贤士,将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权威引入学院,通过这些“能人”的言传身教和带动,为学院培养急需的“双师型”教师。第四,还可以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培训不同种类的师资人才。

(四)改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在理工科专业的教学方法上,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企业实际设计学习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式课堂。

考核评价应以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为重点,通过改革考试的形式、内容及成绩评定方法,建立完善灵活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过程可由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内容组成。其次,改革期末考试形式。打破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局限,加入技能测试等。第三,扩大考试空间。突破传统的在教室内考试的形式,将考试空间延伸到校内实训室,甚至企业内部。第四,可以将学生职业资格的考试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五)加强理工科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和干扰,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有的学生工程设计能力较强,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以至于写不好一份条理清楚的实验报告。缺乏人文素质,严重地制约着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理工科专业教育要从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入手,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强化“人文树人”的意识,确立以创新为目的的人文教育的先导理念。同时加强理工科教师业务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对教育观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革新,促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当前,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已经逐步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许多学校在理工科专业设置、课程改革、能力考核、就业指导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这种努力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用人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高职教育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理工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我国一线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0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