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术创新市场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市场结构 竞争 垄断 技术创新
一、国外研究动态
(一)垄断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垄断市场结构可以分成受威胁的垄断和不受威胁的垄断,垄断者市场地位的不同对创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市场结构对创新的影响必须考虑到创新的类型,创新可以分为过程创新(ProeesSInnovation)和产品创新(ProduetInnovation)。Yin和ZuscovitCh(1998)用一个双寡头垄断的模型分析市场结构和不同创新类型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的创新机会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大企业倾向于过程创新,小企业则喜欢产品创新。尽管大企业在过去创新的市场上保持老产品的领先地位,但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为了追求短缺利润反应灵活,在新产品市场也有优势。
(二)竞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竞争强度对创新的影响相当复杂,竞争的强度和创新的价值不是简单的单调关系。Kato(2005)的研究比较细致,认为如果企业数量增加,竞争变得更为激烈时,企业对于R&D的投入,就会从基础研究领域向发展领域倾斜,更加重视短期利润的增加。可见过度的竞争在短期内可能会促进产品的创新,但是会损害长期创新能力的培养,竞争也不是越激烈越好。
二、国内研究动态
(一)竞争程度
竞争程度的高低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论,有些学者认为强化竞争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李国璋和白明(2006)认为提高市场可竞争程度有助于企业效率的增强,而且通过提高市场可竞争程度以促进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空间仍然很大。
除了认为竞争有利于技术创新之外,也有学者认为过度竞争不利于技术创新。吴福象和周绍东(2006)增加了对相对产业集中度的实证分析,并且尝试对企业在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避免过度竞争,杜绝行政性垄断,建立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的寡头主导型市场结构的产业政策建议。陈泽聪和徐钟秀(2006)以企业数量作为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标准,发现竞争程度与创新效率成负相关,认为国内制造业的过度竞争及需求不足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二)企业规模
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来看,认为企业规模扩大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学者众多。陈泽聪和徐钟秀(2006)的实证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效率与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即规模大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较高。陈傲(2007)以中国37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同样得出,企业规模与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
当然,也有相当多的学者持不同的观点。池仁勇(2003)根据浙江省23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对企业产品创新效率高到低的规模排序是: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彭征波(2007)利用2000一2003中国工业统计数据,发现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一般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在不同的行业,它可以表现为U型或倒U型曲线。这种产业之间的差异表明,我们不能单纯地根据与企业规模有关的特性来解释企业创新。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从以上国外的研究分析来看,在哪一种市场结构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问题上,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观点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是不利于技术创新的。不过国外研究数据基本采用的是在发达国家的工业数据,其研究结论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状况。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刚刚进入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不同,国外研究结论对我国的解释力有限。
另外,国内学者尽管结合我国的国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是以定性的描述性分析为主,即使在研究中采用的技术创新度量指标多为研究开发强度或专利数据。而国外学者一直没有停止尝试其它技术创新度量指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所以,从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角度分析市场结构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就显得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Kato,A.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D expenditures.Economics Letters,2005.
[2]Yin,X.and E.Zuscovitch.Is firm size conducive to R&D choice A strategic Analysis of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1998.
[3]陈傲.市场力量、企业规模与自主创新)基于中国37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12).
[4]陈泽聪,徐钟秀.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5]池仁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6).
[6]路江涌.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效率的影响和渠道[J].经济研究,2008,(6).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顺利的开展有赖于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畅通与良性运转。本文以“三个倡导”
>> “三个倡导”视域下的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三个倡导”视域下湖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三个倡导”视域下宁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三个倡导”视域下的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 “三个倡导”视域下的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 “三个倡导”视域下江苏部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三个倡导”视域下河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三个倡导”视域下的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现状与创新研究 “三个倡导”视域下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现状与创新 试论以“三个倡导”助推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 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工程三个点” 重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要做到“三个创新” 以“三个三”模式 再造思想政治工作流程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思想政治工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思想政治工作 遵循“三个规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抓好三个环节 坚持“三个贴近”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李秀良,苏双平,段兴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 李剑波.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创新[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1).
[4] 申国勇,周涛,孟志雷.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海高校大学生调查问卷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0(20).
关键词:企业;创新管理;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唯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创新,将给企业注入全新的核心竞争力。
一、创新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创新管理及其根本目的
创新管理有三种相互联系的不同含义:管理的创新,对创新活动的管理,创新型管理。对现代企业而言,创新是与企业生存和成长密切相关的基本活动,且都拥有一套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结合自身的环境特点对通过的方案加以修正和拓展,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案。因此,创新管理是一个建立并整合关键行为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模式的学习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把科学、技术和管理看成是支撑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而创新管理就是对已有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组织方式引入新的元素,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管理,发挥正面作用,进而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创新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并寻求有效的创新模式。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这一年,著名的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他们所著的《公司核心能力》一书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1、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的集体学习能力和集体知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以及如何将多种技术、市场趋势和开发活动相结合的知识。例如,卡西欧公司将迷你化、微处理器设计、材料科学和超薄精装方面的诀窍协调起来配合使用而成功制造了迷你卡片式计算器、袖珍电视机和数字手表等。
2、核心竞争力不仅包括有关协调技术发展趋势的知识,而且还包括关于组织间熟练协作和传递价值的知识。索尼公司为了将迷你化核心竞争力带入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而保证技术专家、工程师和营销人员对顾客的需要和产品技术可行性都有共同的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顾客喜爱的产品。
3、核心竞争力还包括对跨越组织边界的工作进行沟通交流,参与创新以及承担责任和投入,它涉及许多组织层次、个人和各个职能。要把各种技能结合起来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处理好这些技能与个人的连接问题。
4、核心竞争力在被应用和共享的过程中得到加强和发展,但仍需要持续施加营养并加以保护,否则它就会枯萎。最后,核心竞争力是将现行事业相互结合的粘合剂,也是新事业发展的发动机。
二、企业创新及其主要内容
(一)企业创新
创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是世界著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创新是生产手段的新组合,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他的创新概念有五种情况构成: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的特征。
2、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鉴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的新发现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与商业上处理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在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是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二)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
1、技术创新。核心技术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概念,缺乏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迎接全球竞争最致命的问题,而技术创新又是根本之根本。技术创新是创新者在企业中从事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是从创新者捕捉到创新机会并形成了新设想开始,去构建创新环境,再通过转化直到实现市场成功的这样一个多环节的完整过程;是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转化为显示生产力的这样一个多层次物化的完整过程。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技术生产与管理等的拥有;二是企业与客户的联系。从企业技术创新概念知道,它包含有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可见,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这两个方面都依赖于企业技术创新。
2、制度创新。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企业制度规范下进行的,企业要进行全面的创新,首先要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制度创新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层面上的创新。制度创新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创新,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当前我国企业的制度创新从客观来看便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进一步深化。纵观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计划经济体制曾经极大的制约和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效率低下,盛行,吃“大锅饭”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改革作为我国整个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从放权让利、利改税制承包经营等都仅仅从局部或某一具体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入手,没有突破企业制度原有的旧框架。尽管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长期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经验和教训从正反两方面提醒我们,惟有企业制度的根本创新,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创新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就是从根本上对企业进行制度的创新。
3、市场创新。具体来讲,市场创新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企业家,通过引用并实现多种新市场要素的商品化与市场化,以开辟新的市场,促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市场研究、开发、组织与经营管理活动。不同企业所进行的市场创新活动的新制度称为市场创新度,我国著名市场营销专家黄恒学教授将市场创新度划分为首创、改创和仿创三种,与之相对应便有首创型市场创新、改创型市场创新和仿创型市场创新三种基本形式。首创型市场创新是创新度最高的一种市场创新方式。先进行市场创新者才为首创,一般来说,首创型市场创新活动风险较大,成本较高,相应的利润也较高。改创型市场创新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实力和创新条件,对于有的首创市场进行改进和再创造,从而提高首创型市场的适应性。这是一种具
有中等创新度的市场创新方式,改创者所承担的市场创新成本和风险均比较小。仿创型市场创新是创新最低的一种市场创新方式,其基本特征在于市场的模仿性。这往往是一些缺乏首创能力和改创能力的中小企业对本行业龙头企业的模仿与跟进。因此,市场创新是从一个适应市场到一个创造市场的过程,而创新市场是以消费者为导向,通过寻求新的市场细分,进行开发型市场创新,从而创造新产品,进而创造新市场的过程。
4、管理创新。它是企业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协调企业其他创新活动的保障。这里所说的管理创新是狭义的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它主要包括管理方法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1)管理方法的创新:所谓管理方法的创新,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引入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战后,许多管理学家和企业家把当代科技成果引入企业管理,发展了许多现在被称之为“现代管理方法”的方法,如各种规划方法、网络计划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方法、预测技术、决策技术等。(2)管理手段的创新:管理手段方面的最大变化莫过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运用给企业带来的新的、战略性的机遇,促使企业对其使命和活动进行反思。(3)管理模式的创新:所谓的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指企业针对管理的某一个方面的模式(如生产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模式、人事管理模式、营销管理模式等)或几个方面的模式所作的综合性创新。企业应该尽可能采用柔性管理和灵活运作,在动态中解决问题,有效地实行动态管理。
三、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培育
(一)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中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并创造出强烈的利润动机和潜在的盈利前景。
如图1所示,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的创新优势资源和其他创新资源两层结构构成的。
其中,创新优势资源是整个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结构的核心部分,而其他创新资源则是对企业创新优势资源的辅助,其在对企业创新优势资源补充的基础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途径。企业培育创新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传统途径和现代途径。传统途径就是产品经营,为可实现内部资源的最优配置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行为,在战略上体现为内部型战略、实业扩张战略、产品扩张战略。现代途径是企业重组(其核心是资本运营),企业重组是一种快捷的途径,许多大企业扩张、兼并的目的主要就在于达到优势互补,增加核心能力。
2、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要形成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有核心技术,有了核心技术,才能抢得先机,形成企业特殊的优势。
3、培育企业独特的管理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培育适宜的管理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创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体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企业不断发展和企业的基业常青。
4、培育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内容。就现阶段我国企业而言,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一)在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地位和产业化经营目的的认识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而从微观角度上看,则是农业产业的微观组织拓展其经营范围,利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内部的“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部的市场机制的结合方式,更加有效也更加低成本地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业务扩张方式和经营模式。因此,农业产业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追求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也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而是通过农业产业经营系统内部的整合,使得农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与服务更好地符合目标市场需求,从而获得组织的壮大和利润的实现。不管是哪一种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主体都是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既不是政府的行为也不是分散农户的个体行为,而是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业务的需要进行的一种市场行为。这个龙头企业既可以是生产环节的企业,也可以是供应或销售环节的企业;既可以是农民个人或合伙办的企业,也可以是外部的其他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化”到什么程度,不能依据政府的主观意愿而应该取决市场需求的变化和龙头企业自身的因素。
(二)在于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活力问题一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的经营效率如何,主要取决于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多元经济复合体的活力。而一个企业或一个多元经济复合体的活力则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高低。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按照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的定义,创新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引进新产品;(2)引进新技术;(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由此可见,企业的创新是一种综合创新,不仅包括狭义的技术创新,而且包括与之相伴而生的组织创新、生产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不断追求创新是企业家的天职,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创新工程,不仅包括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也必然客观要求产业化经营系统进行管理创新、生产创新和营销创新。但在目前的实践中,农产品营销创新尚处于萌动状态,缺乏理论准备和经验积累。笔者认为,目前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力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不是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而是营销创新问题。
所谓营销创新是指企业或企业经营系统在经营思想与营销理念、营销战略与策略、营销方式与营销手段等方面的不断变革与重新组合。营销创新是组织创新成果得以巩固的重要保证,是技术创新成果得以推广和市场实现的根本前提,是管理创新和生产创新的先导。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没有不断的营销创新就没有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就谈不上企业活力的提高。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而言,农产品营销创新的意义尤为重大,不仅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进一步健康发展,更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能否经得起“入世”的严峻考验,事关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从时代责任感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各地正在进行的“订单农业”、“市场农业”、“农产品名牌战略”等实践就是农业产业化组织进行营销创新的有力例证。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客观上迫切要求产业化经营系统全面审视自己的经营思想和营销理念,彻底地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以生产为中心的农产品运销观念的桎梏中摆脱出来,全面导入现代市场营销创新,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二、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内容
(一)农产品市场经营观念的创新———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先导为了实现诸如利润、销售增长率等目标,农产品经营者必须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与农产品储运、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在从事这些活动时,应当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南,应当如何处理企业、顾客、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任何企业或生产经营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观念,也称营销管理观或市场营销观。它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向的指南,也是为经营者在组织和谋划企业的市场营销时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概括了企业的经营态度和思维方式,贯彻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之中。随着农产品相对过剩时代的到来,客观迫切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抛弃农产品运销观念,确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比农产品运销更为广泛的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要求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仅要研究人们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人们对农产品的潜在需求,并创造需求。农产品运销观念强调的是以自己的生产为前提,如何把生产出的农产品运输出去并完成销售,考虑的是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农产品生产营销观念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生产、传送农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农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出发点、中心点和归宿点。
(二)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即营销组合的创新)———农产品营销创新的核心内容在传统的农产品运销观念指导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农产品的储存与运输、推销与促销等手段来实现扩大销售。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则通过协调市场营销即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综合地运用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并加以优化组合,不断创新,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增长和利润的实现。这就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充分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10PS”组合。
第一,应该充分重视战略性营销,用好“市场探查”、“市场分割”、“市场优先”、“市场定位”等战略性4PS组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探查和仔细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寻找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订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
第二,充分利用好“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战术性“4PS”组合。由于四大策略各自包含若干个具体策略,形成各自的亚组合。如产品策略中就包括诸如产品组合策略、新产品开发策略、包装策略、品牌策略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等。因此,高绩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在于这四大策略的灵活运用和不断创新,而且在于灵活运用和有效组合每一个亚策略,形成动态优化组合,协调一致为顾客需求服务。
第三,要积极应用“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战后日本在发展奶牛业时就曾经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政治口号。泰国王室也曾致力于劝少年儿童多喝牛奶。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关键和集中体现农产品品牌决策包括:(1)是否给农产品设计品牌即品牌化决策;(2)决定用谁的品牌即品牌使用者决策;(3)决定品牌的质量水平即品牌质量决策;(4)使用多少个品牌即家族品牌决策;(5)品牌扩展决策与品牌重新定位决策。
品牌管理是通过创立一个好的品牌,培育品牌、扩张品牌和保护品牌,奠定农产品品牌优势,塑造驰名品牌,积累品牌资产。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忠诚度与品牌联想及其他资产。品牌管理过程实质是一个就品牌资产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步骤的规划和创新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塑造高资产的品牌。品牌资产主要体现在:(1)品牌是高价格的基础,驰名品牌会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2)品牌是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驰名品牌具有强大的竞争力;(3)品牌是吸引新消费者,留住老消费者的有利武器;(4)品牌能够提高企业营销计划的执行效率;(5)品牌是促进产品扩张,促进贸易的有力杠杆。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成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095-02
1 引 言
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是指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给。自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正式启动,至2010年的6月21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已经达到86家,作为一个新兴的融资市场,创业板市场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了条件,看过去美国的纳斯达克、英国的AIM市场,我们很希望中国创业板也能创造出第二个微软、英特尔。创业板市场的启动完善了我国的金融体系,活跃了投资市场,对经济发展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物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各样的问题,纳斯达克创造了微软,是全球唯一一个比较成功的创业板,也经历了8年兴盛、8年衰落,其他国家的创业板市场,包括英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都使泡沫最终衰退,中国创业板的市场在给企业、投资者创造机会的同时,也会有各样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后近一年来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关的对策建议。
2 创业板启动后的成效
2.1 完善了金融体系
创业板,是与主板相对应的独立运行的板块,是指在主板之外为中小型高成长企业、高科技企业和高新公司的发展提供便利的融资途径,并为风险投资提供有效的退出渠道的一个新市场。我国现在拥有了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与中小企业板不同的是创业板有 独立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交易系统,采用与主板不同的上市标准和监管标准,而中小企业板则附属于深交所。中小企业板的进入门槛较高,接近于主板市场,而创业板市场相对门槛较低,上市条件相对宽松。创业板的上市,使中国金融业体系更加完善。金融业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我国经济模式的转型与发展,1990年以来,美国以计算机、因特网、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群体迅速崛起,已经引起了整个西方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规则的改变。在新经济的带动下,整个20世纪90年代成为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长的景气周期,创造了美国经济“双低一高”的神话。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何以能发展如此迅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得力于美国NASDAQ市场的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NASDAQ市场为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动力源,为企业的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到30%,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33%,更低于发达国家的60%~90%。发挥科学技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需要高新企业的兴起,需要资金的注入,创业板上市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供给创造了平台。另外,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广的投资空间,有利于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有利于融资结构的多元化,更多成长性企业进入证券市场,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能够改善中国证券市场A股独秀的局面,增强市场融资能力,总之,创业板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趋近完善的重要一步,对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有无法取代的地位。
2.2 为科技企业上市提供机会
根据新华社调查报道,2007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数量已经占到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力量,并且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源泉。我国约66%的发明专利、74%以上的技术创新、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来自于中小型企业。创业板上市为具有高成长的中小企业提高有效的融资渠道,上市的86家公司实际募集资金606.56亿元,筹资渠道的拓宽有利于新兴科技的研发和创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发展工业制造业,成为了“世界工厂”,在知识创造财富的今天,我国继续跟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步伐,发展知识产业,开拓技术市场,经济的转型需要资金投入方向的改变,创业板上市以前居民的财产大多投资于国有上市公司,由于A股市场门槛高,中小型的科技企业无法取得通行证,发展受到限制,创业板上市为这些企业融资提供了渠道,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我们需要科技企业,需要创业板健康发展。
2.3 为投资者扩展了投资渠道
创业板上市之前,投资者(包括基金、企业年金、保险金、居民)主要投资于国债、企业债券和A股市场,创业板上市后拓展了投资者投资的渠道,截至2010年6月21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已达到86家,新兴板块无论为机构投资者还是私人投资者都提供了更宽的投资渠道。来自《现代快报》的统计,截至6月8日,已有50支公募基金现身于37支创业板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名单中,涉及33家基金公司。截至6月9日,创业板总市值已接近4000亿元,即使在6月7日沪指大跌40个点之际,创业板仍是85支个股收红,这说明对于投资人来说,创业板已经独立于主板成为另一个投资宠儿。创业板上市扩大了投资者风险结构的多元化,跨越了只能投资于A股市场最高风险的局限,为风险爱好者提供了平台。
3 存在的问题
3.1 募集资金用途混乱、使用率不高
到2010年的6月,86家在创业板挂牌的公司,总市值接近4000亿元。这86家创业板公司实际募集资金 606.56亿元。有半数公司公布了招募资金的使用计划,其中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将招募资金用于扩大主业,很多公司将资金投资于房产、土地等,企业募集来的资金应该用于开发核心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上,募集资金用途混乱,不利于企业、整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另外也说明我国现今的创业板企业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如何消化筹集到的资金。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截至2010年6月底,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合计募集资金145.25亿元,累计投入使用的仅为30.54亿元,占总募集资金的比率仅为21%,显示资金使用率不高,如果去除投资购买房产和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实际投入使用的募集资金净额仅为25.72亿元,占比只有17.71%,不足1/5。
3.2 创业板市场相对于主板市场更加不稳定
渤海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从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的经验看,创业板市场上市初期通常具有较高的溢价,也易引发投资者非理性的投机热潮,但随着市场理性投资逐渐增强,投机泡沫也因此被挤压,创业板指数随之回落,创业板市场相对主板市场的超额收益也日益收窄,相关创业板指数的走势表现也清晰地揭示了这一点。创业板开市以来,沿呈了主板市场的特点,呈现出市场投机特征:普遍上涨、前期弱势股反弹幅度大、超高换手率等。由于创业板上市企业股本规模小,涨跌幅度较主板市场更加宽松,更容易被炒作,加之炒作题材更加丰富,人们对投资创业板市场对信息更加敏锐,使得创业板比主板市场更加不稳定。从上市公司基本情况而言,大多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处于成长阶段,治理结构不完善,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股价的基本面支撑不够主板市场,更加大了不稳定性。网宿科技4个交易日涨幅达到45%,导致停牌自查,创业板市场的这种暴涨暴跌,说明投机、内部操纵的可能性较大,投机行为会导致市场紊乱,对企业和真正的投资者不利。
3.3 创业板企业自身面临上市后的经营风险
如果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那么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一般处于成长期,这一时期的企业正处在主要经营者权力下放的阶段,面临比其他时期更大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在企业上市后,利益分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内部矛盾激化、管理层频频更换等诸多问题,再加上创业板上市后企业备受媒体关注,负面报道也会影响企业的形象,不利于企业融资。例如,网宿科技出现不正常涨幅后,报道出公司高管变更频繁、业绩远离预期、传言被收购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4 解决对策建议
4.1 加强资金用途监管,建立详细的财务规划
深圳证券交易所2010年1月了《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号――超募资金使用》,规定上市公司最晚应在募集资金到账后6个月内,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实际生产经营需求,妥善安排超募资金的使用计划,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及时对外披露,且超募资金用于主营业务,这对于规范企业的用资有所作用。但是,从实际来看,这一政策的效果不大,所以应该对企业的用资做更严格的要求,例如,规定不少于多少的比例用于主营业务,对筹集资金用于房产购买进行金额限制等。同时,加强信息披露,通过媒体制造舆论压力,促使企业规范资金运用。再者,企业在上市后,筹资渠道拓宽,筹集到的资金如何使用应做一个详细的规划。企业需从自身发展出发进行财务规划。不仅要注重实效,还要注重声誉,把筹集来的资金真正的用在硬件建造上。
4.2 抑制市场投机行为
创业板市场的长远发展要求必须是一个稳定的市场,上市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投资者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才能放心的投资于这些企业,大多数的投资者还是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如果创业板市场投机过重,股价大起大落,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行下去,无法达到政府和人们对于建立创业板市场促进高新技术增长的目的,所以要极力保证市场的稳定性,去除操纵股价。由于创业板上市企业股本规模小,容易实现庄家操纵,政府应对创业板市场做成更严格的监督机制,打击庄家,定期监管信息,尽量达到信息对称,对投资者进行风险培训,同时,引进专业投资人,形成专业的投资流,有利于引导散户对企业的真实实力的研究更加关注,走投资道路,而不是跟风走的投机道路。
4.3 创业板上市企业自身做好过渡准备
上市前后,企业无论从规模、组织结构都有明显的变化,上市前企业一般存在规模小、治理结构不清晰、财务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上市后企业要适应在规模、治理结构的变化,做好过渡准备,特别是在管理人员权责划分方面,制定严格的公司治理结构,各部门职能要划分清晰,设立监督部门负责职能完成情况的监督,引进学习管理体制成熟企业的管理架构,建立符合公司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 杨定华.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2007(1).
[2] 陈薇荔.创业板上市有风险,中小企业需谨慎[J].中国公共安全,2009(9).
[关键词] 财务公司 金融创新 实践
一、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内涵及意义
金融创新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是指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具体来说,就是金融主体为增加盈利、规避管制、转嫁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创造信用等,通过引进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对金融产品、金融技术、业务流程、机构设置、管理方式和制度安排等进行创造性开发和改进活动,最终体现为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务创新。本文“SPORT”金融创新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也是围绕着金融业务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探索。
财务公司的金融创新是为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通过整合集团金融资源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和开发活动。
二、“SPORT”金融创新模式
“SPORT”金融创新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创新模式,即:以服务(Service)为核心,产品(Product)为营销,组织(Organization)为纽带,风控(Risk control)为保障,技术(Technology)为支撑的金融创新模式。
“SPORT”是运动之意,也寓意“SPORT”金融创新模式是个动态模式,通过服务、产品、组织、风控和技术五方面核心要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谋求公司长期、持续、协调发展,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达到财务公司“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发展宗旨。
1.服务(Service)
服务是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核心和出发点。财务公司的客户服务优化目标不同于商业银行,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而以集团价值最大化目标。财务公司在服务优化方面有服务功能的适用性和业务流程的便捷性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2.产品(Product)
产品创新是财务公司面对客户的有效营销手段,包括提高产品的适用性,促进产品的多样性,和实现产品的多元性。
3.组织(Organization)
财务公司的组织体系并没有统一的模式,组织体系的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创新过程。组织体系是公司发展的重要纽带,贯穿于各项管理工作之中。
⑴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组织体系中的决策机制是组织建设中的重点,是确保金融创新顺利进行的关键。
⑵搭建专业化管理平台。在公司发展的特定时期,打破横向部门设置的传统思维定式,对公司内部资源重新配置, 搭建跨部门机构。
⑶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团队。金融创新的成功依赖一个创新性团队,而创新性团队依赖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财务公司需要结合公司发展阶段,组织学习调研,强化创新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
4.风控(Risk Control)
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为财务公司规避风险提供可能,同时也增加了相关风险,财务公司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全员风险意识,全面内控体系以及有效评价体系,确保业务创新良性发展。
⑴实现风险意识全员化。财务公司应通过建立制度和实施考核,将风险意识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将风险管理理念固化到每一条规章制度中,并辅之以合规审查和绩效考核,逐步形成风险文化的环境和氛围。
⑵实现内控体系的全面化。全面的内控体系管理不仅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也是财务公司实现规范运作,严格控制运营风险的要求。
⑶实现评价体系的一体化。财务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对金融创新的实效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同时可以促进金融创新业务的改进和提高,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
5.技术(Technology)
财务公司技术创新既包括信息化技术开发手段的提升,也包括产品开发技术的完善。
三、“SPORT ”金融创新模式在财务公司业务创新中的实践
1.依托服务平台和信息化技术,优化资金集中管理业务
“SPORT”金融创新模式应用在资金集中管理业务上更多体现在服务优化和技术开发。财务公司成立之初一般都需要依靠集团公司的行政力量在短时间内实现集团资金一体化管理,但随着财务公司业务日渐成熟,市场化服务必须跟上,使成员单位感受到在财务公司存放资金与商业银行一样便捷和方便,甚至更为贴心,使管理色彩较浓的管理型业务过渡为服务型业务。
随着信息化技术开发能力的提升,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业务衍生出若干创新业务,包括:账户集中管理业务创新、内部封闭结算业务的创新、结算业务的创新、贷款集中管理的创新、合作银行集中管理的创新、合作银行集中管理的创新、票据集中管理的创新以及综合性资金信息服务的创新。通过这些创新业务不仅可以提升集团资金管理效率,而且有效提升服务质量,解决资金管理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2.适应客户需求,推动存贷款产品开发
“SPORT”金融创新模式应用在存贷款业务,主要体现在细分客户群体和挖掘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存贷款产品多元化开发、个性化开发以及业务的创新,在强化客户服务的同时,扩大市场范围,实现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的双提升。以下为几项相关产品开发:
⑴开发循环贷款品种,实现授信额度的循环使用,在为客户提供更便捷融资服务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客户资金周转能力、降低财务费用。
⑵加强同业合作,实现银团贷款业务的推出,有效的分散信贷风险,为客户扩大融资渠道。
⑶促进信贷规模调整,实施卖断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从而促进财务公司贷款结构和贷款规模的调整,拓宽集团公司授信范围,进一步提高财务公司的收益水平。
3.加强个性化服务,加快中间业务发展
⑴发挥咨询服务功能,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财务公司熟悉集团内部情况,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具备金融专业技术水平,相对与其他金融机构具有服务优势。通过咨询服务业务财务公司可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且能够为集团增加净收益。
⑵借助信托平台,实现低成本融资方式创新。以信托公司作为枢纽,联合商业银行共同为客户搭建融资平台。这种低成本融资方式充分发挥了财务公司的综合融资服务功能,有效衔接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经营特点,最大限度的为客户创造与市场价格最接近的低成本融资渠道。
4.以风险控制为目标,实现融资业务创新
“SPORT”金融创新模型的应用在融资业务上更多体现为流程控制和成本管理,包括在询价机制和成本控制上的创新实践。一方面,通过定期、定向的询价,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报价模式,确定合理的定价范围;另一方面,将内源融资成本和外源融资成本及时进行测算比价,优化融资方案,有效控制资金成本。
四、“SPORT”金融创新模式的发展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趋势的日益变化、集团公司的战略调整,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内涵还要不断的丰富和提升。下面对“SPORT”金融创新模式进行一些前瞻性的探索。
1.提升服务水平,构建服务品牌
⑴形成全员的服务文化。财务公司作为金融机构,需要形成全员的服务文化。全员服务文化的培养应由内而外,层层深入,体现在财务公司战略制订、业务发展、组织架构、产品开发、营销渠道等各个方面。
⑵建立全面的客户服务体系。全面客户服务体系要求财务公司的服务从前台不断向中后台延伸,依托客户服务平台,建立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双机制的服务模式。
⑶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品牌。财务公司服务品牌的打造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无形资产不断积累的过程。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服务意识和手段共同提高,同时需要建立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进行检验。
2.加快产品开发,优化业务结构
⑴加强市场研究,推动产品开发。面对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必须主动出击,了解市场和行业,研究业务发展趋势以及衍生产品特点,积极尝试新业务并开发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增强财务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⑵扩大业务范围,优化业务结构。财务公司必须立足“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根本,突出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优化业务结构,拓展优势业务,发展成熟业务,挖掘潜在业务。
⑶加强需求分析,鼓励个性化开发。财务公司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客户服务的需求。财务公司应鼓励个性化开发,在政策允许和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位客户的需求。
3.健全组织建设,实现和谐发展
⑴实现治理机制全面化。财务公司要积极落实激励与约束、授权与问责、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治理机制,确保财务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
⑵实现专业平台实体化。随着财务公司组织体系的完善,专业化平台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甚至平台负荷已超出职能部门,财务公司必须考虑组建实体机构来承接专业平台功能。
⑶实现人才管理多元化。目前多数财务公司都面临人才短缺的窘境,但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的现状,加快高级人才引进,实施人才培养规划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完善风险管理,健全体系保障
⑴加强风险识别,实现报告日常化。财务公司要提高全员的风险认知能力,设计便捷、有效的报告路径,实现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有不同的上报路径,防止因风险防范的疏漏造成的经营损失。
⑵加强风险计量,实现监测指标化。财务公司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侧重和发展阶段,细化和分解监控指标,尽量通过数值分布和趋势分析计量风险程度,同时根据指标波动区间设定安全区、预警区和控制区,及时防范和控制风险程度的变化。
⑶加强风险评估,实现控制系统化。财务公司风险评估体系主要是依据银监会2005年下发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分类监管指引(征求意见稿)》设计的自我风险监测与评价模型,从管理状况、经营状况等几个方面建立自评模型和评估模型。同时借助系统平台,将自评模型和评估模型实现系统化,确保风险评价管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5.加强技术开发,推进稳步实施
⑴明确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客户服务网络化、经营管理规范化和决策分析科学化。
⑵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化过程,需要把握节奏、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同时要保持建设队伍的稳定性。
结论
“SPORT”金融创新模式是我们以突出财务公司特有优势进行的创新模式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环境的变化,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内涵和模式还要适应环境、适应需求不断求新、求变。正如“SPORT”本意一样,通过“运动”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轨迹,只有这样,财务公司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的走向成熟和成功。
参考文献:
首先要说的话题依然是3G。
经过2006年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大发展,目前全球已经有123个3G WCDMA网络,服务于8000万用户。可以说,经过数年的挣扎和低迷后,3G终于开始在全球大面积铺开。包括欧洲沃达丰、Orange、Telefonica、美国Verizon、Sprint、AT&T等在内的全球主要移动运营商目前都已经上马3G。
2007年,一些亚洲运营商的表现将非常值得关注。中国的3G问题今年将会趋于明朗化。根据中国政府的官方表态,“中国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提供3G服务”,2007年已经是政府决策的最后时限――发几张3G牌照,发给谁,发放有先后、还是同时发,TD-SCDMA的问题如何处理……所有这些悬念在2007年都将获得明确的答案。退一步说,即便2007年相关部门仍然没有在中国3G牌照的关键问题上出台任何明确的举措,那么这种“无为”本身也会成为一种表态。
作为中国主推的全球3G标准,TD-SCDMA的发展在2007年将进入一个无比关键的时刻。政府最终将如何进行3G决策、给予TD-SCDMA何种程度的支持?TD-SCDMA技术标准如何进一步提高商用成熟度?如何充分利用2006年TD-SCDMA规模商用实验获得的经验,推动TD-SCDMA的商用化发展?如何以更大的力度调动国外设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和运营商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将决定TD-SCDMA未来的命运。
已经推出3G的运营商们正在基于3G网络提供位置服务、信息服务、音乐下载及在线收听等业务,其中手机电视尤其引人关注。由于现有3G网络覆盖广、容量大以及终端使用普及,基于3G的单播服务对于初期移动电视市场来说仍是一个优先选择。
一些领先的移动运营商开始将3G UMTS网络升级到HSDPA,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赢得先机。HSDPA/HSUPA技术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WCDMA R99、R4版本在传输速率上的不足,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能够体现3G特色的业务。此外,也可以应对来自WiMAX等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挑战。2006年全球已经有42个国家部署了73个HSDPA商用网,今年全球的WCDMA网络将进一步向HSDPA演进,这种演进对于3G的成败来说将至关重要。
WiMAX发展提速
WiMAX的出现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向下一代网络演进。2006年以来,随着移动WiMAX标准制定的完成,WiMAX的商用化进程开始提速,更加凸现了WiMAX对移动通信网络的竞争力。一些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试验或者建设商用WiMAX网络,2007年这个阵营将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英特尔公司为首的一批原本游离于通信行业之外的企业,则将借WiMAX打破通信行业的封闭状态,渗透到高速增长的通信和信息服务领域。
固网、移动走向融合
固网运营商仍然承受着移动、VoIP等新业务高速发展对传统固定话音业务造成的用户和收入分流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固网运营商仍将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加快转型和创新、寻找新出路的任务更为迫切。其中,宽带战略在固网转型中的核心地位愈加突出。基于宽带网络提供IPTV业务已经成为固网运营商增加营收、开拓新业务疆土的重点方向。
另一方面,IP技术的发展使固定和移动网络的融合逐渐成为现实。IMS的出现为运营商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场景:未来运营商可以构建一个固定移动融合网络,提供丰富、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作为面向未来多媒体通信的NGN核心技术,IMS不仅可将单一类型的移动网络融合到全IP,还是融合不同的网络――固网、移动网和企业网的基础。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利用IMS技术来构建自己的通信核心网络,IMS已经被看做传统PSTN向IP网、下一代网和VoIP过渡的关键。除了Spint、Cingular、MMO2等移动运营商外,包括英国电信(BT)在内的一些全球最大的传统固网或全业务网运营商也开始对IMS有所行动,2007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爱立信等领先通信设备厂商已经开始积极研究移动宽带与固定宽带融合的新业务。通过IMS核心架构,可以实现手机、固定电话、PC、笔记本电脑、电视机之间的无缝融合,打通蜂窝移动网络、固定话音网络、数据网络、无线宽带网络等不同网络之间的关节,在不同终端之间贯通话音、互联网、电视三大业务种类,最终实现“宽带无处不在”的梦想。
VoIP稳步推进
设备商对于VoIP的多年鼓吹和努力推动逐渐显示出成效。传统的PBX即将甚至已经成为历史,IP通信才是适应未来发展的主流技术。
企业用户对通信业务的综合需求牵引承载VoIP功能的IP PBX逐渐演变为企业网络系统的基础平台。在这个统一的IP平台之上,企业可以集成固定电话、即时通信、手机、电子邮件等各种通信方式,同时把ERP、CRM、OA等相关的IT应用与通信业务整合在一起。
2007年,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部署VoIP系统,它们分布在金融、保险、电力、零售、石油、教育、酒店等各行业。如何把各种有线、无线、数据、语音的通信业务融合得更好、更利于提高企业的通信效率,将是众多系统设备厂商及其合作伙伴努力的主要方向,其中一小部分先行者则将集中精力探讨如何实现企业的业务流程与通信业务的有机整合。
移动性迈向新高度
北电亚洲区总裁 潘捷 (Michael Pangia)
负责北电在亚洲区的整体营销策略及运营情况,服务北电已20年,曾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加勒比海及拉丁美洲等地区任职于多个高级管理职位,包括北电全球企业网运营及服务副总裁、光网络产品部门财务副总裁等。
移动性近年来取得了其他任何技术创新所未曾有的进步,从而对电信业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亚洲的大多数国家,移动用户已经超过了固网用户的数量,未来的趋势是在速度和宽带上将移动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下一代无线网络(多称为4G)难以置信地将便携式游戏系统、数码相机和摄像机、DVD和MP3播放器、医疗诊断设备和导航系统等终端设备无线连接到互联网上,而WiMAX、HSDPA的长期演进(LTE)以及CDMA EV-DO版本C等技术将提供真正的移动宽带,并推动4G迈向成功。
WiMAX是4G的第一步,因而是万众瞩目的一项技术。移动WiMAX在速度和效率上都是当前商用3G蜂窝网络的3~5倍,而每比特的成本却仅为后者的十分之一。这项技术将帮助消费者随时随地接入宽带,让未来的笔记本电脑和PDA等终端设备同现在的手机一样可以方便地接入宽带和随身携带。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相互共享他们自己拍摄或从网上下载的电影短片,手机视频的爆炸性发展推动了大众对4G的兴趣。尽管当前只有6%的3G网络用户在通过手机观看视频内容,但许多地区的网络容量实际上已消耗殆尽。
4G宽带技术并非为每个家庭或企业用户提供一个宽带上网和数据连接,而是将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进行唯一的、私人的宽带连接的便利性。用户很快将根本感觉不到是在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把移动视频从任意网络无缝传输到任何无线终端设备需要融合技术,而IP多媒体子系统(IMS)则提供了解决方案。IMS将智能网络转变为一个直观的网络(对终端、应用和接入方式都很敏感),提供了固网和移动网络间的增强型IP骨干网互连,并将多媒体服务的安全性、移动性和个性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城域以太网创新所支持的带宽能力不断提高,这也将影响IPTV的部署。将语音、多媒体和SIP技术融入观看电视的体验之中,将创建与众不同的IPTV服务,从而为服务提供商吸引用户,创造新的收益。IPTV的这个特色还将支持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互动广告功能――这是未来服务提供商收入的重要来源。
核心观点
WiMAX、HSDPA的长期演进(LTE)以及CDMA EV-DO版本C等技术将提供真正的移动宽带,并推动4G迈向成功。
VoIP助推语音2.0时代
In-Stat China电信分析师 李敏
负责电信网络领域的市场研究和分析,提供电信领域新技术、新市场的分析观点和研究报告。曾经从事过两年光器件以及光纤通信系统方面的研发工作,在城域网、3G传输网以及光分组交换等技术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
VoIP的出现使得语音成为基于IP连接的一种上层应用,同其他应用没有太大区别。这种模式的变化让更多的消费者不再因为选择运营商而选择语音服务,而是更倾向于因为应用而选择相关的语音服务;商业用户也正在考虑将语音业务当做一种纽带,把其他通信方式甚至是企业内部的IT系统整合在一起。VoIP正在将语音消费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与Web2.0类似,我们称之为语音2.0时代。
中国VoIP市场目前基本上还停留在第一阶段,众多虚拟运营商在市场竞争的夹缝里获得生存,但是地位相对比较尴尬。有线电视运营商在未来中国VoIP市场里会有很大的潜力。
VoIP在企业网中的发展相对比较顺利,因为在网络建设中,企业自主能力比较强,可以自由选择技术实现方式。在IP技术的安全、QoS等问题不断得到完善的时候,企业已经不再将VoIP带来的通信费用节约视为最关键的因素,到底可以从VoIP获得什么样的效率改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在企业需求的导引之下,VoIP的承载设备IP PBX越来越演变成企业网络系统的基础平台,在平台之上集成了电话、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等外部通信方式,同时也基于统一的IP平台与ERP、CRM、OA等相关IT应用联系到一起。整合的力量是神奇的,企业也越来越感受到基础平台带来的切身利益,IP PBX市场的高速发展也正说明了这一点。In-Stat将企业PBX市场分为传统PBX、IP使能PBX(在传统PBX上增加IP功能)以及基于服务器的IP PBX。根据In-Stat的统计数据,从2002年到2005年,IP PBX在所有PBX出货量中所占的比例从12%增加至39%,IP使能PBX的出货量比例也增加了一倍;在2005年能提供VoIP的PBX(IP使能PBX加IP PBX)出货量已经超过了传统PBX,发展势头强劲。In-Stat预计,到2010年全球基于服务器的IP PBX出货量将会达到2800万线,占所有PBX出货总量的比例超过90%。
核心观点
企业已经不再将VoIP带来的通信费用节约视为最关键的因素,到底可以从VoIP获得什么样的效率改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
企业级无线局域网大发展
NETGEAR中国区技术经理 杨子江
全面负责美国网件公司在国内的售前以及售后技术支持工作,协助业务部门制定在中国区的产品和方案策略。曾在3Com公司从事三年多的技术支持工作,具备丰富的企业数据网络通信方面的经验。
2006年,无线局域网在企业级的部署发展相当迅速,越来越多的终端类型已内置Wi-Fi功能(包括手机、内置Wi-Fi的Skype硬件话机以及诸多专用型设备,内置Wi-Fi的笔记本电脑已相当主流),并且其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总体来看,目前企业用户在部署企业级室内无线局域网时的典型考虑是:基于IEEE802.11g标准的产品,全面实施IEEE802.11i的安全策略,针对企业当中的不同应用考虑QoS服务质量体系以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更多地采用基于IEEE802.3af的具网线供电能力的以太网交换机,以有线交换机的有线以太网络作为整体的有线分布系统来连接各个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无线接入点AP,融入到企业整体的用户控制以及设备管理的控制体系当中,为多种不同的终端提供方便的无线接入,为各种不同的应用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
在2007年年内,由于支持更高速率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802.11n并不会快速得到批准, IEEE 802.11g 54Mbps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仍然是企业部署无线局域网络的主流选择。在2007年厂商会在其企业级无线局域网产品当中增强更多易于用户配置的安全功能,如增强的欺诈AP以及欺诈无线客户端的检测及防范功能。无线局域网会和有线的交换机网络构建统一的网络基础架构平台,成为一个安全的整体。同样,为了更好地协助用户在部署企业级无线局域网时合理控制RF,更多增强的RF协调控制功能将会在2007年的商业产品中出现。
从数据通信速率来看,未来的无线局域网产品将会越来越快,最近的产品将会提供高达600Mbps的数据通信速率;从安全保证功能来看,未来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会设计IEEE 802.11i 功能,在具体的部署和实施时更为简易,从而促使中小企业级企业在部署无线局域网的同时也会部署相应的安全策略。
核心观点
2007年,IEEE 802.11g 54Mbps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仍然是企业部署无线局域网络的主流选择。
充满活力的无线通信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 高瑞彬
负责领导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完成财务目标、制订并执行营销、销售和内外部沟通计划,还将实施战略客户管理、确保公司治理得到严格遵守、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公司事务等。
2006年的无线通信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中国3G和全球新兴的WiMAX浪潮让人们对这一市场保持着技术激情。网络融合继续进行着,多种技术、多种网络交叉整合让这一切看起来更加纷繁芜杂,但为用户提供的“无缝移动”体验却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明朗。
3G终于进入了快行道,来自多家世界知名市场研究公司及权威行业机构的统计和预测数字都表明,全球3G用户数在2006年年底突破4亿!促成3G大规模普及的因素,应该归功于HSDPA和EV-DO为用户带来了他们真正渴望的3G体验。
WiMAX则是无线通信领域不得不提的另一个热门。自WiMAX标准802.16e获得批准以来,全球众多运营商都对试验和部署WiMAX方案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美国的Sprint Nextel、巴基斯坦的Wateen,还有刚加入这一行列的孟加拉国Agni Systems,都在大规模部署WiMAX方面成为了先驱,摩托罗拉为支持这些网络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WiMAX的异军突起得益于它所提供的基于OFDM技术的全IP无线宽带解决方案,这将使现有的2G/3G蜂窝网络发挥最佳的效益。市场研究公司In-Stat预计,到2009年亚太地区的WiMAX用户将超过380万,设备投资达到19.8亿美元。这也让人们看到“无线宽带”这个前景光明的市场增长点。高速率、低成本、高频谱效率让无线宽带不论对于运营商网络、还是政府和企业的网络来说都独具魅力,它们也都在以不同方式“接近”无线宽带。
在诸多趋势之下,全球的无线网络赫然变得更加复杂,但“无缝移动”的愿景却更加接近。当然,这也使服务对于运营商、政府、企业来说变得不可或缺,这将成为无线通信市场新的增长点。在这一领域,那些拥有全面的网络设备和技术,全方位网络设计服务、优化解决方案和工具,并已经拥有了丰富经验的厂商,将有可能超越技术获得更多机会。
核心观点
在诸多趋势之下,全球的无线网络赫然变得更加复杂,但“无缝移动”的愿景却更加接近。
全面强化宽带策略
计世资讯通信产业分析师 胡玉玲
有6年市场研究经验。研究重点:用户消费行为研究、运营商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运营商新业务渠道发展策略研究、3G产业研究。对移动增值业务发展趋势、固网运营商服务转型策略、宽带产业发展趋势和营销策略有深入研究。
2007年,全球范围内的传统固网运营商仍将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加快转型和创新、寻找新出路的任务更为迫切。其中,宽带战略在固网转型中的核心地位愈加突出。对我国固网运营商来说,2007年是从宽带技术、内容、运营模式以及服务等方面加强储备的一年,为的是推出能够获得用户青睐的奥运宽带大餐,固网运营商的宽带营销策略将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内容应用上,增值业务将成为宽带成长的助推器。丰富的业务应用是宽带赖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7年,我国固网运营商将联合产业链的上下游,加强宽带增值业务应用的创新,促进宽带业务的良性发展。一些宽带增值业务,如宽带话音通信、在线游戏、宽带视频、网上教育、电子商务、电子金融、卫生健康服务将迅速发展,用户将真正体验到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丰富性,固网运营商的宽带增值业务收入占宽带收入的比重将明显提高。
二、在营销方式上,走出单一定价模式,侧重业务捆绑。固网运营商将主要通过业务捆绑的方式实现新业务营销,一方面利用资费套餐捆绑业务,即充分结合宽带增值业务,采取不同资费标准赠送免费增值业务的策略,吸引用户被动消费,或者针对不同用户推出业务捆绑的优惠收费服务;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关联业务捆绑的方式来达到提高用户对新业务的认知度和使用率的营销效果。
三、在宽带服务上,延伸服务产品化,体现ICT融合趋势。2007年,固网运营商将真正实现从单一的“宽带接入提供商”向全方位的“宽带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在提供宽带接入服务的基础上,将服务范围延伸到用户端的软件、硬件、网络、服务以及咨询培训等方方面面。固网运营商将根据用户需求特点,采用自有资源或加盟商合作等模式,为宽带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现场、热线、网络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上网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提供电脑防杀病毒、防火墙等安全服务;提供计算机硬件维修导航服务;提供计算机外包维护支持等服务。
核心观点
对我国固网运营商来说,2007年是从宽带技术、内容、运营模式以及服务等方面加强储备的一年。
网络应用人性化
中国台湾《网络信息》杂志总编辑 谢至恩
长期观察IT业界发展,平日除了书写个人家庭博客之外,也经营个人科技博客网站―兔眼看天下(blog.省略),对于观察IT业界趋势有着莫名的狂热。
2006年终于过去了,不论是Web 2.0、Security 2.0、Enterprise 2.0,甚至是Media 2.0等等,除了让许多人搞得头昏脑胀之外,也确实带动了IT业界的新思维。这一切并非平地打雷,而是建立在一层层的网络基础建设架构上,如高速路由器(Router)、新兴无线网络技术、整合型安全设备等,赋予网络使用者处理更多信息的能力。
进入2007年,又有哪些趋势发展值得注意?
1.千兆以太网全面取代10/100Mbps以太网。在局域网方面,原先标准的10/100Mbps 以太网络已经逐渐升级为千兆以太,客户端的网卡正逐渐换装成Gigabit Port。局域网的带宽容量大增,将带动企业关键应用系统迈向SOA标准,就算中小企业也倾向于开始考虑SaaS服务,成为推动软件业改革的新动力。
2. IPTV应用尚未起飞,并购却已开始。2006年全球因特网服务供货商的骨干网络不断升级,客户端的带宽容量也从2Mbps升级到8Mbps、12Mbps甚至庀送绲燃兜?00Mbps,创造出有利于IPTV应用的网络环境。针对多网合一(multi-play network)基础建设的网络设备商Redback被Ericsson以每股25美元的价格收购,爱立信显然相当希望能够取得在3G网络上部署IPTV应用的基础能力。当基础设备商与服务供货商分别在2007年完成布局后,IPTV将会在2008年开始收割。
3. 人性化网络总算开始被注意到。环绕在一般使用者身边已经有太多的无线网络标准,如电信等级的GSM、HSDPA、WCDMA、CDMA2000,与个人级的Wi-Fi a/b/g、802.11n、WiMAX、蓝牙、UWB、Zigbee,以及未来即将推出的Wireless USB标准,让使用者的手持设备的网络联机能力之高,已经开始超过一般使用者的负担。
因此,从2007年开始,Intel、Cisco等供货商将设法让使用者忘记无线网络的存在,透过VoIP、ENUM及漫游技术,帮助终端手持设备在各种无线网络标准中自由切换,使用者无须处理背后繁杂的技术问题,也不需考虑手持设备的应用种类,让网络使用更为人性化。
整队出发分化加剧
然而,部分城商行上市后会进一步加剧各商行间分化的进程。银监会2005年修订并颁布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体系,即“骆驼+“(CAMELS+)评级体系。该评级体系根据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lty)、管理(Mangement)、盈利(Earnings)、流动性(Uquidity)和市场风险(Sensltivity to MarKet Risk)等六个单项要素以及其他因素(Others)将所有商业银行分为1级到6级,越大的数字表明越低的级别、越严重的风险程度以及越高的监管关注程度。
其中第一类银行空缺,第二类银行主要有七家,包括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天津银行、包头市商业银行等七家,第三类银行57家,第四类银行32家,第五类银行和第六类银行分别有14家和3家,其中四、五、六类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8%,不良贷款率高于5%。属于不同类别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和质量上的差距,在改革中逐渐出现分化,整个行业形成一个中间鼓、两边扁的椭圆形架构。
目前,少数优质城商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成功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后,净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等财务指标均已跻身于中国银行业最优水平之列。这部分城商行大多属于第一类或第二类行。上市已经成为这些城商行进一步提升核心资本金,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竞争力的第一选择。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仍有部分城商行处于改革困境中。属于此类的大部分是属于五六类银行的阵营,其改组虽然已经有所进展,但仍然困难重重,上市可谓遥遥无期。一方面,这些商业银行往往位于不发达地区城市,历史包袱沉重,地方政府资源有限,且态度不积极。另一方面,城商行投资价值有限,对外资金融机构吸引力有限。在缺乏退出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也不愿贸然八股。
还有更多的城商行属于中间层次,这部分城商行占比最高,目前仍不具备上市的条件,其自身发展也缺乏亮点。对于这大部分城商行而言,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改革方式才是正途。
美国银行业经验启示
由于历史的影响和政策的演变,美国银行业高度分散,可以分为三类银行: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和贷款)银行、以及信用合作社。其中,商业银行居主导地位,拥有着美国80%的银行资产,其他20%由储蓄银行及信用合作社所拥有。
但是根据2005年数据,在这7000多家商业银行中,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型银行个数仅84家,占比1.1%,这些银行的资产总和却几乎占全美银行总资产的四分之三以上,这些银行被称作“跨国银行”,如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全国性银行”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如美国银行和美商富国银行(Wells Fargo Bank);“区域性银行”则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提供广泛的金融业务,如美联银行(Wachovia)和美国第一银行(BankOne);最后,“社区银行”是规模较小、资产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这类银行在全美约有7000家左右,但是只占美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3.06%。
社区银行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D,Blohm对社区银行的定义非常形象地描述为:“社区银行是一种关于人,产品和服务的特别组合。其‘烹饪法’有点类似于此:从大量友善、博学的雇员开始,然后加入较多的具竞争力的产品、便利性和建议,再加入丰富的社区参与和股东价值,最后‘招待’整个社区(W.Streeter,1998)。”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美国的社区银行相似,它们的规模通常普遍较小,在它们所属的区域内通过低成本的分销工具为客户提供基本简单的金融服务。它们专门为低收入的个人消费者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小型企业以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便利;他们在这些业务领域拥有更多的关系优势和信息优势。因此,美国众多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参见附文《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经验启示》)。
首先,城商行的战略定位应为,多维银行体系中的“第三梯队”。
从国外的经验看,中小银行与大银行一起构成了多维银行体系,为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和个人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各主体之间同时存在着竞争和互补。鉴于此,我国银行业体系也将保持为各层次间互相割裂的多维状态。
作为国内银行“第三梯队”的城市商业银行,在规模上不及国有银行,在经营效率上可能也不及股份制银行,如果仍仅仅是追赶前人的步伐,改制、跨区域经营和上市也同是为了“不掉队”,这种单纯的非创造性模仿是不足以提高其竞争优势的。
第二,城商行并购和联盟将继续加剧。
由于不良贷款的原因,部分银行已经强迫被合并或收购。为了解决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同时也达到规避跨区经营限制的目的,各种形式的并购和整合早已在中国城商行业内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中国已经拥有了较大规模的全国性银行,透过并购再形成更多的全国性银行也很难为社会及银行业创造更多额外的价值。按照规模,即时中国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合并为一家银行,其规模也不会超过国有四大银行。作为快速扩张的最佳策略之一,大型城市商业银行仍然可以以成长、多样化、扩张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的并购和整合。但是在扩张的同时,应该更加科学地比较成本和收益。部分经营不善或者缺乏优势的城市商业银行,也会以被其他机构兼并整合的方式退出。
第三,城商行将分化两端,分别走规模化和个性化路线。
作为规模远小于国有银行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将出现明显分化。一方面,少数优质城市商业银行已经脱颖而出,在基本解决完历史遗留问题及引进战略投资者后,积极通过上市扩大规模,扩充资本,为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性银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暂时落后者,也明确了其战略发展道路,缺少的只是时间。
另一方面,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只是刚刚处理完历史遗留问题,或者仍在监管层的严格监督下,争取解决遗留问题。现实点来看,一百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全部上市是不实际的。作为城市商业银行整体中表现平庸的银行,如果仍仅仅
是追赶前人,并不能成为其竞争优势,最后可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更加明智的做法是个性化发展――利用其“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有别于大型银行的独特竞争力。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充分考虑各种潜在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预期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可以有以下四种战略选择:
(一)向上发展,积极并购成为超级区域性银行
2007年4月银监会明确表示,城商行只要达到相关监管指标即可跨区域发展,从而明确了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方向。想要成为一家超级区域性银行,首先,它必须是至少具有中等规模的城商行,且有一个强劲区域经济为后盾。区域经济发展的快速性和财务水平的稳定性是城商行向城市之外进行扩张的基础,它使得城商行在向外拓展的同时无后顾之忧。
但是如同美国的情况,由于中国市场规模庞大,想要通过设立新网点这种纯粹的有机成长而快速壮大是不太现实的。更何况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条件、管理能力等资源配合都不能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经营成本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另外,当城商行跨区开设网点后,其本地市场多年积累的人脉、信息、地缘等优势的,都难以转移到新市场,将会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城商行在开办新网点前,必须首先经过慎重考量。
相对而言,积极的并购战略是城市商业银行成长为超级区域性银行的较佳选择。目前城商行在合并与重组方面主要的形式是政府主导的省内联合(徽商模式)。即在某城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对其他城市商业银行进行重组合并,成立新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该模式可以将同一区域内差别较大的商业银行进行捆绑联合,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与此同时,银监会《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中提到的城商行重组联合并购以及跨区域发展的方式中,也包括支持城商行收购国有商业银行撤并的机构和网点,并购周边城市信用社等灵活方式。
为解决跨区经营限制的问题,也可能出现地区性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公司的架构不仅有助于规避政策限制,也是拓宽银行服务范围的工具。
(二)向下扎根,成为社区精品银行
对于规模略小但财务健全的城市商业银行,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其战略目标。首先,在自身尚未成长稳健时就采取跨区经营或并购的举措,往往会面临较大的风险,自身状况的限制造成了其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其次,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说,人力资源与资金往往都极其有限,不可能满足市场的所有需求。同时,根据美联储对社区银行的调查,由于其地区契合性优势和人性化服务,社区银行能够从大机构手中夺走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因此,这些银行的战略定位应该立足扎根于社区,发挥与所在地区密切契合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社区精品银行。
为了建立社区精品银行的发展战略,区域经济是其不可缺少的发展条件,包括相对稳定而多样化的经济组合以及较高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个战略方向的目标是利用提供灵活管理能力,合理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客户群,通过提供差异化产品及服务,开发和保有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树立自己独特的市场形象,占领相应的市场份额,从而建立并巩固社区领导地位。这一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是差异化的竞争、在各个方面做深做细。
具体来说,首先,根据银行自身优势,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位,在细分市场向纵深化发展,为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设计了一系列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在正确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还要将战略贯彻于执行中,避免陷入与大银行拼机构、拼大客户、拼网络的窠臼。其次,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发挥从事关系型贷款的优势,发展关系型业务,将现有客户作为新客户和新业务的源泉。最后,银行必须将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绩效考核保持一致。以高效的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对于城商行的金融产品创新、经营管理、关系型业务开展等多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合纵连横,搭建城市商业银行互助平台
城市商业银行本身处于中国银行多维体系中较为薄弱的一环,其中不乏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欠缺的银行。对于他们,可以考虑积极地与相邻城市和地区的银行互相联合,共享资源,共摊成本,共同为社区提供最好的服务。
追溯MBNA信用卡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小型银行完全可以通过通过建立沟通、协调和合作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框架,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多赢的成果。这种网络的建立可以通过共同出资成立公司的形式,合作进行适合城商行新型金融产品的研发、提供专业化信用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举办教育培训、提供呼叫中心等专业外包服务等,从而降低开发和采购成本另外,也可以通过成立不具法人资格金融机构合作联盟,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前提下,共享市场营销、风险控制、薪酬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已开展的业务联合包括银团贷款(如上海银行和北京市商业银行曾牵头开展该项业务)、资金运作(如南京市商业银行组织的资金运作联盟,实现跨省区间的通存通兑,还将建立跨地区票据业务合作平台,次级债的相互认购、银团贷款的联合营销,信贷资产的相互买卖)、银行卡(如湖北省四家城市商业银行组成的联合发卡中心)、柜台业务委托贷款(如东北15家城市商业银行组成的全面合作联盟)等。根据当前的条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特点,这种业务联合还可以在新产品开发,国际业务、柜面通存通兑,市场研究、科技共享等方面展开。这些同业合作的展开,有效地弥补了城商行在资本规模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不足,迎合了客户在服务方面的需求,极大提升了各参与行的竞争力。
(四)伺机出售,并入大型银行集团平台
一家银行并不一定非要成为并购者,相反,有时成为被并购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于那些缺乏并购经验,受资源所限的银行可以考虑联合一家较大的品牌从而获得更多可利用的资源。对于一些银行,它们所在的区域经济规模过小,发展滞后,不利于保持银行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仅定位于本地市场并非长期生存之道,联合一家全国性大型银行或控股机构可以协助其快速实现自身的扩张、产品的多样化以及管理人才的获得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