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思维概念范文

创新思维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思维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思维概念

第1篇:创新思维概念范文

【关键词】角色概念设计教学 创新思维 教学模式 探究与实践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角色概念设计是动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特别强调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角色形象的艺术特征、分类及不同表现形态,掌握角色设计的创作方法和塑造技巧、表达原则和造型结构语言,培养学生形成一种系统性的、创造性的思维习惯。使学生能够依据动画角色设计和制作的规范和流程,完成一整套角色设计方案。

本课程是在动漫造型基础、动画剧本制作课程的基础上全面巩固与提升,同时是原画制作、电脑二维动画短片制作等后续课程的准备过程,通过练习,巩固知识与动手技巧,达到全面提高的效果,为学生之后的原创动画片制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内容包括三大模块,即结构造型基础、仿做动画、顶岗实习循序渐进的三步式教学模块,并逐渐形成成熟的阶梯式三步教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让学生在学、仿、做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原创潜力,衍生更多的动画作品,以此加大学生原创力的培养,并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

二、角色概念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智慧的、策略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构思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独特性。创新思维的对立面就是因循守旧、随波逐流,甚至是抄袭。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作品自然不会有什么创造性,也不具有艺术价值。

在动漫创作中,原创角色尤为重要,其影响着整部作品的风格和定位,同时也影响其周边衍生产品所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动漫角色的设计充满着艺术性和设计性,角色概念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中都呈现出概念高于行为、创意胜于规范、过程重于结果的特点。我们在创作角色的过程中,大胆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将客观原型进行夸张、变形、解构、重组等,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抄袭模仿的现象。学生作品受日本和美国的造型模式影响甚深,造型、色彩、构图均似曾相识。因此,让学生设计出具有原创性的个性化角色造型,我们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探究与改革。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定位、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

(一)主题设定思路

整体设计思路本着内容积极向上,思想健康,适合推向市场、服务社会,在设计中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利于多个情景位面的表达。因此可以结合现今社会提倡的共建文明社会、打造和谐家园的思路。确定短片(实验)以公益类型广告为主体,围绕公益类型确定各个不同范围的题材,如讲文明、讲礼貌、安全知识、科普知识等,可按小组或班级确定不同的题材。公益类的剧本信息收集,设计情景可按舞台剧格式(文字剧本)编写剧本,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整体划分为三个情景时空:古代社会(各种文化)、现代社会(各类文化社会)、异时空(种族、风俗随意)。

(二)分组讨论与集体创意

根据项目制作的要求,学生按3至5人一组。首先,学生确定角色造型计划,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方案,鼓励学生创新求异,大胆地展开想象,提出独创性的想法,最后通过讨论进行归纳,制定可行的设计方案。按照商业化项目标准进行策划、创意,然后完成实训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集体讨论和团结协作精神。

如以“古代社会”(宋朝)为选定的主题:1.展开联想。以文字表述进行构思,先对宋朝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让学生去了解宋朝人物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整体造型,归纳总结出其特征。2.设定路线。从宋朝人物造型特征这一中心点出发,设定出若干不同的设计风格线路,让思维充分打开,在各条线路上尽力展开扑捉特征的元素。3.发散思维。将具备宋朝人物特征的多个元素进行新的发散,开发出有趣的元素进行重组,并考虑能否与其他不同的事物结合,看会产生什么新的结果,能否转换原有的概念。4.确定主题。经过发散性思维之后,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宋朝人物特征的深刻认识,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方式。要求学生所选风格尽可能不同,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5.分组讨论。学生在讨论会上阐述自己的想法并互相交流、互提建议,然后进一步修改、发展、完善自己的设计构想。6.主题呈现。选取最适合自己且最易于表达的设计风格和视觉元素,绘制出结构概念草图。7.深化主题。选取并确定更多的元素丰富造型,绘制出角色造型设计图。最后对造型进行细化、调整,使造型更加生动、完整。

(三)案例教学法

选择典型案例针对角色设计中的剪影特点、风格处理与制作方法等重点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参照企业完成项目流程,限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做到开拓设计思维、熟练运用方法、灵活运用技巧。

实训前,教师先讲解角色设计的步骤、方法、要求等基本要领,学生根据项目,设计相应的角色概念草图、三视图(五视图)、肢体动作图、表情指示图、口型图等,方案由指导教师检查后,进行制作。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实现了教、学、做、体相互结合。

(四)岗位现场教学

例如,在完成“角色概念设计”的项目教学中,我们按需要会组织学生在校外参观企业角色设计的工作环境与方式,围绕角色概念设计的各个环节,与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技术高层一起,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企业制作要求对学生进行实地教学,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企业文化、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通过现场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概念设计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五)考核方式

该课程是考察课,我们遵循高校教学规律结合社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的创意设计。严格要求将学生作业的过程记录,通过作业过程记录反映学生创意理念和设计方法的掌握情况,重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引导,实行学习项目阶段评分,综合考查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总评成绩由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最后整套角色设定册的分数组成,各占50%。内容包括四个主要角色的设定、结构概念草图的绘制、三视图、表情设计图、动作设计图、色稿、版式编排等。要求:1.剧情及人物性格分析明确、角色体态特征明确;2.人物角色设定草图,结构比例明确合理,设计具有原创性、趣味性,个性化特征明显;3.人物角色设定成稿,线稿、三视图、头部表情图、肢体表情图、角色比例图完整;4.人物设定的标准应用版式合理,画面安排美观。

此外,课程组的教师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已于2011年正式开设角色概念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多媒体网络课件、授课教案、习题与模拟题、作品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网站建有师生交流园地,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和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使学生把课堂教学与课余网络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更加宽松的课程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给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的新窗口,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

专业教师收集各类网络资源,以专业班级QQ群为载体,拓展交流平台,就专业学习安排、信息资料收集、作品点评进行了深度沟通。下一步工作交流将逐步向学院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转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结语

上述教学探究与实践,笔者在角色概念设计的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拓展了设计教学的领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探讨适合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动画角色造型类课程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四达.迪士尼动画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孙豪.高校动画项目课程的教学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

第2篇:创新思维概念范文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传统与创新;创新思维训练

当前全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不少新的观念和理念。如何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同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问题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一切创造活动都源于创造性思维,作为数学教师应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机遇,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了些肤浅的探究,下面就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正确平衡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实现了从具体数学到概念化数学的转变,发展符号意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从直观描述到严格证明的转变,建立严格的“逻辑思维意识”。在数学思维过程中,观察、比较、类比、推理、抽象、归纳、概括等各种思维形式都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此外,在创新教育的实施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活动,会变“自主发展”为“自由发展”。同时,大班的教育国情也制约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所以,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平衡好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应当在发扬传统教育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干预度’,则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有“余地”

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教师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几乎得不到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担任的是一个“设计师”的角色,即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设计好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加以适当地点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营造创新思维的空间。例如,组织课外数学兴趣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他们布置一些课题,供学生讨论解决。也可利用活动课,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思维训练模式

通过笔者的长期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思维训练模式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下面是一些具体做法:

1.巧变概念定义的条件,激发创新意识

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很有必要理清概念的定义过程,对概念的定义提出质疑,是否可以改变定义中的某些条件,诱发创新动机。这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起重要作用。

2.巧变范例的条件,使一题多用,给人以新鲜感,从而激发创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创新思维。

3.推广范例的结论,促进智力探索,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发展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数学的教与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解题上,更应该鼓励在自行改变条件,推广结论,自行求解的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拓展思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一题多解,激活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广阔性

数学例题对解题起示范性作用,通过例题的学习,可以学习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格式,还可以学习数学方法与思想。一个好的例题还隐含着一题多解,如果能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有意地思考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那么创新思维能力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韩加架.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能力[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2]卡尔梅科娃.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2005.

第3篇:创新思维概念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 数学 培养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144-01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而科技的发展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良好的创新思维培养的主阵地也在于课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探索未知的主动思维状态是促进提高思维活动,获取学习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维活动,以促进思维的发展,且注意不应直接将现成的结论传授于学生,而用特例、实验、多媒体等手段,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表到里,以及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的有梯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究,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知识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认识实物和发现真理的方法,从中培养创新思维。初中数学是基础学科,虽然教材易读,但学生往往存在看看都懂、问问不会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某一问题缺乏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思考,认识水平停留在“浅”或“表”的层次,因此教师应注意“于不疑处设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最佳积极状态,让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古人云:“于不疑处生疑方为进。”学生只会回答“为什么”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技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欢迎学生进行争辩,营造一种鼓励求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 加大理解概念的深度,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一般的思维是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一般的分析综合后做出判断推理的过程,而创新思维是在现有的资料基础上进行想象、加工、构思,以全新的方式解决他人未解决的问题的思维过程,他最根本的特征是不受陈规旧俗的约束,不迷信于旧有的结论,而是独立自主地探究和判断一切问题。依据思维的特征可知,创新与质疑和探究有关,质疑和探究是创新的起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要对学生加大理解概念的深度,让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概念的真正内涵,要让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养成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的习惯,要从‘正向、逆向;横向、纵向;平面、立体;宏观、微观;客观、主观’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促进发散思维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的抽象和逻辑水平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它集中表现在对概念理解的深刻程度,在平时的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定义、公理、公式等基本概念,不注重对概念的深刻理解,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含义,从而导致虽对概念倒背如流,而遇到问题时却束手无策,其原因在于没有用心去体会定义、公理、公式的内在含义和本质规律,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的用途和应用范围,因此数学教师应将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求异,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经历“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树立善于深刻思考问题的思想,实现思维的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4篇:创新思维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03-0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当今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首先要具有创新思维。而物理这门学科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科学的发现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物理新课标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特别要重视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蕴涵着许多种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思维的极好素材。中学生处在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借助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是中学物理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一、好奇心和兴趣是创新思维的驱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求知欲,也叫学习兴趣,是力求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不断追求真理。求知欲作为内在力量促使人致力于从各个方面去认 识对象,了解对象产生的原因,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它是活动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首先在于是否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布鲁纳的理论认为:人们同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都涉及对现有类别有关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如果刺激输入与人们已有的类别全然无关,那么它们是不能被加工的。即使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问题的了解不是空白的,而是早已印上了千奇百怪的东西。这些“前科学概念”中当然包含了理解和误解。这时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与该知识有关的实验和教学教案,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比较,透过种种非本质的表象,看清实质性的问题。如关于浮力的问题,学生早已知道浸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浮力,但常常认为木块浮在水面是由于木块受到浮力大,而铁块沉入水中是由于没有受到浮力或受到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许多困难。但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怪的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画面。比如,针对上述学生对物体浮沉的错误认识,设计一个小实验,测出漂浮在水面的木块所受的浮力小于沉入水中铁块的浮力大小。这一情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冲突的矛盾,将会激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究一个“为什么”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

爱因斯坦在探索的动机中写道:“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过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科学的原理总是先猜测到,然后通过探索性的演绎加上验证;科学的发现常常是先猜测结论,然后给予逻辑或实验的证明。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从猜测着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不论教师的讲授,还是实验,都应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情景,将学生始终置于探索者、发现者的位置。将许多物理课移到实验室去上,也可将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索性学生实验。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简单材料,开展“低成本实验”,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当创造和发现伴随着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主动学习,发挥想象的强大动力。如教师在上“比热”课时,启发学习提出“猜想”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水、煤油同时加热,对温度升高有三种预测:水比煤油升得快或慢或相同。到底如何?请大家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泰勒认为: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联想和独到见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典型题的分析、研究,从多方位,各个角度加以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加以综合比较,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学生创新思想的养成,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开拓视野,发挥想象能力和实际综合能力,对学生智力开发大有益处。

变换思维角度,加强立体思维。在习题教学中,经常编排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对某一问题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求解,或者通过改变提问题角度,改变问题条件等方式把一个总是变化成多个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经过从扩散到集中,再从集中思维到扩散思维,多次循环,直到问题解决。

三、竞争是创造思维的催化剂

第5篇:创新思维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前言

对于高中地理,其思维能力有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三种情况,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创造性的对问题进行思考、解决,是学生智力活动最高层次的表现。创新能力是新环境下,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

二、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理念

近年来,高考题目中,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而学生越来越感到答题困难,取得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较差,为改变这种情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创新的主要特征在于教学上的启发,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的学习场所,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性思考,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新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地理规律及本质,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地理知识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的自主创新潜能,对于这一点教师要充分的肯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通过发散性思维解决高中地理问题。为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构建一个平等、自主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敢于思考,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会感觉学习更加轻松,更加自主,学生能更加自由的表述自己的观点,这就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高中地理学习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来让学生直观、形象的学习地理知识,这一方面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问题情景、演讲、辩论等,全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1.学好基础知识

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基础知识,才能持续、全面、系统的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白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地理思维的流畅,才能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2.改革教学方法

对于创新思维能力,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探索不同的知识点,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有看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成为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因此,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必须积极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开放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从而在各个方面实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3.加强思维训练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掌握了知识就学会了创新,学生要想真正的将知识转变成创新能力,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练习,因此,在高中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此突破学生的思维常规,让学生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将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时,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地球内部受到各种成分的阻挡,那么我们是如何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的?这时学生会回答说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勘探的,此时教师再问学生科学设备是如何得出地球内部结构的?学生会说到通过地球内部产生的振动。这样就能引出地震波的概念,通过地震波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进行讲解。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学生就能对更深层次的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有认识。

4.打破“思维定势”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经常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材中,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休眠的状态,这就对学生的创新思维造成了极大的扼制。因此,在新环境下,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必须鼓励学生敢于走出教材,要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这样学生才能从另一个角度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变式”教学,来帮助学生改变思维定势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多的提出独立的见解。

五、总结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32):111-112.

[2]车贵安.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3(09):130-132.

[3]李吉祥.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08):74-75.

第6篇:创新思维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提问艺术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61-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应以培养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的重点。其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基于创新思维训练的高中数学提问艺术的开展措施,提出于此,希望得到大家指正。

一、巧设悬念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任何思维都来源于怀疑。因此,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怀疑精神品质是分不开的。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设计悬念性的问题,在问题中引发学生去怀疑、去批判、去思考,从而提高创新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应仔细钻研高中数学课本,挖掘其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因素,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设计问题。以数学知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冲突来设计悬念,在对答案的思考过程中引发学生学会去反思、批判和怀疑,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在讲述棱柱的表面积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设计如此悬念性的问题:“棱柱的展开图应该是怎么样的?”然后让学生继续猜想,这个展开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是由一些小的平行四边形拼接形成的?为了让学生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可以自己亲自动手拼接。当学生把棱柱解开的时候,就会发现棱柱是由一些小的平行四边形所凑接形成的。它与他们的猜想会有一定的冲突性或统一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接着,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引发认知上的冲突,培养怀疑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又可以继续设计这么一个问题:“是否可以用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求得棱柱表面积?”学生经过思考,回答不可能。因为条件不一样。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用拼接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算出棱柱的表面积。学生经过割补和拼接,归纳出了棱柱的表面积公式:S表面积=S侧+2S底。这样围绕悬念性的问题,学生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向创新的方向发展。

二、巧设趣味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分不开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设计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训练创新思维能力。针对高中生好奇心、表现欲、求知心强的性格特征,教师可以设计与高中生的这些性格特点相一致的问题,把一些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一些有趣生动的事例结合起来设计出趣味性比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在上《抛物线》(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1)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可以把学生比较喜欢的篮球与抛物线知识点相结合起来,设计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可以如此设计问题:“当你站在罚球线上向篮筐投篮,如何算出篮球在空中的最高点呢?”这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自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抛物线公式来求解问题的各种方法。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足球和篮球的特点,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们可以比较足球进门、篮球中篮框等球体运动轨迹的特点吗?”让学生在比较、归纳和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抛物线的特点、性质等。这样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设计探究式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这一类问题向学生呈现多样化的信息,给予学生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大。也就是说,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都不是唯一的,它的答案有时也不是唯一的,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了大胆思考、大胆探索的环境和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设计这种探究性的问题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用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寻求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感受和享受数学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集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这个概念,教师可以设计如此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在生活中,有那些属于集合的东西呢?”在探索问题情境中,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出某一个班的同学、数轴上的实点、一个家庭的成员、一个城市的人口等被看作整体的时候,都可以把它们看作集合。这样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7篇:创新思维概念范文

关键词:探索 ;猜想 ;实践操作 ;练习 ;创新思维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突破常规,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坚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悬念,概念联系实际,加强操作实践,精心设计练习,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逐步脱颖而出。

下面,结合我二十多年教学工作的经验和理解,谈谈我在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勇于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科学家的发明或创新都离不开探索。说明教会学生自主探索是现代教学的重点。在这之前,我们的教学方式多为“注入式”,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像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重要的概念定义和定律则叫学生死记硬背,这几年来通过学习,发现科学越来越发达,科技越来越先进,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国家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位教师改变教育教学方、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在这二十多年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逐渐的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给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在刚开始的时候,数学课变成了游戏课,该完成的目标没能完成,但是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并且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了一些大胆新奇想法,解决方法却很巧妙。这让我意识到是准备不充分、设计不合理出现的结果,此后我加强学习,注重课堂优化设计。教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如教学“营养午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A.B.C三种午餐哪种最合理,学生通过对营养专家的提示进行分析,从热量和脂肪两方面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正确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参与创造性思维的勇气和信心提供了保障。

二、大胆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猜想是一种难度较大的飞跃式创新思维,是指未经分析而对问题的各类做出估计的一种思维。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想象、直觉和灵感等多种思维形式推出猜想,最后通过实验予以验证。通过这种方式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提供的范例,让学生掌握图示中两个男孩一共买了40枝铅笔,问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而在图示中。明显地把40枝铅笔分成4扎,每扎l0枝。学生从图示中就可直接捕捉、领悟到每人应买2扎铅笔,即20枝。对于算式40÷2= ( )时,合理猜测到也应是20枝了。依据图示到列式演算,学生对单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就较牢固。然后让学生课堂上完成以下作业:30÷3= ,40÷4= ,80÷4= ,60÷6= 。这样,就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大胆猜想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增长才干,发挥创造性,增强自信心。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中的相对性时,学生对例题不是十分的理解,我就叫了两名同学到讲台前以自己为观测点从方向与位置两个方面对另一位同学的位置进行描述。通过具体的进行描述,其它学生就会进行相同的尝试,抓住描述的关键,找准观测点和观测点的方向,大胆的进行下列描述,例如:甲和乙,甲说“乙在我的东偏北60度的方向上”,乙说“甲在我南偏西30度的方向上”。这时有学生说不对,有学生说对,说对的学生说这题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甲在我西偏南60度的方向上”,第二种就是乙的说法,这样解释后大部分学生知道了从不同角度去探索,悟出了事物之间的规律以及探索知识的新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意识。

四、加强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

第8篇:创新思维概念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 数学学习 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127-02

创新思维即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对问题对象进行思考,从而得到解决方案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创新性思维有很强的要求,学习数学同时也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受到交通、信息、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依然对素质教育不重视,并存在轻德重智的现状,导致农村初中教学中尤其是数学教学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使数学基础不好、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的农村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 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因素

1.教学观念滞后

在农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诸多原因导致很多年轻有活力的教师不愿意加入到农村教师队伍中,甚至存在教师资源流失的情况,这成了农村初级中学师资力量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由于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以及教学资源的缺乏,许多农村的中学教师了解素质教育的途径仅通过新课程标准的文件,所以很难真正理解素质教育及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因为缺乏对创新思维的认识这些教师更容易相信自己的经验,局限于自己的认识,他们对素质教育及创新思维的错误理解,导致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观念滞后。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对素质教育及创新思维的不重视,直接造成学生及家长对素质教育及创新思维的忽视。

2.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当今,我国农村初级中学中师生之间存在代沟的现象较普遍。由于农村初级中学教师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农村初级中学中老年教师比重偏大,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又基本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且容易躁动,年龄差距大是导致农村初级中学师生关系存在代沟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由于地处偏远地区,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使身处农村的教师及学生形成了朴实内敛的性格,同时,也在他们的交流沟通中设置了无形的屏障。青春期的初中学生逆反心理较强,不易管理。大多数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师不懂如何与学生交流,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根本意义,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对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产生影响。

3.教学方法死板

由于农村教师资源的缺乏使农村教师呈现老龄化趋势,

老教师受多年教学经验的影响,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这种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制约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当学生一味地记忆老师传授的知识点,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时,就会从身体上和心理上形成对教师的依赖,而不能发挥自主思考探索的能力。由于数学这一学科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如不能自主思考探究就不能将数学知识真正吸收掌握,更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死板的教学方法,影响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数学是针对结构、变化、数、量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进行探究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数学中很多概念是抽象的,无法直观理解,这是许多学生对数学无法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又由于农村初级中学受到教学资源、教师资源的缺乏及教学方法僵化的影响使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育一直保持“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尤其对初级中学年龄段的学生更是有效学习的驱动力之一,缺乏兴趣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以及数学学习能力下降,其数学学习就陷入到“兴趣、信心的缺乏——数学学习能力的下降”的恶性循环中,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对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产生影响。

5.教师授课内容单一

农村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成绩及升学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将授课内容集中指向考试要点,以考试成绩为目的,涉及考试的内容就会进行强调讲解,反之则忽略不计。教学内容如此设计就会造成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不均衡。这种走捷径的方式并不是以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而是通过大量重复的习题练习使学生达到惯性记忆的结果。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尽管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以长远来看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使学生的知识体系遭到破坏,教师授课内容单一,将影响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 培养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对策

1.加大对农村初级中学教师教学观念的培训

虽然《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学习有明确的要求,但是文件的要求只是写在纸上且表述很宽泛,无法让农村初级中学教师产生深刻的印象和体会,同时,初中教师对如何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感到困惑及无力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应对创新思维能力有正确的认识,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所以,加大对农村初级中学教师教学观念的培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可以分批选派教师到城市中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做实际考察、学习,通过切身体会可以加强教师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及认同。教师持有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能力。

2.加强农村初级中学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交流

良好互信的师生关系是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保证。在农村初级中学中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住在学校里,所以,教师在学生逆反心理较重的青春期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运用合理的沟通方式与学生交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平等的尊重。教师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不仅要成为学生的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有效的交流沟通,有助于教师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能力。

3.加强农村初级中学教师对开放性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

在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灵活开放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更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氛围、灵活的教学模式中更容易做到独立思考探究,发散思维使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如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课堂中对合作学习的模式,将学生按个人特质交叉分组,进行对课题的讨论研究,增加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互相发表观点使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加强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创建合理的奖励机制,在竞争意识中达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

4.加强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学习质量。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着浓厚兴趣可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兴趣基本来源于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教师可将常被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数学知识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通过举例、联想、提问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发挥创新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使学生们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加强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内容是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教师应合理规划数学教学内容及时间,考试重点可以进行重点教授,不能忽略非考点的教学,兼顾考点与非考点,同时教师也应将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学生数学基础、学生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生动易懂。切忌以成绩为目标,只对考试要点进行重点讲授,重复习题练习。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应体现在教学内容中,丰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建立健全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级中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极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升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质量,增强素质教育。学生通过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其独立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将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适应时代潮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会双.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教育的现状分析[J].教学研究,2012(9):51~52

[2]潘成余.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23):355~356

第9篇:创新思维概念范文

[关键词] 病理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才的培养正在向“创新型”转变。这一新的人才观念要求医学教育必须树立创新教育原则。通过对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具有的思维方式,是创新活动的内部设计,是个体创新能力的核心。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病理教学多采用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缺少教与学的互动,把教学中的教与学的统一活动割裂开来,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势下,如何在病理教学中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病理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在病理教学过程中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索”。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开放的、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空间和机会。

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我们在病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使他们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创新思维[1]。

1.1 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2],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联系临床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探求欲望的驱使下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反复思考,充分发掘病理学学科的内在魅力,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教师引导他们将病理学知识与基础知识、临床问题相互联系最终达成共识,解决问题。问题的提出可以在授课前几天,或上课过程中,或是课后。比如,在讲授炎症、肿瘤章节后,提出问题: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分析有那些疾病的可能?如何根据所学知识鉴别这些疾病?先由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再作总结。这种方法是以问题为思维导向,以探求欲望为思维的活力,使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解除厌学心理、增强综合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还定期举办临床病理讨论会,以典型的案例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开分析、提问和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分析判断和归纳思维的发挥与应用过程,而这正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1.2 结合病理学学科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 病理学侧重于从形态学角度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及发生发展规律。不仅名词多、概念多,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文本、声音、动画,使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将相对沉重枯燥的大体和镜下病理改变,变成了轻松的视觉享受。不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形态结构与功能、大体与镜下、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且诱导和引发了学生的表象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表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疾病的探究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和热情,还使传统的、封闭的课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这样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目前,病理教学内容有前后脱节、内容分割、与临床衔接不紧密的现象。过分强调独立性、系统性,而忽视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综合应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限制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为此,我们遵循自然规律,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如将以往单独介绍,独立成章的血液循环障碍,重组合并成一章,包括充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缺血与再灌注损伤、DIC、休克等,把DIC放在血栓形成之后,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放在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后,使得内容前后衔接,并且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便于对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再比如,把病理生理学中的几大衰竭按系统归类到病理学的各论里讲授,让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一个动态的整体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也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养成。

3 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和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地交换意见,努力营造活跃、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教师要对学生少一些严厉的指责,少一些约束,而多一些鼓励,这包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不惟权威,只有敢于并善于质疑,才能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大胆猜测,大胆假设,鼓励学生发展直觉思维;鼓励学生发展发散思维,对同一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多方向思考,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遵循科学规律,不为传统所束缚,善于想象,勤于思考,勇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使思维更具创新性;鼓励学术自由探讨,标新立异。对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与构思及时予以鼓励与肯定,即使不正确,也不能持耻笑或谴责的消极态度。保护和挖掘学生创新的“灵气”,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去发现、去超越、去创新。总之,培养创新思维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摸索、完善培养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医学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