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医学认识范文

动物医学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医学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物医学认识

第1篇:动物医学认识范文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法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逐步得到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的接受和认可。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如何设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任务,为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1 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是交际法教学和第二语言研究两大领域结合的产物,代表了真实语境下学习语言的现代语言教学理念。

英国语言教育专家Jane Willis把任务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任务前、任务轮和后期任务/语言焦点。

(1)任务前阶段——Pre—task:引出话题和任务。

(2)任务循环阶段——Task—cycle:

Task(任务)——执行任务,

Planning(计划)——计划如何汇报完成任务,

Reporting(汇报)—— 汇报展示任务完成的情况。

(3)语言聚焦阶段——Language Focus:

Analysis(分析)——分析任务执行情况,

Practice(操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点。

2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大都局限在翻译的基本理论、翻译的基本技巧和简单的句子文本翻译中,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是因为缺乏合适的教材,目前没有普遍适用于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各个学校所选用的教材大部分缺乏实践操作性。第二是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设置不均衡,我们的翻译教学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重点放在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翻译技巧的训练,而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三是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模式过于单一,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形式是根据授课内容,教师以大量译例阐述某一翻译技巧,然后并进行大量强化翻译练习,学生被动地接受翻译技巧,学生并没有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现有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切实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培养出合格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研究

3.1 课程整体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我们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总体设计思路是:改变传统的商务翻译课程讲授理论的模式,转变为以商务翻译工作中常见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商务翻译职业能力。任务设计中对学生商务翻译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选取也是围绕商务翻译或商务助理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包含商务英语翻译基础理论与技巧和实践两个大的部分。商务英语翻译基础理论与技巧包含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和翻译的八种技巧,实践部分的内容安排如表1所示:

3.2 教学环节设计

在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我们选取项目之一 ——Company Profile为例来尝试在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1)任务前阶段。首先让学生了解我们这个模块的内容和任务,明白公司简介的组成,公司简介在词汇、句型上的语言特点以及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结果。首先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的KFC的大量照片调动起学生对任务的积极性,然后展出一段简短的KFC公司的英文简介,最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对KFC公司简介进行翻译,并分组汇报翻译结果。

(2)任务循环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向学生布置以下任务:了解公司的相关信息;分析公司简介在词汇句型上的语言特点;查阅有关词典,利用翻译工具及网络资源,解决翻译难点;分析公司所使用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并完成译文。

(3)语言聚焦阶段。这一阶段,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此公司简介所需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与展示。

4 教学实践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2篇:动物医学认识范文

仪器分析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仪器分析课堂教学中,给出模式的结构模型,提出组织实施的方案。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任务驱动;仪器分析;教学模式;实践能力

仪器分析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仪器分析技能是应用化学和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加强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分析检验技能是当务之急。传统的仪器分析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间的联系不密切。一些高校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其主要还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修正式的改革,没有按照产业界和社会的真正需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转变。[1]针对地方高校的实际定位,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更加注重与产业界的密切联系,努力满足产业界对分析化学人才的要求。[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新方法[3],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设置好的一系列“任务”为纽带,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任务”来展开,是一种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法。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法[4][5],不但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一、实施步骤

仪器分析课程中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如下:

(一)任务情境的创设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情境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关系到自身健康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化妆品中有害物质超标等事件。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可以选择不同的事件为背景,比如学习液相色谱可以以果蔬中农药残留,学习电位分析法以医院血糖测量,学习原子发射光谱法以海产品中重金属污染,学习原子吸收以儿童玩具铅超标等耳熟能详的事件为背景,以其实际分析过程为任务情境,采用录像、动画、图片等方式展示出来。这些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任务设计

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中,任务设计是关键。任务设计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仪器分析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若干个任务,其中包括主任务和子任务。学生在不同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所谓主任务,就是准备用什么仪器来检测什么物质。在主任务的驱动下根据不同的分析方法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设置教学环节,在每一教学环节前提出子任务。子任务包括各主要知识和技能点。任务的设置既要有实用性,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因为本科教学不同于专科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学生不但要知道有关仪器结构、操作等基本知识,即“是什么”;还应该掌握仪器的原理,实验条件选择的理论依据,即“为什么”。所以任务的设置应将二者均涵盖其中。

(三)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任务”为主线,针对完成任务的过程环节来探究相关课程内容。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法。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不可能具有普遍适用性。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非常丰富,由于内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可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会很丰富,不应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具体方法可以包括:1.通过自学法获得知识。对于相对较简单的知识,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课上看书、查找资料等自学手段获得答案。2.通过讨论获得知识: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组内学习,讨论获得答案。3.直观教学法:有关仪器的内部结构、原理等不易理解和想象的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材料,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获得答案。4.采用“实验室”现场教学法等。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主要准备仪器分析实践录像和多媒体素材,内容包括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录像、仪器结构的展示,规范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具体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相关内容,并使之与理论知识相关联。总之,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四)学生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仪器操作练习

由于仪器分析实验室场地有限、仪器设备台数相对较少等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学生随时进行训练的需求,更无法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需要。在相关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运用虚拟仿真实验对分析任务进行练习。虚拟仿真实验就是利用计算机真实地展现仪器的内部结构,模拟仪器设备运行时的状态,再现实验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使学生在逼真的操作环境中训练,在实验过程中对设置的参数及实验结果进行实时分析。[6]在模拟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完成分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整合在一起,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五)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分析任务

学生在掌握完成主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进行分组实验,完成课程开头所设定的分析任务。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分析条件进行选择和探究。学生通过仪器分析实验能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加强、提高。

二、应用示例

下面以气相色谱教学过程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气相色谱法的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可以以环境污染为背景,指出环境污染对人体伤害较大的物质有苯系列物,甲醛,放射性物质等。那么,如果要测定胶粘剂中苯系列物,需用到气相色谱,并展示用气相色谱分析实际操作过程。根据这一问题情境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如何用气相色谱来分析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的含量?这是主任务。然后根据主要任务,提出以下子任务:1.气相色谱是如何将各种物质分开的?———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原理的探究。2.分析所用的气相色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进行气相色谱仪结构的探究。详细地进行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的学习。3.如何根据色谱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行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探究。4.如何进行测量?———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后,采用录像方法和学生一起学习气相色谱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注意事项。在以上每个子任务中,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根据知识点又可以提出许多小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措施一一进行探究。最后采用模拟仿真软件,引导学生进行测量胶粘剂中苯系列物的模拟实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强化。

三、小结

在仪器分析中,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本,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展开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学生盲目听讲、学不知何用、兴趣低下的现状。在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将理论性知识与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实践性知识整合在一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正逐步成为课程教学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

作者:马占玲 夏云生 顾佳丽 张强 单位:渤海大学化学化工与食品安全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升福,闻海波.浅谈仪器分析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56-57.

[2]石建屏,李新.任务驱动模式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19.

[3]莫志慧.基于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软件研究现状分析[J].大学教育,2013(5):35-36.

[4]刘凤娟.论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咸宁学院学报,2010(11):204-205.

第3篇:动物医学认识范文

关键词 任务引领 结果驱动 做学一体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19-02

长期以来,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如何创新专业课教学模式,是迫在眉睫的课题。我校立足课堂,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努力创建高效课堂、实行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教学模式。现就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理论依据、模式内容、操作流程、保障条件做一介绍。

一、教学理念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二、理论依据

1.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1)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2)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4.后现代课程观。[美]小威廉姆E・多尔,在他的《后现代课程观》中指出,我们意识到“因视科学为惟一的途径,我们却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我们失去了或至少忽视了故事(我们的文化)与精神(我们作为人的意识)”。所以,通过课程整合和采用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将学科知识与职业知识融合,将学科技能与岗位技能融合。更为关键的是有利于对中职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失败的阴影,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模式

“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教学模式是通过模拟生产现场加工情景,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实施教学过程,通过用真实产品为原型展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做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模式。它有五个环节: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示范)、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小结,通过五个环节的实施实现“做什么、怎么做、学着做、做成功、做得更好”的课堂教学目标。

四、操作流程(以数控编程与加工学科为例说明)

(1)任务描述。教师根据以“就业导向”制定的课程标准,以贴近教学目标的模拟企业产品或真实产品为原型,在学生已预习的基础之上,分析技术图样、加工技术要求,向学生布置加工任务。

(2)任务分析。以实训任务为引领,引导对学生已有的工艺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巩固,在此基础上对新出现的工艺知识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完成技术工艺准备、制订加工工艺卡。引导学生根据加工任务,准备加工程序,修磨相关刀具,准备相关加工量具及机床设备。也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需要,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程序编制辅导,现场示范操作。这个过程可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面向全班、一个群体或学生个体,进行辅导、示范。

(3)任务实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在数控机床上完成加工任务,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独立操作的过程,也有分工合作的需要;在新、旧知识技能的交替过程中,学生经历尝试失败、反复巩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融合,获得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通过对知识技能的主动探索、主动体验,实现对所学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

(4)任务评价。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及结果,考核评价成绩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任务完成结果评价。对学生上交的工件,严格按图样要求进行测量,方式有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考核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按生产现场的做法,分为“优等品”“合格品”“次品”及“废品”等四个等级,激励学生努力达到“优等品”水平,让学生在努力奋斗中感受成功的喜悦。第二部分是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合作意识、遵守车间6S管理情况的考核评价。

(5)任务小结。模拟生产现场“班后会”的情景,师生对当天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小结,针对生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把总结会开成现场分析会。

五、保障条件

“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教学模式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条件,具体地说就是:人(教师)、机(设备)、料(教材、教具)、法(教学方法)、制(教学管理与评价体制)等五个条件。

一是人――教师,师资力量要满足要求。必须有“能说会道,说到做到”的“双师”型教师。

二是机――设备,设备的质量和数量满足教学的要求。

三是料――教材、教具、棒料。开发一批适应教学的校本课程,购买配套教具、材料,才能让教师、学生、课程、设备等教学要素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应有效果。

四是法――教学观念和方法。学校的管理者、实施者应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个学校形成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氛围。

五是制――管理体制和评价制度。要有确保把教师、教材、设备、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结合起来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创新的评价机制。

第4篇:动物医学认识范文

关键词:政府控制;大学自治;董事会人事事务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8-0084-06

不同的美国大学其董事会有着不同的表述,私立大学的董事会一般表述为“Board ofTrustees”,而公立大学的董事会多表述为“Board ofkegents”。尽管不同大学董事会的英文表述不同,但至少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所处的层次和地位相同。董事会在不同的大学均处于最高领导层和最高决策层的位置。“董事会对高校事务负有全面的和最终的责任,无一例外地充当着院校最终权威的角色……不仅具有名义上的最终决策权,而且还要切实行使这些权力”。二是职责相同。不同大学董事会的职责均可概括为“是治理,而不是管理”,具体而言就是“在确定并定期评估高校的使命方面具有最终的和完全的权威,如任命和评价校长等。”三是制度基础相同。制度基础是不同大学最重要的共同点。在美国,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普遍实行的是法人一董事会制度。这种制度的形成即受益于加尔文教义所信奉的外行管理理念与实践的盛行,又要得益于被移植到北美殖民地的英国信托制度。这种法人制度与董事会制度的有机结合,使外部力量尤其是政府在处理与大学的关系时,不至于使其权力没有边界和界限而肆无忌惮,同时也使大学不至于过于“自我”和“自闭”而置身事外。“法人制度为学院与政府等外部权威因素之间划分了界限,为保护学院最大限度的自治和政府最低程度的干预提供了合法制度安排,同时法人制度也使学院独立于外部的任何捐赠者;外行董事会制度则成为学院和外部环境之间和中介和桥梁,它既能及时反映社会要求,不至于像牛津和剑桥那样的学者行会无视社会利益且难以自我改造,又是保护学院免受外部直接干预的缓冲器,使不通过董事会的直接干预成为不可能”。

当然,在看到美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董事会共性的同时,更应该了解其差异性。笔者在2013年4月1日自2013年7月15日期间,通过浏览大量美国大学董事会的网站及有关州的官方网站,搜寻并整理出了来自15个州的30所著名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各15所)董事会的有关资料和数据,发现美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在董事会的人事事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董事会成员规模的差异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董事会成员规模有以下两大差异:一是稳定程度不一。公立大学董事会的成员规模一般在州宪法或州法律的高等教育条款或大学章程(大学)中有明确而固定数量的规定,即使碰到董事会换届的情况,其董事会网页显示的当前在任董事人数与原有规定人数也相差无几;而多数私立大学董事会的成员规模则是在大学章程(大学)中只有一个大致数量范围的规定(如30-60、55等),有的大学章程甚至没有明确规定董事会的规模,董事会在换届时往往会根据今后大学发展的实际需要时不时地调整其规模。二是规模大小迥异。在15所公立大学中。绝大多数大学董事会网页显示的当前在任董事会成员数量在20人以下,其中规模最大的为26人,最小的为9人;而在15所私立大学中,当前在任董事会成员数量均在20人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为53人,最小的为22人。经计算可知,这15所公立大学董事会当前在任董事人数规模平均只有14人,而15所私立大学董事会当前在任董事人数规模平均则高达37人,两者相差2.64倍。

二、董事会成员产生方式的差异

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其董事会成员产生方式都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在美国。大学董事会的产生主要有州官员(州长或议长等)任命、宗教组织选举任命、当然成员或者成员(董事会或董事遴选委员会成员)选举任命、公众或议会选举、校友选举这6种方式。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表中所涉及的公立和私立大学董事会的产生均覆盖了以上6种方式中的4—5种,但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两者在董事会成员产生方式方面还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占主导地位的产生方式并不一致。表中1所列的15所著名公立大学中,州长或议长等州官员任命的方式占了主导地位;而在表2中所列的15所著名私立大学中,无疑是成员选举、任命的产生方式占了主导地位。二是介入大学董事会人事事务的外部力量不同。15所公立大学中有13所大学董事会成员的产生以州官员任命为主,且加州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及新罕布什尔大学这4所公立大学董事会的当然成员都包含州政府的官员,这说明介入公立大学董事会人事事务的外部力量主要是其举办者,即州政府;而在15所著名私立大学中,有宗教背景的大学就有9所,这9所大学最初的举办者(即宗教组织)无不介入其董事会的人事事务,其中安德鲁大学、贝克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克瑞敦大学、比尤纳维斯特大学、杜克大学这6所大学均出现了由宗教组织选举、任命产生董事会成员的情形,明尼苏达圣玛丽大学则把大主教(Provincial)设置为当然董事之一,艾柏林基督教大学作为教会型大学,虽然其董事会成员是由成员选举、任命产生的,但却规定所有被选举或被任命的董事会成员必须为虔诚的基督教徒。三是公众或议会选举的产生方式出现情形的可能性不同。15所公立大学有3所大学所在州的相关法律规定该大学董事会成员的产生方式以公众或议会选举为主,而在15所私立大学中,没有一所大学董事会成员通过公众或议会选举的方式产生,这说明私立大学董事会成员出现公众或议会选举的产生方式的可能性要远远低于公立大学。

三、董事会成员任期制度的差异

美国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董事会成员在任期制度的设计方面,有很多明显的共同点,如:普遍实行交错(交叉)任期(staggered terms)制度,即使是董事任期年限完全相同的董事会,也不会一次性地撤换所有董事;又如:绝大多数大学允许董事会成员连任但不允许无限期连任,且设定了最高“退休”年限。但笔者研究发现。美国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在任期制度如任职年限的设定和成员更替制度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在任职年限的设定方面,至少有以下两大差异:一是多数董事任期年限的平均值有一定的差距。表3和表4中15所公立大学和15所私立大学多数董事任期年限的平均值分别为6.1年和4.2年,相差将近2年。二是不同任期年限的董事的年数分布特征不一。公立大学董事任期年数的分布较广(1—9年、12年)而私立大学不同任期年限的董事年数的分布相对较窄(只有1年、3—5年和6年)。在成员更替制度方面,则至少有以下三大不同:一是“补缺”主体不同。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公立大学的董事职位临时出现空缺时均由州长通过任命的方式补缺,而私立大学出现这种情况一般由董事会的在任董事通过选举或任命填补。二是任免程序的不同。州长任命公立大学的董事在程序上一般要受制于州议院尤其是参议院,甚至在免除董事会成员的董事身份时也要经过参议院确认;但在私立大学,董事会在任免尤其是在免除董事会成员身份时,在程序上一般只要经过董事会法定人数的2/3或3/4投赞成票即可完成。三是对更替年限和每次更替人数的规定不同。公立大学在这方面一般规定得较为详细和明确,而私立大学多规定得较为笼统和含糊,甚至没有做出任何规定。

四、校长和学生“入董”的差异

在表3中所列的15所公立大学中,吸收校长为董事会成员的大学只有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堪萨斯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和新罕布什尔大学这5所,而吸收学生为董事会成员的大学则有13所;而在表4中所列的15所私立大学中,吸收校长为董事会成员的共有13所,且除达特茅斯学院外其他有校长董事的大学其校长均为当然成员,而吸收学生为董事会成员的大学则连1所也没有。这说明公立大学吸收校长“入董”的比率要明显低于私立大学,但吸收学生“入董”的比率却远远高于私立大学。校长和学生的“入董”情况,反映了作为首席执行官的校长和作为服务对象和管理客体的学生分享作为最高决策层的董事会的“治理”程度。吸收校长“入董”,主要是基于大学治理的分权和效率之考虑,而吸收学生“入董”,则主要是出于大学治理的平等和民主之考量。

第5篇:动物医学认识范文

一、先夯实基本知识

任务驱动法不是初次认知学习法,要想完成任务就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所以,我们的第一步是以合适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必要时还要进行适当的小练习,这样便于让学生熟悉相关数学解题方法和操作过程。对于针对性比较强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来说,教师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才可以设置情境问题,进一步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本文就以初中数学的“相似三角形应用”教学为例。要想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在生活中巧妙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就要首先强调基本知识点:①知道什么是相似三角形;②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方法(AA,SAS,SSS三种基本方法);③尝试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来完成练习,从而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看下例:已知ABC∽DEF(如上图),其中BG和EH分别是 ABC与DEF的角平分线,BC=4cm,EF=6cm,EH=4.8cm,求BG的长。这个例题描述看似复杂,其实同学们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断定理得出:因为ABC∽DEF,所以∠ABC=∠DEF,其被平分线平分后∠CBG=∠FEH,由两角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出CBG∽FEH,所以就有BC∶EF=BG∶EH,最终得出BG=3.2cm。通过这个比较切合基础知识的小例子,我们就让同学们体验了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及如何利用其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就为我们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同学们建立模型,提升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设置情境任务

情境任务就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同学们如身临其境,筛选其中的有效数据,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设置情境任务要循序渐进,不能天马行空,要紧密结合知识节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建立知识和能力的联系,才能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1.设置生活情境

经过初步学习,学生掌握的都是基本的定理和解题方法,而生活中的问题可能有许多繁杂信息,所以,要想让大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就要结合生活情境设置驱动任务。

接上例: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我就指着操场上阳光下的旗杆问大家:这旗杆这么高,这么细,现在我想知道它的高度,谁有办法?这个问题其实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对于不便于攀爬的高度,我们怎么测量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陷入了深思。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驱动任务就成功设定,有效牵引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探究中来。

2.脱化情境原理

上面提出的问题就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数据不明显,需要我们经过思考来挖掘,这就是脱化情境,抽象原理。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效率,笔者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这样同学们再看看阳光下旗杆的影子就突然明白了:这个问题不就是相似三角形问题吗!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纷纷画出详细的相似三角形示意图,然后开始为解决问题收集能有效测量的数据信息,最终找到科学的解答方案。

三、总结任务模型

这几年中考数学开放性的问题很多,考查的就是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脱化情境原理之后,还鼓励同学们给出详细的步骤,然后归纳出类似问题的解决模型。这样一来,同学们在以后遇到此类问题时就能迎刃而解。

上例中,同学们经过示意图思考和实地测算,找到了如下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一根可测长度的棍子竖立在旗杆影子上,要求棍子的影子顶端和旗杆的影子顶端重合,棍子、直棍影子和阳光构成的小三角形就和旗杆、旗杆影子、阳光构成的大三角形相似。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得到此类题目的解题公式:,然后按比例关系算出:旗杆高度。如此设定,让同学们经过解决实际任务,体验了找相似三角形、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完成了数学建模,生成了实际运用能力。

四、推广应用思考

体验了过程,建立了模型还不够,因为现实生活中同类问题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推广性应用思考。

学习了上例中运用相似三角形测算旗杆高度的方法后,同样测算建筑物等高度同学们就懂得直接用模型解答就可以。但是相似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还有许多问题可能以其他方式出现,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思考、归纳出以下几个类别:

第一,测建筑物高度问题。其实就是上例这样的测古塔高、楼高、旗杆高等高度问题。

第二,利用平面镜反射原理图解决问题。比如用水洼、湖面等充当平面镜测算物体高度。

第三,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图解决问题,辅导资料中多见“照相馆里拍照片问题”“钳子问题”等。

第6篇:动物医学认识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应用

G633.67

一、引言

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教育理论的核心观念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任务驱动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先给学生布置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又保证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受教师的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的教学环境下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使用恰好可以实现这一问题的改善以及提升,由此可见,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二、传统的教学环境下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观念的落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师的水平高低将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水平,一个拥有超前教育观念、先进计算机技术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一定是很优秀的,如果一名教师的教育观念一直处于平平的甚至落后的传统观念中,那么,可想而知,他的学生也应该是一些泛泛之辈。虽然新课改一直在强调要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只传输不引导的问题,进而导致学生针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比较被动,对于教师更是养成了一定的依赖性,主动性差,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更是不高。

(二) 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

对于学生来说,受年龄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对于学习,总是习惯依赖于教师的监督,教师一时监督不到,变松懈下来。针对于计算机的学习与其他的学科的学习不同,计算机大都是实践课以及操作可比较多,学生不能观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失去了教师的监督,很多学生就开始“搞小动作”,部分学生偷偷玩手机,还有一部分学生开始浏览其他的网页,有的甚至打起了游戏,进而导致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都不是很理想,更别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升了。

三、构建主义下实现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方法以及措施

(一) 构建主义理论下,为了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下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开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针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及叙述: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二,在备课过程中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三,分阶段任务法。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若想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实现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升,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教师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习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若想实现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一,将教师外派进修,让老师学习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同时也通过外派进修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专业素质;二,实现校内统一培训。除了外派进修以外,也可以实现校内培训的方式,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教研员到学校来进行培训讲解,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让教师意识到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什么样的好处以及对于学生会有怎样的提升,进而实现教师的教学观念的纠正,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在备课过程中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

备课环节是设置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你,因此,若想实现人物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该从这一阶段就开始执行,实现任务驱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应该根据下节课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进行部署,比如,下节课要学习PPT的制作,那这样,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先设置这样几项任务:一,寻找5-10张PPT背景图;二,寻找所要设计在PPT中的内容;三,制作5-8页的PPT,采用这样的任务设计,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升,为了完成任务,大家一定会认真的进行学习,进而实现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分阶段任务法

除了要在课堂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以外,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置阶段性的任务,例如,一节课正常是90分钟,针对于一节课堂,教师一般会讲解3-5个知识点,在每一个知识点结束以后,教师便可以对应的设置一个小的教学任务,并且要给学生规定时间,进而保证任务完成的效率。采用这样分阶段布置任务的方式,既可以实现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提升,又可以实现对于学生的监督,进而保证学生对于每一个阶段的知识点的学习质量,可谓一举多得。由此可见,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受教学思想以及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效果方面都不是很理想。建构主义思想理论下,为了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升,教师开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希望在本文相关的教学建议的帮助下,可以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进而为我国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晓东. 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2:178-180.

[2]吴尚智,任小康.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05:30-32.

第7篇:动物医学认识范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89-03

Abstract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arto-graphy, the author applied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l, combined with network teaching integrated platform, professional competitive contest, GIS public cloud platform, and constructed a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nline and offline. Through the prac-

tice on the course of cartography, it found that the teaching mode stimulated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have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course of cartography; task-driven;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e teaching mode

1 前言

地图学是地理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技术性强、应用范围广、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地图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理解地图学的相关理论,熟悉地图编制的基本过程,掌握地图的应用以及高新技术在地图学中的渗入及应用为目的。地图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地图学基础理论、地图设计、编制的方法,掌握空间信息可视化的能力,掌握阅读、使用各类地图解译空间信息的科学方法,为将来从事有关工作与研究奠定基础。

目前的地图学课程开设过程中,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虽然将传统的板书“文字表达理论、手绘相关模型”的教学方式改进为“图片呈现地图、动画表达模型”,但相较于完整实现上述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的学习模式,学生没有主动感;2)平面的视觉感受,学生没有空间感;3)原理方法的分块分条,学生没有实用感。

针对上述问题,网络时代的教师亟待根据学生的特性、技术现状,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1)教学模式的改变;

2)(实物)立体感受的增加;3)以任务驱动的实践项目为中心进行概念串讲,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2 任务驱动式多维一体教学模式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思想 该方法从结果出发,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根本,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习者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根据团队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1-5]。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适用于操作性、实践性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2],将其应用于地图学课程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任务驱动式多维一体教学模式设计 任务驱动式多维一体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核心,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专业竞技大赛、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专业公共云平台构建多维综合体,如图1所示。

教师结合生产实践与专业竞赛内容,将?n程的核心教学内容通过若干个任务进行贯穿,通过教学综合平台向学生布置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利用教学综合平台的资源找到任务的解决办法,进而在专业的云平台上,如ArcGIS门户云平台、天地图平台等将地图任务进行实现。教学综合平台还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多种交流形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有效地拓展到课堂之外,让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打造没有“围墙”的知识流[6]。

任务驱动式多维一体教学模式将课堂与课下的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互置,用实践带领学生寻找知识点、理解知识点并加以有效应用,本着“实用性”的学习态度完成作品,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会思考、运用、协作与解决,从而达到主动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的目标。

3 任务驱动式多维一体教学模式建设内容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实施流程设计 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前期课程的基础特点,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确定教学实施的关键点,建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图[7-8],确定具体实施的流程步骤,如图2所示。

地图学课程教学任务设计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矩阵设计,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任务设计原

则[8],将地图学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设计四大任务,如表1所示。

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 教学综合平台是任务驱动式多维一体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充足、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教学综合平台主要由课程管理、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三大模块构成,平台具体结构见图3。

课程管理模块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资源模块让学生学习课程、教学活动模块让学生实践课程。教师布置的任务根据难易程度出现在课程作业、答疑讨论、研究型教学板块中。教师在课堂上可直接利用教学综合平台进行任务成果的点评,进而引出知识点的讲解。

GIS专业云平台的实践应用 云平台是地图学课程中任务完成的渠道和工具。在课程中,学生在平台使用和创建地图、访问即用型图层和工具、作为Web图层数据、协作和共享、使用任何设备访问地图、使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制作地图等,完成团队作品。

4 应用成效

任务驱动式多维一体教学模式在两??校区相同专业的学生中做了对比教学实验。实验表明,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验组学生听课的主动性更强;在知识点考核中发现,实验组对任务中涉及的内容掌握更深刻。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本着“实用性”的学习态度完成作品,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会思考、运用、协作与解决,从而达到主动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的目标。

第8篇:动物医学认识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汽车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 应用 探讨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由此特别适合于一些职业类学校学习专业课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任务驱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因此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既要注重方法和知识体系,还要想到融进专业的文化性、综合性,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本文将重点就“任务驱动”教学如何在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实施进行探讨。

一、精心设计任务

1、体现吸引性与成就感的统一

有位名人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吸引性为出发点,把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其出发点、主观愿望和最终目标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使课堂教学失败。

下面以讲解课题“汽车发动机不能发动故障的诊断”为例。以一辆丰田卡罗拉轿车在行驶了50000km以后,出现发动机不能发动的故障实例进厂维修作为任务描述来营造一个真实的维修环境,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并且牢牢的扎根在心灵深处,让他们记住这不仅是学习,更是真实的修车。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老师通过适当的分析和引导,将此课题按照故障产生的情况分成三种类型,第一,发动机不能启动,起动机不转;第二,发动机不能启动,无初始燃烧;第三,发动机不能启动,发生间歇性不完全燃烧。这三种不能启动的情况又由多种原因引起,涉及到了汽车各个系统,如:机械系统,启动系统,燃油系统,点火系统,电源系统等九大系统,这样把这个主任务细分为九个子任务,以完成各个任务为目标展开学习和探究,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首先使学生有较高的兴趣并产生探究的愿望,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书、查维修手册、分析问题,最后让学生得以真正掌握汽车结构原理,同时故障诊断维修的技能也在这各个任务解决的过程当中得到加强。老师可以不断的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诊断操作,对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表扬,从而在这使学生充满成就感的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

2、体现任务驱动性与探究欲的结合

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的实际操作课时占总课时的70%,可以说操作课上好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汽车专业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由于学生操作时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虽然有实践课老师的示范与引导,但各人的理解和掌握的不同,有些学生在操作中难免会出现误操作,甚至违反操作规程,对零件、系统的损坏也就在所难免。此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要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实践,不怕失败,虽然这样会给教师增添维护恢复的工作量,但教师也不能因小失大。教师在强调尽量不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出现问题应加以引导并给予鼓励,不要怕出现问题而责难学生,使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而减少创新能力锻炼的机会。因此操作任务的设计应多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尽量在操作前给予提示,以节约学生对细小问题的探究时间,将主题集中在设计好的任务上,提高课堂的效率。

如在讲到机械系统故障原因导致的发动机不能发动的任务内容时,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构造原理知识并针对该故障进行分析和探讨,学生可以围绕这一任务畅所欲言,最后总结归纳出学生们所认可的一些原因,接着老师系统讲解机械故障全部可能的原因,列如下:

第一,配气机构失常:正时装配错误,正时皮带断;

第二,发动机活塞不能进行上下往复运动;

第三,曲轴不能转动;

第四,发动机气缸压力过低。

以对比的方法找出学生总结故障原因的遗漏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遗漏原因的印象。最后在学生完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整车的实践操作,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许多:如,正时装配错误、正时皮带松紧度要求不清、不会测量发动机气缸压缩压力等,甚至相关零件名称都不清。因此要预先给予提示,并指导操作,并可以通过如景格等一些虚拟的教学软件让学生先模拟训练,有了一定的熟练基础以后再上整车进行实操,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失误和错误,加快掌握进程。

3、体现教学灵活性与具体性相统一的关系

任务的设计本身不可能考虑得十全十美,况且汽车专业课以操作为基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固化所有步骤,任务的完成是以结果为目标,中间过程应允许学生出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在设计任务时的操作不应作为重点,给予提示即可。但在关键的步骤上必须加以强调,特别是特定规范的操作、不可省却的步骤一定要给出,否则学生不能达到目的,往往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对任务的完成产生负面影响。

二、合理组织课堂

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实施课堂教学,分五个步骤:

1、提出任务:设定课题、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任务”的展示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有的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认为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不然,任务应有它的可行性,操作性,且有大有小,有的任务可能只有一步,而有的任务可能要结合前面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所以应避免流于形式,走传统授课的老路。

2、教师引导: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

任务设计中已经考虑过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所以上课操作前应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分析,提供“暗箱”式的思路,给予达到的途径引导。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遇到任务往往有一个时间差,对任务的理解也有一个过程,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完成任务而少走弯路,进行必要的暗示还是需要的。但应以“暗箱”式给出,即只给出首尾而忽略中间,千万不可固化步骤,以禁固学生的思维。

3、学与研相结合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引导学生学、练、研相结合,探索知识规律和奥秘、寻求获取知识、掌握科学规律的方法。

没有必要的条件(比如上课需要的车辆和诊断设备),学生是没有办法完成任务的操作。如果学生有心进行的尝试性操作,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当时确实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给予鼓励,并在日后满足其条件。比如学生想自己看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学光盘时,我们不要替代讲解,可以用多媒体投影给出,让学生随时可以找到“老师”,进行补充学习。

4、评价与反馈

任务的完成好坏也要在任务设计中予以考虑,这样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评价与反馈时就不会出现自己预想不到的结果,以免仓促之间没法解释或离题太远。当然原则上评价与反馈以鼓励为主,可以这样说,学生做的永远是对的,问题出在教师的引导上,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了。

5、扩展和细化

任务的完成不等于学习的结束,对于学生来说,求知欲的强弱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任务的设计是有弹性的,那么完成的好坏也是有差距的,所以“不能让学生吃得太饱,也不能让其饿着”,这就是教学过程结束前对任务的扩展和细化,即对完成得好的学生应提出扩展的意见,对有难度的学生应给出细化的要求。如在完成以上既定的机械系统故障原因任务后可以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和丰富,例如:“别的车型的结构是否相同?在实际故障诊断中方法一样吗?”等等。

三、课外任务的设计原则

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课课外不是仅仅完成实习报告这一个作业,而是任务可能比其他学科都多,但不能以传统的形式给出。我们知道,汽车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学生能否真正学到专业知识和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决定着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工作的能力。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余也能不断钻研汽车专业知识及提升专业技能本身就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延伸。在设计课外任务时的原则应以应用为主,通过应用来达到巩固和创新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应用不只是书本上的东西或者单一车型的知识,而是比较全面、比较广阔的范围内对汽车新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与实践。

四、结束语

总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当然,“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也不是说教学的无组织性和纪律性,相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责任更大,要求更高,对学生的管理,引导要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特别是如汽车专业等一体化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和管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保持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确保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又要保证课堂整体的严谨性,以确保教学任务安全、有序的展开,最终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第9篇:动物医学认识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Flash教学

0 引言

在对文科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生虽然能够按照指导书顺利完成实验,但是,如果对相关的知识点作了一些扩展或综合性应用,或者离开实验指导书,重复完成的操作,大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教师感到比较吃力,而且学生也普遍对自己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缺乏信心。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这是由于计算机课程与大部分文科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存在以下差别造成的:第一,计算机基础教学集知识和操作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后,还需要把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相关操作上;第二,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第三,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相关的知识更新换代快,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对于长期通过阅读课本和查阅资料就基本可以解决问题的文科学生来说,仍然以习惯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计算机知识就容易产生以上问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简单重复相关操作,教学过程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学生认真努力,但是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在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Flas设计入门》的课程教学中,笔者引进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和大家一起探讨。

1 “任务驱动”在文科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课程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任务驱动”模式中,任务设计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想象、创意,有极大空间去完成任务,同时学生也有了创新机会。例如:在学习flash遮罩动画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创造三种以上不同的遮罩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因为没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可循,学生创造出了许多教材上没有的,意想不到的动画切换效果。一个以前的难点问题,用了不同的方法,学习效果截然不同。②“任务驱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观念和角色。让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评价者、咨询者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次教学”。例如,在用flash设计新年贺卡时,学生可以根据贺卡的主题自由选择素材,并根据素材设计相应的动画效果,教师只是负责指导和最后的验收。结果在验收阶段笔者发现学生在选材、配色、动画设计等各个方面都完成得非常出色。③“任务驱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一个个知识点的掌握,学生有了成就感,这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个别对于计算机操作兴趣不高、基础较差的同学,完成了引导动画的实验任务――实现自己设计的“飞行特技”表演,不知不觉连续工作了4个多小时,任务完成后不仅没有感到辛苦,反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④“任务驱动”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任务驱动式教学很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对我校的文科学生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要想真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法,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任务的设定

任务驱动下的计算机教学,任务的设定最为重要。在设定任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任务的典型性和针对性。因为每个任务都贯穿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选材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而且对于学习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部分,不要跨度太大,过多涉及学生没有接触到的内容,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对于学习的中后期,学生已掌握大部分知识后,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不要拘泥于章节和知识点,让学生在完成新的任务时,可以灵活运用以前学习的内容,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经过知识迁移、类比、联想、综合、举一反三,由特殊到一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2)任务要有层次性。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从简到难、层层深入的思想,把上机实验的任务划分为三大类:基础型实验、应用提高型实验、综合创新型实验。其中基础部分为本部分新增加的知识点,要求所有同学必须完成基础部分;应用提高部分则为本部分知识的一些提高,要求已经能够顺利完成基础部分的同学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后完成;综合创新型实验是融入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面对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感到“吃不饱”的同学。任务的这种安排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任务要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计算机是一个应用工具,如果学生不知道用它来干什么,很难产生学习积极性。所以,布置的任务应该尽量选取一些趣味性和实用性比较好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韧性。例如,在flash综合设计中的贺卡的设计,因为临近新年,同学都希望能够亲自动手制作一张贺卡给亲友,因此更有动力并能坚持到最后。

2.2 增加验收环节,采用定期分步验收的方式

任务布置下去后,因为学业比较重、课外活动多等因素,可能会出现抄袭现象。因此,布置任务后,采用定期分步验收办法,实现对学生的监督。在验收学生成果过程中,对于优秀的同学给予肯定,对于滞后的同学给予及时指导和督促,适时施予适当压力,帮助学生克服惰性,有计划按步骤地独立完成任务。

2.3 实行“开放式”实验室,提高教学效率

在目前的大学校园中,由于文科专业用到计算机的时候较少,拥有个人计算机的学生的比例还不大,大部分同学只能到公共的实验室使用计算机。因此,一方面,设置“开放式”实验室,允许学生有疑问随时咨询老师,实验可以以答疑的方式进行,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性;另一方面,让有计算机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完成作业,实验不受机房上下班的影响,提高了计算机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