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舞蹈教育范文

舞蹈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舞蹈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舞蹈教育

第1篇:舞蹈教育范文

1.如何在舞蹈教育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

启情。幼儿审美具有情绪性的特点,即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易于欣赏美、产生美感;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对美的事物反应差,甚至产生反感。所以,要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必须时刻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

首先,要注意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易为幼儿理解的舞蹈作品。其次,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可以形象性的语言、图征等各种形式激发幼儿对该舞蹈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积极情绪,然后再教舞蹈,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喜欢学习,更重要的是易于幼儿感受舞蹈动作的美,并表现、创造这种美。再次,在教学活动中要用形象化的的语言讲解舞蹈动作的要领,切忌搞机械训练。

导行。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内涵:有人体动作的美、有队形的美、有服装的美、有音乐的美、有歌词的美……可以说,舞蹈美包括了音乐美、美术美、文学美。故而幼儿园可组织舞蹈欣赏的活动,引导幼儿采用多通道感知的方法,多方位的欣赏舞蹈中的美。比如电视节目中幼儿的成品舞蹈或成人的动作;评一评舞蹈中的服装、道具美在哪儿;说一说舞蹈音乐的感觉……久而久之,孩子们能积累大量关于美的直接经验,更重要的是应引导他们把这些经验迁移到舞蹈的创编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审美素质。

2.在舞蹈教育中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

首先,舞蹈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对幼儿的要求兼有音乐欣赏、动作协调及空间识别等诸多方面。所以说舞蹈学习实质是左脑在"体操",它对右脑的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就为人提供了发展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因为艺术教育给孩子们的"知觉促动"会促使孩子们以其自身的能力对艺术进行把握、阐释、解疑和改进。遵循这一原理,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让孩子机械模仿的陈旧模式,而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

此外,舞蹈教育中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造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表达的创造的自由,对有创意的幼儿更要经予鼓励。

3.利用舞蹈教育提高幼儿的生理素质

第2篇:舞蹈教育范文

一、在舞蹈教育活动中感受美

幼儿舞蹈中有诗意的构思,有美的艺术造型,有活泼可爱的动物形象,有神奇梦幻的童话王国,有五彩斑斓的大自然世界,有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有绚丽多彩的服装道具等等。而这些在幼儿舞蹈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如何激发幼儿感受美的情趣?首先,引导孩子去感受舞蹈的艺术之美。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它的独特性,在于运用人的形体动作表现艺术,属视觉艺术范畴。让幼儿多欣赏经典优秀的舞蹈作品,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不断加深幼儿视觉印象,让他们从观赏中感受舞蹈动作之美。如我在教《小孔雀》时先找来杨丽萍代表作《雀之灵》的视频让孩子欣赏,杨丽萍的动作轻柔舒展,手指灵活、舞姿优美、舞步轻盈,把孔雀的灵秀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每个孩子都被杨丽萍的表演深深吸引,称赞不已,而为之她着迷,他们感受到了舞蹈的动作之美、形态之美、服饰之美、音乐之美、灯光场景之美等等。于是他们在学习孔雀舞时,搜索记忆中那只美丽孔雀的身影,用心的学习,认真地做好每个动作,努力把自己也化成一只美丽的孔雀。从他们的动作中看到了舞蹈带来的美感,他们也学会了用动作传情达意,用心灵去感受舞蹈的美,领悟到舞蹈的内涵,感受到舞蹈带给的快乐。

二、在舞蹈教育活动中表现美

舞蹈是审美情感最直率、最完美、最有力的表现,舞蹈内容的美,主要就在于它表现了生活中美的情感、美的观念、美的趣味。爱表现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表现美则是美育的核心,我们在引导孩子们认识美、理解美、感知美的同时更要让孩子去表现美。幼儿舞蹈教育给孩子们提供表现美的新天地,他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美、自己的表情表演传达美、自己的动作、姿态、手势等肢体语言表现美,使之升华为自身的素质,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例如我在编排舞蹈《花儿朵朵》时,通过舞蹈语言、音乐语言、服饰语言、道具语言,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一朵朵花儿沐浴着阳光雨露,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健康、快乐、幸福的开放。在排练时,让他们体会花儿喝到雨水时舒展着身体,花瓣一瓣一瓣慢慢开放时的柔美,花儿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每一朵都是那样的鲜艳,绽放出美丽的笑脸。我深入浅出地引导孩子们,让他们用自己的身体、脸部表情表现出来,孩子们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和心灵的感悟力去表现动作的内涵,他们有的慢慢的张开手指,如花绽放;有的从地面伸展起身体,如雨露浇灌时茁壮成长;有的对着太阳微笑,如朵朵美丽的鲜花等等。孩子们的情绪、情感完全被牵动到舞蹈语汇和舞蹈情节之中,他们在舞蹈中感知快乐,接受美的体验,情与德的熏陶,最终把美展现。

三、在舞蹈教育活动中创造美

第3篇:舞蹈教育范文

一、形体训练

狭义的形体训练把它定义为形体美训练。广义的形体训练认为,只要是有形体动作的训练就可以叫做形体训练,这样各式各样的动作都可以称为形体训练,甚至某些服务行业的程式化动作,比如迎宾、端菜、送菜、礼仪姿势等,也被称为形体训练。但是在我们学校舞蹈教育中形体训练要求更严格,舞蹈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要求学生学会正确的站姿,挺胸抬头,明确基本的站姿和手位。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形体训练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在舞蹈入门之前就搞好形体训练。

二、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训练是舞蹈教学的重要部分,它在形体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的难度,着重训练学生的软开度、协调性、控制、力量等。对于专业舞蹈学习者来说,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十分必要,也十分严格。基本功越扎实,舞蹈的柔韧性、弹跳力就越好,舞感也就越好,那么,在学校舞蹈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呢?首先,训练学生的地面动作,头、眼睛、手臂、勾绷脚的练习。其次,压腿、甩大腰、劈叉等的训练。第三,力量训练。我们无论是学习哪个民族的舞蹈?无论是现代舞还是古典舞,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体现舞蹈的形体美、韵律美。基本功的训练是我们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些学校对舞蹈基本功训练不是很重视,没有专门训练的场地或者没有专业的舞蹈老师指导,从而导致有些地方舞蹈教学落后,特别是农村学校,在舞蹈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基本功的训练。

三、民间舞蹈以及现代舞蹈的训练

在舞蹈教学中只要把形体训练、基本功训练摆在首位,那么对于我们民间舞蹈以及现代舞蹈的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帮助。民间舞又叫民族民间舞蹈,分为:藏族舞蹈、蒙古舞蹈、傣族舞蹈、彝族舞蹈、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等,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格特点,比如藏族舞蹈主要是颤膝、塌腰;蒙古舞蹈主要是耸肩、压腕;傣族舞蹈主要是体现三道弯,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熟悉每个民族的舞蹈,而民族舞蹈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舞蹈的韵味与特点,因此,对于初学者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学生,有些民族舞蹈对基本功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傣族舞蹈的三道弯,柔韧性好的学生才能把动作做到位,因此,民间舞蹈的学习与基本功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那么现代舞蹈就不需要基本功了吗?恰恰相反,现代舞蹈对基本功的要求更加严格,现代舞蹈体现的是一种快节奏,一种激情的抒发,积极向上的舞蹈,对于学生也有更高的要求以及激励作用,学生在表演现代舞的时候能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感、体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第4篇:舞蹈教育范文

一 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

幼儿舞蹈是以幼儿身心健康为教育内容的,以培养正确的思想、情感、行为,传授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目的,使幼儿在学龄前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幼儿舞蹈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如表现成长的舞蹈《宝宝会走了》就通过对生活中婴幼儿的观察,运用舞蹈形象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成长阶段性的自然规律。如表现动物的舞蹈《顽皮的小猫》,通过对小猫的模仿,形象地表现出不同形态下小猫的特点。如表现行为规范的舞蹈《红绿灯》,让幼儿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如表现劳动的舞蹈《洗刷刷》,表现关爱的舞蹈《妈妈您辛苦了》,表现团结互助的舞蹈《小蚂蚁》,表现学习的舞蹈《天天向上》等等,这些舞蹈都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积累,都是幼儿可以理解和表达的,教给幼儿粗浅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表达,从而培养幼儿对舞蹈浓厚的兴趣,发展幼儿对舞蹈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以下是幼儿舞蹈教学计划的具体做法:

1.空间、方位的练习

空间、方位的练习主要了解八个不同的方向、三个空间,使幼儿明确舞台上的前后与上下,学会运用空间中高低的各种走、跑、跳的简单动作,向直线、斜线、弧线、曲线,做舞蹈动作的延伸,以达到培养幼儿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的目的。

2.形体训练

形体训练主要是对幼儿的体态、肩腰腿胯的软开度、控制以及跳、转、翻等的最基本训练,可分为地面练习,把杆基训练习、把下技巧练习。

3.律动练习

律动练习就是按照一定节奏规律进行的舞蹈小组合练习。律动练习以各种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为支点,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节拍、速度等变化来做不同的律动性的练习,它既可以是单一动作的重复练习,也可以是几个关联的

动作连接成的律动组合练习,这种律动组合就是一个小舞蹈组合。由于幼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有心肺功能差、肌肉不发达、容易疲劳、运动神经尚不健全等生理特点,所以,幼儿的律动组合不应过长、过于复杂,应以简单、有趣为主。另外,幼儿天生喜欢模仿,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形象生动地编排一些模仿动作的律动组合,如“蝴蝶飞”、“开汽车”、“摘葡萄”等。

二 幼儿舞蹈教学的方法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事实上,幼儿在学动作、练组合、排节目期间,总是观察和跟随着教师的示范心摹手追地去模仿,在聆听教师讲解动作的同时幼儿本人也手舞足蹈。

1.注重平时点滴的积累与渗透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由于表演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要靠平时的生活积累与体验。为了让孩子轻松掌握这些枯燥的技能,我们可借助故事、儿歌、情境表演等来培养孩子对喜、怒、哀、乐的表达。如:得到想要已久的礼物时,孩子的表情是哈哈大笑。被家长打屁股时,孩子的表情是不高兴撅着嘴,当听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时,让孩子琢磨小女孩的童年是多么的不幸。看动画片《倒霉熊》时,让孩子不受任何约束地开心大笑。要使孩子较准确、细腻地表现舞蹈就必须反复琢磨,积累经验。

2.注重舞蹈的情感分析与引导

教师在教舞蹈时要注意动作和表情的协调,每一段舞蹈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都应有与其相符合的情绪。舞蹈前老师首先要给孩子讲述舞蹈的情感基调,这才更便于幼儿理解。例如:表演抒情舞蹈时,要求孩子动作要连贯、柔和,表情自然。表演欢快舞蹈时,鼓励孩子表现出喜悦的心情,动作要轻快。有些舞蹈在表演时,情绪是变化起伏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孩子根据情节的变化用相应的情感去表达。例如:舞蹈《猫鼠之夜》,整个舞蹈的基本特点是夸张、幽默、多变。舞蹈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一群小老鼠趁猫睡着了偷油的情节,要表现出偷偷摸摸的样子以及被猫发现害怕的情绪;中间部分是老鼠与猫周旋,把猫砸晕了,要表现出机智勇敢的情绪;最后部分是猫改变捉鼠策略,与老鼠一起玩耍,使老鼠松懈,最后一群老鼠全部被捉。这一段要表现出快乐的情绪与被捉后情绪之间的落差。在整个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一个简单的内容提示,然后请他们自己进入角色,去揣摩、感受舞蹈故事的发展。孩子们会表现得淋漓尽致,超出大人的想象。

3.创设环境激发孩子对表演的兴趣

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要用更多的方法激发他们表演的兴趣。如:多给孩子创设一些活动区,在活动区中我扮演医生,你扮演病人;我扮演王子,你扮演公主;我扮演警察,你扮演小偷;孩子在这个活动区中玩得不亦乐乎。老师也要对孩子的大胆表现进行充分的鼓励。老师也可以给孩子提供材料,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表演道具,这样不仅丰富了表演的色彩,也培养了孩子的舞台表现力,动作协调力和想象力,孩子也掌握了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了自信心,并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三 幼儿舞蹈的创编

创编幼儿舞蹈要符合孩子的“口味”,舞蹈要多方面创新,既要民族化,又要多样化,只有孩子喜欢,才能起到教育作用。

1.题材的选择

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任何一件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都对编创者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都能成为构思一部作品的素材。通过舞蹈作为桥梁和中介,把幼儿暂时不能完全理解的东西,以优美的旋律和各种舞蹈动作,印入幼儿的心扉。选择熟悉的事和物且富有童真、童趣、童幻的内容,使幼儿快乐地学习舞蹈。

2.音乐的选取

幼儿舞蹈的音乐要短小活泼、旋律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音乐节奏要鲜明强烈,幼儿听后才能展开想象,有想跳舞蹈、爱跳舞蹈的欲望。音乐形象且生动具体,幼儿才能理解,只有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才能保障舞蹈的艺术性。

3.动作的创编

幼儿舞蹈的动作应从幼儿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出发,不应过于繁琐、过于复杂,应适合幼儿的接受能力。老师示范动作要准确,节奏要鲜明,要有充沛的感情。在教幼儿学习新舞蹈时,一定要讲清动作的要领。不能只图快而一下教很多。由易到难,引导幼儿创编,孩子在观察中积累了素材,这样在创编动作时就有了一定的经验,并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教师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观察形态、动态、神态上。让幼儿先编单个动作,然后根据这一信息,展开联想的思路,创造出变化的相似动作。其次,引导幼儿一小句、一小段地创编,让幼儿掌握创编活动的渐进性、顺序性。

第5篇:舞蹈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育;快乐引导

在当今社会里,学习舞蹈的热潮如雨后春笋般悄然遍布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对幼儿的早期舞蹈培养意识已经越来越深入广大家长的心中,引起了充分重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把我国自古以来的舞蹈教育传统发扬光大。然而,在传承传统舞蹈教育的同时,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寻找、开拓出新的思路,将幼儿对学习舞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是很值得去思考、探讨的一个问题。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快乐引导”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与因素,它的主旨便是在幼儿感觉快乐的心理状态下引导幼儿进行舞蹈教学活动,由此解决舞蹈教学中因动作需反复训练而给幼儿带来枯燥厌学状态的问题。此问题的重点则在于怎样才算“快乐引导”,如何进行“快乐引导”。就这两个问题,笔者作了一些思考。

1.“快乐”为前提,“引导”是关键

“感兴趣”是驱动孩子参与意志的强心针,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应当注意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将固有的单一的训练赋予新的意义,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强调教学轻松感,并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自,大胆地将对课堂教学中的不同想法表达出来,更进一步地关注并尊重学生感受,将师与生的关系充分融合在一起,把学生逐步引导进入教师原先设定好的教学计划中去,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融进课堂,让他们在一个欢快的氛围中进行舞蹈教学活动。“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更是与“快乐引导”的方向不谋而合。幼儿舞蹈教育正是需要这样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

2.“快乐引导”的具体做法

在“快乐引导”主体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贯彻“快乐引导”的原则有以下一些要点及具体操作方法。

2.1 慎设教学内容。教师在自选的辅助教材的择定上一定要是丰富多变、轻松愉悦的,执教者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一节课中课堂内容的选择与顺序主次前后的安排,娱教结合、松紧得宜是十分重要的。幼儿们与生俱来的一颗洁挚单纯的童心,会在第一时间本能地对教者的教学活动给予最真实、直接的反应。鉴于此,选择安排让幼儿感兴趣的让他们觉得快乐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方面,这是我们应下一番工夫去深化展开“思”与“施”的要素。

2.2 情境设置。除了自身行为的引导,情境的设置也是快乐引导中的一个有效方式。

2.2.1 故事舞蹈教学法。此方面主要是针对幼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特点而设置的。将舞蹈肢体动作与童话故事结合起来。例如,教授手部“波浪”动作时,可给幼儿编讲一个《欢快的小鸟儿》的小故事,将不断扩大幅度的手臂波浪动作比喻成小鸟的翅膀,将舞蹈内容情节化。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编,给孩子们示范动作后,让他们根据舞姿自己编个小故事来配合舞蹈,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一组动作可以配不同故事情节。如此一来这些动作,都可以在故事里赋予它新的意义,不至于使幼儿对单一动作的重复产生厌腻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也得到了维护和提升,并且还可在无形中增强幼儿对动作记忆的速度及强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牢记舞蹈动作。

2.2.2 示范、竞赛法。此法是利用了幼儿好强好胜,表现欲强烈的特点刺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组别间的竞赛,比比看哪一组做得最好。或者是挑选个别动作较规范的学生做小老师、小演员,给其他学生进行示范及带领。这样做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及竞争意识,推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此法还能起到吸引学生对动作细节的注意力,想做小老师或者是小演员就必须把动作做得规范和漂亮。怀着这样的意愿,幼儿自然而然地便会自发地把注意力投入到教师的教学中来。

2.2.3 舞游结合、学趣结合。“快乐引导”的主旨是让孩子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心理下进行舞蹈学习。对幼儿而言,游戏是给他们带来无限乐趣的活动,因此,可以将游戏的形式带入舞蹈教学课堂中来。例如,把站姿训练和木头人的游戏相结合,让孩子们觉得保持一个舞蹈姿势不动并非只是刻板地训练,而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如此一来幼儿参与进教学训练活动的积极性便大大提高了。

简言之,我们应当将幼儿舞蹈教育劳逸结合,学趣结合,秉行“快乐引导”的宗旨,将幼儿舞蹈教育的思路拓展开来。

3.“快乐引导”与幼儿舞蹈教学相互联系

“快乐引导”的核心主旨是强调要让幼儿在快乐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舞蹈学习。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理会推动着他们锲而不舍地在舞蹈的世界中不断地寻求新的亮点。有了这股动力的支持,就有了让幼儿保持学习舞蹈的劲头,并持之以恒。“学舞蹈真快乐,真开心。我真想再学更多更多的舞蹈。”当幼儿产生这样的心理时,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便会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他们因“快乐”而想要主动去学习舞蹈的愿望,便证实了“快乐引导”对他们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带着欢乐的心情,我们对任何事物似乎都在无形中变得更愿意去接受了。有了自主主动性,对知识技能的吸纳也会变得更为容易接受。

第6篇:舞蹈教育范文

【关键词】心理;幼儿;舞蹈;教育

一、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

舞蹈心理学强调舞蹈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处于身体发展和心理发育的启蒙阶段,精力充沛,性情活泼好动。进行幼儿舞蹈教育,首先要根据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来开设舞蹈课程。幼儿在接受正确的舞蹈活动时,可以使身体变得更加灵活协调,促进审美认识发展,提升自我表现能力,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和人格塑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若是将幼儿舞蹈教育当作成人专业化舞蹈教育,忽视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不仅会影响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同时很有可能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

(一)设立幼儿舞蹈的主题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就是认知,幼儿的接受能力以及感知觉等能力较弱,认识活动很敏感,他们的感觉和知觉处于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认知水平有限的他们善于捕捉欢快的旋律,可以跟着节奏舞动身体进行模仿。所以,幼儿舞蹈教育要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心理发展与成长,推动幼儿各方面素质能力的提升。在开展幼儿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设立舞蹈主题,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设置舞蹈课程时可以利用幼儿熟悉的音乐、故事、环境等拟定主题,帮助孩子减少陌生感,积极参与到舞蹈活动中,同时进行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例如设立情境:猫头鹰独自在森林里,只有它和它的影子。让孩子们探索影子,探索身体的可能性,自己去创造动作。具体设置可以以教师模拟森林里各种音乐的形式来进行,鼓励孩子们伴随音乐模拟猫头鹰的“翅膀”,练习手臂的延伸与收缩,以达到锻炼手臂力量和反应能力的教学目的。一堂幼儿舞蹈课通过创造情景、想象角色与游戏的带入,使孩子们在过程中紧跟教师的节奏,始终专注于课堂学习,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提高幼儿舞蹈的故事性、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的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因此他们的想象力非常活跃,但是想象力水平和思维水平较低,注意力非常容易不稳定,且幼儿在舞蹈时大多数凭借自己的内部感觉来完成。这一发展规律决定幼儿舞蹈老师在进行舞蹈教育时要注重提高舞蹈的故事性,增强趣味性,吸引他们主动参与舞蹈活动,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行舞蹈教学。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训练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增加趣味性,这一操作也有益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对情感世界的认识。例如:一群蚂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把西瓜搬回家,先给孩子们讲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扮演小蚂蚁,反复上演“分享”和“分担”的故事。通过引导孩子们进入教师设定的“搬西瓜”情境,让他们想象分享甜美的西瓜的情节,感受分享后的快乐以及协作带来的成功;让孩子们模仿小蚂蚁吃西瓜和吃饱了的状态,训练头部的灵活性和音乐节奏感;启发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与挑战,鼓励他们用乐观、勤劳的态度应对挑战,同时也告诉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应退缩而应勇往直前。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完成过程中,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可以自己设置动作,自己感受,而教师作为主导者,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能力,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重视幼儿情绪、情感的变化

在心理学上,行为主义理论家华生关于幼儿情绪提出了“非习得性情绪”,克林勒特和坎波斯提出幼儿情绪的发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种种研究证明,积极的情绪情感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智力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尤其需要重视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通过给予积极体验、调节消极体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一)注重给予积极体验在幼儿舞蹈课堂中,舞蹈教师的情绪对幼儿的课堂学习和接受程度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行为作风和舞蹈形象也容易影响幼儿的认知。因此,舞蹈教师要注重给予积极体验,引导幼儿的自我价值观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中,教师设立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参与学习,孩子们跟随教师的节奏,积极参与舞蹈活动,进行认识和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放大自身的情绪,对表情可以进行夸张化处理,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主动表现。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肢体运动或是情绪变化中观察自我,提升对自我的认知,从而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获得主动感。这样积极的幼儿舞蹈教育,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我接纳感,使他们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授新的舞蹈动作或者舞蹈技能时,可以在孩子们学会后给予表扬和鼓励,促使他们获得积极体验。在幼儿舞蹈教育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即邀请跳得好或者表现好的孩子来当“小老师”,再给他们鼓掌时,孩子们的表现欲往往是最强烈的。他们渴望获得老师的表扬与认可,获得当“小老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舞蹈活动中积极鼓励孩子,让课上的孩子们都能获得积极体验,获得主动感。适度的夸奖对幼儿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获得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后,孩子们的内心也会越来越强大。

(二)重视调节消极体验舞蹈心理学提出,舞蹈教育活动要关注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幼儿的情绪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就要求幼儿舞蹈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情绪、情感的发生,及时将孩子的消极体验进行转化,让他们体验积极情绪,进而从情绪上升到情感以及情操的体验。对于还未发展成熟的幼儿来说,坚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重复、反复训练容易让他们失去耐心。所以,在进行幼儿舞蹈教育时尤其不能进行枯燥的教学,好的舞蹈课堂应当生动有趣,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从中获得能力的提升。身体素质较好、领悟能力较高的孩子也许可以很快记住一些动作,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迅速掌握,那些学习较慢的孩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不断练习。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刻一味关注表现好的孩子,忽视了还没学会的孩子,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消极体验,违背舞蹈心理学的要求,幼儿容易失去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讲究因材施教,对表现更好的孩子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更应该耐心指导和鼓励。幼儿各方面发展不成熟,容易缺乏安全感,因此有的孩子最开始上课时比较紧张,把握不好舞蹈动作要求,学得不好,孩子也很沮丧。对待幼儿,教师在舞蹈课上应该多给予孩子鼓励,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爱,获得安全感、认同感。通过调节消极体验,使孩子转变情绪,积极地进行舞蹈训练,增强其自信心和表现能力。当孩子对自己的舞蹈充满自信时,自然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用肢体表现开心、悲伤、害怕等多种不同的情绪,从而使儿童获得情绪知识和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比如,设定相关情境:一个女孩很喜欢跳芭蕾,但是比赛评委嫌她的脚太大而拒绝观看她的表演,她只好放弃跳舞。让孩子们进入情境,感受主人公的情绪。随着音乐表演“悲伤”,训练孩子们通过舞蹈表现自己的情感,启发孩子们运用肢体表达情绪。有些孩子不能迅速进入“悲伤”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表扬做得好的孩子,同时在动作或者语言上启发还没有进入状态的孩子。

第7篇:舞蹈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前儿童 舞蹈教育 特殊性

舞蹈作为一门古老而常新的艺术形式,融合了时间与空间,因而也有着“艺术之母”的美称,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教育更是作为艺术教育的首要形式,受到了狂热追捧,各种舞蹈培训班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壮大起来。然而,由于学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学前儿童舞蹈教育与一般舞蹈教育虽有相同点,却更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一、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概念厘定

广义的学前儿童泛指进入小学接受学校正式教育之前的年龄阶段的儿童,包括婴儿、幼儿。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3~6、7岁的儿童,也正是我们习惯上所称的幼儿。虽然婴儿律动也符合舞蹈的部分特征,但一般所讲的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是指以狭义的学前儿童即幼儿为对象进行的舞蹈教育。从理论上看,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探寻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学问,属于舞蹈教育学的分支。从实践性看,它更是一个教学双方互动相长的动态过程。一般而言,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是以3~6、7岁儿童为主体、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舞蹈为内容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幼儿园和其它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普及舞蹈教育和专业舞蹈教育。

二、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目标

学前时期儿童的学习都是为进入学龄期进行正式学习做准备的。对学前儿童的教育目标不在于向其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学前儿童舞蹈教育也不例外,其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为舞蹈艺术家,而主要在于培养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舞蹈的各种功能,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具体目标是:(1)培养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使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积极主动地参与舞蹈活动;(2)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舞蹈训练方法,促进形体塑造和体格发育,增强儿童体质;(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力、对自我的控制力和对音乐内容的表现力;(4)让幼儿学会简单的舞美设计与搭配,参与舞蹈创编,提升审美感知能力、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5)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高尚的品德,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学前儿童舞蹈以幼儿为主体,舞蹈内容是对幼儿生活、游戏、学习、思想的总结和反映,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贴近幼儿的特点,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表达方式。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处于艺术教育的核心地位。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增强幼儿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增强体质,促进生理发育

就促进身体健康方面,舞蹈与体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舞蹈的功能则更为甚之。学前儿童爱动、爱跳、爱模仿,尤其受语言发展水平限制,喜欢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自我。舞蹈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有童趣,幼儿经常接受规范的舞蹈教育,符合其年龄特征,因而有助于促进幼儿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机体组织的发展,从而增强幼儿体质和抵抗力,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同时,科学的舞蹈教育还能够提高学前儿童动作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协调性。不仅如此,作为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舞蹈还可以帮助幼儿矫正端肩抠背、小腿不直等不良习惯和不良体态,塑造挺拔向上的身形。

(二)提升智力,促进心理发展

舞蹈要求跳舞的人在音乐的起落中完成各种身形的转换,和着音乐的节拍呈现灵动的舞姿,需要舞者具备较强的观察力、记忆力、领悟力、模仿力等。对学前儿童进行舞蹈教育,可以通过多次的学习、排练和表演等活动,锻炼学前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模仿力等,培养专注的品质,同时,可以调动幼儿参与编排舞蹈,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前儿童通过提取生活素材,进行无拘无束的自由联想,形成画面,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转换为立体形象,最后加入时间的维度,编排成为伴着音乐的舞蹈曲目。不论幼儿完成的情况怎样,这样的锻炼都有助于开发学前儿童的右脑,启迪幼儿进行丰富的联想,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升学前儿童的智力。并且,学前儿童舞蹈多是群舞形式。这就要求学前儿童在舞蹈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要能体谅和宽容他人,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三)美育功能

作为最为重要的艺术教育形式之一,学前儿童舞蹈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具有美育功能。在舞蹈教育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认识美、感受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优美的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服饰道具的配搭培养幼儿的色彩形状等审美鉴赏力;丰富的主题使幼儿体验生活多彩之美;集体舞的形式则使幼儿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之美。学前儿童在接受舞蹈教育的同时,也是其生命美本身的展开。他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取材生活,创编舞蹈,通过音乐的映衬下肢体的语言来表达这无尽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

(四)独特的本体价值

舞蹈对学前儿童而言,除了上面述及的各种作用,更重要的一点则体现于舞蹈独特的本体价值。舞蹈特别强调本体感觉,也即“依赖于肌肉运动、身置、肢体平衡和肌肤触摸等所获得的身体感觉, 它是人类最本原的一种智慧, 是人们用身体进行思考和学习的方式。”①这种方式恰恰符合学前儿童理解世界的方式,即主要通过感知去把握世界。学前儿童通过肌体的感受理解世界,通过肢体的言说表达理解。相较于其它艺术门类,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更为突出本体感觉,更有利于幼儿探索和认识世界。

(五)其它作用

我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多民族国家,悠久的舞蹈传统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舞为学前儿童学习舞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幼儿学习舞蹈,一方面是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肢体这个共通的语言与其它文化进行交流。此外,由于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学前儿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还能享受到音乐本身带来的价值。

四、学习和从事学前儿童舞蹈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学前儿童舞蹈教育作为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除了与其它年龄阶段舞蹈教育的共性,还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学习和从事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对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

目前,在绝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舞蹈教育并没有作为专门的课程纳入日常教育计划,而是以兴趣班的形式在进行。这说明,在很多人眼里,舞蹈对学前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孩子被送到舞蹈训练班是因为“别人的孩子学了舞蹈”;有的是因为家长认为“总得学点啥”;另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学习舞蹈能够获得考试加分或者为参加艺靠打下基础;少数家长认为送孩子学习舞蹈可以锻炼身体塑造形体;而鲜有人能全面地认识到舞蹈对于学前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所起到的多方位的作用。所以修正家长们对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有失偏颇的认知,把舞蹈视为与其它课程同等重要,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尊重学前儿童在舞蹈教育中的主体性

在学前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学前教育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却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便是:着急着塞给幼儿各种知识,使学前教育变成了“前小学”教育。学习似乎只为了成绩,教师成为“填鸭教育”的主体,削弱甚至剥夺了本属于幼儿的主体地位。正如前所述,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在学前儿童舞蹈教育及其它教育中,都应该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才能达成教育目标,使幼儿成长为具有自由精神的、自主心灵的、有创造力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

(三)尊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舞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良性作用是建立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的。学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要在适宜弹跳的地面进行舞蹈训练。不能忽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以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关节灵活、肌肉弹性和伸展性提高,便于机体快速进入灵活的舞蹈运动状态;也不能忽视训练后的收整活动,以使机体从兴奋到安静有个缓冲过程,避免儿童发生软组织挛缩,保证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柔韧性。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连续性、不均衡性等特点,秉承整体性原则、适量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着眼于整个有机体,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避免单纯侧重某一方面的训练或者超出幼儿身体承受力和理解力的训练,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此外,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还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舞蹈训练要尽可能顾及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态。

(四)平等对待每一位学前儿童

领略舞蹈魅力、享受艺术教育是每一位学前儿童的权利。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将每个幼儿都培养成为舞蹈艺术家。那么所有的学前儿童,不论性别,不论其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不论其生在城市或者山村,不论其是否有舞蹈天赋,不论残疾或健康,都应该享有接受舞蹈教育的平等机会。所以只要是学前儿童,都可以学习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表现自己的精神风貌。作为教师,进行舞蹈教育时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

(五)避免成人化、功利化

学前儿童舞蹈内容应该反映幼儿的游戏、学习、生活和成长,舞蹈素材要贴近幼儿,符合幼儿的理解力,舞美设计也要以幼儿喜闻乐见为标准,而不应该把幼儿舞蹈看成成人舞蹈的缩小版,盲目追求技巧难度,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幼儿舞蹈的主题、音乐或动作。道具选材也要因地制宜,让幼儿学会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合理利用资源,不应该盲目购买进行奢华攀比。此外,一定要确保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目的的纯粹性,不应该把舞蹈教育当成考级加分的阶梯或者比赛拿奖的工具。

言不如歌,歌不如舞。学前儿童接受舞蹈教育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陶冶幼儿情操、全面提升幼儿素质均有重要作用。由于学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在引导学前儿童领略舞蹈魅力的过程中,应以培养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为主要目标,尊重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注释:

①易晓明:《论本体感觉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第22页

参考文献

[1] 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 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范素芬,陈维素.舞蹈教学应注意儿童心理品质培养[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14

[4]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5] 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王雯晶.舞蹈心理治疗的跨文化研究述略[J].文学界,2010,(5):284-285

[7] 王小金.论舞蹈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09,(11):171

[8] 吴雪蕾.浅谈少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与少儿舞蹈教学[J].大众文艺,2010,(16):257

[9] 徐文霞,孙娟.舞蹈基础教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第8篇:舞蹈教育范文

关键词 素质教育舞蹈课 素质教育 美育面向全体学生

一、素质教育舞蹈课及其特点

素质教育舞蹈课面向全体学生,不论学生是否有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否具有舞蹈的天赋、是否有过舞蹈的经验、甚至是否残疾…都有权利接受舞蹈教育,没有像专业舞蹈教育一样的苛刻门槛。素质教育舞蹈课教育的目的也意味着它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首先,素质教育舞蹈课涉及融合了舞蹈的各个方面,包括舞蹈表演、创作和分析、批评,也包括舞蹈科学和舞蹈的文化,没有了专业教育中舞蹈学科和舞种的分化,是广泛的、基础性的舞蹈教育。其次,素质教育舞蹈课设于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从学生的幼儿园阶段直到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持续渐进的教育过程,在每个不同的学龄段,舞蹈课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学生年级和知识的增长,他们对舞蹈的理解以及能力逐步巩固和提高。再次,素质教育舞蹈课也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舞蹈的美、生活的美和艺术的美,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最终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素质教育舞蹈课的重要性

舞蹈是独特的运动方式,不同于体育它超越了普通的肌体活动,舞蹈有意识、有思想、有文化的内涵,并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全体学生通过素质教育舞蹈课能够接触到舞蹈这个载体的各个方面,更好地了解舞蹈文化,并从自己的身体、思想、智力、创造力等等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另一个角度的认知,使舞蹈能够成为自己情感表达的方式之一,从舞蹈的角度体验多彩的生活,获得各种知识和能力。

在素质教育舞蹈课上学生的创造是重点,没有了专业教育中动作的口传身授,学生的自我表达、自我创造才是课堂的核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认知、观察的基础上自由的想象、创造。学生编舞的过程中的团队的合作也是课堂的重点,因此在舞蹈课上学生能够学到如何去与别人沟通、配合,尊重他人以及与别人很好的互动,通过舞蹈的轻松的形式获得良好的社交能力。

素质教育舞蹈课上融合了其他的艺术门类。每个艺术门类都具有表达的独特性,在舞蹈课上这些艺术的表达方式如美术、音乐能够与舞蹈很好的融合起来,一个方面学生能够体验不同艺术门类表达方式的差别,也能够从中得到舞蹈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生对于舞蹈的批评和有效的回馈,因此在素质教育舞蹈课的课堂上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不论是旁观的同学和表演的同学都能够自己的舞蹈和自己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了解自己和别人的运动方式、思考方式和感受方式。

三、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学

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的职责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中闪光,而不是像聚光灯下成为焦点的舞蹈演员般成为那个课堂中引人注目的中心,不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高高在上、老师的专业多好,而要把自己的全部能量转化为启发学生更好地释放他们光彩上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时,老师还要应当能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舞蹈教学。如教学内容是不是足够吸引学生?教学方式有没有最优?学生在舞蹈的课堂上学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能不能更好?通过换位思考来使舞蹈教学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而让学生在舞蹈课上的获得最大的收获。

在素质教育舞蹈课上动作的模仿是次要的,老师要做的也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如何启发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做出独特的舞蹈作品。启发他们超越自己认为的能力极限,赋予他们具有勇于超越自己、大胆尝试的力量。同时,这也要求老师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用老师积极的能量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并超越自己。

老师需要为课堂的推进搭建一个支撑的筐架。开始的时候,因为学生们没有经过舞蹈的特长可能不能很顺利、自如地寻找到身体表达的方式,这个时候学生就像是秩嫩的小树苗,老师要像是树苗的支架一样,支撑和引导学生的创作,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汲取到足够的养料和力量来发展舞蹈的表现和创作的能力。当学生的逐渐掌握了舞蹈的方法和规律,变得自信并能自由的展现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在这个时候放开引导,让学生在老师所给的土壤里自己朝着更高的天空自由的生长了。在学生达到自如的状态之前,任何时候老师发现学生在舞蹈时身体的、心理的、或者认知的能力上有不足的时候,都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以便他们克服困难更好的去发现、探索、创造和表现,以帮助学生发现舞蹈的元素和窍门。

在所有的学生中肯定会有不愿意舞蹈或者不愿意创新的学生,这个时候需要老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老激励学生学习和创新,比如:对于不愿意接受舞蹈的同学,老师应该在课后认真询问其抵触舞蹈的原因,耐心地给他们进行心理的开导,不同的同学可能不喜欢的原因是不同的,老师需要对他们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在教室的一角先感受和接受舞蹈的课堂氛围在他们能够接受的时候再进入课堂,或者采取别的更加可行的方法,但是不要强迫其舞蹈的学习,这样会使得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厌烦或者抵触的情绪。对于不敢表现的学生,要特别注意抓住他们的细小的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小进步,或者没有进步但是他作出尝试的时候,大方地给予他鼓励,正面的表扬能够缓解学生不敢表现的心理,也能够让其他同学在课堂上放松,并且大胆的表现以得到老师的鼓励。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轻松、快乐、积极的学习氛围,老师的言语、表情的放松都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进入舞蹈的课堂。

四、结语

素质教育舞蹈课所改变的不只是一个名称,它所改变的是我国作为整体地舞蹈教育的体制性弊端、具有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的舞蹈教育理念、颠覆了我国传统舞蹈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引导着我国未来全体学生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今国家的经济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教育的政策方针在变化,素质教育舞蹈课也在应势而生,它的发展不仅仅是对于我国的舞蹈事业而是对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理应值得所有人关注和舞蹈教育者的深度思考。

第9篇:舞蹈教育范文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道路上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青少年的才智、审美和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都有着显著的提升。素质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合理结合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而舞蹈艺术教育学因其重要的社会作用与意义也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加强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提升了其审美水平,还进一步的推进了青少年道德思想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的深层次和全面的推行又在舞蹈艺术教育中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目前舞蹈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成为国民广泛关注的话题,而教育者也在探索两者互不相悖的教学新路径。

本文将结合吕艺生编著的《舞蹈教育学》一书展开了解我国现代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从舞蹈艺术教育者视角探索利于舞蹈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有效路径。吕艺生编著的《舞蹈教育学》共分为四个板块。在该书中以舞蹈教育的社会地位与作用为研究基础,首先从原理上讲解了现代舞蹈艺术教育的目的与制度,其次循序渐进的在舞蹈教学的计划、原则、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叙述,又层层递进的分析了舞蹈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定位与两者的关系,并探索出了科学管理原理在舞蹈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方法。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相同的目的,推行舞蹈艺术教育可以深化加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我国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青少年的道德与思想建设在舞蹈教育学下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效,实施高效的舞蹈艺术教育路径是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此书在原理篇的第三章节叙述到,舞蹈教育目的要以教育目的为基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理念,通过推进受教者的全面参与,最后实现舞蹈生在审美和艺术素质等方面的高度提升。虽然我国现代舞蹈艺术教育仍存在一些弊端,但这也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向,由此本书在教学篇第六章开始为舞蹈教育者提供了重要指引,想要培养德、智、体全方位优秀的舞蹈人才必须要在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下,制定创新的教育方案。舞蹈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相互糅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要依据受教者的时间进行分配,传统应试教育包含的学科以及舞蹈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文化课程应该遵从长期分散、短期集中的原则。在教学内容方面,舞蹈课程应该具备相当的专业性,让学生可以得到循序渐进的纵向发展,思想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横向全面发展,这类课程的内容需要有更宽、更远见的知识面。

课堂教学是现在舞蹈艺术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该书从课堂的构成、类型、环节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为教学者具体实施者日后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信息。由于我国对于综合性人才需要的紧迫性,课堂教学与线下教育和实习等方式的结合也变得极其重要。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舞蹈专业技能的培养,而素质教育是比较抽象的,教育者要以长远的目光探索出可以让受教者全面发展的有效渠道和高效方式,达到舞蹈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效果悉数提高的最终目的。德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吕艺生老师在该书中也阐述了舞蹈艺术教育过程中德育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德育所承担的艰巨任务。舞蹈受教者的德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的建设,树立起舞蹈生正确的道德观、政治观、价值观,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能为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人民艺术家。

舞蹈艺术和素质教育的开展,首先要依据我国关于该方向政策和法规的宏观约束,又受到中观管理部门的布局与调整,最后由舞蹈院校为主的微观管理系统具体实施。三个管理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中的教育者都要怀揣爱才之心,并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全方面的舞蹈人才。该书对舞蹈院校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有着独特的见解,在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管理方面都进行了深化的分析,并对教职工思想和行为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方案。舞蹈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之一。舞蹈艺术教育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而素质教育又升华了舞蹈对青少年的影响,两者由点及面,由面到点相互进步。舞蹈教育者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价值与地位,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扩展知识深度、培养爱国的政治情操,方能在舞蹈教育中展现独特的教育功能。

作者:柯媛媛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