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实验室管理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管理模式

第1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专业实验室 管理模式 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系统在2013年对“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重新整理了思路,进行了重新编排,把内容方针进一步阐明,那就是全力展开创新研究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最终目的是获得原始创新技术以及知识产权。因此,高校重点实验室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推动创新体系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对高素质的人才进行培养是每个大学身负的重要社会责任。实验室是在校学生进行实习、工作以及进行实践的场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和服务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学的管理和良好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标准学府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所大学具有高品质、高标准的教学文化以及质量过硬的科研团队的重要标准之一。最近几年,国家对高校科研实验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各大高校的科学研究、实验水平也日益提升,但教学实验室仍以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为主,实验室规模较小且功能单一。改革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改善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快高校实验室建设,培养高水平、多层次人才刻不容缓。

一、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对实验室利用效率的影响

(一)专业间相互渗透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在学科与学科之间树立了一道壁垒,每个学科各不相连,这一点在科学实验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物理实验只针对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化学实验也只针对化学方面的知识。这在无形之中造成了学生对于事物的关联性的感知大大降低,对学生思维发散的形成极为不利。要想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应先将各学科关联起来,使之相互渗透。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及进行科学实验时,可以把一些实验现象和结果结合起来。比如,在物理专业课中讲到“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时,可结合光电专业课关于“衍射光强实验”以及“偏振光实验”原理来多角度解释“光”这种难度较大的科学现象,打破学生认知上的局限性,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扩展,提升教学质量。

(二)分散式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利用

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分散式管理存在着很多缺点。例如,每个专业各设一个实验室,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实验器材的利用率低;每个专业对于实验室的资金管理独立、资源共享率低等。各学科根据自己专业的教学内容,建立不同的实验室,购买该专业的实验器材,各实验室归自己专业的人员管理。如计算机专业课程实验室和光信息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室,同为计算机房,但是却分开管理和设立。这就造成了各科实验室空间规模缩小,在课程需要进行实验时,实验室人员爆棚,很多同学可能没有参与实验的各个步骤。而平时不需要实验时,大多数实验室被闲置下来,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为弥补分散式管理的缺陷,可以对一些相关学科的实验室进行整合。比如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专业(需使用机房的)可以设立一个共同管理、使用的实验室,因为它们的基本配置大同小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计算机。物理专业和光信息研究专业的实验室也可以部分设置为共同使用,这两个专业在实验上有很多相似处。这不仅可以使实验室的规模得到提升,节省实验室器材等资源,还可以共同承担采购费用,减少每个专业的实验经费支出。

(三)集中式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利用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虽然也包含着集中式管理,但这类集中式管理也存在一些缺点。针对分散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对学校的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南京邮电大学把信息学院的计算机实验室、人文与传媒学院的多媒体实验室、外语系语音室、法学实验室、网络中心等统一合并到教育技术中心,对各个专业实验室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实践结果发现,这样的集中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一方面就教育技术中心而言,这样的统一管理使得管理的范围扩大,各个专业性质的不同,管理也相对更为复杂,非本专业人士对其他专业的管理难度提升,对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从各院系的角度来看,实验室可自由支配度降低,器材使用方面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增加,对于实验材料的消耗,各专业间的资金分配不均,给各院系的和谐相处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即使是集中式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如何改革才能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减少实验室超负荷运转的现象,以及在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同时促进各院系间的和睦相处,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资源浪费

如上所述,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分为分散式以及集中式两种,是课堂内容的衍生品。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实验课的时间,实验室不够用;而课余时间实验室则处于闲置的状态,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同时也对提升实验室规模有一定的影响。

(二)实验效果较低

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的功能没有实现多元化,主要是对专门的学科进行相应的研究,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对老师的指导过分依赖,实验效果就很难尽如人意。以光电专业课中关于“光电探测原理实验”为例,学生熟悉掌握光生伏特效应,掌握光照度对光生电流、电压的影响曲线,并利用它分析光电池的工作原理。现在的仪器设备不需要学生自行安装,只要用手按一下控制键,就可以轻松调节。由于对于仪器本身的构造不清楚,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匆匆做完实验便要撰写实验报告,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程的分析和理解没有深入,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实验本身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高校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各地高校都在扩大招生力度,大学生的数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各个高校长时间地进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等工作,对实验室的管理建设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实验室建设规划、资源配置、实验教学改革仍然是问题,但是在讲课时往往侧重理论而轻视实践,老师只是单纯地对知识进行传授,学生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实践却很难进行。学校实验室陈旧的管理模式让学校的试验水平一直不能得以显著提高,专业实验室常常被一些主科教师占用,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也只有购置设备以及登记的权限,几乎没有管理的权力。

(四)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及其使用的无规划性

学校在建设资金筹措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把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导致实验室的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对于资源有限的情况,学校每个部分都要上报需要重建的项目,其中也包括实验室的重建和整修。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分配的资金或分配给每个学院的配套的设备以及资金,学校为了顾全大局,平均分配。因此,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致力于自己的上报整修资料,实验室整修一再搁浅,科研水平没有被发挥出来,并且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五)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的原因,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一直以来都被视作是一项具有辅的工作,实验人员普遍都没有太高的学历。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发展重点都放在培养创新人才上,或者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培养教师的教学水平上来。一些高校的实验室设施、实验水平等因素一直提高不上来,师资力量不雄厚。实验室基础建设太过落后,一些教学科研的基本需求不能被满足,再加上管理不善等因素,一些高校想吸引高素质人才难上加难。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学科发展受到制约,教师没有资格获得高水平的研究项目,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高校专业实验室管理模式改善的建议

(一)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的实验室管理多以封闭式、专业性、多元化的管理为主,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很少运用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中,这主要是出于对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实验成果的保护方面考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扩展性也应得到加强。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允许学生利用网络在学校官网上进行专业实验的预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又可以切实深入体验和理解,同时也将闲置的实验室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又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

(二)提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要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积极工作和记录、协调。因此,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要相对提高――课前准备材料,课后打扫实验室,清理实验器材,并对这些器材的数量和使用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工作认真负责,这是实验室管理员必不可少的责任和义务。选择合适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和器材维护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改善实验室硬件环境,打造人才培养的平台

科学规划,着力打造实验室基地,为人才和科学研究创造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主,根据合理规划和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确保实验室设备投资主体的稳定性,增加实验室设备和维护成本,确保实验室人员的稳定性。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打破原有的小型实验室、封闭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着力建设开放实验室。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内部和院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资源管理系统,每个专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培训基地。学校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的需要和财力的可能,确定年度经费投入总额,且确保资金用于更新教学设施。科研实验室建设经费可以从学科建设经费中分期投入。实验室承担相关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开展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手段改革研究。

(四)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吸引优秀人才

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实验室的功能和水平正逐步成为一所大学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实验室建设的内涵已涵盖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因为他们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是实验室功能发挥的平台,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强化科学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完善学校和大学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实验室管理。根据相关的规定,积极推进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明确职责以及权力和利益之间的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定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优秀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转变观念,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国外研究机构中,很多顶级的科学家们都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

(五)促进学科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一所大学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标志是它的学科。学科建设涵盖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学科发展得好,就会带动其他非重点学科的发展。实验室的发展规划是学科建设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且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根据“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的总要求,坚持“厚基础,重实践,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依托实验室建设平台,结合需要增加演示文稿的前沿,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学科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学校可具体设岗鼓励教授、医生进入实验室,发挥他们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作用。目前,国家鼓励建立大学研究和创新体系,很多高校也建立 了国家和省级实验实,自主研发和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改善了科研条件。更可喜的是,很多有出国培训经历的博士研究生走进实验室,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并发表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事实证明,实验室需要大量的“双师”型人才。怎样吸引社会高层次人才加入到试验室队伍,以及如何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这是地方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单独为各专业设立实验室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实验室利用率降低,但过分集中也会带来管理上的缺陷,增加管理难度。要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应对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解决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避免资源和财力上的浪费。总之,高校的实验室工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资金以及技术的不断支持,更重要的是完善教育发展新形势下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同时推动一些高校实验室的创新改革,让更多有素质、优秀的人才能加入其中,培养一支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张峰,武秀丽.高校实验室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2):32- 34.

第2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高校实验室的传统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也加强了对实验室的管理与规划,实验室是学校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生产试验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也是学校培养创新性的实践人才的重要平台,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让实验室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新形势的变化,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学校要对实验室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实验室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从而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分散型管理模式为主,分散型的管理模式的特点将实验室分得很细致,按照学校的专业划分的,针对学校的课程而设立,实验室要依附学校里面的理论课程,由教研室进行管理。分散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要结合理论教学,但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实验室的规模较小、功能比较单一、设备使用效率不高等,这些弊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影响实验室教学的质量。

一是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缺少学科交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室的实际管理中,缺少学科与学科间的交叉,使得实验室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随着目前的科技的发展,对于高校的学科综合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室的学科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实验室是相互间比较独立的,学生在实验室只是进行重复性实验,得到验证结果。整个实验的过程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是高校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低,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分散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划分的比较细,且管理工作的划分也难以做到统筹安排,使得一些技术人员比较闲暇,而另一些技术人员就比较繁忙,造成实验技术人员的专长得不到发挥;加之,实验技术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且专业素质较低,使得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无法得以提升。

三是高校实验室的功能比较单一,不利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实验室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为了利益,想要争取更多的经费,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不能发挥其作用,造成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够用,也使得一些实验室设备常年闲置,致使设备的使用率更低。

四是分散型管理模式不利于实验室的对外交流。实验室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有限,限制了实验室的对外开放性,使得实验室不能全天的开放,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就很少,另外,实验室受到教学条件的制约,很难与高水平的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思路

其一,高校实验室管理要进行思路的创新。实验室要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就要对实验室实行有计划的管理,实验室管理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确定学校实验室的培养方向,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分阶段完成学校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应该具备更多的人才,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点产出基地,实验室应该拥有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和团队,使得实验室能够不断取得更多的科研成绩。

其二,高校要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室,采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来组织实验教学活动。首先,高校要转变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观念,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现代化的实验室应该包括最新的科研设备,从而确保科研领域走在最前列,因此,实验室需要知识的创造和创新,就要建设优良的科研设施,包括实验室的各项设施。在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时,就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使得实验室的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对实验室的创新管理。

其三,高校要建立方便、快捷的实验室网络系统。建立快捷的实验室管理网络系统能够促进知识的流动,有利于知识的利用与管理,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的内部网络来实现学科院系的资源共享,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

其四,高校要创建高技术的实验室,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实验基地。高校的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场所,因此,要不断吸取新的创新技术,以培养专业性的人才。首先,要对实验室的内容进行动态管理,针对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来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因此,实验室人员必须准备丰富的实验项目,要开放实验室的时间,比如可以采用轮班制延长开放时间,针对不同专业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验环境。

其五,高校要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在现代的管理中,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因此,学校应该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进行实验室的管理,使实验室资源配置在知识管理的模式下能够合理的利用。

结束语

第3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bs of art in college, art laboratory management has been promin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art laboratory managemen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mode that suits the school currently according to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关键词: 艺术;实验室;管理;模式

Key words: art;laboratory;management;model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216-02

0 引言

实验室的管理是当今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和效率。根据自己这几年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经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谈几点实验室管理的体会:

1 学院目前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学院的实验室在建设初期,都隶属各专业教研室,都是在教研室的领导下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这种单学科、小而全的实验室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和科研的新需求,并且艺术类实验室在多数学校受重视不够。

1.1 教研室间不能达到完全的资源共享 实验室管理体制多层,缺少共享信息。学院的实验室既要在行政上受学校设备管理部门和院行政的领导,在教学上又要受教务部门和教研室的管理。其结果是没办法使实验室和实验室之间充分结合、资源共享、共同开出综合性实验。

1.2 实验室使用较随意,不利于设备维护和利用率统计 排课时有“顶牛”现象,原则上各教研室的排出的实验课表都要交院教务办审核,统一整理后上交学校教务处备案。但是实验室管理员多为各专职老师兼任,自己拿着钥匙自己上课很是方便,其结果是实验室设备维护不能按计划进行,设备利用率不能准确统计。

1.3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不到位 随着学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设备日益增多,诸多因素都极大地加重了实验员的管理负担,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管理难度,使人力资源严重紧张。

1.4 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不够 高校实验室开放应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形式多样的指导原则。但是目前学院的实验室管理队伍薄落,缺乏资金和制度方面的激励措施,导致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大。

2 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

2.1 对现有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首先理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结构、层次和隶属关系等,打破那种原来实验室归学校、学院、教研室管理的三级管理体制,改为学院成立统一的实验室管理机构。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实验仪器、实验人员等资源要集中管理、统一调配。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日益兴起,那种以教研室为基础单位来管理实验室的弊端日渐显现。因此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目前学院实验室正处在教研室管理向统一管理的过度阶段。随着学院实验室的增多,院领导高瞻远瞩,在学院人员配额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占用学院招聘名额专门引进两名相关专业的硕士专职管理实验室,成立了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对全员的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实验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完善,艺术设计学院的实验室管理水平一定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高度。

2.2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技术队伍的素质 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素质,有利于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这是实验室工作的当务之急。提高实验室技术队伍的素质,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高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首先应聘任具有高级职称的优秀学科带头人担任实验室主任,他们有多年从事教学及实验室工作的经验,热爱本职工作,能胜任实验室主任的工作。其次要引进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来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把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引进来,从而提高学院实验室的总体管理水平。再次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现有技术队伍的素质,比如在实验室的实践活动中,让实验人员经受锻炼,提高业务素质;利用高校优势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鼓励参加学术活动,订阅有关刊物,提高业务水平等。目前艺术设计学院的实验室管理机构已经建立,由于尚处在建立初期在人员、制度、规模等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校院两级领导的重视加之实验技术队伍和管理人员的努力,艺术设计学院的实验室管理机构会逐步完善,各方面人员素质会逐步提高,为学校的二次创业贡献力量。

2.3 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高校实验室不仅承担传统实验教学任务,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场所,因此学生除了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教学外,还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进行拓展实验、自主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各方面的实习实训,所以高校的实验室开放成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作为艺术学院主要切仅有的实验与实践教学场所,作为学生不可或缺的实验与实践基地,开放时间的多少、开放对象的广度、开放的质量和效果无不体现实验室的效率,这个效率既是工作效率,也是场地、设备使用率的效率,如何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度(也就是工作效率)是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改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重要课题。

目前学院的实验室开放主要包括学生完成作业、完成参赛作品等,都是停留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简单实用上,有些实验室的开放人时数虽然非常可观,但真正的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实验室管理机构成立后根据学校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来规范学院实验室的开放。具体制度和办法有:①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实验室开放分为预约开放和定时开放。就是说学生想去实验室进行实验,要么提前预约填写相关表格,要么在实验室没课并且是开放时间的时候才能够进入相关的实验室。②根据学校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制定了适合学院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③在目前实验技术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抽出相关的人员负责实验室开放,并联系教研室安排教师辅导。④制定了相关的实验室开放的考核办法,给学院建议给辅导教师一定的补助,给参加实验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

实验室开放看似简单,有些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实验时间和空间就能出效果,其实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还远远不够,实验室开放式要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它涉及实验室资源的配置和理由、实验技术队伍、实验经费,实验室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激励的配套。

3 结束语

艺术类实验室的管理不像传统理工类实验室管理那样有据可循,而是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碰壁,不断的改进才能找到适合艺术类实验室特点的管理办法和管理体制。以上几点只是笔者从事艺术类实验室得出的愚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任宗礼.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8.

[2]刘莉平,陈志刚.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践教学,2009.

第4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 生物实验室;实验室管理系统;仪器设备档案建设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21-02

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生物学科的快速发展,高校对生物学实验的关注与重视,科研教学实验设备以及各种仪器的引进,与之相配套的生物实验室也在不断发展建设,工作任务加重的不仅是教学工作,还有生物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目前,在我国高校的生物实验室中,除一些贵重复杂的仪器设备应当得到很好的管理与保养外,一些实验的易损耗药品也应合理使用及节约,因而也是学校与各院系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将就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模式构建问题做一些有益探索。

1 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现状及所面临问题

管理落后,人员责任心不强 生物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验场多样,有室内、室外及野外;实验周期一般较长,尤其是工程专业、园艺栽培专业等的实验课程可达几周甚至几个月;实验类型多,涉及基础性、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设备种类及数量多,各类分析设备、培养设备、生产线等,价值从几百元到一百多万元不等。实验室管理工作十分复杂、繁重,所以要求有较好的管理模式,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目前管理人员均为兼职,只是将实验室管理工作作为附带的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实验室,无疑会带来混乱和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一些管理上的工作问题也难以实现统筹安排。所以说,存在资源不共享、管理落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实验室利用效率低 由于生物实验教学专业性较强,一个实验室能承担的课程数量不多,如植物学实验室与动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与生物化学实验室等,都有专门的设备和功能用房,不能交替使用,导致实验室使用率较低。反过来,实验课的实际课长也并非足够长,这样一来,实验室的利用率就更低了。

对大型贵重仪器管理不科学 目前很多高校一味盲目地追求实验仪器档次,购买了不少大型仪器,然而技术、维护不配套,仪器耗材和检测成本也是损耗较大,甚至有些仪器通常只是在给学生参观演示时被简单地利用一下便被搁置在一旁无人问津,实在有些资源浪费。所以,高校在决定要不要购买大型设备仪器时,首先应充分考虑,尽可能选择性价比较高同时又能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的仪器,最好是方便学生操作与学习的,当然仪器的成本与后期保养维护也是在考虑范围内的,有时也应考虑仪器的使用寿命及更新换代周期。

2 对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

完善生物实验室的管理系统 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应当周全细致,采取量化管理与激励竞争制度,以便为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扎实基础。为此,实验室首先应逐渐完善管理制度,对实验场所、技术人员、仪器设备以及工作任务等信息进行档案化有序规范的管理,使实验室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其次,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实验仪器的维护、保养及损坏修理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好专业人员专职进行管理,实施培训上岗制;最后,明晰责任制,划分清楚实验教师、实验员与领导各自的职责范围,建立一系列相关配套的管理制度,如奖惩办法等,最好能将具体问题追究到确定的责任人。

充分重视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工作

1)以教师自身思想为出发点,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课教师不仅需要从事科研工作及实验建设,更是实验课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其工作质量将对高校的科研水准与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事关人才建设与培养的重要问题。

2)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学校应积极安排在职人员的相关进修工作,不断提高其学术和实验的业务水平。对各院系的管理层来说,一定要认识到实验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关注每年在年终考评中优秀人员所占比例及相关的技术职称评定,并要适当提高其薪资待遇。

3)在工作中,实验教师应当与管理员、技术员及时交流、密切配合,发挥团结合作精神,热爱工作,遇事不推卸责任。可以建立分级管理系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编制工作可由各系分别管理,尽量实现人才资源综合利用及优势组合。对新入职的人员采取试讲、仪器维修面试方案,严格管理制度,对工作失职、发生重大实验室的安全事故与教学事故者进行降低津贴及解聘等严厉处分。

加强对实验教师及实验员的选配 由于实验教师和实验员是生物实验室的实际管理者,所以要求他们不但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同时能对整套实验装备负责,具有一定的刻苦钻研精神,这样在面对较难的或效果不理想的实验时,他们能够及时进行改进。当然,实验教师还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如此才能保证实验效果达到高水准。对实验课教师提出高要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努力提高和改善教师的职称评定、晋升与福利待遇水平,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便其投入更大的热情到实验教学管理当中。

构建共用实验室 因为仪器的配置首先是要适应学科教学的,所以相关专业间会出现一起重复购买的现象。如质谱仪、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PCR仪等贵重仪器,既然生物科学专业与化学专业均需要,学校就可以通过成立综合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安排,宏观控制,提高实验仪器管理水平,避免重购,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使实验仪器管理由经济化向科学现代化过渡。

加强仪器设备档案建设 仪器设备的档案建设是科研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各院系应该在确保实验仪器完好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其使用率,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1)从项目申报、组装整理与开箱验收这三项基础工作入手,开展对设备仪器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应事先做好技术资料与说明书配套齐全、主机检查完好和附件配置正确等检查记录工作。

2)建立技术档案制度,也就是从仪器的选型、购置、论证、使用、验收、调试、维修到报废的全程的技术管理。贵重精密的仪器技术档案应当是从一台仪器的计划购置到其报废这一过程的真实记载,而这一珍贵资料无疑会对评价仪器的性价比、实验效益及对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业务水平的考核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3)对仪器档案及设备进行实物和价值载体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实现设备及技术档案的保存价值,应将仪器管理和价值管理统一结合。实验设备管理者不仅应优化管理,还应努力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及岗位规范水准,做到定期检查和科学管理,充分发挥仪器档案的作用。建议逐步采取电子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现由纸质文件分批向无纸化文件的过渡,并在一定程度下借助网络技术扩大承载信息量与服务范围。

3 结语

新时期各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工作并非一项轻松而简单的工作,而更应该是一项烦琐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这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针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现状,需要通过对学校实验室落后观念的改进,以及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提高设备使用率,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的同时,确保高校科研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科学化与规范化的实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使学生实验操作与实验室管理均在一个良性循环中完成。

参考文献

[1]田飞,赵桂枝,魏秀然.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创新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3):67-69.

[2]肖玉巍,高智琛.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2):163-165.

第5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扁平化管理模式 实验室管理 应用研究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部门需要不断的对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验室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就可以使其管理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其长期性发展。

一、相关概念性介绍

(一)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扁平化”管理,是一种与“等级式”管理相对应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具体指的就是在减少管理层次、并压缩职能部门与机构、进行裁员后,相对的减少了企业的决策层与操作层之间的管理层级,方便企业将决策权快速的传至企业的实际生产实践中,从而更好的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中富有弹性的新型管理模式[1]。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炼了管理层次,使决策者能够有效的把握时效,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优化企业的应用资源,以快速的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

(二)QC实验室简介

所谓的QC,指的就是相关的质量控制,它属于质量管理中的一部分,以满足相关的质量要求为其最终目的。因此,QC实验室,就是一个质量检测部门,用以在实验室在管理中进行质量控制,提高其管理的效率。

二、扁平化管理模式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一)优势

在实验室管理中,有效的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可以使实验室在相关组织结构、信息以及业务流程三方面实现扁平化。其中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就是实验室在管理中,将中间的管理层次大大的缩减了,这样,实验室就形成了一条最短的指挥链,可以将其重要的决策及时、准确的下传至各部门,这样,既可以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又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而信息扁平化的实现,可以使最高层的决策、命令等原封不动的下达至最底层。因此,在实验室的管理中运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就可以高效的保持信息的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最后,业务流程的扁平化在实验室管理中的有效的实现,就可以使实验室中的各级部门明确的知道自己的职责在哪里,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的为实验室的发展做贡献。

(二)实际应用情况

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验室管理中的积极应用,大力的改善了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使实验室朝着更加模式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第一,大大的减少了质量管理组织的管理层次。该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使实验室的管理层的岗位设置下沉了,并且是技术人员负责该实验室的技术部门的管理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明显的减少实验室技术工作的审批环节,使其相关的工作流程得到明显的缩短,而且技术人员也能够将其的技术专长有效的发挥出来,还能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它还可以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流转层级,明显的降低了质量管理信息的失真率。而这就有利于实验室提高其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其能够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监测数据。

第二,使实验室的管理岗位幅度发生了变化,更有利于实验室的长期发展。如最高管理层者可以与各专业的技术负责人直接的进行对话,并且每个部分的管理要求不同。最高管理者负责实验室的行政管理职能,而技术人员则负责相关的技术管理,减轻了其行政角色的扮演,这样,每个部门的管理者都能极大的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实现优质管理。

第三,优化了资源配置,并建立了实验室管理主线。在目前的实验室管理中,由于组织结构的重叠、实验室工作人员分散等情况,导致实验室的各部门的管理运行效果不一致,严重影响了整个实验室的管理质量。而将扁平化管理模式有效的运用于实际的实验室管理中,就可以将一些重叠的管理部门进行合并,而另外形成了管理主线,这样实验室的人力、财力、物力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使实验室的管理系统得到充分的利用,且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2]。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因此,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运用,加快了实验室在管理中网络化办公的发展,是其建立了结构合理、体系完整,并有效实现信息互通的网络管理系统,以帮助实验室实现网络化的自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明确了实验室的各部门职能分工,使其管理流程高校的实现运转。通过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促使实验室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得到了重新的明确,完善了工作计划,并使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得到了规范,从而实现了合理的质量管理机制。如在实际的管理中,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得到了合理的调整,这样该部门就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就能很好的将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完成。此外,还将质量管理科学地技术审批职能,调整为了备案管理以及相应的监测抽查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效率,并使其在质量管理上不断的向现代化管理要求看齐。

三、结束语

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将有利于彻底解决现今实验室在质量管理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使其质量管理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并且增强其应对突况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在基于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指导下,实验室也要加强其外部监督手段,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的绩效评估制度,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更好的提高其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第6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地,是学校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促使我们努力以新思路建设实验室、以高水平管理实验室,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验室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如何建设合理化、科学化的实验室,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角度,从有利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角度,从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一、传统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不足

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是以分散型管理模式建制的,是由校、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教学实验室是按学科分类设立的,这种管理模式对配合理论教学、验证课堂理论和理论联系等实际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和21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教研室对实验室实行专管专用的方式,既造成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以及实验人员、仪器设备和实验用房等利用率低,又影响对学生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同时,由于实验室过多,经费投入分散,致使仪器设备配套数不足。

1.实验室功能单一,不利于实验室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这种小而全、功能单一的实验室设置模式及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使教育资源无法共享,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在实验室建设中,各实验室只考虑局部利益,盲目争经费,使原本就非常有限的经费被分割,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又导致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某些实验室常年闲置不用的局面,设备的使用率不高和经费的浪费,不利于实验室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职业大学的实验室无论其规模和数量都较小较少,专职实验人员也相对不足,职称层次比例也不十分合理。再将有限的实验用房、设备和人员归到各系,势必使实验室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不利于实验室间的相互交流、协调,使本可以经相互补充、协助就可以轻易解决的事情,变得复杂化甚至不能解决。

3.实验技术人员普遍不稳定,积极性难以调动。由于管理体制不合理,加上环境、培养和待遇等诸因素的影响,实验室难以留住优秀人才,无法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由于实验室被分割过细、过小,实验技术人员不能统筹安排,忙闲不均。平时各实验室人员之间沟通甚少,共同研讨实验教学的机会就更少,造成实验技术人员专长得不到发挥,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实验室归教研室管理,而教研室较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对实验室的长远和整体规划,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教研室中往往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

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新思路

实验室组建完成后,实验室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管理模式。

1.实行实验室负责制模式。各实验室的人员设置由主任、副主任、文员和相关的技术人员组成,各实验室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包括业务发展、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工作的安排、人员培训等。

2.鼓励内与外的交流与合作模式。各实验室在进行业务和科研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各实验室间的交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对比实验、新医疗器械的标准化起草工作、科研立项等工作,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及设备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也可派出技术人员到高校进修和培训。这种内内交流,内外结合的方式,对各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的提升和科研业务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3.建立业务与科研的交流平台模式。由于各实验室的组建与设置具有其独立性,除目的性明确的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我们还要需要更多的非定期性和非目的性的交流,为此,我们利用各实验室主任定期业务会及例会提出问题,提出内容及意向,进行深一步的交流,发挥各实验室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为了建立业务与科研的交流平台,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交流网站平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技术方法难题、提出问题和讨论交流系统,包括在正常业务中遇到的一些技术和方法的难题、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和交流,共同研讨、共同解决;人员技术交流及培训系统,包括各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技术人员,给各实验室人员作专题学术报告,供大家学习与交流,另外也可请一些仪器公司或外单位专家举办仪器设备技术培训,并将资料放于系统中供事后学习。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极大地利用了现有资源,使各实验室的管理更加高效、规范,从而促使所有人员迅速适应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管理方式。

4.建立开放式实验室模式。实行实验室开放是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为全面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实验室开放的具体形式。理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建立便捷的使用开放实验室登记制度,建立创新实验项目申报机制,建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加强培训实验人员。

三、展望

总之,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随着实验室地位和作用的提高,实验室工作已逐步开始被重视。要使实验室工作适应新形势,不仅要总结经验,而且要不断解决新问题,并在管理体制、仪器设备的统筹规划、队伍建设、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实验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第7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74-0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地高校在科技研发方面的设备投入也越来越高,其实验室仪器设备普遍具有“高、精、尖”的特点,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有效的满足目前高校实验室设备的管理需求,有些甚至阻碍和限制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效率。因此,必须要加强和优化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模式。

一、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现状

1、实验室设备利用率偏低,整体优势不足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对实验室的大力投入,我国各地高校均设有相应的实验室,但由于各实验室受到经费、项目、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在设备分配上存在不均衡问题,有些同类设备在不同实验室存在“常年闲置”和“不敷应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利用情况,导致实验室设备整体利用效率偏低,无法在科研和教学上形成相对良好的整体优势,也造成了部分实验设备的浪费。

2、学科渗透、交叉不足导致实验设备利用不佳

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已经进行交叉科学的研究教学,但由于起步晚、经验少,导致在进行实验室设备应用时仍然是“各自为政”,无法将各类试验设备进行关联性综合研究利用,这不仅限制了实验设备在功能应用上的创新,也限制了学生在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科学实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3、实验室对外交流开放效果不佳

我国许多高校实验室设备在分配上由于受专业课程的影响,导致其只能为单一课程或项目服务,无法有效同高水平学者进行合作研发以及学术交流。同时,许多实验室由于设备昂贵、先进,使其仅对教师及研究人员开放,在校学生无法进入实验室进行自选研究,从而限制了学生在科研上的探索、创新。

二、探讨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各行业,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更是普遍。而高校实验室目前的设备设施大多属于“高、精、尖”的高科技设备,在使用操作上也多应用到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对高校实验室设备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构建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各地高校应该在SQL Server 2012 数据库以及JAVA 技术等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验室设备仪器实际,进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一般情况下,信息管理平台可以采用B/S(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Server)模式为框架,对其进行结构改进和优化,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本校实验室设备管理需求的信息网络系统。B/S模式下的平台架设往往只需要将一个浏览器安装在客户机上,并选择一种数据库(SQL Server),之后通过Web Server进行相关数据信息交换。这种三层体系结构的网络管理平台不仅开发相比简单,也有利于后期的系统维护和更新。

2、完善应用系统集成

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其集成的应用系统通常分为三大部分,即: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预约系统以及自主学习系统。这三类系统的具体内容为:

(1)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即是对实验室设备设施进行高效管理的专业软件系统。它以实验室设备的应用功能为管理核心建立更为便捷、高效、系统的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从而更好的利用系统平台对实验室的相关设备仪器进行分配管理和优化组合,使各院系之间的科研项目能够实现合理交叉和渗透,从而有效避免试验设备资源分配不均,仪器重复投资等问题,使实验设备物尽其用、不浪费、不闲置,有效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2)开发预约系统。也叫对外服务系统,即是保障高效实验室的教学与创新工作。这一系统基于SQL Server2005和技术,以Web界面为渠道,使实验设备同用户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互,根据用户需求检索、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信息,从而时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更加方便、有效的利用实验设备,也能够更加充分、合理的安排实验时间。

(3)自主学习系统。即指帮助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一系统通过SQLServer 2012及等信息技术,设置实验课程学习、学习日志、综合性设计性试验、交流学习以及在线答疑等能够满足学生自主试验、学习和探索需求的模块,从而更好的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详实、可靠的试验资源。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地高校实验室在设备管理工作上必须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从而更好的保障高校教育教学以及科技研发的顺利开展,促进和推动高校建设向着更高、更广的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 汪 峰,陈辉,强云霄.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探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05):507-509.

[2] 高凤新,卢士香.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信息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5):272-274+282.

第8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实验室 安全管理 硬盘保护卡 虚拟机 ftp服务器

随着高等信息教育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到各高校。高校计算机网络机房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的扩大。主要承担着学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计算机等级考试、毕业设计上机和学生的自由上机任务。因此,良好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大大促进学校教学现代化的进程,可以为管理人员减少很多繁琐的工作,提高机房的利用率,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

1 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重视机房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而事实上机房管理工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计算机机房管理牵涉面广,技术难度大,事务杂,许多机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包括机房的日常软、硬设备维护,网络故障排除,机房的防火、防盗,学生日常上机安排等等。而且各个实验室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不统一,安装软件的版本不统一,这就要求机房管理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计算机维修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排除故障。因此,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必须努力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素养,通过自学、进修等方式掌握新技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

1.2计算机设备遭到损坏的问题

1.2.1自然损坏

首先,从高校的近年来的情况看,生源扩招严重,而相应的实验设备配给严重不足,导致计算机实验室大部分都是满负荷运行,因此机器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一般机房总会不固定地出现几台计算机处在维修过程中,计算机的软硬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1.2.2使用不当,人为损坏

机房计算机安全管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到位的,但也难免出现人为损坏。具体情况主要是:有些学生上机时暴力操作,导致键盘鼠标损坏;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导致机房病毒泛滥;学生有意或无意使用删除命令、格式化命令、修改c m o s参数或注册表,极其容易发生文件被破坏而导致系统崩溃;对网络感兴趣的学生喜欢改动windows的设置,如修改网络的配置和标志,导致机房的局域网发生故障;污染机房环境或导致计算机短路;私自移动机器,将计算机碰坏或将硬件碰松。

2 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安全系统的机房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前提。计算机实验室在管理中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人员、设备、财务、安全等,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教师守则》、《学生实验操作守则》、《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实现对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使他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规章制度应上墙且置于明显之处,并认真进行学习,切不可当作一种摆设。随着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以下常规工作必须坚持:(1)要认真填写工作日志,教师要认真填写上课纪录。(2)学生上机时须按学号入座。(3)机房应保持整洁有序。(4)学生须遵守机房制度,爱护机房财物,严禁私自移动机器,对恶意破坏机器设备、危害机房安全者,将追究其责任。(5)机房内的公共设施、不准带出机房,不准挪作它用(6)机房内必须注意防火防电,课后必须断电,关好门窗。

3 提高计算机软硬件安全管理与维护的手段

3.1 硬件方面

制定周密的硬件检查与维修计划,每天都要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查清故障原因,及时处理解决,如须更换部件,及时上报申请购买,是并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转,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计算机防盗应给予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硬件设备丢失情况时有发生,应提高警惕,加强防盗安全管理,最好在实验室安装电子监控设备,以不出现盲点为佳。对于计算机等箱式设备进行加锁管理,将鼠标线、键盘线显示器线等连接线路一并锁住。学生在上机实验时不允许擅自动用设备,并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同时做好上课记录登记,完善工作日志,为将来.信息查询提供参考依据。

3.2软件方面

3.2.1系统维护

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超快,配置越来越高,硬盘保护卡必须配备,也称硬盘还原卡,是在计算机内插入一块硬盘保护卡。它可以让电脑硬盘在病毒、误改、误删、故意破坏硬盘的内容等非物理损坏的情况下,恢复到最初的样子。它具有自动恢复功能,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放在被保护的分区内,支持多盘保护;具有网络对拷功能,开机自动连线来完成网络对拷及ip自动修改功能。我们只需做好一台电脑的系统,然后通过网络对拷的方式就可以轻松的将机房内所有的机器系统都完成。硬盘保护卡在学校的网络机房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基本上达到了“一卡无忧”的目标,极大的减少了机房的维护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杜绝了学生在机房使用自带的u盘或者登陆有病毒的网页等情况造成维修维护机器中毒,或误操作等出现的问题。

3.2.2针对多个操作系统的安装、维修维护实验课的安全管理

我们可以在虚拟机中进行破坏性比较大的操作系统安装、维修维护实验。

由于虚拟机对应的仅是真实主机上的一个文件,在虚拟机中进行的任何操作都不会破坏现有的硬盘分区和数据,这保证了原系统的安全。我们在现有的操作系统上安装上vmware workstation 6.0虚拟机软件,生成一个虚拟机,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这里实现,与真实环境几乎相同。学生可以对虚拟机硬盘进行格式化,安装系统,进行相关配置cmos参数,网络参数。在ftp服务器上提供各种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包括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redhat linux 9等操作系统镜像文件。学生在学习操作系统安装时可把这些文件下载到本地硬盘,通过虚拟机的虚拟光驱装载镜像文件来安装操作系统。虚拟机里的全部信息只包含在宿主机的一个文件夹里,所做的任何操作对宿主机都没有影响。

3.2.3作业的管理

对于高校网络机房,经常需要大量的文件传输,由于windows xp提供的共享数目只有十个,而且共享时不好控制权限,因此在网络实验室必须架设一台文件服务器,一般采用ftp的方式对文件进行传输。

serv-u是一种在windows中被广泛运用的ftp服务器端软件,安装方便,设置简单,硬件设备无需特殊配置,从实验室中任意指定一台机器,在原有的windowsxp系统上安装即可。并直接把对ftp的访问设置成快捷方式放到桌面,即快捷,又提供了人性化功能。用户在网络上的任何一台pc,利用快捷方式通过ftp协议与服务器连接,进行文件或目录的复制、移动、创建和删除等操作达到资源共享。并且可以在一台机器上设定多个ftp域、限定登录用户的权限、登录主目录及空间大小等,功能非常完备。比如设置一个ftp服务器,将教师和学生的文件分类存储,并设置适当的权限。满足师生的上传和下载。限制学生用户的权限,学生用户对于教师的目录,只可下载,不能修改、上传;对于学生目录只可上传,不可下载,这样可实现下载教师资料、提交作业又防止作业抄袭。对教师用户设置有相对多权限,利用ftp服务器可分发教学资料,收集作业。

3.2.4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能提供如屏幕广播、远程遥控、屏幕日志、声音广播、双向对讲、多人会话、网上聊天、屏幕回放、黑屏肃静、锁定电脑、点名签到、消息、文件等功能,使教学更直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广播功能,实时传送教师或某个学生的电脑画面到某组或全体学生的电脑屏幕上,教师可以用这个功能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还可以让某个学生进行示范,效果比用投影仪演示更好。

3.2.5网络控制与病毒防护

现在大部分机房都具备访问internet的功能,试验室管理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通过路由器的设置来实现对外网访问的控制。可以将教师机设置成允许其永久访问外网,而学生机则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实时调配。对于病毒的防护,即使安装硬盘保护卡,系统中也要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更新病毒库。补全系统漏洞。

总之,网络计算机环境实验室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笔者结合工作中的经验,浅谈了网络环境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借鉴与学习其他高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取长补短,使高校网络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为广大师生、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艳华.计算机机房的科学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9(3):55-56.

[2]张杰. 实战多操作系统与虚拟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02.

第9篇:实验室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外语类高校;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模式

1.外语类高校目前的实验室现状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类实验基地已经成为当前外语教学中必备的重要场所。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外语类实验基地的服务对象范围日益扩大,对外语实验室所要求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外语类实验基地的科学管理和维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系统工程,如何高效地管理和维护外语自主学习实验室,使之充分发挥功效,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一,外语类高校由于其学校的性质和外语学习的氛围,造成管理模式的侧重点有所偏差,主要侧重与对普通外语学习的重视,对外语自主学习实验基地的创建有所疏忽,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主动性不足,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固定,缺乏创新。

第二,外语类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实验室的采购决策、资产管理、实验室课程安排、设备使用情况等信息的管理,都是手工操作。

第三,基于网络的外语自主学习实验基地的缺失,在某些高校至今还没有一个基于网络的外语自主学习实验基地,另外在建设的同时存在若干的问题,急需优化,尤其是使用人员、课程开放、设备安全等问题尤为突出。

第四,没有从全周期或全过程的角度去管理外语类实验基地的设备,管理工作比较混乱。仪器设备报废、破损,低值品等管理不规范,尤其是耳机的破损、丢失等情况非常严重,没有从管理的角度进行登记在册,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建立固定的存放地点。

从以上外语类自主学习实验基地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看出,要使外语类实验基地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更好的提供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环境与平台,必须提高外语实验室管理水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实验室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最终实现现代化外语实验室管理。

2.外语类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从外语自主学习实验基地管理的实际情况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在管理实验室中,要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外语实验室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最终实现外语自主学习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要做到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则必须先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2.1 理念和态度

(1)外语类高校在领导层面上,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既要强调外语的学习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实验室管理重视,统筹规划,建立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即理念与态度,是关系到外语自主学习实验室建设的成败。规划者的理念必须超前,想得远,看得宽,重视外语自主学习实验室的建设。

(2)从教师的层面上,要从学校的办学理念清楚地认识到:基于网络化的外语自主学习就是教学和学习坏境的网络化、虚拟化,教学与学习模式的多元化,教学与学习过程开放化、互动化,教学与学习资源的信息化,这样要求教师要尽可能的熟悉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系统和教学资源。

(3)从学生层面上,学生要不断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被动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培养自主外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层面上,要了解基于网络的外语自主学习需要什么,能为网络化的外语教学提供什么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态度,是基于网络化外语自主学习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2.2 硬件与软件的建设

增加计算机辅助系统来管理实验室,提高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由系统管理、设备管理、项目管理、决策管理、综合查询等功能模块构成,主要的设备、软件系统的购置主要包括:

(1)教学与学习软件系统服务器主用用来运行外语自主学习中使用的各种教学与学习软件,用于学生的在线学习,同时由于访问流量的限制,各套软件系统最好单独存放在各自的服务器上。

(2)教学与学习资源存储服务器主要用于存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大量的自主学习所需要的音频和视频节目,以及各种外语电视节目的导航。另外总体做好各种资源的检索与导航。

(3)数据交换平台主要用来对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数据交换,采用WEB页面的方式进行数据管理与交流。

(4)实验管理中心管理服务器用于对外语自主学习的人员、设备进行管理。

2.3 教学与学习资源的建设

包括在线学习资源、在线教学资源、在线测试资源等。

(1)在线学习资源,主要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需要用到得语种资源、课程资源、课外学习资源等。

(2)在线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外语教师平时上课时用到的资源,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历年外语等级考试真题等。

(3)在线测试资源,主要是指学生的自主练习、期中期末自测,在线考试等测试资源。

2.4 实验中心对外语学习的软、硬件设备管理

(1)要从设备的生命周期的角度去管理设备。从管理的角度讲,实验室管理中心在购买设备时就应该建立数据库,记录设备的购置时间、型号、放置地点、厂家信息、维护电话等,对设备的拆分、合并,对实验室的搬迁、改造都进行登记更改。

(2)对设备的维修、报废也要进行规范管理,维修有维修的记录,应包括维修的设备名称、型号、零件名称、保修期内外、购置时间、维修次数等字段信息。对报废的设备也应建立含有设备名称、型号、购置时间、维修次数、报废原因等字段组成的记录,同时对报废的资产应统一存放。对键盘、鼠标、耳机等低值品要填写领用时间、使用地点、数量等信息,认真整理。这样管理者可以精确的掌握设备的状况,可以保障学校的教学实践。

2.5 安全与保障

外语类自主学习实验基地是高校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和开展外语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也是使用最为频繁,人员流动性较强的地方。加强外语实验基地的安全管理,构建和谐、开放的外语实验基地安全保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包括网络、服务系统、资源、场地、环境、设备的安全。

从外语类高校专业特色的实际情况和其他高校的实验室管理相比,有其独立的管理模式。学校外语特色突出、外语学习氛围浓厚、学生自主外语学习的背景下,要求我们在建设外语类自主学习实验室时要充分考虑到外语的应用、外语资源平台的应用等。

3.结束语

外语自主学习平台的建立优化了的外语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自发学习外语的要求,促使学生个人学习策略的发展,使其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培养自主学习外语能力的目的。外语自主学习平台搭建开放式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创新性学习架设时空桥梁,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并为考试、培训、数据分析提供支持。建立比较完备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数据库,是外语类实验室的基本特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外语类高校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其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模式也与其他高校存在差别,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特色突出、结构鲜明、层次合理、氛围浓厚的外语类专业实验室,是外语类高校建设中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改革外语教学体系,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段江莲,徐建国,于有伟.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03).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 ford:Pergam on Press,1981.

[3]宋晓平,贾申利,杨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3).

[4]丁友琴.高校现代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内江科技,2009(07).

[5]古宁.论语言实验室科学管理与维护的实践[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