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电力技术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技术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力技术创新

第1篇: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全球能源互联网;电力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

0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未来能源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全球逐渐突显,并且成为了新兴产业。目前,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对已有能源生产方式与消费方法的一种创新,保证相关技术得到有效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全球能源电力技术的进步。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全球能源互联网电力技术,创新其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概述

基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要求以技术问题为出发点,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型能源发电技术要与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利用的需求相适应。全球能源互联网中,风能发电、海洋能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是十分关键的源端电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尽量减少新能源发电的成本,突破大容量储能技术,并为新能源基地的规模化开发以及创造奠定坚实基础[1]。第二,全面发展大容量输电技术与特大型电网安全控制技术,保障新能源基地外送与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新时期背景下,互联大电网的建设速度逐步加快,海上区域与极地区域的新能源基地开发也将实现大容量与高等级的发展。第三,信息通信技术全面融合,电网逐渐实现智能化发展。要想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处理需求相适应,必须积极应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

2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研究

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主要包括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等。

2.1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与装备

要确保互联网与偏远区域新能源基地电力成功外送,必须保证特高压输电技术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容量更大、电压等级更高。同时,要求输电距离超过3000km,且输送容量不低于1×107kW。如此一来,优化配置能力将会大大加强[2]。现阶段,特高压直流输电断路器与换流器等诸多高端装备始终无法与高电压等级输电技术性能相适应。所以,未来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发展±1000kV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技术,并且研发高端装备工艺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应全面建设±1100kV电压等级需求的电网工程,以满足极端条件。

2.2柔性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

要想确保城市供电、分布式能源成功开展以及实现新能源并网目标,必须高度重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需要注意的是,高压直流电网有效升级了柔性直流输电,确保了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灵活性,使电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3]。未来,柔性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技术将和特高压电网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相融合,全面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确保与新能源基地电力大规模送出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目前,国内高压柔性直流控制保护技术与绝缘材料等相关技术尚未成熟,特别是电压等级与输电能力,仍然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为此,应将架空线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作为重要基础,综合考虑直流电网规划和网架构建理论等方面,保证成功研发高压柔性直流输电装备,尤其是直流电网潮流控制器与高压直流断路器。根据合理预测,2030年,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直流电压的等级会超过±800kV,且实际容量大于5×106kW。在此基础上,将成功建成若干直流电网。

3大电网安全运行与控制技术研究

全面发展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建模和仿真技术。未来发展过程中,基于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加之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大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控制将面临极大挑战[4]。其中,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正常运行,能够确保电网的特性随之改变。在交流、直流和受端的互相影响下,交直流故障的连锁反应将过于复杂。所以,大容量集中馈入与特高压多直流馈入都会导致电压不稳定,不利于频率的稳定性。现阶段,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采用的仿真理论、控制技术,都难以与电网发展需求和大规模新能源接入需求相适应。所以,必须掌握特大型电网的发展规律,成功研制出能够与超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系统相适应的新技术,确保电网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4新能源发电与并网调控技术研究

4.1高效低成本太阳能发电技术

合理运用太阳能,不断提高实际转化效率,可节省发电成本,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未来发展过程中,光伏发电技术与光热发电技术将会实现进一步突破,有效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充分发挥大型太阳能发电基地的作用。根据合理预测,2030年,晶硅与薄膜电池的光能转换率提高30%或25%。此外,钙钛矿型与叠层等太阳能的电池效率将大于50%。较之于从前,光伏发电平均度电成本的下降速度也将大于50%。伴随光热发电技术的成熟化发展与应用,塔式系统将成为光热电站的主流开发技术,而且平均度电成本会降低40%左右。

4.2海洋能发电技术

因为全球海洋能资源相对丰富,所以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建过程中,海洋能资源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源端能源。海洋能发电技术过程中,温差发电、波浪能发电以及潮汐发电等,都是最常见的海洋能发电技术。特别是潮汐能,它的开发与利用时间较长,技术相对成熟[5]。然而,实践中,它却容易受到装机规模的影响。因此,分布式利用模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此外,波浪能与洋流能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且有大量技术已经开始实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海洋能发电技术可能与海上风电基地实现联合性建设与发展,进而构建大规模且集中性的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

4.3新能源并网调控技术

新能源并网调控保障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与稳定。为此,后期发展中需要发展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和新能源互补协调调度等技术,并且系统化研究、分析大规模电场和太阳能电站集群控制等技术。

5现代化储能技术研究

创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过程中,储能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觑。储能技术将成为新能源发电必不可少的主力能源,为新能源基地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电力供应。储能技术研究方面,电储能是重点、难点。一般情况下,电储能主要包含化学储能与物理储能。其中,物理储能体现在飞轮储能、物理储能与化学储能等方面。化学储能则体现在液流电池与铅酸电池等方面。目前,抽水蓄能是最成熟的储能技术,而前沿的电储能技术则包括超导磁储能与新型储能电池等。

5.1化学储能

与物理储能技术相比,化学储能的安装环境、能量密度以及地址选择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现阶段,储能电池处于研发与示范应用状态的种类多于30种。但是,储能电池的成本相对较高,除电动汽车电池之外,储能电池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目的。所以,在储能电池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应将重点放在联合运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安全性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

5.2氢储能

所谓氢储能,是指借助多样化技术,将多种形式能量转化为氢气进行贮存。目前,大规模新能源的发展为新能源制氢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新能源制氢可以有效消纳过剩的新能源电力,所以使得电网负荷更加平衡,电力供需的调节效果也更加明显。因此,新能源制氢在未来的发展中前景广阔。新能源制氢过程中,对于源端而言,可以借助制氢的过程,将弃光电量与弃风电量合成天然气,并且输送至输气管道,进一步转化、储存过剩的新能源电力,从而推动电网和气网的充分融合发展。而在受端,可合理运用低谷新能源达到制氢的目标,为终端电能的有效替代提供全新发展机遇。

第2篇: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technology, power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develop with innov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several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and describ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details of relay,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progress.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创新

Key words: 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198-01

1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史

随着电力系统的出现,继电保护技术就相伴而生。以数字式计算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

从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上看,到21世纪20年代末普遍应用的继电保护原理基本上都已建立,迄今在保护原理方面没有出现突破性发展。从实现保护装置的硬件看,从1901年出现的感应型继电器至今大体上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型计算机式等发展阶段。纵观继电保护将近100年的技术发展史可以看出,虽然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早已提出,但它总是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从相关的科学技术中取得的最新成果中发展和完善自身。

2继电保护技术创新

2.1 机电技术网络化创新在计算机领域,发展速度最快的当属计算机硬件,按照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集成度每隔18~24个月翻一番。其结果是不仅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成倍增加,价格也在迅速降低。微处理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单片化及相关功能的极大增强,片内硬件资源得到很大扩充,单片机DSP芯片二者技术上的融合,运算能力的显著提高以及嵌入式网络通信芯片的出现及应用等方面。这些发展使硬件设计更加方便,高性价比使冗余设计成为可能,为实现灵活化、高可靠性和模块化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创造了条件。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微机保护对技术升级的开放性有了迫切要求。网络特别是现场总线的发展及其在实时控制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充分说明,网络是模块化分布式系统中相互联系和通信的理想方式。如基于网络技术的集中式微机保护,大量的传统导线将被光纤取代,传统的繁琐调试维护工作将转变为检查网络通信是否正常,这是继电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微机保护设计网络化,将为继电保护的设计和发展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创新,它会大大简化硬件设计、增强硬件的可靠性,使装置真正具有了局部或整体升级的可能。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

2.2 机电技术智能化创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电力系统保护领域内的一些研究工作也转向人工智能的研究。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模糊控制理论逐步应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人工神经网络(ANN)具有分布式存储信息、并行处理、自组织、自学习等特点,其应用研究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非线性优化等问题。近年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内出现了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来实现故障类型的判别、故障距离的测定、方向保护、主设备保护等。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2.3 继电保护中自适应控制技术创新自适应继电保护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可定义为能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变化而实时改变保护性能、特性或定值的新型继电保护。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基本思想是使保护能尽可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改善保护的性能。这种新型保护原理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是微机保护具有生命力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内容。自适应继电保护具有改善系统的响应、增强可靠性和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在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自动重合闸等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单相接地短路时过渡电阻的影响、电力系统振荡的影响以及故障发展问题,采用自适应控制技术,从而提高保护的性能。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2.4 继电保护中自动化技术创新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改变变电站目前监视、控制、保护和计量装置及系统分割的状态提供了优化组合和系统集成的技术基础。高压、超高压变电站正面临着一场技术创新。实现继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的紧密结合,它表现在集成与资源共享、远方控制与信息共享。以远方终端单元(RTU)、微机保护装置为核心,将变电所的控制、信号、测量、计费等回路纳入计算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控制保护屏,能够降低变电所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提高二次系统的可靠性。综合自动化技术相对于常规变电所二次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①设备、操作、监视微机化;②通信局域网络化、光缆化;③运行管理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8.

[2]张宇辉.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3]葛耀中.自适应继电保护及其前景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21(9):42-46.

[4]吴斌,刘沛,陈德树.继电保护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4).

[5]杨晓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第3篇: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SWOT 中原电气谷 科技创新能力

一、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中原电气谷〔Central Plain Electronic Valley(CPEV)〕核心区位于许昌至长葛集群经济产业带,是以电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包括风力发电、继电保护自动化、民用机电生产、核电控制设备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指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建立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之上的,以知识为基础、科技人员为主体的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和开发的企业。

目前,区域内拥有许继集团、森源电器、阳光电缆、西继电梯、爱迪德电力设备公司等50多家规模以上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是我国最大的电力二次设备和高压开关研发制造基地。目前,该区域企业生产的电力二次设备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达到20%,综合实力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

区域内电力装备行业拥有两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和两个电气研究所,与德国西门子、日本东芝、法国施耐德等世界著名电气企业保持着长期技术合作关系。许继集团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07项,已获授权57项;森源电气累计申请专利259项,已获授权160项,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

尽管中原电气谷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然而与把中原电气谷打造成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聚集区的目标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区内创新意识不强导致的创新动力不足;区内创新成果不足导致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区内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的创新能力培育的可持续能力不强等。要想把中原电气谷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以上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二、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进而制定出能够使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同时把企业劣势和环境威胁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一)优势(Strength)

1、产业基础优势

许昌市是我国重要的输变电装备生产基地。近年来,通过积极扩大开放,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输变电行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区域内拥有许继集团、森源电气、阳光电缆、西继电梯、爱迪德电力设备公司等50多家规模以上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是我国最大的电力二次设备和高压开关研发制造基地,电力二次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20%以上,综合实力居国内行业第1位。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6%,居国内行业第2位;12kV真空断路器、隔离开关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02%和26.06%,居国内行业第7位和第1位。

2、技术优势

许昌市电力装备行业拥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个国家级检验中心和2个电气研究所,与德国西门子、日本东芝、法国施耐德等世界著名电气企业保持着长期技术合作关系。许继集团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07项,已获授权的达57项;森源集团累计申请专利259项,已获授权的达160项,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PS―2000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KYNS80―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VS系列真空断路器、GN系列隔离开关。

3、人才支撑优势

现有从事输变电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6000多人,其中硕士以上高级技术人员200多人,博士60多人,博士后1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6人,具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0人左右,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20多人,形成了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完备技术人才体系,是国内输变电专业人才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4、区位优势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心位置,有“中原之中”之称。电气谷环500公里范围涉及7个省,总人口4.8亿,是我国能源和电网建设的重点区域。电气谷核心区位于许昌――长葛产业带,与京广铁路、禹郸地方铁路、京珠高速、京深、徐西国道相邻,许郑快速通道和规划建设的京广客运专线在此经过,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5、产业集聚优势

中原电气谷内产业配套能力强,区域内具备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控制保护和换流阀、750kV交流输变电控制保护、220kV及以下变压器、中低压开关成套设备及元器件、电能质量等产品研发和制造技术,产品覆盖电力系统输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各个环节,横跨一次及二次装备、交流及直流装备领域,是中国输变电装备行业中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综合成套能力最强的产业聚集区,具有电网建设工程的总承包能力。

(二)劣势(Weakness)

1、人才结构有待完善,创新动力不足

创新的载体是高素质的科技型人才。中原电气谷人才结构不太合理,尤其是缺少高层次人才。就创新成果而言,企业人才的创新需求不旺、创新动力不足,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2、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

在后金融风暴国际背景下,政府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收紧,导致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

3、法律保障劣势

新兴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尽管先后出台了各项法规,但对产业集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立法还不完善,这样抑制了产业集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三)机会(Opportunity)

电力装备制造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电力消费呈加速增长态势,电网建设将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期,为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市场空间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电力装备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动下,电力先行策略仍将长期实行,电力弹性系数中长期水平将维持在1.0以上。根据我国“十一五”电网规划及2020年远景报告,仅“十一五”期间,国家就投资1.36万亿元,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万公里、变电容量3亿千伏安。因此,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为保证电力输送和分配需要,我国电网建设将加速推进,电力装备制造业面临难得的发展契机。

2、政策环境

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特别是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装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先进电力输配技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电力输配。《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将特高压输电关键设备研究作为重点扶持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中部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四)威胁(Threat)

1、科技创新的风险较高

从创新技术的获取并形成样品到创新产品的维护,这一系列过程都存有较大的风险。自主创新较之模仿创新具有更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资金风险。由于技术的不确定、市场范围的不确定、顾客需求的不确定,还有新产品竞争优势的不确定,产品被接受时间的不确定、资金是否会断裂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创新都有可能导致失败。

2、竞争格局的改变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产业链上各企业间要保持高度的协作和融合,只有掌握其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才能保证产业链的竞争优势。而中原电气谷内企业集聚效应的发挥还需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协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

目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一个低速发展的时期,行业市场也步入了低谷。如何尽快走出的困境,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三、提升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策略

综上分析,可将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构造成SWOT矩阵,并依据“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把握机遇因素、化解威胁因素”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SO策略:充分利用中原腹地辐射八方的区域优势,借助成熟的产业集群,在政策的引导下,打造自己的创新团队,实现向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的飞跃;WO策略:利用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增加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和改善企业内部的创新环境,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技术,与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以及主导产业企业形成经常性互动,获取有关技术信息、享受技术外溢效应,增加企业活力;ST策略:调动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多方力量,不断完善以产业聚集区内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的科技创新行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有效的保障机制;WT策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策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机遇;更新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不断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强化自主创新意识。

四、结语

利用SWOT定性分析了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形,明确了重点发展方向。但是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及发展时期的不同,自身条件和受外部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应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再结合彼此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开拓、把握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减少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冲击,为科技创新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①迈克尔.波特著.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

②王丽洁. 自主创新使许继集团插上腾飞的翅膀[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③王纪年. 许继创新岗位职业化,创出六个世界第一[J].电器工业,2009(03)

④冯志卿. 许继电气 如何战胜跨国公司[J]. 中国投资,2007(09)

⑤孙岚,纪建悦,张志亮.LG自主创新SWOT[J]. 科学管理研究,2007(02)

第4篇: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一年来,该店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章立制创新管理机制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是建立健全了会议学习、考勤、工作、财务等管理制度14个大类107款,对工作各个方面作了周密的制度约束,实现了从过去人管人管事,到现在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转变。

二是经理室通过与各个部门签订经营责任状,把一年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部门,明确各部门责、权、利,确定了目标任务和奖惩办法,彻底改变了过去人浮于事的状况,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有任务、有压力、有动力。

三是针对“一费制”政策全面实行,教材经营工作形势严峻,班子果断决策,在原业务科和仓储部门的基础上重新组建市场营销部,以应对和适应市场,提高教辅市场化运作能力。

二、开拓市场练外功,向市场要效益

练好外功,基础在于内功的扎实,市场的开拓得益于内功底子好。在处理内、外和市场三者关系上,上高县新华书店始终抓住这个良性互动的内在规律。一年来,在巩固、培育企业运作的外部环境上下功夫。做到与当地政府、教育、物价等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平时多交流、多沟通、多往来、多商量,并认真听取他们对书店工作的要求、建议和意见,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极大地优化了企业外部运作环境。今年以来,上高县新华书店在拓宽经营市场方面得到良好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助力。

一是在传统的图书领域做大蛋糕,着力抓好教辅读物市场运作。自去年秋“一费制”全面实行以来,教辅的发行受到“一费制”标准的限制,一些个体书商经营非法盗版教辅趁虚而入校园,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学秩序。国有书店如何用正版的教辅去占领这个市场呢?该店在这种大环境下不仅没有退却,而是以优质的服务、优秀读物和全新的经营思路拓展教辅市场,在贯彻执行“一费制”政策的前提下和本着学生自愿购买的原则,将教辅采取市场运作的操作方式,向学生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和上门摆摊销售,这样既减少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又收到了较好的效益。一年来,通过市场运作销售教辅等一般图书达xxx余万元,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3%。

第5篇: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1拉近距离增大求知欲

1•1项目为起点激活教学

通过实物演示、项目分析拉近该课程与同学们的距离,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欲望。在讲授半控型器件晶闸管(SCR)时,简要介绍以前我校为成都市府南河整治工程所设计制作的电动游艇智能快速充电系统案例。同时将这个看似简单,却又需要一定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的项目布置给学生,提出“未来的工程师们,你来设计制作完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拉近了学生与该(技术)课程的距离,使学生强烈地感觉到该课程有意思、有用处而感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有针对性的开始学习。并自己围绕该课题去思去想,变“要我学,成我要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当然,一些大胆设想甚至五彩缤纷的想法也被提出,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的冲动不断涌现。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授课模式,课堂氛围也积极活跃很多。图书馆、实验室成了同学们常去的地方。

1•2紧跟行业发展适当调整课程

随着课程的深入,原来以晶闸管半控器件为主要内容如晶闸管全控桥相控直流电动机系统,现在已被全控型器件(MOSFET、IGBT)和新的控制方式脉宽调制技术(PWM)系统所取代,所以只从能流转换的角度去说明即可。而全控型器件和PWM控制技术的引入越来越与目前业界的应用和发展相融合:变频,开关电源,高压直流输电,风能水能太阳能绿色能源……此时不失时机地将国际社会综合研究绿色能源的热点以及一些应用前景广泛的新能源发电及转换控制技术作相应介绍[6-8]。在强化全控型器件和新控制技术及电路系统的同时,努力探索将最新科技知识、科研成果组织到教材和授课内容中,与节能减排和绿色能源经济这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概念灌输给学生。指明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课题。而绿色能源即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的转换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明确电力电子技术在这个大潮中的作用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课程进行中,努力将知识点与当前成都正在进行的一些大的项目结合讲授,使之感受电力电子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如:讲DC\DC变换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个固定的直流电压也可以经直流载波电路变为另一可调直流电压,而该技术被大量应用于无轨电车、地铁列车、电动车的无级变速和控制,使控制获得变速平稳、响应快速的性能,还同时收到节约电能的效果。参观成都地铁电源系统和现场技术人员的讲解会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电力电子技术就在身边非常有用”的观点得以强化。

2站在前沿了解动态增强责任感

及时追踪新器件、新控制技术、新电路拓扑及学科发展新动态。阐明电力电子技术作为节能节材、自动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朝着应用技术高频化、硬件结构模块化、控制技术数字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的方向迈进。新能源发电、电能质量控制、节能减排、都为电力电子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大胆地将目前已经成熟和正在进行的以及尚需完善的多种观点以及系统介绍给学生,同时将我国目前电力电子技术行业的现状以及与国外先进技术差距告诉同学,从而使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与改变祖国的落后状况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应承担的责任。

3加强实验培养综合能力夯实基础

强化系统的概念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讲授各种各样的组合变流电路的同时,将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和系统、电机及拖动以及低压电器PLC、输配电、计算机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相应的介绍和讲解。调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如机械、通信等专业基础知识来理解相关的系统电路。设计电路拓扑结构和解决实验实习中所遇故障问题。使学生在失败中学到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和提高能力。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在校学习的知识都是有用并与工程实际紧密相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迫感。同时,逐步培养起综合运用知识来考虑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以及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为学生后一步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融入社会,尽快成为合格技术工作者而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第6篇: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煤矿机电设备应用率也不断提升。本文笔者简单的就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及应用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煤矿 机电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矿井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提高矿井内机电设备的整体运行水平,必须进行技术管理的创新,从而降低煤矿机电事故安全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推动煤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管理理念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是技术管理活动的主体,人员素质对管理水平的影响十分巨大。在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后,决定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即改变以往“以物为本”的传统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将尊重人、解放人、鼓励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核心思想,为人才的搭建平台,不断提高机电技术及管理水平,以促进矿井生产的不断发展,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指导,实施了以下的创新管理。

1)转变培训模式。煤矿机电技术对专业水平的要求较高,机电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必须达到要求,才能够为机电技术管理提供前提保障。因此,技术培训必不可少,为提高培训水平,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模式,采取“培训、实践、引进” 三位一体的新型培训模式。

①制定内部机电人员的培训发展计划,每年从队伍中选择一批年轻工人进行机电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机电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将有较高专业水平及实践经验的机电人才提升到了重要的岗位上。

②以现场实操、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替代了传统的单纯理念学习的方式,例如定期对机电工及接线工进行现场操作技术培训等,使技术人员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③邀请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前来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拓宽技术人员的思路。同时,与一些专业高校合作,为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2)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同时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机电技术人员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广大机电职T学习机电技术的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对积极上进,基础条件好的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培养,给予良好的上升空间,为矿井培养骨干精英,防止人才流失。

2、管理体系创新——创新机电技术管理制度

机电技术管理制度是技术管理实施的重要依据及保障,是实现矿井技术发展的关键,随着越来越多的机电技术的投入使用以及各种管理理念的应用,机电技术管理制度越来越无法适应发展需求,势必要跟随技术管理进行创新,使技术管理有章可循。为了能够使创新后的管理方法有章可依,进行了机电技术管理制度的革新。

1)在机电设备的检查制度上,实行上岗检查责任制度,将地面变电所、供电系统作为机电设备管理中的重点来抓,每个岗位换岗后的首要工作即检查供电系统,从源头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运作。此外,还实行领导包片,科员包面的机电设备安全责任制,严格检查采掘设备的安装及回收的过程,确保机电设备的使用质量。

2)机电设备的检修上,重点抓住机电设备的停产检修,在停产检修设备前,制定严格的检修计划,编写工作面上每个工序的检修安全措施及检修流程,经机电安全质检部门审核后,安排职能部门人员进行现场作业跟踪,重点作业区域坚持领导现场监督作业,检修结束后跟班人员检测设备正常运作后,方可签字验收,保证了每一工序的检修质量。

3)制定下发一列技术管理考核文件,其中包括《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办法及处罚细则》等。严格执行考核文件内容要求,提高了现场机电规程措施的规范性,明显提高了基层机电技术管理效果,从而降低了机电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了机电设备的完好情况。

3、管理模式创新——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

随着矿井机电设备的不断增多,许多机电技术也在不断的应用到矿井生产中。以往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实现有效管理,为此,引进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按照“精细”的管理思路,将管理责任细化,对煤矿工程中的各级领导实行包片、包机责任制,实行上级考核下属的阶梯式考核责任制,将机电设备的养护工作落实到责任人,并找出机电技术管理的薄弱环节,实行重点管理,在杜绝管理盲点的同时有的放矢。

1)完成每个工作面的设备安装后,进行移交时,组织技术人员对工作面使用的设备情况进行汇总,具体应包括设备的型号、规格、特性、数量等,还要保留使用中的各部件的图表、图纸,完成后建立T作手册,将所有资料备案。

第7篇: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迅猛发展和工程投资规模的扩大,一些较为复杂的施工情况及其施工技术改进措施在水利水电项目当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各项施工技术的质量与安全,在其施工与改进过程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均应严格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在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方案优化、专家论证与审查等过程中尽可能地予以精益求精,并通过施工技术创新管理中各工序的施工、检查和验收过程予以严格贯彻落实。如何按照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求予以现场的工序交替、组织好现场施工以及控制好现场的施工质量,是摆在施工单位面前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2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

2.1钢板桩施工

插打钢板桩:钢板桩插打根据钻孔平台的特点决定定位框架。同时,可以再埋入4根定位,作为外导向框;倒链滑车就可以被安装在钻孔平台中,在平台内安装内支撑,同时保证内支撑不会发生水平位移,内支撑可以作为平台的内导向框,将其安装完毕之后才可以在其内安装插打钢板桩。确保插打顺序由上游的中间部位进行,从两侧向下游插打,最终合并结束在下游位置。

堵漏抽水:确保钢板桩无缝,再使用彩布条将其围住,并且在布的下面位置安装钢管,利用沙袋压住钢管,而且,如果板桩内部存在一些缝隙,就可以使用棉纱将其塞住。

挖吸泥、封底:如果水被吸干,就可以使用机械设备或人力挖掘底部泥土,也可以利用高压水枪以及砂石泵吸取泥土,确保其尺寸大小按照标准进行,然后再进行垫层处理,也就是水下的砼封闭基底,进而完成承台部分的建设。

拔除钢围堰:在结束墩台施工时,可以除去钢围堰,确保打设时间和设备利用时间一致,拔桩的顺序是先下游,而且间隔拔桩,这样才能够除去拔桩时的阻力。在拔桩完成之后,将其运往岸边,对其进行维护,以便日后使用。

2.2插打钢板桩预防倾斜的措施

插钢板装前,不仅需要将油涂在锁口内,进而减少锁口摩擦力大小,而且要将铁楔或者是硬木楔插入到未套锁口内,进而避免了锁口沉入过程中,泥沙将锁口堵住。利用复式滑车进而将倾斜的钢板矫正。如果施工地区泥土坚实,就可以将钢板的尖端切成相应的斜度,进而产生反作用力,进而能够矫正已经倾斜的钢板桩。

2.3钢板桩锁口漏水预防措施

如果在钢板桩的打插过程中受到了物理撞击等作用,就会使得锁口产生渗漏的现象,使用导管向围堰外侧漏水处撒放煤渣,当煤渣的高度比漏水位置高度大时,就会解决漏水问题,也可以使用袋子装煤渣,利用活力将其倾洒在锁口漏水位置,也可以解决漏水问题。

3劈裂灌浆施工技术

3.1 分序分次施灌

这种灌溉方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坝体里的泥浆析水劈裂,提高坝体强度,不但如此,面对坝体中可能存在的部分部位孔隙水压力会提高的问题,这种灌溉方式则可以对此进行完美解决,从而确保安全施工。在对进出口进行基础劈裂灌浆时,需要从I序孔开始,然后对II序孔进行操作,这样施工的原则就是逐渐加密原则;洞身劈裂灌浆根据环内加密、环间分序的要求,从三个工序进行操作,分别对I、II、III序孔进行灌浆。劈裂灌浆的方式主要是单孔灌注,操作方式是以最低孔开始灌注,并以最低孔为中心,朝两边按照交替的方式灌注,直到完成对最高处孔的灌注。完成整个操作后,需要关闭孔口闸阀,然后关闭机器,除了以上操作内容,在拆卸孔口闸阀时也要注意,需要保证孔内浆液已经凝固。同序孔的灌浆要从最低孔开始,而排水和排气孔则是邻边的孔,操作时需要注意堵塞该孔的时间,浓浆排完后就要迅速进行这一操作。在关注顶拱中心线两边的孔时,需要保证灌注的对称性,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对衬砌混凝土的抬动变形进行密切关注,如果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就需要迅速停止灌浆操作。

3.2 注浆方法

采用孔底注浆全孔灌注的方法,第一排孔复灌 2~3 次或基本不吃浆时,将注浆管提升 1~2 m,达到间隔时间后,再复灌,直至注浆管距坝顶 2 m 左右为止。在灌浆过程中,如果出现串浆,应当让灌浆孔和串孔并联,再进行灌浆,确保并联孔数小于3个。并联灌浆过程中,让一个泵来灌一个孔,同时应当时刻把握压力,避免出现坝体混凝土出现变形问题。在劈裂灌浆时,一般根据孔内循环式灌浆或者孔口封闭灌浆。如果孔深不大于六米,那么应当进行全孔一次灌浆完成施工;如果孔深大于6 m,那么就应当从上到下分段开展灌溉工作,如果上一段的钻孔以及灌浆工作结束,就应当进行下一段的钻孔灌浆工作。必须保证冲洗、钻孔以及灌浆时不会出现混凝土变形问题,保证灌浆压力能够抬动变形小于 0.1 mm情况 ,压力大小应当根据实际灌浆试验决定。

3.3 弯曲段灌浆

水库土坝往往拥有较多的弯道,当进行这些弯段的施工时,应当保证钻孔钻完之后开展钻孔的轮流灌浆,尽可能减少灌浆量大小,如果灌浆过程中钻孔口出现裂缝问题,必须结束灌浆操作,并对其它钻孔进行灌浆,而如果每个钻孔都会出现相同的裂缝问题,而且这些裂缝相互连接,此时就应当提升灌浆量,最终保证泥浆防渗帷幕和转弯段轴线相同,结束灌浆工作。

3.4 灌浆注意事项

劈裂灌浆因故中断时,应用清水冲洗孔,恢复灌浆后入不吸浆,则应扫孔,扫孔穿透混凝土达到空腔或基岩后,按注浆程序进行复灌。如果灌浆时出现串浆,应当先把串孔内的浓浆排出,再将孔堵住,之后继续灌浆工作。如果灌浆孔灌浆完成,就可以进行串孔的扫孔以及灌浆工作。确保检查孔以及灌浆孔都完成灌浆,就可以清除孔内的污染物,并根据砂浆把全孔封堵,保证孔口平实,也需要将突出的预埋管割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板桩围堰和劈裂灌浆施工都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在这些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管理中需要进行全面考虑才具备科学性,不仅需要对其施工技术各个阶段的各方面进行控制,还需要考虑各种错综复杂的特殊情况对施工的影响。因而,作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就应该对其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在进行具体的工程施工管理时,将相关理论和项目具体状况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由此可见,对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其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克服了重重非常规的困难,在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改进措施和排除万难的决心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才能最终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宋天文,李龙国,崔宁博.劈裂灌浆技术在工农水库土坝防渗加固处理中的应用 [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06).

[2] 刘清华. 浅议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和措施 [J].科技致富向导. 2011(12).

[3] 张卫彬. 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3).

[4] 张彬. 钢板桩与支撑体系间空隙大小对围堰系统内力变形影响研究 [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第8篇: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信应用

中图分类号: X735文献标识码: A

煤矿资源是一项不可再生资源,日常生活中的生产活动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都比较大。随着人们无休止的开采,资源也在逐渐减少。只有通过不断改良煤矿勘探技术,才能继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所以对挖掘地质深层的煤层技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技术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管理活动,所关注的是技术的实施与开发、技术向政府和产业扩散的管理过程。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曾对技术管理定义为:技术管理是联结工程、科学和管理,讨论为了形成和实现组织的战略及运行目标,规划、开发和实施技术开展的问题。煤矿的机电技术管理是煤矿正常运营的关键,煤矿各个工序之间的有序衔接、机械设备的平稳运转、采煤作业的有序推进都离不开煤矿机电的技术管理。同时机械化程度越高,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要求就越高。

一、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管理不到位,设备检修不到位

如今正规煤矿大多采用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迈进。由此而来,煤矿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一些矿井机电设备的管理措施不平衡,机电基础管理与维护的覆盖面不足,或者重点维护不足,特别是对矿区井下采掘现场的设备管理关注较少。长时间运行、正常维护的缺失、以及在运行中职工操作的失误都会引起设备的损坏,潜在的安全隐患较多,这就要求对设备必须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检修。然而现在的煤矿职工整体素质较低,加之设备陈旧,其本身维护工作量很大,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儿坏修哪儿,年检、月检工作很难进行下去企业对机电设备缺少及时测定又进一步为事故隐患埋下导火索,变相催生了各类矿难的频发。

(二)不能有效发挥其部门职能

为了确保煤矿机电技术的正确应用,充分发挥其在煤矿生产各个环节的作用力,很多煤矿企业在其内部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是就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现状而言,相关工作人员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机电管理部门的职能及功能性。大多数煤矿企业及其内部的管理与生产人员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煤矿生产上,并没有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予以过多的重视,从而导致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薄弱,管理网络出现中断等状况。

(三)人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十分的复杂,参与的人数一般也比较多,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求参与的人员必须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但由于煤矿企业条件艰苦、环境较差、再加上风险大、收人低等不利因素的存在,优秀的机电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愿意从事煤矿机电行业。煤矿机电技术基础管理队伍分为一线管理和二线管理,一线管理主要由专业技校毕业的学生担任,二线管理主要由煤校和相关的大专、本科毕业生担任,从而造成一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下,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培养和掌握难度较大,况且有能力的专业培养老师也较少,二线管理人员虽然起点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能独当一面时,又因企业激励措施不到位,造成矿井大量机电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从而致使生产现场的设备操作人员理论知识不足,青年技工缺乏实战经验,生产安全事故频发。

二、煤矿煤矿机电技术开采的创新方式

(一)深矿井开采技术创新方式

在深矿井开采技术中,可以使用矿压控制技术、深井通风技术以及井巷布置技术,在进行开采时,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调查,清楚的了解深井周围岩矿应力场特点与状态。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做好监测工作,了解深井作业场所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后续的开采工作奠定好良好的基础。此外,管理人员也必须要重视其巷道开采装备与开采技术,特别是软岩巷道的开采装备与开采技术,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也是实现煤矿开采安全的前提条件。

(二)采场围岩控制技术创新方式

在下一阶段,需要完善采场围岩的控制理论,开采活动也应该遵循高效、安全的开采原则,结合科学的岩层控制技术来深入分析矿山研究成果,这可以应用不同的方式,如实测法、现代数学力学、解析法等等,还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其中,从而深入了解煤矿开采条件以及地质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出科学

的采场围岩控制技术,从而帮助工作人员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急倾斜、大采高、大采深采场矿山压力规律以及围岩平衡和破坏机理。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主要在技术的高效性与稳定性上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的内容特别多,一些远程监控以及专家诊断等研发利用该技术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要及时、有效地掌握矿井井下煤矿工作面的采煤设备以及液压支架的运行状况,可以将专家诊断系统与远程监控二者有效结合,然后实施监控,对于井下各种设备操作运行中的不合理因素或者操作不当等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对后续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维修提供便利。此外,当下在煤矿生产操作中采用的装置主要是采煤机,该装置对煤矿矿井进行自动化割煤处理主要是依据照煤层变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矿井井下各着力点的稳定性有所保证,并且对煤矿设备的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

(四)三下”采煤技术的创新方式

“三下”采煤技术是现阶段应用较多的一种开采技术,为了优化开采效果,必须要对现阶段的“三下”采煤技术进行创新,采取科学的措施提升相似材料模拟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的水平,加强对地下水资源、建筑物与地表的研究,得出地表沉陷规律以及覆岩运动规律,从而得出具体的优化参数,并使用这一参数来确定好科学合理的开采系统。

三、煤矿机电技术的应用

(一)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原煤开采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比,该种技术有着用时短、投资小、费用低、见效快的优势,适宜用在地质构造复杂、地理环境恶劣的矿区,这一技术在我国煤矿开采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未来阶段下,可以将这项技术充分的应用起来,提升原煤的开采质量与开采效率。

(二)应用各种新型综采高产设备保证体系

为了提升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需要应用各种新型综采高产设备保证体系,其中代表性的就是“支架-围岩”体系,该种体系的使用可以保障煤矿开采的支护质量、支架位态,也可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化采集。此外,这一体系也能够实时监测到煤矿液压系统与泵站的运行情况,监测好设备的变化状态,这样就可以为煤矿资源的开采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

(三)自动化技术在煤矿采集中的应用

作为现阶段煤矿中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设备,矿井提升机在煤矿中的作用就是提升煤炭、矸石与下放材料、设备及升降人员等。在矿井井筒中,提升容器长期、高速地进行着往复运动,是材料、设备、人员进出矿井的重要设施,因此提升机的安全、可靠运行对煤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控制提升机运行状态的电控系统则显得更加重要,其中电控系统所应用的技术就是自动化技术。其控制方式为分布式控制,并对主控、调节、实时监控及制动等设备都分别设置独立的控制器,而不同的控制器之间则采用总线通讯的控制方式。因此,在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中控制、调节、监测等方面应用自动化技术,大大提升了各系统的工作效率与可靠性。

结语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构建市场风险预警体系是热点与难点,同时也是加强风险管理中重要一步。应充分了解现阶段煤矿工作的内容及缺陷,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与更新,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煤矿资源的开采效率。

参考文献:

[1]陆宏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07:

第9篇: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1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在煤炭行业中,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机制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设备的机械化水平。因此,必须加强煤炭机电技术的管理:第一,煤矿行业能否继续发展,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煤炭管理的要求,决定着煤炭行业的安全性。第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煤矿开采的机器设备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煤炭开采的要求,煤炭开采设备必须具有灵活性,如果不对这些开采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导致工作人员在使用机器时出现混乱问题,可能会造成机器的损坏或者人员的伤害,给企业和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损失。第三,现在,煤矿行业对技术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煤矿企业必须提高对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对煤矿机电进行严格技术的管理。第四,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力度的不断加大,煤碳企业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必须加强对煤矿机电的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化。综上所述,煤炭企业的机电技术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技术人员过少

当前,很多煤炭企业都缺乏技术人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那里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很差,煤矿工人的安全不能得到良好保障,经常会发生煤矿坍塌事故,这些因素导致很多高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偏远的地方工作,这也造成了这些地区煤炭行业发展的落后。二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煤炭的需求不断增加,使煤矿行业不断扩大开采规模,煤炭企业的效益也在不断增加,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煤炭企业只能使用更多的煤炭机电设备加快生产,因此也就需要更多的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来操作这些机器,但是煤炭企业又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高级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造成煤炭行业的高技术员工短缺,阻碍了企业发展。

2.2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煤炭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也是阻碍机电设备管理的因素。近年来,我国煤矿行业迅速发展,这必然会增加先进机电设备的使用量,因为缺少专业的高科技人员,所以只有安排老员工进行设备操作,但是,这些人员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对机器性能的了解相对较少,不能完全掌握机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导致煤炭企业的生产活动不能有序进行。

2.3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煤炭企业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煤炭企业的领导层对机电技术管理体系的认识不足,管理部门的员工对管理工作意识淡薄,造成企业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混乱。比如,管理人员在检查技术设备时,只检查设备的使用状况,而不分析机器的应用原理,并且很多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设备维修培训,只是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来维修设备。第二,煤炭企业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很多管理人员因为不需要直接操作机电设备,所以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比较粗放,而煤炭企业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导致了机器的高报废率,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及应用策略

3.1完善管理体系

现在,煤炭企业出现的很多机电技术管理问题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造成的。因此,煤炭企业要不断地完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不断创新机电设备管理方法,并根据企业现状建立一个健全的机电技术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提高煤炭机电技术管理水平。

3.2强化质量监督

煤炭企业应加强对设备安全性的监督,严格管理企业的基础设施,机电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做好安全应对措施,给操作人员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首先要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使用,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问题,必须严肃处理、认真对待。

3.3注重人才培养

煤炭企业培养机电人员的专业技能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对于不同专业素质的人员,要根据其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最大效率地提高专业素质;第二,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不断吸引高技术的人员前来加入,从整体上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3.4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每个煤矿工作人员必上的一堂课,煤炭企业应在向员工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清楚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必须按照说明书使用机电设备,而且设备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