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

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1篇: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 西方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 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

 

一、道德、道德教育的目的 

众所周知,“道德”这一术语源于拉丁语。起初意味着传统的习惯之意。而“伦理”的源于希腊语,即风俗、习惯、传统型惯例。所谓“道德”可以界定为:“作为某社会对其社会成员或成员相互间的行为的一种约束,为公众所认可的规范的总体。它并不伴有诸如法律那样的外部强制力,而是一种个人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说,构成社会的人们旨在制约行为的一般公认的规范总体,就是“道德”。然而,这不过是道德的一个侧面而已。就是说,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来看,道德是那个时代某集团所承认的行为准则的总体。 

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旨在发展“善”,培养“好孩子”、“好公民”。不过,这种“好孩子”、“好公民”是从社会的角度提出来的主张。从个体角度看,尊重个人、实现人格才是它的目的。降生于世的人,为了生存就必须有基本的能力。但教育教育的目标终究是完美人格的实现。每个人必须对自身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正确的思考、判断并能付诸实践。 

二、学校的道德教育 

在现在的社会中,学校是影响儿童最深的一个地方之一,大部分儿童都是在学校学习到很多知识,并且为以后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儿童在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里的一切都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在人的一生中,不仅仅只有学习知识这一件事情,学会做人比学习知识则显得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有知识,不讲道德,那将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我认为,道德的教育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就构成了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可见,教育中人的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统摄性。实际上,居有统摄状态的道德教育又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展开的。在此问题上还存有误区,很多人认为,只有安排了单独的时空,道德教育才会有了现实的抓手,这在实际的学校教育生活中就表现为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活动在时空设置上的冲突。其实,正如德罗布尼斯基所认为的那样,道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侵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道德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因此,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的,而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也就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 

1.西方学校的道德教育(以美国为例)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与美国国家的性质具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多民族的国家。美国的年轻,体现出它较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注重现实,具有进取奋进的特性。美国的多民族,反映出它的多元性文化共存,具有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特点。因此,美国提倡的总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全体国民具有这种特性的美国精神。美国又是一个分权制的国家,各州掌管各自的教育事务。因此,很难整体性地描述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这是因为在美国根本就能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大纲或计划。然而,通过各州教育改革的文献和对道德教育的规定的及各州学校实施的道德教育方案,也可以大致勾画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较注重爱国家、对国家忠诚的教育。美国并不在学校中大张旗鼓地向学生宣传要爱国、要对国家忠诚,而主要注重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思想意识和基本技能,塑造具有爱国精神或没有精神的一代人。通过学习没有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国家行政体制及功能、多元化、国家决策过程以及比较美国与其他类型国家的差别,是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的国情。注重通过国际理解、交流等国际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美国在国家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有责任心的公民这一目标,在美国的学校中倒是较为明确提出的,并通过专设的课程,使学生了解人人都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文件、义务和责任,懂得尊重他人、遵守各种法律规定、履行自己的承诺等,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2.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 

个人品德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完善、自觉的和稳定的倾向。个人品德与政治观点等不同,在不同背景的人群中容易产生共同的理解,不易产生明显的分歧。这部分内容即古人“修身”的内容。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个人品德教育,应进行现代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教育;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应具备的品德教育。其主要内容是:正直、善良,诚实,宽容。这些品质为人们所公认,并容易在行为中表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把这方面的品质看成是对他人生活的适应,而不是主体人生活的需要,那么这种道德就必然是表面的,注重法律的。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刻苦勤奋,珍惜时间,有责任感,坚持不懈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责任感、有毅力、自制力这方面的品质虽然被教育者认为是重要的,但学生却并不容易意识到,同时也是最难具备的。这类品德更多地突出了道德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能力,其特点是不易通过短时间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甚至没有特定的道德行为作为其载体。这方面的品德体现出学生对于其个人行为和个人欲望的控制能力,是内在的。 

家庭,是学生的安身立命之地;家庭,也是学生的真情爱意之田。社会在进步,人心更重要;家庭在变革,美德值万金。家庭美德教育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及文明礼貌的教育。人的生活从家庭开始。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尊敬、关心父母,听从他们的教导和指点。无论大中小学生都要参加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学生有条件的可以勤工俭学,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教育学生在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不追求奢侈享受。虽然有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较好或很好,但还是提倡勤俭朴素,在生活上不要攀比,不要追求高消费;在生活上要互相谦让,互相照顾,这样家庭才能安宁幸福。 

 

参考文献: 

[1][日本]广辞苑(1983年版). 

第2篇: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关于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的成因,笔者曾专门撰文分析,主要由四方面的因素造成:(1)社会因素。权威失范、社会主导价值混乱、角色失范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与青少年道德教育有关的三方面失范状态,大学生休闲道德失范同样归咎于这三种失范状态。(2)高校因素。在以“专业教育”为中心的工具理性的驱使下,高校人文精神的培养渐行渐远,即使是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地出现了功利化和商品化的倾向,学校名副其实地成为以职业培训为主的雇佣机构,成为制造社会文化工具和技术工具的“加工厂”。教育在人文关怀上的不够,使得高校的休闲教育存在着先天不足。(3)家庭因素。因家长在对子女、对高等教育、对休闲认识的偏差,以及不当的家庭休闲方式,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观和正确地开展休闲活动。(4)大学生主观因素。社会转型期的“震荡”和不良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此外,休闲观念也是导致休闲道德失范的决定性因素。[3]

2.有关高校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分析。一些学者通过调查,发现高校的大学生休闲教育道德状况更令人堪忧。徐智辉撰文指出:“目前,我国只有四川师范大学开设了休闲学课程。我国高职生休闲期间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数处于自发状态,根本没有列入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范围,领导无休闲教育观念,学校无休闲教育计划,教师无休闲教育任务。许多高职教育工作者只负责高职生在校上课时间的管理和教育,对学生休闲时间放任自流。过去,学校实行六天工作制,休闲时间少,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单休日改成双休日,高职教师和学生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而高职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管理者却很少考虑休闲教育。高职生从中学到大学后,还不完全适应,对节假日不会安排自己的休闲活动,在大量休闲时间里无所事事,有的学生不分白天黑夜,没完没了地上网、玩游戏机,甚至出入不适合学生的休闲场所,致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思想道德受到严重影响。”[4]对目前高校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总体状况,徐智辉分析认为:休闲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淡薄;休闲思想道德教育组织涣散;休闲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呆板;休闲思想道德教育投入不足。[5]

3.有关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分析。对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分析,学界一是从休闲的本质出发,对休闲与道德及与休闲道德教育的关系进行阐述,基本结论认为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休闲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他们认为休闲的本质是自由,其本身内蕴的道德属性和对追求人性真善美的要求,休闲生活应是道德的生活。闲暇生活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无拘束或无视一个人在闲暇中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负的责任。二是从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对其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心理断乳期”,期间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成熟,道德能力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受西方思潮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渴望成为有个性的社会人,但行为的自我控制较弱,遇事容易冲动;渴望社会交往,但待人接物的水平不高,容易紧跟没有道德高度的时尚;渴望休闲的生活,但“玩”的基本技能不高,容易随波逐流。总之,学界从大学生休闲道德现状出发,归纳了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分析了导致问题的原因,而对应的休闲道德教育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大学生休闲生活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

1.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学界总体上是按照“什么是休闲或闲暇———什么是休闲道德———什么是大学生休闲———什么是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轨迹予以分析并概括。其中对于大学生休闲(或闲暇)的界定,可以概括为:除去学习包括实习、生理需要和课外作业等之外自由时间里由大学生自行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对休闲道德(闲暇道德)的界定可以概括为:个人在休闲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价值准则和伦理规范,是发展人的心智和兴趣,丰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而对高等学校休闲道德教育,学界总体上是从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范畴、目的等六个层面加以概括。由此,本文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指以高校师生实施为主,社会、家庭实施为辅,面向在校大学生,以休闲价值观、休闲道德能力、休闲生活习惯为主要内容,依托校内外多种德育载体而开展的自主性德育活动,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休闲这一特定场域的具体展开。

2.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特点。目前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总体上有三层表述:一是基于教育的方式;二是基于教育的要素;三是基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比较。基于教育方式,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主导性、渗透性、差异性、实践性、发展性。[6]基于教育要素,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具有教育时空的变化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等特点”[7]。“在时间上,是在学生完成功课的闲暇时间进行;在方式上,表现为在体育、音乐、舞蹈、美术、写作、旅游、武术、集邮等闲暇活动中进行;在内容上,依然坚持的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点的时代精神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8]基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比较,邓清华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新模式,与传统高校道德教育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从时空维度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适用时空更广、更为复杂、更符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道德教育的实际,而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主要适用于大学这一特定时期和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空间;从载体或形式来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与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型道德教育活动,而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则主要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活动和自我修养为辅的认知型道德教育模式;从自主性、主体性程度来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一种自主性道德教育,传统高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尚不是很明显。[9]

3.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价值。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价值的描述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可适应时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可以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二是个体价值———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休闲生活方式的养成;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情操的陶冶;有利于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专业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文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

(三)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内容

目前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内容的研究很少,系统阐述的则更少,其中黎海燕认为:“作为当今学术界讨论较多的一种新的学校德育模式,闲暇德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体系。具体而言,大学生的闲暇德育包括以下内容:闲暇学习活动,闲暇文化活动,闲暇心理教育,闲暇道德实践,闲暇生活自律”。[10]陈红媛认为:“高职生的闲暇德育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教给学生最核心的内容———阐释休闲的自由、创造理念。高职院校的闲暇德育作为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体系。高职院校实施闲暇道德教育应从正确的闲暇道德价值观、遵纪守法的健康文明闲暇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的闲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种闲暇道德实践、立志成才的闲暇生活道德自律五方面展开”。[11]

(四)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施

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施问题,学界总体论述较多,角度也较广。

1.有关实施原则的分析。陈红媛认为,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模式,高职生闲暇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针对高职生闲暇生活而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高职生闲暇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遵循导向性、整合性、自主性和指导性、渗透性、前瞻性、科学性等六条原则。[12]杨双、祝国超认为,实施休闲道德教育应遵循客观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前瞻性原则。[13]邓清华则将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原则概括为:自主性、与课堂道德教育相结合和科学性。[14]

2.有关实施策略的分析。杨双、祝国超建议在实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找准三个支点”———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点,以学生闲暇形式为切入点,以公民闲暇道德教育为助推点;“要坚持三个突出”———闲暇道德教育活动要突出一个“稳”字,闲暇道德教育载体突出一个“广”字,闲暇道德教育方法突出一个“重”字;要做好“三个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家庭的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课堂行为相结合。[15]

3.有关实施途径的分析。要切实保障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成效,学界着眼于高校的看法包括:一是要加强“三观”教育和休闲观教育;二是要营造健康的休闲道德氛围;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四是要为学生提供健康的休闲场所;五是要发挥同辈群体的功能;六是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激励监督机制。着眼于实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多主体,邓清华认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保障其实施。作为与大学生闲暇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社会组织和机构,都有义务来保障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高校作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在家庭方面,父母的管教方式与家庭的生活经验会影响到子女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社会在保障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应发挥“净”、课题博览“建”、“导”的作用。[16]

4.有关教育保障的分析。杨双、祝国超认为要把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这一教育举措落到实处,保障出成效,则应依据大学生闲暇活动的主要方式、活动时空以及活动的特点,构建起以“三化”为主要内容的闲暇道德教育有效机制,一是课程化,二是活动化,三是环境化。要保证“三化”的实现,就必须有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舆论保障。[17]还有其他学者提出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包括政府在内的有关主体要加大对这项教育的投入,努力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具体措施如培训专门师资,实施课程开发,加大后勤保障,加大研究力度等。

二、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现状评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一方面,起步虽很晚,但已有所突破,也取得一些成果,这为深化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研究还很不够深入,缺少系统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专项研究成果少,研究缺乏系统性

专题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闲暇道德)教育问题的论文仅19篇,专著尚未问世。研究的问题如上所述,主要是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必要性,教育的内容、实施原则、机制和方法进行探讨。总体上,目前学界研究点零散,不成体系。此外,研究点专注度不够,有泛化倾向,如有学者把课余德育活动等同于休闲道德教育活动,有学者把德育的渗透教育等同于这项应该有更多形式的专项教育。

(二)基础研究底子薄,理论说服力不够

鉴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研究,涉及到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同时国内有关休闲研究、休闲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还不是很厚,这使得起步很晚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的根基较薄,对问题的理论说服力显然不够,一些结论尚待廓清。如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在课余大学生自由支配时间里开展的德育活动,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它是结合课内外一切德育活动所进行的德育形式;一些学者在强调教育的“自主性”问题时,并没有阐述高校及其教师与大学生在这一教育中是如何“和谐共处”的;一些学者承认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特色应如何呈现并没有做深入论述;还如有关教学的内容,其排序问题并没有给予合理的理论解释;有关高校的教育义务,到底如何落实,谁来具体落实,没有合理阐述等。

(三)实证研究稀缺,操作性成果少

尽管不少学者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做了社会调查,但从目前可查的文献资料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仍缺少实证研究,基本上没有从教育实践(实验)出发来加以总结归纳或验证的成果。就是在已有的成果当中,原则性描述较多,大多不具有可操作性,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内容,几篇论文基本上只是对其作了概括和重要性的阐述,而具体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内容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没有充分展开;又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途径之休闲文化氛围的营造,到底如何营造,应该营造什么氛围,论文当中都没有涉及到;再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保障机制之激励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如何激励与监督,这种激励与监督是否与这项教育的“自主性”发生冲突等,这些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释。

三、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的趋势

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项针对休闲这一特定场域的德育实践的研究。因此,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人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要增强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成果的可操作性,切实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加以突破。

(一)理论维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化问题研究

一是要加强学理研究,应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全面分析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目标、内容、形式、途径、方法和保障措施等核心问题;应加强比较研究,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一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研究当代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休闲道德教育的关系及可发扬处,研究基于中国高校文化特征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国外此类教育的差别和可借鉴处;应基于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普通的道德教育、文化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及之间如何实现融通。二是要加强实证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项全新的研究领域,当前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相对薄弱,以及中国高校文化与西方国家高校文化的差异,使得这项研究既充满机会也具更多挑战。所以,应继续加大对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对教育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给予充分调查研究,既调查分析现实问题,也调查分析预期问题;应积极开展教育实验工作,注意在实践中佐证假设、积累经验和总结规律。三是加强个案研究,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应用的实效性。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离不开高校所在地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各类条件,离不开高校自身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条件,离不开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专业实际、家庭实际、性别实际等,所以,应针对这些实际开展个案研究,形成针对一所学校、一个区域、一类大学生、一类休闲活动等方面个性化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成果。

(二)实践维度:把研究工作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第3篇: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 初中生;思想道德;问题;对策

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不断冲击又互相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这个年轻的群体,很容易让其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所以,如何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积极、正面的引导学生,提升其整体素质,加强初中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建设,是初中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初中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初中的思想教育一直以传统教育理念为主,把伦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教学收效甚微,呈现出无力的特点。

1、政治素养

对于政治素养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其一,初中生没有明确的理念与信仰。现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多把爱国与与社会主义作为主旋律,作为考核初中生思想道德的主要指标,从初中生对爱国和社会主义两者的认知,即可了解他们的社会理念。对此,教师可以用“你最喜欢看哪类电视节目”作为问题,进行调查,整体初中生的回答中,只有25%的学生选择新闻节目,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综艺或影视,观看科教类的学生不足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知道,初中生很少关注国家,爱国意识较弱。

其二,初中生没有个人信仰。有明确的个人信仰,能够让其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客观分析问题,树立全局观念,引导着思想的变化。因为初中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对事物产生错误的理解,以及自身经验的严重不足,导致思想很容易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会保持稳定,很难树立个人信仰。

2、道德素质

初中生道德责任意识较弱。初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格,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并把它作为中心展开思想道德教育。初中生的道德责任感分为三方面,分别是个人、家庭与集体,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负责,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社会中的一员,但大部分学生只会关注自身,忽略了Ω改傅墓匦模并未认识到自己应该对父母付出,帮助父母。

学生道德理念过于社会化。社会发展中人们首先会关注个人利益,然后才会关注社会利益,这点在初中生群体中有明显的体现,即初中生普遍认为担任班级干部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很多学生会刻意避开班级干部的选举,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班级利益放在次位。

3、心理素质

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有待加强,一部分初中生很难承受较大的压力,不善于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失去忍耐力,适应能力欠缺。而一个人的发展中,心理素质是必需的一环,与学习能力同等重要,如果心理素质较弱,可能会为未来的发展带来阻碍。

二、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完善

初中生思想教育的完善,需要同时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是学校,其二是家庭,其三是社会。

1、学校

首先,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直接决定最后的教学结果,从教学效果体现出来。初中教师一直有一个误区,即道德教育以传递知识为主,虽然会用不同的方法教学,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很难真正启发学生。其只是用语言把内容教给学生,学生无法认识到思想政治对自己的影响,需要学生真正体验,才能真实的体会。所以,初中教师要走出教学的误区,从知识传递变为价值引导,实现学生的道德自律,用道德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亲自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引起内心的共鸣,学生才能有明确的社会理念与个人信仰,从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其次,学校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递新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让其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此外,学校还可以增加校内文化宣传栏的数量,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放到宣传栏上,营造良好的校内氛围,深化思想教育。

同时,学校的品德教育也要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把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即教师除了在课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也要在日常管理中落实,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比如,到了父亲节或母亲节,可以向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帮助父母做一件事,回报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感恩父母,有正确的价值观。

2、家庭

家长需要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把自己与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用民主的方式交流,尊重孩子,使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如此,孩子才会真正愿意交流,接受父母给自己的意见。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的阶段,在家庭民主的氛围中,能够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利用创建的人文环境,树立正确的理想,对事物有客观、真实的认识,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家庭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沟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有强烈的责任心,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引导孩子,因为孩子会不自觉地参照家长的生活方式,这可以使孩子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挑战。

3、社会

社会是一个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交织着多种意识形态,对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社会思想道德的管理与建设,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消除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以及可会带来消极影响的不良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可行性,树立以和为贵的社会思想观念,和平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口角与矛盾,用社会文化引导学校文化,优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增加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

教育部门相关人员补充德育教育的内容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不要刻意放大德育教育的内容,或是降低道德标准,这样反而会出现反效果,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道德教育的力量被削弱,作用不明显。所以,学校新加入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具有合理性,贴近实际,逐一进行,不要一蹴而就,使德育教育全面落实,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段,避免其出现盲目的个人崇拜,着眼于生活的细节,让其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结语

初中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政治素养、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三方面体现分析,即初中生没有明确的理念与信仰,心理素质较弱,对此,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同时完善,优化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宏霞.浅析中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37.

[2] 帅云武.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动态研究[J].才智,2014.35:289.

第4篇: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加强领导,突出主题

乡党委、政府召开了两委扩大会议,就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活动的开展落实。首先,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确定“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亲子携手同行”为主要内容,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家庭道德实践活动,活动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和家长的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儿童和家长资助参与、自我教育、亲子互动、共同提高为特征,强调家长、监护人和儿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弃耻,见贤思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优化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环境做出努力。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围绕关爱留守儿童这一活动重点,利用宣传橱窗、标语、画册等宣传形式,精心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积极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春蕾计划”、“千名孤儿救助”等社会公益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动员千家万户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使家庭教育先进理念、科学知识和方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第5篇: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社区教育 家政教育 心身保健教育 审美教育

Trial discussion on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city community education

Guo Xuexian

【Abstract】Community education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a community and also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improving the residents’ culture level and general quality. Through the general analysis of the investigating method and literature method, the contents of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include the enfant, the housewifery, the health protection of body and mind, the morality, the aesthetics and the law, which has open out the connota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main value.

【Keywords】Community educationHousewifery educationHealth protection education of body and mindAesthetic education

社区教育是推动社区发展的基础,是基层社区组织或社区工作者,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从目前我国社区的发展状况看,社区教育的重点是推行社区公众教育,基本出发点是以人人接受教育、人人参与教育为宗旨的社区公众终身教育。它是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最佳途径。具体活动形式有:

1.社区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也叫学前教育,是有关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小学前的幼儿所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为幼儿园,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儿童身心获得正常发展,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由于幼儿是对社区依赖性较强的群体,所以幼儿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单位办幼儿园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计划经济时期各个单位不管大小都办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幼儿教育归向社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每个家庭的情况看,家长为了安心生产、工作和学习,减轻教育子女的负担,都希望就近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这就为社区的幼儿教育提出了社会需求。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每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为以后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上的因素都为社区的幼儿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机遇,社区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抓住机遇,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从幼儿园的选址、设计、设备、教师、教育方针、教育内容等都要精心策划和落实,以创新的精神、现代的观念、服务的宗旨办好社区的幼儿教育。使居住在本社区的幼儿在社区内就能受到良好、优质的教育。

2.家政教育。家政教育是与家政服务相对应的教育活动,在社区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因为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直接面向社区居民及其家庭,家庭是社区组织的“细胞”,家庭的科学管理和文明幸福,是社区稳定乃至社会发展的基础。

家政教育是向社区居民进行家庭科学管理教育,涉及每个家庭及成员的现实利益,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内容有:家庭育儿、心身卫生与保健、营养与配餐、家庭理财、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布饰与审美、家庭关系的调适等。家政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教育活动,通过家政教育使人们增长家庭生活知识和家庭管理知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管理和建设家庭,形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家庭成员的人生质量,为建立文明、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作出贡献。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政服务开始走向社会化,进行家政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家庭的文明、幸福是社区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

3.居民道德教育。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道德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既要重视公民的社会公德教育,也要重视家庭美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社区居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自觉的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参与和落实。社区教育必须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社区管理工作之中,逐步形成道德教育与社区管理,自律与他律互相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社会舆论等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地引导人们的道德观念,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居民的道德素质。使道德教育真正的起到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确立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形成道德习惯的作用。使居民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修养、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

4.居民心身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身卫生和保健问题越来越重要。人生的质量、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社会的文明都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使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心理健康的人一般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生活、积极工作,有较强的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特别是在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突出、尖锐,社会竞争激烈,面对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很难适应的,更谈不上发展。因此,人生的幸福需要心身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身健康,社会生活也需要心身健康,现代社区建设和完善更需要心身健康。心身健康是人民维持正常生活,参与社会活动的必需条件。社区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人们进行心身健康教育,使本社区居民心身健康、人格完善,自觉地约束自己,主动关心他人,使社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

5.居民审美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有理智和道德,还要有审美的情趣和知识。审美是人们对美和美的事物的一种认识、一种激情、一种欣赏和评价,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审美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可缺少的思想情感方式,它以情感、启示、满足、成功、愉悦等特殊形式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审美实践活动能通过各种美的形象来触感,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作用。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审美修养是人们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方面和内在需要。不仅表现出人们审美的心态,还使人们从美的高度来审视现实和参与社区管理。因此,社区教育必须把对居民的审美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提高审美的知识和能力,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从而使居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社区、热爱祖国。

6.社区法治教育。法治教育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人们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社区要经常组织居民学习法律,特别是与社区成员生活密切相关的婚姻法、民法、财产继承法、老年人保护条例、青少年保护条例等内容应当反复宣讲,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让人们懂法、守法、用法,不仅人人遵守法律,还会以法律为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走向法制化。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都是文明社区建设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建设社区的精神文明,发展社区的先进文化,必须有法律制度作保障。而法治建设落实如何,公民学法、守法的程度如何,又取决于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要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只有二者的密切结合,才能提高人们塑造理想人格的主动性,增强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总之,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基层组织建设的逐渐完善,城市社区的教育问题凸显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及和睦幸福,更关系到社区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因此,各级管理部门和社区工作者必须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来落实。

参考文献

第6篇: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

论文摘要: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因此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从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多次调研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责任心及是否减实守信。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尤为重要。那么新时期如何在教学中能更好的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具备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从而缩短学生到员工之间的差距,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 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重要特征是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它侧重培养工艺型、操作型、应用型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与此相适应职业学校德育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并把素质考核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之内,考核方式可以分为教师评定,学生巨评,以及结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任务完成的情况,实训操作是否符合行业规范等,教育学生断进取、勇于创新;火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学校德育应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鲜明特色,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意识、技术道德意识为丰要任务。 

2 课堂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先从课堂理论教学人手,逐步向养成教育和实践教学过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择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十会实践,使学生能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一,并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动。在实践中,可采用:一一年级以公共职业道德的基础理论教学为主,同时辅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重点讲述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生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内容;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生设计大赛”,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目标。二年级以行业职业道德内容为基本出发点,讲授内容以个案教学为主,可开设职业指导与求职面试技巧方面的选修课,举办以所学专业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座谈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三年级是以下企业亲身体验和结合实习实训为主的职业道德实践教学,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座谈,开设以“就业与创业”为主题的讲座,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3 注重在日常管理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很多方面,团队合作,交流沟通,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都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这些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靠说教就能达到的,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卫生、优美、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开展“文明小区建设”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品德;通过“文明班级”、“星级宿舍”的评比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在公共场所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等,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网站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开辟职业道德教育专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把择业观、职业理想等根植在广大学生的心中。 

4 校企合作,共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加强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实训教学中更多的引入企业的管理元素,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做到实习车间和工厂合,学生和员工合,教师与师傅合一,从根本上让学生在校就接触到企业的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职业性”、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做统一”,摒弃“坐而论道”,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5 提升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形成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而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一是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二是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三是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品质高尚、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四是树。立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为全校教职工学习的楷模,同时挑选部分优秀教师有组织地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并逐步成为德育学科的带头人。此外,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完善师德的考核、奖惩机制和建屯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优秀教师”报告会制度,使“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为每个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6 多方合作,就业教育贯穿始终

第7篇: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的核心要素

在涂尔干教育理论中,道德被定义为规范行为使之符合预先制定的原则的一整套体系,旨在把个人行为的随意性消除,使得其行为达到规范标准。道德的持续性决定了其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出现变化。纪律精神是由人的道德生活产生出来的,具有常规性和权威性,以道德权威为遵守准则,以此对人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在涂尔干看来纪律精神中的常规性要素能够让人们在环境相似的情况下获得相似的举止行为和能力,为习惯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这同样也是道德的前提。因此,在涂尔干看来,纪律能够使人们在某一条件下的行为更具有规范性。纪律精神的权威性相比常规性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强大的规范作用就是因为权威性而存在,它的存在与纪律精神的存在是紧密相关的。权威性同时也被涂尔干定义为道德最为突出的本质,只有以纪律的权威性为制约人们才能使得自己的行为规范合乎道德的要求。人们对于欲望的追求与道德是背道而驰的,在欲望的不断膨胀与道德相冲突的时候,正是纪律的权威性约束了人们的行为,使得道德规范具备了真正的力度。权威在一定意义上要比人们的良知要高,是人们共同承认的规范准则[2]。当社会需求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道德规范。

(二)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

1.道德教育内容的社会性。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的典型特点就是社会性,以社会为中心。其教育理论建构的出发点是社会立场。在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中,社会性是永恒不变的特点。社会与个人是社会性的主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涂尔干的著作《人性论》中就指出社会性是融合社会和个人行为的一种特性[3]。社会是超出我们自身特性的,相比于社会而言,自身要低于社会,因此社会存在于每个人之间,与个体的关系即是内存于个体,又是独立于个体的。2.道德教育的权威性。纪律不同于情感或者道德,它并不表达人的内在,从本质上来讲纪律是外在于人的约束性的,不内在于个人而是高于个人,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改变它。涂尔干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够遵从规范对其约束性没有对抗,正是因为强制性的存在。人们对规范的服从性并不是因为其兴趣爱好,更不是因为规范能够传达出吸引力,恰恰相反,是因为规范的强制性约束了人们的行为,使其不能任意妄为。涂尔干的教育思想中,重点强调了顺从在稳定社会秩序中的重要性,然而顺从并不是所有人意志的体现,因此要想实现社会秩序的顺从就要依靠权威依靠强制性的存在。

(三)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的积极意义

1.理性化。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一方面对传统的道德教育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也对道德教育进行了重新的确立。其中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对过于神圣化的批判,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对人性的自由发挥限制过大,人们必须无条件服从道德准则;其次批判传统的道德教育缺乏激情,脱离了现实生活的传统道德教育准则在实际运用中没有良好的说服力和效果,因此也得不到广泛的推广。2.自主性。在涂尔干看来,道德的纪律精神和牺牲精神主要是由各种行为规范组成的,道德精神本身就有自主性,因此把规范强制施加到个体身上,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道德的确立应该以对规范的理性认识为基础,全面了解道德规范,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行为准则,才能使民众自觉遵守道德准则。科学是一切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道德的确立中也要以自然发展规律为准,应该促使人们对道德的起因和功能进行全面的了解,把自身利益与道德功能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得人们理智科学地服从规范。在道德领域也会出现一些矛盾,当面对这些矛盾时,应该寻求两者的契合点,努力调和矛盾双方,要意识到完全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自由是相对的。

二、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的当代价值

在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提出之初,法国的教育界曾经掀起一场巨大的反响,被一度认为开创了道德教育先河,正是从社会学角度着手的道德教育研究促使道德教育社会学理论这一全新理论的形成。上世纪,包括精神分析派、认知结构心理学等在内的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大都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实践、社会情境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涂尔干打破了这一僵局,使得社会学和道德教育思想相融合。它的社会学知识也使我们意识到道德不仅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更是一个具体的实践活动,道德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对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对我国的德育工作开展,德育理论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参考价值[4]。

(一)在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价值

在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中,就道德教育的实践手段来说,学校是最好的教育环境,与道德教育的现代模式中忽略学校在开展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相比,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从孩子的教育角度出发,把学校作为开展道德教育的最佳环境,涂尔干认为当代学生的成长时间大都是在学校完成的,因此学校就成为维护学生道德教育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对象。与学校的主体作用相比,家庭的溺爱式教育方式在道德教育开展中并不完善,家庭教育只是孩子的情感寄托,不能作为开展道德教育的主体环境[5]。儿童必须在成长中学会遵守道德规范,学会约束自己的欲望,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而这一思想上的成长过程是要在学校中完成的,要把这一过程当做一种训练,要在训练中弥补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和缺陷。学校作为一种中介组织其主要职能就是把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在学校中常见的对从属集体和为集体牺牲的观念正是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为了形成集体牺牲自己的观念,首先要具有的就是集体感,把集体性作为日常行为的首要法则。而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大的集体,其中又会有班级等不同层次集体的出现,因此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开展就要重视学校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学校中的奖惩措施对儿童进行基础的道德教育。针对现代模式的道德教育出现的弊病,涂尔干的道德教育从集体主义出发,重新审视了集体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效果。

(二)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涂尔干认为道德的社会化与道德的内化是紧密相关的,在涂尔干道德理论中,内化的概念指的是社会意识和个人意识之间的转变,社会具有独立于个体的特性,因此当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人意识的时候,也就实现了意识的内化[6]。涂尔干的著作《道德教育》中虽然没有对道德内化过程的模式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是其对道德三要素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在本质上也就是道德行为规范逐渐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当个体持续以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直到形成固定的习惯,那么也就实现了道德内化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自律与他律之间是有直接矛盾的,个体的欲望驱使行为会逐渐产生违背社会道德的现象,这就需要道德规范的他律作用。纪律能够为人们的日常行为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范围,只有依靠纪律才能克服自身的欲望,一旦失去了纪律的约束,人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降低,也就无法获得绝对自由和相对自由,通过不断的道德规范实践,只有完成了规范才能得到自由。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就会具备一种养成行为习惯的能力。涂尔干认为,作为公民道德的两个主要内容,他律和自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作为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公民道德也是他律与自律相互转换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涂尔干的著作《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一书从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入手,对政治形式与公共道德形式之间的特殊关联进行了深入探讨。书中对公民道德的规定范围进行了定义,也就是公民与国家之间互相赋予的义务。公民道德的两个基本属性就是他律与自律,群体把权威施加到个体身上的方法就是通过强制施压,并按照特定的思维方式对个体进行思维塑造,使之形成行为习惯,以此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过程。在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把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作为重中之重,使得两者实现统一[7]。

(三)在道德教育理论建设中的价值

对于强制和灌输在开展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涂尔干采用了批判性吸收的态度,他并不对此全盘否定。他的出发点是社会学的理论,他认为针对学生这一社会上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观念并不完善也不成熟,因此对于完全实现自律是不现实的,自律的形成本身就是有一个他律转化的过程。采用强制的手段迫使学生接受一些他们不愿接受的道德规范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虽然这样的方法并不科学,却是最有效的[8]。社会对于公众的道德意识需求与个体自身的欲望是有差距有矛盾的,而学生是自律性比较差的一个群体,如果不能通过强制、灌输等一些强迫性措施将道德意识施加给学生,学校就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化公民,也就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使命。所以这一强制的过程虽然是痛苦的,却是必要的。对于这一灌输行为,是有特殊针对对象的,并不能对所有的公民一概而论,只有针对某一特定年龄段的学生才能使用灌输的方式,这样的灌输是有积极性的,意义重大的。事实上,在涂尔干的思想体系中,自主的精神也是解决灌输与反灌输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方式。反对灌输曾经作为20世纪的西方道德教育的现代模式的主题,在实际中,其并没有正确意识到灌输与反灌输在实现道德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单纯地为了反对灌输而反对,不能从实际问题出发也就导致了学生极端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泛滥,这对道德教育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这一结果的出现是脱离实际空谈反对灌输导致的,无论是灌输还是反对灌输,都要在其特定的背景环境下进行。

三、结语

第8篇: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影响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属于终身教育,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后,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关于家庭教育有许多定义,顺应时代的变化其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含义。在关于家庭教育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家庭教育可以分为父母和孩子相互沟通学习,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主要从狭义角度来分析,而狭义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道德教育,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主要包括对孩子爱心、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对孩子诚信、正直等做人待人原则的培养。

一、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义利价值观的教育

义利观是我们的传统道德教育理念精髓,倡导轻外物,重追求内在的道德完善。在当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横扫商品经济的大潮下,重义轻利现象时有发生,功利主义已演变成一种社会趋势,为唤起社会的道德感,有必要重新审视义利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教育

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必须从小开始,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的体现,其中包括三个主要内容:第一,以对国家利益的深刻认同和理解为基础;第二,以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为核心;第三,以忠诚奉献给祖国的坚定意志和信念为导向。它侧重于对祖国认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历史责任感的表现。

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荣辱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对荣誉和羞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集中体现了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引导和规范人的思维和行为。通过家庭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使其明辨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4.生命价值观的教育

生命教育为了培养未成年人的健全人格,实现生理,心理,伦理三个层次全面发展,它涵盖涉及生命教育的全部内容,并通过生命教育这条主线使未成年人“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

二、家庭教育背景下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是独生子女家庭存在的问题。在独生子女家庭的期望和压力下,由于教育方法知识的缺乏,很多独生子女存在自理能力差现象;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自私自利的特点;大多数独生子女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另外,父母太重视知识教育投资的同时,忽视孩子的价值观教育。造成孩子性格孤僻、注重享受、拜金主义等。

第二,是缺损家庭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缺损家庭的孩子存在心理不正常的比例更高,尤其表现为:过敏、自责、学习焦虑、恐怖、孤独等倾向。特别是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普遍存在:情感障碍、学习困难等问题,最终会引起孩子的价值观的扭曲。

三、未成年人家庭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

1.从家长自身做起,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不能没有父母和家庭参与,更不能忽视父母和家庭的影响。未成年人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父母价值观的延续,父母必须正视自身价值观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养成的影响。首先,要重视父母的价值观对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其次,要为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再次,父母在家庭教养方式上要科学合理,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等。

2.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联动机制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具有各自的优势,所以相互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互相合作。

首先,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有重要作用,通过双向的交流,父母和学校能及时了解未成年人在家或学校的情况,使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双管齐下。

其次,动员社会力量来调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对学校教育在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政府有责任去帮助解决。不仅需要行政支持更需要政府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资金的投入。与此同时,民间组织也可以以各种形式参与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促进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

总之,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之日开始,甚至可以说是始于胎儿期,对人的一生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务必重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使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曹红战.试析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闵正威,李昊凤.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3]史晓杰.青少年家庭教育的现实镜像――黑龙江五市(地)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06

第9篇: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

基本作法是:全范围、全方位进行教育。

基本经验是:以点带面,以典型带动全体。

二、进行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选择的主要载体、形式及途径。

主要内容是:1、形势任务教育;2、印发《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行为规范,人手一册。3、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即团结高效、勤奋务实、开拓进取、争先创优。4、开展“精品工程”即包括生产精品,也包括职业行为精品。最终达互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5、“素质达标”进行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考试,每年进行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实行百分制,成绩计入“曙光工程技术处职工素质达标考评卡”。参加考试人员不全或考试不合格率在20%以上的单位,取消年度双文明先进集体评审先进资格。通过考试对全处每一名职工进行督促。6、基层定期向党群部门汇报职工职业道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

载体和途径:对全处每一名职工都进行职业道德建设,通

过各种形式,如形势任务教育、现身说法、家庭美德教育、公民十不准、岗位基本操作规则等基本途径,对职工进行深入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职业道德建设对促进企业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对促进企业发展的主要作用是:1、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职工的岗位竞争力,增强职工爱岗敬业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2、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有抵御市场风险的抗击力,才有真正赢得市场的根基。3、促进企业长远发展。4、维护企业的健康、稳定与发展。

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四、各层次职工对全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看法、意见和要求。

由于我处对全民职业道德建设开展的深入而持久,目前,职工对职业道德建设普遍深入人心,绝大部分职工认为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还有少部分职工对此不十分理解,认为进行道德建设是个人行为,与企业无关,我只要把活干好了就行为,这种思想还在一

定范围内存在。

五、改革开放以来,职工职业道德观念与以前比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我们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

从各方面的了解和调查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们的经济意识增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与以前比在一定程度上是降低了,但可喜的是从国家到地方到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国家已经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各企业也相应出台了相关文件和要求,在这方面,我们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在很大程度是加强了。

六、目前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怎样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

存在的主要问题:1、认识上不到位;2、不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还在一定范围存在;3、教育方法上还比较片面和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