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碳排放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碳排放管理知识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碳排放管理知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碳排放管理知识培训

第1篇:碳排放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经管学院,天津 300191)

摘要: 发展低碳物流,是促进天津地区物流产业的长远目标。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物流业作为我国重点产业之一,需要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论述了低碳物流对美丽天津建设发展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天津发展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快低碳物流在天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 低碳物流;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032-02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重点课题“天津开放大学学科专业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课题号:13XZ1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忻(1978-),女,天津人,助教,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物流管理、开放教育。

0 引言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保证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随着低碳理念与低碳技术的推动,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将彻底被以“低碳”为标志的各种绿色行动彻底颠覆。在供应链领域,从运输、仓储、配送到采购、制造、营销、交付和回收的一整条业务链中,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能源的消耗并排放出二氧化碳。F.Straube&S.Doch(2011)分析了运输成本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将推动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物流要求企业在兼顾其经济利益外,还必须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融入所有的物流和供应链环节中,并形成完整的绿色供应链体系。

1 天津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

1.1 低碳物流的发展符合天津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全球气温变暖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为了防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发展低碳经济已悄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世界从此进入一个以低能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时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会逐渐转变。物流产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由于物流活动的一个主要功能要素就是运输,而运输过程则主要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据中国统计信息网数据2014年3月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2万亿元,运输费用为5.4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2.9%,体现了运输在物流活动中占据的高能耗地位。因此,对物流产业结构适当调整并升级以达到低碳的目,走低碳物流之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减少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必由之路。

1.2 低碳物流的发展展现天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观点不但强调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目的,而且要以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为考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物流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降低整个物流活动中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战略与管理中,将低碳物流与绿色供应链中的绿色采购、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环节结合,共同构成一个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绿色低碳经济循环系统,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由此可见,低碳物流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而且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物流活动效率和环境保护利益的协调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3 低碳物流的发展增强天津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能源与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逐渐意识到自然环境与能源也是有价值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淡化关税壁垒的限制,而非关税壁垒范畴内的绿色贸易壁垒(亦是环境贸易壁垒)应运而生。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强调节能降耗、增强企业竞争力与赢得客户,从之日起便得到众多企业的积极响应。因此,面对物流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着力发展低碳物流模式是提升天津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优势的唯一出路。

2 天津市目前发展低碳物流面临的问题

2.1 供应链领域内,低碳物流人才缺乏,尚未开启低碳物流理念的人才队伍建设 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着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虽然天津市目前物流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大,但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学历程度都参差不齐,城市物流的低碳化发展,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术与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更需要众多企业组建一支“低碳型”人才队伍。培养低碳型物流人才可以减少物流操作环节的碳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物流经济的合理化,是建设美丽天津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基本要求。该市大型物流企业多为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仍然有计划经济的遗留,在低碳物流经济体制下,低碳型物流人才储备尚存在很大的欠缺,人才培养方案不完整。

2.2 物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物流能力的浪费 据天津市物流协会统计数字显示,天津市物流及相关企业总数近万家,而其中有规模的仅有几百家,大多数当地企业业务以单一的仓储和运输为主,物流企业发展参差不齐,无标准、不规范、监管不健全,服务范围有限,这些都会造成物流服务成本较高,能源消耗浪费,难以实现供应链规模效益。

2.3 物流设施落后,社会化程度低,缺乏提供低碳物流服务的保证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已超逾传统单一的运输服务功能,只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跟得上,物流业才能有继续长足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该市港口、公路及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对落后,缺乏统一规划的物流仓储设施,缺少高效的物流数据平台,致使信息渠道不规范,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低碳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相对短缺。

2.4 绿色供应链技术与管理手段尚未健全,企业缺乏对低碳物流的认识 天津市目前对低碳物流的研究有限,对低碳物流的操作仍处于呼吁阶段,大部分企业认识不足,在相关政策与实施措施正式之前,仍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2010年,天津打造全国首个“低碳”研发基地,力争发展为天津乃至华北地区低碳技术产品研发基地。2011年,交通部在天津等十个城市开展首批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城市试点,但截至当前,符合“绿色货运企业标准”、“绿色货运车辆标准”的企业数量较少,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未开始转型,专业化程度较低。

3 促进天津低碳物流发展问题的对策

3.1 培养低碳物流专业人才 低碳物流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培养低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普通高校,尤其是成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资源准备过程中,将低碳环保以及绿色供应链体系的相关知识融入到目前的教学资源中,坚持长期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短期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在学习传统物流与供应链知识的同时,学习物流二氧化碳排放测算、核查、报告以及审核等技能,以及物流低碳经济、物流低碳金融和物流代碳资产等知识。其次,推进低碳物流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认证的工作,帮助物流管理专业人员全面熟悉低碳物流相关管理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现代企业低碳物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能做到胜任低碳物流相关职业岗位,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应提高目前高校物流教师的师资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或者选派优秀教师学习发达国家低碳物流的知识与技能,深入国外企业或者政府相关部门了解法规政策,学习实践操作经验,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为培养优秀的低碳物流专业人才做好储备工作。

3.2 发展多式联运,完善绿色供应链体系,加强产业链条建设 多式联运通过各个运输环节和各种运输工具之间的密切配合,大大减少了货物在路途中的等待时间,从而降低了货物的库存成本,减少运输中碳的排放,同时,由于货物是在集装箱内进行运输,从而也节省了货物的包装,降低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工具等物流设备的作用,通过能够实现公路、铁路、海运、空运等一体化并用,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选择最佳运输路径,尽量避免了企业间各自为政的现象,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完善绿色供应链体系,有利于加强政府部门对整个产业链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宏观调控,实现使用对环境破坏最小的运输方式达到该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赢。

3.3 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发展,采用低碳环保设备,发展第三方物流 发展物流基础设施是需要在满足各种物流组织需要的同时,又能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分配方式达到各类设施共同发展的目的。合理发展运输设施与作业流程,整合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设备利用率,采用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铁路运输、运输网络等综合运输环境和运输效率,鼓励跨行业、跨企业的整合,增进物流设备的综合利用是物流组织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和优质服务的基本条件。政府及相关物流企业采购低碳环保型物流设备时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在车方面,目前该市主要物流运输工具主要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为燃料,碳排放量相当高,可以考虑利用传统汽车和内燃机减排技术、推广柴电混合动力汽车,推进甩挂运输,更长远的减排措施是研制可替代燃料;在航运方面,开发系统管理海运中碳排放足迹,开发系统识别碳减排能力和贯穿供应链的碳减排监测机制;在港口方面,应大力推广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和船舶使用的岸电建设。

3.4 尽快制定低碳物流发展策略,推出相应政策措施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制定相应的绿色采购制度,规范绿色制造流程,合理设计产品绿色交付及绿色回收过程,合理选用供应链分析软件,从企业内部系统流程中贯彻低碳、绿色,用精益化管理达到高效运转,进而降低碳排放;通过加强物流企业的合作,共享物流基础设施与运输渠道,共同配送,减少重复建设物流网点,可以有效提高运输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能源消耗。因此,政府合理发展低碳物流,不一定意味着成本的增加,相反,低碳物流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对客户服务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贺彩玲,张翠花.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8):22.

第2篇:碳排放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瓦斯、地质因素、防范措施

1.瓦斯的形成

瓦斯的形成与煤及煤系地层中的有机质密切相关,主要是在成煤过程中形成的,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种形成方式。

1.1.生物化学作用形成

在植物成煤第一阶段,有机质分解,当氧气充足时,形成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当缺氧条件下,由于细菌作用分解析出甲烷、重碳氢化合物、氢及其它气体。在这个阶段形成的瓦斯,由于离地表近,大多逸散到大气中,在煤层中保存数量较少。

1.2. 煤变质作用形成

泥炭被其它沉积物覆盖,受地压和地热影响,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氧、氢、硫、氮的含量降低,碳含量相对富集,并形成了以甲烷、氢为主的气体及重碳氢化合物等其它气体。岩浆侵入煤层发生接触变质时,同样可生成重碳氢化合物、氢和甲烷。

这个阶段生成的瓦斯,由于在地下深处,不容易逸散。目前煤层中含有的瓦斯绝大部分属于这种成因。

1.3.油气型来源

主要是指矿井瓦斯的来源是油气田的瓦斯侵入。

2.影响矿井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

2.1.瓦斯含量

瓦斯含量是指单位重量(或体积)的煤体或岩体在自然条件下所含的瓦斯量数量(包括游离瓦斯和吸附瓦斯),单位m3/t。

2.2.影响矿井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

影响矿井瓦斯含量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是影响瓦斯生成量多少的因素;二是瓦斯的保存和逸散因素。在煤矿矿井中,煤中生成的瓦斯含量与储存的瓦斯含量之间的差别很大,不同的煤田、同一煤田不同矿井、同一矿井不同采区的瓦斯含量也是大不相同。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地质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煤的变质程度的影响

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主要取决于煤的孔隙率和煤质,煤的变质程度不同,孔隙大小不同,其所含瓦斯的量就不同。成煤初期,煤的结构疏松,孔隙率大,储存游离瓦斯的空间大,瓦斯的吸附能力也很强。但此时煤质以褐煤为主,在成煤物化作用下尚未生成大量瓦斯,所以褐煤中瓦斯含量很小。在煤化地质作用下,煤质逐渐致密,孔隙率减少,吸附瓦斯的能力大大降低。随着煤的继续变质,煤体内部生产许多细微孔隙,使得煤的表面积不断扩大,至无烟煤达到最大,所以无烟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最强。并不是煤的吸附瓦斯能力强就一定含瓦斯量大,最终瓦斯含量除了需要煤的吸附能力外,还需要密闭的空间使其得以保存。

2.2.2.围岩和煤层的渗透性的影响

煤层中的瓦斯会受到来自地层的压力,从而使其在煤层中不断地运动,而运动的速度与煤层和围岩的渗透性有关。渗透性越大,瓦斯就越容易逸散,反之瓦斯则容易保存在煤层中;如果煤层的围岩致密完整,煤层中的瓦斯就容易保存下来,反之,瓦斯容易逸散。

2.2.3.地质构造的影响

地质构造是造成同一矿区内瓦斯含量存在差别的主要因素,在地质构造附近瓦斯涌出量往往增加或减少。一般说来,开放性断层有利于瓦斯排放,瓦斯含量减少;压性断层甚至可以封闭储存瓦斯,称之为封闭性断层,其瓦斯含量增大。地质构造是影响瓦斯存储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封闭型地质构造有利于封闭瓦斯,开放性地质构造有利于排放瓦斯。瓦斯喷出大多发生在地质构造破坏带、溶洞裂缝区、背斜和向斜轴部储瓦斯区以及其他储瓦斯构造与原始洞缝相通的区域,是发生瓦斯喷出的良好通道,对矿井的安全生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2.4.地下水的影响

瓦斯可溶解于水中,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而随之流动逸散,所以地下水活动强烈的地区煤层含瓦斯量较少,而地下水活动不强烈的地区煤层瓦斯含量则相对较多。此外,水分子对瓦斯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它可以占据煤体的裂隙和吸附表面,减弱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因此,煤层含水越大,瓦斯相应就越少。

2.2.5.煤层埋藏深度的影响

瓦斯还与煤层的埋藏深度和煤层倾角有关系,通常,瓦斯含量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煤层的倾角越小,瓦斯含量则越大。对于埋藏较浅的煤层,特别是有露头存在时,煤体中的瓦斯就容易通过露头逸散到大气中去,瓦斯含量相对较小。对于煤层被较厚且不透气的厚岩层所覆盖时,瓦斯难以逸散,煤层所含的瓦斯量就比较大。如果煤层属于暴露式煤田,含煤地层出露地表,瓦斯就容易排放,瓦斯含量就很低。

2.2.6.煤层厚度变化的影响

煤层厚度对瓦斯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煤层厚度大的区域瓦斯含量也较大,煤层厚度与瓦斯含量为正相关的特点,但同时还说明有其它因素影响着煤层瓦斯含量。

2.2.7.岩浆侵入的影响

岩浆侵入造成下部煤层在热力作用下变质程度增高;对促进煤层气的生成起到主要作用,煤层瓦斯含量增加;破坏了煤层的原生结构、裂隙增多,为瓦斯提供空间,同时对下部煤层的瓦斯运移形成覆盖层,使煤层顶板整体渗透性差,影响煤层瓦斯的运移和逸散。

3.矿井瓦斯事故防范措施

3.1.建立瓦斯管理安全机制

瓦斯是导致瓦斯灾害事故发生的物质源,作为引发事故的主要物质因素,为了防范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系统工程中的本质安全,做好瓦斯安全管理工作是治理瓦斯灾害事故的重要前提。

(1)、消除瓦斯灾害事故的物质危险源

最大限度地抽、排、放开采煤层、邻近煤层和采空区等区域中的瓦斯,减少井下瓦斯涌出量,是提前预防和控制瓦斯的根本措施。对于局部聚集的瓦斯,可采用隔离法、分支通风法、引风法等措施来隔离或者吹散巷道内聚集的瓦斯。

(2)、建立健全矿井通风系统

建立健全安全、可靠、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整个矿井和井下各个工作面上都有足够的风量,稀释和排放工作面涌出的瓦斯,这是防止瓦斯聚积和超限、杜绝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因此,矿井必须有安全、可靠、合理的通风系统。

(3)、建立矿井瓦斯监测系统

矿井地面必须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瓦斯检测人员必须对矿井井下各个点的瓦斯含量进行检测,并做到“三对口”(瓦斯记录本、瓦斯牌板、瓦斯台帐)。如果有瓦斯积聚超限的异常状况,应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使之达到安全要求。

3.2.建立火源管理安全机制

引爆火源主要有电气火花、放炮火源、摩擦撞击、明火等,通过对引爆火源的安全管理,可从根本上控制瓦斯爆炸的引火源,从而杜绝瓦斯爆炸事故。

(1)、加强矿井用电安全管理

井下的电气设备必须进行防爆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井下电缆接头不准留有明接头,对电缆经常检查,防止漏电,设置漏电保护器;矿灯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如在井下发生损坏,严禁在井下打开电池盒或自行修理。

(2)、加强矿井用火安全管理。严禁携带烟草及点火物品入井。瓦斯泵房及附近20M 以内不许存在明火。在井下不准进行电焊和气焊等焊接作业,如确实需要则必须严格执行报批手续。

(3)、加强井下放炮的安全管理。严禁简化放炮程序、放明炮及明电放炮、多母线放炮、违规填充炮泥、反向爆破、一次装药多次爆破、使用岩石炸药爆破等。

(4)、加强摩擦撞击的安全管理。采煤机械截割部件上需加洒水喷雾降温设备,严禁在井下通风不良区域使用可产生火花的金属工具和机械设备。如果发生瓦斯事故,抢险救灾时须使用专用工具。

3.3.矿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根据安全学原理,引发事故的原因不外乎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物的不安全状态)、环(不安全的环境)三大因素,而人为因素往往是引发事故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安全教育是杜绝矿工不安全行为和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安全教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安全知识教育。使矿工掌握有关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矿工的安全素质,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的整体事故预防水平。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各种知识教育的深度可结合矿工所在岗位进行安排。

(2)、安全技能教育。通过对教育者进行培训和反复的实际操作训练,使其逐渐掌握安全技能。在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过程中,使作业人员掌握完成本岗位安全作业技能,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能力和紧急应变能力。安全操作技能教育应结合工种岗位,按照有关规程、标准有计划地进行。

(3)、安全态度教育。通过安全态度教育使操作者尽可能自觉地掌握安全技能,克服不利于安全生产的思想和观念,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安全意识,端正安全态度,自觉遵章守纪,搞好安全生产。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企业规章制度,安全形势教育和结合典型安全事故开展的安全教育等。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