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业的发展史范文

美业的发展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业的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美业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 档案管理 发展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不断整合,对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记录企业发展原始记录的档案的发展更是迫切的摆在了煤炭企业的面前。如何更好更快的发展煤炭企业的档案事业,更好地为煤炭企业的各项工作提高更好的信息保障,本文在对当前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档案事业的有效发展提出了几点措施。

一、我国煤炭企业档案发展的现状

虽然我国对新时期的档案管理提出了“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的要求,但对于许多的煤炭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档案意识比较薄弱

在当前的煤炭企业,仍有很多的人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管是在文件的起草、打印,还是在归档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二)档案管理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当期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方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特别是在档案管理人员配置这一方面,人员流动性大,知识老化,思想保守,缺乏新的技能;

(三)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

档案管理的有效运行需要强有力的制度规范作为保障,虽然大多煤炭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大多停留在形式上,不够完善,特别是对许多细节性的问题没有涉及到

(四)软硬件不够完善

仍有不少企业把档案管理作为一种负担,随便的应付了事,在档案管理的软硬件上都没有给与相应的配套设施。

当前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与国家的要求以及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策略

为了提升企业档案管理的需要,更好的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更有效的信息,下面将在参考先进企业档案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发展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提高全员的档案意识

档案管理要想发展的好,首先就是要提高企业员工特别是领导对于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应该定期的对员工进行档案管理宣传,不仅要是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宣传档案法,提高全体员工、企业法人的档案法律意识,自觉的参与到档案管理中来,形成广泛的档案管理基础。

(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及职业素养

随着档案管理水平及硬件设施的不断提升,对档案管理人员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应该配备好的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在配备时,一定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的更换,以免影响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人员层次上,应该引进高层次人才,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人才结构框架,提高档案的编研质量。在平时还要注重档案管理的人员的自我学习和培训,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档案管理团队,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任务,以学习促进创新,以创新带到学习。以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老提高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为煤炭企业的良好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

(三)建立完善的规则制度

完善的档案管理规则制度,应该是一个体系,涉及到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反馈机制、监督机制等,它们之间应该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形成一个闭合的管理体系,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运行的规范健康。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档案管理的领导岗位责任制,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不同档案的管理规范,并把对它们的考核最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四)进行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信息化档案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对于档案的利用也不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大家永不关门的档案馆。显然信息化档案馆的建立是以必要的软件、硬件设施为基础,以规范化的强制制度为保障。

(五)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当前煤炭企业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已经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档案的收集范围、收集的方法和手段比较陈旧,档案的开发更是微乎其微,以致在对档案的利用上存在很多的问题。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在编研上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汇编,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和挖掘,在利用上处于被动的局面。因此,为了实现档案的服务功能,最重要的事就是加大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力度,对档案进行精确的分类,深入的开发、编研,建立清晰的目录,提高服务的质量。当然这所有的一些都是建立在领导的重视、管理人员的精湛技能和相应的硬件基础之上。

我国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需要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去思考,放宽眼界,不断的吸收其它行业的成功经验,化为己用。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起适合自身的档案管理体系。

第2篇:美业的发展史范文

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我国的煤炭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其中“高度开发、高度排放、低度利用”的发展模式就是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煤炭产业的长久性发展。多年来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以消耗大量的资源的方式换来的,这种高投入的发展模式并不适用于长久性发展。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就是非常重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其在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发展的水平与效率,对于促进煤炭企业的长久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本文就将围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煤炭企业发展中的运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煤炭企业对环境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煤炭企业对于环境都会有比较严重的影响,这也是要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煤炭产业对环境的影分为很多方面,其中对水资源的破坏就是重要的方面之一。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会不断排除矿井水,这些水大大多是都是没有经过净化利用的,有些企业根本无法对矿井水进行净化处理就任其排放到外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周围地区的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对大气环境的破坏也是非常明显的,这种污染主要是发生在煤炭的开采和燃烧的过程中,燃??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是“大气杀手”,其排放到空气中对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其也被认定为是近几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后,煤炭产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对人类人体健康方面的影响,在矿区工作以及在矿区周围生活的人们都不可避免会受到健康上的威胁,一旦染上健康疾病则很难痊愈,这也是近几年来煤炭产业人才大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对煤炭产业的调查与研究可以得知,造成以上几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该产业一直实施“高浪费、高排放、低利用率”的发展模式,用这种方式来换取经济效益的增长久而久之必然会造成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结合各种煤炭产业造成的环境影响可以得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用是必然的趋势,其对推动煤炭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概述

所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指将产品的生产活动与废物利用结合在一起,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污染以及各种其他的问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模式,以促进经济的长久性发展作为最主要的目的。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中,生产环节产生的废品是无法进行再利用的,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构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结合的产业链,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把人、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整体起来进行分析,因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更加符合生态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资源的再利用,使煤炭产业实现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张节约、保护和对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物找到一个更好的发展道路,有效地实现资源再利用。总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煤炭企业发展中的运用途径

1.坚持科学发展

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用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煤炭企业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在煤炭经济的产业链条中不断增加产品,使企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实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在科学发展观的运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做到兼具社会责任感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对循环经济的实际意义进行全面的认识。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用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以及经济理念的要求研究企业进一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管理滞后、文化冲撞等等,对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解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按照相关的要求和规定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定位,将企业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2.调整产业结构

在煤炭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时代情况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走上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对经济增长方式要进行全面的转变,促进节约型产业结构的形成。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矿井的基础建设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促进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保证电力和煤化工项目对煤炭量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大力发展品种煤。其次,要有目的性地拉长煤炭的产业链条。一般情况下,煤化工产业的增值空间都很大,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除此之外,还要对煤炭产业的伴生物进行综合利用,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做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完善信息体系

煤炭企业想要完善信息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要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在这一过程中要立足于企业的发展实际,对信息体系的重要性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完善的设计与规划,可以从构建企业的网络平台入手,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其次,是要加强信息的采集和整合工作,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各项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具体的信息包括《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重要的法规。除此之外,要做好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对企业发展的目标进行制定。在煤炭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尽量保证资源的消耗速度小于污染物的排放速度,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用,为该种模式的运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充分调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4.完善管理制度

所谓的完善管理制度,就是要求煤炭产业要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相关的一些政府部门,更是要加强合作,建立相对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给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循环经济模式的运用提供一定的保证。除此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实施绿色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生产的产品的附加值。煤炭企业还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将资源和环境代价算到产品的生产成本之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在科学发展的落实方面,煤炭产业要特别注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其中尤其是资源与环境的协调,要做到主动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除此之外在节能减排方面也要多加注意,增强基层员工以及领导层的工作责任感,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将循环经济发展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5.强化资金支持。在煤炭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做到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正常运行,必须要加强项目的资金支持,具体的方式可以寻求多种融资方式,积极促进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开展,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进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在对资金进行保障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力度,要尽可能降低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量,减少污染数量以及范围,做到生产过程向绿色化方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在生产的过程中,企业要加大相?P技术的资金以及专业人员的投入,同时加大环保投入,争取建设一支高度专业化的科研队伍,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用提供技术保障。

第3篇:美业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作业展示;方法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58-1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我们用双眼迷恋于美术作品的魅力,同时我们又利用身边的一切美术作品展示的机会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通过美术作品的展示,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学生间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分享成果、获得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美术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综合、审美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思维碰撞、提升智慧的理想效果。对于观者来说是一次精神之旅,而对于艺术创造者来说更是一种激励、一种肯定、一种喜悦。鉴于此,在美术教学中,充分打造美术作业展示的环境、提供更多美术作业展示的机会、挖掘美术作业展示的方法,会对促进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扩大美术影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就我在美术教学中常用的美术作业展示的方法以及取得良好效果的作业展示的策略谈一谈。

一、街道文化墙

“文化墙”作为美化社区环境、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社区不同的特点,以社区路边的居民点、交通要道醒目处为载体,画上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内容,成为丰富社区精神生活、倡导文明新风的新靓点。走进一个社区或路过一条街道,如果路边有一条长长的美术作品墙或宣传画廊,那定会让路人眼前一亮,行走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的享受。请美术教师注意寻找一下,看看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一处可让孩子们表达的环境。马路两边的墙、校园四周的墙、住宅小区的墙、街心公园的墙等等,或者和有关单位与部门沟通一下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选择孩子们优秀的美术作品用油漆或丙烯颜料放大到墙上,这既是作品展示,又是美化生活,既是对小作者的激励,又是美术知识的普及,同时也能促进广大家长和市民对学校美术教育的了解与认可。笔者建议广大美术教师结合重大事件或节日,发动学生积极创作,每学期举行一到两次集体描绘活动,以扩大美术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二、校园美术窗

校园橱窗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及时反映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建设等方面信息和成绩的窗口和阵地。高度重视校园橱窗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橱窗成为全校师生励志成人、陶冶情操的精神园地。有位诗人说得好:校园,那就是教室里的书声朗朗、音乐室中的琴声飞扬、橱窗里的七彩之光。校园的橱窗也是我们美术教育教学的一块重要阵地,我们应该把它设计成我们美术教学的一部分,及时收集、整理优秀的美术作业,或将参加美术比赛的优秀美术作品张贴出来,或我们的老师来一个小小个人画展,让校园充满浓浓的艺术气息,耳濡目染,不仅展示作业的学生受到激励而提高自信,全校师生的美术鉴赏水平都会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中得到整体的提升。

三、班级美术角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更要突出美术学科的作用。在我们教室四周的白墙,应有一大块是美术的天地,用彩色纸镶个边,再贴上“优秀美术作业角”,张贴学生一节课中或一个阶段的优秀美术作业,这对促进学生的美术进步是巨大的。对于我们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展示和表扬的老师来说,这种张贴展示比起老师说很多句表扬都能更激励学生。

四、流动美术本

流动美术本?听到这个也许老师们会疑问,我们常见的美术作业本都是一摞一摞整整齐齐地堆在美术老师的办公桌上,美术作业本怎么能流动呢?不知道我们老师们还曾记得我们小时候,大家都爱翻看同学们的图画本。是的,人人都有好奇心,喜欢看别人画的是什么。为了更好地进行作业展示,同时也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我们打破美术作业本的常规束缚,根据作业展示的需要,让作业本既能拆散,又能装订在一起,让作业本更好地流动起来。例如:苏少版第十六册的一节校园风景写生课,我将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批阅后装订在一起,再给他们的作业集设计一个封面,起一个名字,如《校园之春——初二(1)班校园风景写生作品集》。然后将作品集放在班级的图书角给学生自行浏览欣赏,或将作品集带到其他班级进行流动欣赏。以这种流动展示为机制的学生作业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认真态度,促进学生间信息的沟通与相互的影响,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共享美术网

第4篇:美业的发展史范文

    1.实行新闻传媒与新信息、新技术的融合战略。电子信息技术对文化艺术及传媒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通讯卫星、数字媒体、电子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影响媒体的变革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应该说,信息技术与新闻传媒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可就重庆而言,在传媒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与传媒产业密切相关的信息产业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近年来,重庆市信息产业增加值每年以高于GDP三倍的速度增长,通信服务业对全市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3],经过几年的推动和扶持,重庆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重庆传统的资讯传媒产业与东部有差距,但是在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技术与产业上,重庆与东部、中部几乎处在同一个发展水平上,可以说新媒体技术为重庆传媒资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性的机遇,因此利用并且发展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技术,打造新媒体资讯产业非常关键。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传统的传媒资讯产业,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登上新的台阶,并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传统的报业如何实现真正盈利性的报网互动等;一个是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传媒资讯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新兴传媒资讯产业一开始就要建立在充分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体制,抓住重庆列入“三网融合”的第二批试点单位的契机,发展三位一体的新传媒技术。2010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重庆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长江上游新闻出版中心,第二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落户北部新区。基地以“园中园”方式在北部新区高新园设立,将在署、市合作框架下,实行管理主体、运营(服务)主体、发展主体、行业监管主体四位一体运作机制。基地将重点打造十大产业:数字图书、数字报刊、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按需出版和数字印刷、网络游戏动漫、数字音乐、数字教育、跨媒体复合出版。

    2.实行新闻传媒与新区域、新领域的融合战略。以新闻传媒为先行抢占文化产业的高地,在拓展发展区域方面,湖南传媒集团除向国内的区域发展外,还加强了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比如,湖南广电成功开拓了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市场;湖南出版向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等地输出了多种外向型图书;湖南动漫产品走进了亚、欧、美三大洲的36个国家和地区。在抢占新领域方面,湖南新闻出版业已实现纸、磁、光、电、网多媒体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成为“报网融合”发展的盈利者,将旗下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网站等整合构建一个覆盖报纸、网络、杂志、手机、网络电视、户外广告等多形态互动营销的全媒体信息服务型平台。对重庆而言,要拓展新闻传媒发展新区域,一是要结合重庆地域实际,向区县拓展,向规模要发展。由于行政体制上的关系,重庆有40个区县,绝大部分区县都拥有报纸和电视台,但由于无正式刊号、频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化发展程度极低。因此,重庆四大国有文化集团要通过市场、资本、业务多种形式与区县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开拓。在发展新领域方面,要按照优势优先的原则,壮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我市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向立体式、集约型方向发展。在发展新产业方面,重庆要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当前特别要抓好数字电视的推广和新介质媒体的发展。此外,要积极承接印刷复制业等产业转移。

    3.实行新闻传媒与新渠道、新业态的融合战略。除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渠道之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运作,网络新渠道催生了网络报纸、网络杂志等新业态的网络媒体,手机新渠道催生了手机报新业态的手机媒体。除了这些渠道之外,我们要善于利用早已出现的两种最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数字标牌和微博客。数字化时代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在当今时代,数字标牌(DigitalSignage)能即时传达信息,也能即时更换信息,因此已经被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公共部门机构,并正在此领域迅速增长。当世界进入web2.0应用时代,微博客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网络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微博客不只是开创了人际传播的新模式,它还开辟了信息传播和企业营销的新的网络阵地,而且它对突发事件传播具有得天独厚的速度优势,一些传统媒体已在寻求与之融合的发展之道[4]。在新业态方面,要抢占信息传播的话语权,新闻传媒要开辟的全市党报发行网、有线电视网、图书连锁网和电视零售网、手机传播网、互联网及网吧连锁网等六大网络,借助新的网络渠道,实现优化的配置和整合。

    4.实行新闻传媒与新支柱、新资本的融合战略。传媒资讯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其产业竞争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即产品竞争阶段、品牌竞争阶段和资本竞争阶段[5]。目前重庆的传媒资讯业尚处在产品竞争阶段,其传媒资讯产品并没有形成品牌竞争优势,如重庆报业市场只是几大都市报的产品竞争,而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品牌优势的原因。然而即使某一传媒资讯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而没有资本力量的介入,不进入资本市场,其仍然难以形成跨越式的发展。上市是媒体资本运作一个重要途径。在湖南,随着电广传媒在全国的率先上市,到2010年,湖南已经上市的文化企业达到4家,居全国第二位,特别是湖南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交易,成为我国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重庆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这对包括新闻传媒业在内的文化企业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重庆新闻传媒业应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好民营资本与新闻传媒业的经营性部分进行充分的融合发展。过去,由于重庆文化事业低层次均衡发展,县县点火,乡乡冒烟,形成“小而全”的格局,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小,将很难与发达地区文化产业抗衡。所以,对于重庆来说,当前应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形成以城市大型产业集团为骨干,区县、乡镇中小型文化企业相配套的产业格局;要加快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步伐,通过整合城乡优势文化资源,“做大做强”企业,增强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新闻出版、图书发行、文博展览业、文化娱乐业,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利益共同体吸引众多单位包括区县乡镇甚至文化大户加盟,采用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各种形式,形成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并积极推动和深化文化传媒企业上市融资。惟有做大做强了,才会反哺内容生产,反哺信息传播,为打造文化强市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5篇:美业的发展史范文

一、媒体和广告成为催生市场景气的共同体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民众业余生活情趣的丰富,西方的大众传媒市场不断膨胀,传媒产品的研究、投资、生产和销售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过传媒产业无论经营思路如何丰富,其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主要依靠广告收入作为资源补偿和价值增殖手段。媒体和广告已密不可分,以报纸为例,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报纸发行环节普遍赔钱,报纸定价抵不了所用纸张的成本,甚至仅够用油墨的成本。因此只有将媒体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以广告服务形式转化为商品出售给广告主,才能实现其劳动价值和资本增殖。开现代产业化报纸之先河的第一份廉价报纸――纽约的《太阳报》,按此模式运作,即获得了成功。据报道,美国的报纸广告收入要占到总收入的70%左右。不独报纸如此,商业性的广播电视更是将广告作为收入的主渠道。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的《世界传播报告》提供的数字,加拿大等一些国家的商业性广播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均占其总收入的90%以上。

在广告收入的分配方面,WTO的一个视察机构对近5年的意大利传媒产业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的电视的广告收入要占到全国广告总收入的50%以上,报纸则为25%左右,期刊逐年下降,目前为15%,电台和户外广告比例很低,但均稳定在4%左右。市场调查还表明,网络目前还无法依靠有限的广告收入来维持其庞大的开支,除非投资者不吝啬投资,否则网络企业随时都可能倒闭。

在几乎百分之百的大众传媒产业的经营者看来,想方设法赢得受众就是赢得市场,而且是双重市场――新闻产品市场和广告市场。报纸通过各种手段千方百计扩大发行量,广播电视千方百计扩大收听收视率,当然这是难度很大的竞争。如以法国报刊的一些做法为例,颇能说明一些问题:据调查显示,法国家庭平均每月用于购买或订阅报刊的开支仅占家庭预算中的5.7%,即75法郎。而法国有近3000家报刊,都想最大限度地争取每个法国家庭中的这75法郎。为了吸引读者,法国报刊的编辑方针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的记者通过报刊表达自己的观点,转到向读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尽力为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翻开法国报刊,可以看到“如何投资”、“如何解决孩子学习中的困难”、“如何求职”等专栏。政治时事综合报纸《解放报》开辟了“读者你”专栏,刊登的多是就业、投资、时装、保健等实用信息。有的报刊瞄准每日乘坐地铁上下班的“地铁族”,如《电视周刊》和《电视杂志》,开本都比较小,文章短小精悍,内容通俗易懂,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很适合在地铁中迅速浏览。法国报刊大都实行送报到户,而送报到户的含义就是要在早晨7点以前把报纸送到订户家中。据调查,早晨7点前送达的报纸阅读率最高,因为订户可以利用早餐时间浏览当天晨报新闻,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他们用完早餐去上班后,就不会再有时间翻阅报纸,而下午5点下班回家后,会有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介提供信息,也很少再打开报纸了。

二、综合性杂志的衰落已不可避免

在所有的调查中,受众数量的维持、上升和广告收入增加之间的正比关系反复得到了证实。而另一个已经基本得到证实的关于传媒产业发展的趋势则是,发达地区综合性杂志的衰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那些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的都市和地区更是如此。如在美国,个别历史悠久的综合性杂志如《读者文摘》依然活跃,但也只是个案,无法掩盖整体性衰落的趋势。那么,近来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或问,为什么专业化杂志会兴起而取代综合性杂志呢?学者们对此作了深入考察,并提出许多解释模式。

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广告商越来越意识到专业化杂志更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由于综合性杂志的读者群庞杂,上面刊登的广告对不少读者来说自然是无的放矢,而专业化的杂志其读者群非常明确,大多数广告商因而更愿意在它上面花更多的广告费。如果说在以往专业杂志不多的情况下,广告商没有什么选择余地,那么现在随着专业化杂志的纷纷创办,显然情况有所不同。而广告商的这种转移又进一步加快了专业化杂志的兴起和综合性杂志的衰落,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广告收入早已成了杂志的生命线。其次,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早在1959年夏,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就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而美国当时正从一个工业化社会进入一个后工业社会,该社会以服务行业的增长及专业化程度的加强为特色。社会学家理查德・梅泽尔1973年又在一本名为《大众媒介的衰落》的书中考察了后工业社会的媒介发展问题,指出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人口会分化成具有不同兴趣和关注对象的部分。这样一来,专业化杂志的兴起自然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再者,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工业革命以后发展起来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其流行的大众文化具有一种销蚀个体的趋向,个人成了大众文化中无足轻重的东西,人们只能看到社会文化的流行之潮,个性与特色早已湮没其中。然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有了更多的金钱,这时人们就会开始抗拒这种剥夺自主性的大众文化,人们希望在大众文化中找到属于自身的独特位置,打破工业革命带来的大众一体化,通过亚文化来抗拒大众文化,找到个人的归属感。就杂志而言,人们希望在大众之外还能属于某些特殊群体,而专业化杂志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三、国际市场出现传媒产业巨无霸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传媒产品的国际市场也逐步形成。九大全球媒体巨无霸支配着全球大众传媒市场。它们依次是: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Viacom、News Corporation、索尼、TCL、Universal和日本广播公司。这里还没有考虑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公司合并形成的特大型传媒产业,以及雅虎和默多克正在酝酿结盟的新情况。

在这些传媒产业巨头的引导下,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传媒产业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的大公司垄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几乎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转播站。而在美国自己的电视中,外国节目的占有率只有1.2%。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产量只占全球影片产量的6.7%,却占领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市场调研表明:今天全世界的传媒产品流通,是一个很不平衡的潮流。在全世界跨国流通的100本书籍中,就有85本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在跨国流通的每100小时的音像制品中,就有74小时的制品是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在跨国流通的每100套电脑软件中,就有85套是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更何况,在信息技术渗透过程中,许多发达国家还掌握了核心或者关键的技术,比如,因特网的顶级域名注册必须是在美国,重要软件的芯片和制式大多由美国掌握。

所以,一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众传媒市场走向进一步的自由竞争,那么,首先得益的当然是跨国公司,是这些公司所在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它们将以巨大的资金规模、先进的产业结构、强大的市场扩张、大量的科研投入、国际性的营销网络,不断地加强自己在国际传媒市场上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的传媒市场如不加预防,将越来越多地被它们抢占。

四、立法保护民族传媒产业已是普遍之势

立法制止外国传媒产品在本国市场和社会空间的泛滥,同时也为本国传媒产业的增长尽可能地提供法律保护,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课题。不少新兴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本国实力尚不雄厚的传媒产业被外来强势传媒所击溃,进行了一些立法上的探索,这方面以色列和波兰都显得非常具有民族个性。如作为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以色列议会一向无条件地支持以美双边合作,但以色列的议员们就是无法容忍这样的现象:无论是在城市街头还是在家庭卧室里,以色列人都被浸泡在美国的流行音乐里。麦当劳快餐厅、宝塔音响店、布洛克巴斯特录像带专卖店遍布城市街头,以色列有线电视台还转播着美国MTV音乐电视台的节目。

据报道,以色列议会正在努力扭转这股媒介消费浪潮的潮头。在2000年5月的一次投票中,议员们初步批准了一项法案,它要求国家电视台所播放的歌曲中希伯莱文歌曲必须占一半(希伯莱文是以色列的国语)。投票的结果是36票赞成,0票反对。该项法案的发起人、反对党工党的议员约纳・亚哈夫说:“我们正在修筑一道防护墙,以防外国文化的泛滥。这个国家已经成立50年了,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我们认为应该加以保护。”这项法案反映了以色列为塑造本国形象而正在进行的一场奋斗。因为它的自身文化尚在形成过程中。目前有线电视、因特网和日益私有化的经济把以色列人与世界其他地区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以色列立法当局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采取行动的。亚哈夫说,他所提出的法案旨在激发以色列人的创造力,并抵制外来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中的许多人就是美国MTV电视台的忠实观众。以色列表演艺术协会会长谢赫・列维引述了法国通过的一项类似的法律说,法国规定国营电台播放的歌曲中40%应该是法语歌曲,以色列应该有更多有效的传媒产业国策。他还说,目前对希伯莱文歌曲的需求正在增加,因为人们认识到必须保护以色列自身的文化。列维说:“在以色列出现了美国化的趋势。我们希望防止我们的文化被其文化所淹没,我们鼓励多出一些本国的传媒产品。”的确,立法捍卫民族文化和保护民族传媒产业无可厚非,而这在新世纪之初将成为各国立法机构的普遍性选择。

第6篇:美业的发展史范文

《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外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中的一册,目前已连续出版九年。该书邀请传媒研究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在对当年中国传媒各领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未来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传媒蓝皮书”自出版以来,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目前“传媒蓝皮书”已经成为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权威著作,并于2012年被认证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无疑为文化传媒业增添了新的动力。在这一年里中国传媒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央对中国传媒长期发展的总体产业布局及自上而下推动深化改革的产业政策,为未来的传媒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制度基础。新体制下的企业运行机制更加市场化,使媒体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

《传媒蓝皮书》主编崔保国教授在会上了2011年传媒产业主要指标数据。根据2012年3月为止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和推算,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从传媒产业各行业的市场结构看,2011年,报纸电视占据了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31%,互联网业务规模达到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42%,几乎占据了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广播、期刊、音像、电影等媒体的市场规模较小,应对媒介环境变迁冲击的回旋余地有限。

崔保国教授指出,2011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在平静之中涌动着深刻变革的一年,报社、出版社等媒体的转企改制进一步深化,上千家传媒企业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微博的盛行使传统媒体相形见拙,网络广告正以近60%增长速度快速赶超传统报纸广告,互联网实际上已经是多种媒体形态存在,并影响到整个传媒产业的格局。

第7篇:美业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保险;煤矿业;形式;发展

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保险支持情况

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支撑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6.9%和69.3,我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可采储备中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结构关系为5%、91%和4%,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仍将是重中之重。

煤炭开采向来被认为是风险最高的行业之一。我国95%的煤矿开采是地下作业。煤矿事故占工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72.8%至89.6%,2011年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201起、死亡1973人;除此之外,煤矿开采从业人员还大比例的遭受职业病的困扰。虽然随着政府监管加强和企业管理逐步规范煤矿事故数据逐年降低,但我国目前煤矿业生产仍不够安全,且煤矿企业很有可能会因一次重大安全事故而倒闭。

煤矿开采的高出险率和出险事故的高损失特征,对煤矿企业经营和安全管理带来了很高的要求和极大的压力。面临这种行业特性,除了严格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逐步提高的开采技术述评支持外,煤矿开采企业也需要事故发生后充足的对应机制,而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正是煤矿开采企业最需要的支持。

目前,在对煤矿企业的保险支持上,主要发挥作用的保险险种有五个:工伤保险及医疗保险、团体意外险、雇主责任险和安全生产责任险。在这里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保险以及各自发挥作用的机制:

(一)工伤保险及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工造成伤残、死亡或职业病后,对受到伤害者及其家属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措施。医疗保险是指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在这里讲这两种保险放在一起,是因为在保险业对煤矿开采企业支持的初期更多是局限于这两种社会保险,一个提供死亡/伤残情况下的补偿,一个负责医疗费用的赔偿。

作为社会保险,这两种保险形式是强制性保险,企业主必须替员工办理这两种社保;如煤矿工人因工受伤、死亡或需要进行治疗时,这两种保险将给予最基础的赔付和补偿,减轻煤矿企业自身应承担的压力,但这两中保险无法补偿到的部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仍然应由企业承担。

(二)团体意外保险

团体意外保险,是指是以团体方式投保的人身意外保险,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遭受意外伤害,并以此为直接原因造成死亡或残废时,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或受益人支付一定数量保险金的保险。

该险种是企业在强制性社保之外自主为员工购买的一种保险,这种保险形式体现的是一种企业关怀和员工福利;实际上如发生事故后,团体意外保险的赔偿是针对员工个人的补偿,独立于煤矿企业所需承担的责任之外,企业本身并不能因为该险种的赔付而减免其责任。

(三)雇主责任保险

雇主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即雇主的雇员在受雇期间从事业务时因遭受意外导致伤残、死亡或患有与职业有关的职业性疾病而依法或根据雇佣合同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为承保风险的一种责任保险。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这种保险形式实际上是工伤保险的一种补充,因为其负责赔偿的是企业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如果企业给员工购买了工伤保险,雇主责任险可以帮助企业负担工伤保险进行赔偿后仍应由其承担的责任;而如果员工没有工伤保险,雇主责任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工伤保险进行赔偿。

(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是指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并导致人身伤亡时,由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单位所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及相关合理的救援费用,包括人身伤亡补偿和事故救援费用。

这是一个近两年新出现的保险险种,它不同于前述几个保险产品的广泛适用性,可以算是针对煤矿等高危行业专门开发的一款保险产品,保险责任与雇主责任险有一定的类似,但是进行了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针对性修改,例如增加了救援费用赔偿责任和对第三者的赔偿责任,减少了职业病的赔偿责任。同时这个险种出现的前提是安全监管部门对高危行业的金融支持,因此自诞生就具备一定的行政强制色彩,但也需根据具体地区政策实施。

二、各种保险产品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通过上文对煤矿业以及适用于煤矿业的各保险险种的认识,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在目前煤矿保险现状下,这些保险险种在发挥作用时各自面临着什么样的难题,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矛盾和关联?

(一)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

虽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等政策要求工矿企业必须为职工投保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能达到完全的执行,仍然有不少企业为了种种原因选择不为员工投保。

除此之外,作为社会保险,这两个险种赔付水平较低,一般仅是基本待遇项目和标准,与煤矿井下作业条件的高风险和高损失形成巨大的反差。

(二)团体意外保险

由于煤矿企业的高风险和高损失特性,团体意外保险作为一种商业保险,保险公司从盈利的角度考虑,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参保规模并不十分愿意承保,即使承保费率厘定也将较高。另一方面则是前文中提及的,团体意外保险是一种补偿类的保险独立于企业责任之外,也正因这种特性,煤矿企业的投保积极性也不高。

(三)雇主责任保险

雇主责任险由于其对企业责任的有效转嫁,相对于团体意外险来说更受煤矿企业欢迎,但它同样也具有保费高企业不愿意投、保费低保险公司不愿意保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个险种存在不记名投保的可能,在充分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保险公司往往面临着低保费、不记名、无规模等多重恶劣条件,大部分保险公司更是对这个险种的业务避而远之。

(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该险种由于出现的较晚,具备有一定的强制色彩,但实际操作中更多是一种半强制和行政建议的形式推广,很多煤矿企业并不买账。

(五)各保险险种之间的矛盾和联系

事实上,上述的几个保险产品之间,保险责任和赔付范围相互补充完善却又多多少少存在重叠,如非专业人士很难清楚的了解各保险产品之间的差异,就更无从谈起选择合适的保险方案,实际上增加了保险业对煤矿行业支持的难度。

三、关于服务煤矿行业的保险产品组合建议

上文分析了各险种的机制和问题,而且非专业人士面对这些保险产品无从下手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保险方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如下:

首先,加强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强制执行力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这两个险种必须得到完全的贯彻参保,只有这样煤矿企业的员工才能得到基础的保障,即使在没有其他保险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员工无处索赔或企业因事故倒闭的局面。

其次,商业保险应由雇主责任险向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进行过渡和普及,雇主责任险作为一种适用性非常广的商业保险并未完全考虑到煤矿生产企业的特征,同时由于其投保率一直没有办法得到较大的提高,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也很低;而以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推广为背景的安全生产责任险,一方面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以强制性手段推广可以保证巨大的规模吸引商业保险公司的参与。

最后,有条件的煤矿企业可以在上述险种安排下选择为员工购买团体意外保险,增加员工福利和企业关怀,进一步增加抗风险能力。

四、政策建议

煤矿业作为重要的能源行业,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所以在煤矿业的发展中政府的参与和监管是必不可少的。保险行业在煤矿业中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政府的支持和监管,下面探讨一下政府在煤矿保险业中应当起到的作用:

(一)政府对保险业的推广普及作用

目前保险业对煤矿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存在的一大重要难点就是普及程度低,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的煤矿企业没有纳入保险保障范围,另一方面低普及率给保险公司带来了经营压力,无法实现保险的大数法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强制的手段保证参保率。

(二)政府监管作用

发生问题之后政府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当煤矿生产单位发生事故时,我们所引入的保险机制能否及时有效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不仅要靠煤矿生产单位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协调,政府的监管作用也很重要。

政府在这个时候应当正确的对煤矿事故进行调查,追究相关人的责任,同时也要监督和协助保险公司一起完成对事故后受害人员的利益的补偿,从而把保险在矿业中的作用发挥出来。

第8篇:美业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媒体融合;广播电视行业;发展问题

媒体融合是各种媒体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些年,媒体融合在我国的热度不断增加。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体都开始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立了联系,并开发出具有信息共享、资源集中处理功能的信息产品,为广播群众呈现了不同感官享受的体验。在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行业要如何发挥自身传统媒体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已经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一、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路径探究

(一)围绕节目拓展市场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急需重新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领略不同的传播等级,将自身的目标受众以及市场受众清晰地划定,并以此为蓝本与核心,将各个媒体的平台有机结合,在找寻目标客户的前提下输送高质量的节目。[1]在广播电视产业中,我国相关部门统一排查发现,目前已有超过70%的客户与市场实现对接,得益于良好的对接和互通,实现了广播内容的制作精良。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与社交平台的联动,使得节目的标准与选材更贴近当下的市场。通过传统的听众领域,向包括短视频、微博、微信等多元化的平台输出,咨询获取更为便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机融合,达到了不同的节目格局融合,市场效益与经济效益也能显著提升。

(二)广播电视节目提质增速在当前多元化节目井喷的状态下,广播电视节目在媒体融合视域下,进一步提升质量与加快速度成为关键要义。目前,绝大部分的广播电视节目在当地的要求下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对节目内容的审核要求也日益提高。其审核的目的不仅仅是查看节目是否符合国家要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考察节目的内容是否能够得到认可,是否能够正向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品牌的树立,是否具有更好的传播力。从现有的经验来看,在绝大多数的广播电视节目中,访谈、交通以及民生话题为主的节目内容是媒体融合视域下最为热门的项目,其精确把控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及喜好,基于此形成了一个良好且庞大的广播电视节目市场。此外,在现有的广播电视节目中,除了将新鲜的一手资讯内容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出以外,其新闻的延伸和后续情况,大多会在媒体融合视域下形成新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拓展,实现了线上线下多媒体平台的融合互通。这拓展了节目多元化的额外内容,使得现有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升,顺应了媒体融合视域下的发展要求。

(三)实现立体传播和多元创收当下的媒体融合视域,也可以理解为在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呈现形式更为立体与多元,用户还可以使用天线或Wifi等功能实现收听。以广播节目为例,驾驶员可以在驾驶的过程中收听,部分年龄较大的听众大多使用收音机听,其余人群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收听。通常情况下,不论是收音机还是手机,只要具备移动信号即可实现及时的节目收听以及节目参与的需求。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广播节目的品牌广告商创收比例明显上升,这在新媒体迅速崛起,传统媒体优势消融的情况下实属不易。而究其原因,更多元化的传播、更便捷的收听、更多的参与性和互动、更丰富的线下衍生活动,起到主要作用。这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撑,离不开媒体融合的相互助力,让广播发掘出自己的“第二春”。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广播行业创新策略

(一)培养新“新闻人”在当前媒体融合的视域下,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已经逐渐无法跟进新闻制作节奏,培养新“媒体人”成为当务之急。而新媒体人的要求与能力,除了具备良好的新闻素养以外,最为重要的即为具备前沿的战略目光以及一定的互联网思维。这是当下广播电视媒体思考的重点。如果没有良好的创新求变意识,广播电视媒体势必将面临淘汰。只有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工作,才能在当下广播电视媒体急需转型的现实情况下,推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为帮助广播电视产业再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转型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媒体和平台之间碰撞融合,实现良好的案例带动,为人才的交流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实现可持续化的广播电视产业循环。[2]

(二)增加电视节目的多维传播结合过往的实际经验来看,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大多是单向传导的,每当播放结束后,节目的传播即可停止,缺乏与用户和受众之间的交流,作为内容的创作者也没有第一时间得到用户的反馈。缺乏交流、互动以及沟通是最为突出和显著的问题。而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媒体融合的视域背景下,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互动门槛不断降低,在节目开始前就可以完成节目的互动和交流,使得节目的联动性更强。以国民受众程度最高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例,其在2016年加入了互动环节——整点摇一摇功能,并在节目上设置了一定的奖品,用以更好地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促进交流活动更多开展,使得观众和用户本身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节目放送的一环。这样的多元化形式以及丰富的交流机制,能够更好助力广播电视节目进一步扩展用户群体,取得更好的观影效果。

(三)推动新媒体与广播的融合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传统一维的广播内容能够走向多维度的综合立体传播。眼下,广播、纸媒涉足视频制作并不鲜见,它们在手机端的微信公众号、社交平台、电脑终端上不断创新。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势必会进一步加快信息传播速度,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试听体验。与此同时,转变传统的单线交流,使得节目内容更为丰富和具体,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节目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媒体融合的视域下,未来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将会更为多元,效果也会更好。[3]

(四)做好当地文化特色新闻建设在融媒时代背景下,传统电视广播媒体如何能够可持续发展,还与其品牌的特色建设与内容开发有着直接关系。首先,传统媒体要结合地域色彩,充分开发当地媒体特色,构建属于自己的媒体品牌。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电视广播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而且还能够树立优秀的品牌形象。其次,广播电视行业要做好品牌推广工作,结合当地特点构建品牌,打造电视广播节目品牌,管理者根据品牌特色进行特色化管理。打造以当地风土民情、风俗习惯为内容的节目产品,并进行合理创新和改革,把当地民俗风情作为创新背景,把人们所关注、所喜欢的事件作为内容,充实品牌内涵。最后,要不断提升和强化广播电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制定科学的用人机制与人才培训机制,通过人才培养与工作路径规划,为广播电视媒体资源整合提供支持。

第9篇:美业的发展史范文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风靡全球,日新月异的流行技术在不断更新着人们的阅读期望,也颠覆了出版内容的构思、设计、创建、数字化、存储、打印、销售以及发行方式。出版商必须与时俱进,将内容与科技完美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阅读体验。唯有如此,才能成为未来的赢家。

教育出版

目前,数字产品在教育市场上的份额还很低。美国出版商协会(AAP)和美国书业研究集团(BISG)的一份报告指出,2011年,数字教材(即电子书)在高等教育出版市场中的比例仅略高于5%。

显然,单纯依靠电子书还不足以推进教育市场的数字化进程。要想充分发挥数字产品的潜力,教育出版商还须推出完美的授课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改善学习效果。出版商必须向软件公司学习,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以改善客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教育出版商还要能在客户常用的各种设备上提供服务。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普及,出版商绞尽脑汁地打造能与各种操作系统及平台兼容的产品。

尽管挑战重重,出版商仍有足够的理由对未来充满信心。数字化教材将借助崭新的互动式媒介把课本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散发出纸质课本无法比拟的无穷魅力。目前,学生和老师对数字化产品的接受度也正在快速提升。因此,数字化必将成为教育出版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出版

在美国,图书馆迅速顺应了数字化发展潮流。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数据显示,全国近90%的公共图书馆都提供数据库在线访问服务。此外,82%的校园图书馆也建立了数字数据库。

但在今后,图书馆将会面临更大的考验。例如,过去几年来,它们普遍经历了预算削减,这使得馆内藏书量难以维持,并制约了用户群的发展。各家图书馆也坦言,面对谷歌、维基百科提供的海量信息和便捷的访问方式,它们亟需顺应时展的要求,更新自身的软硬件设施,只有这样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公众在图书馆能够查阅到各方面的权威信息,这是时常光顾图书馆的读者的普遍共识。但图书馆给一般用户的印象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机构,而不是数字化的虚拟空间。市场研究机构Outsell Inc.的一份报告指出,超过75%的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借阅服务,但了解这一情况的用户还不到25%。

对于出版商来说,这些问题也带来了机遇:开发全新的、廉价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使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有用信息,借此吸引他们光顾实体图书馆或其网络资源库。

大众图书出版

随着电子书大行其道,大众图书出版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美国出版商协会和美国书业研究集团的调查,小说及其他大众类电子书在2011年的单位销量增长了210%以上。同年,亚马逊电子书的单位销量也首次超过了纸质书。2011年,虽然纸质书籍的销量出现下滑,但在电子书的强势支撑下,大众图书出版的单位销量仍收获了4%的增长率。

过去,出版商疲于在精装版的耐用性与平装书的经济、便携之间寻求平衡。现如今,电子书在价格、便携性和耐用性等各方面都大有赶超传统书籍之势。许多大众图书出版商迅速对此做出反应,积极投资新技术,以巩固其业务阵地。除开发电子书和其他数码产品外,出版商还采用按需调整印数等策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传统书籍的出版成本。

决胜未来的关键

出版商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必须能在多种技术平台上应用。据2012年秋天Student Monitor进行的一份问卷结果显示,96%的大学生人手一台电脑,64%的人拥有智能手机,还有15%的人购买了iPad。因此,数字化解决方案必须能够与这些设备兼容使用。

今天的消费者比以往更注重产品的开放性和可及性,出版业面临着低成本甚至是免费资源的挑战,而且竞争还将日趋激烈。在知识产权备受威胁的今天,出版商还肩负着教育消费者的责任,以提高他们对权威著作的价值认知度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