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

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

第1篇: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金融市场;依存结合;完善制度;多层次体系。

科技推动世界进步,科技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融入了生活,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都起着无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改革不断推动者金融市场的发展。科技创新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产业的深化发展,支持着金融体系的健康茁壮发展。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坚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的最关键竞争要素。这也是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紧密联系的必然结果。只有把握了科技创新,才能在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一、科技创新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科技创新和金融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一)科技创新需要金融的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认为,现代科技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为科技创新,是一个实验过程,结果未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同时即使实验成功了,还需要进行市场开发,这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当然,如果成功了,最后带来的收益也是不菲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展了企业的市场份额。而金融市场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附带不同程度风险的市场主体在这里进行资产的交换,风险的组合,契约的订立。金融市场的这种特质和科技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研发初期,还是成功后的市场开拓时期,都存在大风险和大收益,传统的融资渠道大多都在观望,而金融市场特质表明金融市场有这个魄力支持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创新。

(二)科技创新促进金融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作为出资方,金融市场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受益者。而科技创新带来的产品改进,产业改革,都为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活力,扩展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驱动着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如何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完美结合。

(一)增强对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认识。

金融科技创新也是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一类,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在这方面,人们对此的意识不足,同样,保护也不足。所以,促进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理念,促进其重新认识科技创新与金融结合的意义。然后对于金融科技创新进行记录造册,保护其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为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打开新局面。

(二)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制度。

目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限制条约较多,对于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多,金融市场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市场自动调节功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金融市场中各色机构业务,金融工具等都有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

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需要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给予金融市场一个自主调节机制发挥功效的机会和平台,让市场活跃起来。其次,应当鼓励金融市场的科技创新。比如,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或者优惠政策等,大力促进科技的创新活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最后,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决策错误,同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补充市场中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三)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构建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的组成元素。国家应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该大力扶持。构建一套科技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同时,对于此类企业之间的再次融资以及市场化的并购重组都给予支持和一定优惠扶助政策。和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发展也避开了大开大阖的路子,而是小步跑,这其中诚然有国家政策管理严格,政府部门干预较多的因素在内,但是也有金融市场自身体系单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势单力薄,经不起风浪吹打。所以,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帮扶,同时也是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速度。只有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严格交易市场的制度和监督,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论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科技创新与金融互融,互动,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机制,并且简化发行流程。

三、结语。

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完美结合是近年来金融与科技创新逐渐趋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虽然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国家对于金融业的管制也比较严厉,但是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在金融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逐渐丰满的由各色科技企业带动发展构建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以及强化的外在制度环境和人们对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结合的再认识都促进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推动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互动互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维地,孙可娜,刘娜。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导刊,2011(12)。

[2]黄蓉。科技创新与金融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1(12)。

[3]周剑初。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改革良性互动[N].金融时报,2007,3.

[4]李侠。寻求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良性互动发展[N].金融时报,2006,2.

第2篇: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

1)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不够强。通过对近200名山西农业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74.2%的学生有参与科技创新的想法,20.0%的学生缺乏科技创新的热情,究其原因:一是对科学精神的缺失。一般大学生在通过电视、网络等手段获取信息过程中,除了时事政治外更喜欢消遣娱乐类信息,对科学知识类关注不足,一些大学生热衷于考研、考证书的支点是生存需要而不是科学兴趣,真正愿意从事科学研究的很少。二是对科技创新活动认识不足。调查中,19.4%的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存在偏见,认为大学生搞科技创新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与基础学习不能均衡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对科技创新活动兴趣不高。就山西农业大学连续三年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的情况来说,2012年申报104项,立项44项,参与人数500人次;2013年申报240项,立项73项,参与人数962人次;2014年申报244项,立项72项,参与人数964人次,申报数、立项数和参与人数虽然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山西农业大学的学生总人数来说参与率、普及度不够高[3]。2)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大。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主导性的重要作用,是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保障。通过分析山西农业大学现状,笔者认为:第一,师资力量普遍不足。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等学院的生师比甚至在30以上,很多指导教师单说平时上课就已力不从心,再加上还有自己的科研任务,很难有多余精力去指导学生认真完成科技创新项目。第二,部分教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在对学生的指导上都是突击指导,效果很不理想。第三,科技创新指导往往存在扎堆现象。很多院系威望较高的教师往往负责多个科技创新项目,而其余一些教师甚至没有项目可以指导,这样不仅使这些威望较高的教师不能高效指导科技创新项目,而且造成指导教师师资力量的浪费。3)科技创新活动运行体系不够优。虽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已逐步形成学科、专业配置合理、组织及管理机制科学的科技创新体系,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高校科技创新体制体系仍然不完善[4]。首先是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在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中,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常常由多个部门分别负责,存在部门间配合不力的现象[1]。山西农业大学在2013年已通过了《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人事、教务、科技、计财、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领导组,组织协调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但实际过程中,部门间相互推诿、协调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其次是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不够科学。我国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步晚,虽然一些高校很早就开始了综合测评制度的改革探索,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和制度,但是人才测评方式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过于单一、不全面,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并不科学。再次是结题审核机制和推广体系不健全。在每年的科技创新项目结题过程中,缺少合适的审核机制和推广体系,结题率、结题质量并不理想。据统计,山西农业大学2011—2013年连续3年的省级重点和一般性科技创新项目共73项,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只有3项,发表率不足5%,科技创新项目应用、推广,申请专利的几乎为零。4)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大。由于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物质,并且开放实验室,这就势必会耗费学校大量的物资资源,对于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就山西省内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势而言,只有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发展形势良好,拥有211工程专项经费和一省一校工程专项支持,学校划出更多经费支持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而在其他大学中开展此项活动则较为缓慢。此外,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又出现重视重点学科、王牌专业,忽视弱势专业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很多科技创新项目因缺少资金和物质支持,畸形发展,无法较好地完成。山西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工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诸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赛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因为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在项目成果、普及人数等方面仍然存在严重不足。

2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的方法

针对制约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的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来不断提升高等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的积极性。1)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意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既关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又关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只有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对伪科学缺乏鉴别力,对科技创新缺少兴趣的现实,从培育科学精神、提高思想认识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力度。一是从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入手,改革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培育科学精神[1]。二是从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入手,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宣传教育活动,在宣教活动中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三是从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入手,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兴趣。此外还需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深入社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2)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学校要在师资力量上下工夫,减轻教师授课压力,使教师有更多精力参与和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其次要提高教师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把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与评优评先、职称晋级挂钩,对指导教师进行一定的课时补贴。三是严格科技创新项目指导教师的审核工作,使每位教师最多指导两个项目,杜绝扎堆现象,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指导科技创新项目。3)进一步抓好制度体系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应在加强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建设上做大文章,确保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推进。第一,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列出责任清单,规范部门职责,强化配合意识,加强沟通交流,各司其职,杜绝模糊地带,消除责任“真空”。第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单一的人才评价机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支撑。学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克服高校传统评价存在的指标模糊、内容片面、方法单一的弊端,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发掘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从知识、能力、素质、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做出科学评价。“评优”“评奖学金”“研究生推免”等高校人才评价机制要修改完善。如让科技创新项目完成较好、但考试成绩并不十分突出的学生,也能在学校得到较高评价。第三,健全结题审核机制和推广体系。首先,严格科技创新结题要求,并量化具体标准,例如就的期刊进行审核,对于质量差的坚决不予结题,追缴经费并减少所在学院科技创新立项的名额,对于高质量成果给予资金等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其次,聘请有关专业教师和企业家组织审查学生科技创新结题工作,并对项目的后期应用和推广予以指导和帮助。再次,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把学生的科研成果推广出去。4)进一步增加资金物质投入。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必须在资金物资方面认真规划、加大投入才能真正有效地得以解决。一是合理安排和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经费,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和支持更多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同时从经费等方面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二是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将实验室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和基地,让学有余力和有兴趣的同学在实验室更多地接触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的实践能力。三是针对山西农业大学的特点,提供更多的实验田和实验作物供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3结束语

第3篇: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 高等教育 重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

引言

高校作为重要的育人基地,担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具有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担负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部在2007年1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强调:“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教育部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校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工作目标。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科技活动是指各个高等学校为了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科技意识、科研精神,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要形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科技立项申报与研究、科技作品评审、社会调查与研究、科技竞赛、科技作品展示、科技参观、科研论坛、科普宣传展览等。“以活动促创新,以创新促成才”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必须认识到的基本理念。

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对于高校的发展及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作为高校从事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并以此进行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又可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若干典型教学项目,推动教学改革深入进行,还可以作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学术方面的创新活动是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必须突出科技创新的育人主题,因此引导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健康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和实际科技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积极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合理利用时间积极投入到课外的科技创新中去,将课外的时间用来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以此改善高校的学风和校风。

大学生科技创新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之间呈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其关键就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世界的知识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对于人才的衡量及评价标准同时也发生了变化,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衡量其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而是侧重于是否能够具备快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的能力及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等方面。因此国家及高等院校必须具有一定的制度保障,保证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校素质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如何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各高校都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学校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设立科技创新活动专项基金,开展科技立项、科技评审、科技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活动形式日益丰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就现有的组织模式而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资金、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仍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了其发展规模和综合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主要是通过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挑战杯”等实践环节来作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希望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培训、实践,以及教学计划,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科研氛围的营造,也造成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不足。新生对于科技创新活动较为热心,但是缺乏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对科研不知从何下手,大二学生才开始学专业课,高年级的学生面临进一步升学或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很少有精力和时间从事科研,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寻找合适的学生进行培养的难度也较大。因此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计划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首要因素。

2.缺乏创新的制度建设。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与传统的文化氛围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校推广速度比较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尚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甚至还未真正起步。由于缺乏创新的制度建设及保证制度有效运营的长效机制,其内容涉及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阵地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科技项目管理、激励措施等一系列有关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章制度。从而导致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难营造出浓厚的科技学习氛围。

3.缺乏充足的科技经费。

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显著增加,科技经费问题往往成了许多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难以开展的瓶颈。往往学校拨付给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专项资金都是有限的,有时候拨付也不够及时,与此同时学校教务处和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也不是很积极,没有真正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4.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虽已走向良性发展,但发展又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忽视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队伍和学生队伍专业培训和素质提高,教师力量严重不足,尤其中青年专业教师中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而教学任务繁重,他们很难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指导,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这也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

5.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缺乏普遍性及可操作性。

目前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存在缺乏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除了研究生或者一些研究型大学的学生之外,很多普通大学的本科和专科学生比较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训。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应有必要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目前国内部分高校都是通过学生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各类专业竞赛等方式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学习和锻炼,没有能够形成标准及系统化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高校的毕业设计甚至缺乏系统理论及实践能力的支撑,这些都从根本上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6.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不均衡。

目前的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在不同层次的高校及不同专业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来看,重点院校在获奖层次和数量上明显多于普通院校。近几年来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较高名次与科技创新奖项几乎都被重点院校获得,部分高校甚至到目前为止,没有能够获得过相关奖项。从专业学科门类上来看,理工科学生进行创新在各个方面要明显优于文科的学生。理工科学生在软件设计及发明创造上与文科学生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文科的学生只能够通过调查报告等获得成绩。同时高年级的学生在科技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方面都比低年级的学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三、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

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时代、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对于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等学校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全面成才的宽广舞台。近年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在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在高校的平时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能够突出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的科技活动纳入到应用性的教学环节中,并因此为大学生开设科研相关的课程,奠定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在具体的操作中,每个学年组织一定次数的学生科研立项工作。所有有兴趣的同学都要填写对应的申请表,经过审核后进行存档。学校要能够鼓励个人或者创新小组参与科技的制作发明,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2.实施制度建设创新。

制度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大学校园中一定要能够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不断提升全体师生的参与率,加强制度的创新,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制度的建设,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以增强组织管理方面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水平。在学生科研的组织管理工作方面一定要重点抓好立项申报、过程指导、结题评审、成果展示这四个环节。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创新主要包含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阵地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科技项目管理和激励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3.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骨干、指导教师团队”队伍建设。

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是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及层次,指导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制定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要加大指导工作量,通过评奖评优等途径增强指导教师的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在指导教师中大力开展教书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指导教师对高校培养创业与创新型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指导教师在指导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和实践能力培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增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骨干队伍的建设。学校要通过各种方案加强学校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培养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识;学校要培养学生从事科技创新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加强学生创新骨干的选拔和培训。要通过广泛开展科技方面的交流丰富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经验;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的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兴趣,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一定要注重管理队伍的建设。管理对于事业及各种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因素。学校要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工作的专门队伍。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管理干部的培训,帮助管理队伍了解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规律、途径,以及发展的状况,切实有效地提高管理队伍的科技创新意识及业务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网络的建设,为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宣传、项目评审等工作提供平台。

4.拓宽资助渠道,加大企业与大学生科研的合作力度

随着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参与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经费也成了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各个高校一定要进一步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在学校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要不断争取到相关的教学部门的支持,在学校形成多部门协抓共管,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要争取到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一定要具有社会实用性及市场推广价值,争取到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的赞助,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也才能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供有效的途径,为实现高校服务社会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此外,大学生及指导教师参与到企业的项目研究中也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5.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科技创新氛围是高校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高校、社会、个人要能够积极营造多位一体的良好科技创新氛围,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新闻媒体要通过加强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期待,激发教育机构进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高等学校要能够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活动的非强制性属性,努力创造独特的文化来实现课堂教育之外的创新教育的目的。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要能够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中去,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整体创新氛围的形成。

四、结语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而创新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人在身上,大学生是青年中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和较强能力的群体。科学方面的研究表明,18岁到24岁之间是人最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时期。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大学是创新的摇篮,是创新最为重要的基地之一。大学生则是科技创新最为重要的排头兵及创新最具活力的对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是高校承担的重要使命。大学生的科技活动也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这一使命,通过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仅是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续,同时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2011,(10).

[2]周培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6,(19).

[3]江云青.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4,(03).

第4篇: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概念;主体;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志码:A

关于主体、主体特征的问题,是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力求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主体为主轴来研究主、客体的关系,将主体作为近代哲学的核心突现出来,就是从康德开始的。康德的主体认识论是哲学研究的新突破,它把哲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认识论实际上就是以哲学发展的视角从关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到关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转向。康德强调的是人的认知能力,认为人的认知活动,就是用先天的认识能力,去整理后天的感觉经验,形成先天综合判断,从而使得零散的、偶然的感觉经验变成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科学知识。马克思在主体与客体关系的问题上,不仅唯物地解决哲学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即解释世界的本源问题,而且其独特的创造性贡献还在于科学地解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这一哲学第二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哲学的本质是强调实践,他是第一次把实践放在哲学的首位,认为“自然向人生成”的契机或“自然的人化”,就在于实践即人的创造性的活动。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哲学又被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可以说,在哲学发展的道路上,的哲学的实践性,超越了近代哲学,进入到现代哲学的崭新领域,并且使得研究主体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成为现代哲学的主要问题。

所以,基于上述的哲学的实践性来讲,主体就是能动地、从事着社会实践者的个人、集团、整个人类。这里实践性是作为主体人的首要的基本的核心特征。而作为主体的人对实践的把握,又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体“懂得按照任何一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经济管理都是主体认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又不仅仅局限于对出现问题、手段和客体进行的简单记录,它还应当包括基于主体立场的“主观现实”,并且对事件做出的相应的反映也取决于主体对所发生的事件的理解与表述,例如对于“A—B”的表达,对它进行诠释之前它什么也不说明。这个表达式中的3个符号可以根据主体的理解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所以,赋予某一客体或某一过程的含义,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主体的内心世界构成了理解的基础。所以人是社会历史中实践着的主体;人具有作为主体的一切属性,突出体现在主观能动性,这是探讨主体的核心。当然这一主体性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而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变化发展着的,人在改变自然的过程中也改变自身,并将外在于人的客观规律转化为人的经验技能,科学知识和理论,人在实践中逐渐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获得对自然界的主体地位即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己,这种超越体现在:首先是主体的自我认识。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在人用他作为主体自身所创造出的对象物来表达自己。机器是人的活动的物化,是人的思想物化于这种自然的材料中。电脑的发明也是人脑的思维属性得到了物化的表征,反过来,人类可以通过电脑直观人类的思维。电脑的发展是人的思想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马克思说:“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人类制造的各种机器尤其是模拟人脑的实践,正是人类在自己创造的对象中,达到了主体的自我认识。其次是主体的自我变革。电脑的思维模拟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类探索人脑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类把自我的人脑纳入了实践的对象之中。人脑是个加工厂,以往这个加工厂常常是加工它本身之外的客观事物,从客观对象中寻找原材料。而现在,这个加工厂正越来越多地加工自己,即加工人自己的大脑,所以说,电脑就是人脑使自己对象化的产物。G·克劳斯说过“沿用黑格尔的语言说,随着每一部机器的设计,人的精神(当然不是绝对精神)都把自己的一小部分外化为(技术的)自然。电子计算机把人的整个精神结构外化为自然,同时也使人的精神能用自己的这种外化的技术行为方式来研究其自身”。实践越是发展,就越要求主体善于探索和变革自己。人类变革自己大脑的实践,既是人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的表征,也是主体自我变革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的标志。最后是主体的自我提高。马克思指出“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正是在人脑与电脑交互作用中,作为主体人的大脑不断地进化,人的思维能力不断加强,主体控制、改造客体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所以,主体的自我认识、主体的自我变革、主体的自我提高,是过去,更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与将来主体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己的特征。

1 科技创新主体

第5篇: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

竞赛是学生实战检验,通过竞赛不仅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磨练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现在90 后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在竞赛过程中,坚持数天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通过题目分析、资料查阅、方案论证选择、作品的组装调试、论文的撰写等一系列过程,队友讨论,分工合作,相互磨合和指导教师的指导,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心理抗压能力。学生通过竞赛过程的体验尝试,感受着指导教师日夜坚守的无私奉献行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扎实学风、科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的提高都是一次质的飞越。

二、教师教学过程的启发引导

作为老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性人才培养意识,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弄清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创新性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真正地把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到工作实际,才能够追求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创新,提高自己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指导,可以把学生创新的成功实例引入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实际说服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的潜能,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撰写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撰写科研论文,撰写发明专利等。使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各个环节,体会创新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根据老师的研究方向,结合学生的意愿、专业特点和学生技能特长,为每队或每组学生配备一个相对固定的科研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把所带的学生吸纳到自己的团队中,走进实验室,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实践基地的示范

(一)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创新基地是学生初试科技创新的阵地,通过项目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了完成该项目,而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真正地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做好导演,指导学生如何做,把握好方向,激发斗志。

(二)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学校每年都利用假期组织学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生产实际,了解社会需求,一方面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回到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同时通过接触实际,从所学知识中总结提炼,产生许多灵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四、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政策保障

强化科研创新活动的奖励机制,增强师生创新的原动力。从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制度,对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学校出台了《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奖励办法》、《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于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 400~10000 元不等的奖励,获奖学生在具备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评选“三好学生”、优先推荐保送研究生,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等。而所有获奖作品的指导教师将享有与获奖学生同样的奖励,并且作为评优选先、评职晋级的标准。由于学生科技创新奖励机制使得一部分学生为了捞点资本而混进来,就要对于前期参加多少的实践、积累了多少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才能进入严格把关,同时把好结题关,杜绝浮躁。为了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持续发展,学校每年设置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100万元,支持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积极争取企业的冠名赞助资金。

五、结语

第6篇: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成果转化;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The leading and supporting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Guo Yu Peng

(China Railway No.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Jinan,250101,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policy guidelines, based on its own development needs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from the autho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support the leading role was put forward, propos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to support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rom aspect of the leadership,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impro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mechanisms,ens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a detailed exposition were made.Then we got the Final conclusion which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is the key of the evolving enterprise.

Key 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 Project ; Achievements ; Corporate Culture;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铁路、公路、市政等基础工程建设迅猛发展。建筑企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成本的竞争,而逐渐转化为企业整体实力、技术水平、品牌形象的竞争。建设优质的工程项目,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的根本。而淘汰落后设备与工艺,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高施工装备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推进“科技兴企”战略,将有效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有力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赢得社会各界认可。

1.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主要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无论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还是党的“十”,都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要求,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是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也就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而企业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主体。

从企业的发展这方面来说,主要涉及科技创新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层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多的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对科技成果的吸纳、应用能力。科技创新通过企业具体的科技开发活动得到落实,而科技开发项目是科技开发活动最主要的形式。企业的

科技开发项目是企业围绕战略目标,根据其自身优势和条件进行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开发项目,或现有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进,这些活动以企业经济利益为目标,与企业的产业发展相结合。

另外,有效的科技创新工作,是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一个项目能否平稳有效的发展,硬件是外在因素,软件是支撑项目发展的灵魂,科技创新工作如同工程项目的软件,是优质项目的集中体现。 而通过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的应用,是降低项目返工出现频次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安全与质量的重要保障。

从人才建设、企业文化方面来说,科技创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才是根本,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根本,也是企业立足并发展强盛的根本,科技创新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指引,面对基层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众多企业--特别是工程施工企业--都在尝试以科研项目的有效运作全面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开展,为广大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学习、创新、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团队的建设,工程创优的实施,创新文化的积累,进而通过企业文化的科技创新元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现实众多实例证明,在项目经理部里积极参与过课题研究的技术人员,通过这一学习、创新、展示自我的平台,其成才的几率要大得多,对企业的认知感和归属感会更强。

2.科技创新支撑企业发展的实施措施

首先,领导层的认识和重视。这一要素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上层建筑(决策层)的首肯,科技创新的各项工作无疑难于开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首当其冲。

其次,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如何立足企业实际提升创新能力,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诸多部门、多个层面的协同配合,全面增强科技创新意识,突出科技创新工作的地位,切实加强科技投入,研究解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再次,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简言之就是科技创新的机构和制度建设,这是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配置科学合理的机构和人员,健全科技创新各项制度,才能起到指导、监督、服务的职能,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另外,确保科技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投入制度,保证人财物的正常投入,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保障企业科技创新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读国家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以及国税发〔2008〕116号文、国税函〔2009〕98号文、财税〔2013〕70号文等均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研发费用可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即在实际发生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以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另外,政策对于通过国家级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技术中心等认定的企业,其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作出了明确规定,目的旨在确保科技投入的有效实施。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核心技术,加强成果转化,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产、学、研”联合攻关。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企业往往受其自身研发力量不足的限制,难于深入开展高端技术成果的研发。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业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可以起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效果,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

除此之外,建立奖励激励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健全考核体系等措施,将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能很好的提高企业领导层以及广大员工的创新意识,逐步引导全员将科技创新变被动为主动,树立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创新风气,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能力。

开展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是依托,创优增效是亮点,重在规划,贵在实施。具体一些:立项,要结合工程特点,选好科研课题;树立高难项目搞科研,一般项目搞创新的思想;课题的计划推进,项目立项后要结合工程进展,课题组必须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抓好工法编写、专利申请工作管理;研发过程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依托工程创新,搭建创优创效平台,开拓思路,寻找切入点,贯彻绿色施工理念,节能减排技术、信息化技术。

3.结束语

要想最大发挥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一定要将科技管理工作落脚于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要有长足的发展,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工作是关键,一个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才是具有竞争力的、有发展后劲的企业。只有技术和管理进步了,企业的总体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才能凸显,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

[3] 代红延.《科技创新》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第7篇: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公共政策;科技创新;市场经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科技的创新需要政府政策的影响。通过政府政策的积极保护,使科技创新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科技创新在市场经济中的内涵

当中国进入世贸组织以后,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关键词。科技创新需要依靠创新、高校的科研研发项目,更离不开政府在自由市场中的有效调控。自由市场是市场的一种理想状态,科技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创新与突破,然而,当市场出现垄断现象时,政府就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政策进行调节,这是所有国家都会奉行的一种市场调节机制。科技创新离不开国家统一的政策,各地区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公共政策。

2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概述

2.1公共政策的定义。各国学者对于公共政策的定义有细微的差异,中国学者在公共政策的概念中表述的比较明确,其认为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政府。制定出的相应政策是特定时期为解决某一种公共问题所做出的选择,并进行具体实施。2.2运用公共政策的意义。在现代市场中,如果一切仅凭市场体制调节,将会出现更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尽管市场机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但同样需要政府的支持。在遵从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需要进行机制的设计和监督,由此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这一切需要政府的不断支持。社会需要公平,这样才能缔造和谐的社会。公共政策就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在目前的发展中,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增大,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进行调节,缩小地区贫富差异,实现社会公平。公共政策比较灵活,尤其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国家之中,政策的功能会更加广泛,与法相比,政策的灵活性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发展,对社会进行调控也会因政府的权威性而有所成效。对于中国而言,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会解决并改善许多问题。2.3公共政策的运用。在一些国家,公共政策与法官的判决有一定的关系。在中国,公共政策的运用虽然没有进一步明确成为法官判决的材料,但也存在一定的可行性。第一,法官判案的依据就是法,宪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根本,所有法律的制定都要参照宪法,而法律的制定与国家政策是相辅相成的。第二,法律终归有其达不到之处,如果一味采用依据法律,可能就会禁锢社会的发展。而且,在一些判案中,需要通过国家政策判决一些法律没有规定的部分。

3公共政策对于科技创新的影响

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因此需要加快科技创新,开展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挑战前沿的科学问题,掌握全球科技竞争的主动权,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世界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找到提高科技创新的有效方式,中国也不能落伍,勇于创造领先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面向世界经济的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对于科技创新的要求是将中国的重大战略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攻破关键技术,通过重大的科研项目进行科技创新。在这一点上,同志强调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这就需要通过国家公共政策的支持和调控。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成效,并能够进一步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在科技创新中,企业需要对优秀的人才进行引进,需要保证国际融资渠道畅通,这就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同时,还要有结构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就需要人才作为有效支撑,人才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认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之后,就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和吸纳。各国对于人才均高度重视,并通过多种手段加快培养人才的步伐,中国也不例外。为了吸引顶尖的科技人才,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引进人才,为企业的人才资源引进和流动提供了政策支持。关于科技创新的融资,呈现出了许多鲜明的特点,也具备很高的风险。群众最重要的就是国际融资渠道不能缺失,否则就很难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地方政府对此采取了多种创新形势,使制度更加自由便利,为国际融资渠道的创新提供了许多优惠,提高了创新的经济价值效应。结构性税收优惠政策是科技创新企业的要求。通过对企业进行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主要涉及高新技术园区立法、对高新企业的财政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风险投资支持政策。除此之外,还有关于技术保护的法案,一切都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关于财政的支持,有些国家是采用补贴的形式,有的国家是大力支持各种重大科研项目,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表示支持,还有的是对基础设施开展投入和建设,力求促进科技创新,从而实现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国的公共政策也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支持,比如,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财政方面的补贴和投入支持等等。在“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中,进一步细化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要求。需要将科技与经济的建设紧密结合,使中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中国的重大战略需求始终是科技创新的重点,重大的科研项目、国家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都是规划中的重点。在技术创新中,一方面要加大对企业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坚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上要有任务的严密部署,还要通过政策促进改革。该科技规划涵盖了中国的重点行业和部门,并针对一些有潜力的区域进行了详细的部署与规划,体现了宏观布局的理念。

4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的优劣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为了实现和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中国的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均对于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李福裿 单位: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曾俊芳,林艺玲.浅析政府公共政策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80-81.

[2]李颖明,张利华,宋建新.公共政策的经济效率与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1):49-53.

第8篇: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

高校协同创新是以高校为牵头单位的新的协同创新模式,以人才、学科、科研为核心,以实现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的融合为手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打破行政部门和资源壁垒,加强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激发创新活力,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另外,还需要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的基础上,吸引政府机关、中介组织、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等相关主体形成创新网络,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产生非线性叠加效应。2011年4月24日,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大会上特别强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讲话精神很快转化为国家政策,各级各类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自2012年5月7日计划启动至今,分别于2013年国务院认定实施的协同创新中心共14所,2014年国务院认定实施的协同创新中心共24所。

2协同创新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关联性探究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教学中,灌输型教育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之风,这些瓶颈制约着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于高校良好学风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何提高实效性的问题日益凸显。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由于部分教师的研究领域和实践经验的局限,加上高校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制约了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就经济内涵而言,大学生科技创新产生的科技成果理论上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中并产生经济利益,但实际的成果转化率却很低,因为很多科技创新项目大多以理论为主,进行简单的实验,有的只经历了小试,却没有经历中试及以上阶段,使得其实用性较低从而导致转化率不高,还有不少科技创新项目只停留在理论阶段。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推进,这些问题就显得愈加突出,直接制约了当今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协同创新高度契合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治理需求。协同创新的核心是协同,必然涉及多个方面、多个领域,通过跨学科、跨部门、跨单位的合作,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整合起来,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了学习和实践的完整平台。正是因为多种创新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协同创新在科技与企业之间搭建了一条桥梁,既减少了高校与企业交往过于直接而产生的文化、机制等的不适和矛盾,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效的知识、场地、设备等资源,促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此同时,协同创新并不局限于高校与企业、研究院之间的联系,也体现在高校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同样依赖高校的内部环境,协同创新让高校各职能部门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从线性模式逐渐发展为网络模式,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条块分割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必然要求在协同创新背景下建立全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在顶层设计、组织领导、运作机制、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以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3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和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不高、意识不够、氛围不浓

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学术氛围还不够浓郁,部分学生缺乏对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加上有些高校没有组织专业人员对大学生科技创新作系统的讲解,部分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去。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有足够的兴趣并且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崭露头角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小,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带动课外科技活动良好氛围的形成。有些高校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竞赛、轻普及”的短视现象,科技创新覆盖面较窄,没有为大学科技创新活动搭建足够的平台。

3.2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

部分高校还没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有的仅仅是在其他的规章制度上提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有的高校为某个科技创新活动如“挑战杯”活动成立了临时管理机构,但却缺乏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都没有制度保障,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受到限制。除此之外,资金和场地的支持也是重要保障,但有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人财物方面投入不足,大学生科技立项经费来源主要是临时性行政拨款,没有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有的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阵地人均可使用面积较小,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设施和设备的数量也较为有限,无法保障科技创新活动顺利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科技活动层次与质量的提升。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缺乏参与科技活动的动力,不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3.3队伍建设机制不够完善

大学生科技创新队伍建设主要包括管理队伍、指导老师队伍和学生队伍三个层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有些高校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没能整合学校内部资源,相关部门没有真正参与其中,甚至有的高校仅仅依赖团委在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单个部门的力量比较有限,不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与发展。在指导老师方面,有些指导老师与指导的科技创新项目并不完全对口,指导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提升层次,从而使导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出现停滞现象。部分优秀学生可以提出较好的研究思路,但由于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不能将项目研究推向深入。

3.4科技创新项目缺乏实践性,缺乏市场实用价值

有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或者停留在参加比赛层面,并没有实现成果转化。由于缺少科技创新转化意识,一旦项目完成,便束之高阁,不少项目能做到小试阶段就很不错了。有的项目由于缺乏条件、缺少场地和设备导致无法做到中式阶段及以上。所以,不少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不过是“点到为止”。有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课题是指导教师的研究项目,与市场需求联系不大,缺乏市场实用性,做完用不上就直接丢掉了,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转化和推广。

4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生科

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策根据系统论、协同论和协同创新有关理论,分析协同创新及其背景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客观要素,分析其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和动态性,通过其结构与功能、运行机制与环境的优化,构建和实施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4.1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员科技育人意识

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科技创新并非某一个部门的职责,高校所有职能部门都有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义务,因此,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的过程中要树立全员育人意识。无论是科学技术发展院、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工作处、财务处,还是校团委、工程训练中心、图书馆,都需要联合起来,实现高校内部的协同。高校应定期开展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学术讲座,帮助学生培养科技创新兴趣,帮助教职工提高科技育人意识。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的技术员工或者科技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来校开展科技项目和科研方法的介绍,提高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意识和兴趣,推动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外部协同。高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师生去企业和科研院所参观实习,例如分批次组织学生去武钢进行现场参观,现场观看武钢科技创新项目,提升师生员工科技创新意识,加强科技素质的培养。

4.2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组织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发展,在协同创新的背景下,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组织体系。成立大学生协同创新中心,由校领导担任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主任,选任教学科研突出的教授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院、教务处、财务处、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工程训练中心、图书馆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校外企业、科研院所负责人担任中心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问题,解决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吸纳到高校中来,聘请他们担任科研导师,邀请他们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

4.3理顺运作机制,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4.3.1企业与高校联合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其生动性、互动性、科普性,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从目前情况开看,科技文化艺术节主要是以学术讲座与沙龙、科技发明制作、校园学术竞赛等为基本形式开展,大都局限于校园内部。由企业和高校联合举办的科技文化艺术节正是协同创新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体现,可以拓展科技文化艺术节的内涵。例如汽车学院与东风汽车公司、化工学院与武钢、城建学院与中建公司、医学院与天佑医院等联合举办活动,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提供了解企业的机会,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学生也有机会到企业中进行实际操作,可以提升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4.3.2将科技创新基金基地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依托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和基地,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企业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更加强化了实践环节。从立项选题到中期检查再到结题验收,锻炼了大学生的实验和科研能力,这一过程离不开科技创新基金和基地的支持。而将科技创新基金基地建立到企业中去后,学生可以从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突出了项目研究的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除此之外,企业的设备相对齐全,具备了中试试验及以上的条件,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完成项目试验,可以使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率大幅度提高。

4.3.3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参加国内外科技创新竞赛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为大学生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舞台,以其竞技性、科技性、大众性特点,吸引了青年学生广泛参与,成为大学生创新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场地、设备和知识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参赛作品水平的提升,即便是有很好的作品,也往往只停留在参赛层面上,难以实现成果转化。瞄准竞赛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可以提高参赛学生的竞争力,也可以为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场地。在赛事结束后可以将比赛项目成果直接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大大提高了成果转化率,可以助力企业发展,实现共赢。

4.4完善保障机制,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开展创造条件

要想把大学生科技创新办成广泛持久的活动,必须以完善的体制机制为保障,必须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保障、经费保障、设备场地保障三个方面。

4.4.1政策法规保障政策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关键,国家、地方、高校出台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可以出台促进这一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官、产、学、研合作机构为协同创新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制度支持。

4.4.2经费保障任何一个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支持,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必须要有经费保障。可以设立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可以和企业联合设立企业科技创新基金,专门用于企业和高校联办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校的协同创新中心也可以设立校级协同创新基金。

第9篇: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经济形势;科技创新;影响;措施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经济就已经逐渐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当中,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传统的农业及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不太明显,经济建设重心要慢慢转移到高新技术产业当中来。对此,要及时转变发展观念,将科技创新作为主要手段,以此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一、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为了防止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泡沫经济”等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控制措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在2008年,美国出现了经济危机,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蔓延开来。这次经济危机,对全球的经济体系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仅使消费者对当前的经济体制丧失信心,而且还破坏了整个内部经济结构,导致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影响。而我国也属于经济全球化当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也未能幸免。经过这次经济危机以后,我国经济体系当中本已处理好的矛盾重新激化,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也被削弱,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变得不稳定,且增长速度变得缓慢,并存在下行风险。而2012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以前的快速增长逐渐演变成中速增长,开始稳扎稳打发展经济。据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9.2%,2010年上升到10.4%,而2011年又回到9.3%,2012年以后的增长率都在8%以下。这就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确实已经放缓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的衰退,而是一种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手段。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自2011年以来,我国18~65岁年龄阶段的人口比例已经开始呈下降趋势,而65岁之后年龄阶段的人口比例已经有所上升,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劳动人口总数的减少,从而导致我国生产活动缺乏劳动力,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二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某些地区盲目地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略了健康发展的原则,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种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却是极为不明智的。

二、当前形势对于我国科技创新的影响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科技领域的发展最为显著。以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例,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压力下,如果机械设备生产企业的科技水平比较高,创新能力比较强,那么在国际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当中也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当企业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以后,就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的研发力度,使得大型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而套用传统生产技术、不重视科技创新的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营,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可以将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影响分为两大部分。

(一)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挑战

资金方面,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各行各业的资金都比较紧缺,许多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经济效益也比较低。为了避免由于短期资产的抽离造成市场经济的动荡,我国出台了许多新的保护政策,比如外汇管理政策。虽然政策出台以后有一定的效果,各大企业的应收账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实际到账的资金却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导致企业资金运转受到阻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成本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快,物价迅速上涨,许多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也大幅度上涨,这就导致生产企业在进购原材料时会受到原材料价格的制约以及成本控制的影响。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同时,我国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也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时常会出现价格波动,使得产品价格变化与生产成本变化不相符,造成企业的收支不平衡,从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市场方面,出口关税的变化、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等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科技创新研究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挑战,如研发资金不足、研究活动进展缓慢等,都会对我国科技创新产生不利影响。

(二)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机遇

当前的经济形势在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科技创新带来了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政府为了稳定当前的经济形势变化,维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出台许多宏观调控政策,比如下调银行存款的利率,减少人们在银行的存款,刺激消费,从而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国家对节能环保、资源开发等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使得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可以转到高新技术产业当中来,为新型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注入新的动力。

2.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陷入瓶颈,发展速度明显放慢,许多西方的高端科技人才都开始另寻出路,这就使得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变得更加容易。而我国正值快速发展的阶段,急需要大量的高端科技人才作为发展的基础,所以国内许多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都开始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甚至直接收购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便利。

3.我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整合,加强科技创新研究,扩大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影响力。

三、当前背景下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措施

(一)提倡自主创新

要想推进科技创新,首先就应该大力提倡自主创新。虽然我国有许多企业都已经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实际上,引进技术的应用效果远远比不上自主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如果我国的企业发展都是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忽略自主创新,那么我国的科技发展将永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无法实现超越。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把自主创新放在首位,努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企业要从观念上开始转变,在生产过程当中逐渐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激发自主创新研究的动力;其次,加强企业产权保护建设,对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及时做好保护工作,防止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再次,建立自主创新奖励机制,根据所研发产品对企业的贡献程度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企业员工的自主创新;最后,加大对重点技术的扶持,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而使企业突破瓶颈,实现快速发展。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才能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及时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来。对此,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保证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首先,要加大科技研究方面的投入,通过改变相关政策的方式,鼓励各大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使得科技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并得到良好的应用,还要加大科学教育方面的投入,鼓励各大高校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科技型人才。其次,政府部门要通过一定的政策保证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许多高科技的人才、高科技的设备、高科技的技术等,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如果缺乏资金,那么许多科技创新活动将无法开展。对此,国家可以出台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政策、为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补贴等,鼓励企业的科技创新。最后,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多支持,比如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融资提供担保等。

(三)在竞争当中不断进步竞争

可以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动力,促使企业不断进步。首先,企业可以在竞争过程中发现自身发展的缺陷,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其次,在竞争过程中还可以汲取其他企业的优点,并了解到许多之前未曾接触过的发展思路,从而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竞争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动力。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会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激烈,从而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了这个意识,就会有推进科技创新的动力,最终将想法转化为实际,在实际生产活动当中得到体现。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全球经济危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影响之下,经济增长速度略有减缓。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科技创新迎来了新的挑战,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我国应该把握住这一关键机遇,提倡自主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国际竞争当中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湛军.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创业与科技创新发展对策建议———基于最新全球创业现状分析的结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27-31.

[2]王伟光,陈锡文,李扬,等.“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问题笔谈[J].经济研究,2010,(12):4-22.

[3]王宏伟,李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J].求是学刊,2015,(5):49-56.

[4]严红,何雄浪.新形势下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6):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