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研训计划范文

体育研训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研训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研训计划

第1篇:体育研训计划范文

机械制造业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技能型人才的理论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应当今社会需求,培养符合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标准的应用型的技能人才是各院校的义务和职责。精通专业知识和工艺技能的人才,还务必要能做好岗位的任务,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专业必修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割”的教学方法往往效果很差,于是专业人员开始探索理实一体化的一些教学方法。

1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方法分析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技工学校专业课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实施严格的技能训练,培养一技之长。不少学生对钳工实习认识不足,如果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不重视钳工技能操作,意志力又不强,就容易出错,很难准确掌握要领,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导致厌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钳工实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1.1 一体化教学的内容

一体化教学以课程学习要求为方向,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完成项目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为了在课上知识教授中紧密地结合起理论和实践来,来尽可能大地挖掘学生的创造天赋,增强学生找到解决现实问题方法和措施的综合能力。

1.2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着力强调学生自己是学习知识的主体,丢掉以前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的被动的教学方法,营造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完成任务的氛围,探索新型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丰富取自教材却胜过教材,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真实世界紧密契合,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在该环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求知钻研的兴趣,把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获得双提高。

1.3 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分隔开逐一进行,于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学习掌握不同步。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不能提取重点,于是理论知识不能熟练掌握,实习时不能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导致理论和实践不能融会贯通。反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紧密契合,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做到把课堂和实践的联系起来,适应祖国需求成为应用型技能人才。

2 一体化教学在钳工中的应用

2.1 掌握理论基础

教学初学生要了解教学计划,重点学习实践用到的理论知识。老师运用课堂讲授、自由讨论和总结知识点等教学方法,每学习完一个部分内容,都要根据学习内容给学生分配工作任务,完成有关的设计任务。

2.2 技能训练

基本训练。学生到车间用所学理论知识操作规范地进行练习。例如在练习錾削的时候,把技能分解为摆臂、瞄准錾子、击锤几个步骤练习,然后几个步骤连起来练习,使学生规范地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训练时,老师要示范指导,发现学生有错误的或不当的操作时,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并尽快熟练地领会技能的操作。

综合训练。当基本技能合格后,学生进入综合练习阶段,练习的项目综合性强,既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又能使学生丰富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3 一体化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必须明确项目任务,使任务具体化。最主要的是项目要涵盖所有的教学内容;再就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来确定项目任务的难度;最后项目和与企业的实际相联系。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认识到任务的贴近真实社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完成任务后,学生颇有成就感,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学习争做应用型技能人才。

老师的教学要从教授、灌输向组织引导方面转变,把课堂上讲解向到学生中间去转变,和他们一起交流想法讨论知识,共同学习和进步。一体化教学中,老师不是无事可做,然而是比起传统教学来显得更加重要不可或缺的一员。当学生遇到困难解决不了时,老师不能帮助学生解决而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去思考;当学生怠惰时,给学生提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研究。

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效果与老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师最先要提高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的又有着扎实基础的理论实践的模范老师。与此同时老师要有完美的师德修养和基本的职业道德,这不仅需要老师自身不间断地努力学习和勤于实践,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第2篇:体育研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实体化 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教学实习是职业教育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其必须依托相应的实训设施和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大多让学生在模拟或仿真的企业环境下进行技能训练或实习操作,这种实训方式虽能提高学生技能熟练程度,但实训效果却不理想:一是仿真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二是仿真实训从技术层面上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但无法解决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表达等;三是现代服务业毕业的学生对于企业的文化也缺少理性的认识,企业常需要对新员工进行再次培训。为此,让学生真正能在企业环境下进行实训和实习,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加速人才培养探索的主要路径之一。

一、现代服务业实体化实训基地的内涵和特征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我国沿海发达城市也相应确立了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如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9-2020)》明确了把“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作为江苏苏州城市发展的主要功能,苏州在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中也确立了重点以发展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软件与服务外包、科技和信息服务等产业。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是一所由苏州地方政府兴办的以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2007年投资建设了现代服务业技能开发中心,设立了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九大实训中心。但随着苏州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其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在原有实景化实训中心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再投入适量的资金、移植企业的运作模式,实施了新一轮的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等为主体的实体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校内就开始实现从学习者到从业者的转变,使学生具备职业人的素养,以满足苏州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要。纵观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实习模式等方面所作的探索,如强调与企业生产或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并生产出一定“产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承接和完成项目为主要任务的、将生产和教学紧密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等,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并不乏成功经验。但是较适宜于对接“一产”“二产”岗位群的专业,以及较适宜于以技术服务或开发设计的一些专业。对于一些对接以现代服务业为岗位群的专业而言,将校内实训基地打造成对外经营的现代服务业经营实体,使学生直接面对客户,并引入企业文化,着力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引入企业管理机制,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环境,以满足现代服务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在这类实体中,学生可以在关键岗位进行实习,而传统在校外企业进行实习难以给学生在关键岗位锻炼的机会。并有利于降低实训成本,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现代服务业实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途径和功能

1.校内实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途径。一是由学校独立开展,独立运营,成为学校内部的教学实体;如以适应苏州国际酒店业的发展,提升传统餐饮业的服务水平,以“苏帮菜”这一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在我校设立研习中心为契机,建设以对外经营的苏州旅游饭店为主体的实体化实训基地。二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学校提供场地和设施,由企业进行投资,移植企业管理与运营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如学校与苏州市文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合作,创办学校旅行社,由学校专业教师出任经理,为导游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三是引企入校,企业利用学校提供的场地和设备直接在校承包经营,如学校景观园艺服务公司,利用2400㎡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引入企业栽培生产蝴蝶兰、凤梨等高档花卉,学生参与管理和实习,并承接楼宇鲜花租赁业务,主动接轨苏州“楼宇经济”等。通过这几个途径,学生与真实的顾客有了接触,提高了自身的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了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通过这些实体化实训基地的锻炼,学生毕业后踏入企业不需要第二次培训,直接就能上岗,企业也欢迎这样的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

2.校内实体化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一是以承担专业的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任务,使学生较早地在真实的经营环境中完成某个工作任务或模块,掌握其关键技能,突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并在校内完成第一轮的短期工学交替,这为毕业前到行业企业中去顶岗实习做准备。二是利用校内实体化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如对五年制中的三年级学生实施的中级工(四级)职业资格鉴定和毕业前的高级工(三级)职业资格鉴定等,使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学历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能承担社会非学历教育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和鉴定。三是校内实体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传统技艺的传承等,如利用校内茶艺馆以苏州碧螺春名茶这一品牌,由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茶树进行养护管理,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采茶、制茶,酒店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茶艺表演以及对传统茶文化的挖掘,作为文化旅游深度开发项目等。学校也将这一项目作为产学研的成果进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三、现代服务业实体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

1.利用实体构建专业教育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的一致性模块化实训体系。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首先是通过对行业需求、行业职业岗位(群)及综合职业能力的调查,或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然而根据本专业覆盖的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技能,构建“专业教育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的一致性”模块化实训课程体系,并通过专业教学和实训、实习等,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实体化实训基地的运营是在由专业教师担任“总经理”,学生担当企业员工的角色,在企业专门人员的指导和监控下,既强调学生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境,又按专业能力进行训练。如现代物流实体化实训基地与连锁超市进行合作,学校提供场所,由企业提供装修和运作资金,企业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化、进出货物、成本核算等模块化实训,并通过电子商务,开展网上销售、配送等业务,既满足了师生购物的需要,又参与了超市的运作管理,强调了专业教育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的一致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2.利用实体构建产学研相结合和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育人才,建立长期、稳定、深度的合作关系是营造职业院校和企业行业共生环境的基础。由学校和苏州市物流商会牵头的多家校企参与而创立的现代物流职教集团,承担着推动成员单位之间优质资源的共享,推动物流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等,为集团成员单位之间搭建广泛的物流教学改革及学术交流平台,使专业实体与企业、师生与企业员工相一致。为此,依托专业实体,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评聘了十名物流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行业专家学者、人力资源专家、技术能手以及优秀师资等成立了集团专家讲师团,参与专业的课程改革和企业的技术革新,实施产学研一体,并通过举行学术报告、专业讲座等形式,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灌输到专业教育和企业员工培训中去。为创造学校专业和企业行业的共生环境,在集团成员间开展技能竞赛,把职业院校现有的技能大赛和企业的实际操作元素融入员工和学生的技能互动中。

3.利用实体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个性化发展。专业实体化教学和传统的仿真实训教学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就业、生存、创新和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后者往往只注重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旅游业是苏州最具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目前苏州的旅游业已由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向文化、商务、生态、休闲等旅游发展,其目标是要把苏州打造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学校建成了与现代服务业教育理念相一致的,集教学、实训、培训与考试考证一体的文化旅游实体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特点、技能要求和职业素养,采用全英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实体化中有着不同的技能岗位和技能要求,可以安排相应的生产或社会服务项目,如景观园艺服务公司有名贵花卉生产、商务楼宇花卉租赁、景观设计施工等实训和社会服务项目,学生在不同的实训和服务项目中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找到合适的创业或就业岗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利用实体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实训的监控评介体系。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实体化建设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多赢的教学模式。校内实体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并建立相应的监控评介体系,以利健康有序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一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实体化实训基地的教学质量评估与企业绩效管理相一致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以建立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二是按照实训环境、管理体制、培养目标、实训基地的效益、对外培训等方面与相关部门一起制定分级评估、考核的指标体系和实施细则,并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分级评估考核。三是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现代服务业实体化实训基地的运营与管理离不开资金投入、成本核算和财务监控,为解决其财务管理问题,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四、结语

专业实体化实训基地的建设目的在于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校内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规范实践教育,有利于通过对专业前瞻性的思考以作出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滚动修改。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途径,采用企业独立法人的形式管理运作,以“服务课改实践、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兼顾效益均衡”为原则,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以提高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眉舞,向俊波,张京祥.苏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2003(5).

[2]刘家枢,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7).

第3篇:体育研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长江干线 巡航与救助 层次分析法 绩效评价

长江是我国内河航运中举足轻重的水运主通道,一方面实现了西部货物东运,另一方面对东部经济带动西部经济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贯穿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大动脉,然而由于水上交通繁忙等原因导致长江也成为了船舶交通事故的多发区。重庆海事局作为我国长江海事局的分支机构,是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的海事管理机关。自2007年以来,重庆海事局承接了中央财政划拨的 “长江干线水上巡航与救助一体化”行政事业类项目经费,财政经费的投入确实满足了海事重点工作任务的需求,本文针对此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展开研究,科学地评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资金的投入,一定要在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也要保证国家的财政资金有效地使用。

1.长江干线水上巡航与救助一体化项目

1.1项目实施的内容

巡航和救助一体化主要是指巡航救助装备资源一体化、机构设置一体化、工作机制一体化以及队伍建设一体化,此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优化巡航与救助一体化站点,达到巡航与救助力量均衡分布;

(2)全面运行水上巡航执法与应急动态待命制度和“四级预警三级”安全预警机制;

(3)建立并实施水上应急搜救演练制度和人命救助奖励机制;

(4)完善水上搜救决策指挥系统,完善水上安全预警信息平台;

(5)利用VTS、GPS、CCTV等监管手段,合理安排搜救值班技术装备及人员力量;

(6)承担水上人命救助职责。

1.2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自项目立项以来,财政累计拨款5270万元,预算执行率为100%,即全部支出5270万元。其中包括燃料费1715.16万元、巡航救助船艇与设备维修费用2533.12万元、巡航救助站点费用556.86万元、搜救演习及培训费243.35万元、巡航救助设备购置费193.7万元、被救助船舶船员帮扶费27.18万元。

2.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项目绩效评价思路

首先确定项目绩效的考核内容,将绩效考核的重点放在项目运行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等方面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详见2.2)计算指标的权重值进行项目评价。

2.2 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

根据财政部对于绩效考核的基本要求以及结合海事局行政事业类项目的特点,本文设计的一级指标5个,分别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财务管理状况、资产的配置和使用、经济和社会效益、预算执行情况。二级指标18个(详见表1)。

2.3 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本节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指标间两两比较形成判断矩阵,评定的标度见下表1,然后根据专家的评分来计算准则层权重,由于篇幅所限,仅以较为简单的准则层b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准则层b所包含的三个指标的特征,建立如下判断矩阵如下,然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从而得出特征值的向量为(0.2000,0.6000,0.2000)T,最大特征根为λmax=3,一致性指标RI=0.58,CR=(λmax-n)/(n-1)=0

一致性标准。同理可以计算出其他指标的权重值,计算数据如表2所示:

根据绩效考核的总得分,将绩效等级分为5等:60分以下(不含60)为差;60-69分为及格;70-79分为一般;80-89分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由表2可知,救助与一体化项目的绩效评价得分为96.68,可以被评为优秀。

3.结论

本文对于重庆海事局行政事业类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绩效考核,这样有利于保证财政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傅新平,邹珺.层次分析法在物流选址中的应用[J].世界海运,2005,25(8):23-24.

第4篇:体育研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调查研究

2011年由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工商企业管理教研室牵头,针对10、11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开展为期两年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实训基地研究。该课题研究主要结合学校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专业课程体系,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展开教学,针对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训基地有效整合所进行探索与改革。

在课题实践中,项目组成员对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整合后的课程体系和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情况如下:

(一)整合后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包括: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管理技能模拟实训、管理心理学、管理者情商训练、模拟企业综合实训;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模拟实训、暑假社会实践;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沙盘模拟实训;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模拟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等。

(二)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全面运营沙盘模拟实验室、工商企业管理综合实训室、模拟公司综合实训室、ERP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室、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室。

(三)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统一企业集团、肯德基国际控股公司(南宁)、广西冠赢投资策划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昆仑物流有限公司、广西赛科供应链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一、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为了有效评估该项目的实施效果,项目组成员针对项目化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满意度、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成、项目化教学方式的效果、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深度访谈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调查。调查主要针对开展项目化实验的10、11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181名学生,随机发出126份调查问卷(抽样率为69.6%),其中,10级学生70人,占比55.5%。在调查过程中,剔除回答具有明显反应倾向的(所有答案都全部一致)问卷,得出有效问卷120份,问卷有效率为95.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整理,课题组得出如下结论:

(一)绝大部分同学对于项目化课程与实训基地结合的授课方式的授课效果表示认可

在收回的12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中,在回答关于更接受哪一种授课方式时,89%的学生选择了任务导向型的项目化教学方式,11%的学生选择传统教学方式。在回答对课程与实训基地高度融合、交替开展课程教学方式的看法时,94%的学生选择课程与实训基地交替融合开展课堂的授课方式,只有6%的学生认同保留原有单一课堂教学方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绝大部分学生对项目化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授课方式表示认可。

(二)基于项目化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授课方式提高了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

从“基于项目化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授课方式,你感觉自己的学校积极性方面有哪些变化”的调查中,65%的二年级学生、71%的三年级学生认为学校积极性有所提高,27%的二年级学生、22%的三年级学生认为积极性和以前差不多,8%的二年级学生、7%的三年级学生认为积极性有所下降。总体上来说,基于项目化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授课方式改革是具有积极性作用的。

(三)项目化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授课方式改革改变了学生学习过程

调查中,设计了“实施项目化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授课方式,同学们学习过程有什么变化?”这一选项中,52人(占比43.3%)认为改革后“课程任务较多,时间不够用”;31人(占比25.9%)认为“有事情做,学习变得充实”;25人(占比20.8%)认为“一边学一边做,有成就感”;12人(占比10%)认为“跟以前一样,区别不大”。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得出,改革使得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有比较大的影响。

(四)实训基地融入教学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

针对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施行第二课堂的授课方式,项目组成员专门设计了关于“实训基地融入教学后,你感觉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哪些变化?”的选项。在该选项中,71人(占比59.2%)的认为“对于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影响很大,效果很好”,29人(占比24.2%)认为“和以前一样,区别不大”,20人(占比16.7%)认为“效果还不如以前”。由此可以看出,实训基地融入教学改革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有所提高。

三、调查结果对项目化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一)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可操作性的项目设计是项目化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

通过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最终统计,项目组成员得出最关键的结论是: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可操作性的项目设计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在进行教学改革之前,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传统讲授法进行授课,只是对课程内容进行陈述和简单的解释,缺乏紧贴工作实际的项目化设计和仿真化工作环境作为学习背景,难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实行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实训基地建设在有效分析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之后,从工作出发,有效整合课程和实训基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模拟企业的实训环境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效果上,虽然模拟的实训环境远不及真实的实际工作环境来得有效。但是,却能通过工作相关的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直接接触用户的机会,紧贴工作实际,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有较大的作用。在项目调查结果中,显示:项目化课程教学与实训基地的高度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有效串联,巧妙地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和技能,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项目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仿真项目训练的方式,巧妙地将工作所需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很好地改变了综合能力培养、核心技能掌握程度与培养目标尚存差距的局面。

(四)项目化课程体系与实训基地结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习过程,增加了学习时间,需要授课教师对任务难度、学生准备时间有良好的把握

虽然调查中发现近46%的学生认为项目化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使学习变得充实而有成就感,但是,仍有43.3%的学生感觉到任务过多,时间不够用。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任务的变多,难度加大,任务完成时间不足,所有的这些需要授课教师对课程整体要有良好的把握,在任务难度、分配和下达上留有空间,才能灵活、机动、有效地开展教学。

(五)教师之间研讨和善于合作精神,是项目化课程与实训基地结合的教学方式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5篇:体育研训计划范文

1.典型病例

1.1病史

患者陆某,男,15岁,学生,因腹痛待查于2010年3月31日收入院。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腹部及脐周疼痛,呈阵发性,不向他处放射,无恶心、呕吐、腹泻,门诊考虑“急性胃肠炎”,治疗后效果不佳。今日腹痛加剧,呈持续性,急来院就诊。

1.2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口唇无紫绀,体温38.9℃,脉搏10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00/60mmHg,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坦,未触及包块。腹部检查:中下腹及脐周肌紧张,中下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麦氏点轻压痛、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

1.3辅助检查

1.3.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15109/L,中性粒细胞91%。

1.3.2.腹部B超。

未发现明显异常。

1.3.3.腹部平片。

见膈下游离气体。

1.4医学诊断

坏疽性阑尾炎,急性局限性腹膜炎。

1.5住院经过

入院后急完善相关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生化淀粉酶,出、凝血时间,输血前全套,腹部B超),抗感染支持(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排除手术禁忌症,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后,于2010年4月1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暂禁食、置鼻胃管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感染(头孢替唑)、止血(氨甲环酸)等对症治疗。病理检查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4月8日切口拆线,愈合好,无红肿无渗出,治愈出院。

2.护理

2.1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2.1.1恐惧/焦虑。

与身体不适、病情严重、担心预后有关。

2.1.2腹痛、腹胀。

与腹膜炎症刺激、毒素吸收有关。

2.1.3体温过高。

与腹腔感染、毒素吸收有关。

2.1.4体液不足。

与腹膜腔内大量渗出、高热、体液丢失有关。

2.1.5潜在并发症。

腹腔脓肿、脓毒症等。

2.2护理目标

2.2.1恐惧/焦虑程度减轻,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2.2.2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减轻或缓解。

2.2.3病人体温得以控制并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2.2.4病人水、电解质得以维持平衡,未发生酸碱失衡。

2.2.5能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2.3护理措施

2.3.1手术前护理。

2.3.1.1心理护理。由于发病突然、病情重,病人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应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做好解释工作,稳定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并介绍有关腹膜炎的知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1.2“卧”。卧位,病人可取半卧位,减少渗出液吸收和减轻中毒症状;膈肌下降,腹肌放松,有利于呼吸和循环;鼓励病人活动下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3.1.3“禁”。禁食,可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减轻胃肠内积气,有利于控制感染的扩散。必须待肠蠕动恢复后,才可开始进食。

2.3.1.4“减”。胃肠减压,可减少胃肠道内积气、积液,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漏出,流入腹腔,有利于减轻腹胀,使炎症局限和吸收,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2.3.1.5“补”。营养支持,病人在炎症、应激状态下,分解代谢旺盛,应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机体的需要。

2.3.1.6“抗”。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2.3.1.7“观”。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定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等。

2.3.1.8做好腹部手术前常规准备,如皮肤的准备、留置尿管等。

2.3.2手术后护理

2.3.2.1卧位。病人回病房后,给予平卧6小时后取半卧位,并鼓励病人床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肠粘连。注意保护腹腔引流管。

2.3.2.2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营养支持。术后继续禁食、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及蛋白质等,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待肠蠕动恢复,拔除胃管后,逐渐恢复经口饮食。

2.3.2.3控制感染。继续应用有效抗生素,进一步控制腹腔内感染。

2.3.2.4病情观察。术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并观察有无脱水、休克和代谢紊乱情况,了解有无膈下或盆腔脓肿的表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2.3.2.5切口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整洁,若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切口感染征象;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更换引流口处敷料,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当引流液减少、病人体温及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可遵医嘱拔管。

2.4效果评价

2.4.1病人焦虑/恐惧情绪解除,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4.2术后腹痛、腹胀即缓解。

2.4.3病人术后第三天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内,腹腔炎症得到控制。

2.4.4病人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及休克表现。

2.4.5无腹腔脓肿、脓毒症等并发症发生。

2.5健康教育

2.5.1提供疾病治疗、护理知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禁食、胃肠减压及半卧位的重要性,教会病人观察腹部体征变化的方法。

2.5.2给予饮食指导。讲解术后恢复饮食知识,指导病人流食―半流―软食―普食,并少量多餐、循序渐进,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及高维生素食物,以促进创伤的修复和切口的愈合。

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防止术后肠粘连。

3.体会

3.1以“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将实验实训教学方法多元化[1],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案例分析放在床边教学,经过对医疗、护理、辅助检查整体深入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整体分析和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3.2案例教学与实训指导相结合,对增强学生学习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尤其是临床护理课程的教学兴趣有较大帮助,可以使学生对复杂的临床过程与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3.3改革案例教学的传统分块问题讨论的方法,继续采用整体护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用临床典型的真实性案例,较强的综合性临床学习因素,更突出过程动态性和实践性,使学生教―学―做―用的岗位学习不脱节,提高未来的真实岗位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芳.外科护理技术案例教学与实训指导[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2.

第6篇:体育研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 学生体育俱乐部 培养模式 体育消费

1 前言

沈阳体育学院学生俱乐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以国内外学生俱乐部的先进管理经验为依托,并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为准绳,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创办之路。然而,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避免不了出现一些问题。笔者在调查俱乐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思考,希望能为学院俱乐部的发展以尽绵薄之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学生俱乐部会员。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国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制度,国内学生俱乐部的发展,沈阳体育学院教育改革,学生俱乐部制度等相关资料,以便很好地撰写论文。

2.2.2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俱乐部150名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2.2.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的统计和处理。

2.2.4访谈法。访问了竞训处的老师、俱乐部的教师、俱乐部的学生会员。

3 结果与分析

3.1管理机制

3.1.1沈阳体育学院学生俱乐部产生的原因

这里是一个图片学院1995年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后,随着术科必修课的压缩,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专项课的取消,必将对专项技能、专项理论的提高及裁判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产生影响。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辅助手段,俱乐部的开设,能为这些影响产生的后果得到缓解。俱乐部可以长年定期开设有关专项,技术理论及裁判理论的讲座,通过俱乐部的竞赛完成技术等级达标和裁判实践,坚持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学生在两年内专项技术理论及裁判理论便可以达到一定水平,经考试与裁判实践考核合格,基本上达到二级水平。只要学生有计划安排好俱乐部活动四年内可以有两个项目在裁判上达到二级水平以上,再技术与理论上也可以对两个以上的项目有所掌握,对于新教学计划无疑是很好的补充!

3.1.2管理机构

沈阳体育学院学生俱乐部的管理机构是由院长主管,竞训处分管,教研室、各系、各年级辅导员具体负责的组织管理机构。

竞训处是分管学生俱乐部工作的具体部门,代表学院对学生俱乐部进行宏观指导、监督、检查。

各教研室负责选派各项目俱乐部的教练员,并要求教练员把俱乐部一学期的教学计划拟订出来,经过审核合格后方可开课,并上报竞训处备案。教研室会同各系及竞训处检查,监督各俱乐部的活动有权解聘教练员。

系主任、年级辅导员协助竞训处开展俱乐部工作,并负责督促本系、年级的会员俱乐部的各种活动。

各俱乐部中的组或队在参加俱乐部运动技术等级或裁判实践时,自行组队、安排阵容、选派裁判等。

3.1.3教练员

沈阳体育学院学生俱乐部的教练员任用制度,是由教研室选派教练员,选派的教练员是具有忠诚体育事业,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担任。从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在教学能力上有38%的教师能力很强,50%的教师教学能力一般,在教学方法上有30%的教师的教法统一单调,有30%的教师出现过迟到早退缺席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正常的俱乐部活动,这就要求在教师选派上加以重视,更好的方法是取消这种选派制度,换之以竞聘的方式来聘任教练员。一是在每个学期的期末,由竞训处会同各教研室、各系、各年级组织竞聘教练员的工作;二是教练员也可以由学生会员直接聘任或高年级的学生来担任。这就要求有经验的教师协助、指导学生教练员,帮助他们制定这学期的训练计划、训练指标等,使学生真正在俱乐部的教练员岗位上成长起来!

3.2学生情况

3.2.1我院学生加入俱乐部的动机

沈阳体育学院被调查的250名大学生中,学生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动机排在前几位的是兴趣(61%)、学习运动技能(58%)、组织竞赛能力(58%),这说明我院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了俱乐部,认为参加俱乐部能够帮助自己提高运动技能、能力的占绝大多数,管理能力(53%)、领导能力(48%)多学生希望在俱乐部的活动能提高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希望俱乐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组织,希望俱乐部能够给他们一个锻炼自己和施展才华的一个空间。

3.2.2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俱乐部学习运动技能,裁判知识,竞赛组织能力得到提高的分别占74%、56%、26%,这与他们参加俱乐部的动机相符。而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得到提高的分别占10%、6%,这与他们参加处的希望相差太远。经过调查分析,导致这方面原因的是学生俱乐部的管理体制问题。因此,需要大学生自己组成管理机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调动和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学生自己组成的机构应配备相应的专职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工作。

3.2.3学生的体育消费

沈阳体育学院的学生平均每月的体育消费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集中在350元~450元,我院大学生很多参加了勤工俭学,每个学能赚得200~300元。而学生俱乐部的会员每个月10元的会费不是很多,学生有能力支付得起俱乐部的会费,这为学生参加俱乐部提供了物质基础。

3.2.4学生俱乐部的对外交流

我认为,应该增加学生对外联络部。对外联络部负责俱乐部的对外交流工作,主要包括联络对外的体育赛事,学校之间的对抗赛,还有联系一些相应的社会上的健身俱乐部或一些单位、公园、小区等需要聘请教练员、陪练员或办学习班者从本俱乐部派出体育骨干去担任各种职务。

调查结果显示,有84%的学生愿意参加俱乐部的管理。学生对外联络部的主要管理工作应该由学生担任,俱乐部的管理工作是提高学生领导能力、适应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的最佳环境。通过俱乐部的管理,鼓励吸收新技术新知识,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能,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和自我发挥的一个平台,满足学生各种体育需求。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习惯,促进身体全面发展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俱乐部的场地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俱乐部的更好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

4.1.2俱乐部教练员的选派制度不是很好,岗位缺乏竞争性。

4.1.3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加俱乐部动机里的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与其效应不符,应该加以解决。

4.1.4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能够支付得起每个月10元的会费,说明俱乐部交纳的会费制度合理。

4.1.5学生俱乐部的对外交流活动太少,问卷结果反映,有80%的学生希望加强对外交流。

4.2建议

第7篇:体育研训计划范文

注重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开展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的研训活动

结合涪陵区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幼儿园为基本研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及综合素质为目标,立足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逐步多形式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研训活动。

(一)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由区教委、教科所分管领导为组长,区教委宣教科、学前教育科、教科所幼教教研员为成员的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研训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工作,确保各项研训活动的顺利实施。

2.经费保障:将各项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每年度教师研训的专项经费。

(二)建立健全研训机制

1.由宣教科、学前教育科、教科所统一联合建立了:滚动式集中、分层、后续跟进的研训原则。

2.建立:“接受―反思”到“研讨―建构”再到“典型引领―整体推进”的渐进式逐年创新研训模式。

3.建立三个层面的研训制度:幼儿园教研组(园本教研)、片区中心教研组(区域教研)、区教科所(区级教研)。

(三)形式多样的研训方式

遵循自主、灵活、多元的原则,立足运用本区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注重吸纳区外资源的运用和研究。采取专家讲座、能手示范、师徒结对、远程教育;或观摩研讨、问题诊断、案例分析;或行动研究、专题研究等形式。

(四)实施四项工程

名园长工程:以优质幼儿园园长为主,实行德、知、行三合一研训,从园所文化、教育特色、基本制度、学习内容、问题驱动构建园长成长课程。以“一年入门、两年熟练、三年成才”为培养机制,促年轻园长快速成长。

骨干工程:以骨干教师为主参与,以专业理论学习、学历拔高、教育教学实践、教学科研、示范与交流等为内容。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精读一本教育专辑、研究一个课题、精制一本成长档案、带好一个徒弟。同时,建立“名师工作室”,让其成为教师成长的支点,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帮带工程:推行以示范园、名园带中心园;以中心园带乡村园;以城市园带农村园;以等级园带非等级园;以名园长带成熟园长、成熟园长带年轻园长;以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等多形式的帮带活动。实现老对新的传帮带,倡导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文化。

保育工程:遵循“以保为主、保教并重”的原则,让保育员做学习者、规范者、创新者。多形式地开展保育员专项知识、技能的各种培训和比赛,提升她们的综合能力。

第二条主线:开展以解决幼儿园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的真正目的,是切实解决幼儿园及教师们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近两年来,在贯彻实施《指南》的过程中,涪陵区22所试验基地园分为4个研究小组,从园本教研、小学化倾向、区域活动等7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研究,共计梳理出有效策略和经验 210余条,并推广实施。现将具体做法阐述如下:

(一)园本教研

主要做法:

1.由第三片区实验园通过专题培训、专题研讨、现场观摩、实际查找等方法梳理出有效经验25条,并在全区推广实施。

2.通过园本教研优秀案例评比、园本教研活动优秀视频评比、优秀园本教研活动展示(榜样示范)等活动促进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扎实开展。

(二)小学化倾向

具体做法:

1.由第一片区实验园通过实际查找、进园随访、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幼儿园如何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方式,从思想上、意识上首先转变园长和教师的观念,梳理出了切实有效的办法16条,并推广实施。

2.编写了《涪陵区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全区每位家长人手一册,从思想上引领和转变我们的家长观念。

3.学前教育科、督导室加强随访和监督检查。目前,涪陵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已大有改善。

(三)环境创设

具体做法:

1.通过专题研讨、专家讲座、观摩学习等方式梳理出有效经验20余条,并推广实施。

2.要求各园在结合实际情况创设环境时做到两个基本原则: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让每一面墙饰都能与幼儿对话。

(四)幼儿生活活动

具体做法:

1.由第四片区实验园通过问卷调查、实地查看、观摩学习、专题研究和专题讲座等梳理出了有效经验和办法共计90条,并在全区推广实施。

2.要求教师树立“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思想,提高教师对各环节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区域活动

具体做法:通过观摩学习、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梳理出有效经验40条,并推广实施。

(六)早操活动

主要做法:

1.由第二片区实验园通过现场观摩、录像展示、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梳理出有效策略15条,并在推广实施。

2.滚动式集中培训。由二幼、机关、区幼等3所幼儿园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对全区所有教师进行了滚动式培训。

(七)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具体做法:

1.通过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现场观摩、外出学习等方式梳理出有效经验21条,并推广实施。

2.结合实际,利用本土资源,自制大量的本土的低成本的游戏玩具。

3.开展户外体育游戏比赛。

第8篇:体育研训计划范文

一、健全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实施制度

(1)建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听课制度,掌握体育课教学中的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听课,课后和任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评价,以促进教学。

(2)建全教研组与备课组教研活动制度。要求各教研活动要有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抓好教育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体育学科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举办观摩活动。

(3)认真总结本学科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交流、宣传、推广,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有关的继续教育学习。建立教师参加校本课程教研制度。

(4)健全对话交流制度,在确定的时间里,按制定的活动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步骤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这样,可促进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全面交流,促进教师对课标的自觉学习、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可提高教师们教学的预见水平及教研水平。

二、编写校本教材,让教师在与文本对话中提高专业水平

首先要做好“校本教材”的资料收集,探索体育校本课程的编写。还可以聘请学生担当品味师,不断修改。当然,由于受到教师水平及时间的限制,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对于教师来说,校本教材的开发意味着一种机会,即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并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

三、抓住核心因素,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起步

在制订校本课程教研组计划和备课组计划的同时,积极培养反思教学的意识,自觉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反省、思考、探索能解决自己问题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要素,促进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向“反思型”教师迈进。

要建立反思制度,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可本着“实行个别化设计,倡导创新设计,注重教学反思”的原则,着重强调检查教师所写的教学反思笔记、课后随感等内容。同时,通过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及创设案例、论文评比交流,以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水平。

四、倡导团队精神,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本研究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提倡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1)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这个时间里,按制订的活动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步骤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可以年级为单位确立备课组,在备课组中,通过研究课标、学生、教材,查找资料,并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初备的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由主备人说课、备课组成员讨论及评议,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力量,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再进行全面修改,促进教师对教材的全面交流。每位教师再结合自己的风格和本班学生实际补充修改调整。最后,还要求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之处与不足,作好记载,以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开展“每师一课”“体育教学能手”评比听、评、研活动。开展校本研究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形式,其基本阵地在于课堂。可组织开展“每师一课”和“体育教学能手”评比活动。要求所有教师围绕各自研究的专题或近期困绕自己的教学难题,按“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等基本环节,先后分别承担授课、说课、评课、反思任务,掀起“听、评、研”活动的。

第9篇:体育研训计划范文

一、围绕课程标准,深入教学研究

1.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重点是教学评价部分,计划初步建立我校的音体美教学评价办法及评价标准。

2.加强教研组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每次活动保证有一、二个研究主题。

3.用两个教研活动时间,利用多媒体教室学习如何上网,以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使每个人都学会利用因特网下载文件和进行学习。

二、体现教学改革,严格课堂常规

1.抓好备课组的教科研活动。

2.严格执行听课、评课制度,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节,每月听课至少一节。提倡跨学科听课,努力做到学习、借鉴、提高。

 

3.规范课堂教学常规,严格执行学生课堂考勤制度,对无故缺勤者,要及时通报教务处和班主任。

 

三、教研组建设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遵守职业道德,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2、积极认真开展政治学习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

3、自觉执行学校制定的请假、外出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4、我们组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善于改革、勤学上进”的良好组风。组内每学期都制定出具体详细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能按照计划工作,具体落到实处。每人每学期都能认真及时的写出工作计划,并且每学期末都圆满的写出教学工作总结。

5、加强了教研组凝聚力,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我们教研组有9名教师,平均年龄30多岁。虽然人员少,老师担负的教学任务中,但通过每次的教研活动能不断增进同时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密切了联系,并在工作上大家互相帮助,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以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组内没有出现因迟到早退而受到学校批评的情况。

四、教学研究方面:

1、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出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集体备课,改进教学教法,采用多媒体等手段都能够圆满的完成教学计划。

2、坚持至少每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有时以学科为单位集体学习教育理论,互相讨论,互相启发探讨好的教学方法。有时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研究教材,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或经验、建议,全组老师一起积极热烈探讨,对改进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启示和帮助。并且每次教研活动都详细记录下活动时间,参加人员,活动内容,主要发言人等。

五、活跃文体气氛,丰富课余生活

1、“5.1”王立东举办了学生书法作品展、绘画作品展在在学校厨窗展出。

2、4月~5月份成功举行了岳西县职教中心首届篮球联赛。

3、搞好毕业班级体育达标登记工作,使全校体育达标达率保持较高水平。

4、抓好高三毕业班体育锻炼工作,争取高考体育测试好成绩。

5、搞好音体美学分认定工作。

6、早锻炼安排,由于班级多,所以本学期全部安排广播操,其中朱朱庭岳、刘立新在二职校,程鹏、王建国在进校,徐克威、李成林、祝全会在校本部。学生积极性,每天督查早操,提高了学生做操质量的目的。

7、训练方面,体育教师,虽任务重,但平时训练认真,把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结合起来等措施。朱庭岳老师负责高三毕业班学生体育训练。成绩显著,所有参试学生均达基本线。

8、音乐方面:以音乐教师金灿在各平乡支教,指导、策划、训练,成功组织了和平乡“五。四”文艺汇演。得到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