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

第1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重庆市垫江县 408300

【摘 要】目的:分析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6 月-2014 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 例母婴同室产后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健康宣教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良好率、母乳喂养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反馈式健康宣教;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

反馈式健康宣教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母乳喂养能力,促进其产后恢复。为了研究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取收治的110 例母婴同室产后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与常规健康宣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 年6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母婴同室产后产妇110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 例。观察组最大年龄38 岁, 最小年龄22 岁, 平均(27.5±2.8)岁;自然分娩38 例,剖宫产17 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5 例,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20 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30 例。对照组最大年龄37 岁,最小年龄22 岁,平均(27.8±2.6)岁;自然分娩35 例,剖宫产20 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4 例,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22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9 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无合并急慢性疾病、妊娠合并症、母婴喂养禁忌症;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口头宣教产后恢复注意事项、新生儿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具体内容如下:

(1)产妇产后恢复。详细向产妇讲解缓解产后疼痛的方措施、自行排尿的重要性、促排尿方法、下床活动注意事项等,并教导产妇如何自我检查产后恶露排出情况。

(2)新生儿护理知识。护理人员亲自示范并同时指导产妇实施更换婴儿服、更换尿布以及脐带消毒、抚触等四项新生儿常规护理内容;并教导产妇如何正确观察新生儿面色、黄疸情况、溢奶情况、排便及肚脐变化情况。

(3)母乳喂养方面。积极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并教导产妇哺乳喂养的正确方法、产后乳房护理等内容。

(4)出院后健康宣教。叮嘱产妇产后恢复注意事项,保证居住环境温湿度适宜、饮食均衡;判断产褥期体温、恶露异常现象,加强会阴清洁。

1.3 观察指标[1]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新生儿护理情况、母乳喂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1)新生儿护理情况。产妇能够独立完成上述至少三项新生儿常规护理,并掌握判断新生儿情况的方法,可视为良好;

不满足上述指标者,可视为一般。

(2)产妇能够独立哺乳,且未出现破溃、涨奶,或出现轻度涨奶、破溃,可视为良好;有严重涨奶现象出现,可视为一般。

(3)护理满意度。采用两端为0mm与100mm 的游离标尺进行测量。0 表示不满意,100 表示非常满意。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19.0 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 )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为92.7%

(51/55 例),母乳喂养优良率为94.5%(52/55例);对照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为72.7%

(40/55 例),母乳喂养优良率为69.1%(38/55例)。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母乳喂养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1±2.9)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0.2±3.3)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建立母婴同室病房对于产后产妇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够促进新生儿与母亲的交流,也有助于帮助产妇尽快转变角色,接受母亲这一新身份;同时还有利于整个家庭尽快适应新生儿的到来。但对于产褥期产妇来说,其生理与社会角色发生了巨大改变,并且由于缺乏产后卫生保健知识以及新生儿喂养知识,因此易导致产妇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影响产后恢复[2]。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母乳喂养优良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给予母婴同室产妇产后反馈式健康宣教,可显著改善其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其新生儿护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产妇社会角色的转变,有利于产后产妇恢复。并且实施反馈式健康宣教还可有效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医院整体护理水平提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玉红, 张良, 张瑞青. 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11):119-119.

第2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健康指导;社区;产后护理访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29-01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不断取得新进步,社区护理顺应人们发展需要,逐渐产生。一般而言,产妇以及新生儿在产褥期,发病率较高,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因此加强妇幼保健和社区产妇健康指导,对保证产妇和新生儿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产妇健康指导,提高产妇预防疾病、科学保健能力,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母婴安全十分关键。我院选取了2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她们实施产后社区健康指导护理,探讨健康指导对产妇掌握卫生、护理技能和知识的作用。具体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60例产妇,生产后对其进行健康指导护理。产妇年龄在20-38岁之间,年龄最小者20岁,年龄最大者38岁,平均年龄为(27.56±5.62)岁。其中所有产妇中,初产妇139例,经产妇21例;顺产119例,剖腹产30例,阴道助产11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1例,高中文化程度96例,大专及以上43例,所有产妇均没有其他严重身体疾病,所有产妇在年龄、生产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1.2护理方法

1.2.1首先选择专业产后护理人员从事社区产后护理,要具有专业的护理技能、工作能力以及丰富的产后健康指导经验,并且服务态度热情、优良,能够对产妇热情的进行健康指导知识教育和护理。

1.2.2产后访视流程安排要根据产妇以及家属的具体实际情况和要求来安排具体的产后访视时间,通常来讲,在产后一周或两周即可实施,如有需要随时进行必要上门指导和服务。

1.2.3健康指导内容产后健康指导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儿母乳喂养,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有利于新生儿成长;产妇卫生和自我护理,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产妇生产后,要注意清洗外阴,必要时进行温水沐浴,禁忌坐浴,防止感染,日常饮食要丰盛,保证摄入足够高蛋白质食物,促进身体尽快恢复。另外,掌握基本避孕知识,要做好避孕措施,防止发生妊娠反应。

1.2.4开通产后健康指导热线电话为了提供更加方便的产后健康护理服务,开通健康热线服务十分必要,通过电话咨询,快捷、及时了解和解决产妇产后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更加便捷的产后健康指导护理服务。

1.3评价指标在产妇刚出院后,医院护理人员对所有产妇进行首次访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产妇对产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做好记录。然后,医院护理人员在掌握产妇所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对产妇产后健康指导专门护理服务,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访视,同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产妇对产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两种评价结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产妇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评价结果通过观察比较,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访视护理后,产妇对产后母乳喂养、产后卫生和自我护理、避孕知识以及产后营养等产后健康指导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具体数据详见下表1。

3 讨论

第3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产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54

实施方法

产前健康教育:孕妇入院后,向孕妇自我介绍,然后介绍病区的环境、制度,病区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让她们感觉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分娩过程的教育:产妇进入待产室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免会产生忧虑,孤独与担心,因此,我们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关心、体贴她们,告诉她们分娩知识,使她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同时鼓励产妇的丈夫陪伴分娩,可以在产妇疼痛不安时给予和安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了产妇的孤独感。助产士应该严密观察产程,进行系统监护,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满足其需要。同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或者利用电视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知识,最大限度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产妇在分娩时正确应用腹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度过这另人难忘的关键时刻。

产后护理与指导:产妇送回母婴同室,护士立即对其进行身心评估,简单的讲解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指导。内容包括:①产后食物应富有高热量,高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汤,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宫产后的产妇禁食6~8小时后进食汤类再逐步过渡到半流饮食,普食。②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6小时内应及时尽早自解小便,交待病人注意会伤口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勤换纸。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③做好产后的心理护理,以防发生产后抑郁。

母乳喂养指导:①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等。护士手把手的把这些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②每天播放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让所有“新妈妈”们及家属尽快掌握其相关知识。

出院指导:①提供24小时的热线电话,按需哺乳,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告诉“新妈妈们”出院后的第1个月,有我们的专业人员去家里访试,以及时了解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②出院后如何保持足够的乳汁分泌,如何办理婴儿出生证明。注意休养,饮食与营养,活动与休息做好避孕。③告诉产妇及家属及时办理婴儿预防接种手续。

讨 论

第4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沈阳市苏家屯区妇婴医院护理部,辽宁沈阳 110101

[摘要] 目的 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疗效和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对120例产妇进行分析比较,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护理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并且分为产前、产后以及出院后护理三个阶段,而对照组则采用一般护理方式,从而达到观察两种护理方式差异的目的。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之后的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满意度为优秀的80%(48/60),对照组为60%(36/60);观察组良好20%(12/60),对照组40%(24/60),两组均无中等评价,两组相比较对照组满意度明显较高,在母乳喂养、心理情况、婴儿护理知识等方面表现的较为成熟。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采取健康教育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情绪稳定、对母婴同室产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产妇以及新生儿都能起到积极作用,适合进行普遍推广。

[

关键词 ] 母婴同室;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050-03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成熟,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理念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医疗机构当中,单单治好疾病并不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的需求,而是需要全方位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特别是产妇这群特殊的群体更需要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工作。大多的产妇对于产后的知识都不太了解,往往生产之后缺乏母婴的正常交流,不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母婴同室就是产后人性化护理的体现,并在护理过程中为产妇做相关产后知识的介绍,包括卫生清洁知识、产后护养知识等,在下文中,将对护理人员开展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后护理的120例产妇,产妇年龄情况均处在20~40岁范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观察组首次生产的产妇48例,经产妇12例,顺产产妇38例,剖腹产产妇22例;对照组首产产妇为44例,经产妇16例,顺产产妇40例,剖腹产产妇20例,两者年龄、产次、生产方式相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研究开始前对产妇生理以及心理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没有严重患病记录和任何精神异常。对观察组进行产前、产后、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方式,比较分析两组差异。

1.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60例产妇的护理分为护理阶段以及健康教育两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在各护理阶段良好执行,确保母婴同室健康教育的价值得到完全发挥。

1.2.1产前、产后以及出院后治疗从护理阶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前教育、产后护理以及出院健康治疗。

①产前教育。先向产妇介绍病房环境和主任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对入院须知加以说明,此举是为了尽快消除产妇对陌生环境的不安感,尽快习惯医院的生活,护理人员要保持与产妇的良好共同,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以达到消除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告知孕妇不要随便进行室外活动,向产妇介绍围生期的相关知识,例如孕妇胎动的计数方式以及作用,协助产妇了解宫缩和胎心的变化情况,利用富含蛋白质或者矿物质的食品保证产妇各项营养均衡。

②产后护理。产后的母婴同室是指母婴全天候24 h的处于同一室内,每天分离式的护理也仅仅不超过1 h。母婴同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标准较高,需要针对每一位产妇的不同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在本次研究中对于观察组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健康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护理工作的能否达到预想效果,除了护理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在对术后注意事项的讲解中,尽量依靠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多途径的教育,一方面可以让产妇完全吸收,另一方面也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其次,对于产妇产后的饮食问题进行指导。较多的产妇缺乏科学的产后调养知识和新生儿喂养知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引导,例如鼓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对母乳喂养的优点进行说明,协助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包括含接方式以及哺乳的时间段,在饮食方面可以让产妇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高能量食物,从而使产妇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从各个细节入手逐步建立产妇对于喂养的自信心。

然后,许多的初产妇对于婴儿的行为习惯不了解,在面对新生儿哭闹、换尿不湿等情况时往往手足无措。因此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教会产妇如何因对新生儿的各种情况,并且进行早教知识的宣传,确保产妇的行为科学合理,加强产妇的母爱意识。

最后,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局限在医院内,产妇出院之后的自我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达到出院标准的产妇,护理人员要加强叮嘱,并且敦促产妇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从而确保出院后的产妇和新生儿依然保持身心健康。

③出院健康教育。在产妇顺利生产后,护理人员应引导产妇出院后继续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在40 d后准时到医院接受复查,并且60 d内应该避免性生活,防止在哺乳期内受孕。一般产后3个月后放节育环,对新生儿预防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或其他预防接种和复种的时间,同时针对孕妇的休养环境、饮食开展相关指导,防止孕妇在产后虚弱期间内无法良好的休息,同时讲解育儿方面的有关知识。

1.2.2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需采取多样性,包括书面教育、视频教育、示范教育以及咨询教育。书面形式是将生产后的母乳喂养、产褥保健、婴儿护理等知识整合为册,并发放给产妇,使产妇吸收书面的知识。视频教育是指针对短期内活动不便的产妇,挑选适当的影像资料,经由病房的电视让产妇对各种知识有更直面的感受。示范方式是指当产妇首产时其护理经验薄弱,护理人员采用手把手教导的示范演示,使孕妇在新生儿护理方式有更快的提升,并且使其操作行为保持规范。咨询形式指在病房周围或者护士站设立专项的咨询柜台,同时配备咨询电话看,将号码以及咨询台位置告知产妇,每个咨询岗位配备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解答产妇的有关问题。

①心理安抚。心理安抚使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后期母乳喂养、产褥保健、新生儿护理等一系列工作开展的基础。本次共有98例产妇属于初产妇,普遍存在分娩后护理经验不足、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导致其在护理过程中的手足无措,并且初生儿的情绪不稳定经常哭闹加剧了产妇的情绪波动。对此护理人员应该立即给予心理安抚,使其了解婴儿护理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做支撑,都会经历一个生疏、了解、熟练的过程,而护理人员会引导产妇了解相关知识,护理人员由此建立与产妇之间的友好关系,对产妇的提问有问必答,保持高度的耐心,同时还要对产妇家人开展相关教育,使产妇在气氛较好的家庭环境中休养。

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产后新生儿护理的核心工作,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母乳喂养中含有的蛋白质、氨基酸、乳糖、脂肪、无机盐以及铜等微量元素,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有效避免腹泻。而对于产妇本身来说,通过对新生儿的母乳喂养,能够引起身体的反射作用,进而使子宫收缩复原,能够有效抑制产后出血。综合以上两点优势,护理人员必须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使其明白喂养的重要性。在喂养的过程中,将婴儿的身体移向产妇,使用婴儿与目前的身体紧贴在一起,同时上颌贴住乳房,嘴唇凸起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另外护理人员要根据掌握的婴儿习惯控制产妇的喂养时间,例如当产妇奶涨、婴儿哭闹时应该及时喂奶,同时应该尽量避免用奶瓶或者喂养导致的错觉。

③产褥保健。第一,保证产妇的阴道清洁干净,具体方式为:通过5%活力碘棉球外阴擦洗,保证2次/d,另外需勤换内裤以防止滋生细菌;第二,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荤素搭配平均合理,或者指定饮食表,更好的满足母婴的营养需求;第三,产后可以开展适当的身体锻炼,在产后2 d后可以在病房内走动,然后再做产后健身操。顺产的孕妇在产后7 d后同样可以采取适量的运动,用产后健身操来调整身体,避免静脉栓塞以及感染情况出现。

④新生儿护理。对新生儿进行沐浴以及抚摸是有效促进其成长的手段,并且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轻应激反应,增强新生儿的综合免疫力。对此医护人员要将产妇沐浴室的温度控制在28°C左右,同时水温不超过40°C,主要以产妇自身的适应情况来决定。护理人员还应该向产妇示范正确的操作,包括抚摸的步骤、方法、顺序等等,在抚摸的过程中保持产妇以及婴儿的交流,使其了解到护士给予的帮助。

1.3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采取常规产后护理

1.4 观测指标

对120例产妇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后全部回收,回收比率100%,就两组产妇产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优为产妇在生产后自身情绪稳定并且对新生儿的护理较为熟练;良为产妇生产后未出现不良情绪,但是在新生儿护理方面熟练度不够;差为产妇出现多次情绪失控并且难以掌握新生儿护理技巧。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比,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满意度评价为优秀的占80%(48/60),对照组为60%(36/60);观察组良好20%(12/60),对照组40%(24/60),两组均无差等评价,两组相比较观察组满意度评价明显较高,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产妇对于这种健康教育护理方式的认可。(见表1)。

3 结语

母婴同室属于近年才兴起的一种护理方式,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其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传统的非母婴同室产妇。此种模式能够让婴儿熟睡在母亲身边,了解母亲的气味,使婴儿具有安全感,另外能够锻炼婴儿的视力、听力能力,对婴儿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传统生物医学的限制下,从前较多护理人员仅仅专注于“保护生命,减少病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护理模式已经表现出滞后性,只有在其中融入健康教育,才能保证婴儿以及产妇的健康。

护理人员有必要在产妇生产前有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需要就产妇各种临产症状进行讲解,已达到缓解产妇紧张情绪的目的,护理人员还需依据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教导产妇灵活运用分娩过程的技巧,尤其是剖腹产的产妇,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性的阐述剖腹产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护理人员要抱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产前消除产妇的精神焦虑,在产后加强产妇的护理教育,出院后增强对产妇的叮嘱,这些健康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可以保证产妇的顺利生产,也能使新生儿在未来健康成长。

目前母婴同室已经在医院中普遍推广,这种人性化、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母乳的喂养率,使产妇加深了对于新生儿的了解程度,让产妇和新生儿一同相处,能使产妇更快的适应初为人母的角色。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避免产妇在产前由于对生产知识存在空白所带来的焦虑情绪。心理层面的因素很大程度决定了生产的顺利。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应该贯穿产前、产后以及出院之后,并且工作的开展需要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另外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循序渐进的专业教育,根据产妇不同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式的专业护理,避免产妇以及新生儿感染,手把手的进行护理知道,从而增强产妇的产后护理质量,并且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的产后护理工作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应该加强其在医疗部门的应用。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收集资料,使得本研究结果的代表性降低。建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以增加研究的说服力。建议接受社会工作者参与到临床及社区工作之中,从心理、医学、社会几方面来提高母婴同室的社会支持度及全社会的整体社会支持度,以更好地实现健康教育的价值,提高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质量。

[

参考文献]

[1]田双蓉,马丽.我院坚持母婴同室开展母乳喂养的几点体会[C]//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9.

[2]孟藏者,康立宇,谭静,等.母婴同室后母乳喂养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1996.

[3]王桂萍,刘杰,王敬云.母婴同室与早期授乳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3(4):223-225.

[4]廖训菊.母婴同室产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吉林医学,2013(18):3721.

[5]方惠.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63-64.

[6]何晓亚,支小银.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3(15):129-130.

第5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摘要】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性抑郁综合症,产后抑郁症不但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对婴儿的健康发育也会带来不利因素,对家庭和社会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产后抑郁产生的病因以及影响新生儿喂养因素的分析,对不同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指导,使产妇树立对新生儿喂养和照顾的信心。

【关键词】产后抑郁; 新生儿喂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0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345-02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2周内出现的抑郁症状,表现为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常失去生活自理及失去照顾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或嗜睡状态,是产后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产妇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对新生儿的喂养;如何做好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既能为新生儿喂养提供参考依据,也能利于更多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的研究和提出。

1 产后抑郁的病因

1.1 生理因素:孕妇从怀孕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黄体酮显著提高,皮质内激素、甲状腺激素可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分娩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使产妇感到恐惧从而导致身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这对产妇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

1.2 心理因素:产妇对分娩过程缺乏认识,对分娩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产妇担心婴儿的健康及对婴儿性别的期盼;生活压力大,家庭问题复杂均有可能增加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产妇缺乏对婴儿护理的相关知识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所形成的压力,产妇常有苦闷、焦虑或对于婴儿的需要无反应。有的还会有自杀或伤害婴儿的行为出现。

1.3 性格因素:产后抑郁症多发生于以自我为中心、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固执、认真、保守、社交能力不良、内向性格等个性特点人人群[2]。

2 影响新生儿喂养的因素

2.1 社会和生理因素:母乳喂养宣传力度不够,奶粉商积极宣传、赞助、免费赠送等加强了人工喂养的意识。经济高速发展使产妇因工作需要与母乳喂养发生冲突,导致母乳喂养率低。产妇扁平、凹陷婴儿不能含接或喂养不当造成皲裂而拒绝哺乳。

2.2 分娩方式

第一,剖宫产术前及术后限制饮食,导致产妇营养不足,影响了乳汁的分泌。

第二,剖宫术后切口疼痛及宫缩疼痛、留置各种管道影响母乳喂养的信心。

第三,术后输液或使用某些抗生素,担心药物通过乳汁排出影响新生儿健康。

2.3 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妇的焦虑情绪、休养环境、早吸吮等因素影响乳汁分泌,大部分产妇产后心情焦虑、疲劳,对母乳喂养缺乏信心,认为乳汁分泌不足,担心婴儿营养不良;也有的产妇担心母乳喂养影响体型。

2.4 婴儿方面的影响因素: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等需特殊治疗及母婴分离的影响母乳喂养。

3 产后抑郁症对新生儿喂养的影响

泌乳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且有多种内分泌激素参与的生理过程。催乳素在泌乳的起动和维持乳汁分泌中起重要作用。频繁吸吮及排空也是非常重要而抑郁症产妇神经内分泌变化显著加之躯体及心理的变化,缺乏主动吸吮,对刺激不够,从而对下丘脑泌乳抑制因子抑制减弱,导致垂体分泌泌乳素减少,加之产后产妇情绪焦虑、易疲劳,饮食和睡眠欠佳,早吸吮无效而认为乳汁不足,促使了产妇用代乳品或拒绝喂哺,从而影响婴儿吸吮及乳闲排空,乳汁量进一步减少,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的信心,形成了恶性循环。

4 护理

4.1 产前及产时的护理:分娩前让产妇熟悉产房的环境,向产妇宣教分娩的相关知识使其了分娩的过程以消除紧张和恐惧的心理,鼓励丈夫陪伴分娩;医务人员给予产妇更多关怀和帮助,从而使产妇在心理和情感上得到支持,以增强产妇对生产的信心。

4.2 产后护理:由于分娩阵痛,体力和精力消耗致产妇疲劳,会阴伤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伤口疼痛,子宫收缩痛,睡眠不足,无喂养经验等均可使产妇情绪低落,医务人员应多关心产妇详细了解症结所在,诱导产妇情感的疏泄并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探视,治疗和护理时间要尽量集中。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以帮助产妇尽早进入母亲角色。

4.3 心理护理:产后抑郁是一种良性产后精神障碍,常不需要药物的治疗。运用沟通技巧,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和谈论敏感的话题;指导产妇学会倾听和诉说,保持乐观心情。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指导产妇家人除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外,应给予更多心理和精神上支持和安慰,使产妇在心理上树立自信心并正确认识社会以提高处理生活难题。

5 讨论

产后抑郁、焦虑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分娩前后体内各激素之间的比例发生改变,内分泌功能的不平衡,有孕晚期各种认知障碍和负性情绪以及家庭社会支持的减少,生活事件的冲击心理上对分娩的紧张恐惧、产妇的个性等[3]。通过对产后抑郁产生的病因以及影响新生儿喂养因素的分析,对不同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指导,使产妇树立对新生儿喂养和照顾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对产妇的心理状态做好各种干预和护理措施,纠正其各种不良的心理,消除影响母乳喂养和乳汁分泌的不利因素,使产妇增加对手术后活动、饮食、新生儿正常生理现象和护理的相关知识等各方面的认识,消除顾虑,变被动为主动,家属也从医护人员的指导中获得了有关知识,并能够给产妇提供正确协助[4],增强产妇对新生儿喂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吴化萍,汤艳清.产后抑郁症患者血清中雌二醇与孕酮的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12.

[2] 邱忠君,唐惠艳.孕产妇情绪评估与产后抑郁症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11,6(26):811-812.

第6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本文探讨产后访视在产褥期的作用,观察产妇产褥期的基本情况,通过产后访视促使产妇在产褥期中的生理和心理得到良好恢复,增加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婴儿顺利度过新生儿期,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

资料与方法

所辖地段社区2008~2010年1600例产后休养的产妇和1612例婴儿(12对双胎)。其中顺产981例,剖宫产619例。

方法:由经过母婴保健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的妇幼保人员,根据南宁市产后访视工作规范的要求,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孕产妇围产保健系统卡的内容,在产妇出院后,访视人员分别在产后7天或出院3天、14天、28天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特殊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或转医院诊治。产后42天回医院检查。

产后访视内容:⑴产妇方面:①了解有无产程异常、难产及产后出血。手术产的手术指征、麻醉方法、手术方式、腹部刀口及抗生素的应用。②了解产妇一般情况。③检查宫底高度,评估子宫缩复情况及恶露排除有无异常。检查产妇是否充盈,局部有无红肿,有无皲裂等。④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指导正确母乳喂养方法。⑤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训练。⑥指导产妇避孕,进行健康教育,提醒产后42天复查。⑵婴儿方面:①了解有无胎儿窘迫、产程异常、难产、产伤及窒息,出生时体重,疫苗接种情况。②新生儿的面色、精神状态、呼吸、睡眠、哭声、吸吮能力、大小便。③新生儿体温、体重、身长、黄疸、有无头皮血肿、皮肤黏膜有无感染情况、脐带情况。④向产妇及家人传授新生儿沐浴、抚触、按摩的方法。⑤提醒家长按时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指导科学育儿。

健康指导:①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母乳含有抗感染的活性白细胞、免疫抗体和其他免疫因子,尤其是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物质就像抗生素一样,可以保护婴儿免收细菌感染,不易发生肺炎等疾病。正确的授乳方法和技巧,按需哺乳,正确合理的喂养,利于婴儿生长发育。②婴儿护理保健:周到细致的护理才能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喂养、保暖、防感染及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情况是护理指导的主要内容。初产妇因缺乏科学育儿经验,指导产妇及家属对婴儿的脐部皮肤日常护理,常见症状的观察和护理等是非常重要的,有条件的家庭指导婴儿沐浴、游泳、新生儿抚触等。③心理保健指导,保持心情舒畅,鼓励与亲友沟通,交流经验,宣泄情绪,协助产妇与婴儿建立亲子依附关系,讲解母婴同室的重要性。④饮食调理,合理营养,进食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鱼、蛋、禽等以利产妇身体恢复,乳汁化生,增强抗病能力,忌生冷、硬、固、辛、酸、辣味。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新鲜蔬菜,预防便秘。⑤计划生育指导,适当运动,充分休息,注意会卫生,避免受热受冷,注意腹部保暖,产褥期禁,盆浴以免感染,产后42天开始正确避孕。⑥计划免疫指导,建立婴儿预防接种证,按时接种。

结 果

产妇访视情况,见表1。

婴儿访视情况,见表2。

影响母亲健康的因素,见表3。

讨 论

本组结果显示,1600例产妇3次访视出现症状与体征最多的为产后出血,其次为相关疾病,出现症状与体征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1612例婴儿3次访视,正常49.5%,有症状与体征者以新生儿黄疸、湿疹和红臀发生率较高。不良习俗影响母亲健康的恢复。通过产后访视,产妇能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尤其是面对面的具体指导,提高产妇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新生儿护理能力,纠正不良的习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影响母乳喂养的不良因素,从而保证母婴能够健康平安地度过产褥期。产褥期母亲身体恢复得好坏关系到她们一生的幸福[1,2]。产后访视是健康教育的继续,对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母婴健康,提高妇幼保健两个系统管理率起到积极作用[3]。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

第7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产科 母婴同室 人文关怀 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161-02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何将服务理念人文关怀渗入到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是现代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整体护理内涵的具体表现现将我院2007年产科家庭式母婴同室的构建实施情况,特色效果作如下介绍。

1 构建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历史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

1.1 护理理念的更新

护理理念是护理人员服务的宗旨,是护理人员的行动指南。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明确了护理工作的内涵。产科护理的新进展“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营造家庭式母婴同室”的服务理念也应运而生。

2 家庭式护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2.1 营造服务环境

实施家庭式护理模式,病区设有家庭式单人产科病房,它是待产,生产,产后休养为一体的病房(Labor Deliery Recovery),名字也非常温馨:浪漫满屋,绿野仙踪。病房设施完备,波兰产床,电视,电话,微波炉,宽带网络接口.24小时热水供应.在病区,走廊,床头都有为产妇定身设计的产后健康宣教.病房的大环境在不同的节日营造不同的氛围.

2.2 规范护理行为

2.2.1 改变服务理念 产科家庭式母婴同室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为产科和新生儿提供生理,心理,保健,精神,社会的全面支持,满足产妇及家庭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更行服务理念,推行规范化,宾馆化,个性化的服务.产科家庭式母婴同室的护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营造家庭式母婴同室”.

2.2.2 护理人员理论知识的培训 内容有产科现代化护理新进展,产科安全防护,护患沟通技巧,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高危妊娠的护理,护士的职业礼仪,产后延伸服务,新生儿疾病筛查.

2.2.3 产科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母婴同室护理人员专科护理技能,新生儿的处理和复苏,产后宫缩及出血量的观察,新生儿延伸护理技能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技能,都进行了规范的培训和考核.

2.2.4 重视护理领域及相关领域间的沟通和交流 上级护理专家和兄弟医院的护理专家来院指导,畅谈产科护理新进展,选送护理骨干到苏州母子保健中心进修学习,到上海国妇婴学习,另外,还邀请心理专家为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团队咨询,从而拓宽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思路,有利于服务理念的转变.

2.3 深化服务内涵

2.3.1 重视健康教育指导 开设了”准妈妈学习班”,采用有目标,有计划,有反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产妇床头每人一本健康教育图谱和手册,还设计了顺产和剖宫产后一周食谱,产后合并症的疾病健康宣教.一对一的母乳喂养演示,集中授课的新生儿护理等等,通过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使产妇及其家属掌握产后保健知识.

2.3.2 开展产科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已明确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应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并将其列人母要保健技术服务项目。我科开展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及新生儿听力筛查

2.3.3 开展产科延伸服务 开展新生儿扶触,产后电话回访,提供热线咨询,产后上门访视,产后为产妇进行产后抑郁情绪的预测及护理干预.这些都体现了人文关怀,打造了产科母婴同室的护理品牌.

2.4 注重护理服务意识

2.4.1 公开服务项目,接受产妇监督,每个病房有一本服务指南,介绍产科特色服务,公开承诺各种服务项目,直接接受监督.

2.4.2 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孕产妇的需求,根据孕产妇不同的文化背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对于不同国家的孕产妇给予符合当地风俗的饮食和护理.各种护理操作前应先征求产妇的意见,在其感觉最合适的时间和不违背医疗,护理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3 体会

3.1 独特的风格 家庭式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是”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营造家庭式母婴同室”,体现的现代产科护理模式的新进展,顺应了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3.2 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产科家庭式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实施,拓展了产科服务范围,使产科护理从病房走向家庭,2007 年病人满意度(96)比2006 年(95%)提高1 个百分点,母乳喂养合格率(91.2%)比2006年(90.2%)提高了1.2个百分点,也为产科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今年的分娩数为2542人次,比2006年2280人次增加了262人次.为医院的发展和壮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零恒莉.产妇互动作用在产时的效应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

第8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 产妇 不良情绪 抑郁 护理

产妇在妊娠分娩时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极易出现抑郁的心理情绪,为了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不良情绪产妇296例,调查引起产妇不良情绪的常见原因及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并以其中发现的产后忧郁38例为研究对象,从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38例正常产妇为对照组进行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来缓解不良情绪对产妇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296例,年龄20~35岁,平均27.82±2.56岁;孕周37~41周,平均39.46±0.52周;初产妇265例,经产妇31例;文化水平:高中以下194例,高中55例,高中以上47例。所有入选者均排除原发性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均自愿参加调查活动。抑郁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孕周、孕产次、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健康知识掌握、身体恢复、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及情感支持。采用抑郁情绪自评量表(SDS)对产妇产后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测试前有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进行指导与讲解,待产妇了解每道题的含义后,进行单独填写。问卷回收后由专人阅卷、评出总粗分、再换算标准分,按我国诊断标准,以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1],每诊断1例产后忧郁者,其后1例正常产妇做为对照组。通过上述调查方式了解产妇不良情绪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结 果

本次研究对象296例产妇中,产后抑郁38例(12.84%)。产后抑郁组和对照组在健康知识掌握、身体恢复、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及情感支持均存在显著差异,38例产后抑郁者均有以上情况1项或多项发生,而正常产妇中发生人次明显减少,抑郁组新生儿性别女性明显多余对照组,也明显多余本组的新生儿性别男性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讨 论

原因分析:妊娠分娩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因多种因素影响使得产妇在分娩时或分娩后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本文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影响产妇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如下:①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产妇分娩前对健康知识掌握缺乏易使产妇对分娩过程无较清楚的认识,更易增加分娩的疼痛,医生的技术水平、自身疾病、胎儿健康与否等因素更易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的心理情绪。②身体恢复情况:产妇产后因切口疼痛、胀痛、大出血、乳腺炎、剖宫产切口感染及便秘等各种产后不适,使得产妇易出现焦虑的心理情绪。③分娩情况:采用何种方式分娩及分娩是否顺利均影响产妇的心理情绪。④新生儿情况:新生儿是否健康,如何正确育儿及新生儿性别等问题均能影响产妇的心理,尤其是农村家庭“重男轻女”的情结使得产妇在新生儿出生后,有一定的心理压力。⑤情感支持情况:产妇进入待产室或产房后,因需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而感到孤独不安。产后若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和呵护也会使得产妇出现焦虑的心理情绪。

护理措施:①孕期保健:做好孕期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让产妇对妊娠分娩有更深的认识,消除其心理担忧;做好高危产妇产前预防工作,认真观察产妇心理情绪的变化,根据其心理原因进行有针对的心理疏导,指导产妇对心理情绪进行适当的发泄,或让专业的心理卫生人员对其进行心理治疗[2]。②产前宣教: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需向产妇告知分娩注意事项,降低产妇的恐惧感、不安感,增进产妇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③产后护理:产后指导产妇正确哺乳,协助产妇的角色转变,降低乳腺炎、胀痛的发生;对产后身体不适进行有针对的治疗与护理,降低产妇的心理担忧,避免因不良心理情绪使得产妇病情加重;保证病房的干净、干燥,为产妇与新生儿提供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④情感支持:做好与产妇家属之间的沟通,让产妇得到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照顾产妇时需耐心、细心,态度需亲切,让其能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第9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产妇;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产褥期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7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42-01

产褥期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指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持续和严重的情绪低落以及一系列症候,如动力减低、失眠、悲观等,甚至影响对新生儿的照料能力。其发病率国外报道约为30%,通常在产后2周内出现症状[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2]。本研究拟探讨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正常足月分娩的600例初产妇其新生儿采取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正常足月分娩的1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初产妇,无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将120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常规护理)、B(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两组,每组各600例。两组初产妇在年龄、孕周、产程、住院时间及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A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即婴儿沐浴、新生儿抚触及预防接种、产妇健康教育等都是集中进行。A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护理,即新生儿的沐浴与脐带消毒集中于婴儿洗澡间进行,于治疗室进行集中的新生儿抚触。住院期间于大房间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并集体讲解,讲解内容同试验组。B组实施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每日进行1次床旁护理,每次约30min,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讲解的方法,内容包括新生儿床旁沐浴、新生儿床旁抚触、脐带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等。同时分发《产妇健康教育指导》并安排责任护士单独进行讲解。

1.3评价方法:产后2周由专人对产妇进行自我问卷调查,采用爱登堡(Edinburgh)产后抑郁评分量表(SDS)评价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程度[3]。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分别为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对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4级评分,得分范围0~30分,9分为筛查产后抑郁的临界值,12分作为筛性产后抑郁的临界值。共发出问卷1200份,回收1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3 讨论

产后抑郁患者临床表现为心情压抑、沮丧、恐惧、睡眠障碍、无趣,甚至出现自罪、自杀或杀婴倾向[4]。研究表明,产后抑郁与多种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突然的躯体和心理应激反应均能造成心理不平衡[5]。产妇产后抑郁是重要的社会心理问题,不但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严重产后抑郁者会影响母婴交流和互动。对新生儿情感、行为的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还会影响夫妻关系以及家庭的稳定。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个体化母婴护理服务理念,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其对提高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减少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本研究以床旁实际操作为主,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将母婴护理场所移至产妇床边进行,由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符合产妇的心理需求,特别是产妇直接参与操作,为新生儿沐浴、抚触、游泳及脐部护理等操作减轻了焦虑感。从而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体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本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600例进行母婴床旁护理指导,并与进行常规护理的A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实行一对一的床旁护理操作及指导的B组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为5.83%,明显低于A组(1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0-231.

[2]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3] 温彩云.产后仰郁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4):450-45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