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

益智区环境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益智区环境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益智区环境设计

第1篇: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字:住宅小区 环境 绿化 户外活动场所 水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化水平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城市周边乡村的开发力度也大大增加,各类撤村建居项目也纷纷上马。各类农居安置点也随之纷纷出现在杭州城区的周边地块,一幢幢高耸的高层住宅在过去的村民提供了更为宽敞明亮的居住空间,使生活品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从住宅建筑本身来看,不管是建筑材料的运用,建筑的保温,防潮和隔热方面,还是建筑的户型以及功能方面,都已经相当成熟。然而,成为农居安置点品质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往往是小区内部环境的设计和投入。

杭州市属于内陆沿海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在居住区开发和设计上有其独特性。从2000年起,随着杭州城市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农居安置类住宅在逐渐发展,发展至今,小区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户型设计上,也进一步趋于合理。然而和一些高品质的商业住宅在相比,在小区的环境设计上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杭州市的农居安置点开发受到政府的城市整体规划控制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指导,一般来说,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尽可能地做大容积率,通过增加建筑面积来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减少土地成本对整个成本的压力。正因为如此,小区的环境设计容易被放到次要地位,然而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越是发达的地区,人居环境就越受到重视。

家是一个人的出发点,又是归宿,而居住的环境就是家的空间上的外延,不仅如此,小区的环境还是连接城市公共空间和家的灰空间,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地段。小区环境承载着人们的许多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休憩与交往的场所。居住区环境功能的配置完整和绿化环境优美是建筑生态城市的基础和保障。要提高居住的品质,除了要有好的户型设计,还需要有好的小区环境设计,而且优秀的小区环境设计也是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良好开端。居住区环境设计应具有共存,共生,共乐,共雅的基本特征。

1.杭州市农居安置类住宅小区绿化环境设计现状分析及思考

住宅小区绿化环境是以绿色植物为主题,提供居民户外休闲,室内观赏和改善生态环境作用的绿色空间,住宅小区的绿化环境具有释放氧气,杀菌除尘,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温湿度,减噪,隔热,防风以及美化环境,创造四季各异的环境景观,调节居民心理等综合功能。在空间营造上,采用不同高度或不同种类的绿化,可以形成强弱不同的空间分隔。在一些较高品质的商业居住小区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在住宅小区规划和设计上重视环境绿化因素的倾向。然而在农居安置类小区这个问题上,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设计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解决基本居住问题上,由于各方面原因,对小区的绿化布置喜欢走形式,没有真正下工夫去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下问题:

1. 1 安置类小区绿化模式单一

一些小区绿化模式比较单一,其主要表现是:绿化不考虑地理、气候条件,基本上是大片草坪点缀一些亚热带树木及小型灌木的方式。部分小区在植物的选择与种植上很多没有结合自然规律来进行设计,设计缺少思路与创新。

1.2 安置类小区植物种类单一

在已投入使用的安置类小区中,植物种类大多选于常用的几种,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觉非常单调。主要体现在住区绿地的结构层次单一,大部分为乔草两层和灌草两层,结构单一,居住区绿地不能形成有效的乔灌草复层混交结构,缺少层次感。

1.3 绿化率不高,没有形成组团效率

现在,虽然对居住小区的绿化率有明文规定,但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回报率,开发商常常通过尽量缩小绿化面积,以争取较大的建筑密度。另一种现象是在方案评审时在图纸上的绿化率已经达到规范标准,但是等到小区施工完投入使用后,因为资金或施工问题,实际的绿化率常常达不到图纸要求。

2.安置类小区户外活动场所设计现状分析及思考

户外活动是住宅小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活动场所也是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空间。居住区建设应当按照不同年龄居民活动的需要,布置活动场地和进行设计。住宅小区不仅要为居民提供活动场地与空间,还要创造一种美观又吸引人的环境,这种环境给人以视,嗅,听,触及游戏心态的满足,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格。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理念的限制,部分安置类小区户外活动场所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户外活动场地面积占整个小区面积比例普遍偏小;在设计过程中常常走形式主义;户外活动场地的功能不齐全;硬质场地的铺设材料和铺设方式不经过设计;小品设施不齐全或设计不合理。体育场地有时可以利用一些建筑的屋面及高层建筑架空层设置,这样就不需要占用地面面积,如在低层的层面积比较大的建筑屋面上设置篮球场。广场硬地是作为一个娱乐休闲的开敞空间,不如前两者空间的目的性强,是前两种空间的适当补充,因为是为不同年龄阶段所服务的,同时也是一个小区设计的亮点,应结合小区的绿化和小区综合考虑和设计。

3.结语

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农居安置类住宅项目增多,开发商和设计师需要新的理念来适应新的形式。在住宅区环境的投入和设计上,需要小区开发的各环节和部门有大局观,看到长远的利益。如今,改善居住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重要课题,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护和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这是广大设计工作者的共同责任。无论面临多少疑虑和困难,我们都将信心百倍,不失胆识而又十分审慎地迎接未来,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林其标,林燕等编著,住宅人居环境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第2篇: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

幼儿园是帮助幼儿适应学习氛围和了解知识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幼儿园中要学习各种新知识,摆脱对父母依赖的习惯,这是幼儿初次尝试独立的重要过程。但是,对于幼儿的自身发展来说,环境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及能力培养会带来许多潜在的影响,同时也能通过环境的合理设计来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加快幼儿掌握各个运动技能的速度,使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活动室的建设都十分简单,与小学、初中院校的室内设计基本无异,设计方向缺乏对幼儿年龄阶段的考虑,同时也未从人性化角度来思考幼儿的发展需求,使得环境设计难以给幼儿的自身成长及培养带来帮助。对此,本文从人性关怀视角下对幼儿园活动室环境的艺术设计展开研究。

关键词:

人性关怀;幼儿园;艺术设计

0引言

幼儿园活动室是为幼儿提供的自由活动场所,幼儿可在该室内完成游戏、绘画、唱歌等课程任务,从而使幼儿从中学习和接触新领域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影响幼儿学习与成长的不单单是来自于知识层面,其活动室的环境也是促进幼儿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在幼儿学习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幼儿来说,活动室的环境设计会给幼儿的行为、心理及生理均带来影响,这些影响虽不会立即反映在表面,但实则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长此以往会给幼儿的综合能力带来极大影响。这表示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设计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生长需求及教学需求,使其给幼儿的未来发展带来良好的帮助。

1幼儿特征对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1.1生理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打造更舒适、更良好的活动环境,使幼儿在活动室中能够自由学习。活动室作为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环境设计会关系着幼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对于4~6岁阶段的幼儿来说,其身高普遍是在96~100cm之间,活动室内的各个尺寸需根据幼儿的平均身高来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其四肢基本已具备了弹跳、攀爬、跑步等技能,活动室的环境设计需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各个生理条件,且室内色彩也尽量以鲜艳为主,室内家具及空间都能满足幼儿的各个运动行为需求。[1]

1.2心理

大多数幼儿在该年龄阶段时都已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在逻辑思维上还处于初级状态,但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色彩认知以及方向认知都已逐渐形成。对此,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从室内形状、颜色、结构等方向对幼儿的感官进行刺激,进一步增强幼儿感官的认知力。可在室内设计一些兴趣空间,在空间环境内专门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锻炼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力,同时也从环境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对事物有更明确的认知。[2]

1.3行为

幼儿在具备一定的肢体行动力后,其行为方式会开始变得复杂,对于幼儿行为的发展来说,幼儿园活动室的内部环境设施能够对幼儿的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会增强幼儿与他人的肢体交流。在活动室的艺术设计上,其设计方向可选择具备情感的行为设计,如抚摸母亲脸庞的图像设计、打招呼的动作设计等,幼儿在该环境的活动中能够掌握行为的互动方式。[3]

2基于人性化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

2.1功能方面

在人性化关怀视角下,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功能艺术设计上,其主要包括空间设计、家具设计及玩具设计。在空间设计上,活动室作为幼儿开展各个活动的重要场所,该环境的设计面积需大于50㎡,室内空间无需摆放课桌,应有足够的空间让幼儿能自由的进行各种行为活动。在家具设计上,活动室需充分考虑幼儿的日常需求,设计小型图书架、小桌椅、玩具箱等,在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多变和多样化功能的家具,可将家具和室内墙面进行结合设计,减少家具占地面积,为幼儿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在玩具设计上,设计者需充分考虑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一些具有益智、提升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运动力的玩具,使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物质的帮助下得到提升。

2.2感官方面

在幼儿园活动室感官艺术设计上,其设计内容主要包含色彩、光线、装饰设计。在色彩设计上,需结合幼儿活泼的性格,设计愉悦、轻松的色彩搭配。幼儿对空间颜色有一定的敏感度,也更偏爱丰富的色彩,所以在设计时,需合理运用各个颜色的搭配,但不可过于鲜艳,避免给视觉神经带来刺激。在光线设计上,光是环境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幼儿在活动室内正常完成各种活动的基础条件。按照幼儿园建筑的设计标准来看,幼儿园活动室窗户与地面之间的比例应为1∶5,而该数据也表明活动室内的采光要求较高,需确保让幼儿视觉保持舒适的状态,能在自然光下进行各种活动。设计者可在窗户上设计不同的色彩组合,使自然光透过窗户形成不同的颜色,让活动室内的颜色更加缤纷多彩。在装饰设计上,幼儿园活动室的室内装饰重点应在四周的墙面,设计者可根据活动室面积及结构,运用丰富的色彩及线条来打造生动的室内形象,减少复杂的装饰设计,可在设计初期让幼儿参与到墙面装饰设计中,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也使活动室的整体风格更适合幼儿的性格及喜好。

2.3个性方面

幼儿时期作为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时期,所接触的教育、知识、环境均会给其人生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幼儿园活动室在设计时,需对幼儿的性别、性格、认知程度等进行合理设计,设计出符合幼儿生长要求的室内风格,了解不同阶段如小班、中班及大班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加强对不同阶段幼儿心理的关注,设计出符合幼儿个性的室内风格。

3人性关怀理念下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3.1科技化

科技的发展给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极大影响,为我国环境设计方式、设计范围、设计领域带来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艺术设计上,设计方向可借助一些科技手段对活动室进行多媒体设计、采光设计、自动化技术设计,还可安装红外线警报设施,为幼儿的日常安全带来有效保障。

3.2多元化

传统的幼儿园活动室设计会给幼儿提供一些滑梯、沙地、游戏等活动区域,而在未来幼儿园的活动场地会更大,幼儿能够在宽阔的游戏室内完成各个游戏,并且布局更丰富,室内主题活动区域更多,使幼儿的能力发展得到有效提升。

3.3生态化

传统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大多会配备一些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使得幼儿失去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好奇。对此,在未来的幼儿园活动室设计上,可在环境中融入自然元素,增强室内绿色植物的种植,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同时还能绿化幼儿园室内环境。此外,幼儿园室内环境在装饰上,需选择环保型材料,减少对幼儿身体的伤害,使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更加生态化。

综上所述,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于幼儿环境建设来说,其设计方向不仅要从环境的功能性上进行考虑,还需结合幼儿的感官及个性来进行设计,使其满足幼儿的日常活动需求,也能满足幼儿的成长条件。

作者:宋美儒 唐建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占兰.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6(02):3-10.

第3篇: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

一、打造可以随时驻足的阅读空间

吉姆・崔利斯曾经说:“你也许有无限的财富,也许是一箱箱珠宝,或者一柜柜黄金,但是我却比你富有,因为我有一个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早期阅读对孩子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应当将开发幼儿阅读潜力,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开展。考虑到幼儿有效注意时间较少,注意力较为分散,单纯凭借阅览室的阅览活动很难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因此,给幼儿营造无处不在的阅读空间,让幼儿在游戏、行走、玩耍的过程中都能发现阅读,感悟阅读,提高环境对阅读的影响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故事背景墙,以易画易擦的材质做墙体,以色彩明快,主题鲜明的画面作为墙体的背景,如“蓝天”“白云”“绿草地”等,在主题墙的下方设有各种颜色的画笔,幼儿可以随时拿起画笔,在故事墙上创作自己的故事。创设生活故事区,幼儿园可以利用食堂墙面空间,以绘本人物为素材,如小熊宝宝、小猴子等,画上简短而有趣的故事,也可以画上“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我国经典文化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体会分享的快乐,文明礼让的道理。利用转角和走廊创设立体化故事,如在走廊创设《小猫钓鱼》《猴子捞月》等经典故事,在较为开阔的教学地带创设《会爆炸的气球》立体故事,如在一棵树上挂满苹果形状的气球,在树下围上一些栅栏,里边有胖乎乎的小猪,有流着口水的狐狸,让环境说话,妙趣横生的立体故事让孩子流连忘返,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阅读的快乐。

二、甄选适合幼儿阅读的优秀读物

优秀的幼儿读物犹如远方的一盏灯塔,可以引领幼儿进入美妙的文学世界,照亮幼儿前行的路;又像是一个个迷你剧场,给幼儿稚嫩的心灵中根植下丰富多彩的画面,有书的环境才有心灵栖息的场所。然而,由于当前幼儿书籍市场泛滥,一些暴力读物很容易流入幼儿阅读视野,成为孩子阅读之路上的绊脚石,给孩子身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立足当前幼儿读物存在的种种问题,幼儿园在阅读环境布置中,必须甄别适合幼儿阅读的优秀读物,给幼儿打造一方纯净的阅读空间,陪伴幼儿健康成长。如在大厅入口处放置一些具有我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读本,《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便于家长和孩子随手翻阅,让幼儿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下开启智慧,陶冶性情;在班级阅览区放置一些教育类绘本,《母鸡罗丝去散步》《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因为我爱你》等等,并开展灵活多样的阅读活动,让不同阶段的幼儿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快乐阅读、自主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在游戏区域放置一些益智类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大迷宫》等,以阅读培养幼儿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总之,这些幼儿读物的选择和放置都要以儿童认知需求为中心,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原则,读物主题突出,情节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具有一定的教育性与儿童性,通过环境与幼儿的对话,让幼儿徜徉在优秀的阅读作品中,享受阅读的欢愉和成长的快乐。

三、创设以活动为载体的主题环境

为了促进幼儿的早期阅读,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尤为重要。在这样的环境空间中,幼儿、同伴、教师、环境之间互相交流,共同体验,从而形成多向立体交流的“阅读场”,吸引幼儿小小年纪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静止的环境布置固然重要,动态立体的活动也必不可少。幼儿园环境布置可以以幼儿自主活动为载体,让幼儿与绘本进行零距离接触,从而增强阅读体验,促进自主阅读。如《我们去探险》可以把有趣的故事情节截取下来,彩印成画贴到阅读墙上,绘本中有脚印迷宫、森林迷宫、沼泽迷宫,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将这些迷宫制作到阅读墙上,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绘本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用水罐制作“森林迷宫”,用油烟机管制作“海底迷宫”,用泡沫和水果盘制作“沼泽迷宫”,整个制作过程幼儿亲自动手,通过制作加深了绘本故事的印象,也激发了绘本阅读的兴趣。另外,还可以利用绘本中的人物丰富阅读环境,如《神奇的树》向儿童展示一年四季树木生长的样子,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用麻绳蘸上颜料做树枝,以纸筒来做树干,用小手蘸着颜料画树叶,有趣的制作和丰富的形象让幼儿乐此不疲,对绘本阅读的欲望更加强烈了。以绘本为素材,以活动为载体的阅读形式,打破了传统阅读的局限,不仅让幼儿接触读本,阅读大量书籍,还要从中有所感悟,读出体验,并将这种体验以多种方式表达出来,这样的阅读才是以幼儿为主体的阅读,而身处这样的环境才能实现阅读与思考的碰撞,心灵与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让环境说话,为幼儿营造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一步步引领他们迈进阅读的大门。

总之,幼儿园阅读环境的布置对于幼儿早期阅读的影响毋庸置疑。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从多角度、多方位创设经典阅读区域环境,让幼儿身处丰富、生动的阅读氛围中,自主阅读,互动交流,以积极的热情和昂扬的兴致投入到阅读中去,用环境构建书香校园,也为幼儿建造一片宁静的栖息地。

第4篇: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主题;师幼共同;互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40-02

《幼儿园教育指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主题探究活动就是教师在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上共同探索学习的一种活动。良好的师幼互动能大大地激发幼儿进行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师幼共同确定主题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的原则中指出“要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关注幼儿的生活,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和物,寻觅身边蕴含着的有价值的素材,从而共同生成主题。如主题“有趣的广告”。有一次我的嗓子沙哑了,浩浩建议我用“喉宝”,接着说了一则电视广告语:“保护嗓子,请用金嗓子喉宝。”当时,我不经意地表扬了他广告语讲得好。结果发现旁边的幼儿也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起广告语来了:“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旺旺碎碎冰,你一半我一半,你是我的好伙伴”等等。他们知道的广告还真多,对广告有着浓厚兴趣。在与幼儿轻松愉快的交谈中,他们纷纷提出要开展“有趣的广告”的主题活动。又如主题“超市的东西真多”。春节后幼儿时常聚在一起谈论超市购物及做促销的事,我就有意识参与他们的谈话,发现他们对超市里的物品摆放及购物流程很感兴趣。这样,“超市的东西真多”的主题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在这过程中,师幼间的互动是积极的,使幼儿也从被动变成主动,最后他们会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动”起来。

二、师幼共同构建主题网

主题确定了以后,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提出问题,一起探讨。通过谈话、绘画等手段,引导幼儿共同罗列出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幼儿的各种想法。然后,共同以“主题网”的形式把实施主题的活动过程进行展示。如主题“神秘的恐龙”。在幼儿去省博物馆参观了“恐龙馆”之后,我让他们把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然后围绕“恐龙”进行讨论,大胆提出自己对恐龙感兴趣的问题。有的问“恐龙生活在什么地方?”有的问“恐龙蛋怎样变成恐龙?”等等。在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中,知道幼儿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它们的思维是繁杂、零乱的。我就提议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然后把相似的问题归在一起,按类别分别探讨,以“主题网络”的形式加以显现。这种有效的师幼互动,帮助幼儿有条理、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师幼共同收集资料

收集和利用信息资源能帮助教师和幼儿有效地解决活动中产生的问题,推动主题活动的发展。发动幼儿共同收集材料,不仅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还能促进师幼的互动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于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会更加珍惜并乐于探究。如在“数字在哪里”的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共同寻找数字,引导他们用图画、照片等多种形式来记录。教师对幼儿收集来的资料要加以分类整理,并充实相关的内容。如果是文字资料,教师要帮助幼儿阅读,让幼儿把文字资料“翻译”成图片资料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如果是图文资料,要组织幼儿讨论,他们发现数字就在自己的身边,在电话机上、在车牌上、在信箱上……这种幼儿亲身获取的资料,有利于幼儿交流,还利于他们记忆,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幼儿在轻松而热烈的交流讨论中解答问题。对那些没用上的资料,则是启发他们今后拓宽收集资料的渠道。

四、师幼共同创设主题环境

让幼儿共同参与环境的创设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过程。他们是在与创设良好的环境产生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中班幼儿随着经验的逐渐丰富,具有了较强的感知和表达的欲望,为参与环境设计奠定了基础。如在主题“神秘的恐龙”中,组织幼儿讨论新环境的创设,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应该布置些什么?该怎样布置?”幼儿议论纷纷,有的幼儿提出要创设“语言区”,要准备各类有关恐龙的图书,从书中知道更多的恐龙知识;有的幼儿提出要创设“美工区”,要准备各种废旧材料、橡皮泥等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恐龙;有的幼儿提出要创设“益智区”,要制作图片,让大家找出恐龙的家和恐龙的食物;有的幼儿提出要创设“结构区”,要准备各种积塑、辅助材料等搭建“恐龙谷”等等。在幼儿巧手的精心打扮下,整个教室充满了“神秘的恐龙”主题的氛围。环境就是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丰富,每一步都是幼儿经验的提升和体现。

五、师幼共同参与主题活动的探究

在实施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为幼儿建立“心灵互动”的平台,要以观察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而不能简单地干预。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和探讨方式。如在“有趣的广告”的主题活动中,其中有个“设计广告”综合活动,幼儿能自由结合并分组,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讨论:为什么产品做广告?想用什么形式给它做广告?设计广告需要什么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发现幼儿设计的广告图像设计单一、主题不突出时,我就以同伴的口吻,启发他们安排画面,选择图案标志,使他们知道色彩要鲜艳,产品要醒目。在活动中,有的幼儿请我一起设计;有的请我欣赏他们设计的广告;有的寻求教师的帮助……幼儿设计的广告让你耳目一新。整个活动环境是那么温馨和谐,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六、师幼共同筹办主题展示

为了帮助幼儿整理探索的过程,我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来展示主题的成果,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快乐。如在“各种各样的车”主题中,我把问题抛给幼儿“应该怎样向别人宣传我们的主题展示会呢?”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出谋划策。佳佳说;“可以写在小纸条上,到外面去发,让别人知道。”玲玲提议:“可以画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教室外边,这样其他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路过就能看见。”“这么多的办法,到底用哪一种呢?”于是,我又组织幼儿一起商量:到底该采用哪种方法好呢?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商议采纳了玲玲的方案。大家觉得玲玲的方法既节约时间、材料,效果又好。接着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确定海报的内容,然后再分工合作。由于幼儿不会写字,他们负责画图和用符号表示,我负责在图画和符号旁边注上文字。就这样,展览会的宣传海报在我们共同合作下完成了。在成果分享会上,幼儿自己选择组别进行活动,他们大胆展示自己学到的本领,向大家展示主题开展的照片、展示所有跟主题有关的作品。

主题活动是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的催化剂。教师要顺应幼儿的需要,引发幼儿生成主题,与幼儿建立一种合作、支持、互动的师生关系,推动幼儿在主题中不断探究、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钰.在与幼儿的对话交融中成长[J].学前教育杂志社,2004,(6).

第5篇: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社区养老,老人的衣食住行,居住环境改造

引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的居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愿意在长期居住的环境中度过晚年。所以,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变化,现有的大部分功能空间设施已经不能够适应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为了保障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从而对其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具有迫切需求。然而在改造前对居住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观察记录与场景解读

为了了解社区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真实情况,探寻75岁左右老年人的生活规律、每日的衣食住行和活动需求,在此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状和发现的问题予以分析,以考察报告的形式显现。

考察对象:南昌市经堂巷集合住宅小区

考察目标:75岁左右生活基本自理,生活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疾病的老年人

考察方式:观察法,利用照片、手绘草图及、文字、表格等做现场记录

考察时间:⒈季节:夏、秋、初冬季,

2. 时间段: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深夜

考察内容: 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老年人的康复、就医,老年人的娱乐

2.1 老人背景

年龄-75岁,性别-女,婚姻状况-丧偶,文化程度-文盲,职业-工人,现在状态-退休在家,现在的居住状况-与子女同住

2.2经堂巷住宅社区

房屋建筑平面,案例背景(图0)

老人衣、食、住、行的比较——夏、秋、初冬

衣(夏)——老人衣服较少,衣着朴实。这跟老人的经济状况有关,大部分衣物都是儿女日常所购。衣物都是穿了很多年的,现在新衣购置很少。(图1-2)

(秋)——秋季,早晚凉。老人穿的衣量3、4件。身体已经包裹的很严实了。老人的秋季的衣物都是缝缝补补的。(图3-4)

(初冬)——老人穿上了厚厚的袄子,人已经很笨重了,这对老人的日常生活已经有一定的影响了。(图5-6)

(图片0)

食(夏)——老人因为年龄的增长,食道和消化系统功能都逐渐衰退,特别是老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般一日三餐吃稀饭,易消化。老人吃的一些营养品也是儿女或亲朋所送。(图7-8)

(秋)——秋季老人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加重,老人所吃的主食也具有很少的择性,偏凉性或是太辣的食物都要会少吃。使用的碗筷没有随季节变化。(图9-10)

(初冬)——冬季是老人疾病发病期,老人经常不舒服,天气越冷症状就越厉害,有的时候吃稀饭都很费劲。偏凉性和太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吃。稀饭要更加稀软,分量也减少了。到了冬天,热食凉的非常快,老人吃的主食要保持一定温度,这才不会引起不适。(图11-12)

住(夏)——老人居住在一层,方便出行,后院也种植了少许花草,环境相对较好。对于一个老人加一个子女的居住空间也较大,但是实际上真正能使用的面积却很小。(图13-14)

(秋)——天气的转凉,老人从夏天住的客厅转到卧室。夏天睡的小竹床收起来了,客厅也宽敞很多。老人开始睡在房里(房间床是40、50时年代防明清时期老式床,全实木,床尺寸1.2*2.0米),老人已经盖上薄被子。(图15-16)

(初冬)——床上的被子很厚了,因为房间和阳台堆砌的用品和废弃物太多,房间内有些不通风。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老人的房间相对其他的房间更加暖和。(图17-18)

行(夏)——一楼的所在位置使老人避免了爬楼的辛苦。但是一楼会相对潮湿,易使老人患上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老人的支气管炎久久好不了,多于环境潮湿有关。居室地面材料使用抛光无防滑的地砖。地面的材料有巨大隐患,给老人生活带来不便。 (图19-20)

(秋)——老人的慢性疾病加重后,吃药和看病的时间比夏天频繁,症状厉害时就去社区诊所打吊针。社区诊所位置在老人社区外约100米,病情轻微时老人一人前往。(图21-22)

(初冬)——老人发病次数频繁,社区医院已不能满足治疗需求,需前往较大医院,由儿女陪同。社区离医院大约3000米。天气好时儿女陪老人步行前往,天气差或老人症状厉害时打车前往。(图23-24)

访谈记录

老人信佛,每日给菩萨上香,而菩萨摆放的位置老人认为不合适。因为摆放在客厅,离门口较近,进家里来来回回的人看到不好,所以在盛放菩萨的柜子外面盖了薄布。老人认为要把菩

萨供奉在阳台上比较合适,这样不易被生人看见,供拜也方便。

厨房水槽位置的设置太靠里,在使用时不方便。

厨房水槽上面挂杆,放置位置过高,老人基本使用不上。

厨房灶台使用时太靠近身体,并且抽油烟机功能性差,不能全部吸收油烟,老人做饭时常被油烟呛到。

厨房与客餐厅之间无门,做饭的时候大部分的油烟都会漫到客厅。

没有洗衣机,老人常常手洗。

三、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

居住环境没有任何无障碍设施设计。

在居室中没有合理的行走路径。

居室中的家具、设备及日常用品没有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适当改动。

4、没有把居室与周边环境相融入。

5、社区外环境没有老年人锻炼、娱乐、交往的活动空间。

这些问题都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模式进行改进。

四、老人住宅和起居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的考察和分析,本文对这一类别老年人社区住宅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设计者应将自己想像成一个老人,试着放慢脚步,透过老人们的眼睛观察环境,从老年人的需求尺度和心理角度考虑问题,特别注意老人在住宅环境中行走、座、卧时的行为需求。可以通过与老人同吃同住亲身体验的方法,挖掘老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

关注细节,对于触觉和行为需求要格外关注,在老年人手和脚所经常触及并容易感知的部位如扶手、踢脚、地面、台阶等处,利用安全、舒适和多样化的材料,培养老年人对事物的敏感和适应能力。

要考虑儿女、护工的需求,老年人因为身体的退化可能需要儿女偶尔或长期的照看,在居室区应设置供儿女休息的地方。并距离老人休息区有一定的行走距离,且能使儿女看到老年人的休息空间,以免有特殊情况发生。

色彩鲜亮的暖色设计更容易使老人辨别,如红色、橘黄、蛋黄等。这与老年人日益下降 的视觉有关,鲜亮的暖色能刺激老年人的视觉,就便老人于对物体方位的辨别。

由于老年人的各个方面的感知不断下降,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所以,应在居室设计中,尽量包含多种感知的机会,促进老年人对各个方面的感知力,以增加他们的活动能力。

提供设施和机会,让老年人有更多锻炼身体的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其他老年人进行娱乐、交流。尤其是一些动脑益智的娱乐活动,能让老年人激发用脑能力,减少老年人脑部疾病的可能。

建议在社区中充分利用和改造街角、路边空间、设置开放的活动场地,使之社区中的老年人能共用。现在所有南昌小区中都缺少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老年户外活动区域。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在街头巷尾精心设计小型开放空间,能让老人们在社区任何角落都能找到可以安全自由地活动场所。在这里,他们可以结交新的朋友,可以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在居室内,在社区中,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第6篇: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前瞻研究; 教育信息化; 研究框架; 文化视域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祝智庭(1949―),男,浙江衢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系统架构与技术标准、教学与训练系统设计、网络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教育环境设计以及技术文化研究。E-mail:ztzhu@dec.ecnu.省略。

引 言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它重点关注如何全面深入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变革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需要全球视野、开放思维和战略眼光。多年前,笔者曾用四句话概括了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局势,即“美国一马当先,欧洲稳步前进,亚洲后来居上,中国奋起直追”,[2]时至今日,这些判断依旧适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轨迹可以这样描述:“九五”期间是多媒体教学发展期和网络教育启蒙期,“十五”期间是多媒体应用期和网络建设发展期,“十一五”期间则是网络持续建设和应用普及期。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应用、资源建设、标准化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和相应的管理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

在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背景下,我们依然需要密切关注国际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动态,以助于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方向。本文从技术、应用、理论三方面考察国际前瞻研究动态,联系国内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应用实际,披露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项目。

一、 技术前瞻研究

教育技术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因此有必要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虽然作此类的预测颇为困难。早在2000年,美国教育部就过一份由Grove国际咨询公司和未来研究所合作编制的“教育技术发展图景”(Educational Technology Horizon Map),[3]为2000―2010年间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建议和决策支持。其核心要素包括多种利益相关者、四种学习场合、五类技术、各种真实应用和潜在可行的机会。作为一个前瞻研究报告,它对教育技术十年发展作出一个颇具启示意义的判断:未来的发展中机会和风险并存,关键问题和新兴技术迭出。有鉴于此,该报告提出了一条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发展路径:探索技术调整机会讨论问题和意义展开行动。

自2004年起,美国新媒体联盟(NMC)每年一度的《地平线报告》(Horizon Report)[4]则成为预测教育信息技术发展趋向的权威资讯源。《地平线报告》是一份就基于Horizon项目上的持续工作报告。Horizon项目是一个长期的定性研究计划,旨在确立并阐述可能会对以教育为主的组织机构里教学、学习、研究或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每一期Horizon报告会介绍六个在未来的一到五年期间,分三个阶段内可能成为在教育领域主流的新兴技术或实践。同时展示的还有在相同时间段内即将改变我们教育工作方法的挑战和趋势。《地平线报告》在全球均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和共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表1是我们将2004―2011年间《地平线报告》内容整合而形成的技术图谱。

反观国内教育信息化中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在许多方面与《地平线报告》预测的发展方向是平行的。以下仅介绍几个代表性的项目:

(一)电子书包与电子课本技术标准与应用示范

尽管电子书包、电子课本等概念已出现逾十年,但是先前的研究却大多关注其物理形态,关于如何提供完备的学习支持服务研究不多。随着iPad、Tablets、e-Book阅读器及其他数字化便携终端设备的日益智能化和平民化,电子书包与电子课本的应用研究逐步开始关注如何为学生课前、课堂、课后的学习活动进行一体化支持。电子课本(e-Textbook)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专用电子书,代表电子书的教育应用方向,在功能上兼具阅读性与教学性,而电子书包(e-Schoolbag)是整合了电子课本阅读器、虚拟学具以及连通无缝学习服务的个人学习终端。[5]引入“电子书包”后,班级差异化互动学习、数字化探究实验学习、小组合作项目学习、个性化按需按兴趣学习、能力本位评估引导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将成为可能。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多个省市均加入了电子课本应用试点行动,其主要形式是以区域试验为先行,分阶段、有步骤地扩大应用范围。以上海为例,虹口区第一批试点覆盖了幼、小、初、高各个阶段共计8所学校;第二批试点范围扩大至18所学校。与此同时,在国家标准化领导机构的支持下,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五十余家企业、出版社、学校等组织机构参与的电子书包与电子课本的标准研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其研究旨在解决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学习内容、学习平台、学习工具和学习终端(人机交互)的互操作需求,[6]通过顶层设计与标准,先行保障电子书包和电子课本的应用研究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具体举措,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它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7]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8]“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除了保持以往课程建设的精品理念,精品资源共享课特别强调了开放和共享的目标。2011年8月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明确提出通过制定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实现优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实现从网络有限开放转变为充分开放。目前,我团队正在研制精品资源共享课相关的技术标准,基本思路是细化课程结构,从媒体素材、知识原子、学习单元、课程模块四个层次考虑共享作用域(如图1所示)。另外,通过提炼出一批典型教学样式并提供相应的设计模板,以期达到降低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发难度之目的。

(三)教育云的探索应用

“云计算”与教育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云计算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 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新发展,旨在为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程序提供虚拟化、可伸缩的计算环境,能够动态地满足应用程序不断变化的计算资源需求。[9]笔者认为基于“校园云―区域云―公共云”三层架构的教育云建设方案对“教育云”的落地研究和价值实现具有现实意义。这种分层级、有步骤的构建方式逐步促进教育云的相连与共享,最终形成公共教育云。首先,在“班班通”建设的基础上虚拟开放教室、虚拟实验室,加上虚拟图书馆、数字化校务、数字化校园文化系统等,形成云上数字化校园。此外,在构建数字化校园云基础上,以区域学校间信息共享、资源共建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区域级教育云,实现区域教育信息、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及异地远程教学。最后,将建立公共教育资源与数据的云服务中心,与各市县教育云的数据实现对接,形成公共教育云。[10]我团队与有关企业合作,正在设计面向电子书包的教育资源服务云。

(四)基于多触点游戏的儿童悦趣学习

多触点技术(Multi-touch)是一种允许单个用户或多个用户通过手势与交互界面进行对话的图形交互技术。该技术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1](1)直接交互:用户无需借助鼠标、 键盘等中介工具就可直接与应用界面交互,屏幕同时结合了显示和输入两种功能,带给用户快捷自然、直观的操作和反馈。(2) 多点触摸:接触界面支持多个输入响应点, 用户可以用双手同时进行多个控制点的定位和移动, 使得输入方式具有无限的可能性。(3) 多用户体验:多个用户可以站在应用界面的不同位置同时与应用程序交互,极大地拓展了对多用户活动的支持。我团队较早利用多触点互动显示技术开展儿童悦趣学习研究,开发一批幼教游戏。项目以儿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学习设计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指导,充分尊重儿童的认知特点、心智水平和成长经验,利用多触点、智能感知技术构建一种新型悦趣学习环境。由于学习内容设计充满趣味和挑战,学习界面自然舒适,游戏操纵便捷灵活,让孩子们真正体验“乐中学”、“玩中学”。因此,多触点游戏也成为儿童爱不释手的亲密学伴。

二、应用前瞻研究

美国一直是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领跑者,追踪考察其教育技术的推进历程和发展走向有助于开阔视野、合理借鉴和科学决策。自1996年以来,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每隔4~6年连续颁布了四个《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它们所关注的应用重心由硬件设施、人与网络学习、数字资源,最后转向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特别是《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提出了一个模型、五大目标和四大挑战,这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诸多启示,如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为中心,变革教育系统的结构和过程;借助现代技术力量,重构有效教学模式;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拓宽融资和捐赠渠道,确保财物各尽其用;跟踪新技术发展动向,逐渐研发其教育应用,等等。[12]

“21世纪技术伙伴”(P21,The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是一个多方合作的基础教育改革实验项目,由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界的大企业家组成的CEO论坛发起,得到美国教育部、国际教育技术学会等合作伙伴的支持,旨在使每一位学生作在21世纪生存与发展的准备。

P21组织描绘了学生在崭新的全球经济中获得成功的愿景:学生成果和支持系统(如图2所示)。[13]其中学生成果包括:核心学科与21世纪技能、学习技能与创新技能、生活技能与求业技能、信息/媒体/技术技能等四部分。在核心知识教学的境脉中,学生还必须学习在今天的世界要获得成功的必备技能,如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沟通、协作、创造与创新。为了保障学生能够具有获得学习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标准与评估、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环境建设四大部分。

美国还积极推进标准化评估建设。[14]国家和各州正在严格制定新的教育标准,以明确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能够做到什么。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这些标准――衡量学生的进步,各州也正在设计和实施新的评估系统。这些系统被设计支持改善学生学业成就,但其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标准要足够具体以便让每个人(学生、家长、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了解学生需要学习什么;要足够精确以便作出标准是否已达到的公正和准确的判断。各州和各地区使用两种相互关联的标准:一种用于指定内容(学生应该知道什么,或者教育的不同阶段能够做到什么),另一种用于指定的学业绩效标准(能够做好的程度)。

“动手做”(hands on)科学教育起源于美国。美国的科学教育实验计划――“Hands-on”是一种由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旨在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让他们在观察、设想、提问、动手实验、表达、交流、反思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能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讨论与决策。动手做的基本信条是:You hear,you forget;You see,you remember;You do,you learn(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学会。据说来自中国古典教育哲学,有待查证原著)。目前,美国最有影响的动手做项目是HOU(hands-on Universe, ,2000.

[4]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The Horizon Report 2009 [DB/OL].省略,2012-03-01.

[5] [6] 吴永和.华东师范大学:研制电子书包(课本)国家标准[J].中国教育网络,2011,(7):62~64.

[7] [8]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DB/OL].2012-01-01.省略/zong_he_793/20111109/t20111109_704418.shtml,2012-01-28.

[9] 祝智庭,姜昌华.教育云开启泛在学习之门[J].中国教育网络,2011,(7):16~17.

[10] 祝智庭,管珏琪.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新发展:从“班班通”到“教育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4):4~8.

[11] 郁晓华,祝智庭.CSCL 中交互支持的新助力――多触点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11,(1):64~68.

[12] 祝智庭,贺斌.解析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 2010》[J].中国电化教育,2011,(6):16~21.

[13] 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DB/OL].省略/storage/documents/P21_Framework.pdf,2012-02-01.

[14] A Guide to Standards-Based Assessment.pdf[DB/OL].省略/html/Document.asp?chouseid=3550,2012-03-01.

[15] Marie Sontag. A Learning Theory for 21st-Century Students [DB/OL].省略/index.php?view=article&id=524,2012-02-01.

[16] 祝智庭,王佑镁,吴永和.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开放思维.开放教育研究[J].省略conline.cccs.edu/ccco/FacWiki/Blooms_Taxonomy_Tutorials/Churches_

2008_DigitalBloomsTaxonomyGuide.pdf,2012-02-01.

[19] Visual Bloom's [DB/OL].visualblooms.省略/,2012-01-28.

[20] 陈丹,祝智庭.“数字布鲁姆”中国版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1,(1):71~77.

[21] 祝智庭.“遗传型”教育要向“创新型”教育转变[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11,(8):44.

[22]‘Innovation’A Buzzword at AASA Conference[DB/OL].省略/2008/02/18/innovation-a-buzzword-at-aasa-conference/,2012-02-01.

[23] 梁斌.基于Web2.0的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8,(2):39~42.

[24] 祝智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中级版)[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7:11.省略/blognetwork/castingoutnines/author/robert/,2012-01-01.

[26] Tom Reeves.New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Web-Based Learning [DB/OL].省略/icwi2004/ReevesICWI04.pdf,2004.

[27] 祝智庭.设计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的创新研究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30~31.

[28] George Siemens.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 Distance Learning,2005,2(1):3~10.

[29] 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 2006,(3):5~9.

[30]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省略/html/201109/20110913154542p7fz.shtml,2012-03-03.

[31] 祝智庭,王佑镁,顾小清.协同学习:面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技术系统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4):5~9.

[32] 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8.

[3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5] Hofstede, G.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Mind[M].New York: McGraw-Hill,1991.

[36] 祝智庭,顾晓清.大型教师培训项目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8):13~17.

[37] 胡小勇.技术进化:学习文化发展何处去[N]. 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01-08(Z4,Z5).

[38] 任友群,王觅.新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国际交往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3):3~14.

[39] Fogg,B.J.Persuasive Technology:Using Computers to Change What We Think and Do[M].San Francisco:Monan Kaufmann Publishers,2003:6~10.

[40] 陈娜.未来五年影响教育的趋势、挑战和技术――关于《2011 Horizon年度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11~16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