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危化品管理方法范文

危化品管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危化品管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危化品管理方法

第1篇:危化品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改进: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72-02

高危药物是指若使用不当,会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我国一直以来高危药品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有一套自己的规章制度及要求,然而每家医院的高危药品从数量、标识、高危药品的划分到管理方法五花八门,各不相同[1]。通过一年多以来,我科高危药品管理办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以及对周边医院的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改进前的管理方法及存在问题

1.1.1将高危药品分类后固定基数,班班交接。我院药剂科统一制订高危药品目录,我科高危药品有:肾上腺素、多巴胺、地西泮、氨茶碱、东莨菪碱、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专柜放置,固定基数各10支,班班交接。

1.1.2 存在问题 基数难以固定,我科是儿科,其中氨茶碱及10%氯化钾注射液因患儿用量小,如统一配药时很容易多出基数。交接班费时,由于品种多,交接次数多,每日三班交接,至少需花费5分钟/次。存在潜在风险,护理人员为了保持固定基数、减少交接班清点数量而将多余的药品另外放置以供日常使用。据非正式了解多家医院多个部门日常实际操作中护理人员私下均采用此方式,从而达不到高危药品管理目的。

1.2 改进后管理方法

1.2.1 规范种类 结合上级医院检查指示,药剂科重新归类高危药品目录,我科涉及常用的高危药品只有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种类精简后易于管理。

1.2.2 专柜存放 将高危药品分类后专柜放置,内外均给与醒目标识,设置红底字“高危药品”提示牌,不固定基数,所有高危药品均放于专柜内,因儿科用药特殊,剂量小,集中配药时10%氯化钾注射液很容易多出基数。

1.2.3 专人检查 每日由总务班专人领药后将高危药品按效期先后排列存放于专柜内检查并签字,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1.2.4 强化高危药品管理意识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高危药品知识,要求人人熟悉科室高危药品的管理规定,掌握药物作用机制、用途、剂量、给药方法、给药时间、配伍禁忌等,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人人知晓高危药品管理目的及重要性,均养成随时专柜存放的意识。

1.2.5 名称及外形相似药品的管理 对于名称及包装相似的药品加强管理,全科护理人员高度重视,互相提醒,并分柜放置,给予醒目标识。

2 结果 通过半年的追踪检查及暗访发现,改进后的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易于被护理人员接受,护士均能随时将高危药品放于专柜内,标识随时保持醒目状态,无用药差错发生。减少了交接程序,不仅能真正达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2]目的,而且能真正达到高危药品管理目的。

3 体会

高危药品是指那些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物。临床工作中护士是药物使用的最后执行者,如果稍有疏忽,给患儿使用出错,将会直接造成对患儿的伤害,有时甚至是难以弥补的危害。

3.1 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改进后提高了高危药品管理质量,规范了高危药品种类后我科高危药品只有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10%氯化钾注射液,两种药品外包装盒颜色鲜明,专柜放置后,易于辨认。按效期排列后,避免了护士因工作繁忙,为取药、用药快捷往往不能按“先进先出”的原则用药,易造成药品过期的现象。[3] 尤其对于名称及外形相似药品的管理加强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警惕性。由于药品批次不一、生产厂家不一,药品的包装形态各异,我科对于同种药品包装改变后以及形态相似的药品,初次领药的护理人员负责告知全科每一位护士。例如批号为1112241的氢化可的松和批号为1210301的小儿氨基酸安瓿极度相似,且安瓿上均有“氨基酸”字样,护理人员工作繁忙时很容易出现错误,我科要求分柜放置,且均给予醒目标识,人人知晓,配药时养成习惯与身旁的人二人核对,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警惕性,未发生配药差错。

3.2 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改进后加强了病人的用药安全性,减少了护理差错发生 高危药品集中专柜放置后不固定基数,让护士不再有无法固定基数的担忧而将高危药品私下“藏”着用。我科属基层综合医院儿科,无中心配药,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士配液量大,且每组液体大多为30-50ml,配液护士配液时需注重速度,不然无法保证责任护士续瓶,如药品混放很容易在繁忙时出现差错。病房药品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不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它潜在的可能是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4]。进行了专柜集中放置、效期排列有序后确保了病人的用药安全性,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提升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水平。

3.3 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改进后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实际管理过程中可操作性强,护士易于接受。每日由总务班专人领药后检查、排列并签字,护士长每周五大检查一次,不再需三班交接,节省了时间,达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云坤,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建议[J].中国实用医药,2013.2

[2] 许薏萍,把护士还给病人的做法与设想[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7(3): 58-59

第2篇:危化品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危药品;ABC分类法;安全管理

临床不断更替新型高危药品造成库存药品种类越来越多,致使病区临床高危药品的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有相关研究报道指出,对高危药品加强管理能显著减少用药损害,提高用药安全[1]。为研究ABC分类法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ABC分类法前后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起开始实施ABC分类法管理,护士173名,平均年龄(32.1±4.2)岁。学历:113名本科,大专及其以下60余名。护士职称: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58名,初级职称110余名。工作年限:0~5a护理经验96名,6~10a护理经验68名,其余护理经验均在10a以上。各病区护士长负责高危药品的监督、管理及指派使用。

1.2方法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3年6月起开始采用ABC分类,具体措施如下。

1.2.1高危药品的筛选和分类

依据ISMP的分类、药品风险等级、用药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目录册,并将药品划分为ABC三类。并根据药品对患者造成的损害风险等级,分为ABC三类。由各科室提供备药计划,根据所需药品量,备用5~10支。

1.2.2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

①病区药品管理的建立。设置不同的专柜用于区分存放A、B、C类药物。药品存放区药品标示单醒目,并设置警示牌或专用标示,A、B、C三类药物的标示牌要用黑体加粗以区分警示。②核查制度的建立。医师应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病床号、药品剂量及名称、给药途径6项内容后方可开立高危药品处方单,严格按照标准给药剂量和法定的给药途径执行,若处方超出规定的给药剂量,应要求处方医师加盖印章并签字。③处方审查。药剂师配药时要严格审查高危药品种类及给药量,双人签字核对后方可发放。④用药注意事项。医护人员给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若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暂停给药,及时上报至处方医师。⑤更新管理。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论证方可入库,及时总结给药信息并组织临床人员、管理人员学习。定期更新高危药品目录[2]。

1.2.3高危药品质量监督管理

成立药品监督管理小组,主要由药剂师、管理人员、护士长构成,加强对药品的质量管理。药剂师定期到病区检查药品管理情况,如有问题应立即上报至相关部门。质量管理人员定期对病区高危药品管理现场进行督查。护士长每日应核对高危药品,包括有效期、数量等。对于过期、变质类药物应及时更换。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定性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类管理后病区的贮存不当、药品混放、标示不规范、过期失效、基数不符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分类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药品的使用是医院工作的核心,药品的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尤其是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3]。随着药物更新增多,采取切实严格的管理方法对用药安全和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3年6月实施ABC高危药品分类管理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护士、药师、医师的共同配合努力,对高危药品分类,并建立针对性管理,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药品安全知识和安全用药意识。通过制定管理标准和高危药品的评价标准,让药品严格按照分类贮存,并区别标示,大大减少了用药差错。并通过定期的监督、核查、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对高危药品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本文结果显示,实施分类法后病区贮存不当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分类管理前(P<0.05)。

综上,对病区高危药品实施ABC分类管理能显著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减少用药事故,有效杜绝用药差错的发生。

作者:李联营 单位: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正莲,龙兰兰.ABC分类法在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4):115-116.

第3篇:危化品管理方法范文

宋世麦: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宋世麦房小利孙永青徐桦李艳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12月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共39起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品管圈活动采取护士分层管理,建立科室三级质控网络,制定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统一导管的固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并在2013年1~6月对改进效果进行追踪评估。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2012年9~12月的19.14%下降为2013年1~6月份的6.56%。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患者的安全性增加,同时使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拔管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24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CU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management

SONG Shi-mai,FANG Xiao-li,SUN Yong-qing,et al

(Ganyu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city,Lianyungang222100)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used in ICU patients of indwelling eatheters unplanned extubation.Methods:The September-December 2012 event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39 onwards,analyzed the causes,through the QCC,to take nurs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 three networks,the development of catheter assessment,monitoring mechanisms,unified catheter fixation method,select the appropriate fixing materials,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less experienced nurses.January-June 2013 for improved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tracking.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19.14% from Sep.-Dec.2012 down to Jan.-Jun.2013 6.56%.Conclusion: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unplanned extubation events,increase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while nurses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Safety management;Extubation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过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管道自行拔出,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是医院内发生率较高的护理不良事件[1,2]。传统的管理方法只解决单一事件,有治标不治本的缺点。品管圈(QCC)是指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3]。为了有效减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2013年1~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品管圈活动对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分析及质量持续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ICU开放床位10张,2012年9~12月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9起,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19.14%。我科现有执业护士16名,年龄20~45岁。其中本科4名,大专10名,中专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9名。另有助理护士2名,护理员4名。

1.2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由一名主管护师发起并组成品QCC小组,确定小组名称。小组成员共18名,组长1名,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全部成员均接受ICU患者安全管理知识培训。QCC活动按PDCA的步骤,P阶段: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场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和改进,共10个步骤进行。

1.3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并确定根本原因小组成员针对39起非计划性拔管的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逐一进行原因分析。2012年9~12月留置导尿拔除5例,经检查气囊导尿管的气囊均未破裂,患者急诊导尿气囊内注入气体,讨论后一致认为尿管被拔出与气囊内未注气有关。在气管插管被拔除的4例患者中,其中3例患者极度烦躁,未应用镇静镇痛药物,1例患者烦躁后吐出固定牙垫,将内镶钢丝的气管插管咬扁导致吸痰管插入困难,同时,因患者出汗、烦躁、口腔分泌物浸湿而松动导到脱管。另外,中午班、夜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常见,这与ICU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睡眠障碍、情绪烦躁以及夜班护士相对减少有关。根本原因是护理人员培训不足,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士业务知识不够扎实、操作不规范、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全面的分析、预见性差,不能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缺乏一套完整的、简便而操作性强的导管评估机制。

2护理对策

全体小组成员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为组长,负责科内导管的监控记录及护士的培训、质量控制,填写导管日志;第二层为责任护士,负责所管理患者的所有护理、导管的护理及评估;第三层为助理护士2名和护理员4名,协助护士进行护理,对发现的导管问题及时汇报责任护士。详细拟定护理对策,进行可行性评价,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对策,报护理部审定实施[4]。

2.1建立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小组成员根据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参照嵇桃英[5]设计的评分表,根据我科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ICU留置导管每日查检单”,用来评估和筛选高危患者。评估的项目为导管的分类、患者的意识情况及其他3大类。(1)对留置Ⅰ类导管的患者评3分,包括胸管、T管、气管套管、动静脉插管和脑室引流管;对留置Ⅱ类导管的患者评2分,包括双套管、负压球、深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留置针和造瘘管;对留置Ⅲ类导管的患者评分,包括导尿管、胃管、胃肠减压管、输液管、吸氧管。(2)对烦躁的患者评4分,对意识不清的患者评3分,对既往使用镇静剂和不配合的患者评2分。将评分≥6分的患者定位高危人群,3~5分为中危人群,≤2分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每日评估,中危人群每周2次评估,低危人群每周评估。对每例患者从入院第1天起开始评估。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评分后,根据评分的情况,进行处置。评分6~9分的患者,在床头悬挂非计划性拔管的警示标示,管床护士班班交接,护士长每2 d检查评分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主管护师每日填写导管日志,每日向管床医师汇报,进行导管是否继续留置评估。对评分≥10分的患者,护士长每日检查评分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填写“ICU预防导管脱落监控单”。

2.2制定导管护理流程经过QCC小组讨论,制定出预防导管脱出的关键步骤及流程,根据科室导管应用情况,制定胃管、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气管切开导管、气管插管、胸管、T管等预防导管脱出的关键步骤、固定方法及应用流程[6],例如根据2012年尿管拔管5例均因患者入院时带入,经检查后均未气囊注气造成,制定导尿管入科检查流程,接班护士抽出囊中气体,注入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可避免长期留置尿管形成结晶。

2.3加强品管圈知识培训由于ICU大多护士均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强化护士培训至关重要,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QCC基础知识培训,活动过程中,ICU根据科室情况,制定导管知识的培训。(1)培训计划。培训采用每月集中4次及晨会针对护理案例进行。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时间、考核标准、考核时间。每月初制定本月学习重点,上半月为培训时间,下半月为考核时间,采用床边实际操作和指导的形式。(2)新型导管培训。在每一种新型导管使用前,由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详细介绍导管更新或使用的理由、作用、性能、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护理要点,每月的质量分析会进行共同讨论导管存在问题,并进行护理改进。(3)对所指定的导管评估、监督机制、关键步骤、交接班流程,每周二由护士长对护士进行专项督查1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全科共享,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方法并实施。

2.4加强管道安全质量控制ICU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与患者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密切关系。因此科内成立护士长-责任组长-管床护士三级质控网,对管道的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护士长实行一日五查房制度,及时发现导管问题,当即现场反馈,及时纠正,必要时正确示范,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发现问题晨会讲解及纠正,每周一按照护理安全质量标准进行督查,由圈长总结上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全体QCC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护士长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提出需要继续改进的措施。

3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2013年1~6月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并上报5起,占全院不良事件6.56%,较2012年9~12月的19.14%有了明显下降。

4讨论

4.1有利于管道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QCC活动是科内护士自发组织应用多种管理工具,遵循PDCA程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6]。结果表明,将QCC活动应用到导管安全管理中,取得明显的效果。本科护理人员经过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找出每位患者拔管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共同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人,进行追踪,在重点时间及环节加强防范措施,保证管道的安全应用。

4.2参与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开展QCC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QCC小组是非正式组织,因此小组成员享有较高的主动权、参与权,发挥了护士的管理潜能。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在活动中,通过培训,护士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工作,业务能力和技能得到提高,当患者存在相关危险因素或再次出现脱管问题时,护士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在进行各种导管的固定方法学习时,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充分发挥积极性,培养了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士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4.3存在问题QCC活动尚在探索阶段,活动之初护士对活动缺乏了解,由于护士严重缺编,活动时需应用护士的私人时间,因此,早期的活动均由护士长召集进行,将此项活动与科室的护理安全隐患排查结合在一起,每周每人提一条合理建议,并给予激励措施,使该项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通过活动的持续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减少。因此QCC活动能保证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宋雪萍,张淑敏,蔡欢欢.21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1,6(6):1026-1029.

[2]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3]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4]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2.

[5]嵇桃英.实施导管三级管理网络对预防意外拔管的作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7(3):203-205.

[6]刘玉琼.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8,21(2):375-376.

第4篇:危化品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062-04

[Abstract]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major adverse events in the intensive medical department,so the research on this kind of problem has never been interrupted. By retrieving UEX related document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ursing management , th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ideas introduced in recent years. Derived analysis is the incidence rate of UEX was decreased, but from the "zero extubation rate" there is a certain distance, the management of UEX has not yet formed a unified system. And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society demands more and more medical worker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zero error rate" for nurses,looking for a UEX management method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medical environment may be one of the directions of nursing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racheal intubation; Unplanned extubation ; Nursing care; Nursing management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X)一直是重症医学护理难点。UEX是指患者故意或无意自行将气管插管拔出或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当等医源性因素导致意外脱管[1]。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对气管插管UEX发生现状、护理管理现状、引进的管理方法及理念三方面进行综述,为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UEX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1 气管插管UEX发生现状

1.1 气管插管UEX发生频率

文献报道计算UEX发生频率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每100例气管插管患者中发生UEX例数,即发生率,国内多采用此种计算方法。国内气管插管UEX发生率为:2006年沈梨等[2]对国内研究报道综述UEX发生率为5.4%~15.5%,2015年韩艳等[3]对国内近十年UEX发生率综述为0.2%~14.6%。国外气管插管UEX发生率:2004年Moons[4]报道UEX发生率为4.2 %~8.3%,2013年Kiekkas[5]报道UEX的发生率为0.5%~14.2%。从UEX发生率来看国内外文献基本相符,并且呈下降趋势。葛向煜等[6]报道气管插管UEX发生率中位数,1990~1999年为10.8%,2000~2005年为8.5%,2006~2011年为7.6%。气管插管UEX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可能与近年来引进管理方法与理念,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有关。第二种是每100个插管日中发生UEX例数,即发生密度。国外文献利用较多。近几年国内也逐渐有学者采用。国外文献报道气管插管UEX发生密度0.40~2.60例[7-8]。

1.2 气管插管UEX危害

UEX分为自行拔管和意外拔管,以自行拔管多见[9]。有资料统计[4],自行拔管占91.7%,意外拔管占8.3%。发生UEX后,重新置管率较计划拔管高,而意外拔管后再插管率较自行拔管高[6]。这可能因为自行拔管患者意识水平较高,部分患者可利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或吸氧。但意外拔管是患者在运送或护理操作时导管意外脱落,患者大多自主呼吸能力差,处于镇静或昏迷状态,因此再插管率就高。UEX重新置管患者病死率可达25%[10],比未发生UEX患者高7倍[11]。Lee等[12]报道,重新置管者较未重新置管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延长,重新置管者死亡率较未重新置管者高,但是重新置管2 h内两组在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吸氧浓度、PH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很多研究报道UEX与医院死亡率无正相关[13~15],更有报道UEX无需重新置管者死亡率更低[14]。因此UEX的危害程度与是否需要重新置管有关,而是否会导致患者死亡主要与其当时状态、医务人员技术、插管难易程度、原发病等有关。

1.3 气管插管UEX发生高危人群

意识不清作为 UEX发生高危因素,已引起重视。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GCS评分分值越高,患者自行拔管风险越高[4,16] 。因此,对于意识水平较高的气管插管患者,更要严密观察,加强宣教。

通过研究发现[11,15~19],老人,A-PACHEⅡ评分高、急诊术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医院感染患者等是拔管高危人群。而国外文献提及ICU中与疾病相关的高UEX发生率可能与置管时间长有关[20],APACHEⅡ评分与UEX发生无关,≤60岁患者发生率更高[21],长期在ICU男性更易发生UEX[11]。

2 气管插管UEX护理管理现状

气管插管UEX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年版)》,明确要求将人工气道脱出例数作为重症医学科质量监测指标。国内很多医院已经有了关于UEX预防措施、应急预案、上报流程及相关制度。2013年原卫生部颁布《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对UEX等不良事件提倡主动上报、无责上报。尽管如此,很多医院不良事件瞒报、漏报现象严重,尤其是县、民营医院[22]。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护士认为上报流程繁琐,上报工作没有价值,团队成员间无形的内部压力等。练敏等[23]提出护士感受科室安全文化越积极,不良事件报告执行意向越高,相反就越低。很多医院上报工作流于形式,管理者在分析原因时,往往归因于护士责任心不足,其实很多时候是管理体系问题。有资料调查显示[24] ,56%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疗错误的发生是系统原因,而并非个人。因此管理者要检视UEX管理系统,优化UEX工作流程或环节,提升员工素质,形成良好的科室文化。

目前,国内外关于气管插管UEX管理,多是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如改进固定方法,应用镇静-躁动量表,使用自我拔管风险评估工具,ICU 气管插管患者交流需求量表,实施撤机、镇静和镇痛协议,改良约束方法等[25~27]。对UEX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尤其在约束等问题上还存在争议。国内和台湾学者多倾向使用约束,而在欧洲肢体约束被认为是UEX发生最主要因素[28]。这可能与国情不同有关,因此寻找适合我国国情,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UEX管理体系可能是今后护理研究方向之一。

3 引进的管理方法及理念

随着医院管理理念进步和患者自主意识增强,对护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很多管理方法及理念被引入气管插管UEX管理,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气管插管UEX发生率,现将这些管理方法及理念分别介绍如下:

3.1 PDCA

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一个通用模型,依照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 (action)科学程序进行质量管理。四个过程周而复始,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运用PDCA降低UEX发生率文献很多。吕魏潇等[29]通过回顾性研究645例气管插管患者及其家属,报道实施PDCA 循环管理法使气管插管UEX发生率由 4.31%下降至 1.78%,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由 67.26%提升至 90.94%。

3.2 PDSA

戴明博士将PDCA中的第三步”检查”改成”学习”,提出既要重视质量改进,也要重视组织学习,认为"学习"比"检查"更恰当。Merkel等[13]报道应用PDSA,使UEX发生率降至0.58%。

3.3 品管圈(QCC)

QCC是由同一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小组,组员相互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程序,应用各种品质管理工具,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具体方法是成立品管圈小组,组员通过头脑风暴选定主体,然后对现状进行分析,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订措施并实施,效果确认,检讨及改进,最后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QCC形式较活泼,可增强组员团队意识,鼓舞士气,目前很多医院已自发形成各种形式品管圈。黄彩云等[30]运用QCC使UEX发生率由6.97%下降至2.36%,且提高了圈员综合能力。

3.4 FOCUS-PDCA

FOCUS-PDCA程序主要包括发现(Find)、组织(Organize)、澄清(Clarify)、理解 (Understand)、 选 择 (Select)、 计 划 ( Plan)、 实 施(Do)、检查(Check)和执行(Act)9个步骤,是PDCA循环进一步延伸。徐晓梅等[31]用FOCUS-PDCA分析ICU日常工作程序中影响UEX因素,采取措施并追踪评价,结果发现有效降低了UEX发生率。

3.5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指对无法预知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和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这种管理理念分为PPRR四个步骤,即预防(Prevention)、准备(Preparation)、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王亚莉等[32]对本院ICU 210例患者实施危机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UEX的危害,全面提升ICU患者护理质量。

3.6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

FMEA是前瞻性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航空业,在医疗行业发展历史较短。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成立FMEA小组,组员讨论所有相关危险因素,选择RPN最高的10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订改善措施并实施。应用FMEA时,常会出现组员意见不统一、讨论结果有失偏颇的情况,因此需收集资料全面,做好组员协调工作,参考多方意见,经过比较得出最佳结论。谷茜等[33]通过FMEA方法分析气管插管UEX发生原因,制订对策,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减少气管插管患者UEX发生。

3.7 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干预策略(bundles of care)是近年 ICU 专业新名词,意思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依据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处理某一种难治的临床疾患。集束化护理理念最早应用于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陈媛媛[34]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引入预防气管插管UEX中,为预防UEX创造最佳临床实践指南。集束化护理前提是采用高证据干预措施,而临床尚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因此它的使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3.8 根本原因分析法(RCA)

RCA是找出事件安全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实施改进计划, 它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发现组织问题症结。有研究报道[35]应用RCA,降低了UEX发生例数及重置导管发生率,有效保障了置管患者安全。

3.9 Bow-Tie安全风险分析法

用绘制领结图的方式来表示事故、事故发生的原因、导致事故途径、事故后果以及预防事故发生措施之间的关系。它具有高度可视化、允许在管理过程中进行处理的特点。Monika等[36]引用Bow-Tie安全风险分析法,有利于UEX临床工作的改进。

3.10 其他

有文献报道FAST HUGS BID理念,风险管理、FMEA结合RCA、医护合作、六西格玛等方法及理念被应用于UEX的防范中,有效减少了UEX的发生,全面提高了ICU患者的护理质量。

4 小结

近几年通过学者对气管插管UEX不断研究,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距零拔管率还有一定距离,尚未形成统一的气管插管UEX管理体系。社会对医务工作者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患者对护士“零犯错率”要求,寻找一种符合目前医疗环境的UEX管理方法可能是今后护理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Jarachovie M,Mason M,Kerber K,et al. The role of standard-ized protocols in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a medical intensivecare unit [J]. 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1l,20(4):304-312.

[2] 沈犁.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68-71.

[3] 韩艳,魏丽丽.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5):598-602.

[4] Moons P,Sels K,De Becker W,et al. Development of a risk assessment tool for deliberate self-extubation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J]. Intensive Care Med,2004,30(7):1348-1355.

[5] Kiekkas P,Aretha D,Panteli E,et al.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clinical review [J]. Nurs Crit Care,2013,18(3):123-134.

[6] 葛向煜,朱晓玲,胡雁,等.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现状和发生时段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2014,28(4):1274-1277.

[7] de Groot RI,Dekkers OM,Herold IH,et al.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after unplanned extubations on the ICU:A case-control study [J]. Crit Care,2011,15(1):R19.

[8] DP Coppolo,JJ May. Self- extubations. A 12-month experience [J]. Chest,1990,98(1):165-169.

[9] da Silva PS,Fonseca MC. 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s inthe intensive care unit:systematic review,critical appraisal,and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J]. Anesth Analg,2012,114(5):1003-1014.

[10] Carrion MI,Aguso D,Marcos M,et al.气管内插管,胃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意外拔除[J].世界医学杂志,2000, 4(8):9-12.

[11] Bouza C,Garcia E,Diaz M,et al.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orally intubated medical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Heart and Lung,2007, 36(4):270-276.

[12] Lee TW,Hong JW,Yoo JW,et al.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Experience in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 Single Tertiary Hospital [J].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2015,78(4):336-340.

[13] Merkel L,Beers K,Lewis MM,et al. Reducing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the NICU [J]. Pediatrics,2014, 133(5):1367-1372.

[14] de Groot RI,Dekkers OM,Herold IH,et al. Risk factors andoutcomes after unplanned extubationson the ICU:a case-controlstudy [J]. Critical Care,2011,15(1):R19.

[15] 陈媛媛.集束干预措施在预防 ICU 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34-36.

[16] Chang LY,Wang KW,Chao YF. Influence of physical restrainton unplanned extubation ofintensive care patients :acase-control study [J]. Am J Crit Care,2008, 17(5):408-415.

[17] 袁艳,郑汉阳.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气管插管意外拔除现况分析[J].护理杂志,2013,30(14):28-30.

[18] Chang LC,Liu PF,Huang YL,et 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unplanned endotracheal selfextubation of hospitalized intubat-ed patients:a 3-year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J]. ApplNurs Res,2011,24(3):188-192.

[19] Chuang ML,Lee CY,Chen YF,et al. Revisiting 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 and Disease Severity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J]. PloS one,2015,10(10):e0139864.

[20] Kapadia FN.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medical and surgical I-Cus [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04,30(12):2289.

[21] Ayllo'n Garrido N,Rodríguez Borrajo MJ,Soleto PG,et al.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patients in the ventilator weaningphas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J]. Enferm Clin,2009,19(4):210-214.

[22] 龙艳芳,李映兰,郭燕红,等.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状与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16-20.

[23] 练敏,陈湘玉.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29-32.

[24] Garbutt J,Brownstein DR,Klein EJ,et al. Reporting and disclosing medical errors:pediatrician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7,161(2):179-185.

[25] 范春芳,顾玲妹,朱文亚.重症监护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 21(3):152-154.

[26] 王联.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4):2038-2039.

[27] 高露青,黄丽华.气管插管患者发生自我拔管的护理策略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6,15(1):27-30.

[28] Benbenbishty J,Adam S,Endacott R. Physical restraint use inintensive care units across Europe:the PRICE study [J].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2010,26(5):241-245.

[29] 吕魏潇,张旭珍,童向红.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99-102.

[30] 黄彩云,覃红梅.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47-49.

[31] 徐晓梅,杨萍,陈侣琳.FOCUS-PDCA程序在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42-43.

[32] 王亚莉,何剑.危机管理在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2,13(12):74-75.

[33] 谷茜,王枫,周景祺,等.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防范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5,15(3):29-33.

[34] 陈媛媛.集束干预措施在预防 ICU 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34-36.

[35] 钱援芳,徐东娥.根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9-980.

第5篇:危化品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危化品;存储;使用;易燃易爆;通风;应急;火灾;泄漏

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危化品的燃烧爆炸事故通常伴随发热、发光、压力上升等现象,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其与危化品的数量和性质、燃烧爆炸时的条件以及位置等因素有关。燃烧爆炸时产生的高温会引起其它可燃物质的火灾,爆炸抛出的易燃物有可能引起大面积火灾;爆炸后产生的碎片,飞出后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害;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以极高的速度膨胀,产生冲击波,可以对周围环境中的机械设备和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使人员伤亡;燃烧和爆炸时,会是大量有毒物质外泄,造成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天津港危化品爆炸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事故,使人们对危化品敬而生畏,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对公司危化品进行分析梳理,总结管理方法,落实管理措施,防范事故发生,就尤为重要。

一、常用危化品种类和特性

在电子制造型公司使用的危化品一般情况没有放射性物品,只涉及易燃、易爆、毒害、腐蚀化学品。常用的危化品包括:

(一)助焊剂

焊接时用的,即松香水,属于中闪点(18℃)的易燃液体,具有刺激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到较远的地方,遇火源燃烧。其蒸气也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少量泄漏:用沙土吸收,或用大量水冲洗。

(二)稀释剂

用于稀释助焊剂,属于中闪点(27℃)的易燃液体,具有刺激性。其蒸气比空气重,遇火源燃烧。其蒸气也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少量泄漏:用沙土吸收,或用大量水冲洗。

(三)有机清洗剂

属于低闪点(-18℃)的易燃液体,具有刺激性且有毒。其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到较远的地方,遇火源燃烧。其蒸气也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切换为水性清洗剂。

灭火方法: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少量泄漏:用沙土吸收,或用大量水冲洗。

(四)水性清洗剂

气味小、无闪点、不会燃烧爆炸、无毒性等优点。

泄漏:用水冲洗。

(五)天那水

用于稀释油漆等,或用于清洁。易燃易爆且有巨毒,其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到较远的地方,遇火源燃烧。其蒸气也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建议禁止使用,用其它稀释剂和清洗剂替代,无法彻底禁止的,少量控制使用。

(六)酒精

常见危化品,用于清洁等。属于低闪点(16℃)的易燃液体,易挥发,具有刺激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到较远的地方,遇火源燃烧。其蒸气也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少量泄漏:用沙土吸收,或用大量水冲洗。

二、危化品储存管理措施

(一)库房

必须是专用库房、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耐火等级为一级,防火间距12米。具备通风条件。必须分类储存。张贴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责任卡。

(二)防火防爆

库内电器必须是整体防爆(防爆电器、防爆开关、防爆线管、防爆排气扇等)。要有防雷、防静电措施。禁止使用能产生电火花的铁质工具。禁止使用手机打电话。

(三)监测报警

要有监测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器。

(四)防泄漏

要有防泄漏措施。

(五)急救

要有应急水源,配备洗眼器。

(六)消防

配备消防器材,包括自动灭火器、手动灭火器、沙土。

(七)制度

制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安装温湿度计,张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警示标志。出入库登记完整。

三、危化品使用管理措施

(一)临时存放区

不超过当班(或一昼夜)用量。

存放于专用防爆柜中,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操作规程。

配备消防器材。

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二)操作者

有上岗证,接受危化品知识培训,了解化学品危险特性及防护措施。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三)岗位

张贴作业指导书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分装的危化品容器须有盖,容器上应粘贴安全标签。

严禁在附件进行明火或高温操作。

严禁使用容易起火花的铁质工具。

需要通风换气或排烟处理。

四、危化品应急处置

电子制造型公司使用危化品数量少,不构成重大危险源。一般预防二类事故:泄漏和火灾。应该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培训员工,并定期演练,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快速排除,防止事故扩大。

(一)泄漏事故

1、现场人员应立即向负责人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迅速切断车间及周边电源的总开关。对泄漏化学品已经扩散到的地方,电气要保持原来的状态,不要随意开或关;对接近扩散区的地方,要切断电源。

3、检查周边,清除点火源;

4、用沙土堵漏,并在泄漏化学品上铺设沙土吸附,然后进行转桶处理。严禁使用铁质工具。沾有沙土的泄漏化学品在事后收集交相关部门处理。

5、对泄漏现场进行清洗。

6、注意事项:参与应急人员需要佩戴好防护用品,未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严禁进入事故现场。

(二)火灾事故

1、现场人员应立即向负责人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迅速用灭火器进行灭火(注意要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禁止使用水)。扑灭初起火灾至关重要,事发岗位人员必须经过训练。

3、边扑救边呼喊事故周边岗位操作人员及其他人员前来救援。

4、如火势无法控制,应立即组织疏散、警戒,拨打119报警,等待场外救援。

5、注意事项:应急人员需要佩戴好防护用品;灭火时与火源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事故威胁到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

四、结论

电子制造型公司使用的危化品数量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因而未列入政府监管部门重点监督检查对象。但是作为易燃易爆危险品,任何小的疏忽可能酿成大祸,小事故可以演变成大事故,因而在危化品的管理上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按照法律关于单位全面负责的原则,企业必须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本文对于这类企业危化品的管理措施进行了详细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标工作,查漏补缺,确保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到位,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员工、管理人员的具体操作,为保障安全生产做出应有贡献。

第6篇:危化品管理方法范文

1 前言

药品是医院通过医疗手段经营的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的优劣、疗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药品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也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标准之一。由于药品数量大、品种多、领用频繁,如何储存和管理好药品至关重要。而药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储藏条件下,能够保持其质量和有效性。但在超出一定的时限后,即使在规定的条件下,其效价(或含量)也会逐渐下降,失去药品的疗效甚至增加毒性,以致无法使用。而且药品贮存不当,会加重患者的痛苦或延误抢救的时间,甚至危及生命。

2 药品贮存与管理的措施

2.1药品养护管理

药品的养护工作应根据药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结合各种外界因素,采用适宜方法妥善保管,注意仓库通风、干燥、避光,防潮。凡吸潮能发生变化的药品。如阿司匹林、碳酸氢钠能吸潮水解,葡萄糖吸潮易发霉,所以这类药品要求包装密封,于干燥处保持;含有结晶水的药品,如硫酸镁、硼砂、咖啡因等均易风化,贮藏时应注意包装严密,不要放在过于干燥或通风的地方。同时要认真查看药品的说明书并根据其贮藏要求合理存放药品,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放入冰箱、冰柜、阴凉库,并对在库药品每日早、晚各监测温湿度1次,进行记录,对超过贮藏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对中药材、饮片注意防鼠、防虫、防霉等事项,定期翻晒;对破损、质量改变或可疑药品及时清理、登记,年终统一处理;对特殊药品严格按照各自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2.2拆零管理

目前实践来看,很多医院在药品拆零管理中,没有药品拆零记录,仍将拆零药品保存于统一规格的广口瓶中,其瓶面标签一般只标有药品名称及规格,存在药品有效使用信息的缺失,给患者的用药安全带来隐患。《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规定,拆零药品应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首先,医院应建立药品拆零记录,包括品名、规格、产地、批号、有效期、拆零日期、拆零操作人员和复核人员等内容,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保存药品拆零记录:同时,应与药品的购销记录相结合,准确掌握拆零药品的来源和去向。其次,对于拆零药品表述不完整的,必需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完善广口瓶和药袋的标示内容,注明品名、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批号、有效期、分装日期。第三,医院应建立符合药品拆零净化度的分装场所,配置专门的拆零工具,设置拆零操作台,规范拆零药品的操作程序,定期消毒拆零工具,以及对拆零药品人员的卫生要求和无菌操作。

2.3特殊药品的贮存与管理

特殊药品主要是指毒药、剧药、限制药、品,这类药品在贮存与管理中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在临床治疗上有很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药理作用剧烈,虽然服用量很少,但超过极量时即可能引起死亡的药物为毒药。药品作用强烈,极量和致死量比较接近,服用超过极量时,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引起死亡的为剧药,限制药为限制性剧药,品是指具有麻醉中枢神经作用,多次使用极易成瘾的药物,例如吗啡、哌替定。上述药品则根据国家药品法规定,严格执行,特别是品要严格执行“五专”管理,登记消耗,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处方保存三年备查,医疗单位对违反规定滥用药品者,有权拒绝发药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4药品的包装管理

有研究指出我国70%的药品包装达不到国际标准。药品标签的防伪水平低,药包材料的环保性和安全性差。为了克服以往药品包装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隐患,医院要加强对药品标签的管理,进药途径把握严格,注射剂、口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并尽可能地按药理作用有明显标识分类摆放,高浓度电解质如10%氯化钾和10%氯化钠、西地兰、肌肉松驰剂与细胞毒性药等高危药品,以醒目红色标识警示:对、品使用规定的标签:对需皮试的药品集中管理,设有特殊标识,提供常用药品皮试液浓度配制方法,供临床护士随时查阅。

2.5严格制度规则

首先应对药品的贮存条件加以重视,配齐防潮架,温、湿度仪器和冷藏设备:其次,药剂人员应对药品的贮存条件严格核实,明确标准,每天对药房的温、湿度表进行登记,以温度不超过30℃、相对湿度保持45%~75%之间为宜,发现问题立即采取调控措施,保持温、湿度在调控范围内,以保证大多数药品处于适宜的储存环境中。其次,坚持“班班交接”原则,严格做好交接班记录每班人员检查药品是否备齐,药盒内外的标签是否与药品相符,排列顺序是否正确,标签标示是否正确,专管人员监督平时交接班情况。最后,落实“定期检查”原则由专管药剂人员制订各种检查周期,这样做有利于到期及时更换,保证整盒药品始终在有效期内。而且对于要到期的药品应及时给予“关注”,最好能及时和该种药品使用频率高的科室进行调换,并作好相应的登记。

第7篇:危化品管理方法范文

1.1对象于2002年1月随机抽取该院护理人员343名。年龄18~53岁,平均31.2岁。护士104名,护师137名,主管护师100名,副主任护师2名。护士长24名,科护士长3名。

1.2调查方法采用调查小组成员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第1部分为护士个人资料,如年龄、职称、职务等。第2部分为护理人员在2001年里被针刺伤的情况。包括被针刺伤时的操作环节:(1)在收集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品时(收废弃针)。(2)在毁形、浸泡使用后的针头时(毁形浸泡)。(3)在取下注射器或输液器上的针头时(取下针头)。(4)用双手将针头重新套入针帽时(重套针帽)。(5)在拔针时(拔针时)。(6)在吸取药液、配药加药时(加药时)。(7)在其他情况时(其他)。答案均填写实际被刺次数。第3部分为了解护士在被刺伤后对伤口的处理措施。第4部分为调查护士对有效避免尖锐物刺伤方法的态度(1=希望了解,2=说不清楚,3=不需要了解)。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43份,有效回收率98%。

1.3统计方法数据录入到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操作环节针刺伤的构成情况2001年该院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共计1704人次,其中,收废弃针时421人次被刺伤,毁形、浸泡针头时291人次被刺伤,取下针头时204人次被刺伤,重套针帽时152人次被刺伤,拔针时289人次被刺伤,加药时239人次被刺伤,其他情况下被刺伤的有108人次(其中包括手术室6人共33次被缝合针刺伤和产房7人12次被缝合针刺伤)。注射以后的针头处理(收废弃针、毁形浸泡、取下针头及重套针帽)所至针头刺伤合计1068人次,占刺伤总数62.68%。对343名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被针刺伤时的具体操作环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在收集废弃针头时被刺伤及在拔针时被刺伤。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和差异显著性。

2.2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被针刺伤操作环节评价比较将被调查者按所在科室划分,进行科室对操作环节影响分析。结果不同科室护理人员除取下针头时被刺伤的情况无差异外,其余6种刺伤原因均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或差异显著性。

2.3不同职称护理人员被针刺伤频数分布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频数分布见。检验结果:P<0.01。表明不同职称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存在差异高度显著性。行不同职称组间的两两比较:护士组与护师组比较,χ2=13.50,P=0.00;护士组与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组比较,χ2=7.05,P=0.07;护师组与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组比较,χ2=10.21,P=0.02;表明护师组与护士组和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人员组针刺伤存在差异高度显著性或差异显著性。

2.4被针刺伤护理人员对伤口的处理绝大多数护理人员在被针刺伤的当时,均采取了一般的消毒措施。

2.5被针刺伤护理人员采取预防血源性感染措施经统计,在305名护理人员中,采取预防血源性感染措施情况为:查血(肝功能、乙肝三项)者20人,占6.56%;注射乙肝疫苗者26人,占8.52%;查血(肝功能、乙肝三项)+定期复查者6人,占1.96%;定期复查者有2人,占0.66%。未采取措施者有251人,占82.30%。

2.6护理人员对避免针刺伤知识的需求调查统计被针刺伤护理人员对避免针刺伤知识的需求情况,结果:298名护理人员需要有关此方面的知识,占97.7%;有5人说不清楚,占1.64%;2人不需要,占0.66%。

3讨论

3.1护理人员应主动增强针刺伤防护意识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体液经伤口感染操作者,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3]。美国国立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NIOSH)提供:美国每年大约有600000到800000专业人员被针头刺伤,通过血液传播引起严重的或者潜在的致命感染,例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4]。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医院工作人员中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比一般居民高3~6倍。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高危险性接触,如经皮肤接触[5]。由可见,在2001年里未发生针刺伤的护理人员仅38名,占护理人员总数11.08%,而88.92%的护理人员均受到不同频率的针刺伤害。在针刺伤者中,有近半数护师职称的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频率≥5次,统计分析表明,护师组针刺伤率高于护士组和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表明,护理职称因素对部分操作环节中发生针刺伤的影响不同:收废弃针和拔针时的针刺伤发生情况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护师组的均分明显高于护士组和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组。可见护师组为针刺伤高危人群,可能与护师职称的护理人员不仅比护士临床护理熟练,还参与临床教学、病房管理,在忙时容易忽略个人防护有关;另外,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长,经验多,耳濡目染,因而更细心、稳妥一些[5]。提示:全体护理人员都应主动增强针刺伤防护意识(尤其护师),主动阻断针刺伤的操作环节;管理者关心护士不仅表现在护士生病以后,更重要的是要站在护士的角度研究加强职业防护的氛围、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及适合本国本院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要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机会。

3.2护士长加强职业防护管理其可降低本科室针刺伤的发生率及被针刺伤护理人员的发病率,护士对血源性病原体的接触与单位特征和他们工作的医院医疗水平有关,如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增加针刺伤和差一点针刺伤的危险性[6]。由可见,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被针刺伤操作环节比较存在差异高度显著性。其中,心内科、外科、手术室的均分较高;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的均分较低,其具体原因应进一步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被针刺伤护理人员均就近采取了一般性消毒措施,用活力碘、碘酊、乙醇消毒伤口(正确的措施应是先脱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使部分血液排出;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后继续工作;绝大多数护理人员未采用预防血源性感染的有效措施;绝大多数护理人员需要避免针刺伤的知识。提示护士长,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应从自己管理的病房做起,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当作管理职责的一部分: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大力提倡安全操作,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操作流程;认真地监督检查感染性疾病预防措施的贯彻情况,如护理人员应戴手套做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物的操作。医院应有针刺伤登记及管理制度,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如立即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以防感染和发病,有关部门应对受伤者进行跟踪观察。通过贯彻综合措施,大大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及刺伤后的发病率,在做好职业防护的同时也保护了患者利益。

第8篇:危化品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健康;安全;环境;科学发展观;三角形原理;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229-02

一、引言

曾经我们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进行着肆无忌惮的开采,伦敦烟雾事件的发生让每个人重视起了环境,纵观全世界,每年2.5亿起的各类工业伤亡事故让我们重视起了安全,而如今频繁出现的各类职业病让每一位员工不得不关注起自身的健康问题,为此世界各国提出了一个高度概括化的管理理念:HSE管理系统,这一管理系统高度概括了健康、安全、环境三点所围绕的内容,并将其拓展化、延续化并深造于如何将三点理念融入于日常生产当中。

纵观全国现状,近十年来,我国每年工业死亡人数都在十万人左右,而总体看来,我国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仍处上升趋势,与西方国家比较差距甚大,而中石油公司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因素,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因素较多,从而导致发生事故的几率较高。并且一旦发生事故,很可能将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并具有扩散性较快的特点,极有可能对周围群众甚至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中石油公司更应将HSE管理系统应用到实际当中,维护持续、稳定发展。

二、HSE管理系统基本内容

HSE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均是具有针对性的高度概括,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是HSE管理核心所在,安全管理:包括安委会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管理、项目安全管理、危化品管理、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教育培训、风险管理、安全观察、项目三同时管理等;环境保护:包括环境监测管理、环境装置运行管理、指标控制、三废管理和环境辨识等;职业健康:包括职业卫生监测、劳防用品管理和体检管理;整个管理系统围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进行,全系统的贯彻落实保持着四个原则:第一责任人的原则、全员参与的原则、重在预防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除这四原则外还应积极提倡持续改进的原则,让这一管理体系在实践中进步,其工作步骤分三步:识别评估、风险控制、绩效评估。深度认识这一管理理念才能在实践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表1:

HSE管理系统实为三个理念合一,三理念缺一不可,而如何协调三理念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们生产上的难题,过分的追求健康、安全而忽略了环境,容易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大自然的危害,而过分追求环境而忽略人的健康,是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大相径庭的,这会导致高发的职业病,而忽略安全过分重视环境,则会带来血与痛的教训,这一管理体系应用尚不成熟,存在许多盲点,为此如何扫清盲点与是季节和一直是很好运行这一管理系统的难题,所以,为HSE管理理念,我提出三角形原理,如图1:

我们都知道三角形的原理以及特征,众所周知三角形三边缺一不可,引申的性质则有两边之和不可大于第三边,从而将三理念的所占份额协调分配,使用三角形的最主要原因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则不具有稳定性是易变的,从而HSE管理体系是不允许插入第四条件的,否则会改变整个图形的稳定性,其结果便是企业的不稳定性:安全事故产生、职业病泛滥、大大破坏环境等等

如表2:

三、石油石化突发安全事故结合HSE分析

石油石化公司的生产工艺复杂,运行条件苛刻,易发生突发性安全事故。

事故一: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境内的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截至29日,事故遇难者总数增至234名,受伤住院2100多人、中毒就医者4000余人。

事故二: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接连发生两起事故。7月16日,大连石化一个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器发生泄漏并引起大火;8月29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装有800吨柴油的875号油罐突然发生着火事故。

事故三: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仁寿运销部富加输气站出站处管线发生管道爆裂燃烧,造成10人死亡,3人重伤,47人轻伤;3月25日,开县高桥镇罗家2井显现硫化氢泄露现象,这也是开县第二次发生井漏事故。

三个事故带来的是沉痛的教训,但是深度分析三个事故的发生原因大不相同,事故一究其主要原因是对HSE管理理念中的环境、健康相违背,矿主淡漠旷工的人身安全,在存在危险因素的矿井下作业,最终导致灾难降临。而事故二与事故三均是对安全管理的淡漠疏忽,同样的错误能在短期内发生两次,这就是过分追求效益上的大、快、好而忽略安全管理中的稳、妥、精所导致的。

如表3:

四、HSE体系的必要性

在石化企业求快、求大的过程中,生产能力、规模上去了,安全管理同样不能落后,我们有全面的管理体系,为什么不能妥善的应用呢,以营利为第一目的的理念必将导致危害的发生。

因此深度学习分析HSE管理体系已势在必得,无数的血与痛的教训已证明HSE管理系统的实践意义是巨大的,是值得中石油继续推崇发扬得。

参考文献

[1] 冯东海.杜邦安全管理理论在海外固井HSE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年S1期

[2] 陈平,任晓东.石油企业推行HSE管理体系探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丁浩,张星臣.石油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10期

[4] 刘景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的发展状况及差距分析[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第9篇:危化品管理方法范文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浙医二院2008~2013年的相关信息、资料、总结资料及反馈调查表等。以JCI认证前后浙医二院医疗质量、患者安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探讨与评价JCI认证的作用和影响,总结形成适合我国大型综合型医院质量提升的模式。

1.2方法

1.2.1形成性研究

广泛查阅、收集国内外有关JCI认证的进展以及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JCI认证的经验等文献资料。根据形成性研究方法,在医院参加JCI认证前,按照JCI标准和要求,通过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创建一个医院质量发展模式原型;根据模式原型制定具体质量改进计划并加以执行;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收集及分析形成性数据,对既成的计划进行评估、总结,为完善计划模式提供实证资料;重复数据收集和模式修改步骤。通过3年一次的复评,总结出较为完善的“大型综合性医院JCI认证模式”。

1.2.2效果评价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收集医院JCI认证的资料、总结及反馈调查表数据。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借鉴柯克•帕特里克(1959)培训评价模型理论原理,从反应层(Reaction)、学习层(Learning)、行为层(Behavior)及结果层(Results)4个层次对认证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比较各次认证的效果差异,对不同因素间评价结果的差异进行对比,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1.2.3抽样方法与观察指标

成立4人调查小组,对调查组成员进行近1个月的培训,使调查组成员明确调查目的和各自的工作职责。从浙医二院医务科、JCI认证委员会、病案室、后勤等抽取相关职工近40人,发放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应答率为95%,根据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收集2008~2012年医院有关JCI标准的相关数据,作为对照数据。研究方法采用比对研究,对JCI标准和中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进行比较,并进一步观察JCI认证前后浙医二院在服务理念、医院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的变化。

2结果

2.1浙医二院执行

JCI标准的总体情况浙医二院最初接触JCI标准后,就吸收了JCI的质量理念,并根据医院当时的能力和条件,在日常医疗品质控制中进行了持续的质量改进。2006年实施COI,2008年实施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s,QCC),2010年实施目标管理PDCA[Plan(策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处置),简称为PDCA)、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5个项目)],2011年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Analysis,RCA),2012年增加FMEA失效模式分析法(FailureModesAnalysis)、6σ管理方法进行质量改进控制和评估。据医院统计,2010~2011年,全院成立61个QCC,完成质量改进项目511项,涉及患者安全、医院服务、护理质量、医疗质量、医院管理等方面。2012年,医院在质量和安全、药物与给药、流程与效率、健康教育、医院服务、医院管理等方面完成PDCA项目600项。为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医疗质量的全面改进,医院还设立质量奖并建立了质量奖励基金。

2.1.1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为落实专业洗手7步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医院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加强知识宣传、印发宣传广告、制作洗手流程图(洗手时机、口诀)、完善洗手设备、进行检查和抽查、监控和分析月度数据、对依从性不佳的责任科室开展培训、进行重点检查。通过实施上述改进措施,医院手卫生依从性指标从2011年2月的48.3%提高到2012年12月的86.5%,达到医院“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质量改进项目设定的85%以上的目标值。

2.1.2药物和用药安全

实施JCI标准后,医院建立了完善的药物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制定30项药物安全保证政策和四项持续改进措施。药物安全保证政策包括全院纳入PIVAS、药物警戒、抢救车标准化管理、取消病房存放10%KCl注射液、相似药品管理、药品裸片外观查询系统、实时软件拦截、出院患者教育、医生处方权管理等。持续改进措施包括改进术前用药处理流程、建立电子药物追踪系统,供药师护士使用、ST医嘱语音提醒“绿色”通道处理、缩短ST医嘱发药时间。

2.1.3质量监控

2012年,浙医二院根据JCI标准,结合医院实际需要,在质量监控体系中新增多项质量监控指标。其中,涉及临床领域的质量监测指标28项,涉及管理领域的质量监测指标13项。这些指标的设置着眼点都是患者安全和质量改进。在措施上,医院进一步制定了监控指标验证表和科学的指标验证抽样方法,通过加强指标验证,促进医院质量监控指标持续改善。

2.1.4临床诊疗

医院接触JCI标准后,开始建立临床诊疗规范,以规范临床诊疗过程。目前,已在全院各科室全面运用临床路径、诊疗指南开展临床工作。如糖尿病患者门诊筛查路径、糖尿病患者诊断路径。在手术安全方面,建立三方手术安全核查表,明确核查内容和核查人员,确定核查时间段[麻醉前、手术划皮前(time-out)、出手术室前]、规范手术部位标记。制定操作规程(SOP)时,对操作流程的每一关键步骤都作出详细的规定,如手术患者的TimeOut。

2.1.5护理方面改进

为提升住院患者安全水平,医院进行了持续的护理质量改进。以防止患者跌倒/坠床为例,医院制定了患者跌倒/坠床防范管理制度。同时,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成因采取措施干预患者跌倒/坠件发生。如时间分析显示,患者发生跌倒/坠件主要集中在晚上20:00~次日上午8:00时间段。因此,医院增加了夜间护士数量。通过“加强培训、增加稽查、细化《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运用腕带“防跌”标识”等措施的改进和跟进,医院2012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指标总体低于目标值1‰。

2.1.6检验质量保证

医院根据JCI标准要求,改进和完善检验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建立了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50个文件)、SOP文件(仪器150个、项目500个)、临床实验室服务手册、实验室安全手册(生物、化学、信息等)、实验室信息系统使用手册等内容的检验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检验标本全程监控,规范试剂验收评价和管理,检验科还通过了ISO15189实验室认可。通过完善控制和监控体系,检验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检验水平持续提高。

2.2JCI认证对医院质量的影响

2.2.1对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

实施JCI标准前,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分为领导层、管理层和业务层3级。实施JCI标准后,医院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改进,形成系统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分决策、控制与执行3个层次。(1)决策层:即医院领导层,主要承担质量改进和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定质量目标和政策,明确人员职责,对重点项目进行管理和监控,组织应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实施改进,建设医院质量与安全文化。(2)控制层:即各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与整合医院的所有活动,并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委员会制使医院内形成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形成团队默契,使医疗服务更加高效。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统领医院医疗、护理、院感等委员会,定期研究质量问题,推动持续质量改进。(3)执行层:①质量管理部门,主要承担质量内审职责。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操作流程和执行标准,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信息库;②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承担制度标准的宣传和贯彻、监督检查、实施奖惩等质控工作;③业务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主要承担本科室年度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计划的制定、管理科室规范性文件、组织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进行质量与安全检查、设立质量监控指标,根据科室质量改进目标,运用PDCA循环法或品管圈等方法,完成质量改进项目。

2.2.2对患者服务的影响

实施JCI标准后,医院“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和“精湛演绎技术,关爱体现服务”服务的理念,使“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得到了充分体现。患者的安全目标除增加准确确认患者身份、促进有效交流、促进高危药物管理、确保正确的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操作/手术、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降低患者因跌倒/坠床所致的伤害等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外,还根据中国医疗服务的现状和医院实际情况,增加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火灾防范杜绝火灾发生、鼓励医院医疗服务无责不良事件报告等目标。

3讨论

2003年,JCI与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建立合作关系,出版发行《国际医院评审标准》第2版(中文版)。2005年,卫生部引入第二版JCI标准,并与中国医院评审相结合,颁布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为医院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的基本标准,并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进行“指导、评价、检查和监督”的依据。但是,将JCI标准与《指南》深入比较,还是存在差别。(1)标准的评估要素:JCI的标准及评估衡量要素中,绝大部分针对医疗、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更突出“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实际行动”;(2)评估标准对管理的要求:JCI标准要求医院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应建立制度和标准,形成以周密的制度体系及服务流程为主导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更突出标准化、制度化、给患者提供同质;(3)在理念上:JCI更强调“让每一名员工都参与”,JCI标准要求每一个医师都要有授权,所有员工都要有岗位考核和绩效评价;(4)内容和检查评估方式上:JCI标准的内容及检查评估方式与我国现行的医院评价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别。我国现行的医院评价重点是查文件、台账,查医院的硬件建设,是一种“静态”的检查。JCI不仅要求医院管理达到一定的水平,更看重客观评价医院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依据。JCI检查专家的注意力,不仅放在文件、台账甚至医院的硬件建设上,而且更注重医院的制度建设、医疗流程及质量的不断改进,注重医疗安全,是一种“动态”的检查,检查的结果比较客观。在JCI认证的驱动下,浙医二院自2010年开始不断完善医院各项制度和管理细则,使医院临床诊疗、护理、检验、用药安全及病床管理逐步发生变化。在JCI认证准备阶段就使医院在各方面得到改善。根据浙医二院2011~2015年的发展规划,该院的目标是发展成为一所追求“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核心价值观以及“精湛演绎技术,关爱体现服务”服务理念、提供优质服务并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品牌医院。要实现这个目标,医院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与国际先进的管理融合,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管理和服务,在医疗质量和服务上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在学科上应具有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领域。但是,我国现行的医院评价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引入JCI理念、进行JCI认证,进而构建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一脉相承的医院管理体系和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实现浙医二院的发展目标非常必要。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