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范文

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

第1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血液透析 亚低温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30-02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病人的预后仍然比较差,近年的一些研究表明亚低温[1-2]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一步明确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后应尽快进行亚低温治疗,尽快达到目标温度,但如何诱导亚低温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常用的亚低温治疗方法有体外降温法,如:冰块外敷、冰毯、冰帽、冷空气降温等和体内降温法,如:静脉滴注冷盐水、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法、体外循环降温法等。两类降温方法各有优缺点,采取何种降温方法应根据事故现场环境、各个医院设备条件、病人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降温措施,体现个体化治疗。我科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特殊情况下的CPR病人可以通过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诱导亚低温,该方法简单、易行,集诱导亚低温和其它治疗目的于一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现就其具体实施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急诊科自2009年1月-2010年10月因心脏骤停ROSC后通过血液透析方式进行诱导亚低温的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都曾反复出现晕厥,在急诊室就诊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ROSC后转入急诊科ICU治疗,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78.5±6.5岁。高血压病肾功能衰竭3例,糖尿病肾病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CPR 患者意识丧失、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后立即将患者平卧,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球囊一面罩人工呼吸,潮气量6-7ml/kg[3]。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大于5cm。给予肾上腺素1mg/3min,静注,持续胸外心脏按压。10min后仍未恢复自主心率和呼吸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通气。如血气分析结果提示高钾血症、酸中毒,给予葡萄糖酸钙20ml静注,5%NaHCO3 50ml静注。

1.2.2 血液透析和诱导亚低温 本组患者均是肾功能衰竭并发高钾血症导致的心脏骤停,所以患者ROSC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进行亚低温治疗。将室温下配制的低钾透析置换液(26℃)放入-8℃冰箱,冷却30min至10℃,再进行透析,透析速度2000ml/h,使血液温度逐渐降低,2小时后患者肛温低于35℃,依据患者肛温情况调节血液透析速度,使肛温维持在33-35℃之间,持续24h后逐渐将置换液温度恢复到室温,使体温缓慢升高。控温过程中以力月西5mg/h的速度持续镇静,以防止寒战和抽搐的出现,同时在头部放置冰块或冰帽辅助降温。

1.2.3 综合支持治疗 除上述措施外,所有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控制感染、预防褥疮、应激性溃疡,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2 结果 病人CPR及存活情况:所有病人都CPR成功,基础生命支持时间为15.13±7.1min,ROSC后病人呈昏迷状态(格拉斯哥评分4.13±1.12分),持续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84.25±30.77h)。8例病人均存活出院,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CPC5级评分:1级,神经功能轻度受损;2级,神经功能中度受损,生活能自理;3级,神经功能严重受损,生活不能自理;4级,植物状态;5级,死亡)2例1级,3例2级,2例3级,1例4级。

3 讨论

3.1 诱导亚低温和血液透析情况 用低温透析液进行透析和头部局部降温可使患者体温迅速降低,平均2小时左右达到目标温度,在维持亚低温阶段体温控制平稳,复温阶段体温也未见大幅波动,控温过程中所消耗的透析液诱导亚低温阶段为3200±400ml/h,维持亚低温阶段为2200±200ml/h。低温透析液并未影响透析效果,患者血钾、肌酐、尿素氮水平在透析后均迅速下降,血钾水平在24h内基本降到正常水平。

3.2 亚低温已被证明可以改善CPR病人的预后[1-2] 常用的亚低温治疗方法分为体外降温法和体内降温法。体外降温法主要有冰块外敷、冰毯、冰帽和冷空气降温等;体内降温法主要有静脉滴注冷盐水[4]、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法和体外循环降温法等。两类降温方法各有优缺点,体外降温简单、无创、易实施,但核心温度下降速度缓慢;温度不易控制,容易出现温度下降过低和达不到目标温度。研究表明,冰袋降温的速度为0.9℃/h,冷空气为0.3℃/h,冰帽为0.6℃/h[5],大约需要300min才能达到核心目标温度,因而从开始降温到达到目标温度需要较长时间。此外,体外降温过程中14%的病人达不到目标温度,70%的病人需要加用额外的降温方法才能达到目标温度[6-7],并且降温过程中过低温的发生率较高[8]。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法降温迅速、准确,能稳定维持亚低温,达到目标温度需3-4小时[9-11],但价格昂贵难以广泛推广应用。两类降温方法各有优缺点,采取何种降温方法应根据各个医院设备条件、病人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降温措施,体现个体化治疗。

本组8例患者均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高钾血症、严重酸中毒,需行紧急血液透析,有研究表明通过血液透析的方式可以成功诱导亚低温[12]。因此,我们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进行血液透析的同时进行亚低温治疗。首先我们从理论上论证这种降温方式的可行性,以其中某一病人为例,患者体重、升高、年龄、入院时温度分别为60kg,162cm,77岁和36.5℃。将常温22℃左右的2000ml置换液放入-8℃医用冰箱内预冷30min,其温度降至10℃左右,以150ml/min的血流速度和血浆交换后置换液的温度为31℃。根据水的比热容公式可以算出2000ml10℃置换液温度升高到31℃可以吸收176.4KJ的热量。(31-10)℃×4.2 KJ/kg*℃×2kg=176.4 KJ。

正常男性基础代谢产热量(24h):KJ=(66.5+13.7×W+5.0×H-6.8×A)×4.19,[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那么该患者的产热量为205.12 KJ/h。又知人体的比热容约为3.4KJ/Kg*℃,我们可以计算出在2h内将患者温度降至35℃(肛温),需要10℃的置换液的体积:(36.5-35)℃×3.4KJ/Kg*℃×60kg=306 KJ,(306KJ+205.12 KJ/h×2h)/176.4KJ×2000ml=8120ml。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降低置换液的温度可以使体温降低,可能实现精确控温。本例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流速度150ml/min,透析速度3000ml/h,2h左右肛温达到35℃,耗费置换液6000ml,与理论需要量之间有一定的偏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随着体温的下降,患者基础代谢率降低,产热量减少;②降温过程中持续给予镇静、控制抽搐等措施都不同程度的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产热量。当患者体温达到目标温度后,基础代谢率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2000ml/h的透析速度就可以使患者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4℃左右,而在复温阶段用常温(一般22℃左右)透析液进行置换就可以达到体温缓慢上升的目的。

因此,通过血液透析的方式可以成功实施亚低温治疗,我们认为在缺乏血管内降温系统、精确的体表控温装置的情况下,以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降温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尚且还可以达到其它治疗目的,如肾脏替代治疗、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纠正高钾血症和严重酸中毒等,一举数得,但其具体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3.3 护理要点

3.3.1 根据温度变化调节血流速度 在诱导亚低温阶段应根据患者体温、血压变化情况尽可能的加快血流速度,使血液快速冷却,降低全身体温。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在充分镇静的情况下,初始2h内以500ml/h左右的置换速度可快速达到亚低温状态,随后以300ml/h左右的置换速度基本可以使体温恒定在33-34℃之间。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温度变化情况,随时调整透析速度,避免体温大幅波动影响病人预后。本组8例病人均存活出院,5例病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3.3.2 预防肺部感染 低温治疗可使肺炎的发病率增加[13],加上机械通气其发生率高达6%-69%[14-15],而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护士应定时观察体温,观察痰液颜色、量,定期复查血常规,可以及早发现肺部感染。预防肺部感染的方法主要是背部护理和呼吸道管理。每2小时翻身叩背1次,促进痰液排出及预防压疮的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人工气道的消毒和管理,防止交叉感染。采用正确的鼻饲方法,避免误吸等,可以减少相关肺炎的发生[15]。

3.3.3 消化道的护理 重症患者容易出现消化道发生应激性溃疡而引起消化道出血,心脏骤停患者容易出现胃肠道损伤,在护理过程中,应在每次鼻饲前回抽胃液,观察胃液和大便的颜色、性状,以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常规给予制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尽早进食。

3.3.4 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 亚低温治疗的另一明显的副作用是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在外科手术中轻度低温和术中出血增加、输血次数增多相关。CPR后低温治疗可增加出血的发生率,以鼻出血多见,可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加以纠正[16]。在降温过程中应观察牙龈、鼻粘膜和尿液的颜色,寻找出血的证据,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低温治疗还可以引起血糖升高、pH降低、血管阻力升高[17]等,这些并发症护理人员也应熟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 小结 本组资料表明心肺复苏后通过血液透析方式可以成功实施亚低温治疗,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体温,及时调整置换液的速度可实现精确控温,同时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预防亚低温治疗有关的并发症对于改善病人预后同样是缺一不可的。

参考文献

[1] Bernard SA,Gray TW,Buist MD,et al.Treatment of comatose survivors o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with induced hypothermia[J].N Engl J Med,2002,346(8):557-63.

[2]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to improve the neurologic outcome after cardiac arrest[J].N Engl J Med,2002,346(8): 549-56.

[3] 卢艳飞.院前紧急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48-50.

[4] Kim F,Olsufka M,Longstreth WT Jr,etal. Pilo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prehospital induction of mild hypothermia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with a rapid infusion of 4 degrees C normal saline[J].Circulation,2007,115(24):3064-70.

[5] Hoedemaekers CW,Ezzahti M,Gerritsen A,der Hoeven JG parison of cooling methods to induce and maintain normo- and hypotherm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a prospective intervention study[J].Crit Care,2007,11(4):R91.

[6]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to improve the neurologic outcome after cardiac arrest[J].N Engl J Med,2002,346(8):549-56.

[7] Felberg RA,Krieger DW,Chuang R,etal.Hy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an external cooling protocol[J].Circulation,2001,104(15):1799-804.

[8] Merchant RM,Abella BS,Peberdy MA,etal.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 unintentional overcooling is common using ice packs and conventional cooling blankets[J].Crit Care Med,2006,34(12 Suppl):S490-4.

[9] Dae MW,Gao DW,Ursell PC,Stillson CA,Sessler DI.Safety and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cooling and rewarming for induction and reversal of hypothermia in human-sized pigs[J].Stroke,2003,34(3):734-8.

[10] Pichon N,Amiel JB,Francois B,Dugard A,Etchecopar C,Vignon P. Efficacy of and tolerance to mild induced hypothermia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using an endovascular cooling system[J].Crit Care,2007,11(3):R71.

[11] Holzer M,Mullner M,Sterz F,et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dovascular cooling after cardiac arrest: cohort study and Bayesian approach[J].Stroke,2006,37(7):1792-7.

[12] Karacan H,Valentin A,Carl P.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 through continuous dialysis[J].Ugeskr Laeger,2009,171(17):1396-400.

[13] Yanagawa Y,Ishihara S,Norio H,etal. Preliminary clinical outcome study of mild resuscitative hypothermia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arrest[J].Resuscitation. 1998,39(1-2):61-6.

[14] 武淑萍,康杰.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机械通气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04):265-266.

[15] 林晓静,朱顺芳.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非药物预防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5,(04):66-69.

第2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制图; 应用;优势;特点;未来发展;传统测绘方式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

测绘是一项较为复杂而又繁重的工作,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为城市或者矿区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为生活和生产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以实现安全生产和生活。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测绘的数据准确性。那么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原理是什么?它又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在测绘中又有何种应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对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世界各行各业,不仅能够对地理测量、测绘、制图提供精度较高的数据,也应用于天气预报、电子地图等地方,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可以说,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测绘工具的不足,使测绘工作得到了升华。地理信息系统按照功能的不同分为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城市信息系统、自然资源查询信息系统、规划与评估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以下四大特点:(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基础为公共地理;(2)地理信息系统具备采集、管理、数据分析和输出等能力;(3)地理信息系统以分析模型驱动,并且很好的空间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同时也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4)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二、传统测绘方式的弊端及问题

传统的测绘方式没有引入地理信息系统,而是通过经纬仪、测距仪等测绘工具,由人工来到实地进行信息的采集,并且也是由人工来进行数据处理、表格的制作和图像制作。虽然在当时这种方式是测绘工作中的主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测绘需求的提升,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测绘的工作,因此急需要出现新的手段来满足测绘工作的需求。传统测绘方式所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

1. 耗费时力

传统的测绘方式由于采用人工来进行数据采集,因此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人力。测绘人员不仅要到现场采用一些测绘工具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并且在采集完毕还要回到工作场所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在数据的处理上所花费的时间要远远超越测绘的实践。

2. 易出现误差

误差的产生在传统测绘的各个环节都很容易出现,不仅可能出现在数据采集的阶段,也可能出现在数据分析的阶段,也有可能出现在后期的制图和制表的过程中。人工的测绘工作方式很难完全避免,就算测绘人员十分的小心谨慎应对工作中的问题,还是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失误,使最终的测绘结果出现偏差。

3. 效率过低

复杂的测绘过程和人工操作使得传统测绘方式的工作效率过低,往往一个测绘结果需要很多人长时间的工作才能取得,而当前先进的测绘技术可以将各种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采集和数据处理,人工需要花费数日的结果只需要程序的计算和输出,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

除了上述列出的三点之外,传统的测绘方式还有很多问题,例如,测绘信息由于环境、气候的原因在采集的过程中难度较大;测绘输出结果的专业性国强,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使得信息的传递过于缓慢。传统测绘方式的种种弊端表明,人工信息采集和传统测绘工具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测绘工作的需求,因此需要作出创新和改变。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突出优势

创新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给传统的测绘方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新技术的映照下,传统测绘方式黯然失色,地理信息系统的创新优势也有所凸显,主要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 节省时间和精力

与传统的测绘方式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大大的节省了测绘工作中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先进的工作方式和流程,使传统的人力工作全部转化为计算机工作,远远超越了人工操作的工作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人工需要长时间完成的工作,大大的缩短了测绘工作的整体流程和工作时间。

2. 时效性较强

在测绘工作中,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对于天天气预报来说,如果通过传统测绘工作的人工采集、分析、制图等复杂的过程,很容易当结果出来后实际情况变化了,无法正确的对信息进行传达。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时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和分析结果,通过对卫星、监控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实时的对测绘地点进行监控,并且能够根据地理环境的变化及时的做出反应并对测绘的结果进行更改,确保测绘的结果都是即时的、有效的。

3. 提高准确性,避免误差

由于计算机的实时监控,使得测绘的结果更加准确且易于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是通过计算机预先录入的程序来进行采集、输入、分析、整理工作的,由于计算机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操作的事物,因此测绘结果更加的准确和准确。同时,测绘工作中的制图、制表等也是通过计算机的程序来完成的,使得制图的色彩、准确性比例等更加接近与完美,在对测绘结果的执行过程中也更加的科学、有效。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作中呈现了非常突出的优势,使得测绘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其在测绘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逐渐取代传统测绘方法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测绘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作中的未来趋势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作中的优势,使得其未来将得到迅猛的发展。在未来的测绘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一定可以成为广泛应用的测绘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中国数字科技需求。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构建数字中国和数字地球,因此需要大量的测绘工作参与其中,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其中的得力助手,也将与测绘工作一起,进一步实现发展、创新与变革。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必定与其他先进的技术结合,形成新的测绘方法。例如,可以与通信技术、卫星、遥感系统等结合,进一步的提升测绘工作的精细程度,使我国的测绘工作达到新的高度。

四、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运用到测绘工作中,给测绘工作带来创新和变革。地理信息系统由于其时效性和快速准确性,目前已逐步取代传统测绘方式,成为测绘工作中的得力手段。希望在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会出现更多的新技术,来带动测绘行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测绘行业得到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孙文英.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J]. 电子世界,2013,10:100.

[2]赵科.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133.

[3]李卫,李海平,李香莉. 试析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运用[J]. 民营科技,2012,04:87.

第3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工作原理;测绘;应用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已在我国许多城市得到应用,它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交通运输、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等众多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可以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空间信息系统,其在使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该系统中,对计算机技术进行了非常好的利用,同时,对地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合、管理以及显示,这样能够在对整个系统进行利用时更好的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同时也能更好的对相关的行业发展提供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在功能方面主要是对现实的地理信息进行专业化管理,是一个专业的地理参考信息计算机系统,其中实现了对相关的地理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在分析和存储方面作用也非常大。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地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的进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其功能也在不断进行完善,为科学研究、资源管理以及发展规划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其是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相互作用的空间信息模型,在对其进行使用时能够更好的体现出现实意义。地理信息模型能对现实地理空间以及实际的地理情况进行抽象和模拟,同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对模型进行观测,这样能够从中获取更加需要的数据,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地理数据所组成。硬件系统由计算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组成。其中输入设备包括键盘、扫描仪、数字化仪、媒体设备等,也包括由网络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绘图仪、打印机和媒体设备等,还包括通过网络输出。存储设备包括硬盘、U盘和光盘等,亦包括网络服务器等。软件系统除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数据库软件和其他一些通用软件以外,还包括图形软件(如AutoCAD)、地理信息系统专用软件(如Arc/Info、MapInfo)等。地理数据前面已介绍过了,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数据采集,一些数据还必须经过转换才能入库,这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一般建库初期的支出占整个系统费用的70~80%。图一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一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应用的优势

1、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完整和先进的系统,拥有自己特有的工作方式和流程,这种流程基本依赖于计算机系统,而计算机系统相比于人工操作,效率更高,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更多的工作,因而在测绘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测绘工作的流程、缩短了时间。

2、具有时效性

在测绘工程中,地理信息系统一旦设定了系统行动的规则,就可以时时根据地理环境的变化调整分析结果。地理信息系统辅以卫星、即时监控等科技手段,能够完成对特定区域的实时监控,并能够根据地理环境的变化及时分析出对测绘工作的影响并反映在测绘结果上。

3、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失误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作的整个过程是依赖计算机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来进行,所有的采集、输入、分析整理工作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因为可以更好地避免工作流程中各个阶段的失误,使测绘结果更加准确。而作为测绘工作成果的图表载体也是由计算机完成的,使制图的布局、着色、比例尺、数字精确程度等各个细节更加完美,更加有利于使用,根据测绘结果指导工程规划和行政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地理信息系统凭借它的这些优势,在测绘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传统测绘方法和手段的废弃是必然。

4、测绘成果精确

传统测绘中,测绘人员无法做到精确无误,极小的测量失误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较大的误差。然而与传统测量方式不同,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处在地球三个轨道平面上的24颗卫星,与遥感技术紧密结合,尤其适合大型建筑(如大型商厦、摩天大楼等)的高精度测量。在测量精度方面,通过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从距离地球120公里外的轨道面上轻易捕捉到地面上小型动物。因此,系统在测绘时通过绕地卫星的平面扫描,与地面接收器遥相呼应,工作人员只需对卫星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便可得到相关信息,基本做到“零误差”。表一是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与传统测量的误差对比。

误差项目 传统测量 GIS系统测量

测量设备自身误差 0.1毫米级(高级) 0.01毫米级(普通)

操作误差 调平达不到要求,设备不平,误差可达毫米级 只需对中,操作简便,基本无误差

估读误差 毫米级 无需估读

表一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与传统测量的误差对比

四、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

1、数据采集

为了在数据存储中得到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的连续对象实体,测绘初期便要对自然界监测对象施以不同的离散和抽象。决定栅格数据集的分辨率和矢量的存储方式分别为地面单位网格宽度和利用点线面三要素来表示监测对象。当然除了这一方式,还有其他方式来存储非空间数据。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是对人工测量数据进行数字化或扫描来得到数字数据,而比较先进的方法则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检测出相应坐标,接着将坐标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相关处理。当然,这一过程也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完成。

2、数据处理

地理数据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属性特征、时间特征以及空间特征。在城市测绘中要测量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的建筑和道路,其中属性特征包括主观属性以及客观属性。城市测绘中,主观属性表现在城市道路以及道路交叉口的交通量上,而客观属性则是城市道路的名称和道路交叉的形态。

3、资源管理

目前,资源清查、分析和管理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包括土地资源潜力评价、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森林与水资源普查、矿产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和信息汇集在一起,利用统计和涵盖分析功能,按照各种组合条件进行资源分析,从而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决策利用提供依据。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例进行说明,我国西南地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收集存储了超过1500项300万个以上的资源数据,通过该系统提供的资源分析评价模型、资源预测预报模型及资源开发利用配置模型,可生成矿产资源分布图、草场资源分布图、农作物产量图、各地产值图、交通规划图等各种专业图。

4、数据显示

一般来说,单一值地图、单一的符号、相关多重属性和相应字段属性数量表达表示等图形表达方式构成了地图特征。其中,相应字段属性数量表达则包括符号分级、颜色分级和密度值分级。在地图上,单一符号展示可以直观地看到相应对象分布的密集程度。如用点来表示城市居民的居住情况,那么就可以直观地从地图上得到相应区域居民分布情况;同样的,用线可以直观地表达相应区域的道路网密集程度。

总之,地理信息系统凭借其超强的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输出功能,使其在当今测绘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信息多元化与测绘结果的多维化也成为现代测绘的必要发展趋势。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利用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大胆的借鉴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定会在推动测绘技术发展上迈出更大的一步。

参考文献:

[1]陈琦.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资讯.2011(20):66.

第4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工程测量、应用、研究

1.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际上称为GIS。在我国又称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存储检索、运算分析建模、显示、输出等的计算机的软件, 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存贮、处理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与工具,是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资源信息和环境参数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和分类编码输入、处理、存贮、输出,以满足应用需要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它一般具有输入输出、查询分析及空间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它通过对多要素数据的操作和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把所需要的信息以图形、图像、数字等多种形式输出,满足各应用领域或研究工作的需要。地理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在地域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城市管理、灾情预测、人口控制、交通运输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必要的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以现代化电子信息科学以及系统工程学说为理论依据能够科学的观测、处理、分析、输出、呈现建筑工程测量所需要的地理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着一套自己独有的功能.GIS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入、管理、分析和显示.通过对模拟地图数字化、键盘输入或数据格式转换等途径,将各种空间地理数据

空间信息以及其对应的属性数据输入GIS后,GIS可以快捷地对其进行管理、调用和宏观呈现,为工程测量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3.1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势

地理信息系统GIS之所以能够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厚爱是因为它有着其他系统没有的优势,具体有GIS系统相比着其他系统来讲更容易集成,GIS的数据源是整合分离的,可以通过过地理数据的共享功能使更多的的单位同时使用到已取得的数据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工程测量的成本,同时GIS系统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格式,增加数据的处理的数量和质量。

3.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多功能、多用途的系统,它有着一套完善的数据测量、观测、处理、分析、传输、储存系统,为建筑工程测量作业立下了汗马之劳,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后,能够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件化结构,可以利用空间数据处理组件便捷的构造个性化的应用软件系统,实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灵活配置,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DBMS的扩展功能,扩展了其数据处理能力实现空间、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和查询,能够有效的保证观测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了B/S结构,

能够模糊系统的界线实现系统的零维护,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图形库系统一样,在工程测量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了3S集成遥感技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空间数据,其系基带的卫星定位技术能够获得地表面物体的空间位置信息,为工程测量中的物体方位确认作业提供极大的方便。

3.3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测量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测量作业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利用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对以各种图件、图像、表格、文字报告为基础的单个工程勘察项目或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以及基本地理信息, 进行一体化存储管理。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二维地质图形生成及分析计算, 并能够利用数据建立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直观、形象地表达区域地质构造单元的空间展布特征以及各种地质参数, 建立集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为一体的空间信息系统, 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工程地质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典型的工程勘察GIS系统由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组成:

3.4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处理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地理底图获取的资料的读写、换算、调整、查询、存储等功能。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完成海量数据的方便输入、存储工作,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实现诸多图形、表属性数据的关联存储,完成各三维地质模拟的结果资料的存储,同时能够实现对这些资料图件和数据统计分析表单的快速调用查询。同时可提供对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种可视化表现功能, 比如生成任意方向切割模型、立体剖面图, 以及三维空间量算功能。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对其系统观测、处理、分析生成的各种图件、单元进行快速处理输出, 并能够通过MAGIS三维地理信息、平面图形编辑系统完成三维地质模拟结果漫游、静态效果图的宏观表现,能够主观的从三维模型上选择分析目标进行譬如建筑面积、建筑间距、占用空间体积和剖面的形状大小等信息的调度查询极大的为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3.5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注意的事项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建筑施工中的工程测量作业中为其提供着数据的观测、分析、输出服务,因此在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过程中要格外的小心谨慎。首先要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电力提供绝对的保障,使用多种供电系统的统一调度,防止在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输出过程中出现忽然断电的现象,一旦在途中出现供电问题不旦直接影响数据的处理进度还会对地理信息系统GIS设备本身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同时要避免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设备附近出现较强磁场,干扰GIS无线电子信号等。

【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有着飞速的提升,建筑工程测量的方式也向着自动化、数字化发展,因此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建筑施工工程测量也算是顺应着时展的要求,充分利用GIS技术、“3S”集成技术以及其他现代化信息观测、处理分析、输出技术能够有效为工程测量工作提供有效的,精确的数据支持,只有精确、详细的测量数据分析结果才能更好的为工程测量服务,满足工程对测量精度的高要求,保证建筑施工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保证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3DGls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6

[2] 王建国.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动态与应用前景[J ]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9 (1)

[3] 潘晓东. 数字地形模型及地形特征解析[J ]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9 ,17 (4) :87291.

第5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GIS;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1.1、地理信息系统简述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依托电脑软件和硬件设备,通过野外观测或其他途径对采集到的数据源进行操作、存储、转换和显示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够利用地理数据信息和空间图像信息对管理对象的位置、结构属性进行提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库实现了不同空间分散化数据信息在计算机软硬件上的融合。数据采集工作的目的在于调整地类信息与空间属性信息,令其一一对应;数据存储则是通过计算机软件、硬件、数据和用户等环节来实现不同来源和空间属性数据的录入、修改和保存;数据操作与显示则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图表、文字、报告等来实现空间数据库的管理,并绘制带有不同空间属性的专题图件。

1.2、GIS技术的重要性

GIS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比较晚,其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因为其是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高新技术系统的合成体,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实现了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处理方面的能力。同时,其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对地理学、测绘学、卫星定位技术以及遥感技术都进行了很好的利用,其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库进行很好的利用,同时,建立相应的空间模型,利用空间模型的分析法,能够为工程测绘提供相关的信息,同时,在其他领域中也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测绘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GIS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作为非常特殊的信息系统,在运用方面能够对统计信息和空间地理特征进行很好的利用,同时,也能在其他方面发挥很好的效果。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量出现了不断增加的情况,同时,人和资源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展科学保护工作非常必要,在资源利用方面要做到合理利用,同时,对规划方面出现的矛盾要进行很好的解决,对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利。

2、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其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因此,能够利用其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以及输入,然后建立初步的数据库,同时,也能进行长期的储存,这样在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整理方面效果非常好。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数字化时代来临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现在,地理信息系统在运用过程中在很多的领域中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使用。

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3.1、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在确定地理信息时,地籍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对地籍的通俗理解就是一片土地的归属以及土地面积。土地所属的地理位置,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和记录,这就好像是一个小孩子出生需要知道他的姓名。出生地。祖籍。家长等等的信息数据作户籍的整理是一样的。整理地籍的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就是对所属自己记录范围的土地做完整的记录,包括土地最初的所属权,以及之后的土地各项的变更的信息,在我国不论是国家、政府,还是其他的一些企业想要开发一片土地都是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过程的,其中包括这片土地的开发价值,甚至是土地的地籍所属的变更的信息,这就在实际中给开发过程增加了难度。但是地理信息体统发明至今,它为地籍的相关难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它是地籍管理问题中的辅工具,但是却是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地籍管理体统的高效率的运作,不仅如此,也是高质量的完成了相关工作,为这项工作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地理信息体统通过自身的定位功能,能够随时的对土地数据进行监控,也能够根据监测得来的数据信息划分土地利用率的高低水平,为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3.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状态是在不断不变化的,因此在进行土地管理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土地的变更。在以往工作中没有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土地情况的跟踪是一个难题,工作量大,而且储存和调阅不方便,造成土地管理人员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握土地的变化状态。依靠地理信息系统,能将产生变化的土地图片化、数字化,拿来与数据库中的图片进行比对,一目了然,能清楚的发现变化情况,并将变化部分与原有图片进行合并操作,通过合并分割土地的图片可获取变更后的地理信息图片,最后再将土地变更图片输入数据库,完成信息更新。通过专业分析,能直接作为土地利用的决策依据。这种管理方法因有原始数据进行对照,不但对比和分析效率高,而且能完善信息的整理工作,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3.3、在数据工作中的应用

在数据更新上的应用,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在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之后所体现出来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在数据浏览中实现真正的快速无缝浏览模式;在数据查询中的应用,首先,图像等信息查询上,我们可以采取点查询、缓冲区查询、行政区查询和多边形查询这样的多种方式进行操作。其次,针对文字数据类型,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关键字查询、模糊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最后,我们的查询历史和查询的结果还能够得到一定的保存,方便我们下次的快捷检索;在信息数据统计中的应用,就是通过分开来制作了很多的表格,很好的对于现行的土地资源进行可很好地统计管理;在数据更新上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进行实时的更新,并且能够结合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把土地资源管理系统转换成一种动态的模式,对于我们用到的土地资源进行实时的监测,从而确保了系统中数据的时效性,避免了因为更新不及时所导致的一些工作问题。

4.地理信息系统在未来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不断优化,已经研发了一批业务化的运行系统,比较突出的有国务院政府办公厅的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深圳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办公系统等。

从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来看,地理信息系统在未来土地整理工作中的主要应用前景有:

(1)发展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合理确定系统应用目标,迎合土地整理业务需求,发展实用的土地整理功能,并建立相关的制度规划,从而满足专业化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需求。

(2)建立多尺度、高技术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土地整理过程中,技术在不断更新,因此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不同尺度下土地整理项目形态、结构和细节的关注,融合不同层次空间数据的内容,这需要更好的技术性和更高的专业性,因此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在土地整理工作的未来发展前景将更多依赖高难度的信息处理技术。

5、结束语

总言之,如今,国内很多GIS软件都在地区土地管理中加以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得益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于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有着显著的优点。其一,地理信息系统收集大量信息,站在宏观的角度上进行决策;其二,在土地管理中不再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多次采集数据。分析统计,土地管理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其三,信息分析的正确性也得到提高;其四,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系统的优化使得土地管理更加的合理。相信,日新月异的科技必定可以使GIS技术与土地管理工作更加相得益彰。不仅如此,GIS对人文。环境和交通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使GIS技术不止步于只应用于土地管理的工作当中,而走向社会的各方各面。所以,在未来的GIS的研发过程当中,应该放长眼光,突破部门界限,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共享资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GIS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慧敏,王翠娟.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1:297.

[2]董德胜.浅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153.

[3]陈艳丽.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9:236.

第6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范文

[关键字]土地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9-1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越来越紧张,人们发觉自己的生存空间开始变得狭小。因此,国家对土地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如何推进土地管理的科学性也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对土地进行科学的规划以及在土地的使用过程中严格按要求执行,土地的管理才能进入科学管理的进程之中。在这中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也是应运而生。

1 土地管理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土地管理不是一个单一概念,它包含的方面很多。生物、地貌、水文之类,在土地管理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土地管理就是将这所有因素的变化都要考虑当中,并对这些做出精准的分析的管理。要对这样的数据有确切的记录,就应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简称3S,它的使用除了对土地使用有直观的了解外,还可以对分析的结果有准确快速的记录,让土地管理者有一目了然的深度把握。

本节主要是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一般功能加以简单的介绍。GIS主要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能够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用于决策服务。它的功能主要如下:

(1)信息社会的发展使GIS能够有足够有能力整理和分析数据,能够做出很好的管理决策。地理信息系统要依靠电脑的发展和支持,这样才能让地理信息系统准确无误地进行地理定位以及动态分析。当下,地理信息系统是具有地理图形和空间定位的空间型数据管理系统[1]。

(2)立体性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另一个特点,全方位地掌握数据的的各种动向。GIS的目的是研究和决策地理有关知识。它又必须以地理模型这种方法作为策略,也能预测某个区域内数据方向。GIS的综合能力强。

(3)GIS又能和其他的技术相结合,能够对其他的多维信息及各种土地数据融合成新的文字图片信息,简单明了,很容易做出决定,最后运用到实际中。GIS也可以说是多种现代科技于一身,它包含有声音、影像等等。因此GIS就比其他单一的工具更有优势,比那些工具更全面、更方便、更实用,深受使用者的一致好评。

2 土地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上文主要是将土地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本节将用实例加以说明。

2.1GIS使用的主要步骤

首先,就是把要管理的土地进行计算,反复改正,将正确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中;然后,将数据和计算机中的方式图建成一定的关系图,与其他的进行对比;再次,把关系模型图进行图片的重叠,得到相应的数据图;最后,就是将刚输入计算机的原图逐一与上步得到的数据图进行比照,又可以得出新的数据[2]。这样最后的结论就是GIS的效果图。

2.2准确地输入数据

GIS现在说来也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土地管理技术手段,很多地方目前还是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尽可能按土地管理中的具体详细的要求做,但不是说不要其他方面的借鉴。

2.3GIS的具体应用

目前,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主要应用于如下几方面:GIS自身能够很好地记忆输入数据的具体信息;能很快地进行数据的找寻工作;能够将所有的数据信息融合汇总。图文之间能够很快地转换,转换之后的数据相应出现,不会有差别。GIS还能应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地区的人口密集度;森林资源的保护程度;城区的合理规划;山区土地的利用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都可以使用GIS。GIS功能的全方位性注定使用范围的广阔性。

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发展方向

新时期,技术的广泛运用,GIS的发展也成为新时期讨论的又一个焦点。这意味着GIS已经是土地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GIS的应用前景总结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3.1 GIS精确度研究

GIS得出的数据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土地管理结果是否得当,也关系到项目进程是否顺利,更关系到GIS发展前景。GIS精准度中是有误差的处理功能,这项功能主要有:建立误差模型;跟踪误差出处,还要对误差进行最后的解决方案。误差虽不能避免,GIS精准度就是尽可能将误差减到最小。

3.2 GIS多维关系研究

空间数据的查询是GIS使用最频繁的一项,很多时候在找寻某一个图形的时候,就要建立多维关系模型。GIS的多维关系研究主要是以土地管理提供的信息标准作为基础,使用多种手段才能有效。这项关系研究主要有定位模式,输出模式,得出多维图。这样才能让使用者很好运用到工作中。

3.3 GIS信息决定研究

GIS信息决定研究就是利用多维数据中心信息进行统一分析、处理、才能做出最好的应用。当前这项功能研究有:GIS和其他技术相互融合,这不仅能得到图片的空间信息,还能够做出图片的时间信息;研究某地区受灾情况的解决方案,更好帮助使用者解决方案的时效性;多维信息建立模型方案,满足使用者多方面要求。

3.4 GIS对日常生活研究

GIS看似和个人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关系,但其隐含的作用很多。GIS不仅仅是在土地管理有突出变现,在日常生活,如人口问题,也是可以使用GIS。首先将一个区域的人口数据图输入计算机,建立人口模型,进行人口图片的比对,最后就可以得出这个区域内的人口管理信息数据。

3.5 GIS需法律法规的完善

GIS的正确使用,目前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何让其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就需要现行的法律法规的正确指导。有了一个完好的使用环境,才能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

4 结束语

新时期是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期,计算机的使用给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势必借助这样的发展契机,发挥出自身更大更好的优势为人们所用。我们使用者也要在科技更新的时代,时刻准备接受新事物,不能将科技拒之门外。当下,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这样的良好发展状态,GIS必将迎来辉煌的明天,成为科技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第7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范文

本文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和具体应用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应用

一、前言

地理信息系统出现在上个世纪后期,并且在上个世纪后期得到了成功的研发和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传递的全方位的技术型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包含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数据库,卫星技术,远程传递技术等许多高端科学技术的应用,正是因为这些高端的科学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才可以对地理位置进行准确的测定,对地理数据进行及时地采取,并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功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数据。正是由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这些优势,才使其大量地应用在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特别是工程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工程领域也在寻求快速发展的方法以达到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目标。所以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之下,工程行业必须要走向信息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因为工程的难度越来越高,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就使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有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因此,地理信息系统将要在工程领域大展拳脚。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地理信息系统之所以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地理信息系统解决了许多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工程建设难题。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众所周知,工程测量的数据的准确度对于工程建设的影响重大。以往,在工程建设领域,都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来取得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数据。在传统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无论是多么优秀的测量工作,都多多少少存在着误差。并且,采用传统的工程测量方法得到的数据的准确程度还与测量者的测量熟练程度及个人经验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这就使得工程测量的数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对工程的建设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比如说,在传统的工程测量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测量仪器是经纬仪和水准仪,如果工程单位实力雄厚还可能会用到较为先进的激光仪等。但是,这些仪器在使用的时候都必须要做调平工作,那么调平的标准怎么确定就是个不确定的因素。调平怎么才算达到要求就因人而异,一千个测量工作人员就会有一千个测量标准,因此,使用传统测量方法得到的数据不尽准确,经常会存在误差。而地理信息系统而不同,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卫星组成的扫描平面,对地球表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测量,将数据反馈到操作者面前,这一过程无需人工参与,所以避免了人工带来的误差。并且,地理信息系统的卫星扫描技术可以在太空上扫描到地球上的微小物体,这样的测量方法的准确度肯定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测量方法。这就使得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

2.大大降低了客观因素的影响

在传统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如果工程的建设地点在野外,测量工作人员就必须选择适宜的天气适宜的地点对工程数据进行测量与分析。工程建设地点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地质,人文,水文都会对测量工作的进行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山区或者海拔高的地区,测量的难度就很大,甚至就无法进行测量。如果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测量工作就要延期。而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工程数据进行测量工作的时候,就无需考虑到这些客观条件,无论是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卫星都可以对它进行扫描测量,给工程的建设工作提供关键的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受客观条件影响小,所以可以全时段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测量工作。

3.测量效率高

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工作,往往需要测量小组到建设地点,选择好的测量位置,分步分组进行测量,需要有测量的记录人员,然后要人工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最后确定测量结果。而采用地理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测量工作,就可以省去这些繁琐的步骤,直接得到工程建设的准确数据,对复杂地形的测量更是节省了大量的间,这就使得工程行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建设施工的重要数据,推动工程的施工进程,保证工程的质量。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测量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的测量工作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卫星组成的扫描平面,对地球上的某一点的地理信息及时地采集,并通过专业系统传递给工程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为工程的建设部门提供准确的地理数据,并且不受气候和地质的影响,测量工作不存在任何困难,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地理信息系统为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可以进行三维立体模型的创建

地理信息系统在进行完测量工作之后,可以对已得到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通过其系统内部的建模程序建立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地区的三维立体的地形地貌模拟图。传统的测量方法只能得到一些字面上的数据,而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便捷地得到地理数据,还可以把地理数据转化成生动形象的三维立体地形图,这就方便了工程建设者对于工程的整体设计与对建设地点的开发,在增加了测量效果的同时,还为大大提高工程的质量奠定的基础。

3.加强了工程的监控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的应用上还体现在了工程监控工作上。在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的测量点能不能够得到良好的运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程序有没有达到规章制度中规定的标准,施工过程中对误差的观察与检测,这些工作都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来很好地完成。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卫星传递过来的数据的分析,可以对施工工地的测量点,控制点,施工误差等关键数据进行自动检测。这样便有助于及时修正施工当中的错误,以免给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四、小结

随着工程领域的工作内容的不断扩充,工程行业对自身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达到社会的需求,达到自身的发展目标,工程行业必须要重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高,工作精度高,工作面积广,可以为工程建设的测量工作,监控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不仅是提升工程行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更是顺应社会科技发展潮流的行为。希望地理信息系统得到工程领域的重用,为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陈燕玲.小议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领域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36):148-150.

第8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情况

(一)地理信息系统是什么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三个学科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汇聚了这三个学科的最新的发展,和最新的技术,也代表了最新的方向。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是选取和根据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系统数据和处理、以及信息系统的应用。其中系统概述分别从基本概念、功能、类型、研究内容发展历史以及和测绘学科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授课中应该以比较容易的手段和形象化的比方使学生能比较快和容易的理解地理信息的概念,深入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为了刚好使学生能从生活中的体验来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我们还可以使用图示的方法来讲解。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包括系统中的前台数据和后台数据,以及前后台数据的处理。首先,后台数据处理包含了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较为复杂的知识结构,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工作,可能就不能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了。其次是,数据库是支撑整个系统的重要、关键部分,也是前台数据的基础。所以要想使用好前台还必须对后台数据有一个较好的认识,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部分的学习应该是要取舍到位。到后面的矢量、栅格数据等概念、结构、特点需要比较深入了解,但对于后台数据对应前台数据的算法应该避重就轻,讲要点就好,无须深入。前台数据处理可以结合软件的例子来作阐述,这样我们就能讲好软件应用部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定位不明朗

大多数学校在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将讲课程的教学目标行为理论型,追求理论教学,却忽视了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实用性,从而导致了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轻视,反而是教学偏向了理论教学的一边,使课堂缺少活力。另外一种极端是,是教学目标定位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而不进行适当的理论教学,甚至没有理论教学部份。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引导下,虽能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但是不能在理论上进一步的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刻认识,对系统处理原理不能较好的去分析,甚至对于结果怎么来的也缺少一种认识。所以在各个学校和各位地理信息系统任课教师之间,因为彼此是按照自己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去进行授课的,因为彼此的理解又不一样,所以对教学目的和定位又不一样,所以在各位任课教师对课程的定位又不一样,教学目标也不一样。在一定任课教师的随意性也导致了学生的迷惑,因为不一样的标准,所以学生的水平也差次不齐。

(三)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环节没有较好衔接

在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传统上,教师一般是采用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教授。理论课教学一般是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来讲授,逃脱不了传统教学那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这种满堂灌式的知识传播的教学模式,不能较好的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阻止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般的实践课一般在实验室机房进行,学生们在老师的要求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一系列要求进行。而教学大纲要求的又不太科学,只是在程序上和结果又一定的要求,造成学生一般按照教学要求也就是按照课本机械的进行操作。

二、基于高速网络辅助教学条件下的实践改革

(一)教学方法的更新

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到这门课程的效果,要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效果就要不断地创新,开展教学方法的更新。在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我们要坚持好的传统,抛弃不在适应的教学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去开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以学生为中心,找重点,提要点,进行案例教学。转变以前的教学方法,改填鸭式成主动性学习,改满堂灌式为互动性教学。

(二)科学的课程教学平台的搭建

以宜春学院的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为例,我们将相关的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师教案、实验要求等资料全部数字化;还有师生之间的问与答和学生之间的讨论等进行互动建库,全部放到网上进行综合管理。

(三)制作网络系统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展现办学优势

网络系统帮助学习的特点是能够使学生较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为了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为该课程的学生展现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碰到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矛盾都能被很好的解决,任课教师针对学习中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四)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教学辅导

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通过引导和使用专门的屏幕录像相关软件,将先前实现的教学与实验相关内容摄录下来,再通过在后期的各种处理,生成可执行文件或影音动画文件,再通过相关动画软件生成可运行动画文件,也就制作成了许多的流媒体课件,再放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共享,教师就有了比较多的时间可以来辅导相对较差的学生.学习进度相对快的学生还可提前开始学习新的课程内容。

三、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给大家实现了我们不能或则较难去实现的功能,这就给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生以开拓视野,所以,在平常的课堂上应该多用实际的例子结合理论原理加以讲解。

在日常用的软件比较多,但总归原理基本一致。在软件功能及操作中教学应加强采用任课教师演示各种实例操作为主。对于软件综合应用的教学则以要学生来独立完成设立的任务为主,在实际的应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再总结经验,已达到不断提高各种实验软件操作的实践能力。针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学习,一般以在教室中的课堂为主。而对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教学则还要把实验室实际操作加以结合开展教学。

(一)由于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一样,而影响了教学进度

在日常的课堂上,那些能熟悉网络使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各种任务,还能有针对性地去深入学习,比较自由地在互联网上找到所需学习资料。反之,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连基本的教学要求都很难去完成。

(二)教学效果因硬件设备性能不稳定而受影响

在实验室中的实验教学中要用到很多实验设备,特别是计算机设备,很多时候已经或则很难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硬件设备很难跟上最新的教学实验等软件的发展。由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又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对操作系统的系统安全性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只要一个方面不足,就会让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三)改变考核方式产生的利弊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考试都可以放在网络中进行,而且很多考试已经放在网络中进行的。这种开放式的考试,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让考核和学习不受限制了,方便了大家学习。但是网络的另一头被考核的对象却难于监控,因为学生利用了这种考核的开放性,让其他人代替自己进行考试,最后却影响了教学效果的理想实现。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加强学生课堂上级软件操作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使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教育。根据课堂的需要适时开展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培训不但对学生有益,对任课教师也很有必要。加强培训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开发新的教和学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和任课教师能突破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为更多更好地看展课程教学,也是对传统的教师里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

四、总结

高等教育中地理信息系统是作为专业中一门课程,还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有的还是选修课程。缺少必要的支持力度,比如课程前期的必要教育。这就造成很多同学对这门课程存在很多困难,有的是自身的的原因,如,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学习理解,还有就是缺少一个基础。有的是外在的原因,比如,课程的神秘性,因为缺少必要解释或者详细的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给同学一个高深莫测的感觉,而深入到实际课堂里却是那么虚无缥缈,让学生会产生一种感觉,我学的很差,做的不好,以后不能承担起地理信息系统带来的任务。还有就是学习信息系统有用吗?根据最新计算机技术和地理科学发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将在很多行业辅助我们完成很多工作。对于地理数据的获取、整理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大力提高了生产效益。所以地理信息系统除了成为地理学、测绘学等很多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还成为计算机软件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因为,对我们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张超.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雷体南,李鸿科.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的探索[J].教育信息化,2005

第9篇: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电力自动化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发电控制的自动化、电力调度的自动化以及配电自动化。

2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动态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内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融入了许多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如面向对象技术、三维技术、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1 地理信息系统中面向对象技术的研究

与传统的数据库相比,空间信息所处理的一维信息更为繁杂、琐碎,在描述比较繁杂的空间信息时,面向对象的方法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直观、清晰、有序的方法,所以,面向对象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至关重要,成为了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与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相比,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非常明显:(1)以对象为基础,消除了分层的概念;(2)所有的地物以对象形式取代复杂的关系形式对每一个地物进行封装,构建了一个清晰、有序的系统组织结构;(3)面向对象的分类结构使得系统可以对复杂的地物类型进行更加直接的定义和处理;(4)后编译的理念充分开发利用了系统资源,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在既有抽象数据类型和空间操作箱的基础上,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行定义数据类型或空操作方法;(5)以icon为基础的面向对象的用户界面,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当下,Small world地理信息系统是最为流行的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系统。诚然,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系统也有着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解决:(1)对象的操作对硬件条件要求比较高;(2)对象的独立性与颗粒度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2.2 时空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地物的空间和时间特性。而传统的GIS只注重了空间特性,对其时间特性的描述比较匮乏。在环境监测、天气预报、地震救援等领域,研究对象的空间特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就要求地理信息系统要加强对地物时间特性的把握。过去由于器件性能和技术条件的制约,GIS 对时间特性的研究长期处于空白状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才逐渐在GIS中提出了时空系统的概念。

一般而言,GIS中的时间维可以分为处理时间维和有效时间维两类。处理时间,又被称作数据库时间、系统时间,是指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处理所占用的时间。有效时间又叫事件时间、实际时间,就是指在实际应用领域事件的出现时间。

结合处理时间和有效时间的定义,地理信息系统的时空系统可以分为四大类:(1)静态时空系统。系统只描述应用领域内的当前状态,既不支持处理时间,也不支持有效时间。(2)历史时态系统。只支持有效时间,无法支持处理时间,适用于事件实际发生的历史在处理问题中非常重要的领域。(3)回溯时态系统。只支持处理时间,无法支持有效时间,适用于信息系统的历史在处理问题中非常重要的领域。(4)双时态系统。既支持处理时间,也支持有效时间。其中,处理时间记录信息系统的历史,有效时间记录事件发生的历史。

3 环境的配置原则

为了保障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需要选择合适的系统环境,保证系统环境匹配度高、针对性强。因此,系统环境配置不仅要符合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的要求,还应当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更高质量和适应能力的设备和软件。通常来说,系统环境配置的需要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为了使系统运行的效率得到提高,需要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保证系统中设备的性能质量;(2)为了确保可以顺利的接入互联网或者局域网,需要系统具备一定的网络连接能力;(3)系统内设备要具有一定的兼容性;(4)为了保证设备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以后仍然处于最佳状态,效率不会降低,系统要有一定的可拓展能力;(5)安全性和保密性要好,要保证系统之中的数据安全,排除被他人窥视和窃取的可能性。(6)系统的性价比要比较高。

总之,上述这几条是选择系统环境时必须要考虑和遵循的原则,也是对系统环境的硬性要求。只有遵循上述几点,才能切实的保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使其更加高效、更加安全。

3.1 硬件环境

如果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用户的请求数量突增,服务器所需要处理的业务也会增多,服务器负担加重,这就要求服务器应当具备理想的数据处理能力。所以,地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器必须选用配置比较高的计算机。而客户端的服务器配置可以低一些。这是因为客户端的工作相对比较容易,操作量没有那么大,就算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比较低,也能很好的完成数据处理的任务。在客户端对服务器要求不高的同时,客户端对于显示器的要求却比较高。这是因为客户端主要是作为一个数据的显示平台存在的,必须要有一个性能好、适应能力强的显示器,以便最大限度的保障浏览的质量。

3.2 网络环境以及软件环境

软件环境的配置与硬件环境的配置同样重要,在整个环节之中也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来说,它所访问的数据数量十分庞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其功能顺利实现。这在空间的显示以及分析之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在进行这一操作之时必须要访问数量非常庞大的数据,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系统的网络环境以及软件环境都必须具有较高的畅通性。

3.3 功能模块

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划分为四个主功能模块,即地图管理功能模块、辅助做图功能模块、设备管理功能模块以及电网分析功能模块。

4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障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成为一种先进的生产管理手段,从开发、建设、应用的各个环节提高对管理的要求,促进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系统的顺利建设与平稳运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首先要从组织形式上入手,建设一个负责任的领导小组;其次要从技术上入手,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管理队伍;然后还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岗位责任制,落实每个人的职责;再次要规范技术操作和管理的流程,力求管理的规范化;最后要实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维护管理,保障安全性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最近几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被重视。技术人员需要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技术结合点,充分发挥GIS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势,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再次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宇,王东.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电力,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