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范文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1篇: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职业高中 体育教学策略

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以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职业高中体育教育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实施建议等,去创建与之相应的体育教学模式,以顺利完成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目标。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和实施建议

要想使新课程标得以实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和实施建议。

在新课程标准下,一是体育教学内容有所转变,即体育教学内容不再是单纯地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竞技能力,而是将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到学生的体质、学生的生理、学生的道德,以及人口、健康、美学等学科。二是技术技能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原先的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与技能的内容只是以三大球、体操和田径为主,学习过程中忽视各个学生的特点。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应根据各个学生的性别、体质、年龄与兴趣等进行“因人制宜”的教学。三是体育理论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忽视理论课的教学,只重视体育的实践性,而现代的体育教学增加了理论课在教学中的份量,更加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并加入了营养与健康、保健与养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四是体育教学组织方式有所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要求全班学生整齐划一地做“三步曲”,即首先做“准备部分”,然后一起做“基本部分”,最后全班同学再一起做“结束部分”。而现代体育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重视营造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五是师生角色理念的转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处于“至高无上”地位,可以严厉地批评和体罚学生,可以不顾及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学习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创设和谐的、民主的、活跃的体育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积极改革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新的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有机结合,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的教学要求。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关注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学生选择或爱好哪一种运动项目,但是一定要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得到落实。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喜欢田径运动,有的学生喜欢健美操,有的学生喜欢球类运动,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合理安排,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活泼、快乐的氛围中,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始终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

2.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形势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现代体育课程的优越性,在继承与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和开拓创新。比如,在体育课程内容上,一方面要重视改造那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使之适应新时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大胆引入新兴的运动项目,尤其要精选那些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有利于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体育项目及体育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充实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基础知识,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要坚决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下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再单纯地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过程,而是讲求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并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勇于投入到体育实践之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教育中心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教育中心的教学理念,使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切实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使得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方法,而且要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与专长

第2篇: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范文

 

一、体育教育现状

 

很多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多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即安排学生一道体育课就进行自由活动,有的教师就算安排课程教学,也多是走走过场,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六年小学下来,连广播体操都没有学全。甚至到了高年级以后,包括体育课在内的“副科”课程大多都成了,课程表上的摆设。造成以上条件的原因:

 

1.思想陈旧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并以此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水平。基于这一个思想,体育教育变成了教育中的附属品。在学校、老师甚至学生的心目中认为,体育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体育课的质量基本是无人关心。目前,农村小学的体育课基本有班主任自行安排,或者被其他课程代替。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体教结合”,然而在农村教育中却显得那么淡薄。

 

2.器材、场地、经费缺乏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 提出了形成体育教育共识的需要。而这些体育教育共识是需要用某些途径来实现。无论是政府对于教育决策民主化理念的宣扬和践行, 还是教育研究者对于学术对话精神的探求和倡导, 抑或是学校与普通民众对于家校合作教育方式的认可和推崇, 都表明了我们对于教育共识的积极寻求。即便是某种普遍观点的反对者, 或激进的教育多元主义者, 对总体性、同一化的教育主张进行拆解和攻击, 表现出对教育共识的不信与排斥, 他们对自己主张的精心证成与竭力推介本身也表露了希望获得认同, 形成共识的心迹。

 

1.前言

 

在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教育共识与目标实现这两者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体育教育共识是指不同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所形成的普遍的共同看法和认识。目标实现是指我们在体育教育共识的基础上所进一步考虑的一个教学问题。那体育教育共识和目标实现之间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将一一展开讲述。

 

2.体育教育共识

 

2.1什么是体育教育共识

 

在我看来体育教育共识虽然是不同主体在体育教育中形成的普遍的共同看法和认识,但是还是会有不同,基本有以下几类:增进学生的健康;保证学生的安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开朗活泼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马斯洛认为, 几乎一切都不如安全重要, 人的整个机体就是一个寻求安全的机制、感受器、效应器, 智力以及其他能力则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

 

2.2体育教育共识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年龄不同,所“共识”的也就不同,要广泛的了解学生的需要,通过对学生、家长的普遍调查,取得相关的信息。小学生正在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期间,身体的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导致身体动作的准确度也不高,所以在这个年龄阶段安全和培养兴趣为主,模仿动作为辅;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这个时候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这个时候是培养稳定的兴趣爱好,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运动技术为辅;高中生的身心在这个年龄阶段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安全的前提之下,以培养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为主。

 

其次是传统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新兴的体育教学内容。传统社会中, 由于社会成员在价值追求、信仰体系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 有着较为一致的态度和取向, 因此在总体上看, 共识问题并没有凸显出来。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 伴随着劳动分工的日益细化, 个性自由的极度宣扬以及平等理念的不断普及, 人们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以及行为方式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别。传统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保健基本原理与知识,田径运动,体操运动,球类运动,韵律运动,民族传统体育。新兴的体育教学内容包括新挖掘的乡土体育内容(如踩高跷,抖空竹,舞龙,舞狮等),体适能与身体锻炼的内容,新兴体育运动的内容(如小棒球,小网球等),巩固与应用学科类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

 

由于以上存在的各个问题,所以体育教育共识也就存在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丝毫不妨碍学生,老师,家长对于教育共识的积极追求。

 

3.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

 

目标实现分别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3.1教师

 

教师是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缺少不了的一个因素。教师主导作用的提法最早源自凯洛夫的《教育学》,此书有“教师的领导作用”和“教师本身是决定教学的教育效果之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学内容,方法,组织之实施,除了经过教师,别无他法”等提法。此间的“领导”又可理解为主导,指导或先导,因而“教师主导作用”的说法开始在中国运用。

 

关于主导的含义,概括起来有以下六种主要的理解:

 

(1)主导是对立论哲学范畴的概念,指矛盾对立双方中的主要方面,决定方面。

 

(2)是在传统教学论述语“导”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代教学论述语。其含义为主动积极地启发指导。

 

(3)主导等于领导是指学生在认识方面(包括认识的客体,认识的途径,认识的结果和质量等)要取决于教师并由教师负责。

 

(4)教师与教材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联系起来的中介力量,主导作用主要是指这种中介作用。

 

(5)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闻道在先,而学生处于不成熟的生长时期,他们的德智体诸方面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明确目的,激发学生的动机;建立良好而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能力;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体育教师要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3.2学生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是天然具有的,而是靠人通过自觉能动活动而获得的。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内容和有效的手段。

 

3.3体育教学环境

 

目标的实现与体育教学环境也有不可分开的联系。体育教学环境是对体育“教”和“学”效果有影响的,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学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共同构成的教学氛围。主要包括有制度环境,集体环境和物质环境三个方面。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是体育教学环境的显性因素,是那些有形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等物体以及它们的形状,颜色,工艺精度,清洁度,完好度,安置位置,排列方式等物理性质所构成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学的制度环境是体育教学环境中的半显性因素,因为制度有时是明确的文字,有时则是师生头脑中或口头上的共同约定。体育教学的集体环境是体育教学环境的隐性因素,是体育学习集体构成因素的优劣所形成的平等与不平等等无形的却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构成巨大影响的教学氛围。

 

3.4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1)语言法:是指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的方法。体育教学中语言法的形式有讲解,口令,指示和评价等。

 

(2)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的教学方法。常用的直观法有动作示范,直观教具和模型的演示,电影和电视,助力与阻力,定向与领先等。

 

(3)完整法和分解法: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段落和部分,完整地传授技术动作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不致破坏技术动作的结构和动作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缺点是不易很快掌握技术动作中较为困难的要素和环节。分解法就是将一个完整地技术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项进行学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优点是便于学生有层次地逐步掌握动作技术,同时还简化教学过程。缺点是易分割动作技术,破坏技术结构。

 

(4)预防和纠正错误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及时加以纠正的一种方法。

 

(5)游戏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定目的的一种方法。

 

4.总结

 

体育教育共识也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与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了实现目标,我们最主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把握目标。在这个过程总要使学生具有成功感,能从体育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要更加重视学生“学”的目标,并根据体育教育共识来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和“学”完美地统一起来。

第3篇: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范文

关键词: 高中体育;模式创新;方法创新

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已为广大师生所认识。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而且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因此做好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两个创新意义重要。

一、体育教学模式创新

教学创新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归宿,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它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结构的建构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起指导和统领作用。体育教学目标的创新有一定的依据,它具体受体育教育的目的、学校教学目标、学科整体目标等制约。创新体育教学目标时要明确、科学和可操作,各种目标之间要有鲜明的差异性和连贯性。体育教学目标的创新更要有利于教学设计、有利于监控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学评价等。

2.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直接接触的材料,它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都最终影响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创新一定要精选体育教学内容,使之更具有可学习性,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为了优化教学模式,教师必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锻炼形式活跃的内容,也可以对竞技项目进行必要的创新,使之更适应中学生身体成长的需要。

3.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结构。课堂结构是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课堂结构不仅是在规定的时空间内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步骤的具体安排,更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具体体现。课堂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各要素部分之和的观点,在优化体育教学课堂结构时不能只重视局部优化,而要着眼于整体,使课堂教学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中学生学习体育课提供保障。

4.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活动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行为方式。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要使方法的选择适应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基础水平,使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学到较全面的体育知识。

二、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根据新课标对中学体育教育要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发展的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体育新课程主要是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客观条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时是外部学习动机起作用,有时是内部学习动机起作用,二者轮流交替、互相转化,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到达既定的学习目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并且希望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学习。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什么动作技术为出发点设计的,它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忽略了远期教学效果的最佳获得。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追求的则以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出发点,最终达到由“教”到“不教”,由“学会”到“会学”这一目标发展。

2.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统一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人体存在差异的基本规律,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束缚了他们的个性发展。而个性化的模式就考虑了人体差异的存在,根据人的心理、能力等的差异,及时调控教学的方法策略与教学程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新课标里没有像过去教学大纲中给教师们规定很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是对体育教师的一种解放,可以放开手脚去选择那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做到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的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内容来选择体育器材,由始至终,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内容中自主地参与锻炼。发挥教学中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尽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4篇: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范文

多样化现代教学模式是取向于各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还有的取向于学员的心理发展。这些教学模式都是让学员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这就说明各种教学模式多有自己特定的使用范围。多样化现代教学的模式就是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它是以程序教学模式、自由组合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互帮互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的一种教学模式,以指导现代军事体育教学模式在军体课中的运用。

1.程序教学模式。在军事体育的教学中,将军事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和认识规律,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为若干相互关系的小步骤,使之成为便于学习的一套逻辑程序,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估信息反馈系统。如果学生在学习时达到了预定标准,则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如果没有达到预定标准,则需要返回去重新学习,并配以相应的矫正措施。

2.发现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也被称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在军事体育课程的教学中,“问题”教学模式就是来解决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由“感觉疑难—确定疑难—提出可能的答案—考虑各种结果—选择一种解答”五步程序组成的。主要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员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通过验证学习、集体讨论、归纳问题、得出结论等几个学习阶段,求得对问题的解决,获得知识和技能。

3.自由组合教学模式。在军事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改变过去的分组教学形式,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目的是营造出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4.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在军事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学员初始技能水平测试的结果,把体育课程教材的内容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分别对教学状态进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反馈信息提供给教员和学员,使教员始终了解教学目标所达到的程度。

5.协作式教学模式。在军事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员根据学员的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也把学员分成为若干个小组来进行练习,在分组时要把一部分较好的学员和一部分较差的学员适当的安排在一起。在学习中通过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标准为目的。

二、多样化现代教学模式中教员角色的转化

1.由“教”变为“导”。信息社会中交互式网络教学的应用,学员已经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员进行最优化配置,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员如何获取信息,帮助学员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员由“教”变为“导”,帮助学员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情景,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

2.合作者。面对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把跨学科领域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课堂,对军事体育教学也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即建立新型的伙伴合作关系。教员与学员可以一起合作,设计课程,讨论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交换难题的解决办法等。教员成为学员的伙伴和榜样,帮助学员形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品质。

3.学习者。军事教员为了适应多变的社会挑战就必须转变军事体育的教学观念,掌握军事体育最前沿的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总之,知识、能力、素质是军事体育教学的新思维。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研究任务,任何新型体育教学模式都需要体育教学实践的检验,以不断完善。

三、运用多样化现代教学模式的分析与讨论

1.改进了军体课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多种的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均采用了问题指导语。从学员心理需要出发,按好、中、差自愿结合,适当调整为原则,注重感情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调控作用及团体的内聚力对学习的影响,加强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横向联系”,突出了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合作”、“掌握”、“案例”、“问题”等教学模式则应用设问法结合讨论式学习。教员设问,使学员的求知欲处于积极的状态,通过在学员之间的讨论与争辩,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便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5篇: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范文

论文摘要:青年教师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从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为优秀体育教师有其成才的基本规律。研究专家型体育教师有助于发现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从而缩短从任教到成为专家体育教师的过程,有利于在高等学校中培养优秀体育教师。目前时于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为优秀体育教师的基本规律缺乏研究。文章从这方面进行探讨,为培养优秀体育教师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目的

教师是一所大学办学的主体,教学质量是一所大学的生命,教师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青年教师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从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为优秀体育教师有其成才的基本规律。体育教师职业从经验化到专业化,需经历一个发展过程。研究专家型体育教师有助于发现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从而缩短成为专家体育教师的过程,有利于在高等学校中培养优秀体育教师。目前对于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为优秀体育教师的基本规律缺乏研究。所以本文从这方面进行探讨,为培养优秀体育教师提供理论的依据。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

3结果与分析

3.1专家型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教学差异

调查与观察研究表明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课前计划、课中教学反馈和课后评价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而新手教师则比较关注课时计划细节,关心如何完成课时计划而很少考虑课堂情境的变化和学生的需要,它是一种比较简单、比较孤立的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有一套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反馈;而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学较为含糊,常常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反馈。在课后评价上,专家型体育教师和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影响教学目标的评价活动,而新手教师则关注自己的课堂表现和他人的评价。

调查问卷研究认为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和对教学洞察力的区别主要表现三个方面。首先,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具有与内容相关的教学法知识、对大学生特点认识的知识、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环境等知识,他们不仅在知识的量上多于新手教师,而且比新手教师的知识整合得更完整;不仅在质上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还具有大量的依靠个人感悟或经验获得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缄默知识。他们不仅在程序性知识技能和策略上优于新手教师,而且在陈述性知识的内容和组织上也不同于教师新手,能更好更快更及时地在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从而使体育教学活动自动化。其次,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高。他们依靠广泛的经验能迅速完成多项教学活动,并使教学活动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第三,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在解决问题时富有洞察力,他们能鉴别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对教学中的问题予以恰当的解答。

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与新手教师教学策略存在差异。教学策略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取得的教学效果差别反映了他们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别。新手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不知道合理的教学策略到底是什么。教学策略失当,不符合学生要求的情况时常出现。

3.2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阶段性特征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Berliner(1998)在对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五阶段理论,Berliner认为,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约经过2-3年,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为熟练新手教师,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3一4年教学实践和职业培训成为胜任型教师,这是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基本目标。此后,大约需要5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本文参照其理论结合高校体育实践对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

3.2.1新手体育教师的特征。新手体育教师是经过系统的体育学习,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他们尽管具有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理论水平,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锻炼,但毕竟对大学体育实践了解不多,大量缺乏的是体育实践经验,更谈不上有什么实践的智慧和缄默知识。新手体育教师教学专长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新手体育教师是理想化的;{2)新手体育教师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刻板地依赖特定的原则、规范和计划;(3)不能有效利用教学反馈与学生沟通。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了解与教学有关的一些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对于他们来说,经验积累比学习书本知识更为重要。

3.2.2熟练新手体育教师的特征。这一类体育教师究其实际发展水平而言,他们还处于体育教师群体最低层次。无论就其本人而言,还是从学校的要求来看,青年体育教师都有继续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逐渐整合,并逐步掌握了教学过程中的内在联系;(2)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有所提高,处理问题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3)经验对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提高,但还不能够很好地区分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和无关信息;(4)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还缺乏一定的责任感。

3.2.3胜任型体育教师的特征。这时青年体育教师就会出现分类、分化发展的情况,绝大多数青年体育教师会从全面掌握和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技能技巧入手,继续第二阶段的转变进程,成为教学基本功日渐扎实娴熟、教学经验日渐丰富、教学实效日渐提高的合格体育教师,他们在继续强化教学基本技能技巧发展的同时,更侧重于系统的体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有些体育教师却在此时走向了它途。在这一阶段,体育教师分化成四类:一是有知识和理论水平却缺乏教学技能的体育教师,二是技能型体育教师,三是经验型(实践型)体育教师,四是学者型体育教师。胜任型体育教师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1)他们的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区分出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并选择有效的方法或手段达到教学目标;(2)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表现出更多的责任心,对于成功和失败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3)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快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的程度。

3.2.4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的特征。对学者型和经验型体育教师来说,这时的关键是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学者型体育教师要重在对所掌握的知识的灵活运用,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体育思想或信念,同时更要注意转化成自己的教学技能、技巧。在课堂教学技能和技巧上做文章,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用自己的实践来发展自己的理论。而经验型体育教师则要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上下功负,力图把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体育实践智慧(默的知识)转化成明确的知识。要加强体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而不是盲目实践,使自己的体育教学行为科学化、规范化、理性化。这二类体育教师都要以自己的教学个性类型为条件,通过系统的反思来整合,抓住薄弱点,把握关键,突破高原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第二次融合,成为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该阶段体育教师的最突出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他们对教学中出现的与以往教学情境类似的情况能直觉地观察与判断,并做出正确的反应;(2)教学技能方面接近了认知自动化的水平;(3)教学行为已经达到了快捷、流畅和灵活的程度,这是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知识和经验的结果。

3.2.5专家型教师的特征。要真正成为专家型教师光靠单纯的理论学习、实践经验发展的整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以自己的学科性质特点为基础,要研究自己的教学个性,要有创新意识和精神,不仅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实践操作体系,更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或体育理念,形成自己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风格和流派。个性化的体育科学研究就成为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系统的科学研究既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又丰富和发展教师的体育教学理论,实践发展成理论,理论演绎成新实践。专家型教师不仅实现了先进理论与科学实践的融合,而且反过来推动了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的发展。

3.3影响青年体育教师教学专业健康成长的因素

3.3.1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信念和专业态度的形成是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必要前提。体育教学信念是人们确证、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的体育思想和体育理想,是支配体育教学行为的内驱力,体育思想和体育理想一旦上升为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信念,就会成为其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愉快的追求。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信念不是体育教师头脑里固有的,除了理论指导,经验总结,更是通过对己有体育思想和体育实践的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和探索,敢于坚持自己深思熟虑的体育教学观念,并不懈地确信、格守、实践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体育教学信念。从这个角度看,体育教学信念是体育教师教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3.2体育教师教学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反思是体育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手段。首先,就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可将体育教师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即体育教师所具有的基础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即关于体育教学相关的知识)。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这意味着,在已掌握了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学科知识之后,大量的本体性知识学习未必是个体迅速成长为专家教师的有效方式,且并非本体性知识越多越好。同时,条件性知识也只有在具体实践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要求体育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历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其次,如果一个体育教师仅仅满足于已知经验、知识和技能而不进行深入的反思,不管其实际教龄有多长,其真正价值也只是经验、知识和技能的重复,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教书匠”。要想成为优秀体育教师或专家,需要的是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精神,要带着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审视从他人那里学习来的经验,审视一切正在使用的方法与技能。他会主动地、超前地意识到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会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有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拓宽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专家型的体育教师。

3.3.3完善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是青年体育教师成长所必备的。体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没有一种完善的技能技巧与教学策略,再好的体育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践知识与经验、能力是影响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与教学策略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策略是在培养和自我的主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体育教师技能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必要的训练,这直接导致了体育教师教学策略水平低微、教学技能欠缺。所以,在师资培训中,缩小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差距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化教师技能训练。

3.3.4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超越意识是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主观动力。教师必须自觉地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列,在自己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适应未来的变化并不断地创造未来。要达此目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意识是强烈的内部驱动力。因为信息时代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获取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机会,因而学生也完全可能在体育技术方面领先于教师,因此,教师应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并把自己置于终身学习的地位,否则,必将为社会发展和竞争所淘汰。

4结论与建议

4.1专家型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与新手教师教学差异有本质的区别,他们的不同是全方位的。

第6篇: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范文

关键词:大学体育 层次递进 教学构建 分析

一、前言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由于长期受到班级授课制束缚和影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各类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存在严重的“一刀切”的现象,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无法实现教学素质化目标。正是因为大学体育教学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别差异,无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导致大学体育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大学体育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分层递进教学法,以学生为核心,充分体现大学体育教学的差异性,能够较好的适应和利用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二、大学体育层次递进教学的内涵

大学体育层次递进式教学主要是指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基础、体育意识、个性特征中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进行大学体育教学,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学习锻炼指导,从而能够使每个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和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特点。

层次递进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能够遵循学生体育的基本规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体能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下,能够在整体教学体系的指导下,设计符合不同类别学生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接受体育知识,发展自身的个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健康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教学组织活动中大学体育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和运动基础上存在的差异,合理的划分教学层次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不断的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大学体育层次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

大学体育层次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首先体现在因材施教以及个别差异的理论。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采取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措施,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个别差异是学生在行为和个性特点方面存在异同,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其次是掌握学习理论,主要是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素质、技能和动机方面的差异逐渐消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是最近发展区理论,主要是从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合理的采用层次教学方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第四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主要是在整体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合理的安排教学进度,进行分层次教学,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优化。总而言之,大学体育层次递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非常丰富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四、大学体育分层次递进教学的构建

通过对大学体育分层递进教学方法的内容和理论依据的分析,能够较好地指导大学体育分层递进教学的构建,并且付诸实施,从而有效的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合理的实行学分制

在构建层次递进教学模式过程中应该根据大学体育教学的总体要求,合理的实行学分制。由于大学体育课程是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因此,学生必须在大一和大二阶段修完4个学期的大学体育课程,经考试合格后获得大学体育必修课程的学分。大学体育教学课程的必修学分的获取是学生毕业所必备的基本条件。然而大学体育选修课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作为艺术素养拓展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修一定数量学分的艺术素养拓展课。学生通过选修艺术素养拓展课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欣赏能力和体育意识。

(二)科学的设置教学课程

由于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科学的设置教学课程,设置一些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运动项目,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个性的机会。大学教学课程应该选择一些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相对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学体育教师应该设置多种类别的体育课程,例如,运动竞技类、保健类、格斗类、艺术类、运动休闲类以及民族传统类等多种类别的教学课程。能够是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涉及到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健康,大众参与,社会适应等方面,从而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选择适应自己的项目。

(三)采用网络自主选课

在大学体育课程选课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让学生进行网络选课。由于大学体育课程通常都是根据学校想场地情况、体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等客观实际条件进行设置。进行网络选课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体育课程,从而能够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

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首先,应该建立大学体育网络考试系统,在网络考试系统中设置题库。例如,模拟练习题、平时练习题、期末考试题等,同时还要设置学生测试成绩查询和用户管理。题库内容可以涉及到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体育技能知识以及体育文化等,学可以在日常学习中通过网络进行自我测试,提高学生掌握大学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所以,学校通过建立大学体育理论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合理地设置考试尺度,合理地掌握理论知识的难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适当举行一些体育知识讲座活动,学生通过体育专家的讲解能够进一步了解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明白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这样的形式对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

大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顺利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将富有时代感,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引入到大学体育课堂中,不仅丰富的教学内容,而且还促进了教师知识的更新,合理的调整的大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大学体育教师通过积极拓展多种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增大资源的利用率,学校可以适当延长教学时间从而增加教学的可选择性,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大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开展多种体育运动项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六)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例如,平时成绩考核、体育理论知识考核、学生体能测试、期末考试等。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大学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层次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掌握好考试难易程度。实行考教分离的措施,制度明确的各层次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考教分离的实施,能够加大学生的压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总之,在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方法能够使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各有所得,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并且分层递进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制定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扬杏芳.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2]张琴.浅议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0(11)

[3]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第7篇: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范文

关键词:教学环境;体育;调控;优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275-02

一、环境、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学环境的定义

1.环境的定义:从哲学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是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们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这个外部条件的综合,既包括人在生活中的条件和时间关系的综合,也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综合。

2.教学环境的定义: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 [1]。教学环境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社会制度、家庭条件、社区条件等都属于教学环境。狭义上讲,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如校园、各种教学设施、校风、人际关系等。我们一般所说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狭义的教学环境。

3.体育教学环境的定义: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系统内部的所有事物,几乎都可以认为是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其中,直接作用于体育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效果发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硬环境和软环境。

1.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主要包括:(1)各种物理因素:空气、温度、光线等。(2)各种体育教学设施:体育教学设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性设施,如桌椅、实验器材、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设施等;另一类是体育器材设施,如各种场地、各种器材。这些设备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对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2.体育教学的软环境。体育教学的软环境主要有:(1)班级规模:许多研究发现,班级规模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有影响,而且对师生双方的课堂行为以及个别化教学的实施也有极大影响。(2)人际关系: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如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师生的关系、教师间的关系、学生间的关系等,都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3)校风班风:校风是指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是一种集体行为风尚,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巨大的潜在教育力量。班风是指班集体的所有成员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不仅能塑造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又能影响他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4)课堂教学气氛: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状态,它集中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积极地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体育教学环境的调控与优化

(一)体育教学环境调控与优化的依据

1.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社会大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等。社会大环境的任何变化都可能成为影响和改变教学环境的客观因素。在中国“举国体制”影响下,体育的发展呈现出重竞技体育轻大众体育。面对体育环境的变化学校体育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紧随时代脚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创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抵制各种不良之风和不利因素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负面影响。

2.学校体育目标。学校体育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体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化。体育目标对体育教学活动有指导作用,同时各级各类学校有着不同的体育目标。因此,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就必须充分考虑学校体育目标。

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的过程之中,在发展的过程中当然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也并不是所有的环境影响都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只有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环境才是有利的。因此,在创设良好体育教学环境时,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4.学校实际情况。中国各省市、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同,造成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因此,在创设良好体育教学环境时,要立足于自己学校的实际。只要能充分考虑并利用本学校的现有条件,并不断改善体育教学环境的面貌,都有可能创建成有自己特色的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二)调控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

1.学校体育教学硬环境的优化策略。(1)加强场馆建设。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场馆、器材等,是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也是影响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直接制约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也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所以,学校要根据教学的规模和学生人数的需要,加大对这些硬件的投入,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进而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2)体育教学设施的整体协调。体育教学设施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依据,学校上下都树立全局观念,把各种体育教学设施有机的协调为一个整体,使它们向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任务。(3)合理布局体育教学设施。体育场馆的建设布局要合理、空气要通畅、光线要明亮,各类器材应摆放合理。场馆的建设和美化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基本规律。在体育场地周围多种植树和草,并根据自然环境的周期变化、学期循环的规律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合适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场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使学生真正热爱体育,充分享受到体育课所带来的乐趣。(4)因地制宜,利用本校的优势。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事实是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学校体育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环境,通过科学的设计、巧妙的布置各种器材设施,才有可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从而给教学环境的建设带来突破。

2.体育教学软环境的优化策略。(1)信息的筛选。学校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社会上的一些信息会不时的传入学校,尤其是现在的信息社会更是如此。这些信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的,也有对教学起到反作用的。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选出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信息,预防、抑制不良信息在学校中的传播。(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校特定范围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和理想信念,进而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的情趣、学习的行为与动机、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3)建立和谐的宽松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具有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其自身的主导作用,协调优化各教学要素,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71.

[2]孙卫卫.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4):124-127.

[3]高云,唐艳婕.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37-339.

[4]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9).

The Control and Optimize of P.E. Teaching Environment

MAO Chang-min,GAO Zhen-yun

(Zhaotong Normal College a.P.E.Department;b.Politic and History P.E.Department,Zhaotong 657000,China)

第8篇: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范文

关键词 体育课程 素质教育 目标 健康

一、前言

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教师,世界各国对教师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教师教育的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反而受到很多抱怨与批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复杂,但与对教师发展过程规律性本身缺乏了解不无关系。由于对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何时何地何种场景下,会遇到何种问题,他们需要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帮助不甚清晰,对教师缺少一种发展观,故无论老师发展的哪种阶段,教师教育都能提供大同小异的帮助,其结果不会理想。

(一)体育教学中的三个基本。

在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模式中,加强双基一直是一个受到高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双基变成了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三基实际上都是通过运动技术教学而获得的,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减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他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看,学生可能什么学的时间会少一些,但是他对他所选的项目的技能掌握却只会更好。1.体育与健康课程。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2.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关于教师课程意识的内容研究很多,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教师课程意识比较完整的全貌,是教师课程意识树立的具体化,也是其在树立课程意识时应注意的一些内容。有论者从体育学科出发,以主体意识、目标意识、生成意识、评价意识、资源开发意识等内容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具体到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网球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主要是课程开发意识。3.网球体育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开发意识指的是教师须将自身定位于课程开发的主置,主动做出决策,将课程开发作为自己教学生命的有机组成。”通常情况下,网球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是在具有充分的课程主动权的先决条件下实现的。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变化催生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后者渐变成学校的行为,而一旦这种开发的权利落实到网球教师,网球教师即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和生力军,因此,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对网球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赋予其开发的使命,换句话说,体对网球教学课程的研究分析顾 达(新乡学院体育系 河南省 453000)摘 要 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中,运动教学技术成为了体育课程关注的中心。素质教育要求创设能让学生主动愉快学习得情景,高度重视激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情景下学习体育,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成效。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关键词 体育课程 素质教育 目标 健康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依赖体育教师的参与。对网球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权利的拥有又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在体育教学论的话语方式下,体育教师没有决策课程的任务,被动地执行国家的体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成为体育教师的工作常模。

二、如何使学生掌握技能 (一)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运动技能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诚然,每个运动都有它的锻炼价值,选择得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运动技能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运用运动技能坚持体育锻炼;选择得不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学、消极地学、无心地学,自然也就不可能提高技能教学的效果,更谈不上用这样的技能进行课外锻炼。体育以其独特的身体练习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体育技能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有其 自身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些规律,就能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运用体育知识,学会动作技术,掌握动作技能增强体质,收获运动过程带来的情感体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理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学规律的巧妙运用,教学规律离不开体育教师独特的教育教学智慧。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检验体育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二)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的主导性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而“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是指“学生朝向自己学习目标清晰度和学习过程中前进动力的强弱”,换句话说:教师的指导性就是“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煽情大师”,善于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和兴趣。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

三、小结

总之,技能教学的“度”就是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的问题,该如何把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总结再反馈出来,通过不断地探讨研究再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地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让新一轮的课改目标真正落实到实处,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1]季浏,汪晓赞.初中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第9篇: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范文

摘 要 篮球教学充分发挥培养人才的独特作用,在加强学生组织能力、提高体能、改善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塑造人格方面效果显著,篮球教学已成为当代学生最喜爱的教学之一。文章从篮球教学的目的、原则、特点几个方面对篮球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体育课 篮球教学 素质教育

篮球运动是现代体育教育最为推崇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中学体育必修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篮球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使队员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从而提高他们各感受器官的功能。要求队员在比赛中必须首先具备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努力取得比赛的胜利的坚定信念。此外,还强调通过练习和比赛,培养学生战胜自我、勇敢顽强的竞争精神,培养集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目前,篮球教育已经成为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的体育院、校和体育系科,都把篮球作为一门课程,篮球教学在整个体育教育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校体育教育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篮球教学的目的

在普通学校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服务的,因此其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确保身体健康,促进全面发展。篮球运动的教学活动除遵循一般体育教学原理之外,还应根据自己特有的教学规律,正确认识篮球教学活动的特点。这对科学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通过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使学生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把保持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传授篮球运动技术作为出发点,使学生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运动对健康意义。

(三)通过对篮球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篮球运动的基础技术。并能运用这些技术进行经常的身体锻炼,形成习惯,促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二、篮球教学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它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教学原则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合篮球教学目的与新课标要求,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贯彻以下几个原则: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二)因材施教原则;(三)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五)循序渐进的原则;(六)巩固提高的原则。

三、篮球教学的特点

(一)篮球教学的组织较为复杂

篮球教学一般是在篮球场地上进行的,在一般学校体育课的教学中常常面临着学生人数多,而可利用的篮和球比较少这一难题。即使在教学条件比较好的地方,篮球教学组织也比较困难。这是由于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控制和支配球的技能所致。另外,学生的基础水平和技术的复杂性,必然会在初学阶段的作业练习中出现大量的失误。在教学中,球的失误常会导致课堂练习的混乱,影响练习的强度、密度。过多的失误也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练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学组织的难度大是篮球教学的一个特点。

(二)篮球教学需要大量的练习

篮球教学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其作业练习方法更需要学习,这是篮球教学过程的又一特点。在一般体育项目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除循环练习外,很少采用形式复杂的练习。而篮球教学中许多配合性的、组合性的练习本身就是实际比赛的简化和模拟,练习形式往往带有战术配合的背景。练习对队员动作的时机、配合性、节奏性等要求很高,这对于没有篮球基础的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凡采用多人的练习,教师都必须拿出必要的时间来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如从哪个位置起动,通过什么样的路线,用什么样的节奏跑到哪个位置,什么时候传球,什么时候接球等等。只有在学生熟练掌握练习形式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技术水平。

(三)篮球教学要求循序渐进

篮球运动的广泛普及,许多学生都有所接触。一般来讲,都比较爱好,学习积极性高,也容易兴奋,也会出现行为上的冲动。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反而在练习中出错,有的学生单从兴趣出发,热衷于对抗和比赛,对教师安排的辅练习和防守练习不感兴趣,这些都是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不利因素。

篮球技术水平的巩固提高依赖于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基本功的情况的好坏。在基本功的练习当中,因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实用性,由此也吸引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课堂篮球教学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必修课之一,它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注重学生协调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的锻炼,通过篮球的教学、训练和比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美育素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们常说:“德育不行是危险品,智育不行是次品,体育不行是废品。”这几句浅显的比喻出了德、智、体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篮球教学也应从形式、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改革:从片面追求投篮命中率、力量训练,忽视基本功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改为重视基本功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基本的篮球技术练习,为提高篮球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在面向21世纪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篮球运动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现阶段加强中学生篮球课堂教学是必要的,使其真正有效地体现其本身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教学参考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