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创新发展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发展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发展的措施

第1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发展措施

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向全国,素质教育也被广泛认可,音乐课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所说的“副科”,它正以独有的艺术性、欣赏性和娱乐性丰富着学生们的自身素质。在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不能够像过去那样只是教师一味的教,高中生所具有的特质与灵感,完全可以主导音乐课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主要依据,同时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审美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提高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对高中音乐教学进行改变和创新。

一、新课改下对高中音乐教学要求的创新

1.要求教师正确理解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理念是:教学的重点是音乐审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发挥。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这一理念,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进行音乐欣赏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要求教师明确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利用鉴赏的形式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丰富个人情感。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使学生可以通过创作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提升自信力。教师还应让学生多欣赏民族音乐,通过音乐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魅力。

3.要求教师得当地引导学生发挥其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追求的是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地位,提倡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要从教学的主导者,变为一个引导者,通过引导,使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中来。自主、创新性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习环境变得轻松愉快,而且会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更加利于融会贯通,使学习真正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

1.注重在音乐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那么,角色的转变就势在必行,从过去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欣赏、学习、创作。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对音乐的灵感和领悟;而学生自身,也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积极、大胆地进行创作和演绎,在教师的引导下,配合教师与伙伴进行教学。

2.注重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性

音乐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让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气质得到提升。而这种改变,需要的是很多实践,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鉴赏,不断地思考、理解,再不断地演绎,才能够得到音乐带给你的本质的改变和提高。所以,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中来。

3.注重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音乐带给人们的除了一种气氛,还有作者要传达的心情和要表达的意境。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光要体会到音乐的氛围,还要理解音乐所表现出的意境,对感受到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有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的鉴赏,让学生领悟情感,再让学生自己来演绎鉴赏后的领悟,最终提高自主学习和创作的能力。

4.注重多种音乐形式的教学

不同的音乐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性格,甚至培养出不同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能够将民族音乐、经典音乐、流行音乐等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和演绎形式连贯地穿插在音乐教学中。

5.注重应用新的教学方式

过去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能够仔细地欣赏音乐,必须保持特别安静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只是静静地听,音乐带来的兴奋和感想无法释放,很大程度地掩埋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所以,教师应适当改变这一方式,从“静”到“动”,和学生互动起来。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环境下,高中音乐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有很多,不仅要从音乐教学的要求、内容、方式以及辅方面进行创新,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才能发现的需要改进创新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创新因素。教师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领教学的创新,促使教学模式迈向现代化。但要使所有教师都达到这一要求,尚且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陶惠清.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刍议[J].科学大众,2009(2).

第2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非学历教育 发展 创新

一、发展理念的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高职教育若想在非学历教育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其中理念的创新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打破旧思想,转变新观念,开拓新视野,适应新潮流,形成新理念;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实践应用,将新理念通过制度建设、政策扶植等方式加以有效应用,并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优势条件,对非学历教育现有资源进行资源整合、结构重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保证非学历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管理体制的创新

诸多高职院校现行的非学历教育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组织结构上不完善。许多高职院校对非学历教育各办学单位都是分散式管理,仅存利益关系,缺少必要的组织管理机构,导致各办学单位“各自为政”,不利于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因为缺少必要的组织管理机构,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导致管理混乱。

对非学历教育进行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已成为非学历教育创新管理体制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完善组织结构,建立非学历教育领导机构,由领导机构负责对非学历教育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日常管理实行统筹安排,例如对非学历教育实行统一招生、统一收费、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等等,从而保证非学历教育各项工作都能够在学校有效监督管理之下进行,形成一体化层级式管理体系。

三、运营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现行的非学历教育运营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少规章制度体系的约束。在没有硬性约束的情况下,非学历教育办学单位在运营过程中管理混乱,甚至存在虚假宣传、恶意竞争、胡乱收费等现象。另一方面缺少规范化运营程序。学校与办学单位之间缺少层级式的管理机构,双方责任与义务不清,运营过程中管理严重缺失,出现问题时极易造成不良影响。

高职院校必须对非学历教育现有的运营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整合内部资源,提高人财物等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双方互利的前提下,建立起全新的适应于教育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运营模式。要实现运营模式的创新,首先应遵循准入制度。学校设立非学历教育办学基本条件(包括办学方案、培训内容、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各办学单位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才准予进入。其次,应加强市场引导。非学历教育要培养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市场引导,针对各办学单位实行切实可行的、具备可操作性的目标管理,力争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再次,应统筹管理。高职院校要针对非学历教育办学单位制度统筹管理,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权利和利益,但非学历教育必须在学校的统筹管理下运营,接受学校的监督管理。 转贴于

四、资源机制的创新

诸多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在办学资源的投入、更新和管理等方面完全依靠各办学单位自行解决,这对学校缓解教育资源不足和发展非学历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非学历教育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建立起一套资源管理新机制。可以通过资源优化组合、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有效利用好非学历教育现有资源,通过合作办学、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挖掘资源优势,促进非学历教育良性发展。

五、发展平台的创新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社会非学历教育也迅速发展,给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非学历教育领域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获得社会认可和政策支持,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眼前的一件大事。

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必须创新发展平台,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国际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要站在国际角度,密切关注国际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例如培训课程、教材、管理模式等,尤其要率先引进信息、旅游、现代制造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内容,将高职院校打造成具备国际国内认证资格、拥有行业领先地位的国际化非学历教育培训中心。二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非学历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同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将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工作推向良性发展新阶段。

参考文献

[1]郑义寅 论高校非学历教育工作的“五项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4期。

第3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关于在全县开展“新时代、新理念、新担当”大讨论活动任务责任清单

一、四个意识牢不牢方面

具体表现:1、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完全把自己摆进去,把责任摆进去。2、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态度不坚决。

整改措施:在学习过程中,坚定自己的思想,自觉在政治上维护学校、行为上紧跟学校,时刻警醒自己,查摆自身问题。

完成时限:一个月

二、新发展理念用的活不活方面

具体表现:1、学习中存在实用主义,上级要求学什么,开展工作需要什么,就针对性开展学习。2、有时认为新发展理念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运用新发展理念的意识不强。

整改措施:多学习新发展理念,让新发展理念在心中扎根,在运用方面要边运用边实践,在运用中发现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增强运用新发展理念的意识。

完成时限:一个月

三、作风效能优不优方面

具体表现:1、每天面对难事、琐事、操心的事,面对繁重的工作,难免出现畏难厌烦情绪。2、缺少了拼搏的劲头,有时做事有满足现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想法

整改措施:坚定自己的思想,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在面对繁琐事情的时候不畏难。

完成时限:二个月

四、思想解放够不够方面

具体表现:1、勇于开拓不够。存在职业倦怠,安于现状,不思进取。2、改革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不足,怕吃苦。

整改措施: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工作上要树新风、走新路,多想办法干好工作。

完成时限:二个月

五、担当作为强不强方面

具体表现:1、遵守规矩,工作不够大胆,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2、有时存在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的思想。

整改措施:努力提高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树立攻坚克难、敢闯敢试、不怕风险、大胆负责的勇气。工作中勤思考、多学习,杜绝等、靠、要和懒散思想。干工作不推诿、扯皮,要积极主动。二个月

完成时限:二个月

六、作用发挥好不好方面

具体表现:1、在工作中有时急于求成,缺乏耐心。2、在工作中有时被动消级,不作为,不进取,无视了自己的责任。

第4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知识产权;新发展;知识产权

事业的新常态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思维和新路径,新常态倡导创新理念,尊崇转型和升级,并着眼于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以更具时代感的发展构思和发展思路引导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并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打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创新型发展理念的渗透,引领创新型社会发展新趋势。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新常态下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新发展势在必行,不仅要提高制度建设的完善和合理,而且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实施的科学化和时代性,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时做出合理化的调整。促进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不仅是时代所趋,也是创新型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新常态下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

1.1完善了创新型大国发展的法制性

新常态下,促进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创新型大国发展的法制性,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计划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常态下促进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为我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依据和法律参考,创新不再受到剽窃和侵害,有了一定的制度支持和法律保护,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更明确,积极性更高,活跃度更强,主动性更明显,能够以更为充沛的精力投身到创新型大国发展中,创新成果的转化、知识成果的产业化、创新行为的执行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创新型大国建设指日可待。

1.2与创新型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新常态下促进知识产权的新发展,是时代经济发展大势决定的,也能够反过来作用于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与之形成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实现了专利布局的优化和保护的全方位,针对性更强,资源优势更明显,不仅能够有力推动传统产业布局和规划,而且能够为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规模的有序扩张,为我国的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此外,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思维,而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践性更强,执行力度更优,更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效果显著,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3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自身的优化升级

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优化升级。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理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经济发展所需,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发展,革新了创新理念和保护方式,真正将产权保护落到实处,能够最大效力地激发出创新潜力和创新优势,效果更优,转化更佳。与此同时,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创新人才的源源不断和稳定输出,对国家的创新发展大业而言意义重大,也弥补了知识产权执行力不足、效果不佳的弊端。

2新常态下知识产权发展的必要性

2.1创新型大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的时展时期,我国旨在打造一个创新型的超级大国,以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创新的重要激励措施,在此情况下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出来,成为时展的必然,不仅有利于推进创新型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梳理创新发展思路,稳定创新战略规划。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仅为创新型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保护,能够提高市场环境的纯洁度和稳定性,进而能够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创新活动中,实现社会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立国之本,也是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是创新的源头,也是重要的动力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化,将创新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保证了创新的可实施性和经济价值,能够促使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提高了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更具竞争力的资源优势和战略优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转型和优化,是符合时展的和创新型大国崛起的重要举措,此外,知识产权能够促进知识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因此,也符合富国强民的战略规划,必然得到我国社会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应用。

2.2符合创新驱动的时展趋势

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符合创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预示着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新常态,从产品结构到投资组合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创新为导向的投资方式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既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时展的典型特点。中国产业机构面临着新的产业优化升级,逐步确立了创新为导向的结构部署和发展战略规划,知识产权在新常态下的发展,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孕育而生的,符合时代的创新要求,也是创新战略发展下的产物。近年来,我国对创新追求的愈演愈烈,使知识产权相关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国家间的竞争,愈发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逐步将眼光投向创新产业,旨在通过创新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创新行业的战略部署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知识产权作为创新产业的重要保护措施和制度依据,能够帮助国家和企业更好地融入高科技竞争和创新战略部署浪潮中,提高综合国力,满足时代要求,真正建立以创新为驱动的超级强国,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3知识产权自身发展的自然选择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展至今,经过了数次地修改和完善,发展到新常态时期,必须不断完善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当前,促进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一定程度上是知识产权自身发展的不断完善,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和措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主动创新的需求加大,经济转型的势在必行,都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只有树立严谨的发展态度和完善的发展规划,才能摆脱时代压力和外部环境的压迫,实现创新保护的优化升级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完善。以创新为导向的时展道路,要求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完善和优化,才能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形成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创造,真正实现知识成果的应用价值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优。以创新型为核心目标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不断革新和优化,并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新时代的产业升级。为了帮助我国早日打造成为创新型的时代强国,知识产权制度要不断更新优化才能不断提高激励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到产业创新中,为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充分的发展动力。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发展,在时代的变迁下不断革新自我发展轨迹,不断完善创新相关的激励机制,提供了符合社会需求的激励措施,形成了人人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创新大国的早日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力量。

3新常态下推进知识产权新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3.1促进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本土化和时代性

新常态下促进知识产权新发展,就要从制度建设和制度完善出发,提高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性和时代性。制度建设,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支柱力量和挤出一句,虽然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已经初具雏形并经过了较长的发展时期,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时代要求。如何满足当代中国社会的时展,凸显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面临的新的时代问题。当代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改变,都使得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和自,为了满足当代社会的时展,我国可以根据时代需求和社会变迁进行及时的制度完善和调整,促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本土化和时代性,不仅能够有效稳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而且能够符合国际化的发展步伐,满足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进度。本土化不是局限于本土思维,也不是对原有本土化内容的复制和重复,而且要立足于我国社会的发展现实,结合我国社会的国情发展,制定符合中国社会特点、体现中国社会特色的知识产权制度,以为我国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引导和思维指引,实现制度的跨越式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完善,要从知识产权的制定目标和规划方向出发,深入融合国家的战略部署和发展思路,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立体化和全方位,并及时修改和修订,不断完善。此外,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要及时进行排查和清理,及时规避不合理的制度体系,实现法律法规整体的科学化和合理性,将知识产权保护真正落到实处,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形成系统化、时代性、全方位、高水准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3.2促进创新知识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知识产权,是一种制度工具,旨在保护创新知识成果,提高创新知识成果的价值和应用。因此,知识产权制度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创新成果的保护法、激励法、产业化进程的巨大推动力量。简而言之,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旨在鼓励更多的人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实现创新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创新具有新的时代价值。新常态下促进知识产权的新发展,就要从知识成果入手,不断提高知识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也就是要将知识产权脱离固有的制度形式,形成无形的产业力量,达到知识鼓励和创新支持的最终目的。知识成果的产业化,就是打破知识产权私有和知识成果独自占有的弊端,基于专利所有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成果的互惠共利,实现知识成果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知识成果的产业化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和力度,依托于专业化的服务范围和服务理念,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生产链条的持续化,弥补知识成果转化成果欠佳的情况,提高知识产权制度市场运作的实际转化率,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并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私有知识产权占有人保持持续的创新激情,产出更多创新型产品,为产品规模化和产业化提供良好的依据和基础,促进创新价值的真正实现和落地,并为其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依据和法律参考。此外,提高知识产权市场化是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发展模式,知识成果不仅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而且可以在产权归属明确的基础上实现交易,为知识成果创造提供更为明确的时代参考和依据,调动市场活力,促进创新型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保护专利所有者的产权利益,而且能够为其带来长久的经济价值,确保了知识产权的扩大化利用,为整个社会谋福利。

3.3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法制化和政策的时代性

新常态下,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发展,还要从实际应用环境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出发,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法制化,改善制度的实施环境,保障制度的执行力度。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改善,要从国家对创新的愈发重视出发,基于国家对创新型理念和科技进度的重视,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和应用融入国家法制建设的战略规划中,并保持一致,激发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效力最大化。在国家的法制建设和推进中,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不仅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强国发展的重要利器,要从这个角度出发,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用的政策实施环境和市场应用环境。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作为法律制度的一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不足以保障知识产权得到恰如其分的保护,因此,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例如公共政策体系,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相辅相成,提高知识产权的执行力度,为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发展的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应用氛围。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法制化和政策的时代性,可以从政策和法律两方面来进行,政策方面,就是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相关联的政策辅助和支持,以良好的政策执行氛围促进知识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法律方面,就是为知识成果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参考,形成以知识产权为主导,以知识成果转化为目标,以产品创新为支柱,以价值效益最大化为宗旨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社会的创新发展。此外,知识产权保护,还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做支撑,以公平合理的竞争模式激发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动力,形成人人创新的社会风气。总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经济形态的高级分工、阶段演化,都标示着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的发展纪元,新常态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注重集约型经济增长,摒弃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局限性,提出了对创新型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为了满足创新型社会的发展需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不仅能够激发新的经济发展活力,找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且能够树立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无论从眼前还是从长远角度而言,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可执行性。

参考文献:

[1]马一德.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J].中国发展,2015(06).

[2]戴红美.新常态下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6(01).

第5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衡阳;物流业;创新发展;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075-0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创新为核心的五大发展理念,现代物流业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和支柱产业,也需要以创新理念引领发展。目前学术界已有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例如,王晓晶[1]研究了影响辽宁省物流业创新的因素,从物流需求等9个方面总结了影响物流业创新的因素;李秀荣和程琳琳[2]对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政策创新的视角研究了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高艳华[3]对吉林省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学界对于区域物流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但还远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衡阳市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还没有见到。

一、衡阳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和问题分析

(一)物流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2013年,衡阳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11.9%,占GDP比重为7%,占服务业比重为19%。

(二)物流业从业主体规模逐渐扩大

目前,衡阳市共有各类物流企业180余家,其中4A级3家、3A级3家、2A级1家。

(三)重点物流项目积极筹建

例如衡阳白沙洲物流园项目,总投资8亿元,项目总规划占地972亩。衡缘物流项目总投资10个亿,着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基础,集仓储、配送、展销等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

(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目前,衡阳市已经初步形成了“1189”立体交通格局,拥有1个在建支线机场、1条千吨级航道、8条高速公路、9条铁路。铁路通车里程达到525公里;公路线路里程2.07万公里。

虽然衡阳市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已取得不少成绩,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相关部门和企业的现代物流意识不强,观念落后;现有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物流技术水平比较低下;物流系统规划不太合理等。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发展途径,并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促进衡阳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衡阳市物流业创新发展的途径分析

(一)设立物流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支持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的发展与创新,研究物流科技应用创新奖励机制与扶持办法,对专业物流企业按规模和行业竞争力予以补贴。重点扶持骨干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帮助其做大做强,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制定政策措施,切实减轻物流企业财税负担

在用地、用水等方面给予物流企业有力的政策支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负担。对低效益、无产业前景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导、缩紧金融服务的同时,回收和限制其土地的开发与扩张,或进行强制合并与产业转型。

(三)大力招商引资,多渠道引进重大物流项目

利用各种机会,重点推介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前景及政策环境,努力引进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进驻衡阳投资兴业,加快推进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

(四)加大物流平台的建设力度,提升衡阳市物流业技术水平

加快建设白沙洲、松茶两个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以两个物流园区为平台,引导分属于交通、供销、航运、商业、外贸、物资、粮食、化工等部门的现代物流企业入园协调发展,国有仓储、运输企业在改制后向现代物流园区聚集。

三、衡阳市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建议

(一)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构建

1.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组建专门机构对物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由市委、市政府决策成立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市经委、市发改委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2.财政税收体制构建。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环境的整治力度,严禁以各种名目向现代物流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及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的用水、用电、用气,污水处理费和超标排污费,应该与工业企业同网同价。

3.完善物流设施的空间布局。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改造和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在城区东部新建绿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形成东西互补、覆盖全市的专业配送物流节点。

(二)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机制构建

1.市场准入机制构建。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置性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现代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明文规定之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

2.市场监管机制构建。由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监督《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执行;审议全市现代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审议重点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政策;协调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中的交通运输、信息等方面的问题;举办现代物流发展研讨会;组织“专家委员会”研究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战略性发展思路和可行性实施对策。

第6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证券公司;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1-056-01

证券业的兴起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经历了许多的波折,并蕴含着巨大的风险。随后在我国证监会的监管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但却治标不治本,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2000年后的证券公司风险大爆发,对证券业的冲击十分巨大,资金链断裂的现象频频发生。但在2004年的国务院综合治理下,使得证券公司真正的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因此,在证券业起始后的20年的发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规模扩大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根本性质却没有改变,一些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问题仍旧根深蒂固,如过度投机、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业务发展陷入瓶颈。所以,创新才是根本的途径。

一、证券公司重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制约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投资的渠道不断增加,一些理财的产品如银行和信托等都涉及到跨领域业务,在监管上增加了许多难度,其中的许多环节也出现了漏洞,导致协调性较差,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管。而金融的工具和产品等证券期货的市场较少,难以发挥他们的业务能力水平,制约着证券公司的金融创新。证券业中的扎堆现象也比较严重,渠道单一和恶性竞争等问题造成了行业内的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良性的循环竞争。现如今的国际金融市场的主流是混业经营,资本市场必须进行对外开放,分业经营开展业务,确实保证了业务的多元化,这样分业经营和监管的运作模式,虽然使外国的金融机构在华开展业务促进了资金增长,但是却难以促进国内的证券公司与国外的金融机构进行竞争。

(二)管制宽严不济制约证券公司的创新

市场准入的管制是对风险的第一个防范,若是准入的门槛过低,经营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在5千万至5亿元之间,因此过低的门槛使得证券公司在各个地域相继成立,据统计表明,至2011年为止,平均每家证券公司的净资本在43亿元左右,与外国的金融机构相比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股东的资格管制过度严格,根据各个法规的规定我们发现,我国的证券公司被限定为国有控股为主的证券经营机构,其他部分的股份比较分散,限制了公司的规模扩大以及行业的整合,导致的后果则是竞争力被削弱、创新能力降低。为了防范风险,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围绕净资本展开的风险监管制度。其中包括对证券公司的不同类别进行评价,投资者需要缴存的保护基金比例分配等,虽然这些措施的出台使得投资运营的风险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并且提高了它的信任度,但是该措施十分严厉,导致监管部门不敢在实际监管中严格按照规定实行,监管工作不到位,也造成了证券公司不敢积极进取进行创新。

二、证券公司重新发展的途径

(一)放松管制,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

现如今金融混业在中国已是一个必然实现的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相关的法律预留下得空间为证券公司的创新发展开辟道路,根据《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在开拓业务上为证券公司提供了法律的安排。因此证券业要紧跟时展,适时的摒弃落后的观念,避免落入边缘化。提高准入门槛也是现阶段的一大问题,股东的限制适当的放松,这样才能提高证券公司的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门槛可以将那些规模小发展潜力较低的证券公司阻挡在外,提升了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也可以整合现有的证券公司,加强证券公司的竞争力,打破了行业恶性循环的限制。简化繁复的风险管控制度,释放证券公司的创新潜力,采取简易的审批程序,保证证券公司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主创新。

(二)探索服务与产品创新,拓展发展空间

第7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创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公路工程管理创新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其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公公路工程管理创新发展工作开展得好可以进一步确保公路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1、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公路工程的管理水平

公路工程管理创新发展工作开展得好可以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的管理水平公路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一般是补救目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更好地推动公路工程工作的开展。在这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中提高公路工程的管理水平,对于提高公路工程的管理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

1.2有利于提高设计施工水平

通过对公路工程进行合理管理,可以总结建设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有利于不断提高工程设计施工水平。设计单位和施工承包人从中吸取了教训,这无疑会对提高设计、施工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3确保公路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公路工程管理创新发展工作开展得好可以进一步确保公路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只有公路工程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公路工程项目才能够进一步得以开展。就目前我国公路工程的项目开展情况来看,其开展执行隋况如何与管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只有高水平的管理方式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公路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2、公路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关于成本管理的问题

工程程项目施工是施丁企业的主营业务,项目成本管理直接制约着项目的经营成果然而在T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为四方面。一是是缺乏成本意识;二是缺乏一套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未能使成本管理真正发挥其效果;三是成本管理的方法不当;四是缺乏管理规划。除此之外,没有大局意识和整体思路,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还会出现为了降低某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而忽略整个施工项目总体成本的现象。

2.2人事管理问题

人是项目工程得以开展和完成的前提,是项目实施的主题,但目前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三个面:

一是用人模式缺乏创新性。一直以来采用的是因人设岗,未能根据相应的职位设置,工作作岗位要求和职责说明,甚至还存在着大锅饭的现象。

二是不利于工人积极性的发挥和工程程及时的完成。缺乏培训机制,不能及时的接触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新思想,这样就造成了工作人员现有的能力跟不上工程发展脚步的现象,一旦碰上亟待解决的比较特别问题的时候,就会慌乱无措,从而导致工程事故接连出现,长此以往,不但不利于员工个人的发展,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是缺乏考核制度。对已员丁的工作情况,完成任务的能力并没有明确的予以监督,导致在采购环节、债务支付、晋升职位等环节易滋生腐败现象,数据统计仅仪从财务、计划报表中了解情况,不能准确考核项目责任目标的完成况,无法准确审计项目最后的经济效益,还会使某些管理人员钻空子,使其管理绩效工作很难公正、公平地进行。存在着者使得些不合理、不公正、不科学的现象职务晋升、收入分配、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激励作用难以实现。

2.3合同管理方面的问题

项目管理的基础是合同管理,其根本依据就是施工单位与业主方签订的承包合同以及相关的合同条款。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的业主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无视合同的平等性原则,在合同中加入许多霸王条款;有的则在合同的执行中任意违反条款规定,不按要求及时提供施工场所和工程技术资料,使施工单位的人员、设备和材料进场后迟迟不能开展工作。除此之外,承包考核制度不完善,各项目部只是将承包指标作为工作重点,而忽视了对现场的精细化管理,使得材料使用出现浪费、物资消耗得不到控制等现象,其项目成本也会增加,严重影响到整个施工项目的有效管理。

3、公路项目管理创新措施

3.1 优化工程技术管理

首先,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掌握,要从工程项目具体情况着手,制定出一套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技术措施和方案,特别是对重要的、关键的,并且有着较大影响的技术性工作,必须要将复核加强,防止重大差错的产生,进而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和质量带来影响。在正式施工分项工程以前,要切实的根据具体的质量标准规定,全面的检查关键部位,但凡发现施工质量问题,那么要立即加以纠正;其次,要将工程技术信息管理各项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的完善。对于工程技术信息管理包括如下内容:对企业的科研、技术及其施工情况进行记录,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处理、加工和收集;最后,需要确保工程项目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依照设备、资料和工艺的要求,将外部关系协调好,并且大力进行技术研究。

3.2创新管理观念

公路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管理观念上的增强和新能使企业自身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我国现在工程项目管理观念不够深入,只有增强项目管理观念、创新观念才能使国内的项目管理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要让社会以及企业看到优秀的项目管理技术在工程项目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他们对项目管理的重视。只有当在工程项目中的项目经理以及项目管理人员,把项目管理看成是一种常见的管理科学,而不是一种只一味看成依据相关的行政手段推行的权宜之计,如此,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其主动参与到项目管理的创新之中去。另外,还要从法律规范等方面着手,制定一定的标准以及强制手段等,以推进项目管理的发展。

3.3加强员工的培训

对施工企业的员工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使员工自觉树立市场竞争的观念,摒弃旧有的计划经济的理念,在完善的竞争、激励、监督体制的约束下,打造一只优秀的施工队伍。建立健全良性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竞争上岗。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竞争机制,一方面可以改善企业内部原有的人浮于事的作风习惯,另一方面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员工的积极性。

3.4公路后期养护质量管理方面

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的原则。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公路养护市场。

建立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到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

3.5加强工程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清楚地、及时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这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有很大的帮助。现代建筑工程要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自动化发展,而且还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3.6公路工程成本管理方面

加强成本控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实际施工中的各种成本在计划之内;及时做好反馈工作,消除浪费现象。加大成本核算力度,严格消除财务方面的偏差。坚持“一支笔”拨款,加强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做好审计管理,防止人为的误差出现。

总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企业需要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更加规范、合理、科学的做好管理,从而保证施工中质量和成本控制的管理,更好的提升公路建设的水平和企业实际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岩萍,姜晓东.公路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探究[J].科技风,2012,02:140.

第8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摘要:发展创新,培育创新精神,是科技进步和创新最深厚、最持久的社会基础。军事领域是最具创新活力,同时又最需要创新精神的领域。全面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围绕“三个确保”、坚持“三个紧贴”,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武警部队锁面临的现实课题。因此,武警部队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作为军事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官兵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坚定、组织上更加坚强,进一步发扬部队的优良作风。

关键词:武警部队;思想政治;创新发展

“着力抓好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是对着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政治工作提出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1]。近年来,我国武警部队所担负的任务使命、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官兵成分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使武警部队在创新发展中焕发强劲的活力、弘扬传统、推进武警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及建设的高水平发展,就必须用创新思维谋划、部署工作,使创新贯穿于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及建设的各个领域中。

一、目前武警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的更新相对滞后

武警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时代以及形势的不断变化,武警部队所担负的任务使命以及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就需要通过创新和改革打开新的工作局面。传统的思想观念及工作方式相对滞后,思想僵化、思维定格,无法从封闭的、保守的思想转变成开放的思维[2]。同时,工作水平低、标准低,不能向更先进、更强的看齐,只满足于自身取得的小成绩。在困难面前时常觉得束手无策,办事执行决策力不足,思想松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1.2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不完善

当前很多武警部队没有建立完善、突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没有把对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上日程,对官兵各个时期、各个任务阶段的思想状况分析、掌握不充分。很多干部没有带好头,不能以身作则,没有充分发挥示范、领导及影响的作用。在完成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等任务后,没有及时的进行总结,没有将工作创新的绩效纳入到考核中,缺乏完善的激励创新的奖惩机制[3]。

1.3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全面、系统性的规划

目前武警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做到具体化和常态化,常常表现为时紧时松,责任意识与主动意识有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常常是按部就班,上级部署什么就抓什么,]有部署时就松懈拖沓,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简单理解为“队伍不出事就万事大吉”,对于如何构建有效的保障机制没有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思考。

1.4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没有与实际相结合

武警部队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只注重理论教育,只是以集中学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及各项主题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官兵的正直、英勇作战的精神,没有紧密的与实际相结合,没有真正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部队的实际作战中[4]。

二、推进武警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策略

2.1 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培育、强化创新理念

培育、强化创新理念是推进武警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核心。武警部队必须着力破除与改革创新不相适应的僵化思维,不断强化勇于开拓的创新理念。定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创新工作的培训和活动,提高思想素质。注重人才的培养,抓好政工干部的思想及文化素质教育,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要加强相关单位多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建设。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增加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性和科学性,满足武警部队的发展需要,从而推进武警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2.2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长效机制

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创新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整个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完成的优劣,也代表着整个部队甚至国家的形象[5]。因此,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建立并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抓好政工干部的创新工作,通过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进一步把抓工作创新的绩效纳入干部考核内容、纳入单位评优条件,坚持每年组织“争创研究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对研究主动、创新积极、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优先考虑立功受奖、晋职晋衔、提升使用;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平庸的,要批评教育、责令纠正。尊重官兵的实践和创新精神,提高政工人员及干部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握官兵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心理,从解释疑惑、调适心理、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入手,把官兵的工作热情统一到部队建设的主旋律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上来。

2.3 不断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就必须不断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首先要突出实效性,避免走过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二是要突出自主性,这就要求政工人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要实现从被动教育转变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最后是要突出综合性,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平等对待人、增强工作对象的认同感[6]。同时要大力弘扬和倡导尊重、自立、自重、自强、创新等意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的渗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熏陶,启发人、教育人、升华人。

2.4 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责使命和实践相结合

武警部队是国家的重要武装力量,主要担负固定目标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怖任务,并支援国家经济建设,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和使命。因此,武警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职责使命和实践相结合,与日常训练融为一体,在各种军事演习和重大活动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锻炼其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紧密结合官兵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去。

三、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是武警部队工作的“生命线”,是克服一切困难、迎接挑战的重要保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加强我国武警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和发展,使广大官兵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坚定、组织上更加坚强,更好的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职责使命,就必须加强部队政工队伍建设、培育创新理念、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长效机制、与实际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推进武警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和盛 傅淑明. 坚决向重大战略思想看齐 在新起点上推进武警部队政法工作创新发展[N]. 人民武警报,2017-01-26001.

[2]王洲奇. 大力推进部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J]. 国防,2015,02:59-60.

[3]许立.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42:41-42.

[4]王锦莉,刘明涛. 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武警部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J].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04:21-23.

第9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创意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系统组织结构;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4-0036-04

一、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认知

创意产业是一种将人类的创意作为产业发展资源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设计、媒体服务、流行时尚、动漫艺术、古董收藏、新闻出版、软件开发与音乐表演等多个行业。创意产业将创意等智力因素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创意产业是以人为本、环保型、低消耗、高产出的新兴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业。它的出现,是知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增强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它对促进产业创新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意产业依赖于网络组织生态系统而存在。创意产业集聚区组织生态系统是指由大量中小型创意企业集聚在一起所形成的旨在优化创意产品的制度结构,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便于集聚区内部的信息、人员交流和创意的产业化和商品化,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有利于促使产业区内部形成完整的业态并构成产业链,集聚区内的产业形成关联性后,可以产生共享效应和互生效应,可以获得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双重效果,而且集聚区的企业可以在竞争和合作中形成一种关联和互动效应,有利于集聚体内企业协同创新和保持不断持续发展的活力,也有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

系统论认为,系统的功能是系统诸要素在一定的结构下形成的效应。功能表示了系统的行为特征,主要由系统的诸要素和内部结构所决定,系统功能是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能力,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出、输入关系,因此系统的功能是由要素结构、生态环境共同决定的。创意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是一种开放的组织系统,其创新发展是经济、文化、社会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创意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系统组织结构

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组织生态系统内部各个行为主体(创意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政府及公共部门、中介组织等)在交互作用和协同创新过程中彼此建立其各种相对稳定的、能够促进创新、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形成多维发散的网络结构(见图1)。

图1展示了创意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其中各个行为主体构成了网络的各个结点,各个结点通过连接成的关系链条

(信息、知识传递扩散的关键渠道)结成网络互动关系。创意产业的网络结构系统是多层次的,包括企业间正式的合作网络和非正式的虚拟的社会生产网络。企业间的正式合作网络不仅包括区内企业在设计、生产、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等创造价值的活动中,选择性与其他企业或行为主体所结成的稳定关系,如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合资、分包、战略同盟等结成的市场交易网络、供应商网络、分包商网络等,还包括企业与当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间结成的研发合作网络、服务支撑网络。在这种形式的网络中,传递的知识以编码化的知识为主要形式。非正式的虚拟的社会生产网络包括基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基础上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包括企业内部各阶层的管理者、技术专家和生产工人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与大学人员和政府官员等非市场交易活动中建立的公共关系网络或者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这种关系是在非正式的交流与接触中、频繁交易或合作的过程中基于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相对比较稳定。这种网络形式能够更有效地传递和扩散隐含经验类知识,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人力资本和知识产生的社会化过程,加速知识创新。创意产业集群的多层次的、形式高度发展的网络结构为创意产业提供公共设施和知识,并为其提供认同感和灵感来源。创意产业集群组织网络中创新活动的发生和完成是一个群体活动、分散决策的过程。当某一新观念、新技术或需求的信息在网络某一结点产生之后,就会沿关系链条在整个网络中传递、反馈、交互循环、反复流动。网络中创新的参与者特别是企业会依据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信息和技术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创新决策,进行有效整合与配置,并通过网络扩散与外溢。在此过程

中创新主体会根据此创新决策及时反应和协调,在协同作用的基础上完成创新活动。

三、创意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

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除了依赖于系统组织体内部各经济主体的互动作用和协同创新效应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促进其发展的外部动力要素,这些动力要素构成了促进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生态环境。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个不断与外界交流和不断地自适应的过程。系统开放的创意产业集群与生态环境之间正是通过频繁地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流来获得创新刺激和竞争优势,这种交流主要表现为创意产业集群通过信息、技术、知识、产品、资金等要素的流出流入始终保持和外界的密切联系。促成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柔性的劳动力市场、地方文化资源、创意氛围、信息和技术资源、制度激励。

人的创造力是创意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柔性的劳动力市场为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人才,其中包括在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创意人才,也包括普通的劳动力。柔性劳动力市场中各类人才的高度流动确保了创意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创意血流”的不断更新和替换,组织上的柔性化体现为允许各类人才兼职或“跳槽”,便于创意人才的自我选择和自由流动,益于新的创意、知识和技术在区域内传播和扩散。

由历史积淀而来的地方文化资源是创意发明的核心,也是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因为传统的、丰富的地方文化遗产作为经济因素进入创意产品的设计可以赋予创意产品独特的地方特性。这些地方文化遗产不仅包括有形的文化资本,如古建筑,也包括无形的文化资本,如象征性活动和地方手工艺产品和服务。创意产业集群正是利用了地方文化的特殊性,生产出具有地方特殊性的创意产品。

创意氛围是创意产业集群创造力产生的源泉,创意氛围的形成依赖于城市基础设施(硬件环境)和城市中的创新文化氛围(软件环境)。首先,城市便利的基础设施和充满意趣的公共空间的营造会吸引创意产业人才的聚集,如建立酒吧、咖啡屋、特色餐馆、小剧场、音乐厅、书店等方便生活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展会等活动。创意人才的聚集会吸引创意企业纷至沓来。创意人才在这种公共空间中集聚交流易于产生创新思想的火花,激发创意思想的不断涌现。其次,众多创意人才和企业的集聚会形成无形的社会生产网络,产生网络效应和网络价值。

信息和技术资源是助推创意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动力源,高速发展的技术和发达的信息为创意产业集群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思想的实现手段。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得以快速传播,将创意思想快速地转化为生产,扩大了创意产业生产网络的范围和产品的市场规模。

从制度环境的角度来看,政府在营造创意氛围的制度激励和政策制定上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在不完全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对于资源的配置作用常常会失灵,会影响市场中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因而需要政府营造适合创新主体发展的氛围和软环境,即通过建立公平严肃的法制环境和制定法律规范纠正市场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缺陷,增强创新网络中的信任机制,确保竞合效应能够正常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创新物的外部性内部化,使创新者更好地享有创新效益,建立引导正确社会走向的投资机制和颁布一系列旨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构造一个有效的持久的创新激励软环境。另外政府可以通过采取为城市提供便利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等措施来营造企业发展和创新的硬环境。

四、促进创意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策略建议

创意产业的创新行为既依托于又改变着生态环境,创新能力是创意产业成长、发育的核心动力,创意产业持续不断创新和持久竞争力的培育依托于适宜的生态环境。而政府在积极营造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环境、有效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为创意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1.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创意产品是复杂劳动产品,具有价值难以衡量的特点。而且对消费者文化心理需求的把握是存在现实困难的,再加之交易的长期性及产品升级换代的风险,因此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且创意知识产品由于在使用上没有自然排他性因而很容易被复制,倘若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原创人员在创作过程中的人、财、物的大量投入便难以回收,长此以往,会严重打击创意产品制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妨碍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政府制定出能够使得创意产业市场交易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分类化、效益化的法律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的市场体系,加强执法力度,保护正当的产权利益不受侵害。

2. 构建促进创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融资体系。资金投入对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创意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如动漫、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制作、广告等行业类别,具有项目周期短、市场风险高、知识资本比重大、高成长、高收益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小型创意企业的融资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引导,尤其是在初期发展阶段,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国家可以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和采取税收优惠措施促进和鼓励创意企业的创新发展;为更好地满足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需求还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元化、适合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融资需求的市场体系,可考虑在主板市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在产权交易市场上建立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扩大符合中小型创意企业特点的间接融资体系(如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建立健全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配套机制建设。

3.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创意产业集群网络资源整合能力。政府应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逐步提高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的资源整合能力。(1)促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政府可利用所掌握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和专业网络运营商合作,建立专业的创意产业网络信息平台,帮助创意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收集、分析以及传递该行业的信息,促进技术和知识信息在行业内的交流,规范信息交流制度,同时将该网络平台打造成集国际行业信息、产业动态、市场行情、人力资源等相关信息的平台。(2)促进展示交易平台建设。政府出资兴办展览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依托这些场馆为创意产业搭建展示交易平台,常年定期举办各种展会,为创意产品和成果的商业化提供服务。(3)教育培训平台。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并联合企业、产业机构和国际组织为专业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Koschatzky, K. and Lo, V.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Cluster Analysis, Working Papers, Firms and Region, No. R1, Fraunhofer ISI, 2007.

[2]Jeffcutt, P. and Pratt, A. Managing Creativity in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2, 11(4), 225-233.

[3]Lorenzen, M. and Frederiksen, L. Why do cultural industries cluster? Localisation, Urbanization, Products and Projects, in: P. Cooke and L. Lazzeretti (Eds) Creative cities, Cultural Clusters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8, 155-179.

[4]John N H Britton Network Structure of an Industrial Cluster: Electronics in Toronto,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2002 (35), 983-1006.

[5]蔡铂,聂鸣.社会网络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J].科学学与技术管理,2003,(7):57-60.

[6]厉无畏,王如忠.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7]张艳辉.组织生态理论在创意产业研究中的应用[J].当代财经,2007,(4):86-89.

Study on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Yu Xiaoho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