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范文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范文

[关键词]XML DB 图书 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

当前,馆藏图书具有数量多、种类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馆藏图书规模的不断扩大,开发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提高图书信息服务质量的最为便捷和有效的途径。实现馆藏图书的数字化,就是要面向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实现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数据、存储管理、查询和等的集成化,使这些信息得以在网络上传播,实现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发挥图书信息的最大效用。传统基于关系数据库开发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其核心思想是业务决定数据。这种方式存在内在的结构性矛盾,先是业务决定数据,一旦数据字典确定下来,就会限制业务,使业务与数据相互牵连,很难适应新的业务发展。研究表明,这种业务决定数据的模式是不恰当的,数据是对象的自身特性,是不依赖业务系统的。恰当的过程应该是先确定要处理对象的数据格式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相适应的业务活动,XML DB技术能够克服运用关系数据库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缺陷,为开发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一、XML DB技术的基本思想

XML是(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的标记语言)的缩写。XML是强大的元标志语言,是既能让机器理解,也能被人理解的“智能”语言,是发展自SGML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面向数据的语言。XML技术具有跨平台性、可拓展性、自描述性和结构化特征,便于异质系统间的信息互通,XML由W3C(国际互联网页联盟)统一制定,设计者可以为文档建立自己的标签(tags),这种标签不是固定的,不需要记忆,易于理解。因此可以根据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创建任何数量的图书专业标记。由于其中的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名字又与文档所描述的图书问题所涉及的某项具体内容密切相关。用XML编写的文档增强了文档的可读性,容易交流和维护。标识本身的含义与其所描述的信息相分离。它利用一个DTD规范来定义XML文件的语法、语句和数据结构的标准。XML带有一个XML语法分析器,它使用DTD规定一个文件是否规范,即包括正确定义的开始和结束标记。目前,图书行业已有专门的描述规范,有些已经形成标准。但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还必须提供信息的产生,存储、查询、提取、修改等功能,也就是需要一个完全能够支持XML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样有产生了XML DB系统。

XML技术是由一系列可拓展标记语言相关的标准构成,主要包括:XML、XSL和XLINK。XML规定了数据的语法和语义结构。在XML之上的被称为RDF(资源描述框架),并为XML提供元数据编码定义,是XML文档的元数据;XSL(可拓展样式语言)是基于XML的格式化和可视化语言,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用于转换XML文档的方法,二是用于格式XML文档的方法;XLINK(可扩展链接语言),是基于XML的超文本链接标准。XML使用DTD和XML Schema来实现其模式定义。DTD通过一套标签的语法定义来描述XML文档中能够使用的标签、标签出现的顺序以及属性等;XML Schema采用XML语法结构,具有丰富的数据类型,能够用来定义新的数据类型,也可以在定义中使用命名空间(NameSpace)。命名空间是一个应用于XML文档的具有结构的元素名称和属性名称的集合。

XML DB技术能够满足开发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并可以提供如下支持:

1、提供了一个面向XML的数据类型来存储和管理XML文档。

2、能够依据提供的标准W3C Schema数据模型来创建和管理数据。

3、利用XML/SQL模型来实现对关系型数据表数据和XML的统一操作,实现同以往系统的兼容。

4、支持标准的协议来实现对XML文档的入库和出库,例如Http,FTP,WebDAV等,为数字图书馆提供开放式的接口。

目前XML DB形成两大阵营:XML-Enabled DBMS(XED)和Native XML DBMD(NXD).XED是在原由数据库基础上扩展了XML支持模块,完成XML数据和数据库之间的格式转换和传输。NXD采用的是层次数据存储模型,保持了XML文档的树型结构,不支持XML文档与关系数据库之间转换。 总之,XML DB可以实现对XML文档的存储和管理,提供多种XML文档内容的操作方法和性能优化方法,有利于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二、基于XML DB技术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XML DB提供了XML文档管理的底层服务,根据数据决定业务的新模式,在XML DB模式下开发图书管理系统与传统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下面以基于ORACLE9I XML DB开发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来加以说明。

1. 利用W3C Schema数据模型来描述图书资源数据格式。

首先要明确图书管理系统需要管理那些类型的图书资源,目前主要包括普通图书,电子文档、多媒体等。然后确定图书类型的形式和内容格式,需要用Schema数据模型来进行描述。目前可以用行业标准规范来描述。

2. 在XML DB中注册Schema

把Schema数据模型在XML DB中注册,则XML DB就可根据XML Schema中所描述的数据规范对存储在库中的XML文档进行管理和解析,使得存放在XML DB的数据具有自描述性。一般注册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调用PL/SQL的一个过程:

dbms_xmlschema.register_schema()把一个XML Schema文件注册到URL下。

(2)在注册XML Schema时,XML DB将根据格式创建一套XMLType表来存储这种类型的XML文档数据。XMLType表有两种方式:只创建一个XMLType表来存储所有的XML文档。把Schema中的全局元素分别映射为一个XMLType表,通过注册的Schema数据模型来实现对XML文档的分拆和组合。

(3)利用SQL/XML标准和 Xpath规范来实现对存储在XML DB的XML文档进行访问、修改、增加和删除等操作。

SQL/XML是国际信息技术委员会指定的一项标准,主要实现SQL和XMl的互操作性,另一方面可以把SqL的操作结果直接转换为XML文档。利用CeateXML(),extravalue(),extra(),updateXML来实现对XML的操作。

本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中相关信息的XML Schema描述如下:

图书目录表

〈?xml version=″1.0″encoding=″gbzzh″>

″urn: schemas-microsoft-com:xml-data″

Xmlns:dt=″urn: schemas-microsoft-com: datatypes″>

< element Typename =“图书” 〉

< Element Type>

< Element Typename =“图书”content=″eltonly″ 〉

< element typename =“图书ID” 〉

< element type =“作者” 〉

< element type =“简介” 〉

< element type =“出版社” 〉

< element type =“图片” 〉

< element type =“定价” 〉

< element type =“出版日期” 〉

< element type =“种类” 〉

< Element Type >

< Element Typename =“图书ID”dt:type=″int″ 〉

< Element Typename =“书名”dt:type =″string″ 〉

< Element Typename =“作者”dt:type =″string″ 〉

< Element Typenamee=“简介”dt:type =″string″ 〉

< Element Typename =“出版社”dt:type =″string″ 〉

< Element Typename =“图片”dt:type =″string″ 〉

< Element Typename =“定价”dt:type =″float″ 〉

< Element Typename =“出版日期”dt:type =″datetime″ 〉

< Element Typename =“种类”dt:type =″string″ 〉

< Schema>

3.设计XML文档的数据表现形式XSL

根据界面需求和XMLSchema描述的数据规范,设计某类XML文档的表现形式格式XSL,然后作为一个模版保存在资料库中。以后在查询这一类型的XML文档时,可以选择按XML或者HTML格式输出数据,使得数据表现层的设计与数据层独立开来,便于其他系统共享。XML文档的图形组件如图1所示。

4.采用DOM或SAX来解析和处理XML文档

XML DB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和创建XML文档,目前操作XML文档主要方法有DOM和SAX两种模型。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做到:数据结构的处理是基于XML Schema数据模型,而不必关心数据存储结构,数据处理是基于XML文档,数据传输具有跨平台性和标准性。XML文档的层次结构图如图2、3所示。

三、结语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表明,基于XML DB的开发模式与传统的开发模式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数据存储是基于XML Schema数据模型,不是由业务系统决定,这样不同业务系统直接的数据共享成为可能,为以后图书系统业务拓展奠定了基础。

(2)采用XML作为数据的载体,使得不同平台和业务系统数据变换成为可能,满足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统一融合的需要

(3)采用XML文档存储数据,是系统数据格式的拓展,不会影响系统的存储结构。即使有新类型图书种类和格式,只需要定义XML Schema,不用修改数据库的数据结构。

参考文献:

[1] 李建中.用XML扩展三层模型.微计算机应用.2002;23(3)

[2]成玉哲等.基于XML数据模型的Web数据库查询.计算机应用.2002;22(3)

[3]李文敬.一种基于ASP生成动态XML的方法..微电脑与信息技术.2003;(1)

[4]景民昌等.基于XML的数字图书馆Web开发.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6)

第2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范文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系统;高校;J2EE

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这知识爆炸,信息量大的时代,图书馆是知识储存和传播的重要组织机构,快速增加的书籍和文献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图书馆面临着每天大量的借阅和查询业务,仅仅依靠人工管理不能满足图书馆管理的需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使得书籍和文献在网络上流通,对电子文档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一个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范围定义

图书馆MIS面向知识服务,以读者为核心,软件设计秉承人性化的观点,尽力向用户提供简洁高效的服务模式,图书馆MIS系统的范围边界如图1所示。

本文所设计的系统管理对象是实体资料与电子资料,读者和管理员是系统主要使用者,系统中的图书管理员可以分成业务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业务管理员负责日常借阅任务的办理,系统管理员负责软件的维护工作。由图1可知,系统设计了3类服务端,3类用户依靠系统核心业务模块,完成各自的系统任务。

核心业务分为8大模块,分别是:1.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的基本信息管理。2.系统管理:系统维护以及图书馆基本信息维护。3.知识服务:主要是信息推送。4.违章管理:管理读者违章行为。5.借阅管理:图书借阅整个流程管理。6.实体资料管理:管理图书馆实体的书籍、期刊、文献等。7.电子资料管理:管理电子资料。8.查询:提供各类数据检索查询。

二、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1.设计原则。为保障系统设计的顺利实施,在软件设计中需要设置一定的原则。(1)业务一致性原则。(2)稳定性原则。(3)以人为本原则。(4)权限一致性原则。(5)易二次开发、维护性原则。

2.系统物理架构设计。系统分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两部分,因为最后系统采用B/S结构,所以系统客户端实现零部署,即用户只要能上网即可实现权限之内所有工作。

3.系统逻辑架构设计。从拓扑学的角度分析系统逻辑结构,系统管理成为最基础的业务模块,它为用户管理提供了权限设置,为违章罚款提供了违章条例的设计,为实体资料的关系提供了书籍资料分配所必须的书架管理。用户管理模块和两大资料管理模块为借阅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读者借阅实体资料,或者下载电子资料,共同形成了借阅信息。在借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违章借阅现象,此外,借阅信息还成为知识服务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的基础数据。知识服务具有查询优化功能,可以为查询统计提供优化服务操作。最后,查询统计模块对系统中所有数据提供查询统计操作,因此,资料管理的基本数据和借阅数据都成为查询统计面向的数据内容。

4.系统功能组织。我们将从系统的实现角度出发,确立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保证系统功能能够顺利完成系统的需要的业务流程。从系统核心服务模块到具体功 能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功能定义和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模块被细化为 更加具体的面向不同用户的模块和功能页面。

三、系统测试

1.运行环境

(1)网络环境。在系统结构设计上,采用B/S三层架构,支持分布式的办公需求,方便读者对图书资源的查询和借阅。系统采用MVC分层开发框架,提高了软件的健壮性,利于软件的后期维护和扩展。

内部的局域网络通道推荐在10M以上的ATM网络;外部网络推荐的网络带宽为4M以上。

(2)硬件环境。硬件环境是图书馆MIS部署需要的各类硬件。总体上,图书馆MIS部署的硬件需求可以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其中,服务器有可以分为进行数据存储的数据库服务器和进行业务逻辑服务的应用服务器,基于B/S架构的软件,客户端不进行业务处理,所有的业务和数据逻辑运行都集中在服务器端,因此,服务器的硬件配置要求要高于客户端。

2.测试方法

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系统测试是针对整个产品系统进行的测试,目的是验证系统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的定义,找出与需求规格不符或与之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系统测试发现问题之后要经过调试找出错误原因和位置,然后进行改正。

按照测试方法,系统测试可以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将系统或者系统的某一项功能模块视作一个内黑子,测试者不清楚盒子里的运作机理,只能观测输入和输出结果。

白盒测试,测试者清楚盒子里面系统的运算方式,并测试系统是否按照系统设计者设计的流程和算法运行。

本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所以选择黑盒测试的方法。

测试的内容包括系统的性能以及功能,系能的测试,是从系统的非功能设计角度出发,测试系统最终结果是否满足前期的非功能性需求;功能测试,则是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测试,测试系统是否能够完成各项业务。

四、结语

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基于图书馆管理理论,在分析国内外优秀的图书馆管理软件以及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现在读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清晰的定义,采用统一建模语言刻画图书馆管理的各项需求、功能,为系统的实现奠定基础。

2.在系统结构设计上,采用B/S三层架构,支持分布式的办公需求,方便读者对图书资源的查询和借阅。系统采用MVC分层开发框架,提高了软件的健壮性,利于软件的后期维护和扩展。

3.系统基于J2EE平台开发和实现,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整体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第3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范文

关键词 潍坊市图书馆;ILASII与Interlib;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休闲、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对逐渐增多的图书馆业务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在此形式下,有效、智能、人性化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地级市公共图书馆的必由之路。公共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日常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了公共图书馆管理的随意性,极大的提高了公共图书馆信息处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使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读者都能方便、快捷、正确地进行种种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读者的借阅的积极性。

一、潍坊市图书馆管理信息发展的历史

(一)潍坊市图书馆发展的历史和组织机构设置

1948年11月6日,潍坊市图书馆正式宣布成立,时称潍坊特别市市立图书馆。1952年4月改称为潍坊图书馆,1953年8月改称为潍坊市图书馆。自1948年建馆至今,本馆曾五易馆址。1948年11月,本馆馆址设在城里胡家牌坊街8号十笏园内,1950年本馆迁至胡家牌坊街33号,1976年10月,本馆迁至东风大街352号,1984年,本馆迁至潍城区米市街48号,2004年6月9日,潍坊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方案由潍坊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以潍计投资(2004)326号文件批复。新馆选址在潍坊市人民广场西南部北海路路东张面河以南。潍坊市图书馆现设借书部、报刊阅览部、少年儿童图书部、参考咨询部、办公室、财务科、采编科、古籍保护中心、读者活动部、地方文献中心、业务部、电子阅览部、计算机中心,共13个部室。其中由计算机中心统管潍坊市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业务。

(二)潍坊市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潍坊市图书馆从1999年电子阅览室实现了与因特网的连接,并向社会开放,标志着潍坊市图书馆开始迈向信息化走出了重要一步。2003年潍坊市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ILAS)升级为ILASII网络版,实现了对图书资料的有效管理,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2013年潍坊市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 ILAII网络版升级为 Interlib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实现了对图书资料的有效管理,并且实现了总分馆制的无缝对接,极大的方便了读者,实现了读者对图书的自助借还,潍坊市图书馆的借书部的主要业务也从图书的借还工作转变为对读者的解答咨询和对图书的整理上架工作。

(三)潍坊市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1.先进性与适用性

潍坊市图书馆使用的Interlib系统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该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软件的编程和操作的使用又简便易行,非常容易掌握,符合中国的国情与地级市公共图书馆的特点。该系统是面向公共图书馆的各种管理层次使用,其功能的配置能给各种管理层次的用户提供方便、快捷、舒适、安全为准则,其操作也简便易学。

2.经济性与实用性

潍坊市图书馆使用的 Interlib系统充分考虑到了潍坊市图书馆的实际需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潍坊市图书馆的现场环境,该系统设计选用的功能适合现场情况、符合了潍坊市图书馆的要求。系统配置的方案,通过有机、严密的组合,实现了最佳的性能价格比,节约工程投资,同时也保证了系统功能实施的需求,经济耐用。

3.可靠性与安全性

潍坊市图书馆使用的 Interlib系统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该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能确的保存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相同性,并有恢复速度快的功能,同时该系统的系统管理策略非常的完整、有效,能够保证该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4.开放性

潍坊市图书馆实现了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可与第三方系统集成及数据交换。

5.可扩充性

潍坊市图书馆使用的Interlib系统设计中充分地考虑到了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预留出了扩容、更新和升级的可能性。并根据潍坊市图书馆将来基本发展需求升级扩展系统的功能,同时,本方案在设计中留有冗余,以满足今后的发展要求。

6.追求最优化的系统设备配置

Interlib在满足了潍坊市图书馆对性能、功能、质量、价格和服务等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追求最优化的系统设备配置,以尽量降低系统造价。

二、潍坊市图书馆以前使用的ILASII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与更新之后的Interlib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比较

潍坊市图书馆以前使用的ILASII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与更新之后的Interlib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比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ILASII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与Interlib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简介

图书馆管理自动化集成系统( ILAS)是文化部于1988年作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下达、由深圳图书馆承担并组织开发出来的一套能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多种规模、各种类型图书馆使用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

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和东莞图书馆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二)Interlib与ILASII技术比较

ILASII采用局域网下客户机/服务器( Client/ Server)的体系结构,由客户应用程序( cient)、服务器管理程序( serve)和中间件( min- dleware)组成分布式的应用环境,使用 TCP/ IP通信协议,采用大型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LDBMS。这种运作模式,减少了网络流量,提高了系统处理数据的响应速度。但是该系统使用Visual C++等作为开发工具,结构标准不统一,开发和维护成本也就相对增加;数据库使用文本格式,也导致其稳定性、安全性较差;同时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才可以使用。

Interlib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结构模式,开放的多层体系结构:即WEB用户界面层、应用服务层、图书馆逻辑业务处理层、Oracle数据库核心层。使用Java技术遵照J2EE标准开放设计,J2EE平台提供了多层的分布式的应用模型,组建再用、一致化的安全模型以及方便的管理控制。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专用软件,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将图书馆数据库、操作系统整合起来,建立一个区域图书馆群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立体信息空间,并完成图书馆的各项业务管理工作,摆脱了局域网的局限性,也让系统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及安全性,更加完善了图书馆资源管理和整合的要求,不仅满足了各个读者群体的多重服务需要,也更方便工作人员对读者的综合服务。

(三)潍坊市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潍坊市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将走向复合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即移动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如何利用高效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把移动图书馆系统和传统图书馆系统有机的整合起来,使图书馆的工作做到效率高、速度快、功能全、易操作,是潍坊市图书馆我们这一代工作者今后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2.潍坊市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将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全面信息化。随着对 Interlib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逐渐深入, Interlib给图书馆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同时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如何将 Interlib管理理念融入到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中来,如何能够真正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各项读者服务工作不断发展,是当前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新方向。

总之,潍坊市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读者为中心点,强调了读者的参与图书馆活动没有障碍、倡导读者个性化和群众化的知识服务、一如既往的保持免费开放,将“管理、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理念引入到公共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当中,让管理信息系统真正能够展现管理思路。潍坊市图书馆将读者的关注和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重点是从单一的“纸质书本”到“管理、资源、服务”三大要素,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夺取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S],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2008-10

[2] 王美玲.Interlib系统在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的运用 [M].晋图学刊.2009

第4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范文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是针对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及特点,设计了采购子系统、编目子系统、打印子系统、检索统计子系统、流通信息子系统以及系统维护子系统,这几个子系统包括了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工作,可以全面实现对图书馆的采购、编目、检索、统计和流通等业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采用智能导航式界面设计,在业务流程的实现方面更加注重智能化、规范化、流程化,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及服务质量。同时该系统和下面的:电子阅览室管理子系统、通道验证管理子系统、证卡打印子系统和OA办公子系统构成图书馆局部一卡通。

图书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范文

[关键词] 图书馆; 信息管理系统; 未来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35

[中图分类号] F272.7;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58- 01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即图书馆的自动化集成系统是一种专门的应用于图书馆行业的特殊的信息管理系统,它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同时自身也能开展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的基础。它是图书馆信息化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它为图书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定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各项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1 国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

我们先来看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发达国家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初)实验系统阶段,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图书馆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20世纪70年代初)脱机批处理阶段,这种方式只使用计算机处理单个图书馆业务,而且不能即时给出处理结果。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机系统和网络系统阶段,工作人员或读者通过终端直接使用计算机得到即时结果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集成系统阶段,由多个处理不同业务的子系统共享一个数目数据库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目前国外较知名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有:Library Solution系统,CARLILS系统,HORIZON系统,ALEPH500系统,M2L系统,UNICORN系统等。这些国外自动化系统都有较强的硬件适应性,有较高的运行效果和灵活的扩展性能,界面友好,标准化的检索协议Z390.50支持。而且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有一套成熟的系统市场环境运作方式,通过不断开发自动化系统相关软件,对原有系统进行及时更新,不断探索各个领域对自动化系统的不同需求。

2 国内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

我国图书馆信息化比国外起步晚近20年,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我国图书馆界一直在努力想要迎头赶上,建设符合我国特色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我国开发的自动化系统多以先进的技术为起点,对网上的标准协议进行充分的利用,有相对高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参数的设置也灵活多样,另外采用大字符集(GBK),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经历了4个时期。

第一阶段(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我国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阶段,中国科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图书馆联合建立MARC协作组,通过培训,引进研究美国技术积极开发自身的自动化系统。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总结了自己工作,认识到集成系统的优越性,以微机应用为重点,进行系统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配备计算机的图书馆增加较多,专业队伍进一步扩大。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高校自动化系统,根据我国高校众多,差别很大的实际情况,发展多模式、多层次的能资源共享的集成系统。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西方发达国家掀起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我国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国家大力支持建设信息网络,重点建立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和四川大学5个中心书库,西文图书馆联合编目开始实施取得较大成果,积极建设自己的数据库。

当前我国图书馆自动化逐步进入实用化阶段,除了最具代表性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外,又有一批较为成熟的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产生,比如: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LIBSYS);文津图书馆综合管理系统(Wenjin Integrated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通用图书馆集成系统(General Library Integrated System, GLIS);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Golden Disk Library Integrated System,GDLIS)等,这些信息管理系统都包括8~10个子系统、子模块,比如:编目模块、期刊模块、流通模块、联机书目查询模块等,已经形成规模并投入使用。

3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未来发展方向

现今许多图书馆都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而作为最基础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技术革新和图书馆工作需求的影响下,信息管理系统也在不断扩展功能,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它的变化体现在:

(1) 信息管理系统原先以书目为中心的业务管理流程受到了以读者为中心理念的冲击,书目查询向支持浏览器方向转变。

(2) 图书馆内部业务流程和系统界面等方面要求更灵活和多样化,能更迅速处理工作。

(3) 在同个区域或者相关专业系统图书馆内部协作领域进一步强化联合编目、馆际互借、多种MARC格式以及跨库分布式管理等功能的开发。

(4) 以资源共享、网络化、数字化为基础的图书馆联盟正在形成,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不能把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分离出来,要从整体加以考虑,实现不断完善的图书馆现代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永梅.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2] 娄跃武. 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开发[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第6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范文

1检索查询

检索查询是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模块之一,能够提供多维度、多类型的检索方式,以适应不同用户容的个性化检索要求。一是跨库检索,可将自有图情资源和外购图情资源(主要包括来自中国知网、国标数据库、法律法规库、超星图书库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不同来源的资源能够通过点选在统一的搜索引擎界面进行检索,实现检索查询的无缝集成。检索及展示界面风格简洁(类似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的界面),并保证检索速度及准确率。二是关键字检索,可对不同子类别的主要字段进行检索,主要针对题名字段。检索结果以列表和图形方式展示,其中列表主要包括编号、标题(书名等)、操作、全文,还包括不同子类别的主要字段。结果支持翻页操作,点击记录时可以展开显示摘要信息,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每页显示条数(10条、20条、50条、100条)。三是组合检索,检索条件包括题名、编码、版次、关键词、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字段,并可由管理员根据用户使用情况对条件进行调整。检索结果以列表和图形方式展示,列表主要包括编号、标题(书名等)、操作、全文,还包括不同子类别的主要字段。结果支持翻页操作,点击记录时可以展开显示摘要信息,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每页显示条数(10条、20条、50条、100条)。四是全文检索,通过建立图情信息全文搜索引擎和图情信息主题词库,为用户提供包括模糊检索、高级检索、知识元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在内的全文检索服务,全面满足不同用户的搜索需求。五是模糊检索,模糊检索是当前最主流的检索方式,也是系统默认的检索方式,能够实现对图情全文的快捷检索。检索时对检索条件自行分析,按照关联度查找相关图情信息,并判断其与检索条件的匹配度,依据匹配度从高到低依次展示相关信息。查询、展示界面参考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

2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融合了公司自建图书馆的资源,以及所采购的超星电子图书馆的资源。它向用户推荐最新最畅销的图书信息,并能让用户在家中、办公室里或任何能上网的场所查询或获取数字信息。

3馆藏资源

馆藏资源收录了国内外法规标准、国内外标准规范、国内外情报资料、期刊以及专业图书,是相关用户特别是公司员工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4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囊括了中国知网、万方知网、北大法宝、北大司法案例、标准全文数据库、核标准全文数据库、环境保护标准全文检索系统、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全文检索系统等平台的资源。

5信息

由网络雷达自动抓取指定网址的情报信息,由管理员审核后。门户首页的信息模块列表显示最新的情报信息,默认显示当月审核通过的文章。抓取网页地址和情报关键词以及抓取时间等采集配置可根据用户需要自行定义,抓取信息显示可自行配置分类树,方便浏览和管理。抓取后的内容可进行选择性和删除,避免信息冗余。

6专题汇编

第7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范文

系统模块。文中设计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5大功能模块。

①系统登陆模块。该模块是初始模块,管理人员和用户需要注册自己的账号并设置相应的密码,登录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二者相符才能进入系统。在登陆界面,有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的权限类型,前者负责各项信息的管理操作,后者可查询书籍信息和个人信息。

②图书管理模块。管理员通过验证后即可进入该模块,可查询修改图书信息,包括图书的添加和删除等。当有新书入库时,需将其名称、编号等基本信息输入到数据库进行保存;在图书管理中,针对那些被严重损坏或知识过于陈旧失去价值的图书,需及时进行清理,管理员应将其保存在数据库中的记录删除;若在信息输入中出现失误,或其他情况造成的图书实际信息和输入信息不符,需要对其进行修改,即通过该系统实现。

③学生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借阅者的信息(也叫读者借书证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借书证的办理,新读者需要借书证才能借阅管内图书,主要是学生的姓名、院系等基本信息;当学生离校后,借书证就失效了,须将其注销,将读者的信息删除;学生由于管理不当,可能会丢失借书证,挂失后,管理员将其信息改为挂失状态;当图书证的信息与学生实际信息有出入时,需对图书证信息进行修改。

④借阅信息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是管理图书的借阅和归还信息,在用户借书时,需将图书和图书证编号同时记录,并包括借阅和归还日期等;归还图书时,图书编号和图书证编号要和借阅时保持一致,同时删除借阅记录,并将数据记录到借阅历史。在图书外借期间,如遭遇丢失或延期归还,需要有相应的罚款,也在该模块实现。⑤图书检索模块。此功能为用户和管理员所共享,可根据所需对图书的名称、类型、ID等信息进行查阅。

二、结束语

第8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管理体系;创新

1 前言

在新形势下,党的“十”提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创新进取,创新发展。而图书馆作为社会各种文献资料的汇总收藏中心,其一直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知识大爆炸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摆脱旧的,墨守成规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新形势下的创新型图书馆管理系统,使得图书馆的发展真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是图书馆管理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新形势下图书馆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图书馆管理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较发达国家而言还是有一定的不足,现行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不足以满足整个国家的知识需求。下面就此分析我国图书馆的管理现状。

2.1 管理体制的不足

中国的公立图书馆管理体制是由政府主导的高度集中型的管理体制。馆长一般是由政府任命。这种管理体制是上世纪计划经济的产物,严重的阻碍了图书馆的开放发展。而由于对图书馆的建设不够重视,许多大城市没有与其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图书馆。而由于没有足够的政府重视,图书管理员没有经过科学系统的完整培训,以至于图书馆员在专业技能技巧、服务态度和他们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的研究水平等都不能得到同行的认可与肯定。此外,又由于政府的重视不够,造成图书馆较其他机构的地位低下,因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无论如何努力工作,他们的福利和待遇总是比其他同级别的人员待遇低得多。所以必须认清图书馆组织在市政建设方面重要性的地位和作用,理清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从而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而政府和图书馆两者在业务上应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并不是行政管理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充分重视图书馆的发展,要知道局限了图书馆员的个人发展,就会同时制约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2.2 数字化程度不高

当今世界是信息高速发达的世界,数字化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也都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而我国图书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很远。

2.3 政策法规不健全

图书馆的创新能力不足,究其根源,在于图书馆的领导阶层的个人因素在图书馆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施行一些有效的制度、法律法规来加以约束和规范,真正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个人意志。

2.4 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图书馆管理人员是支撑图书馆功能实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他们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是否长远。图书馆作为全民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仅需要具有信息资源等硬件设施,更要具有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员,使得图书馆真正发挥好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等职责。就目前而言,在国内,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能够科学有效的提高图书馆管理人才业务水平的培养体系是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3 有效建设图书馆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种新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不难理解,人民群众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方面的需求,而是把更多的需求转向了精神与文化方面。作为社会各种文献资料的汇总中心的图书馆,便顺应历史肩负了这一使命。下面就此探讨如何有效的建设图书馆管理系统。

3.1 顺应潮流,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

我们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已经与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如今的数字化地球已经要求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数字化,包括图书馆,这是科学带给人们的便利。因而,我们在进行图书馆建设时必然要顺势而为,建立起来自己的数字化图书馆。这个方面可以参加大学图书馆的建设。许多大学已经先后建立起了自己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其中较为代表性的是:其一,以电子邮件为辅助手段的咨询服务,通过读者在互联网上与图书馆的沟通,可以使图书馆将电子文献发给读者共享;其二,远程共享服务,通过服务器将图书馆资源放入互联网,与全体人民共享;其三,数字化设施咨询服务,就是通过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将读者进入图书馆阅读的信息,买书的信息建立成大型数据库,并与手机相连,实时提醒读者喜爱的书籍等。通过这些新的服务方式,可以在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提高图书馆在管理上的工作效率。

3.2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图书馆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可以由馆长构建发展思路,应积极与国际接轨,适时做些国际国内交流活动,将其他国家地区或国内先进的图书馆单位的管理经验引入馆中,而不能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同时,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必须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同时注意紧跟时代步伐,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科学合理的对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功能进行有效的开发。

4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创新

4.1 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队伍

前边提及,由于政府的不足够重视,馆内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不足,而图书馆正是由这些实际的管理人员运行。那么,可以说管理人员的素质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发展。因而,如何提高图书馆的运行效率和稳健发展,第一步就要提高管理员的人才素质。一方面,高校开设的图书馆档案等专业要具有实际的操作课程,同时要进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教育。另一方面,图书馆在招纳人才时,要选择立志于创新的人。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及时其他方面再优秀,一样只会固步自封,对创新型图书馆无益。此外,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要经常定期对管理员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觉悟。当然,可以在培训的过程中,树立模范标兵,表彰那些为图书馆创新管理系统做出贡献的个人。

4.2 做好信息服务创新

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服务创新措施。认真研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本馆自身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措施,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其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经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完善。但涉及到原则问题则不能更改定。最后,信息服务要注重实效。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能够带来真实效果的经验,保留;不能带来实际效果的,剔除。

4.3 引导大家做好观念创新

观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志的这句话揭示了在振兴中华民族的过程中,创新才是真正的动力。对于图书馆建设也是一样。一个再好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会落伍,也会变得不符合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发展好图书馆,就首先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作为图书馆的领导阶层,要时刻带领大家改变传统保守的旧思想,增强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图书馆要敢于冲出旧的体制,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第9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范文

【关键词】3S技术 土地资源管理 应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地形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管理和规划应该与时俱进。“3S”技术的应用就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技术手段,它包含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对土地规划、整理、使用、勘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3S”技术的简介与功能概述

“3S”技术作为一个将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的集成技术,具有获取远程信息、数据库快速更新整合并能复合分析的功能。在“3S”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相当于人类的大脑一般,将由遥感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这“两只眼睛”搜集起来的信息数据进行管控,这整个技术的集合方式如图1所示。

1.1 RS技术

RS即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是指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远距离目标的各类地理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捕获、分析、处理,从而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检测和识别的一种现代化远距离探测的综合技术。该种技术是根据不同物体对波普的不同反应所形成的信息进行反馈工作,一般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环境质量检测、植被资源分布调查等方面,具有庞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1.2 GIS技术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是指计算机系统以测量的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对各种信息按照一定类别进行组合、分析,对数据的动态进行检测,最终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为信息管理提供服务。它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人员和组织机构四个部分,是地理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种科学有机结合的专业性计算机软件系统,而且可将所获得的信息直观、可视的展现在电脑上。

1.3 GPS技术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将全球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可提供点、线、面三维坐标,具有覆盖密度高、全天候、多功能、定位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特点。这种技术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如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如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如GPS信号接收机。由于其高超的性能被广泛应用在土地测量、规划、调查、检测等各个方面,同时在军事和民用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2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逐渐全球化,“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这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技术结合,而是将其技术内在的联系合成一种功能系统。鉴于现实情况,土地资源管理在未来必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S”技术所包含的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定位技术将不断推动土地资源的研究发展。下面就具体来探讨一下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中如何的应用。

2.1 RS技术的应用

RS技术主要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等基础性地质工作。传统的土地资源整理开发调查是以1:10000地形详查图为底稿而工作的,但是因为1:10000地形详查图不能很好的反映所勘察地区的实际地形情况,现势性较差,常常导致调查结果不够准确,需要大量的后期野外工作,影响工作效率。RS技术利用遥感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真实的反应,遥感卫星的飞行高度一般在4000千米-600 千米之间,图像分辨率一般从1 千米-1米,这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调查的速度和精确度,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提供了有效依据,还可以将形成的影像作为底图对项目进行查漏补缺。

2.2 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一般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可以对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进行调查规划和土地资源动态的检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级企事业机关单位都需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前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与此同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在国家发展中慢慢暴露出来,分析、解决这些在时间上、空间上具有关联性的问题,需要合理的方案建议,GIS软件系统就可以为此提供帮助。

2.3 GPS技术的应用

GPS技术作为一种定位系统,可以用于土地资源的调绘和数据的收集,检测核实要开发使用的地区位置是否符合申报。在对土地进行地物测量期间,通常在前期的规划设计时要求设计底稿是实测比例尺不小于1:5000的全要素地形图,工作底稿是1:2000的地形图。面对如此高的比例要求,此时就可以采用GPS技术进行布设控制,采集数据。GPS技术不仅在此应用得力,当面对突发变化时还能够迅速做出反映,使得数据库得到及时更新。

3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前景

“3S”技术通过对土地的利用现状进行动态跟踪调查,完全改变了我国土地资源信息管理模式,使我国传统的土管方法都得到了提升。

不可否认,这种技术因其优越性,表现出了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在未来,该技术可以与网络技术、云计算等高新科技相结合,使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更加多元化,更加高效智能的为人类提供服务,并将人类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带入全数字化时代。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3S技术”既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步入智能化、信息化时代,还可以在管理过程中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毋庸置疑,随着“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更深入的应用,所带来的“数字化”必将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主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也应加紧发展“3S”技术,紧跟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吕姗.“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2013,11:1175-1179.

[2]郜惟,李乃康.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3,05:97-99.

[3]汪蜜.“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3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