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散打比赛规则范文

散打比赛规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散打比赛规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散打比赛规则范文

武术的职能是防身抗暴,脱离了这个职能,它就是健身操或武舞。有许多人不想中国武术被人家骂成是“花架子”,于是在尊重武术这一职能方面,三十余年来作出了很多努力。

1979年,官方推出了散打比赛这个实战交流平台,创办这个赛事的初衷,是想让中国武术的各门各派在擂台上尽显各自的武技风格,结果全都变成了拳击加腿法。什么原因?那是因为戴上拳套所导致的结果。戴上拳套如果你不按拳击的发拳技术出拳,那将会是很别扭的。为了适应散打的比赛规则,各地武校纷纷传授散打比赛技术和散打比赛经验,逐步形成了目前的拳击加腿法加摔法的竞技风格。同样原因,后来河南卫视《武林风》栏目举办的搏击赛事也没能摆脱拳击加腿法的竞技风格。

随着综合格斗比赛在国际上的兴起,中国也引进了这种赛事体制,采用一种分指拳套进行比赛,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拳击技术的束缚。但由于比赛规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地面技术的使用,使比赛的总体格斗风格严重脱离了现实格斗风格。

为了还原真实的武林擂台争霸,2007年央视体育频道推出了一项格斗赛事――武林大会。武林大会虽然不戴拳套进行比赛,但由于比赛是分拳种进行的,无法实现门派间的实战技术交流。这对于推动传统武术实战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意义不大。

为了还原传统武术的本来面目,继武林大会之后,官方相关门又推出了一个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简称“WMA”。WMA比赛虽然不分拳种,也不带拳套,比赛采用了明末清初时期交手比武的形式,并要求参赛选手必须使用WMA比赛规定的30招技法,暂且不说交手比武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是否有复兴的必要,单是这“限定30招技法”的规定,糊涂得可以,这个荒唐的规定阻碍了实战技术的发展。

这些年我们在“尊重武术职能”方面作出了种种努力,力图改变成为“健身操”的现状,但因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良好的实战交流平台,效果微乎其微

第2篇:散打比赛规则范文

摘 要 体育解说是对比赛规则、比赛进程、胜负情况所作的解释和评价,是对转播、直播的体育比赛进行的报道及说明。本文从体育解说的角度对散打竞技比赛的观赏性进行论述,对比赛解说对散打比赛观赏性进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散打 比赛解说 观赏性

一、体育解说对散打比赛观赏性的意义

在新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是现代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散打运动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人们通过观看散打比赛,不仅可以满足视觉上的需求,同时自身的压力在观赏过程中得到释放,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散打的观赏价值也得到更大的体现。提高散打观赏性的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促进散打事业的发展与传播。

在比赛转播过程中,体育解说不但能够为体育爱好者传播一定的专业项目知识,也能使受众得到身心的愉悦和情感的宣泄,从而使这些比赛项目的认可度大幅提升。体育比赛的转播过程也是体育文化的传播,因此作为体育解说应该具备较为深厚的相关知识,从而让观众在欣赏比赛的同时获得与比赛有联系的历史、地理、文化和民俗风貌等方面的知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竞技散打比赛的观赏性特点

(一)动作美、速度美――散打比赛观赏性的根本

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力求通过身体外在表现出的拳法、腿法和摔法的技术动作,使人们在视觉、知觉上对运动的人体在时间和空间的流动中感受到动态美。拳法的快似流星、腿法的势大力沉、摔法的灵巧实用均给观众一种美不胜收的享受。同时,比赛中的运动员在各种变化的激烈攻防运动中、在各种组合动作中充分展现出动作与速度的节奏感,给观赏者一种美的感受。

(二)比赛结果的不可预见性――散打比赛观赏性的刺激性

竞技散打的比赛结果具有不可预见性,这正迎合了观众们寻求刺激的心态,也提高了人们的关注度。散打比赛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场面:一方运动员在前面的得分中遥遥领先,而在比赛快结束时却被对方重击,造成KO胜。这种比赛结果的反差变化,正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心态刺激。

(三)比赛中运动员的斗智斗勇、战术运用――更全面的感受散打运动的魅力

比赛中,运动员们在控制与反控制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有时会令观众们钦佩不已;同时,运动员们所运用的直取战术、迂回战术、制长战术、制短战术、指上打下战术等,这些智勇双全的战术运用正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

三、体育解说对竞技散打比赛观赏性的影响

(一)比赛场面描述引导观众全面了解比赛情况

在对散打比赛场面进行描述时,应当避免只对画面主体进行描述的简单做法。包括镜头切换出的画面有时并不能集中反映出需要注意的重点部分,这时,解说者应当提醒观众注意画面的某些部位,引导观众的目光集中在重要信息上。另外,解说员应当熟知项目竞赛规则,对场上运动员动作、裁判的处罚、得分与否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观众。

(二)比赛动作的解释使观众更加了解散打项目

对比赛中的动作进行解释和说明也是体育解说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些话语带有专业性,需要解说者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另外,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完成动作的个人特点,正是这些个人特点构成运动员的风格,解说者要仔细观察不同运动员的动作特点并及时向观众说明。

(三)对运动员背景的介绍可以提高观众对比赛的兴趣

在比赛中,可以根据需要介绍一些运动员的背景资料。有时在比赛开始前或局间休息时观众在等待时会感到无聊,此时电视画面往往是比赛场地的全景或漫无目的零乱画面。解说者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介绍运动员的背景资料,既可以活跃气氛,也使观众增加了对运动员的了解,包括运动员的战绩或个人风格特点等,可以提高观众对比赛的期望和兴趣。

(四)解说员个人认识和看法会影响观众的情绪

解说者在介绍比赛时不免会夹杂个人的认识和看法,在发表个人看法时应该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散打比赛激烈的竞争性使观众常常处于兴奋状态。特别是国际比赛中,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会使观众的心情发生变化,但解说者必须保持冷静,客观对待比赛双方,不偏袒或贬低某一方;另一方面,比赛在没有明确判定之前,解说者不应自作主张的评论是非;最后,解说者在比赛前或比赛中要谨慎预测比赛的结果,不要轻易预言胜负,但可以通过分析双方的能力给出一定的比赛看点,让观众的注意力保持在赛场上。

参考文献:

[1] 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 魏伟.体育解说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3] 田忠新.竞技体操比赛解说初探[J].搏击・体育论坛.2011.4(12).

[4] 吴迪.电视体育解说研究――以CCTV5部分热点项目解说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2(08).

[5] 徐光辉,徐连军.影响散打比赛观赏性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长治学院学报.2012.29(05).

[6] 李刚,余昌权.竞技散打比赛观赏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9).

[7] 章晓俊,夏唯畏.如何提高散打比赛的观赏性[J].搏击・武术科学.2005.2(7).

第3篇:散打比赛规则范文

“神龙摆尾”――后踹腿

转身后踹褪向来是中国选手的专利,特别是郑玉蒿和薛凤强在“散打王”比赛中以后踹腿KO对手的情形仍令人记忆犹新,并成为散打迷的谈资:本次国际武术搏击争霸赛中,俄罗斯的散打王穆斯里穆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简捷实用的转身后踹腿、当薛凤强还沉浸在去年年底击败普京保镖谢尔盖的欢喜中,以为俄罗斯选手不堪一击.并放出“不服气,再重来”的言论时,谢尔盖没来,穆斯里穆却未了,比赛中。薛凤强还想试探对方,只见穆斯里穆大吼一声,跳起旋转360度,后脚重重地踹在薛凤强脸上,薛凤强被打蒙了,而且是被自己的成名动作连续击中、等他第三回合睁人眼睛反击时,为时已晚,比赛的天平早倾向于穆斯里穆。张亭宾的身体也许现在还在疼痛,穆斯里穆在比赛中转身发力出腿,张亭宾轰然倒地,悲壮之余也根无奈。针对巴特尔几次以牙还牙的低扫踢,穆斯里穆的腿法打击力度比对手还要更凶悍,尤其是漂亮准确的转身后踹腿,准确凶狠,屡屡奏效。

“旱地拔葱”――过肩摔

散打中的快摔技术是中国队员战胜外国选手的杀手涧,特别是蒙古族选手,在对阵外国选手时,施展摔法向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本次比赛中,巴特尔年轻气盛,又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世界大赛,在队友失利后报仇心切,积极进攻,但方法小当,穆斯里穆抓住时机,抱件巴特尔的身体,高高举过肩膀,重重摔在地上。三局比赛中,同样的过肩摔动作,穆斯里穆6次把巴特尔高高举起,重重摔下。勇敢的小将巴特尔尽管失利,在场上也表现出了坚毅的品质,带伤坚持完比赛。后经医院检查,发现巴特尔肋骨骨折以及多处软组织挫伤。山穆斯里穆体重10公斤的青格勒自恃占据体重优势,力图压迫对手,频施重拳重腿,可穆斯里穆不理其块头有多大,照样举起来摔下去,显示出了非凡的摔沾功底。

“力拔大山”――接腿摔

青格勒体壮腿长,打算在穆斯里穆的脸上留下脚印,但高鞭腿一踢出,就收不回来了。穆斯里穆已经将青格勒的腿牢牢控制在手中,然后侧身发力掀腿,将青格勒撂倒在擂台上,穆斯里穆这一接腿摔技法屡试不爽,光后三次将青格勒放倒在地、比赛进行到最后时刻,限见大势已去的青格勒孤注一掷地企图将对手大力踢倒,而穆斯里穆的一个灵巧的闪身却让青格勒几乎冲出了场地围圈。张亭宾在比赛中想出腿攻击穆斯里穆,但穆斯里穆的接腿摔很快,张亭宾的腿收回来时,身体已经倒在擂台上了。最终,这位来自俄罗斯的欧洲和世界双料冠军靠着令人称羡的实力夺得了无差别级的冠军。同时也创造了低级别选手战胜高级别选手的奇迹。穆斯里穆充满爆发力的接腿摔让中国大级别运动员尝到了倒地的痛苦,在国内大级别比赛中,极少出现这种场面。

“稳如磐石”――力无边

中国散打的摔法需要的是大体重和爆发力,中国队员的大级别选手很少有抱起对方摔的动作出现,但是80公斤的穆斯里穆却能多次把90公斤的青格勒轻松抱起摔倒,不得不说像天生神力。张亭宾年少气盛,想发力将对手击倒,可穆斯里穆的抗击打能力突出,然后迅速发出疾风暴雨般的进攻、青格勒曾经也获得施展接腿摔的机会,将穆斯里穆的腿紧紧抱住,力图“克隆”穆斯单穆的动作,将其放倒,然而这位俄罗斯人的身体索质很强,青格勒无力将其举起,只能错失了绝好的得分机会。

“动如脱兔”――反应快

综观穆斯里穆在此次比赛中的表现,具移动速度、出招速度、反应速度都是一流的,而且其动作预兆小:尤其是他的脚下移动十分快,我方队员上步进攻,他可以轻松躲过,并立即上步转入反攻,他不但反击速度快,而且力点准确,动作明显比中方队员快半拍,再加上身高优势,使中国队员在没有任何优势。尤其是他的转身后踹,表面上似乎是上步以拳法进攻,中方选手在犹豫的瞬间即被击中:这种协调性很好的快速打法在国内大级别比赛中很少见;在比赛中,他的后脚跟始终是抬起的,这种蓄势待发的姿态对于提高起腿速度和步伐的灵活性大有好处:在技术动作衔接能力方面,穆斯里穆具备犹如神助的协调性:在摔法上,中国队员认为很多不可能做出的动作,穆斯里穆都能做出来:例如他在对阵击格勒的时候,转身后踹不成功,立即转为以抱摔动作摔倒对方,可见反应敏捷、动、运用合理也是穆斯里穆取胜的重要原因。

“随机应变”――战术高

显然穆斯里穆对本次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战术运用上,穆斯里穆采取区别对待、随机应变的方法。在对强手薛凤强时,其采用的是先发制人、突发冷箭、攻其不备的战术。对于巴特尔和青格勒,穆斯里穆的战术运用也明显不同。对身材较小的巴特尔,都是主动出动作,压着对方打,迫使巴特尔乱了章法。对90公斤的青格勒,他却采取游击战,在机动中发现对方空当并击打。接腿摔和转身后踹腿是其两大绝招,在整个比赛中,这两项技术运用率与成功率非常之高。赛后,当有记者询问观战的罗马尼亚教练时,他表示穆斯里穆是凭借自己的头脑取得胜利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结束语

这几年,中国散打打败了许多外国选手,可是我们自身的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除了那些基本散打动作外,没有什么新东西出现,相反倒是外国选手不断研究中国散打,不断创新,水平突飞猛进。比如穆斯里穆运用的转身后踹腿,我只在香港的武打影视作品中看到过,而在散打实战中,没有哪个中国选手使用过。通过这次比赛可以看出,这个招式非常实用,因为他不像中国选手以往经常使用的转身后摆腿那样大幅度转身摆腿,而是稍一转身就可以出腿,后踹时是由下往上的直线腿,出腿速度快,又很隐蔽,因此比较难防:而这种腿法却不是俄罗斯人创造的,在中国传统武术的许多套路中(如广东的莫家拳)都有这样的招数,但我们却没能学为己用。

第4篇:散打比赛规则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竞技活动的发展和普及,散打运动越来越受到欢迎,随之而来的需要对散打运动的研究加以重视。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散打运动的竞技比赛中,运动员如果想取得优秀的成绩,不仅仅在于平时的训练和自身的身体素质,对于散打运动赛前的训练尤其重要,赛前训练有着不同于其他训练阶段的特殊性,其中包括心理原因、体重原因、身体机能指标等多种影响因素,在本文中笔者通过研究调查,结合散打运动的实际,对于其赛前训练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 散打运动 赛前训练 理论与实践

散打运动属于以技能为主导的格斗对抗类型的竞技运动,其比赛是双方选手按照一定的比赛规则和制度,使用踢、打、摔等不同形式的格斗技巧进行徒手搏击致胜对手的竞技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散打运动根据参赛成员的不同,所使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负荷强度都会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其赛前训练部分,是整个训练周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练和选手需要把握赛前训练时间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对于整个比赛的取胜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赛前训练的着力点和理论实践内容。

一、赛前训练需要把握的重点

在散打运动的赛前训练中,教练需要把握比赛中的基本特征对于选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散打比赛的基本特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功利性强,需要选手集中注意力,一切以获胜为目的出发;其次是训练时间短任务重,赛前训练的周期较短,且其训练内容需要囊括全方位;其三是对于比赛的影响因素较多,在下文中笔者会着重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首先是赛前心理因素的影响

赛前的心理因素调控是影响比赛的重点原因之一,赛前的过分紧张的情绪或者心情低落、焦虑等等心理原因都会影响比赛中选手的正常发挥,因此对于赛前心理的调控和把握非常重要,在此笔者主要分析赛前影响比赛发挥的几种不正常心理原因[1]。

1.过于紧张。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对于很多比赛经验不足或者是思想负担过重的选手,容易出现赛前过于紧张的心理状态,对于此类的选手,往往会在赛前训练中无所适从,或者在赛前准备活动中忘记要点,在比赛过程中无法控制自己的技巧发挥应有的实力,使比赛达不到正常的水平。

2.焦虑状态。赛前的焦虑心理主要在表现优秀运动员身上,一方面是因为自身背负的荣誉较多,害怕比赛失败影响自身的名誉和前途;另一方面是由于外界的期望过高,导致其赛前压力过大,情绪失控,影响比赛中的正常技巧的发挥,导致比赛失事。

3.情绪低落。部分运动员在比赛前由于自信心的缺乏出现情绪低落的状态,对于比赛的认识程度不够,自信心的缺乏热身不积极,在比赛中反应迟钝、体力不支,多数采取防守态度,无法训练中的技巧和水准。

(二)赛前体重因素

赛前体重控制指的是人为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于体重因素加以一定的控制,例如减重、保持不变、增重等等几个方面,在赛前较短的时间中,过分的增加或者减低身体重量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会使比赛中正常水平的发挥受到影响。

部分运动员为了参加低级别的比赛会采取赛前减重的方法,其减重方法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脱水法,通过控制饮水的量或者大量出汗蒸发水分,这种方法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破坏身体水分平衡,导致运动员体力下降; 其次是消耗能量的方法,运动员减少自己的饮食,同时配合大量的体能运动达到减重的目的,但是过分的消耗能量会导致人体血糖的平衡,严重时会引起昏厥,影响整场比赛。

二、散打运动赛前训练要素

(一)针对战术方面的训练

在散打比赛中,需要选手掌握散打中的三大要素,即:自己、对手和比赛,通过对于这三个方面的分解和掌握,做到在比赛中取胜,首先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特点,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比赛技巧和格斗方式;其次了解对手的强弱和特点,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因敌而变等比赛方式;最后是对于比赛的掌握,了解比赛条件、比赛场地、观众构成等等条件是否对自己有力。结合三个方面制定出比赛赛前的训练计划,保证在比赛中有的放矢,立于不败之地[2]。

(二)针对心理因素的调整

教练在调整选手散打赛前的紧张焦虑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练需要营造和谐有序的赛前环境,帮助选手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其提高自信心,同时针对焦虑的选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其减压。其次,选手自身要注意心理的调控,避免出现让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刺激,远离刺激场景,在赛前通过音乐、谈心等等方式为自己营造良好的赛前环境。

(三)科学控制体重

在赛前短时间的训练中,对于体重必须要做到科学控制,不能盲目的采取极端方式达到减重的目的,这样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比赛中水平的发挥,要全面的通过发展和练习,打好基本功和技巧训练,在教练训练时进行能力的消耗,可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赛前心理因素、体重控制、战术训练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散打运动赛前训练的方法和可行性,以便可以正确的把握赛前训练,在比赛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第5篇:散打比赛规则范文

答:在格雷西冒出来之前,徒手格斗界普遍存在打与摔分家的事实,练拳击、泰拳、空手道、自由搏击的拳手不适应摔,专攻摔跤、柔道的人难以招架打。格雷西一出现,格斗赛场打摔分家的局面为之改观,格雷西打摔皆应,拳打脚踢不怕,摔更难不住他,这才是真正的综合性格斗。有人说格雷西擅长的还是摔(包括地面技),但格雷西的摔是融于拳打脚踢的摔,不像柔道、摔跤,是专用于“摔法对摔法”的摔。可以说,在徒手格斗的擂台上,小字辈的格雷西以其全能的特色给众多老牌拳术上了一课。

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格雷西的抱摔尤其是地面技的优势,是建立在比赛规则上的。有很多人就指出,假如综合格斗允许用牙咬,格雷西地面技的优势立刻荡然无存。而街头打斗恰恰手段十分开放,牙咬、卡脖子、挖眼、兜裆、抓裆都可能遇上(且不说还可能遭遇酒瓶、砖头、刀棍的打击)。香港的梁敏滔老先生就认为格雷西仍属于有限制的格斗,而非真正的格斗(见梁敏滔著《东方格斗文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另外,街头搏战对拳术技术的要求是动作要简单,能以最短的时间终止伤害摆脱危险。把格雷西地面技用于自卫,即便是一对一,也显得过于繁琐复杂,不如踢胫、牙咬、踢裆、抓裆来得简洁明快。何况施展地面技有遭遇牙咬之虞。

牙咬胜过地面技,牙咬堪称格雷西的天敌――这也是我的观点。不过我更想强调的是,牙咬并不容易使用,尤其是身陷凶残的打斗时,以咬取胜没有什么必然性。因为牙咬虽属于本能动作,但当把它与拳术技能混合在一起使用时,它就有了技能的色彩,需要专门训练。在这一点上,牙咬很像兜裆、戳眼、踢胫,没经过训练的人,使用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即使在搏斗中咬中对方,也往往出于偶然。

擅长牙咬的人都清楚,要想使牙咬成为出奇制胜的一招,最少要练就两项功夫,一是能在拳打脚踢的搏斗中接近对方,获得牙咬的机会。假若你打起来眼花手乱,没等接近对方就已被打倒,又如何去咬?二是当牙咬的机会出现时,要对牙咬有迅速的反应。这第二项功夫尤其难练,很多擅长格斗的人不惧拳脚,打斗中也常能碰到牙咬的机会,无奈,多年的拳脚练习,使他们本能地去拳打脚踢或摔。对于这些人,牙咬的意识不强、缺乏足够的牙咬训练,是他们让机会溜掉的主要原因。

问:韩起老师,请问是《逝去的武林》一书中的那个时代的武术家功夫好,还是现在的散打运动员功夫好?

答:比较功夫高低的最好方法是打比赛。两边各出一百名拳手,一对一逐对“厮杀”,由最后的比分说话。遗憾的是这种同台较量只能是关公战秦琼式的梦想了。

不过,如果有《逝去的武林》一书的实战录像,我们倒可以通过录像与新拳手做一个比较。虽然这种比较不如同台较量来得准确,但像拳手的技术特征、技术运用能力、身体的专项训练水平(即功力)、综合实力等,还是能够进行一些对比的。各项运动指标的差距越大,这种对比越容易。

这种对比的前提是找到老拳手的实战录像。大家都明白,在神话与谎言满天飞的武林,除了实战录像,已没有什么可信的资料能证实老拳手的真实水平。何况像分析技术运用能力、身体专项训练水平这样的工作,也只能依靠实战录像来进行。比如被武林谈论了二十多年的1928年、1929年、1933年那几次国术擂台赛,有人说惨不忍睹、有人啧啧称妙,如果有录像的话,拳手水平是高是低,结果便一目了然。

武林一直风传这几次大赛是录了像的,有不少人说曾看到过。我个人倾向于有录像,即使不是把所有的比赛都从头录到尾,对个别场次或个别比赛片段的录像,应该是有的吧?毕竟这几次大赛是政府行为。我从一些书里,譬如《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也曾看到对1933年“第二届国术国考”的评价,书里写道:“由于当时比赛规则不规范的原因,比赛双方皆不轻易出动作,在场上躲躲闪闪、跳来蹦去。以至于当时报纸对比赛的评论是‘国术场成了斗鸡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至于作者的依据是比赛录像,还是根据当时报纸的描述,我不得而知。

那几次国术大赛如果有录像的话,将可还原《逝去的武林》书中的时代在拳术实战技法和最高技击水准这两方面的真实面目,这么说是因为比赛乃政府组织,有大批实力派拳手参赛,比赛的规模大,比赛的场次多,而且举办了五次。就像当今的“武林大会”,尽管未能囊括所有的实力派精英,但在反映当今传统武术的最高技击水准和真实的实战技法(当然是在规则限制下的)方面,基本上是准确的。所以说,当务之急是找到实战录像,让老拳手用自己的实战表现来说明他们的真实水平。

问:我是练某拳的,入门半年多师父只教我练一个崩拳,我想学新动作,师父不教。请问韩老师,是我师父保守,还是我的崩拳不合格不能学新动作?

答:假如崩拳你还没掌握,确实没有必要学新的动作。有的人练拳心急会说:“哎呀,我都练一年了,才学八个动作。”说实话,一年别说学八个动作,能学会四个动作就不错了。学会,指的是能在对抗中使出来。不会使,就不叫学会了这个动作。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练拳二十年,学了二百个动作。但动手时一个动作都使不出来。二百个动作没有一个能使出来的,你能说他学会了二百个动作吗?他明明一个动作也没掌握嘛,更别说二百个了。

你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崩拳是否合格,可以自我检验一下,跟师兄弟或朋友打几次对抗,倘若能打出来,哪怕水平不高,也叫基本掌握。若是打不出来,就是没掌握。即使练得再像样,也叫没掌握。

问:我擅长边腿,但有人对我讲,边腿包括泰拳的横扫踢,在街头打斗中用不上,韩老师,他们的话有道理吗?

答:我的看法是:边腿在街头打斗中不是用不上,能够用,只是在效率和方便程度上不如各种踢胫、踢膝、踢裆的腿法。一般来说,用于踢胫、膝、裆的腿法,都属于速度型腿法,以快为主。因为胫骨、膝、裆这些部位缺乏肌肉保护,不需要猛踢就难以承受。而散打的边腿(包括泰拳的横扫踢、八极拳的扫踢),因为是以踢对方的大腿和腰背为主(踢头为次),而大腿和腰背都有肌肉保护,需要猛力踢击才会见效。所以,边腿等为力量型腿法。

不同类型的腿法,对功力(譬如爆发力)有不同的要求。虽然发快腿或重腿都离不开爆发力,但由于爆发力是力量和速度的综合产物,在等值的爆发力中速度与力量之间的比例,有很多种情况,其中的速度与力量之比,既可以是1比3,也可以是3比1(或3比3、l比2等)。当3比1时,其优势在速度;而1比3时,突出的则是力量。强调速度的爆发力,用来发力的时间短;突出力量的爆发力,发力需要的时间长。一般来说。凡是突出肌肉收缩能力或者调动更多的肌肉发力,用力(发力)时间都长(见“希

尔方程”或相关爆发力的理论)。用力时间长,踢腿用的时间就长,对方做反应就相对容易;用力时间短,踢腿用的时间就短,对方反应起来就比较困难。还有,踢胫、踢膝、踢裆的腿法运行距离短,边腿的运行距离长。运行距离短或者长,踢出一腿的时间当然就有长短的差异。

仅上述两个原因,已经导致踢胫、踢膝、踢裆的腿法不容易防范。何况,踢胫、踢膝、踢裆的腿――尤其是踢胫、踢膝,因为是踢向下盘,扩大了对方的防守面积,视线不容易顾及,无形中使防守难度又增加了一层。与边腿相比,踢胫、踢膝、踢裆的腿法还有一个优点,适宜打防守。踢胫、踢膝、踢裆的腿法是正面前踢,用于防守时,踢即是截,便于将前冲的对手摧垮或阻截于中途。而边腿是走侧面,正面是空的,一踢不中,对方就可能冲进来,打你个人仰马翻。

不过,如果你的边腿精熟,也完全没有必要放弃,使的熟即是有用的。哪怕你以后练了踢胫、踢膝、踢档的速度型腿法,也仍可与力量型的边腿混合使用,匕首加铁棍,威力更无穷。

问:韩师大爷,您在《答

答:需要加强其它部位的力量训练。

人体做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一块肌肉或一群肌肉能够完成的,而是几群肌肉分工合作的结果(见运动解剖学)。从技术结构上分析,八极掼耳这一拳法,主要是由转动躯体和摆臂掼拳这两个动作共同完成的。

左右拧的仰卧起坐,是用来提高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的力量的。因为“转动躯体”这个动作,主要就是由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来完成的。练就强大的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可以强化转动躯体的力度和速度。躯体转动的力度和速度能力越强,肩关节及肩带运动(摆臂掼拳)所获得的加速度越大(见运动生物力学),一记力道强劲的掼耳由此爆发而出。

这就是左右拧之仰卧起坐的价值所在,需要强调的是,练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要从加强绝对力量和爆发力两方面下手,偏重任何一方都不可取。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