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卫生健康知识讲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不同干预方式;儿童口腔卫生知识;龋齿;影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龋齿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患儿男53例,女47例,年龄5~12岁,平均(8.621.13)岁,龋齿数量1~3颗,平均(1.850.54)颗。试验组患儿男55例,女45例,年龄6~12岁,平均(8.931.02)岁,龋齿数量1~4颗,平均(1.930.49)颗。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在入院前均未接受相关治疗;所有患儿均能能正常沟通交流;所有患儿均未合并其它严重口腔疾病;所有患儿均能定期进行相关检查。排除标准:排除患儿中属于牙齿感觉过敏症的情况;排除患儿中患有其它系统严重疾病的情况;排除患儿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抵抗力低下的情况;排除患儿及其家属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情况。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主要是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完成。患儿治疗过程中为其介绍龋齿的病理知识,让其对龋齿的发生原因有全面了解,并为患儿及其家属讲解龋齿的治疗方案,详细分析龋齿对患儿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危害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全面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患儿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实施由医护人员共同完成,实际教育过程中应首先为患儿讲解龋齿和牙菌斑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借助多媒体完成。其中首先应为患儿展示龋齿及牙菌斑的相关图片,让其对龋齿和牙菌斑形成直观的印象。同时,要详细为患儿介绍龋齿的形成原因和形成的具体过程,让其了解牙菌斑及龋齿的好发部位,介绍龋齿对其口腔健康的危害,尤其要强调龋齿可引发疼痛而导致其正常进食及生活受到影响。另外,护理人员应为患儿播放相关视频,让患儿对龋齿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口腔健康的危害有足够的了解。告知患儿积极刷牙能有效去除牙菌斑,对保障口腔健康有很大帮助,强调大量使用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会导致其发生龋齿的几率上升。实际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可结合患儿的龋齿情况进行讲解,让患儿通过自身的感受更好地认知龋齿的相关知识,加深其对龋齿及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态度温和,尽量使用患儿能够听懂的语言,并且要注意患儿的心态变化情况,在患儿出现不耐烦的情况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健康教育的进度,为患儿留有足够的时间缓解其烦躁心理,确保健康教育能顺利完成。
1.2.2家属健康教育
家属的健康教育同样需要从龋齿及牙菌斑的形成原因及危险因素等开始,让患儿家属对龋齿有深入的认知,并让其掌握各种有效的预防方法,指导其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儿降低龋齿的发生率。其中首先要让家属在患儿日常生活中对患儿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进行纠正,让患儿正确进食并在进食后漱口,多为患儿准备高纤维食物,禁止患儿在睡前使用含糖量较高或含淀粉较多的食物。同时,让患儿家属积极指导患儿坚持刷牙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为患儿选择合适的牙刷,确保刷牙时能有效清除牙周组织的各种细菌和残留食物,为患儿选择含氟牙膏,尽量让患儿在早晚和午饭后刷牙,指导患儿在刷牙时采用竖刷法,以此提升清洁效果。另外,家属应为患儿做好榜样,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告知患儿口腔检查的重要性,让患儿意识到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对保持口腔健康的积极作用。最后,医护人员还要让患儿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引导患儿保护好牙齿,禁止其用牙齿咬硬度较大的物体,避免患儿牙齿受损。对于依从性较低或下降的患儿,可让家属通过奖励的方式引导患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此确保患儿能坚持完成口腔的保健和清洁处理。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继发龋齿发生率进行统计,对两组患儿的口腔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对两组患儿的健康行为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满意度进行调查。口腔卫生知识掌握度用自拟量表完成,满分100,按照分值划分为掌握(≥60分)和未掌握(<60分)。健康行为包括坚持刷牙、合理保健和定期检查三个方面。满意度调查用自制量表完成,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根据得分将满意度划分为非常满意(≥90分)、基本满意(60~89分)和不满意(<60分),以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x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继发龋齿发生率及健康知识掌握度
试验组继发龋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儿健康行为
试验组患儿健康行为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满意度
试验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80.00%的满意度,数据差异显著(x2=12.1212,P=0.0004)。
总结了健康教育对老年人戴用可摘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针对佩戴义齿前后不同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保健得到明显改善。本文通过126例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认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对可摘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状况。
关键词:
健康教育;老年人;可摘义齿;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口寿命普遍延长,并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及器官功能的减退,牙齿缺失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咀嚼功能的正常发挥,久而久之会导致消化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出现营养不良及吸收障碍,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佩戴可摘义齿,可修复牙列缺失,恢复嚼功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可摘义齿具有适应范围广,磨除牙体组织少,摘戴方便,易于清洁和价格较低等优点,目前是老年牙缺失者首选的牙齿修复方法[1]。对已接受治疗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正确的义齿清洁方式,对可摘义齿戴用者具有重要意义。不正确的义齿护理,不仅达不到义齿修复的目的,还会引起许多口腔疾病的并发症,如义齿性口炎、牙周病、牙龈炎等。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2]。现实生活中老年义齿戴用者缺乏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不知道义齿清洁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老年人可摘义齿戴用者进行几方面的健康教育,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接诊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共126例,包括生活不能自理10例,年龄65~80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55例。
1.2结果
126例老年戴用可摘义齿者普遍缺乏口腔健康知识,经统计,68%(86例)者不戴义齿时不知道将义齿浸泡在冷水中,42%(53例)者吃完饭后不漱口,46%(58例)者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60%(76例)者睡前忘记摘下义齿等。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对义齿护理知识明显提高,比例超过健康教育前,改变了不良习惯。总之,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护理行为。
2方法
2.1佩戴前健康教育
2.1.1
关心安慰患者
医院首先提供整洁、明亮、舒适、安全的环境,创造开放式的谈话场所。患者来就诊时,护士热情接待,根据不同患者产生的应急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里护理,以亲切的语言,真诚的关怀,恰如其分的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和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焦虑及恐惧心里,了解患者病情,询问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了解有无治疗禁忌证,并给患者漱口以清洁口腔。
2.1.2取得患者配合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局部义齿戴入的步骤及治疗时间、预后、并发症、治疗费用;告知佩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对于听力下降及反应迟钝的老年人应反复交代。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误吞,如有不适则举手示意,不能随意讲话及转动身体,以防导致口腔软组织意外损伤。
2.2佩戴后健康教育
2.2.1义齿取戴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取戴义齿,不宜强力摘戴。安装义齿时注意好金属翼环和套用翼环的牙齿,双手左右平衡放入口中,不能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不宜用舌将义齿顶出,防止损伤自己原有的牙齿、口腔组织或损坏义齿。初戴义齿如有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修改;在修改前不能耐受的疼痛,应摘下义齿放入冷的清水中浸泡,不要干置,待来医院前1~2h戴上义齿以便准确查明原因,得到正确修改。切忌忍耐戴用,以免压伤牙槽粘膜或损伤牙周支持组织。
2.2.2义齿的处理
告知患者饭后及睡前应将义齿取下即时清洗。可摘局部义齿与牙龈和粘膜之间有间隙存在,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每次进食后应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的健康。夜间睡眠也不宜戴活动性义齿,以免造成误吞,同时可缓解牙槽骨压力。义齿清洗时在流水中用普通牙刷清洗干净,再浸泡于冷的清水中,禁止浸泡在热水或酒精等有机溶剂中,以免造成义齿基托树脂老化而影响使用寿命。义齿磨光面用软毛刷轻轻刷洗,组织面由于较粗糙可用硬毛刷仔细清洗。对口腔无病变及损伤者告知经常戴用义齿,以防余留牙位置改变或牙槽骨吸收变形而导致义齿摘戴困难,甚至无法戴入。
2.2.3加强口腔卫生
老年人佩戴的义齿和余留牙之间会产生新的滞留区,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同时减弱了唾液冲洗或缓冲作用,利于细菌附着,加之老年人口腔自洁能力和抵抗力下降,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引发义齿性口炎、牙周病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3]。应告知患者每次进食后及时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健康。
2.2.4饮食指导
初戴义齿应先吃软的小块食物,尽量少用前牙切咬大块食物,根据情况逐渐增加食物硬度,最好不吃较硬的食物,适应以后也不要吃坚硬食物,以免弄坏义齿。
2.2.5不适复诊
初戴义齿时口内会有异物感,语言不清晰,恶心,唾液增多,咀嚼功能差,一般1~2周后即可缓解。若余留牙和粘膜的疼痛、义齿松动、摘戴困难、咬颊舌、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或义齿损坏等应及时就医检查、调改和修理,不要自己修改义齿。正常半年到医院复诊1次义齿,即便活动义齿没有出现问题,也应该五年左右到医院更换一次。
3讨论
可摘义齿体积大,带入口腔后影响牙齿的自洁能力,降低口内生存环境,同时义齿周围容易滞留食物,促进细菌繁殖,导致佩戴可摘义齿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之老年人自理能力减退,反应迟钝,科学保健观念淡漠,认为老年人不需要口腔保健。因此,需要护士充满人性化的关怀,向老年人讲解相关口腔疾病和防治的保健知识[4]。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义齿护理行为,达到良好的义齿卫生状况,培养了老年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崇锦.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71-638.
[2]贾晓青.健康教育在口腔科门诊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52):144-145.
[3]应巧燕,杜靚,张维,等.社区健康教育对可摘义齿戴用老年人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29(6B):2092-2093.
关键词:儿童;龋病;社区护理
1健康宣教
儿童时期的牙齿正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此时期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对保护牙齿益处多多。
1.1在社区组织家长进行育儿经验交流,并配合文字、图片、录像、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并根据家长的职业、文化、儿童年龄、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指导家长如何对儿童口腔卫生进行观察和纠正。
1.2在幼儿园进行"爱牙活动"宣传,通过儿歌、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学到爱牙知识。
1.3定期到学校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宣传,让儿童进一步了解龋病发生的原因、危害、预防以治疗方法。
1.4社区服务站开通健康咨询热线,及时解答儿童和家长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指导。
2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龋病的致病因素中,食物中的糖是引起龋病的重要条件之一,糖在口腔中长时间滞留给致病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细菌大量繁殖后产酸腐蚀牙齿,使牙齿患龋。因此要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量,摄入糖量不超过30 g/d,吃糖不超过4次,最好在餐中食用。培养儿童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食后漱口的好习惯。平日里多吃蔬菜水果,注意粗细纤维搭配,适当补充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同时注意钙、磷、维生素的补充。
3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3.1家长应从小儿的前牙萌出时开始,用消毒的纱布或脱脂棉为小儿轻擦牙面,清洁口腔,清除食物残渣及菌斑。随着小儿的成长,使他们在生活中养成食后饮温开水,三餐后漱口的好习惯。
3.2儿童3岁后,家长就应协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由于龋致病菌易于在黑暗温暖与湿润的口腔环境中生长繁殖,加上夜间睡眠时咀嚼和语言等活动停止,唾液分泌减少,细菌更容易繁殖滋生,所以晚睡前刷牙更为重要。正确的刷牙方法是将牙刷放在牙龈部位,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各个部位要刷到,每个部位至少刷10次,刷牙不少于2 min/次。
3.3儿童要使用头小、毛软、刷毛末端经过磨圆的保健牙刷。这种牙刷不会损伤牙齿和牙龈,在口腔内转动灵活可以刷到牙列的各个部位,能有效地清除牙菌斑。对于两牙之间的牙菌斑可使用牙线,儿童自己使用牙线有一定的困难,可以由口腔专业人员或父母帮助完成。
4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通过使用一些氟化物增强牙齿抗酸性,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等方法。如0.2%氟化钠溶液含漱,1~2次/w,使用10 mL/次左右,含漱1~2 min后吐出,30min内不漱口、不进食[1]。
5保护六龄齿
儿童时期最早萌出的恒牙叫第一恒磨牙,因其多在6岁左右萌出,所以被习惯称为"六龄齿"。六龄齿对儿童有着特别的意义:首先它是最早萌出的恒牙,将以其超强的咀嚼功能和咬合力陪伴我们一生,发挥其咀嚼功能;其次六龄齿对其他恒牙的萌出和排列有定位作用;最后它对牙齿能否正常咬合、上下颌骨及面部的正常发育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六龄齿萌出时没有乳牙的脱落,很多家长误以为它是乳牙而忽视了对它的保护,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检查治疗,造成六龄齿刚刚萌出就已龋坏,甚至感染到牙髓组织。正确地做法是当六龄齿萌出尚未发生龋病时,可到医院采取预防性措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常用方法为窝沟封闭法。窝沟封闭法是用合成高分子树脂将点裂隙沟封闭,是应用屏障的保护作用防止龋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6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对龋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定期口腔检查应该从1岁就开始进行,一直持续到恒牙完全萌出,14岁以后可以每6个月~1年检查1次,不仅仅是针对龋病,还可以及早发现牙齿畸形,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7加强锻炼
让儿童接受足够的日光照射,多到户外活动,增强肌体的抵抗力,促进身体和牙齿的良好发育。
8结论
总之,拥有好的牙齿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龋病的预防应该从小做起。社区保健机构、教育部门和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加强对孩子的宣传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消除不利因素,使龋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为儿童的终身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手足口病;相应护理;小儿;体会
临床导致小儿出现手足口病的主要因素为多种肠道病毒复合导致的一种发疹性小儿传染病[1]。临床患儿主要表现为足及手部皮肤出现疱疹,口腔内粘膜大面积溃疡,患儿症状多数表现的较为轻微,但传染性却较强。本病高发人群为≤5岁儿童,发病无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生,高发月份为3~11月,夏、秋季为流行高峰[2],若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需药物介入,患儿表现症状可自行消失,大部分患儿愈后状况较好,一旦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会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安全[3]。为了进步加强针对本病的预防,有效降低传染率,减少患有手足口病患儿的痛苦,我们主张临床加入相应的护理措施,从将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治目标进一步实现。文章现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针对本组患儿进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儿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性患儿70例,女性患儿48例,患儿年龄结构为8个月~9岁不等,92例为8个月~3岁,剩余26例为4~9岁。患儿发病前均未出现明显的症状,大部分患儿起病伴随发热,少数患儿伴随出现流涕。咳嗽等症。发病2d前,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及脚底、手掌位置出现皮疹。一部分病症表现较轻的患儿仅表现为单一足、手部出现疱疹,无伴随发热现象。4~5d后患儿疱疹逐渐消退,体温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1.2 方法 针对本组118例患儿进行隔离消毒,加入适当的心理、口腔及皮肤护理,并做好相应的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具体措施如下:
1.2.1 隔离消毒 因手足口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临床需对患儿进行隔离消毒。本病主要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渠道,飞沫及排泄物进行交叉传染。针对上述情况,可将临床病症表现相同的患儿安排与同一病房,将表现症状不同患儿进行分离,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定时对室内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针对患儿日常所接触的物体及玩具均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液可选择含氯500mg/L进行。针对病症监护室每日需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包括各类把手、地板、天窗等,卫生间需重点进行消毒,2次/d为宜。
1.2.2 皮肤及口腔护理 为有效缓解临床患儿的疼痛表现症状,需着重加强针对患儿口腔卫生的保持。在日常进食前,可采用1%的NaCl溶液或温开水进行漱口,并对患儿空腔溃疡出采用思密达进行涂抹,从而减少进食对口腔黏膜造成的刺激。针对口腔溃疡表现严重患儿,可取西瓜霜喷剂对患儿患处进行喷洒,从而加快其空腔溃疡愈合。为进一步针对小儿皮疹进行治疗,需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及保持患儿衣服及皮肤清洁。将患儿的床单被褥及其所穿衣物进行日光照射杀菌处理,且勤于更换及洗涤。针对患儿皮肤表现的疱疹及皮疹部位可采用相应的抗生素软膏进行涂抹,防止皮疹破裂进一步引发感染。勤洗澡,清水沐浴即可,不可采用具有较强刺激性的沐浴露。
1.2.3 心理护理 小儿一旦感染手足口病,因传染性隔离会使得小儿产生孤僻、恐惧等负面心理,临床工作人员需与患儿家长进行配合,将本病的相应特点及患儿病情进行详细讲解,整个治疗过程态度温和、友好,建立良好的沟通,从而消除患儿一些列不良心理情绪。多开展诱导教育,使得患儿可主动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模式的开展,加快痊愈。
1.2.4 健康教育 整个治疗过程中,院方可开展发放宣传教育手册、铺贴墙板报及组织相关讲座等多类方式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本病的预防知识普及宣传。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沟通,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其建立针本病及其它类似传染病组建良好的应对模式,从而做好儿童的各类卫生保健工作;确保家庭室内通风良好,衣物、被褥勤洗、勤晾,注意日常消毒。制定一套完整的生活作息表,培养儿童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入适量锻炼,增强滋生免疫力。
1.2.5 患儿病情变化观察 由于患者年龄结构偏低,故给临床交流带来了一定困难。患儿病情发展较快,且难以主诉清楚,故临床医务人员需对患儿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整个护理过程中,需定期对患儿的脉搏、病症表现及体温进行检测。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严密的观察,一旦出现异常,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及时上报,防止患儿病情恶化,危机生命。
2 结 果
加入精心护理后,本组11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100%。过程中,5例并发出现脑炎,2例发生惊厥现象,经相应治疗后,患儿痊愈出院。
3 讨 论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不难看出,针对临床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相关护理,由于患者年龄较小,故主诉及主动配合能力较为低下,临床工作人员应尽职尽责,精心护理,将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线娥,杨继红.小儿手足口病8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杂志,2012,18(1):87.
健康教育由过去的以目标人群为主和以疾病为中心的卫生知识传播,转变为现在的面向社区、面向家庭、面向健康人群。目前,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展成为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工矿企业健康教育以及特殊人群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下面谈谈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健康教育的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根据教育对象的需求而定,分为4个方面:①健康促进:此项内容是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制定的,例如: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如何安排调配合理的饮食;哪些体育锻炼适合中老年人等。②预防保健:人的某些时期经历着复杂的心理、社会方面的改变,有些改变属于正常的生理改变,如更年期妇女停经,但如果不正确认识正常的生理变化带给人体的影响或不能运用适当的干预措施对某些因素加以预防,都将对人体造成危害,甚至使人患病。此类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对象多为有某种疾病倾向的人,例如:如何预防某些传染病、非传染病,什么时候需要预防接种,如何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吸烟的危害及控烟方法等。③疾病治疗:对于处于疾病状态或疾病发展阶段的患者所需的健康教育知识是与本身疾病相关的知识,主要以疾病的治疗为主,例如:如何控制症状和减轻症状、所用药物的副作用、所患疾病是否与饮食有关、如何安排饮食等。④康复教育:对于疾病处于转归阶段的人来讲,健康教育以康复教育为主,例如:中风偏瘫患者、乳腺切除以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糖尿患者自己如何进行胰岛素注射;高血压患者如何监测或自测血压等等。
医院健康教育内容:①疾病防治与一般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各种法定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各种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各种器械性治疗知识;各种检验、物理检查知识,就诊知识;合理用药知识;日常生活卫生知识。②心理卫生教育:教育患者正确认识、对待自身疾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念;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保护性医疗原则教育,使他们在精神上给患者以支持和鼓励,避免恶性刺激;介绍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和自我心理保健方法,消除异常心理和心理负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③行为干预:在传播卫生保健知识的基础上,协助患者和有特定健康行为问题的人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技能,改变不良卫生行为,采纳健康行为。
医院健康教育又分为: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患者健康教育:门诊健康教育(包括候诊、随诊、门诊咨询、专题讲座),住院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病房教育、出院教育)。
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体育锻炼、青春期心理卫生和生理卫生、抵制等健康知识。
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内容[2]:⑴妇女健康教育:①婚前教育:宣传婚姻法及性生理卫生,宣传、讲解疾病与婚姻、生育的关系;②孕前教育: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遗传病预防教育,以减少、杜绝遗传病和畸形儿的出生;③孕期教育:早孕检查、建册、定期产检、孕期常见症状及应对措施、孕期营养、自我保健、识别临产先兆、分娩前的准备、异常症状及应对措施、住院分娩等;④产褥期教育:产妇营养、个人卫生、休息、睡眠、情绪、避孕及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计划免疫等;⑤妇女病普查普治的教育。⑵儿童健康教育:①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发育特点、健康评估(体格生长、精神心理发育、营养状况等);②新生儿常见生理状态: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和假月经等;③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的防治:上感、消化不良、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肥胖、肠道寄生虫病、龋齿、近视、传染病等的防治;④预防接种的教育;⑤饮食指导: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辅食添加等;⑥亲子关系:婴、幼与学龄前期;⑦口腔卫生:预防龋齿、正确刷牙、控制糖摄入、改善易感牙齿;⑧视力保健:良好用眼习惯、及早纠正斜视、弱视、定期检查视力;⑨儿童保护:预防意外伤害、防止家庭虐待;⑩体育锻炼。⑶更年期健康教育:更年期生理、心理特点、临床症状、使其正确认识和对待,增强体质,保持乐观情绪,合理饮食,充足营养等。⑷老年期健康教育:衰老过程的特点、饮食、睡眠、生活环境、运动、性生活及心理保健指导,社会角色变化的应对,家庭角色变化的适应,重大事件的应对,常见健康问题如:饮食、安全、排泄等问题的保健以及心理问题、常见病的防治。⑸残疾人健康教育:开展残疾预防工作,通过预防接种、营养保健及卫生宣教,以减少社区中残疾的发生及降低残疾的程度;根据残疾的不同程度、伤残部位,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功能锻炼、语言训练、防止褥疮、术前、术后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加强看护、防止意外等。
工矿企业健康教育内容:①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工人配戴相应的防护用品。②工作场所应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安装不同的防护设备。③介绍有关法律知识。④讲解各种职业病的防治知识,定期作职业病检查。
健康教育的方式
可以根据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2]:⑴语言教育方式:语言教育方式在实际运用中是最简便、最有效的常用方法之一。①个别教育:个别谈话、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②群体教育:专题讲座、授课、座谈会、讨论等。⑵文字教育:如标语、健康处方、传单、课本、小册子、报刊、墙报、专栏等。⑶形象教育方式:如电影、电视、戏剧、录像、橱窗、画廊、展览等。⑷电化教育方式:有广播、收音、录音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口腔医生;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54-02
一、教学背景
在人教版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1]与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2]中,都有相关牙齿的教学内容。在苏教版教材《生物学》七年级的人体生理教学内容中,有关牙齿的教学内容更多,有牙齿的结构、龋齿的形成及青少年龋齿的调查[3]。对于相关内容的教学,就知识本身而言,涉及到人体解剖生理中较难的内容;就联系生活而言,涉及到较多的日常牙病及口腔保健问题。在人教版和沪教版教材《化学》中有关于人体中最多的元素是钙元素和胃酸过多的用药问题,这一部分内容是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我们应该如何补钙,以及该选用什么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呢?
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第一,牙齿的结构知识性强,专业术语多,如牙釉质、牙冠等,学生不熟悉这些专有名词,学起来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第二,该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学生会在课堂上提问形形的个人的或亲朋好友的牙病问题,教师回答一般不到位。有些学生还会问到日常生活中牙膏与牙刷的选用。第三,由于电视广告的原因,医院的健康知识宣传,学生会提出对牙齿进行窝沟封闭的原因及原理,甚至有些还是关于牙齿的正畸以及种植牙等问题。第四,生活中,胃酸过多经常使我们非常难受。我们家庭常用药中有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然而在没有这种药时,经常有人服用碱面和小苏打,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否有损人体健康?补钙药品很多,如何正确补钙?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长期饮用易形成水垢的水是否缺钙?学生爱问问题,问的问题多了,这是作为教师感到欣慰的。然而学生的知识面宽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加大了,针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备课组全体教师精心准备,积极进行“应战”!在学校图书馆查阅《初中健康教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口腔卫生和人体中的元素的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学习,教师心中略有数。然而一节课下来还有相当一部分问题以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查阅资料,咨询口腔医生的作业布置下去,那些问题最后解决得如何?不得而知。
三、开发课程资源,社区医生进课堂
1.消化课标,理解课标。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必须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教书匠,可以把问题留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相应的问题是教师能解决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现在的我们的问题是该部分问题对于教师的确成“问题”了。面对如此“问题”,不得不想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明确提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和生命科学相关的科学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生产实践人员等)也是生物课程资源,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具有指导意义。”[4]《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部分,指出,教师善于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学习素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学习环境[5]。自然博物馆、科技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化工厂、农科站和养殖场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可采用参观、访问、讲座、讨论和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与社会、科技、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2.走进社区,医生进课堂。“口腔医生”进入我的脑海,有了这个想法,我走进了社区医院口腔科,说明了来意,医生对我提出的各类问题作了全面的简答,并同意进入课堂完成教学内容。这次进入社区医院,我最感兴趣的是目前国家在中西部进行的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项目,该项目不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吗?更何况,医院介绍,社区医生有进校园普及日常安全用药和急救相关知识的义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把教材提供给社区医生,社区医生进行了备课。上课前把教案拿给我看,从牙齿的结构讲起,到牙齿的功能,最后到如何进行口腔卫生以及口腔科学的前沿进展,我感到很诧异,可谓是下了很深功夫的。上课了,几位生物教师和化学教师坐到教室后边听课,很想借此机会好好学习一番。课堂上,医生教师的讲解很到位,学生听得很认真,而且每个问题都进行了互动,黑板上贴有牙齿的挂图,手中拿着牙齿的模型,为什么牙齿坚硬呢,钙的流失容易造成牙齿脱落,生活中有一个说法是母亲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所以孕妇要补钙。展示了各种补钙品,一一进行比较,同时用实验的方法演示各种生活中消除胃酸的“胃药”的效果。学生个个都那么投入,兴致那么高,很多时候同学们都做了笔记!综合地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例如:长期饮用含钙的水质,有一定的补钙效果,但是容易产生牙结石,使牙齿不但不美观大方,而且影响应有的功能,这些人往往得阶段性洗牙。钙片有的可以在补钙的同时消除胃酸过多,如普通钙剂,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大多数就起不到作用,是其他钙剂。
四、教学启示
课后反馈,医生给学生“授课”,学生收获很大,教学目标完成得非常好。这就给我们教师很大启示:教师要大胆走出去,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研究教学,将教学中的生活问题进行科学化,将科学性较强的问题生活化。而不仅仅是研究中考,研究学生的成绩,研究如何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很多知识点和考点。
通过这节课,真正认识到:教学要创新,课堂要开放,教育者不仅仅是教师,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尤其是理科教师,或者说是科学课程教师,如何将科学知识生活化和将生活中问题提升到一定的水平,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使一些书本上的“死知识”活起来,学生接受起来就不会是“死记硬背”,因此开发教学资源,活的课程资源胜过一切。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9-3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17.
[3]汪忠.生物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6-2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4.
关键词: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医学人文素养
近年来,医疗纠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及医患关系。口腔科治疗涉及的疾病大多无生命危险,一般不会侵犯到患者的生命权,而主要涉及其健康权与知情权。很多医疗纠纷的发生乃至恶化,主要原因在于医患之间沟通不足,误会愈演愈烈,如果医生能更加充满同情地去理解患者的苦楚,更加耐心地为患者讲明各种利害取舍,设身处地的为患者选择和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很多纠纷都能迎刃而解。因此,通过进一步强化口腔医学本科生人文课程设置,提高其爱岗敬业精神、语言沟通能力、矛盾解决技巧等综合人文素养,可成为降低口腔科医疗纠纷发生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然而,仍存在“重专业、轻人文”、人文课程与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脱钩的现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实践活动缺乏等问题也依然存在。我们在数年的本科生实习带教中发现,教会学生临床操作并不难,但教会学生如何和谐的与患者沟通却非易事。本文就目前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缺乏的原因以及我院(四医大口腔医院)提高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举措进行讨论。
1医学人文素养与精神的内涵
人文,顾名思义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人文医学是专门研究医学的人文属性学科,是以人文学科的观点去理解健康、疾病和医学的学科。我国最早对医学人文素养与精神进行界定的是贺达仁教授,他认为医学实践活动中的人文精神表现为医学的人道精神、人文的批判精神与独善(独立、完整、完善、完美)的人格精神。目前,对医学人文精神涵义的普遍理解为“关爱生命”、“以人为本”。从个体上来说,它所强调的不仅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还密切关心、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健康、情感、人格、命运,维护患者的尊严,提供全方位的人文的、精神的、情感的服务,使患者感到就医方便,技术精湛,关怀到位,经济实惠,服务满意;从人类的角度上来说,它所强调的是对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生命的走向和存在意义的关怀,是对医学知识和完美道德、高尚人格的追求。
2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缺乏的原因分析
2.1人文精神在社会中的缺失
当前,伴随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网络资源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社会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接踵而至,导致了人们精神迷茫、道德缺失、行为失范及人文关怀冷漠。
2.2口腔医学课程设置对医学人文课程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生物医学模式医学教学体系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使得我国口腔医学教育过于重视医学理论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文关怀情感和人文关怀技巧的培养[2]。尽管目前我国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均开设了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各医学院校开设的课程多不相同,课程设置常具有很大随意性,缺乏学科整体规划;②人文课程多为选修课,课时偏低、课程要求欠明确,部分课程实用性较差,多以理论灌输为主;③部分人文课程教材无法与我国医疗体制变化和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相适宜,观念陈旧、新知识少,造成学生学完感觉无用,更缺乏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和技能训练的实践课程。上述问题导致了很多学生轻视医学人文课程,学习效果不佳。王舒妍等在对进入临床实习的口腔医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记不清是否上过医学人文课程,部分学生只记得上过医学论理学,但内容已记不清了[8]。
2.3口腔医学专业课教学与医学人文精神教育脱节
在设置口腔专业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时,我国部分院校,很少甚至未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纳入到培养要求及考核指标中,导致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在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期间被中断,这样无疑强化了学生“重专业、轻人文”的错误理念[8]。此外,部分口腔医学院在临床教学活动中,未将医学人文关怀情感和技能的培养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教员对学生的要求仅仅限于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服务态度等空洞的口号和说教,对学生的要求也只限于遵纪守法、不收红包等医生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这样的低标准要求使我们的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处于空白状态[8]。
2.4教师本身医学人文素质有待提高
临床带教老师是一个启蒙者,带给学生的影响将是终生的。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知识传承相对单一化,使得教师配置方式不能够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2]。在一些带教医生心目中,“患者”一词被片面地分解为病因、病原、症状、体征等单个元素,人性淡漠,缺乏对患者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有部分教师把医学人文素质简单理解医德、医风,在教学中缺乏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在医疗活动中重金钱,重技术,轻人文,这样无形中会给予学生一种错误的导向和标准,更加强化了已经印在他们脑海中的错误观念。
3提高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措施的思考
WHO对未来医学人才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要求:①能根据病人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总体需要提供卫生服务;②能从伦理、费用与病人的情况综合考虑种种治疗技术的合理选择;③能主动、有效地增加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保护意识,医生不只是诊疗疾病,更应承担健康教育的任务;④能参与社区保健决策,平衡与协调个人、社区和社会的卫生保健需求;⑤能在卫生部门内部以及其他社会机构进行有效的协同工作[7,9]。针对目前我国口腔医学生并不乐观的医学人文素养现状,我们认为可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3.1规范人文医学课程设置,着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为培养口腔医学生人文精神,我院在国内率先创新性地开设了《口腔医学导论》及《口腔医学史》课程,授课对象为大学一、二年级口腔医学生。《口腔医学导论》课程分16章,分别由我院在国内外享誉盛名的15位金牌教授授课;《口腔医学史》共分九章,包括总论、中国古代口齿科、中国近代牙医学、中国现代口腔医学、英国牙医学史、世界古代牙科、世界近代牙医学、世界现代牙医学与口腔医学、口腔医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两门课程均以培养学生认识口腔、热爱口腔的爱岗敬业精神为教学目标,并将这一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课程不仅向学生介绍口腔医学的发展史以及各学科的特点,口腔医学工作者几千年来同口腔疾病斗争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更强调让学生感受口腔医学家的学术思想和道德修养,体会他们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医者风范,引导学生“溯古思源,古为今用”,潜移默化的提升个人的医学人文修养[4]。两门课程分别以口腔医院博物馆及口腔医院院史馆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多次实地参观和学习,通过教员的讲解与引导,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深入体会医者悬壶济世的人格修养、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医疗作风[10]。课程的考核也不拘泥于传统的闭卷答题,而是积极启发学员结合多次参观口腔医院院史馆、口腔医学博物馆的经历,围绕口腔医学发展、医学人文素养以及医者使命等主题进行主题演讲。学生基于课堂所学,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口腔医学之我见”、“口腔医学的昨天、今天、明天”、“我国古代口腔四大发明的启示”、“我国口腔军医的职责与使命”等题目进行演讲,通过讨论及提问环节,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口腔医学的热爱,对医学人文素养的认知,使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形成高尚的医疗道德及慎独的行医准则。
3.2加强自主沟通实践,提高学生语言沟通与矛
盾解决能力大力倡导开展本科生第二课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临床见习及调查、课外科研、科普讲座等形式,全方位提高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水平[4]。我院于2006年成立了口腔健康知识进校园(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学生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后,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走进西安地区的大学、社区、乡村、公园等地开展口腔健康咨询与宣教、口腔检查、口腔疾病诊断、口腔卫生指导、口腔科普讲座等活动,从询问主诉、病史到给出简单的诊断及治疗建议,全方位地锻炼语言表达及解决矛盾能力等人文素质。在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积极性高、人文素质强的杰出志愿者,他们在院组织的“飞利浦杯”现场汇报活动中,生动地讲述了在活动中与百姓沟通和互动的点点滴滴,深刻剖析了该活动对他们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意义,通过示范作用进一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提升。学生们均表示实践活动既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又促进他们对口腔医学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及矛盾解决能力[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大二及大三的口腔医学生提前进入医院见习,让人文素养高,与患者沟通艺术强的教授进行示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患者的苦楚,体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及临床操作的耐心细致,增加学生与社会和病人的接触,培养情感、训练技能,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使他们在学习专业课以前就有作为病人的体验和对病人的了解。此外,我院积极开展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科研实践,教员在课外科研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课外科研中通过相互讨论设计课题、与导师讨论、向专家请教、与试剂公司人员及实验辅助人员沟通等环节,人文素养得到充分锻炼。
3.3贯穿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于口腔专业教学全程
尽管很多口腔医学高等院校在口腔专业课开始前的阶段,均或多或少的安排了训练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但进入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实习后,难免又陷入“重专业、轻人文”的情况,医学人文教育未贯穿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始终[2,8]。因此有必要在进行专业知识培养时,及时加入人文情感及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与教学要求。我院在修订口腔专业各学科教学标准及要求时,强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训内容及考量标准,同时积极促进各教研室开展以临床病例及(或)临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新模式,并在其中更多的引入一些当前医患矛盾相关的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解决矛盾,并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医学人文素养的提高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有效手段,从而在课上及课后自觉提升个人医学人文素养。此外,在临床实习阶段,院强调带教老师必须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将人文关怀技能作为必要的医学技能进行培训,把人生观教育、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服务意识教育、与人文关怀情感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爱牙日”义务宣教及各种医学人文素养讲座、进入幼儿园及社区为小朋友们涂氟等志愿活动,来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情感;通过医患交流、病例示教、模拟就医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关怀技能,教会他们怎样有效交流,怎样表达和给予关怀,从而使人文素养的培训贯穿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始终。
3.4加强教师医学人文素质修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因此,对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只有具有高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吸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操,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学生。我院以板报、宣传栏、网络、专题讲座等为手段,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关怀素质教育活动,突出营造“厚德敬业,止于至善”的院风,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效果;其次结合军队院校特点,坚持一流的技术为兵而医,一流的成果为兵而研,始终把为兵服务作为医院的第一要务,在院内多次组织“军营海疆行”、“下连队当兵”“连队代职”等主题汇报会,通过各位医生的切身经历,培养、体现、弘扬人文关怀精神,切实促进本院医生理解和把握人文关怀精神的内涵,引发其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并树立为医学奋斗终身的价值取向。总之,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统一体。当代口腔医学教育不仅仅要把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更要把医学人文素养的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须加强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环境的熏陶及社会实践的锻炼。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不可能在本科教育后划上句号,而是延续到毕业后,甚至是从医者一生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者:曾光 柴治国 倪峰 牛丽娜 焦凯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口腔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23医院口腔科
参考文献:
[1]王广秀,王吉荣.口腔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38-39.
[2]雷雅燕,朱红,彭艺,等.口腔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教育的思考[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396-398.
[3]赵春庆.口腔科医患系统化沟通对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4):4729-4730.
[4]李刚,郭静,王艳.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创新与社会实践[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5):63-64.
[5]陈汉想.医学的人文属性与医学生素质教育[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92-1893.
[6]马存根.北美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国外医学教育,2003,24(8):54-56.
[7]贺达仁.技术医学时代与高扬科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哲学,1996,17(11):566-569.
[8]王舒妍,李刚,张思佳,等.口腔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5,36(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