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图书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打造图书馆三年远景规划,使图书馆发展有方向。
我校图书馆阅览室和藏书室面积较小,不符合上级文件精神,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进入合格图书馆行列就有困难。我上任之初认识到重新规划图书馆的重要性,决心要用合理的制度管理带动起我校图书馆的发展。
二、建立图书馆档案资料管理,力求完整明确。
我校图书馆原始资料很少,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我认真地研读了《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检查的内容及指标》,针对评估内容我仔细划分,建立了图书馆评估资料分条档案。这样就可以把平时积累的资料及时装入档案袋里,如果上级检查就不会手忙脚乱了,以求方便资料的查阅和积累,做到未雨绸缪。
三、把图书馆工作物化,更好地服务师生和教学。
图书馆的工作千头万绪,为了建立井井有条的工作环境,我把图书馆主要工作进行物化,设计了登记簿,借此加强管理。
四、把图书清理、清洁、分类,使电子化管理前的图书能够流通。
清理—把全部图书架清空,为图书合理排架做好准备,使藏书合理,老师更容易查找到需要的图书。
清洁—把所有能阅读以前的图书,用毛巾全部擦干净,使师生便于查阅。
分类—分为四类:适合班级阅读课使用的图书;适合班级图书箱传阅的图书;适合教师查阅的图书;适合低、中、高不同年级中午来阅读的图书。
其中适合班级图书箱的书籍又分五个小类别:文学类(小说、散文)童话(童话、神话、寓言)知识类(科学、自然、百科知识)小学生作文类;卡通漫画类;拼音读物。
五、人文化管理,让师生体会到诚心、热心、爱心“三心服务”。
诚心—在图书馆工作中,我力争为师生做到全心全意地服务。平时注意关心老师,推荐书籍时做到心中有数,各有偏重。
热心—老师们借书,我从不嫌麻烦,先了解老师的需求,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协助找到需要的书。
爱心—在老师需要的书实在找不到时,我采用:或牢记在心;或登记在册,日后购买;或推荐同类书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让老师空手而归。
六、建立校图书管理员组织,设立班级图书箱,使图书能周转起来。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核心内容及其的论述,提出了实施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作为信息中心和知识宝库的图书馆,对知识的管理并不陌生,但对于图书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还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有效的运用。个人知识管理是关于个人知识的获取储存、分享、利用的管理。其实质是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发展个人潜力。
1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1.1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M anagement)的宽泛定义由美国的PaulA.Dorsey教授提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做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Frand和Hixon(1999)将个人知识管理定义为:“它是一种概念框架,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还提供某种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东西(个人)战略,并以此扩展我们的个人知识。”
Skyrme(1999)也从经验方面对个人知识管理战略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确定如何和何时处理手上的信息;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他知识活动;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经常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
综上所述,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在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自己有效地管理信息、整合信息、利用信息,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个人竞争力的过程。
1.2隐性知识的特点
1985年,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Polanyi)提出了“显性知识”(明确知识)和隐性知识(缄默知识)的知识形态分类。对于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而言,其工作的核心也应当放在对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积累、交流和共享,以及信息管理的各种技巧上。
隐性知识的一个普遍特点,是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难以发觉,而且比显性知识更重要,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不易衡量其价值,不易被他人理解和掌握。图书馆员因其流动性较小,工作性质相似性较大,且行业的经济差别不象企业员工那样显著。因此,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更具共享性和流动性,并且较易获取并被创新利用。
1.3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内容
1.3.1图书馆员以隐性知识服务的方式对读者进行管理的技能与知识。优秀的图书馆员能巧妙地运用自己独特的管理技能与方法去调节读者自身的行为,起到知识领航员的作用。这种知识与能力是图书馆员典型的隐性知识。
1.3.2图书馆员对读者进行辅导、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技能和知识。图书馆员对读者每一次成功的辅导或参考咨询往往是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的结果。
1.3.3图书馆员在开展科研以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技能与知识。图书馆员在实际工作中,因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和自身的各种学习条件逐步形成的教育科研能力与治学策略,这种对图书馆工作有着实践指导意义的个人知识,属于图书馆员职业的隐性知识部分。
1.3.4图书馆员在指导读者学习和培养读者良好的道德素养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教会读者学习、教育读者做人,这些常常与馆员个人的学习方法与处世态度有关,优秀的馆员善于针对读者个体情况进行服务。这类知识对于广大读者而言,同样属于隐性知识。
2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对信息、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并提供使用。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的世纪,知识是生产的第一要素,这为知识收藏中心的图书馆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当代图书馆的发展必须应用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更加明显地成为知识的消费者。个人知识管理通常被认为是为了提高个人的适应性和个人的竞争力。图书馆要起到信息导航和保障作用,就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利用他们的隐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创新和传播,这样才能为读者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正确健康的信息与知。因此,加强图书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是图书馆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是获得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图书馆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重组、参考咨询等工作都需要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他们不仅要了解科学发展的脉络方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且要担当起日趋专深的参考咨询工作重任。加强个人知识管理,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创新能力。图书馆要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读者用户才能从图书馆获取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精通电脑技
术、网络技术以及所有可能被图书馆利用的现代化设施的专业知识。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可使图书馆员极大地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能做到及时了解知识流向,掌握知识动态。
3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
图书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图书馆员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个人竞争力,真正起到知识领航员的作用。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法是:
3.1建立自己的学习网
个人知识管理的意义在于拥有很多知识,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知识的学习,也就是知识的获取。个人知识学习的途径;①学习与培训:图书馆员必须加强学习和培训f,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自己的竞争力。②人际网络:是个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人际交往中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隐性知识。⑧互联网:互联网是人们进行学习的一件重要工具,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进行学习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
3.2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构架
知识系统的构架就是储藏知识的构架。知识构架的系统化,有助于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系统地储存,以便快速索取。①对所需管理的知识进行分类。根据自身需求,按照“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最快找到它”的原则进行操作。②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对个人而言,针对不同的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不需要采用统一的入口,只要简单易用,适合自己就行。③建立个人知识库。在知识库中,所有知识都以目录结构分类存放。可以设置一个临时目录来存储那些无法及时处理的信息,待以后再分类。文件命名也应该简单明了、见名知义,辅以数字编码、时间、来源等。同时要制定文件安全、资源删除与更新、交流与共享的规则,以文件的形式妥善保存下来,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扩展和完善。
3.3维护与更新
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流动。图书馆员要长期有序地按照实际工作和学习的需要,维护及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系,增添新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类别;删除、修改和更新部分资源;进一步完善个人知识管理准则调整共享设置与他人进行互动的知识资源交流;在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个人知识结构。
3.4知识的芹d用
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都是为了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知识,利用已有的资源,获取新的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知识交流,以便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绩效,提高个人竞争力。对知识的掌握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了解知识的内容。这个阶段一般掌握的都是理论知识(显性知识)。第二阶段: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这个阶段会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隐性知识)。第三阶段: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知识。在这个阶段,知识已成为个人的一部分,个人在某个专题的隐性知识方面甚至比显性知识还要多,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能说对知识彻底掌握了。学习到理论知识后,就是知识的利用和在知识的利用中创造新的知识,这种能力是个人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想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即可以在个人占有的大量知识基础上进行归纳,找出事物间的规律,然后应用于实践,从而对这种归纳结果进行检验,然后再从实践中修正归纳出的知识;也可以对原有知识进行演绎,帮助新的实践。
[关键词]乡村 图书馆 精神分析 人格理论
[分类号]C250
1 新形势下的乡村图书馆建设背景
1.1农民工返乡热潮引发的思考
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力开始显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在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加上每年新加入到外出打工队伍的农民,今年共有2500万农民就业面临很大压力。
如何合理安置数量巨大的返乡农民工,对当前局势下缓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而从长远来看,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党的重要方针与长期目标。对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中国来说,除了关心农民的物质生活外,稳定农民的心态,加强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机遇往往蕴含于危机之中。在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主要人口的情况下,当前大量青壮年农民工的返乡,恰恰为家乡建设带来了宝贵的人力资源。目前不少农民工在闯荡多年,无论是经济能力还是社会阅历与经验,都已不同以往,他们很可能成为家乡土地上大大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
1.2乡村图书馆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知识、文化建设,乡村图书馆能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对于广大返乡农村青壮年来说,一方面,建筑、加工、养殖、种植等产业技能离不开相关专业书籍的指导;另一方面,法律、道德、爱国文学作品等人文书籍与科普常识类书籍也有利于破除农村的封建文化糟粕,逐步培养公民意识,形成遵守规则、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新风气。
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此工程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到今年4月末,全国已大致建成农家书屋9万家左右。
农家书屋工程为乡村图书馆的兴建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方面,农家书屋实际上已经承载了许多图书馆功能,很大程度上是按照图书馆管理方式在运行,可以视为简易的乡村图书馆;另一方面,基础条件更好的乡村,可以趁此东风兴建规模更大设施更为完善的图书馆。
所以,乡村图书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可以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专业书籍指导,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文化养料。若能借助当前时机,从农民的心理需求出发,主动顺应时代潮流求新求变,乡村图书馆建设工作便可能在这轮新农村建设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2 探寻农民对乡村图书馆的心理需求
2.1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启示
弗洛伊德是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人格结构理论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非道德的,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为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具有强烈需要宣泄的倾向。本我过程是无意识的,它遵循着“唯乐原则”工作,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自我即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属于意识结构部分。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对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了适应环境,对本我的非理性冲动进行延缓性的控制和压抑,逐步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现实地解除个体的紧张状态以满足其欲望。因此,自我并不妨碍本我,而是带助本我最终合理获得快乐的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超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可以被看成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规定着道德的标准,它的主要功能是依据至善至美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便达到理想自我的状态。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而且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用冰山来打比方的话,自我犹如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本我犹如藏在水下,而超我则大部分在水下,一部分露出水面,如图1所示:
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概念是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互动过程。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这三者的目标不同。但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在通常情况下,它们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个体能够生活得顺利而有效,必须依赖这三种力量维持平衡,一旦出现不平衡,心理失常就是其结果。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启示我们,可以从中国农民的人格结构分析出发,分析其心理需求,从而通过乡村图书馆尽量匹配对应的馆藏品来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
2.2中国农民心理分析
中国农民的人格结构同样由本我、自我、超我所构成,而这三个“我”的状态与农民的生存环境、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处于社会底层,生存压力很大,所以首先关心的是生存问题。对大部分农民来说,“本我”对他们的影响力相对最大。因此,能吃饱饭,安个家,养活孩子,就已经是非常大的快乐。
“自我”部分,则主要是适应当地小环境小社会,符合农村的习俗与当地的社会规范要求,能与乡邻、家族成员维持较为融洽的社会关系。
“超我”部分,则主要靠父母的言传身教,用世代的道德观念施加影响,没有太强的意识去主动接受人文、艺术类熏陶。“学而优则仕”,或是通过读书考试,离开农村到更发达的城市工作,往往成为许多农村人的理想。
当前农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文化建设,从而造成了文化消费的畸形。除了电视和收音机外,甚至难以见到报纸的影子。许多农民日常娱乐就是串门聊天、看电视。同时,赌博现象越来越普遍,规模越来越大,赌博人员成也有低龄化,女性化的趋势,家庭关系紧张的例子很多,形成比较恶劣的社会风气。
可见,当农民的“本我”缺乏一个强大的精神层面的“超我”来引导自己进行合理思考、进行良好的自我调控时,夹在中间的“自我”又被不良社会风气带动着
去适应不良环境时,很容易给农民生活带来种种不适,让他们失去平衡,做出不理智的冲动行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巨大的失业威胁,农民打工挣钱的前景不容乐观,“本我”的忧虑也在增加,无疑容易造成广大农民的心理不平衡与情绪不稳定,形成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因素。
3
乡村图书馆功能设想
3.1整体功能设想
受到弗洛伊德的理论启发,必须让农民的“本我”、“自我”、“超我”达到合理平衡,才能稳定他们的心理,减少社会动荡。而乡村图书馆的整体功能,便应从满足农民心理需求着手。
从短期来看,“本我”对应的生存需求、“自我”对应的现实需求,是必须立竿见影取得成效的。环境的严峻既带来了失业的压力,同时也产生了创业的动力。以江浙地区为例,当地历来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重视教育的传统,这里的农村居民便善于学习与思考,把握商机,挣钱更多是依靠脑力而非体力。所以,图书馆应给那些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农民提供与产业知识相关的众多技能型、工具型馆藏品,容易产生“知识致富”的示范效应,逐步拥有更多读者。同时,从“打工”到“给自己当老板”的社会角色转变中,农民也必须了解更多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之类的社会化知识。
长期来看,“超我”对应的理想需求,也必须引起重视。图书馆提供的代表优秀文化的人文类馆藏品,有利于从根本上塑造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新型农民,改善一方风气,为当地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技术、社科、人文类馆藏品是乡村图书馆必备的,形式上除了书刊、杂志、报纸等纸质读物外,也应辅以音像制品,方便农民的信息接收与知识消化。另外,对于有代表性的读者需求,图书馆也可以邀请专家针对广大读者感兴趣的话题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3.2配备合适读物
就“本我”而言,农民首先关注的是现实生计问题的解决。因此,技能型工具书的配备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返乡的农民中,经过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磨砺,不少已经开阔了眼界,有较好的商业头脑。但如何在家乡切实地将看到和想到的商机转化为具备盈利可能的新事业,需要补充不少创业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来自于政府现在大力倡导的培训;另一方面也来自好的专业书籍与杂志。首先,动物养殖、经济作物的栽培、病虫害防止等实用技术类书籍,或是品牌经营、物流商贸、商业模式等创业初期需要的运营实务型书籍,这些都应该成为图书馆的必备书籍;其次,生活类工具书也比较受欢迎,像治病的医书、简单的生活用品修理、天气节气、灾害应对,甚至菜谱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书刊杂志或报纸等,自然而然就被接受成为了村民们生活的一部分。再比如,计划生育一直是农村重点工作,配备合理避孕、优生优育类、保健类图书,既给予了重视传宗接代的农民实在的帮助,也能很好地配合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发展,找到一条既能稳定低生育水平,又能提高农村人口健康素质的新路子”]。
就“自我”而言,农民首先面临的是农村的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化进程,让部分专门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转化为非农业生产者。例如小商品生产者、小商贩、店主,或是其他形式的工作者。新的城镇环境需要新的社会规范与之适应,传统的家族宗亲文化必然受到现代文明的较大影响。所以,为广大“村民”而不仅仅是“农民”提供社会性书刊杂志与报纸等,也成为图书馆的要务。比如,法律法规类、文明礼貌类、科普类、环保类、体育文化活动类、礼仪着装类等方面的书物,便是在这个新的社会关系建构过程中为村民们适应社会环境变革服务。
就“超我”而言,村民们若能改变一些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气,提高对自身内在素质的要求,便更容易与较发达城市的城市文明进行良好对接,大大增加来自村外的机会。个人素养往往是比能力、知识更能决定一个人是否还能在宽广世界中更上一层楼的重要因素,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更容易获得贵人相助。因此,无论大人小孩,若能从图书馆中多接触优秀诗歌、散文、哲学、古代经典名著、音乐、戏曲、绘画等作品,不但能熏陶成举止有修养的现代村民,而且培养了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减少犯罪、增强民主意识、爱国意识等,都打下了坚实基础。
3.3辅以音像制品
除了书籍以外,音像资料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一些好的宣教片,画面直观且讲解清楚明白,可以省去村民不少读书来获取知识的时间。图书馆内可以考虑配备专门的放映室,向村民播放影片以方便其集中学习,同时他们讨论和沟通起来也比较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播放的内容必须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其教育功能的严肃性,绝不能将之娱乐化,使图书馆播放室变成世俗电影播放的录像厅。如果是高雅的文艺片、文化宣传片等,不但可以在图书馆播放,也可以配合目前的家电下乡活动为家里配备了光碟播放机的村民们提供光盘借阅服务。
总之,图书馆的影视资料与乡村电影院或录像厅播放的内容是有明显区别的,是图书馆藏书以外的一种教育资料的有效补充,而不是生活化的消遣影片。
3.4举办专题讲座
书籍与音像等为农民获取知识提供了单向信息,而许多实践中的问题是需要与有经验的老师双向沟通才能真正解决的。因此,图书馆可以广泛收集农民们提出的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或其他问题,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一方面,这样的讲座参加人数较多,影响面较大,能解决不少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让农民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更容易接受政府给予的各类培训服务,可以把图书馆打造成为长久的农村学习基地,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效益。
4
乡村图书馆共建机制
4.1政府投资
乡村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设施,投资的主体理应是政府。而且,它还承载了配合政府对广大返乡农民进行再培训、再教育的职能,有利于稳定村民们的心态,让村民们更好地投入家乡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去,因此政府对此进行投入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情。
当前,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金融风暴,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扩大内需已成定局。乡村图书馆的建设一方面能拉动内需;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失业农民工对当地政府构成的压力,暂时解决部分人的无工可做的问题。国办于2008年12月20日发出的《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通知要求,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乡镇公共卫生院、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机构、文化设施等建设。此外,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在积极地为村民的再创业服务,为他们的生活服务,更容易被村民们理解与接受。与现在大力施行的高速公路建设、机场建设等政府投资相比,乡村图书馆不仅花费较低,而且这样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民生的问题,也是一个民族是否真正拥有扎实的文化底蕴、高素质国民的民族发展问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该各担其责,通力合作,解决建设所需资金来源问题。
4.2社会民间力量捐助
除了政府的投资外,社会民间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村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大户人家、从村里走出去已经在外事业有成的关心家乡建设的人士、社会慈善家、慈善基金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良好形象的企业、民间的各种公益组织或个人等。
对于图书馆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硬件设施如何漂亮,而是馆藏的价值。拥有真正优秀的作品,能满足村民的知识文化需求,带动社会进步,这才是一个好的图书馆真正的灵魂。民间的有智之士,如能多多捐助那些有利于培养村民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村民良好作风与习气、教育村民尊老爱幼和遵纪守法的书籍影音资料,无疑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对于一向积极为祖国出钱出力的海外华人来说,捐助乡村图书馆是一件真正从中国社会基层做起的利国利民的善事,也能让他们多了一份为国为民出力的自豪感与满足感。
民间的这种捐助行为,理应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如允许这部分捐助对企业或个人所得税进行部分冲抵,或是对长期进行此类捐助的对象实行优惠税收政策等。
4.3加强图书馆合作
乡村图书馆由于经费有限,必须通过多种方法降低成本,馆际合作便是其中一种有效形式。除了与其他图书馆实行信息共享与馆际互借以外,还可对经典好书开展团购合作,与出版社商谈较为低廉的购买价格。
此外,高校图书馆或地方图书馆往往拥有一些重复的旧书,乡村图书馆可以主动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力求用低价获取有价值的旧书。
图书资料是企业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的需要。主要介绍了如何开发一个适合中小企业图书管理所需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对系统开发所包括的几个方面,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开发环境的选择等作了分析。详细介绍了软件的设计步骤,并提出了软件如何适用不同网络环境、如何解决输出表格的打印及客户端软件自动升级和数据库的安全性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系统设计;图书管理;软件
图书馆是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管理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有利于读者借阅、归还、查询图书情况;便于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日常操作.更简单地进行管理图书借阅者信息、借阅、归还、查询图书等下作: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对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备份.并能对馆内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查询,易于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进行整理和购置。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为了更好地完成图书管理的功能,使管理系统既起到推动图书管理水平的发展又不与传统的管理方式脱节,我们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既为其注入了现代管理的新元素同时也结合了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对系统进行了合理的设计管理。
1 利用计算机管理图书资料的意义
传统的图书管理停留在纸介质的基础上,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图书规模越来越大,这样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它不仅浪费许多人力和物力,并且由于效率低下,往往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也不利于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代。开发企业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利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同时通过网络让读者及时方便地查到所需的图书,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强大的管理统计功能,通过统计图书的总量、金额、各种图书的借阅率等及时了解库存、图书馆发展的规模以及员工对各类图书的需求,掌握今后图书的订购计划及取舍方向。适应网络发展的具体情况(对等网、局域网都能使用);用户界面简洁,操作方便,层次清晰,用户容易上手;系统运行可靠,查询统计有较高的效率。
2 图书管理设计分析
2.1 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一个图书管理系统。本系统有3类用户分别为管理员、读者会员以及GUEST用户。读者和管理员经El令认证进人系统后,管理员可完成维护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图书和管理会员。读者会员则完成查询图书、修改个人资料、查询个人借阅信息的功能,工作完成后可以退出系统。
2.2 功能需求描述
(1)用户登录。
管理员或会员根据工作证和密码登录系统进行身份验证。
(2)查询图书。
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系统进行图书检索,并可以通过点击图书名称查看书本详细信息。可以查看到书本的所有信息及借阅信息。
(3)添加图书。
只有管理员登录成功后才能添加图书。通过点击导航条上的“添加图书“超链接进入添加图书页面。填好后点提交,就迸数据库了。
(4)修改图书。
只有管理员登录成功后才能修改图书。通过点击导航条上的“修改图书“超链接进入修改图书页面。修改好后点提交,就进数据库了。
(5)删除图书。
只有管理员登录成功后才能修改图书。通过点击导航条上的“删除图书“超链接进入删除图书页面,点删除就可将书删除。
(6)修改和查询个人信息。
用户登录后可修改和查询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借阅图书信息。
(7)用户管理。
管理员登录后可对用户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和删除用户。
(8)借阅管理。
管理员登录后可依据书本登录号和读者会员编号给读者会员进行借书。
(9)还书管理。
管理员登录后可依据书本登录号和读者会员编号给读者会员进行还书。
3 实现图书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新的发展方向,一个企业要发展,在技术上就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首先要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企业图书馆的藏书资料在这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好藏书资料,有的放矢地不断补充新图书,让员工能更好更方便地从中获取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技术层次。要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就必须使图书管理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化。建立联机书目信息数据库,实现联机检索和资料共享是发展的第一步,开发图书管理系统软件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步骤。企业图书管理应该能够为员工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由于企业本身条件的限制,通常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工作繁锁、效率低,已渐渐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使其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方便、准确、统计精确、便于分析等。这些优点能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水平,应用于企业,可为企业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起到更好的作用。下面将以一套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例,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结语:
图书管理系统的实现在于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降低图书管理的成本。本系统实现了图书管理的基本功能。由于本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管理员可以方便的在联网的电脑上通过浏览器进行各项管理,比如添加、修改、删除图书和用户。进行借书和还书处理等。用户也可以使用浏览器检索图书,修改个人资料。本图书管理系统还支持条形码扫描.提高了效率。但本系统尚存有些缺陷,比如对安全性缺少考虑,对用户开放的功能少(没有网上预借和续借的功能等),对用户的管理也不够.比如没有对用户借书超过了期限实现处罚等。这些将会在以后慢慢改进。
参考文献:
[1] 苏月花 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8)
[2] 陈新.张楠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硅谷2011(14)
[3] 密君英 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5)
[4] 胡敏 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2010
关键词:图书用户 档案管理 互联网 创新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财富,所以要求图书用户的知识结构应该科学,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的时代下高等图书馆面临的任务就更加艰巨,一方面是个性很强的图书用户,一方面是社会对图书用户管理的要求日益增加。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图书用户的管理应该科学、高效,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需要。档案管理是图书管理教育图书用户管理活动中一项重要工作,它具有对图书用户管理活动进行规范、控制、激励和调节的功能,对提高图书用户管理质量、增进管理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
2.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用户档案管理的特点
图书用户档案管理是图书管理自身开展的、对图书用户进行以提高图书管理经济效益和图书用户素质为核心的,是动员和发动图书用户为图书管理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建立现代图书管理制度的实质给档案管理注入了“自主性”的时代特征;图书管理深化改革引起的图书管理管理者的行为规范、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使档案管理具有广阔性;图书管理内外环境的更新、开放使档案管理具有鲜明的开放性。
2.1图书用户思想观念、思想活动多元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现代通讯的普及,传媒的多样化,各种信息交汇流传,管理者不断接受着外来思想的影响。在这种多样化的格局中,尤其图书用户群众所处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不同,改革的受益程度不同、文化层次和综合素质不同,在价值追求、理想选择、精神需求上,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上,管理者们在对图书管理改革与发展的评判上等若干方面出现了明显不同,甚至大相径庭。
2.2图书用户角色由被动适应性向主动参与性转变
图书管理作为市场经济竞争的主体,使传统的依赖和被动适应观念受到根本性的冲击,改革强化了图书用户作为劳动力所有者的主体意识;股份制的建立使图书用户不仅是生产劳动者,而又成为图书管理产权所有者;图书用户“身份”的变革,使图书用户既是图书管理人又成为社会人。
2.3图书用户档案管理的广泛性提高,任务加剧
档案管理不仅包括管理者的素质教育、发展理念教育、改革观念教育,还包括不同知识层次的再教育。同时还要围绕图书管理改革、发展、稳定,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图书管理发展、个人理念与图书管理发展理念、个人目标与图书管理目标相统一的关系。因此,图书用户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2.4图书用户自主性意识增强
图书管理中、青年管理者的知识层面相对较高,自我意识强,自主性高,因而档案管理必须从图书管理发展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管理者的实际生活和思想动态,围绕图书管理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积极倡导和培育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管理精神和图书管理文化。
3.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档案管理发展思路
3.1增强管理者自觉责任意识
我们曾经践踏过法律,结果代价惨重。法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俗语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图书馆开展教育图书用户管理活动时应该充分尊重图书用户的人格,维护图书用户的合法权益,正确认识图书馆在档案管理中与图书用户的法律关系,掌握好图书馆管理的自与图书用户接受教育权利两者之间的关系。
3.2强化管理者主人翁责任感
高等教育具有两个最重要、最基本的系统,即思想教育系统和管理系统,两者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图书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图书用户进行管理得到落实和实现。工作人员对图书用户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调动图书用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科学管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目的。作为沟通图书馆与图书用户的桥梁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的实施、传达、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3.3促进管理者人格优化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具体细致又繁忙复杂的业务管理工作,从事这项工作所付出的不仅是艰辛的劳动,还包括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它涉及到每个图书用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图书馆的管理质量,所以图书用户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并一直被教育界提及。
档案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图书用户,同时它又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学习,交流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时刻确立以图书用户管理为中心,充分尊重图书用户的合法权利,将服务图书用户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
4.结语
总之,要在图书用户档案管理中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图书用户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工作方法和实际成效上,就要把图书用户档案管理提高到以人为本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以图书用户心理调适为核心,充分尊重图书用户的思想、人格,培养管理者的敬业和合作精神,重视激活图书用户的潜力,提高图书用户的自身素质,相信依靠图书用户、培养教育图书用户、关爱善待图书用户,努力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才能使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才能提高图书管理效益,促进图书管理发展,开创辉煌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三层架构;
1、概述
现今,随着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书籍文献越来越多,图书馆馆藏书籍的增加,图书馆日常书目、期刊入库、图书分类管理、图书借阅、图书归还等日常工作日益繁重,很多时候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相同的工作,因此传统的图书管理软件已经不能满足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的需求。随着Web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图书管理系统应运而生,通过网络化实现了图书馆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2、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在进行设计和开发前需要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是图书馆日常工作及借阅者需要,具体的图书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如下:
用户要在图书馆借阅书籍需要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建立节约账户,并办理借阅卡,借阅账户中存储借阅者用户的个人信息。持有借阅卡的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日常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借阅、归还等操作。用户还可以通过Web查询图书馆馆藏图书的各项详细信息、个人借阅信息等内容。
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管理员要为每个新读者建立借阅账户,给借阅者办理借阅卡,借阅账户内存储读者的个人信息和借阅记录信息。持有借阅卡的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借阅、归还图书,不同类别的读者可借阅图书的范围、数量和期限不同,可通过Web或图书馆内查询终端查询图书信息和个人借阅情况,当用户借阅书目超过既定数目时不能再进行图书借阅。当用户图书借阅超期时,需要支付超期罚款。图书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书籍的录入,并对馆内已经存在的图书信息进行更新修改工作,图书馆馆藏地点信息的录入。普通图书馆工作人员使用图书管理系统给读者进行借阅卡办理、图书借阅、图书归还、超期罚款等工作。
根据以上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得到系统的两大使用对象:借阅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
2.1借阅者功能需求分析。借阅者通过用户账号、密码进入到用户主界面,在该主界面用户可以查询编辑个人信息,可以查询当前用户借阅信息。用户使用图书查询页面查询图书相关信息及馆藏地点。
2.2图书管工作人员功能分析。图书馆工作人员按照角色分为:图书馆日常工作人员、图书信息录入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系统超级管理员。
图书馆日常工作人员功能需求:通过管理员账号、密码进行图书信息查询确定当前想要借阅图书的状态,对图书进行借阅、归还、超期罚款和缴纳等操作。
图书馆信息录入人员功能需求:通过管理员账号、密码进入到后台管理员界面,能够完成出版社信息管理、图书信息管理、馆藏地点信息管理等操作。
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管理员账号、密码进入后台管理员界面,能够完成管理员信息管理、图书借阅信息查询、图书信息查询、馆藏信息查询等操作。
系统超级管理员:能通过超级管理员账号、密码对系统所有的功能进行操作,能对系统进行基本设置等操作。
3、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在软件开发中最常使用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层架构。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查找等。
根据图书馆日常工作内容,基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结构分为两部分:用户借阅模块、图书馆管理模块。本系统基于平台,采用三层架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及各个层包含的类如图1所示:
3.1 用户借阅模块设计。用户借阅模块功能:用户信息管理、用户借阅信息查询、馆藏图书信息查询等。
3.2 图书馆管理模块设计。图书馆管理模块功能:借阅者类型管理、借阅者信息管理、管理员类型管理、管理员信息管理、出版社信息管理、馆藏地点信息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图书借阅、图书归还、超期管理等。
4、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主要保存图书管理系统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数据集合,因此本系统的数据库根据系统各模块的功能需求主要由以下几个表组成:借阅者类型表、借阅者信息表、管理员类型表、管理员信息表、出版社信息表、馆藏地点信息表、图书信息表、图书借阅表等。本系统使用SQL Server 2005实现数据库表设计。
[关键词]图书馆 规范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18-01
21世纪是知识、信息大爆发的时代,人们获取新的信息知识,进行理论和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交流,最重要的一个传播媒介就是图书、报刊、杂志等。对任何科学理论以及党史的研究都必须从收集、掌握、熟悉图书资料开始,就可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做出新的总结,谋求新的发展。因此,推进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有相当多的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觉得图书馆管理工作就是整理图书、收集材料、保管文件,认为图书管理不是单位的主要业务,也不能为单位创造效益和业绩,不足以体现工作人员的价值和地位,这种轻视图书管理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必须加以改变。
(二)图书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大多数图书管理人员都是兼职,没有受过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培训,以致这些人对于图书管理工作不能保证投入足够的精力,对图书的分类管理知识也不甚了解。在一些单位图书管理还存在着分类混乱、首页目录与文件内容不相符等问题,尤其是图书存在缺页挖补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调阅图书或档案费时费力的情况发生。
(三)图书管理交接手续不严密
在一些地区,由于一些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尚待提高,对于移交过来的图书不仔细检查数量和规格,检查过程草草了事,新增的图书和档案不能及时、准确登记。在原图书管理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图书移交手续不合制度规定,对于必须检查和清理的过期图书没能按制度进行清理,有时甚至连移交人、监交人的签字都没有,从而导致图书的数量不足、材料缺失,事后追究起来无法确定责任人和责任界限。
(四)图书管理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包括一些地方上的图书馆、党校、档案馆管理过程中没有引入计算机以及图书管理软件,查阅档案文件和管理图书的方法单一且效率低下。此外,一些单位储存图书的设备比较陈旧,原有设备已经不能适应图书管理需要,一些图书馆管理中心亟待设立专门的综合图书管理室和图书储存设备。
二、实施图书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图书管理相关单位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单位和个人进行理论研究、调阅参考文献、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科学规范化管理图书和档案,是衡量一个单位工作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做好图书管理工作,有利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提高知识理论水平,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更有利于图书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有效发挥文化服务功能,促进部分社会群体的文化素质整体提升。
三、加强图书馆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要增强责任感
通过开座谈会、举办专家讲座等方式,向图书管理人员详细讲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流程,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认识,重新看待图书馆管理工作,将该项工作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图书馆管理部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人定岗,分清管理责任人。其次,要根据自身条件,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选派图书馆管理人员到高等专业学校学习,进修图书馆管理课程,也可以请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短期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再次,在努力做好思想工作,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与此同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严把质量关,充分提高管理水平。
(三)规范图书管理程序
图书移交是一项重要、细致而又严密的工作,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办理图书交接,首先要对馆藏图书资料进行分拣清理,保证账实相符;其次要对以往未曾整理的文件分类存放,按时间先后及时归档;再次要建立移交档案,对移交的图书资料必须记明移交的时间、地点、移交清册、图书数量、监交人、移交人和接交人,主管领导出面监督交接,监督过程要细致,做到对交接双方负责。
(四)完善图书管理硬件设施
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图书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意识,加强对综合图书管理库的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库房面积,购买空调、干燥机、图书柜、档案架等必要设施;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是图书馆未来发展必然的发展趋势,它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使图书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为积极推动图书管理信息化进程,必须争取财政资金投入,购买新式计算机和引入图书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加强图书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现代信息;图书管理;优势;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35-01
引言: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背景下,许多行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就需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本行业的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图书管理工作。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内容复杂、涉及元素多的特点,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图书管理工作,无论是管理工作的程序还是管理对象,都需要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便利。
一、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图书资源作为各个学校的关键学习补充资源,同时也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各个学校在开展图书管理工作时,实施的基本上都是以人工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方法,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飞速进步,学生阅读量及参与阅读学习的学生数量急速增加,无论从图书管理的客观要求及主观需求方面,几乎所有学校都引进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图书管理工作,而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随着图书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加上学生阅读量的不断加大,同时图书资源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纸质阅读转向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相结合,然而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得到有效增加,同时图书管理人员的图书管理技能和水平也未能有效提升。
二、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
1.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
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通常被认为是服务部门,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资料和查询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图书馆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出现了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新形式,图书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传统的书籍文献资料,同时也提供多媒体信息资料,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跨馆、跨地区的信息资料查询,使读者真正享受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捷。
2.合理整合了来自网络的各种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属于虚拟性技术的一种,利用网络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能传递的信息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在类别上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在传递的信息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垃圾信息和无用信息,为优化网络资源,就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传递的信息进行过滤和整理。除此之外,科技的不断进步,会促使信息技术不断实现升级,升级后的信息技术会对网络传递的信息资源产生一定的规范作用,相比较传统的信息技术,也会具有更易操作的特性。加之各种先进设备的应用,使得图书管理工作人T能充分利用网络传递的信息为读者提供更具科学化和人性化的图书管理服务,从而为提升图书管理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3.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信息化管理是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很多事情都需要手工完成,这使得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巨大,而且人工操作也极易出现失误,增加了图书管理工作的难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后,图书馆的许多工作都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操控来完成,只需要编制相关程序,配备较少的人力、物力就能完成图书馆的相关工作,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同时,应用信息技术也显著提高了图书馆工作质量。
4.使图书馆藏的内容更加丰富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管理工作模式,如今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书籍报刊、互联网、光盘、电子图书等都可能成为信息承载者。计算机的应用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形式上的改变。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以服务咨询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不断进行馆藏内容的改革。目前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使得信息的形式更加丰富,有数据文献、电子信息、音像资料等,图书馆已发展成为重要的信息中心。
三、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讲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实质上主要讲述的就是突出表现的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因此,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与图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是问题的关键。而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中,实质上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图书管理智能化系统。
1.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的任务分析
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节省人工支出,同时提升图书管理效率。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从而改善传统图书管理方式的不足,只用少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就能让整个图书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同时,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有效使用,图书管理工作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图书借阅、归还登记,而是包含平台维护、电子图书管理、服务品质提升等一系列内容,使整个服务内容实现了途径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化。
2.有效区分信息化图书管理服务系统的功能
有效区分信息化图书管理服务系统的功能是图书馆有效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方法。有效区分系统功能,不仅需要对添加修改图书信息进行有效区分,同时也需要对设置读者的借阅权限等功能进行仔细甄别,并结合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管理系统进行改造,促使图书管理服务系统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帮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其中,图书管理服务职能体现为:采用分别管理形式对图书馆的图书类别和信息进行管理,对图书的借阅、存储、版本以及位置等进行科学管理。系统管理服务职能体现为:读者可随时修改并维护个人信息。读者管理服务职能体现为:借书以及还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因此,要想更好地应用现代技术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就需要有效区分信息化图书管理服务系统的功能并完善借阅图书流程,结合系统的具体应用逻辑,有效衔接各个功能板块。此外,还应不断更新图书管理服务系统,及时修补服务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及漏洞。
3.提供便捷化、网络化计算机信息检索
当借阅人员对某一类书籍或者某一本书籍有阅读兴趣时,都可以借助计算机以及信息检索系统提前进行查阅,查询图书馆藏信息内是否收录,而关于纸质图书,则是查询馆藏中是否有存书以及归还期限等。通过便捷网络化的信息检索,能够使借阅人员可以更加方便的查询图书信息。通过结合计算机技术,构建完善的检索系统,可以将每一本书籍按照类型进行收录、归纳、分类,让阅读人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查询到图书信息,进而提高借阅便利度。而检索系统的建设与普及,能够让图书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
4.提供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远程服务
计算机技术影响下的图书管理工作,图书借阅服务已经实现了地域因素限制,所以要在图书管理工作中,提供完善的网络远程服务,让更多的阅读者能够借助网络远程服务,实现更好、更便利的阅读图书。而网络远程服务实质上也是学生图书阅读习惯变更的重要要求。从根本上应用好计算机技术,可以借助图书管理系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实现整个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升级。通过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最终实现整个图书管理系统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孔纯蓉.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7).
【关键词】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培养
图书馆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不仅为社会提高重要的文献资料,也能够促进文化信息的传递,对人类以及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对于图书管理人员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标准,所以加强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相关素质的培养是当前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图书馆定义上说,图书馆一种信息文化机构,其工作主要是由图书管理人员来进行,这项工作和任务对于图书管理员的素质要求相当高,所以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教育、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有着非常必要的作用。图书馆的工作能否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决定于图书馆的工作情况,所以加强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素质能够保证图书馆的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从而使图书馆作用得到发挥。图书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与国内外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采编,以形成馆藏特色,并实现资源的共享,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实行现代化管理,这是一种专业性工作,所以图书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
二、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国现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图书馆除了对读者提供知识,也对读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图书管理人员是对读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导者,图书管理人员可以有意识的引导读者阅读一些正面书籍,使读者通过阅读受到心理上的启发,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另外图书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通过图书管理员的言传身教,有效的感化读者。所以,应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其充分领会党的理论政策方针,通过正确的理论对读者进行思想引导,使读者自主的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任何岗位中的工作者,都有其特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工作者对此必须严格遵守,对于图书管理人员也是这样。我国图书馆学会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是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工作中能够勇于创新,加强对读者的服务质量,对相关知识产权予以高度的重视,爱护信息和文献资料,严格约束自身的职业行为,深入研究本职工作,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图书管理人员也要有一定的团队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另外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加强馆际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加强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促进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基于这些要求,应对图书管理人员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让图书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职业责任和工作宗旨,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以读者作为工作的主体,以高质量的服务面对每一个读者,让读者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图书管理人员也要有一定的事业心,由于图书馆的工作比较琐碎,具有重复性,这样容易使图书管理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导致图书管理人员失去事业心。所以应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心理教育,让其充分了解每一个职业都会有其独特的意义,只要努力,就会有对工作的积极性,使图书管理人员以满足读者的服务为精神动力,并将图书馆真正的当成自己的家,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为整个集体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职业心理素质教育
图书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特征、稳定的情绪以及清晰的自我意识。一个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人能够对自己的心态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说,良好的意志品质符合其工作的性质,同时能够对读者产生正面的影响。图书管理人员基于其自身的工作性质,应具有稳定的情绪以及对于情绪的控制、调节能力。图书管理人员不具备稳定的情绪,不仅影响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也不利于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长期下去,会影响图书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以及对工作的积极性。从工作效果的角度上来讲,与图书管理人员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图书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能够与读者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另外良好的性格品质也有利于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自身的发展,也能促进管理人员形成健康的心理。所以图书管理人员应正视自己的位置,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实现高素质的信息服务。
三、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养
(一)图书情报专业知识
当前,我国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是对知识、情报和信息的开发、存储、传播,这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有着相当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的信息化,人类对于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信息的引导者,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的核心主要是获取信息的一些相关知识。所以图书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信息的检索、组织以及处理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的运用这些知识。
(二)相关学科知识
相关学科主要是管理权、知识产权法、教学法和心理学等方面。其中管理学是图书馆在进行信息管理时的重要理论依据,图书管理人员应具有足够的管理学知识,以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对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近年来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日益重视,在进行信息的利用和传播过程中,一些个人或者机构要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图书管理人员也要在充分尊重知识产权,这就要求管理人员首先要对知识产权法有一定的了解,以保证工作过程中合法的进行信息的传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读者有着不同的需求,所有图书管理人员应心理学也有一定的涉猎,了解读者的心理和需求,满足读者不同的信息需求,真正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另外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也有助于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身的心理调节,提高心理素质。
(三)信息技术能力
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图书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处理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能够及时的摄取有价值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及概括、总结,将其中有价值的潜在内容发掘出来。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在网上获取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资料文献的数据库,在网上对读者的提问和咨询进行解答,并指导其在数据库上检索需要的文献。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为使图书馆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以实现图书馆的工作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乌兰塔娜.浅谈新形势下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0(04).
[2]李凤秋.新时期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浅论[J].科技促进发展.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