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功者的习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中国哲学中,“器”和“物”是两个往往可以互换的词语。它们在不同语境中可有不同含义。但细究起来,“器”主要指人造之物,而“物”则可泛指人造之物和天然之物。
作为人造之物的“器”是人类造物活动—即工程活动—的结果。人类通过工程活动而造出了器物,或曰人工物。人工物或器物是人类有意识的物质创造活动—即工程活动—的产物。工程哲学的基本对象是研究作为造物活动的工程活动,工程哲学的基本哲学薇言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造物故我在”
应该注意,所谓“造物”之“物”,是指与“自然”和“社会”相对待之“物”,亦即“人造物”或“器物”,更准确地说就是“器”。因为“造物”已是一个“固有词语”,工程哲学也就沿袭而使用了“造物”这个词语。还应申明的一点是,工程哲学所研究的造物活动涵盖了物质、能量、信息三类工程活动。
由于工程哲学以研究“器物创造活动”为基本对象,于是,道器关系在工程哲学领域中就成为了对造物主题和造物活动的哲学研究。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天然”的“自然”,而工程活动的任务是创造人工物,即人为的器物。工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工程人才,即从事工程活动的造物者;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即造物能力。工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传授工程知识和养成学生的工程能力。于是,与造物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器”和“道器关系”就成为了工程教育和工程教育哲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和范畴。
工程哲学认为工程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工程具有本体的位置,工程活动绝不是科学活动的衍生物或派生物(殷瑞钮等,工程方法和工程方法论也绝不是科学方法和科学方法论的衍生物或派生物。工程哲学的这个基本观点对工程教育的启示就是:工程教育绝不是利一学教育的衍生物或派生物,工程人才绝不是利学人才的衍生物或派生物。
以下再谈中国哲学史上对道器关系的认识。
在中国哲学史上,从老子和孔子开始,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都关注了道器关系问题。《老子》第十一章云“蜒值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孔子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但老子和孔子都未把“器”看作一个理论范畴。真正在理论上使道和器成为一对哲学范畴始于《易传·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系辞》明确提出“道”和“器”是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意义重大。中外许多哲学家往往都只关注“物”这个范畴,而忽视了“器”这个范畴,但《系辞》却凸显了“器”这个范畴,而对“器”的凸显就意味着对人的物质创造活动即工程活动的重视。可是,《系辞》的这个论断中只强调了道和器的分野,而忽视了道和器的相互渗透,这又埋下了割裂道器关系的隐患。
我国古代许多哲学家都涉及了道器关系。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说:“以无言之,存乎道体;以有言之,存乎器用”,这就把道器关系与体用关系结合起来了。宋代的二程,不赞成把道和器截然分开,程说:“器亦道,道亦器,但得道在,不系今与后,己与人。”但他们理论体系的重点仍然在道上。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谓道包含天道、地道和人道,因而,所谓道器关系也就要同时涉及天道、地道和人道与器的关系问题。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中,真正能够对道器关系提出全新认识和观点的是王夫之。
王夫之明确主张“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他说:“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王夫之又说:“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则今日无他年之道者多矣。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牢醒璧币钟馨管弦而无礼乐之道,则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而人特未之察耳。”
可以说,王夫之提出的这个“天下惟器”、道在器中、“无其器则无其道”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真是振聋发绩的声音。
可是,王夫之生前其著作隐没不彰,其关于道器关系的观点并未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张岱年说:“天下唯器的见解在中国哲学史中,实鲜见仅有”,他同时又对王夫之未能充分发挥这个观点表示惋惜。解放后,虽然许多中国哲学史专家都对王夫之的“天下惟器”观点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整体而言,“重道轻器”的观点和倾向似乎仍然是哲学史理论界的主流。而更加发人深省的是,虽然许多其他领域的学者都注意发掘和引用中国哲学史中的有关观点或名言,但鲜见有“中国哲学史界之外的学者”弘扬和引用“天下惟器”、道在器中、“无其器则无其道”这几个观点。
[关键词] 封闭管理;戒酒;觅酒行为
[中图分类号] R74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6-14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多样化了,而所面临的各类事物也随之增多,这也导致了各种疑难杂症的频繁出现。其中对于戒酒的治疗就是极其繁复和麻烦的,戒酒对于现阶段的医学技术来说,基本上是不能够单纯通过药物来进行治愈的,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病况[1]。戒酒的治疗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在一系列的系统治疗中,运用环境的强制管理和支持,潜意识化慢慢纠正患者的信息系统,让其能够逐步降低对酒的渴望性,最终一步一步的达到戒酒的目的。也正是由于此,这就要求对于医院封闭管理的戒酒病房中,怎样有效的阻止酒进入病房,就是此治疗的核心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2年12月,对在我院进行戒酒治疗的8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了13例成功觅酒的患者。其中13例患者中酒精依赖的有9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有4例,其余有觅酒表现但管理成功的72例患者中,有32例有恶心、失眠等戒断症状,21例颤抖、烦躁症状明显,19例易激怒。并且全部都是男性,年龄21~54岁,平均(41.1±5.2)岁,住院次数1~19次,平均(8.3±2.7)次,住院时间12~100d,平均(48.6±12.4)d,而在觅酒成功以后的饮酒量为8~120mL,平均(60.3±15.5)mL。
1.2 研究方法
对我院封闭管理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整理总结,剖析戒酒患者出现觅酒行为的主要诱发因素、觅酒的主要手法、觅酒环境相关以及管理漏洞等方面,再针对其不足处,进行恰到的管理和补救,已达到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的目的。
2 结果
本研究85例患者在我院进行戒酒治疗过程中,出现了13例成功觅酒患者。其中觅酒的方式包括患者入院使用瓶子盛装酒带进医院的有3例,亲朋好友帮忙带酒的有4例,其他戒酒患者以复诊等名义帮忙送酒的有3例,工作人员代患者买酒的1例,亲朋好友以临时有急事等借口带患者外出饮酒的1例,由于管理不当而导致患者寻求到酒精棉球的有1例。
3 讨论
戒酒患者成功觅酒的原因分析:(1)医护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经验或者警惕性较差,特别是刚入院的新患者、家属以及其他杂乱人员等检查不够彻底[2],并且对于戒酒患者的病房也不积极进行巡视,也就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其异常行为;(2)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3]。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没有全面的了解或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也就不能恰当的把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其健康教育也就有点走走形式的过场而已;(3)患者意志力弱。患者自身的意志力不够,不能清晰的意识到过度饮酒对自身身体、日常生活、家庭状况等状况的不良影响,还有一种叛逆的心理状况在作怪,也就表现得以难为难,消极配合的状况;(4)酒精的依赖性强。患者谋求饮酒后的精神效应和避免停酒产生的戒断综合征,酒瘾者养成了规律性的饮酒习惯,有人试图在家自行戒酒,但难以忍受戒断综合征又复饮,尽管他们清楚饮酒带来的躯体和心理社会的不良后果,但仍认为酒能解决一切,用药效果太慢,少饮一些能解决一时的不适;(5)家属关心度不够,还有的是家属由于其患者长期过度的饮酒,从而极其严重的影响到家庭的正常生活,最终将患者送入医院进行戒酒治疗,而家属却长期对其患者不管不问,极大程度的在患者心理上造成阴性,比如认为自己被亲人所抛弃、认为自己生活没有意义了等各类心理情况的出现。
针对这些因素,医院的具体改善措施包括:(1)加强医院的各项检查,尽可能的减少“酒”进入医院的可能性,特别是刚入院的新患者[4],医院要根据多年来对于戒酒治疗的经验来对其进行专业合理的检查,如换洗的衣物、所带能够盛装液体的各类容器都要具体认真的进行检查,以免患者私藏“酒”,再有就是对于来探视患者的亲朋好友,能够尽量避免就避免,如果实在要进行探视的话,医院工作人员要事先对其进行检查,特别是一些能够放置“酒”的包或其他器具,并且探视的全过程必须有医院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以及其他出院的戒酒患者回院进行复查的时候,也要避免和戒酒患者进行接触,最大化的减少戒酒患者和其他能够接触到“酒”的人员的接触机会;(2)强化医院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当戒酒患者出现觅酒行为的时候,工作人员要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坚决不要对患者进行打骂或者怒斥等不良方式,但是也千万不能将就患者,要认真分析原因,严格交接班,经常性进行工作经验交流总结,请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讲解如何防止酒流入病房的方法、方式,分享工作经验[5],对已经觅取成功饮酒的患者要严加看护,班班交接,严密观察行为举止,注意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发生;(3)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严格执行器病房的相关管理规定,积极疏导患者,帮助患者意识到过度饮酒的危害,做好是能够让患者积极配合戒酒的治疗工作,最坏的情况也就是医院对其进行强行管理戒酒,慢慢的消磨其患者对“酒”的需求性;(4)健康教育必须彻底落实,对于戒酒患者的治疗,健康教育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链接整个治疗过程,必须彻底贯彻执行;(5)积极帮助患者以及其家属的心理辅导,让患者明确“酒”过度的危害,以及住院进行治疗的意义何在,还要叮嘱家属多多关心和鼓励患者。
综上所述,戒酒治疗其实就是通过医院的健康教育和恰当的心理辅导[6],力求让患者自身意识到过度饮酒的危害,再帮助患者树立起戒酒的决心和信心,最后再由医院通过封闭管理对其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已达到成功戒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秀玲.健康教育路径对酒依赖者戒酒效果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1):2653-2654.
[2] 董改英.酒依赖的神经科学基础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3,15(7):780-781.
[3] 王小琼,邹晓静,郝燕燕.长期饮酒者戒酒前后血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2012,33(6):707-708.
[4] 李洪波,段红丹,朱峻波.戒酒硫样反应56例临床分析[J].云南医药,2012,8(1):25-27.
[5] 沈德驹.戒酒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6(3):165-166.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心功能不全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ey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Hey增高可刺激血管壁引起动脉血管损伤,导致炎症和管壁斑块形成。本研究通过对血清Hey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与老年性慢性心功能不全分级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27例,男88例,女39例,年龄60~86岁,平均(72±7)岁。根据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分析分为轻度心功能不全组73例和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组54例。入选患者均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支冠脉狭窄>175%)。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清晨9:00前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mL,在2h内离心分离出血清,置一20℃贮存待查。应用DS30同型半胱氨酸分析仪,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验血清Hey含量。患者均经过采用VIVID-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频率3.5 Mhz。于左心室长轴切面取左心房及左心室的M型曲线,并计算LVEF。24 h完成6 min步行试验。按6min步行距离分为:轻度426~550m、中度150~425m、中度之150m。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以(x±s)表示,连续性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结果
轻度心功能不全组血清Hey水平较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组明显降低,6 min步行距离较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本研究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程度与血清Hcy水平相关。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组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cy可能参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受损过程。
摘 要 目的:总结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的成效。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上城辖区开展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1年间的患者管理资料,总结本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规范健康管理率、血压控制率以及管理前后患者血压变化。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率19%(省考核要求20%);规范健康管理率85%(省考核要求3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80%;管理后患者血压水平均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健康管理 成效分析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hen Huaping1,Chen Guoliang2
The mental health dispensary in Yuancheng District,Hey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5170001
Shangch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Hey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2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y the effect of health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Through developing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Shangcheng District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to analyze patien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this year,and summary health management rate,the normative health management rate,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and the blood pressure chang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is community.Results:Health management rate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as 19%(provincial assessment requirement was 20%).The normative health management rate was 85%(provincial assessment requirement was 30%).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80%.The blood pressure level of patients after management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before management.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Hypertension;Health management;Effectiveness analysis
上城街道办事处辖区共有6个居委会,总人口3.9万人,其中年龄≥35岁约有19 448人(35~60岁15 058人、>60岁4 390人),估算高血压病患者4 395例。通过开展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干预,取得明显成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选取纳入规范健康管理高血压病患者713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男352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41.64±3.96)岁;女361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44.37±3.82)岁。文化程度:高中198例,初中(中专)367例,小学114例,文盲34例。患者年龄与文化程度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管理方法:①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高血压病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4次血压。随访评估:对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提供免费测量血压和每年3次的随访。a.给予患者血压测量,并正确评估有无危急情况存在,如收缩压>180mmHg或者舒张压>110mmHg;或有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眼痛、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心悸胸闷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危险情况,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理之后进行紧急转诊。若患者紧急转诊,2周内工作人员需主动随访。b.若患者不需要进行紧急转诊,工作人员需仔细询问上次到此次随访期间的临床症状。c.对患者心率与体重进行测量,并计算体质,判断是否超重或者肥胖。d.询问患者的疾病情况,并了解其生活方式,以充分了解服药情况。e.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综合患者需求,与其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改进目标,同时向患者讲明高血压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叮嘱患者一旦有异常发生注意及时就诊[1]。②分类干预:a.患者血压得以有效控制,干预期间并无各种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或者加重,预约下一次的调查随访。b.若患者首次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血压控制情况不满意,结合患者临床用药的依从性给予指导,必要情况下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与病情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或者更换类型不同的降压药物,并于2周内进行随访。c.若患者连续2次或者2次以上出现不良反应与新发并发症,而且血压情况持续控制不良,甚至难以控制,建议直接转院,并于2周内对患者进行主动随访。d.若患者无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发生,血压情况控制满意,于3个月后开始下一次的干预随访。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估:①患者的管理率=年内已接受管理的人数/辖区内总患病人数×100%,省考核达标要求20%,其中辖区内高血压病患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35岁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22.6%。②高血压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省考核达标要求≥30%。③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此项指标省考核无要求。
统计学方法: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结 果
一般观察指标:①根据本辖区近期高血压病患病率估算我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总人数约4 395例,现已有836例纳入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率19%(836/4 395),低于省考核要求20%。②我辖区纳入管理的836例高血压病患者中,713例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健康管理率达85%(713/836),已经超出省考核要求的30%。③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达670例,血压控制率达80%(670/836)。
管理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后患者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后患者血压明显低于管理前,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如没有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极有可能对大脑造成损伤,引发中风,导致痴呆或者半身不遂;还会直接损伤心脏,产生心肌梗死、心衰或者心绞痛;损伤眼睛,致使视网膜发生病变,严重者则有可能出现失明;同时也会损伤到肾,造成肾功能异常。所以,高血压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自身健康,同时也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中心高血压规范健康管理率达85%,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80%,说明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对病情发展有良好的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发展。
我社区针对患者不同文化程度与职业背景,与患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地指导教学,准确并且耐心地解答患者所提问题,积极纠正患者的错误思想。通过播放相关录像、板报以及物体实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向患者详细阐述高血压的发生机制、病情进展、危害、临床治疗、注意事项、预防措施与不良反应等,让患者树立高度重视高血压的意识,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帮助患者了解降压药物基本知识,进一步增加患者高血压疾病知识,提高依从性。同时,给予患者家属成员一定干预,发挥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患者的家庭资源,全面服务于患者。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心与生活上的照顾,为患者贴心考虑。由于我区患者贫困人口较多,多数患者家中没有电子血压计,而且缺乏相关意识,因而难以到院定期复查。针对这一点,我社区每周定期到所辖区开展义诊,并定点到患者家中免费进行测血压,给予健康咨询。同时,请临床中治疗良好的高血压患者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相关经验,调动其他患者的积极性与依从性,增强治疗信心,主动配合临床治疗[2]。
综上所述,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进一步保障居民的健康。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精神残疾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阳性症状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17-0047-04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egree of mental disability and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positiv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ANG Fei**, ZHU Zhengren, HUANG Pi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mental disability and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positiv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six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2014 to Jan., 2015 were selected as a study group, which was subdivided a mild, moderate or severe disability subgroup with 67, 25 and 34 cases each. One hundred and twenty-five cases of healthy persons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a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PANSS positive symptom scor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BANS dimensions scores and the indexes of non continuous error rate, sustained response, conceptual level and completed classifica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ersistent error and WHO-DAS score and PANSS positive symptom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 increment trend was presented in RBANS score while a decrement trend in PANSS positive symptom score among the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disability subgroups. 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PANSS positive symptom of th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t different degree of mental disability and both a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mental disability.
KEY WORDS mental disability; schizophrenia; cognitive function; positive symptoms
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1]。精神分裂症是慢性迁延性精神障碍性疾病,是导致精神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占精神残疾的79%左右[2]。由于疾病发生、复发和残疾率均较高,并最终导致严重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异常,严重影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和健康损失。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是导致精神残疾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探讨精神残疾程度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精神病科门诊部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6例(男54例,女72例)作为研究组,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3.01±2.58)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1.62±0.56)年,文化程度均为初中及其以上。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病程≥1年,服用利培酮,本研究试验开始前详细向患者及其监护人讲解研究内容和注意事项,患者及其监护人均对本研究试验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器质性疾病、情感性精神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合并肝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精神发育迟滞,酒精导致精神障碍或药物依赖患者。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125例(男53例,女72例)作为对照组,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4.22±2.49)岁,文化程度均为初中及其以上。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能配合完成认知功能测试。排除标准:合并精神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3个月内无酒精和药物滥用史。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研究者对患者进行精神残疾程度、认知功能和阳性症状评估,其中精神残疾程度评估严格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isability rating scale,WHO-DASⅡ)[3],认知功能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ing,WCST)测试,阳性症状评估严格参照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4],评定员经过量表培训均获得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
1.3 观察指标
1) WHO-DAS Ⅱ评分。用于评定精神残疾程度,包括社会参与、日常生活、与人相处、自我照顾、躯体移动、理解与交流等6个维度,共36个条目,采用五级评分标准,得分越高提示精神残疾程度越高,社会功能水平越低,反之,得分越低提示精神残疾程度越低,社会功能水平越高。总分值≥52分提示精神残疾,WHO-DAS Ⅱ量表信度系数为0.78,表面效度较好。① 精神残疾一级:WHO-DAS Ⅱ评分≥116分,适应行为严重障碍;② 精神残疾二级:WHO-DAS Ⅱ评分106~115分,适应行为重度障碍;③ 精神残疾三级:WHO-DAS Ⅱ评分96~105分,适应行为中度障碍;④ 精神残疾四级:WHO-DASⅡ评分52~95分,适应行为轻度障碍。其中精神残疾一、二级为重度残疾,精神残疾三级为中度残疾,精神残疾四级为轻度残疾。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轻度残疾67例,中度残疾25例,重度残疾34例。
2) PANSS评分。用于评定症状,评分越高,症状越重,共30个条目,其中阳性症状7个条目(妄想、概念紊乱、幻觉、兴奋、夸大、猜疑/被害和敌对性),采用七级评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评定人员均为经过训练的精神科医师,通过精神检查,并集合临床检查结果和知情人提供的病例信息进行综合评定。
3)RBANS测验。简明单人操作测验,用于评估的延时记忆、注意、言语功能、视觉广度、即刻记忆等神经心理状态,由12个分测验组成,测验耗时20~30 min,适用于18~89岁成年人。
4)WCST测验。测验认知转移、工作记忆概括、分类能力,测验指标主要包括非持续错误率、持续错误数、持续性应答数、概念化水平、完成分类等,适用范围于6岁以上的人群。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测验结果比较
研究组RBANS认知功能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研究组非持续错误率、持续性应答数、概念化水平和完成分类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错误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研究组WHO-DAS Ⅱ评分和PANSS阳性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
2.2 精神残疾程度与RBANS评分和PANSS阳性症状评分的关系
轻度残疾组RBANS评分明显高于中度残疾组和重度残疾组,中度残疾组RBANS评分明显高于重度残疾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轻度残疾组PANSS阳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中度残疾组和重度残疾组,中度残疾组PANSS阳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重度残疾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4)。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合并注意、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多种认知功能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是由于颞叶海马和大脑额叶功能异常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导致稳定性的记忆损害。本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延时记忆、注意、言语功能、视觉广度和即刻记忆等RBANS 测验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而非持续错误率、持续性应答数、概念化水平和完成分类等WCST 测验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持续错误数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合并广泛性记忆损害,其与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5]。目前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阳性阴性症状与认知功能损害具有明显的差异[6]。但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精神残疾程度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病理改变类型之一,容易导致行为、情感和思维障碍。同时,精神分裂症病情迁延不愈,常常引起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主要体现为社会参与、日常生活、与人相处、自我照顾、躯体移动、理解与交流等适应行为的严重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WHO-DAS Ⅱ评分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程度更为严重,其中轻度精神残疾67例(53.17%),中度精神残疾25例(19.84%),重度精神残疾34例(26.98%)。相关研究显示,精神症状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阳性症状(妄想、概念紊乱、幻觉、兴奋、夸大、猜疑/被害和敌对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急性期阳性症状的有效控制有助于减少阳性症状继发的阴性症状数,同时减轻阳性症状继发的阴性症状程度,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和预后状况[7]。但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精神残疾程度与精神性阳性症状的关系研究尚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RBANS评分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其中轻度精神残疾患者RBANS评分明显高于中度残疾和重度残疾患者,中度残疾患者RBANS评分明显高于重度残疾患者,揭示了精神残疾程度越严重,RBANS评分越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阳性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其中轻度精神残疾患者PANSS阳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中度残疾和重度残疾患者,中度残疾患者PANSS阳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重度残疾患者,揭示了精神残疾程度越严重,PANSS阳性症状评分越高,精神阳性症状越严重。因此,精神残疾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和精神性阳性症状紧密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迁延不愈与脑部器质性损伤具有紧密的关系,容易导致认知功能异常,执行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功能逐渐降低。全部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其中精神残疾程度受疾病本身、社会心理和药物治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精神分裂症疾病本身是导致精神残疾的重要因素[8]。
综上所述,不同精神残疾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PANSS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显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其阳性症状与精神残疾程度紧密相关。
参考文献
[1] 范宁, 谭云龙, 李佳, 等. 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 29(2): 105-108.
[2] 王久菊, 王鹏飞, 权文香. 精神分裂症的语言认知特点及其脑机制[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5, 42(1): 49-55.
[3] 黎娟花, 黄雄, 胡文生, 等. 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与首发精神分裂症发病、症状轻重及认知功能的关系[J].广东医学, 2015, 36(1): 82-84.
[4] 甘景梨, 段惠峰, 程正祥, 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 40(12): 710-714.
[5] 罗晓, 张丽丽, 韩书贤, 等. CMYA5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 40(12): 726-730.
[6] 刘永桥, 宓为峰, 王晓志, 等.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4, 30(6): 505-507.
二、思维会影响行动——行动会影响情感。1、你有潜意识。2、你有潜能。3、成功只须选择正确的习惯。
三、专家的自信:以微笑的目光“直视”对方。大声地告诉对方(不论是谁!):我是专家,我会教你正确的方法。四、目标培训法:让我们来看看你会以“此项事业”中,获得哪些益处?①②③④⑤
五、讲演能力训练:①运用你的潜意识。②列出你感兴趣的任何话题。③将大家的话题写在纸条上集中起来,每人随机抽签,然后作“即兴演讲”。④三段论式演讲:A、要讲什么;B讲故事;C讲了什么。⑤立刻纠正姿式、发言、表情。六、成功的定义:达成目标、享受过程、为社会做贡献。成功可以模仿,成功可以复制,照成功者的信念做。成功者具有:①良好的心态,②优秀的能力技巧,③每天练习1000次希望就是绝望。想成功=不成功。一定要成功=成功苦练:练技术,练能力;巧练:练态度,练头脑。
七、如何策划:抓住最大的趋势。行动导致结果,但只有正确的行动,全力以赴的行动,才导致正确的结果(成功)。
八、冠军是一种习惯。1、销售冠军:重拳出击,比要求得做的更多。2、积极但不要心急,准确地思维。4、要问自己两个问题:1、我今天学习了什么?2、我明天如何能做得更好?5、大成就是小成绩的累积。6、成功是每一个环节都成功,冠军对每件事情要求非常严格。7、销售冠军:重信用,守承诺。8、销售冠军:一马当先,乘胜追击。9、销售冠军:重信用,守承诺。10、销售冠军从每天拜访20个客户开始。11、销售冠军没有借口。12、销售冠军绝对不低估竞争对手。13、连续成功冠军才是真正的伟大冠军。14、不要把身边的人作为对手,而要把世界冠军做为对手。15、面对压力才会成长。冠军主动挑战压力。
九、没有人生来会跳高,方法是后天学来的。1、人要自信,但不能自大。2、亿万富翁从百元开始,百元从交换名片、建立顾客档案开始。3、坚持创新,使你进入竞争最少的领域。4、自己白纸黑字写下:“我可以做得更好的10个方面”?
十、行动力于活力。1、失败(输)不要紧,关键要检讨,主动检讨是成功之母。2、管好前景。3、顶尖的推销员,卖的是自己的态度。4、我人生没任何问题,只是态度有问题。5、态度是一种选择,你自己完全可做选择。6、必须主动与这世界上所有高手过招。成功是一种选择。冠军是一种选择。
十
一、成为冠军(各行业顶尖人士)的第一要决:下定决心。1、下定决心=切断一切退路!2、人只有二类人:一是上流(以第一为目标的人),二是不入流。3、当一个人下定决心之后,他的潜意识可提供的能量是无限的。4、要真正地下定决心,这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混沌开基)。5、销售冠军不在乎别人的冷言冷语。第一名不跟普通的人在一起消遣,只跟一流的人在一起合作或竞争。6、冠军主动影响别人,也影响别人成为冠军。7、销售冠军不是个人的,而是使团队成为冠军,拥有团队精神,要互相支持。带领团队成为冠军。十
二、成为销售冠军关键是:拥有强烈的动机(有足够的理由)。1、成功是一个心理学的游戏,不断地给自己更努力的理由。2、更强烈的动机(今年!!本月!!!)3、动机举例:①给女儿买一台电脑②为儿子买一套教材③为妻子开一家小店④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培训……十
三、说服任何人的二个方法:①给他痛苦(不卖产品会有什么痛苦),②给他快乐。十
“习惯”两个字,对我们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好习惯、坏习惯”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然而在读了《习惯的力量》之后,使我深感震撼。一个人的习惯,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事业,甚至影响他的一生乃至生命。
从小到大,“好习惯、坏习惯”一直伴着我长大、步入中年,从不经意去留住好习惯,去掉坏习惯,我们总是抱怨为什么自己不能成功,而却不知是很多的坏习惯阻碍了通往成功的路。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并非机缘巧遇。而成功者与平庸者的迥异之处往往在于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在书中作者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很大程度上,正是不同的习惯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每个人各自的种种习惯,或使你止步不前,或使你激流勇进。而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从平庸走向卓越的关键。何谓良好的习惯呢?它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秉性,它能够修正你的不足,历练你的性格,增添你的涵养,使你牢牢把握前进途中的正确方向,从而使你超越平凡,脱颖而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如同掌握了达致目标的技巧,它将贯穿成功人生的始终。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克服坏的习惯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么痛苦艰难,只要用"21"天,用好的行为替代不好的行为,比如用晨练代替睡懒觉,好的习惯就养成了。其实"21"天绝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它只告诉我们,行动起来,习惯的力量会把命运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
成功的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的习惯构造的日常行为规律,他们并不比别人更聪明,而是好习惯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他们并不比普通人更有天赋,但好习惯却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准备充分。成功人士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决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习惯却放大了他们的决心和努力,让他们更有效率、更有条理。
《习惯的力量》上说“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出于习惯”,也就说,我们能看清并改掉坏习惯,并且坚持好习惯,那么我们至少在人生路上能得90分,关键在于看清自己,自知之明是自我改善的开始。中国有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
智力是天生的,但可以在好习惯的帮助下,提高智力,开发自己与生俱来的潜能。
好习惯是幸福的源泉,坏习惯是痛苦的开始,凡成功者不只是习惯的学生,而能超越习惯并驾驭它。
“习惯”——这个我们听得如此耳熟的名字在今天忽然给了我莫名的触动,生活中我们似乎无处不在各种习惯,小到像我的这种环境适应习惯,大到成功也是一种习惯,我们从感性习惯到理性习惯,有人说“爱情其实是一种习惯,你习惯了他,他习惯了你。”那种对于情感的依赖就是感性习惯,而理性习惯就像优秀、成功和怀才不遇。很多人对我这样的言论会产生异议,因为成功不是一个延续性的词汇,而习惯却是一个延续性的词汇。
在这样的一个近似于快餐式的社会,我们经常听到身边有人抱怨“怀才不遇”,似乎都是“老天没开眼,江湖险恶,运气不佳,甚至是合作伙伴都是猪。”,我们在这种抱怨的言论中分不清方向,似乎机会就像一张五百万的彩票,但凡有机会,人生就会翻盘重来。人生不是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只需要花上大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看完,在过程中可以享受急转直上或者直下的故事情节,人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而在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态度形成一种习惯来融入到自己的个性中,让自己的人生和经历更加的完整。
当我们翻看那些成功者的经历,我们会发觉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也并不是一路坦途,他们的运气也不如他们最后呈现给大家那么如意,有多少次失败的经历才造就了他们最后成功的精彩,而在这个过程中惟一不变的就是迈向成功的习惯。“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才能看出来”,人的天性在行动上是存在惰性的,而在思维上也是存在软肋的。
工作一定有好有坏
赵景去年大学毕业,现在仍待业在家。其实,早在去年八月就有两家知名跨同企业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但当时赵景却为难了:一家薪水较高,但工作地点在外地:另外一家倒是在本地,只是薪水相对低了点。这边赵景一直犹豫不决,而那边两家企业都急着招人,哪里能等你?再说,没见过这么大牌的应聘者。于是,两个绝好的工作机会溜走了。而之后再有中意他的企业,他也看不上眼,总觉得没有先前那两个好。
曾有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某个汽车销售点同时推出两款功能差不多、价格不相上下的车型,无论推销员怎样卖力地推荐,销售量就是提不上去。原因是顾客们面对两款差不多的汽车无法抉择。后来有位心理学家为他们出了个主意:撤销其中一款,只卖另一款。结果,销量大增,供不应求。而后,商家又把之前撤销的那款拿出来卖,也很快被抢空。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选择越多,人们越难做决定。在选择工作时,千万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面试的问题都暗藏玄机
面试那天早上,白岩五点就起床了,把衣服重新熨烫一遍,搭最早班的地铁到达面试地点。等等,人家不是说早到也可能招致厌恶吗?于是,她直挺挺地在楼下站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分秒不差地出现在面试官面前。几个常规问题很好回答,白岩早就在网上找到了最佳答案,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最后面试官突然问她:“请问你住在哪里呀?”白岩心中警铃大作:这该不会是什么机关吧?怕我住得太远影响工作?还是怕我住得太近会来公司蹭网耗电?就在白岩心思不定支支吾吾的当口,面试官在她的简历上画了个叉:连自己家的地址都得想半天,还指望她工作思路清晰吗?白岩自然不知道,面试官只是刚才瞥见她等了很久,出于关心才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罢了。
近几年,媒体过于渲染面试暗藏机关,导致很多人认为面试中的一举一动都遭到窥视,必须小心应对。只是过犹不及,这种心态比较严重的人,往往是因为缺乏自信,于是,他们必须把周围环境假设得险恶一点,逼迫自己做充分的准备,才能获取安全感。
有一个简单但有效的建议,回答面试问题时,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即可。换句话说。找工作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伪装本意换来的工作未必真的适合你。当然,真实不是不讲技巧的直截了当,而是选用恰当的语言、语气甚至是方式来表达自己。
成功者必然卑劣
工作七年了,发现职场中貌似有这样一个惯例:一旦某人得势平步青云,大家就一定会说他靠的是请客送礼或者裙带关系。即使人们承认他的工作能力稍微出色一点,但这也绝对不是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我知道其实不是每个成功者靠的都是卑劣手段,我的上司刘总就是个例子,他之所以能三十出头就升到高层,原因除了勤学能干、能力出众,最重要的一点是三年前公司陷入最低谷,他没有跟随其他人一起跳槽走人。
很多人有个通病――不吝惜同情,但吝惜掌声。弱者常得到大家的同情和帮助,而强者却在被羡慕与尊敬的同时也遭到质疑和诋毁。心理学上说,人们都有责难成功者的心态,比如说“他事业成功,家庭肯定不幸福”,或者“他能有今天,靠的就是钻法律的空子”。人们通过这样批判、指责成功者来实现自己的心理平衡,在职场中,即使真的存在各种黑幕,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必须学习成功者好的经验,这样才能在职场中走得更加顺利。
工作上的成功
必须付出其他代价
我是一个典型的职场小人物,属于“年轻时耗命赚钱,年老了耗钱保命”。我每周要工作84个小时,虽然薪水很高,但充满压力。顶着奔三的高龄,身边亲友对我的婚姻大事比我自己还急,张罗着要我去相亲。但是几次约会都被加班搞砸了,所以至今还是单身公害一只。我一直认为为了成功付出什么代价都是应该的,但是直到今年体检。我查出了十几样大大小小的毛病,我才意识到,有些代价是付不起的……
积极心理学大师沙哈尔博士指出,人们总是相信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所谓“无苦,无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