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学管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97-0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事业需要开创、社会需要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保证。作为当代知识人才建设的摇篮-高校来说,其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关键在于管理。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在学校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加强教学管理,实现学校环境与学习氛围的和谐是今后高校发展的新目标与新任务。
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高校中的作用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界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涵: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其中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今后一所学校奋斗目标的精神所在。
我们现在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主体,形成人性化的氛围。作为教育系统,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最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教育创新发展道路的根本。按照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科学发展教育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达到: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证,服务是拓展的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由此可见,以人为本就是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诠释,对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学管理整体水平呈现明显提升的势头,但在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能动性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具有双重地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操作者,属于管理对象,同时作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属于管理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学习活动的自我管理者。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它们之间往往是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能否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积极性,形成关联纽带作用,是衡量教学管理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
2.动态性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和对象,都是具有思维和情感的人。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活跃的动态因素。同时,教学活动具有周期性,教学管理也相应具有周期性,管理活动由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所构成。一个周期完成后进入另一个新周期,但周期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总结和提高,使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呈螺旋式向上发展。
3.服务性 现代社会,特别是大学高校,教育则成为一种知识传授的服务,学生由教育管理对象变为教育服务对象,学校成为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学校提供的服务越好,越人性化,越符合标准,学生就越愿意选择接受它的服务。教学管理作为学校各项管理的中心环节,自然而然地具有服务性。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强化教学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做好相应的教学服务工作。
三 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虽然近年来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教育部对高校进行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以后,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教学管理工作。但离现实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
1.队伍建设和管理观念滞后 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管理要求差距甚远。教学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双肩挑”或是“流动编制”,使得基层教学管理岗位高素质专业人员缺乏。大多数管理人员业务性不强、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落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简单化,习惯维持现状。
2.机构设置不合理 当前,高校管理机构设置过于繁杂。在高校教学管理管理中,学校的教学管理权限太集中,院系作为最基层的单位,缺乏最基本的教学管理权限。实际上,教学目标体系的实现、教学的运行状态,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都要依赖于院系的配合。院系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其管理权限和手段的弱化,事实上造成了学校对教学管理与监控的弱化。
3.考核导向不全面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目前,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在对教师的考核中,科研成果的考核,几乎成了教师晋升的唯一尺度,教学工作成绩如何在其职务晋升中显得微不足道。
4.管理制度不健全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和健全,直接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现代社会高校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时期,社会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驱动着高校教学改革。但是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于教学管理改革,原来的一些制度不适应现实教学管理的需要。因此须根据新的培养方案及时予以修订,使管理制度跟上教学管理的发展,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四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1.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本着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服务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即强调要以人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核心,以组织成员个人自我为基础,以组织的共同目标为引导,形成教、学、管三种权利制约机制。当前应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1)要在教学管理中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认真调查了解促进学生协调发展的办法和途径,特别是要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创造条件尽力满足其合理要求,并注重引导将这些需求同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2)要在保证教学规章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尽可能给师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度,尽可能使教学过程的管理由外在强制性控制转化为在自我控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督。高校的教学管理涉及到学校的教学、试验、科研、师资、设备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因此,完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至关重要。
(1)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制;实践中,可以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实习、毕业论文、课程考试等质量标准,作为监控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同时建立与教学质量监督相适应的制度,如听课制度、评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
(2)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管理中必须进一步引进激励、竞争机制,促进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关键条件。从而改变教师在职务聘任时只重科研和论文,忽视教学质量的状况。
3.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教学管理是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管理科学。教学管理是靠人来组织完成的,人的因素是教学管理改革的第一因素。因此教学管理改革首先要从提升人的素质做起。只有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才能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人员应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现代教育与管理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培养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达到高素质人才管理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使教学管理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渭淳.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5,(7)
当今,全社会都在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服务,实行人本管理,是现代图书馆在2 1 世纪的一个发展方向。“人- 书-人”的模式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思路。在高校教育中,人本化教育和人本化管理逐渐成为主流,图书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过去那种以“藏”为主和以“物”为中心的管理与服务思想,转变为以“ 用”为主,以“ 人本化”为中心的管理服务理念。
1 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以人为本”是指在图书馆工作中,依据读者的实质需求和馆员的本性特点进行管理,以图书馆资源能被充分、便捷、有效地利用为目的,以馆员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工作时效和工作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为目标的管理理念。这里的“人”包括两层含义,既指作为管理客体的读者,也指作为管理主体的馆员。1.1 以读者为本高校图书馆要以读者为本。在实际工作中,馆员要以读者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1.2 以图书馆馆员为本要坚持以馆员为本的理念,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馆员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图书馆管理中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 “以人为本”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2 . 1 “以人为本”,要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读者为中心”是指图书馆的一切工作、服务都要围绕读者需求展开,把方便、快捷、有效地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作为工作的中心、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读者、研究读者,并对此做出积极的反应,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以读者为中心,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拓宽沟通渠道,与读者建立密切联系。沟通是图书馆了解读者、掌握读者需求的前提条件。图书馆应该逐步健全与读者的沟通机制,以便及时了解读者。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是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一条途径。它以教师为主,吸收学生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图书馆馆长的工作报告,提出改进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读者协会则可以承担与学生交流、宣传图书馆服务的桥梁作用。同时,图书馆应设立读者信箱,不定期召开各类读者座谈会或发放读者调查问卷,这样,读者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使图书馆不断改进服务手段、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2)尊重读者的各项权益。①读者有自由平等地使用馆藏所有文献资源及所有服务的权利。②有接受文明教育的权利。图书馆员应该自觉提供文明服务、文明教育来维护读者的这项权益。③有借阅隐私受到保护的权利。④有监督图书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图书馆员要重视读者的这项权利,对读者的合理需求应想方设法满足,对一些目前看来不合理的需求也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3)图书馆员要千方百计进行服务的创新,以提高服务质量。1)服务手段的创新。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及数字化目录、多媒体光盘等现代化检索工具,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为读者提供最及时、方便的服务。2)服务内容的创新。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馆藏为依托,采集和吸收多种信息。图书馆可以开发利用网上资源,对其进行深度加工,将广泛、无序、分散的信息转变为有序的、可直接利用的资料;可以拓展业务,根据专业设置,建设一批专业性较强的专题数据库,此外,还可设置名著新作的推荐和导读服务等。3)服务方式的创新。创新服务方式,主要是变被动为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包括文献信息咨询服务、情报检索服务、情报调研服务、重点课题服务、网上信息服务、用户辅导服务等,从而增强图书馆服务的主动性。(4)完善读者服务制度。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要求在制订制度时,充分考虑读者的权益,科学、合理地规范制度。在措辞上尽量减少限制性的语言,增加鼓励性的语言和举措。在制度执行时要做到宣传在前,提醒在前,教育在前,从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违章行为。2.2 “以人为本”,要确立图书馆馆员的主体地位,以馆员为本馆员是图书馆各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图书馆管理目标的确定,管理任务的提出,管理措施的落实,管理机构的运转,管理活动的开展,管理效益的提高都与馆员有着密切的联系。以馆员为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 尊重、理解、信任馆员尊重理解是信任的前提。图书馆所有服务都是通过馆员辛勤工作实现的。要尊重馆员的平等人格;尊重馆员的价值;尊重馆员的权利,维护馆员的合法权益;尊重馆员的个性,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尊重馆员的创造;尊重馆员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管理者还要给馆员以信任,对馆员授权,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让馆员的潜能得到最大化发挥。(2)努力提高馆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馆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应重视对馆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再培训工作,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和脱产进修等形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3)集思广益,实行开放式的人本管理在图书馆工作中应采取开放式管理,让每一个馆员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出办好图书馆的意见和想法。只有大力发扬民主,才能使馆员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4)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图书馆可以考虑建立馆员定期轮岗制度,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服务技能的互相补充、互相融通。此外,激励是实施有效人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既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工作目标,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5)强调团队意识,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图书馆应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消除人际关系的沟通障碍,才能极大地激发全体馆员的工作积极性。2 . 3 正确处理好以“读者为本”与以“馆员为本”的关系以读者为中心,以馆员为主体是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的两个方面,统一于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在实际运用中,要避免用牺牲读者利益来成全馆员利益,也要避免完全不顾馆员利益来满足读者利益,要寻求二者的统一、协调,以保证图书馆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享受人性化服务已成为现代人对社会的文化要求、情感要求。高校图书馆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坚持民主治馆、科学治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可行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读者和馆员的和谐发展,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全面进步。参考文献[1] 汤笑浪.让人文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弘扬.图书馆,2005(3).[2] 樊晓勇,彭晓丽.论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图书馆,2005(5).[3] 赵研科,莫雪梅.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化思考.图书馆,2005(5).__
论文摘要:阐述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探讨了图书馆从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
以传播科学、民主,启迪民众智慧,推动社会进步为宗旨的图书馆,其诞生之时,就是人文主义的产物,但中国的图书馆业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过程。l7世纪,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随着西方传教士而来的图书馆开始出现,但真正意义的图书馆是在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改良主义者的鼓吹和推动才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巾国的图书馆业在人文精神方面是有一定的缺欠的。随着社会进步、民主思想的深化,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认识理解这一管理理念内涵,从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将影响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现,也将影响图书馆业的发展趋势。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就图书馆而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指以读者为中心,以馆员为主体,紧紧围绕人的平等、尊严、发展,协调管理资源,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和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使管理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直白地讲,就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其实,不管是怎样的一种管理模式,都是离不开人去实现。可以说,在管理过程中都重视人的作用,所不同的是将人看成是实现目标的工具,还是目标实现的归宿,这是二者质上的区别。
二、传统的理性管理与以人为本管理在人性上的定位
(1)传统的理性管理对人性的定位是基于人性的弱点。这种观点认为:馆员是有惰性的,对工作是非自愿的;是缺少进取心,非自觉性;是消极的,不能自我实现的。也正是在这样的立意下,所制定的严格的、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用来规范、约束馆员的行为,馆员在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巾,仅是完成工作目标的工具和手段,而忽视了作为有社会属性的馆员的需求和自觉、积极进取的因素。
(2)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基于人的社会属性和人性积极的素为前提。这种观点认为:人是平等的,有尊严的;是有强烈自我实现愿望和创造力的;是有进取心,能够实现自我约束的。尊重、重视每个馆员在管理过程中的平等地位和作,平等地为每个馆员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空间和参与管理的权力。
三、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与管理者的素质
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除外部条件,作为内在因素的图书馆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它要求从业者是自觉的、有强烈责任感和自我实现的人,这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如若不然,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变成无本之木,所以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如何,决定了以人为本管理的成败。
(1)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有坚定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要将这一理念转化成为管理信念和人格特征,使以人为本的思想自觉成为管理工作和用人之道价值取向的标准。不能停留在概念上或是一个时尚的宣传口号,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是实现图书馆长远发展的奠基石。
(2)平等、尊严、人格是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平等是馆员人格尊严的保障。没有平等,就没有人格的尊严,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包含着馆内每个从业人员平等合法权益不容践踏的内容。管理者,在制定馆里规章制度和发展目标时,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每个馆员的平等参与权力,树立起始于仁而终于人的管理信念。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广博的心胸,海纳百川的气度,善待每一位馆员。管理者始终要定位于:我是管理作的组织者、协调者,而不是“朕”。馆内制定的制度,应是全体馆员的意志和利益的载体,而不是管、卡、压的“紧箍咒”。
(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发展。图书馆的发展、馆员的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馆员实现个人价值与图书馆管理目标的结合点。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挖掘每个馆员潜能、潜质,平等地为每位馆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问,尤其是对普通馆员应因势利导,人尽其才,不可网精英战略、能人治馆的策略,忽视甚至是漠视普通馆员的发展权和创造力。发展不仅是硬道理,更是最大的以人为本。
四、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馆员的基本素质
先进的理念、优越的制度、贤明的管理者,为馆员的发展和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实现,要有一支与之相配的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馆员的基本素质的定位是:馆员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欲,能够自我管理以及对事业的忠诚。
(1)馆员要明确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不仅是服务理念,更是责任。优越的管理理念,还要有忠实的执行者。馆员既是管理的参与者,又是服务的实施者。馆员在管理过程巾,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馆员要忠诚于A己的事业,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得以贯彻。
(2)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靠高品质的服务支持的,而高品质的服务是靠高效优良的技能才能实现。馆员服务技能的高低是以人为木的服务理念实现的关键。尤其高科技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业的广泛应用的今天,馆员在服务过程巾所涉猎的内容更加宽泛。而,馆员也必须与时俱进,除馆内组织的学习和培训外,更要A觉地更新知识,接受新鲜事物,培养敏感的职业素养,提高A己的综合服务技能,在知识爆炸的大背景下,学习将成为馆员的终身职业。积极研究读者的需求和动向,充分利用馆内的信息资源,为渎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将馆员的自我价值实现与服务相融合,最终实现双赢。: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图书馆 以人为本 服务模式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图书馆文化的既定组成部分。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前提,它是融合图书馆事业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发展观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广泛运用。[1]88—89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将读者放在核心位置,让其享受温馨和谐的服务,这既是图书馆工作的方针,又是图书馆改变低效模式的根本途径。从内容上而言,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强调人的价值及对生命的尊重,高举人权大旗,凸显人的精神,人是服务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强调对读者认知结构的研究,深入地了解读者、关心读者,在图书馆内构筑以人为本的情境,倾注人文关怀,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
1.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的重要性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性理论,它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从而实现人们素质的全面提升。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以上述理论为根基,主要体现在为读者的人性化服务。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去满足广大读者多样化的需求,以读者为中心,充分体现图书馆“读者至上、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从而不断强化服务功能,为图书馆的大力发展赢得先机,同时这也是图书馆服务职能转变的主要方向。
2.以读者为中心,建设高效图书馆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尤其是精神上的需求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将读者视为图书馆发展的生存命脉,图书馆是因为广大读者而存在的,失去了读者,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简言之,图书馆的发展是与读者的需求一脉相承的,读者的需求决定了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而不同的读者由于所处的环境、教育的程度及知识面的差异,造成读者需求上的差异,图书馆则必须以敏锐的视角抓住读者的心理,始终以读者的精神需求为发展目标,才能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从而推动其大力发展。其次,满足读者的需求不是单方面的心理需求,而是全方位的精神需求,其中既包括读者当前的精神需求,又包括读者未来的精神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图书馆从微观处根据时展的趋势对读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从而精准把握。最后,以读者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根本理论,也是彰显图书馆人文理念的具体表现。图书馆的一切工作应以读者为中心,想读者之所想,乐读者之所乐,忧读者之所忧,做读者的贴心人,为不同层次读者提供和谐的立体式服务。
3.用以人为本的模式加强为读者服务的功能
3.1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确定为图书馆服务的准则
从客观角度而言,图书馆所有的工作皆是为广大读者开展的,因此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体现读者的主体地位,让读者享受到“贵宾式”的待遇,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读者,微笑地面对每次借阅、耐心回答每个问题,并综合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及服务性的职能,构建一个以读者精神需求为导向、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的服务系统,让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行遵守的服务准则,让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渗透至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常规服务,让广大读者真挚地感受到图书馆的温馨和谐,真切体会到图书馆所带来的欢愉之感,让读者们在查阅资料、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有轻松愉悦的心情,产生宾至如归之感。
3.2构筑民主平等的氛围,充分保障读者权限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这其中还包括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应享受平等的待遇和均等的教育机会,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应给予充分保障。[2]101—102对此图书馆就应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构筑一个公平、公正的借阅环境,让每个读者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阅读书籍、学习知识,自由自在地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尽情享受图书馆带来的各种人性化服务。读者之间不能有等级上的差别,不管是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涉世不深的学生,乃至于街头商贩都应享受同等待遇,因为每个人的阅读权利都是平等的,图书馆应充分保障读者的这一权限,从而让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彻底落实,以此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3.3在互相交流中构建融洽的关系
与读者的互相交流是图书馆获得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常情况下,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是通过人性化的服务及对广大读者的意见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从而满足广大读者的精神需求来实现的,它是构建图书馆与读者融洽关系的一根纽带。要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就要充分征求不同类型读者的意见。读者可通过馆内设置的“建议箱”或图书馆网站上的“读者意见”栏目把自己对文献书籍的需求反馈出来,以此帮助图书馆优化馆藏资源,从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也可定期召开读者交流会及各种类型的座谈会,了解读者在文献书籍上的精神需求,掌握各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让购买文献资料的有限经费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同时以上措施还能促进购书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互相交流,激发广大读者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热情。总之,在互相交流的环境中图书馆与读者将会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人性化进程,最终强化服务功能,令图书馆获得可持续发展。
3.4构建以人为本的公益讲座体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脚步加快,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越发受到人们注意,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其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其他发展一样都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人民服务,因而以人为本成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虽然开始实施并不顺利,但如今日益成熟,本文将对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进行探析。
一、公共图书馆发展需要--实施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
1.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挥在那需要
近年来全球信息化发展迅速,网络虚拟建设十分便利与广泛,这不仅改变了图书馆发展的时空观念,也极大地冲击着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以往借借还还,购进藏好不足以满足现代人阅读的需求,电子阅读的便利及迅速,改变了人们以往的阅读学习方式。在此状态下,图书馆如不能与时俱进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读者流失是必然的,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将十分的渺茫。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公共图书馆发展转变的主旨,通过“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让读者在能够十分适宜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在图书馆更快捷便利的寻找所需图书,让读者充分体现书本的魅力,享受精神的洗礼,要让读者感受到在其他场所或是其他方式所感受不到的愉悦舒心,充分在读者面前展示公共图书馆的优势,从而吸引读者向往。这也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在现代社会中发展,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引进现代化的设备,扩展其图书收藏质量,更应该体现其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正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改革点,这是现代化设备,庞大的藏书量所无法比拟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是为读者服务,它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方向,能够唤醒管理员对工作热情,也符合社会的发展,让公共图书馆适应现代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2.满足读者个性化服务需求
公共图书馆本质上也属于服务行业,,只不过相对与其他服务行业而言,更加富有文化内涵,但究起发展规律而言,都是要适应顾客的发展需求进行改进。所以公共图书馆需要适应读者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服务方式,服务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有意向的互动,是特殊的,一方满足另一方的需求,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近年来读者的需求在不断地提高,这也就要求图书馆不断地改进,无论是设备上还是服务上,图书馆要对读者的需求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调查,研究读者阅读信息的特点,站在读者的角度评价自身的服务,以读者为重心进行深层次的服务,及时提供他们所需的有效文献资源,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下阅读,打破传统的借还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一流的人才,现代化的设备,丰富的藏书满足读者的特殊需要,提供特色地装夜话服务,管理员也应该更加人性化地为读者五福,减少以往繁琐的借读手续,优质化地为每一位读者服务,为读者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使他们能充分地在阅读中寻找宁静,从而身心获得满足。
二、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实施举措探讨
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并不简单,本文将列举一些实施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探讨。
1.对管理员进行培训,建立科学管理制度
对于服务类行业来说,服务人员本身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顾客的感受,在公共图书馆中,管理员的服务也是一样的,直接影响着读者的观点,所以要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就必须认识到自身的工作特点,充分明白读者的需求,能够很好的为读者提供各项要求,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让读者能够轻松自在地在图书馆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培训是必要的。首先要做的培训是微笑服务,学会笑脸迎人,让读者觉得亲近,才能使读者放轻松,二者就是强化工作技能,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新型设备,耐心的为读者解读指导,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以读者为主,观员也是。为了更好地为让观员服务,应该建立起良好的科学管理制度,主要是以激励为主,让观员发自内心地为读者服务,唤起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不仅要对优质服务的观员实施物质奖励,更要注重感情激励,业务上的挂钩固然很重要,但更不能忽略情感上的教育,只有发自?刃牡姆?务才能让人真正感受到温暖。
2.加强专题服务,推广公益
公共图书馆是各地的信息资源集聚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愈加强烈,但由于互联网虚拟社会的建设,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压力急剧增大,面对多样化需求与多种信息服务提供手段,公共图书馆必须进行改革,发展出自身特色,才能在庞大的信息产业中站稳脚跟,而专题服务就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大特点。电子书虽然有着图书一样的信息,却无法做到像图书馆一样的专题服务,近年来许多图书馆都在开设各种特色的真人图书馆活动,吸引了不少读者的注意,各个地区都有着自身的文明建设水平,公共图书馆应该配合各地的建设活动,开展相应的专题活动,例如,可以在图书馆中专门开设一间“地方文化阅读室”,体现出自身的发展优势,让读者感受到不一样的特色服务。
图书馆的公益性是全球图书馆的一项通用规则,在我国,公共图书馆起源于千年前的“学术在官”的封建贵族藏书楼,或许是由于封建起源的影响又或是各级政府的不重视,到时公共图书馆经费不足,图书馆借还手续繁杂等等因素让读者在公共图书观前止步。所以,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需要坚持公益,让图书馆成为公共学习,提升自我的乐园,而不应该过分追求利益。
[关键词]以人为本 图书馆服务 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09-02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搞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关键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服务部门,履行着服务读者的主要职能,这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图书馆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为广大读者服务,这是其工作的中心,在任何情况下这个中心都不能被动摇,也不能被取代。我们要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坚持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目的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重点。但在以往的观念中,总认为图书馆的成与败应该是由其规模的大小、藏书量的多少、馆舍的容量、管理人员的多少以及自动化设备的先进程度来决定的,而读者服务这个环节、这个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往往被忽略,对读者的需求了解及读者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更是极少研究,更没有深入地去研究如何让读者更方便地使用图书馆,在图书馆里得到更多样化的服务。
图书馆的工作不管如何改变,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有用的数据资料,培养读者的信息素质修养等等。图书馆工作质量的高低不是只通过其他硬件条件来判定的,而是要由读者的满意度来评定。所以,只有明确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工作才能真正得到读者的认同,才能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这个知识的天堂。而在被认同的前提下图书馆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和进步,图书馆人的职业道路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基本途径
(一)明确建立“读者利益放首位”的思想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读者的存在也就是图书馆存在的价值体现。每个读者来图书馆都是带着获取知识、收获信息的目的,但如果没法给读者带来他们所需要的这些信息,只会让读者觉得到图书馆来也是浪费时间。读者之所以来图书馆也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服务和尊重,不能把“读者就是上帝”“读者第一”挂在墙上或说在嘴上,只有从内心深处、从思想上明确建立“读者利益放首位”的这种观念,从一点一滴上关怀读者,满足读者的切实需求,才能在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精神上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面对高校图书馆来讲,一切为读者服务就是一切为师生服务,他们既是我们的管理对象,更是我们的服务对象。高校图书馆是围绕着广大师生读者开展工作的,不论是采访、编目、藏书工作的改进,还是电子资源的购买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读者。都说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要让这个第二课堂真正发挥它的作用,除了要调整合理的开闭馆时间,馆藏的拥有量等基本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要开展更有深度和技术性的工作,比如参考咨询和学科馆员方面的工作。如此一来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有效的服务,发挥图书馆文献传递资源共享的功能,把“读者利益放首位”的思想落到了实处。
(二)注重对读者需求的研究以及文献资源的建设
要想更好地把“以人为本”思想落实到图书馆服务工作中,首要工作是对读者需求的研究,只要了解了读者的真实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才能给读者提供有效的服务。每个读者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其心理、行为都存在着不同的变化和发展,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就千差万别,所以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研究是一项做好其他工作的重要前提。
现如今的高校图书馆拥有着现代化的设备,先进的信息技术,它不仅仅是过去的书库,更是高校实力、教学能力的体现。图书馆所提供的文献资源则是这个体现过程中的实质展现,资源的重组、整合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之一,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创造和知识生产的实践,而在这个实践中图书馆担任着双重角色:一是其自身在进行知识整合和生产的工作,二是为他人的知识整合与生产的工作提供有效服务。在这个知识占主导的时代下,图书馆直接参与着知识活动,又间接服务于知识活动,图书馆正是在这种直接而又间接的服务中,把自己紧紧地与知识活动紧密连接在一起,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促进更好发展,同时在发展中去实现服务。
(三)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要求改善服务环境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要求,就是要求大到图书馆的馆舍布局,小到工作人员的着装,都要体现出“读者第一”的思想。现代高校图书馆倡导开放式服务,采取藏阅一体化开放式管理的服务模式,就是一种人性化服务环境的体现。注重“以人为本”思想就是不论在图书馆工作流程还是内外部的环境建设上,都要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习惯,以给读者提供舒适环境为目标。要清除图书馆工作中违反以人为本的做法,常见的“不得大声喧哗”“不得随地吐痰”等命令式的警告语现象,就表现出了一种对读者的不尊重。要提倡从尊重读者的角度出发,从服务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服务。
(四)改善服务方式、拓宽服务内容
把满足读者的需求放在图书馆工作流程中的首位,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改进服务方式和拓宽服务内容。一是简化服务流程。从读者便捷的角度出发,实现手续的简化,以开放、平等、简便、周到的服务赢得读者的认可。二是改进服务方式。针对不同读者日趋增长的需求差异性,采用多样型、开放型的服务方式,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三是改善服务态度。图书馆工作人员抛弃固有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关注读者的实时需求,热情主动提供指导,使读者感到宾至如归。
三、注重图书馆人职业精神的塑造
1 “以人为本”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的特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档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言同样重要,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坚持突然人、服务人、发展人的理念于档案工作当中,档案管理才能真正朝着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上前进。对员工而言,在工作方面,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员工希望得到领导重视、社会重视的要求。对于员工工作中亮点和闪光点,领导要及时看到并充分表扬。在职务、职称、工资福利等方面让员工看到希望。在生活方面,以人为本要去领导要多关心员工的生活情况,对有困难的员工要重点照顾,帮助他们躲过难关。在学习方面,以人为本就是领导要给员工搭建教育平台,平台中既要有专业的档案知识,也要有各种人文书籍的熏陶,培养出高素质的档案人才。对用户而言,就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为用户提供热情周到全面的服务。让每一个用户都能得到及时便捷全面地档案服务,使他们在利用档案的同时感受到档案服务的温暖,提升档案服务的层次,使档案服务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2 档案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档案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地增加,档案的利用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两个大的概念,一个是科学发展观,一个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们不仅是党所构建的美好蓝图,也是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实践的工作。而以人为本实际上是贯穿于两个概念之中,没有以人为本就没有科学发展观,没有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也是不成立的,所以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以人为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而言,如果领导不重视员工的主体价值,无法满足员工的主体利益,二者之间也必然会产生矛盾。对于用户而言,如果工作人员不服务好用户,如果在工作中敷衍了事,二者之间也同样会出现矛盾。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其实许多公民都非常关心档案,因为其中记录了我们社会的整个变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档案的知情权,这也是民主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2 有利于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在档案事业的发展中,人是关键的因素。档案的主体是档案资料,是纸张或电子化的数据,而档案管理的主体是人,同时也是人在记录的。如果没有人的管理和利用,档案是不会有任何的作用的,必须通过人来使档案变得有价值。所以档案管理中的以人为本通过重视人在档案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尊重员工在工作中的价值,树立起“群众至上”的服务理念,使档案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建立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体制与机制,充分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服务各项建设事业、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当前我国档案工作的重点是在档案法治化、信息化、社会化等方面,而这些方面都是以人为基础的,法治化是要保障人的权利,信息化是需要尊重知识和人才,社会化就是要服务于人民。这所有的一切到最后都是归结于人。而这个人的概念就以人为本,正确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只有人民群众满意了,我国的档案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3 以人为本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方向
3.1 建立以人为本的档案管理制度
人是生产力,处于管理的核心,如果档案管理制度不能充分地考虑到人的首要位置,不去关心人、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它也不可能去创造更大、更多的档案价值。所以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档案管理制度需要以人为出发点,不再把管理制度当作是单纯约束人的工具,而是应当把其看作成激励的手段,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严于律己,勤奋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档案水平,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要建立这样一种制度需要领导者和员工的相互配合。一方面是领导者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档案管理环境。要多学习新的档案管理理念,多学习其他档案部门的工作经验,多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为档案制度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员工也要参与到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当中。作为档案管理的第一线人员,依据自己实际工作中的工作经验,提出自己对本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最终解决,使档案管理更符合本单位档案部门的实际需求。这也是以人为本。
3.2 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档案服务创新理念
在现代管理理念中,管理和服务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概念。没有良好的管理,服务的作用就会减弱,没有良好的服务,管理就会困难重重。而以人为本的档案服务是以管理为手段,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并在服务当中创新档案发展的理念。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兴档成为了一个主流,档案的信息化不仅能使档案服务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也能更大程度地促进档案的社会化、大众化。随着档案数字化步伐的加快,档案服务的创新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应当加大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速度,搭建起利用者所需的信息平台,不仅在本馆内建立起网络查寻服务平台渠道,也要通过网络开张信息资源的贡献,方便不同的利用者。另外,档案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发挥团队精神,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交流档案服务的经验,共同为档案服务的创新而努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以人为本
一、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一方面,2l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量增大、知识爆炸、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独立院校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其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是有一定差异的,因而其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也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以适应独立学院读者的需要,提供周到、优质、满意的服务。
另一方面,由于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时间短,底子较弱,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以图书馆为中心,提供包括馆内阅览、书刊外借、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服务,这些服务方式最明显的不足是缺乏主动性,难以适应在校师生对知识和信息的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需求,与网络环境条件下图书馆服务工作预期的标准有很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服务的质量。
二、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容
(一)理念创新。当前,在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其服务理念决定了图书馆工作主要还是以收藏保管书刊文献和被动为读者服务,即“重藏轻用”。而网络环境条件下,图书馆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以用定藏,共建共享,形成了开放性、主动性、针对性、多样性等服务特色。图书馆读者服务从传统意义上满足书刊借阅为主,转变为现实条件下以知识开发服务和满足信息需求为主,从“以书为本”的服务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服务。很显然,独立学院图书馆工作理念已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工作的必须发展与创新,既要树立网络化的服务理念又要强化特色服务的观念,形成特色优势,开展特色服务,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二)内容创新。随着网络信息的日益普及,读者对文献信息的要求趋向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和纵深化发展。图书馆作为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组织,必须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进行以用户为目标的革新。在服务内容上将逐渐从提供传统印刷型馆藏向电子化、信息化以及广领域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发展。如应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将广泛、无序、分散的信息转变为有序的、可以直接提供给读者使用的信息资料,大大以方便用户的查阅和利用。同时不断拓展和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向开放式分工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
(三)管理创新。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当前独立学院图书管理观念中,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主要侧重于对文献的管理、对馆员的管理、对读者的管理等“管理”的角度,馆员承担的是“图书管理者”的角色,体现的是“以书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改变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读者进行,馆员要认真研究读者,了解读者,预测和识别读者的需求倾向,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购读者之所需,解读者之所难,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图书管理制度的制定坚持“尽可能有利于读者,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的原则,图书馆员承担“读者服务员”的角色。
二要坚持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为读者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图书馆工作中就是要“以读者为本”,以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的最大需求。人性化管理给图书馆工作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拉近了文献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为读者获取文献信息营造了一个亲切、便利的空间,形成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只有充分重视图书馆活动的“人”,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不断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促使图书馆工作得以快速、持久的发展。
三、服务创新对图书馆馆员的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适应形势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必须不断更新,在提升服务理念的同时,图书馆员要自觉地有意识地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技能等。作为信息搜集、传递者的图书馆馆员则必须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应主动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开拓业务信息服务市场,提升主动竞争的能力,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馆员还应自觉地有意识地加强信息意识教育,要特别注重信息能力的提高,包括信息获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的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一个现代的数字图书馆要拥有现代信息与技能的馆员素质来体现。它所要求的馆员必须是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需求的网络管理员、信息导航员,不仅要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而且要熟练掌握外语知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等的综合型管理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 仲裁档案 事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041-01
一、以人为本的概念
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作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根本,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目标价值,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在三者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是首要关系,没有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社会构建就无从谈起。从事仲裁档案工作人员也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自身与社会公众即档案利用者的关系问题,在这个新时代,档案工作就应当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服务理念。具体说,为基层百姓服务、与公众的信息需求相和谐。通过激发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尊重人,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仲裁档案工作应该是社会中为大多数人提供他们需要的档案服务,仲裁部门只有在服务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真正把握民生需求的特点和心理规律,提高仲裁档案利用工作的服务质量,潜移默化地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从而真正推动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仲裁档案体系建设引入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性
(一)档案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观需要
档案资源是社会的重要资源,但仲裁档案的价值不能通过其自身实现,必须通过人的行为即档案管理者和档案查询者的行为一起去实现。档案部门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中“人”的知识结构、知识能力和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而档案利用者的信息反馈和对档案工作者的肯定,又是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力量和源泉。离开了人的价值,档案的价值就无从谈起,因此,引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正是档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需要。
(二)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我国法制化、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公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对仲裁档案信息需求出现了多元化的要求。为此,档案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民生需求为取向,积极创新档案管理,开展多元化的档案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正确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更能进一步促进档案效用的最大化,提高群众服务满意度,推动档案事业全面协调的发展。
三、如何在仲裁档案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
(一)提高仲裁档案工作者素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服务意识
从事仲裁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坚持“三个代表”思想,要有敬业精神、保密意识和严谨作风。同时应注重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对档案管理、档案法规、信息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
档案工作者应该以档案公共服务、满足基层老百姓的需要作为发展方向,尊重群众、了解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学会换位思考,使以人为本成为档案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为。除此之外,仲裁档案工作必须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加快相关制度的制定,加强为民的档案检索体系建设,真正建立起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让档案工作真正走进人民群众、贴近人民群众,让档案真正成为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平台。
(二)做实仲裁民生档案工作基础,着力打造覆盖各级仲裁部门的档案体系
仲裁档案是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发生最基础的依据,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各级仲裁部门在开展民生档案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基层老百姓重点领域为关键,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切实将各类仲裁档案的管理纳入到基础业务建设范畴,全面建立比较完备的仲裁档案管理制度,全力打造覆盖各级仲裁部门的档案体系。
(三)建立新型数字仲裁档案室,构建档案管理新平台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学会如何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仲裁案卷的检索、信息的获取和程序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仲裁档案部门和人员的信息源和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本管理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仲裁档案人员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相关责任,不断利用高水平的科技手段进行档案管理,扩大档案信息的利用范围和利用效率,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资源最大化的共享。
好的理念必须有新的技术作为支撑,各级仲裁部门应该尽快建立档案资源采集系统、档案资源利用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这样才能极大丰富仲裁部门应对信息化、网络化的能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