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范文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即时通信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

第1篇:即时通信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视频通信;干扰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N9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052-02

电子科技逐渐发展和进步,出现了视频通信等各种先进的通信方式。视频通信可以延伸人类的视野,让人们的通信更加方便,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视频通信应用环境的复杂及应用规模的扩大,使通信的传输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并促进了通信传输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迅速发展,各种传输方式以自己独特的适应性或便易性活跃在通信的舞台上。由于视频通信被运用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所以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也是一直困扰人们的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解决视频通信干扰问题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1 常见的干扰现象及成因

说起视频干扰,要讲一下视频通信信号传输的传统方式视频基带传输。所谓的视频基带传输是指视频信号不经过频率变换等任何处理由图像摄取端通过同轴电缆直接传输到监视端的传输方式,图像在传输时直接利用同轴电缆的0-6MHz来传输,非常容易受到干扰,使图像出现网纹、横纹和噪点影响视频效果。对于基带传输视频干扰,从干扰源角度分为交流声干扰和空间电磁波干扰,从干扰切人方式分为传导式干扰和辐射式干扰。下面分析一下常见视频干扰现象及其原因。

1.1 工频干扰情况

工频干扰的现象是会出现雪花点以及网纹等并且不停的滚动。出现这种干扰的原因是因为电阻和电缆外皮电阻的存在,导致电力系统的各相负载出现不平衡的情况,所以会产生工频干扰。这种电压差会导致干扰电压的形成,导致视频信号中产生干扰信号,对视频的图像产生影响。地电位使两接地端存在电压降,电压降加在屏蔽层两端并与大地(地电阻)构成回路产生地电流,地电流经过线缆屏蔽层形成干扰电压,地电流的部分谐波分量落入视频芯线,致使芯线与屏蔽层之间产生干扰电位,使干扰信号加人视频信号中对视频图像形成干扰。

1.2 空间电磁波干扰情况

空间电磁波干扰会导致视频图像出现较为细密的网纹,通常会看不到图像。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视频电缆中的电磁波在空中传播时收到干扰,导致线路两端产生了较大的电磁波,对视频画面产生干扰。电缆中的电位差会产生干扰的电流,容易与大地之间产生贿赂,从而干扰图像。当视频电缆在空中架设时,空中电磁波干扰信号所产生的空间电场会作用于视频传输线路,使线路两端从而产生相当大的电磁干扰电压,其频率约在200Hz}2.3MHz。由于电缆中电位差的存在,使电缆屏蔽层产生干扰电流,而一般情况下摄像端和监控设备端均为接地状态,这就使干扰电流通过线缆两端接地点与大地形成回路,导致终端负载产生干扰电压,干扰信号藕合进视频信号中,产生图像干扰情况。

1.3 低频干扰情况

低频干扰的现象是出现静止的水平条纹。出现这种干扰画面主要是由于声音等低频的信号受到交流声的干扰。很多用于传送视频信号的电缆,其抗干扰性能虽然好,但是对于电话、有线等的干扰却能力不足,所以低频干扰信号会产生干扰电压,导致图像扰。由于声音、数据等信号属于低频信号,其频带狭窄在传输时只用到20Hz-nkHZ,几乎采用任何种类的电缆都可以传输,一般只受交流声干扰。

1.4 高频干扰情况

图像出现雪花点或高亮点虽然视频传输所用同轴电缆抗高频干扰要比抗低频干扰性能强,但是强高频干扰信号还会对图像的传输产生干扰。大电荷负载启停、变频机及高频机等在工作时除了输出高强度基波外,同时还会产生高强度的二次谐波。虽然谐波强度比基波低很多,但高次谐波频带很宽且成分复杂,所以基波的各次谐波都会对利用视频基带传输(即6MHz带宽内)的视频信号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经过多次精密实验,高频干扰信号的基波和谐波频率均在45MHz以内。

1.5 反射干扰情况

反射干扰的现象是图像出现重影,干扰的原因是图像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导致传输的视频与同轴网络不相匹配,导致视频信号在传递的过程中亮度和饱和度等都有所降低。在信号来回的过程中会导致信号在叠加的过程中,出现损耗,收到错误的信号和相位并且显示出来,导致画面的重影现象。多个反射信号将在接收端产生码间干扰,码间干扰会导致监视器收到错误的输人信号幅度和相位并显示出来,这就使传回来的图像看起来好象清楚的图像上又蒙上了一层模糊不清的图像现象,即重影现象。

1.6 静电干扰情况

静电干扰的现象有可能是网文也有可能是噪点。静电干扰是由于机械摩擦等因素导致的,在接地和大地之间容易产生一定的电位差,就会产生静电。静电现象的出现导致大地形成一个电容器,并且当电荷容量到达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放电的现象。静电放电会导致视频信号的干扰,静电电压差过大还会导致接口的芯片损坏。静电干扰对视频通信干扰问题的影响还是较大的,所以在视频通信的过程中要有效的避免静电问题的出现。根据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可知,电荷容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放电。静电对视频传输干扰情况取决于静电电压差的大小,严重时会造成接口芯片的损伤或损坏。

2 解决方案

2.1 硬件抗干扰技术解决方法

硬件抗干扰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率,可以屏蔽大多数的干扰,是视频通信抗干扰的首选。常见的硬件抗干扰采用的措施有滤波、去耦以及隔离、接地等技术。采用这些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干扰的抑制。

(1)滤波技术。滤波技术也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按照频谱来分又可以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四种。在视频通信的抗干扰问题中使用最多的就是低通滤波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信号的衰减,并且可以混合集成电路,体积也比较小,所以非常适合用于视频通信抗干扰技术中。

(2)去耦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对电平进行转换,形成较大的冲击电流。可以在传输中产生比较大的压降,从而运用到电压上。为了降低干扰,可以在布线上采取一定的措施,让电容将至最小。

(3)隔离技术。隔离技术包括光电、变压器以及继电器隔离,也是视频通信中常用的屏蔽式隔离方法。由于视频通信系统很容易受到电磁波和强电设备的干扰,在衰减干扰信号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将干扰源隔离,或者切断干扰通道。常见的隔离方式有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继电器隔离和加屏蔽罩等。在视频通信系统中加屏蔽罩是最适用的一种方法。

接地技术。接地技术也可以抗干扰,但是和接地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接地技术主要用于抑制噪声。视频通信系统的干扰和系统的接地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接地技术往往是抑制噪声的重要手段。

2.2 软件抗干扰技术解决方法

与硬件抗干扰技术相对应的是软件抗干扰技术,软件抗干扰技术用于硬件抗干扰技术之后,防止少数对视频扰乱的干扰。也就是说软件干扰是视频通信干扰的第二道屏障,软件干扰最常见的方式有限幅滤波、中位值滤波、算术平均滤波、递推平均滤波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的优势和长处,需要依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软件抗干扰技术进行视频通信抗干扰,以便更好的解决视频干扰问题。软件抗干扰技术用于处理细节的干扰问题,保障视频通信受到人为的干扰和破坏。有效的加强视频通信的稳定性和清晰度,要向有效的解决视频通信的干扰问题,就必须将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技术相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解决视频通信抗干扰问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上述抗干扰技术在视频通信系统中是有效的,并且进一步证明了抗干扰技术在视频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在视频通信系统实际研制与维修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干扰情况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将干扰降低到最小。视频通信干扰技术对于视频干扰问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同时对于视频通信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技术,对视频通信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处理视频通信干扰问题时,需要依据具体的干扰现象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抗干扰方式,将干扰程度降低到最低,保证视频通信的稳定和清晰。

第2篇:即时通信解决方案范文

诺盛咨询系统对从腾讯建立第一代即时通信工具QQ到微软的MSN,从VODAFONE的MESSENGER /KDDI的HELLOMESSENGER等即时通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

1.即时消息的发送/接收、即时状态的设定/显示是IM软件的功能内核,而功能内核的外面是通信层功能,可以根据需求实现对各种类型信息的传输。

目前的IM软件往往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通信功能,而是捆绑或拓展了许许多多的功能,从理论上讲,凡是互联网上成功的应用均可被IM软件一网打尽。目前比较通行的捆绑功能有浏览器、邮件、网络硬盘、搜索引擎、媒体播放器、RSS/网络日志等。基于IM软件强大的功能,IM运营商可以开展多种业务,比较典型的有通信类业务、娱乐性业务、商务性业务、广告业务、在线市场调查业务等等。

2.未来的即时通信工具将会呈现几大趋势。

1)与电子邮件整合将成为业务推广的主流。

随着IM在网民中的日益普及,IM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子邮件功能进行了替代,人们可以通过IM软件进行即时的交互式的通讯,并且这种通讯可以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IM软件进行文件的传送,这可以替代邮件的附件功能,此外,有许多IM软件还支持离线消息收发,这更进一步拉近了IM软件同电子邮件功能之间的差别。当然,电子邮件也有其自身的诸多优点,并且电子邮件的历史远长于IM软件,相对也更为成熟,其用户数目前也远远大于IM,因此,倘若我们不提替代一词,而代以整合或融合或许更为准确。事实正是如此,IM软件如今大都捆绑了电子邮件,并支持邮件到达的即时提示,这代表着一种IM与电子邮件日益融合的趋势。

2) 多媒体化将成为必然。

IM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文本交互,现在的IM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多媒体软件。随着IM技术的进步,并受益于互联网网络带宽的不断拓展,音频、视频功能已经逐渐成为IM软件标配,并在逐步成为主流。

3)多功能化将成为即时通信工具差异化竞争的主要工具。

IM事实上早已突破了即时通信的范畴,现在的IM,其丰富多彩的功能远不是即时通信这几个字所能涵盖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IM不能再被称为即时通信软件,它几乎能捆绑各种互联网上的流行应用:它既可以是一款媒体播放器,也可以是浏览器、搜索引擎,也可以是网络硬盘,或者又可以是RSS信息聚合器,等等,即时通信只是其众多功能中的一项――当然,它是一项最为基础和基本性的功能,也是人们仍将其称为即时通信软件的最后一点理由。

4) 跨平台将是即时通信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3篇:即时通信解决方案范文

统一通信是中国联通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这一电信级统一通信解决方案融合了音视频通话、短信、彩信、即时通信、传真、邮件、多媒体会议等通信服务。统一通信产品的出现,对运营商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及早做好准备,运营商一定会成为统一通信产业链中最大的受益者。

关键词 统一通信 融合 运营商

1 引言

信息时代各种通讯技术层出不穷,办公电话、即时信息、web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移动通信、语音信箱、传真、办公自动化系统……。纷繁的通信方式,使企业员工疲于应付。如何创造以人为本的沟通环境,构建以员工为中心的企业通信工具,成为时下业界的热门课题。

近年来,网络的融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随着电信与IT技术融合的进一步加剧,统一通信的概念被提出,需求也进一步涌现。起初只有思科等少数IT厂商提出并逐步实现了统一通信的概念,而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电信厂商也加入到这一融合化的进程,电信、联通等都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打造一个无缝的通信环境,统一通信的前景看好。

那么,何为统一通信呢?统一通信是指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通信模式,它不是特指一种新的技术,而是指特定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尽管目前对统一通信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其核心内容仍然是:让人们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设备、任何网络,获得数据、图像和声音的自由通信。也就是说,统一通信系统将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移动短消息、多媒体和数据等所有信息类型合为一体,从而为人们带来选择的自由和效率的提升。它区别于网络层面的互联互通,而是以人为本的应用层面的融合与协同,是更高一个层次的理念。

2 统一通信的意义

2.1 通信新概念

统一通信不仅仅是提供了一种新的通讯方式,更是企业员工各种通信应用的聚合器。通过单一的身份和单一的平台,企业员工能够自如的在各种通信方式之间平滑切换,更能同时管理和随心支配所有的通信手段。企业员工将充分享受多种通信方式带来的便利,却不用多费心力去管理它们。

统一通信进一步发展了IP通信的概念,通过使用SIP协议和移动解决方案,真正地实现了各类通信的统一和简化,它不受位置、时间或设备的影响。统一通信前端表现的是多种接入手段的融合,后端表现的则是多种业务系统的融合,最终实现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协同。通过统一通信解决方案,用户可按照喜好随时进行彼此通信,并可使用任意设备通过任何媒体进行通信。统一通信将我们常用的多个电话、设备以及多个网络(如固定、互联网、有线、卫星、移动)结合在一起,以实现独立于地理位置的通信,促进通信与业务流程的集成,简化运行并提高生产率和利润。

2.2 特点

更统一的通信平台

将现有的各种通信手段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平台,从而改变以往通信手段繁杂,且不互通的情况。

更灵活的接入手段

统一通信支持多种接入手段,如PC、座机等,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

更广泛的覆盖范围

统一通信支持的接入手段具有更为广泛的覆盖能力,省外、跨国皆能一号通达,且具有良好的可移动性。

3 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008年5月23号,沸沸扬扬多年的电信重组方案终于尘埃落定,拥有全业务牌照后的移动、电信、联通都迫切地需要在过度竞争的话音业务以外开辟新的市场。重组为各个运营商独立布局统一通信奠定了政策基础,而目前布局统一通信是稳定既有市场、抢夺中高端市场最有力的武器,一个巨大的“统一通信市场”正在悄然形成。

近几年,运营商对企业信息化的介入,为运营商打造统一通信市场产业链奠定了技术基础。各大运营商纷纷涉足企业信息化,积极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通过信息增值应用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

目前中国电信已推出宽乐通信、ECP等基于统一通信的融合通信服务,重点面向中国电信的集团与企业用户、家庭用户提供融合语音、即时消息、短信、资讯服务的融合通信业务,目前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已发展大量用户。中国电信的相关统一通信业务与联通公司的实现方式相同,基于NGN网络搭建了相应的业务平台,没有采用IM的方式,业务实现目前是与用户的固定号码捆绑,实现同号功能。

中国移动在飞信个人版成功推广后于2009年6月推出飞信企业版,旨在抢夺集团、企业用户市场,借助其移动用户覆盖率高、飞信业务用户认知度高的优势,占领面向企业用户的融合语音、会议、即时消息、资讯服务的融合通信服务市场。由于其没有固定电话和宽带线路资源,所以选择了IM的模式进行融合通信服务。

中国联通2007年就与RADVISION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利用RADVISION公司强大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以及中国联通庞大的企业用户群和完善的网络,共同打造国内最大的统一通信运营平台,这对于统一通信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统一通信解决方案的企业级应用版本最早是在中国联通集团内部,以及在北京地区的友好用户中进行试用,并没有激进式地将其大范围推广。在前期推介会后,根据各销售单元反馈情况,用户对统一通信业务参与积极性较高。2010年在北京正式商用,目前只向企业用户开放。

4 中国联通布局统一通信

作为国内老牌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服务于北方市场最广大的企业用户群,传统的语音服务是企业客户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之一。中国联通NGN网络的建设成型,为企业沟通环境的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IP化网络的统一通信产品,集成了传统电话、VoIP电话、即时通信、多方即时会议和各种丰富的管理功能和综合支撑能力。该产品的推出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一种统一的通信平台,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供了有效手段。

4.1 业务简介

统一通信是北京联通专为企业级应用量身订造的新一代融合通信解决方案,致力于为企业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通讯服务。通过PC客户端与固话同号融合,以企业统一通讯录为核心的业务体验,为企业办公提供语音通话、即时消息、文件传输、短信、会议等通讯能力。

不同于IM软件和中国移动飞信等大众聊天工具,中国联通统一通信的定位是优先部署信息化程度较高、追求技术创新的大中型集团客户、商企客户,然后逐步发展小企业用户、家庭用户、个人客户。高质量的网络环境,封闭的企业通信空间,可控的信息安全,提供专属于商企客户自己的统一通信平台。业务初期主要为企业办公用户提供所需的语音呼叫、即时消息、短消息以及文件传输等功能,不与互联网IM互联互通,有助于塑造企业级的高端通信平台。

4.2 特点

办公好助手

通过PC可更加便捷地完成通话、即时开会、群发短信、收发Email、信息搜索等;

座机伴侣

PC电脑是座机的伴侣,座机号码就是伴侣号码,一号双机,如影随形;

省力又省钱

“鼠标一点、键盘一敲,电话、短信、彩信、会议一个都不少”。还节省国际/国内漫游通话费用,用PC通话享受“身”在本地的资费;

信息触手可及

提供话音、短消息、即时消息、会议等多种通讯能力;集成企业IT系统,信息触手可及;

通信无处不在

当你身处异国他乡时,你照样可以轻松办公、沟通无障碍。

4.3 主要功能

统一通信业务主要提供以下功能:统一通信PC客户端与北京联通固话号码或手机号码同号绑定,PC客户端的登陆账号就是用户的固话号码或手机号码,且所有通信功能对外显示号码都是用户的个人绑定号码。支持主叫号码显示、点击拨号等补充业务功能。支持点对点短信、群发短信等功能,支持收件箱、发件箱、草稿箱等用户短信发送和接收管理功能。支持即时消息的群发和点对点发送,点对点及群组聊天,查询及删除记录,截图、表情提供等功能。

基本通信功能

PC与座机相同号码;PC与座机同振;点击拨号音视频呼叫;短信群发;即时消息。

通讯录功能

好友名单;个人通讯录;企业通讯录。

企业会议

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后期提供);协同办公(电子白板等)。

办公集成

移动办公(收发邮件等);日程提醒;IT应用集成

信息服务

企业BBS;企业搜索。

4.4 组网架构示意(如图1所示)

1、统一通信系统由运营商侧业务平台和企业侧服务器/PC软终端组成,并可通过核心网实现与办公电话、手机的互通及同振;

2、企业可根据自身规模,选择是否在企业侧部署服务器,如部署服务器,则通讯录和即时消息无需经过运营商大网,并可实现与企业IT系统的对接。

4.5 技术方案概述(如图2所示)

根据企业对统一通信的个性化需求,根据统一通信平台架构,进行驻地系统的部署,进行用户应用的灵活实现,满足快速定制要求。

4.6 多样化服务模式

目前提供4种服务模式,后期还将陆续开发出更丰富多样的服务模式。

统一标准客户端模式

提供标准的客户端实现所有的统一通信功能,适用于中小型集团用户。

驻地化综合子平台模式

提供小型的驻地化平台提供所有业务以及管理功能,适用于大型集团用户。

功能组合模式

通过对统一通信中几个功能的组合,为用户包装个性化产品,适用于有特殊需求的集团用户。

信息系统集成模式

通过驻地化平台提供统一通信功能的,实现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OA)的统一通信功能,适用于信息化程度高的集团用户。

5 统一通信面临的挑战

随着融合业务魅力的逐渐显现,再加上厂商对统一通信认知度和接受程度的提高以及统一通信本身技术和产品走向成熟,未来几年内,统一通信在国内有望由市场培育期进入成长期。但是,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统一通信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产品的互通问题。各个厂家各自为政,CISCO等业界巨头拒绝加入UCIF,标准出台不知何时。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尽早出台我国的统一通信“国家标准”。标准的制订,一方面可以避免设备生产厂商的盲目投资,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可让电信运营商少走弯路,为统一通信市场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是产品的价格问题。传统的统一通信以出售软硬件在内的整体方案为主,价格非常高,是个标准的贵族产品。统一通信很难走进中小企业的关键就是部署复杂,硬件成本高,软件维护繁琐。因此,运营商对统一通信的布局一定要遵循多样化原则。对于大型企业及跨国集团,运营商为其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对于中小企业,不需要在性能上多么出色,也不需要在功能上多么丰富,只要具有高可靠性以及基本的沟通工具的关联即可。运营商为其设计解决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承受力及实际需求,不能强求一步到位。运营商可以通过构建电信级统一通信平台,由企业定制功能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依托于丰富的公网资源降低成本,使得统一通信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

最后,是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是统一通信业务安全上的客户感知风险,客户对数据丢失和未经授权访问可能存在担忧。运营商的系统能否在提供完善业务功能的前提下,保证统一通信的安全性? 实际使用中最大的安全威胁来自Internet网对于系统造成的安全影响,通常会由于病毒攻击、好奇引发的非恶意破解、恶意破解和攻击引发安全事件。因此,运营商在业务网络建设和应用中必须考虑到网络的安全和保护,例如:在网络的前端通过防火墙和SBC设备对网络进行保护,有效的遏制来自非信任网络的攻击。同时,与产品供应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规模运作,才能形成一个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良性循环的价值链体系,并得到价值链终端用户的认可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陈三军,统一通信迎来发展新机遇,人民邮电报,2008

[2]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第一设计所,北京联通统一通信业务平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

[3]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第一设计所,北京联通统一通信业务平台扩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

[4] Peter Gregory, CISA, CISSP, Unified Communications For Dummies, Avaya Custom Edition, Wiley Publishing, Inc. 2008.

[5] 统一通信:融合引领未来发展,人民邮电报,2007

[6] 北京公司统一通信业务介绍,2010

The Solution of Unified Communications

Qiao Xin,Guo Liang,Chen Youzhen,Chai Yongzh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mpany Limited,Beijing 100045,China)

Abstract As the telecom industry chains are integrated vertically, the isolated applications of desktop, telephone and network are going to be integrated. A more open platform will integrate telecom services, internet communications and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industry. Unified communic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and considered prospective. The market for unified communications has been matured.

第4篇:即时通信解决方案范文

1.1统一通信定义

统一通信(UC)是指把计算机技术(IT)与传统通信技术(CT)融为一体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和应用,通过对用户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使用户可以利用一个集成环境进行通信,以方便用户使用并丰富其体验。

1.2统一通信基本架构

统一通信的基本架构大致可分为3层,分别是终端、网络和应用,如图1所示。

(1)终端层

统一通信支持用户多种硬终端或软终端的使用方式,用户端硬件可以是IP电话(如H.323、SIP)、POTS电话(可通过PBX)、手机、PDA、PC等。智能终端(如PC、PDA)可以通过统一客户端使用统一通信提供的所有业务功能,统一客户端将各种CT和IT业务或应用统一到一起,方便用户使用。

(2)网络层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统一通信信令和用户数据的接入、路由、交换和传输。用户使用统一通信时需要根据终端的形态和软硬件配置通过相应的网络接入设备接入网络。网络层对统一通信信令和用户数据的路由、交换和传输功能可以基于以IP承载网为基础的IMS,也可以直接通过由路由器组成的IP承载网。

(3)应用层

统一通信提供的各项业务功能就是由相应的UC应用层功能实体分别或协作提供的。UC应用层功能实体包括统一通讯录、状态呈现、即时消息、语音通信、电话会议、视频通信、网关等。其中,网关可以实现与PSTN、消息网等网络的互通,从而使统一通信的用户获得公共电话、SMS、MMS等更丰富的业务功能。

1.3统一通信业务功能

统一通信用户应能利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智能话机等通过客户端软件、Web界面、业务插件等方式使用统一通信业务。

统一通信系统至少应提供包括鉴权认证、通讯录、状态呈现、语音通信、电话会议、即时消息、配置管理在内的基本业务功能。

统一通信还可以提供以下增强业务功能,包括点对点视频通信、网络传真、数据协同、业务功能适配、不同通信方式切换、多媒体会议、短消息及多媒体消息、企业应用集成、用户定制以及其他增值业务功能。

2集团客户业务需求

集团客户业务需求可分为基础通信、企业办公、营销服务以及行业信息化4个方面。

(1)基础通信

集团客户基本话音通话是最基础的需求。此外,大型客户注重通话质量与安全、沟通畅顺的保障。大中型客户内部沟通较多,小型客户则外部沟通频繁。政府、交通物流、能源/制造等行业的实时对讲服务需求较明显。

(2)企业办公

大型集团客户办公需求较复杂,一般倾向于自建企业内部的办公系统(如会议服务系统),并有可能将即时通信和电子邮箱集成,满足企业内部的办公需要;中小型集团客户办公需求相对较简单,通常以开放式即时通信工具、基础邮箱、基本电话会议等满足企业的办公需要。

(3)营销服务

大型集团客户注重营销的宣传效果、客户服务品质保障、客户体验及服务感知,倾向于自建企业网站及呼叫中心系统;中小型集团客户注重低成本的营销推广方式,倾向于租赁企业网站或呼叫中心服务。

(4)行业信息化

企业OA、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网上培训是各行业信息化的共性需求。另外,针对各行业自己的特点,又有个性需求,需要具体分析。统一通信业务功能很好地满足了集团客户业务需求。因此,统一通信是集团客户业务整体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

3中国移动集团客户统一通信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作为传统的移动运营商,之前集团客户语音产品还是以移动语音为主,主要通过VPMN等资费优惠产品来吸引和捆绑客户,不具备提供统一通信产品的能力。引入全业务运营牌照之后,中国移动部署了CM-IMS网络,具备了提供统一通信产品的能力,可提供固移融合的语音产品、多媒体宽带通信产品及ICT集成产品。

3.1CM-IMS网络能力

中国移动CM-IMS可以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并且具有与接入无关以及统一的融合用户数据库等属性,可以支持GSM/GPRS、3G、WLAN以及固定网络的LAN和xDSL等方式接入的用户,可以为固定电话终端、多媒体智能终端、PC软终端以及移动终端提供统一的服务。因此,从对多媒体业务及终端的支持能力上来看,CM-IMS更好地体现了统一通信的内涵,是运营商开展统一通信业务比较合理的网络控制方式。

随着CM-IMS的发展,基于CM-IMS网络还可以提供更好的QoS保证、漫游管控以及电信级的计费和网管系统,因此基于CM-IMS的统一通信应用也将不断成熟。中国移动CM-IMS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3.2中国移动CM-IMS统一通信重点产品

3.2.1统一centrex业务

目前大部分通用和增值业务已经成熟并市场化,所有运营商都致力于抢占更多的语音用户,因此“一号通”、固移融合仍然是核心焦点。除此之外,中国移动可以发挥自身在语音运营方面的优势,开发创新型业务,如语音识别IVR、语音邮箱等。中国移动统一centrex业务是中国移动在语音产品体系中打造的拳头产品,也是未来几年内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的基础产品。统一centrex产品包含多媒体桌面电话、融合V网、融合总机、融合一号通4个功能点。客户端设备存在IAD、IP-PBX、SIP-GW、AG等多种选择,能基本覆盖集团客户在传统固话领域的需求。统一centrex业务能够解决一号通、固移融合等焦点问题,能够满足集团客户基础语音及语音增值业务需求。

3.2.2企业飞信

企业飞信业务是基于CM-IMS网络面向集团客户提供的在PC桌面上集成基础通话、即时消息、点击拨号等通信业务和企业ICT应用的通信产品。企业飞信支持有线网络(包括企业网络、互联网等)和无线网络(包括可移动通信GPRS/EDGE/TD-SCDMA/TD-LTE网络和WLAN)接入。企业飞信可为企业客户提供一个方便、可靠、集成、协作的办公通信平台及多种通信服务。企业客户开通企业飞信业务后,其指定的企业员工可通过企业飞信客户端基于CM-IMS使用基本音视频通话、即时消息、点击拨号、通用IT应用(如天气预报、日程提醒)等服务。

3.3CM-IMS统一通信发展策略

3.3.1通信与IT聚合通信发展

聚合服务是商业网模式的创新。目前互联网业务呈现聚合趋势:淘宝聚合商户、苹果聚合应用、百度聚合信息,因此成为行业领先者。中国电信ECP聚合类客户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规模。

中国移动拥有海量用户资源以及丰富的移动通信产品,具备发展聚合服务产品的优势。应大力发展基于CM-IMS的统一通信业务,把移动和固定类业务统一控制,实现对多网络、多终端、多内容的灵活聚合。满足集团客户的基础通信类需求和协同办公需求,提高客户粘性,保有和拓展客户,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通过发展聚合产品,实现用户的聚合发展。

3.3.2平台能力开放

要想实现基于CM-IMS统一通信业务的发展,必须通过开放平台能力、提供标准接口供第三方(OA开发商、网站开发商及业务系统开发商等)使用。针对用户需求,提供灵活多样的业务。需要建立业务能力接口规范、能力调用开通流程及商务模式,同时组织建立能力开放的推广支撑队伍。

3.3.3采用强强联合的合作模式促通信发展

选择各环节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强强联合,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集团客户的需求。充分发挥固移融合优势,与IT厂商合作为大中型企业提供融合通信解决方案。与第三方业务提供商进行技术合作,提供面向行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实现全行业覆盖的定制式应用。完善商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

3.4集团客户统一通信发展部署方案

运营商可以根据企业规模及通信需求灵活选择入驻模式、托管模式和混合模式等不同的构建方式。

3.4.1托管方式

统一通信业务平台安装在运营商机房,由运营商进行维护。对于企业内部已有较为复杂的OA或ERP系统,需要将语音、消息等CT能力开放给IT系统,方便用户在使用OA办公流程时调用通信能力,提高办公效率。

3.4.2入驻方式

统一通信业务平台安装在客户机房,由运营商或客户维护。对于自管理能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有强烈的定制化和自服务需求的,可以采用入驻方式。由运营商提供的入驻业务平台提供通信服务,并开放语音、消息、会议等CT能力的API实现ICT深度融合。3.4.3混合方式

与IT厂商的统一通信产品进行合作,如思科的CALLManager、微软的OCS、腾讯的RTX以及AVAYA的Aura等,通过实现业界UC系统与CM-IMS对接和互通,满足集团客户ICT需求。部分业务功能由IT厂商统一通信产品提供,其他业务功能由运营商提供。

4结束语

第5篇:即时通信解决方案范文

是互联网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相互融合,正在打破旧有的单一、简单的通信产业链条,使通信市场走出封闭的格局。

如何发挥微软在软件方面的实力,促进通信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推动通信业的更深层变革,这是微软一直在思考的。

当前,计算与通信的融合正在让人与人、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的沟通变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手机与个人电脑、家电及各类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缝连接、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必将再次刷新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体验。

在通信领域,伴随着互联网、3G、NGN、IP通信网及大量增值业务的飞速发展,IT技术获得了更广泛的用武之地。未来,随着通信硬件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通信业将迎来软件和服务的时代。

IP通信变革需要软件与服务

今天,通信业已经走过传统的电话时代,迎来了新的IP时代。在经历高速成长期后,中国的宽带市场必将转向“业务型竞争”――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差异化的业务、丰富的应用才是宽带世界的精髓所在。而基于IP的通信网络中,服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软件的作用正在不断突显。

随着宽带互联网的发展,涌现出了VoIP、即时通信和电视会议等多种多媒体服务。过去,通信领域的软件以专有软件为主,是完全为交换硬件服务的,而微软的软件更多是为通信领域的桌面办公服务。但是,电信与网络的融合打破了以往的软件界线,新的多媒体应用需要新的应用软件提供支撑。目前,在新的应用网络中,底层供应商和应用提供商的角色正在分离,也正是应用与服务的需求才使微软有机会进入通信领域。

今天,互联网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相互融合,正在打破旧有的单一、简单的通信产业链条,使通信市场走出封闭的格局,软件厂商等多方力量的加入,将更加丰富电信产业链,拓展新的应用,使整个产业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谋求合作,实现共赢。

仅以手机产业链为例,传统的手机产业链非常简单,由手机制造商“一条龙”地完成所有研发和生产工作,只在基础元器件采购及通信软件授权购买方面需要其他厂商的参与。而与此对应的结果则是手机之间相互不兼容,几乎没有二次开发的可能。而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越来越多的数据应用需求呼唤着通用手机平台和应用软件的出现,在统一的应用平台上,构建强大和丰富的移动功能,实现前所未有的移动体验。这种需求让更多的厂商获得介入手机产业链的机会,也使合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基于此,微软已开发出一系列针对通信领域的通用平台, 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提供更多的增值数据业务,实现人们的随时随地无碍通信。

联手北电实现统一通信

今年7月,微软公司与北电达成协议,微软和北电网络将联合组建面向企业及电信供应商的硬件及软件开发团队,将北电的网络与微软软件的易用性相结合,加快实现统一通信。联盟后,两家公司将推动传统的商业电话系统向智能平台过渡,通过北电的软件产品及微软的统一通信软件平台提供更多先进的语音功能。我们双方建立这一联盟来自于双方对实现统一通信的共同愿望,将有助于推动通信和计算的融合。而双方合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北电与微软在技术、营销和服务上的联盟,将为双方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同时可能最终实现企业通信的转型,减少成本和复杂性,提高客户的工作效率。

在我们双方的合作基础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统一通信理念的共同愿景。统一通信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打破当前通信手段中以设备和网络为中心的限制,使人们只要通过最常使用的通信工具和应用,就可以便捷高效地与同事、客户及合作伙伴沟通。统一通信将在目前全天候、始终在线的移动工作环境下,再次大幅提高个人、团队和企业的工作效率。我们这种基于软件的应用,将电子邮件、语音邮件、VoIP、即时通信及视频融为一体,而用户处于通信的中心,同时将包括微软办公系统和第三方软件应用在内的各种通信功能直观地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这就是未来通信领域的发展方向。

未来是智能化的时代,微软还为统一通信注入了智能。微软的集成通信解决方案中不但置入了“在线感知”技术,集成了多种沟通方式,实现了多种模式之间的无缝转换,还内置了智能软件以帮助用户轻松定制符合个人习惯的个性化集成通信。正如比尔・盖茨所言:“虽然目前我们能够通过众多技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但是, 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使之变得更加智能并能更加高效地为我们服务。借助软件的力量,我们可以让现有的沟通方式变得更为简捷――而微软研发的这些解决方案恰恰将给用户带来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在线感知,一种更为一体化的体验,以及一个更为安全、值得信任的沟通环境。”

为了更好地发展统一通信,微软已经与思科、亚美亚、阿尔卡特以及西门子等公司在统一通信系统进行互联互通测试。此次与北电的合作,不仅仅是互联互通测试,而是在订单、销售人员、方案规划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层次合作,微软与北电双方都将投入大量资源支持这一合作。

微软的通信使命

IP时代不仅给了微软进入通信的机会,同样也给了微软更大的挑战,如何发挥微软在软件方面的实力,促进通信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推动通信业的更深层变革,这是微软一直在思考的。

从Windows Mobile到Windows Live,再到现在的统一通信,微软在通信领域已经拥有全面而丰富的产品线。同时,微软历来强调和秉持“合作、共赢”的原则,致力于与各个环节的厂商加强合作,共同实现为用户提供更多新服务新产品的目标。

对未来通信的发展,微软同样更为关注,并不断为之努力。过去几年来,微软亚洲工程院在统一通信和移动技术研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微软亚洲工程院在下一代即时通信网络终端和Exchange Server的技术和产品开发中承担许多重要的项目,建立起了一只强大的统一通信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队伍。今年3月,微软投资成立“微软亚洲工程院移动技术中心”,加大对下一代Windows Mobile产品的核心技术与应用展开探索,并重点研发针对中国乃至亚太区域用户需求的创新移动技术与产品。在此基础上,微软亚洲工程院移动技术中心将进一步调动微软全球的优势资源,实现对技术创新、技术转化、产业合作的战略提升。

未来,在加速孵化微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加速推动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同时,移动技术中心将根据技术、产业及市场发展趋势,锁定以下三大领域展开深入研究:首先,对基于3G及更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核心技术进行探索;其次,研发下一代基于各种移动终端的多媒体娱乐应用――如图像和视频管理软件等;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微软亚洲工程院移动技术中心还将与移动运营商、软件开发商和手机制造商紧密合作,着力开发契合中国用户需求的专项技术与产品。目前,在上述领域,移动技术中心正在进行的项目已达到7个。此外,为充分释放本土优秀人才的潜能,微软亚洲工程院移动技术中心还将招募和培养更多人才――未来一年里,研发团队的规模将成倍增长。

在具体的产品线上,微软一方面仍然着重发展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这是微软开发的前端软件产品,也是微软通信行业解决方案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部分。Windows Mobile不仅能够连接不同的设备,同时还把人与所需信息连接起来,大大降低了个人和商业机构间的交流障碍。使用这一操作系统,人们可以轻松实现信息同步,浏览网页,使用熟悉的Word、Excel 和Outlook等软件。采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手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机,它改变了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真正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获得所需的信息。

另外,微软去年推出了Windows Live战略。目前微软正在进行新的设计,以便各个Windows Live服务软件之间可以协同工作。在一些场合中,某些Windows Live软件是相互独立的,但可以在其它Windows Live软件的支持下发挥出完整的效能。举个例子来说,Windows Live Expo已经集成到所有Windows Live通信应用程序当中,通过这些应用程序都可以调用Windows Live Expo。

作为整个通信软件的支撑,Windows Server在后台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为统一通信提供多种支持。去年,在微软的整个业务中,Windows Mobile的增长率最高,达到47%,另一个高速增长的就是Windows Server,超过15%。目前,依托合作共赢策略与开放的技术平台,微软已与来自世界55个国家的120个运营商、50多家手机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使得移动业务在过去一年里跻身于微软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而在移动业务的发展中,微软亚洲工程院将在整个微软全球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微软的业务发展数字中可以看出,通信领域的巨大潜力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未来,微软将通过与业界更紧密的合作,帮助移动运营商、软件开发商和手机制造商不断获得成长的动力,共同建设一个全新的、生机勃勃的数据与多媒体通信产业的生态系统。

张宏江博士履历

张宏江博士现任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同时兼任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副总裁。

加盟微软之前?熏张博士曾任美国硅谷的惠普中央实验室经理,负责多媒体内容的检索和管理技术,智能图像处理和视频编码等科研项目。

第6篇:即时通信解决方案范文

台上,微软和合作伙伴代表坐在高脚凳上,静候台下记者的提问,神情显得很轻松。但这种气定神闲之态只保持了不到一刻钟,就被记者的发问打乱。

“为什么思科不在被邀请之列?”面对这个颇具火药味的问题,让作为东道主的微软负责人张柏舟思索了几秒钟之后,把话筒交给旁边的助理:这个问题你要不要回答?这一举动,引发了台下记者们的一阵笑声。

2007年10月底,在北京亮马河酒店举行的微软“统一沟通”平台方案会上出现了以上别开生面的一幕。与此相呼应的是,微软此次会议刻意避开了“统一通信”,而采用了“统一沟通”这个新称谓。同时,包括北电、AVAYA、大北欧等合作伙伴在内大概有近千人到场。而这些大企业,无一不是思科在统一通信领域的直接或间接对手。

具有火药味的提问最终在笑声中被微软高层用官方语言打发掉,但是在对接距离越来越短、气氛越来越紧张的统一通信市场上,微软和思科这对曾经的合作伙伴,现在却成了竞争对手,虽然在表面上彼此之间仍然相互微笑相对,但实际上已随时准备冲向对方。

同床异梦

统一通信融合了计算机网络和传统电信网络,把电话、数据传输、音视频会议、即时通信等所有和沟通相关的应用集成在一起,能够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意设备的沟通。据Gartner数据显示,到2010年,全球统一通信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亿美元。

这个百亿美元的巨大市场由于涉及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史无前例地吸引各方巨头闻风而来。

2007年9月,IBM公布了其统一通信与协作策略工作计划;11月,AVAYA公布统一通信发展路线图;阿尔卡特-朗讯、北电……都在摩拳擦掌。而分属网络通信设备和软件行业巨头的思科和微软,面对这个蛋糕早就垂涎三尺。

和后者相比,占有先天之优的思科已先期介入该市场,占得约4成左右的全球市场份额,并率先于去年10月在香港推出全球首款成熟视频会议系统――网真。不过,思科的暂时领先无碍微软对该市场具有的野心――与几天前思科公司举办的统一通信第一届合作伙伴峰会相比,微软的上述会议规模和安排更为庞大和细致。

关于为何避开“统一通信”而选用“统一沟通”的称谓,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柏舟特意强调,微软在“统一通信”的功能上做了延伸,认为统一沟通是指统一通信+软件保障+客户体验,而后两项是微软的优势所在。

所以,从微软的官方语意来看,它和思科并非针尖遇到麦芒。“其实这几年,由于很多业务方面的合作,钱伯斯(思科首席执行官)和鲍尔默(微软首席执行官)在每个季度都有定期的非正式聚会,两个人会讨论关于双方合作的方式和遇到的一些问题,会谈场面看上去其乐融融。”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在9月,思科宣布,除语音邮件和网络会议之外,在线状态信息也被纳入和微软公司统一通信合作计划当中,并表示还要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两个公司的状态在商场上也属罕见,作为同一市场上利害关系最明显的对手,却必须合作。即使现在推出了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2007这样的产品,微软也无法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当然思科也不行,所以客户可能混用两家的产品来开发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两家公司为了客户要考虑也要密切合作,可是合作又不是出于本意,说不定双方刚刚开会研究技术问题,回去之后就要制订相应的市场战略来应对。”上述人士笑谈。

这并不是笑话。

早在2003年,微软就在购买来的视频公司的基础上推出视频会议软件产品,与思科构成直接竞争关系。今年开始,两家公司开始了针锋相对的收购行为:微软在收购语音识别服务提供商tell me后的第二天,思科就宣布收购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提供商网讯,这两起收购都是触角向对方领域的一次延伸,而且时间如此巧合,针锋相对的意味相当强烈。

这种实质存在的对抗,在双方单独面对媒体时表现得愈加明显。钱伯斯曾声称在统一通信领域,思科领先微软至少三年。钱氏话音刚落,第二天的新闻报道就称之为“钱伯斯带着明显嘲讽的语气挖苦微软”。

这种日益增长的对抗情绪在中国市场上同样存在,思科中国一位负责人向《IT时代周刊》谈及了他的看法,他承认微软对思科造成了影响:“思科现在密切关注微软在统一通信市场的动作,它的确是个很大的威胁,但我认为,思科在这个市场上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以及产品的完备程度都远远好于对方。更何况,作为一个设备供应商,思科在渠道等方面积累的资源占据相当强的优势。”

在没有强劲对手之前,思科在统一通信市场独揽近4成的份额。但这种情况随着微软实力的膨胀正在改变。计世资讯企业系统研究部分析师徐斌说:“虽然微软对于通信领域来说,只是初来乍到,但是它对企业市场的影响力是天然存在的,这对思科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事实上,从近期的市场来看,很多对此感兴趣的企业由于微软的介入而放慢了采购步伐,他们要比较一下,看看微软的产品是不是更好。”

微软合纵连横

2006年7月,微软与北电结成战略联盟,而北电是思科在网络设备领域有直接竞争关系的长期对手,这种联盟无疑让思科感觉到进一步的实质威胁。在战略联盟成立6个月,微软与北电宣布初步合作成果时,思科站出来声称“他们所夸耀的许多新功能我们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发出来了”。

微软并没有放弃既定的策略:在这个以前从未涉足的领域,为了争取到更大的话语权,微软凭借着强大的号召力,几乎和统一通信市场上除思科外的其他所有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这其中也包括思科原来和现有的合作伙伴。

“微软统一沟通方案已经有50多家全球合作伙伴,这其中包括系统集成商、电话与设备制造商、电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独立软件供应商,在中国的伙伴包括北电、AVAYA、大北欧等行业内一流的公司。我们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我们的合作伙伴体系中。”张柏舟表示。

“统一沟通说到底是产业链之间、企业联盟之间的竞争。”赛迪顾问软件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牟淑慧也认为微软的策略非常正确:“结盟的方式不但能够更快地完善方案扩展应用,同时这样也能够扩展面向用户群的触角,这对思科在渠道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是很好的抗衡。”

市场形势的风云突变,让思科不得不开始改变策略。2007年10月,思科成立了“统一通信联盟”,为合作伙伴以及第三方厂商提供定期交流的平台,共同开拓统一沟通市场。“除了销售模式的调整,合作伙伴的协同工作也会更加密切。2008财年中,思科希望选出30~50家优选合作伙伴,他们可以得到项目支持以及特殊的折扣支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优选出10~15家战略合作伙伴,通过资金的形式支持合作伙伴针对应用进行研发。”思科中国副总裁王昀宣布的政策显示了拉拢合作伙伴的迫切意愿。这又和微软的策略大体相似。

轻言获胜不容易

作为最早进军统一通信领域的思科,几乎可以提供“端到端”的产品体系,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他们融通了所有网络。所以,当“思科网真会议解决方案”甫一问世,被认为是目前业界最为成熟的企业级统一通信方案,除了技术的优势,思科作为设备制造商所拥有的庞大的渠道合作伙伴以及良好的网络架构,这些优势让思科在市场中一直以近四成的份额独占鳌头。

微软作为一个外来者想在这个领域呼风唤雨也并非没有缘由:统一通信的某些核心领域正是微软的优势所在,微软将通信功能深深根植于桌面以及服务器操作系统,同时,它召集几乎所有统一通信厂商的能量也是其他厂商望尘莫及的,强大的阵线联盟将使客户在产品设计、成本投入和功能创新等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基于免费捆绑策略,价格也是微软的强项,“如果统一通信基于软件平台的话,因为网络基础设施已经搭建好,所需要的只是一台服务器和PC,这个回报率要比其他方式高出很多。”张柏舟表示。

在纷繁复杂的统一通信战场上,主张语音与数据网络硬件层面融合的思科,提倡在现有网络进行应用软件层面整合的微软,走着截然相反的路。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谁能最先登顶,现在看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判定。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二者自身都还不足够强大。思科的传统优势产品路由器等并不属于企业工作流程中不能替代的部分,怎样打开局面,进入属于企业信息化领域,这对思科是个障碍。而思科虽然与很多厂商组成合作伙伴,但是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是否能够充分集成,也是短时间内不容易克服的问题。

第7篇:即时通信解决方案范文

但仅仅有设计理念还远远不够。整机薄利的现实,让显示器厂商不得不开始了品牌、技术以及渠道的暗自角力――推崇技术的厂商们以对比度论欲谋天下,看重分销商的厂商们则试图用渠道筹谋市场――“技术门”和“市场门”内依旧是激烈的竞争。

无论什么门,穿越,才能生存。

5月底的一天,刚参加完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的三星显示器中国区营销总部营销总经理李载烨长出了一口气。是的,在这次科博会上,三星显示器着实大“秀”了一把。三星推出的一系列新品的设计都围绕着“即时通信”的概念展开――集个人电脑显示器、电视播放、即时沟通的功能于一体。

设计门:系统还是组件

新产品背后体现的往往是厂商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和把握,所以李载烨一再强调的就是:“三星显示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一个系统,一个包含多种功能、多种元素但却以显示器为中心的系统。”这句话显然说明了三星的布局,那就是从产品转变到解决方案,同时,其角色定位也开始从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变。

其实三星从2006年提出“五大战略”以来,就一直把中国内需市场的占有作为重中之重,即不仅把中国作为生产基地也同样作为最大的销售市场,而使整个产品线实现系统化便是题中之义了。

三星电子素来以品牌优势取胜,打出“系统牌”是一向重视成本控制的三星电子的惯常做法。

LG并没有把显示器的重要性提升到系统的高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LG的产品线比三星丰富得多。从1958年进入电子行业以来,LG一直以产品线全面驰名业内。当国内很多企业还未筹谋多元化产品线的时候,LG已经从高端显示器、信息家电、移动终端等产品一直延伸到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并在显示器产品上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美誉度。这也说明LG在显示器产品的理解上更注重广泛度上的调整。举例而言,2006年底,上海的一个LG下游维修厂商因为不满跟LG上海分公司合作而引发“翻新工厂”的事件。

事实上,在显示器行业,翻新显示器重新出现在卖场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LG为何却遇上了这样一个头疼的“刺猬”?更不巧的是,为何偏偏是LG进军高端市场的所谓“蓝海战略”的时候?

LG在针对翻新事件的声明中承认:“LG过去确实通过特约维修站更换了部分产品的外包装,甚至有些作业是在环境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完成的。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承认我们在管理上是有责任的。”

“翻修工厂”的事件虽然结束了,但紧接着又冒出一个“反LG联盟”的组织。该组织的技术人员甚至还可以指导消费者如何判断LG的翻新机。对于这些技术细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出自业内人士之手,但LG公司却对这些外界的说法未置可否。

尽管LG的弘报部门(相当于大多企业的公关市场部)的人士对与竞争对手的不和谐因素不予评价,但LG的雄心壮志已是显而易见――LG计划2007年的全球销售目标要从2006年的386亿美元提高到445亿美元。

LG首席执行官南镛表示:“LG会在全球范围涉足所有的商业领域。公司计划通过提升手机业务和液晶电视业务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除LG外,显示器市场中的另一员悍将优派的实力也不可小觑。1998年,优派在进入显示器领域8年后,曾一举超过当时在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的NEC,并成为美国显示器市场连续多年的霸主;2000年,优派收购诺基亚显示器事业部;2002年,优派全面发力中国市场;在2003年第三季度,优派夺得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双料冠军;2006年,优派全球营收超过16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器专业品牌之一。优派认为,未来显示器的屏幕将越来越大,附加功能也将越来越强大。前段时间优派推出的VX1945和VX2245就是底座功能非常强大的显示器(两者也是全球第一款直接连接iPod的显示器)。

此外,优派还认为,未来的显示器在外观上将会更加时尚,除了更注重家庭娱乐的拓展外,功能将越来越多样化。从产品理念上看,优派更像是把显示器放在组件和系统之间。

技术门:对比度论能否独霸天下

三星在显示器行业中可谓中国市场连续8年的领导者,但其领先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原因是其系统论产品设计理念,而非在对比度上的追求。

返观LG,其在显示器对比度的研发上可谓费尽心思。LG锐比液晶显示器就采用了高对比度技术――锐比(DFC),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可。

紧随LG之后,AOC等显示器厂商也纷纷推出了高对比度技术。记者在走访多个经销商之后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高对比度产品的对比度已经达到了3000∶1,甚至是4000∶1。但是尽管一些产品的对比度数值相同,但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大差异。据专家介绍,目前液晶行业主要有两种提高对比度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提高白色亮度来实现,另外一种是降低最黑亮度来实现。专家强调,实现原理的不同导致了产品显示效果上的差异。在亮度足够的情况下,如果继续提高亮度,则很有可能导致画面过于明亮和刺眼,显示画面会出现“过曝”现象。尽管有厂商将这个“过曝”现象进行了处理,但在显示色彩丰富而细腻的画面时,色彩显示会不够鲜活。而如果通过降低最黑亮度来提高对比度,同时有效降低最黑亮度的下限,则可使显示效果更加光彩夺目、栩栩如生。

记者从LG技术工程师处了解到,其高对比度技术――锐比(DFC)正是通过降低黑色亮度来提升液晶对比度。最新推出的锐比3000∶1技术,在识别更低黑色亮度的基础上,更是将自动识别、运算、调整和优化等多项技术运用到了LCD画面的色彩构成与细节表现上,并且精确到了对每个色阶的控制调节,从而让LCD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活力。LG锐比产品中,锐比3000∶1产品L226WTQ、L196WTQ和L1970HR凭借出类拔萃的显示画质,成为锐比热销潮中最为抢眼的产品。

据中关村海龙、鼎好等卖场资深销售人员介绍,跟2005年和2006年相比,今年消费者的关注点从响应时间、可视角度等转移到对比度上来,LCD的选购标准已经发生变化。同时,高对比度成为选购标准的趋势更加明显――LG锐比液晶的热卖就反映了这一消费习惯的变化。LG公司IT营业总部总经理李康来曾在今年3月的锐比3000∶1技术沟通会上提到:“在中国市场上,‘锐比’已然是显示器领域中的一个普通名词,同时已经成为了消费者选购的标准。”

今年初,LG公布了2006年第四季度营收,其第四季度销售额为55210亿韩元(折合58.86亿美元,兑换比率为938∶41)。得益于高端产品的强劲销售,LG包括海外公司在内的全球销售额比前一季度增长了9.8%,其中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到30%以上。

从LG的全球规划中可以看出,中国、北美和欧洲是其全球三大重点市场。2006年,LG中国销售额达到90亿美元,在LG全球销售额中的比重已经超过23%。预计中国市场在LG全球版图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

尽管LG在显示器市场上一再跟三星“叫板”,但一向高举高端之旗的三星似乎更加自信。李载烨从产品和技术上解释了三星显示器的市场观点,“我们除了开发更高指标和更大尺寸的产品外,还要以用户需求为基础,不断细分和发掘新的消费者市场。”

在技术和产品上,优派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2006年,优派终结了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之战,了全球最快的灰阶1毫秒显示器VX931;在2005年底率先推出2999元的19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推动了宽屏元年的启动。优派最近还推出了24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VX2435wm,其分辨率达到了1920×1200,并带有HDMI接口,支持HDCP。

第三方咨询机构认为,以三星为龙头的韩国显示器厂商和中国台湾显示器厂商以超过8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整个显示器市场的绝对主导。可以看出,这种局面是产业多年发展、沉淀的结果,也是消费者多年执著选择的结果,并且这一市场占有比重在短时间内也是很难改变的。

市场门:渠道、品牌还是其他

如今,人们对显示器设备的考量更多了一些与各种信息应用相关的系统性的综合指标。而对于厂家来说,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也不再仅仅依靠原有品牌的延续,更多的是依靠与各种新兴信息应用的黏合度以及对各种营销策略的运用灵活度。身处其中的厂商们该如何赢得属于自己的那一席之地?

在技术与产品方面,三星显示器将推出色域达到NTSC标准114%的LED背光灯显示器XL20、使用USB接口连接多屏幕的940UX以及利用微软统一通信解决方案整合而成的简化通信功能的平台225UW等。这些设备分别服务于特定的、专业的消费群体。在渠道方面,三星还通过变更渠道而加强自身品牌的出货量。

LG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禹南均认为:“在2002年提出‘一等LG’发展目标之前,LG的品牌形象一直比较大众化,利润率也逐渐因为中、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而下降。”从2002年起,LG开始转向高端市场,一方面提升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凭借差异化产品优势从高端市场内获取丰厚利润。从2006年开始,LG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推行“蓝海战略”,在所有家电新品上采用最尖端的技术,确保了全球市场的平均利润率由9.1%提升至15%。所以说,对LG而言,向高端转型是LG利润与品牌的最佳平衡之道。他认为:“今后将继续提升产品线的高端推广率,而原有的中低端产品将由市场决定其去留。”

在经历了痛苦的2005年之后,2006年,LG显示器开始有所调整――不但使经营管理团队全面提升了运营效率,而且重新树立起渠道的信心,并优化了业务流程。LG显示器管理团队不断加强与渠道和商之间的沟通,大规模实施品牌推广策略。

尽管在产品理念和技术层面上,优派并不心虚,但其一贯重视渠道建设的强项在显示器市场上可谓为其竞争能力增色不少。

优派在擅长渠道管理的中国区总经理曾淑芳的带领下,其业绩快速增长。2002年,曾淑芳首次出任;2005年,她临危受命,再次全盘接管了优派在中国大陆的所有业务。曾淑芳“复位”后,便拿出一系列策略。今年3月,优派中国区单月销售业绩突破3000万美元,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5月,优派全球运营中心落户武汉光谷软件园作为优派首家全球支持中心,隶属于优派中国区,负责优派的财务、物流、采购、商务订单处理、信息系统(IS)即Orcale系统维护与开发,以及上下游供应商服务等业务,主要以英语为美国、欧洲、亚太等地区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技术支持。优派投资了大约2000万元建立这一支持中心,初期员工人数约100人,未来3年随着业务的扩大,员工人数将达到500人。

优派全球支持中心的成立,势必带动和加强优派对上下游资源的掌控力度,进一步提升优派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优派对这一“近距离”支持客户群的举动有如下解释,很显然,随着越来越多的液晶显示器企业在中国设厂或增加生产线,中国液晶显示器产业链从上游的面板生产到显示器制造以及终端消费市场,各环节都在日益完善。目前,国内的面板出货量已超过日本和韩国,出现了友达光电、中华映管、奇美、瀚宇彩晶、京东方、上广电等多家液晶面板制造商。

对于目前显示器市场的格局,优派显示器产品经理王家鹏认为:“目前的显示器市场,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大,如优派、三星、LG等。大多数消费者在选购显示器的时候还是很重视品牌效应的,优派一直致力于品牌的营销,长期以来也是凭借这点赢得市场的。优派在性价比上也有很强的优势,因为优派本身没有工厂,在原料选购和代工方面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用最好的价格做到最好的产品,这样自然就会在性价比上有更多的优势,当然这也就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链接一:风生水起的显示器市场

赛迪顾问高级咨询师陈林这样描述国内的显示器市场:“三星显示器作为显示器市场的领军品牌,在市场竞争方面一直保持30%以上的比重,其增长速度高于平均水平。在三星排名之下的第二梯队,有明基、优派、LG等企业。这些企业在市场格局上呈胶着态势,即在竞争力、成长力等多个方面势均力敌,彼此之间只有微小的差距。”

三星在1998年进入中国,从1999年开始在中国市场连续8年雄居国内品牌显示器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第一名。三星的系统论观点使其在显示器产品设计上更重视兼容性和易用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对比度。

对LG决胜高端的战略,赛诺顾问AV事业部总经理喻亮星这样分析,他认为:“从2002年到2004年,LG销售收入大幅度下滑,这时才开始收缩产品线,重新配置资源,把精力主要集中回来。LG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宣传费用的投放上比不过三星。跟国内电子企业相比,LG才是三星真正的追随者和模仿者,但在短期内赶上并超过三星的可能性还不大。因为,一贯走中、低端路线的LG迈入高端还需要一个‘洗脑’的过程。”

但事实上,当索尼、三星、飞利浦等其他的跨国企业一直坚持依靠品牌的力量推销高附加值产品的时候,LG却一直在推行着本土化策略,先是大规模建厂,然后利用规模优势大打价格战,利用价格优势来抢占市场。但现在,它不仅可以在低端市场上用规模优势打击对手,而且还能在高端市场上大赚其钱。据国美电器的销售人员介绍,论品牌影响力,以前LG一直是处在比国内企业高,但低于国外企业,如三星、索尼等的中等地位。但从目前国美电器内部的ERP显示的资料表明,LG的高端显示器从今年1月份以来,销售一直处于高歌猛进的状态。

操作系统的更新换代引发硬件产品的新一轮变革,2007年优派的显示器全部支持Vista。优派发现消费者在关注产品参数指标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外观与办公、家居环境的结合。今年优派几大系列的显示器将采用更加时尚靓亮的外观以及人性化设计,如不久前推出的Flamenco系列就是优派的一款明星产品,其外形设计就非常简约、时尚。

小贴士:高对比度≠高价

高对比度技术令液晶显示器的画质实现了质的飞跃,提升了液晶显示器的应用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价值的提升是否会带来产品本身价格的提升?高对比度液晶显示器是否能够符合大众消费的水平?

专家在此提醒消费者,高对比度技术在大大提升液晶显示器的显示画质的同时,并不会提高液晶显示器的价格。高对比度是高品质显示画质的标识,但绝对不是高价液晶的象征。高对比度技术在产品价格上的低表现,体现了显示器厂商对于高对比度技术不遗余力的推进力度。

在目前市场上,LG等厂商已经在入门级产品上实现了2000∶1的超高对比度,无论是17/19英寸普屏LCD或是19英寸以上宽屏LCD,都拥有2000∶1以上的对比度性能。

链接二:国产品牌的“亮点”何在

如果说三星放大了产品理念,LG突出单个产品的技术优势,优派抓住了渠道的底牌。那么,其他品牌的优势又何在呢?在整个显示器市场的“第二梯队”中,国产品牌只剩下长城这一家。在众多国内厂商纷纷退出显示器市场之际,长城为何还屹立不倒呢?答案是责任。

从4月1日开始,长城举办了一次“寻找最古老的长城显示器”的活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大批286时代的长城显示器。1987年出厂的GW-300显示器于河北私企老板处寻获,经过20年的使用,显示效果仍然十分清晰。

6月份,活动参赛者上传古董级GW-200图片,照片中的CRT显示器还可以正常使用。活动还寻找到了一批1987年左右出现的产品,GW-300就是长城公司于1987年11月生产出来的国内首款彩色高分辨率显示器,最初只是成为了一些高科技企业的专用设备,但随着机型的量产化,GW-300凭借相对较高的性价比,成为了许多品牌和兼容机的首选显示器组件。5月寻找到的一台长城显示器GW-300使用20年,至今仍然运转正常,堪称长城显示器质量的最佳见证人。

GW-100不仅是长城的骄傲,更是民族显示器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它开拓了中国显示器向产业化方向迈进的道路。长城显示器自1987年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显示器以来,伴随着中国显示器产业的发展完成了技术积累、制造成熟和品牌突破三个阶段的历练。从国内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14英寸CRT显示器GW-100的研发到15英寸数控彩显的最早研发生产,从国内首款15英寸LCD的研制和生产到成为国内首家获得3C认证的显示器企业,长城显示器的发展不仅见证了整个中国显示器产业的发展,更树立了中国显示器产业的一面旗帜。

过去的20年,长城显示器伴随着中国IT制造业的成长而迅速长大,逐步完成了资源整合、研发技术、生产制造、营销拓展等方面的深厚沉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显示器产业的发展。1993年,长城成为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和生产15英寸数控彩色显示器的厂商。1995年,长城迁入计算机大厦,并扩建至两条整机生产线,当年产销量突破10万台大关。1998年,长城再次扩建生产线,年产量达到32.1万台,创历史新高。2000年,长城实现产销量120万台,并一度跃升至中国显示器市场前三甲。2002年,长城显示器获得3C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该认证的显示器企业。

2005年,长城显示器正确分析市场发展形势,顺利完成了从CRT到LCD的转型,真正走上了品牌发展之路。2006年,长城显示器在年初便全面启动“终端无极,创造神话”的终端战略,并借新品牌标识“Great Wall”的启用,逐步将长城显示器的品牌融入了国际化显示器的品牌市场。同年,长城显示器在产品、销量、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实现了飞速提升。

“如果说2005年是长城显示器品牌的启动年,2006年是长城显示器品牌的发展年,那么,2007年将是长城显示器品牌飞跃的拐点,将是长城显示器的品牌突破年。”长城显示器事业部副总经理汪深海表示。

记者手记:显示新视界

当渠道商对整机的利润都扼腕长叹的时候,显示器的利润空间何在呢?答案是,利润空间还存在,但需要拿着放大镜去寻找。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TFT-LCD显示器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达到12820.5万台,同比增长26.9%。尽管19英寸及其以上尺寸的大屏幕LCD显示器销售增长极其迅猛,但由于LCD产品平均价格大幅下降高达21.9%,导致2006年全球LCD显示器销售额小幅下降至310.9亿美元,降幅0.9%。但2006年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延续了高速增长的势头,整体销量达到1298.5万台,同比增长75.6%。其中,品牌市场增长82.8%,市场规模达595.8万台;OEM市场规模达702.7万台,同比增长69.9%。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的强大需求是让众多显示器厂商“以量取胜”市场的主要因素。作为市场驱动型经济体制,把握住市场脉搏是企业决胜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看到,在显示器行业里,我们的自有品牌还不够大、不够强,大批老牌的显示器企业纷纷转型,甚至退出显示器市场。所以,重新认识显示器行业,找准市场介入点,是恢复我们自有品牌自信力的惟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