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术共享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意义,就在于能为政府的各项职能工作起到辅助支持作用,用IT的技术手段,帮助政府提升工作效率,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化。因此,投资建设一项大型电子政务工程,首先,要确定它的服务目标,确定系统建设的“主题应用”。
国家整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等,都是不同级别政府机构所直接面对的重点问题,电子政务工程的主题应用,就要仅仅围绕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政府战略目标主题,开展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建设。
建设原则
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建设,是电子政务整体建设的长期任务,它的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与整体政府职能改革的进程,从整体上保持同步。而具体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实用优先、适应未来发展的原则。首先,需要确定具体工程的建设目标,工程建设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众服务质量”的业务目标基础上,IT工程项目立项依据,需要重点考虑对当前政府职能转换工程贡献度。
此外,必须充分尊重现实工作基础和现行的政府行政职能,将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工程建设可行性启动,由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转换为具体的实际业务部门,明确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政府实际业务部门服务的观点,将政府的实际业务工作与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紧密衔接起来;根据不同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明确工程建设的边界范围,确定工程建设原则,将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与单项工程建设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技术创新优先于政务业务协同创新,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需要考虑未来业务的拓展需要,集约化进行工程建设。
业务信息需求分析的指导思想是三维体系模型。这是因为只站在信息资源角度考虑,而不深入研究政府部门的实际运作情况,是很难将信息交互与共享工程做好。我们认为,政府工作是在业务管理、执行驱动、组织管理形式三个维度共同作用和协调下驱动的。
信息规划
信息规划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之上,它是对交换共享信息的更深层次分析,是实现交换共享信息的技术实现顶层设计。
基于信息工程方法论(IEM)的指导,采用工程化方法进行用于信息交换与共享的信息规划,就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利用有效的工具进行各职能域的信息需求和数据流分析,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建立共享域和各职能域的信息系统框架。
在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建设的信息规划的时候,首先确定特定工程的战略建设目标,围绕战略目标确定协同政府机构的工作目标根据不同组织机构的任务确定“职能域”;然后分别对各个职能域进行业务流和数据流的调研分析,进而建立用于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数据流模型和数据模型,作为整个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的数据基础。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一、某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某市教育园区各大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始投入建设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这种做法一方面有利于解决目前图书馆经费不足与用户文献信息需求之间不断增长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图书资源保存形式的多样化,如以缩微文献、机读文献和网络文献等形式加以存在,避免出现保管问题而造成的损失等。
由于某市高教园区作为该市教育园区的重点代表,本文主要就高教园区进行一定现状分析。其各大高校均已纷纷实现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且图书资源类型多样,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发展速度过快等一系列原因,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某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一)某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发展中的优势
就该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具体发展而言,由于其高校众多,故图书资源相对丰富。且各大高校图书资源虽然目前存在利用率低且图书更新较慢等不足,但通过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其中高校图书专业性强,分布集中等特点也可以实现充分体现,且有利于节省图书馆运营费用,降低图书的阅读成本等等。其次,由于目前该市教育园区的各大高校均已建立起校园网,将网络中心服务系统、校内各部门学院系统和图书馆系统等等加以集成,从而有利于校内师生的信息检索和相关交流,从而促进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发展。再次,我国各大高校图书资源各有特色,以浙江地区为例:浙江财经学院的财经和金融类书籍相对丰富,浙江理工大学的工业建筑类资料较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和技术类书籍较全面,杭州师范大学的历史和法学类书籍种类较为齐全。为图书资源的共享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参考与对比。
(二)某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发展中的不足
由于目前该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故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大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的意识相对缺乏,传统的“贪大求全”的馆藏评价指标对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相对不利,容易出现图书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同时,其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以维护和更新,而当前的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在技术和更新方面都还远远不足。
三、某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发展前景
(一)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目前的图书资源共享机制普遍建立在普通馆际互借的模式上,但其中教育园区中各大高校之间的图书资源尚未形成统一整合。通过建立教育园区的图书资源的网络统一平台,并实施各大高校之间的网络平网制度,有利于实现地区教育园区的各大图书馆之间的区域一体化,进而为实现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打下良好基础。而各大高校图书馆在统一的数字化图书资源平台上,还应及时并更新图书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的快速交互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教育园区统一图书卡的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的图书资源互借,从而充分实现各大高校不同特色的书籍共享。此外,通过开通设置数字化图书资源的实时在线咨询回答服务,还有利于该资源共享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二)完善较大范围内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
某市教育园区发展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所在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开展,其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该市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节约图书馆经费,而且还为该市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保障等作用。然而,为了该市教育园区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更好发展,只有对大范围(省为单位)高校数字图书馆进行不断完善,就其平台方面加以扩大,就其技术方面加以改进,就其图书信息加以完善与更新,才能跟上当前迅速发展的社会步伐,从而实现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长期快速发展。
(三)共建共享各大高校自有特色数据库
在建设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完善各大高校的图书馆藏与数据,其才能得到更好更为全面地发展。就该市各大高校而言,共建共享各校特色数据库,一方面有利于各校学生能够及时快速地查询到科学研究等所需的相关数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高校特色,以数据库的质量提升高校名气。其中,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还相对较为传统,未能及时充分地体现高校学科优势与特色,导致师生使用率低等现象,也说明了建立高校特色数据库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开发数字化图书资源的技术,实现图书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并就各大高校之间加以分工协调,统一规划,从而才能在实现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
四、总结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完善,地方教育园区的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成熟。只有不断加强各大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互通,技术合作,相互借鉴,并不断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图书资源平台,其数字化图书资源共享机制才能得到更好更为全面的发展,从而为教育园区内师生和居民都能提供更好的关于图书资源方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沈苏莉,桑叶,闻小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下沙高教园区图书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J].科协论坛,2011(05).
[2]柳较乾.我国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问题与对策[J].情报杂志,2003(10).
对于“核心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在1990年于《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知识,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主要表现在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一个组织的核心能力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融合,如微软的厉害之处并不在于它的显性知识,而在于隐性知识,即在于其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在于它能将隐性的核心因素更好地转变为显性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呢?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主要是指图书馆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独特的竞争优势,是维持图书馆存在和保障图书馆发展的独特的、不易为外界掌控的能力[3]。图书馆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拥有专有的人力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的研发能力、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服务能力,其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4],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1积累性和整合性积累性是指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积累获得的;整合性是指通过对图书馆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对知识、技术以及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的积累与整合,使图书馆具备独特的核心能力[5]。而决定图书馆核心能力的是员工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其知识的整合和共享过程就是一个由个体能力向组织能力的转化的过程,通过知识、经验技能和失败教训的共享,最终形成图书馆独特的核心能力[6]。
1.2无法替代性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它是学习的结果,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融合。那么是什么使得图书馆难以被模仿和替代呢?是图书馆的知识共享,关键是图书馆的默会知识(tacitknowlege)。这种默会知识,就是难以编码的、隐藏在员工头脑的、与图书馆的工作经验相关的隐性知识[7]。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并以其基础业务为核心,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多信息服务中保持独特竞争优势。2.3价值优越性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全面性和独特性,能满足各类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而读者能从图书馆获得比其他媒体更多、更实用的知识,能按照读者意愿支付的价格提供根本性的效用服务,在价值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培育途径
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就是图书馆内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有机整合,是图书馆内拥有的知识及对知识的整合。而图书馆能否很好地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私人知识转化为共有知识,同时又将共有知识转化为私人知识,能否成功、有效地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信息服务,是衡量图书馆核心能力培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培育主要有以下3个途径。
2.1加强知识管理变隐性知识为核心能力隐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判断,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难以为他人所识别,这种具有极强的个体性判断和感知,常以个别知识的形式保留在个人的头脑当中[8]。在图书馆内部,员工所拥有的心智和经验、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最重要的无形的财富,是图书馆最为核心的能力,它们是具体的隐性知识,不易被模仿和获取。所以,如何获取隐性知识和传递隐性知识,就成为塑造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关键。“在组织中,隐性知识占知识资产的90%,由于隐性知识与拥有者具有紧密的关系,在没有对其实施知识管理之前,常常是以意识和经验的形态存在于个体之中,并随着个体的存在而发挥作用,也随着个体的消亡而消失”[9]。在图书馆业务方面,具体表现为文献的分类、编目经验的累积、馆藏结构的熟悉、读者阅读习惯的把握、读者信息需求的了解,而这些经验和技能都保留在员工个人的头脑当中,图书馆不能强行剥夺、索取这些隐性知识。因此,图书馆应营造促进知识转化的激励机制,以保证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鼓励员工把自己的隐性知识奉献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隐性知识的效用。例如,让那些共享自己隐性知识的员工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奖励那些将知识成果共享出来的员工,让那些善于共享知识的员工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9],等等。图书馆通过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使之成为图书馆的有形知识资产,并为大多员工所分享。
2.2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现代企业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远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以开拓尚未被发掘的个人与组织的成长空间[10]。”图书馆的变革需要建立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来活化内部管理,使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培育图书馆核心能力,有必要创建一个学习型图书馆,它能搭建起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互动平台,形成分享与传播的机制;它强调员工要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使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同时又主动地获取他人的隐性知识,使知识不断融合、交流[11]。而员工通过学习型图书馆,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不再是个人而是团体,因为团体的智慧总是优于个人的智慧。团体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12]。图书馆通过团体学习的方式鼓励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使员工主动地把个人拥有的私人知识即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使之成为图书馆共有的显性知识,实现图书馆内部员工之间知识的共享,从而实现知识在图书馆内部的转化,最终培育图书馆的核心能力。
2.3建立知识的传播渠道只有具备畅通的传播渠道,隐性知识才能进行有效的流动、共享和转化,也只有在流动和共享中,隐性知识才能凸显其价值。而对于隐性知识的非编码性、难以获取性使其交流与转化存在许多阻碍[13],图书馆应采取相应措施来突破这种交流和转化障碍,如建立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营造开放式的交流环境,鼓励交流,完善图书馆内部网络,为员工提供知识交流分享的平台等等。要使知识成为图书馆的财富,就必须在不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使其成为核心能力的一部分,鼓励员工学习新知识,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知识管理,使知识在图书馆内广泛传播,达到提高图书馆核心能力的目的。
3结语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馆藏资源;资源共享;保障机制
在现代网络发展如此迅速的环境下,任意一个图书馆都很难做到依赖自身收藏或拥有的信息资源满足各式各样用户的所有信息需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丰富、开放的阅读需求,在这样新的形势下,要将图书馆的服务性进行一个全面的提升,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只有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和构建组织管理的有效机制,从而形成完善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
一、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1.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
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书籍数量为5.7亿册,人均拥有量仅为0.43册,远低于国际图书馆协会和联合会提出的“人均1.5册”的标准。传统模式下的图书馆主要是作实体性馆藏,针对于纸质式书籍等实体而言,其馆藏的方式、对象都受到局限,阻碍了为用户提供完好、优质的信息服务,因此也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交流的高需求。要想突破发展的局限,应用虚拟存储的新理念,与计算机、互联网环境进行有效整合,在该交流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的发展愿景。该理念在信息服务上能够对信息资源在单元上实现虚拟存储,巧妙运用软件、硬件等网络技术,并对用户实施统一、集中式管理模式。进而把丰富的信息资源分享给用户,解决传递虚拟文献问题。
2.信息技术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天职就是为社会各群体提供服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图书馆在传统运营方式下,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也只是对资源的馆藏提升了重视度,主要是对实体文献进行馆间传输,缩小了信息交流的范围。但是构建网络式资源共享形式,借用局域网、广域网,在连通方面也制约了资源实现共享的步伐。伴随网络环境的改善,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已经成为指日可待的趋势,将其带领进数字信息时代,进一步较强对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工作。例如:构建国家型图书文献馆,同时加强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项目,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得到改善与创新的产物。
二、构建资源共享的组织管理机制的因素
1.组织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在实际管理中能够保障其机构得以稳定、有序的运行,因此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要想构建具有有效性的管理机制,就应该现构建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将其作为管理执行的支撑与保障。综合资源共享的平台构建而言,需要有技术、设施作为管理机制构建的基础支持,例如:电脑设施、相关运行款项等。其管理制度的构建是维持图书馆在管理部门间展开紧密性合作的有效条件,有必要要将其列入管理机制构建行列中。另外,该元素为构建管理机制工作提供护航的保障。
2.组织管理政策
基于对管理制度的分析,将其作为图书馆实现馆藏工作、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保障。然而其政策的基本元素,则在引领图书馆实现发展中具有重要导向的作用。该政策在构建方面,直接决定了其资源实现馆藏工作所涉猎的学科、种类、投放比例、构建规模等,展现了资源共享在平台构建方面的技术应用程度。因此,政策的差异性会使其馆藏具有不同管理导向,决定了发展的重要模式。为此,应将管理政策作为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工作的重要导向标志。
3.组织管理环境
D书馆在传统管理方式的运营下,主要将行政作为管理的主体方式,进而运用管理制度去制约管理的各项行为,运用管理政策去指导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然而在新趋势的影响下,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也重视起管理环境的演变,并开始洞察用户的需求点、信息市场的变化情况。图书馆的现行馆藏工作逐渐向构建具有共享型资源平台演进,提升馆间对实体文献、虚拟文献的传输性能,进而反馈出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对管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敏锐洞察能力。
三、构建资源共享组织管理的机制实现方法
1.提升对馆藏、利用的协调重视度
要想从根源上提升图书馆资源的馆藏、利用在协调方面的重视度,就应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发展情况、用户需求。对于图书馆内部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并且具有较大的网络需求量,就应对虚拟资源存储的利用进行有效、慎重权衡。面对用户群体的需求,需要以用户需求为基准广泛搜集该类信息,进而对其作出理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对策。对资源共享实施创新性的管理模式,顺应现今馆藏资源实现共享的趋势,构建相应的共享平台。例如:在政府的扶持下,对大型性资源数据库的合法使用权进行购买。此外,还包括网络实施的维护费用、服务费用等。因此,在构建组织管理的机制同时,务必要权衡好馆藏、利用的协调度。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日益贫乏,人口密度的大幅度上涨已经成为必然,人们对于房屋等建筑朝高层建筑的发展的要求日益明显,对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建筑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待改善。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发展及现状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化乃至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而后,在人们在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突飞后环顾身后,森林湖泊等自然资源已成为一片废墟。猛然清醒的人们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评估体系以及规范,不仅给建筑明确的定义,而且针对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智能、运营管理等技术要点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极致今天在绿色建筑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建造诸如BRE绿色环境楼,英国诺丁汉税务中心以及德国爱森RWE办公楼等堪称典范的绿色建筑。
二、建筑基础施工的常见问题
建筑基础施工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应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主要抓建筑基础施工。在实际基础工程施工阶段不可能完全无错,以下举出几个常见的问题:
(一)基础标高偏差
在基础堆砌时,常常会出现基础偏差较大的问题,这种问题会对上层墙体的标高造成控制影响,是不利的。建筑基础不够稳固的现象是由于基础在进行大放脚砌砖的时候,砂浆的大面积铺设造成的,砂浆在铺设过程中存在着抹灰不均匀或者抹灰面积太大,从而影响到后期砖的砌筑,使砂浆因凝固造成挤浆困难,致使灰缝出现冒高,砖体粘合不牢。
(二)轴线的位移
基础轴线的位移主要是由于基础轴线和上部墙体的轴线存在着错位,主要原因是在进行基础砌筑的时候,施工人员对于大放脚收放分寸掌握不准确,砌筑直墙所产生的偏差,这种偏差就造成了轴线的位移。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在确定横向的基础轴线时,需要在基槽边打上中心柱,而在实际的施工放线中,施工技术人员为图方便而在山墙插控桩,以横端轴线排尺作为替代。因为通常基础墙的砌筑工艺和顺序是从外纵墙、山墙开始砌筑,这样在进行横墙砌筑时,会使基础中心线被隔离在墙外侧,从而造成轴线发生较大的偏移。
三、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加强对施工人员以及施工场地工前检查管理
建筑工程是由施工人员双手创造出来,即是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掌握在施工人员的手中,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的最重要的一环。在上述的三种基础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施工人员在实际建筑施工时对于小枝节等细小问题的疏忽而造成的,例如其中基础防潮层施工阶段未清理基面而造成基础防潮层失效,若施工人员能严格按照施工准则进行施工则不会产生这些问题。施工场地的是建筑工程诞生的场地,因此,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对工程的影响很大,为此,施工企业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要做好施工前的开工准备工作,检查相关手续是否到位,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核情况,建筑材料的购买和机械的准备,施工队伍能否保证正常连续施工,对后续工作的保障措施是否完善,是否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二)对于建筑桩基施工的要求
目前随着人口密度的持续增长,人们对于高层建筑的要求越来越突出。而在高层建筑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建筑桩基的施工,在桩基施工中多利用桩机吊桩以下便对于桩机使用方面进行一个探讨。首先桩身要清除干净,起吊后禁止人员在桩下行走。吊桩前应将锤提升到一定位置并固定好,以防止吊桩时桩锤坠落。吊桩时吊点必须正确,并以匀速进行,且桩身要平稳,必要时桩架可设缆风绳而后在桩机吊桩时,桩与桩架的垂直方向距离最大为4m,偏吊距离应最大为2.5m。如果吊桩与运桩发生干扰,应立即停止运桩。在插桩时,严禁手脚伸入桩与龙门架之间以免发生事故。如须矫正桩位,在用撬棍或板舢用力不可过猛,防止工具反弹伤人或损坏桩机。
(三)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监控和质量控制
在实际建筑建造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误差,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筑过程中做好测量和质量的监控,最常见的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有强夯法和注浆法。这里本文只具体举例出强夯法以作参考:运用强夯法时应首先测量定位;而后具体作业时,应结合试夯法来确定夯点;同时为强夯好准备工作,预夯两至三遍。在强夯过程中若遇地下水位较高时要先降低地下水位,再次进行分段强夯作业,分段强夯作的顺序一般遵循,从边缘夯至中央,从一边夯至另一边,在而后的加固中顺序一般为从深土层开始,历经中土层,最后至表土层。夯击时应按实验所确定强夯参数进行,落锤保持平稳,夯位准确,同时夯击过程中坑内积水应及时排出。
四、结语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基础的施工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基本的保证,基础对于任何建筑物而言都是非常关键的,只有不断创新施工技术,才能保证良好的基础质量,使工程的建设顺利开展,建造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因此窥斑见豹,在现代工程项目中,工程项目基础施工同样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质量。而工程项目的基础施工又得益于工程项目基础施工技术,所以工程项目基础施工技术是工程项目质量监控的重心,只有重视基础施工技术才能遏制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从而打造出优秀放心的高质量工程。
参考文献
[1]张宏松.工程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的动力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
[2]何学仁.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之我见[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7):101,97.
[3]宋德永.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关键词:预制箱梁;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预制梁桥施工直接关系到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创优规划,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施工工序,要把握施工的关键技术。梁预制技术及施工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场地台座的布置
进场以后复核图纸根据具体工程数量、工期、龙门吊的净距、合理布置台座,台座的高度根据模板向下延伸的距离确定台座的具体高度,一般控制在30cm。可以保证模板支立空间的自由度满足施工需要。台座根据梁长预留吊装孔,吊装孔一般预留20cm满足吊梁施工(有的设计图纸已表明),台座的施工严格控制几何尺寸,不能出现跑模现象,顶面平整度控制在2mm误差范围之内,从而保证箱梁预制底面平整,线性美观。
2.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
预留孔的预埋主要是在台座施工时预留下拉杆孔,一般采用PVC管预留,根据现有模板或者新加工模板图纸确定预留管道的位置,从而保证模板支立后线性顺直。
3.钢筋绑扎的先后顺序
钢筋绑扎的顺序:先绑扎底板钢筋,底板保护层采用橡胶垫块进行固定,满足图纸要求,腹板钢筋绑扎根据图纸几何尺寸每一米固定一标准点,根据箱梁腹板角度,制作比例尺。支立模板时检查腹板保护层,根据图纸选用合理的垫块,保证间距均用。避免出现漏筋或保护层厚度不够现象,保护层厚度是验收的主控项目之一,马虎不得。
4.波纹管的埋设及固定:
底板、腹板钢筋固定完后,根据图纸尺寸及要求,在腹板箍筋用直尺量出矢高,用电焊机和φ8钢筋固定管道在梁长方向的矢高。矢高的间距一般是曲线段50cm,直线度100cm。如一般钢筋与管道发生冲突,不可调整管道,只可调整钢筋。管道安装完成后用加工好的U型φ8钢筋将其固定,保证管道在腹板及底板固定牢固。施工中检查定位点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孔道安装完成后是否顺直,过渡平滑,波纹管连接部位是否封闭,是否有破损能否防止漏浆。
5.端头模板及堵头模板的控制:
(1)主要根据图纸的几何尺寸及与路线的交角,控制端头模板的位置,交角分为三种:1.等于90度,2.大于90度,3.小于90度。大于90度和小于90度的交角角度在施工中刚好相反,预制时一定要搞清楚桥梁的交角。(2).堵头模板控制要点:堵头模板在加工时根据图纸的截面尺寸预留锚垫板孔。堵头制作最好分成三段,1.底板2.腹板3.顶板。安装时与预埋的管道成90度交角。
6.负弯矩工作孔及管道预留:
负弯矩工作孔预留准确,间距及固定牢固,保证安装完成后梁与梁管道连接顺直。箱梁预制属于高标号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张拉工作孔,避免以后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增加施工难度。混凝土浇筑前将锚垫板注浆孔及安装锚具孔用海绵进行密封,给后续张拉施工带来便利条件。
7.张拉计算过程及注意事项:
预应力施工是箱梁的重中之重,什么是预应力混凝土,即结构在受外荷载以前,预先采用某种人为的方法。在结构内部造成一种应力状态,使结构在使用阶段产生拉应力的区域受到压应力,这项压应力与使用阶段荷载产生的拉应力抵消一部分或全部荷载,从而推迟裂缝的出现和限制裂缝的开展,提高结构的刚度。预应力将混凝土由脆性材料变成弹性材料,预应力平衡了外荷载如:汽车及偶然荷载等。预应力提高了构件的抗裂度与抗渗性,改变了结构的受力性能,提高了构件的刚度,减少了构件的变形,减小了混凝土梁的剪力和主拉应力。预应力在施工前,张拉端混凝土是否密实,张拉设备必须完好。首先要对构件进行抗压强度实验,构件必须达到85%以上或者图纸要求方可进行张拉。预应力张拉前我们要计算他的张拉应力及伸长量,钢绞线一般是1860MPa,施工中一般控制在75%。钢绞线的截面积:140mm2根据以上可以计算出单根钢绞线控制应力δ=1860*0.75*140=195.3KN。根据图纸钢绞线的根数乘以单根钢绞线的控制应力就行。后张法在计算应力是要考虑到主要两点:1.钢绞线与管道所产生的摩擦损失,2.锚具与夹片产生的内缩值。从而计算出准确的控制应力和伸长量,张拉在施工时,可以做成方面提升千斤顶的固定架用倒链方便施工,张拉前首先对钢绞线进行下料及编束,下料根据管道的长度,外加两端的工作长度就可以。编束主要是为了保证钢绞线在梁体的位置不发生错位现象及张拉时受力均用。夹片锚具安装完成后,注意工作锚具的安装,要符合施工需要。张拉时,严格控制其压力表的度数及伸长量。一般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减少应力损失。张拉完成后静载3分钟,而后用张拉完的伸长量来校检压力表的准确性。张拉完成后用砂轮切割机将其外漏钢绞线留下4-5cm
剩余全部切除,用土工布浸水环绕钢绞线根部,避免在切割时产生热量造成滑丝等现象。严禁采用电焊或氧焊进行切割,电焊容易击穿钢绞线,氧焊熔点过高。切割完成后用环氧砂浆将其锚具密封,保证压浆时不漏气不漏压。
8.压浆注意事项及工作流程:
孔道灌浆的作用主要是保护预应力筋免遭锈蚀,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它可以使预应力筋通过灰浆与周围混凝土结成整体,增加锚固的可靠性,提高构件的抗裂性和承载能力。灌浆前应用压力水冲洗孔道,以利于保证压入灰浆的流动性,及灰浆与孔道壁的结合,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查灌浆孔排气孔是否正常,每一孔道灌浆时,直线孔道一般从孔道一段的第一灌浆孔开始灌注,曲线孔道则应从最低处的灌浆孔进行灌注,其余灌浆孔依次在喷出浆时用木塞堵住,排气孔槽必须在稀浆流尽堵塞。
8.梁端封锚注意事项:
箱梁封锚根据图纸要求及支座中心线,伸缩缝位置精确封锚,选用好的堵板,施工中不能出前倾斜或者鼓肚现象。给安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9.简支段与连续段注意事项
箱梁一般都为先简支后连续,简支梁在施工中,一般注意钢筋的种类及根数,端头模板的选用。箱梁的长度,伸缩缝钢筋的预埋,梁底钢板的预埋。负弯矩处波纹管的预埋只有在连续段预埋波纹管。连续箱梁在施工中,注意箱梁钢筋的种类及在梁体的尺寸,连续处钢筋外漏的长度,从而满足在后续钢筋施工中单面焊大于10d。
10.梁顶纵坡控制及安装注意事项
箱梁预制一般都是梁顶自带2%横坡,施工中模板根据模板高度分为低边和高边,施工中根据图纸合理运用模板,避免出现坡度相反等现象。安装时清理吊装孔能满足钢丝绳需要,施工中勤检查吊梁钢丝绳的质量,出现短丝或毛面过多,坚决停止,更换新的钢丝绳。安装起吊前根据图纸要求分清简支梁和连续梁。
11.存梁底座注意事项
存梁台座根据地质条件存梁层数(最多可放两层)合理布置存梁台座满足梁体自重荷载,存梁区排水系统马虎不得,做到雨水或自然水能及时排出。存梁时要重心相对不能错位,容易滑落等现象。存梁后勤观察,台座的变化,有问题立即将梁移出进行修复。
12.施工中注意的安全事项
安全方面是箱梁预制的另一个重点,交叉作业,用电安全,龙门吊电葫芦吊装时高空注意事项,梁体起吊及运输等。箱梁预制属于高标号混凝土,施工完后用土工布进行覆盖,避免太阳暴晒初凝后洒水养生,养生期间保证梁体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养生不能低于4天。箱梁预制混凝土施工必须一气呵成,不能停顿。
论文关键词:香鱼,人工,养殖,技术
孙永泰
香鱼,又名瓜鱼、细鳞鱼。香鱼是一种小型的名贵鱼类,在亚洲被誉为“鱼中珍品”,美国鱼类学家丹尔誉香鱼为“世界上最美味的鱼类”,尤其是在中国港台地区及日本、东南亚更称之为“河鱼之王”,而备受青睐。
香鱼属大中型水域自然养殖和人工养殖优良品种,具有适应性强、食物链短、饲料来源广、商品周期短、经济价值高等特点,适宜于水库、湖泊、池塘中养殖。
香鱼无鱼腥味,肉质鲜嫩,鱼油丰富,醇美可口。营养价值高,干品粗蛋白中含人体必需各种氨基酸占68.85%,并有药膳作用。
一、香鱼的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香鱼体狭长而侧扁,头小而嘴唇尖,口大眼小,体上部呈青黄色,背缘苍黑,两侧及腹部银白色,被有细小鳞片,各鳍无硬棘,尾分叉,背鳍后有一小脂鳍,腹鳍的上方有一黄色斑。因其背脊上长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能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而得名。
2.栖息习性。香鱼属亚冷水性鱼类。喜栖息于水清流急、水温偏低,地质富有石砾,与海相通的山涧溪流之中,以粘附在岩石沙粒上的底栖藻类为食。香鱼生性娇贵,对环境相当挑剔,在生活的水域里稍有污染便难以生存,甚至死亡。其耐温范围较广,水温3~26℃都能存活,最适水温为15~25℃。
3.食性。香鱼是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香鱼摄食时多在白天,而夜间不摄食,其一生中食性转化可分为2个阶段,以我省长岛香鱼为例,开口摄食后至体长15毫米的幼鱼完全摄食浮游动物,成鱼主要刮食河底石砾上的藻类,如硅藻、蓝藻及绿藻等。
4.繁殖。香鱼一年达性成熟,多次产卵。成鱼大多集中在与海相通的溪流中下游浅滩石砾处产卵,产卵场水温上限为22℃,下限为14℃。产卵期以地区而异。北方地区多集中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南方地区多集中在10~11月份。产卵时间从傍晚到黎明,其中以傍晚最盛。怀卵量一般为600粒/克~700粒/克,卵为沉性且有较强的粘性,内富含油球。在盐度为15%、孵化水温为16.5~18℃时,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7~10小时左右。
二、香鱼的养殖技术
1.池塘建造。养殖地应选择在水源充沛、交通方便、有动力用电、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值6.5~7.8、无污染源的溪流、江河和水库附近。
饲养池以圆形或椭圆形为好。池塘的面积以80~100平方米的居多。每口池子都要设置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子呈锅形,池底向中央排水口略倾斜。高密度精养池应用混凝土池塘,便于管理。池底应铺以含有大量卵石的砂砾为好,亦可以全部采用水泥池,这样易于附生天然硅藻,增加香鱼特有的香味。进水口开在池子上方,方向与池圆切线成45度,排水口开在池底中央,并由池底埋管排出。为了防止逃鱼,排水口应设置拦鱼网,水面至堤面应保留30厘米的距离,以防鱼类跃出。池中水位中心为1~1.2米,池边水深以0.6~0.8米为宜。
2.鱼苗放养。鱼苗体长一般以3~4厘米为宜。放养季节,宁波地区每年2月份开始分批放苗,最迟应于4月份结束。鱼苗放养密度依水量、水温等变化而异。长方形池放养苗种为100~300尾/平方米,圆形池为200~400尾/平方米,这些池塘除采用流水式集约化养殖外,必须日夜开动增氧机,才能保证鱼苗的成活率。鱼苗入池之前,需先进行药浴消毒,以防病菌带入鱼池。
3.饲料与投喂。香鱼在天然环境中以摄食底栖藻类为主,在人工饲养时,对饲料的适应性较广,如糠虾、鱼粉、蚕蛹、螺肉、切碎的鲜杂鱼及小麦粉、马铃薯、黄豆、米糠、青菜等都喜食。幼苗期可用肥水繁殖浮游生物供其摄食,香鱼个体体重50克以上可改投成鳗饲料,并搭配20%~30%的青饲料。投喂掌握多餐少量为原则,日投喂量为鱼池鱼体总重量的4%左右,分3~4次投喂。由于香鱼有争食习性,因此投饵要注意均匀,保证条条香鱼都能吃到,使鱼体规格长得均匀整齐。使用配合饲料,应先用水浸泡20分钟左右,待变软后再使用,效果更好。
香鱼的生长速度较快,通常体重2~4克的鱼苗,饲养1个月体重可达到10克,2个月可达25~40克,3个月达50~60克,4个月达70~100克(商品规格60克以上)。
4.日常管理。鱼塘管理工作的好坏对香鱼的生长关系极大。在春季水温较低时,容易引起鱼的消化不良,必须加入维生素剂“鱼精”等营养物质,夏季高温季节要注意防暑降温,当水温超过26℃时,应及时开动增氧机和采取降温措施。在养殖后期由于鱼体增大,必须加大换水量和注入畅流水,特别是在投入饵料时更需加大注水量,以防缺氧引起泛池。
三、香鱼的病害防治
香鱼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霉病。在春季和秋季水温15~20℃时常易发生水霉病,因此在搬运操作中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治疗时可用5毫升/千克孔雀石绿全池泼洒。
2.肠炎病。阴雨天水温下降时,应适当减少投饵量。病情轻时,一般停食1~2天即可恢复:病情重时,可在每千克饵料中添加氟派酸0.5克、呋南唑酮1克、食母生5克,拌匀投喂,每天3次,连续2~3天。
3.肝肾出血病。主要发生在6~9月的高温季节。病鱼头部、腹部充血,红肿,肝肾出血,死亡量大。预防方法是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适当减少投饵量等;发病后可用外用含氯消毒剂挂篓,内服安定宝、鱼肝宁、多维素等,效果良好。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网络专业;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7-6780-02
1 共享资源库的建设意义
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核心内容,是高等职业院校有别于本科院校的建设重点。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不仅是提高网络专业教学效率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网络专业课程强调工学结合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加之近年来学时的不断缩减,招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用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网络专业教学的需要,而通过资源库的建设来推进网络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并可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建立数字化的网络专业教学资源库,使教与学突破时空限制。
2 网络专业共享资源库现状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网络技术或相关专业,但是大部分院校往往只重视常规教学平台的建设,忽视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同时不少已建或在建的资源库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资源库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在资源库的结构、资源类型和资源属性等方面缺乏规范,造成了各种结构不同、资源属性不同的五花八门的资源库的出现。
2)资源库建设重量不重质。很多资源库的建设内容繁杂资源很多,但是仅仅是简单的堆积没有对资源进行认真的分析梳理,也没有针对专业进行优化筛选,更没有考虑网络教学的客观需求。
3)高职教学特色不鲜明。在当前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技能训练、实验实习实训等工学交替教学手段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但当前的资源库建设还停留在传统的课件开发模式上,内容、形式、流程单一,多数资源为简单的电子课件、教案和练习题等,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多媒体和实景展现、突操演示的资源比较匮乏,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不足。
4)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互动性较差。目前的评价方式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和协作者之间的评价很少.而这两种评价和反馈对学习者获得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效的。不能很好地参加资源库建设,交现资源库建设的互动,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和支持开放式的、动态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5)共享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差。任何资源都有一定的时效性,网络专业因为它自身的特点,技术更新更是日新月异资。随着教材的变化、专业知识理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学资源库应随时更新、完善,但是目前的资源库建设确是处在一个“有人施工无人维护”的尴尬境地。
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的情况,提出更加合理的理论观点与实践方法,以指导具备网络专业特色的共享资源库建设工作。
3 网络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
以网络技术的三个人才培养岗位目标为主线,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三个平台体现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学习。第一阶段是高等职业教育以获取职业岗位入门为培养目标职业基础教育;第二阶段是以提高专业核心能力为根本目标;第三阶段则是为提升创新能力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按职业养成规律从基本职业技能拓展到岗位综合素质,以搭建小型局域网、企业网、广域网的能力递进要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每个平台将网络技术各种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主要内容全面融合于高职课程体系之中,通过适当取舍和模块组合形成高职生毕业标准。
3.1 成型平台
这是步入网络技术职业的入门平台,即第一阶段“证书性学习”。指高职教育三年中的第一个年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目标是围绕取得职业证书展开。主要取得人社部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硬件组装与维护(建网基础)、高级网络管理员(管网基础)、Web开发(用网基础),以达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和的入门水平。将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相融合,课程开发遵循教学改革规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直接实行标准融合、资源共享。
3.2 成业平台
这是网络技术从业人员达到初级专业能力的技术平台,即第二个阶段“工学结合、生产型实训”。指学生第二年的学习模式是利用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围绕“典型工作项目”展开,从而达到网络技术专业初级技能的较高水平。该环节依托于“建网、管网、用网”这一职业能力主线安排课程,依据企业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重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3.3 成才平台
这是网络技术从业人员达到履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技术平台,第三阶段即毕业生“顶岗实习”。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模式主要是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工作。通过真实的工作过程达到本专业应具备的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本阶段紧密围绕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设计课程。
3.4 共享资源库与“三个平台”
基于上述三个平台搭建的网络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由若干课程模块集合构成,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块进行学习。课程模块由贯穿学习领域的各门课程构成,以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构成,通过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仿真实训、典型案例、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为支撑。共享资源平台即是由若干课程模块根据教学需要调用相关资源与能力测试平台、虚拟实训平台链接而形成。
3.5 共享资源库的内容建设
共享资源库建设内容庞杂,涉及到学习领域的各个环节,针对以上内容的分析设计出了共享资源库平台的建设框架,如表1所示。
共享资源库既是在以上内容建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调用组合资源素材库的相关资源,并和能力测试平台、虚拟实训平台链接而形成。
4 网络专业共享资源库功能模块及实现
从系统功能实现角度讲.共享资源库的主要功能有:采用权限认证体系的用户管理;支持普通用户上传、下载、浏览、检索资源;支持多用户对共享资源评价、反馈的互动机制;支持系统管理员对共享资源库数据的增、减、删、更新等管理维护工作。组织专人进行在线评审,删除不合格的资源,以保证上传资源的质量;通过分析用户的访问日志,确定各种资源的使用率。整个系统权限设计分为三种:普通用户、资源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用来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同时用户界面采用友好的管理方式降低用户使用难度。如图1所示。
5 共享资源库建设步骤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建设要求高,必须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分步实施。(1)开发环境,主要是软硬件环境的准备和配置。(2)需求分析。根据网络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针对教学实情开展前期调研,同时完成共享资源库的构建进行框架设计。(3)具体实施。按照资源库的建设标准进行建库,要做到规范、科学、丰富、详尽和覆盖面广。(4)后期维护。共享资源库建设是个动态的过程,后期维护的工作量占到整个工程的50以上,需要安排专人专职或兼职负责,同时教学单位提供资源支持。
6 结束语
通过共享资源库项目建设可深化和促进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为课程建设提供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更进一步的工作是打破现在院校之间的资源壁垒,真正的实现“跨越式”的资源共享格局,从而形成一个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良性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学东,李贤彬,刘庆华,申荣卫.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11-12.
[2] 吕文涛,张洪波.国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32):5-8.
[3] 丁佩芬.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框架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31-33.
[4] 高为将,李振陆,戴金平.高职院校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想[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4):33-35.
[5] 周训斌,翁兴旺.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27):178-179.
2013年12月3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召开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可持续发展现场研讨会,标志着“理念―机制―文化:全国职教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之路”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的正式启动。北京地铁供电公司、北京北安时代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以及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新华网、中国网、《教育与职业》杂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等媒体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概括性地介绍了“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实施进程、共建共享计划(一期)资源成果,介绍了共建共享计划(二期)的新举措。本次会议旨在推介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一期)项目建设的资源成果,进一步扩大资源共享范围,营造更好的共建共享氛围,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共建共享的理念、机制和文化。
会上,北京市商业学校校长侯光、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校长胡定军分别结合学校实际,介绍了专业协作组的组建过程、课程开发过程、取得的资源成果及感受。胡定军认为,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改革,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校长和管理者的信息化工作能力,加快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侯光则从组建情况、机制建设、资源建设、资源使用、节约资源、建设效果等方面,全面地总结了会计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数字化资源共建的情况。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两所学校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情况。
来自企业的代表表示,共建共享计划使企业有机会深入了解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促进了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企业成为共建共享的参与者、实施者和受益者。共建共享标准化、可视化、多途径应用的成果不仅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还满足了企业培训的需求,提高了培训质量,增强了培训效果。建议将这种标准的、优质的数字化资源的使用从学校扩大到企业、社会,希望能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共建,也让更多的企业享受这种成果。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要求,2011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启动了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经过近两年的建设,2012年5月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了课题项目成果验收,印发了《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项目第一批研发成果的通知》,公布了5大类79个协作组开发的资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