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校外体育锻炼 持之以恒 小学生
教育部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体育锻炼不足,体能素质下降,肥胖人数增加的情况。提高民族素质,首先要从小学生抓起,增强小学生体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小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通过随机调查和追踪调查,取得了许多数据资料,发现经常坚持体育锻炼的人的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幅度,普遍高于不经常锻炼的人。这说明,体育锻炼对于人的肌肉、骨骼系统的发育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经常锻炼,还能使肌纤维变粗,肌肉收缩能力和张力增强,从而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耐久力。体育锻炼仅仅依靠体育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小学生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很差,要把课外体育锻炼长久地坚持下来不是那么容易的,那么,小学生校外体育锻炼如何才能做到持之以恒呢?
一、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
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发现,90%的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都比较被动,不少学生课上虽然能积极参加锻炼,但是除了体育课上的锻炼课外基本不进行锻炼,更不懂得如何自我锻炼和提高。有的同学是因没人组织而放弃锻炼,其主要原因是在没人组织的情况下,自己不知道适合的体育项目该如何选择。还有很多小学生没有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对自己身心发育的重要性,有些小学生错误地认为课外体育锻炼就是浪费时间。所以,许多小学生自我限制了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也就谈不上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了。另外,有些学生觉得体育锻炼又脏又累,纯粹是自找苦吃。有些学生虽然出于改善身体条件,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想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而且意志又不够坚强,所以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以持之以恒,因此就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有些学生也因此而失去锻炼的信心。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首先要改变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水平,让他们知道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体育锻炼与学习以及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然后根据小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及小学教学特点,给他们讲述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等,以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90后的学生对体育锻炼往往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加上家长的万般呵护,进一步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而且当今时代学生的课外娱乐项目太多了,同时来自社会的诱惑也很多,林林总总的游戏机室、网吧等。他们宁可坐着聊天、打电玩也不愿意运动出汗,所以引导学生强身健体不但是学校和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全社会责任。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对周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引导小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这样他们就有了锻炼的欲望,小学生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喜欢上这项活动进而形成行为习惯,锻炼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开展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等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兴趣;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介绍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内容,告诉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不要拘泥于形式,任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都可以采用,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活动形式,在课外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利用丰富多采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这样他们在课外就能比较容易地坚持锻炼了。
三、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很多学生经常暗下决心进行体育锻炼,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外部和内部的强化。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那些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行为和学生要给予鼓励,对那些动辄就中断体育锻炼的行为和学生要给予提醒和引导,这属于外部强化的手段。除外部强化的手段外,学生内部强化也很重要,锻炼习惯的养成靠的也主要是内部强化。我们知道,锻炼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不间断地练习。任何行为习惯都必须要付诸行动,体育锻炼更是需要不间断地练习,这是形成习惯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比如,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识,加深学生对课外锻炼的意义的理解,尤其是要让学生体会和体验体育锻炼给他们的身心带来的好处。这样引导学生主动不间断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形成习惯。另外,学校教育可以通过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邀请学生的家长参与,使其了解学校体育活动课的情况,以便家长利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对子女进行体育教育,使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互相渗透,拓宽体育教育环境,营造一个身体锻炼的良好氛围。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今时代体育社会化的需要,学校的体育向家庭延伸,打破校园界限,实现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互动,达到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的目的。
四、教给学生锻炼的方法
课外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但是教师要事先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学自练的能力。体育技能的掌握能让学生轻松进行锻炼活动,帮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而体育锻炼的乐趣反过来又会刺激学生体育行为的积极性,使之经常化。相反,在没有掌握体育技能之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会体验到真正的锻炼的乐趣和好处,而且没有组织有序的学习来达到比较坚实的技能掌握,会妨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积极情绪的体验,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不能长久。实践表明,那些体育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比一般学生表现出更浓烈的体育兴趣和更大的活动欲望,其体育习惯也就更易于形成,因此,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加强技能的学习与指导,同时要注意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适中。
总之,适度的体育锻炼是小学生增强体质的必要手段,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以科学合理的营养为物质基础,这样才能使机体积聚更多的能源物质,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同时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清黎.体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低年级;体育锻炼;习惯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于教育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部门要求学校为小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促使其能够通过体育课程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但事实上,部分小学还存在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问题,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一、培养小学生的顺从习惯
如今,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其在课堂中将会受到非常严格的纪律管理。一些小学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目标,并且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多次调整。但小学的这种教学理念十分落后。国家已经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事实上,体育课程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将会在室外进行。但室外活动非常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天气情况恶劣或者是气候的变化都会对体育课程产生影响。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效率,小学需要在注重学习的同时重视体育课程的设置,并且加强对小学体育课程的管理。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在体育课上做游戏,这种活动不仅能使小学生的身心受到锻炼,也能使小学生的精神要求得到极大的满足。但部分小学为了严抓纪律,将原本比较开放的体育课程转变为比较枯燥的训练,促使小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
笔者建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其需要在气氛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学校方面只要注重对其体育课程的纪律培养,督促其服从管理,就能够提升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教学效率,获得小学生的喜爱。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教导小学生比较简单的训练动作,并且由易到难地缓缓过渡,促使小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从而使其愿意听从教师的指挥。
二、培养小学生的思考习惯
小学生在上课时被要求听从教师的指导和模仿教师的动作。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也是这样,需要从教师的示范中获得比较规范的体育训练技能。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在上体育课时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体育的训练动作时,部分小学生会小声交流,讨论其他的问题。教师虽然已经将体育锻炼事项讲给了学生,但学生漏掉了重点内容,学生会在实际锻炼时因为动作不规范而疲劳,甚至使自己受伤。
笔者建议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方式。教师将体育锻炼中的重点讲解给小学生,并且时不时地抛出问题让小学生解答,小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听课并且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本身的授课语言要生动幽默,虽然体育课程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但理论知识方面也需要幽默风趣。教师的幽默和风趣能够振奋小学生的精神,从而使小学生更加愿意与教师待在一起,并且与教师一起做体育运动。
三、培养小学生的合作习惯
如今,我国的经济正处速发展的状态中,新科技层出不穷。小学生需要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积极主动的品质。国家强调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小学生的知识能力达标,还要求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过关。小学生需要学会与其他人相并且了解与其他人合作的模式,从而成为创造事物的人。体育锻炼中也需要创造能力,也需要小学生真诚地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虽然人们更加重视物质生活,但也更加看重精神的融合。小学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但也要削弱学生的竞争心理,从而使其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关心集体的荣誉。因此,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也要从培养其人际关系开始。
教师需要为小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使其能够与其他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形成习惯,能够感受到团队的安全感,也能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和谐氛围。体育锻炼需要团队精神,也需要队员之间的通力合作。教师需要注重对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其相互之间发挥督促的作用。一个小学生能坚持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短,教师可以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使内部成员之间相互鼓励,从而使其共同完成难度较大的体育锻炼任务。小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成功之时树立在体育方面的自信心,从而增强自身的意志力。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刺激,形成比较强的动力。
总而言之,小学低年级的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小学生的习惯培养。只有形成一定的锻炼习惯,才能在日后体育知识的学习中正视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不仅仅是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也锻炼了其心理素质。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了坚强的意志,促使其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形成不放弃的意志。小学应该克服体育锻炼教学中的困难,将锻炼的重要性落实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梁玉华.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研究[J].学周刊,2016,5(35):49-50.
关键词:小学体育;快乐体育;意义;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与落实,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必然性需求,而“快乐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恰好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快乐”作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体育课堂中运用快乐体育教学观念,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了体育锻炼的效果,并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对未来发展大有益处。
一、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快乐体育”的重要意义
1.落实体育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很多学校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但是这一目标过于笼统化,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不足;而应用“快乐体育”观念,则能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更加强调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表现个性。
2.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快乐体育”的精华在于“快乐”一词,强调学生在学习体育、参加体育锻炼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与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入趣味性体育活动、竞赛性体育活动等,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更易于学生接受,促进体育教学向多元方向发展。
3.符合双向性教学方法的需要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只有两者配
合,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同样重要。应用“快乐体育”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单向传播弊端,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真正体会体育的快乐。
二、小学体育课堂渗透“快乐体育”的具体方法
1.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过去,体育教学与“苦练基本功”密切相连,因此,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恐惧。运用“快乐体育”观念,则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加入到课堂练习中,将快乐体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更利于学生了解体育课程,提高上课的积极性。例如,女学生往往对一些体育项目产生惧怕心理,如前滚翻、长跑、跳远,这些都是女学生的弱项,教师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情绪,多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让学生学会苦中作乐,掌握运动技巧。
2.善于运用比赛教学法
考虑到小学生所处年龄段,他们具有极强的竞争意识,因此体育教学可采取比赛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举办比赛的方法,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消除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体育运动,增强耐性,体会运动的快乐。教师首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某项运动的知识点、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等,带领学生进行基础性训练,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技巧之后,就可以划分成几个小组一起比赛,如学习跳绳运动时,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双脚跳、单脚跳和单双替跳,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花样跳绳表演与跳绳接力比赛,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团队竞赛中,既锻炼了体育技能,也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增强了吃苦奉献的精神。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还可发现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及时指导并纠正,让小学生从比赛中获取快乐,也从比赛中增强体育运动能力。
3.鼓励开展家庭体育活动
小学体育教学的另一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终身体育能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时间内,应该组织学生在课后多参加体育活动,倡导开展家庭体育,发挥社会、家长的教育作用,从多方面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教师定期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仍然坚持体育锻炼,参加打球、跑步、跳绳等运动。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引导家长认识到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发挥家长的参与和监督作用,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4.针对教学实施有效评价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运动负荷量、参加练习的密度等。推广“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必须要有与之配套的“快乐评价”方法,评价的重点在于保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首先,树立科学评价的意识,全面考查学生参加体育的学习成果,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有效评价;其次,评价要具有发展性眼光,除了关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以外,更要关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参加体育学习的态度以及能力增长等,对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最后,教师通过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挖掘学生的体育运动潜能,培养体育爱好,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总之,“快乐体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方向,是一种值得倡导与推广的体育教学观念,其根本在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形成体育锻炼兴趣。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热爱体育锻炼,以此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一、 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
身体素质既是人类长期生存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生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实现个人价值。因此,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群体面临的健康问题也更加严重,我国的疾病发生率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上升,这严重影响了个人在社会发展中价值的实现。中小学校是培养专业型智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有人做过研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健康状况优于偶尔参加锻炼的学生。因为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体育锻炼既能改善学生的生理功能、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和人体运动系统的功能,还能更好地促进消化吸收、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增强人体均衡和灵活性、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从而达到人体更健美,精力更旺盛。因此,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这是目前学校采用的最普遍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学生健康问题,也是带动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因素。文化知识的积累与丰富并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应该依赖于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人文主义理念的发展要求人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实现个人价值,培养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积极参与社会改造实践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接触到更多的事物,才能让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得到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之后,其可以更好地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中小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这对于中小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Taylor对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经过长期研究并且得出结论:体育锻炼可增加或提高学业成绩、自信心、情绪稳定性、独立性、心理控制源内控倾向、良好心境、知觉能力、身体意象和身体能力感。Berber研究发现,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的活动(每次活动20分钟到六十分钟)有助于改善情绪。
McDonald&Hodgdon对有氧健身锻炼与特质人格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有氧健身运动在人格与评价上有积极的效果,它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有利的。
二、 学生安全教育、自身防范意识和学校完善安全措施的必要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指出,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其实80%的意外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养自身防范意识非常紧迫。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1997年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中小学安全须知》、《中小学安全常识》等书籍及挂图,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小学进行了普及教育和宣传。但这些书籍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火、防盗等,涉及体育运动安全的知识很少。
许多学校为了减少“麻烦”,故意取消了一些危险系数较大、难度较高的运动项目。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避免体育锻炼中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删除有挑战的教材等。其实这些做法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应该回避问题,而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自身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1.学生定期体检是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的必要手段。
2.患有各种疾病的学生或刚病愈的学生应遵医嘱服药和休息,不宜参加运动或剧烈地运动。
3.教育学生不要在强光下锻炼,谨防中暑。
4.饭后不宜立即参加剧烈运动。
5.锻炼时间不要过长,一次锻炼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以免出汗过多,体温上升过高。
6.锻炼后不要大量饮水,因为夏季锻炼出汗后,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心脏增加负担。
7.锻炼后最好不要立即洗冷水澡,因为过冷刺激会使毛孔突然关闭,造成身体内脏器官紊乱。
8.锻炼后忌大量吃冷饮,因为大量的冷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急性胃炎。
9.体育教师要对中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例如防止游泳溺亡的安全教育、高处坠地摔伤教育以及防火教育等。
10.体育教师要给中小学生讲解运动前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因为在激烈运动前如果不活动全身,就很容易造成拉伤或扭伤。
11.体育教师还应教育学生防止二次损伤的发生。
12.让学生了解一些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性质的户外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的安全问题不仅是教育界需要关注的话题,也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和研究的内容。国家应从政策上进行调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重视体育锻炼的安全问题。如:国家颁布相关文件推行健康政策,要求中小学在教育期间确保学生的安全;教育部门定期展开教育考核工作,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规范实施全面考核,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给予科学指导,让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学校、教师、家长等在努力采取措施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体育锻炼方案,让学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展开各项体育活动。各级中小学校在教学改革工作中既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此外,还要让学生能更好地接触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且针对体育锻炼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采取防范措施,从安全角度为学生考虑安排教学工作,向中小学生广泛宣传“安全锻炼”的重要性,制定合理有效的体育教育计划,为学生创造优越的体育学习条件。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实施教学改革,在完善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体育锻炼安全措施的改善。如:针对各类体育项目的教学,教师可为学生制定相匹配的安全加护,让中小学生不仅接触到专业的体育锻炼,也能在锻炼中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总之,在进行体育运动、学生安全教育、自身防范意识和完善安全措施的安全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人体生理方面的知识,讲授时要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要不断完善安全措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进行体育运动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三、 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的科学性
体育教学是融知识、技术、技能为一体的双边活动。我们既要发挥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体育训练任务的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伤害事故的隐患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必须具有高度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责任感之外,还要不断增强教学安全意识、采取可行的保护安全措施、安慰和鼓励学生,使学生逐渐了解到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但不科学的体育运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体育锻炼要注意它的科学性。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确保锻炼安全。其次,我们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运动项目,开始锻炼时要注意强度,最好是由弱到强,运动量要适度,做好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调整和放松。建议学生衣服宽松,内衣吸汗,鞋底松软;运动场地要平整,无障碍;场地器材要确保安全、无故障;做任何活动都要遵守比赛或游戏的规则,等等。
体育锻炼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它不仅给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家长和老师造成了很大损失,还直接影响了体育锻炼活动的长期进行,体育运动锻炼中的安全问题值得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继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子平.从社会健康调查看我国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健康教育导报,2009(15).
1995年国务院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首次在全国性政策法规中提出了“自我体育锻炼”的概念,也为学校体育教育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学要承担起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重任。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阶段。
1 高中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现状
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设计了“高中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现状调查表”,以××中学高一6个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分发调查问卷30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100%。通过调查结果分析了高中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现状及其成因。
如表1所示,从调查结果看,对体育课“喜欢”和“非常喜欢”的被调查者只有39%和17.67%,而多达1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喜欢”体育课。同时结合学校近一年来体育课出勤情况,可以看出,目前高中学生对体育课兴趣较低。从体育锻炼时间看,近6成被调查者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不足3小时,每周体育锻炼时间8小时以上者只有1成左右,这反映出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令人堪忧。另外在“你认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如何”这一调查问题上,分别有17.67%和10%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和“不重要”,近3成高中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令笔者这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始料未及。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中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是非常淡薄的。
2 影响高中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原因分析
如表2所示,从调查结果看,超过7成的被调查者“经常”或“总是”因为学业任务而放弃体育锻炼。值得深思的是调查对象是学业任务相对较少的高中一年级学生,相信在高年级学生中,这一比例还会更高。可见繁重的学业任务和来自方方面面的学习压力严重影响到了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和质量。
在“你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有几项”这一问题上,可以看到,只有不超过20%的被调查者有超过两项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然而最令人担忧的是17.6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更值得深思的是在这一数据上,男生要高于女生。这一方面是由于独生子女一直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中,更多地将体育锻炼看作“吃苦”和“磨练”;另一方面,这一代青少年成长于电脑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过多地沉溺于虚拟世界令他们很难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同样,在“擅长的体育运动”这一问题上,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擅长的体育运动”,而“擅长的体育运动”超过两项的只有7.67%。这一问题的出现不能单纯地归咎于高中生本身,他们自踏入校门甚至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天开始,就面临着“学特长”“学奥数”“小升初”“中考”等等关卡,除了少数自由展现出体育天赋的学生,其他学生很难得到专业的体育指导。中小学的体育课本应承担这一重任,但复杂的现实状况让中小学体育课变成了“只要不出事故”就万事大吉的“散步课”。这就让高中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陷入了“没时间”“没兴趣”“不擅长”“没兴趣”“不擅长”的恶性循环。
3 高中体育课堂设计与高中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课是高中学生体育教育的主战场,体育工作者应利用好这一战场。在培养高中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方面,高中体育课堂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体说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体育课堂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提高课堂思想性 从调查结果看,仍有相当比例的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传统高中体育课堂过分注重体育技能教育,而对体育思想教育缺乏关注,使得学生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高中体育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预留出必要的课时进行体育史、运动生理学以及其他相关理论的教育,向高中学生教授科学健身理论,让他们从思想上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1]。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地向高中学生展示体育锻炼对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以潜移默化的观念渗透代替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让高中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是培养他们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增强课堂趣味性 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加之体育教育工作者水平良莠不齐,目前高中体育课多为“田径课”,枯燥的“跑跳掷”很难让高中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期望他们对此产生兴趣更是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受限于课程设置要求和学校硬件条件,高中学校可以开展的体育教学项目非常有限,这就要求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多感官刺激的特点,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对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历史和发展进行介绍,让学生感受到马拉松运动的魅力,增强其对长跑运动的认同感。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组织虚拟运动会,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参与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增进班级凝聚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可以培养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培养其自我体育锻炼意识[2]。
科学性 作为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最新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统计显示,超过一半的运动意外伤害事故都是由于运动前热身活动不科学造成的。作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主战场,高中体育课在教授学生科学热身活动方面责无旁贷。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以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相关理论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科学体育锻炼方法,让学生可以学到受益终生的运动技能[3]。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讲授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不仅形象直观,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比如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某些复杂动作的技术要领,可以起到比亲身示范更好的效果。
提高课堂自主性 高中体育教学面对的群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教育需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对体育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以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4]。比如可以开发“个性化体育教学系统”,高中学生可以通过此系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课程,体育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此系统为每位学生设计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与锻炼目标。并且,学生可以在系统内通过上传视频等方式展示锻炼效果、交流锻炼经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施展因材施教,一直是现代教育的原则。如果在高中体育教育中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助选择权,必将增进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其自我体育意识。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可以帮助体育教育工作者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更好地向高中学生传授扎实的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他们高昂的体育锻炼兴趣,使高中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培养高中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冬继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5):147-148.
[2]任晓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8):95.
[3]李志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40-41.
摘 要 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和大力开展,切实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实行阳光体育运动来,学生体质健康的达标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就各地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目前的学生阳光运动的内容和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就如何丰富农村学校的阳光运动,进行探索。
关键词 体育锻炼 有效性 多样性 竞技
近日走访部分农村学校,发现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很多的问题。如体育锻炼课呈现“放羊式”的现象,很多学生在体锻课中并没有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即使有,活动内容也十分单一,而且进行的次序很混乱,在整个课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遍学生的积极性和投入度也自然而然的下降了,所以很多体育锻炼课变成了“散步课”“散心课”。大课间活动也同样流于形式,很多学校只是象征性的做一下广播操,而学生自主开展的体育活动比较少。更有部分学校把这些本来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分给文化科目的老师,或者被文化科目老师私自霸占了。
面对这些不良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真正从提高全民素质出发,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考虑呢?本人结合几年来自己的实践和分析,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 全校上下,提高认识,加强规范化管理
阳光运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2007年的中央7号文件,到2011年的全国电视会议,从中央到地方,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全国贯彻落实,并多次进行全国督查。可见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可发展性,这样工作的开展也确实具有其科学道理。为真正达到阳光运动的目的和效果,学校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从校长室到分管主任,到各班班主任,到每位任课教师,再到每位学生和家长,都要认识到学生的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知道健康的体魄无论是对身体还是对学习,都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学校应制定“阳光体育活动一小时”的学期计划,学年计划,并落实相关工作开展的责任人。要进行细节化管理。从大课间活动、到体育课、到体育锻炼课,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相关督查人,进行定期检查,并开展效果、成果展示,并落实相关奖惩方案,等同于文化科目的考评。这样规范的管理既顾及到安全又保证了质量。
二、 确保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技术性和有效性。
在一所学校走访时,发现该校全校上下都在跳绳,问学生后了解到,这学校开学至今的一个月来都在跳绳,和学生的交谈中感受到了学生对跳绳的厌倦,对体育锻炼课的失望和无奈。据调查所知,存在这样问题的学校远不止一家。无论从专业角度分析,还是从实际的锻炼效果分析,单一乏味的体育锻炼活动是无效的,从根本上失去了体育锻炼课的意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从体育锻炼课的执教老师开始着手,首选对象应是体育教师,如在某些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编制不够的话,我们可采用班主任到班负责安全,而体育教师负责专业和安全方面的技术指导,并对整个学年的体育锻炼课程的安排做一个比较专业的计划。这样的举措就确保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也确保了学生活动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学生的锻炼目标更加明确。在这样的计划下,学生的活动内容会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学生的活动兴趣和激情也自然而然调动起来了。在器材和经费比较困难的农村学校,我们也完全可以进行统筹分配,如器材轮流循环式使用、场地合理分配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制作一些器材,如跳绳的绳子、毽子、沙包等。这样一来也就确保了体育活动的多样性了。
三、 积极加强体育运动比赛和考核。
体育的竞技特性需要学校和老师对活动进行选修和必修的考核或比赛,虽然在中考体育中,很多地区也开始了考试内容的选修和必修,但是很多农村学校为了缩短训练的时间,同时又能提高中考成绩,把选修改为必选修,即必须选择这一考试项目,然后再对此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短时间内提高中考分数的目的。仔细分析,这样的做法显然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使学生的锻炼变成了应试任务。所以平时的体育活动要加强各项内容的比赛和考核。可利用大课间活动进行不定期的比赛,如技术类的花样跳绳,拔河比赛、年级篮球赛等等,也可以利用体育锻炼课开展基本项目的考试,记录考试成绩,并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和家长。及时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学生制定新的锻炼内容和目标,对考试没有达标的学生,一定要采取长期的补差工作,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分析,采取多种方式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并让家长共同配合,改善学生的饮食习惯。并进行多次的考核和评比,使学生的训练效率真正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效果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要真正使农村中小学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落实到实处,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必须从各个环节着手,用心用持续发展的信念去做好这项工作,最终获得的效果是显著的,也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生活素材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实现体育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紧密联系,调动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顺利完成各项体育锻炼,并获取愉悦的身心体验,真正实现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而言,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生活化要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挖掘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体育教学中给予学生生活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加深对教学活动的理解。同时,通过体育教学生活化,还要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1.2有利于营造宽松的体育教学氛围
体育教学生活化将体育教学活动定位于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体育锻炼项目,营造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关注学生在成长中的各种需求,有助于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成功、挫折、争论、喜悦、欢笑、忧愁,给予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体验。此外,在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还能够充分认识自我、展现自我,感知生活的意義。
1.3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生活做好准备。而采取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并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后生活中。同时,体育教学生活化十分注重学生的意志锻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2.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融入相似的生活情境,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中展现能力、锻炼身体素质、形成良好心理品质。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农村生活中的素材,通过融入农村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投掷教学中,教师可将投掷的动作设计成劳动模仿操或抛掷秧苗的动作,营造农民生产的劳动场景;在接力跑教学中,教师可设计种树、浇水、施肥等不同环节,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在教学搬运接力内容时,教师可设计搬运粮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在障碍跑教学中,教师可营造郊游的情境,具体如下:慢跑环节(平路)体操垫上爬行(爬山)足尖行走(过独木桥)跳过障碍物(翻越矮墙)曲线跑(盘山道)。通过创设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情境,从而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2.2创新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手段
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改之后,在体育课方面应当更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为此,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多引入一些生活化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中小学体育课而言,听、看、学、做是几种最为主要的活动方式,体育教师在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应当围绕这几种活动方式展开,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青蛙的跳动方式进行仔细观察,从中领悟跳远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校园歌曲,如《打靶归来》等,借此来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此外,中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各种游戏是其最为喜爱的活动内容,教师应围绕游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并通过角色扮演,将学生带入到游戏情境当中,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选用生活化的场地器材
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受办学资金的限制,一些学校难以购置齐全的体育器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创造性地选用生活化的体育器材,既缓解体育器材紧缺的现状,又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教师可选用生活中的物品替代体育器材,或组织学生共同制作体育器材。在制作体育器材时,要树立环保理念,充分考虑到现有的废旧资源,发挥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如,在投掷教学中,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肢体力量和腰腹力量,可将塑料瓶盖串联成圈作为投掷物让学生进行投掷运动,既可以做原地或上步的抛远练习,也可以做类似于抛沙包的集体抛接游戏。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具体如下:将柳条、荆条、皮筋、竹竿或竹竿穿入废旧的塑料管子作为跳高横杆进行跳高锻炼;站在化肥编织袋里做双脚跳或袋鼠跳接力游戏;用空饮料瓶装上沙子作为锻炼上肢力量的器具;将废旧自行车固定后,让学生在自行车上做蹬伸运动;组织学生自制沙袋,进行负重跑跳、搬运练习;利用植物制作成藤圈,让学生做抛接、滚动等游戏活动。
2.4设计生活化的体育教学内容
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从而让体育回归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首先,创新田径教学内容。农村中小学田径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为此,应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引入一些具有竞技性特点和成人化的体育项目,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要求和难度,使其满足中小学生的需要。例如,在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森林动物运动会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其次,组织游戏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将一些简单的游戏复杂化,如投掷,可从单一的右手上投拓展到与生活有关的单手下投、双手前后投和抛投,由此可使枯燥的投掷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再次,设计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体育教师可将踢毽子、滚铁环、打陀螺等民间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由此除了可以使民族体育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阐述了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意义,针对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疏导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和疏导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增加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学习。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兴趣
小学体育是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初级时期,对学生以后的体育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而目前我国小学教学过程中,仍有一部分学校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体育教学,造成小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甚至对体育课没有了兴趣。对于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和建议,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本文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疏导进行研究探讨。
1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
1.1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骨骼生长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引起高度重视。教师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锻炼意识,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共同提高,进而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1.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不成熟、容易情绪波动、注意力易分散、表现欲望强烈、好奇心重、意志力薄弱等特点,所以教师要对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培养和疏导,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意识。教师利用学生对娱乐节目和游戏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设计体育课堂环节,注重课堂趣味性和课堂内容的多彩性;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意义
小学生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只是短暂性的,难以维持。有些人认为体育是小学生最爱的活动,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培养和疏导,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不然。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懵懂状态,没有对外界事物形成正确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不知道体育的正确锻炼方法和意义,需要教师正确的培养和疏导。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对一些新奇的体育项目或游戏充满兴趣,教师和家长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3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与疏导的方法
3.1语言诱导法
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采用语言对小学生进行诱导,端正小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教师也可以在体育课上讲述体育界的杰出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锻炼。教师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诱导,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3.2教师榜样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向,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良好榜样,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时刻提醒自己的榜样性。教师也可以成为学生心中的伟人,通过体育锻炼,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体育健将的事迹,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3.3教学革新法
体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体育不拘泥于课堂的空间,而是整个操场或者体育馆。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有益于学生锻炼、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教学模式,完成自己对学生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4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与疏导的建议
4.1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课堂气氛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喜爱一定程度上和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2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不应把自己的角色固定在教师职位上,应该换个角度重新思考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成为体育的主导者,进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3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增加体育活动的丰富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使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体育能力进行分组,使体育课堂更具多样化,也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5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关系着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对体育未来学习的重要时期。本文中主要分析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阐述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意义,最后给出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的方法和建议,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作者:邹得洋 单位: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学校
参考文献:
学校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和以对国家、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落实《实施意见》精神。为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滑的趋势,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健康运动,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广泛、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成为学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
二、农村体育锻炼的基本现状
荒湖是地处监利县北部的一个小镇,荒湖小学又是这个小镇唯一一所小学,具有农村学校的典型性。近几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关怀下,教学成绩突飞猛进,在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整个监利教育界小有名气。但是就体育方面而言,教学设施和师资水平又让人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设施落后
农村教育在近几年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高压态势下,政府加大了投入,校园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许多农村小学发展还不够,基础设施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得到完全改观。就荒湖小学而言,校园面积狭小,而且没有扩展的空间。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没有更大的空间建设体育设施。学校目前没有一个正规的体育场,环形跑道没有办法建设,给上体育课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目前能解决的也就是一个篮球场、位置不太宽广的活动场地。教育主管部门配置的小型体育设施只能因陋就简,挤在狭小的空间。
2.体育器材相对匮乏
由于场地限制,学校体育设施的缺乏,自然也就带来了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学校没有正规体育场,没有环形跑道,没有足球场,直接导致了许多体育器材的匮乏,以我们学校为例,除了上面配备下来的天梯、跷跷板、篮球架等体育设施外,自己配备的体育器材就是垒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海绵垫子之类的体育器材了。由于体育器材的短缺,导致教师上体育课的热情锐减。
既然存在问题,硬件设施的改善也非一朝一夕能解决,在有限的简陋的条件下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领导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想点子,就是为了落实中央精神,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学校的教学目标,为此,学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现就我校的具体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我校科学实施阳光体育的措施
1.全面宣传,落实政策,掀起全员锻炼的热潮,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宣传“健康第一”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利用班主任会议、全校教师大会,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让每位教师把体育锻炼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抓好抓实,在班级中,利用黑板报、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让阳光体育活动的思想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从而营造一个全校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掀起全员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潮。
2.领导重视,把体育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中
校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把体育工作真正提上议事日程,认真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学校校长要把全体老师带动起来,特别是体育教师应切实履行职责,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积极营造学校体育工作良好氛围;其他任课教师坚持做到不挤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没有专职体育老师的情况下,班主任做好这方面工作,全体老师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
我校虽然体育锻炼场地狭小,但是学校在改善体育锻炼硬件设施方面和解决体育器材短缺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依然压缩其他资金,解决体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如新修乒乓球桌,哪里有空地就开辟出来作为运动场地,新修了篮球场,在跑道两侧的狭小空间中安放天梯、跷跷板、爬杆、秋千等,充分利用角落不大的空间,挖沙坑,千方百计地完善体育设施。挤出资金购买体育器材,如拔河绳、垒球、铅球、跳高架、乒乓球、羽毛球……这些花钱不多,场地不限的体育器材满足了学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