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范文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

第1篇: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范文

安徽大学(AnhuiUniversity)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当前正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

安徽大学位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亿元,馆藏图书336余万册。现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6个学院(系、教学部),87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汉语言文字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1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设立孔子学院3所,成立国(境)外“中国中心”5所。学校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还被外交部列为选拔录用公务员的定点高校之一。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依托安徽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学院现有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美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绘画(含中国画、油画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含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方向)、戏剧影视导演等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家国内创作研究机构、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演艺集团等省内大型文化企业以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多所高校都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逐年增高,职称结构不断完善。学院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种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005年以来,艺术学院教师作品先后获得包括全国美展银奖、音乐金钟奖优秀奖等在内的各类奖项约40余项;在《美术》等各类书刊公开发表作品1000余幅,并有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展演。

通过“211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建设,艺术学院目前教学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一流,拥有总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的艺术楼,1300平方米设施先进的实验剧场、6个戏剧排练厅、3个舞蹈练功厅、黑匣子影棚以及先进的摄影实验室、线性编辑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音频制作实验室、广告设计实验室等设施。学院与安徽歌舞团、安徽省话剧团、合肥电视台、安徽出版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10多个实践实习基地。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长期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着力培养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专门人才,学生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社会欢迎。2007年,平面设计专业岳贤德同学在全球“寻找吉利新车标”的活动中独揽金奖;2012年,戏剧专业杜肖宇同学在《今天我主持》华语主持人大赛中摘得冠军,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二、专业简介

1、绘画(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绘画创作、绘画史论等专业方面具有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美术系绘画专业现有中国画、油画两个本科方向。采取整体绘画制作技术、技巧、创作的培养方式和方法,研究系统的画论知识、美术史学方法、绘画形式专题和绘画创作实践以及综合制作技法,使学生精通技法和相关艺术理论、有较高创作能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本专业倡导以人类文化为凭籍,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提倡兼容并蓄,鼓励创新。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针,实行综合多元的教学方式。

本学科拥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学术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端正。汇集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授、学者和画家,具备了一支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解剖、透视与构图、风景写生、中国画基础、材质与构成、中外美术史、民间美术、美术概论、美学、艺术考察);专业核心课程(国画方向:山水临摹、山水写生、山水创作、篆刻、书法、白描人物、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工笔花鸟、写意花鸟、花鸟创作、毕业创作;油画方向:油画静物、油画临摹、油画头像、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油画人体、油画风景、毕业创作)。

就业去向:各类大中专院校、中等学校、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2、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符合文化创意产业要求,具有宽厚设计基础知识、前端设计理念、活跃的创意思维和较高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且将新媒体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融入创意表现,能从事品牌建设研究、视觉表现研究、媒体策略、广告设计、商品包装、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学术队伍和一批极具开拓精神、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年设计师,形成了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美学、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面设计、纸品设计、书籍设计、海报设计、广告创意、包装设计、品牌设计、动画设计、新媒体界面设计、展陈设计等。

就业去向: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出版、企业形象策划、高等院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3、环境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并且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计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和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形成了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建筑与环境设计史、设计美学、当代设计理论与思潮、速写、立体构成、人体工学、空间解析、建筑初步、材料预算与施工工艺、设计表现、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与室内陈设、公共艺术设计、景观雕塑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专业设计机构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优秀的毕业生能胜任大中专院校的教学研究,以及在房地产公司或相关企事业单位担任设计和工程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4、音乐表演(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等发展需要、有艺术表演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社会文化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音乐表演专业现有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四个本科方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大部分毕业于国内及欧洲院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丰厚的学术蕴涵,同时又具备踏实、严谨的科研作风。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复调、曲式分析、和声、乐理、视唱练耳、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音乐美学基础、民族音乐概论、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名作、艺术概论、即兴伴奏、正音、钢琴基础、合唱指挥、声乐主课、钢琴主课、萨克斯主课、手风琴主课、声乐伴奏、音乐欣赏、表演、形体等。

就业去向:各级专业文艺团体、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影视剧制作中心,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与音乐表演相关的部门。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5、戏剧影视导演(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较强创新意识,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导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技巧,能够胜任在各级文艺团体、新闻媒体、影视机构和中高等院校及相关单位从事戏剧影视导演、编创、管理、教学以及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并且有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表导演概论、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表演理论与技巧、导演理论与技巧、视听语言、影视编导、导演剪辑基础、台词、剧本写作、媒体写作、舞台美术、影视剧美术、人物造型、录音基础、观摩与评论、形体、音乐等。

就业去向:各级专业艺术团体、电视台、广播电台、中高等艺术院校、各类影视机构、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以及各类企事业宣传策划部门。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6、戏剧影视导演(表演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舞台剧、影视剧、广播剧表导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技能,可以胜任在各级文艺团体、影视机构、中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从事表演创作、教学、管理以及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并且有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戏剧影视启蒙、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表演理论与技巧、剧目排练、台词、舞蹈、音乐、视听语言、影视艺术、化妆造型、观摩与评论等。

就业去向:各级专业艺术团体、中高等艺术院校、部队、各类影视剧制作机构、广播电视文化制作及管理单位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三、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培养层次 计划 招生省份 备 注 绘画 本科 3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省外校考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6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省外校考 环境设计 本科 6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省外校考 音乐表演(声乐) 本科 16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钢琴) 本科 5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萨克斯) 本科 2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手风琴) 本科 2 安徽 省统考 戏剧影视导演 本科 20 安徽 校考 戏剧影视导演(表演) 本科 20 安徽 校考 合 计   215

注:招生省份及计划以各省公布为准。

四、报名考试

(一)报名条件

凡在我校招生省份内具有全国普通高考报名资格,报考“艺术类”且身体条件符合《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省统考合格的考生均可报考。考生需要参加高考,考试类别为艺术类,文、理兼收。

(二)专业课报考办法

1、美术类(外省考生)

(1)考生按下表时间到我校在各省设立的考点报名(网报的省份按照考生所在省份要求在网上报名)。

(2)凭准考证、艺术类专业省联考合格证和身份证参加考试。

(3)考试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4)专业课报考地点及时间安排:

省份 报名、考试地点 报名考试时间 江苏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2015年1月22、23日报名,24日考试 湖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统一安排 2015年1月26、27日报名,29日考试 湖北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标准化考场 2015年1月27、28日报名,2月1日考试 浙江 杭州师范大学 2015年1月28、29日报名,31日考试 河南 郑州市106中学(中原路校区) 2015年2月3、4日报名,5日考试 山东 潍坊市招生办公室统一安排 2015年2月2日-26日报名,28日考试注:报名考试时间如有变动以各省公布为准

(5)考试科目:素描和色彩。要求考生自备画具、颜料等考试工具。考试纸张大小为8K。素描和色彩的考试时间每科目160分钟。

2、美术类、音乐类专业(安徽考生)

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专业在安徽省均参加全省统一考试,文化课、专业课报名及考试办法均以《安徽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专业考试简章》为准。

3、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表演)

(1)专业课报名

①时间:2015年2月4日-5日

②地点:安徽大学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磬苑宾馆,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从合肥火车站乘149路公交车到芙蓉西区站下;其它车站下车的转乘149或128路公交车到芙蓉西区站下。

③报名办法:一律面报,不接受函报。报名时须交验:1.二代身份证(不得使用临时身份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备存);2.市、县招生办打印的艺体考生专用照片2张(带有考生号);3.报名考试费。

(2)专业课考试

①考试时间:2015年3月20日-3月27日(3月20日报到,领取专业准考证)。考试时间如有调整,以专业报名时发放的“考试报到证”上时间为准。

②考试地点:安徽大学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磬苑宾馆,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3)考试内容

戏剧影视导演:

初试——(1)朗诵(自备稿件,体裁不限)

(2)才艺展示

(3)命题小品(集体)

复试——(1)朗诵(自备,戏剧或影视剧人物独白)

(2)命题编讲故事

(3)命题小品(单人)

(4)笔试(影评或剧评)

戏剧影视导演(表演):

初试——(1)朗诵(自备稿件,体裁不限)

(2)声乐(自选歌曲,唱法不限,无伴奏)

(3)命题小品(集体)

复试——(1)朗诵(自备,戏剧或影视剧人物独白)

(2)形体(自选舞蹈、戏曲身段、武术或体操展示均可,自备伴奏光盘)

(3)命题小品(双人)

(4)综合测试(专业问答或即兴表演)

五、录取办法

1.美术类专业:对专业课考试合格、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划定的相应批次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线者,根据考生志愿,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投档原则:“先分数,后志愿”,即综合成绩排名靠前的先投档,投档顺序为专业志愿填报顺序。我校美术类含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三个专业(专业课考试时不分专业,填报志愿按专业填报)。

综合成绩=(专业成绩÷专业满分)×70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300

2.音乐表演专业(含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方向):对专业课考试(省统考)合格、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安徽省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线者,根据考生志愿,按专业主项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3.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专业:对专业课考试(校考)合格、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安徽省划定的戏剧与影视学类本科录取控制线者,根据考生志愿,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六、联系方式

校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邮编230601)

网址:zsb.ahu.edu.cn

第2篇: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范文

根据《关于印发市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县2020年19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16个扶贫专项2020年工作总结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县扶贫专项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专题研究分析。继续坚持每月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每周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扶贫专项工作,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确保各扶贫专项工作实现周周有成效、月月有变化、季季有突破。各牵头部门定期专题研究各专项相关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持续深入指导。各扶贫专项牵头部门积极组织人员对农业产业、新村建设、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健康、交通、水利、电力、通信、财政、金融、司法等扶贫专项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落地,全年指导督导共计8132人次。

二、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完成情况。各专项计划投入资金合计69743.57万元,实际投入(到位、拨付)资金82607.32万元,完成率118%,其中:中央资金16166.41万元、省级资金29434.04、市县资金21796.76、社会资金210.1万元、债券资金1.5亿元。

(二)项目完成情况。全年计划实施项目(到村项目)903个,已完成项目669个,完成率74%。

(三)开展培训情况。全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企业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林业工作培训、社会保障业务培训、住房建设、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教育扶贫业务类培训、健康扶贫业务培训、交通项目管理培训、金融支持政策培训、对通讯公司指导督导班、供电质量排查培训、司法扶贫政策培训等各类培训共计9349人次。

三、取得工作成效

(一)抓实扶贫专项工作

1.抓实农业产业扶贫专项

新建和改造提灌站18座;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面积5万亩;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6个,新增家庭农场8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0人;新建新型基层供销社6个、社有网点15个;开展农业技术扶贫,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50户;培训一村一名农技员370人次,培训指导贫困人口4695人次;发展特色小微产业园,组织全县29个乡镇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1292人发展特色种养业,建成特色产业园2158个,建设和提升扶贫产业园20个,通过公司(园区)+小农户发展模式计划带动贫困人口2427人。

2.抓实工业产业扶贫专项

一是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力度,扩大企业规模。二是积极向上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取工业发展资金,今年以来争取工业发展资金2685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加大农产品收购力度并与农户建立联结机制。以雄健实业、年丰食品、万风粮油、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本地收购力度进一步增强,大大的增加了农户的种植信心,为农户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通过项目实现土地流转增值。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项目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并聘用当地农户进行种植,使农户能够就近就业。

3.抓实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专项

一是摸清家底,精准识别。对贫困家庭及人员进行逐一摸排,准确掌握贫困家庭及人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去向以及就业创业情况,建立“一户一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台账”。二是精准送岗、促进转移就业。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扶贫日”累计推送岗位7.3万余个。疫情期间“点对点、一站式”专车服务,引导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和本地转移就业。加快落实政策,鼓励企业及农合社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并积极吸纳就业。成功申报市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37个,累计吸纳就业954人;申报市级就业扶贫示范村45个。共计发放奖励资金454万元。三是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宣传创业政策,支持贫困户创业。提供“第一书记全程跟踪,专家结对线上指导”的帮扶服务,助力成功创业,截至目前,已有6人提交申报资料,5人完成审核并兑现4.5万元创业补贴。四是兜底就业、安置公益性岗位。对贫困人口提供精准就业援助,大力开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疫情防控、病毒消杀等公益岗位实现兜底就业8331人、兑现岗位补贴3025.51万元。五是务工奖补,鼓励外出就业。通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人社基层服务平台等多途径、多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鼓励贫困劳动者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增收。截至目前,已完成30个乡镇的务工奖补申报、审核、资金发放工作,共为22156名贫困劳动力发放1788.35万元。

4.抓实文化扶贫专项

一是扎实推进广播电视脱贫攻坚,充分利用乡镇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为广播电视不达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提供日常的维修维护服务。今年以来,已为21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维修维护服务,为2021户建档率贫困户安装了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设备。二是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升级改造工程,确保广播“村村响”、“长期响”。完善升级全县30个乡镇436个村的应急广播“村村响”联网工程,为确保广播“村村响”、“长期响”,累计为全县各乡镇提供配送换修广播传输专用设备室内258台次,室外557台次,广播终端维护材料被覆线324公里、线圈变压器1271只、喇叭854支、音圈720支等。

5.抓实生态扶贫专项

一是集体公益林管护项目。全年完成管护集体公益林13.89万亩,兑付补偿资金218.74万元,惠及公益林农户67847户,其中贫困户6130户。二是退耕还林生态林管护项目。完成管护退耕还林生态林4.18671万亩,完成兑付补助资金83.74万元,惠及退耕还林农户35426户,其中贫困户2361户。三是林业产业扶贫项目。栽植优质经果林4498亩,惠及1000余户贫困户,完成拨付项目资金201万元。

6.抓实社会保障扶贫专项

一是疫情防控期间,对新申请农村低保的,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不再开展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对已经纳入低保的困难家庭,暂停开展复查复核动态管理工作,新增农村低保5556户71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3017户4493人)。现有农村低保对象34500户41233人,其中建档立卡对象16731户21858人,累计发放资金8964.57万元。二是贫困残疾人扶助。2020年按照10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对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现有补贴对象13154人,发放资金1114.74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照一级80元每人每月,二级5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发放,现有补贴对象10275人,发放资金542.52万元。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按季度实行补差,为1180名补贴对象发放资金126.47万元。三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1.96万名困难群众代缴基本养老保险。四是3157名建档立卡对象纳入特困人员供养,发放资金1563.5万元。

7.抓实新村建设扶贫专项

通过实施贫困户住房建设977户、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2个及两建三改6258户,一是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改善了贫困群众人居条件;二是农村面貌有所改善,危旧房实施拆旧建新,美化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三是贫困群众能更好的享受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增强了贫困户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加快了脱贫奔康步伐。

8.抓实易地搬迁扶贫专项

一是促进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我县完成12090人的搬迁工作,新建搬迁户住房5924套,使搬迁户的住房和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解决了贫困户安全出行和安全饮用水。同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新建聚居点距离场镇较近或交通条件更好,方便搬迁户就医和上学。二是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对搬迁户的土地进行整理和集中流转,引进业主发展规模化生产,建设优质粮油、中药材、蚕桑、食用菌、水果、水产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为搬迁户稳定增收打下基础。三是促进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一批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产业发展的新村,促进了搬迁群众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从农民向市民转变。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感恩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搬迁户逐步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9.抓实教育扶贫专项

一是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学生就学信息摸底工作,通过学校、乡镇政府、县教育局和扶贫局多次比对核实,切实摸清我县建档立卡学生就学基本情况。二是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在校园内外多渠道、多形式的进行宣传、普及,使义务教育法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强化在校学生巩固。针对重点防控对象,精准施策,确保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学业。对送教上门儿童,完善人头档案,并制定个别化送教教学方案,做到“一生一案”。三是根据国家、省、市学生资助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梳理并制定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职)中教育、大学教育等学段的教育帮扶政策清单。根据贫困学生档案,对照“教育帮扶政策清单”,2020年,将贫困户家庭学生全部纳入相应的资助政策内进行资助,确保建档立卡学生应助尽助,精准资助。政策落实后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发放受助告知书,明确其享受政策并进行感恩励志教育。

10.抓实健康扶贫专项

一是全面推行财政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和补充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出资2755万余元,确保贫困人口100%参保。二是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统筹使用各类医疗保障政策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减轻医疗负担,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三是强化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保障,累计2.3万余人次通过慢性病鉴定,在县域内公立医院门诊维持治疗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四是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应签尽签”。五是持续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在册贫困人口实现“应检尽检”。

11.抓实交通扶贫专项

一是以推进村社联网路建设为主题,持续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让农村群众得到了实惠,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村社道新(改)建工程,切实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问题,2020年分两批下达各乡镇新(改)建村社道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5.76公里,目前已全面完工,其中包括扶贫专项建设任务新建村社道路20.63公里。三是通过实施村社道路建设,为全县150个美丽宜居乡村的创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2.水利建设扶贫专项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为乡村饮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了保障,进一步解决和巩固饮水安全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稳定提供条件。一是根据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达标复核情况,立足于饮水安全达标,6月底,已全面完成173户386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改工作;二是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7000余万元,新建集中供水3处,改扩建工程19处,管网延伸19处,分散打井81处。解决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户0.64万人。

13.抓实社会扶贫专项

一是做好社会扶贫基金相关工作。2020年1-11月县社会扶贫基金收到捐赠资金共计2048万元。截止2020年6月,定向资金共计拨付5319115元,2018-2019年度非定向资金共计拨付1717700元。二是做好十二项重点工作,目前“三支一扶”计划、“童伴计划”项目、“阳光同行·温暖她心”、“让爱回家”关爱母婴大型公益活动、“助残日”系列活动、我要上大学—希望工程助困入学关爱行动计划、“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金秋助学资助、“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雨露计划、“扶贫保”项目,均已完成。三是扶贫日系列活动,开展脱贫攻坚系列文艺活动,举办戏剧专场演出14场,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开展自愿捐赠活动,开展脱贫攻坚奖评选表扬活动,在市民中心举办“流光溢彩的祖国·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公益晚会”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扶贫氛围。四是进一步推广社会扶贫网相关工作。

14.抓实财政扶贫专项

一是资金项目完成情况。2020年计划投入20535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资金9646万元、市级资金5949万元、县本级资金4940万元。实际完成投入资金32691万元,完成率159.19%,其中:中央省级资金20622万元、市级资金5949万元、县本级资金6120万元。目前资金实际支付31519.03万元,支付率达到96.42%。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计划实施项目14个,实际完成项目20个,完成率142.86%。

15.抓实信息通信建设扶贫专项

一是基站建设方面。电信公司今年累计完成投资1715万元,完成新建基站60个、优化基站43个。移动公司完成投资4078万元,完成建设开通FDD基站129个。联通公司完成投资260万元,完成通讯基站39个。提前完成年初目标。二是网络端口建设方面。电信公司投资400万,完成光纤互联网宽端口建设5104个,宽带宽口已达到26.8万个。移动公司完成投资1200万元,完成光纤互联网宽端口建设11456个,宽带端口已达到近30万个。提前完成14000个端口任务。

16.抓实电力建设扶贫专项

一是2020年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完成情况。2020年初安排资金4503.01万元,通过积极争取省电力公司计划资金目前已完已完成9658万元,完成率214%。二是完成2020年2829户预脱贫户安全用电入户检查工作,发现整改隐患87处,提前完成了贫困户安全用电检查工作,确保了贫困户安全用电。三是192个低电压台区治理完成情况。按照《台区低电压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计划完成192个台区低电压整治工作,已完成192个配变台区低电压治理。四是土坯房改造涉电迁建完成情况。根据政府土坯房拆除进度,完成土坯房改造涉电迁建357户,移表1011只,撤除低压线路4.08公里,新建低压线路7.72公里,新建接户线4.95公里。五是积极落实兑现农村“低保、五保”贫困户免费用电基数(15度)的优惠政策,2020年1到10月已为“低保、五保”落实两保免费用电基数优惠金额优惠240.26万元。

17.抓实金融扶贫专项

一是持续规范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持续挖掘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有发展生产意愿又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实行应贷尽贷。二是积极采取措施对集中到期扶贫小额信贷分类进行处置措施。经多方努力,6月末收回全部“户贷企用”贷款,化解了存量“户贷企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已两次申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成功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金额15.52万元。三是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持续增长。9月末,全县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7.14亿元,同比增长8.18%,增幅位列全市第二。四是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快速增长。9月末,全县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余额9.74亿元,同比增长20.63%。五是个人精准扶贫贷款稳步增长。9月末,全县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2亿元,同比增长4.82%。

18.抓实商务和消费扶贫专项

一是加强“扶贫”标识推广使用,增强扶贫产品的影响力。协助指导年丰、雄健、万凤、神龙等31家本地企业55个产品取得了“扶贫”集体商标标识,鼓励扶贫标识产品进商超。二是大力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组织96家次企业参加了市消费扶贫暨“扶贫”产品迎春年货大集分会场等9场展销会,累计带动销售额达4300余万元。三是积极开展扶贫产品上平台,引导雄健、万凤、年丰等10家企业通过京东、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等线上开店销售“扶贫”集体商标产品。四是持续开展消费扶贫,动员集中区办公区、县检察院、悦来镇等13家县乡机关食堂采购米面油菜等扶贫产品12.0574万元;洋洋百货、阳光盛源、四海制衣等14家企业在南华、凯江、富兴、兴隆等地采取“以购代扶”方式购买贫困村或贫困户产品共计350万元;全县218个行政(事业)单位参与“以购代扶”活动,先后采购种植类、养殖类农副产品20余种,累计购买总额达1282.3万元(包含“832扶贫采购网”购买扶贫产品489万元)。

19.抓实司法扶贫专项

一是宣传讲解建四德。将子女赡养到户项目奖补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依托基层司法所、村社法律顾问、帮扶干部等工作力量,全面拓展宣传阵地,围绕子女赡养到户项目奖补工作开展宣传讲解,明确了在脱贫攻坚期内只能享受一次的规范指南,在全县全面弘扬了爱老“爱德”、护老“仁德”、敬老“美德”、养老“孝德”。二是法律顾问夯法治。严格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根据村级建制调整工作,在全县436个村、86个社区及时调整法律专业人才资源,统筹部署法律顾问共计79人到村开展法治宣传、化解纠纷等法律服务工作。目前法律顾问到村开展工作2200场次,举办法治宣传讲座201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6900余份,参与解决矛盾纠纷95件,修订村规民约5条,起草协议26份,办理诉讼案件4件。

(二)特色亮点

1.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

通过实施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摸清了各乡镇2020年建档立卡预脱贫户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的实施情况,一方面锁定了2020年预脱贫户收入,为实现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激情,并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产业奖补到户项目受益农户852户、1086人,发展蔬菜、水果、养殖等特色小微产业园1821个,兑付奖补资金66.44万元。

2.“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企业培育带动就业

一是“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大力组织、引导工业企业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医疗健康帮扶、助学帮扶、生活困难帮扶,德凯纤维、宏发电声、凯达门业、雄健实业、年丰粮油、万凤粮油等20余家企业通过现金收购农户农产品、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二是企业培育带动就业成效显著。引导和扶持工业企业面向贫困户招工,解决贫困户就业人数共计171人。涉农工业企业通过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新增中小微企业79户。

3.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解难”活动

通过“进企业、送政策、解难”活动,走访县内147家企业,宣传各项政策,了解企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在宏发电声等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3期共计培训310人。通过“送教下乡”模式,在龙台镇、白果乡等多个乡镇开展特色农旅“2+2”产业发展扶贫专班、“1+N”创业意识加农村实用技术专班,共计培训贫困劳动力2842人、兑现生活补贴118.69万元。

4.强化协调,为贫困户改造提供便利

组织镇、村主动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提交申请材料和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照相等程序环节的难度,并明确不得向补助对象收取包括照相、挂牌等在内的任何管理费用。在建材大幅涨价的不利形势下,组织乡镇主动协调主要建材的采购与运输,以降低贫困户建房成本,同时组织乡镇、村出面,协调施工方或建筑工匠,采取垫资建设或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加固改造等方式,帮助无启动资金的贫困户改造危房,最大程度维护贫困群众的利益。

5.实施“两建三改”,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

为加速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积极组织乡镇大力实施两建三改,贫困户可在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根据人居环境现状,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确保不断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功能配套、环境卫生、出行方便。

6.开展文化惠民,助力攻坚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组织了“送春联下乡”活动,覆盖了30个乡镇的45个场镇;二是组织了“文艺小分队到基层”文艺演出8场次、春节庙会系列活动10余场次、“科技之春”三下乡文艺演出1场次、庙会川剧演出50场次;三是组织流动图书车走进乡镇、学校50余次,送去图书6000余册;四是加快推进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向市体育局申请争取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10个,农村体育中心户17个,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5条。

7.从点到面,从户到片,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一是着手困难村—老牛坡。把双河口水厂作为水源,在老牛坡村修建供水站并进行管网延伸。项目总投资150万元,于2019年11月25日开工,通过各方努力,历经5个月的建设,目前,老百姓都喝上了“幸福水”,有效解决了老牛坡村贫困户30户、52人饮水问题。二是巩固困难乡—白果乡。白果乡实施的响滩子水厂管网延伸工程计划总投资7046万元,该项目已向白果4个村700余用水户全面供水,项目完工后,沿途将提升白果、继光、广福4万余名老百姓的用水标准。三是解决困难片—仓山片。仓山片区季节性缺水、地下水位下沉、苦咸水等问题尤为突出,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饮水质量,对仓山水厂进行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7亿,2020年底进行试水,2021年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完成后能有效提升仓山片近8万人群众(贫困户3022户、8011人)用水标准。

8.积极开展“阳光同行·温暖她心”活动

结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契机,县妇联积极组织动员爱心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加强对贫困妇女健康的关心和关怀,进一步提升贫困妇女健康知识,防治大病返贫现象产生。3月,积极争取到中国人寿保险支行对“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2000万元(保额)用于对2000名贫困妇女的安康关爱。4月,积极对接市妇联,争取到市“情系健康送保障·关爱女性助脱贫”活动,为我县1755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捐赠“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3510万元,为县市级贫困村120名驻村工作队女干部捐赠“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240万元。

9.切实强化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

一是采取金融机构“分片包干、整村推进”责任制,对辖区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评级授信,截至9月末,评级比例100%,授信比例100%。二是全部收回“户贷企用”贷款,化解了存量“户贷企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三是按月监测,发挥协调机制和部门合力,切实防范化解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已两次申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成功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金额15.52万元。

(三)创新工作

1.农业产业扶贫专班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了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产业扶贫专班工作机构,其职责是推进我县农业产业扶贫,规范高效使用产业扶持基金、易地搬迁扶贫结余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其它渠道产业扶贫资金,发展扶贫产业项目,构建扶贫产业项目(园区)与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全县贫困人口受益率达到60%以上,从而稳定增加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收入。专班每周二召开例会,反映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实行任务清单制管理,专班会上形成的意见决议、下达的任务、要求等由专班综合协调组当天以任务清单的方式向相关小组或站股反馈,相关小组或站股抓好落实,并及时反馈回专班,以便及时销号。其他重要工作会议随时召开。

2.以涉农项目助推脱贫攻坚

重点实施雄健实业有限公司“挂面产业示范工程”和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有机植物油加工博览产业园建设”两个涉农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能够全面带动农户对小麦、油菜种植的积极性,畅通了销售渠道,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3.聚居点规划布点科学,强化引导统规自建

结合乡村振兴,以“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方式,鼓励引导贫困户在聚居点进行建房,并注重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供排水体系、道路、路灯、绿化和文体休闲等公共配套设施,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听得见鸟鸣、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幸福家园。

4.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绿色通道”

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报账单位只需要将报账资料交到县财政局农业农村股,县财政即安排专人负责资料审核、信息录入、请示领导审批、打印支票到银行拨付资金等工作,报账单位只需要通知收款单位或个人核实收款信息。实行“一站式服务”后,极大地提高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效率。

5.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护正义

开通绿色通道,对申请法律援助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落实“能源则援、应援尽援”机制,免于经济困难审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做到当天受理、专人专办,有效预防和降低因重大合法权益受损导致贫困和返贫风险。截至目前,为贫困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件,提供法律咨询300余人次;为贫困户办理公证15件,免收公证费3200余元。

四、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分散,利益联结尚未全覆盖

产业基地布局零星分散,没有形成区域发展、规模发展,产业集中度不高,对扶贫开发、农民增收贡献度低。利益联结没有全覆盖,很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还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或者有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带动贫困户发展能力较弱。

(二)工业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制约因素多

虽然我县工业产业扶贫取得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带动力明显不足;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缺乏,两个扶贫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三是扶贫对象在产业发展中存在较多制约因素,比如:地方工资收入水平低、就业技能技术欠缺、产业发展基础不均衡等。为持续推进工业产业扶贫专项,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加快推进工业扶贫项目。加快推进两个涉农扶贫项目,鼓励企业加大对本地农产品的收购力度,增强农户的种植信心。二是继续强化工业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能力。重点抓好以凯洲新城、高新区为核心的园区建设,为园区承载产业搭好平台,利用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契机,加大项目推介和招引力度,把园区建成为促进就业、脱贫致富、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林业产业整合资金难,带动增收效益不明显

一是林业产业脱贫资金整合困难。在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示范园的建设、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方面,政府投入不足,力度不大,林业部门资金整合困难,是制约我县林业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因素。我局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产业,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由于缺乏资金,致使林业产业难于做大做强。二是在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方面效益不明显。我县竹产业和经果林产业等特色林业产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生产规模较小,尚未实现产业规模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科技培训及推广方面发展滞后,致使我县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意见建议

(一)加强项目整合,建设现代农业体系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加强项目整合,建设现代农业体系。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向产业带、现代农业园区和扶贫产业园区,推动扶贫产业发展。以县政府“2+2”+N产业导向为引领,建设各类农业园区和扶贫产业园区,实现贫困人口流转土地收租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和务工就业挣薪金,促进村集体和贫困人口增收。建议政府投入扶贫资金的项目,应该明确业主和村集体按一定的比例签订分红协议,分配时重点向贫困人口倾斜。

(二)加大对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宣传表彰

一是建议对积极参与扶贫的工业企业在项目安排和产业扶持上给予支持。为支持企业发展,鼓励其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在企业(项目)符合县级工业发展基金支持方向和条件的前提下,予以重点支持。二是给予参与工业产业扶贫的企业宣传表彰。宣传部门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对参与扶贫开发做出成绩的工业企业进行跟踪报道,宣传他们的经验和先进事迹,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社会知名度;为表彰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建议每年评选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由县上给予表彰,在电视台上向社会公告;对积极参与扶贫优秀工业企业及其个人颁发荣誉证书或奖牌。

(三)科学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减轻财政压力。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自来水普及率,实现农村群众享受与城市居民“同质、同网、同服务”的供水待遇。

第3篇: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范文

邱宁(南京财经大学招生办老师):金融学专业与金融工程专业的区别较小,这两个专业师出同门,都属于同根生的经济学学科门类,专业基础课大体相同,都要求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方法。但是,金融学专业历史久远,主要是研究资金融通方式、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职能与运作的专业。国内传统的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两部分,研究理论问题、质的问题较多,知识多属文科范畴。金融工程专业是金融学中的新贵。我国对金融工程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显得较为迫切。2002年,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四所大学在国内高校中首先招收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学生主要学习现代金融理论、现代数理工具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较注重数学和计算机在金融产品及衍生品技术开发、资产定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数理技术、量的问题较多。因而,金融工程专业一般只招理科生,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

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业务和管理工作;金融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等工作。

前者属工商类,后者属经济类

邱宁(南京财经大学招生办老师):财会专业与财政学专业都是财经类中带“财”字且引人注目、较为看好的专业,但两者的学科门类、培养目标等并不相同。财会专业一般指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大类属于工商管理类,而财政学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大类。财会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会计、审计、财务、投资、金融等方面管理的专门人才,就业涉及面广,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可具体到某个会计事务所,单位不论性质与大小,都有用武之地,是“吃百家饭的”。而财政学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财政资金分配、政府预算、资产管理、资本运作、税收规划与咨询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利用财政税收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和监督,就业面向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层面需求要多一些。从这点上来说,该专业培养的是国家税务部门的“会计”,是“吃公务饭的”。就职业特点来说,财会专业人士的特点以按部就班、忠于职守,以逻辑的头脑、对数字的敏感性而著称,性格内向些、思想保守些也无妨。而财政学专业人士的特点则在于精通税收理论与实务,在强调“核算”能力的同时,擅长灵活把握与策划财力保证、关注横向协调等方面。

前者研究基因,后者学制药

褚惠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从生物技术专业延伸出来,其前身是生物技术的生物制药方向,2008年升格为生物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这两个专业的最大区别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与生物相关的技术知识,课程相对来说偏理论,毕业生拿理学学士学位,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科技人才。近一半优秀学生通过保送或考研进入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研究生学习,也会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医药、化工、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偏重于生物医药方向,主要培养与生物制药领域相关的生物工程科技人才。前两年的基础课程和生物技术类似,但后两年的专业课主要与药学相关,比如药事管理、生物制药等课程,所学知识应用性更强,毕业生拿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能够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相关产品、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在商检、药检、药事、海关、工商、税务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前者是传统的中文系,后者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都要学

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葆嘉(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研究所所长):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汉语言专业的区别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传统的中文系,在我国起步较早,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专业则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2001年6月成立的,国内目前只有南京师范大学开设有该专业。这门专业本应叫“语言科学与技术系”,是在当时的普高本科专业目录框架内设置的,旨在培养语言科技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汉语言专业(语言信息处理方向),但由于国家规定的专业名称中没有“语言科学与技术专业”,因此就采用了“汉语言”这个名称。该专业招收文、理科学生,一般每年招收20人左右,以理科为主。目的是用科学的手段来研究语言,以语言学为本,沟通计算机科技、应用数学和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学生要修读语言学、计算机、认知科学、数学等专业。目前南京师范大学设有该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后培养点,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可以从事软件开发、网站研发方面的工作。

前者强调应用,后者注重研发

周华(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党总支书记):生物医药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制药工程专业与药学类专业的相同点在于同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就业前景好。不同点在于所属的学科门类不同,培养方向也有侧重。制药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药学类专业属于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目前开设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及药物制剂四个专业方向,其中药物制剂方向的毕业生也可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制药工程专业以工程应用研究为主,专业学习主要围绕药物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依托学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高校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打造“卓越制药工程师”。大四时,学生将进入大中型医药企业接受工程实践方面的训练。学生就业后大多进入知名药企,从事医药企业的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工作。药学类专业偏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以新药开发为主。专业学习围绕新型药物设计制造、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新剂型开发和药品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依托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江苏省中美转化医学研究院等学科平台,学生毕业后可胜任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检验及药品临床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前者偏化学,后者偏物理

徐蔡余(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在研究领域方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顾名思义,是研究材料中种类非常丰富的一个大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橡胶、塑料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混凝土材料)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方法,另外本专业也着眼于一些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研制以及材料改性方面的研究,例如如何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使用寿命等。

在课程设置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和设备等基本理论课程,相比较而言更偏向于化学方向,尤其是有机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则有很多物理理论的课程,如固体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物理等,比较强调对原子物理结构的认知,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物理基础和求知欲。

在就业方向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在化工、汽车、电子、医药、航空等国有及外向型企业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如陶氏化学、京东方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与金属材料相关的大型传统机械制造类企业(汽车、航天、船舶、重工业)、电子类制造业、建筑类行业、特种材料制造加工单位、环保检测行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一些特殊的认证类机构等。

前者强调金属的提炼,后者注重金属的使用

马立群(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冶金工程专业关注的是金属产业的前期过程,主要是从矿石中冶炼提取金属与合金,包括黑色冶金的炼铁、炼钢、轧钢和有色冶金的炼铜、炼铝、炼锌等,偏重于化学知识的运用。就业一般面向黑色冶金行业的炼钢厂、炼铁厂、设计院等,有色冶金行业的铝业公司、铜业公司等。目前冶金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很好。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关注的是金属产业的后期过程,主要是将已经提炼出的金属与合金进一步进行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形变处理和腐蚀防护,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注重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的结合,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均有所涉及。就业一般面向金属、机械、汽车、化工等与金属材料相关的行业。

前者偏应用,后者重理论

张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主任):这两个专业相当于信息家族中绝代双骄的“两兄弟”,名称相近,却大不相同。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信息处理系统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等方面基础知识的人才,具备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信息处理以及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的专业应用技术,能够独立设计、开发专门化信息处理系统。

第4篇: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范文

[关键词]主干课程 会计专业 工作岗位

[作者简介]唐锋(1981-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广西 南宁 53002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西省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项目“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B17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26-02

2000年教育部设立了“新世纪高等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的专项课题。十余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依然沿用本科课程模式,没有突出高职教育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的效果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使得高职教育不能很好地与就业环境对接。文章通过对企业会计人才能力需求及岗位设置情况进行调研,力图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探索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以缓解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提高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满意度。

一、企业会计人才能力需求

为准确把握企业会计人才能力需求情况,课题组对广西65家企业进行调研,发放问卷65份,收回有效问卷65分。本次调研企业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企业需求的财会类人才类型。对企业相关领导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需求的财会类人才更青睐那些既懂理论知识又会实际操作的人才。被调研的65家企业中,有约70.77%的企业选择既懂理论知识又会实际操作的人才,约52.31%的企业选择应用型人才,44.62%的企业选择复合型人才,选择创新型人才的企业约27.69%。表明对财会类人才的需求,企业更加注重的是其实际操作能力,是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所追寻的目标。

2.企业在招聘财会类人才时,对能力、学历、证书、工作年限要求。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在招聘财会类人才时,最注重做账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及财务分析四项能力,其关注度分别为:87.69%、72.31%、70.77%、61.54%。同时对压力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计算机能力等也比较重视。而对财会人才的学历,企业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企业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调研表明,67.69%的企业认为大专学历即可,32.31%的企业选择本科学历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目前,按照国家会计准则规定,只有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86.15%的企业在用人时要求应聘者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部分企业要求有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资格证,甚至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访谈中一些企业领导表明,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强且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如果暂时没有从业资格证书,也会先使用并给予在工作中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机会。

会计工作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工作,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就是企业的招聘条件上非常清楚的一条是要求有工作经验。在调研中,38.45%的企业要求应聘者有一年的工作经验,24.62%的企业要求应聘者有两年的工作经验,值得庆幸的是,有约26.15%的企业对应聘者没有工作经验的要求,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居多。调研结果表明,企业非常注重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而要想让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需要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摒弃“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更多地设置实训操作课程。

二、企业财会类岗位设置

在调研的65家企业中,80%的企业独立设置财会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约18.64%的企业在办公室或其他部门设置专职的财会岗位,另有部分企业聘请会计服务有限公司进行记账。

企业设置的财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经理或会计主管、审计人员、证券及投资部门人员及其他,且一般企业均设置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及会计主管几个岗位。

会计核算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一些大型的企业,特别是业务较多的企业,其会计核算岗位往往划分的比较详细,见表2。

由表2可知,企业会计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产物资核算会计、薪酬核算会计、成本会计、资金核算会计、往来核算会计、总账会计、财务报表会计、税务会计、收入、费用会计、银行会计及会计档案管理员。

三、重构高职会计专业新的主干课程体系

通过以上对企业财会类人才能力需求及财会岗位设置情况调研分析可知,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与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情况相去甚远,以出纳岗位为例,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并没有设置“出纳实务”课程,出纳内容的学习仅为“财务会计”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即“货币资金”,为纯理论课程。

通过对广西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在37所高职高专院校中,目前按照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主干课程并进行教学的仅有2所,其他院校依然按照“学科本位”设置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这样的课程设置与企业财会岗位及核算岗位的设置基本不一致,没有突出具体核算岗位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工作任务,拖延了学生就业后对具体岗位熟悉的时间,导致学生不能立即上岗,影响学生就业。

1.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思路。调研结果表明,多数企业设置的财会类岗位主要包括出纳、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经理或会计主管、审计人员、证券及投资部门人员及其他岗位,根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统一将这些岗位归纳为四大类岗位,即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及财务管理岗位。故高职院校会计应基于具体工作岗位,改变传统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把让学生掌握具体业务操作技能作为课程目标,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会计具体工作岗位职责与能力,缩短就业后熟悉工作岗位业务的时间,争取做到到岗即上岗。

2.构建新的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基于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及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并结合会计专业的工作任务及学生的就业去向,高职会计专业应按照财会类岗位重新构建专业主干课程,如出纳岗位可以开设出纳实务课程,会计核算岗位可以开设基础会计、财产物资实务、薪酬核算实务、涉税会计实务、往来核算实务、财务报表分析、总账会计实务、银行会计实务、资金核算实务、收入、费用会计实务等课程,会计监督岗位可以开设会计查账实务或审计实务,财务管理岗位可以开设企业理财基础、财务管理课程。

可见,基于企业需求设置的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突显了会计具体工作岗位,较之于“学科本位”的课程设置更为清晰,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掌握,突出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技能化,更加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同时,调研结果显示,76.9%的企业支持按照工作岗位设置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原因主要包括新的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单位会计岗位设置、课程按岗位细分、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上手、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职责及业务等。

四、新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配套的教材建设。基于企业需求,按照工作岗位设置的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配套的教材建设,课程内容的编写应突出项目化、模块化、技能化的特点,根据各具体工作岗位具体项目来编写,在设计各项目时,应难易适中,突出层次性,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有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化、模块化、技能化课程教材的建设,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自己先掌握会计各具体岗位工作职责与业务,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出更合理的项目与任务,并指导学生动手完成各项任务,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从高校到高校的中青年教师更应该抓住去企业锻炼的机会,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多方位、多层次的考核方法。基于企业需求按照工作岗位设置的主干课程体系,强调的是学生对业务的操作能力,即实践动手能力,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业务的掌握程度,同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提出理论知识、岗位业务操作能力、综合模拟实训等多方位考核,以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行业专业评价等多层次的考核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院已按照该主干课程设置方案实施教学,并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效果。由于精力、条件所限,在教材建设、教学设备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与传统的课程设置相比较,基于企业需求、按照工作岗位设置的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在专业知识上没有减少,同时突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业各岗位的专科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赖凌.会计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南方论刊,2010(S1).

[2]李文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3]李月月.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新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7).

第5篇: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范文

很多导演有好的故事、好的想法,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自己的导演梦。也有很多导演的作品拍完即止,因为没有后续的宣传而不能被更多人欣赏,仅供自娱自乐。一部作品应该同时具备艺术性和商业性,如果说导演负责艺术性的打造,那么“管钱”这事儿就交给制片人吧。

由于对市场的主动探索,中国有少数纪录片创作者有幸得到了国际资金的资助,完成纪录片的创作。要明白的是,国际基金对纪录片的支持不仅止于资金,还会有更多关于纪录片制作技术的指导和纪录片制片过程的培训,任何一名争取到支持的纪录片人都会感到受益匪浅。我们看到一些导演主动打入国际化的纪录片人,寻找国际纪录片基金支持的过程,一名熟悉国际基金申请流程的制片人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全世界众多的纪录片人,少之又少的纪录片基金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再加上天然的屏障――对国际交流需要较高英语水平、繁杂的申请流程、不同基金对不同提案的喜好不同等等,能“中标”实属不易。但这其中也是有章可循的,刚刚取得“缤纷中国”国际纪录片选拔计划全额资助的龙淼渊说,“熟悉了游戏规则就很容易了”。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已有零星的职业纪录片制作人出现,他们或者曾是独立纪录片创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了解国际化市场,转身成为职业制作人,或者他们曾是纪录片爱好者,想用自己的力量给中国的纪录片导演提供良好的机遇与平台。也有专业机构承担着制片人的角色,努力把中国纪录片往国际市场上推进,比如CNEX。总之,他们的出现给中国纪录片导演带来了希望,让中国纪录片能够更好地走出中国,走向国际。

本刊我们采访了相关学者、机构、独立导演等亲历纪录片制片流程的人,讲述他们对纪录片“找钱”的了解,希望为更多纪录片人拨开迷雾,提供借鉴。

期待但不奢望

小议中国纪录片创作环境

在中国讨论纪录片的制作环境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因为纪录片创作的形态非常多样。简单来说,从大的方面可以分成体制内纪录片与独立纪录片,由于其投资主体与创作的目的不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创作生态。

纪录片的二元融资环境

体制内纪录片的投资主体是国有机构,这种类型的纪录片曾经有过上世纪最后20年的辉煌,但到了上世纪末期,体制内纪录片走向衰落,期间虽然有《晋商》、《故宫》等小的出现,但总体上经历了长达10年的沉寂。今年年初,随着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开播,体制内纪录片正在逐渐呈现上升趋势。首先是央视投入重金打造精品,把每分钟成本提高到2万元人民币,并使之成为常态,虽然这只是欧美同类纪录片制作成本的五分之一,但对于中国纪录片而言已经是很高的制作成本。其次,各地方政府、地方电视台纷纷拿出自己的独特资源与央视合作,走联合制片的道路,在宣传当地历史自然优势的同时,也为体制内纪录片注入了新资本的活力。在这个领域如果解决纪录片版权与流通的问题,最好的局面是类似当前的中国电影市场,有大量的民营资本介入,使中国这个纪录片资源大国真正能出世界级的作品,从而不辜负上天对这块土地的眷顾和老祖宗费尽心力的遗存。

与体制内纪录片相对,独立纪录片的投资主体往往是创作者本人,这当然不是中国纪录片独有的现象,但是在中国,独立纪录片的融资渠道尤其稀缺。大部分独立纪录片导演都是左手养右手,通过各种途径挣的钱然后投入到独立纪录片的创作当中,当然靠父母妻儿和朋友接济的也不在少数。幸运的是,最近几年这一情况在逐渐好转。CNEX每年的选题大会,栗宪庭电影基金的持续资助都为独立纪录片导演带来一线希望,同时良友文化基金会游走在独立和体制之间为中国纪录片不断注入资金和关注,而上海纪实频道也把更多的机会给了独立导演。此外一些导演也通过和海外的各种关系获得包括电影节、基金会等各种不同渠道的资助,包括著名的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与圣丹斯电影节都主动来中国寻求纪录片合作,这些都为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导演提供了更多的获得创作资助的可能。

但是问题的核心,其实不在于创作投资,而在于中国纪录片发行渠道的单一、封闭。体制内纪录片有电视播出平台的保证,但这些播出平台大多数都是弱势的,影响力有限,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也只是在成长之中,而绝大部分独立纪录片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在电视台播出。同时由于电影审查制度和商业的原因,纪录片院线甚至艺术院线也没有形成,所以纪录片的影院放映也无法取得突破,因此大多数独立纪录片都是在独立放映的渠道中与观众见面。独立放映的问题是没有合法的放映许可,一旦收费就可能构成非法经营,所以独立纪录片无法通过放映来回笼资金,因此就无法形成完整的链条,这是中国纪录片最大的悲哀。有朝一日,如果能解决合法放映的问题,那么独立纪录片真正的春天就不会太遥远了,但这一天,何其漫长。

国内纪录片经济形势总况

张献民给出的建议

电影成本

独立电影的年生产量递增,但低于通货膨胀,大致与GDP曲线相当,独立电影放映和传播的可能性最近两年以及在可见的三至五年内大约保持30%的增长率。已经拍摄地上电影的青年导演返回地下电影的比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流动率在几年前还是个正常现象,就是当时多数人尝试从地下起步,地上了之后还可能地下,现在这个现象基本消失,去年我了解到的这样的案例为一例。

目前一个独立剧情长片的平均成本基本相当于一个电视电影的实际花费。一个独立纪录长片的平均成本基本相当于那个创作者一年的生活费。一个长片的平均创作/制作时间为6个月至4年(基本满时工作),之后的推广发行时间大约是零或创作/制作时间的两倍(非满时工作)。

影视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在广义的影视行业内就业的比例大约70%-80%,收入专业对口的可能性30%,之间的差额部分来自越来越多的人的工作身份多样性,比如学剪辑的有部分收入来自做摄像。行业内就业比例在省一级师范类影视教育院系毕业生中大约达到30%,在省一级艺术院校影视专业毕业生中大约达到50%。近年来就业最大比例为娱乐媒体,娱乐媒体中又首推网站,比例不详。

混剧组、靠稿酬生活的,也有很大的比例,但大致只相当于5-8年前的50%,原因是毕业生数量增加很多,但就业需求并没有同等增加。这里面有三个可对比的递减比例关系:影视产业的资金总量、毕业生的数量、就业增长。实际上影视产业的资金总量增加比产量增加和毕业生增加都强劲,但它逐渐正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长为资金密集型产业,与中国很多其他产业同步,所以工作岗位的增加不明显。

各地方电视台的职位仍是省一级艺术院校毕业生的首选,民办大学和扩招形成的对青年教师的需求已经封顶,大城市郊区几十公里外的民办学院也要求海归博士,而去美国拿电影博士大约需花费100万元。大规模增加在行业内的就业,似乎有赖于婚庆业的发达,而婚庆业的发达有赖于普遍的中产阶级化,就是要把摄像的日工资从目前的平均100-200元/天抬升到1000元/天。

独立电影发行收入的可能性极小

国内

音像发行2万元可能性20%。

互联网发行8000元可能性40%。

民间放映1万元可能性30%。

影展获奖5000元可能性10%。

基金或基金类投资8万元可能性15%。

国外

电视发行15万元可能性5%。

国际电影节获奖10万元可能性5%。

基金10万元可能性10%。

一个小制片公司把一个青年导演捧成张艺谋的可能性1%,捧成宁浩的可能性5%,一个青年人把剧本寄给我,被阅读的可能性为1%以下。

独立电影融资方式的变迁

60年代生人主要花商人的钱。

70年代生人主要花自己的钱。

80年代生人主要花父母的钱。

由CNEX基金会出品,导演杜海滨拍摄,以四川地震为题材的纪录片《1428》,在2009年9月12日勇夺第66届威尼斯影展“地平线单元竞赛”的“最佳纪录片”,成为本届威尼斯影展唯一获奖的华语影片

让导演干点该干的事儿

范立欣坐在我的对面,点上咖啡,小抱怨了下现在物价的飞涨,全然不是去年在上海MIDA开幕见到时参加晚宴的样子。去年一整年大家都在谈论《归途列车》在国外转圈拿奖的事,人人都知道“范立欣发了”――他电影的成功融资、运作、获奖。这一切在业内人看来都堪称典范。而在人们的想象之中,成功后的范立新应该住在国外的别墅里盘算着自己的下一部新片。因为,现在他已经是一位国际化的导演了。

但,范立欣说,他和公司的另一位合伙人住在一起,每月分担1000多元钱的租金。他说,拍《归途列车》只拿到了不到10万美元的导演工资,而且这是4年的收入――这份薪水在加拿大绝对只算得上低收入阶层。

范立欣承认,成名之后,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相对其他导演,确实有更多的便利,最后,范立欣导演再次强调,他不反对导演应该像明星一样,但永远也不要忘记他的身份不是明星。“你看,我现在还在接受采访,但这是为了我的下一部影片。”

纪录片《归途列车》

《归途列车》为中加联合拍摄制作,获得国际各大电影节基金支持,总投资为100万美元。如此多的国际投资证明了全球对该影片的高度关注与认可。主要投资方包括:加拿大电影局,美国圣丹斯电影基金,荷兰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基金(IDFA),加拿大艺术基金会,加拿大Can-West电影基金,魁北克艺术基金等。《归途列车》是一个真正的由中国发起、全球参与制作纪录片的典范。

范立欣

成功申请各项基金累计100万美金,历时4年时间拍摄完成纪录片《归途列车》,成为备受国际关注的华人纪录片,这部影片揽获2010洛杉矶影评人大奖、美国导演工会提名奖。

拍片不能只想赔钱

7月,《归途列车》已经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影院放映了,这是除中国港台地区以外,中国唯一的艺术片院线。范立欣到现场做了几次交流,因为导演到场的缘故,还是吸引了不少喜欢艺术电影的年轻人。40元一张的票价,比《变形金刚3》便宜将近一半,这也算是《归途列车》回收成本的方式之一。范立欣说,他并不着急,只是慢慢做放映,虽然不一定能很快把钱拿回来,但“做”就是一个突破。

找钱的过程都很艰难

和国内大部分独立电影一样,《归途列车》的第一笔资金来自范立欣多年的朋友赵琦的支持。同是来自武汉的制片人赵琦,凭借对范立欣多年的信任与职业敏感,非常看好这部影片。

“事实上‘调研’期是最重要的时候,因为它决定这部影片是否能继续下去,但是,如果没有看到一点素材,几乎很难拿到钱。这个时候是最困难的。”为了让《归途列车》可以运作起来,范立欣和赵琦做了很多努力。2007年春节前,《归途列车》正式在广州三元里的城中村开拍。但事实上,范立欣带领的四人摄制组是在此前已经拍摄了另外两个春运中的人物。最后这三个人物和《归途列车》中的老张一家的故事剪辑成一个电视版本《开往春天的列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笔资金成为最初的启动资金,它让范立欣有机会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进行拍摄,让范立欣得到了这部影片的第一部分素材,春节过后,范立欣就带着提案和Demo回加拿大去寻找投资去了,第一年全部是标清拍摄。

别太在乎版权

范立欣认为国外制片机构对纪录片的市场的考虑可能更客观,因为他们完全是从市场是否需要这个类型的影片来决定是否收购影片。对于范立欣来说,如果能运作好纪录片在国内的播映,他当然也乐于与国内机构合作。

拍摄的初期,曾经有国内制片单位看好《归途列车》,提出用25万元买断国内版权。用范立欣的话说,当时真的是弹尽粮绝,非常需要这笔经费。双方洽谈了多个回合,却一直未能达成协议。范立欣觉得这片子日后在国际上一定还能找到投资,25万就买掉这么多权利,是有点可惜;但对方基于国内纪录片市场的现状,觉得这个价格已经非常高了。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对方还是好心把这笔钱借给了范立欣,他才顺利度过难关,继续拍摄。只是,制片人赵琦又背上了一笔新债,他谈及此事总会说:归根结底,还是国内外纪录片投资规模完全是两重天。

导演的工资

对于范立欣来说,他只要一个固定比例的导演工资就好。因为,他把一切交给了制片公司。假如以导演工资占总预算的10%算,如果这部影片能被制片人或制片公司运作融资到10万元人民币,范立欣拿到的工资将是1万元人民币。因此,对范立欣来说,他更希望能够把所有的事情交给制片人。

“导演不要老想着版权,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导演就干自己该干的事情。”

导演本身的国际化

说到国际化,范立欣导演一再强调,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如果实在来不及,找一个英文水平很好的制片人也至关重要。

24岁时,范立欣剪辑了第一部纪录片――陈为军导演拍摄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后来这部影片获得了2003年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和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提名。那时候陈为军还作为国内不多的在国外电影节获奖的导演,在各种聚会中被形形的人围着,讨论为什么老外会颁奖给他。但对于担任剪辑的范立欣来说,那一段使用一台奔三电脑,光开机工程文件就要打开半个小时的痛苦日子换来了他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的经验。

范立欣认为这是他接触国际电影节的开端。

2006年,范立欣随家人移民加拿大,但三个月后,他便随纪录片《沿江而上》剧组回国。有媒体说,他拍《归途列车》也是自己回归国内纪录片圈子的列车。这样说也颇有道理。

让世界了解中国

农民题材一直是范立欣关注的点,在影片《归途列车》放映过后,有西方观众激动地对范立欣说,“我觉得中国人不是我们看到的宣传中那么可怕。影片中那个父亲和我一样,努力工作,只是想让自己的女儿过得更幸福。”中西方文化的对立,在范立欣的电影中就这样被人性的深刻所化解。

《归途列车》中,张丽琴坐在前往深圳的火车上,一边吃着泡面,一边对着镜头说:“没钱什么都干不了。影片中,第一代外出打工的母亲为了儿子的教育,最终选择回到了农村;而她的女儿,来自农村的第二代打工者则坚信钱能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

和早期独立纪录片前辈不同的是,年轻的纪录片导演们并非没有前辈的理想主义,只是希望完成理想的方法是“顺理成章”。他们越来越重视如何更好地利用周围的资源,用更好的条件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中标?” 看吃客的胃口再上菜

看吃客的胃口再上菜

在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担任电影营销策划的积累和锻炼让龙淼渊对所处行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他成为职业制片人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进入纪录片创作之后,多次的参赛经验,龙淼渊最大的感受就是“菜虽好,但也要上对席”。面对一位想吃牛排的顾客,哪怕是世界上做的最为成功的小炒肉估计也很难令他垂涎。以龙淼渊最近参与的“缤纷中国”为例,他在看到此次“缤纷中国”征案公告时,他想到了合作伙伴,香港导演刘健伦。《史前天坑群》之前也参加过国际征案计划,但是因为对游戏规则不太熟悉没有胜出,在这一次“缤纷中国”提案征集中,龙淼渊凭借他的直觉和经验,认为这个题材胜算很大。首先它契合主办方国家地理频道的题材偏好,其次这个故事非常有吸引力,再加上龙淼渊多次国际提案的经验和导演刘健伦在潜水拍摄方面的强大实力,提案胜出并不出乎他的意料。

龙淼渊

独立制片人,导演。2005年凭作品《蒙语新使者》入选由Discovery频道发起的“新锐导演计划”,此后,他频频关注国际制片动向,作品在许多征案计划中入围或胜出。在2010年由国家地理频道发起的“缤纷中国”国际纪录片选拔计划中,龙淼渊的提案《史前天坑群》获得全额资助。面对寥寥无几的纪录片资金支持计划,龙淼渊的提案为何能频受青睐,他坦言“纪录片有多种玩法,如果选择参与游戏A,就要懂得游戏A的规则,游戏B到Z同理”。

中国没有纪录片市场

提起中国的纪录片市场,人们往往会想起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已经进行了八年时间,依旧在纪录片领域艰难地推动“国际联合制片”的概念。或许是因为文化上的差异,比如中国的独立导演更多是埋头拍片,拍完即止,少有注重后期宣传与推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比如你会不会做一份优秀的演示文稿、会不会阐述、会不会做演讲,是否深入了解过出资方需要什么作品,如果有一位职业的制片人,将对提案的成功申请资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纪录片的游戏,门类众多,每一个门类都有自己的规则和针对的市场,以及目标观众。导演也好,制片人也好,应该能够清楚自己的产品或者作品的去向,从策划、制作、发行等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纪录片创作。

不缺导演 缺制片人

龙淼渊常常会在提案现场看到这样的场景,手持好故事的导演对自己作品所要阐述的人和事都非常感动,但是仅仅自己感动和认可还是非常不够的。题材感动了导演,但要拿到资助,关键要让出资方看到题材的价值,让出资方认为它确实值得投资去做。当前中国因为没有成熟的纪录片市场,也没有纪录片制片人行业的发展,事实上,中国的纪录片不缺导演,却很缺制片人。

优秀的制片人需要全面发展,他不仅应该熟悉纪录片的国际市场环境,对纪录片制作也需要很深的了解,同时对申请中的各环节也需要很在行,还需说的一口流利的外语,最关键是他拥有资源,并能把所有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这样的多面手,难得找出来几个。

制片的繁荣需要成熟的制播分离环境

类似于“缤纷中国”这样的征案活动其实是制播分离的一个形式,制片业的繁荣发展需要一个成熟的制播分离的环境,比方说我们有播出平台,有制作商,播出平台把节目完全交给制作方去做,并给他出资而得到播出权。国内已有上海纪实频道主办的MIDA导演计划、Discovery新锐导演计划等不多的活动在推动这种制片方式的发展。

缤纷中国、MIDA、CNEX都为想玩这个游戏的人提供了一个场地。最近CCTV-9纪录频道也放开了一笔资金,邀请比较熟悉的制作公司进行招标活动。虽然不是完全面向公众,但可见制播分离是一种趋势。

经济危机让全球各地制作经费都在缩减,但纪录片的好故事不会减少,有多少“故事”可以变成“纪录片制作”,而且在前期就拿到制作费用呢?

Discovery频道发起的“新锐导演计划”、由国家地理频道发起的“缤纷中国”国际纪录片选拔计划、由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主办的MIDA导演计划、新加坡新传媒和NHK合办的“The Asian Pitch”计划等游戏都是定向投资市场活动,面对缤纷多彩的纪录片创作,更多的项目必须到市场上去“找钱”。许多影展上会有市场环节,通过与纪录片购买者洽谈提案,没准能引起投资者的兴趣。其实在剧情电影领域,这样的模式也很成熟,离中国大陆最近的有香港国际电影节HAF环节。“制播分离”的模式也完全可以参考出版行业的成功案例。有几个出版社会养着海量作家?

制片人龙淼渊说:“希望纪录片的游戏越来越好玩,更多人来玩”。

摊开双手拥有世界

《被出售的剩余人生》运作实例

如何在招标会中入选

参与电影节或者广播商的招标活动需要准备一些材料,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简介,有的半页纸内容就够了。比如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对于简介的要求是300字以内,因为申请参展的项目较多,如果简介太长,评委可能看不过来。亚洲预售对于简介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他们对于的简介要求比较详细些,其中包括具体的项目介绍、导演介绍、制片人介绍,还有项目预算,这对于主办方进行前期的筛选有很大帮助。比如项目的预算超过了主办方的接受能力,即使这个项目比较好,他们也可能会放弃这个项目。然后等主办方公布入围名单,在入围名单真正之前主办方还会打电话给你口头确认,告诉你一旦入选需要接受主办方的全额投资,不能再找别的投资方。如果申办方觉得不能接受,则没必要再报名了。等确认入选之后,7月份到新加坡进行陈述,在这之前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制作一个漂亮的片花。进入现场的陈述,对项目的介绍,要在较短的陈述时间里,表现出自己对这部片子的热情,尽可能打动评委,让主办方愿意投资这个项目。在做完陈述之后,会有七分钟的时间回答现场评委的提问。最后评委提问完之后,主办方会和各制作人就项目进行私底下一对一的谈话,此时则会更加深入地进行细节上的交谈,比如会问拍摄许可是不是肯定拿到了,在遇到某些困难的时候怎么办等等,以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这个项目。

总体来说,从申请到陈述整体还是比较顺利的,其实最大的障碍,是在进行到最后私底下交谈的阶段时,主办方提出要降低投资预算,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突况,并且要我们短时间内快速决定。是否入选,决定于是否答应这个条件。要想得到这笔投资,就势必要接受这个条件。当时我们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为了得到资助,在尽可能维护自己权益的情况下不放弃这个机会,我们也提出了条件:获得这部片子在中国国内的长版本的版权。还好最后双方都互相接受了对方的条件。

有特色的影片容易入选

《被出售的剩余人生》最大的优势是有国际视角,选题是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国际话题。影片通过对一个女孩与互联网的某种特殊关系的解读来映衬出中国当下快速变化的社会状态,以及在互联网影响下年轻一代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国际制片环境优势

国际上的制片环境是政策上有国家的支持,比如对制作者有免税以及资金上的支持,民间还有很多基金会的支持,这使得纪录片的创作者生活没有太多担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纪录片创作上。国外还有很多的展映纪录片的电影节,使得创作者拍出的优秀作品有机会得到播放展映,能够与观众见面,从制作到与观众见面能够形成一个健康而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制片环境的现状

国内有很多好的题材可以去做,有很多的故事值得挖掘,中国处在历史巨变之中有很多的故事和人值得去记录。不过纪录片作为一种宣传形态,在国内很大程度受到政策上的影响,政府的大部分资金被电视台和与电视台合作的制作机构所消化,独立制作人几乎没有从政府得到资金的支持,公益机构能够得到的资金也非常非常少,很多导演只能通过拍广告或者给电视台制作一些节目,来挣些钱,再转投自己喜欢拍的纪录片项目之中。

和国际制片相比,中国纪录片的制作资金少,制作不够精良;影片没有大众传播的渠道接触到大众,大多除了在创作者之间交流外,就只能借助民间放映获得有限的曝光率。尽管去年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对于纪录片的扶持政策,但国家意义上的纪录片大部分是还是宣传性质的片子或者风光旅游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在国际上,真正意义的纪录片是要有作者的立场的。国内官方认可的纪录片与独立制作人所创作的片子处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状态上。

受到国际制片青睐的纪录片

如果导演有较好的项目,可以通过国际制片人以国际融资的方式获得国际上的支持,不过这毕竟还是少数,因为国际上对中国题材纪录片的需求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最基本的要求:选题要有挑战性,不能稀松平常,要有锐度;要有好的人物,人物要够精彩,要有故事。

有的导演会通过降低制片成本的方式来进行个体的或者超小团队的拍摄,把纪录片当作一种个人的爱好和事业。这是心灵有归宿的人的一种荣耀的选择,是在完成一件有意义并且很重要的事情,就像是给自己当了一把志愿者。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拍摄设备成本越来越低,可以用较低的制作成本获得较高的纪录效果。再者就是寻找一些国内的资助计划,如CNEX基金和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MIDA计划等。

对于我来说,我会关注导演本身多于项目本身,导演的世界观、人生经历和艺术品位对于作品很重要,因为同一选题由不同的人去做,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如何更好地进行国际制片

不同的投资方的诉求也是不一样的,电视台投资人主要要观众的收视率达标,基金会则注重弘扬他们的宗旨。在不超预算的情况下,按时完成片子,满足投资人的诉求,这是制片人的职责。

在国际纪录片舞台上,要有很好的英语能力,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要了解纪录片,了解纪录片都有什么样的活动,如电影节和市场活动,并且尽量地参加这些活动,慢慢地融入这个圈子。

CNEX

华人纪录片基金

机构看法

你有好的纪录片题材,正在寻找投资吗?

你期待拍摄前,能聆听国际级专家的建议,甚至找到国际资金吗?

你想让作品受到国际媒体关注,在世界各地电视台和影展发表吗?

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纪录片基金,CNEX主要致力于全球范围内华人纪实影像的开发合作与交流推广。自2007年以来,CNEX每年甄选一个与现代华人相关的主题面向社会征案。选拔出的提案,CNEX将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辅导。2011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的主办方――圣丹斯学会联手华人纪录片基金会CNEX在北京举行纪录片工作坊,给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创作者带来了电影拍摄指导。今年CNEX推介11部提案争取圣丹斯学会的纪录片资助指导,最终有3部入围获得资金的支持,可以说在推动华人纪录片走向国际化方面,CNEX的努力我们看得到。CNEX纪录片基金会CEO蒋显斌表示,CNEX正在进行一个长期的纪录片计划,将连续十年记录华人话题,留住华人在21世纪初期的发展轨迹,成为下一代茁壮的备忘录。

Q:很多独立制片人提到华人纪录片基金都会提到CNEX,作为纪录片行业不可多得的基金,CNEX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呢?

蒋:我们为国内的导演搭建一个平台,希望国际上的资金也能够光顾到国内一些优秀的提案上,但是我们并不希望这些提案拍完后被锁进抽屉里,而是希望他们走出去、被看见。中国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时期,有很多很棒的题材,也有很多优秀的独立导演,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导演在拍完之后,片子就被放进抽屉,没有被大家看到。国际上的纪录片对市场和社会的冲击力更大一些,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和一些国际纪录片制作人聊起中国纪录片的时候,他们感觉中国纪录片和20年前美国、欧洲的纪录片状况是一样的,制作资金总是自然而然地流入到电视台,却很少光顾独立制片人,比如说独立创作者必须要想办法证明自己用体制外的方式能做出更好看的作品,所以圣丹斯一直在做的工作是不断去连接体制内外的力量,甚至专门为独立制作人举办电影节,主流的纪录片总是很容易就有资金,导致一些艺术性或者观点性很强的作品越来越少出现,作品风格趋于一致化,这个其实对于纪录片创作的多元化是很不利的。

我们目前希望把二元的状况有所调整,让体独立纪录片也能得到品质提升,形成一种更好的民间力量。不仅如此,我们还希望通过后期的商业推广,能让独立纪录片不止于通过电视台播出,还有更多的活力,比如网络。

Q:独立纪录片拍摄想要得到支持,有哪些途径?

蒋:现在有的电视台也在逐步改变,更开放地面对独立导演的作品。比如上海电视台的MIDA导演计划面向民间独立导演征案,相信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也会关注这个群体。

比如上海电视台资助一部影片,然后在国际顾问的指导下让这部作品走向国际,并拥有国际发行的机会。这些现象已经在国内有所出现,我们希望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广泛,更希望电视台是支持独立导演生存的主要力量。因为对于独立导演来说,更多的机会是在电视台播出。

其实在国际上,依靠跨国电视台的力量来资助一部影片的制作已经很成熟了,对于一部成本稍大的纪录片来说,想要依靠单一力量的支持,通常很不容易,所以国际上会跨好几个电视台比如BBC、NHK、丹麦电视台等,集合几个电视台的资金支持,达到一个规格,导演可以拿这个钱去拍一个艺术性、技术性都很好的作品,同时拿这个影片去国际上评奖,到每一个电视台去播出。

但华人纪录片很难打入这个国际市场,我们尝试做一些突破,我们也到国际场合去邀请电视台来看我们的提案,是逐步地让独立导演走上国际路线。

Q:CNEX评选规则是什么样的?哪类提案最受欢迎?

蒋:我们2009年给评委的标准有如下的侧重点,通过题材、创意、主题、叙事、市场意识等各方面进行打分,然后结合评委的意见。

Q:CNEX基金的支持方式是什么样的?资金从哪里来?

蒋:CNEX的征案是每年9月在北京举办,CCDF则是每年10月在台北举办,我们一直是扮演这个平台,资金则是去民间募款,比如企业和个人募款,然后花到推广华人纪录片的工作上。

通过我们资助的作品不会止于制作完毕,我们会为这些纪录片做一些商业推广。首先是推到国际电影节上面去评奖,其次是争取到院线发行,与更多的观众见面,再次还会有一些影片做国际发行。中国大陆主要放在电视台播出,香港和台湾地区做的DVD发行稍微多一些。

我们的影片还没有完全完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因为我们仅有5-6成的成本是靠发行和院线等手段收回的,其他还要靠赞助。很多国内的纪录片导演的成本收回可能还是在香港、台湾,以及国际上的发行。我们每年资助10部影片大概有2部影片能够通过发行收回成本,其他的就做DVD,保存的价值多过于经济价值。

我们对纪录片的态度是,经过时间的累积,它的价值才会凸显。我们计划做一个十年的对比,所以目前的管理思路是比较宏观,10部片的市场表现只要有一定比例我们就感到欣慰了,事实上,10部片只有2部能够超过国际标准。

Q:CNEX与圣丹斯电影节的合作是什么样的?

蒋:圣丹斯纪录片与我们合作了一个工作坊,希望能把圣丹斯的触角伸到华人纪录片圈子里。他们对中国本来就很有兴趣,3月份的时候,圣丹斯的顾问们来到中国办工作坊,我们于是公开甄选,总共有11部提案入选,这些导演感到收获很大,刚刚圣丹斯了今年的资助计划,其中有3部片就是从这次工作坊里胜出的。

圣丹斯的活动,比较像是一个工作坊,有国际顾问过来指导拍摄,也是国内导演与国际接轨的好机会。

Q:当前中国纪录片环境最缺什么?

蒋:大多数人希望自己做导演,要与国际接轨,其实差了一个很关键的角色:制作人。

现在一般来讲是国际制片人直接到中国来找导演,比如陈为军的《请投我一票》,这个制作的剪接也是国际剪接出来的国际版本,又由于国内导演与国际市场上的制片人沟通难度,所以目前国内十分欠缺一批具备国际制片能力的人,这批人最好需要有双语能力,同时了解多国文化,有热情,对商业又不陌生的文艺分子,我们机构既在培养,又在去发现这样的人,这样的制片人没有科班出身,十分难得,我们也在寻觅。

Q:CNEX的另一个项目CCDF(Cnex china doc forum)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蒋:从去年开始,我们发现国际上也很关注华人纪录片,也有很多的合作欲望,只是中间没有一个很好的桥梁。同时,国内的独立制片人很缺乏资金的支持,他们大多数不具备打入国际纪录片圈子的能力,所以去年我们在台湾举办提案大会,邀请了国际上非常重要的买家,总共有18部纪录片想要跟国际合作。

去年的CCDF举办以后,我们也对他们进行培训,怎么去参与国际提案大会,怎么能申请到国际资金或合作,导演必须要去跟别人表达故事,甚至要做好片花,上台去展示想法。去年做完以后,国际很多提案机构都来跟我们要提案,包括首尔的亚洲提案大会及电影节阿姆斯特丹等,于是我们有机会把之前征集的提案推送到国际舞台上,都得到了不错的机会。

这些提案有的受到了资金资助,也有的被提前购买了播出权,于是我们找到了另外一条模式,可以不仅仅依靠一己之力,而是借助国际资金的力量去发展华人的纪录片。今年的主题是“教育?教育!”,已经于7月20日截止,累计共收到108件作品,最后入围的名单于8月15日公布。

阳光卫视

阳光话语纪录片奖

阳光卫视2011年主办了第一届“阳光华语纪录片奖”,首创华语纪录片网络直选的模式,邀请全球华语独立纪录片工作者共同参与,鼓励全球导演创作出优秀华语纪录片作品,奖项拥有当今华语纪录片界最高奖金,总计港币80万元,首奖20万元。

通过奖金的方式,让纪录片制作者收回一定的成本以鼓励创作,在资金吃紧的纪录片行业,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本刊采访了阳光卫视纪录片中心制作总监、CNEX基金会制作总监张钊维。

Q:阳光纪录片奖是一个怎样的计划?

张:我们在跟独立导演合作,因为是阳光卫视电视台,所以必须要确保电视的播出,之后有一个导演版,阳光的支持可能就到此为止。接下来如果选题有国际潜力了就把它带到国际上去,去找国际版的可能性,然后去做更多的投入。

西方的公共电视每年购买纪录片的量很大,但是要得到他们的认可,因为阳光毕竟还是面对国内观众的。面对国内观众和面对国际观众往往是很被动的。阳光可以去做关于抗战的纪录片,可是一旦要去跟欧洲的观众去讲抗战,这个过程是我们还没办法去掌握的。

阳光有一个野心是想把我刚说的这个流程转过来。就是我们发起一个项目,一开始就已经是国际性了,当中就会产生美国版,中国版的,然后有一个阳光版的。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做到,但是有这个野心。我觉得不是那么容易,但这是一个方向。所以这一年的事业我们是从阳光自己的需求开始的,看明年的时候有没有机会和可能。

Q:阳光可以为纪录片制作者提供什么支持?

张:去年开始,我们跟电影院线有一个不是全片的展播,现在已经有几部片子。最近也会有台湾纪录片奖,本质上没有太多的支持,接下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跟两三个独立导演合作,提供资金,然后他们去制作,比方说我们要5集或者10集,但是他还可以有导演版。另外一个就是今年要做的阳光华语纪录片奖,它就是评奖给奖金。因为金额不是太低,可能会有10万元港币左右,也是一个不小的支持。不过阳光的总资金总投入最多一两百万的人民币,下一步要想象的就是有更多的企业家支持。

中标啦!

当中国独立纪录片、独立电影越来越受人瞩目,进入国际影展的影片越来越多、有更多纪录片导演开始积极寻求资金支持时,比纪录片导演更开心的正是这群纪录片制片人。面对目前竞争激烈的纪录片国际环境,一个优秀的纪录片导演不仅需要能够制作出优秀感人的纪录片,还需要能够为自己的纪录片找到资金、完成播出,或者通过他人达到这一目标。

如果希望独立纪录片能够得到持续发展,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熟悉了解国际化的纪录片制作流程、市场需求以及国际国内纪录片创作环境,即“熟悉游戏规则”。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制片人、纪录片导演们认识到这一个问题,并且在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努力适应国际化的制片环境,为中国的纪录片导演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展映机会以及发行放映的可能性。

相对于优秀的导演,我们可能会更感受到制片人的稀缺性,这些掌握流利英语、熟悉影视商业化流程、熟悉制片细节、掌握国际基金资源的多面手“制片人”如此难得,因为他们了解纪录片国际化模式,知道什么样的纪录片企划案能够吸引买家,能够提供国际资金支持机构的详细名单,或者了解如何能够将纪录片构思阐述做得更加吸引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