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秋分习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秋分象征秋季丰收寓意,秋分这一天昼夜平分,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也象征着秋季的丰收之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秋分节气民间传统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秋分节气传统习俗祭月节
在上古时期,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中国传统的祭月,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参加祭月的人中选一名主祭(统领工作),一名赞礼(相当于主持人),若干执事(主祭的助手),一般以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
吃秋菜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不成想这句小品台词还有据可循。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沾鹊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节气的寓意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昼夜时间均等,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
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
秋分农事安排秋分后,棉吐絮。烟叶黄,正是收获的时节,广大农村进人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阶段。
关键词:篮球运动;抢篮板球;篮板球作用;要素分析
1.篮板球在比赛中的作用分析
1.1前场篮板球在比赛中的作用。抢前场篮板球对于进攻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可以获得二次进攻的机会,可以选择在抢球的时候瞬间补篮得分,同样也可以再重新组织一次新的进攻战术,提高进攻的效率。其次,进攻队抢到进攻篮板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对手打反击。再有就是,当进攻多次获取前场篮板球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防守的士气和信心。
1.2 后场篮板球在比赛中的作用。抢后场篮板球对于防守对来说是相当关键的。首先,获得后场篮板球就等于成功的防守了对方的一次进攻,降低对方的得分效率。同样在你获得后场篮板球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增加本队快速反击的机会,间接的可以提高得分是效率。其次,防守队获得后场篮板球时,可以增强本队的防守信心。
2. 抢篮板球的要素分析
2.1 抢篮板球的意识。在比赛中,运动员争抢篮板球的基础是各个运动员的拼抢意识。只有当运动员具有很强烈的拼抢篮板球的意识时,运动员的大脑才会支配身体的快速移动。同样的一场比赛,同样的一个篮板球,运动员对这个篮板球的渴望决定着他付出努力的大小,只有运动员有了及其强烈的渴望才会做出最大的努力去想办法争抢篮板球,才有可能抢到球。所以说,一个运动员对这个篮板球的意愿决定着他的行为,一个运动员对篮板球的渴望决定着他的动力。
2.2 判断篮板球落点的意识。投篮时,每一角度投出去的球接触篮筐位置各不相同,投篮点与篮筐距离的大小与投篮时发挥的力量轻重不一样,导致了篮球接触到篮筐后弹出的角度会不同。所以在比赛中抢篮板球时需要有一个预先判断。在篮筐右面或左面45度投篮时,相当大的可能会弹向左侧或正中方;在右侧或左侧0°角投篮时,大部分会弹回右侧或对面;在篮筐正前方投篮时,很大可能会弹回正前方。所以球的反弹方向是千变万化。这就需要时间的沉淀,经验越丰富的运动员做出的判断会越准确。
2.3 抢占有利的位置。在一场比赛中,能否抢到篮板球还有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看运动员能否抢占到有力的位置。在比赛中,抢夺篮板球的运动员应该做到两点,一个是抢占适合自己争抢篮板球的位置,同时还要做到第二点,就是阻止对方球员争占强篮板球的有利位置,这样才能增加成功抢夺篮板球的机率。
2.4 起跳时机与动作。在争抢篮板球时起跳时间的把握对于起跳后是否能够成功抢到篮板球是一个重要的要素,比赛中经常看到有的球员早早的跳起之后,球还没有落下自己却已经提前落地或者球已经被另外的球员抢到,另外有的运动员调挑起抢球。这就是对跳起的时机把握不够,把握起跳的时间关键在于:1要对自己的跳起的高度和跳起的速度把握的相当透彻;2篮板球下降的速度快慢。抢篮板球起跳用的是双脚,双脚起跳可以分为静止中的双脚起跳和移动中的双脚起跳。
2.5 抢球和保护球动作。篮板球的抢球动作根据自身所处的位置、自身的身体条件和对手的位置以及对手的身体条件一般可以分为:单手抢球、双手抢球以及点拨球三种方式。
双手抢篮板球要点:原地或行进间的起跳后,在空中身体尽量的伸展,手臂尽量伸直,十个手指分开,面朝球的方向。当手指接触球以后,两手用力握紧球,同时两肘分开形成一个保护区域然后置球于腰腹前,身高有明显优势的可以举于头上。用双手抢篮板球主要是占据了有利位置,球在自己的正前方,对方在自己身后或侧面。
单手抢篮板球的要点:原地或行进间的起跳后,靠近球的这一侧的手尽量伸直,身体伸展充分且面朝球的方向。当手指接触球的一瞬间的时候,屈指屈腕屈肘手臂将球下拉,同时另外一只手迅速扶球保护。
点拨球的要点:身体达到最高高度时手一时无法抓住球,所以用手指指端接触球,其用途是:将球点给队友、点球将球调整到有利于自己抓住球的位置以及破坏球不让对方抢到。
2.6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身高、体重、力量、速度、弹跳、灵 活性、反映、耐力以及暴发力。上述讲的那些抢篮板球要素都必须在具备一定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身高、体重、力量、灵活性能保证迅速的抢占到有利的位置,同时爆发力、速度、弹跳可以快速的在高点抢球,灵活性反应又可以让自己迅速的移动。
2.7 全队的配合。当今篮球赛事的发展,已使部分成为双方攻防的关键,也是争抢最紧张、身体的对抗性最为激烈的区域,在一场比赛中篮板球拼抢的成功率更是获取一场比赛是否能够胜利的关键问题所在,所以在比赛中攻防两方都要对抢夺篮板球的队员予以相当的重视。
2.7.1内挡外抢的配合 在争抢篮板球时通过内线队员的挡位,以便达到消弱对方高大队员抢篮板目的实力,为本队外线队员冲抢篮板球创造机会。
2.7.2外挡内抢的配合 外线队员挡住对方外线队员的冲抢,为本队内线队员创造抢篮板球的机会,特别是当在对方外线队员冲抢篮板球能力很强时,这种配合在比赛中尤为重要。
2.7.3 内打外抢的配合 本队内线队员抢篮板球的实力逊于对方或处于不利位置时,内线队员在争夺篮板球时,有目的地将球点拨给同伴,外线队员应及时快速去抢球。
2.7.4左挡右抢,右挡左抢的配合 抢篮板球配合挡人的策略有三:第一,用自己身材不高的队员挡住对方身材高在的队员,以此削弱对方身材高大的队员争抢篮板球的优势;第二,用本队争抢篮板球能力较弱的队员去阻挡住对方争抢篮板球能力最为突出的队员;第三,对于对方已经处于有利位置的队员,进行适当的干扰,降低对方球员成功拿到篮板球的几率。
3.结论
3.1 争抢前场的篮板球对于进攻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获得再次进攻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对手打反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防守的士气和信心。抢后场篮板球对于防守对来说是相当关键的。获得后场篮板球就等于成功的防守了对方的一次进攻,降低对方的得分效率;可以增强本队的防守信心。
3.2 篮板球是决定比赛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一支球队竞争力的保障。只有具备较强的篮板球能力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篮板球占优的情况下,球队大部分能取得比赛的胜利,篮板球是影响比赛胜负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比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3 抢篮板球的要素包括:抢篮板球的意愿;判断篮板球落点的意识;抢占有利的位置;起跳时机与动作;抢球和保护球动作;身体素质;全队的配合;内挡外抢的配合。
4.建议
4.1 抢篮板球的前提是运动员意识的培养和增强,抢篮板球的先决条件是要求运动员要有充足的自信心,抢篮板球的基础是运动员平时训练中的扎实的基本功。争抢篮板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身体的接触和碰撞的强度是很大的,谁的身体素质好谁就能顶住对方的碰撞,谁就能占有优势,拚抢到篮板球。所以讲应该把对抗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4.2 教练在安排日常的时当中应该注意对各个技术全面的练习,千万不能轻视这一点。同样的,在平时的训练中队员勤于善于思考,在比赛中能发挥平时的训练水平,要活学活用,千万不能拘于形式。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永波,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4.
【关键词】发球青少年排球比赛心理因素成功率
1.前言
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每次进攻的前奏。它是排球比赛中唯一可以直接得分的技术,也是制约对方一攻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方防守反击的功力率。规则不允许拦发球就更增加了发球的攻击力。特别是每球得分制的新规则,使赛中任何失误即失分,发球也就从单纯的得分手段转化为得失分兼备的技术形式。国际排联关于“发球触及球网上沿进入对方场区为好球”规则修定,为发球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所以它在比赛区中的作用比以往就更加显著了。
由于实施每球得分制,发球失误即失分,使得唯一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发球的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发球队的心理影响也就更加突出。在过去为破一攻或发球直接得分采用的“拼发球”等策略,需要按规则的变化而调整,运动员在发球时为了减少失误丢分,也会在发球时求稳而发把握球,从而降低发球的难度和攻击性。发球不失误能给发球队员一定的心理安慰,但会给防反增加难度,给全队增加防守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见,每球得分制要求运动员发球既不能“死拼”而失误太多,也不能“保险”而无攻击性,有效的对策是加强发球训练,提高发球质量的同时增加攻击性,需要指出这里的发球成功率,不仅仅是要求球过网并控制落点在对方场区内,更要有一定攻击性。不能是“菜球”。本文就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因素分析开来,然后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参加县城区初中女生排球比赛的四支队伍(运动员平均年龄14~16岁)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2.2.2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的体育文献进行分析研究。
2.2.3临场观察统计分析法:对参加县城区初中女生排球比赛进行统计分析
2.2.4专家咨询法。
3.调查结果与分析
发放问卷30份,收回27份,有效问卷24份,无效问卷3份。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问卷统计如下:
3.1比赛中会产生紧张情绪,感觉明显的占33%,不明显的占7%。
3.2关键比分轮自己发球心理压力会.明显增大的占21%,有点大的占71%。
3.3如果心理压力增大是否对发球技术动作有影响的占88%。
3.4比赛中外界干扰是否对心理产生不适应很明显的占50%,多少有一点的占42%。
3.5认为发球失误对同伴的影响大的占42%,有一点的占46%。
3.6自己发关键球时心理上求稳的占67%,求狠的占29%。
3.7你认为激烈比赛中影响发球成功率紧张的占30%,压力大的占26%,外界干扰的占26%,疲劳的占30%,经验少的占11%。
3.8比赛中你采用何种方式调整心理状态自我暗示的占36%,深呼吸的占42%,集中注意力的占45%。
3.9教练平时如何训练心理素质多实战来锻炼的占41%,针对个人训练的占12%,模拟比赛的占37%,不训练的占24%。
3.10结果。据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运动员由于比赛经验少,心理素质不稳定等,在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过度紧张等不良反应。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有33%以上在正规比赛中会有紧张情绪,当他们遇到激烈比赛气氛因心理就紧张而造成肌肉僵硬,影响技术动作发挥.这种由于心理因素而影响到技术动作的情况在问卷中有50%的人表示认同,可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还要在平时注重和加强心理训练,特别是在关键场次,关键分,发球队员面对压力很可能发出的球不但没威胁力还可能造成发球生误,这就要求教练要充分利用每次比赛机会锻炼队伍,在压力下要求队员能发,敢发减少失误提高士气。
3.11分析
3.11.1比赛中的各种干扰,不良性制激容易使青少年使运动员注意力分散。如啦啦队的叫喊,教练员的喊话不当的指责,裁判员的漏判或偏对方等,分散了运动员的注意力都可能对年轻选手带来不利影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运动员在不熟悉的环境,外界干扰,比赛经验少,心理不稳定等因素的情况下会影响他们的发球效果.约有50%的运动员心理上产生此类不适应的感觉.另外受同伴的影响。如连续发球失误或不适当的语言提示,也会影响他们发球的效果。
3.11.2心理准备不足,当遇到实力很强的队时,对方接一传成功率高.且进攻凶狠.这会对青少年运动员带来紧张情绪,当轮她们发球时,自信心不足,怕失误等不良因素制约了他们正常的发挥。反之,对手较弱时使自己产生轻敌心理,思想放松,注意力不集中,反倒容易失误或发出菜球.都容易影响发球的效果与威胁力。
3.11.3运动员过于疲劳,当比赛过于紧张,激烈运动时向较长能量消耗较大,体力下降等使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都过于疲劳,心理活动能力降低,由于比赛中,激烈的对抗.精神的高度集中。都使青少年运动员身心负荷很大,一旦产生疲劳就会造成动作变形,无法较好地完成发球的技术动作。
4.对策与方法。
4.1多创造比赛机会,比赛是锻炼队伍的最佳途径,有了丰富的体验,紧张情绪会减少,克服发球时的紧张心理,要先理清紧张产生的原因,对心理素质差的,要在平时训练加强心理素质锻炼,尤其在困难的情况下要求其包质包量的完成,如在关键分时,换其上场发球并对其提出较高要求。另外,消除顾虑,鼓励、情绪、教练和同伴可能用鼓励性的语言,用信任的口气对发球队员进行语言提示,如“发得好”、“再来一个”等赞扬的语言;并采用深呼吸调整稳定情绪。
4.2平时加强集中注意力训练,有意模拟比赛场景,人为地创造比赛时的难度、强度、激烈场面、气氛、噪音等,使青少年队员产生适应的心理状态,利用特殊比分,特殊比赛如多打关键分,关键局等方法。
4.3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心理认识,认真对待每次比赛机会。从强队身上学优点,从弱队身上练配合树立信心,在赛前要摸清对手情况,赛前观摩,队员之间交流认识,教练员找队员谈心,摸清队员心理状态,开好准备会。认真分析、预测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明确任务和职责,使队员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4.4科学掌握训练与恢复原理,使少年运动员身心处于良性状态,注意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能力的同时采用大运动量,大负荷练习,制造各种困难使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如果在平时训练中不能达到一定的训练量,就不可能达到相应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可能在大强度、高度心理紧张的比赛中自如地发挥发球技术。
5.结论
由于青少年运动员有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她们的身心正处在生长、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同时她们由于经历少,技战术还不稳定容易造成失误,也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总之,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她们完成技战术过程中还存在不足。所以,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和队员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每个队员自身特点加强身体训练的同时重视心理训练。使运动员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以利于运动员的发展成熟。
参考文献
[1]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排球;发球;成功率
1、引言
排球比赛规则不允许拦发球就更增加了发球的攻击力。特别是每球得分制的新规则,使赛中任何失误即失分,发球也就从单纯的得分手段转化为得失分兼备的技术形式。国际排联关于“发球触及球网上沿进入对方场区为好球”规则修定,为发球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所以它在比赛区中的作用比以往就更加显著了。
2、研究目的、方法
2.1研究目的
通过主观和客观方面来分析影响排球比赛中发球成功率的因素,提高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的技战术能力。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3、影响发球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3.1造成发球失误的客观原因
3.1.1临场赛势:排球临场赛势是运动员产生发球动机方向和强度的诱因。赛势失利对多数运动员来讲是消极诱因,造成心理紧张,产生负向情绪,导致发球动机强度减弱,降低发球。
3.1.2目标:在关键局时,如比分领先,对多数运动员是积极诱因,能激发发球动机的强度,产生增加性情绪,提高发球的目标。因此,临场赛事对发球目标心理定向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3.1.3观众:观众虽然只是场外的观看者,但是一些时候他们也能够影响运动员的发挥。比如屡次发球失误的运动员在轮到他发球时,观众的唏嘘(喝倒彩,辱骂等)以及一些侮辱性的举动都会造成运动员的精神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
3.1.4其他因素:在比赛场上,各种突发事件也能使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能力产生变化。如本方主力选手在比赛中意外受伤,而中途退场,造成了其他队员的心理负担,也会使其他队员发球时过于紧张。客观因素的作用随主观因素的作用而定,运动员的发球水平越高,心理素质越好,受客观因素影响程度越小;反之,则越大。
3.2造成发球失误的主观原因
运动员发球的水平和运动员发球心理定向首先取决于该运动员的发球技术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发球的水平主要包括发球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动作的准确度、力量等。运动员的发球水平越高,其心理定向对实际发球的监控和指向作用就越强。
3.2.1发球动机:正确的动机能收到好的效果,而有的运动员发球动机过强,求胜心切,却忽略了发球的要领和方法,结果造成失误。
3.2.2发球时情绪的影响:情绪有调节机能的作用,积极高涨的情绪可以增强机体活力和自信心,因此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而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和人体的运动器官以至影响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运动员的情绪对比赛的胜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2.3发球信心:运动员的发球自信心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比分悬殊或相持时,教练员的语言和表情,裁判员和观众的倾向性等。
3.2.4发球的气质分析:不同气质的人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由于外界干扰,再加上排球本身的特点,特别是每球得分规则的执行,对发球者的心理压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同气质的球员对待不同条件下的发球也就有所不同。
3.2.5意志品质对发球的影响:激烈的排球比赛,体力消耗巨大,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优良的意志品质,否则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导致发球失误。运动员的发球水平和个性心理因素是影响发球的主要因素,它对于发球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4、提高发球成功率的几种训练方法
4.1设景法
所谓“设景法”,是指练习发球时,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训练条件,尽量模拟比赛时的情景,加浓比赛气氛,以促使练习者产生自我激励效应,有利用集中注意力,避免随便乱发球现象,同时,激发其练习兴趣,磨砺了适应比赛的心理素质。
4.2奖励法
这里的“奖励法”,是指通过对发球失误者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捡球、俯卧撑、接发球等,给其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其认真完成每一次发球练习。
4.3比赛法
4.3.1个人赛
轮换发球‘一球一换’,或每人连续发固定数目的球,教师统计每个人发球成功的次数,最后看谁成功的次数多。
4.3.2分组赛
将练习者分成若干组,进行比赛。教师统计每组发球成功的次数,最后,看哪一组的次数多。
4.4集数法
所谓“集数法”,是指练习者必须连续成功发球到规定的次数,算完成任务,如果中间出现一次失误,则必须回到“从头集起”。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发球技术由飘球逐渐向大力跳发球过度,同时发球战术由找人、找区向变换发球性能和长短结合方向发展以及运动员的个人心理因素,这是影响发球成功率的基本因素。队员在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发球技术,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发球的攻击性和成功率。
从发球技术的特殊性、发球在每场比赛的关键时刻的作用来看,发球队员的心理因素对发球成功率有明显影响,应特别注重提高发球队员的心理素质,以提高发球的成功率。从发球队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技战术水平训练,以及两者的相互结合来看,注重发球队员的技术和心理训练对发球成功率的影响。
5.2建议
在训练和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和技术因素相结合进行训练以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科.排球发球失误的心理原因探析[J].体育科技,2009(4):159-160.
[2]朱荣辉.排球比赛中心理因素对发球成功率的影响及训练方法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4):156-157.
关键词:区域物流;物流需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031-01
1 经济因素
1.1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总量与物流需求有密切的相关性。生产和流通的发展都会反映为国民经济的总量的增长,而生产和流通本身就会产生大量的物流活动,对物流产业产生强大的需求。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国民经济总量的衡量指标。
1.2 经济结构
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派生产业,其发展必然与其经济结构相匹配。区域的产业结构、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的高级化等都会对物流产业提出不同的需求。具体而言,产业结构决定着物流产业作业形式,例如,一产业较为发达而二、三产业较为落后的地区,对于农业初级产品的物流需求较大,要求物流服务做到以最低成本迅速分拨产品。而农业的单个农户的分散化经营的性质又决定了物流组织化难度较大,此时,农产品的产地批发市场就应运而生了。所以,农业区的物流运作形式就是依靠农产品批发市场聚集商品,聚齐之后迅速分拨到下一级批发市场或者终端消费地的形式对于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有: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或其产值大小。
1.3 区域贸易
区域贸易的发展、流通业的进步是带动物流需求增长的直接因素。一方面流通业能够促进商品之间的交换,增加商品的交换距离,而区域大市场的形成,使得商品能够在整个区域内无障碍的流动,促进物流的极大发展。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对于流通需求满足性的提高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流通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产品销售范围更广,商品交换更频繁。所以,区域内贸易和物流呈现一种闭环的相互促进效应。一般用社会消费品总额代表此因素。
1.4 国际贸易
当前我国是外向型经济,产品的出口需求较大,这种情况会带来大量的远洋运输和国际空运的需求。20世纪40年代之前,远洋运输是国家间贸易难题,一方面,长途的运输的颠簸以及频繁的装卸搬运会对货品产生一定的损坏,另一方面,在途货物被盗也会造成货主损失。自集装箱发明以来,密集存储、整体运输、加封上锁的大型集装箱有效克服了上述远洋运输的缺点,使得远洋运输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极大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物流需求的增长,而物流需求的满足又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一般用进口、出口或者进出口总额表示国际贸易因素。
1.5 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的增长对物流需求的增长有带动作用,具体表现在,居民消费的总量影响物流需求的总量,居民消费的水平和结构影响物流需求服务水平。例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食品等维持生活的基本消费品的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少,必然会带来其他产品比重的增加。一方面,产品需求的多样化要求物流形式的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另一方面,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供应链缺货的风险,从而促使物流活动有更迅速的响应性来降低这种风险带来的损失。所以,居民消费对于物流需求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一般用居民消费水平总额代表居民消费因素。
1.6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的增长会带来经济的增长。一方面,经济增长对于物流需求的增长有着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本身就会带来大量的大宗产品如钢铁、煤炭等产品物流需求的增长。同时,也应该看到,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有可能带来产能的过剩。在固定资产投资期内产生的大规模的物流需求有可能是昙花一现或者说是不能持续的。更有甚者,过剩的产能和疲软的市场相撞有可能会造成经济环境的恶化,从而导致下一期物流需求的下降。所以,固定资产投资有可能对当期物流需求产生正向影响,而对下一期物流需求产生负向影响。
2 政策因素
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对物流产业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对物流需求将产生刺激或抑制的作用。一方面,经济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宏观国民经济产生影响,间接的影响到物流的需求;另一方面,物流产业政策的出台将会对物流需求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2009年3月国家出台《物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通篇围绕着“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这一主线提出了“十项主要任务”、“九大重点工程”、“九条保障措施”,构筑了“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规划》的出台将使国家更多的投资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和应急物流工程将成为投资的重点。
3 社会因素
3.1 技术发展
技术进步诸如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对物流需求的量、质和服务范围均将产生重大影响。
3.2 观念改变
居民观念的改变也是影响物流需求的重要因素。例如,专业快递业和货运业的发展,为居民节省了人工,提供了方便;专业运输公司的规模效应给居民也带来了成本的节约。居民将改变异地传递物品靠自行携带或者别人帮忙携带的方式,将更多的使用公共的运输机构。
[关键词]公益广告;关联理论;情感诉求
[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6)02-0030-03
[收稿日期]2015-10-12
广告的诉求手段分为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情感诉求手段意在激发广告受众的亲切感、幽默感、恐惧感、美感、罪恶感等一系列情感体验,使广告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于当今公益广告众多,加之其公益性的特点,受众对公益广告的态度常常是被动的,甚至是逆反的。如果公益广告仍坚持选择以传递信息为基础的理性诉求,已经很难吸引受众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用“情感”来浸润公益广告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从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以情感诉求为手段的公益广告。学界对于公益广告的情感诉求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然而,他们大多单一的从情感诉求的手段、方式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很少有将公益广告自身的语言特点和广告的情感诉求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本文基于关联理论,研究公益广告语言的特色对公益广告中情感诉求的影响作用,使广告效果最大化。
一、国内外对于广告和关联理论的研究
关联理论在学术界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语言的研究中,包括幽默、礼貌、广告以及教材中的语言等。在广告领域中,关联理论大多被应用于广告语言的翻译研究中,目前基于关联理论对于广告语言本身的研究较少[1]。在国外,日本学者KeikoTanaka著有《AdvertisingLanguage-apragmaticapproachtoadvertisementsinBritainandJapan》(1994)一书,该书可能是到目前为止较少利用关联理论解读广告语言的专著之一。基于关联理论的思想,KeikoTanaka揭示了广告语言如何说服他人、如何在广告中发挥双关与隐喻的使用,并且通过描绘日本广告中女性的形象揭示了文化渗透的见解。[2]然而,这本书仅限于探索日本语广告和英语广告。另一位学者JohnCrook以这本专著为基础,重新分析了广告商利用隐含信息的策略来摆脱观众对于产品的不信任。他认为认知一致性和人类固有的元表征能力相较于隐含信息对于广告的认知语用学来说更为核心。[3]在国内,基于关联理论的广告语言专著也较少,研究大多集中在杂志或期刊文章中。谢琬熠基于关联理论对于广告效果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双方的认知语境越趋同,交际就越成功,广告效果就越容易实现。[4]徐姗姗阐述了关联理论在户外公益广告语创作中的启发作用。她认为,广告语中必须包含符合广大受众认知环境的明示刺激,并且广告语提供的新信息必须能够改变广大受众的认知环境[5]。
二、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
1986年,Sperber和Wilson在二人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关联理论。关联理论从认知学的角度阐述并修正了Grice的会话理论,认为交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编码解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即说话者明示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者结合相关的语境信息进行推理,寻找关联。从明示———推理的角度来说,话语的方式、信息的充足性以及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互通性都影响交际效果。然而,对于交际双方来说,想要交际成功必须寻求最佳关联。交际要达到最佳关联应该满足两个条件:a话语能够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听话者推理话语时只需为此付出较小的努力;b话语没能够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听话者推理话语时值得为此付出努力。因此,说话人在日常表达信息意图时需要为听话人提供尽量充分的语境信息来满足听话人推理时的需求,从而使听话人付出较小的努力就能推理出信息意图。当然,有时说话人为了话语达到某些艺术效果而没能提供足够的语境信息,但经过听话人的推理分析,最终得到了值得听话者努力的信息量,仍然实现了最佳关联。[6]
三、关联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情感诉求的实例分析
(一)公益广告情感诉求与明示———推理交际观
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广告语言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广告制作者通过明示刺激的手段推销某种商品或宣传某种理念,而广告受众根据相关的语境信息进行推理,形成语境假设,从而获得广告意图[7]。有些公益广告语言别具特色,较容易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同时结合情感诉求手段来激发受众的情感体验,从而更有效地传达广告意图,如:1.酒后开车=车祸!该广告中的亮点在于使用“=”,用等式表达了原本单一的广告语形式,使人眼前一亮。广告语中使用的数学符号,结合广告受众的已知知识(酒后驾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实则是在向受众传达“酒后驾车就会导致车祸”的思想,使受众在潜意识里形成“酒后驾车会大大加大车祸的几率”的意识,“=”的加入强化了酒后开车与车祸之间的关系,使受众内心对于酒后驾车产生恐惧感,进而达到禁止酒驾的广而告之的目的。2.《爱的表达式》这是一则在央视播出的感动了无数人的公益广告,广告的情感诉求手段与广告自身别具特色的表现方式相结合,充分地诠释了广告的内涵:家庭的温暖。图片为该广告的片段。MotherILoveYou”的首字母缩写,采用独特的表现方式明示了该广告中爱的主题和“FAMILY”的含义(“家”是由爸爸、妈妈、我以及我们之间的爱组成的)。图2通过演变单词“FAMILY”中的字母向观众展现了一幅“M,即妈妈照顾孩子;F,即爸爸撑起整个家庭”的简单且温馨画面。图3展现了“I”———即长大后的“我”为父母遮风挡雨,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的画面。图2和图3通过“爸爸、妈妈”以及“我”的举动展现了家庭中的责任与爱,广告中演变字母形态的明示刺激手段既别出心裁又通俗易懂,能成功地吸引观众的兴趣。同时,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使观众在结合自己的已知语境(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后,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广告意图,体会自身在家庭中的责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在情感上与广告产生共鸣,从而成功传递了创造和谐家庭的广告意图。图4阐明了家庭中的责任源于爱,是该广告的点睛之处,突出了爱的宗旨。此外,广告结合英语单词的创作,在无形中扩大了广告的受众范围。3.荣誉存在于勤奋而诚实的工作之中这是一则关于诚信的公益广告,意在向受众传达勤奋和诚实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此广告并没有实现其设计初衷。首先,广告只采用简单的陈述句的明示刺激方式,没有采用新颖的表现手法,相较于其他公益广告缺乏吸引受众的亮点,容易被忽视。其次,广告语言平淡,很难引起受众的兴趣,在情感上不能与受众相呼应,使受众对于广告产生心理上的距离,从而不能有效地传达广告意图、实现广告目的。
(二)公益广告情感诉求与最佳关联
大多数公益广告的意思简单明了,能够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广告受众很容易推理出广告意图。然而,有些公益广告为了加深受众对于广告的印象,采用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导致广告语表面上并不会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但受众经过努力推理出广告意图后,会大大加深广告的影响力。如:
1.也许你的指尖也夹着他人的生命
这是一则医院的禁烟广告。单纯地看广告词,其信息比较模糊,广告没能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受众不能准确地推理出广告意图。然而受众结合情景语境信息(医院)和自己的已知知识(医院里有许多患者、吸烟时的动作)就会推理出“在医院里吸烟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的广告内涵。首先,这则广告采用悬念的情感诉求方式向受众传达了有限的信息量,充分地激起了受众进一步探索广告的好奇心,成功地实现了广告需要被关注的诉求。其次,虽然受众在推理这则广告意图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将广告词的含义与医院的情景语境相结合,才能理解广告的含义。然而,这则广告却产生了足够的语境效果:受众能深刻地意识到在医院里吸烟可能会危及他人的生命。广告成功地以另外一种巧妙的表现方式实现了最佳关联,同时也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最后,这则广告对于医院中的吸烟者来说,起到了严重的警示作用,也能使吸烟的受众产生罪恶感。
2.你永远无法一个人吸完一整支烟
这则广告语虽然也采用了情感诉求的方式,但语义模糊,容易产生歧义,为受众和广告的成功“交际”造成了障碍,因而不具备最佳关联性,从而也达不到预想中的广告效果。广告采用悬念的情感诉求方式,意在强调二手烟的危害。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认知环境不同,会产生以下三种情况:(1)当这则广告词的新信息(一个人永远无法吸完一整支烟)与人们的认知环境中关于“吸烟会产生烟雾”相结合,就会推理出“吸烟时吐出的烟雾流在空气中会被他人吸入,危害他人健康”的广告意图。(2)当这则广告词的新信息(一个人永远无法吸完一整支烟)与人们的认知环境中关于“吸烟会产生烟灰和烟蒂”相结合,就会推理出“吸完烟会留下烟灰和烟蒂,污染环境”的广告语意图。(3)这则广告的新信息同时与(1)(2)中的认知环境相结合时,受众会对两个广告意图难以取舍,进而产生歧义。三种情况中,仅当受众推理出广告意图(1)时,才能充分实现广告目的。然而,受众也能极其容易地推理出意图(2),从而忽略意图(1)或削减意图(1)在受众心中的影响,对广告目的产生不确定感。同理,当(3)情况出现时受众也不能确定广告目的,进而对广告效果产生影响。由于缺少足够的信息量,容易产生歧义,这则广告语和受众间的“交际”没能实现最佳关联。因此,以悬念为诉求手段的公益广告首先应该在提供充分的语境信息的基础上再用情感浸润广告。
四、结语
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言语交际,用关联理论解读公益广告更能分析广告受众在观看广告时的心理规律。本文基于关联理论,从明示———推理、最佳关联两个方面分析公益广告的情感诉求手段。关联理论的语言交际模式对公益广告的创作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首先,广告制作者应采用具有鲜明特色的明示———刺激词语或形式来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进而采用情感诉求,加深受众对于广告的印象,从而加大广告效果;其次,采用情感诉求手段的公益广告应该实现最佳关联,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广告目的:获得宣传社会道德、弘扬人文精神的语境效果。
[参考文献]
[1]MarkAronoff,JanieRees.TheHandbookof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
[2]KeikoTanaka,AdvertisingLanguage:APragmaticApproachtoadvertisementsinBritainandJapan[M].London:Routledge,1994.
[3]谢琬熠.浅谈广告中的语境效果[J].文学教育,2008,(11).
[4]JohnCrook.OnCovertCommunicationinAdvertising[J].JournalofPragmatics,2004,(36).
[5]徐姗姗.关联理论视阈下的户外公益广告用语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7).
[6]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
关键词:农业保险;保险需求;保费补贴;财政补贴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11)05―0053-07
一、问题提出及文献综述
我国农业保险(主要指农业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保险)长期处于“供需两冷”的状况,2007年实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这种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理论界普遍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市场失灵和有效需求不足,并且有了许多实证研究。国内的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取农户对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进而对影响农户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总结。本文根据2001-2009年度我国农业保险的宏观经济数据对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对农户保险需求的研究基于Neumann和Morgenstern等(1947)的期望效用理论。Arrow(1963)依据期望效用理论分析认为,只有风险回避型消费者评估自己购买保险的效用水平高于未购买保险的效用水平时,他们才会选择购买保险,如果保费过高,效用升高效应丧失,消费者将不会参加保险。许多学者以此论证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Peter Hazell等(1986)的研究认为农户对农作物保险的需求取决于期望收入、收入的变动程度以及农户的风险规避系数。t21Calvin与Quiggin(1999)的研究认为,影响农民参与联邦农业保险项目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补贴,而非风险规避。Serra和Goodwin等(2003)的研究认为,美国农民在初始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其风险规避意识减弱,购买农业保险的动机降低。Goodwin和Rejesus(2008)的研究认为,由于灾害救济和农作物保险都会使农户得到补偿,农场主们更希望持续获得特设灾害救济金而不是购买保险,因而特别灾害救济计划削弱了农场主购买农作物保险的动机,影响了农业保险需求。国外的研究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响程度难以确定。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与农业保险需求成正相关,而政府的灾害救济计划则与农业保险需求成负相关。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农业保险需求理论做了深入的研究。庹国柱和丁少群(1994)、李军(1996)、刘京生(2000)、庹国柱和王国军(2002)等认为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有:保险费超出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保险险种不合乎农户需求;农户的风险和保险意识差;部分地区农户的非农收入占比高,对农业收入不重视;农户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分散风险,如多样化种植等。李汉文、王征认为农民要在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中进行需求表述,必然要借助于一定的表述渠道,而需求表述渠道的通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需求表述的质量。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与其他公共物品一样面临着复杂的“公共品困境”。后续许多学者对不同地区影响农户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宁满秀等(2005)采用概率单位模型(Probit Model)对影响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部分团场和乡镇棉农购买棉花保险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农业保险购买决策主要取决于农户的生产行为。惠莉等(2008)运用江苏省10个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农业保险需求与农户个人保费承担水平、家庭农业劳动人口数、风险损失程度、农民受教育程度、保险金额等都有关。方俐等(2008)对湖北省农业保险需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户家庭总收入、种植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耕地面积及受访者的风险认知程度对其农业保险购买决策有显著影响。施红(2008)对浙江省经济条件较好且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8个试点县13个村的农民进行问卷调查认为,政府的财政补贴对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决策有刺激作用。候玲玲等(2010)通过对北京等地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现状分析认为,财政补贴对刺激农业保险需求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补贴方式、补贴品种、覆盖率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二、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衡量农业保险需求水平的有效指标是有效农业保单的保险金额,但其是总量指标,只能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总的农业保险规模,不能表示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的有支付能力的农业保险需求,而且各地农业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农业人口存在很大差异,以人均农险保费收入来衡量各地农业保险的需求水平也许更为妥当。因而被解释变量为人均农险保费(BF)。BF=各地农险保费/农业人口。
2、解释变量的选择
(1)风险变量: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主要是为了分散农业生产中所遭到的灾害损失。虽然农户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和价格风险,但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仅仅是保障部分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生产过程中遭遇自然灾害风险所造成的产量或者成本损失的风险,而很少包括价格风险与政策风险等。理论上,农民上年度遭遇的自然灾害风险损失越大,对保险的需求也越强烈,因而选择上年度的成灾面积来衡量,和人均农险保费相对应,具体选择上年度人均成灾面积作为解释变量(ZH)。ZH=上年度成灾面积,农业人口。
(2)收入变量:有购买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收入高的农户可能会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来投保农业保险,因而选择农民人均收入(NR)作为解释变量。当然农户的家庭经济实力越强,农业生产风险对家庭产生的影响越小,因此对高收入的农户来说,如果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力度不强的话,其对这部分农户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农户的保险需求会下降。
(3)保费补贴变量:保费补贴降低了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成本,提高了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效用。因此选择将保费补贴(BT)作为解释变量。2007年,中央安排10亿元资金在6个省份试点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2008年又安排60.15亿元资金在全国继续实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而在此之前,部分地区已经尝试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数年。因而将保费补贴(BT)设为虚拟变量,BT=0为没有保费补贴的年度,BT=1为实施保费补贴的年度。
(4)文化变量: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保险的作用和特点,也可能越愿意采用保险转移的形式来规避风险。因而选择文化因素(WH)作为解释变量。具体做法为WH=∑农民的受教育年限×该学历农民的比例,同时假定不同学历层次标准的受教育年限,如假定文盲和半文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年,相应地,小学程度的为6年,初中的为10年,高中(含中专、中职)的为13年,大专以上学历(包含本科、硕士和博士)的为18年。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由于2000年以前的农险保费没有单独进行统计,数据散于财险保费中,较难获得,故本文采用2001-2009年的农险保费数据进行分析,其数据来源于2001-2009年的《保险年鉴》。成灾面积和农民受教育状况来源于2001-2009《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农民人均收入来源于2001-200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农业人口数据来源于2001-2009年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本文剔除那些中间年份停办的以及尚没开展农险保费补贴的广西以及农业保险保费变化太大的湖南省,得到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有效数据。除中国人保开展农业保险外,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也一直在新疆开展农业保险,因为新疆开展农业保险的时间较长,波动较小,所以选择新疆作为代表来说明计量的过程。
(三)模型的设定
本文虽然搜集2001-2009年的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数据,但由于各地区开展农业保险的情况相差很大,如部分地区中间还停办农业保险;各地经济发展不同,农民收入差距大;各地的自然灾害情况也有很大不同,且不太相关,因而不便用面板模型,本文假设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影响是线性的,因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风险变量用滞后一期的值。由于有保费补贴这样的虚拟变量,假设虚拟变量对截距项和系数项都具有影响,因而模型设定为:
BF=CI+C2ZH(-1)+C3NR+C4BT+C5WH+C6NR×BT+ε
我们把新疆的数据代入,运用EVIEW5进行回归得到如下表1结果:
从上表可知,ZH(-1)、NR、WH的伴随概率值较大,统计上不显著,且F检验值的伴随概率为0.03087,表明方程有待改进。在原方程中剔除ZH(-1)、NR、WH,重新计量,得到表2结果:
从上表可知,各系数在5%显著性水平上都通过t检验,且方程的F检验值的伴随概率为0.000045,整个方程统计显著,通过检验。模型最后为:
BF=23.665889-183.4878×BT+0.073571×NR×BT
依照上述过程,我们得到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回归方程,分为五类。
第一类如下表3:
第一类方程的形式为:BF=C+C1NR+C2BT+C3BT×NR。系数C并无太多经济含义,因为当人们收入为零时,保险的需求基本为零。收入变量NR的系数C1可以理解为边际农业保险需求倾向,即人们收入增加时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保费补贴变量统计显著,使得方程分为两个,当BT=O时,方程为BF=C+CINR,当BT=1时,方程为BF=(c+c2)+(C1+C3)NR。
第二类如下表4:
第二类方程的形式为:BF=C+CIBT+C2BT×NR。同样保费补贴变量统计显著,使得方程分为两个,当BT=0时,方程为BF=C,当BT=1时,方程为BF=(C+C1)+C2×NR。
第三类如下表5:
第三类方程的形式为:BF=C1NR+C2BT+C3BT×NR。保费补贴变量统计显著,使得方程分为两个,当BT=0时,方程为BF=C1NR,当BT=1时,方程为BF=C2+(C1+C3)NR。
第四类如下表6:
第四类方程的形式为:BF=C1NR+C2BT×NR。保费补贴变量统计显著,使得方程分为两个,当BT=0时,方程为BF=CINR,当BT=1时,方程为BF=(C1+C2)NR。
第五类如下表7:
第四类方程的形式为:BF=C1BT+C2BTxNR。保费补贴变量统计显著,使得方程分为两个,当BT=0时,方程为BF=0,当BT=1时,方程为BF=(1+C2)NR。
(三)回归结果分析
综合上述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风险变量即自然灾害的损失对保险需求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我们分析认为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是目前农户有多种分散风险的方法来降低损失,如收入的多样化,非农收入增加,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比重则呈下降趋势,农业收入对农户总收入的影响下降了。多样化种植,各种农作物对自然灾害具有不同的抵御能力,使得通过在同一片土地上种植多种农作物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亲友间的互助或借贷,使得对于小规模的灾害,农户可以通过自己或者亲友借贷来进行风险分散。这些分散风险方法存在造成了对农业保险的替代,从而使得自然灾害风险对农业保险需求无统计显著性。二是由于我国目前农业保险仅限于农业养殖业和种植业的部分险种,而且仅仅保障产量水平不包括价格风险,险种较单一,保障的范围小,因而使得自然灾害和保费之间的联系不大。三是长期的“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民很可能养成一种“熟视无睹”的惯性思维,加之对农业保险的了解不多,风险转移意识不强,因此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损失习以为常,对农业保险需求不高。
2、收入变量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保险需求的影响不同。2001-2009年,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农险保费收入并没有相应的增长。在第一类、第三类、第四类方程中,在没有财政保费补贴的情况下,收入对农险保费需求虽然有影响,但十分小接近于零,有了保费补贴后,收入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影响显著。在第二类方程中,在没有保费补贴的情况下,保费收入是一个常数,和收入无关,可以认为这个常数是当地对某些农业保险的刚性需求或上年度的续保,但有了保费补贴后,同样收入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影响显著。在数量最多的第五类方程中,在无保费补贴的情况下,人均保费收入几乎为零,这类方程包括的省份不仅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落后地区,说明收入和农业保险需求不太相关,但有了保费补贴后,经济发达省份边际保险需求增加较多,农业保险保费增长迅速。
3、保费补贴变量对农业保险需求有显著影响。在所有的方程中,保费补贴变量影响都十分显著。在第一类方程中,保费补贴变量不仅对方程的截距项的影响显著而且对收入变量的系数影响显著,可以说保费补贴改变了边际农业保险需求倾向。这类的方程中,保费补贴变量对安徽和重庆的边际农业保险倾向影响为正,但补贴变量的系数为负,整个截距项为负,由于收入变量的数值较大,乘以边际农业保险倾向的值大于截距项的值,因而保费补贴的影响显著。山西省的保费补贴变量对收入变量的影响为负,主要是山西省09年的保费相对08年有一定下降,但其截距项数值较大,总体来说,保费补贴对其影响十分显著。第二类方程、第三类方程、第五类方程的情况和第一类方程类似,即保费补贴变量显著影响了截距项和边际农业保险需求倾向。第四类方程由于无截距项,因而保险补贴变量仅仅影响边际农业保险需求倾向。
4、文化变量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无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理论上,农户受教育程度高,获得保险知识的可能性也越大,也越愿意购买农业保险,一些微观实证也证实了这种观点,如张跃华等(2007)对河南农村的调查。但在本方程不显著的原因如下:一方面由于本文获取的数据只有九年,而九年文化变量的数值虽有增加,但增加很小,因而在统计上显示不出其影响;另一方面文化程度高的农民更可能从事非农业生产,其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低,家庭生活受到农业风险的影响程度较小,因而其农业保险需求小。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1―2009年的人均农险保费进行实证分析,概括结论如下:
1、在目前情况下,农户有多种分散风险的方法以及农业保险意识不够,使得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的大小和农业保险需求的关联性不大。
2、农户的收入增长和农业保险需求并不同步增长,只是有了农险保费补贴后,其收入增长和农业保险需求才呈现正相关。
3、农险保费补贴能改变农户的边际保险倾向,即收入增长带动农险保费增长,对农业保险需求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4、农户的文化水平和农业保险的需求关系不大。
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1、险种设置多样化。增加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在不同地区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农业保险,甚至开展广义的农业保险,即向农户提供包括种养两业险、农机具保险、农民家财和一般财产保险、农民短期健康险与人身意外险等在内的全方位的保险保障。这种多样化、广覆盖的保险保障,有利于增加农民的保险效用评估及保险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护理诉求; 内容分析
作者简介:何晓明,女,主管护师,长期从事骨科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2-0040-02
近年来,髋部骨折的患者手术成功率大大增加死亡率明显减低 [1]。对髋部骨折认识的逐渐加深也使得其预后结果相关有着许多多样性,很多相关的量表因此产生,如日常活动,生活质量,运动度和体育活动等 [2]。很多研究将焦点放在了早期运动和各种并发症的预防上[3],但是目前为止,患者的护理诉求并没有被我们所关注,我们并不知道患者的需要。本研究是在上述渠道的基础上研究患者在接受髋部骨折治疗时的护理诉求。
1 材料和方法
选取10名在正骨医院病房髋部骨折患者进行采访。入选标准:因髋部骨折住院,普通话流利熟练。所有对话和记录由我科护士和患者单独完成,谈话内容用录音记下,并做上相应的笔记,谈话内容对外保密。
2 分析方法
对患者的谈话采用系统性内容分析,涵盖了多个独立步骤。该内容分析可以将患者谈话的内容观点全部集中起来,阐明患者的谈话中心点。
3 结果
9名女性患者和1名男性患者参与了本次研究,平均年龄78岁。外部因素是导致患者跌落以及引起骨折的主要原因。通过内容分析显示,患者集中护理诉求集中在4大类问题上:骨折后等待手术时间;疼痛缓解和早期活动;安全感;并发症。分别将10位患者编号(1-10),分别记录每位患者所说过的话。
3.1 骨折后等待手术时间: 患者描述他们并没有在运输至医院和拍平片这段时间耽误太久,但是他们认为等待手术这一段时间很长,很多患者在等待过程中丧失了时间和地点观念,同样地他们对疼痛感到担忧认为可能在等待期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不测。
"我都等得超过了24小时,我担心会不会有什么不测发生"
在等待手术过程中,患者感到饥饿,口渴和口干。
3.2 疼痛/疼痛缓解和活动: 从患者的描述中可以得知他们因疼痛而感到各种不适,疼痛形式表现也多种多样,例如紧张性痛和钝痛,腹股沟处的放射痛,脚麻以及髋部深部疼痛。这些表达通常在患者描述疼痛时重复提到。
"我感到这种痛和普通的痛不一样,有很大的区别"
对某些患者来说视觉模拟评分(VAS)这一测量工具似乎很难界定疼痛程度。
3.3 安全感: 出院回家似乎是每个患者共同所焦虑的问题,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提出了很多疑问。患者表示回家之后境遇可能会变得不一样,他们大多数子女在外地工作,无法回家照顾他们。此外他们还需要人帮助洗澡,做理疗康复等。
"如果可以我很希望在这里一直待下去,回到家里又没人照顾"
3.4 并发症: 从患者的叙述中可以知道他们时常会产生某种幻觉,这有可能和止痛药过度治疗有关。这种幻觉经常发生在夜间,但是到了早上就会消失。
"我在夜里看见个人影,好像没有脸,他们就在我身边,但不发出声音,我感到很奇怪"
患者另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睡眠障碍,特别是在早期住院期间,主要还是因为疼痛和姿势变换困难有关;这种睡眠障碍睡着治疗进行逐渐得到改善。患者也告诉我们回家,噪音,打鼾以及白天睡眠过多也是引起他们夜间睡眠障碍的原因对安眠药物的恐惧也是原因之一。
4 讨论
通过分析发现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诉求包括以下四大类:骨折后等待手术时间;疼痛缓解和早期活动;安全感;并发症。总体来说患者没有在等待救护车救援,平片拍摄以及送入病房这些过程等待太长的时间。延长的时间在于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大多数患者必须等待24小时以上,很多患者会显得烦躁不安。长时间的等待手术会增加患者焦虑的风险,也会导致压疮[4]。从该研究看出患者感受到的疼痛很强烈,尤其是在活动时,譬如起床和去浴室。有学者[5]发现患者避免在收钱和术后因疼痛避免活动会使得活动更加困难。所以这说明了镇痛治疗在活动前是十分必要的,医师应该保证患者在活动前应可以耐受疼痛。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关注患者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对于理解病情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有些患者虽然疼痛却不愿意麻烦医护人员的情况也时有存在,所以这更需要我们全方位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陆晴友 老年性髋部骨折的外科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8):574-576
[2] L. Hutchings, R.Fox, T.Chesser,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how are we measuring outcome [J] Injury, 2011,42(11): 1205-1213
[3] 葛向煜,王君俏,刘邦忠 等 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2):25-28
关键词:高速公路 机电设备 管理 特点 需求
中图分类号:T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233-02
我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在高速公路运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速公路管理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机电设备的管理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水平。随着高速公路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使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所包含的设备数量越来越巨大、种类越来越繁多,这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首先分析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特点,进而探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需求。
1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特点
1.1 数量大
随着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其复杂度越来越高,规模也越来越大,一个路段的机电设备往往近万台。要做到对数以万计的机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需要为每一台设备建立详细的档案并能实时查询、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使用计算机来存储设备信息是最佳的选择。而为设备建立电子档案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对设备进行合理的分类,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计算机的查询效率,也有利于管理人员根据分类对设备进行查询和统计。
1.2 分布广
为了能够对高速公路上收费区域、隧道区域、重点路段进行监控,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并不像工厂中的设备集中在厂房和车间中,而是遍布整条路段或是几条路段组成的路网上。例如安装在收费广场、隧道、道路沿线的摄像机,需要将实时的视频信息通过光纤传送到监控中心,在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供监控人员查看,以便了解道路状况或对突发事件做出应急处置。这种分散的设备状态增加了维护和维修的难度,维修人员需要定期巡查设备状态,并且延长了设备从报修到修复的时间。
为了便于管理,目前常常采用“设备分散,数据集中”的管理方式,将设备的档案信息在分中心统一管理。设备的状态、维护维修等信息的更变都需要在分中心统一进行更新,这样既保证了设备信息的准确,也能提高管理的效能,使分中心及时掌握设备状态、进行维修调度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3 种类多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种类繁多的机电设备构成,这其中既包括了高速公路上的专用设备(如收费站设备、交通指示设备等),也包括了大量的通用设备(如计算机网络设备、机械设备、消防设备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机电工程)(JTG F80/1-2004),高速公路常用的机电设备近200种(不包括同种设备的不同型号、规格)。
不同种类的设备在使用、维护、维修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使管理工作变的复杂。相反的,如果能够通过对设备进行合理分类相当于找到了设备的共性,将针对具体设备的管理归纳为针对设备类的管理,这样做可以简化管理工作,并且有利于发现设备的运行规律,对每一类设备有针对性的制定维护、维修、升级改造计划,进行故障统计和预测。
1.4 资产属性突出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绝大多数的使用年限都超过一个会计年且单价超过2000元,是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本质是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采购、维护、维修、报废、更新等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产状况,因此高速公路机电管理部门往往需要为财务部门提供详尽的资产台账,再通过财务部门统计、汇总生成企业财务报表。财务部门根据财务报表分析得到的资产信息也为机电设备更新、采购、报废、专项维护等工作提供依据。因此,注重机电设备的资产属性对于管理好机电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2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需求
通过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功能及组成的研究,结合现代设备管理的要求,总结出以下几点我国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方面的管理需求,见图1。
(1)科学选型,合理采购,提高设备利用率。
机电设备作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不同的生产厂家、不同的品牌和规格对于其采购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生产计划的要求,在机电设备采购的过程中,需将不同特性的同类设备进行比较和筛选,以便于最后确定采购目标。通过高质量的采购过程,可以使合适的设备在正确的生产位置上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这将直接的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力提高。高速公路机电管理部门不仅需要在建设初期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在运营过程中,还要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如设备的损耗情况、运行状态、技术落后等),进行备件采购以及对设备进行更新。
(2)建立设备档案,监管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
现代设备管理理论要求以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为研究主体,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购、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以及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对于机电设备,建立独立的具有针对性的详细设备档案是高效管理的基本需求。通过建立起的设备档案可以查看设备的历史信息,对设备运行情况做出粗略的评价,使针对设备的管理工作有据可循,同时也使管理人员便于掌握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
(3)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合理制定、调整维护计划,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期设备的维护与维修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设备的管理工作经历了从事后维修到预防维修的发展阶段。设备管理的预防维护是指通过在设备使用时加强维护保养以预防故障的发生。通常情况下,预防维护的核心是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的综合应用。通过基本的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管理者可以掌握设备使用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设备的现状进行维护和修理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和防护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对某一类或某一地点的所有设备有针对性的制定维护计划,并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和设备的历史信息调整维护计划,以达到人员、维护费用等支出最小化维护效果最大化的效果。
(4)缩短设备故障响应时间,及时修复故障,提高设备完好率。
设备的使用过程是其生产产品、创造利润的过程,但由于磨损和难以完全避免的情况,会致使设备自身消耗。设备补偿,是保障设备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设备故障将会导致设备功能丧失,无法维持正常生产。此时,需要设备维修人员尽快的对设备进行检修,找出故障并修复,以确保设备可以尽快的恢复功能。若无法及时修复设备故障,应尽快使用备件对设备进行替换。这需要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报告故障,维修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选择合理正确的维修资源和维修方法。设备完好率作为反映企业设备技术状况和评价设备管理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关注重点,及时的发现并修复故障,可以提高设备完好率。而对于设备管理人员更高的管理要求是通过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历史信息对于非突发的设备故障进行预测,在设备尚未丧失功能时进行维修减少停机时间,这是国内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部门正在探索的新路径。
(5)规范库存管理,提高出入库效率,实现库存最优化。
库存备品备件管理是反映企业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控制修理费用至关重要。合理的备件储备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因为维修资金有限,过多的备件储备会造成资金的积压,而过少的备件储备又将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运行。高速公路机电管理部门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各种备品备件的数量,提高出、入库的效率,为设备的维修做好后勤补给工作。
(6)进行资产管理,掌握企业资产分布及使用状况,结合设备运行情况,评价设备状态,为采购、更新、报废设备提供决策依据。
设备资产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生产的技术物质基础。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对属于固定资产的机电设备、机械进行资产管理。对机电设备进行资产管理,往往需要设备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和财会部门相互配合。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的工作包括设备资产的验收、编号、维修、改造、移装、调拨、出租、盘点、报废、清理以及更新等管理工作。设备的使用单位承担着设备资产的正确使用、妥善保管、精心维护等责任,对设备资产的完好保存和有效利用直接负责。对于固定资产责任制度的组织、制定和响应,则划归于财会部门的责任范畴内,其同时还承担着完成凭证审查手续,并协助其他各个部门做好固定资产核算评估的工作任务。对于机电设备的资产管理与设备管理,在内容上有相通的部分但又各有侧重,两者并不对立,正确的做法是从这两个方面共同对设备进行管理,将资产信息与设备融合,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价设备状态,为采购、更新、报废设备提供更加全面的决策依据,同时满足设备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的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姜金三.现代设备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