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业的高速成发展,电信部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也逐步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使通信网络的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就需要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代替低效、繁琐的手工方式。因此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管理已经势在必行,这时移动通信网本地网管系统就应运而生。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而诞生了一批新兴学科,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其英文名称为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它能够处理大量含有地理成分的数据信息,使你可以简单而迅速地在大量的信息中查看其模式和关系,而不必不断地访问数据库。
在通信网络中,大量的设备都有其地理位置,同时,有大量的处理如果通过地图来进行,则会又方便又直观。因此在网管系统中,引入gis系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基站、小区等各类通信网元的分布情况,并对网元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浏览配置信息和性能查看分析。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选题背景出自项目“移动通信网本地网管系统”。该系统立足于tmn,以操作维护、环境监控工作为重点,实时监测全网的运行情况,快速响应网上的各种事件,提供性能分析报告,不仅为设备的集中操作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技术手段,而且为网络优化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地理视图作为本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使用gis技术,在电子地图上,将各类通信网元按地理位置显示成一个分布图。用户可以对图进行操作,也可以对网元的告警、配置和性能信息进行查看和分析处理。地理视图是直接与用户交互的前台界面,其制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用户对整个系统的认识,可见地理视图在此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此外,gis还广泛应用于诸如交通管理、商业销售等领域的软件开发中,因此,研究和开发gis系统是很有意义的。
三、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毕业设计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数据库存、internet网络应用、mapinfo和asp技术。
系统的gis软件平台采用了mapinfo公司的maxxtreme。mapxtreme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地图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internet或企业内部的internet向用户地理信息。
该地理视图系统是浏览器/地图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需要windowsntserver。其中
地图服务器:windowsnt,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mapxtreme
客户机:windows95/98。
由于采用了maxxtreme,使系统在结构上成为浏览器/服务器的形式,顺应了企业内部网向intranetx演变的潮流。在服务器端是用微软的asp技术,需要用到其中的activex和vbscript技术。
地理视图子系统要通过socket通信方法从网管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获得有关各种网元的数据流,对通信网中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分析与显示,并将处理所得数据传入数据库,以便进行信息查询,同时数据库要动态更新。可见,本次毕业设计既需要了解硬件知识,又需要有较熟练的软件编程能力,既需要计算知识,又需要通信知识,是我所学专业知识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
本次设计具有较高难度,但我相信,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努力,我一定能高质量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任务。
四、进度安排
3月20日-4月15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4月16日-5月10日
划分软件工能块,进行方案论证,编制软件。
关键词: 农村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需求;开发方法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低压配电网是用户使用电力的最终电压等级,其设备数量多、覆盖面广,日常运行、维护工作量大。寻求一种快速、高效、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低压配电网络的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管理、客户保修服务、故障查询、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开发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十分必要。
1 需求分析
进几年全国范围“两改一同价”工程的展开,农村低压配电网络健康水平得到了全面改善。随着农村低压用电设备的增多,低压电网的建设和改动比较频繁,传统的手工绘制或autocad绘制的图纸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加之出图的周期为较长,共享性能差,各项管理数据与电网实际不符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生产、营销秩序。
在10千伏以上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县城及农村低压配电网络管理中,很多工作都需要迅速处理大量的设备数据和图纸才能完成,这些数据和图纸均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通过开发,如果能够建成一个图纸资料简便、快捷管理,设备参数及时更新,技术数据多部门同时共享,统计报表自动生成,可与其他管理系统实现接口的农村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将是提高我国电力系统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有利契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 总体目标
通过融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技术,结合农网低压配电网络的实际管理需求,分析其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基本特征,设计合理的空间数据模型,为管理者提供一个低压配电网的缩微化模型。实现低压配电网管理信息化、直观化、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的目标。
3 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3.1 信息系统基本开发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主要的开发方法有几种: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2)原型法;3)面向对象方法;4)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CASE)。农村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包含低压网络地理信息管理,还涉及大量低压网络业务管理与分析,功能复杂,系统较庞大。本文研究工作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关键步骤如下:
3.1.1 系统规划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2)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3)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常用的方法:1)战略集转移法;2)企业系统规划法。
该阶段的工作成果是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在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
3.1.2 系统分析阶段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对系统的要求进行分析,即首先对组织各部门、各业务进行详细地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确定出用户需求,从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系统分析的过程分两步:1)对企业的业务和数据流程明确;2)提出新系统拟采用的方案。
系统分析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阶段,主要的工作方法:1)建立组织结构图;2)建立业务流程图;3)建立数据流图;4)建立数据字典;5)建立小说明、判断树、判定表等。该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形成系统分析说明书。
3.1.3 系统设计阶段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即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该阶段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总体设计时将总任务分解为基本的、具体的任务,包括:1)将系统划分成模块;2)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3)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4)决定模块间信息的传递。详细设计是为各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等。该阶段的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3.1.4 系统实施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按实施方案完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交付用户使用,主要包括:硬件准备、软件准备、人员培训、数据准备等。该阶段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组织管理工作繁重。主要的工作是编写代码、调试运行与交付使用。软件完成时需要进行检查,一般包括:1)静态检查,人工评审软件文档或程序,发现其中的错误;2)动态检查,即测试,包括模块测试、联合测试、验收测试、系统测试等。软件交付使用根据系统规模与风险特点,一般包括:直接转换方式、平行运行方式、试运行方式、逐步转换方式等。
3.1.5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系统运行阶段的维护工作是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部分,随着信息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系统维护的成本在不断加大,已经超过70%。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1)程序的维护;2)数据文件的维护;3)代码的维护;4)设备的维护等。维护的类型包括:1)更正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等。主要是完善性维护。该阶段还要不断进行系统评价,已确定何时进行系统更新,开始信息系统的下一个生命周期。该阶段的工作成果是系统维修记录和评价报告。
3.2 系统运行模式选择
农村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用户较多,系统需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目前主流的分布式运行模式如下:
3.2.1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分为服务器和客户机,服务器可能包括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专用服务器等,其它称为客户机。用户通过客户机在网络系统上向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服务器根据请求完成预定的操作,将经过处理的结果送回客户端。
该模式中信息处理工作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后端的服务器实现,另一部分由前端的客户机实现。前后端应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瘦客户机、瘦服务器。
其特点如下:
1)充分利用两端的能力,响应时间短、网络流量小;程序与数据隔离,安全、透明。
2)客户端一般负担较重;客户端界面不统一;应用程序与平台有关。
3.2.2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
以Web为中心,采用TCP/IP、HTTP传输协议,客户端通过浏览器Browser访问Web服务器以及与Web服务器相连的后台数据库,是一种基于Internet技术的三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其特点如下:
1)用户界面简单易用、易于维护升级、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信息共享度高、扩展性好、网络适应性强。
2)业务十分复杂时,效率低。
3.2.3 三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基于成熟的分布式技术,将用户界面与企业逻辑分离,将信息系统按照功能分为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个层次,分别放置在不同或相同的硬件平台上。
表示层: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接口部分;
功能层:包括系统中核心和易变的企业逻辑,即中间件;
数据层:负责管理对数据库的读写和维护。
主流的开发平台:J2EE:IBM WebSphere、Bea WebLogic、Visual 等。
农村低压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需要用户对低压网络进行编辑,不适合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尽管系统较复杂,尚不需要采用三层架构,故本文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4 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GIS系统在电力企业应用前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建立电力企业的GIS网络,工作人员可以访问网上灵巧的地图和建筑图。分层的地图可以帮助他们在电力系统内成千上万的设施中准确定位,并获得具体的部件说明和维护记录等信息。
2)电力企业也可以采用GIS作为报警管理系统(TCMS)的基础,建立一个快速响应用护紧急情况、安排抢修小组的系统。利用TCMS,操作员接到用户报修电话后,可直接通过网络向现场技术人员传达。
3)电力企业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可以容易地管理、维护和地图及相关设备信息,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交互式查询、生成定制的报表、按比例尺打印等等。如果做成Web方式,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来查阅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王月珍、王作伥,GIS配电线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苏州大学学报,1999.10,第15卷第4期.
[2]伏玉琛等,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及其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2000.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 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无法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控制,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量应用,建筑工程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建筑企业的迫切需求和趋势。但目前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相对其他行业采用的还是基础的管理模式,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提升的有限。构建新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来应对建筑工程之中的大工程量、大信息量,对提高工程效益和工程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探索工程管理信息化也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1 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好多环节使用了信息技术,数据报表、工程制图、文档处理等,但信息技术在工程的组织、监控等方面的作用还没被充分认识,多数建筑工程中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仍然通过纸介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局部性和孤立性,企业通常在企业局部范围内使用信息技术,未做到各类数据的整合、关联。同时建筑工程管理存在“信息孤岛”,无法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利用效率较低,多数的建筑企业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协同的基于业务流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很复杂的,既要应用信息技术完成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完成信息化技术和工程管理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规范管理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信息技术标准,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
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是信息化建设与工程管理的结合,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建设企业级别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本文将围绕这样的目标来研究构建建筑工程信息化平台的基本模型。
根据对建筑工程业务流程的研究和整合,我们提出了如下的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模型:
图1
工程成本管理平台,建筑工程中成本问题是我们首先要关心的。提高建筑成本的管理水平既能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标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建筑成本问题十分复杂,既包括直接成本也包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等;间接成本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的费用的支出,无法直接计入工程对象,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差旅交通费等。将工程材料费用、人工费、管理费用、工程量、投标依据等信息录入数据库,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价格的比对、管理,从而编制工程预算,形成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决策。工程结束之后,将实际的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找到成本差异的原因,可以为下一个工程成本管理提供改进方法,以便持续改善建筑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建筑工程中有大量的合同要管理,将合同进行电子建档,合同数据录入数据库,借助信息处理技术按不同阶段划分合同环节,实现合同从报价管理、审批管理、签订管理、执行管理、统计分析管理以及归档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化工作。以动态的信息流来提高管理流程的可操作性与及时性。
工程进度质量管理平台,根据工程量和施工人员、设备情况、行业规范来规划工程施工进度,制定出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将工程进度计划下发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单位定期通过平台填报工程进度数据,平台通过分析、监测来进一步管理工程进度。质量监管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监控, 收集施工现场数据, 包括施工质量和操作质量两方面的数据, 该工作主要由质量监管人员进行现场监察, 收集整理将工程质量数据录入系统,生成质量分析报告分发给有关单位,同时建立问题数据库,对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多的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对施工过程中出现过问题的单位、工程队进行标注,在以后的施工项目中可以重点监控,甚至弃用。监管人员可使用移动数字设备进行现场数据采集, 数据可现场回传数据到系统数据库, 可以解决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中监管人员要对现场数据进行重复录入的问题,提高效率,同时可以在现场安装数字视频监控可让非现场监督人员实时了解现场的施工情况, 及时发现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隐患。时间的数据积累可以完成施工单位质量信用报告,为下个工程挑选施工单位时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数据积累也可以计算出每个环节合理的工作时间为以后的工程预算、工程进度提供支撑。
工程地理信息平台,将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搜集建筑工程中的地理信息数据,对施工、维护等工作进行辅助、监管。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可以对各种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综合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系统。建筑工程中有大量的管道、线路,通常管道线路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来完成,传统的作业模式是将图纸分发给各施工单位,图纸存在保管、分发等问题;大型建筑中工程量巨大,一旦要对某些管线进行维护查阅图纸工作量很大,有的时候由于保管等问题容易造成图纸丢失。建立施工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处理的数据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地下管线的布局等空间地理数据和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管径等空间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功能:数据输入、图纸查询分析、施工控制和系统维护等工作。建筑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如:建筑物的分布、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布局等,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可以有效、合理并快速的解决这些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特有的空间分析及可视化表达功能,和空间信息管理能力,监督机构也能够通过电子地图纵览机构内所监督工程的分布情况,可以实现对施工管理和进度控制的辅助。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工程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精细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各种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配置和调整。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也有利于建立健全、合理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建筑行业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打造智能化的协同的基于业务流的管理信息系统,文中对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搭建的系统基础平台做了初探,仍有更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特别是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平台与建筑工程的结合也可以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总之加强建筑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将大幅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松山.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2012(34).
【关键词】油田自动化;仪表;GIS
随着油田自动化不断深入开展,对油田的生产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油田自动化系统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舞台。新型油田自动化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发展成为一个集计算机、控制、通信、网络、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具备完备的硬件结构,开放的软件平台和强大的应用系统,本文就油田自动化系统方面作几点探讨。
1.系统结构
1.1管控一体化是当前油田自动化系统的最新模式
目前油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结构基本上以面向网络为基础,系统级设备大多采用以太网Ethernet或光纤环网FDDI等通用网络设备连接高性能的微机、工作站、服务器,在被控设备现场则较多地采用PLC或智能现场控制单元如RPC/RTU等,再通过现场总线与基础层的智能I/O设备、智能仪表、远程I/O等相连接构成现场控制子系统,通过以太网Ethernet或光纤环网FDDI等与厂级系统结合形成整个控制系统。进入90年代以来,基于Internet(国际互联网)的Web应用技术爆炸性发展,同样也引发了工业控制领域深刻的技术变革——这一领域的专家们长期追求的以实现“企业综合自动化”为目标的“管控一体化”工业流程生产集成解决方案所面临的各种所谓技术标准化问题、用户程序可移植性问题、系统功能可伸缩性问题、控制设备互操作性问题等等,似乎都已找到了一个已既成事实的解决方法——这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而深层次成功应用的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技术和基于WWW协议的Web技术——也就是说,组成“企业综合自动化”的企业MIS(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生产过程SCADA都以TCP/IP和Web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企业“管”、“控”数据流之间无缝连接,“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变得简捷和现实可行,产生了以开放性、网络化为特征的立足于Web和“Infranet+Intranet+Internet”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靠成熟的SCADA系列产品。
1.2硬件构成
1.2.1工业控制网络向有线和无线相结合方向发展
油田自动化控制网络向高速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发展。从现场角度看,油田自动化体系是一个直接由油田生产现场产生的、物理位置分散、分布时变参数多、生产过程及结果透明度高的开放型大系统。现场自动化体系大部分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它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是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无线局域网的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安全性、移动漫游、网络管理以及与3G等其它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对于数据吞吐量大,且数据传输速率高的骨干网络,一般采用符合IEEE802.3μ标准的100Base-T快速以太网和符合ANSI X3T12标准的FDDI网络。
1.2.2 仪器仪表在向数字、智能、网络、微型方向发展
对于现场仪器仪表正在向数字、智能、网络、微型方向发展。智能监控仪表的研究,就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要建立适用于所有油田工况的监控仪表是相当困难的,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产品大多属于中低档水平,随着国际上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的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差距还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大多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产品占有我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国产分析仪器占全球市场不到千分之二的份额。
2.应用系统
2.1以WEB为基础形成自动化实时数据库网上
众所诸知,一个功能完善数据库是对整个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参数、报警、报表的及时采集记录、存储,并为服务器处理工作站的数据存储、查询、统计和分析提供依据。随着无人值守工作向纵深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对生产过程管理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由于个人电脑的普及,数据库技术,特别是Intranet/Internet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Web的自动化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出现发展成为必然。
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单独的计算机来实现,具有美观的人机界面,方便的操作方式和丰富多彩显示形式。这样的配置既减轻了监控系统的负担,减化了监控系统的软件复杂性,增加了监控系统的实时性,作为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时数据库要为不同的应用系统服务,可能工作在不同的网络平合上,还能通过标准数据库接口SQL、ODBC、JDBC等与其他系统互连,如MIS系统。数据格式多种多样,要方便地进行数据转换,要定期对海量的各类数据进行纠错处理,保证数据完整性并及时传导到别的数据库中保存。只有建立基于WEB方式的工业控制自动化数据库系统的强大的技术能力,才能使广域网络监控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2以实时数据库为基础建立自动化油田地理信息系统(GIS)
一个功能强大、性能完备、在线实用的油田地理信息系统,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必须有效管理和快速显示海量空间数据,自动生成各类高质量的图件;必须自动生成和管理拓朴关系;必须快速查询空间相关数据、空间网络分析和三维模型分析;必须提供多种空间在线的数据录入和输出。以上各种功能都是以先进GIS技术作支持。自动化油田地理信息系统同时又是一个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实时数据库应用系统。
3.结束语
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油田自动化硬、软件系统相关方面发展进行了探讨。目前,油田自动化监控系统技术已比较成熟,在各大油田都已成功应用。文中提及的系统都是同计算机监控系统密切相关的。它们可配置成相对独立的系统,通过高速网络与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也可配置成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子系统。这样的油田自动化监控系统似乎应称之为油田生产综合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关键词:GIS iPad终端 路面管理系统 路面养护管理服务平台 Xcode4.5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5-085-02
1 引言
我国国土广阔,在公路这一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巨大,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数已达398.4万公里,我国公路路面养护管理压力十分巨大。在信息化的今天,保持信息的实时通畅是保持管理效率的关键。“基于GIS的iPad终端路面养护管理服务平台”将信息化与路面养护管理相结合,使传统公路养管系统操作不便、数据更新滞后、决策能力较弱等问题得以解决, 从而使路面信息的即时管理成为可能,为养护管理机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养管工作提供准确、便捷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2 系统构成
2.1 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是公路路面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包括空间数据库及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是由GIS管理的电子地图,其主要包括管理系统中各段公路的地理位置和基础地理信息。属性数据库存储道路的路面信息及根据系统决策计算模型所做的决策信息。
2.2 软件结构
本系统软件结构利用图形管理和面向对象的功能模块化进行开发。图形管理面向图形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结合起来,形象地实现人机交互,极大地降低了管理的工作强度。面向对象能实现不同功能模块间的相互对立,同时也使不同功能模块之间数据交换的双向对流成为可能,使得不同模块之间既有机统一,又相对对立运行。而且面向对象的模块化设计在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的同时兼顾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兼容性。
3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4 系统功能的实现
4.1 基础数据管理及查询功能
基础数据管理及查询功能是本系统的基础功能,是系统其余功能的基础支撑,通过GIS强大的地理空间分析、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准确的查询功能,可及时管理已上传数据并随时调用。同时,在iPad终端强大的处理器作用下,对从采集端采集到的路面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归纳、入库管理,并通过iPad终端的无线传输功能进行即时的数据更新,便于用户查询。
4.2 GIS动态示意图
GIS动态示意图是在ArcGIS的环境下道路各类信息在电子地图上的直观表达。从动态数据库提取实时数据,形成模拟的动态路面现状信息电子反映图,结合iPad终端能够让用户很清晰便捷地了解辖区内各条道路桥梁的养护历史,路面现状等信息。同时可以利用iPad终端的GPS定位功能和3G无线传输功能查看道路的实时路况信息,系统可自动汇总提醒用户该路段的拥堵、修建、养护以及完工时间等情况。
4.3 图景播放
图景播放以动态图像的形式将整个道路的检测情况准确完全地播放出来,可照片示意有问题的路面区域,反映道路的现状,便于管理者快速了解道路的养护情况。
4.4 辅助决策功能
基于GIS的iPad终端路面养护管理服务平台可协助高层公路管理人员进行路网宏观养护甚至是新建、改建决策的分析,极大的提高了公路路面养护管理效率。其包括路面技术状况评价、路面养护需求分析、路况预测分析、公路模型参数管理、道路新建或改建分析、敏感性及风险性分析六个方面。
4.5 养护报告制作
系统通过导入公路数据库、路面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功能模块的分析结果,可以自动制作生成公路养护分析报告。公路养护分析报告主要包括:路网基本状况、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养护需求分析和养护建议计划、路网中长期养护规划、养护投资效益分析、养护项目经济评价等内容, 可以作为最终养护决策的参考依据。
4.6 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是本系统的附加功能,主要通过论坛的形式将专家论坛界面架构于大系统中,全国各地的用户针对具体问题与论坛中的专家进行加密聊谈、视频,或给专家留言。同时也可在公共页面上提问,等候专家解答。同时专家可以通过系统进入提问人单位的数据中心查阅数据,情况了解,最终解答问题。对于具有争议性的疑难问题可以进行公开讨论。
5 系统功能评价
5.1 对技术方法的评价
系统移动终端 iPad程序采用Xcode4.5开发,与苹果参考图书馆相结合,为众多苹果开发者文件提供单独的搜索与显示界面,其中包括本地计算机上的文件和来自苹果公司网络的在线文件。Xcode4.5 基于Object C语言,其核心是苹果公司下一代 gcc编译器gcc4.0。新的编译器达到业界领先标准,其利用众多先进的最优化技术,使得广大苹果应用的开发者能最大程度上利用现存编码。而借鉴于超级计算机的自动向量化技术可以跳过向量化编码的步骤,从而更加充分地利用了Intel 处理器的处理能力。
5.2 对用户体验的评价
首先,iPad终端的便携性和无线通信功能给予了养管工作更大的灵活性;其次,iPad终端以图形窗口为操作界面,同时以简单的触摸完成交互,大大提升了平台的易用性,从而使用平台整体的用户体验有了质的飞跃。
6 结语
采用GIS技术结合iPad终端的wifi、3G等无线传输功能和iPad终端的强大处理能力,针对公路路面管理和技术应用的需求,研发“基于GIS的iPad终端路面养护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对路面信息的科学组织和有效管理,使路面管理人员能够方便地通过iPad终端随时随地对路面信息进行空间化、可视化管理。同时引入专题模型,对各种路面问题进行评价、预测、决策等分析,并最终生成直观的报告便于管理人员操作。日益成熟的GIS技术以及有着良好用户体验的iPad终端完美地将成熟的技术与硬件融合,为路面养护、抢修,路况的监控等决策带来宝贵的反应时间,建立起一种在广域网中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信息支持系统,最大程度减少因路面养护问题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给路面管理单位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潘玉利.路面管理系统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 李伟.建立公路沥青路面管理数据库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3] 李伟,程培峰.基于GIS路面管理系统的研究[J].森林工程,2006(1):44-46.
[4] 侯静,魏连雨.Web GIS在路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交通与计算机,2004(2):78-80.
[5] 王火明,徐长有,王秀.路面管理系统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水运,2007(7).
[6] 赵铁平.浅谈路面管理系统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7(9):53-55.
[7] 曾胜,王锡凡.组件式GIS路面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08(3):152-155.
本文介绍一个处于国内领先的某钢铁企业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该系统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承运船舶或汽运运载工具的经纬定位信息,再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经纬信息到地理信息的映射,并采用先进的J2EE和XML等开放式的技术标准实现了企业全物流的一体化、可视化调度、管理与监控,系统中实现了与企业ERP系统的直接对接,还内嵌有承运商物流信息管理、调度、监控模块,实现了和物流企业的双赢。
0引言
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组织形式、生产流程以及与客户、供应商和合作者的交互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Internet为核心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正引发着一场重大的变革,它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推动着全球战略资源和竞争优势的重新分配,企业间的竞争已经逐步演变成了以核心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间的竞争。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直存在着重生产轻物流的现象,从而导致多数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基础薄弱,体系结构也不尽合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障碍,从而极大地削弱了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1]。物流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基础,物流管理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和可视化程度已成为企业是否具备竞争力和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可视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或者透明物流供应链已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减少库存及其牛鞭效应、加快资金周转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已引起国际知名企业如沃尔玛等的高度重视[2],美军更是基本建立了一个可视的物流体系[3]。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建设也已逐步引起了我国企业的重视[4~9],但由于供应链管理研究在我国起步本身就晚,所以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具有生产连续性和物质流动巨量性的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在其生产和经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其提高竞争力尤其重要。为此,处于国内领先的某钢铁企业率先提出要建立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获取承运船舶或汽运运载工具的经纬定位信息,再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实现经纬信息到地理信息的映射,并采用先进的J2EE和XML等开放式技术标准实现了企业全物流的一体化、可视化调度、管理与监控,系统中实现了与企业ERP系统的直接对接,还内嵌有承运商物流信息管理、调度、监控模块,实现了和物流企业的双赢。本文系统介绍该系统的组成、架构和实际应用情况。
1钢铁企业物流的主要业务角色与模式我国钢铁企业销售模式普遍为公司营销中心、地区公司、地区剪切中心、直供用户的模式
采购有统一采购也有分类采购的,但大部分矿石都为进口,并由贸易子公司负责。货物运输方式可分为水运、铁运和汽运。国内钢材销售价格普遍为不含运费的价格,运输费用都需要买方承担,根据运输实现方式分为代运、洽运、自提等三种模式。代运是卖方承担对买方的销售物流服务,然后委托给承运商进行处理,替买方代收代付货款和运费;洽运是卖方不承担对买方的销售物流服务,由买方委托卖方在指定范围内选择承运商进行运输,并对其做运费结算。自提是完全由买方自己来完成整个运输业务。根据上述介绍可见,物流系统涉及的业务角色有买方物流部门、卖方地区公司、卖方地区剪切中心、直供用户、一般用户(地区公司发展并负责的用户)、物流企业(第3/4方物流等)、承运商和买方(用户)等。
2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架构为了实现基于GPS和GIS的物流跟踪,每台运输工具都要安装能采集全球定位信息的GPS设备及传输设备
本系统采用GPS+SMS(ShortMes-sageService,短信息)模式来实现,虽然这已经是相对低成本的方案,但每套成本价格还在4000元左右,要实现逐台运输工具安装,特别是汽运工具安装,成本还是较高的。而我国物流企业或者实体运输企业的规模都还较小,几台车、几艘船就组成了一个物流企业。由于其规模小因而内部一般都没有企业信息系统。所以,为了实现供应链优化,实现双赢,鼓励物流企业安装跟踪设备,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国情,系统由发起企业建设(我们称其为核心企业),主要为这个企业服务,但供应链上各方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实现其企业自身的物流跟踪和管理,并汇集和提供供求信息,实现匹配,使这个平台成为供应链各方的物流社区。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定位服务平台负责接收GPS短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定位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有开放的接口,还可以为任何第3方提供定位信息服务。系统中的物流企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地区公司物流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用户物流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多用户系统。数据交换中心设置的作用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核心企业可能是多个企业合并形成的跨国或跨地区大型企业,所以有多个ERP系统;另一方面此平台也可以为其它愿意加入的大型企业提供物流管控服务,只要将其内部ERP接入数据交换中心就可以了,因此核心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多用户系统。
3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及实现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在途物流的可视化监管,辅以有关各方基本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系统功能结构
全球定位系统(GPS)根据设定间隔获取装载了该设备的运输工具的经纬度信息,经纬度信息通过与GPS集成在一起的手机模块以短信息的方式发送到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将收到的短信息转发到指定企业短信息接收平台,企业短信息接收平台先解析短信息的标识信息,将GPS业务短信息转发给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从其中解析出经纬度信息,将经纬度信息与数字地图对照得到该经纬度信息对应的物理位置信息,比如南京市等,最后在用户选择监控该运输工具时,系统读取该运输工具选定时间段的物理轨迹信息,以运输工具的标识(船为红菱形,汽车为绿菱形,轨迹为同色箭头)呈现出来,统一物流应用服务平台的统一是指该平台不只是为平台开发方某钢铁企业(核心企业)的物流部门提供业务支持,还内含了有关各方的必要业务服务支持功能,比如有承运商的业务管理系统等。该平台还是一个多属主平台,即还可以为其它愿意共享该平台的核心企业提供业务服务,从该核心企业看到的服务有如只为其单独服务一样,是完全独立封装的。该平台除提供一个核心企业所有有关角色的互连支持外,还根据接入该系统的各核心企业的要求,提供核心企业所属各角色间的相互连接。随着业务的发展,这个系统将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物流社区。下边简单介绍系统主要模块的主要功能。
3•1物流服务中心物流基础信息管理主要有载具信息(能力、型号)
管理、线路信息(最优路线的选择)管理、港口、车站、码头信息管理、载具要求及作业规范制度管理。运输监控中心利用GPS/GIS技术,提供一个动态的电子地图,生动传达全程物流信息,向核心企业物流业务部门、用户、核心企业运输部门、承运商开放界面,为对承运商的综合评价提供深度分析报告等。凡是系统授权用户都可以查看与其有关的动态电子地图,掌握及时准确的地理信息。其主要有车船定位查询、报警系统、辅助调度、区域提示、历史记录、辅助导航、信息交流等管理功能。核心企业运输的部分船泊跟踪图(内河、内海部分),当鼠标移动到某个船舶标志(方块或箭头时),系统将自动显示该船舶有关信息和货物信息。船舶信息主要有承运商、船主、船名、制造者、额定载重量、现载重量、吃水情况等;货物信息主要有起止港口、离港时间、计划到港时间、现在预测到港时间、合同号、批次、货主、发货人、接货人及联系方式、每个合同批次的详细货物清单等。
3•2业务管理中心业务管理主要有系统管理、招标管理、单据管理、承运商管理等。系统管理完成权限管理和系统设置。运输招标是选择物流企业的主要模式,所以专门设置了招标管理这个模块。当然也可以不经招标直接选择物流企业或承运商。系统通过对所有单据信息的电子化转换与匹配,实现承运商、配货中心、核心企业之间的单据回流与信息沟通,缩短结算周期。主要有以下功能:提单下载、码单下载、杂费管理、费率管理。承运商管理主要是从核心企业的角度设置,实现对其承运商(供应商)的管理。主要有承运商基础信息管理、运输能力管理、绩效考评、历史信息管理等。
3•3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主要有行业动态、信息反馈、物流资源和需求匹配三个模块。信息中心的核心模块是物流资源和需求匹配,此是物流社区的雏形,供、需、仓储、生产等各类企业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需求。物流服务能力管理和匹配、物流需求管理和匹配两个功能是其基本功能。物流服务提供方如运输提供商、仓储服务提供商等可以通过此功能模块提供其服务的内容(运输服务、仓储服务、加工服务)。由需要此服务的用户(可以是核心企业、地区公司、剪切中心、或直接用户等)发出回应,形成最后的合作。物流服务需求方如核心企业或地区公司、剪切中心甚至用户可以将自身业务开展对物流的需求如运输需求、特殊货物、仓储要求、加工要求进行,由具备服务提供能力的物流公司发出回应,以形成最终的合作。
3•4数据交换中心数据交换中心架构。系统采用Stub/Skeleton机制,避免了应用程序(RemoteAdapter)直接与交换中心交互造成的紧密耦合;屏蔽了交换中心内部具体的实现细节,伸缩性和可扩展性得到保证;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统一的接口,组件替换不影响其他组件的运行;采用消息存储机制,对所有接收的消息进行存储,然后发送,当消息发送不出时,堵塞队列,直至发出,以此保证应用与集成模块之间的数据可靠传输,不会因为异常情况造成信息的丢失。数据交换中心的核心功能,,是为平台提供一个统一的基于消息机制的接口,以实现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接入该系统的各核心企业ERP的有机连接,实现该平台与异种ERP的集成。超级秘书网
4结束语
系统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已基本达到设计目标,承运商船舶GPS安装率平均已超过50%,部分承运商的船舶GPS安装率已达100%,并利用这个平台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企业通过这个系统实现了大部分货物的实时监控,压缩了库存,特别是基本无损失地处理了几次因海洋气候原因造成的船舶延期事故。这套系统和跨企业边界的协同商务系统结合,就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我们正在供应链上有关企业推广协同商务模式和系统,相信构建透明的、可视化供应链已为时不远。
[参考文献]
[1]吴洪坚,张晓萍,石伟,等.面向供应链的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1,(9):68-71.
[2]石新泓,石志华.RFID———沃尔玛强化核心竞争力的新武器[J].物流技术,2004,(1):5-7.
[3]郑金忠,张传峰,张辉.现代战争中美军物流实践与启示[J].物流科技,2004,27(8):87-89.ZHENGJin-zhong,ZHANGChuan-feng,ZHANGHui.Ameri-canmilitarylogisticpracticeandenlightenmentfrommodernwar[J].LogisticManagement,2004,27(8):87-89.
[4]招商迪辰系统有限公司.基于GIS的物流信息平台框架结构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3):24-27.
关键词:行业信息;电子;通讯设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有原来的工业社会转变成了信息社会,21世纪的到来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研究的核心和主题,是最具潜力的一门技术,其价值无法估量。而在工业文明中汽车运输行业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发展汽车运输业,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汽车运输业当中,从而提高并改善汽车运输业的运输安全、运输、效率、运输效益以及运输质量等。文章将对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的电子通讯设备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包括对信息的读写、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交换等对信息处理利用的过程。信息技术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技术,已经成为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为高效,有利于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优化社会生产结构等。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在传统机械中应用信息技术,使得产品更加智能化、网络化;在企业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有利于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信息技术对产品的制造、运输进行管理和自动控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运输效率;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使得管理更科学,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统一的调配,有利于企业的整体优化;电子商务中信息互联网的应用,能够实现有效的管理企业的供给链以及客户关系,有利于企业对市场信息的获取,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
二、网络技术在汽车运输业中的应用
1.货运站网络运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也步入了网络时代,货运站中应用广泛。货运站包括:零担站、货运枢纽站、联运站以及集装箱站等。货运枢纽站在运输网络中作为货运站的核心,可办理多种业务,设备齐全,吞吐量大。能够实现对货物的自动化、现代化的保管、分装、组织、运输等,并且对于货物的配载、运输等都可以通过现代的通讯设备以及计算机等进行统一的安排,从而使得交通运输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有利于运输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浪费。
2.CMS企业信息管理技术
企业内部网是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换和管理的基础设施,是电子商务的基础,采用因特网技术建立的。主要用于企业的内部信息交流,能够主动的获取并提供信息,与底层数据库连接,支撑企业决策系统的运行。在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其数据商业文件的交流,并且将部分功能向客户开放,使客户可以通过因特网了解企业的运营、生产、管理、组织等情况,客户还能够对服务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及时的反馈,方便服务部门快速解决问题。
3.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在企业中应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能够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已经在公路、铁路、空运、海运等方面应用的该技术,其经济效益飞速增长。据统计,应用该技术后,商业文件的传输速度提高了81%,成本降低了44%。商业损失降低了40%之多,从而使得企业竞争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因特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美国的汽车货运行业被大量使用。
三、智能技术在汽车运输业中的应用
1.ATIS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能够实现对网络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处理等,然后根据数据的结果对未来的交通状况进行预测,得出分析报告以及预测结果。可以将预测数据用于交通路况的实时广播信息或者是将其输入到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中,从而得出实时、最佳的交通控制方法;还可以用于对交通事故的准确定位。通过动态实时的信息数据指导车辆最佳的路径,避免出现道路资源的浪费现象,保持交通畅通。该技术是基于因特网和多媒体的一种技术,功能非常强大,可将汽车看成是移动的“办公室”和“信息单元”。
2.ATMS交通管理系统
交通管理系统是有交通管理者使用的,用于对交通事故、交通状况、交通环境以及气象状况等进行实时的监视,根据交通信息服务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控制信号灯、道路管制、引导信息、事故处理及救援等交通控制。
3.APTS公共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系统主要用于改善汽车、列车、地铁、城铁等的运输效率,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输量,使其更加经济、便捷。
4.汽车货运管理系统
汽车货运管理系统是基于信息管理系统和高速道路网络的,利用物流理论进行物流管理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网络技术以及物流信息等,对货物的运输进行有效的组织,从而提高汽车货运的效率。
四、实时监控技术在汽车运输业中的应用
1.GPS全球定位技术
GPS是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空间导航定位技术,由地面监控部分、空间部分以及用户接收部分等组成,具有报时准确、定位精度高、易于连接、显示直观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GPS技术在广泛应用于国外的一些汽车、生产、管理、经营中。对于汽车驾驶员来说,可以通过GPS随时了解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行驶速度、行驶方向、所在位置等信息。对于运输调度人员来说,可以通过GPS技术对运输工具进行实时的监控、跟踪。而这些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卫星的定位功能,通过卫星观测装有GPS的交通工具的情况,采用虚拟距离定位法进行位置、距离等的定位,其计算公式如下:
PRi=[(Xi-Xu)2+(Yi-Yu)2+(Zi-Zu)2]0.5+C(dtsi-dtu)+dion,i+dtrop,i+εi
如果不考虑传输过程中大气层造成的天线接收信号的多路径误差和延迟误差,该公式可简化为: PRi=ρi+C・(dtsi-dtu)+εPRi
可通过该公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得出相应的定位信息。
2. MCS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用于陆地的模拟或数字的移动通信系统。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到卫星通信系统中,就可以形成功能更加强大的GMC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将该技术应用到汽车运输行业中,能够实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将车辆与车辆之间、货运站与货运站之间、车辆与货运站之间以及货运站与货主之间的营销业务通信连续以及生产调度的通信连续,更有利于对汽车运输的管理。
3.多媒体技术
在车辆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车辆运输过程中的娱乐,并且能够将因特网的功能集成到车中,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是消费者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
4.GIS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增强,它通过地理坐标,来进行地理位置以及空间信息的采集、管理、存储、分析工作。应用到运输企业中,可以为用户或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分析和查询等服务。如对管内图、直通图、客流密度图、站间交流图以及统计图等进行分析,对区段、车次、路局、站点等的查询。方便公路、铁路等相关部门对客流情况的分析,从而制定出现相应的行车计划,便于管理。
五、总结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最具潜力的技术,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并且新的技术不断的出现。信息技术在汽车运输业的发展及应用,有利于推动汽车进入电子化的全新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汽车将不仅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还将奔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汽车自出现以来,已经100多年了,汽车文明撞开了20世纪的大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样的21世纪的信息产业,也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在高速、高效的模式下,将人们步入新时期的信息文明时代。
参考文献:
[1]宋锦华.信息技术在客车机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情, 2011, (47):56-57.
一、当前抄表情况现状
抄表是营销“五分离”工作的重要一环,抄表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核算、收费、稽查、计量等环节工作的开展。但是,随着营销“五分离”工作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抄表手段制约日渐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抄表到位控制手段单一,估抄、漏抄和代抄等现象不能完全杜绝,直接导致用户与公司之间产生矛盾和纠纷,间接影响了企业形象。在电力行业的抄表工作中,现在有人工、抄表机、集抄、远抄等抄表方式,对于大量的抄表工作而言,最普及的就是利用抄表机的抄表方式了,但这种方式在抄表前要通过联网电脑下载抄表基础资料,抄完表后,又要到电脑上上传抄表数据,因而对于分散的农电应用来说就不是太方便了;二是受抄表员人为因素影响,抄表准确率不能有效保证。电表的抄读是用电营销管理中的主要环节,特别是对于采用的走收进行抄表的供电所来说,电表抄读的正确性更能及时的反映我们优质服务的质量。以往的抄表人员到达抄表现场,首先对当前用户电表进行查询定位,确定该表的用户归属。然后对表的数值进行确认。由于个别抄表员对抄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三是抄表工作效率低下,用电现场的电表是电费结算的唯一依据,传统的仪表手动抄写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给用电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用电管理中的真实性、准确性、实时性、可靠性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加上一些城乡电表改造进度缓慢,仍有少数电表未能从室内移出,造成在时间上不能保证抄表工作顺利完成。因此,如何顺利实现由传统抄表向远程抄表的平稳过渡是近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抄表稽查、用电监察等工作需要影像资料的存储和整理。针对以上情况,河北衡水桃城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确定了以3G科技手段提升抄表管理水平的系统开发思路,以SG186为依托,开发了以抄表控制、抄表稽核、抄表质量监督为核心的3G抄表综合管理系统,自主完成了系统架构、系统流程和控制体系的设计,并与电信公司合作完成了系统建设工作。
该系统是将软件安装到手机等智能终端中,派工短信获取任务编号,抄表员登录个人账户,通过3G网络远程下载任务数据进行现场抄表,完成后数据、图片实时上传回服务器进行处理。同时还利用了客户端软件实现抄表人员定位引导、电子标签(或条形码)扫描、拍照等功能,而且实现了异常情况的影像化管理,从而彻底解决了对抄表工作到位率、准确率的要求。3G抄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基本满足县供电企业对抄表到位率和准确率的要求,从而提高对客户服务的水平。
二、3G抄表综合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第一,抄表数据实时上传。相当于在人工抄表的方式下实现了远程抄表的效果,依托电信公司的3G网络高速传输,数据在第一时间上传到后台及SG186系统,减少了中间环节,抄表员还在现场,抄表环节已结束,数据进入复核和核算阶段,平均电费发行前时间缩短约1天。而在原有方式下,抄表员需返回抄表班,排队上传抄表数据,自行进行核对,对数据有疑义的情况下需返回现场重新核抄,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第二,数据核对环节前置。一是通过无底码抄表和异常界限值、波动率的设定,现场校验录入数据的准确与否,避免出现抄录错误和人为调整示数情况发生,二是后台监控人员按照实时上传的数据和图片,监督抄录数据的正确与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抄表员进行复抄确认。三是实现手机自动复诵录入示数,避免出现复诵正确但录入示数不对的情况。四是通过对数据修改权限的管控和强制拍照,实现对现场表计信息的影像存储,便于供电所等相关单位网络查询及证据留存。
第三,抄表到位可控在控。一是采取无法仿制的电子标签黏贴到表箱,强制进行电子标签扫描,方能录入示数,二是依托第三方定位系统,管理人员随时登录网页定位抄表员所处位置,三是在异常情况强制拍照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则或后台随机确定拍照用户,在抄表员不确定哪户需要拍照的前提下,录入示数后强制拍照,为远程监控抄表到位率提供了新方式。
第四,抄表环节有机衔接。在生成抄表任务的同时派工短信就立即发送到指定的抄表员,内容包括所派人员、主要工作量、抄表注意事项、任务编号等,派工效率极大提高。任务数据上传后稽查核对人员及时收到短信提醒,开展相关工作。
第五,抄表质量评价客观。每个抄表任务完成后,自动生成抄表分析报告,对抄表效率、差错订正、上报异常、阶梯电量等情况进行报告,便于对抄表质量统计、分析、考核,进一步提升抄表中心精益化管理水平,同时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确定需重点监控的抄表员和线路台区,提高稽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3G抄表综合管理系统的管理优势
3G抄表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工作时效性、数据准确性、过程可控性、流程优化性,具有以下管理优势。
第一,有利于提高抄表到位率。系统具有强制电子标签扫描功能。系统采取每个电表箱安装RFID电子标签的方式,利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并通过蓝牙与智能终端相连,将表箱内用户信息与电子标签进行绑定,在不进行扫描电子标签的情况下系统拒绝录入示数信息,从而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有效的控制抄表到位率,避免不到位抄表现象;系统可以进行第三方定位技术应用。在低压抄表集中乘车的基础上,采取第三方定位功能(即将抄表员手机号在电信公司进行登记,通过其地图平台进行信号定位),实现对抄表员所在位置的定位和跟踪,并可进行抄表轨迹及行进路线回放,管理层可随时监督抄表人员到位情况;抄表员可以在原址数据上进行修改。若数据录入有误的情况下,抄表员必须到原表箱处扫描电子标签后才能进行现场数据的更正,程序自动记录首次录入示数和历次修改记录,并跟随抄表数据一并上传后台,便于责任追溯,杜绝了脱离现场进行示数修改的情况发生。
第二,有利于提高抄表准确率。系统具有示数录入语音报号功能。抄表员现场录入数据时自动报出所录信息,由手机等终端自动进行数据复诵,解决了原来由于工作不细心复诵正确但错录数据的问题;系统的用电量异常界限值、波动率后台任意设定。根据不同的用电性质、不同季节分别设定用电量异常界限值和波动率,对于超过一定界限值、波动率过大的用户强制进行拍照。便于发现示数录入错误、用电性质不符等不正常的用电情况;系统的后台可以进行修改痕迹查询,包括现场端修改控制及后台数据修改控制体系的建立,防止人为修改抄表数据,随意调整线损的现象发生;系统可以在异常情况辅助判断和影像存储,根据示数的变化情况现场提示不同的异常情况并强制进行拍照,照片和异常情况在后台可以实现网络查询,各相关单位可以据此进行调查处理,并实现证据留存。
第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以前使用传统抄表器抄表方式,抄表员需要到抄表班领取抄表器到现场抄表,抄表全部完成后再到抄表中心排队上传抄表数据,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而使用当前的系统,通过3G网络传输功能,可以实时向抄表中心上传抄录数据及异常照片,这样从现场到中心后台监控核对就形成了无缝对接。从而节省了抄表员每天完成全部工作量后再从工作现场到抄表中心往返路途的大量时间,抄表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预设抄表路径引导功能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变台、表箱的经纬度坐标,后台计算下一抄表位置的引导信息提供给抄表人员,抄表员可以迅速按照信息提示准确找到表箱位置,避免抄表员因现场不熟悉走弯路浪费时间现象发生;有利于电子短信派工。在原有抄表方式下,仅每天的填制派工单并领用就要花费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而采用电子短信派工方式,在生成抄表任务的同时派工短信就立即发送到指定的抄表员,缩短了派工时间;同时派工内容也一并通过短信传输到抄表员,包括所派人员、主要工作量、抄表注意事项、任务编号等内容,也可以避免出现串抄和提前抄表情况。
第四,有利于提高稽查工作实效性。该系统既可以采取单表上传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按抄表段上传的方式,同时利用抄表人员未返回抄表班的时间及时短信通知抄表班、稽查班等相关人员进行核对,异常情况立即在现场重新核对。减少了稽查人员工作的盲目性和抄表现场到抄表中心路途往返时间及车辆运行费用,提高抄表稽查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第五,有利于提高统计分析效率。任意拆分、组合抄表任务,便于人员管控和抄表工作量的统计;每个抄表任务上传完成后,均形成抄表统计分析报告,对抄表效率、差错订正、上报异常、阶梯电量等情况进行报告,便于对抄表质量统计、分析、考核,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处理。该系统还有利于对抄表质量随时抽查,在对异常电量表计拍照备查的基础上,可在管理平台中按照一定规则或随机设置拍照用户,抄表员抄完该户时强制拍照,提供了远程监督抄表过程的新途径。同时,管理层可随时监督抄表人员到位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及质量报告,每个抄表任务上传完成后,均形成抄表统计分析报告,对抄表效率、差错订正、上报异常、阶梯电量等情况进行报告,便于对抄表质量统计、分析、考核,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四、系统应用取得的成效
第一,日常管理更科学。系统上线前,靠管理人员现场跟抄等形式监督检查抄表人员工作质量,实施3G智能抄表为远程监控现场抄表过程提供了技术手段,管理人员依据后台的统计分析数据对抄表工作进行评价,实现管理的精益化,现场监督人员由原来的5名减少为2名,结合双月抄表工作的开展,先后为公司基层管理岗位输送人才6名。
第二,流程节点更清晰。依托3G数据高速海量传输功能,将现场抄表、数据稽查、异常处理等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短信派工、完成情况通知以及语音通话等功能,实现待办任务的及时提醒,整体抄核收工作效率更高,电费发行前时间同比平均缩短约1天。
第三,抄表数据更准确。通过异常情况的强制拍照和数据修改历史的保存,实现对现场情况的客观评价,尽可能真实体现第一现场管理情况和存在问题,实现了“有据可查”,便于责任的追溯。抄表到位率实现了100%,抄表差错率由原来的千分之三下降为千分之零点五。
月坛街道辖区面积4.13km2,辖26个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1万9000人,流动人口3万6800人,各类生产经营单位823家。月坛街道有着鲜明的区域特点,据高聪聪介绍,这里是中央国家机关政务办公集中区,辖区内副部级以上的中央单位23个,国家部委的家属院也比较多。另外,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居民总数的20.3%。
“根据街道的特点,我们在2007年获得安全社区评定后,转移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重心。为适应这个转变,我们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下设4个促进工作组和9个安全促进项目组。”5年来,月坛街道秉持“控制监管为主,预防监测为辅”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伤害监测分析报告确定安全促进项目,运用科技手段辨识危险源,为居民提供了安全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伤害监测定项目
自2008年开始,月坛街道就一直与复兴医院及西城区疾控中心合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他们开展居民伤害监测工作,形成科学客观的伤害监测报告。“也就是说,只要居民前往这两家单位就医,信息就会被收集,每年年底再由区疾控中心出具一份具体的伤害监测报告。”高聪聪解释道,项目组从这份监测报告中,就可以获取辖区居民的事故伤害类型,是磕碰伤,还是交通事故伤,还是暴力伤等等,第二年再有针对性地设定一些安全促进项目,以指导安全社区在居民人身安全方面的持续改进工作,避免了项目上马的盲目性。
“记得有一年,监测报告显示,当年因人身伤害前去就医的情况突然高发。”虽然都是轻微伤,但高聪聪感到很困惑,以为工作有什么疏漏。项目组的工作人员立即与医院联系,经过多方咨询,得知原来当年辖区内的中国公安大学开设了搏击课,有些学生在训练中受伤。虽然虚惊一场,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月坛街道伤害监测工作的扎实与成效。
“2007年,我们根据伤害监测报告,发现辖区内中小学校园伤害事件占比较大。”项目组依据当年伤害监测数据报告,进行分析,并组织专家编写了《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预防与控制指导手册》。2009年,手册编制完成,街道免费向辖区内中小学发放。手册内容包括学校内建筑安全规范、学生安全管理体系搭建、课程推荐、评定方法及标准等等。
“读本下发之后,当年我们又经过医院伤害监测报告,发现校园内的伤害大大减少。”但是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校园内的磕碰伤减少了,但校园外的暴力伤害又增加了。“也就是打架斗殴。这可能是由于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学校管束较严格,很多情绪无法发泄。”针对这种情况,2009年,项目组又聘请了一些大学生志愿者,成立了“开心小屋”,定期到各中小学去做心理辅导,“现在这种校外打架斗殴的情况也减少了,效果不错。”
科技编织安全网
安全社区建设离不开科技支撑,信息化技术使得安全信息收发更及时、安全事故处理更高效,在安全科技的支撑下,街道为居民编织的安全网也愈加牢固。
辖区内哪里是消防安全重点地区?哪里是居家安全事故高发地?哪里是鞭炮禁燃区?这些问题曾一度困扰月坛街道,“这些数据需要一一统计,建立厚厚的台账。每次想调取相关信息时,需要翻阅大量资料。”
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提高工作效率,2011年月坛街道投入87万元,与专业测绘机构合作,结合西城区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指挥平台建设工作,开发了月坛地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将地区人、地、物、事、组织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晰的梳理和录入。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对6m以下的建筑进行建模,形成70多个分类图层。打开系统,月坛街道哪里有交叉路口,哪里有消防栓,哪里是“六小”场所(小门店、小作坊、小网吧、小招待所、小餐厅、小影视厅),信息一目了然,清晰而明确。将鼠标放到相应的建筑物上,还会显示该处的安全台账信息。
在该系统中,街道还将将辖区26个社区划分为112个网格,明确网格负责人和职责,按照日常管理、一般防范、严密关注、重点管控4个等级配备工作力量。地区内的重点人、重点部位、重点单位,以及所对应的工作力量,都在系统中清晰标注。
2012年春节,系统刚刚上线,月坛街道就将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运用了进去。“我们进入系统后,点击某一区域,即可看到该地是否允许燃放烟花爆竹。如果不允许,那么周边最近的燃放点是哪里。”高聪聪介绍说。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与实时监控的地区视频监控系统结合,为月坛街道的综合指挥和应急处置提供了直观、全面、有力的保障。
安全社区这5年
月坛街道安全社区持续改进工作5年来,开展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安全社区建设项目。
2008年,防火安全项目组联手西城区消防支队,在街道中小学开展消防演习,使学生了解火灾逃生注意事项,提高了社区中小学生火险逃生的能力。
2009年,在社区所有幼儿园建立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平台,设置主题教室,模拟交通场景,让儿童参与交通安全游戏。在社区与各中小学联合实施“阳光绿色通道”——儿童步行安全绿色通道计划,完善了校园、小区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如减速带、红绿灯等,减少了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量。
2010年,完善了社区及志愿者消防安全设备,月坛街道投入2万6000元,为地区26个社区配备26个消防应急箱,其中存放有反光背心、消防铁锹、消防水桶、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消防器材使用、养护培训。提高了社区居民火灾自救互救能力。
2011年,为地区325户60岁以上低保、空巢老人及煤火取暖居民,免费安装燃气报警器335套,有效预防了老年人及冬季煤火取暖居民因燃气、炉灶使用不当引发的火灾事故。
…… ……
通过5年的持续改进,月坛街道安全社区建设卓有成效,让“安全”成为了月坛的特点和亮点。在2010年全国平安社区创建居民安全感、满意度入户调查中,月坛街道居民安全感、满意度均达到95%,体现了安全社区建设在街道大安全、大维稳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据高聪聪介绍,在月坛街道安全社区建设的5年时间里,在安全生产领域,2008—2011年,街道未发生一起事故。在交通安全领域,除2009年发生3起事故,死亡3人外,其余年度未发生一起事故。从2010年安全社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安全社区知晓率达100%,居民安全感整体增强。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高聪聪坦言,目前安全社区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安全社区项目的确定并不困难,我们有伤害监测报告做支持。但是项目的评估标准却不明确,指标也不细化。”这样一来,就无法判断项目是否成功,是否能对安全社区的创建切实起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月坛街道参考了一些其他社区创建指标,为安全社区项目进行评定。如:全国平安社区、全国文明城区,以及北京市“六型社区”(环境整洁、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安全稳定、健康幸福、文明祥和)等。“这些创建活动对指标进行了量化,比如‘六小’场所有无监控,5min之内有多少行人闯红灯等,我们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