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业投资分析范文

矿业投资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矿业投资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矿业投资分析

第1篇:矿业投资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投资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31-03

近年来,中国“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矿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十分迅猛,但面临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多国财政状况恶化,中国企业在参与海外资源类项目时必然会面临更多的政策性风险。另外,中国企业对资源类项目的青睐,令资源类并购价格逐步上涨,再加上中国矿业企业对国际投资环境了解不够及适应不良,多数投资效益并不理想。因此,了解和熟悉国外投资环境,针对自身问题找出原因,有利于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确定合适的投资目的地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

一、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世界矿产资源总体来说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分布和国家间分布不均衡。近年来,在全球的大型矿产开发项目中,矿业公司跨国开发的项目占2/3左右。中国矿业企业进一步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但由于对国际市场风险认识不足以及自身竞争能力有限,多数矿业企业的投资效益并不理想。

(一)对外投资步伐较快

《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连续9年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速为49.9%。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3172.1亿美元,其中,亚洲、拉丁美洲是存量最集中的地区,大洋洲和欧洲是存量增幅最大的地区。2010年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虽然比2009年下降很多,但也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3%,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开采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截至2010年末,中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446.6亿美元,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4.1%。

据清科集团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能源及矿产行业的并购案例数量为21起,占海外并购案例总数的19.1%,同比增长31.3%;从并购总金额来看,能源及矿产行业达147.2亿 美 元 ,占 海 外 并 购 总 金 额 的52.4%,同比增长63.07%。仅2012年2月,在能源及矿业行业就完成了4起海外并购。

(二)海外投资风险较大,投资效益不够理想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风险不断加大。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对资源类项目的青睐令其并购价格逐步上涨;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未来中国企业在参与海外资源类项目时必然会面临更多的政策性风险。如澳大利亚,为了改善其财政状况不断恶化的状况,财政部长斯旺在2010年5月公布的预算案中,拟通过大力征收资源税弥补财政赤字,从2012年7月1日起对资源行业征收高达40%的资源税,这将会导致资源类企业的税务成本大大增加。

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表明,除了少数企业外,中国矿业企业总体缺乏国际竞争力。具体表现为:磋商中的资源开发“走出去”项目2/3以上无疾而终,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执行中的资源开发“走出去”项目2/3以上不成功或未达到预期效果。除缺乏政府统一管理和政策扶持、资金不足和人才缺乏等影响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资源、法律和政治等风险评估不足,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在矿业企业的对外投资中,由于自然资源的经济问题、自然资源的特性以及对国家的战略意义等因素,导致各国矿业政策不稳定,国别差异较大。另外,东道国语言文化及习惯、政治稳定性、投资环境(包括投资硬环境和投资软环境)、雇工和工会问题、社区、环保和安全标准的差异等都会带来巨大风险。

目前,我国矿业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普遍不足,准备不够充分。矿业企业通常没有稳定长远的规划,投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

二、中国矿业企业面临的海外投资环境

国际矿业投资环境评价包括资源开采现状与潜力评价、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评价、国内政策法规评价、人文地理环境评价、运输条件评价和评价等。在评价的基础上,对世界各国及各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优劣排序,指出战略重点投资区,并详细列出各种影响因素的情况,对于矿业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具有决策参考意义。加拿大Fraser 研究所每年年初都会该年度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矿业投资环境评价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了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吸引矿业投资的政策潜力和矿产潜力(包括现行法规和土地限制条件下的矿产潜力和纯矿产潜力),成为矿业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

2011年3月,加拿大Fraser研究所的2010/2011年度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矿业投资环境评价的调查结果表明,全球494家矿业公司在2009年和2010年的矿产勘探支出总额分别为18.6亿美元和24.3亿美元。本年度评估对象覆盖了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以州、省或地区为单位参与评估的,共有34个单位,其中非洲13个、拉美12个、亚太11个、欧洲9个。

(一)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的矿业投资环境

按综合情况考虑,2010/2011年度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及其一些非洲国家的投资环境评价排名比较靠前。2009/2010年度最具矿产投资潜力的国家或地区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加拿大艾伯塔省、美国内华达州、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加拿大魁北克省、芬兰、美国犹他州、瑞典、智利、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美国怀俄明州。总体来看,加拿大的矿产投资潜力非常大,在其13个省中,除4个省排在前10名,还有4个省排名也非常靠前,分别是纽芬兰岛-拉布拉多地区(第13名)、育空地区(第15名)、安大略省(第18名)和新斯科舍省(第19名)。

澳洲和加拿大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具有行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中国矿业企业对外投资应优先考虑该地区,但前提是企业具有跨国经营的丰富经验,否则,通过参股方式或选择东道国本土化模式应该是目前的较好选择。

(二)东南亚地区的矿业投资环境

从资源方面看,东南亚地区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铜、镍、铝、钛,钾盐、石油和天然气,与中国有较强的互补性,受到我国矿业界的较多关注。中国矿业公司具有相对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对一些可能存在排华倾向的国家如蒙古、印尼和菲律宾进行投资时,应在风险因素方面多加考虑。 

在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的矿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大多制定了矿业法,但许多国家的矿业法并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大多东南亚国家都已经建立起关于矿业权的许可证制度,通常是根据各阶段活动的内容授予相应的许可证。东南亚地区大多数国家的矿业权管理主要由中央政府部门负责,如菲律宾、缅甸和老挝;少数国家由地方政府(邦政府或省政府)负责,如马来西亚;有的国家正在由中央政府管理为主向由地方政府转移,如印度尼西亚。

目前东南亚地区矿业投资比较活跃的国家有菲律宾、印尼、越南和老挝,其中菲律宾矿业投资形势较好。中国矿业企业在其中很多国家有投资项目,且近几年投资项目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一些大的合作项目,如在印尼的油气项目,菲律宾的镍矿项目,缅甸的镍矿项目、老挝的钾盐项目等,每项投资额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大多数国家的矿业投资环境有所改善,但亚太地区政策环境总体仍然落后于拉美和非洲地区。亚洲国家矿业投资的政策潜力指数排名一直较为落后,并呈普遍下滑的趋势。

(三)非洲地区的矿业投资环境

非洲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投资开发潜力。但由于历史及其他一些原因,非洲各国的矿业发展并不平衡。总体上说,南部非洲地区和西部非洲地区地质勘查程度与矿产开发程度较高,资源较丰富,而其他地区的地质勘查程度与矿产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南非是非洲地区矿产勘查投资最多的国家,其他矿业开发较活跃的国家有加纳、几内亚、科特迪瓦、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塞内加尔、刚果、毛里塔尼亚和马达加斯加等。非洲的主要矿产品包括金、铜、镍、铁、铅、锌、铂、铀、煤、金刚石和磷矿石,以及铬、锰、铬、钴、石油、天然气等,其中金矿一直是非洲矿业投资的主要对象。

目前,除了矿产资源丰富外,在非洲进行矿业投资还有其他一些有利条件,如经济的较快增长和对外资的欢迎态度等。但该地区的政策潜力指数却呈现下滑趋势,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设施落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差、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等。非洲地区多年来一直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然而可能更倾向于接受援助。在开发资源方面,非洲地区基于殖民史发展起来的文化传统、法律体系和政治环境的相容性则较差,而且相当多的国家属于欠发达地区,政局较为动荡。因此,去非洲地区投资开发必须依靠国家扶持,同时保持商业化运作。

三、对策建议

(一)认清投资环境国别差异,正确处理与东道国的关系

矿业企业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国别差异十分巨大,考虑到中国矿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外投资应首选中亚和东南亚地区,其次是澳洲和加拿大,再次是南美洲和非洲。当然,也要视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处理与东道国的利益关系,这就要求矿业企业慎重进行国别选择,并派出矿业调查机构对拟投资的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建立东道国人才储备等,以确保决策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二)加强对东道国政策及矿业特点的认识和把握

在矿产业的发展中,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高风险性和复杂性、安全环保相对脆弱性都会引发东道国的特别关注。目前,各国政府矿产政策普遍收紧,国外矿业公司经营活动受到影响,矿产品定价权和话语权的争夺加剧。即使有些国家不得已放开政策,也会出台很多限制措施以及调整措施。因此,发达国家矿业政策多考虑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合规性,强调对国内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对全球资源的控制和开发,对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和资源的循环使用等。不发达国家的矿业开发潜力较大,但也越来越重视国家资源战略,矿业发展趋势则容易采取国有化、提升本国股份比例等手段,开发后容易遭遇政策变化风险。

(三)提升中国能源及矿业企业的行业集中度

由于矿业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流动性,垄断竞争型和寡头垄断型是跨国矿业产业的主要市场结构模式。原料行业中的铝、铜、水泥、钢铁、锡等行业都属于寡头垄断,如美国3家铝制品公司(美国铝业公司、雷诺、凯塞)的产量几乎等于国内的全部产量。

与国外形成垄断格局的市场结构相比,中国矿业行业高度分散,产业市场集中度偏低,国内竞争力不强,小规模矿业企业数目很多,几乎处于完全无序竞争状态,在“走出去”过程中,各行其是,付出的代价相当巨大。在对外投资中,中国企业很少进行联合收购,风险无法得到有效降低。民营企业对外矿业投资的局面更为混乱。这就迫切要求中国矿业行业提高国内能源和矿业企业的行业集中度。

(四)提高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与欧美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大部分从业人员对国际会计准则和相关企业法规相当生疏,投资并购时在技术上处于绝对劣势,且对西方文化和商业法规缺乏足够了解,意识不到调查和战略公关等对并购的重要性。 

中国矿业企业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跨国战略和并购整合战略,侧重并购扩张,制定稳定、连续而长远的规划,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以化解各种风险。对于中国矿业企业来说,应该“学懂了再干”,而不是边干边学,遇到问题再补课。

针对海外管理人才缺失的问题,中国矿业企业既可以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担当公司海外经营的管理和业务骨干,也可以实施海外机构人员本土化战略,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斌,程运材,陈建宏.关于中国矿业发展海外投资的研究[J].采矿技术,2007(1).

[2]中国钢铁产业网信息中心.Fraser:全球矿业投资环境调查[EB/OL].,2009-08-26.

[3]胡俊芳,赵举刚.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投资研究,2009(10).

[4]陈珊珊.中国企业抄底澳大利亚矿企整合管理风险犹存[N].第一财经日报,2009-02-23.

[5]宋国明.非洲矿产资源开发与投资环境[EB/OL].资源网, xian.cgs.省略/kuangchanziyuan/2008/1119/content_1651.htm,2008-11-25.

[6]宋国明.2010/11年度全球矿业投资环境调查评价[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8).

第2篇:矿业投资分析范文

主要的投诉特点分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响应较快,受理解决率较高,三天内得到较好解决的案例占36.61%。

从总体的投诉解决时长统计,消费电子企业在三天内对投诉做出响应、处理的占36.61%,四至七天内处理投诉的占19.17%,两者共占55.78%,超过一半的投诉在七天内能得到企业的处理。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八到十五天内才得到企业受理的投诉占25.59%,投诉解决时效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投诉满意度总体较高,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可及满意处理结果。

对于投诉处理的满意度调查中,绝大多数消费者认可及满意投诉的处理结果,非常满意人群占21.32%,基本满意的占35.09%,总体的满意度为56.41%。由于投诉诉求偏高、企业推卸责任等因素,超过40%的投诉人对投诉处理结果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在今后的投诉处理过程中,尽量协调双方实现双赢的目标,提高总体投诉满意度是行业售后服务工作的重点之一。

三、各行业投诉处理满意度均未达到80%,网络游戏行业满意度最低

从投诉人的满意度分析上,我们对各行业的投诉人满意度进行细分统计,总体满意度均未达到80%,以下是各行业的投诉处理满意度分析。

各行业投诉处理满意分析

四、十大热门投诉地区的投诉量占总投诉量的62.15%,依然是行业投诉的主要地区。

五、网络游戏投诉量居行业榜首,占行业总投诉量的23.02%。

六、各行业投诉热点问题(前三位)

网络游戏:帐号被封、服务器问题、游戏设定问题;

快递(电子商务类):延误晚点、服务态度、服务电话接通难;

网上商城:售后服务欠缺、送货不及时、退款不及时;

支付平台:充值不成功、钓鱼纠纷、客服服务差;

计算机:多次维修、显卡问题、液晶显示器/屏问题;

手机:软件故障/功能失效、售后服务态度、信号差;

团购:客服电话难接通、团购诈骗、售后服务欠缺;

电视机:黑屏、花屏、开/关机故障;

空调:不制冷/不制热、噪音、不启动;

冰箱:售后服务不及时、多次维修、售后服务态度差;

第3篇:矿业投资分析范文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公共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创业风险投资为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以其特殊而灵活的融资方式,将资本、技术与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科技发展和现代经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探讨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如何在公共财政资金引导、财税政策、法律保障体系三方面健全和完善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是一项非常紧迫的课题。

一、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一)创业投资的机构和资本规模

科技部组织的对全国创业投资机构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与国内外证券市场、全球创业投资业的大幅萎缩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创业投资逆势上扬,机构数、管理资本总额持续增加。2008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数量达到464家,比2007年增加81家,增幅为21.1%,为有统计以来最多的一年。

2008年创业投资管理的资金总量延续了自2004年以来的增长势头,达到1455.7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324.8亿元,增幅为30.8%。2009年,由外资机构主导的投资总量为133.50亿元,占总投资额的42.16%;本土机构主导的投资总量为183.14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7.84%。

(二)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和运作情况

2008年,中国的创业投资的投资金额和项目数量都大幅上升,投资项目达到了1211个,投资资金达到了274.2亿元。截至2008年底,中国创业投资机构累计投资6796项,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数达3845项,占累计投资总数的57%;累计总投资额达到769.7亿元,其中向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投资额达到了427.4亿元,约占到60%。与2007年相比,2008年中国创业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投资数目增幅较小,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额增加了约132亿元。

2008年,中国创业投资的行业分布在22个行业,其中,投资金额排名前五的行业是传统制造业,其他行业,金融服务,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以及软件产业,集中了当年50.4%的金额。

二、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创业风险投资发展:从三个维度分析

(一)财政资金引导

财政资金来源纳税人,所运作的目标必须要维护和体现纳税人最根本利益。在这种思维主导下财政资金介人创业投资必然是追求政府财政资对社会资金的引导目标。具体而言,政府基金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投资方式开展风险投资:

1.间接投资方式:为有效地利用商业性创业投资机构的运作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政府基金可参股一些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向与其基本一致,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的创业投资公司(各种所有制,中方出资比例超过50%),由政府基金的投资管理委员会认定参股创业投资公司,被参股的创业投资公司、基金具体负责投资工作。政府基金的管理机构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参股创业投资公司的董事会,不参其与日常管理,但可为其推荐投资项目。

2.委托投资方式:为培育和发展创业投资的专业化管理队伍,推动形成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对分离的创业投资管理体制,政府基金可委托经投资管理委员会认定的专业投资管理公司负责投资项目的筛选及投资后监管。受托的投资管理公司应具有一定的地域、项目优势和较好的投资管理经验。政府基金的管理机构负责投资审查,但不参与投资项目的日常管理,由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

3.直接投资方式:对于少数技术含量高、政策性强、风险相对较大、影响面较广的项目,由政府基金的管理机构直接投资,由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

为体现政府资金的引导性,政府基金的投资应该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以下(一般不应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20%)。同时,为体现组合投资原则,在每个项目中,至少应有一家以上的共同投资伙伴与政府基金一起投资。为充分体现政府基金的政府意志,同时考虑我国创业投资起步时间不长,为防范风险,政府基金的投资管理委员会应由政府主管部门、政府投资主体的代表以及证券、银行、投资、技术等专家组成,决策政府基金的所有重大事宜。

(二)财税政策

根据我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要求和具体国情,完善现行风险投资财税政策可以从几方面入手:一是对投资者实施税收鼓励。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创业风险投资领域,应专门制定针对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者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基金的投资者采取史多的优惠税率政策,提高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通过专业性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从事创业风险投资的积极性;二是降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可以参考目前有些地区把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视作高科技企业的做法,对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企业所得税采取减半征收或者按照巧%的税率征收;三是对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从被投资企业取得的管理咨询收入给子免税。

(三)法律保障体系

我国要实现风险投资税收服务于风险投资进步的目的,必须加强风险投资立法,建立健全有关风险投资税收法律体系。借鉴国际经验,我国风险投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应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制定《风险投资法》,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定《税收促进风险投资发展进步条例》,使税收支持风险投资发展进步的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其次,开征“风险投资发展进步税”。再次,以《税收促进风险投资发展进步条例》和《风险投资发展进步税暂行条例》为基础,辅之以其他税收法律法规,在风险投资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最后,制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基本法》,对目前零散的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各种通知、规定中的具体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归纳梳理。

参考文献:

第4篇:矿业投资分析范文

1 吕矿选煤厂简介

吕家坨矿业分公司选煤厂(以下简称吕家坨矿选煤厂)属大型矿井型炼焦煤选煤厂,由波兰选煤设计院设计,1968年建成投产,处理能力240万吨/年,全部设备均从波兰引进。随着入洗原煤性质变差,采煤方法由水采改为旱采,1993年开始,选煤厂进行了多次工艺系统技术改造,到2007年达到年入洗300万吨的生产规模,较改扩建前入洗能力提高25%,洗煤效率及精煤回收均得到提高。现下辖原煤车间、重介车间、浮选车间三个生产车间和一个机电检修车间。洗煤厂主要产品有14级冶炼精煤、洗混块、洗混末、煤泥和加工煤矸石。

吕家坨矿选煤厂采用重介立轮分选块煤,重介旋流器分选末煤,煤泥浓缩浮选,尾煤压滤系统回收的联合洗选工艺,120-13mm级进入块煤重介立轮分选,13-0.5mm级进入末煤旋流器分选,-0.5mm级煤泥浓缩浮选。

吕家坨矿选煤厂浮选车间始建于1965年,由浮选过滤系统和干燥系统组成,距今已经有47年之久,近年来对浮选车间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拆除原有的干燥系统和原有的浮选机,增加了末煤重介系统和更换4台XJM-S16-4浮选机。

2 问题的提出

吕家坨矿选煤厂采用中矿二次浮选工艺,使所用的4台XJM-S16-4浮选机,每个浮选精矿槽中均设有翻板,可使每台浮选机前两室与后两室刮出的精矿分别进入最终精矿池和中矿池,三台浮选机的中矿给入一台浮选机精选。根据精煤灰分情况调整浮选机精矿槽的翻板数量,来调节需要精选的中矿量,一次浮选和二次浮选控制比较灵活。

近年来,选煤厂入洗原煤粒度偏细,原生煤泥含量增大,导致煤泥水系统的负担加重,浮选入料浓度高达120g/L,使浮选精煤得不到有效分选,大量低灰精煤损失在尾矿中,降低了浮选精煤产率、尾矿灰分,给选煤厂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浮选精煤产率,提高浮选尾煤灰分,特提出对浮选车间进行改造,增加两台浮选机,降低浮选入料浓度,实现低浓度浮选。

3 改造方案

本次改造将新增两台浮选机,通过对浮选车间场地及实际生产情况全面分析后,提出以下三个方案:

3.1 新增两台浮选机布置在现有四车间五层,将现有南、北两台预处理器提高至七层角锥池位置,两台浮选机布置在原预处理器所在跨。六台浮选机布置在同一平面上,从南至北依次为第1-6组,设备周围空间宽敞,满足操作和检修要求。该方案具备以下几个优点:

3.1.1 新增两台浮选机布置在五层平面上,设备周围空间宽敞,满足操作和检修要求。

3.1.2 五层楼板和梁柱便于土建施工;

3.1.3 六台浮选机布置在同一个平面上,便于操作和管理,实现一次浮选和二次浮选的灵活控制;

3.1.4 新增两台浮选机可使用现有自动加药系统。

3.2 新增两台浮选机布置在四车间四层,分别布置在⑦-⑧跨和⑧-⑨跨之间。与原有的四台浮选机不在一个平面上,为了便于管理,新增的两台浮选机只能用作二次浮选使用,五层的四组浮选机用作一次选。该方案的主要优点是四层平面空间充裕,厂房局部加固量少。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3.2.1新增两台浮选机不在浮选机的主要平面上,给操作和管理带来极大不便,不利 于实现浮选工艺的灵活变化。

3.2.2 新增两台浮选机精煤不能自流到精矿池。

3.2.3 该部分的改造需要在过滤机拆除后进行,项目进行时间推迟。

3.3 在四车间的东侧新建2×3(15m×21m)跨的浮选车间,浮选机的精矿自流到精矿桶,尾矿自流到一段浓缩机。该方案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对原有厂房进行大规模的加固,土建投资较低。主要缺点是新增加的浮选车间占用工业场地,影响整个工业场地的美观性。

4 投资分析

投资分析分别进行局部加固土建投资(表1)和全部加固土建投资(表2)。局部加固是不对原有厂房结构进行结构验算,只对涉及到放置浮选机的部分进行结构验算并出施工方案。但原有厂房经过数次改造后,现已经不满足现行土建设计规范。建议用户为了安全生产,对厂房进行结构验算并提出加固方案。

表1和表2估算依据:土建投资按照300元/m3(估);

5 结论

从工艺、投资和工业场地美观性上进行比较,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5.1 如果进行全厂加固,从方案比较和投资角度,可以考虑方案一,该方案工艺灵活,检修方便,操作便利,但投资偏高。

第5篇:矿业投资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非合作;发展中国家;投资;南南合作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6-0143-02

一、中非合作

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此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年)》,同时宣布为进一步推动中非合作而制定的八项措施。在这八项措施当中,与中非经贸合作领域直接相关的就有四项,涉及关税、信贷、投资等多个方面,充分说明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以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为基础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自从2000年在北京召开“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以来,中非贸易额逐年攀升。据贸促会统计,2000年中非之间的贸易额只有100亿美元,而2006年则高达555亿美元,增幅高达40%。虽然数额并不大,但是这一数字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截至2005年我国对非洲投资总额达到15.9亿美元,目前在非洲的经营企业超过800家,但我国对非洲的整体投资规模还比较小。截至2006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906.3亿美元,投向非洲地区的仅有25.6亿美元,占3.4%。并且在当年投资流量的5.2亿美元中有近一亿资金流向了阿尔及利亚,这说明我国对非洲的投资不仅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地区分布十分集中①。

二、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分析

(一)行业分布

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源开发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从境外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看,制造业占境外企业总数的33%。从投资流向情况看,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采矿业85.4亿美元,占40.4%②。在资源开发方面,渔业、林业和矿业资源成为主要投资对象。同时,初级加工制造业仍然是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一个较为集中的部门,主要因为这些行业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技术要求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市场需求能力。

(二)地域分布

2006年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总数的70%以上,从境外企业的分布情况看,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1%和81%,是中国境外企业分布最为集中的两个地区。此外,北美洲、欧洲也分别达到了75%和73%。但从资金在境外的流向来看,却是另外一种情形。

由上图可知,截至2006年末,我国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投资存量占到了总额的九成以上,其他地区的投资存量相对很少,且数量差距很大。仅从2006年的流量投向来看,在拉美的投资也首次超过了亚洲,占到总额的48%。说明我国近几年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总体规模有大幅上涨,但地区分布过于集中,在亚洲主要分布于香港、韩国、澳门、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在拉美则主要分布在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传统的国际避税地,2006年我国在此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81.5%以上,而对于传统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力度并不大,特别是相对非洲等较落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更是非常有限。

二、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分析

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既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也是符合整个发展中国家需求的举措,对我国的外交及促进“南南合作”,加快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1.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可以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首先,广大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亚、非、拉三个发展中国家集聚的地区,人口占全球总人数的75%以上,并且各国、各民族的差异性较强,不同的发展需求会刺激形成更多的投资机会,潜在市场非常巨大。其次,发展中国家分布地域较广,拥有丰富的资源。亚洲的石油、镁、铁、锡等储量均居各洲首位;非洲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黄金、钻石、钴、锗等矿藏占世界总储量的50%以上;拉丁美洲的铁矿石、铜、银等储量都很丰富。投资这些重点区域,既可以缓解我国国内资源紧缺的现状,又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2.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可输出我国过剩生产能力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对外投资的最佳目标就是那些在经济发展上稍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外投资的最佳地区应当是那些在经济发展程度上与我国有一定差距的国家和地区,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最符合这一选择准则。目前,我国轻纺、家电、电子、机械、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行业的很多产品在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生产能力出现过剩。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及拉美地区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这些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相比较为落后,我国工业方面的中等实用技术投资少、见效快,很适合这些国家的需要。对国内产业来说,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可以将国内过剩生产力转移出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也是摆脱“比较利益陷阱”实现产业升级的良好契机。

3.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可以转变我国出口中面临的困境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拥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造成我国出口产品特别是轻工业产品价格低廉,在世界市场上的销售常常受到他国的限制,加大我国与其他贸易国的贸易摩擦。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将我国传统比较优势的产品转移出去,特别是向非洲、拉美等较我国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是我国应对他国反倾销、增加外汇收入的有效途径,并可据此调整我国与世界贸易各国的顺、逆差关系。通过投资可以绕过发达国家针对我国出口产品所设的贸易壁垒,减少摩擦,改善现阶段我国产品出口所面临的困境。

(二)有利于推动“南南合作”进程,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重要意义不仅局限于促进双方经济交流合作的层面,通过经济合作还可以全面带动我国与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深层交往,有助于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综合竞争力。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应积极发挥在世界的影响,以及我国的一些经验来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通过对其投资,促进“南南合作”进程,并能将更多发展中国家联系起来,共同发展。中非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和契机,成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相互了解,加强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也为我国加强对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提供借鉴。维护世界和平团结,促进全球繁荣稳定,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环境,从而使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共赢,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所带来的最大收益。

四、中国应加快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我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发展很快,但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整体水平还不高,企业在对发展中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时候还存在困难,因此政府应当针对此种情况有意识地引导国内企业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投资,以利于对外投资整体发展平衡,最大程度地为我国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首先,应当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从2003年和2004年对外投资的数据中我们看到,对外投资的主体是国有企业(主要是国有垄断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占65%份额,中小型特别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大。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却恰恰符合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技术简单,见效快。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在国内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开拓海外市场,可以使其快速适应国际化,壮大企业实力。

其次,应当有重点地选择投资区域和行业。我国目前对发展中各国的投资是很不平衡的,在继续保持现有状况的前提下,要鼓励开发新的投资区域和热点。引导企业抓住非洲、拉美等各国吸引外资的机会,多向这些国家和地区投资。从行业分布角度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石化领域,全球性的水资源项目在未来几年将具有增长趋势。因此,在原有投资行业的基础上重点向上述行业进军,其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最后,应注意的是,尽管我国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友好,但在现阶段全球恐怖活动频繁的背景下,对发展中国家投资还要小心谨慎。政府要充分发挥外交功能,协调与各国的关系,以保证我国境外企业的安全,使更多企业可以放心地对发展中国家投资。

参考文献:

[1]项莹,蔡芳芳.扩大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策略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06,(7):4-6.

[2]王圳.加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J].国经济合作,2006,(3):16-19.

第6篇:矿业投资分析范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020-02.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直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特别是在世纪交接之际中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经历了战略实施初期的幼稚和过分乐观之后,目前我国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了解对外投资的基本知识和游戏规则,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方面也将变得更加成熟。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高达6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已经连续保持九年增长。其中,非金融类601.8亿美元,同比增长25.9%;金融类86.3亿美元,同比下降1.1%。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首次超过日本(562.6亿美元)、英国(110.2亿美元)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位居世界第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32万亿美元,年末存量20.4万亿美元,中国占比分别为5.2%和1.6%,流量排名第五位,但存量排名仅列第17位,这与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地位不相符合。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平均投资比率仅为0.18,不仅低于发达国家1.32和世界平均水平1.03的平均投资比率,甚至都低于发展中国家0.35的平均投资比率,这说明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但整体投资比率效率较低,我国以直接投资的形式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有待深化。

由谁去投资(主体选择)、投资于何种产业(产业选择)以及到哪里去投资(区域选择),被认为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三大基本问题。而这三大基本问题都带有结构的性质。因此,本文所说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主要包括主体构成、产业结构以及区位分布三大部分。并试图从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以及提出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主体结构

截至201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经达到了13 000多家,从境内投资者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情况看,近六成的境内投资者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占10.2%(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占8.2%,股份有限公司占7%,股份合作企业占4.6%,外商投资企业占3.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集体企业占1.1%,其他占6.6%。

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者中,中央企业及单位仅占5%,各省市区的投资者占了95%。境内投资者数量前十位的省市区是: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上海、北京、辽宁、河南、黑龙江,占到境内投资者总数的67%;浙江省境内投资者数量最多,占16.3%;七成的私营企业投资者来自浙江和福建两省。

由于对外直接投资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某一注册类型企业的比重上升说明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这类企业数量有所增长。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的非国有企业比重的下降,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投资主体数量上升,说明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跟随着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国际市场参与度有所提高,参与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具有更加灵敏的嗅觉和更加灵活的应变能力,在为市场竞争提供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动我国对外投资潜力的开发,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升级,投资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虽然在数量上有限责任公司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对外直接投资额中的大部分仍然来自于央企,不止是因为“走出去”战略的牵引和国家长期的支持,更是因为它们自身聚集着大量国家垄断行业优势、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和政策优势。当然,央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也体现了我国国家宏观竞争优势。

(二)产业结构

根据《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行业上继续呈现出相对集中的态势。其中,流向租赁和商贸服务业302.8亿美元,同比增长47.9%,占44%;金融业86.3亿美元,同比下降1.1%,占12.5%;批发和零售业67.3亿美元,同比增长9.6%,占9.8%;采矿业57.1美元,同比下降57.2%,占8.3%,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开采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73.8%,占8.2%,主要是水上运输业、其他运输服务业和航空运输业等投资;制造业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8.2%,占6.8%,主要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等投资。

图1

由图1及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集中于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占全部对外直接流量的九成。从增速上来看,交通运输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速最快,其次是制造业,而金融业和采矿业有所下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正不断扩大,已从过去的以贸易和餐饮为主逐步拓宽到矿产、森林、渔业、石油化工能源等资源开发,家用电器、纺织品与服装、机电产品等境外加工贸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农业及农产品开发,餐饮、旅游、商业零售等多个行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投资重点相对的愈趋集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有:商业服务及批发零售类、采矿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

近几年,在“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业主体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而且特殊的地位。虽然2010年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下降,但是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的起伏主要由跨国并购活动引起,而跨国并购活动的多寡和规模,则主要取决于宏观世界经济环境形势和企业的战略规划、规模和实力。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无论我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怎样变化,其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三)区域结构

至2010年末,中国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共有1.6万家境外企业,投资覆盖率达到72.7%,其中对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90%和85%。

从流量的区域分布来看,亚洲仍然是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最为集中的地区,而欧洲则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对欧洲的投资在2009年增长2.8倍的基础上再次实现成倍增长,流量达到67.6亿美元,同比增长101.6%,占流量总额的9.8%,较上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主要流向卢森堡、瑞典、俄罗斯、德国、匈牙利、英国、挪威等国家。北美洲2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2.2%,占3.8%,主要流向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1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3.8%,占15.3%,主要流向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西、秘鲁等。非洲21.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6.8%,占3.1%,主要分布在南非、刚果、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肯尼亚等。

表1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

由表1可见,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遵循周边国家(地区)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渐进发展轨道,与坎特维尔和托兰惕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的预测基本一致。

从区域分布的行业结构来看,资源开发型投资主要集中在拉美、非洲、澳大利亚等资源丰裕的地区和国家,加工制造业中的对外直接投资大部分是在发展中国家,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投资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几乎所有大型家电企业都在美国或日本建有研发基地,信息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如联想、四通亦在美国、中国香港设有带研发特征的机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了对外投资的高涨阶段,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都在大幅上升。而对外投资发展结构在主体上有限责任公司占主要地位,国有企业数量比重不大,但是投资额度上国有企业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特别是中央直属企业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行业上则侧重于以贸易导向为主的服务业和以资源导向为主的采矿业;在区位上则侧重于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在对2010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将会继续保持增长,投资结构也会愈趋合理化。

投资主体方面,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对外投资经验的积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更多的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会踊跃地加入到对外直接投资大军中来,有限责任公司也会作为一种重要的主体形式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大部分仍然集中于央企,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与投资潜力的开发将会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央企各个方面的结构优化,强化其竞争实力。

行业分布方面,通过分析可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绝大多数是由服务业和初级产业推动的,这一趋势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一方面,我国的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货物贸易依附阶段,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货物贸易的增加,商务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业必将呈现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业更好更快地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相对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初级产品及其是能源产品的消耗仍会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而以初级产业业务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步伐的加快仍会使初级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长。所以,即使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呼声不断高涨,其发展速度在短时间也无法使其超赶服务业和初级产业对外直接投总量的贡献。另外,随着“低碳经济”这一理念的推广和时间,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经济增长的压力,改善我国经济增长结构,从而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改善。

区域分布方面,预计我国仍将继续保持甚至增加对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投资,更多地参与到全球资源尤其是矿产和能源资源的配置当中去。另外,随着我国部分跨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全球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更少的依赖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等避税岛的“庇护”,而是借助更外直接、有效的手段进行投资。另外,中国香港地区由于与我国大陆地区拥有紧密的经济联系和特殊的优惠策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作为我国企业首选的对外直接投资平台之一,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未来的发展,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调整和改进,就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能够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一是政府要继续积极推进投资主体的调整,使投资主体由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调整。二是加强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战略性选择。三是建立和完善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缩小“心理距离”。四是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五是调整投资区位,实现合理分布。六是加强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扶持和指导,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和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 李桂芳,储贺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 胡曼.从产业结构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J].科技创业周刊,2005,(10).

第7篇:矿业投资分析范文

关键词:安全投入;安全现状;安全效益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长期以来,国家和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安全投入不足,历史欠账比较严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在具体的行业投入中,建筑业的投入占GDP的7.73‰,远落后于采掘业(20.15‰)、交通运输业(16.13‰)和电力煤气业(15.22‰)。由图1可以看出,与采矿业等行业一样同属于高危行业的建筑业,安全投入水平处于各行业平均水平之下,这是极不协调的。(图1)

二、建筑安全投入现状

虽然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就对安全措施费用的提取做出了明确规定,即各地区、行业、部门在集中掌握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中提取10%~20%作为安全措施经费,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措施费的组织形式与社会效能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安全投资模式和关系在政府、部门、企业之间还未完全理顺,合理开辟和稳定安全投资来源,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投资的体制,加强相关法制建设。我国一直坚持实行的“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安全管理体制,在宏观上反映了政府、企业和职工安全的分工协作关系。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这四个方面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来推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企业在这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同时也是安全投资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国家和建筑行业有关建筑工程安全投资的各种管理制度最终都要由建筑施工企业来实现。而影响企业安全投资行为及其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投资意愿是指企业决策者对待安全生产及安全投资的态度,即决策者是否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自愿合理地加大安全投入的意愿。投资能力是指企业决策者是否具备安全投资分析、策划、实施以及审核的能力。但目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表明,企业安全投资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建筑安全投入不足原因分析

(一)建筑安全投资意愿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薄弱,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不完善,技术装备比较差,加上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进行安全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制定安全投资决策时,决策者主观上往往都是坚持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不愿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继续投入,忽视安全风险的存在。监管部门安全执法检查的力度不够,对安全投入不达标的企业处罚轻。职工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较差,出现安全事故获得的赔偿也较少,这些都是目前安全生产工作仍面临严峻形势的重要原因。

(二)建筑安全投资结构不合理。由于安全投资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体系庞大,所以要制定正确的安全投资方向决策是比较困难的。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计算简洁的安全投资结构分析方法。这就使得安全投资的方向决策难上加难。目前所采用的安全投资方向决策分析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安全投资效益目标函数法以及生产函数法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远不能满足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安全投资方向决策的需要。决策者更多地是依赖企业或行业的历史经验以及决策者的主观愿望,这就造成安全投资的结构不合理,不能够合理、有效地分配企业有限的资源,从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生产。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何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工具,帮助提高安全投资效率,提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三)建筑安全投资效益差。安全投资并没有获得决策者期望的效益,结果往往表现为安全投入产出比低、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不明显。仅从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角度来看,当然安全投资的数量越多越好。但作为安全投资主体的企业同时也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这也是企业多重角色定位的基础,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壮大,它必须考虑利润。即使决策者能够认识到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长期不合理的投资而导致得不偿失的情况下,也会大大挫伤决策者的投资意愿。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广泛存在的现象是安全投资意愿普遍不够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内因是企业缺乏安全投资的原动力;外因是安全投资机制的不完善带来的约束力不足。因为安全投资并不直接增加产品价值,只起到避免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负效益”,如果没有健全、有效的安全投资保障机制进行引导和约束,靠企业自身的主动性和投资能力进行合理的安全投资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构建建筑行业安全投资的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四)建筑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建筑安全经济统计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主要表现为没有一套综合的、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包括安全状况、安全系统条件、安全经济评估在内的统计指标体系。涉及建筑安全经济统计内容的各专业缺乏协调合作与管理,使相关的统计内容未形成完整的统计信息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没能及时设立新的统计指标来反映安全经济问题,特别是反映安全压力与安全成本的统计指标、反映安全投资与安全效益的指标以及安全经济评价指标等。当前我国采用的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中经济指标只有直接经济损失一项,难以对建筑安全经济系统进行有效的统计。此外,建筑安全统计人员的缺乏、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不高、建筑安全经济统计法制体系建设薄弱、建筑安全统计的调查方法不成熟、建筑安全统计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等都是制约建筑安全经济决策的原因。

四、解决建筑安全投入不足对策措施

(一)拓展建筑安全投资来源渠道。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安全投入从经济上提供可能性;其次,建立建筑安全投入统计体系,完善建筑安全投入的资金来源保障,保证安全投入资金的足额到位。对于处于困境中的国有企业,国家可采取相应的财税和金融措施,保证安全投入资金的顺利落实。

(二)建立社会统筹性的安全投入基金。社会保险的建立对保障劳动者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只是一种被动的做法,必须要逐步建立起对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起主动作用的机制,建立独立于社会保险之外的安全生产保障基金社会统筹制度。安全生产保障基金来源可由行政处罚收入、社会、政府财政、企业共同出资构成。建立安全投入基金的社会统筹,可以借鉴社保基金社会统筹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建立基金的社会统筹专门机构、建立基金统筹和管理机制,根据不同行业、工种的特点以及企业安全工作实绩,科学制定合理的费率,安全投入基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等,以保证企业安全投入的顺利实现。

(三)科学安排安全投入结构。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安全投入资金也因此受到限制,要将有限的安全投入资金进行有效地运用,发挥其最大效益,就要科学地安排安全投入结构。通常我们要研究如下安全投入结构:安全措施费用与个人防护用品费用的结构;安全技术投入与工业卫生投入的结构;预防性投入与事后整改投入的结构;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的结构等。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逐步强化企业安全卫生投入的良好循环;在近期,安全投入水平应适当加大投资力度,逐步使安全投入达到国民收入的1.5%左右,同时改进安全生产资金的管理方式,调整目前企业安全生产投资的结构。

(四)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首先必须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这是最大的维权。《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赋予了工会组织监督企业安全生产的权利,各级工会组织要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把促进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物质投入和以人的因素为主的投入作为维权的重要职能和群众监督的重要内容,监督企业的安全措施费的使用情况,检查安全投入是否到位,并合理提出增加安全投入的建议。如果企业的安全措施费使用不合理,要通过民主渠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从而与企业经营者一起,共同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作者单位:1.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2.四川省第六建筑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盛仁.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5.

[2]李小三,崔文彩,赵云胜.企业安全投资现状及其利益博弈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2006.12.

第8篇:矿业投资分析范文

[关键词] 灰色模糊评价 项目投资 决策分析

项目投资决策需要考虑很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选用单项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其本身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根据不同的指标值来决策有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综合考虑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能够选择那些最优的项目方案。本文尝试应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一、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的特点和方法综述

项目投资决策领域中普遍存在不确定性决策问题,不确定性主要有:一个是主观不确定性,即人的思维模糊性;另一个是信息不完全、不充分所造成的客观不确定性,即灰性。在一个信息不完全的问题中,往往存在许多模糊的因素;具有模糊因素的一个问题可能不具备完全充分的数据与信息。灰色是量的概念,模糊是质的范畴。因此用灰色模糊概念来探讨项目投资决策问题,能够更好地构建具有柔性的决策模型,且使决策结果更加接近实际。

许多学者对灰色模糊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笔者归纳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用灰色关联分析选定评定因素,确定权重集,进行模糊综合评判;(2)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确定评估灰类,计算灰色评估系数,得出灰色评估权向量和矩阵,依据模糊数学理论形成评判矩阵,进行模糊评价;(3)将评价对象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矩阵视为比较数列,计算各个比较数列和各参考数列的灰色关联度,根据关联度大小对评价对象进行优劣排序;(4)使用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分别进行评判,然后再将结果进行综合集成;(5)用模糊数学中的广义距离来表示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的差异程度,然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判;(6)根据灰色理论的差异信息原理,构造灰色隶属度算子,形成新的模糊隶属度矩阵,然后进行模糊综合评判;(7)以灰色模糊关系为基础,将隶属度和灰度综合到评判过程中,进行灰色模糊综合评判;(8)根据灰色模糊数学理论,用区间数来表示隶属度,并将隶属度和灰度综合起来,建立区间数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进行评价;(9)使用灰色关联系数法构建模糊评判矩阵,然后再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综合考虑项目投资指标的特点,本文采用此法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二、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1.建立综合评价的因素集。因素集是以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所组成的一个普通集合,通常用u表示,即:u=(u1, u2,…,um),其中元素ui(i=l,2,…,m)代表影响评价对象的第i个因素。

2.确定因素权向量。评价工作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为此,给各因素ui(i=1, 2,…,m)确定一个权重ai(i=1,2,…,m),各因素的权重集合的模糊集,用A表示:A=(a1, a2,…,am)。

3.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模糊关系矩阵

(1)确定比较数列(评价对象)和参考数列(评价标准)设评价对象为m个,评价指标为n个,则比较数列为

用矩阵形式可表示为:

式中(1)

为第i个方案的第k个指标的评价值;取每个指标的最佳值为参考数列的实体,则有参考数列

式中

(2)指标值的规范化处理要确定数列的灰关联系数,需要对数据列进行生成处理。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初值化,最小值化,最大值化,平均值化,区间值化等。对于非时间序列的数据不存在运算关系,采用指标区间值化,归一化,标准化等处理方法。本文采用规范化公式:

(2)

利用(2)式对(1)式进行规范化处理

(3)确定灰关联系数

其中:是分辨系数,且,通常取为0.5

以几何意义来讲,关联系数与隶属度是相似的,于是可得模糊关系矩阵[9]

(4)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确定R 、A之后,通过模糊变换将u上的模糊向量A变为v上的模糊向量B,即:

其中,“・”称为广义模糊综合评价合成算子有无穷多种,但实际中经常采用的有几种,本文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加权平均法,上式即为综合评价模型。

(5)模糊评价。根据各个因素在评判集上的隶属度。得到评判指标之后,便可根据最大隶属原则选择最大评判指标max bj所相对应的方案为评判结果。

三、应用

某工程有以下四种方案,现使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进行分析

1.选择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总投资额、投资回收期、期望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评价指标,组成评价指标集。

2.确定权重。根据德尔菲法,由专家确定各指标权重(0.25 0.15 0.3 0.2 0.1)

3.确定最有指标集,构造初始矩阵并规范化

4.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并建立灰色模糊关系矩阵

5.模糊评价

由前面求得的A、R,根据B=A・R,可得B=(0.4555 0.758 0.793 .0375)即方案1、2、3、4的评价值分别为0.4555,0.758,0.793,0.375。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方案3为最优方案。

四、结论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其算法,具有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方法简便易行,应用于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红华:灾害损失评估的灰色模糊综合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05(4)

[2]徐维祥张全寿:一种基于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的综合集成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4)

[3]张辉高德利:基于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2)

[4]吕钱英黄霞邱淑芳:基于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的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8(4)

[5]于志鹏陆愈实:模糊灰色关联法在分析安全投资因素与效益关系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2007(3)

[6]陈光:模糊灰色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2)

[7]卜广志张宇文:基于灰色模糊关系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8]朱绍强孟科张临喜:区间数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及其应用[J].电光与控制,2006(6)

第9篇:矿业投资分析范文

(同煤大唐塔山煤矿,山西 大同 037000)

【摘要】采矿系统工程是将采矿工程和系统工程相联系的一项综合工程。本研究首先介绍改系统工程的原理,然后从各种系统着手分析,最后针对当前的发展现状,预示未来采矿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采矿系统工程;发展;新趋势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以往的采矿工程无论从应用学科上还是开采方法上往往都是单一的,忽略了系统性和综合性。此外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上也常出现脱节现象,因此需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念和方法,实现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交叉。

1 采矿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况

1.1 国内的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规模的逐渐增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将现今我国的矿产资源状况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是一些用量相对较少的矿产现存量较多,而需求量高的矿产则存量较少,这与现阶段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存在矛盾,需要适当调整。第二、我国矿产总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众多,使得人均矿产资源量相对不足。第三、很多地下资源难以开采,即使现存量丰富,但是没能找到合适的开采方法,便未能达到合理应用。最后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区域不均匀。[1]近些年来采矿系统工程的理念被提出,采矿系统工程是在采矿工程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系统论、数学、统筹等方法进行分析的一门学科。采矿系统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深入到采矿工程的各个领域。从国内外的角度来看,我国在采矿工业上起步较晚,在技术上仍存在着很多技术瓶颈。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对于我国当前的矿质开采,其研究范围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矿床附加条件的分析与评价;矿山开采设计规划;矿山建设与项目评价;矿山生产工艺系统;矿山压力及边坡稳定等。

1.2 采矿系统工程的原理

我国已发现168种矿产,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7种,其中能源矿产9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水气矿产3种。已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但是经过很多年的开采,再加上很多采矿方法的不合理,我国的矿产资源已濒临枯竭,因此我们需要依据采矿系统工程的原理,科学开采。采矿系统工程是将系统工程的原理、理论和方法与采矿的方法、概况结合起来,最后运用数学、计算机等统筹学的方法进行处理。首先介绍采矿系统工程的应用学科,系统工程和采矿工程作为基础,目前也已广泛应用了统筹学的方法,如线性规划、整体规划、动态规划等规划理念,再结合计算机中的先进技术,如系统模拟、系统动态学、人工智能学、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

2 采矿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解

2.1 矿山地质系统

矿山地质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从整体上进行地测数据的预处理,其中数据来源包括每年的地质勘探资源结果、各地的矿产资源记录等,然后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整理。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矿产数据进行分类,可以运用一些计算机软件协助整理,如Microsoft Excel,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工作结束后,是矿产储量进行计算和资源评价。计算时,按照之前划分的分类标准,将调查样地分为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针对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等不同评价因子进行分析。评价包括用软件处理和借助专家系统进行评定,常用的操作软件如如早期的dBASE/FoxBase、Foxpro以及近年的Access/Oracle。专家系统也是一个智能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利用专家多年的经验和方法,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2.2 矿山规划与设计系统

针对矿山规划与设计系统,首先需要对矿山产量与产品进行评价。上述提到我国矿产资源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即很多矿产存在于地下,由于采矿方法的限制,尚未开采利用。矿山产量与产品的计算,大多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当然有时也采用非线性规划、整体规划等方法。[2]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收益为目的,限制条件则是开采方法与技术。对于地下开采,首先需要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借助专家系统的辅助,进行矿山开采与运输管道的模拟建设,当然为了更好的再现地下矿山的地质环境,最好借用三维立体图形来展示。然后,根据实际地质环境的特点,考虑真实条件下的限制条件,实现虚拟设置的再现,最后针对开采结果,进行资源投资分析。并将每次的地质勘测结果作为日后实践的经验,在保证人们人身安全和实现最大经济社会收益的基础上,避免出现同样的失误。

2.3 矿山生产工艺系统

矿山生产工艺系统重在开采工艺与设备的选择,具体来讲,需要考虑影响矿质因素的权值,并用人工神经网络解算。还可以运用数学方法,针对当地的地质环境,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借助模型来反映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在建立模型时,除了应用型的处理之外,还要检验模型的合理性,从而选择最优的模型,也即模型的优化建设。对于工艺设备的选择,则要跟进市场或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尽量选用较新型的设备,这样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工艺与设备选择后,便是开采工艺过程的分析,除了上述提到的检验模型的合理性之外,还要针对所开采得到的矿产的种类、质量、数量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同样借助计算机模拟、专家系统分析等方法进行。

2.4 矿山管理信息系统

上述笔者详细介绍了采矿系统工程的几种系统矿山地质系统、矿山规划与设计系统、矿山生产工艺系统,通过上述具体介绍,可以基本明确采矿工程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领。但,虽然采矿工程是一项工程性质的产业,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矿产业也需要加入现代科技的元素,在完成其基本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加快工作效率,保障工作效果。并且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矿山都建立矿山管理信息系统,覆盖地测、设计、计划、设备、库存、营销、财会、人事等工作。

3 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新趋势

依据现今的发展状况,笔者将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趋势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是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该类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存在,只采用一种方法是不能够实现的。第二是新学科、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新,为采矿系统工程也提供了更多的理念与方法。[3]第三是计算机运算与实际环境的有机结合,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尤其是地下矿质资源则更难开发,针对这些现状,利用计算机甚至是开发性机器人进行矿质资源的首次勘探,并将这些操作过程与后台计算机管理记录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更大程度上保证采矿工人的安全,还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支出,仅仅需要很少的技术工人进行控制即可实现矿质的开采与利用。

4 结语

笔者上述主要对国内外采矿工程的发展现状,采矿工程应用的基本原理,以及从四个主要的矿山系统(矿山地质系统、矿山规划与设计系统、矿山生产工艺系统、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论述,可以基本明确采矿工程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概况。采矿系统工程在矿业系统工程中作为最重要的学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掌握好采矿工程的技术和发展要领,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采矿系统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邵登陆,岳宗洪,张宏文.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与新趋势[J].中国矿业,2011,14(21):153-198.

[2]云庆夏,陈永锋,卢才武.采矿系统工程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矿业,2012,15(52):25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