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措施范文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发热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措施

第1篇:新生儿发热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并发症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就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乃至死亡。按病因可分为产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两种,由于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征,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严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病情转愈十分重要。现将住院治疗的120例新生儿肺炎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62例,女58例;其中早产儿24例,足月儿94例;过期产儿2例。年龄最小者出生后l h发病,生后72 h内发病者86例;最长者29 d。吸入性肺炎40例,感染性肺炎80例;合并心衰36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18例,窒息12例,低体温20例,硬肿症5例,败血症2例。诊断标准均参照《儿科手册》[1]。通过采用维持体温,维持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患儿痊愈86例,好转3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8.3%,疗效满意。

1.2 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由于新生儿在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年长儿有很大的差别,加之该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平均应每 4小时测体温一次,同时测周围体温与肛温,因新生儿体温上升多不明显,部分表现为体温不升,应区别发热是由环境因素还是疾病所致;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的变化,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出现青紫、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

2 护理措施

2.1 维持正常体温:病房温度应在22~28℃之间,室内空气要新鲜,湿度50%以上、通风良好。针对患儿体温不升、四肢厥冷、低体质量儿或体温为30℃及以下患儿,均予远红外线暖箱复温。体温大于30℃的患儿放人预热至30℃的暖箱内,根据体温恢复情况将箱温调至32~34℃。使患儿在6~24 h之內恢复正常体温。护理人员应注意温箱调节,切忌加温过速,复温过快可因耗氧量突然增加,可导致毛细血管突然扩张血液循环重新分配,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及肺出血等。

2.2 吸氧:对有呼吸节律明显增快,口周发青,鼻翼扇动、口唇、甲床紫绀等症状时及时给予吸氧,因为低氧血症使新生儿肺血管阻力增加,机体组织缺氧,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是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2]。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发绀,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氧气应预先湿化并加温到32~35℃,一般采用鼻导管鼻前庭吸入法,氧流量约为0.5 L/min;病情严重呼吸困难、青紫明显时用面罩吸氧法,氧流量为1~1.5 L/min,对少数患儿病情轻,无呼吸困难及明显乏氧症状患儿,每次给患儿吃奶前后或哭闹时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以减少患儿氧的消耗。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肺炎时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多,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加之新生儿的咳嗽反射弱,导致分泌物堵塞气道。应及时清除呼吸道,用细小棉签浸湿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要用消毒棉签擦净。行超声雾化吸入,定期湿化气道以稀释痰液,使之易排出,发现呼吸道梗阻应迅速吸痰,做好气管插管,呼吸机供氧等准备工作。吸痰时轻轻拍背部,使痰液易于吸出,吸痰时负压一般为3~6 kPa,吸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15秒,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4 输液护理:患儿入院时一般病情较重,为保证药物及营养的快速摄人,一般采用静脉输注[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头皮静脉表浅,易于穿刺、固定和观察,因此临床上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输液时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量及速度,滴速一般为6~8滴/min,在输液过程中,应避免因输液过快而导致的肺水肿、心力衰竭。

2.5 合理喂养:肺炎患儿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维持热卡供生长及消耗所需。喂完奶后应轻拍背部,以利胃内空气排出,不会吃奶或呛奶者用硅胶胃管鼻饲,同时做好鼻饲护理。发热、出汗、呼吸快其失去增多,要多喂水使咽喉部湿润。

2.6 其他对症护理:发热新生儿发热时多使用物理降温,当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浴或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反而造成不良影响;腹胀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并发症,因便秘、低钾、咽下大量的空气、中毒性肠麻痹所致,采用清洁灌肠后留导管排气、腹部热敷等方法,严重腹胀者可禁食;烦躁患儿适当使用镇静剂,减少氧耗量,并可预防心力衰竭。

3 参考文献

[1] 陈树宝,儿科手册[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8.

第2篇:新生儿发热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 水痘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6-007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of neonatal varicella.Method:4 neonates with varicell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nursing analyzed.Result:4 neonates with typical rash,they all had clear contact history,included 3 neonates with pneumonia.They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without complication and nosocomial cross-infection by reasonable treatment and careful nursing.Conclusion:Neonatal varicella,a rare disease with high risk of pneumonia,might effectively avoid nosocomial cross-infection and improve curative ratio with favorable prognosis through timely and correct treatment and careful nursing.

【Key words】 Neonate; Varicella;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Li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Liuzhou 545001,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6.036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通常认为新生儿水痘是致死性水痘。由于新生儿细胞免疫不完善,一旦患有水痘则出现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6]。合理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痛苦。本文通过回顾笔者所在科室新生儿水痘的护理与治疗过程,探讨新生儿水痘的护理措施,提高新生儿水痘的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新生儿水痘4例,男2例,女2例,年龄12~18 d,胎龄39+2~41周,体重3.180~3.815 kg其中3例并发新生儿肺炎,1例无并发症。

1.2 护理方法

1.2.1 隔离护理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为避免交叉感染,患儿独处一室或同种患者同处一室,按高度接触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严格隔离。患儿诊疗物品经消毒或灭菌后专人专用,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患儿的生活垃圾及分泌物集中焚烧处理。专人护理,实行标准预防,护理操作时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及乳胶手套。患儿周围环境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d。如病情无特殊情况,拒绝患儿家属床边探视,可通过科室的探视系统探视患儿[7]。

1.2.2 皮肤护理 予患儿使用暖床或暖箱,暴露皮肤,用1/5000高锰酸钾液洗浴,2次/d,擦干后用呋西地酸乳膏或阿昔洛韦软膏外涂患处,2次/d。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操作时动作轻柔,结痂疱疹让其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撕脱。对于皮疹结痂退后干燥的皮肤可涂润肤油。患儿使用的抱被、床单应柔软、舒适。定时为患儿修剪指甲,必要时戴纱布或棉质手套。通过精心护理,本组4例患儿皮肤均无继发感染[4-6]。

1.2.3 发热的护理 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有异常时随时测量。当体温大于38 ℃,应予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后30 min再复测体温,做好记录和交接班。其中3例并发肺炎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经过相应处理,均能体温下降,保持稳定。

1.2.4 饮食护理 母亲分娩前或分娩后1周感染水痘,新生儿通常会发病。这种情况下可选择配方奶喂养。根据患儿需要,每2~3小时喂配方奶1次,对于吸吮能力差的患儿,可通过胃管注入。对配方奶不耐受的患儿,可以静脉补充液体,供给足够的热量、水分。本组4例患儿均与母亲有明确接触史。

1.2.5 管道护理 避免反复穿刺加重患儿皮肤损伤,应予患儿应用留置针。穿刺处避开皮疹、皮损。尽量选择粗、直、易于固定的大静脉,如贵要、大隐静脉等。用药后用生理盐水封管。加强患儿巡视,避免液体渗漏、静脉炎的发生。患儿的氧管或胃管可用3M敷贴固定,可减少用普通胶布固定给皮肤造成的损伤。各管道标志清楚。患儿胶布应用石蜡油润湿后轻轻撕脱。

1.2.6 并发症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气促、发绀伴咳嗽者考虑并发肺炎,如呕吐、抽搐、嗜睡、烦躁者考虑并发脑炎,应及时报告医生。本组3例并发肺炎的患儿,其中有2例有气促、发绀的表现。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床头抬高15°~30°。予吸氧、头孢呋辛抗感染、阿昔洛韦抗病毒、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力等治疗。

1.2.7 疾病知识宣教 护理人员耐心仔细地为患儿家属讲解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护理措施及预后效果,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1.3 观察指标

收集患儿治疗护理处理前后的体温、CRP、hs-CRP。

2 结果

本组4例患儿经过合理治疗与精心护理,无皮肤的继发感染,无院内交叉感染,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和护理处理后,体温和hs-CRP有下降的趋势,皮肤结痂,痂皮脱落。经过10~17 d的住院治疗,全部治愈出院,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需要针对感染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8-9]。水痘的潜伏期为10~21 d,若母亲分娩前或分娩后1周感染水痘,新生儿常患水痘[2]。尤其是母亲在分娩1周内感染的患儿由于孕妇血清抗体尚未形成,新生儿不能获得足够的抗体易患水痘,且病情多较重,病死率高达25%,若母亲孕晚期患水痘的时间与分娩时间有1周以上的间隔,新生儿则可通过胎盘获得一定的抗体来减轻症状[10]。新生儿水痘虽然发病率低,但病情重,死亡率高,因此新生儿水痘在积极抗病毒、抗感染及增强免疫力的基础上要做好消毒隔离以及相应护理来控制感染及预防交叉感染。本组4例患儿均治愈,皮肤完全结痂,痂皮脱落出院,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水痘患儿在住院期间要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取得家属的理解配合,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李敏,杨苏,杨潇,等.新生儿水痘死亡二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2):138.

[2]邢燕,李莎.新生儿水痘合并败血症1例[J].重庆医学,2008,37(20):2292.

[3]张娟,李娟.重症新生儿水痘的护理案例[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412.

[4]马益平,张红梅,陈晓玲.新生儿水痘的消毒隔离与护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7):674-675.

[5]崔英姬.一例新生儿重症水痘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7):655.

[6]许飚,陈德宇,张丰正,等.新生儿水痘死亡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8):488-489.

[7]辛萍.新生儿水痘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0,19(8):97.

[8]夏建新,胡娟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9):86-87.

[9]刘海娜,吴杰.N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02-104.

第3篇:新生儿发热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护理干预;治愈出院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60-01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感染易扩散,病情危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诊断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关键,护士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2013年,收治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1例,其中男孩7例,女孩4例。年龄5天-28天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如:李晓妹,女,十天,2010年10月2日早上10:30分入院。患儿系1孕34周2天,早破水七天,臀位,在隆阳区医院妇产科行臀抽产娩出,体重1.85kg,Apgar评分1分钟6分,5分钟8分,出生后患儿一直呼吸不规则阵发性暂停,面色苍白青灰,阵发性青紫,口周青紫,不吃不哭,不动,,尿少,反应差,呼吸不规则,暂停几次2天出现黄疸,总胆红素13.45mg,9天患儿口吐咖啡色样物,不吃不哭不动,,尿少急送入本科以新生儿血症住院,经过三十天抗感染治疗及制定护理计划并认真落实,患儿转危为安,2010年11月2日早上10:00治愈出院。

1.2 方法 向患儿及家属了解患儿情况取得第一次资料,根据患儿情况进行整体护理。入院后护士配合医师及时进行抢救。立即将患儿置开放式暖箱,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呼吸机的应用,给患儿持续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认真执行医嘱,书面病危通知,协助医生做血气分析,血培养,肝肾功能、电解质、交叉配血,心肌酶、血糖等化验、完善各种检,认真书写抢救记录,生命征监测。制定护理计划并认真落实,使患儿身心得到全面护理。

1.2.1 注意体温变化,患败血症的新生儿,多见发热,体温在38度左右,或高达40度以上,可持速不退,也有的表现体温不稳定,发热达38.5度以上,忽而降至36度以下,还有长期低热,体温在37-38度之间,当病情严重,机体反应低下时,常表现体温不升,四肢冰冷,遇有高热时应物理降温,如体温不升应给予保暖。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1.2.2 呼吸及面色的观察:患儿可出现呼吸不规则,气急,屏气或呼吸困难,紫绀者有并发肺炎的可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气吸入。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同时伴有呼吸表浅,心音低钝,体温不升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休克,应通知医生及时抢救。病理性黄疸是本症的重要症状之一,系细菌感染产生的溶血素,造成红细胞破坏增多或毒素损坏肝细胞所致,如黄疸进行性加重,要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1.2.3 消化系统的改变,表现有食欲减退,吮吸力弱或拒乳,并有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1.2.4 神经及精神症状的观察 若感染未及时控制,则进一步发展,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者并不少见,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如有,屏气,尖叫,两眼凝视或抽搐,更应引起重视,应及时作脑脊液检,以便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1.2.5 注意出血倾向,患儿感染严重者可见患儿皮肤皮下脂肪硬肿,同时因毒素刺激,使毛细血管受损,也可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出血倾向。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或大小不等的瘀斑,吐咖啡色液体或血,肺出血,同时可有便血。应注意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发生吐血时,注意侧卧,清出口腔呕吐物,防止窒息,并给止血药或输新鲜血及血浆。

1.3 效果评定 患儿面色青灰苍白,口周青紫、呼吸不规则,阵发性暂停,有咖啡样物流出,由于及时发现并给对症处理及时抢救,患儿于2010年10月7日转危为安,10月22日治愈出院。

2 结果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通过广普抗菌素应用及采取综合疗法,病死率下降,护理人员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协助早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和积极配和抢救预防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新生儿所以易患败血症,主要与新生儿所特有的解生理特点有关,由于新生儿皮肤粘膜柔软嫩且薄,血管丰富,似一个的大创面,容易破损感染,未愈合的脐带又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当受到细菌感染时,屏障机能弱,淋巴结内细菌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而发展成败血症。另外母亲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或羊膜腔感染,可通过胎盘血液循环传给胎儿。分娩过程中如有羊膜早破、产程过长,污染羊水及产道感染,或有窒息如吸入羊水、胎便等,其次助产过程中消毒不彻底或因急产未按无菌操作原接生均可导致新生儿感染,产前、和产后感染血症发生较早一般产后3天内发病,产后感染在出生3-5天以后,由于医院护理用具消毒不严或工作人员带菌亦可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泌尿道传给新生儿疾病。

临床实践表明:优质整体护理的应用可使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身心得到全面的护理,及时抢救,制定护理计划,使之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4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7-279.

[3] 洪黛玲,主编.儿科护理学[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26-227.

第4篇:新生儿发热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高胆红素血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93-0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的黄染,新生儿时期胆红素易通过血脑屏障,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导致远期智力低下,听力损害及视神经异常。采取合理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对收治的95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中护理观察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资料,精心的护理在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先总结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应用蓝光配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5例,其中男60例,女35例,年龄为生后2-28天,早产儿30例,足月儿45例,ABO血型不合3例,败血症2例,新生儿窒息15例,全部病人均使用北京巨龙三优科技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面光疗暖箱进行光照治疗。光源一般采用主峰波长为425-475nm的蓝色荧光灯,上下6支平行排列,同时配合光疗暖箱进行光照治疗。

1.2治疗方法

1.2.1患儿入院当天或出现黄疸当天抽取脐动脉做胆红素测定,常规检查肝功能、二氧化碳结合力、血常规、溶血全套及TORCH检查等,脐分泌物培养,记录脑干听力诱发电位、肝胆B超等检查结果,感染者行血培养,给予抗感染治疗,母乳性黄疸应停喂母乳。

1.2.2操作前准备物品准备:光疗箱、护眼罩(可自制胶片或不透光的布或纸剪成眼镜状)医务人员用墨镜,其他如尿片、手套、脚套等。光疗照射前的准备(进行设备检查)彻底的清洁光疗暖箱,常规消毒,消除灯管的灰尘,将湿化器水箱内加灭菌蒸馏水至要求刻度,检查电源灯管的高度及完好性,灯管使用的登记时间,灯管使用1000小时后必须更换,因使用300小时后其灯光能量输出减弱20%,900小时后减弱35%,调节箱温至患儿适宜温度,相对湿度55%-65%。箱内、箱上禁止放置物品,防止遮挡光线影响照射效果[1]。患儿照射用箱前应先进行皮肤清洁,修剪指甲,防止因哭闹双手舞动而造成的皮肤损伤,检查患儿皮肤的完整性,有无硬肿、红臀,并监测体温、体重,用黑色眼罩遮挡患儿双眼并妥善固定,避免眼罩脱落,防止损伤视网膜。为避免生殖器损伤,应用尿片遮挡好,准备好软棉布固定于箱内将其放置患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患儿活动后撞伤前囟及耳面部。

2护理

2.1保证患儿舒适把患儿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头枕软垫,妥善固定输液管路,记录开始照射时间,如果患儿哭闹,仔细观察是否排大小便,是否为饥饿所致,是否舒适,同时可以手掌抚触其背部,四肢(顺序:先仰后俯法:由前额-下额-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动作轻柔使其安静,有利于蓝光照射治疗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如有必要时报告医生酌情应用镇静剂,以保证光疗的顺利进行。

2.2严密监测体温、箱温、室温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7℃-37.0℃的中性温度,根据患儿体温调节箱温。发热是光照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当患儿在光疗过程中有发热时应暂时关闭灯光,待体温正常后再继续开灯照射,箱温应保持在30-32℃,室温20-26℃,为了保持恒定的体温、箱温、室温、湿度,光照治疗最好处于空调房间中进行,冬天要特别注意保暖,夏天则要防止过热。

2.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光疗过程中每2小时监测一次体温、脉搏、呼吸,保持体温恒定,并注意呼吸节律,有无呼吸暂停。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及变化,大小便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等。若有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检查原因及时处理,随时观察患儿眼罩会阴遮盖物有无脱落。

2.4保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光疗时遵医嘱静脉输液,全部病例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以保证输液顺利进行。按需喂养,一般每2小时喂奶一次,每2次喂奶之间加喂糖水1次,因患儿光照治疗过程中在一个相对而言较为密闭的环境,哭闹、出汗等因素可导致水分缺失约40%,而且光疗的分解产物易刺激肠壁引起稀便使水分进一步丢失。因此在光疗期间患儿应及时补充水分,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并记录出入水量及大小便情况。如进食不佳者,应遵医嘱及时静脉补液以补充水分。

2.5预防新生儿呕吐导致窒息光疗下的患儿易哭闹不安及手足乱舞,再加上新生儿胃的特殊解剖位置易造成呕吐,另外新生儿的反射功能差,呕吐物易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因此喂患儿进食的速度不宜过快,进食时应采取45°,应在进食后30分钟内予以头部稍高,或用柔软的布类等固定患儿右背部使其呈右侧卧位,这样有利于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避免了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的刺激,注意患儿在哭闹时应暂停喂食,以达到防止呕吐的目的[2]。

2.6预防感染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各类细菌的感染,因此在光疗过程中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有呼吸道感染者应尽量避免接触患儿,注意做好患儿脐部及臀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室内光疗箱应做好清洁,常规消毒,光疗箱内湿化器的水均使用灭菌蒸馏水,每天更换,眼罩及被服用后清洗干净晾干,高压蒸汽灭菌后方可使用。

2.7光疗后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切断电源,用预热好的衣被包裹患儿抱出箱外,除去眼罩,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破损、皮疹等,记录患儿体重,并记录光疗停止的时间。光疗箱的清洁和消毒,将水槽内的水倒尽,清洁水槽,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各部件后,用清水毛巾擦拭干净做好记录,放置于通风无阳光直射的场所干燥保存备用。

3结果

本组9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光照疗法及精心的护理,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1例发生核黄疸。

4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黏膜黄染,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引起疾病的病因除生理性黄疸外还有母乳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及ABO溶血、新生儿感染等。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但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与患儿家长多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3]。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保持光疗箱的清洁,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定时监测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得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47-251.

第5篇:新生儿发热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产科;新生儿;护理安全;对策

【中途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59―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随之加强,对医疗服务水平的需求不断上升。产科新生儿护理是具有特殊要求的护理,护理人员肩负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患者及家属也对护理服务技术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护理风险水平高、护理情况复杂、后果影响大等特点,决定了产科新生儿护理的高风险性【1】。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对产科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期促进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减少护理纠纷。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我院产科新生儿病房新生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综合质量记录表及科室差错缺点登记本上的记录,对本组新生儿住院期间的的护理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包括新生儿筛查、疫苗接种、健康宣教、新生儿日常生活、新生儿皮肤护理、家长投诉等情况,按照护理安全事故的大致类型,划分为意外事故、护士纪律事故、差错类事故和投诉类事故四类;根据本组新生儿护理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对其出现的原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较低、护患沟通不足、服务态度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

1.2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 由科室负责人和护士长、护理组长等建立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工作组,对护理风险进行逐级分层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时刻注意护理安全,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隐含具有预见性,采取针对的护理措施;加强规范化操作,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和标准进行护理服务,减少人为因素;建立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安排在职教育、进修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护理风险评估和处理体系,对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妥善处理,对潜在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

2 结果

本组100例新生儿中,出现12例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现,新生儿皮肤问题、健康宣教及服务态度等问题是导致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强针对性预防护理。

3讨论

3.1产科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3.1.1环境因素 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新农合医疗、医保等项目的推动下,基层医院的发展加速,接受的产妇越来越多。部分基层医院存在着发展过快,硬件设施及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不能满足产科新生儿护理的需要,导致工作出现各类漏洞,如由于护理人员不足导致的新生儿护理工作不及时,管理混乱导致的新生儿护理水平差,甚至导致新生儿丢失等严重的护理安全问题【2】。

3.1.2护理人员配置不够,缺乏足够责任心 产科护理工作繁重,临床护士不足,导致护理工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更不能达到预定的水平,成为新生儿护理风险的安全隐患之一;部分护士缺乏责任心,不能体会新生儿家长的心情,对家长要求不理睬;不能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导致新生儿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造成不良后果。

3.1.3院内感染 新生儿抵抗力较差,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特别是早产及低体重新生儿,需要格外加强注意;进行侵入性操作如呼吸道清理时,需要保证仪器的消毒灭菌合格,操作轻柔,避免感染;护理人员要做好自身清洁,加强对手部的消毒处理。

3.1.4护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3.1.4.1抢救制度执行不到位 产房、病房的急救药品及器械维护不到位,未对其进行仔细的清点和及时的补充,导致在对产妇或新生儿进行抢救时出现药物不足的问题,延误抢救时机,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护理安全事故。

3.1.4.2脐带制度执行不到位 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没有按照脐带处理规定对脐带进行处理,没有及时告知并要求产妇确认新生儿性别,容易导致新生儿抱错、产妇记错新生儿性别等严重的护理安全事件,引起护患纠纷。此类事件在近年来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造成较多的护患纠纷,对医院的社会公益形象造成较大的损伤,需要加强注意。

3.1.4.3查对制度执行不合格 新生儿病房患者较多,陪护家属多,情况复查。若护理人员在新生儿洗澡、疫苗注射等操作时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极容易导致新生儿抱错、药物重复注射、错误注射和漏注射的问题,引发护患纠纷。

第6篇:新生儿发热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 脓疱疮 综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16

新生儿的皮肤出现一些米粒大小的小疙瘩,中间发黄,周围有一圈红晕,利用针刺后可流出脓液,这就是新生儿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引起[1]。多见于出生4~10天的婴儿。通常在室温较高,湿度较大时容易发生,以面部、颈部、耳后、腋窝等处多见。轻者仅在这些部位出现散在米粒大小至黄豆大小的脓疱[2]。开始是水疱,疱内浆液很快混浊成脓疱,有的开始即为脓疱,疱周有炎性红晕,疱壁薄,易破裂,破后基底为红色糜烂面。有些疱呈脓性结痂,脱痂后无癍痕形成;重者脓疱大而且累及全身皮肤,可以出现发烧,腹泄,衰竭,甚至患肺炎,脑膜炎等全身症状[3]。如不及时救治可发生败血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出生的新生儿,发生脓疱疮治愈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发病特点、治疗原则、护理及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1年7月~2005年3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中,发生脓疱疮87例,无全身症状者81例,累及全身皮肤感染,有发热症状者6例,合并眼结膜充血、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者1例。追问母亲怀孕史,大多数患儿的母亲在怀孕晚期有白带增多、阴道外阴不同程度瘙痒的阴道炎症状。考虑到用药对胎儿的影响,均未做正规治疗,阴道炎症迁延至胎儿出生。

临床特点:病情轻重不一,81例轻症患儿皮肤上出现一些散在的米粒大小至黄豆大小的脓疱。患儿无其他不适。6例病情较重者,脓疱大而且累及全身皮肤,脓疱周围皮肤发硬、发红、弹性差。初发时为鲜红色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脓疱,周围有红晕,并且有糜烂及黄色脓痂,散在或融合存在。附近淋巴结肿大,并且伴有发热、呕吐、腹泻、不吃奶、精神萎靡等现象。6例中有1例合并眼部感染,结膜充血有脓性分泌物。

治疗方法:原则以局部治疗为主,抗生素应用为辅。

轻症患儿、仅用局部治疗即可,具体为每天淋浴后,消毒大毛巾擦干,用棉签蘸75%酒精消毒脓疱及周围皮肤,消毒针刺破脓疱,挤出脓液并拭净,再用75%酒精棉签彻底擦洗创面即可。不用包扎,也不用上药膏,自然干燥。但禁止在面部三角区挤脓点,只用酒精棉签轻轻涂抹。对于病灶极小,无脓点形成的,可先行局部消毒,待其稍长大形成脓点再行处理,方法同上。

重症患儿:配合应用抗生素。对于疱疹较大且多,有全身症状者,尽早应用抗生素,一般首选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钠40万U,肌肉注射2次/日,连用3~5天,或静滴80万,每8小时1次。并发结膜炎的患儿,除以上2种治疗外,需进行眼睛的局部护理。先用温生理盐水彻底清洗眼睛,拭净分泌物,点氯霉素眼药水,第天数次,直至无分泌物流出,结膜充血消失。

护理措施

首先对患儿进行隔离,患儿所用的一切用具必须消毒后专用,严禁混用,以免造成交叉感染,甚至流行。对出院患儿的衣物、被褥等彻底灭菌处理或焚毁。

婴儿淋浴间、治疗操作间应每天消毒,按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清洁。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

勤洗澡,勤换衣,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尿布、被褥勤换,防止皮肤浸渍。

医护人员、乳母患化脓性疾病时,不要接触婴儿[4]。

预 防

加强孕期健康宣教,主意个人孕期卫生,减少阴道炎症的发生,对于妊娠晚期阴道炎患者,合理应用药物治疗,降低胎儿出生受感染的机会。废除蜡烛包,让新生儿处在宽松透气的襁褓中。护理婴儿、喂奶前,工作人员、乳母必须洗净双手,减少不洁手对婴儿皮肤的接触。切断感染途径,是预防新生儿脓疱疮的关键。实行床边消毒隔离,对患病婴儿的用物进行灭菌处理或焚毁,禁止用于健康婴儿,是防止疾病在新生儿中流行的重要措施。

新生儿脓疱疮感染多来自母亲、保姆或医护人员不洁手,其次是婴儿的衣服、尿布、包被等被污染。这些细菌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但在成人并不致病,而新生儿皮肤娇嫩,抵抗力差,加之传统习惯将新生儿裹成蜡烛包,不透气,使婴儿的皮肤长时间处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故患病的机会增多。国内有报道,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也很好,但较复杂。我科采用的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安全无不良反应。总结于此,供大家探讨,或可借鉴,若能推广,惠及更多患儿,使他们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韩凤久.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41-42.

2 郭辉.现代中医临床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

第7篇:新生儿发热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蓝光;高胆红素血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88-0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指血液中胆红素量过多,引起皮肤、粘膜、巩膜黄染,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常见症状。新生儿血清内总胆红素超过205umol/L(未成熟儿超过255umol/L)的,为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引起核黄疸,造成严重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1)。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科对90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光照疗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08例患儿,男498例,女410例,年龄为出生后1-28天。其中早产儿235例,ABO溶血病397例。光疗前查总胆红素113-356μmol/L。

1.2光疗设备:全部病例均使用单面光疗照射治疗仪,采用蓝光灯管,18W/支,5支平行排列,同时配合光疗暖箱进行光照治疗。

2护理

2.1做好患儿家长的宣教

本组大多数患儿家长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现象,无需治疗,加上对光疗缺乏认识,个别患儿家长存在焦虑情绪,甚至拒绝治疗,因此,需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患儿家长进行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介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性及实施光疗的目的和必要性,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取得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疗。

2.2入光疗暖箱前的准备

光疗前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光疗暖箱,特别是灯管表面的灰尘,并注意定时更换灯管,灯管使用300小时后其灯管能量输出减弱20%,900小时后减弱35%,因此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①。禁止在暖箱内、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根据患儿体重、孕周调节暖箱温度,水箱内加无菌蒸馏水至2/3满,保持相对湿度55-65%。

2.3对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2.3.1严密监测体温及箱温变化:光疗时应每2-4小时测体温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温箱,若光疗时体温上升超过38.5℃,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持续光疗。

2.3.2保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光疗过程中,应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哺乳,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患儿高2-3倍,故应在奶间喂水,观察出入量。

2.3.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光疗前后要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光疗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及其变化,大小便颜色及性状,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等,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若有异常需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便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2.3.4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及新生儿臀红:光疗照射时需要将患儿于光疗箱内,此时患儿缺少安全感,容易哭闹,故入光疗箱前要剪短患儿指甲,防止哭闹时抓破皮肤,用黑色不透光的布遮盖患儿眼睛,皮肤不宜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另外,光疗易引起稀便及便数增多,易引起臀红发生,故应勤换尿布,局部涂皮肤的保护皮肤,如有臀红发生,应在局部涂红霉素软膏,防止感染。

2.3.5预防呕吐,防止窒息:光照治疗下的患儿易哭闹及手足舞动,加上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易造成新生儿呕吐。再之,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时的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引起新生儿窒息。故在护理上采取防止新生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喂患儿进食时采取45?角,喂食的速度不能太快,进食后30分内给予头部稍抬高,右侧卧位。患儿哭吵闹烦躁时,护理人员应给予皮肤抚触,尽量使其安静后才喂食,以达到防止呕吐的目的。

2.3.6预防感染: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其他细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疗中预防感染工作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注意做好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光疗暖箱每天250mg/L建之素擦拭暖箱及各表面。光疗箱内湿化器的水箱均使用灭菌蒸馏水,并每日更换。光疗所戴的黑眼罩使用后均高压灭菌。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采用药物、光照治疗、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监测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第8篇:新生儿发热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院内感染;新生儿;高危因素;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69

新生儿各器官功能远未发育成熟, 对外界抵抗力较差, 在受到致病微生物刺激后较易发生感染, 而病房内存在多种致病菌, 故新生儿院内感染并不少见[1]。尽管目前对于新生儿的医疗技术获得较大进步, 使许多危重症新生儿获得有效治疗。但对于重症院内感染的新生儿, 其死亡率仍较高[2, 3]。掌握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助于提供预见性护理干预, 进而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 保障新生儿健康安全。本文即对本院部分院内感染新生儿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本院56例院内感染的新生儿, 搜集其完整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 女25例;足月儿38例, 早产儿18例;出生体质量1032~4250 g, 中位体质量2570 g。

1. 2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 ①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②在原感染基础上, 出现新的感染灶;③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对于无明显感染病灶, 但存在明显的感染表现, 如白细胞计数增高或降低、频繁呼吸暂停、黄疸、拒乳、安静或烦躁、体温不升或发热、降钙素原和(或)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等表现的患儿, 一并列入新生儿感染。

1. 3 方法 搜集临床资料, 统计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有无侵入性操作以及有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 总结护理经验。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与各暴露因素的关系。P

2 结果

2. 1 感染类型 呼吸道、消化道以及败血症是最为常见的感染类型, 其中呼吸道感染19例(33.9%), 消化道感染16例(28.6%), 败血症8例(14.3%), 颅内感染6例(10.7%), 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10.7%), 其他1例(1.8%)。

2. 2 致病微生物 56例院内感染新生儿中, 经病原学及药敏学检测, 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2例(3.6%), 血培养阳性者51例(91.1%), 余3例(5.4%)细菌培养阴性。在细菌培养阳性的53例患儿中, 致病菌为革兰染色阴性者41例(77.4%),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7例(32.1%), 大肠埃希菌11例(20.8%), 铜绿假单胞菌7例(13.2%), 鲍曼不动杆菌3例(5.7%), 嗜麦芽窄食单孢菌3例(5.7%)。革兰阳性菌12例(22.6%),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13.2%), 肠球菌3例(5.7%), 表皮葡萄球菌2例(3.8%)。

2. 3 高危因素 将胎龄、性别、住院时间等暴露因素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新生儿性别、有创操作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非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而出生体质量

2. 4 预后 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干预, 55例(98.2%)患儿治愈出院, 死亡1例(1.8%), 死亡原因为败血症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尽管采取多种预防措施, 但新生儿院内感染仍未彻底杜绝, 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安全。对于发生院内感染的新生儿, 其发病原因既与住院期间的医疗及护理有关, 也与患儿自身特点存在一定关系[4]。新生儿器官功能不完善, 抵抗力较差, 对于早产儿而言危险性更大。掌握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助于给予预防性干预, 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出生体质量

呼吸道和消化道是新生儿院内感染最多见的部位, 针对上述发病特点,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内环境的消毒管理, 每天一次采用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机对新生儿病房彻底消毒。对病房地面、空气、墙壁、物品以及医疗设备定期采样检测, 保持环境清洁, 从源头消除危险因素。此外, 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清洁双手, 防止医源性感染。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 嘱其严格消毒奶具, 喂奶前后清洗双手及, 勤换衣物, 防止致病菌经消化道途径感染新生儿。

综上所述, 住院时间、出生体质量以及胎龄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 其中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最为多见。针对上述高危因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 有助于从源头控制感染源, 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黄娅铃, 曾子耘, 徐萱, 等. 中国大陆地区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的系统评价. 重庆医学, 2016, 45(3):380-382.

[2] 廖均梅, 周渊, 王艳. 惠州市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 37(2):150-151.

[3] 张小玲, 张林, 许瑾, 等.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4):62-64.

第9篇:新生儿发热的护理措施范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症;严重者可发生核黄疸,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因此,必须及时给予积极的治疗护理。

蓝光治疗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使黄胆逐渐消退,无严重副作用,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小。我科自采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来,效果明显,其蓝光治疗前的准备及蓝光中的护理起着重要作用,先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9例,其中男54例,女35例,年龄18h―32d,ABO溶血38例,所有患儿均经血胆红素测定确诊,其中有2例ABO溶血需要换血转上级医院治疗,还有8例出现皮疹,停止光疗后自行消失。

1.2方法

我科使用XHZ―90型单面蓝光灯和XHZ型新生儿黄疸双面治疗箱。根据患儿病情选择使用,对早产儿、特别好动者采用单面光疗,对其他患儿采用双面光疗。全组病例均间断照射24―48h,68例黄疸明显减轻,19例再次光疗12―24小时症状得以改善,光疗同时配合药物、输注血浆和白蛋白等治疗。

2护理

新生患儿病情变化快,出现合并症多,光疗时偶有发热、腹泻、皮疹等副作用出现,光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

2.1光疗前护理

光疗前我们要检查光疗箱灯管是否全亮,擦去灰尘,水槽按要求加入蒸馏水或灭菌用水,预热光疗箱温度调至30℃―34℃,湿度55%--65%,。光疗前要给患儿清洁皮肤,清洁后忌用粉、油膏,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剪短指甲,防止因哭闹两手舞动抓破皮肤。双眼用黑色稍硬不透光的纸片遮盖,以免蓝光损害视网膜。光疗前测量体温,协助医生抽取血标本。

2.2光疗中的护理

患儿放于床中央,尿布以能遮挡外生殖器为宜。保持玻璃透明度,对患儿的呕吐物、出汗、大小便等要及时清除,以免影响疗效。由于光疗下的患儿易哭闹、出汗、发生腹泻,以及光疗中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所以要增加喂奶和水的次数,勤换尿布,脱水者按医嘱静脉输液,记录出入量。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哭闹现象,护理人员应抚触患儿,能使产生愉悦的心情、安静、少哭闹。患儿应经常改变,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避免某处皮肤受压过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每2小时测量体温、心率、呼吸各1次,根据体温调整箱温,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5℃--37.2℃。观察呼吸情况,注意呼吸节律、有无呼吸暂停。注意黄胆程度,尿、便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皮疹、发红,患儿有否烦躁、嗜睡、发热、呕吐、腹胀、拒食,注意吸允能力,若发现患儿反应低下、尖叫、抽搐,心率加快,呼吸减慢等,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并做好护理记录。有吸氧和输液者固定好管道、输液针头,保持输液畅通;注意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渗液,注意氧气的温化和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3光疗后护理

光疗后去除眼罩,给患儿沐浴,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继续观察患儿黄疸情况;光疗箱使用后,及时用洗洁精清洁,用含有效氯50mg/l浓度消毒液擦拭消毒,及时倾倒水槽的蒸馏水或无菌用水,保持干燥备用,记录灯管使用时间,以便按时更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