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语文职业教育文学修养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是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必要的人文涵养、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人才。语文是职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职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很多职业学校忽略了语文的重要性,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很低,这样导致教师对上语文课的热情不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水平低。
一、职业语文教育的现状
1.语文课程不受重视,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状态
职业学校学生相对其他同等教育层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低一些,并且职业学校重点抓专业课,像语文这样的基础课基本没有什么地位,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多留些时间给专业课程,大量删减了语文和其他基础科目的教学内容。这直接导致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加难以和普通高校学生相提并论。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基础课得不到重视呢?
主要是因为学校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为企业培养技术性工人,保证学生毕业后可以顺利上岗。当然,从一方面来说,促进学生就业是好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做的后果弊大于利,既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单一,也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及素质提升和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2.学生不愿意学,老师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职校生基础知识薄弱,行为习惯也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就是睡觉。老师也困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该教什么,怎么教?在教学方法上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更多的结合现在职业教育的课改精神,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就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职业学生对语文学习就更加提不起兴趣。学生对这种缺乏新意的上课方式显得厌倦、疲倦。再加上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淡薄,行为习惯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维持课堂纪律,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进度和师生情绪。有时候上课一提问、一讨论,学生就借此起哄、聊天,整个课堂乱哄哄,反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很多职校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好多基本知识也是一问三不知,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来。所以,语文课堂上基本采用单一的灌输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着书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着书本知识,整个课堂一般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说。德国教育家季斯捷尔维格说:“不可能把文化修养和教育交给或者传授给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文化修养和教育自己的人,他应该亲自参加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从外部只能得到激励而已。”所以,这种全凭教师一个人讲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同鸡肋,弊端不小。
3.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相差甚远
职业学校现有的语文教学内容跟学校设置的各专业内容相去甚远,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仅仅满足于完成语文教学内容也就是教材的内容,课堂内容僵化。还有的教师一丝不苟地紧扣教学参考书,只是为了完成教参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很少反思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这些教学内容有没有适合职教生的专业特点,有没有脱离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教学目标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个体生活和发展需要。教师常常把掌握教材内容当做唯一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记住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把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当做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基本标准。学生也把完成教材规定的一些知识内容当成任务,而很少主动去吸收教材以外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专业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应用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看不到知识与他们现实生活世界的关系,看不到语文在专业中的应用,于是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探析
1.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结合专业特征,突出职业特色
语文课在突出职业特色、突出不同专业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不同要求的同时,也要突出展示语文课自身的完整知识能力体系。在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课程特点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绝不是依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理顺这样一种关系就能在有职业特色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既保证语文学科的独立性又满足专业课教学以及专门人才培养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学突出职业特色可以改变以往语文课作为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产生的“此消彼长”的情况,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交叉、教学方法的改进、评价体制的改革等方面的努力来实现语文课与专业课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大胆地尝试教学改革,尝试让语文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融洽地在课堂中执教。语文教学要突出职业特色,并不意味着语文课向专业课看齐,更不是像某些教师认为的语文课向专业课“让路”和“低头”,而是在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寻找良好的契合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离不开语文课中语文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但是要真正体现出语文课的课程性质特点,也必须配合专业课的教学和就业的要求。要逐步理清语文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而不必拿语文课和专业课进行高低比较,衡量各自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够让语文教学的职业特色充分发挥,使得相互配合的课程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注重提升学生的信心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高中时学业成绩处于学习群体的中下游,长期得不到来自教师的真切关注,处于被忽略、被否定的境遇中,学习的信心受到严重挫伤,提不起学习兴趣。另外,社会上存在对职教学生的偏见,认为职教学生不如普通高校学生,认为他们是考不上大学才来的,以后一定不如正牌大学生。因此,学生大多是带着“学习失败者”的心理阴影跨进职校大门的。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打上“低人一等”的标签,而要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令全社会为之骄傲的人。教师可以很容易用语文带给学生们成功的体验。写好一个字,写好一段话,有一个优美的句子,有一种独到的见解,都是提升学生信心的契机。语文课应利用这种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能够学好的信心。通过阅读,我们要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加入这种语言所属的国家或民族,接受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影响。读书可以美身,体验我们的民族精神,同化并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让他们知道,即使自己现在成绩差一点,但是作为民族的一分子,也要努力学习,在以后的劳动中,完全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增加语文课堂的开放性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增加语文课堂的开放性,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语文课本只是有限的书本知识,是一个范本,是师生探讨和学习的基本内容,而非学习的全部内容,语文的学习应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语言背景下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经常让学生欣赏课本以外的优美文章,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言,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整理成本,甚至形成自己的网络文学,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又爱上了语文,提高了语文素养。学生是朋友,不是对手;学养是气度,不是架势。我们可以大胆尝试,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创造。
三、做有专业特色的语文课教师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文化课,如果教师不了解培养对象将来从事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不能建立起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就会忽视语文的应用性。这就使语文课将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进而丧失职业语文的特色性,丧失其在职业学校中存在的价值。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拓宽专业面,了解学校各专业的特性和学生就业方向,并以此为指导,既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和专业教学结合,针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上出有专业特色的、有职业特色的语文课是我们的研究和努力方向。
1.语文教师要学习一门相关技能,争取成为“双师型”“复合型”教师
教师是教学的生命线,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实现者,乃至是学科教育的全部。如今的优秀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是双师型、复合型教师,其业务能力囊括了本学科的知识能力及所教专业的相关知识要素,实现语文与各专业的深度结合。语文教学要名副其实地专业化,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对学生的求职、谋生能力负责。为此,语文教师要通过自学或其他途径,要对各专业、岗位语文能力的需求度把握准确,无论是教学的原则与目标、进度计划与时间安排、内容处理与策略选择,还是课后作业与考评细则等诸方面,都必须要切实做到语文教学专业化、职业化。
2.语文教师要深入专业,共同把握专业脉搏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语文专业的扎实功底外,还要尽可能了解所教专业,要不断搜集这个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并学习各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虽然语文教师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这些方面的专家,但如果对所教的专业有了解,那么更可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要相互融合,有时间和机会可以更多地去接触专业,经常一起参与专业的各项活动,感受专业课教学特点,深刻体会专业建设内涵,尽可能了解所教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所在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从而更明确该专业的语文课上到什么样的程度,教哪些内容才够用。我们以前一直以为下企业是专业教师的事情这个观点要改变。假如有机会我们语文老师也可以积极的和专业课教师一起下企业做市场调查,带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利用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和专业教师共同带队,带着任务与学生一起实践,熟悉各个工作岗位的情况,并深层次的了解一些部门的策划、管理、运作。
3.语文教师要讲授“应用型”语文课
我们知道,职业教育是“就业型”的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应用型的教学方法。这应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这应是职业教育文化课改革的明确方向,也同样是职业教育语文课改革的明确方向。语文课要根据专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加强岗位应用意识,才能实现语文课为岗位能力服务的目标。让语文课教师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结合专业需要开展语文课教学是职教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语文课上我们也打破学科体系,上“应用型”的语文课。各专业的语文课教师针对不同专业要求开发专业性强的语文课教材。假如有一天能把语文课上到了实训室,上到了车间,上到了企业,我想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学起来目标明确了,真正感觉到有用了,学习的兴趣和质量也就大大提高了。
四、结束语
语文包含着博大的中华文化的精华,能够孕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每个教师的知识和阅历能够给予学生的也许只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这一滴滴的水终究会汇集成小溪,汇聚成江河。目前,用人单位对职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也要尽量适应社会的需要,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找到一条良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和.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2]李天骥.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浅析[J].当代教育之窗,2010,(4).
[3]潘予霞.对高职语文培育学生社会能力的探讨[J].河南教育,2007,(2).
[4]张旭.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思考[J].科学教育,2009,(2).
医学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良好而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就不可能有医学的卓越成就。失去人文精神的医学至少会导致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医学本身会朝着其目的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而变得越来越不关心人;二是人文医学发展的滞后会成为医学科学整体化趋势的瓶颈。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与才关系的警钟,而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道德修养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只有真正拥有德和才的学生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术行为不端,学术打假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这么多年学术打假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但学术造假依然屡见不鲜,面对清华、北大、武大等国内知名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抄袭行为,社会反响极大,也引起了当代大学生的反思。当前大型医疗职业剧《医者仁心》眼下正在央视八套黄金强档热播,该剧掀起了荧屏一股强势“白色风暴”。该剧不仅全景式反映了医生的职业生活,还将鲜为人知的医疗界学术腐败现象搬上荧屏,引起社会的严重深思。类似这样的事件国内外屡见不鲜,而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体立,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
(2)对思想道德知识的了解不足。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成才方向和目标,总是和社会性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脱离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和为人类造福,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人的才智就会受到抑制。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报效社会主义祖国之心,没有为实现四代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大志,即使只为个人“名利”在某一时期对人的才智发展有某种刺激作用,那也毕竟是不长久,不稳固的。这样的人只会被社会所淘汰。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表现在个人身上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会,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
(5)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一部分孩子自私,狭隘,惟我独尊的习惯。
另外,在当前形式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已势在必行。
医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要求医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在整体教学工作中,渗透更真实更具体的道德理念更应该被提倡,因为老师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更需要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范围。
以往对于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搞好本专业的知识,使学生在专业水平上有所建树。但同时,教师的优秀品质,为人师表,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随着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要求不同学科的教师除了掌握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在从事具体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使道德教育的力度不仅仅表现为潜在的影响,而是形成对学生思想的显著感染与激发,使每个学生从他身边的教师那里体会更真实更具体的道德理念。
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深厚人文修养、较宽知识面、有学术造诣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此外,在道德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提高道德行为的主动性,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等也是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文素质的手段。总之,正确认识道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是进行道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出发点。然而,我们整体的道德教育历程还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道路,我们只有积极探索、真抓实干、大胆创新、弥补不足,才能使高校整体素质教育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音乐欣赏;综合能力
“技能与情感的体验、表达不
相融合”的问题由来已久
专业人士提出幼儿教师综合音乐能力普遍存在的“技能与情感的体验、表达不相融合”的问题由来已久,幼儿教师对音乐作品的认识片面,所传达的内容欠规范、欠准确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某幼儿园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上音乐欣赏课,欣赏曲目是由电子琴演奏的一首英文儿歌《Row row row your boat》,电子琴的演奏没有速度、强弱、音色的变化,单调、单薄、机械且空洞,但教师在教学中却凭空启发孩子们想象许多音乐表达所未涉及的内容,如黑黑的森林、笨重的大熊、大熊的凶恶、少数猎人划船、众多猎人划船、猎人的机智等。显然,这个教师虽有较好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但缺乏对音乐正确的理解和感受。又如某幼儿园在每天早上晨练音乐中选用了京剧音乐片段,期望小朋友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慢慢熟悉和喜欢包括京剧在内的不同风格的音乐。不足的是所选京剧音乐仅有旦角的过场锣鼓,锣鼓乐中还伴以旦角“吚——啊——”的起板声,天真的小朋友分不清男女角色,在女教师的带领下,快乐地走着已成定势的极端女性化的花旦圆场步,带上云手和亮相,女性味十足。长此以往,孩子们会误以为京剧就是阴柔的、女性的,小男孩可能慢慢习惯了这样的动作和气质,对男孩的性别成长不利。如果多选一段武生的锣鼓音乐,教以武生的动作才适宜且完美。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在音乐综合能力方面进行培养和训练责无旁贷。开设《音乐欣赏》课程,是提升幼儿教师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与情感体验、表达的融合,最终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认清幼儿音乐教育个性特点,提升
对幼儿教师音乐综合能力需求的认知
幼儿音乐教育有鲜明的个性 一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3~6岁的幼儿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对音乐有着天生的喜爱和兴趣,对幼儿进行音乐知识的启蒙和教育,不论是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还是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在3~6岁间的不同年龄层,分别又在歌唱能力、律动能力、节奏与打击乐演奏能力以及音乐欣赏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形成各种能力的发展高峰阶段。二是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有自己的方式。音乐教育的所有目标都是通过“审美感动”的过程实现的,以音乐作品作为媒介,以审美感动作为手段,以求达到幼儿基本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三是幼儿园音乐活动有自己的特点。学前教育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许卓娅教授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总结为 游戏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爱玩、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教学活动须顺应幼儿的天性。“玩中学”是幼儿音乐活动的最好形式,因此,幼儿音乐活动中音乐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都要具有游戏性。幼儿园音乐活动要讲究教学形式的综合、教学过程的综合及教学目的的综合,即教学形式上要歌、舞、乐融合或交替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把创作、表演、欣赏融合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学目的要兼顾“娱己”和“娱人”,幼儿参与音乐活动角色的多元化,能让幼儿乐在其中,帮助幼儿自然进入音乐天地。学习材料和提供方式要有整体性,比如,讲解“休止符”,在音乐中可表达“坚定”、“灵敏”、“跳跃”、“俏皮”等,而不能只停留在“停止”等仅与时值有关的音乐知识层面;比如,让幼儿表演唱时,要让幼儿有机会全面模仿、学习和表演整个节目,而不是更多地去要求幼儿练习某个细节的音准和节奏等。
幼儿音乐教育的个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一是幼儿园音乐活动形式有听辨活动、歌唱活动、欣赏活动、节奏(打击乐)活动及韵律活动等,要求真正调动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枯燥、机械、强制性的反复训练,避免以孤立要素作为对象,避免分析性的理性训练。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是围绕着幼儿歌唱能力、律动能力、节奏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而展开的。这些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让幼儿享受参与活动的快乐,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身体、乐器及媒介进行艺术表现,表达音乐感受,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等,实现上述目标应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目标设计尤为重要。如选取什么样的音乐素材,进行短期或长期的活动内容。具体要求如下。歌唱:选曲歌词要有童趣且易于记忆,富于美和想象,内容适用于动作表现;曲调音域要窄,节奏简单,旋律平稳,结构工整,短小,歌词关系简单。律动:节奏清晰,结构工整,旋律优美,形象、风格鲜明,速度适当。节奏:适合的乐器,适合的音乐,适合的配器。音乐欣赏:主要方式是通过倾听周围环境的声音、欣赏音乐作品、讲授简单的音乐欣赏知识。用于活动的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音乐作品,另一种是辅助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除幼儿歌曲外,适合幼儿欣赏的完整作品是有限的,节选和改编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片断可以满足幼儿音乐欣赏的需求,选择时要考虑内容、形式、风格是否丰富多样,比例结构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幼儿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实际能力;辅助材料主要是指动作、语言、视觉三种材料,例如适当的舞姿、相关的故事及图画等等。
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单一的音乐技能是不能满足幼儿音乐教学需要的,幼儿音乐教育的个性特点,对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幼儿教师的培养方向:一是鉴赏和分析音乐的能力,包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分析作品基本结构的能力、对音乐作品审美(背景、情绪、性质、风格、体裁、调式等)的综合感受能力、判断作品与幼儿年龄适合度的能力等。二是表现音乐,把视唱、练耳、歌唱、乐器(含钢琴演奏与即兴伴奏、自弹自唱等)、音乐创编、律动与音乐感受融合在一起。另外,还有舞蹈、美术审美与操作能力。何幼华在为曹冰洁的《走进幼儿音乐世界》所作的《序》中总结了曹冰洁老师音乐教育的特点,归纳为“感觉”、“操作”、“创造”六个字,“感觉”即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对美的感受,曹老师在组织幼儿音乐活动时最重视幼儿对音的辨别,爱听、感受才是理解音乐的前提;“操作”是让幼儿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创造”,即幼儿在理解、感受音乐之后,用乐器、绘画、语言、体态等方式表达、发展其丰富的想象力。曹老师非常重视音乐素质培养与音乐兴趣培养相结合,这对缺乏一定音乐素养的教师而言是很难做到的。可以说曹老师的音乐教学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层次与境界,这种境界应该成为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与目标。作为幼儿教师,只有掌握较全面的音乐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掌握全面、灵活的音乐活动方法与技巧,才能在组织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引领幼儿进入理想的音乐审美境界。
重视和创新《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
为幼儿教育事业输送合格人才
幼儿音乐教育的个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从幼儿发展出发,合理设置幼儿音乐课程,选择最适宜的音乐和方法,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尽可能全面地、正确地、完美地感受音乐、喜欢音乐,学习音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同样要求我们在音乐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也应该全面考虑专业目标、专业特点、未来工作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音乐欣赏》课程正是一门着眼全局,着眼未来的课程,在学生综合音乐能力构建中可以起到有效的整合作用。它通过对不同分类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欣赏,启发和发展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音乐欣赏》课涉及的内容分四个方面:一是音乐欣赏理论。包括音乐的表现特征与欣赏心理,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多元音乐文化与音乐功能多元化,音乐的风格和流派。二是声乐作品欣赏。包括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和风格,中国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外国民歌,声乐体裁。三是中、外器乐作品欣赏。包括中国民族器乐,西洋管弦乐队概述,舞曲、特性器乐体裁,大型器乐体裁,现代音乐作品欣赏。四是综合艺术形式。包括歌剧、舞剧、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
上述教学内容的设计较全面,欣赏内容与方式可根据学生情况、学前教育的专业需求、学校的课时安排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虽然课程内容可以很多,但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区别于音乐专业的《音乐欣赏》课程及其他专业的同名课程。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目标可分为两个基础层和一个综合层:第一个基础层是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方式,了解一般欣赏音乐的过程和条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意识,建立一套较完整、系统的欣赏音乐的思维模式。第二个基础层是学习掌握常见的音乐知识,如人声的分类、常见的演唱(演奏)形式、音乐体裁、音乐的结构、民族乐队和管弦乐队的编配、音乐欣赏积累等。综合层是要求学生通过对按不同角度分类的作品的欣赏,感受音乐的分类特征,体会不同音乐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并能反过来验证上述分类的特征,能将不同分类、不同感受的音乐或音乐片段,根据幼儿园活动的要求与特点,泛化出新的构想与创意,以求得更高层次的音乐感受水平与新的组织幼儿音乐活动的方法。如挪威音乐家格里格的《晨景》,音乐本身是描写早晨太阳冉冉升起的场景,在幼儿的年龄段,他们难以在音乐中感受太阳升起的情景,但是,如果让孩子们扮演小苗儿,在《晨景》向上的旋律、温暖的轰鸣中慢慢成长,非常合适,作为小苗的幼儿在缓缓长大的过程中,可以贴切地、充分地体会音乐给与的温暖和旋律的向上感,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极为有益。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教师的综合音乐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学习音乐的质量。《音乐欣赏》课程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必要的手段。只要充分把握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做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工作,一定可以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曹冰洁.走进幼儿音乐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技能 综合音乐素质
对于日新月异的中国而言,素质教育也不断攀升着它的位置。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及家长们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公选课“大学生音乐欣赏”,但任课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有近60%的学生对于音乐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尽管学校为其创造条件欣赏音乐,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归根结底,是基础教育做得不好,在孩子对音乐最敏感的时期没有及时开发,导致其成人后再对其进行音乐修养培养的困难。可见,学前教育中对音乐感知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事实上,我们已经饱尝了因启蒙音乐教育的失败而导致的音乐方面人才培养的艰辛与困苦。为什么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专业课程的教学那么的难开展,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乐理要比数学都难学”;还有的学生对于音名只会顺序排列。学生问我这是为什么?“音乐怎么这么难学”,我对我的学生说“20年了,你们在这方面从未开发,都这么大了才开始‘开发’能容易吗?”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不正说明了这批孩子在早期教育中缺乏音乐启蒙教育吗?对于一个孩子来讲良好的启蒙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啊!在孩子牙牙学语时他不懂得选择老师,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我们应该懂得把最好的教育给他们。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同一切事物发展规律是相同的,开个好头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学前教育这一朝阳专业,正式我们八九点钟太阳起步的奠基石。所以,一个幼儿教师看似交给孩子们的知识不多,但却可能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音乐知识的获得与音乐兴趣的培养主要依靠的就是幼儿园的教师,但就现在我所教授的学生来看,幼儿教师的音乐素质不容乐观。首先,从招生方面来看,报考学前专业的学生并不进行术科考试,所以,这个专业的学生在音乐基础上参差不齐。其次,全国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学历层次不高,一部分是高职毕业,另一部分是高专毕业。由于,当代家长对于学历的看重,能考上本科的不考专科,能自费花钱上本科的也绝不上专科。基于家长们的这种追求学历的认识,使很多高考学子也被蒙上了双眼,有了上学一定要上本科的思想。有很多学生选择考不上本科就重读或是能花钱走本科什么专业都去读。并没有根据自身优势的发展考虑专业的选择。错综复杂的原因导致,学前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并不高,这在专业学习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根据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当今社会需求,为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含量
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所招收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学生在过去的十二年学习中,更多的接受的知识是当今应试教育所需的考试内容,而更多的是缺少艺术文化与文史文化的积累与学习。在当今社会大众的心理,都认为学习音乐就是弹弹琴,唱唱歌,跳跳舞。而且由于高考中很多家长把学习成绩并不太高又会一点音乐的孩子送进了音乐专业或与音乐相关的专业,致使社会上流传一句话“学习不好就考艺术吧!”作为一个学习音乐并从事多年音乐教学的教师,我有责任让大家走出这样一个认识的误区。
首先,让我来了解一下音乐这个词的来源与解释。音乐(mousik)一词,涵义要比现代的music一词广泛,它派生自缪斯女神(muse),而希腊神话中的缪斯是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她们分管历史,音乐与诗歌,喜剧、悲剧、舞蹈、抒情诗、颂歌,天文和史诗,所以,音乐教育在古希腊人那里不仅仅意味着学习演唱、演奏,而是全面培训,教会学习者数学、写作、绘画、朗诵、物理、几何等。
其次,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演变是与人类发展的历史分不开的,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历史文化印记。同时,在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各姊妹艺术之间的互相借鉴与渗透也是很多的。在音乐中,与文学相结合的作品就有很多,例如,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等音乐作品都是音乐家在读了相应的文学作品后有感而创作的。反之,很多文学家也都酷爱音乐,例如,门德尔松在小的时候每天下午要去给年仅70的大文学家歌德演奏一个小时的钢琴,歌德还戏称为每天的“音乐课”。所以,在学习音乐时必须注意积累和学习其他姊妹艺术的相关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未来的学龄前教师,这方面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就更显的重要了。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系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是学生学习音乐,将来教授音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音乐技能学习与音乐理论学习双管齐下
这里提到的“音乐技能学习与音乐理论学习双管齐下”与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既上音乐技能课又上音乐理论课的安排有所不同。我们的学生入学时都没有音乐基础,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乡镇的孩子在小学中学阶段根本就没上过音乐课。本该在中小学阶段就应该学习过的记谱法都不会。近98%的学生不认识五线谱,近85%的学生简谱也认不全,认不好。
由于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故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边学边忘,记忆不深刻或知识混淆等现象。那么,在学习中不断的重复就显得尤为的重要。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的音乐技能老师与音乐理论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相互沟通,知识互溶。音乐技能老师在教授学生演唱,演奏技巧的同时也应帮助学生巩固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比如,帮助学生识谱,记忆音乐中常用的各种音乐记号及术语。教授音乐理论的教师也不能空讲理论,要选择适当的音乐例子(音乐理论所选择的曲例尽量选择他们在技能课上弹过的,唱过的音乐作品作为讲解的例子),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这样授课可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统一。形成“音乐技能学习与音乐理论学习双管齐下”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这种在不同的课堂上,从不同角度去重复巩固相同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加大音乐欣赏的比重,整合音乐知识
目前有很多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都将“音乐欣赏”这门课程作为讲座或是选修课程来开设,导致很多学前专业的学生并不重视“音乐欣赏”,同时也不注重对音乐作品欣赏的感性积累。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认为“音乐欣赏”这门课程可有可无。它的开设于否都不会影响学生的钢琴技巧;不会音响学生的声乐技巧;同样也不会影响学生的舞蹈技巧。但恰恰就是这种认识影响也耽误了学前专业学生们在音乐方面学习的完整性。
在很多人看来,教幼儿能不需要多少音乐知识,能弹弹儿歌,跳跳儿童舞蹈就行了。其实,这是我们对学前教育认识的一个严重的误区。从表面上看,一个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有限的音乐课堂教学所能用到的音乐技能并不复杂,技术要求也不高。但一个幼儿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所要传递的音乐知识却是广博而富于感染力的。试问一个没有良好音乐素养的教师又怎能传递给孩子们这样的信息!任何教育启蒙都是最重要,给孩子兴趣,传递给孩子对这门艺术正确的认识,对这个孩子一生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启蒙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这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想象力的发展。一个不具备良好音乐素质的幼儿教师如何让孩子对音乐有兴趣,如何为孩子建立正确的艺术观?
一个幼儿教师光单纯的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具有综合音乐素质的幼儿教师才能很好的为孩子们学习音乐、了解音乐、聆听音乐、喜爱音乐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就算是一个简单的儿童舞的编排也需要教师对音乐的正确理解才行。一个教师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音乐欣赏,就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多读书一样。多听音乐是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
这种素质的培养除了专业的音乐技能及音乐理论的学习外,还需要教师具备相当量的音乐作品储备。这种储备主要来源于音乐欣赏,音乐欣赏不仅能帮助我们从专业的角度欣赏音乐,学习音乐的基本曲体结构,更重要的是听可以帮助我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这种在潜移默化中的熏陶为我们形成了良好综合音乐素质。它可以将我们学过的其他音乐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自如。从而达到在教学中对音乐的各种“材料”都能运用自如。
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漫长而又艰巨的。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责任。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培养出最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愿。
参考文献:
[1]时丽.当前我国幼教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东师范大学.
论文摘 要:自我发展管理能力是通用管理能力基础级的一个方面,是每个从业者综合素质的基础。在职业教育中增加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升职可能性,适应现代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发展管理能力作为通用管理能力的一个基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却对职业群体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构建起到了基石性作用。所谓通用管理能力即不同职业群体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共性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要求,是超越于某个具体职业与行业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一切管理者应当共同具备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才干。而管理自我的能力是管理者乃至每个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其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自我发展管理能力最基础的一项就是自我规划,包括个人的自我认知、对人生目标的思考、以及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在职业活动中,具备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够有效地设计达到目标的步骤,规划自我活动和团队活动,控制自我行为与调控团队行为,组织和协调各类可控制资源。
职业教育是在理性指导下地实践,其教育量大面广,是发展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主力军。面对国家越来越现代化的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一个必然走向。职业教育要现代化,就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劳动技术大军。我国职业教育培训活动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长期把工作重心集中于职业特定技能,为数以百计的职业(或工种)制订了国家标准,在近千个职业(或工种)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这些工作对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有重大的影响意义。
但是,一直以来,整个社会对通用管理能力尤其是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培养却有所忽视。事实上,新时代除了技术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更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归宿。社会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对加速人的现代化的作用主要在于为个人得到职业满足和获得成就创造条件,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有效提高人的职业能力,也要提高人的社会化能力和应变能力。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往往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主要模式,高就业率是其稳固立足、不断发展的重要秘诀。也正是由于其直接面向就业岗位,更加需要有效合理地进行自我发展管理能力培养,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对象的现实特点呼唤学校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管理能力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所面向的对象往往是16——20岁的青少年,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形成阶段。从心理成熟性来说,这一年龄层渴望独立又缺乏阅历、往往情绪动荡且草率,为增加自身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拉帮结派,从而形成一种团团伙伙的形式。从价值观成型性来说,青少年尤其是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价值观模糊、道德观淡漠,这些学生不是比谁成绩好,而是比谁消费高,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和表现欲。从文化素质水平来说,职业教育学生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往往会造成自身信心不足、目标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人生观来说,职业学校所面向的对象往往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更由于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不能认真地进行自我规划和人生设计。
因此,在职业教育的特定环境下,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培养能正确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人生、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时间规划能力和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和团队、组织的沟通技巧。面对青春期阶段和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阶段的学生,职业教育学校要给予其行之有效的引导,纠正其偏离正轨的社会心态。使学生在步入职业轨道之前,已经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管理能力,赢在起跑点。
社会对职业教育理解的误区迫使学校培养自我发展管理能力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它带有浓烈的专业性特点。只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对口性很强的一线从业者,这类教育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由于职业教育生产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学生乃至家长往往只重视知识技能的社会需求性,认为职业教育只关注就业,学生所具有的技能、技术应该是其毕业之后社会上急需的技能、技术。同时职业教育教师也往往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就业代表一切的社会误区一直存在。
但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同时也承担着学生人格养成和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素质本身就相对较低,就更需要大力培养其自我发展管理能力。我们可以反思,每一个进入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其首要目的都是能获得一份一线技术工人的工作,而往往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这一目的。但是有了一份一线技术工人的工作之后的发展呢?能否快速适应一线生产工人的角色转变?难道一辈子都在某一个岗位作一线工人?难道不管到任何一个企业都作一线工人?这些问题往往学生、家长乃至学校和社会在学生职业教育阶段并未深入思考。同是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的一线工人,如果在教育阶段就能培养其良好的自我发展管理能力,使其能在教育阶段就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必然大大加强了其就业之后的工作适应性和升职空间。面对社会对职业教育理解的误区,必须大力加强自身规划、认识和管理能力才能使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完全胜任一线的生产工作,也有足够的心理建设胜任管理工作。
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要求学校培养自我发展管理能力
1、个人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成为了人才的竞争。大多数从业者的工作不再是重复的机械劳动,也不再是单打独斗式的发明与创造。管理者开始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从业人群也需要更加紧密地与他人沟通合作。深入分析面向21世纪的七种人才特质——融会贯通者、创新实践者、跨领域融合者、三高(iq+eq+sq)兼高者、沟通合作者、热爱工作者、积极乐观者,更多的是要求从业者的通用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同样会以最为基本的个体素质和行为规范为基础,只不过对人才的要求更全面也更丰富,审视人才的视角也从单一的个体层面转向了融合个体、团队、组织、社会乃至环境等多个维度,涵盖学习、创新、合作、实践等多种因素的立体视角。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决定了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可能性。随着社会效率化和多样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已经转变为以综合性能力素质为基础。这需要通过系统的专业化能力培养才能养成,且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职业领域。
2、企业需要
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淘汰也更加残酷。如何使一个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管理层必须具备的管理和领导能力,却也关系着每一个从业者的切身利益。如今的企业管理往往不仅仅依靠管理层的直接领导,同时也强调每一个员工自身和团队的管理能力。国内众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机构大大加强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更加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拥有通用管理能力尤其是个人和团队管理能力的职工,更有终身从业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基础,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进行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对于直接面向就业一线的职业教育,在技能培养的同时附带通用管理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赢在就业的起跑点。通用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也更适应于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
3、政府需要
199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与人事部整合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级课题“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把人的能力分成了三个层次: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以及核心能力。目前通用管理能力成为国内第一个以管理能力水平为导向的国家级认证体系,强调了我国企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系统化、实用化。政府对通用管理能力要求的提高更加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自身管理能力的加强。
因此,职业教育中引入和加强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青少年正确、积极社会心态培养的必要条件,是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只面向就业、只重视技术的思维定式的重要因素,是适应国家和现实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karen holems, corinne leech著. 天向互动教育中心译. 个人与团队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施展. 职业教育管理理念浅谈[j]. 科技信息, 2008, 31:243.
[3] 孟令臣. 关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6:23-24.
2.按照终身教育理念发展职业教育张榕明
3.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彭智勇
4.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葛道凯
5.传承和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张扬群
6.贯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中职德育实践唐庆
7.中职学校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思考丁建庆,陈群
8.浅谈中职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龙秀平
9.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整合王莉
10.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陈光秀
11.浅谈如何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企业文化杨通桥
1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周胜凡
13.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述略彭江涛
14.发挥学校工会优势助推"人文校园"建设康云端
15.浅谈计算机硬件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车志明
16.浅议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职业性体现龙继友
17.主体的画无声的诗——论校园墙壁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杨兵
18.浅析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吴天宝
19.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沈琴
20."巫山职教移民"推广条件刍议黄颖,陈婉丽,郝俊杰,苏燕,聂敏,钱和平
21.立足全国立信全国——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打造品牌增强影响力
22.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打造库区一流职教中心
23.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成本问题探析向跃进
24.探寻上天路抱得明月归——中职班主任工作点滴杨淑绘
25.上下协力科学管理共创和谐姜敏
26.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邓小英
27.从解释学视野下看对话教学的基本要素李平
28.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兰敏
29.浅谈中职学生如何适应企业要求李国喜
30.如何搞好专业实训教学万树林
31.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搞好顶岗实习袁朝建
32.如何做好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工作贾鸣
33.中职学生心理缺陷分析晏炳刚
34.浅谈中职语文教师人格魅力构建邓丛蓉
35.减轻中职英语教师的心理压力探微付元英
36.论美术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任务吴波
37.浅谈中职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江华
38.中职语文教学发展之我见伍谢华
39.火力推进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吴家远
40.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杨念
41.浅谈农村中职语文教学与校园精神文化的融合蒋丽华
42.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问题与策略周华刚
43.让对联进中职语文课堂谢庆林,杨秀兰
44.农村职业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思考与探索魏厚林
45.投入情感到职高数学课中李春花
46.革新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力促中职生成才宿群英
47.浅析职高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刘凤兰
48.浅谈职高数学中的分层教学宋红荣
49.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肖桂军
50.如何提高职高英语课堂教学聂文芬
51.对加强中职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许永胜
52.浅析语音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石建辉
53.中职幼教专业英语课程"三维情境·三重角色·三方评价"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陈艳丽,付勇,戴文梅
54.浅谈电工新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胡静波
55.论通俗音乐进入职教课堂的利与弊谢庆璠
56.数控专业"校企联动"教学模式刘平兴,杜平
57.快乐体育陈猛
58.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反思易亚杰
59.中职教育《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探讨吴志慧
60."繁荣"背后的隐忧——当前教育培训市场问题追踪调查李兴文,孙洪磊,张乐,黄艳,努尔
61.教育部印发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李剑平
62.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合作的长效机制袁放,任玲
63.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唐福洁
1.田家炳基金扶助重庆市贫困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项目培训者培训特点及问题何洪翠
2.以"幸福教育"为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张扬群
3.绿色教育奠基绿色人生——重庆彭水森林希望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陈恒平
4.浅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游前程,谭小容
5.关注边缘学生构建和谐课堂石建新
6.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仍需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冉光清
7.让孩子们"苦"一点——小学生攀比现象透视及对策李正刚
8.搭建师生沟通桥梁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应兰
9.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秦开云
10.认真解读打破束框把握性质——如何上出真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杨运动
1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苏春梅
12.关于教会学生学习的几点思考刘巧芸
13.表扬与批评都是爱的方式——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后的思考许薇
14.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班主任工作点滴谈谢敬
15.覃家岗小学创建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三年规划傅友全
16.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及改革探析周云琪,王贵红
17.教师以爱岗敬业为本杨倩萍
18.将"快乐"因子溶于课堂中钟山
19.学案式教学中学生如何用好学案罗昭文,田瑜
20."故事文化"校园特色之实践研究万炳全
21.语文教学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何漪
2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李胜
23.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郑锦绣
24.对CAI教学的一点认识阳登群,程冲
25.如何有效培养中职学生钳工操作技能杨凡林
26.农村班主任工作之我见石桂菊
27.怎样成为新时期理想的教师何圣杰
28.应用激励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张宗艳
29.班主任的情和爱周兴全
30.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从天上云彩说开去孙弥
31.老师的爱冉强
32.学会赞美学生刘成斌
33.在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冉惠
34.新课堂教学石慧
35.用"探究式"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罗辉
36.中职学校内部教育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思考於雪琴,陈群
37."平面镶嵌"案例杨丽
38."船"漏了,还能走多远——浅谈职高的德育教育易廷伟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 法制教育
职业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决定》的出台强化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职业教育是社会教育结构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推进教育结构的调整。同时,职业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国家的教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如在德国,16岁至19岁年龄的青少年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接受职业教育;在美国,在高中教育中,进行职业课程教育的有百分之八十九左右。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和推广,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日渐增加,在校期间他们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毕业以后作为劳动者直接参与社会劳动,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对来他们来说维护自身权益很重要也很必要。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法学课程十分必要。
国家也十分重视法律知识的普及,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的普及。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在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更应该成为中职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
那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和职校教师,在抓好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法律知识教育也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因此,法律基础课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不仅仅是一门法律知识的普及课程,同时还要是一门优秀的德育培育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法律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我们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如民法、劳动法、合同法都是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必须知道和掌握的法律,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十分有用)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学习不仅使他们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新一代公民。
由于职校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教育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明白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多选用典型事例和案例进行教学,适度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旁听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阅读生动、真实的案例来分析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往往能震动学生的内心情感。通过分析案例中法律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及其作用,让学生懂得法律不仅惩治违法犯罪,而且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从而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通过结合案例,联系学生实际,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加强修养,防止失足,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并勇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这样,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分析,学生对法律常识就会有真实的感受和切实的体验,并由此形成健康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做事、依法维权、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实践能力。
加强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储备的劳动者,没有升学压力而且正在处于向成年过渡时期,思想还不是很成熟稳定,要使青少年在身体、智力、品德、人格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他们的法律基础教育是很必要的,而法律基础教育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家庭更离不开社会。三方面同时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禁止在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不适宜进入的场所。据报道,北京市教委也明确规定,校园周边要达到“六无”:无占路市场,校门前50米内无游商;校门两侧50米内无美容美发厅、汽车修理、机械加工等经营场所;校门口两侧200米内无电子游艺厅、电脑屋、网吧、歌舞厅、酒吧、录像厅、台球室、卡拉OK厅、洗浴中心、性保健用品商店等经营场所;无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隐患;无治安乱点;无环境脏乱。由此看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法律的天空下,我们一定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法律修养的合格的人才,我们的学生也能成长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彭斌,《职业 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2] 《论新时期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性》,邓世荣,《法制与社 会》2007年第2期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重大突破,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职业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职业教育还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农村人口多,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转移的前提下,职业教育的地位更为突出和重要。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并不乐观,教学体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法制体系不完善,缺少监督机制。
良好的法律制度对于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目前尚没有为中等职业教育赋予独立的法律地位,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仅仅是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规的交叉管理,以及一些以《通知》、《意见》等形式的政策性条文加以规定。常常出现“应当”、“鼓励”、“适当”等弹性词汇,缺乏法律所必备的强制性与权威性,这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的拨款应当高于参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但我国中职教育拨款却一直处于绝对量增长、相对量减少,且一直低于财政上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二)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把握不准。
由于我国中职办学历史较短,许多学校尚未形成中职院校办学模式,便一味的借鉴普通中学院校的办学模式,往往造成了关注文化课程过多,而忽视了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许多中职院校将发展方向规划为升为高职院校。因为一旦升格,学校经费、学校地位以及教职员工待遇都会得到提升。因此,兴奋点就不在扎实办好中职教育上,而是尽可能扩大规模、盲目增加专业数、招生数,将教师培训重点放在学术研究上,仅花费很少的精力去顾及高职教育特色问题,这种现象已经对中等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造成致命的伤害。
(三)学校普遍缺乏市场意识。
中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是极为密切。但有些中职专院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忽视市场导向,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落后,没有突出自己身的特色,不能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就业的需要来设置专业、组织教学,而是根据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专业,有什么教师就设什么专业。这种办学理念是严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三、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一)根据经济结构,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职业教育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满足的就是社会的需要。学校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尤其是一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努力形成具有指导性职业教育,满足社会需要。让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含金量。同时,学校领导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一种密切、互动的关系。鉴于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生产性和开放性,必然要求学校全方位地开放办学,比如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等。
(二)加强宣传,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加强宣传,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是改变职业教育的基础。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了职业教育的认识,职业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据统计,在德国,只有30%的学生选择进入大学深造,约70%选择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情况是,只有没有机会接受高中或者高等教育的才会被迫无奈选择职业教育。因此,国家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根本上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国家、地方政府要从政策、资金和办学环境等方面积极给予扶持。
(三)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教师是与人之本,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职业教育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一批有素质、有思想的教师是根本。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实自我,做好一专多能,除了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之外,更要注重对实际操作的应用,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要主动地去适应市场组织教学,要灵敏地汲取市场岗位需求信息,要主动地关注现代技术发展信息,要及时地传授新知识和新技术。学校从企业聘请有技术、有实际经验的给学生上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围绕一些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或者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突出发展重点专业组群,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根据产业发展灵活设置专业,拓展专业方向,压缩长线专业,发展短线专业,打造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A].津政发,2010.
[2]徐素霞.浅谈新时期职业学校的发展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2006,10.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论杨必译《名利场》的翻译
我亦老师——谈研究性学习中县市馆参考咨询馆员对学生读者的服务
论高校体育教育与实施素质教育
论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惩罚
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以“研讨式作品讲读”引领“中国文学史”教学
论社区辅导员的工作独立性
培植有根的生命——谈“感恩”教育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教育契机——在综合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谈培养教师人格的重要性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集体备课
浅谈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究教学新模式
强化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多学科双语教学实验初探
“互动”型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英国文学教学的新思路
谈商务英语项目教学中项目的设计原则
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心理测量学实践教学理念的应用与探索
整体与局部辨证关系原理在英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论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
在韩国语教学中的阅读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词汇习得与英语阅读教学
个性化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谈职教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初探
论剑桥商务英语中多种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体会
浅谈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对农村美术教学的探究
务实求真的小学数学课堂调控初探
组块法在高职高专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中应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稿约
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文科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对话课中的尝试
听力教学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
高校德育中的专业教师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师素质是课改的保障
音乐与人文共构生
从广播新闻与报纸新闻的差异看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新闻广播测试部分选材
仿拟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运用
网络化学习环境下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学习模式初探
现代学术之风与民族文化
对第二语言教学法—功能法流派的简评——兼谈教学实践中的取舍问题
大学英语高级口语教学模式
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社会功能
浅谈“委婉”写法在商务信函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