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生活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学;经济与生活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74-01
一、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
(一)提高经济与生活教学活动效果分析的社会背景。社会的发展,体制的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等促使我国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一些弊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显露端倪,新的教育体制正在逐步的建立,要求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中生的经济与生活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学习经济生活后,能思考关注身边的经济活动,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话题。
(二)提高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的意义。提高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促使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路线。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活能力已经处于基本的独立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正在初步形成。此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非常关键。二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出发,新课标理念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课堂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更容易融洽。三思从教学的目的出发,思想政治教学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思想品德高尚,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观,通过提高经济与生活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是实现高中生思想政治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为此,现阶段我们要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的优点,摒弃缺陷,开拓创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一)新课标是提高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效果的依据。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模块,相对于过去的《经济常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如:在知识内容的把握上,要注重获得知识的体验、感悟的经历;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要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的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控制教学总量等。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它更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改变了传统教师教学的教学方法。因此,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高中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方法要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学生的需要,适应当前人才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是提高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效果的指导。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高中生的思想教学也是需要改革创新的,一方面现代教学方式不断的革新,例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网络技术的发展等都需要运用到现代的教学中来,另一方面文化知识的不断扩充也对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或现在,要考虑到将来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的高中生经济与生活的教学要以不断创新方法,在教学方式中寻求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例如,《生活与哲学》的第十课第一框主要讲创新的哲学基础,要求我们从理论的层面明确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第二框主要讲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要求我们从实践的层面明确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同样,我们也要把创新的哲学思想运用到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中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以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一)激发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顾名思义,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思想政治也是一样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教师过于结果,让学生在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强硬的背诵,记忆,使他们感觉到思想政治课的枯燥无味,丧失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例如通过社会调研,网络调查等方式进行实践性学习,领悟到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意义和内在价值。
(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技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在短暂的课堂上生动的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更能够加深他们的记忆里,更容易理解一些复杂难懂的概念。例如,在讲授商品经济的市场规律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情并茂还原,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感情。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感情沟通,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学老师,要与学生打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教学效果的提高打下感情基础。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首先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正确定位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为“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素质、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才的教学目的。其次,需要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虽然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化的差异,但是教师不能够偏心对待,只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的改正。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方式进行,学生要认真的为老师打分,提出建议,也可以教师与教师之间互评,在教学方式中彼此借鉴,相互取长补短。
四、提高教学效果感悟
通过将激发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技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感情、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等策略运用到高中生的经济与生活教学活动中,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我深刻领悟到在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要开拓进取,要思考总结,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一、概述
环境工程环境监理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将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工程质量的法规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对加强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控,落实环保投资,防治环境污染,实施生态保护,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是一项环保工程,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工程建设中也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因素。尤其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含有高浓度废水及细菌、病毒等致病菌,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渗滤液处理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城市垃圾填埋场是否达到卫生填埋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渗滤液处理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垃圾处理场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建成后的正常运行。而环境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是控制渗滤液工程整个建设过程的关键所在。现将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环境监理要点总结如下:
二、了解掌握设计方案、主导思想、主导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方案
在进行环境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之前,应当认真阅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环评批复文件,了解掌握项目的设计方案及设计的主导思想和原则;了解工程的环保设施的规模、投资情况;掌握环保工程的工艺流程,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理方案。利用环境监理单位的技术优势和中介,为建设单位做好服务,提高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不侵犯承包商的合法权利,使施工现场的环境监督、管理责任清楚、目标明确,并贯穿于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作好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从而保证环境保护设计中各项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能够顺利实施,保证施工合同中有关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合同条款切实得到落实。
三、做好施工阶段的巡视、旁站工作
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中主体基底及边坡的防渗、渗滤液的收集与导排和渗滤液处理环境工艺与设施是关键,基低与边坡防渗是第一道关口,防渗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质量。在整个工程环境监理过程中,对防渗工程应做好旁站、巡视工作。
对防渗工程的反滤层、渗滤液收集盲沟、竖向石笼、调节池池底防渗膜下层地下水盲沟等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监督,进行旁站监理。
对防渗材料的铺设,除库底及边坡平整基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外,其他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旁站:
1、各种防渗材料铺设前应保证铺设面完全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直接铺设在土建结构面上时,应保证构筑面结构稳定,坡面平缓过渡,垂直深度25cm内不得有任何杂物;铺设在下一层土工材料之上时,应保证下一层土工材料施工质量合格,表面无积水、无杂物。
2、合理选择铺设方向,尽可能减少接缝受力。
3、铺设工具不得对土工材料的正常使用功能产生损害。
4、合理布局每片材料的位置,力求接缝最少。
5、在坡度大于10%的坡面上和坡脚1.5m范围内不得有横向接缝,一般土工膜的焊接采用双轨焊接。
6、各种土工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得低于相应的连接标准。
7、铺设过程中调整材料的搭接宽度时不得损害已连接的部分。
8、铺设过程中防止任何因为装卸活动、高温、化学物质泄漏或其它因素而破坏土工材料。
9、用于卷材展开的机械设备不得造成土工材料的明显划伤,并不得造成铺设基底表面的破坏。
10、片材铺设平顺、贴实,尽量减少褶皱。
11、铺设后应及时压载锚固,所有土工材料均须保证当日铺设当日连接锚固。
四、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移民搬迁的监理工作
工程对水土的影响是工程施工期间的土地占用、临时修筑的运输道路、施工材料的堆放、施工弃土堆放等占用或破坏部分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另外,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高挖方或填方边坡处理不当造成的塌方,引起水土流失。施工弃土土质松散,易被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流失,若处理和管理不善,易引起水土流失,堵塞渠道或河道。
转贴于
(一)主要防止措施如下:
1、对场地平整过程中的多余土方,设置临时堆放场,场地周边设置排水沟防护。多余土石方用于垃圾填埋覆盖及库底填方,弃渣及时处理。
2、对覆盖土源取土场区,取土后的场地应回填,对取土后形成的开挖边坡采取浆砌块石护坡等措施。
3、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形成的永久性边坡,视其边坡坡度情况采取浆砌块护坡、浆砌块石方格草皮护坡、浆砌块石挡墙护脚等措施,并在护坡边沿设置砌石排水沟,以利于坡面径流、地下水流等的通畅排出。
4、对建筑物周边,种植草皮及各种乔木、小灌木。
(二)村庄搬迁的监理措施如下:
1、搬迁时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
2、新址建设施工清场地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以做肥料外,应及时清运。
3、对于临时占地和新开辟的临时便道等破坏区,施工结束后应当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
五、施工期按环评批复的要求,做好监测井的监理工作;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协调好各施工单位的关系
为确保防渗工程质量,防止渗滤液的渗漏,掌握地下水质量的动态变化,垃圾处理场区及周围附近地区应设置地下水监测井。考虑工程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等因素,在垃圾填埋场的两旁30~50m处各设一个污染扩散井;填埋场地下水下游30m、50m处各设一个污染监测井;地下水上游30~50m处设一个本底井。对上述监测井在填埋场使用前监测一次本底水平,具体监测项目是:ph、codcr、ss、nh3-n、氯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总硬度、硫酸盐。
[关键词] 家属定期探视;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222-03
为方便我院住院患者家属来院探视患者,2008年起我院开通了市中心到我院的免费班车,班次为每月第2周的周日和最后一个周日,探视时间为1h,地点为病区外开放区域。对患者家属带来的物品,按照精神科入院须知严格检查并逐一登记,探视结束安全检查后患者方可返回病区。为探讨接送患者家属定期探视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进行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2年1~12月长期住院患者,符合以下入组标准:(1)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精神分裂症诊
断标准;(2)住院在3年以上,长期服用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奋乃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近两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未做大的调整;(3)有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均长期住院康复治疗,无办理出院意向。
本研究共入组样本40例(男21例,女19 例),年龄 35~76岁,平均(57.0±8.9)岁,精神分裂症病程 8~58 年,平均(32.85±11.38)年。住院时间5~29年,平均(13.15±6.43)年。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在年龄、病程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试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分组方法及随访方案
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家庭成员的探视情况分为两组:探视组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乘我院免费班车每月探视1次;无探视组为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之中家庭成员来探视次数小于3次或无家庭成员探视。所有入组患者完成基线评估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1.3 评估内容
1.3.1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该量表包括30个症状条目,其中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各7条,一般精神病理症状16条,每个症状条目均从无症状到极严重,按1~7级评分,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
1.3.2 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1] 该量表包含30个条目,可归纳成7个因子分即: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精神病表现、个人整洁、激惹、迟缓、抑郁及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和病情总估计。本量表为频度量表,每个条目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度分为0~4分的5级评分法,评分越高,总体病情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基线和随访前后PANSS与NOSIE-30评分的变化。
2 结果
2.1 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基线和随访时组内和组间PANSS评分比较
随访时,探视组和无探视组PANSS量表评分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基线和随访时组内和组间NOSIE-30评分比较
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探视组基线和随访时前后对比,总消极因素因子分下降,病情总估计因子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精神病医院仍是半封闭的管理,长期、单一的治疗和生活模式使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形成孤僻,懒散,行为退缩等不良行为[2],严重影响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家属来院探视看作家庭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信息[3],这是他们与亲人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缓解患者的思家情绪,进而安心住院,给患者以精神鼓励,成为战胜疾病的强大精神力量[4],通过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基线和随访时NOSIE-30评测数据不难看出,无探视组患者在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抑郁,迟缓,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无探视组患者由于长期没有家属探望,认为遭家人遗弃,心情焦虑不安,不能安心住院,不配合治疗,有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水平也难以得到保证,生活质量下降。探视组上述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探视组患者在1年之中住院生活质量变化不大,与李鑫等[5]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PANSS和NOSIE-30精神病表现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杨九州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均得到一定控制,处于慢性稳定状态,也说明家庭探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疗效有限。
慢性精神疾病的治疗,除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影响预后最为重要的是家庭照顾[7]。从精神医学发展史来看[8],精神分裂症向来就被置于脱离社会的封闭性住院设施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正常交往,钟亚玉等[9-10]研究都显示,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探视率很低。虽然探视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作用不大,但患者治疗依从性佳,住院期间情绪稳定,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无探视患者[11]。正式实施的精神卫生法强调要给予精神病患者关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关心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12],虽然我们呼吁社会希望能够给予精神病患者更多的关爱,但来自家庭的关爱更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不宜探视,缓解期适当探视,长期住院患者鼓励家属探视[13],适当时期的探视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14],我院探索的主动接送患者家属探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探视次数和探视率,通过1年的NOSIE-30和PANSS量表评分对照观察,确实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益,值得借鉴。当然,每个医院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探视时机,探视时间,探视环境,探视路线可自行决定。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5-217.
[2] 孟江.1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业疗效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132.
[3] 李宝梅,马素红,韩增英,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探视情况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9(20):52-53.
[4] 王艳荣,张建惠.探视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1,7(14):1797.
[5] 李鑫,张炜,掌永莉,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3):10-11.
[6] 杨九州,杨松娥.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评定结果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69-70.
[7] 沈渔.精神病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42-1043.
[8] 杨德森.基础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39-743.
[9] 钟亚玉.126例住院精神病人家属探视情况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2,15(3):179-180.
[10] 张秀青,吴洪明,沈文龙,等.精神分裂症与内科患者住院期间探视情况对照[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1-2.
[11] 徐静文,江汶,陈义平,等.探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6(11):2.
[12] 钱志萍,徐政红,梁峰,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社会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研究[J].江西医药,2010,46(2):169-170.
[13] 孔少云.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建立与家属的沟通并进行合理探视[J].医药前沿,2013(34):17.
一、联系生活,加强教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将失去吸引力,就会失去来自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一是高中的起始阶段,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和学习观,产生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用心上好每一节课,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创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浓厚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幽默能够活跃教学气氛,更生动、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政治学科也需多结合时事或一些焦点人物,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以辩论的形式,然后老师点评,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口才、论辩思维又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二、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不断丰富和完善教材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而,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保持敏锐的眼光,放眼世界,适时适度地把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课堂,丰富和完善教材,善于把教材上的观点和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相结合,让生活引领思想政治课教学,使生活和教学相得益彰。例如在讲解《政治生活》中“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时候,我和学生共同探讨“我们应怎样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引入了当时的热点新闻“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并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问题一:你如何看待佳士得公司的拍卖行为?问题二:怎样评价蔡明超“拍而不买”的行为?问题三:对于流失海外的文物,究竟是“买”还是“讨”?学生就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展开辩论。
三、注重教学理解,从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构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学会辨析事理,认识规律,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而有用,学而有得,深深认识到思想政治是一门智慧课。学生厌烦思想政治课,就是因为这门课概念、观点、原理、结论、事实太多、太深奥、太枯燥、难理解、难掌握,下了很多功夫记,记住了却不知道怎么用。教学中能否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一难题,是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这块学习思想道德的主阵地能否巩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一难题,关键要教给学生明辨事理、正确认识事物的逻辑思辨方法
四、从生活常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代高中生思维敏捷,眼界宽阔,所以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通过必要的努力去发展自己的思维,做到从生活常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我在讲《经济生活》中“投资理财的选择”时,让学生展示各自的理财方案,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发现他们的理财方案各有特点,这使得学生针对内容的差异性而产生疑惑,“为什么有的投资股票?”“有的投资债券?”于是学生迫不及待地去探究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这种由学生自己的生活常识出发,根据自己的感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五、结合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艺术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幽默艺术,主要是指用可笑的形式表现真理和智慧,用谐趣的手段来揭示事物的矛盾和本质,使语言信息的传递与转换过程得到优化,直接创造出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幽默性语言具有吸引作用,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可以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运用幽默艺术时语言的基本要求是:
1.科学性。科学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准确无误地使用概念,恰如其分地遣词造句,科学逻辑地传道、授业,令人信服地答疑解惑。在教学时,教师要反复锤炼自己的语言,做到幽默要以其规范性、科学性为前提,从而准确传达教学信息。
2.教育性。教育性要求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幽默性语言艺术的教育性,体现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3.美感性。美感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运用语言时要善于发挥汉语优势,在语音、语速、语调、语句上富有美感和趣味性,在内容上雅而不俗。
4.适度性。适度性就是要求幽默的运用要恰当,要把握“度”的原则。从质上看,幽默素材要恰当,要适应学生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教学要求,切不可不加选择地滥用。从量上看,歌颂和讽刺的比例要适当,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以歌颂性内容为主。
5.启迪性。启迪性就是幽默性教学语言要寓庄于谐,通过可笑的形式表现真理和智慧。通过幽默,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示,领会的基本观点、原理,意会到社会现实的矛盾,明辨是非、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懂得一定生活道理。
1增强亲和力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上课的时候,如果我们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学生这一节课就比较活跃,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如果我们板着脸走进教室,学生们这一节课会比较沉默,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一个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树立师生平等观,努力塑造可亲、可敬、可信的人格魅力,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带着我们的热情去上课,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取信于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热切的希望,而勇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增强生活性
高中政治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恰当运用各模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努力将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 尽管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与现实生活又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与社会生活、时展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活化书本上的知识。
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消费,这块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是最紧密的,这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生活(学生的生活、社会生活)。比如第一框的内容是商品、货币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可学生对这些事物的认识水平仍是低层次的,所以教师不妨从他们身边的学习用品、毛衣、饭卡等常见事物入手,通过对比如妈妈亲手织的毛衣和商场买的毛衣有何特点来理解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逐步引导他们架设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常识的桥梁,解决他们的认识困惑。
如在讲"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置几个情境问题:①这课教学一般是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前后,我们就利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历,总结每年中秋节前、后时期月饼价格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②夏天西瓜比较多,可是西瓜刚上市时价格会比较高,大量上市后价格就会降低一些。③即使供不应求,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一辆汽车的价钱高。通过这些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为此需要我们教师对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也有比较多的观察和思考,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事热点,小到学生每天生活的校园、教室、身边小事、流行歌曲、动画动漫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品,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整理、运用,都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3增强体验性
体验性学习,是指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再造和再创活动,进而产生理性的发展和意义的一种学习方法。这里的体验我们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课堂情境的体验。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使他们乐于学,乐于思。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结合所提供的情景材料,体会和领悟蕴涵在其中的教学内容,达到寓知识于情景,借情景感悟知识的效果。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第六课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理论性较强,学生虽有听说但缺乏实际经验,怎样才能让学生带着兴致去接触这些理论,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通俗的接受它们?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本知识点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境《小张投资记》,使学生在故事情境及问题的引导下想要并急于学习相关的知识,在本课的内容结束后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一套最合适的理财方案。当然我们还可以选择很多的图片、故事、诗文、社会热点问题等来丰富我们的课堂资源,营造快乐趣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是课外实践的体验。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仅立足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收集相关主题的资料、或指导学生设置相应的调查问卷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课堂中给予学生时间及相关器材如投影仪支持等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成果和收获,这个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的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我,锻炼才能。何乐而不为呢?
4增强成就感
一、运用联想对比的手法,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既然发现问题了,下一步当然就是解决问题。但当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一个政治原理时,往往会觉得它晦涩难懂,正因如此,常常使学生选择半途而废,不再继续探究下去。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理论知识固然枯涩深奥,但如果能够运用联想对比的手法,化复杂为简易,将复杂的政治原理套用在简单的生活实例或学生熟悉的知识中,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以马克思哲学里的运动规律为例,所有的事物都处在运动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那么在这个原理中如何理解相对的静止和绝对的运动呢?我们不妨搬出物理学中的理论。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知识点,以他们熟悉的知识内容为切入点,让学生灵活运用联想和对比,将陌生、复杂的政治或哲学问题化为熟悉、直观的生活常识或已经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政治原理。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类比、联想等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会举一反三,将同一个方法运用到其他学习内容中。联想对比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熟练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习惯这种思维方式,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也都是极有裨益的。
二、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强化其对思维能力的运用
在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有如何学习的方法,也就是在传统教学中强调的学习能力。在现代教育体制中,除了以上两点外,还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如何思考,也就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之后应该继续关注学生能否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及能否将掌握的思维能力化作自己生活中习惯的思考方式,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对人生方向的把握能力。当然,学生自发地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可能性较低,很多时候,学生完成这一步都需要教师的有意指导和提示。高中政治的内容涵盖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建设、哲学等板块,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无疑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未来的事业发展和个人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政治的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不容易的,要在这个艰难的学习过程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除了坚强的毅力、过人的记忆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之外,还需要有非常重要的独立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的锻炼,又恰恰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得到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实现从生活到知识的探索,再实现从知识到生活的运用。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在高中阶段,政治学习的难度与初中阶段相比较大大增加,高中政治的知识点都比较复杂,越是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越是要迎难而上。教师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度过充满挑战的过渡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忘加强对思维能力的锻炼。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当中不但能收获知识、乐趣、成绩以及出色的思维能力,对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生活中各种难题的解决、未来人生中各种挑战的应对都会增加信心。
作者:陈淑琼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安远一中
一、七彩课程,精彩缤纷。(以部分经典课程为例)
1、普通话(闫国平):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纠正同学们普通话发音的一些问题,包括卷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这个课程得到孩子们极大的欢迎,因为当地普通话交流的时间不够充足,很多时候都是在用潮汕话等方言交流,练习不够是主要的问题,因此闫国平同学的此次课程也只是一个引子,希望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让同学们做更多普通话练习。
2、手语(吴金桦):手语的课程的开设在学院的其他义教点一直都很成功,因此我们想把它作为一个经典课程来设立,为以后的课程树立一个模板。金桦的课程在第一天的七年级班因为经验不足,显得内容不是很充实,但是在后来的第二天加上了感恩的心故事和新手语动作的解说,一下子就让课堂更加生动起来,而且,老师上课时候的处理突况的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这个课程建议发展为系列课程。
3、生活常识(巫君志):生活常识课的准备不是非常充分,但是,君志的课程以气氛轻松活泼取胜,很得到七年级孩子们的欢迎。说明一个老师上课的风格很大程度影响到上课的效果。课程可以改进的一个地方在后来的总结会上提到过:建议可以用一些生动的实验或者实物带到课堂让孩子们更好的感受和了解知识。
4、英语角(林娉婷、黄敏慧):英语角的教学主要以日常生活英语及一些英语应用为核心。用轻松简单的自我英语介绍为开始后,我们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发现不少拥有非常优秀口语的同学。课程有一个比较的教训在于上课的老师说话的声音一定要够响亮,这样才能够让同学们更加集中精力,提高上课的效果。
5、沟通与交流(郭玉苗):这个课程内容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依旧被评为最成功的课程之一,原因在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生活串联得非常棒,因此很打动人。在第二天的日记反馈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这个课程感触很深,比如很多孩子提到与自己父母关系的改善与自我与人交往的反思。这些为接下来家访与班级建设都提供了很多很深层的隐性信息。
6、带动唱(钟裕华):带动唱是一个调动气氛的课程,本来是想用小班教学的方式来教会孩子们进行带动唱的创作。但是因为实际情况的改变,后来变成了孩子们当堂课程的创作。课程主要的亮点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不足也很明显就是时间控制不够好,导致当天很多家长催,也是我们的一个时间控制上的提醒。
7、心理课程(陈晓鹏):晓鹏的课程准备比较充分,助教也安排的比较充分,课程进行的比较顺利。这是一个亟需的课程,因为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对于为孩子们树立过关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所以这个课程也建议做一个系列的课程,从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作为切入点,更加具有教育意义。
二、欢快活动,青春活力。
活动时间安排:每天下午及最后的周五上午。
活动包括:话剧表演比赛、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
1、话剧比赛:实行分组队员入主形式让孩子们与队员一齐写剧本,制作道具,安排角色,自导自演等。话剧效果普遍反应很好。最大的一个好处是让一些比较内向的孩子在活动中开始勇敢的表现自己,用自己的想法去诠释角色。在他们的日记中有很明显的体现,这样的效果让我们欣喜。话剧表演我们做得不足的地方是在于剧本素材的准备上显得过于单一,6组节目中有5组是以西游记为题材,不够丰富。建议可以应用不通的元素,可以中西结合,让活动更加多彩一些。
2、趣味运动会:我们的项目包含有:趣味接力(吃西瓜、蛙跳、跳绳等五关);毽球接力;背靠背夹气球;灌篮大赛;凑钱比赛;五人六足等。整个比赛的目的在于凝集班级的战斗力,加深第一天的班级建设成果。活动当天有些混乱,学生纪律没有我们设想的好,这为第三天我们的班级建设埋下了伏笔。
3、演讲比赛:实行自由报名的形式,总共报名上场的学生有31名。同学们演讲的问题集中在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动作及演讲稿的脱稿等方面。不过这次演讲比赛设置的关键是提高胆量。不少同学是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勇敢的突破自己的心里障碍成为很多同学日记里的心声。
这样的活动建议以后在设置的时候可以有相应的课程设置,可以很好的呼应活动,使得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我的班级,我来建设。
班级建设分为:班级口号,班名,班级LOGO、班规等的确立。
班级建设以一个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由班主任和班级助教一起参加。首先以班级小组讨论确立本小组的成果,再进行班级的竞争与确立。整个过程也是班主任与孩子们初步建立信任和树立威信的过程。七年级相对于八年级来说进程比较缓慢,但是后来的成果也是非常的丰硕。最后,两个班分别设计出了版权独有的logo和口号,分别是勇毅班和启迹班。班级建设的一个很大的漏洞是我们忽略了孩子们之间也是不太熟悉的,互相之间的熟络也显得很重要,如果同学之间沟通不够,剩下的班级活动会比较吃力。
四、开心家访,攒足感动。
家访在张总精心安排下在两个村的7个同学家展开。加上第一天的一个同学共8位同学。家访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同学;家庭经济生活情况等。家访过程中发现,学生同家长之间往往沟通不多,通常都存在这代沟,许多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太严厉,而家长又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双方的误解也很多。所以,这次家访我们也尽量鼓励学生同家长多沟通交流。家访部分建议建立每一个学生的家访档案,可以为以后的义教提供实用的资料。覆盖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建一个学员档案是我们家访的终极目标。
五、团队建设,患难与共。
1、每天晚上七点整,二楼临时会议室,我们十四个队员和大师姐超莹一定会准时开始一天的课程活动总结。
2、例会由队长主持,包括当天上课主讲课程回顾,助教体会,班主任班级事务汇报,后勤组,教研组工作报告等部分。
3、第一次会议时候就确立了:有效会议,会议记录,发言要求等基本原则。
一、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主要特点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中约70%来自工资性收入,工资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工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农民工能否按时拿到工资这一问题,有关部门随机访问了100位农民工,结果显示:按时拿到工资的占15.1%,年底一并拿到工资的占13.5%。同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也随机作了社会调查,调查结果为:85%的受访农民工工资存在不同程度的拖欠,其特点如下:
1、农民工年龄偏小,社会经验不足。调查显示,外出的打工的大多数是家里的青壮年,自己的收入也是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20岁以下的14人,20岁至40岁的63人,40岁以上的23人。他们中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技能培训,生存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明显不足。
2、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调查分析表明,在接受访问的100位农民工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2.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6.6%,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11.3%。从文化程度来看,大多数农民工知识匮乏、素质不高。在外遇到不公情况时,联合同事与用工单位交涉的占51%,自己与用工单位交涉的占33.7%,找政府部门解决的占8.6%,放弃的占6.7%。
3、拖欠工资时间较长,农民工拿不出合理证据。调查显示,被拖欠工资一年以上的占27%,三年以上的占12%。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被拖欠工资的原因主要为: 一是老板告诉农民工手里资金周转不开,以此来拖延时间;二是认定工程质量不好,扣发工资以示惩罚;三是时间没有做够;四是拒付工钱。由于农民工大多数都是弱势群体,即使拒付工钱这些农民工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
1、不健全的工程承包制。工程层层转包,是导致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的劳动市场上,劳动施工合同不完善,农民工工资偿付条款没有明确规定,一些有关系的人从开发商手中拿到工程后转手就给包工头,包工头在把活分给农民工,这样的工程承包使发包方与下面的转包人不见面,发包方给转包人的工程款一到,转包人就卷款而逃,直接导致下面的农民工完成工程后拿不到应得的报酬。
2、劳动法在执行过程中具有局限性,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完整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刑事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国家在规定春节(法定节假日)加班拿三倍薪水,而其他双休日则双薪,但节假日加班下来,大多数民工是拿不到双倍或三倍薪水,虽然劳动法有明确规定,但对执行内容没有强制性的规定。
3、劳动力市场建设落后。我国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市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不成熟、不完善。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正呈现变革状态。农民工进城务工,主要是靠亲朋和老乡相互引荐和帮带,其余基本上是在盲目无序的状态下寻找工作,究其主要原因正是因为缺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一些企业为获取最大利润,按照劳动法规用工的很少,有的干脆就不签劳动合同,即使签了劳动合同,也不给农民工应得的一份,更不去当地劳动主管部门登记备案,这就为那些唯利是图的用工单位实行不合理用工制度和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提供了便利条件。
4、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维权能力差。由于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农民工的素质普遍不高,对现行法律法规了解不多,加上缺乏城市文明和生活常识,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差,绝大多数农民工包括已经工作的农民工都不知道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即使有个别签了合同的也多属无效合同,或合同内容显失公平,明显对农民工不利,如大多数没有明确的工资支付时间的约定,使农民工很容易遭受欠薪的不公平待遇。当发生欠薪纠纷时,农民工无以为凭,即使通过法定程序解决,也只能为自己争取到一般权利。
三、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对策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依法规范用工行为。一是规定用工单位不得随便招工,若要招聘人员,一律要通过劳动管理部门开办的劳动力市场办理招聘手续。用人单位将用工数量、用工方式、用工条件一一列出,委托劳动中介组织与应聘者洽谈,谈妥后由应聘者、用人单位和劳动中介组织三方签订书面的规范协议。任何一方在履约中违约都将受到处罚。二是劳动中介组织必须严格依法履行其职责,一旦发现中介机构有意欺骗应聘者或用工单位,应接受处罚或依法取缔,并追究中介机构负责人的责任。三是劳动管理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自己开办的劳动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在劳动力流动、劳动力资源的开发、规范劳动市场秩序方面实现准确角色定位。
2、完善劳动立法。《劳动法》是调整和保护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在贯彻实施《劳动法》的同时,首先建立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制度,如建立企业劳动用工信用等级制度。其次建立健全欠薪报告制度,凡是发生欠薪的企业必须主动向劳动部门报告,隐情不报的视为违规。报告的同时,欠薪企业要主动制定出偿付计划和偿付时间表报劳动监察部门批准,不主动报告或制定偿付计划的企业,劳动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停业或取消其用工的权利。逐步在劳动立法上完善以后,关键还在于如何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执法的公正性不仅需要执法者的公平公正,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多层次的监督网络。执法部门在开展劳动用工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执法专项大检查的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一些监控和保障等制度,及时纠正和查处在拖欠农民工工资违纪违法问题,确保有关法律法规能够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
3、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保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群体。劳动力市场应当为农民工提供专项服务,使他们在外就业有个依靠。一是设立更多的公共就业服务结构,服务机构将用工单位的信息免费及时提供给农民工群体。二是公共服务机构应当降低门槛,为一些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等经济实力较弱的用工主体提供优惠政策。三是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工提供优质、便捷的就业服务。
4、增强农民工法律意识,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首先要培养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在务工前培训时,应增加学习我国现行《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使其懂得自己在劳动中应该享有的劳动报酬权、休息权等。其次要让农民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一旦出现托欠工资情况,不要采取极端方式去讨薪要薪,要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一)课程定位
在财经类、工商管理类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中,都把《经济法》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加以安排。据了解,《经济法》课程在财经类高职院校85%以上的专业都开设,包括会计、税务、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市场营销、证券投资与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酒店管理等专业。对于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市场经济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理论以及法律法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在各高校法学专业中,《经济法》是独立于《民法》、《商法》、《行政法》的法律部分,是法学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而在高职高专院校,为了让学生掌握与其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为学生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如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以及经济师和审计师资格等)做准备,在课程设置及教材编排上,均采取了“大经济法”的概念———集“三法”内容于一体:既包括《经济法》的内容,如经济法基础知识、市场主体法、市场管理法等,也包括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破产法等传统《民法》和《商法》的内容。在法律规范的构成上,不仅涵盖上述实体法内容,而且涉及程序法———《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具有涉及面广、内容庞杂、体系零散等特点。而学生法学基础薄弱,教学课时有限,因此,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经验总结
(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听课效果
教学中,课前的备课环节固然重要,但对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起关键作用的是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听课效果。因此,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安排每个学习情境时,先导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理论积淀及生活常识思考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师生间形成互动。在此基础上,由老师讲授案例中涉及的相关法律规定,并和学生一起对提出的问题一一加以解决。学生通过比较对案例的前后分析,能更准确、更高效地掌握知识点。采用这种设计安排好每次课,学生不仅能充分参与、不断思考,而且有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能够增强其对知识的渴望。
(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法。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虽然在大学第一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学习过少量法律知识,但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体系的学习,对于高度概括、具有原则性和抽象性的法律规范往往不易理解和掌握;而在各专业的《经济法》课时安排上,最多是周4学时(如会计专业),而有些专业仅有周3(如财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或周2(如保险实务专业)学时。在如此短暂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十多部法律的规定,并且将抽象的理论和多变的实际结合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能力和素养,采用案例教学法,效果显著。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说法、以例释理、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的有效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去诠释抽象枯燥的法律概念,使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应用层面;另一方面,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教室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以案例的形式置身于实践去学习、应用法律制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了能够具体感知的实际体验。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的经济生活,深入浅出地认识法律问题。
2.列表比较法。
由于非法学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知识基础薄弱,对法律体系的认识尚未形成,因此,为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快速、条理地掌握法律的不同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列表比较法,将一部法律或多部法律中分散的内容归纳整理,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对下列内容的讲解,都可采取此法:物权与债权、股票与公司债券、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三类合同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抵押与质押、仲裁与民事诉讼制度、普通合伙企业与有限合伙企业,等等。
3.归纳总结法。
如前所述,在财经类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内容庞杂,涉及十多部法律,而且法律内容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调整修订,加之课时有限,因此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因为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多少法律规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善于归纳与总结,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物权法》中,在物权变动、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几节中都以各类物权的设立时间为重点,有的物权必须登记才能设立,有的则不需登记即可设立。因此,在本章最后,和学生一起,对相关内容归纳总结,将分散的内容条理化,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公司法》教学中,则让学生课后汇总有关保护公司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规定,以及扩大公司自治权的规定。
4.练习辅助法。
即在每个学习任务的最后环节,安排学生课后及时完成练习册中的习题。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时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同时可使教师了解学生应用法规法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一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直接给学生习题答案,而是要尽量抽出时间和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出错率高的习题,耐心解释正确答案,帮助学生分析做错的原因,同时也能使自己反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安排。
(三)注重教学效果,关注所学内容对实践的指导
作为法学教师,传授法律知识、让学生知道法律规定内容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发挥法律的启示、警戒作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和生活。因此,在教学环节学习情境的设计安排上,应特别注重法律的实用性的传授,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知法、懂法的深远意义。比如,保证作为一种担保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类型。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清楚:日后工作、生活中,如果为他人的债务清偿担当保证人,最好在合同中约定承担一般保证,因为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对债务人的债务清偿承担的是补充责任,风险责任小于连带责任保证。通过《物权法》的学习,要知晓作为购房人,可以通过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并办理“预告登记”,有效防范开发商“一房多卖”,确保取得房屋所有权。
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改革思路
(一)存在的不足
1.教师缺乏实践活动,案例教学有待深入化。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但在理论的讲解、案例的选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与教师缺乏法律事务实践活动关系重大。比如对案例的选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借助媒体法律节目(栏目)和网络等渠道获取,经常存在案例陈旧、案情太过复杂等问题,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编案例,以解释法律法规,这种案例针对性强,但案情单一,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实践指导性欠佳。如果任课教师能亲身实践,接触、各类案件,尤其是经济案件,并将之运用于课堂教学,必将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2.学生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参与积极性。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各门课程都已习惯了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虽然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法条规定的过程中也引入了案例教学并结合课堂讨论、归纳总结、课后练习辅助等方法,但在案例的选取、案例的分析、归纳知识点等方面,教师仍然是主角,学生也因相关基础知识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参与,因而在师生间无法形成良性互动,双向交流少。加之部分学生视《经济法》课程为边缘学科,对其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相互联系认识不足,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强,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理论教学比重大,实践教学拓展不足。
虽然笔者所在学校各专业将《经济法》设置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安排了一定比例、一定学时的实践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的有限、教师“重理轻实”的观念以及组织实践活动条件的限制等诸多原因,实践课往往或停留于纸上,或虽有所涉及但难以发挥积极的效果。因此如何在课堂内增加实训环节、在课堂外开展让学生普遍受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是《经济法》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忽视专业差异性与“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同一化。
如前所述,在财经类、管理类院校很多专业都开设《经济法》课程,而且各专业对该课程的开设时间安排不一致,分别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但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忽略了不同年级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上,特别是案例的选取上都是“一个模式、相同版本”。将相同内容适用于不同专业,导致学生无法把该课程的学习与本专业的学习联系起来,从而失去学习兴趣;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相同内容的理解接受能力亦不同,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二)改革思路
1.强化教师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实践水平。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地要加大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在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作为高职院校法学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法律工作的实践中去。虽然财经类院校不同于工科院校,可以让老师直接深入到企业接受培训,从事生产,但法学教师中50%以上都有律师执业资格,可以兼职从事律师工作,民事、刑事及经济案件,也可以受聘于企业担任法律顾问。这样不仅可以实践应用法律法规,充分理解法规的内容,而且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案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拓展知识领域,提高应用能力。
2.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一,引入参与式教学模式,增加课堂讨论与辩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内容的制定中。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各班学生可分成学习小组,安排A组学生课前查找案例,并进行角色分配,变过去老师陈述案例为学生演示案例,之后在课堂上由B组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再由其他学生对分析加以评判,在此基础上,全班学生展开讨论,形成不同观点,最后由老师加以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第二,采用模拟情境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所谓模拟情境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模拟创设具体情境,设定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查询、理解相关法条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定,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市场主体法———企业法部分的内容,就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创设企业实体的情境中完成教学。首先,由教师安排教学任务:作为投资者,你会创办何种企业组织形式———公司还是合伙企业?如何创办?在企业,投资者享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义务?如何管理企业?怎样进行企业的决策及其执行与监督?其次,让学生分组模拟,创设公司、合伙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并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或公司股东、或普通合伙人、或有限合伙人。最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法律法规,或者向老师请教,解决上述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理解掌握法律规定并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目标。运用模拟情境式教学法,可以大大缩减教师课堂讲授比重,从课堂外的准备、查阅资料到课堂内的训练、讨论等各个环节,都使学生的地位由“配角”上升到“主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展学生的知识容量,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综合素养。
3.重视实践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训活动。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只有融理论教学于实践,才能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理解,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教师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训活动。其一,增加课堂实训环节。如前所述,引入参与式教学模式,增加课堂讨论与辩论;采用模拟情境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二,拓展课外实训,广泛开辟第二课堂。针对与专业关系密切、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热点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从法律视角、用法律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社团在学生中的作用,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法制宣传。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关注并参与到国家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去。教师还可以在自己参与案件的过程中,组织学生旁听有关案件的审判活动,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获得正确的价值判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加强与各专业的沟通与交流,展开“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