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施工方案设计范文

绿色施工方案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施工方案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施工方案设计

第1篇:绿色施工方案设计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相关问题

1.前言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提出,低碳生活得到了非常大的推广。现如今的人们不仅具有了更高的节能意识,同时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这样使得了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将绿色设计充分地应用其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不必要的浪费,并尽可能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相应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现阶段,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生活中,衣食住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促使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例如:水污染、太阳能利用等已经受到国家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根据有关资料可以知道,建筑造成的污染(空气、光以及电磁等)占据总环境污染的30%以上,同时产生的垃圾,城市垃圾占据60%左右,这样就给社会造成了严重非常的环境污染。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合理的利用绿色建筑设计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能源的大量浪费,同时还能对生态环境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从而起到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目的,因此其应用意义重大。

3.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中的体现

3.1设计施工方案的优化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绿色设计理念在设计方案中得不到充分地体现,那么在整个建筑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些绿色设计理念就无法得到相应的体现。这是因为建筑整体工程的施工都是按照相应的施工设计方案来进行的,因此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确保绿色设计理念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来。但是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面积往往比较大,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所以在确保施工方案合理的原则下,要加强对技能型技术的应用。首先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且对当地气候条件和地形特征进行充分掌握,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场地的选择,也能够做好布局工作,同时还可以选择出适合当地现状的规划设计方案。

3.2充分利用基地优势

对于我国来说,地域非常辽阔,地形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并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也不相同。这样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时,为了保证设计更加的合理,一定要对当地的具体现状和四周的环境进行仔细地考察,然后在根据设计的情况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建筑物能够与附近环境相互协调和统一。同时还要对当地基地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对自然景观造成的破坏进行减少。此外还要尽可能避免人工造湖、造林等对附近的建筑环境进行大面积改造。

3.3适当选取建筑材料

根据相应的研究表明,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其耗能量最大的就是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因此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不合理,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浪费。这就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选择最为合适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为了能够将绿色设计理念充分地体现出来,所供相应的生活热水,以起到相应的节能作用。

3.4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

因为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能耗量的大小,如果设计和施工不够合理,将会导致大量的能耗浪费。因此,在对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需要确保做好节能技术的应用工作。通常情况下,采用外墙外保温的形式对于夏天炎热冬天寒冷的地区,不仅要对冬天的保温性能进行考虑,也要考虑夏天的隔热性能。然后在透明的维护结构外,要进行遮挡设置,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进入到室内空间中的太阳辐射量,也能降低空调的能源消耗。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窗墙比例进行合理的设置,对透明围护结构的大面积使用进行合理控制。

3.5充分利用太阳能

我们都知道,太阳能是比较安全、环保的可再生能源,这样就促使一些太阳能环保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出来,其中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发电是一项不错的建筑节能技术。从目前一些绿色设计理念就无法得到相应的体现。这是因为建筑整体工程的施工都是按照相应的施工设计方案来进行的,因此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确保绿色设计理念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来。但是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面积往往比较大,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所以在确保施工方案合理的原则下,要加强对技能型技术的应用。首先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且对当地气候条件和地形特征进行充分掌握,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场地的选择,也能够做好布局工作,同时还可以选择出适合当地现状的规划设计方案。

3.6对照明系统进行优化控制

在建筑的绿色设计中,采用比较先进的照明系统进行控制可以很大程度减少电能消耗,起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作用,其中应用效果比较好的就是采用昼光照明和BAS照明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应用昼光照明这种类型的照明技术可以很大程度降低供电的峰值,其主要优势特征是应用于大量建筑中,对于室内的照明通过尽可能的应用自然光线,从而就在很大程度减少了白天对供电照明的需求。

4.结束语

第2篇:绿色施工方案设计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方案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特点,涉及到的专业众多,包括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绿化施工以及园林养护等多项内容,相应的受各方面的影响也就更大。为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需要掌握工程施工特点,结合实际需求,编制科学的施工方案,做好每个细节以及每项专业的优化。

一、综合性园林工程施工特点

第一,内容多。园林景观工程包含专业内容众多,尤其是综合性园林工程,包含了施工勘测、景观设计、建筑物设计、电气照明、给排水设计以及园林绿化等内容,施工与管理难度大。第二,工期短。工程设计施工专业内容众多,但是一般工期都比较短,尤其是在工程后期,工期十分紧张,既要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同时也要达到进度要求,就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三,随意性。园林工程现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施工时需要重点突出其所具有的观赏性与艺术性,因此在设计上会预留很大的调整空间[1]。并且要求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均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景观建设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第四,维护严。即工程对后期维护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施工与管理对象主要为绿色植物,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对维护工作的实施有着严格的要求,为减少各类问题发生的概率,需要严格按照专业规范进行维护管理。

二、综合性园林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一)建立施工组织

第一,成立项目部。项目部在综合性园林工作的实施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众多专业内容与技术工艺进行统一分析、宏观调控,提高工作实施的合理性与专业性。同时还需要配置专业水平高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提高施工方案实施的效率。第二,图纸会审。在编制施工方案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各项因素的总结分析,进行图纸设计,在设计完成后还需要做好交底工作,做好事前控制。组织各单位人员进行会审,确定是否合理,及时消除存在的误差,避免因为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而影响施工质量。

(二)施工前准备设计

1.人员

施工人员是园林工程建设活动开展的主体,应聘请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能水平高超的技术人员,确保工程施工管理、预决算、地质测量、土建施工、水电安装以及绿化维护等工作顺利进行。综合性园林工程所需工作人员众多,要建立相应体系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配合岗位培训,争取充分发挥每个工作人员的潜能。

2.材料

一方面,建设材料。主要包括土建材料、安装材料以及绿化材料,其中土建材料如钢筋、水泥、混凝土等;安装材料如型材、管线、水管等;绿化材料如苗木、草皮等[2]。做好各项材料的采购与质量验收,确保其完全满足园林工程施工要求。另一方面,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搅拌机、土方车、挖掘机、割灌机、割草机以及电焊机等,基于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特点,所需施工机械设备数量与类型众多,在管理上具有较大的难度。要求进场时对所有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与测试,确定其可用性,避免正式施工时出现问题。

3.技术

在正式施工前需要做好图纸分析,熟悉掌握图纸中每个细节与要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方案中所存不合理部分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还需要结合施工需求,做好各项资料的研究,合理编制施工预算与施工计划,确定所需施工技术与工艺,并配置施工规范与安全措施,确保各项技术能够顺利落实。

(三)施工现场设计

1.土建

重点做好土方工程量计算,制定分项施工方案。以总体设计方案为依据,确定相应施工区域,并在区域内设置土建控制桩。然后利用画方格网方式来确定控制桩作业面,最后通过水准仪引测高程。以所测量土方工程长、宽、高参数计算得出工程量,来配置施工人员与材料设备数量。

2.绿化

以设计图纸园林绿化空间分布与地形状况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植物景观来对空间进行有效覆盖。绿化工程施工过程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掌控,选聘种植人员应充分熟悉并掌握专业培育技术,可以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种植施工。并能够在完成后对绿化空间进行检查验收,实现项目观赏性与实用性统一的目的。

3.水景

水景工程作为综合性园林景观项目中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方案时,要求管理与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把握施工难点,如水渠、水池边缘以及驳岸等。并做好管道、水泵、照明灯光等设备选择,控制好水位、水源以及水质等因素,结合周围环境选择装饰元素,充分发挥出水景基地作用与焦点作用。

三、结语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复杂性高,为提高建设效果,需要总结以往经验确定施工要点,采取措施来做好众专业施工管理,争取在整体上提高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绿色施工方案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1 绿色施工的定义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2 施工管理

2.1 组织管理

(1)建设项目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包括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职能人员。在项目经理下属的职能部门中设绿色施工管理部门,如绿色施工部或环保施工管理部,也可在各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的绿色施工管理班组;

(2)明确规定现场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各自的职责、权利范围等,职责落实到人。由于绿色施工涉及施工多个工种和部门,现场绿色施工管理部门应被赋予跨部门、跨工种的管理权,以确保绿色施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监管。

2.2 规划管理

(1)建设项目设置绿色施工的专项目标,包括“四节一保”中各项内容;

(2)对施工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状况进行调研,包括水文、地质资料、生物种群资料、文物资料等,并进行备案,提出现场施工的环境保护方案及建议;

(3)建立体现“四节一保”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包括施工机械管理制度、材料储存和使用制度、废弃物收集和再利用制度、有毒有害物管理制度及人员培训制度、检查和奖惩制度等:

(4)施工组织设计中设置关于绿色施工的相关章节,如在项目施工方案选择中提出绿色施工的要求,对建筑材料和机具设备选用提出一定环保指标要求等;

(5)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操作要求中设置“四节一保”相应内容[1],包括环境保护(如施工机械鸣笛以及大噪音作业的时间限制,避免光污染、水污染及土壤污染)、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如选材流程、材料下料流程控制、下脚料收集和再利用规定)、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如施工水源选择、施工合理用水方案、施工水再利用方案)、节能与能源利用(如施工能源利用规划、节能措施以及节能目标)、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如施工现场及附近土地资源状况分析、现场施工用地计划、节地和用地保护措施和目标)。

2.3 实施管理

(1)现场设立绿色施工的相关资料及设施,用于对绿色施工的宣传和教育,形成实行绿色施工的良好氛围,提高现场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如在施工现场设立绿色施工的宣传牌,介绍绿色施工的意义、要求和操作方法等,并针对不同工种制定相应的学习资料,如绿色施工作业指导书;

(2)施工开始前根据需要统一购置、配备绿色施工辅助设备,如对讲机、手机、定向照明灯、充电手电筒等;

(3)对施工人员(或者相关岗位人员)进行绿色施工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绿色施工措施的执行能力。培训可以借鉴安全培训的组织方式,采取进场前统一培训与施工过程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结合岗位确定,如对于钢筋工,一方面教育其避免在工地高声喧哗,避免夜间施工时随意将灯光照射到附近住宅,休息时及时关闭钢筋加工机械,另一方面教育其结合构件所用材料长度和钢材长度确定下料组合,提高材料利用率;

(4)相关职能部门对现场绿色施工制度、专项方案执行进行督促,实施过程跟踪。各个分部以及专项操作情况形成相应书面文件,便于以后检查评估并督促相应规定的执行。对相应人员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记录,并依此执行相应的奖惩制度,如根据完成情况的好坏分别进行奖励、教育培训、扣罚薪水等处理。

2.4 评价管理

(1)设置专门的绿色施工评审人员和评审制度。评价人员由具有一定绿色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可以采取委派或邀请的形式。评审制度内容包括材料、机具的选用,绿色施工措施的执行情况,评审的时间节点以及人员安排等;

(2)施工开始前,对绿色施工目标、施工方案以及管理措施等进行绿色施工评审,并依据评审建议进行改进;

(3)对绿色施工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经过环保筛选的材料机具的使用效果、经过论证的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对造成当前不足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形成相应书面文件。

2.5 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对具有职业健康危害的作业,如除锈、涂刷、探伤等,设立相应的安全操作规定,并配备相应的防护工具设备,如防护服、眼镜、手套等;

(2)可选择条件下,生活、办公区域选址避开受施工影响较大的区域,如选择在远离现场加工区的一侧;

(3)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以及防疫的日常管理制度和应急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4)施工现场设立住宿、饮食、饮水等的管理制度和相应控制指标,并定期进行检查、整改,确保有效执行。

3 施工临时设施注意问题

(1) 环境保护。现场生活生产垃圾集中收集,对于有机易腐败的垃圾设立封闭式垃圾箱[2]。垃圾定期装袋封闭后交由相应资质单位或职能部门处理;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隔油池以及化粪池(过滤池),条件允许情况下对不同废水、污水采用争门管道疏导、收集和排放;现场污水、废水能进行达标处理的处理后排放或回用,不能做到的收集后交给相应职能部门处理;对施工现场排出的水体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达到相关环保规定;食堂工作时的油烟经处理后排放,避免直排;施工现场进行硬化及必要绿化,做好洒水等措施避免出现扬尘;现场照明采取遮挡措施,避免商接照射

到附近住宅及宿舍内:施工设备如木工加工机械、搅拌机等,做好进场后设置位置的规划,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降噪措施。

(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施工现场输水管线严格按相关工艺标准,施工并定期维护,避免管线渗漏;生活区水龙头采用节水型产品,避免采用传统旋转式龙头;冲厕、道路清洗、绿化等优先采用施T过程产生水体、雨水、河水等非市政水源以及处理后的再生水。

(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根据不同阶段的道路使用特点采取分阶段施工,如在土方施工、混凝士浇筑、吊装完工前,先在重车(如泵车、混凝土罐车、土方运输车、吊车)行走道路上进行基层施工,待上述道路破坏性大的施工过程结束后再进行面层施工;施工用临时房屋优先采用可重复利用板房,以及集装箱改装房等,提高材料的周转使用次数;旧建筑物拆除产生的材料进行妥善处理,尽量在现场进行利用,如经粉碎后用于铺设临时板房及道路基层或回填等。

(4)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临时设施的选址和建设面积设计参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人员编制和进度控制计划确定,具体要求可以参照附录表格执行(仅供参考);临时用房优先采用已有建筑,如果不能则采用活动板房,优先采用两层以上的板房;在临时设施的占地范围内,尽可能提高土地的使用率,避免占而不用现象;临时道路的设置以满足施工要求和消防要求为标准,避免道路设置过宽以及在不必要的地方设置,道路宽度以附录表格为参照,一般单幅路面≤3.5m,双向路≤6m。

(5)施工前对现场施工临时用地进行规划,临时占用和永久占用土地进行区分,并根据其使用功能分别做出利用及保护计划。临时设施的选址考虑与永久设施的位置相结合,包括道路和房屋。施工设计考虑以后土地用途以及地形地貌的恢复,在后期有其他功用的,应避免永久硬化;临时设施建设位置避开文物所在区域。施工开始前,对临时设施建设影响范围内的人文和自然文物进行调查、备案,并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

第4篇:绿色施工方案设计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绿色建筑即指在全寿命周期中,从原料生产、运输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拆除整个过程消耗最少的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与自然融合、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其目的在于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绿色”,即对环境友好,实现人、自然、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物。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21 世纪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收益和成本是绿色建筑得以推广必须考虑的因素。利用生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和方法要求在评价建筑物的经济性能时,要考虑建筑物"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即从项目的构思、策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修建直至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三、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

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期成本,是指从项目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使用直至拆除等一系列过程发生的费用,也即项目在确定的寿命周期内或在预定的有效期内所需支付的研究开发费、制造安装费、运行维修费、报废回收费等费用的总和。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体系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可度量、全面、考虑绿色建筑成本特殊性的原则。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特殊性体现在多阶段性与主体多样性上,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贯穿于从决策设计到报废处置的各个阶段;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主体多样性体现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是由多个主体来承担的,比如社会主体、建造主体、消费主体。本文按绿色建设全寿命各阶段来构建其全寿命成本体系。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成本依据研究阶段的不同,包括决策设计成本、施工建设成本、未来运营成本3个部分,其中未来运营成本又包括运行维修成本、报废处置成本。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决策设计成本、未来运营成本和施工建设成本。其中施工建设成本又包括运行维修成本和报废处置成本这两个方面。

绿色建筑以社会、经济、环境为发展基础,因而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就应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将绿色建筑放到整个社会系统中去分析,而不是仅仅考虑建筑本身的成本。在以上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体系中,各个阶段除了考虑建筑本身的成本外,还要考虑给社会、环境带来的成本,环境成本是指工程产品对环境潜在的或显在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社会成本是指工程项目在生命周期内对社会的不利影响。从图2 中可以发现,在绿色建筑建成交付以前,绿色建筑的成本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来承担,而建成交付以后,成本承担的主体主要是消费者和政府了,在绿色建筑整个寿命周期中,政府作为其成本承担主体是一直存在的,这也表明建筑是存在外部成本的。根据美国机构调查显示,在对其负责的全国172 家医疗中心共2000 栋建筑的运营及维护,采用 40 年分析周期和5%的折现率进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发现运营及维护费用是建造成本的 7.7 倍。据测算,现在建筑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占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总成本的35% 以上。因而,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应该重点放在未来运

营阶段。

四、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控制管理

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就要分析绿色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根据上文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阶段的划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各阶段的影响因素如表下所示:

1、决策设计阶段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1)项目建设标准:

项目建设标准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①建设规模、②占地面积、③工艺装备、④建筑标准、⑤配套工程、⑥劳动定员。

(2)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①占地面积、②功能分区、③运输方式。

(3)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①生产方法、②工艺流程、③设备选型。

(4)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①平面形状、②流通空间、③层高、④建筑物层数、⑤柱网布置、⑥建筑物结构。

(5)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6)设计与管理模式

2、施工阶段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1)绿色施工方案、(2)绿色施工技术、(3)人工、(4)材料、(5)机械(6)现场施工管理、(7)设备、(8)工程变更、(9)工程索赔。

3、运行阶段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1)人力、(2)能源消耗、(3)维修、(4)报废回收。

决策设计成本是指在该阶段进行的项目准备、项目建议书、项目决策、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同时还要考虑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绿色建筑决策设计阶段是对项目投资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并优化的过程,从技术上和经济上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保证绿色建筑投资决策的正确性。该阶段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高达70%以上,对生命周期成本有决定性的影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施工建设成本是指在绿色建筑施工实施阶段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绿色建筑建造本身耗费的人工、材料、机械以及相应的管理费用,以及治理环境所花费的费用和社会成本。在该阶段,应该做好现场施工管理,按图施工,尽量避免工程变更及索赔。

未来运营成本包括运行维修成本和报废处置成本两部分,运行维修成本是指在绿色建筑投入使用后,在使用过程中所耗费的能源成本、养护成本、管理费用、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等;报废处置成本是指绿色建筑使用期满,达到报废年限后进行的拆除、场地平整等费用,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

根据以上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组成,其成本体系如所示:

A、决策设计阶段:(土地征用成本、规划设计成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管理成本)。

B、施工阶段:( 施工建设成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其他成本)。

C、运行维修阶段:(运行能耗成本、维护养护成本、管理成本、改造成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不可预见成本)。

D、报废处置阶段:(拆除成本、场地清理成本、环境成本、残值收益)。

在决策设计阶段,影响绿色建筑成本的因素有项目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设计管理模式等因素。该阶段对建筑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该阶段对整个建设项目成本的影响程度达70% 以上,甚至95%,因而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决策设计决定了建筑施工以及日后的使用,因此应该满足建筑成本承担主体的需求,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成本承担主体的需求与建议,尽量降低成本。其次,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先进的设计与管理技术,例如采用限额设计的思想、运用标准化设计、采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等。

在施工阶段,影响绿色建筑成本的因素有绿色施工方案、绿色施工技术、现场的施工管理、人材机的使用、工程变更及索赔等。在该阶段,绿色建筑成本的承担主体主要是施工企业和政府,施工企业是绿色建筑的建造实施者,应该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做好现场施工的管理,保证无偷工减料、无拖延工期等现象,按照设计方案选用新材料、采用新技术,降低日后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成本。与此同时,在整个施工期间,施工企业应该做好现场的管理工作,及时做好签证记录,尽量避免工程变更与索赔;除了施工企业以外,作为该阶段成本承担的主体,政府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该阶段的成本费用,比如实时的监督、定期的检查等,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建筑成本。

在未来运行阶段,影响绿色建筑成本的因素主要有能源消耗、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建筑维修及报废回收等。该阶段成本承担的主体主要是消费者和政府,在使用阶段,消费者应该加强环保意识,节约能源,政府也应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消费者节能减耗,减少建筑运行成本。决策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对该阶段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决策设计阶段,消费者和政府应积极参与到其中,将未来运营与维护的成本考虑到方案设计中,在项目进行到该阶段时再制定相应的运行及维护方案。

五、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效益分析 根据不同含义的分类,可进行不同的分类。结合绿色建筑的含义,可以把绿色建筑的效益概括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三大方面。 1、环境效益。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采用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对环境影响减少到尽可能的小。一般来说,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 2、经济效益。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地、节水、节材和节约能源及减少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上; 3、个人舒适度。绿色建筑还强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活动空间和减少患病的机会成本。 综合以上概述,可将绿色建筑的效益细分为资源节约效益、生态保护的环境效益、减少污染的环境效益、市政公用设施减负效益、居住健康和舒适性效益。

六、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筑用能已经达到全国能源总量的45%,预计到2020年总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m2,庞大的建筑耗能,将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在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发展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的趋势,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与管理有助于在全社会内推广和运用,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卜一德,赵亚军.绿色建筑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第5篇:绿色施工方案设计范文

关键字:全寿命周期 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全寿命周期理论

全寿命周期指“产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能源,经开采冶炼、加工制造等生产过程,又经储存、销售、使用消费直至报废处置各阶段的全过程,即产品从摇篮到坟墓,进行物质转化的整个生命周期”。

全寿命周期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价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技术和方法。从全寿命周期视角出发,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是指从原材料开采、建材加工、构配件制造、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行使用、维护保养、拆除报废到回收利用的生产建筑产品的全过程。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思想是最近才提出的新的设计理念,它来源于价值工程该设计理念是借助设计对象全寿命周期中与其相关的各类信息,利用寿命周期评价、价值分析和系统优化等手段进行设计,使所完成的设计作品具有绿色等特性。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理念尚不十分成熟,还处于不断的发展阶段,但在一般制造工业产品设计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运用。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最起码应能够满足全寿命的基本使用要求。

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原则

技术先进性准则 技术先进性是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的条件。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强调在其全寿命周期中的每一环节采用先进的技术,从技术上保证建筑安全、可靠与高效地实现其各项功能和性能、保证建筑寿命周期全过程具有很好的节能特性。 

2、资源最佳利用原则

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尽可能减少不可替代资源的耗费,控制可替代和可维持

资源的利用强度,保护资源再生所需的环境条件。尤其要注重节地、节水,充分

使用洁净能源,可循环、可重复和可再生材料。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筑全寿命周期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固体与气体污染物、污水等废弃物最少,带来的环境负荷最小。

3、经济合理性原则

经济合理性是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即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获得丰厚的寿命周期经济效益。所谓寿命周期成本是指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建设费用、使用维修费用、残值及清理费用等。

绿色建筑实施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绿色建筑比普通建筑投资成本会高很多,实际上,通过增强条例与技术间的协调,加强管理,综合性的设计可以使绿色建筑以较低的投入取得较高的收益。

建筑的一次造价和使用期间操作运行费用、维修费用、更换及改造费用等构成经济学家所称的“全寿命费用”,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方案的优劣。建筑产品的后期投入与一次造价的比例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项目而异,但后期投入始终是非常可观的。事实上,绿色建筑由于能源、资源的节约而带来的建造成本与使用成本的降低,由于自适应性设计带来的维护、改造费用的大大减少,以及后期环境成本的降低等,都为其带来可观的效益。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根据建筑生态模型,建筑在时间维度上需要考虑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与转换。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建筑一旦建成投入运营,将与其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直到整个物质生命过程结束。就生态化设计而言,不能把建成环境当作静态不变的系统,认为它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不会产生相互作用。设计者应当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认识到建筑,其生命周期是指从材料与构件生产、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的全循环过程,即建筑的全生命周期。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包活确定设计目标、初步方案构思、备选方案设计、寿命周期评价、分析改进与确定最佳方案等,如图所示,这几个阶段构成一个反馈系统,并不断地互相交换信息。 

1、 确定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指明了设计的目的和方向。总体目标应该是在满足建筑使用舒适性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寿命周期中的能源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影响。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制定相应的目标,体现其特性和要求,确定合理的系统边界。设计目标同时还是评价指标制定的依据,决定着设计成果所要达到的性能标准。

2、  初步方案设计 

在明确了设计目标之后,应根据设计任务所规定的条件对建筑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分析是设计的开始,是指导设计的基础。对建筑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分析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需要建筑师、规划师、环境工程师等不同专业人员的协作。分析的内容包括:建筑的选址、容积率、朝向、外形、能耗等。

把建筑作为整体的系统来对待,就意味着综合的结果比个体的特征更重要,系统方案之间整体的比较比个体的比较更具有意义;融入各项指标的整体函数的模型评价比逐个的评价更具说服力。

在对建筑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形成初步方案,确定实现初步方案的主要材料、结构选型、构造方案以及初步的施工方案、设备系统等,形成多个备选建筑方案。

绿色建筑是由相互协作且环境友好的产品、体系及设计元素构成的高效联合系统。简单的叠加或重复系统不会产生最佳的运行效果或费用的节约。相反,建筑设计者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建筑体系和元件作为整个结构中相互依存的部分,而获得最有效的结果。这种概念需形成于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并在整个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得以贯彻,直至建筑完成并投入使用。

3、寿命周期评价 方案设计的过程是一种系统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也是对设计系统实现优化的过程。因此,应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与评估,寿命周期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力的手段。

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建筑师总是在不同的方案间,在可供选择的选项上进行取舍。这些选项我们称之为变量,建筑设计中的变量包括:材料的选择;建筑的朝向;开窗大小;屋顶形式等等,每一个设计变量代表了一个设计问题及其设计对象的描述参数。参数的具体数值随着设计过程的不断深入,逐渐地由粗向精、由模糊向清晰转化,直到最优解,达到整个设计目标。对每个变量进行分析,选择和优化组合是进行评价和设计的最终目的,这些变量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环境性能表现并决定着建筑设计的内容。

4、确定方案

分析评判结果,并据此对原方案进行反馈改进,使方案进一步优化,选择出最佳方案。 

四、面向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节能措施

1、建筑建材获取阶段节能措施。大力研发环保节能型建材,在预算可行的情况下,建设决策者应以“机会成本”分析,即通过评价使用节能材料的预期收益来决定节能材料的使用量。国家对于节能材料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原材料的开采、加工技术遵循国家环保标准;建材采购本着因地制宜、就近优先的原则,以减少运输中的能耗。

2、建筑规划设计阶段节能措施。建筑规划设计满足实际需要的建筑功能,不追求无效、冗余的功能,以避免不必要的能耗。科学、系统统筹设计建筑功能布局,与环境协调,以便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建筑规划时,要考虑建筑物的间距、朝向、体型、体量、绿化配置和地域气候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尽可能扩大节能材料使用面积,如积极采用新型保温隔热墙体,尽可能多使用节能设备,提高新能源使用比重。

3、建筑建造阶段节能措施。施工现场建筑材料集中放置,分类管理;存放地点围绕施工点进行科学布局,以减少施工中建材运输的能耗。材料使用依据建设需要限额使用,合理配置和使用周转性材料和工程设备。施工中采取合理技术,既尽可能减少不可替代资源的耗费,控制可替代和可维持资源的利用强度,又能保护资源再生所需的环境条件。通过科学管理制度建设营造安全、卫生的施工环境,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参考文献

[1] 孙璐. 从寿命周期的角度看绿色建筑设计[J]. 城市环境设计, 2005,(05) .

[2] 林学浩. 刍议建筑节能设计体系的优化与创新[J]. 建筑节能, 2011,(01) .

第6篇:绿色施工方案设计范文

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NIST-NationalI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2005年初的一份报告指出,仅仅由于项目成员之间数据互通性的要求而产生的成本就使建设项目效率降低6%左右。BIM采用的是服务建设项目“从摇篮到坟墓”的思想方法[4]。BIM服务于项目完整的生命周期:把整个项目从概念到施工到运营到改建拆除的整个过程作为服务对象。而CAD只提供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的文档。BIM产生的二维和三维图形是真正智能化的。BIM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营管理阶段为开发商带来极大的效率和效益:设计师可以像用GIS那样查询BIM模型中的信息。BIM模型元素知道自己是什么,知道自己有哪些特性,同时能够模拟自己真实的状态。建筑师和工程师可以在一个真实的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以及看到各种设计成功地集成在一起。设计师是在真正地设计那些建筑系统和组装支持这些系统的数字,而不是仅仅放置图形。这些数据是在项目生命周期的过程中慢慢生长起来的,这些信息在其他系统(例如项目交付给客户)上的组织和繁殖也将是BIM组织的一个重要部分。把BIM模型和进度计划软件的数据集成,让业主及团队能利用三维的直观优势,可以按月、按周、按天看到项目的施工进度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分析不同施工方案的优劣,从而得到最佳施工方案[11]。把BIM模型和施工方案利用虚拟环境作数据集成,便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作施工仿真,对项目的重点或难点部分进行全面的可建性(Constructibility可施工性)模拟以及安全、施工空间、对环境影响等等分析,优化施工安装方案。BIM的应用结合BIM模型、施工计划和工程量造价于一体,可以实现建筑业的“零库存”(限额领料)施工,最大程度发挥业主资金的效益[11]。近十年世界各地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证明,信息有效互用是BIM给建筑业带来的主要价值之一,应用BIM可以帮助消除上述额外成本的发生。BIM应用为建筑业工业化不但解决了信息创建、管理、传递的问题,而且BIM模型、三维图纸、装配模拟、采购制造运输存放安装的全程跟踪等手段为工业化建造方法的普及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项目的产业链包括业主、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监理、供应商、销售、运营商等,一般的项目都有数十个参与方,大型项目的参与方可以达到几百个甚至更多。对工程的各个参与方来说,减少错误对降低成本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而因此减少建造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工程的成本。应用欧特克建筑资讯模型著名成功案例有德国慕尼黑的宝马世界(BMWWelt)、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Mercedes-BenzMuseum),以及位于斯图加特的保时捷博物馆等许多世界知名案例,均为使用该项技术来完成整个设计项目[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村空间规划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即采用了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为基础的数据信息管理。设计师将奥运村空间规划及设施以三维图形方式处理并创建BIM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在完成奥运村空间规划的同时,就自动产生与奥运村三维图形对应的奥运村物资、设施数据库,这确保了奥运村的资产管理、物流服务直观、准确、高效。该信息管理系统以BIM为基础,同时配合专业的协同作业软件,使得奥运村的空间规划、物流服务可以实现在线设计与管理。目前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BIM标准或者制度了。

2铁路设计与BIM

2.1应用BIM的必要性

设计单位用BIM的目的是从业主那里拿到设计项目,然后又好又快地把设计任务完成。实际上,BIM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座虚拟建筑,一个建筑信息模型就是提供了一个单一的、完整一致的、逻辑的建筑信息库。BIM不仅仅是另外一个工具或者甚至就是另外一套CAD软件,事实上BIM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一个包含信息的模型,用来回答生命周期中关于这个项目的所有问题。BIM数据超越了设计过程,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不断壮大,特别是在运营和维护阶段。因此,设计单位应用BIM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提高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如,方案设计阶段,使用BIM技术能进行造型、体量和空间分析外,还可以同时进行能耗分析和建造成本分析等,使得初期方案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初步设计阶段,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建立BIM模型,利用模型信息进行能耗、结构、信息流变化等分析,进行各种干涉检查和规范检查,以及进行工程量统计;施工图阶段,各种平面、立面、剖面图纸和统计报表都可从BIM模型中得到。(2)提高协同作业能力。设计需要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专业协调,包括设计计划、互提资料、校对审核、版本控制等;BIM主要协调不同专业设计师的情况,包括建筑、结构、机电、造价、绿色、数据、通讯、安全等,保障高质高效提供各类设计图纸,以及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和业主的沟通交流,和承包商的施工配合等。(3)设计工作重心前移。目前设计师50%以上的工作量用在施工图阶段,以至于设计师得到了一个无奈的但又名副其实的称号———“画图匠”,BIM可以帮助设计师把主要工作放到方案和扩初阶段,恢复设计师的本来面目。(4)提高市场竞争力。工程总承包是建设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我国绝大多数勘察设计与施工集团企业不具备完善的总承包管理体制和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在咨询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技术支持能力、合约管理能力、专业施工协调能力以及相应的资金运作能力和融资能力等关键能力与国际工程总承包商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2.2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领导重视,没有领导的重视,一切都无从谈起。其次要组建好团队。合适的团队是保证计划得以成功实施的战术关键,通常需要BIM经理、技术主管和设计师。BIM经理不能承担具体的生产任务。技术主管不能同时是BIM经理。设计师也不能承担技术主管的职责,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做设计。设计师是指设计BIM模型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必须是承担具体的生产任务的那些人。第三要明确目标。为BIM项目模型定义实际的目标,然后在以后的项目中逐步提高目标。最最重要的是要定义清楚客户从BIM流程中需要的东西,每个项目结束以后,和客户讨论分析成功和问题,要做好逐步积累。BIM是一个逐步累进提高的过程,不能指望第一个项目就有一个完全成熟的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使用,对于任何新流程和新技术来说,都得先学会爬,再学会走。第四要做好协同设计。协同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统一标准,否则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在国外,一些大型设计公司都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CAD制图标准。而我国目前只有手工绘图时代的制图标准,缺少行业统一的制图标准或者制图规则,不仅导致设计公司之间难以交流,而且由于基于CAD的二次开发软件公司没有统一的标准,设计单位在使用这些二次开发软件绘图时更造成了标准在公司内部的不统一,最后导致在项目中图层、字体、色彩、工作方式、精度等很难统一。国外早已实现了协同设计,现在只是从二维转向三维,而我国则要同时完成从二维向三维及协同设计的升级。

2.3铁路信号与BIM

目前国内铁路信号设计仅限于二维的CAD设计模式,并且行业特点突出:(1)专业性强,局限性大;设计软件少,适用范围小;(2)协调性差,资源共享度低;(3)强、弱电信号信息瞬时动态变化,系统及场景模拟非常困难;(4)系统直接涉及行车安全;(5)系统复杂,信息量大。根据国情与行业实际,结合专业领域现状与特点,提出铁路信号领域项目设计应用BIM的基本思路:转变传统设计思路,应用BIM技术和方法建立信号专业信息模型,实现从二维图纸到三维图纸的设计转型;建立、完善相应的标准和制度。铁路信号设计应用BIM应从行业和专业两个层面、分多个阶段逐步实施考虑。(1)明确认识,转变思想。一要清醒的认识到BIM在国内外各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更要看到国内铁路行业的应用几乎为零的现状。二要清醒地认识到BIM是从二维图纸到三维设计和建造的信息革命,为工程设计领域带来了第。因此,一定要从传统设计思想中跳出来,尽早完成从信号专业传统设计思想向BIM思想的转变。(2)建立专业信息模型。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建筑信息模型十分丰富,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BIM标准或者制度,机电专业的信息模型也有不少,但铁路信号专业的信息模型目前还是空白。首先应组建好模型设计团队。然后做好总体规划,制定计划,明确目标。既考虑专业与行业对接,也要考虑行业与国内国际对接。由于行业和专业特点,铁路信号专业的信息模型的建立任重道远。应该奋起直追,尽早着手基础性工作,学习借鉴建筑信息模型思想,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专业信息模型建立。(3)逐步实现设计转型。以新的平台和手段,为业主、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监理、供应商、销售、运营商等,提供服务于项目完整的生命周期的有效信息。具体目标如下。第一步,完成设计转型。应用BIM技术和方法,完成铁路信号设计从二维转向三维的转型;将专业设计融入项目设计,实现协同设计。完成铁路信号设计从专业到行业的协同设计转型。第二步,实现信息共享。对专业之间的协调问题、设计施工之间的协调问题和业主由于理解偏差等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以便共享,解决掉这些问题。减少甚至消除因信息不共享造成的额外成本发生。第三步,做好优化方案。在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中更好地优化项目方案。第四步,实现专业信息模型可视化。第一阶段,使信号项目设计与建设、施工、监理及运营维护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在设计阶段的模拟实验设备布置安装、系统运行。减少以至于消除“差、错、漏、碰”,提高设计质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设计成本。第二阶段,实现专业信息模型与实际应用系统瞬时动态信息的结合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信息模型的可视化。第五步,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在工程建设与管理活动中应用4D(3D+时间)及5D(3D+时间+成本)技术和方法,协助行业由经验管理方法提升为科学化管理方法:如为施工方提供模拟服务,也就是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从而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减少窝工及返工等,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等;为业主提供模拟服务,减少工期延误,降低人、财、物的浪费,合理控制投资,提高工程质量。(4)制度建立。逐步积累过程经验与教训,建立、完善制度,规范行为。(5)完成工程设计、咨询的国际对接。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

3结语

第7篇:绿色施工方案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状;强电施工;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171-01

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进行强电施工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一)设计方案不够规范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应该提前做好进行强电施工的设计方案,而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都是没有规范的图纸或者文件的东西来做参考,相关设计单位只会给出非常简单的电气安装的位置和简略的说明并不会出具详细的资料给施工人员,双方也缺乏必要的沟通,这样不仅给施工造成很大的不便,而且不利于保证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能给施工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设计单位应该与施工方保持紧密的联系和沟通,在实际施工中遇到问题,及时的进行交流,做出施工方案的调整[1]。

(二)我国的用电标准

不管是商业用电还是住宅区的用电,都要有一定的设计方案,不同的建筑层和不同面积的建筑是有很大用电差异的,在实际做设计中应该根据每个建筑里的配电间和室内总配线的多少去进行,在做设计的时候对不同的用电负荷进行标注说明,然后再进行相关配置。以免在后期使用中的操作不当使配电系统损坏,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隐患[2]。

(三)防雷设计与电源插座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进行强电施工时,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非常多,一般情况下都会根据图纸去进行施工,而图纸中会标记清楚这个配电间所能承载的用电负荷量是多少;有多少电源插座;图纸在施工时还是会和实际情况有些差异,很多单位还会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导致电源插座跑偏产生的电流大小不同等原因。在做好电源插座的同时,防雷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夏季雷电天气频繁,防雷设计显得尤为重要[3]。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强电施工与设计方法分析

(一)基于用电标准的灵活性设计

在电气工程中强电工程的施工非常重要,在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时,强电工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反应的是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也跟建筑物的安全息息相关。建筑单位在进行电气工程中的强电工程设计时,应该使用专业的团队,采用安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设计的图纸要一目了然,在图纸上标注清楚各种设备机器,把相关的测量参数予以说明,施工人员应该做到清晰的能理解设计图纸上的位置,按照一定的方案进行施工,在进行作业时谨慎细心保证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让建筑的安全不受到影响。

(二)不同用电系统的设计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电,强电施工的意义和作用就是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同时能够有效保证整个供电工程的安全。现在一切都在向一个环保的发展方向走,在对照明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环保的因素,同时也要顾及到节能的作用,在建筑物的楼梯通道,一般选用节能灯,而且楼梯内设置相应的感应系统,能很好的节约用电的目的。当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适合这种节能灯,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用途特性去进行设计。

(三)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目前我们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强电施工技术各方面还不够成熟,而且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对强电施工工作缺乏一定的监管力度,在进行强电施工时是需要很多部门之间互相协调配合的。很多单位在进行强电施工时与其他部门没有沟通好,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一些问题难以解决,给工程的进度带来一定的麻烦。

相关的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有非常强的安全意识,并且严格的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进行作业时把各项指标都牢记在心。

三、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强电施工作业的优化策略

(一)针对基于用电标准下的灵活性设计

在标准的用电负荷下,变电系统应该进行灵活性的设计,施工单位在对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进行作业时,应该考虑的全面一些,根据图纸把变配电室的位置选择合适,把握好在建变配电室时符合安全相关要求,对施工楼层的用电负荷拿出实际的计划方案,把用户住进这个建筑用电量的最大负荷情况考虑进去,让用户的用电负荷和变电系统的正常运作都保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把综合因素都考虑进去,让建筑用户安全用电得到有效的保障,做到灵活性的设计。

(二)供电配置和建筑照明

供电配置是建筑照明的基础设施。在城市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也使得绿色环保快速进入建筑行业,尤其是在建筑的装饰设计过程中更是得到广泛的应用,很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在建筑照明灯的选择使用更应该倾向于一个节能环保的方向,政府的相关部门和建筑单位应该加大对节能环保的宣传力度,让人们尽可能选择节能环保的灯,这样做不仅能提高人们绿色环保的意识,从而能节约人们电费的开支,节能灯在价格上比白炽灯能稍微贵一些,但是在绿色环保和节能的作用上,是有自己非常大的优势的,是白炽灯没法比拟的。一些市政部门,在选择灯具时要科学合理的进行选择,要符合道路安全的要求下去进行,并且选择一些节能灯,同时还要保障其使用质量[4]。

(三)建筑电源和建筑防雷

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强电施工作业时,强电施工图纸是经过专业的测量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从而绘制的图纸,应该严格的按照施工的图纸来进行,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选派专业的人员进行全程跟进,保证施工中建筑的电源和插座在科学合理的设计位置,同时保证它俩之间是相互匹配的,能安全的保证建筑的使用需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防雷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建筑的形式、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综合因素去设置,把雷电可能带给建筑的危险降到最低。

(四)加强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的管理控制

从电气工程设计方案到施工过程的全程管理,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程序,从图纸的设计到施工计划方案最后到准备材料和确定施工人员,监管部门应该做好全程的监督与管理,把控好每个阶段,让工作在一个有序、科学、合理的状态下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结束语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强电施工是一个比较负责的施工项目,我国目前的强电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建筑工程工作者在工作实际中不断探究优化相关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秦尚成.刍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强电的施工与优化设计[J]. 电子制作,2014,23:280-281.

[2] 张淑琴,邹春涛.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与设计方法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7:130-131.

第8篇:绿色施工方案设计范文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想解决市场竞争、业务承接问题,获取项目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显得至关重要。

    项目成本管理控制贯穿从投标到竣工结算和保修服务期的始终,其中主要包含了项目前期的竞标投标阶段,具体施工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可行性准备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整体的控制及造价结算阶段。

    一、投标阶段成本管理控制

    在投标阶段通过编制施工图预算为最终确定标价提供依据。根据勘察施工现场情况,技术部门应根据施工技术措施,按招标文件规定工期要求,制定方案,计算出工程总的直接和间接耗费,并确定获利浮动率,在此阶段着重控制标书、差旅费、公关费等投标费用支出,预计包括交工后保修服务费在内,依此作为最低投标报价,除经营战略需要外,应及时做好各种风险测评,具体包括的测评量化工程有: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工程的功能性、施工方案,在确保工程预算的保证的前提下,提出并且执行可行性最大的工程施工方案,做到及时施工,不耽误工期等。其次避免承揽不能盈利的工程项目;最后在投标报价时要精打细算,细化分解,做到成本心中有数,以确定企业可能的获利空间。

    二 、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工程中标后,企业还可以根据中标价调整预算成本以确定工程项目预算,使预算成本成为项目经理部的底线。当企业下达后,项目经理部即据此编制责任成本预算,一是根据图纸和技术资源对施工技术措施、组织程序、作业形式、机械设备运行、人力资源调配等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应用生产要素;二是在对当地劳动力、材料消耗、工程机械定额等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劳动定员、机械运行及材料供应流程,反复比较控制物料、机械单价,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三是以分部分项工程量为基础制定,按照部门、施工班组以及个人分担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

    三、施工过程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一)做好预控

    项目部前期的准备工作应做到八个字“先算后干,心中有数”,在对工程所需的原料、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不可抗性的损耗做好充分合理科学的对工程性能的量化分析,综合参考招标投标协议中的相关规定与施工单位自己切实的情况,标志目标成本预控计划,参照相关规定,设定一系列的参数为红色预警指标,制定在预期时间内达到的目标,化整为零,责任分工到个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工程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以及科学切实的可执行性利润范围。

    (二)做好中期控制

    八个字即可归纳“边做边算,不断调整”,在除去从质量管理成本控制要效益、从工期管理成本控制要效益外,以双方互盈为出发点,切实做到控制成本,还真正需要从生产要素成本管理控制要效益,这是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出高效性能的宗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到扎实控制,即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费用、间接费用。

    1、施工材料费用的管理控制限度

    对于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材料费用的预算成为工程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做好材料的费用预算,即两个步骤:一是工程的采购环节;二是工程的施工环节。

    对于材料的采购环节,应该及时的建立与执行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负责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权限,保证材料采购过程做到公平公正,采购员与相关的付款岗位的分离,制约以及监督,着实做到完善采购过程,其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及其权限,把握好材料的进货关口,保证从厂家直接进货;对于大宗材料采购要根据材料性价比和项目实际选择意向货比三家方可执行;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长期稳定的材料供应商以争取更多的价格折扣优惠并延期付款条件,建立健全内部资源信息网络和平台,实行有效的沟通调剂。

    施工环节:紧紧抓住施工预算,对施工中所耗主要材料进行监管,项目部应做到各个分工工程相互监督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可行性的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用量的预算控制,以红色预警指标为界限;降低损耗率的同时, 限额领料配比发料,实行责任到个人, 建立适当的奖罚制度; 倡导绿色环保,鼓励施工班组及施工人员对于边料、下角料回收、重复利用,变卖出售冲减工程成本,使材料用量与个人经济利益紧密相连,保证工期进行的高效性;且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避免资金占用影响周转,减少资金成本。

    2、人工费用控制管理工作

    根据工程施工内在规律和本身要求,策划出组织精干、工艺合理、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案,平衡安排每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依照立体交叉、平面流水作业的基本原则,确定合理的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使得工序作业不停顿、工作面不闲置,各个施工小组有序合理的开展各个工作。运用公开竟标、劳务分包的方法,选取一些相对固定的具有扎实专业的施工技术公司作为长期合作方,方便于使用人工费承包管理方法、精心统筹安排、加强劳动力资源配置、合理布置现场,合理安排人员的进退场,防止产生窝工现象的发生;对于企业自有职工,应按工作质量和完成工作量多少分配工资,避免出工不出力情况发生;雇佣的少数临时工应定额定量用工,结合工程特点和工种来合理安排工作,避免使人工费用成本的增加。

    3、机械费用控制管理工作

    和上列费用相比,机械使用费在整个工程费用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项目部在施工方案设计时,应该在满足工期、质量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几点:机械使用时间最短、配备机械最少、机械进退场合理,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当工程确实需要租用其他外部机械时,应做好工序衔接工作,尽量使其满负荷工作。 工程设计人员不但可以运用施工现场的不同工序交叉安排与合理布局等相关措施来使机械利用效率提升,而且可以尽可能加强机械人员的操作培训,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损失而引起工程成本的增加。

    4、间接费用的管理控制

    项目部应严格控制其他费用的使用,减少非生产人员,使一人多职,增加工作时间。还可以指标控制、一支笔审批、费用包干等措施来使非生产性费用降低到最少,其他费用应该控制在项目计划范围以内,从而更好地达到降低非生产性费用的目的

    四、加强事后控制管理与工程成本盈亏分析

    “事后结算,以观后效”,这就需要做好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工作。不管是工程进展到何种程度,都要以项目部为核算单位,以地下、装饰装潢、主体结构为时点,及时分析各阶段具体进行施工操作的过程成本的执行结果,分析成本的不稳定性起伏原因和产生的影响,如成本节约,成本超支;总结并且寻找更进一步的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路径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编写记录成本分析得出的结论,即成本分析及盈亏预测报告,以便上层领导包括项目经理在内,随时掌握项目的成本额;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亏损现象;在工程竣工后,做好工程总成本的预算,写出实际可行性较大的总结汇报,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五、完善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竣工验收阶段要着重做好工程的收尾工作。首先要对人工、机械、材料以及生活后勤设施进行清理,做到及时清退和抓紧转移,以降低费用,减少成本。其次,要对剩余工作做全面核对,以免造成遗漏。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情况,准备详尽的资料,及时提出变更请求并落实专人负责。再次,要安排技术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竣工验收资料。在向业主提出最终结算工程价款总额前,预算人员必须与财会人员认真全面的核对,互相补正以免漏项,确保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完善结算程序。

    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经理应根据实际工程质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作为保修费用控制依据,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就近施工的员工,尽量节约这项后期费用支出。

第9篇:绿色施工方案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双排抗滑桩

1引言

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中,其边坡稳定性会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不可避免出现深挖路堑边坡,导致公路边坡失稳。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大气降水以及地震灾害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边坡的开挖方式、防护设计方案以及养护和绿化等方面[1]。在此背景下,如果边坡防护设计不当,其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给路面的行车安全带来威胁。

2工程概况

在建云南省墨江至临沧公路TJ6标段主线起始桩号K70+950~K84+850,路线全长13.916km。其中,K70+950~K71+200左侧边坡于2019年11月15日开始开挖,2019年11月20日路基左侧第五级边坡开挖完成后,发现边坡坡顶、坡面出现开裂现象。为防止滑坡继续发展,业主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暂停该段挖方边坡施工,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在滑坡坡脚反压回填,回填高度≥6m,滑坡发展速度得到暂时有效控制。

3边坡防护新理念

在传统高速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工作中,为了实现边坡的稳定性,保证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设计人员往往更注重边坡强度功效,采用混凝土灰色防护,这一防护形式具有投资成本高、工程量大以及单调等特点,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不协调,在目前的高速公路边坡防护设计中已逐渐被淘汰。新形势下,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新理念提倡以边坡稳定为基础,采用绿色防护新理念,因为绿色防护具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恢复植被、防护浅层边坡以及完全覆盖岩土边坡等众多优势,既实现了加固和绿化刚柔并剂的效果,又能保证边坡稳定、解决边坡防护与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

4滑坡形成机制

高速公路工程边坡是在岩体、土体、自重以及人为等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斜度的临空面,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能会由于不利地形条件、土层及岩土结构,工程施工、大气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使边坡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产生相对位移,边坡丧失原有的稳定性,进而形成滑坡。在本工程项目中,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同样受不利地形条件、土层即岩土结构,工程施工、大气降雨等因素的影响。(1)有利地形条件:滑坡处位于单项人工斜坡上,坡度为45°~53°之间,坡度较陡,坡脚路基已超出开挖范围,形成临空面,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2)不利的地层及岩土结构。滑坡所在区域内的边坡主要以全风化的砂岩、强风化的炭质页岩夹砂岩为主,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软,遇水软化速度快,岩体强度下降,自稳能力差,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3)工程施工。K70+950~K71+200段为深挖方,路基左侧为高边坡,开挖后由于未及时封闭坡面,其在大气降水、暴晒等自然因素影响下,导致开挖后的边坡强度大大降低,出现失稳、使边坡坡面出现了大量的节理裂缝,导致坍塌。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未及时封闭边坡是造成滑坡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4)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一部分随着边坡坡面向坡脚排泄,对边坡造成冲刷;另一部分通过岩体风化裂缝下渗,使坡体含水量增加,岩体和斜坡强度降低。大气降水既是造成滑坡产生的自然因素,也是主要的外在因素。总的来说,K70+950~K71+200段在不利地形条件、不利地层即岩土结构、工程施工以及大气降水等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该路段边坡出现变形,从而产生滑坡。

5边坡防护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针对因滑坡造成灾害的路段,需结合其对本工程项目的危害程度、维修难度以及勘察结果进行综合性防护设计[3],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5.1综合治理原则

在本工程项目中,由于造成滑坡的影响因素较多、性质复杂、规模较大、危害严重,需要对滑坡路段使用抗滑桩、抗滑挡墙、锚杆(索)等岩土支挡和锚固措施、加强排水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5.2安全第一原则

在设计边坡防护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加强注意本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地形、地质条件、大气降水、工程施工等不利影响,力争一次完成,不留任何安全隐患,不引发新的灾害,保证本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营。

5.3施工便利原则

全面考虑工程项目施工的便利性、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断健全与完善安保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不受威胁。

5.4经济合理原则

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成熟的岩土工程治理技术,防范灾害的发生,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解决经济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5.5环保美观原则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尽量做到不破坏原坡体上既有的植被,并对边坡的开挖部位进行绿化,使工程环保美观,以此增加公路的运行能力,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程度。

5.6动态设计原则

由于受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钻孔局限性的影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滑坡地表的监测和巡视,随时掌握和了解滑坡动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另外,将信息化施工运用到其中,遵循动态设计原则,一旦发现局部滑面与方案设计不一致时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并优化和调整设计方案。

6边坡防护设计方案

6.1双排抗滑桩支挡

(1)刷坡减载。将第2级边坡坡脚位置作为清方起点,向上按照设计坡率1∶1.25~1∶4,再根据调整后的边坡坡率清除部分滑坡体,减小滑坡推力。(2)抗滑支挡,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在K70+991~K71+231段第1级边坡平台处设置41根尺寸为1.8m×2.4m抗滑桩进行支挡(前排桩),桩长18m,桩间距6m;K71+030~K71+180段在坡顶距主线中桩65m处设置26根桩径为1.8m×2.4m和2.0m×3.0m的两种桩,桩长为22m~24m,抗滑桩全部采用C30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浇筑,桩间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挡土板,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在K70+950~K71+300段主线坡脚位置设置路堑墙。抗滑桩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3)为防止边坡出现局部滑移,在第1级边坡处设置路堑墙,墙顶采用锚索框架防护;第2、4级边坡处设置抗滑桩段落外,其余全部采用锚索框架植草加固;第3级边坡K70+950~K71+200段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K71+200~K71+300段采用锚杆框架防锚杆框架护;第5级边坡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4)排水工程。①截水沟:在距离挖方坡顶外的5m处设置尺寸为40cm×40cm的坡顶梯形截水沟,并采用C20现浇混凝土浇筑;②排水沟。在每一级的边坡平台处分别设置尺寸为40cm×40cm的平台排水沟,并采用C20现浇混凝土浇筑。

6.2单排抗滑桩+坡面强防护

由于本工程项目滑坡产生的位置为者整村下方,清方困难。因此需要对已产生滑动位置进行抗滑支挡。(1)刷坡减载。将第2级边坡坡脚位置作为清方起点,向上按照设计坡率1∶1.25~1∶6,根据调整后的边坡坡率清除部分滑坡体,减小滑坡推力。(2)抗滑支挡。为确保滑坡的稳定与安全性,K70+972~K71+182段在坡顶距主线中桩73m处设置36根抗滑桩,桩径为1.8m×2.4m、2.0m×3.0m两种,桩长为22m~25m,抗滑桩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浇筑,桩间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挡土板,部分抗滑桩顶面以下1m、2m分别设置预应力锚索,采用6束Φ15.2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1860MPa),锚固段长度10m,单孔锚索设计锚固力340kN,锁定锚固力272kN。如果继续开挖施工,滑动面势必会出现下移,因此需要在K70+975~K71+230段主线坡脚位置设置抗滑挡墙,K70+950~K70+975段、K71+230~K71+300段主线坡脚位置设置路堑墙。(3)边坡防护。第1级边坡坡脚设路堑墙,墙顶采用锚杆框架防护;第2、3级边坡采用锚索框架防护(6束Φ15.2mm钢绞线),锚索设计荷载650kN,锁定荷载480kN;第4级边坡除设置抗滑桩段落,K71+182~K71+230段采用锚杆框架防护外,其余坡面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第5级边坡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4)排水工程。①截水沟:在距挖方坡顶外不小于5m处,设置尺寸为40cm×40cm坡顶梯形截水沟,并采用C20现浇混凝土浇筑;②排水沟:在每一级边坡平台处设置尺寸为40cm×40cm的平台排水沟,采用C20现浇混凝土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