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级便民服务点工作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这个便民中心办事既方便又快捷,不用东奔西跑,几分钟就解决了。”阳春市永宁镇三岸村70多岁的五保老人黄发信,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很快就办理好两个月共720元“五保菜金”的领取手续。今年来,永宁镇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中,建立便民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一站式办理,全程式服务”的便民服务中心,方便了群众,温暖了民心。
永宁镇位于阳春市西部山区,距市区40公里,辖24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9万人,其中外出人口3万人。自今年被确定为阳江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镇以来,该镇提出“生态绿镇”战略,确立保护生态发展镇定位,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抓手,立足于构建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通道,以“整合资源、转变职能,创新服务”为原则,围绕“简政、高效、便民、惠民”的目标,建立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工商、国税、财政、国土资源、邮政快递、派出所、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社会建设(民政)、农业与经济发展(农办)、咨询代办、电信、水厂、广播电视、供电17个业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和视频监控管理,受理群众直接代办或村(社区)代办点上报的有关事项,直接办理镇级权限事项,承办下放的部分市属部门权限事项。该便民中心窗口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直接受理、办理、群众申办事项,明确工作制度、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办理期限,设立投诉箱、举报电话和视频监控,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快捷和实惠。
为了让干部“勤快”、百姓“满意”,该中心全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并根据大部分农村远离圩镇,其中最远的村有20多公里,在村委会设立便民代办点,代办员由村干部专人担任,负责将群众要求代办的事项无偿在镇便民中心办理,镇政府落实每人每月100元代办补贴。对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结不了需到镇外办理的服务,由社会中介组织坚持群众自愿、接受政府群众监督的原则,实行有偿代办服务。
同时,该镇积极探索推行村级民主管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建立健全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突出群众在村级事务共谋共管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村级民主管理水平。“四议”即是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讨论事项必经全体村民代表或到会村民半数以上同意才能通过;“两公开”即是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一监督”即是每个村成立3至5人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级事务实施全过程监督。
永宁镇委书记赖洪锦说,自从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及服务网点,使政府由权力管理变为服务政府,群众办事由繁琐变为简单,由低效变为高效,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村民的自主管理进一步增强,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自今年3月份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以来,在区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乡根据区效能办提出的“构建三级联动服务机制,拓展“365”便民办事渠道”的要求,结合实际,在拓展“365”便民服务渠道,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拓展“365”便民服务渠道的主要原因
乾西乡“365”便民办事中心设立后,为全乡群众办事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服务,受到了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许多原来在乡政府便民服务中心能够办理的项目都收回到了区直部门办理,如婚姻登记、户口申报、身份证办理等都要到城里的有关部门直接办理,“365”的服务功能大大削弱。许多群众反映现在办事不方便,办事机构不容易找,办事程序不了解,办事效率不高。如何更好的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跑冤:请记住我站域名枉路,少花冤枉钱,少费时间和精力,是我们乡党委考虑的重点,因此,如何拓展“365”便民服务渠道,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成了我们改进政府服务的重要举措。
二、主要做法:
(一)拓展服务内容
我们在加强“365”便民办事中心管理,充分发挥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项目,开辟服务渠道,使服务中心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一是建立“365”便民服务中心乡领导值日制度
尽管以前我们的“365”便民办事中心有具体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和一系列工作制度,但还是适应和满足不了一些来访或办事群众的要求,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回答或具体事情的办理,既要找具体经办人员,又要找分管领导甚至主要领导,往往造成事情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对此群众很有意见。现在我们建立了党政人大班子成员值日制,设立岗位牌、记录值日簿。每天领导轮流值班,无特殊情况一般都坐镇“365”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等。通过建立领导值日制,一是减轻了主要领导的压力;二是有利于责任分解,提高了其他班子成员处理日常一些事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如7月6日晚上接到区防汛办通知,晚上有大暴雨,值班领导马上电话通知到各村,并在全乡进行广播,之后,带领值班人员到婺江沿线6个村及两个水库进行检查,及时有效的落实防汛措施。7月24日(星期日),坛里郑村金兰中线两侧农户因不堪忍受公路灰尘,阻拦运土车辆,造成公路阻塞,值班领导接到消息后,立即和派出所、路政大队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做群众工作,及时疏通了公路。三是加强了工作,及时化解一些矛盾,实现了天天都是领导接待日,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自6月份以来共接待群众8人次,解决了土地政策处理、村企矛盾、子女领养、缓解旱情等十件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增强了乡党委、乡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五是改变了政府机关人难找、事难办的现象。
二是增设企业服务窗口
为改善我乡的投资环境,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质量,我乡在“365”便民办事中心增设了企业服务窗口,全程为企业代办项目立项、土地报批、建筑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房产证、工商、税务登记等,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也为企业建设和生产赢得时间,赢得速度,赢得效率。同时,企业服务窗口还积极主动的接受企业投诉,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今年以来,已经为绿源电动厂、金日皮具、中萤公司等14家在建企业办理土地证、建设许可证,并协调了水电安装等工作。今年4月份乡政府投资89万元,为中萤公司架设了十公里10KV电力线,确保了该公司7月份正式投产。5月份协调解决了三新公司与坛里郑、杨石、王店三个村的水利矛盾,使该公司的建设工程顺利进行。
三是设立村级会计委托窗口
针对过去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群众意见较多的问题,我乡自去年6月份开始,在“365”便民办事中心设立村级会计委托窗口,对全乡村级财务实行
统一管理,取缔了白条子入帐现象,使村级财务帐目更规范(现在每个村有三本帐:专户帐、支出户帐、现金帐)、管理更严格、群众更满意,到现在为止,全乡没有一个群众来信来访反映村级财务问题。四是加强了窗口服务功能
为加强窗口的服务功能,我们把农技、警务、土管、规划等都纳入了“365”服务窗口,使群众走进“365”服务窗口,在乡政府能解决的事情,基本都能够办好。为提高“365”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我们对“365”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加强了教育、培训和管理,完善了办事制度,对“365”便民服务窗口能够办理的服务项目要求限时办结;对可以代办的项目主动承担代办;无法办理和代办的项目及时向群众解释清楚或帮助做好联系工作。根据群众需要,采取延时服务或者预约服务,尽量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
(二)延伸服务项目
除了加强和完善“365”办事中心的服务功能,我们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走出机关,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实践中,我们开展了“四个一”便民活动。
1、发放一张便民办事“一卡通”。全乡已发放“一卡通”6703张,做到一户一卡。“一卡通”内容有:“365”便民服务指南(包括“365”可以办理的各种项目、乡政府机关服务机构的联系电话等)、社会服务指南(包括常用的各种社会服务项目的联系电话)、区机关便民办事指南(包括区机关主要办事部门的办理项目、办理地点、咨询电话),共涉及到区、乡70个单位部门及办公室。这一卡,告知群众办事找哪个部门,联系哪个电话,让群众“一卡在手,办事不愁”。
2、设立一块服务指南牌。由乡政府统一为各村专门制作了一块与“一卡通”内容相同的服务指南牌,并把指南牌挂在各村人员比较密集,位子比较集中醒目的地方,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方便,让每个村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办事踏踏实实。
3、确定一名便民办民咨询员。为了让村民熟悉了解办事的程序,除了确定各村农村工作指导员为便民办事咨询员外,各村又专门确定一名文化程度较高(初中以上)、工作热情,有较强工作责任心,乐于奉献,村民信任的村三委成员为咨询员,并对咨询员提出乐于奉献(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熟悉政策(认真学习政策法律和业务知识,熟悉便民服务项目的办事程序、要求及办事单位、地点等有关内容)等具体要求。
4、印发一本便民办事服务手册。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行政许可法》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部门实际和群众要求,将部分群众接触比较多的办事项目应具的条件、资料、程序及要求等印制成手册,发放到各村三委成员和便民服务咨询员。办事群众可以通过咨询便民服务员和查阅便民服务手册,让群众可以详细了解办理各种事项应具备什么条件要求,走什么程序等,使办事群众在“一卡通”和指南牌上还没有明白的,在手册上可以明白、详细地查阅到。
通过开展“四个一”的活动,一是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感到政府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少走路、少化钱、少费力;二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还给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有利于群众对各部门服务情况的监督,促进机关部门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四是从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乡镇的工作压力。
三、主要体会
(一)更新观念是前提
“观念一新,万两黄金”。要提高乡镇“365”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关键是领导和乡镇干部要彻底转变观念,确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效率的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才能真正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主动拓宽服务的渠道和提高服务质量。
(二)制度完善是基础
通过完善制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规范办事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公开有关办事制度,把工作职能、办事程序、服务承诺以及投诉办法、投诉电话等向社会公开,增强了为社会服务的透明度,便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三)素质提高是根本
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提高“365”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关键是要提高办事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因此做好“365”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抓好村级便民办事咨询员的培训是根本,人员素质不提高,再好的载体也发挥不了作用。
(四)经费投入是保障
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项目必须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才能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五)监督考核是关键
加强监督考核是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要提高“365”服务的效率,除了要加强正面教育之外,还应该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365”服务中心的质量,我们将认识再提高,重点再突出,制度再创新,工作再落实,督查再加强,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下一步我乡在加强“365”服务上重点要落实“四抓”:
(一)抓完善。继续完善“365”办事中心的服务功能,尽快编印好《便民服务手册》;加强农村咨询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咨询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二)抓深化。在继续强化“365”便民办事中心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在乡机关干部中积极开展“三个十”、“四查、四比、四赛”、“五个五”、“六大员”评比活动。“三个十”即驻村干部联系10户党员干部户、10户重点户、10户贫困户;“四查、四比、四赛”即查一查自己思想要求松不松,比一比执行制度谁最严,赛一赛遵守纪律谁最好;查一查自己对群众感情深不深,比一比排忧解难谁最多,赛一赛服务意识谁最强;查一查自己敬业精神强不强,比一比工作态度谁最诚,赛一赛办事效率谁最高;查一查自己为民办事公不公,比一比群众反映谁最好,赛一赛廉政自律谁最好。“五个五”是指评比五名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五篇调研报告、五篇心德体会、评比五项实事、评选五项创新奖;评比“六大员”活动,即农村实情的调查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农民致富的信息员、为农民谋利益的办事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监督员、村级组织建设的督导员各一名。
(一)以深化制度改革为主线,确保审批提速增效。一是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按照“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要求,抓好我县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行政许可事项从原来的307项减少为248项,原保留的3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通过转、撤、并等措施全面取消。做好省市委托下放的39项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并在浙江政务网外网进行公示公告。在原有对中心镇和园区下放审批权限的基础上,今年又根据《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和《“零土地”企业技改项目不再批》等文件精神继续加大了审批权力下放力度。二是开展政务网系统建设。年初,走访全县所有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全面了解掌握各审批事项在权力运行系统中的接入模式和业务模式,并多次组织全县审批职能部门开展系统操作与应用培训。每周对政务网考核验收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并通报,组织各部门进行系统的基本信息查漏补缺和维护工作,切实督促各部门认真抓好政务网建设。6月30日,我县浙江政务网行政权力运行系统顺利通过省政府考核验收。三是深化网上办理功能。对有规划局、建设局等有固定格式的证照、文书集成到权力运行系统中,为全流程网上审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按照“互联网+政务”的政务服务模式,依托于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平台,采取网上认证、网上申报、网上签名、网上缴费、快递收件、快递送达等“淘宝式”网上办理模式,梳理我县部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零现场办理。配备扫描仪、高拍仪等相关硬件设备,为下一步全省共享共用的电子证照库建设作好准备工作。四是完善一站式服务平台。6月份,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等10个部门进驻中心正式对外办公。婚姻登记处、县水务局、县文广新局、县人防办进驻单独设立窗口。县烟草专卖局与县市场监管窗口合并办公。县交通运输局等11个部门采取“综合窗口值班制”,主要提供咨询服务。截止目前为止,中心共有进驻部门 31个,服务窗口51个。同时积极落实《__县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高效审批管理暂行办法》,成立县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代办服务中心,并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到开化考察学习投资项目代办工作。五是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按照省办公厅文件精神,今年开始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365中心具体负责。中心高度重视,召开党组扩大会,明确了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和今年的工作重点,妥善做好与县纪委的交接工作。并以县政府办公室文件形式印发《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督促各乡镇做好工作衔接,以常务副镇(乡)长为分管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日常监督指导,通过现场查看、翻阅资料等形式,定期对全县各个乡镇的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情况进行明查暗访,有力推进了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2015年,全县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共为群众办理事项1万多件,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以创新服务方式为推力,拓展审批服务功能。一是推行企业“五证合一”登记制度。6月份,根据省政府要求正式运行“五证合一证照通”系统,通过该系统申请人只需到窗口现场1次,在1个工作日内全流程通过网上办理工商执照、机构代码证、国(地)税登记证、社保登记证、统计证等五个证照,并在五个部门间实现了资源档案共享,减少了申请人重复提供资料,同时加快了审批办理速度。在此基础上,9月28日我县发出了的第一张“一照一码”工商执照,提前完成了省市工商登记改革从“五证合一”过渡到“一照一码”工作任务。二是开展审批提速竞赛。从6月份开始,中心在各办事窗口中开展行政审批服务提速竞赛活动。提速竞赛以行政许可事项实际办结时间与该事项浙江政务网上承诺办结时限的压缩比率做为评价指标。通过开展审批提速竞赛活动,着力解决在行政审批过程中群众、企业关注度高的时限长、环节多、程序繁的问题,实现“二个到位、二个减少、二
个提升”。三是创新便民服务举措。各窗口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提高窗口服务水平。如市场监管窗口推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和营业执照“证照合一”许可登记,办证人无需“持证办照”,只需一次性提交材料。公安窗口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服务群众,成立了便民服务小分队,接受群众预约,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以上上门服务活动。
(三)以强化审批管理为重点,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充分利用周一晚集中学习日、网络在线学习这些学习载体,采取中心集中学、窗口分散学、个人业余学等形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中心实际,详细学习了《__县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有错无为问责办法》和中心“一次性告知制度”等工作制度,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职业道德、优质服务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各窗口严格依法行政,规范高效办事。组织业务骨干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学习市场主体“五证合一”登记工作先进经验、到开化行政服务中心考察学习项目审批代办工作,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水平。二是制订考核办法。根据省市县下达的审改工作任务,制度下发了《2015年度__县行政审批服务考核办法》,从人员选派、职能归并、规范审批、协调配合等方面对各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和各乡镇进行考核,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三是完善各项制度。修订完善了《干部职工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干部职工考勤制度》和《大厅窗口和中心机关工作人员“双休日”、节假日值班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中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四是严格一次性告知制度。各窗口部门统一印制“__县365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一次性告知单”,放置中心窗口供群众取阅。开展窗口一次性告知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整治,规范并督促各窗口严格执行行政审批事项办理一次性告知制度,杜绝办事群众(企业)多头跑、来回跑、多次跑现象,切实提高窗口行政审批服务效能。
(四)以构建机关文化为载体,树立政府窗口形象。一是开展大走访活动。以“工业企业服务月”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企业走访,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状况,收集到企业有关员工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并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深入农村,帮助联系村开展创业承诺项目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工程和饮水提升工程。另外还完成了石研至里井坑段公路的安保工程和风力发电涉及的山林征用工作。二是加强中心文化建设。为丰富工作人员的业余生活,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心利用元旦、“七一”及晚上等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乒乓球、气排球等竞技健身活动,参加“浙江天石建材”杯等各种气排球邀请赛,以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协调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提升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和服务热情。三是推进中心党建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从严管理落实年”各项活动,通过领导上专题党课、梳理从严管理制度清单、开展“四问”大讨论和落实“四个知晓”等一系列活动,推动党员干部的素质提高、服务提效。完成支部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部委员会,配齐配全了中心各支部班子,为中心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审批服务工作再创新业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按照县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通过广泛动员、认真学习、狠抓落实,进一步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振干事激情。在学习中央、省市县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和开化、浦江等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四查四问三看”大讨论活动,从“是否廉洁自律?是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是否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研讨。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共征集到关系__发展全局的金点子10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行政审批科整体进驻率不高,窗口授权不够。全县行政审批科单独设立的部门只有6个,占全部审批职能部门的16.67%。由于审批科整体进驻率不高,影响部门对窗口的实际授权。二是审批制度创新及狠抓落实的执行力度不够。对已制订出台的“联审联办”等制度,因部门内部内设机构之间流程设计、审批职能调整、窗口授权不到位;申请人个人因素等各种原因影响执行不理想,实际操作的效果有待提高。三是窗口工作人员选派矛盾突出,激励手段有限。
2016年,中心将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这条主线,以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以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努力建设全方位、全覆盖的三级行政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
(一)深化乡(村)便民服务建设。规范乡(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按照就近、便民原则,进一步充实村便民服务事项,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年度考核制度,细化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创新服务手段,在便民服务中心定岗定员定时的基础上,开展电话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
(二) 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强化一站式网上审批,逐步推动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予等执法事项上线运行,全面实行处罚信息网上公开。进一步优化行政办事流程,提高一站式网上办事效率。推广网上网下跨层级联办、审批中介网上服务、电子证照库应用,推进全省统一的投资项目网上核准、并联审批和管理平台建设。依托政务服务网,推进电子综合监察,对全县网上运行的权力事项开展全流程监督。
(三)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规范审批服务行为和改进审批服务质量,持续推进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和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环节,推进审批提速。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积极推动更多行政审批事项下放乡镇办理。探索各类审批服务新方式,完善重大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审批服务“三联动”制度,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一、多元中心治理分析
(一)合作共治性制度设计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管理组织应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的组织体系,多中心治理体现制度变迁的内在要求。意味着在公共物品生产、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事务处理等方面存在着多个供给主体,也面临着多方应对客体。推行“农事村办”面临多方公共管理主体和应对客体,如,防城港市已经明确6大类、共66项“农事村办”服务事项,20多个部门参与其中,合作共治性制度设计是深化“农事村办”、促进各方管理主体的真诚合作和对管理客体的有效应的内在要求。1、“联办”制度。“联办”是“农事村办”的重要服务方式,也是合作共治的实践形式,一些“农事村办”服务事项涉及面广、牵涉面大,需要多个部门深入村屯,共同办理便民服务活动,迫切需要建立“农事村办”“联办”工作制度。2、“网办”制度。“网办”是深化“农事村办”的重要措施,也是目前“农事村办”顺利推行的制约瓶颈。要推动县、乡、村三级联动政务处理信息化,把“农事村办”服务信息化纳入县、乡电子政务建设内容,以实现县、乡、村三级“农事”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等“一站式”服务。凡是能纳入县、乡、村三级联动政务处理信息化的服务事项都必须开展“网办”业务;凡是参与“农事村办”的部门都要创造条件开展网上业务办理;所有网络化政务处理,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要作统筹协调,等等。3、“代办”制度。根据委托理论“委托关系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农事村办“服务队伍作为人有着专业化优势,开展”代办“制度建设是推行“农事村办”内在要求。当前,需要在县、乡(镇)、村分别落实若干名“农事村办”代办员,全程代办各办、中心(站)因受权限制约未能办结的各类“农事”;对无法办结的业务,通过代办员协助各办、中心(站)逐级办结群众待办事项。4、公民参与机制。多元公共治理要求政府与社会力量走向合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理即为“善治”。良好的公共治理格局越来越离不开公民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农事村办”的深化越来越需要群众开展各项自愿。在各中心自然屯设立1-2户中心农户或党员中心户充当“农事村办”服务户或信息户;在热心公益的党员、共青团、复退军人、致富能手、退休干部中挑选“农事村办”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二)回应性制度落实回应性是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对公众的社会需求和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的反应,“农事村办”回应性制度建设,重在深化,关键在抓落实。1、拓展“农事村办”服务边界。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态性及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农事村办”制度建设要具有回应性,办理“农事”必须适时回应群众实际需求。参与部门只有进一步深化拓展“农事村办”服务事项,才能进一步巩固“农事村办”服务事项。2、公开“农事村办”服务方式、时间节点及办事流程。公开“农事村办”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时间节点及办事流程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回应性制度建设的重要体现。能够直接办理的,迅速办理;属于“代办”的,限时办理;属于“联办”的,集中办理;属于“网办”的,网上办理,各类办理方式、牵涉事项及时间安排逐一向群众公开;各服务站(点)每天坚持有人值班,实行周一、周四及农村圩日村干部全日值班。3、建立健全县、乡、村、屯、户五级联动制度。推行“农事村办”要求要有健全的服务网络,建立以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服务中心为后盾、村级服务站为窗口、屯级别服务点和服务户为基础的五级联动服务网络。要在制度上明确从县、乡、村、屯、户及社会力量中选派“农事村办”工作队伍;要在考评责任落实中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参与群体的目标职责、权能权限;要在配套建设上加快行政审批制度及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
(三)公共性制度安排公共性是多元中心治理的基础和核心,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便民服务制度设计与安排主要基于公共性考虑。推行“农事村办”目的是解决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公共性问题,促进农村管理服务方式创新,“农事村办”公共性制度安排势在必行。1、服务阵地制度建设。要依托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在各乡镇成立“一办三中心”,在各行政村成立“农事村办”服务站(点),在各自然屯设立“农事村办”服务员或信息员或代办员等。要突出以村级服务站为核心,把“农事村办”纳入县(市、区)政务服务体系;防城港市应依托村级阵地建设“十六有”,综合利用现有办公设备,配够配齐必要“农事村办”服务设施。2、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推行“农事村办”是一项综合性业务办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岗多能”业务素质。依托干部大培训,把“农事村办”业务培训纳入“统一队伍培训计划”范畴;依托参与部门现有培训资源,在专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交叉培训;依托党员中心户、骨干农民培训,培训“农事村办”代办员、信息员、自愿者等。3、宣传发动常态化开展。“农事村办”宣传发动,首先要认清发展阶段,把握宣传重点。针对当前“农事村办”发展现状与特点,宣传发动工作重点应在服务事项办理,部门责任落实、乡镇“一办三中心”及行政村“农事村办”服务站(点)组建等方面,其次要掀起开展“农事村办”良好氛围。再次要紧扣现有工作载体。如,防城港市要紧扣村级组织建设“六统强基工程”,再次掀起为民便民利民服务新。
二、综合改革体制分析
(一)配套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推行“农事村办”主要目的是促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化、常态化,更加具体、更加深入、更加便捷地把政府服务送往农家。“农事村办”推行与乡镇机构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必须同步进行,只有配套改革乡镇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政府由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当前乡镇机构改革及政府职能转,要按照“农事村办”发展要求,通过整合乡镇“七所八站”资源,成立乡镇“一办三中心”。整合后人员通过“一分四统”即资源统一使用、干部统一管理、工作统一调配、绩效统一考评、干部人事权与使用权分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合署办公。整合乡镇党政办、人大办、机关后勤等部门,成立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做好上传下达,组织协调便民服务工作;整合乡镇国土、民政、宣传文化、财政等部门,成立农事村办服务中心,负责联系上级业务指导,组织协调开展乡镇、村“农事村办”工作,做好服务站(点)、流动专业服务队,检查督促“中心、站、”服务工作运行;整合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林业、水利、畜牧兽医等部门,成立产业发展指导中心,负责乡镇产业发展编制规划和组织实施等;整合乡镇司法、综合治理等部门,成立民情乡解服务中心,负责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社情民意,应对突发事件和等。
(二)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要目的是避免政府管制的弊端及政府的“三位”(越位、错位、缺位)现象的出现,适时将管理权限回归市场、回归社会。推行“农事村办”旨在把政府职能前移村屯,服务送往农家,做到一般“农事”办理不出村,特殊“农事”办理不出乡(镇)。从防城港市6大类66项服务事项看,涉农证照审批事项已经占据了服务事项的二分之一,加快建立适应“农事村办”的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1、明确涉农审批事项范围。要进一步清理各种涉农行政审批项目,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县级行政管理权限向乡镇下移、乡镇行政管理权限向服务站(点)下移;对于由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审批的涉农事项,可根据法规采取受权委托等措施下发审批办理;对于没有明文规定要县级审批的服务事项,则创造条件下放乡镇“一办三中心”或行政村“农事村办”服务站办理;对于确实不能下放的审批事项,要尽量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2、规范“农事村办”行政审批程序。并联审批、流程再造是行政审批制度建设的最大亮点,也是审批制度改革的最大价值所在。当前,要对“农事村办”并联审批的范围和办理流程作统一的规范,要突出解决前台流程优化与后台沿袭传统审批方式的矛盾。3、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推动县、乡、村三级联动政务处理信息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在要求,“农事村办”并联审批关键在于开通“网办”系统,开展“网办”服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一站式”服务。当前,要进一步开通宽带网络和安装“网办”软件程序全套,以解决“农事村办”制约瓶颈问题。
(三)着力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多元中心治理过程其实是政府管理的一个分权与让权的过程,要求在机制转换过程中,既要规范公益,也要放活经营,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推进多元中心治理格局的内在要求。推行“农事村办”着力在于建立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导、农村社会化服务为补充的服务机制:一是建立参与组织的准入机制。既要坚持放开搞活,创造公平、公正的服务环境,让各类服务实体不断涌现,逐步壮大,积极主动参与“农事村办”,又要建立健全服务组织的管理制度,规范公益,监控服务质量,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突出以村级阵地建设远程教育终端设备为基础,建立健全农村服务体系,主要融合农业科技服务系统、农资营销系统、农产品营销系统、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系统、物流配送系统、文化产品传播系统、劳动力培训转移系统以及诚信保证系统为一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制保障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11〕22号和湘办发〔2012〕16号文件精神,我们赴县政务中心学习成功经验,市中心领导也两次来给予现场指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实际,形成了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专题报告,分别向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做了工作汇报,解决了县政务中心场地维修、窗口工作人员制服配备、村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等一揽子问题。5月31日在全县政务公开工作会议上,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总结了去年全县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部署了2014年工作。会议还表彰了2012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年初,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县各窗口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乡镇政务公开工作分管领导会议,全面部署了平台管理、政务服务、电子政务、作风建设等今年各项重点工作;会同县优化办组织召开了今年被纳入优化经济环境测评范畴的,十个县直部门重点股室长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其在深化政务公开强化政务服务工作方面的职责与义务。
为切实落实全县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县政府办制定并下发了《2014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及考核细则》,县优化环境领导小组下发了《2014年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测评方案》、《2014年县县直单位重点股室民主测评实施方案》,县政务公开办下发了《2014年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分中心、公共办事大厅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县政务中心下发了《2014年县政务服务中心机关工作人员目标管理考核细则》等文件,为做好全年工作提供了组织机制保障。
二、加强平台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坚持科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县政务中心继续实行一日四巡查、朝九晚五、“一月一总结、一季一讲评”等管理模式,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定期对各服务窗口进行量化评估,开展月度工作讲评、季度工作通报。上半年,共评比表彰了红旗窗口12个,服务明星25名,党员先锋岗12名,通过模范带动,激发了工作活力。为营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我们投入4万多元维修了办公楼外墙、停车坪等设施,中心面貌焕然一新;继续开展了“生日祝福、快乐假日、病情探望”等人性化关怀活动,激发了工作热情;组织了窗口工作人员赴绶宁县政务中心考察学习,全面感受了其标准化的服务模式。
全县各级服务窗口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强化规范管理。县地税局完善服务评价系统,开展窗口队伍业务技能培训;县农合办利用网络摄像对各乡镇农合办工作人员进行定时查岗,方便了基层群众;江口镇、高沙镇等便民服务中心完善了奖罚激励措施,确保平台规范运行。
我们不断拓展咨询、投诉和监督渠道,方便和满足群众表达各种利益诉求。继续扎实推行社会监督评议机制,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通过组织政务服务监督评议员座谈会,收集到各类建议和意见26条,经过认真梳理,给予了及时答复。上半年,中心大厅的现场答复群众咨询10362件,电话咨询3620件,妥善处理政务投诉6起,赢得了群众一致认可。
三、加强电子政务应用,提升审批效率
我们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依托公示栏、网站、媒体等各种公开载体,积极推行“阳光政府”建设。以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更新工作为重点,我们会同县信息办进一步健全18项重点信息公开栏,开辟了领导信箱、建言献策等政民互动栏。为规范党群系统各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6月19日,我们会同县信息办召开了15家党群系统单位的工作协调会,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我们不断加强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维护、升级工作,认真梳理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动网上审批应用。并将各类事项办理情况置于县政务中心大厅显示屏及县政府门户网站首页上,进行滚动更新,初步实现了审批事项网络化受理、信息化处理、规范化办结。通过监察系统采集各单位的业务量、审批办结、提前办结、超时办结等基础数据,实行实时同步全程监督。上半年,实现预警纠错118件,黄牌警告3个,有效地促进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4月,《邵阳日报》以《县推行网上审批促行政效能提升》为题对我县电子政务工作进行了报道。
关键词 农民工 法律援助 问题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胶州市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全市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约110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34万人,流动人口30万人,两者之和约占总人口的60%。随着农民工队伍的维权问题日益突出,该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胶州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经验
近几年来,胶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及省、青岛市有关文件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先后设立24个法律援助工作站、855个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10家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岗、2处省级法律援助受理点,相继出台《法律援助诉前调解办法》、《农民工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为农民工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降低他们的维权成本,有力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在依托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岗、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同时,还加强与法院、仲裁、城建、工会以及镇政府、街道管委会等职能部门的密切协作,积极构建农民工社会化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保障体系。
二、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为农民工群体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法律援助工作,但在具体办案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法律援助经费短缺。
胶州市现有常住人口80万人,法律援助年经费仅为8万元,人均才0.1元,其数额之少,难以满足正常的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援助律师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民工维权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
胶州市作为外务工人员相对较多的县级市,农民工在法律援助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大多数农民工生活在社会底层,经济条件较差,打不起官司,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又由于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与企业之间多为临时性的劳动关系,特别是在建筑施工领域,工程经过层层转包,最后出现农民工和包工头之间形成一种雇佣关系现象,他们之间仅有口头协议,没有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农民工往往“空口无凭”来申请法律援助。
(三)司法救助体系不完善。
尽管该市已建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协作工作机制,但在具体操作中困难重重。农民工维权涉及多个部门,一个具体的法律援助案件,可能涉及法院、公安、工商、劳动、国土、建设、卫生等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的条条框框很多,虽然是免费,但牵涉立案、诉讼、鉴定、档案查询事项等仍需收费,该市司法救助体系尚不完善,还无法实现与法律援助对接,广大困难群众维权成本依然较高。
(四)索赔时限长、程序繁琐。
案件的对方当事人为单位,背景复杂,办案阻力大;用工制度不健全,造成调查难、取证难;诉讼程序繁琐、时限长也是农民打官司难的重要原因。以农民工讨薪为例,按所有法律程序进行完毕,共要21个月时间。如果遇到工伤纠纷,程序更加烦琐,全部程序走下来要29个月。
三、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建设。
目前,法律援助机构建设上普遍存在法律援助经费短缺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法律援助职能的发挥。对此,司法行政机关就要积极争取财政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支持,逐年增加法律援助业务经费,或者向社会募集必要的资金,条件具备可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基金,从财力上保证法律援助维权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
一是法律援助机构要给法律援助律师提供稳定的案源,并要求每名法律援助律师每年免费为农民工提供一定数量的法律服务。二是各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要充分履行职责,广泛在农村社区开展非诉法律援助业务,为农民和农民工解答法律咨询,调处矛盾纠纷,法律文书,行使法律援助案件初审权。三是司法行政机关可协调组织人事部门,制定选聘法律援助志愿者计划,通过自愿申报、组织考察、上级审批等程序,选聘大学生担任法律援助志愿者。四是做好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定期对全市的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综合素质和法律援助业务水平。
(三)完善司法救助保障体系。
法律援助与社会保障机构、民政机构有重大关联,案件援助需要与公检法打交道,又与公检法机关关系重大。因此,要使法律援助制度良好运行,必须理顺与社会保障机构、民政机构、公检法机关等关系,建立健全全市司法救助保障体系,这需要市委、市政府鼎立支持,打破各职能部门的条条框框,使法律援助机构与职能部门真正联动协作,为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受援人提供通畅无阻的法律援助途径。
(四)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
关键词:农家书屋;服务;现状;思考
建设农家书屋,是党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但农家书屋虽然顺应新农村精神文明发展逐步建了起来,怎样让这一新生事物发展壮大,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紫阳县农家书屋建设基本情况
紫阳县地处陕西南部,属国家级贫困县,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 35万,下辖 21个镇212个行政村。全县规划建设212个农家书屋,现已建成40个,在建101家,待建71个。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便民服务、整合资源”原则,做到有场所、有制度、有人员。坚持建设标准,每个书屋 “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每个书屋配送图书1591种3600多册、音像制品100余盘、征订报刊杂志30余种”。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职责”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张榜上墙,对“农家书屋”进行规范管理。
二 、紫阳县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认识问题。部分乡镇领导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关键是害怕这项工程一阵风、不长久,存在消极应付思想;少数乡镇对“农村书屋”建设的可行性本身持怀疑态度,有的迫于上级压力,有的认为是出于“作秀”,不得不做,勉强敷衍。
二是协调问题。部分县级职能部门协调力度不够,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导致“农家书屋”工程进展缓慢。
三是资金问题制约。“农家书屋”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建设时主要由政府投资,建成后由农民自我管理。没有资金再投入,仅靠社会捐助难以维持。
四是质量问题。一些乡镇的“农家书屋”具有“一室多用的杂货铺”现象。
五是发展问题。部分乡镇仍存在重建不重管,忽视书屋可持续发展。
六是服务问题。大部分村的农家书屋管理员由村支书、主任或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干部工作任务繁重,书屋经常 “锁子看大门”,有书无人借,借书吃闭门羹,“农家书屋”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还需我们花大力气去解决。
三、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几点思考
根据中央八部委《“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到2015年,全国每个行政村都必须有“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目的。因此,必须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县乡村三级联动、建、管、用三措并举,使“农家书屋”这项惠民工程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一)建好书屋。在“农家书屋”建设选址上,可以鼓励书屋走形式多元化的路子。建设与小卖部、理发店、卫生所、农家大院等商业、服务活动相融相生的“农家书屋”,特别是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在村级小学内,笔者认为这是最好的资源整合,最值得推荐的方法。使“农家书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提高管理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在选择书籍上要适当兼顾当地主导产业,比如采购一批茶叶、蚕桑、畜牧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创特色书屋,增强实用性。为解决采购书籍资金不足的问题,可通过收集本村各家闲置书籍、组织当地致富能人或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捐赠书刊、收集地方文献等方式更新书籍。
(二)管好书屋。不但要重视“农家书屋”的建设,更要重视“农家书屋”的管理。不加强建成“农家书屋”的管理,就会形成“建时一阵风,建后无人问”的状况,久而久之,建成的“农家书屋”这一阵地就会丢失。
因此,笔者建议:
一是配好书屋管理人员。采取“选举产生”的模式,由村民自己选举信得过的、有一定素养的、乐于奉献的人士管理 ,一个书屋最好选聘一至两名管理员(备用一名)。村民可从本村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等“五老”人员中选聘,由村委会报镇级批准,报县级备案,实行挂牌上岗,年末评选优秀管理员进行表彰。
二是建立三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县级图书馆、镇文化站、村活动室),即由县图书馆工作人员负责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全县管理员每年每人至少培训一次(采取县图书馆培训镇文化干部,镇文化干部培训本镇书屋管理员的模式执行),全县每年至少开一次农家书屋管理员经验交流会议(可与每年开推荐选拔全县优秀管理员同时进行),镇文化站负责组织联络所有工作。
三是要建立滚动管理机制。对已验收合格的“农家书屋”,要以市县级文化部门为主,实行逐年考核的方式,以加强管理。对合格的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每年按整个书屋建设比例给予一定的书籍报刊更新费用。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取消当年书屋更新费用。
(三)用好书屋。建好管好“农家书屋”,最终目标是用好“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建设的核心在于方便农民看书,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重建轻管,重管轻用,都是与“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背道而驰的。用好“农家书屋”,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读书的风气。
首先,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农家书屋”,把“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切实纳为整个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同部署,一同考核。
其次,要在各个村级建好“农家书屋”,让群众有书可读。
一、做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效能监察工作意义重大
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效能监察主要是指监督检查监察对象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是否完成各项人口计划和工作目标,是否正确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努力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监察对象是基层人口计生系统的党员干部职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人口计生管理员,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对象也在此列。
(一)做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效能监察工作是党和政府的要求。目前,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弄虚作假、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时有发生,这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党和政府的要求差距甚远,特别是面对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效做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效能监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做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效能监察工作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广大人民群众是实行计划生育的主体,他们对做好效能监察工作寄予更大希望和期待,作为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效能监察机关,一定要站在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高度来提高认识,促进此项工作健康开展。
(三)做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效能监察工作是推动计生工作上台阶的保证。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效能监察是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保证。
二、做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效能监察工作的几点体会
台前县人口计生委加大力度,治理源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效能监察工作中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纪检监察队伍。搞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效能监察,首先,要有一支好的队伍,要把那些政策水平高,精通业务,会做群众工作、会服务、服好务的同志充实进来;把那些工作责任心强,敢于直言,并尊重客观事实,群众信任、拥护的同志充实进来。打铁首先自身硬,要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求别人做到首先自己做到。只有这样,在深入开展工作时,才能站得直,行得正;处理违纪违法案件时,才能底气足,让大家服气。其次,要按照工作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要抓住重点,树好典型,反面教材公开,使大家警钟长鸣。时时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处处按照要求去做,为树立人口计生系统形象,促使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其三,工作要持之以恒,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不要一搞活动就紧张起来,平时无所事事,走形式、走过场要不得。要把落实政策法规贯穿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始终。其四,要敢于“较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是真空,处分谁、处理谁,一时得不到理解,这是在预料之中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要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并非一味迁就,既然从事了这项工作,就不要怕得罪人。其五,要多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多做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净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环境。
(二)制定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我们的各项制度、工作规范已较为完善。但是,一些地方在制定制度、规范上缺乏创新,一味套上级文件,不考虑实际情况,对本地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各项制度、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只是在会议上念念,然后束之高阁。制定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效能监察工作有章可循,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但他们不是警察。
2012年年初以来,“村警”开始出现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江南乡、海浪镇各村屯。两个月之后,宁安市241个行政村内就都有了这样的队伍,人员达248名。
新奇之余,村民们惊讶地发现,这些一村一驻守的“村警”,大多是他们熟悉的但早已被忽视或遗忘的村治保主任。
变化在悄然发生。人口登记、矛盾化解、巡逻防控、协助破案,只要村里有啥事儿,就有“村警”的身影。短短半年时间,治安案件少了,上访事件少了,逐渐,村民们“有事找村警”成了习惯。
农村派出所的难处
作为一个农业县级市,宁安市有农业人口29万人,占该市户籍人口总数的74%。以江南乡为例,派出所现有民警11人,要管理该乡31个行政村,70个自然屯,3.7万多人口,难度可想而知。
宁安市公安局局长霍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公安部和中央重视基层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但是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感觉,各级政府包括公安机关在农村没什么抓手,基层村委会在这方面作用也不很突出。”
据了解,多年来,治保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在配合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农村警务工作体制出现了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是治保会的作用不突出。受农村分配体制影响,对治保主任仅是采取补工的方式支付少量的工资,治保主任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愿承担更多的工作。治保会原有的社会治安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大大弱化。二是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特别是地域广大的农村地区,难以做到警务工作全覆盖。
“我市行政村有241个,而基层派出所现有警力147人,除了所长、教导员和内勤,应承担责任区的民警仅有112人。由于农村所警力非常缺乏,每个所配七八个人很平常。按照公安部的要求,每天起码要有三个人在所里值班,两个负责出警,一个负责驻扎。这几个人基本上实行两班或三班倒,光值班基本就把农村所的民警熬完了。”霍锋说,仅靠民警单打独斗,基层基础工作难以做实。
据悉,在农村派出所警力不足、农村治保会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农村集体上访事件频发。仅2011年,宁安市就发生农村集体上访事件137起,占该市上访总数近半。“三年来,宁安市发生治安案件11478起,其中农村发案7969起,占总数的69%。在三年来发生的2781起刑事案件中,农村发案1402起,占总数的50.4%。”霍锋表示,这组数字凸显出,农村的和谐稳定关系到该市整体大局的和谐稳定,不创新农村基层警务机制,就无法根本解决新形势下农村治安案件居高不下的问题。
“警力有限,民力却无限,我们设想,可以用本村人管理本村,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环境熟的优势,把公安机关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最前沿。”
2011年年末,一个经过调研和试点基础,由各村治保主任为主组成的“村警”队伍走马上任了。
“‘村警’是一支全新的专业化农村辅警队伍,不具有执法主体资格,要在民警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霍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些“村警”主要承担协助民警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收集上报涉稳信息、积极提供线索、协助民警查破案件、熟悉和掌握本村人口基本情况、巡逻防控、为群众提供代办户口证件等便民服务等多项工作职责。
如何把村民变成“村警”
“村警誓词”、“村警格言”、“选人用人五要五不要”、“村警三字经”、“建立村警QQ群,预警信息、部署防控重点等工作内容的消息”等,一个个针对“村警”设计出来的点子,出人意料地把这些老治保主任的热情激发了出来。
“穿上了协警服,有了工资,更有了组织,大家最真实的感受就是,自己有了归属感、荣誉感。”提及身份的转变,宝山村原治保主任赵家东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更多的是责任感。
记者了解到,在宁安市,以往村级只有村支书、村主任和村会计政府给开工资,至于治保主任,条件好的乡镇一年能给一千多块钱,“经过市公安局协调,现在乡里转移支付一年给1200元钱,市里一年给的公益性岗位资金4800元,‘村警’一年的固定工资就是6000元。根据具体工作成绩,局里还给予一定的奖励。”宁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孙鹏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5月20日下午,宝山村村民老张意外在村里的废弃菜窖中发现一具尸体,吓得六神无主,一溜烟跑着找到正在地里干活儿的“村警”赵家东。赵家东当即赶往现场,并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报告。
村里发现尸体,这可不是小事儿。派出所到村里有一段路程,刑侦人员赶到也需要时间。想起岗前培训课上派出所民警的讲解,赵家东当机立断,控制现场,封锁消息,并拿出早就登记着“村里谁家人出门打工、谁是外来户”等信息的“工作手册”进行逐一排查。一个小时后,当警察赶到现场时,赵家东已经排查出村里只有一名外来人员关某去向不明了。
找到关某的妻子杨某,她一口咬定丈夫已外出干活。可离开宝山村只有一条路,赵家东此前早已问过村里的小客和出租车司机,都没见到关某外出。借助赵家东提供的信息,民警很快锁定杨某有重大嫌疑。经过突审,杨某终于供述了联合母亲勒死关某的犯罪经过。一起命案在三小时内成功侦破。
“如果等民警到了再展开排查,或者事前走漏了消息,没有控制案发现场保存证据,要破案得走多少弯路,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说起这起命案,霍锋坦承,有了“村警”,这些“如果”才没有变成现实。虽然没有执法权,但作为农村辅警力量的“村警”,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