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

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

第1篇: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学资源; 学习方式,学习能力; 有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09-001\

积极的开发、管理和应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是新课程赋予地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但最有意义的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所以,地理教学资源首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从而利用地理教学资源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利用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以往学生完成地理学习任务的大体过程是:先听教师讲解或自己阅读教科书,接着利用从教师那里“听”到的或从教科书上“看”到的知识及方法来完成课堂练习,最后掌握知识或技能。

如果学生学习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学生首先可能是阅读教科书,因为教师讲解的主要还是教科书里的内容,或者问同学,再就是直接问老师。这里有一个环节不能忽略,即上面的过程是假设学生学过的东西都在教科书中或只用简单语言就可以描述的,并且每一个知识的学习过程都是基本固定的。如果某些知识在某一阶段学习以后就可能再没有机会接触那些知识的话,上述问题也就无法解决。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有些地理知识比较复杂,例如,地球的运动以及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至少教师要使用地球仪,才能够比较容易地使学生明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使用更复杂或更高级一些的地球仪,也可以用计算机软件。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在一节课或两节课里,使所有学生都明白或都记住。对那些当时不太明白,或过了一段时间有些遗忘的学生,教师还能不能提供类似当初教学的情境呢?例如,学生不能借到地球仪,不能在需要的时候到计算机房重新看教师使用的软件演示等。有经验的教师经常会对新教师说,你的每一节课都要上好,对你来说,可能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但对学生来说,是唯一的一次,可能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学到了。再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使用图片、课外资料等辅助材料。这些辅助材料,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教师使用时接触到,下课以后,他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了。这样,课堂练习或考前复习时遇到的问题,有可能由于得不到教学资源的及时辅助而不能有效解决。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传统教学的一个弊端。

教师是否能给学生提供完成学习任务的帮助呢?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里,“丰富”的含义是指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中客观存在的相当数量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指学生可以方便地使用的那些资源。如果教学资源很多,但只有教师才能使用,并不能说明教学资源是丰富的。要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就要为学生创造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获取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曾经使用过的资源)的条件,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水平的提高,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二、利用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深刻的意义在于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我们设想,当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把一个问题完全搞懂,想再重复一遍课堂上的某些学习过程时,我们给他提供了相应的学习用具和一些辅助材料,他们利用这些材料自己重新学习了一遍,并把没有弄懂的问题弄懂了,实际上他们经历的是一次自主学习的过程。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如果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做后盾,是很难实现的。

除了学生自主学习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提供教学资源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现在,许多教改实验正是从让学生直接利用教学资源入手,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运用资料进行创新的能力。当学生学会利用教学资源后,他们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不再依赖老师和教科书,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这对地理的教与学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充分利用地理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地理信息处理水平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2篇: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

在云计算时代,互联网的教育资源被虚拟在“云”中,学校,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都可以安全、快捷、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云计算在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云计算的核心能够实现教育的社会化、服务化和合作化的理念,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改变教学方式及建设校园信息化方面做出相应的贡献。实现教育云计算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促使教育资源互通

数字化校园主要是通过校园网来获取和存储教育资源,目前教育体系内存在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相互协作水平弱等问题。如何对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和最大限度的利用,就成为减少教育教学成本,提升院校教学水平的首要的问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服务形式将一切可用信息和资源均封装成服务,教育云的用户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终端实时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跨设备和跨平台访问。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电脑、PDA、手机等设备在线查看和使用“云端”的各类教学资源。使用云技术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正是院校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所需要的。

1.2云计算技术可以构建网络学习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教学资源云主要为学生、教师及院校提供服务与支持。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具有互动性强和资源更新快等特点。校园云服务能够充分满足全校师生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方式的访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当前教育过程中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资源更新速度慢,共享程度低的问题。教师、学生及其它教学管理人员将在教学、管理和交流方式上产生一系列变化。(1)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适应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在教学角色上做出改变,在云计算时代,教师的角色正逐步的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协作者,充分利用云技术的优势来完成教学过程和实现教学创新。云计算技术可以使所有的教育资源安全的实现共享。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课程的特点、实现电子备课和网络教学,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从而很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与数字视频技术,实现教学场景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云计算还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先进教学理念的共享和教学资源的不断开发,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打造一个开放式数字化的资源库。教师可以从共享教育资源库中获取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前沿技术等信息,可直接引用教学资源云平台中的课程资源,获取教学课件、授课案例等。(2)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可以根据教育云服务的类型,构建个人网络学习环境。云计算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可以进行互动学习的资源和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实时在线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仅限于教室和课堂,并且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教育云平台解决。学生还可以通过教育云平台的数字图书馆、共享资源库学习到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云计算学习环境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学习资源,实现互动学习,并记录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工具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书本,所有连入网络的通信设备和计算机都将称为学习的主要载体。(3)云教育平台为学校及学校管理者提供一套从招生管理、教师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就业管理到数字校园平台对接服务的一系列服务。通过教育云计算平台可以完成资讯生成、在线编辑、信息上传与、以及依托课程开展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标准开发以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定制等功能。

1.3搭建学校与企业的桥梁

企业可通过教育云平台建立与行业院校的资源共享,在教育云平台企业信息,为学校和学生了解行业资讯、行业发展现状等提供有力帮助。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库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状况及学生就业信息,及时企业岗位需求,实现在线岗前课程培训,从而实现了企业与学校之间便捷、高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1.4促进节约型数字校园建设

在数字化校园时代,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能力需求,学校需要经常更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这就需要学校大量资金的投入。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将分散在校内的硬件资源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向学校用户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可以有效地减少学校硬件设备经费的投入。教育云技术能把分散在大量分布式计算机上的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构成一个教育资浅析云计算技术对校园信息化的影响刘颖(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摘要: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目标是整合和优化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开放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云计算技术在促使教育资源互通、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促进节约型数字校园建设等方面展示了它的独特优势。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考虑云计算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确保云计算技术能够真正给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带来有利之处,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云服务的平台,实时和动态地把教学资源提供给使用者,实现教育资源的分享与交互。关键词:云计算技术信息化校园教学资源源池,通过网络为学校各级用户提供计算服务,这样就可以降低学校用于购买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交换等硬件设备的成本,同时降低维护费用,节约了学校的开支。由于教育云计算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安全服务,易于管理和升级,使学校的网络中心技术人员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应用和服务中,减少了学校对人力资源的成本投入。

2云计算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

第3篇: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

    由于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空间十分有限,在思品课程中更多地采用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欣赏体验等活动形式,单独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的困难,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学习途径更为多样和广阔。据调查,在《思品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通过书本上的故事、图片获取资料之外,还可以运用视频资料、网络等获取教学资源,取得更显着的教学效果。如教第一单元《家庭小账本》一课时,教师收集一些学生家长工作的照片、视频,再制作课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父母生活的不易、工作的艰辛,让教学变得有血有肉、灵活生动、极富生活气息,更重要的是学生节约开支、尊重劳动、自己理财等品德和社会知识教育水到渠成,信息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

    2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教学整合途径

    2.1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有机整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老师在课堂枯燥的讲授,学生毫无兴趣。而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则可以将多种网络媒体信息快捷、方便地交互集成,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如教《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当危险发生的时候》一课时,可让学生收集一些安全事故的资料、在网上下载观看《生命安全高于天》等影片,让学生系统全面的接触到安全知识的教育,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学习了消防知识,详细了解对火灾的处理方法,知道当火灾发生时候要机智、勇敢,不慌张、不盲目,从而达到升华,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2.2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现在,我校正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自制教学课件,进行电子备课,实现现代教学技术的革命。教师在准备教学阶段,利用网络查找详实的资料,筛选适当的、丰富的例子,尽量使思品课堂生动、活泼、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二是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的整合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符合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利用课件广泛运用视频信息,不但有助于直观感受知识,更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可以激活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明辨是非。

    2.3息技术与思品学科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

    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特征表现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主动参与。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形成由个别学习转为合作学习、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接受学习转为探究学习的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如教第二单元《我们的班干部选举》一课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媒体主动获取班干部的工作职责,某某学校班干部最近一个星期在忙些什么,然后进行讨论,假如你是班干部如何来为大家服务,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增强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与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取、处理信息的方法,建立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

第4篇: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城域网;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Study on Discipline Teaching Resources database Of Web-based Environment

------ Information Tech Web Resources of Hongze Education MAN As an Example

Lv Fubing

(Hongze Teaching&Research Office,Hongze2231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mmunity's emphasis on education and government financial,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dvances steadily in all places,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lso will vigorously develop,and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imperative.In this paper, taking an examp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network education resource database construction in Hongze County MAN Education we try to make some study and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Keywords:Educational information;MAN;Resource database;

Construction

2005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发《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0年,江苏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江苏省教育厅也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由全省统一部署的“校校通”工程实施完成也助推了各地教育信息化驶入快车道,教育城域网的建设规模日益壮大,但仍有部分地区对教育城域网建设只考虑硬件环境建设,忽视了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学校各自为政,重复购买软件,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教学资源在地区范围内快速、有效的共享重视不足,缺少对教学资源的建设模式的研究和探讨。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数字化的多媒体类的信息资源。包括教材、案例、视频、图片、课件等,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教育网络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为了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要,减轻教师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负担,避免教育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洪泽县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要求,开始着手规划本地区的中小学教学网络资源库建设,洪泽县教研室信息教研组承担了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库建设任务,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申报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市级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构建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新机制,并集中本地名校、名师的优势力量,利用教研系统的管理优势,调动各学校的积极性,共同研究开发适应学校需要的网络课程资源。

二、教学资源库分类及内容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素材类教学资源的建设,根据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可以分为以下九类:(1)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2)题库: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测量工具;(3)试卷素材:各个学科有典型意义的试卷集合;(4)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5)案例:案例是指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6)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7)常见问题解答: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8)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9)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要求

为了保证所建设的网上教学资源库的先进性、完善性和可扩充性,在规划和设计资源库系统时,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系统的开放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前瞻性和兼容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标准化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开发标准》制订符合本地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

四、教学资源库建设方式与途径

(一)上级配发资源。国家、省、市各级教育部门配发了各类教学光盘资源,通过卫星接收的资源等等,通过整理可以加入到资源库中。

(二)网上整合。随着互联网上的数据不断膨胀,其中不乏大量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众多的教育网站和个人网站是建设资源库重要的资源来源。每位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查找并下载与我们教学相关的优质资源,或通过修改、整理后可以成为适合我们的教学资源并加入资源库中。

(三)自创特色。这是获取教学资源的主要方式,也是打造具有我县特色的资源库建设的主要途径。各个学校的学科骨干教师是资源库建设的主力军,由全县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完成。各中小学教师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教学资源,通过学校、学区、县级有关单位的逐层评优、筛选,最终由电教信息中心对各学区(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总结、分类、修改处理后添加到教学资源库中。

(四)外部采购。按照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可以根据学科和教育的需要,选择实用性比较强的资料购买,充实到教育教学资源库中。

五、教学资源库的维护和更新

随着教学资源库逐步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因为技术或网络的原因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一个团队去更新维护。我县目前已经拥有一支稳定的信息技术教师师资队伍,但要合理科学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制定详实的网络资源库维护及奖励管理办法,明确每位教师都有建设资源库的义务和责任,教师自己开发的课件、教案等不是自己的私人物件,而是集体的智慧财富,应该积极把自己的课件等资源及时添加到我县的资源库中,来提高全县整体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顾鹏尧.校园网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中小学电教[J].2003,5

第5篇: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资源;个性化检索;过滤技术;用户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2―0094―03

引言

英语教学资源是指蕴涵了特定的教育信息,可以提供给英语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各类英语信息资源,特别是能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英语教学资源。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有机整合极大地丰富了外语教学的信息资源。特别是,Internet的出现,使得大量的真实而鲜活的语料资源实现了电子化和网络化,变“供给制”为“自助餐式”,为学习者提供了自主选择语料的广阔天地。为主动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电子载体语料源不仅从数量上达到了“应有尽有”的丰富程度,而且从质量上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零时差”,从根本上改变了外语资源单一匮乏和陈旧老化的局面[1]。

按照教育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委员会于2000年5月所推出的《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规定[2],从教学资源建设的实际出发,把教学资源分为以下几类: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

目前的英语教学资源库系统主要提供教学资源上传、教学资源查询和教学资源下载等功能。主要就是以“物”为主,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特别是现有的教学资源库不具备个性化和智能化等特性,从而普遍存在海量教学资源与用户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3]。由于这个矛盾的存在,一方面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为用户查找和使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困难。这些问题都阻碍了英语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造成了极大的教学资源浪费。

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教学资源服务能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个性化教学资源服务是根据用户(这里指学习者)的使用行为和特点,来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教学资源需求的一种服务。由于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学习愿望、学习步调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进行资源库建设时要考虑资源库建设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和动态更新及时性,让不同的学习者能在资源库中取得各自所需要的资源。

本文针对目前教学资源服务中普遍存在的海量教学资源与用户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校园网英语教学资源库系统中增加一个教学资源个性化检索模型(Individualized Search Model of Teaching Resource,以下简称ISMTR),该模块把基于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引入英语教学资源体系,尊重用户中存在的差异,学习和跟踪用户的个性化兴趣,并根据用户的个性化兴趣特征对教学资源进行过滤,实现少而精的教学资源个性化检索。

一 关键技术

1 教学资源的描述

由于教学资源中,决大多数是多媒体信息,它们很难从其内容中提取特征。教育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委员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指出,为了便于检索和共享,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属性标注。在这些属性中,很重要的一项为关键词属性。本文所设计的系统采用关键词属性作为教学资源特征。为了描述关键词某个关键词所代表的知识点占该教学资源总体内容的比重,我们在关键词结构类型中增加一个“比重”字段,类型为数值型。当然,也可以不增加这一字段,系统默认每个关键词在该教学资源的比重相同,即每个关键词的比重都为1/n,n为该教学资源的关键词数量,一般为5~10个[4]。

2 用户兴趣的描述与获取

(1) 用户兴趣的描述

用户兴趣即用户的个性化特征,它是指由人类个体特性所决定的其对英语教学资源的需求的特征信息的组合,也就是由特定用户对英语教学资源需求的决定关系而产生的一系列对个体有用的信息。

在教学资源采用了以关键词为特征后,用户对某一教学资源的兴趣就可以用他对该教学资源的这些关键词的兴趣。若用户对某个教学资源有较大兴趣就会花精力去获取这些教学资源。由于Web用户对教学资源的获取的基本途径是浏览,因此用户的既往浏览教学资源中的包含该用户的个性化特征,用户对教学资源的访问的次数越多、最近访问时间越近,用户对该教学资源的兴趣度越高。即兴趣强度应包含访问次数和最近访问日期这两个实际兴趣指标。

(2)用户兴趣的获取

获得反映用户信息的个性化信息有这样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由系统记录用户的访问特征形成日志文件,然后通过分析该日志文件或由浏览器产生的日志文件总结出用户兴趣模型。第二种方法由用户通过填写表单来提供自己的个性化特征信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用户兴趣模型的收敛快,并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用户的需要和兴趣。需要用户事先总结自己的信息需求。由于语言表达的问题和分类的模糊性与多样性,用户往往不能通过这种方法将信息需求表达清楚。另外,因为它要求用户主动填写,所以系统不能主动跟踪用户的兴趣变化。

在本文所设计的系统中,对于新注册用户,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法来收集他们的初始个性化特征,对于已注册用户,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及时跟踪他们的个性化特征。

3 向量空间模型

向量空间模型是由Salton提出的关于文档表示的模型。它以特征项作为文档表示的基本单位,特征项可以由字、词或短语组成。所有的特征项构成特征项集。每个文档可以表示为一个向量,向量的维数是特征项集的个数,向量的每个分量是特征项在文档中出现的次数[5]。表达文档和用户兴趣比较直接的做法是利用文档特征。用户兴趣是多方面的,可以直接利用从浏览过的文档中抽取的词来表达用户兴趣。该方法不局限于预定义好的主题词表,矢量的维数一般是不固定的,当然也可以指定一个固定的大小。

采用向量空间模型表示文档的特征后,用户的兴趣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文档,也就可以表示为一个向量U。文档与用户兴趣的相似程度就可以用文档向量V与用户兴趣向量U的余弦相似度sim(V,U)来表示。

4 信息过滤技术

目前人们习惯使用搜索引擎在广阔的互联网上获取所需信息。但是当人们输入一个关键词后,会有成百上千条乃至更多的信息被提供给用户,然而可能其中仅有一小部分信息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甚至没有。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庞大而知识匮乏。这就需要根据用户的个性兴趣进行信息过滤,把所得到的不相关信息减至最小。

信息过滤技术(Information Filtering)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6]。它是用来描述寻找符合人们兴趣的信息处理过程,也就是从大量的动态信息中找出最忠实地满足用户所需信息的过程。它使用用户模型(User Model)来描述用户兴趣主题,将新来的信息或者用户检索到的信息与用户模型进行相关度计算,然后对信息按相关度进行排序,过滤掉不相关的或者相关度小于某一个阈值的信息。通过信息滤波,与用户个性不相关的信息即用户不感兴趣信息被过滤掉了,反馈的结果都是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并按相关度大小排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 模块设计

ISMTR模型的主要功能是在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库系统中学习和跟踪用户的个性化兴趣,并根据用户的个性化兴趣特征对教学资源进行过滤,帮助用户在海量的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库系统中快速而准确检索他所感兴趣的教学资源。ISMTR模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

(1)特征提取模块实现根据用户对英语教学资源浏览和相关反馈,来提取用户感兴趣的教学资源的特征信息,然后把这些特征信息保存在用户个性特征库中并及时跟踪和更新。当用户在对教学资源进行浏览、下载和检索操作时,特征提取模块提取用户个性化访问的特征信息,包括教学资源的关键词、访问日期和累计访问次数,并把这些信息保存在用户个性特征库中。

(2)用户个性特征库用于记录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它动态跟踪用户的兴趣,提取并记录关键词作为用户个性特征,并为用户模型构建模块提供用户特征;

(3)用户模型构建模块完成从用户个性特征库提取关键词来构成个体用户模型;

(4)个性化教学资源过滤模块是该ISMTR模型最重要的一个模块,它可以根据用户模型实现对英语教学资源的过滤;在我们的系统中,我们使用用户兴趣向量U来作为用户模型(User Model),以此来描述用户兴趣主题;同时我们提取教学资源的关键词来形成特征向量R。将用户检索到的教学资源的文档特征向量R与用户兴趣向量U进行余弦相关度计算,余弦值越大表明它们的相关度Sim(U,R)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计算公式如下:

(5)个性化检索模块是接受用户的检索请求,由过滤功能模块根据用户模型对英语教学资源进行过滤,形成个性化检索结果。用户把自己的查询需求表达成由关键词组成的检索词或检索表达式,通过用户界面输入到系统;系统接收到用户的检索词或检索表达式后,由资源库管理模块依据查询字段的匹配,从英语教学资源库中查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教学资源,形成第一次检索结果;然后,由过滤功能模块根据用户模型对英语教学资源库中符合第一次检索结果的教学资源进行过滤,得到按相关度排序的所有与用户模型相关的教学资源,形成个性化检索结果提交给用户。

(6)英语教学资源库保存英语教学资源的详细信息,包括资源编号、资源名称、适用对象、内容简介、关键词、文件大小、存储位置等。在这些属性中,很重要的一项为关键词属性,它是教学资源的特征属性。

(7)ISMTR模型的工作过程:首先由特征提取模块来提取用户感兴趣的英语教学资源的特征信息,并把这些特征信息保存在用户个性特征库中并及时跟踪和更新,其次由用户模型构建模块根据用户的个性化特征信息构成用户模型,然后由个性化教学资源过滤模块根据用户模型实现对教学资源的过滤,最后由个性化检索模块根据过滤结果实现个性化检索。

三 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

为了得到实验对比效果,我们把ISMTR系统进行简化,去除与个性化服务相关的特征提取模块、用户模型生成模块以及个性化教学资源过滤模块,形成一个不具备个性化服务的对照实验系统作为对比。用户在对照实验系统中进行英语教学资源检索时,把自己的查询需求表达成由关键词组成的检索词或检索表达式,通过用户界面输入到系统;系统接收到用户的检索词或检索表达式后,由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依据查询字段的匹配,从教学资源库中查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教学资源,形成检索结果。

信息过滤的主要技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户模型和教学资源的表示技术,二是匹配技术,三是相关反馈的利用技术。系统中用户模板和文档的表示均采用向量空间模型,匹配技术采用计算向量空间距离的方法,相关反馈为用户对于给出的教学资源做出明确的二元判断,即“满意”或者“不满意”,其结果用来改进特征项的比重,进而影响相似度。

目前对信息检索的代表性的评估标准为:查准率(Precision)和查全率(Recall)。

这两个指标是目前信息服务系统最常用的指标,它们定义如下[7]:

查准率=(过滤结果中符合用户兴趣的信息条数)/(过滤结果得到得信息条数);

查全率=(过滤结果中符合用户兴趣的信息条数)/(信息源中符合用户兴趣的全部信息条数)。

ITRDS系统注册的用户总数为40人,建立40个用户个性特征库,兴趣小组的人数为21人,教学资源库规模为67个,取相似度最大的前10篇教学资源提供给相应的用户。

通过实验,ITRDS实验系统平均查准率为0.2平均查全率为0.13;而对照实验系统平均查准率为0.16平均查全率为0.09。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ITRDS系统的平均过滤精度要略大于对照实验系统的平均过滤精度,主要原因在于前者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特征进行教学资源过滤,其结果更具有针对性。由此可得,我们设计的具有用户个性特征学习功能和过滤功能ISMTR模型能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资源服务中个性化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然而,本文所设计的ISMTR模型主要针对的是海量数据库,对于小规模的数据库,它的优势不明显。此外,用户个性化特征有着一定的滞后性,需要经过多次学习后才能收敛。

四 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资源的应用中,每个学习者有各自不同的背景、语言、文化、兴趣爱好,他们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学习愿望、学习步调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有各自不同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建设适应用户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源个性化检索模型将有助于英语教学资源库的有效运用,同时为用户选择更需要的教学资源,满足各种用户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个学习者能够在特长领域中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彩芬.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特征及其原则[J]. 外语电化教学,2008,121(5): 23-27.

[2] 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规范[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1-23.

[3] 李宝敏.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远程教育中个性化资源库的建设[J]. 中国远程教育,2003,192(3):28-30.

[4] 寇兴权, 刘兴环. 远程教育资源的描述、组织和管理系统设计[J]. 控制工程,20029,(4):35-37.

[5] Yan T W, at al. Index structure for information filtering under the vector space model[R]. Technical Report STAN CS 93. Stanford University. 1993.

[6] 曾春, 邢春晓, 周立柱. 基于内容过滤的个性化搜索算法[J]. 软件学报,2003,14(5):999-1004.

第6篇: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

一、信息技术对教师的影响

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思想、意识、观念的现代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从纵横两个方面极大地扩展与延伸了教育的空间与时间,又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现代的气息。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其作用力来自信息技术。

从教学规律看,信息技术都采用超文本形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缺陷,具有呈现信息多种形式非线性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从教学模式看,信息技术既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又能形成相互协作学习;从教学内容看,信息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从教学手段看,信息技术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的格局,学校的功能和结构、教与学的功能和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信息技术使教师这个“角色”的职能更新更趋向于多元化,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就更高。除了具有原来的基本功外,还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基本功。如编写电化教育教案、电化教育流程图;熟悉操作各种媒体;会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会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调控、反馈等等。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MAI)、网络教学手段,和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如我区开展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法,以计算机为手段,做到“识字、查字、编码、打声”相结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化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

1.信息的获取

教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目的的主动的搜集信息,可以通过媒体、网络、书籍、报刊,或者自己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挖掘有课堂有关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学会与时俱进,结合社会的发展、当今的热门话题,及时的了解社会上各种与化学有关的信息与备教学所需。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有获取了足够的信息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积累,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比如同事之间信息的相互利用,通过邮件交流,通过教研活动,通过会议交流以及一些学术交流活动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

2.信息的处理与加工

在做好信息获取的准备工作之后,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信息的处理和加工,因为从各种途径获取的信息不一定就可以直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有些信息可能是伪造的,有些信息是对教学过程起负面作用的。在信息获取之后,信息的处理工作首先就是信息的分析和整理。有些信息描述的非常冗长,而且不便于理解,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简化删减,变成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了解的简明扼要的信息。有些信息是有助于增强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到为止,不宜深究,否则会使课堂的重点转移;有些信息可能不适合高中化学教学,而是高等教育所需,或者科研工作所需的,就不必要介绍等,因为化学知识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有些信息在现阶段成立,以后也不一定成立。所以信息的处理和加工尤为重要。

3.信息的输出与传递

教师在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之后中要学会进行信息的整合,多种信息的整合转化成适合自身教学,适合学生接受信息。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创新和利用,找出规律性、相关性,将多渠道汇总变成一种渠道直接传递给课堂、学生。信息输出的方式有多重,常见的一种方式是直接呈现,即通过教师语言直接描述或者通过课件直接展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直接,便捷,不需要学生思考,属于了解性知识。另一种方式是引导式呈现,教师通过将获取的某些信息进行加工后作为学生思考问题的信息来源,通过这些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或者在信息中挖掘出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知识联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信息输出的第三种方式是学生陈述式,学生将老师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后提取出来共同分享,以培养其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协作交流的能力 。

三、如何培养高中化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1、信息观念的形成

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在网络上进行知识的获取,基于网络高效率的检索形式,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途径。同时学会网络阅读和写作一体化,用多媒体上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信息技术用于实践中,在处理日常事务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电脑等多种现代方式,以形成好的信息处理习惯。学会查阅资料,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教学资源,养成良好的检索资源的习惯。

2.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自学和培训等多种途径,学校单位可以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包括多个方面,如化学软件的使用、化学实验的模拟等多种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如何从知名化学杂志中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将所学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资源的获取方法,认识到学习资源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了解所有可能的信息来源以及如何选择最佳途径获取信息,同时掌握化学信息检索的多种有效方法。

第7篇: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转型;对策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新型教育手段,如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纷纷进入高等学府,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与教育产业的结合,并不是单纯的“1+1”,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互联网与教育产业的深度结合,在不取代传统高等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对教育内容以及方法进行补充与创新。[1]基于此,为了避免互联网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综合考量“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在过去几十年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等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尽管教育规模以及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就目前来看,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下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2]其中,积极推行“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取得以下作用。

(一)缩小各地区、各国之间的教育差距

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想要缩短这一差距,不仅要切实提高我国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应该转变当前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接触并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知识与技术,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二)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互联网+”让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区域教育差距缩小以及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等成为可能[3]:第一,有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传统概念上的教学场所通常由以下几个关键部分构成,即教室、实验室以及实践基地等。其中,教室主要承载着知识传递的职能,实验室则是对理论知识与教学成果的验证,实践基地给予学生直面具体工作场景、体验工作流程的机会。在一般情况下,教室与实验室归属于学校,但是由不同部门负责管理,而实践基地更多的属于企事业单位,也就是说,这三者分属于不同部门或单位。这就增加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难度。但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资源则不同,诸如远程实时控制设备、虚拟仿真技术以及即时通讯工具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加入,可以为广大师生构建一个融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以及实践操作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室,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二,促进教育公平。互联网平台上的海量教育资源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部门,用户只要接入互联网,就可以在海量信息中迅速筛选出所需信息,这就为促进和推动教育公平提供了保障。

(三)为个性化、智能化学习创造平台

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不同个人、不同基础以及不同诉求都可以从中获得最恰当的学习方式。从内容上划分,可细分为入门级、中级、高级,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来选择相应级别进行学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的应用,以及学习者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互联网+”可以进一步整合、调整以及改进教学方法,让学习者的学习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实用且具有针对性。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4]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可选的学习途径有以下几种,即纸质教材、课程直播、课程回放、即时通讯以及随堂笔记等。教师可以对上述几种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整合,以创新思维去研究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最大价值。

(四)有效降低教学资源的生产与使用成本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相关部门或学校制作课程时所需素材的获取将更加便捷,且成本相对低廉,尤其是在课程开发制作完成后,该课程可以重复使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资源的使用以及传播成本会大大降低。使用人数越多,则课程成本就会越低。另外,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资源的使用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5]学习者在明确自己的学情以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免费课程或者付费课程的学习,同时不会受到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次数的限制,从而在降低学习者使用成本的同时,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

想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需要完善的教育基础设施作为倚仗。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对此,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当地教育设备数量以及质量满足“互联网+”对教学硬件环境的基本要求,从而确保“互联网+”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师团队的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也面临着重要挑战:其一,角色的转变。在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教学活动的展开都要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后,知识的讲授被安排到课前进行,这就使得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去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知识创新。其二,信息能力有待提高。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信息量大,种类繁多,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筛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专业水平[6]:第一,及时掌握信息获取渠道。除了获取教育资源的常规渠道外,我们需要加强与一些含有海量教学资源的网站、客户端等平台的交流合作。通过网络服务系统,如使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平台来获取更多信息。第二,掌握网络信息制作技术及工具。慕课、微课等新兴事物的推广与应用,为“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实现创造了机会。对此,我们需要了解微课教学规律,掌握相关制作技术,比如截图工具、视频编辑工具以及语音编辑工具等,从而提高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第三,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互联网+”时代下,大量的教学资源获取成为现实,这些资源包括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存储的专家学者的论著及相关文献资料。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在线上与专家进行教学研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另外,在“互联网+”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反思,改进自身教学模式以及方式方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高等教育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我们需要正视“互联网+”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来打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失衡的局面,提高教师团队的信息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从而找到一条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黄美娇.“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化与挑战[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

[2]雷怀英,王童.“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

[3]林凌敏,浦玉忠,任玉荣.“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0).

[4]徐文新,张学兰.刍议“互联网+”大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升级[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6(1).

[5]吴淑娴,谭吉.“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7(3).

第8篇: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4009802

0引言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教育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教育理念也经历着重大改变,以前学生是被动地学,现在则要求学生主动去学。就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来说,理论课时从以前的3 000多减到目前大多数院校的2 400学时左右,缩减课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去获取和探索知识。

网络教育风靡全球,这种教学方式能将自主的理念更好地实践起来,而且网络可以使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极大地方便学习者学习。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学习者通过网络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不同地方的学者进行交互。同时,现今各大高校几乎都已普及校园网,这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更快捷地获取教育信息,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另外,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倡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和个人学习的学习模式转变。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学生作为成人,已经具备成熟的思维和自主能力,能够自己确定目标或者根据课程资源中给定的目标,借助网络资源,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掌握学习进程,自己负责学习效果,并从中摸索成功学习的途径,熟悉自我评价的方法,进行自我反思和测试自己的学习情况。

1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研究内容

美国教育技术界将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内容分为四大类:学生学习内容、教师准备材料、学生作品、特殊兴趣。学生学习内容来源包括多媒体片段、录像、教科书、参考作品、期刊、数据库等多个方面;教师准备材料包括单元或课、教学方案、活动及指南或必要的培训等;学生作品则是数字化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成果,包括数字作品和活动方案等;特殊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者兴趣的内容或手段,如竞赛、游戏、内容奖品等。参考借鉴这种分类方式,把一门课程学习的课程资源分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准备的材料、学生作品、特殊兴趣(也可叫后援支持内容,包括一些技术操作信息、兴趣刺激信息),如果建立一个专门的系统管理这些课程资源,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帮助。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很多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讲授的内容很少,而是需要学生大量地去获得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因而便利地获得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高等院校教学中出现的课堂大、课程周期短等情况,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周期和别的专业不同。据笔者调查所知,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上课周期是一个月,也就是一个月要把一门课程结束,这样虽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一门课程的知识,但是也有很多学生反映,感觉刚入门了,课程也结束了,很多学生希望拿到教师的PPT或者其它一些学习资源,以便后续学习和巩固。同时,课堂大、课程周期短又使得和学生的交流及沟通时间有限。目前,很多教师通过QQ、MSN等软件和学生进行联络及沟通,但是也有不少学生表示,希望有一个专门的平台,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积累了很多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师的讲义、教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和成果等,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资源,如果不对其加以归类、整理,并展示出来,它们就会继续分散、无序,以致最后消失,这是资源的一个巨大浪费。基于该种情况,建立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正是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创建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资源管理系统,对院系教师课程教学和学生课程学习这一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组织和建设,并把这些资源在平台上展示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利用。另外,针对高校教学中师生缺乏交流的情况,在系统中创建师生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就一门课程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

本系统是以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建构模型,以教师的课程教学为中心,围绕课程,实现课程资源的网上、查询、浏览和更新。另外通过网上答疑、师生交流和专题讨论等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为课程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师生交流提供平台。

2系统功能设计与分析

本系统建立的目的在于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Irtnaet、Ietmet或者通过手机浏览和利用本系统,其它学习者和兄弟院校也可以通过本系统了解院系的教学资源情况,做到资源共享和互通有无。本系统的功能设计分为如下方面:

2.1用户管理

这一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用户的注册信息认证和用户信息的修改。在本系统中把用户分为4类:一是教师,主要指艺术专业院系的教师,在教师用户中,如果某一教师创建了课程,他就成为该门课程的课程管理员,承担该门课程资源建设的义务;二是学生,指本院系在读的学生;三是一般用户,指教师和学生以外的用户;四是系统管理员。在系统中,各类用户的角色不同,其被给予的访问权限也不同,其系统操作的内容也不同。

2.2课程创建管理

这一模块也是本系统的主体,主要实现新课程的创建,以及创建一门课程后,课程管理员对课程资源的上传、审核、删除等相关管理工作。

2.3课程管理

这一模块是对所有添加在系统里的课程进行管理。

2.4用户课程管理

这一模块实现的是对某一个用户所添加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

2.5课程资源管理

实现的功能是按照课程组织呈现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课程资源的四大部分:学生学习内容、教师准备材料、学生作品、特殊兴趣。在学生学习内容中,资源包括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视频、动画、数字书籍、参考作品、期刊文章等;教师准备材料中,资源包括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案、PPT、单元或课)、课程中安排的活动、教学指南或试卷试题等;学生作品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品或者学生习得成果;特殊兴趣包括一些竞赛信息、一些激励学生学习的文章等,以实现资源检索、下载、上传及审核与录用的功能。

2.6课程公告管理

这一模块是对课程公告信息的管理,主要是添加和删除公告。这些公告包括课程的上课安排、调课安排、考试安排等。

2.7课程留言板管理

这一模块是实现课程留言的管理,主要是留言的浏览、签写、回复和删除。

2.8系统管理

这一模块是对各类用户权限的管理,还有对系统进行各种更新和维护。

本系统由功能模块组成,其中,课程资源管理模块又分为:学生学习内容管理、教师准备材料管理、学生作品管理、特殊兴趣管理4个子模块。

本系统的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3研究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意义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源是教学资源的一个来源,将这些资源合理地建设组织起来,是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丰富的校园网教学资源对教师的网上教学和学生的网上学习提供了便利的资源,因此,建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为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工具,不但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保证,也是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途径。同时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为资源的发展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网络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资源共享和实时交流。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师生共享,提供可靠的环境让师生进行交流是网络学习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网络化课程学习必备的条件。建设课程资源管理平台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各种各样形式的资源管理和组织起来,同时为师生交流提供通道,意义在于通过平台建设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这对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是一种锻炼,也是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2).

\[2\]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刘莎莎.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第9篇: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

远程开放教育为由于多种原因不能进入普通高校进行学习的人们,提供了灵活便捷的一次学习机会,以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求。学习对象主要是在职在岗的成人,他们的学习方式会受到本职工作岗位和时间的限定,不能按照学校提供的课表参加面授学习,也不能完整进行系统视频资源的学习。为此,要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创新改革,以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资源为广大成人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本文以《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的碎片化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槔?,详细说明基于碎片化移动学习的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1 碎片化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

碎片化学习就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移动位置,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计,如手机,IPad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学习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把学习者从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诸多限制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基于碎片化移动学习的资源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1 访问便捷,获取容易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移动终端入网速度的提高和通信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基于智能手机等终端的移动学习访问方式越来越简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入移动网络,实现随时方位移动网络,方便快捷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

1.2 时间短,容量小

每一个移动学习资源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播放时间都在10分钟以内,移动学习资源中动画实现简单,各种类型的资源合理搭配,呈现形式简洁、表现直观、资源容量小,适宜于零碎学习时间。

1.3 内容精干,针对性强

每个学习内容都是由独立的模块组成,都是由若干个知识点构成,这些知识点之间相关关联,内容上连续。针对性很强,定位是重点难点的辅导,或者是知识的拓展。彰显知识点的短小精悍,提高了学习效率。

2 碎片化移动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

移动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时移动学习的核心问题,把握好移动资源设计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为满足碎片化学习的时间格局,实现可视化的学习需求,提高移动终端平台上的学习效率,在进行资源设计时,要根据学习者的行为习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在资源的粒度、参与度、便捷度、交互性等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充分发挥学习资源在远程教育成人自主学习中的优势。

2.1 移动资源的定位

《网站规划与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发了本课程的网络课程,在西安电大教学平台中,其中包括了11章内容的系统讲授视频,这些视频是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对于章节知识内容进行了讲解,但由于这些视频时间比较长,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多,会造成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每一章的重难点及核心知识。

基于此,本课程的移动资源定位为:重、难点等核心知识的巩固,对课程11章内容系统讲授的补充;知识内容的拓展,对课程系统讲授内容的拓展。

2.2 移动资源的设计

移动资源主要通过系列微课程的形式来呈现,在设计要素包括:(1)系列微课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2)学习单: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每一个微课与系统讲授之间的互补关系,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微课资源,培养学生统一调度学习微课的习惯。(详见表1所示);(3)详细的教学设计:呈现其具体的教学设计。(详见表2所示)

通过系列微课程进行展示,每个微课程时间为5分钟左右,这种短小的课程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是重要内容的精炼,可以有效补充系统讲授达到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碎片化移动学习资源的应用

《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的碎片化移动学习资源使用者主要是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因此资源的应用途径要切合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与应用。

3.1 借助教学平台,学习资源

在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平台中,了《网站规划与设计》网络课程资源,在每一章的学习单元中,设立“重难点巩固”栏目,其中的内容为系列微课程资源,包括视频和脚本,可以方便远程教育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下载资源。

3.2 建立课程微信公众号,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在基于移动设备的基础上,为便于收集学生对于资源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建立了课程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课程学习资源,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更新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