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家政行业的服务看法范文

对家政行业的服务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家政行业的服务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家政行业的服务看法

第1篇:对家政行业的服务看法范文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不是一个停留在书斋里的学者,2002年,他和经济学家汤敏等人,为了中国的经济和教育问题,亲身躬行,兴办了民办公益性学校——富平家政学校。

富平家政学校(以及随后成立的富平家政服务中心)旨在为中西部贫困妇女提供体面就业的机会,为城市家政送去放心、专业、有保障的家政服务。创办迄今,共培训就业了2万名左右家政服务员。目前已得到了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的认可。

“富平”,即“让平民富裕起来”的意思,这是茅于轼先生提议的校名。北京富平学校经过十年的整合与积累,逐渐发展成为以社会企业家的精神和方法推动社会创新、促进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组织。

1993年9月,茅于轼教授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湍水头镇龙水头村以500元人民币开始进行小额信贷实验,重点针对贫困农户提供贷款。

2002年,考虑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背景下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更多路径。4月,北京富平学校于以“民办非企业形式”注册于北京市通州区民政局,全称为“北京市通州区富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除在农村开展小额贷款金融服务外,还为贫困地区的女性农民工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支持和权益保护。为便于提供就业服务,同年11月,北京富平学校的创办者们投资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社会企业之一——北京富平家政服务中心,并在北京市东城区工商局以企业形式注册。

2003—2005年,历经非典的考验和在市场中的历练,北京富平学校在农民工就业服务方面逐渐形成了民办公助的独特模式,并建立了与国家扶贫办以及安徽、甘肃、陕西、河南、湖南等省扶贫办的合作关系。2004年,北京富平学校完善了治理结构,成立了第一届理事会。

2006年,北京富平学校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合作,重组新富平学校,在新的平台上开展工作,涵盖社会投资、环保、教育、公民社会发展等领域。同时开始与基金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2008年9月,北京富平学校与社会投资伙伴共同投资成立北京富平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京富平社会投资公司,开展以投资小额贷款公司为主的社会投资业务。

2009年起,北京富平学校结合以往的经验与优势,将业务集中于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和创业培训及金融服务,以及在城乡社区发展、企业志愿服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培养社会创新者。

2009年6月13日,永济市富平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永济富平小额贷款公司正式挂牌营业……

近日,为了了解富平学校的近况和茅于轼先生对民营教育的看法,本刊记者电话采访了茅于轼先生。

《中关村》杂志:茅于轼老师,富平学校到现在已经办了十年了,您能否总结下富平学校的经验?

茅于轼:这个富平学校,是我们几个人用30万元办起来的,它解决了2万人的就业问题。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我们也碰到很多困难——比如黑社会的问题等,但我们也得到了政府支持,从亏损逐步走向收支平衡乃至盈利。现在政府按照学校毕业出去的每个上岗的人的人头给予富平学校一定的补贴,这个数目在前年只有400元,现在有1000多元。

富平十年 ,主要有一个特点,也就是抓住了“两头”:一是招收贫困地区的妇女;另外一头是满足城市用工的需要。十年以前,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的月工资是300—400元,现在涨到2000多元,涨了5倍。这十年间,物价水平上升25% 。由此看来,这个行业对于贫困人群的脱贫起了不少作用,也同时满足了部分城市高收入人口对家政服务的需求。 所以,就有了财富从高收入人群流到低收入人群的一个渠道。我们还关注了家政服务人员的平等和自由权。10年以前,家政服务人员是没有休息的,现在他们可以一个月休息4天。而且我们还举办了各种活动,比如看电影、到故宫参观、学唱歌跳舞、学电脑等,都是免费的。我们试图保护她们的追求幸福的权利。而十年来,我们的客户的态度也有所改变,以前是把家政服务人员当作丫鬟来看,现在更倾向于看成平等的人。当然这方面还不够,还有提高的余地。

《中关村》杂志:某种程度上讲,富平学校也是民营教育,你对广义的民营教育怎么看?

茅于轼:民办教育挺复杂的。目前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实行的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也有民办的,它有它的特色。有些所谓的贵族学校的办学质量比较高,但使得教育的公平性受到损害。有钱人能得到好的教育,好的老师流向这些学校去了,结果就是义务教育的质量就下降了,这是很不好的一个现象。

另外,我们的义务教育还有一些弊端,比如重视城市而不重视农村;比如办一些“重点学校”——这是非常有害的。国外的教育重视公平。我们分出一些“重点学校”,局部教育质量提高,但损害了公平。结果是大多数农村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社会的垂直流动性就减少了,我觉得宁可牺牲质量,也要公平。

民办学校也有一些不是贵族的,比如农村也有民办教育——这些民办教育政府应该补助它们,毕竟它们减少了政府的负担了。

《中关村》杂志:除了您上面提到的两类民办学校,还有别的类型,您怎么看城市里的打工子弟学校?

茅于轼:现在不少城市有打工子弟学校。它们的出现其实是不合理的,我们的制度把这些孩子的身份和他们父母的户口联系——户口成了一个遗传的东西,让他们不能享受公平的待遇。现在这种现象在改变。比如浙江好几个地方已经改了,北京也在改。

《中关村》杂志:民办学校在全国统一招生中在生源方面好像没有什么优势,您怎么看?

茅于轼:应该自由招生,没有理由谁先谁后。教育首先应该保护人的自由,不应该违背人的自由权利。

《中关村》杂志:您如何看待新东方这样的学校的成功?

茅于轼:社会有需要,他们能满足需要就是对的。

第2篇:对家政行业的服务看法范文

关键词:抵押替代;监管有效性;生产积极性;惩罚力度

一.引言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1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决策。在这背后,离不开完善的金融贷款、设施配套、市场销售服务。尤其在抵押贷款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很多学者认为发展抵押替代品可以解决金融供给对传统抵押品的过度依赖,本文通过对现行的几种比较可行的抵押替代模式的利弊进行分析,在对原有替代模式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家庭农场在贷款抵押替代品方面的看法和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是我国实行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二.现行抵押替代模式的利弊分析

(一)监督型抵押替代

监督型替代是指金融机构与一些盈利性的或者非盈利性的担保组织进行合作,对经营家庭农场的农户在生产经营与贷款方面进行监控,从而放松对贷款抵押品的要求。通过这种替代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使金融机构能够在家庭农场经营上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由于有了担保组织的存在,又能更加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从当今的具体情况来看,担保组织的数量并没有因此而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在收取服务费用方面存在了一些问题,因为担保组织基本上是盈利性组织,如果费用过低,就与组织的性质相违背,费用过高,掩盖了家庭农场经营的利润,又会导致农户放弃这种担保模式,去寻求新的担保途径。另外,如果农户恶意欠贷,而担保组织并不像银行等大型的金融机构那样具有足够的资金去防御这种风险,这就会导致担保机构的资金链条的断裂,严重时会导致破产清算。显然,监督抵押替代在目前状况下还无法解决上面所述的问题。

(二)政府信用型抵押替代

政府信用型抵押替代是指金融机构通过“银行+政府+农场”这种模式,通过与政府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利用政府的信用来代替农户的信用从而降低农场抵押贷款的要求。这就从更大程度上缩小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贷款的监管成本。政府作为农户的担保人,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银行购买了政府债券,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银行业对农场经营的支持。但是从过去到现在的情形来看,虽然有了政府在背后做担保,但是我国三种类型的支农银行: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商业性银行(农业银行)、合作性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业的贷款总额在总贷款比例中占比却很小,甚至有些金融机构像邮政储蓄银行不但在贷款额度上有所缩减,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抽血”的作用,分流了大量的资金,在银行存款方面分流了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储蓄流,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对农场资金支持的贷款比例。另外政府作为担保人,农户在违约时,虽然会遭到政府的一定程度上惩罚,起到震慑的作用,但是如果农户违约获得的收益大于政府惩罚所产生的成本时,农户也会选择违约,所以政府必须在惩罚力度上与农户经营家庭农场的积极性上有所权衡,在不损伤农户的积极性的同时又要对农户的违约起到一定得约束作用。可是政府信用型抵押替代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双方各自存在的问题,这无疑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增添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三)同组监督型抵押替代

同组监督型替代是指金融机构利用农户内部的自我约束与监督机制来降低农业贷款对抵押品的要求。通过建立农场经营合作组织,并互相监督,对合作组织内部成员的违约行为起到一定得约束作用,如果哪个农户违约,就会失去作为合作组织成员的机会,也不能享受在组织外所无法享受的优惠,而且在违约无法偿还贷款时,由组织内成员负责向银行偿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但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信贷损失:①人数过少,有利于串谋,造成集体违约。②如果合作组织之间建立的是暂时的而非长久的合作关系,那么在收益大于违约惩罚的情况下,组织成员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也许就根本形成不了合作关系,在一开始就选择集体违约,因为这是最好的博弈结果。③银行惩罚力度不够,如果农户把资金挪作他用所获得的收益大于银行的惩罚力度,那么农户都会选择违约,因为这样的结果可以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收益。同样的,同组监督型抵押替代由于自身存在的“囚徒困境”使银行金融机构不敢大胆的去提供太多的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庭农场项目的发展。

(四)互联交易型抵押替代

互联交易型替代模式是指金融机构将资金融通服务与其他服务结合在一起,通过彼此间建立的利益相关关系来互相监督,从而来替代抵押品的一种信贷模式。提供贷款的企业通过销一条龙的服务模式来与农户建立起一定得合作关系,如果农户违约,将会丧失这种服务所带来的更好的收益。但是如果提供资金的企业过多的按照自己的生产需要来干涉农户的经营,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户经营的自主性,而且对农产品结构的多元化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互联交易型替代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针对现有模式所提出的四种新的抵押替代模式

通过上一章的分析,我们就在现行的抵押替代模式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分别介绍了以下四种新的抵押替代模式:授信额度型抵押替代、贷款比例决定权型抵押替代、集体信用关联型抵押替代、政府入股型抵押替代。

(一)授信额度型抵押替代

从现有的四种模式来看,金融机构的惩罚机制并不能完全阻止农户为了另外的收益而违约,如果把贷款的资金用于其它投资所获得的收益高于金融机构惩罚所带来的成本时,违约就成了农户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如果通过建立全国联网的征信系统,我们就可以对这种违约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因为通过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我们就可以达到信用共享,这样,我们可以以房贷、车贷、信用卡等授信额度作为一种抵押保证方式,在农户违约时就减少他一定时间限度内的授信额度作为补偿,严重时可以令其授信额度为0,作为违约的惩罚,这对违约农户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从而有效的约束农户还款,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为惩罚力度不够而丧失部分功能的抵押保证方式,通过对惩罚力度不够的抵押保证方式的进一步完善,进而有效的达到抵押替代的目的。

(二)贷款比例决定权型抵押替代

我们都知道银行在进行贷款时,并不是足额给予借方相应的贷款资金,而是在贷款总的额度上留下一定得资金比例来减少违约风险。我们假设银行对农户的贷款总额为M,贷款比例为r,则每次贷款的留存额度为M*(1-r)。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符合一定条件的在合理范围内的这样一种r值的决定权作为保证方式,农户违约,则减少r值,作为惩罚,积极还款则提高r值。通过博弈理论把还款的积极性与违约的惩罚力度结合起来,如果农户积极还款,则农户在以后的年份里的贷款留存额度为R=M*(1-r)n,可以想象当n足够大时,贷款的留存额度会越来越小,农户能够贷到的资金越来越多,这对双方来说是共赢的事,如果农户违约,那么在以后的贷款中,农户将面临r=0的窘境。这就从积极性和惩罚力度相结合的角度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抵押替代模式。

(三)集体信用关联型抵押替代

由于单个农户的财产额比较小,很多东西从法律上来说都不能作为抵押品而进行抵押。我们可以把单个农户的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股份入股,由村委会来进行拍卖,拍卖到的农户就相当于企业中的总经理,由他来进行经营,如果经营获益,在偿还贷款后,作为经营主要方的农户可以获得与其相应的收益,剩下的再由村委会按照入股份额分配,如果经营失败,则作为经营主要方的农户需要负起与其相对应的责任,剩下的由入股的农户集体分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通过集体信用联保的形式来替代传统的担保,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家庭农场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四)政府入股型抵押替代

政府入股型抵押替代是指政府通过对家庭农场的资金投入,作为农场的股东,以与其相应的投资份额对家庭农场贷款进行担保,提高农场的担保等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金融机构对信贷风险的担忧,同时也防止了农户过分的借助政府信用进行贷款,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我们可以通过县乡的财政部门或者专业的政府支农机构对所辖范围内的农场进行入股,提高农场的信用,以使农场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来给家庭农场运营输入更多的“血液”,从而使农场能够持续有效运营。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对现行的几种抵押替代模式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种新的抵押替代模式,得出的结论为:授信额度型抵押替代依赖于国家征信系统的完善;贷款比例决定权型抵押替代需要金融机构在贷款结构上加大对农场的支持,只有得到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才能使留存额度递减的这种奖励措施得到很好的效果;集体信用关联型抵押替代则需要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和集体间良好的利益分配政策;政府入股型抵押替代需要处理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协作关系、政府和农户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金融机构不能因为政府入股而减少对信用风险的监督和防范,农户不能因为有政府机构的参股而自认为在违约时大部分损失可以“搭便车”由政府来进行补偿,而忽略责任与赔偿比例相适应的原则。从总体情况来看就是需要提高农户的利润空间,减少对农户经营自主性的干预,建立权力与责任相适应的违约赔偿规则,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综合利用以上四种抵押替代模式来使家庭农场资金融通效果达到最优。

相关建议如下:第一、银行系统需要加大对征信系统的完善,通过征信系统的全国性联网,从而达到信用共享,围堵农户违约潜逃的路径,从而提高农户违约的成本。第二、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对农业的贷款比例,使r增加,这样M=R(1-r)n的奖励效果才能更加有效的发挥,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第三、有效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使家庭农场的土地不会因为不确定性而被收回,从经营稳定性上来确保农场的发展。第四、从国家政策上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家庭农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满明俊,毛飞.农户抵押替代融资模式比较:功能与条件.农村经济,2012(04):27

第3篇:对家政行业的服务看法范文

家居品牌企业面临一个无比巨大的全新市场,还是一次家居产业的拐点?新的产业模式是否将借此契机产生?来自装饰装修公司、家居品牌商、成品供应商、设计公司等家居界四位老总的思想和战略,将使我们认识到他们精装时代的大战略,在这些战略背后,我们已经隐约看到代表未来高品质生活的全新居住模式,那必定是一种更为集成、节能、精细化的家居装饰理念。

精装一统天下,家装也有拐点?

在房地产还在为“拐”与“不拐”各执一词纷纷讨论的时候,家装行业的拐点似乎已经开始悄然靠近。经过几年的超速增长,面对国家对楼市的政策压力,在体验馆营销和整体家装之后,家装市场是否还存在“蓝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对于东易日盛&意德法家家居装饰集团董事长陈辉来说,这片蓝海就是“精装修”。

从散装到精装

1997年,当家装还是游击队的天下时,陈辉领导的东易日盛就首先开始了以服务品质为优势的“京派家装模式”,然而,随着近些年装修成品化的深入发展,传统家装模式的不断复制,陈辉认识到,“传统的家装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已显苍白无力。大企业如果不能以大生产模式进行生产,而是与小企业以相同的模式进行运作,注定被拖垮。”

对于未来五到十年的产业终局判断,陈辉的观点十分明确,他认为,精装修将一统天下。“精装修房供应量大增将是必然的趋势,这也预示着传统家居商业模式的巨变,也就是从散户、散户批装到精装修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产业化的趋势,任何行业的长期生产发展,都需要产业化的推进,诺基亚的产品很个性化,但其首先必须经过产业化的发展,才能适应主流。”

陈辉的判断不止基于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形式甚至让其对家装业的拐点有所忧虑。“国家压缩经济、收缩房地产,对家装企业必然产生影响,很可能五年内会经历低潮。受影响最严重的将是散装市场,未来三、五年出现拐点的概率很大,这将是一次家居企业洗牌和品牌整合的过程。”

转型迎接“精装时代”

产业化进程的推进,意味着中国家装业正在深刻地角色蜕变,单纯依靠施工和材料采购赢利的游散公司,显然不能满足“精装时代”的需求,精装修时代家装企业将如何发展?转型做精装修,显然并不是所有家装公司都能适应。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要求对家装企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行业大规模推广精装修住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现在的家居商业模式,国家的推动、欧美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这些都会牵扯到我们的战略、对产业终局的判断,家居行业将要对此作出应对。”陈辉说。

的确,面对精装修时代,各大装修企业正在华丽转身,备战“精装修”的准备在各大公司中悄然升级。东易日盛巨额投资建立的意德法家木作生产基地就是其顺应行业变革趋势的产物。“‘世界级工厂’是精装修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工厂使产品生产周期加快,现货充足,完成一套别墅精装,只需30~45天,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陈辉介绍说。事实上,精装修正在推动手工作业的家居产业走向规模化,装修企业则开始走向集设计、施工、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

谈到未来的发展,陈辉说:“我们现在的战略布局已经完成。今年,在意德法家木作基地的强大后盾保证下,我们将有足够的能量进军精装修市场,我们打造的新的产业结构――东易日盛&意德法家家居产业结构,有了产业终端的判断后,打造的新的商业模式,将有信心和实力面对未来十年的发展。”

整体精装――精装升级的最佳选择?

如果说“精装”是中国住宅产业的一次“新浪潮”,它将把我们的置业和居住理念推向一个新的层次。这一全新的“精装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由于规范缺失,目前依旧充满问题的精装房市场,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未来,怎么保证一个“精装”居所品质的规范?显然,关注这些问题的不仅是普通的购房者。面对这股“精装”巨浪,卓越的地产商和家居品牌商,那些“生活方式的推动者”们更是早早制定了战略部署,意在把这股浪潮推向更高的层次,“精装升级”已势不可挡。对于博洛尼旗舰装饰装修公司总经理陈炜来说,一个“机会窗”正在向其打开,储备多年的研发技术力量和经验让其可以充满信心地说,“这是一片沃土和蓝海。”

精装时代――谁在呼唤“精装升级”

生活品质不是品牌的简单堆砌,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正处于转型期的“精装”市场。在陈炜看来,以往的装修主要是寻找品牌和产品,通过品牌的简单堆砌代表精装质量,精装修的材料和品质标准只是由开发商材料工程部门来控制。从去年四五月开始,“精装”升级变革的趋势已越来越清晰地显露出来,而推动其的是一股综合的力量,是多方共赢的必然选择。

在陈炜看来,精装修已具备充分的优势,让政府、开发商和客户来共同选择这一产品。首先,政府要求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建筑需要更环保、绿色和节能。其实,毛坯房在客户入住装修时,产生的工业垃圾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政府早在十年前就提出“精装修交付”使用,但开发商产业链和供应链没有达到这种程度。现在,政府已加大对这方面的推广,特别是深圳,在2009年,整个城市要求新建房全部实施精装修。对于国家,这显然能最有效利用资源。

陈炜分析的第二个层次需求来自开发商 “以前中国房地产处于卖方市场,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去年十月出现‘拐点论’后,由单一的卖方市场开始转变,开发商从‘做了房子就不愁卖’的情况开始变为必须做‘精细化’的房子。而一栋非常好的房子,除了地段、建筑、定位符合需求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内在的居住环境。内在居住环境则由两方面组成,户型结构和装修配套。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发商,特别是大开发商,对室内装修及功能布局的结合研究已非常到位,他们提出一个口号: ‘装修决定布局,布局影响建筑结构’,这也是未来中国精装修的趋势,因此,从开发商层面来看,他们一定会做出越来越多符合大众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房子。另一层面,开发商为了防止降价,他们也愿意做精装修。北京市精装修的比例以每年40%的速度在递增。上海、广州和深圳开发中的精装楼盘已经过半,深圳甚至达到了70%的比例。大城市的率先转型进入‘精装时代’,必然会影响二三线城市的转变。”

最后,消费者对精装修的呼声也很高,这是陈炜看好未来精装房市场的另一理由。“所有装修过房子

的客户,都会体会到‘装修是门遗憾的艺术’。因为穷其一人之力,也无法达到开发商找专业的材料商和设计师所做的完善,即便一个人装修过两三套房屋,对家里包括空调系统、智能系统、通风系统等功能方面的理解,也往往比不上对整体精装有深入研究的开发商。”

整体精装――无缝连接设计、施工和产品

“精装”升级,必然面临一个方向问题,陈炜及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逐渐领悟到精装修的一个高级层次,也就是工厂化精装方式。工厂化精装――中国何时能步入这一“精装”最高层次?陈炜给出的答案是未来三到五年。“未来的精装趋势就是工厂化装修方式,装修设计已经参与整个建筑设计中,万科已经在跟进这种工厂化和标准化的模式,在博洛尼和深圳万科合作完成试点的工厂化装修的样板间中,所有的建筑,包括楼梯、墙面都在工厂中施工完成,在现场,只需短短五个小时就盖了三层楼的房子,22天就完成两个样板间的全部内部装修,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在确定设计方案和产品方案的同时,就在工厂中进行产品生产,同时施工,同时生产,在施工完成的同时,也完成了产品。这就是博洛尼的‘整体精装’,也就是从设计、施工到产品完全整合在一起。在中国,博洛尼是第一家提出“整体精装”口号并有能力实施这一概念的公司,这种“整体精装”,也将帮助开发商从产品的简单组合跨越到精装修的更高层级――产品集成。

“从前的精装是设计归设计、施工归施工、产品归产品,甲方要协调十多家产品供应商和分包商的关系,因此十分头痛。装修做的是一个串联的工作,如果设计误了工期,后面几十道工序都会被耽误。如果施工误了工期,产品下单就会往后延,只要有一道工序出了问题,后期各项工作都会被耽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开发商不敢做精装修的原因。因此,我们整合了我们做产品的经验和多年做家装的经验,也整合了我们这么多年为开发商做工程服务的经验,在去年提出了‘整体精装’的概念。”陈炜很有信心地介绍说, “我们解决的是,把从前串联的装修概念变为并联式的装修,就是在施工同时,产品直接下单,使前期设计、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可以达到共同作业。”

成本控制――站在研发级别上

“整体精装”的概念并不复杂,却需要众多技术壁垒的突破和技术经验的积累。“装修是解决施工和建筑面的接口问题,同时解决装修和产品的接口问题,我们产品图和施工图能完全无缝连接,当我们把标准户型和概念全部研究好,就能做到从建筑、装修到产品全部系统性咬合,从而为开发商提供很多增值服务。”

陈炜把对客户需求的深入把握视为提供这种增值服务的首要条件。“我们考虑的客户需求非常全面,根据客户的生命周期,制定一个刚性需求的方案,比如刚参加工作需要零居室,收入高后需要一居室,结婚后需要两居室。生小孩后需要三居室,父母过来带小孩需要四居室。特别是70/90政策后,如何在有限的面积内提供有效的空间非常重要,当我们做了大量消费者需求调研以及入住一年后的需求调研后,我们总结一套数据。比如,进门时我们设计玄关柜,两口之家需要能放55双鞋的鞋柜,满足其平均45双鞋的需求,还需在其中设置放风衣、雨伞、雨具、运动包、钥匙、手机等的收纳空间。这样,不用进行入户测量,便可做出标准化的玄关。我们将空间分成大的区域,根据每个区域定制标准化的需求方案后,就可以在施工开始时,同时进行产品生产。”

这种增值服务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成本的节约。“成本是开发商最关注的一点,也是我们最关注的一点,而最终将使消费者受益。由于是标准化定制和批量生产,当批量越大,可摊销的制造成本就越低,而且,标准的板材还可以节约运输成本,降低损耗率,这些方法所节约的成本将满足开发商控制成本的需求。”陈炜将其定义成“研发级别的成本节约”,这是区别于以往非简单讨价还价的一种“量”级别的成本节约。

专业硬装――完全功能时代

精装修不是在毛坯的基础上,给房子加一层俏丽的外衣,而是将精装修的过程贯彻到房子的基因之中。博洛尼对客户功能性需求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节。因为在陈炜看来,满足家居基本功能的硬装修,也就是户型布局和基础设施的宜居性是有共性的。经过研究,他们把空间系统分为玄关空间、厅卧空间、厨房空间、卫生空间、家政空间、智能空间等基本区域,并在每一个空间中进一步细分,比如厨房区域中的储物区、洗涤区、备菜区、烹饪区、传菜区等。“基本的空间系统必须考虑全面,并且缺一不可,当然,对于别墅等豪宅,还有娱乐空间、雪茄空间、健身空间等,我们会用专业产品来满足这些空间的基本需求,”陈炜说, “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博洛尼还将提供三到五种风格来满足客户的不同风格要求,也由此可以基本满足一个楼盘的定位和消费人群。”

对于不同定位的楼盘、不同使用功能的项目,博洛尼有专业的精装设计团队和产品设计团队为开发商提供服务。在这方面,陈炜介绍了其专门为酒店式公寓项目设计施工的一个零居室的样板间。在40平方米的空间内,这个公寓之所以能满足了厨房、卫浴、卧室、会客室等多种功能,奥秘在于其中的电视墙。这个可以360度旋转,两边留有走道的电视墙,可以根据需要,或者朝向客厅的沙发,或者朝向卧室,甚至是厨房和卫生间。需要时,电视墙两边各自的门可以合上,形如一个完整隔断,完全隔开客厅和卧室。一个如此设计精巧的电视墙,实则有大量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而博洛尼的特点在于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后,通过研究施工、产品和材料的工艺来解决问题,用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服务精装――专业级客户的专业需求

精装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着所有人的置业和居住理念,对于提供精装服务的企业,这无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精装修将使市场空间更大,我感觉这个市场价值巨大,但这里门槛太高,挑战太大,需要整合装修设计资源、施工管理资源、产品研发资源、材料供应资源、开发商资源和资金资源。这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工程,因为牵扯面很广,资源链很长,因此说机遇和风险并存,”陈炜说,“我们的客户不是散单客户,而是专业级客户,他们不但要求专业水平高,还要求服务好,成本低,他们的谈判能力相当高。同时,他们也是可持续购买的客户,所以需要更好的服务,然而,甲方需求就像催化剂,我们的资源、技术、产品储备和装修研发,将帮助我们跨越出第一道坎。”

对于未来的目标,博洛尼旗舰装饰装修工程公司希望成为中国最大、最专业的整体精装服务公司。“我们服务的开发商一定是中国最优秀的开发商,而且,我们通过努力已经得到了这些大开发商的信赖和考验,目前只有博洛尼能做到这一点,我希望我们做得更专业,”陈炜不无信心地说。

为什么把“劳斯莱斯”放在卫生间?――一场开发商与品牌商的私密对话

众所周知,高端住宅的价值往往不仅在于其地段,动辄数万元一平米的价格中,包含了太多的附加值。精装修就是提高地产附加值的重

要手段之一,然而,什么样的品牌能包装出一个豪宅?品牌的什么特性能满足豪宅开发商的挑剔眼光?这是一场品牌商与开发商的私密对话,通过解密上海中心地段的一个重建项目,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一所豪华寓所怎样在与品牌商的联动中诞生。

塔尖人群的选择

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济南路八号的盛捷高级服务公寓重建后变为6万元一平米的豪宅――31层双子塔豪宅公寓“济南路八号”。这一绚烂的变身过程,无疑与其高端定位及高品质的装修密不可分。 “济南路八号”的装修及家具、家电配置极为奢华,它所配备的产品全部达到了“劳斯莱斯”的品级,其中,卫生间采用了被誉为“卫浴劳斯莱斯”的Dornbracht龙头,视听设备则使用被称为“音响劳斯劳斯”的Bang & Olufsen品牌,此外,德国顶尖品牌PoggenpohI橱柜和Gaggenau厨具、意大利著名家具品牌B&B的原厂家具、以简约设计而闻名于世的Artemide系列灯具等,都在无形中提升了公寓的定位。

“毋庸置疑,这个项目已经是上海最好的商业、娱乐、休闲所在地,建成后的这个公寓将成为亚洲首个由五星级精品酒店管理的公寓,”济南路八号首席执行官黄大为介绍说,“我们的硬件和软件都是按照酒店设计的产品,然而,又比酒店的定位更高,因为我们服务的人群是那些塔尖人群,他们或者不满足于酒店面向大众的服务,认为酒店私密性不够好,或者觉得酒店空间不够,因为我们这里最小的单元也是83平方米,而酒店最豪华的套间也只有七八十平方米。”

这些高端人群对于功能、品位的理解和讲求度显然更加超群,因此,对硬件和软件的设计都需要更加细致才能符合其挑剔的需求。“我们是十几年前第一个把酒店式管理品牌引进做产权式公寓的开发商,精品酒店代表世界酒店的一个趋势,旅游酒店对酒店的硬件软件要求并不太高,只要有游泳池、餐饮等功能等即可,商人酒店则是满足商旅需求。顶尖的一些客群则可能不满足于以上两种酒店,因为私密性不够,提供的设施、服务也不够细致,因而产生很多所谓精品酒店。这种精品酒店不会有很多套房间,但服务却非常人性化,因为一个团队也许只需照顾60个客户,便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且,精品酒店最适宜居住。顶端的客户也因此愿意付高价来满足他们个性的需求。”黄大为介绍说。

事实上,作为五星级精品酒店,“济南路八号”不仅在服务上提供了最细致入微的服务,比如由专业司机驾驶劳斯莱斯接送、私人管家等,在硬件上更是下足了工夫,来体现“精品”的概念。因为是十年前设计的建筑,“济南路八号”保留了基本的楼体结构,但却做了充分地空间改造,以满足采光和景观的需要。“硬件上,我们的空间采用了很多豪华的设计,但并非镀金镀银,而是空间上确做得很豪华和充裕,比如卫生间的淋浴房、洗漱区等空间都设计得相当充裕,最小的单元83平米是一个Studio格局的零居室,”黄大为说。

连气质也要匹配

“精品”的概念进一步反映到其对家居产品的配备和选择上。对于选择什么样的品牌来打造这一豪华的精品酒店式公寓,黄大为认为,“品质是最重要考虑的因素,最贵的并非最好的,而且,产品的设计、定位和气质都要与我们的项目十分契合。所以,我们在选择品牌时比酒店要求更严格,我们用的比一般酒店用的更好,同时,我们的产品设计十分讲究。”

“此外,目标客群是重要的因素,分析我们的客户,他们所需要的所有东西都要求很便捷,他们希望后期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布置,所以我们选了很多离品质的产品进行装修,甚至包括很多一流的电器和家具设备。”

身为济南人的巩俐将成为“济南路八号”的首批入住者之一。对于这批处于金子塔尖、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客群,卫浴空间的设计成为以精品酒店定位的“济南路八号”室内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回到文章开头,回答为什么把“劳斯莱斯”放在卫生间?黄大为说, “品质是最重要的,当然,还有设计。当代(Dornbracht)的设计风格和我们的定位很匹配,那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简单精致的生活方式。而且,品牌本身的气质也很契合。它不是一个满大街都能见到的牌子,不是什么项目都做,因此属于小范围的高端品牌,有其自身的独有性,很符合我们顶尖客群的需求。”

在济南路八号的卫浴空间中,开放式的设计令空间显得相当大,通过很多玻璃、镜子的折射,美妙的景观始终处于视野之内。精致的洁具五金,镶嵌其间,彰显着内敛而优越的气质,进一步映衬着空间的气质。也许,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商与开发商的私密对话,更是一场产品与空间的默契谈话。

陈设艺术――精装时代的个性居住

伴随“精装时代”的到来,“精装后”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事实上,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不仅局限于空间的硬装部分,往往是软装和配饰更能提升品位和个性。陈设是一门艺术,但更是生活,这是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梁建国深信的道理。作为一位“海归派”设计师,他对陈设艺术的力推,与其对生活方式的前瞻理解和独特理念密不可分,在他看来, “艺术既要生活化,更要产业化。”

精装改变物业价值

国内的发展商需要有意识地宣传‘精装’文化,已经有一些大的国际性的公司正在有意识地引导‘精装’消费,像北京公馆、昆仑公寓、星河湾,以及较早的棕榈泉,吸引大家购买这些房子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他们出色的装修。特别是星河湾,它的装修大大提升了它的价值,并让人开始接受这种用精装修提升物业品质的方式。

对于有人担心精装修是否会抹杀居住和空间的个性的问题,梁建国的看法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个性化的装修往往不是靠固定装修达到的,而是买家自己通过改变家具、地毯、涂料色彩等来进行装饰。这种个性化绝非花更多的钱在硬装修的地方贴金贴银,而是可以很灵活地进行布置,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配饰,但很多人对后期配饰重视度不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做‘陈设委’,就是希望大家能接受这种以陈设来美化家居的方式。”

陈设改变生活态度

“陈设可以改变生活态度、带来愉悦。我们强调‘设计生活化’,就是因为认识到设计的这种日益生活化的趋势。不管是设计师、艺术家,还是销售人员、画家,如今的社会定位已越来越模糊,然而无论怎样,陈设却能为不同领域的人都带去愉悦,得到生活方式的提升。”在梁建国看来,不应该把陈设理解的太过狭隘,因为陈设和人的每一天的24小时都息息相关。他认为陈设是一件谁都能做的事,它应该渗透到每一个家庭,乃至普及到每个家庭主妇和孩子。

正因如此,陈设解决的不仅是美观问题,更是心灵问题。通过陈设艺术提升家的气质和品位,也因此尤显重要。“设计师必须了解业主的需求,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业主,则需要帮助引导业主的需求,所以,设计师必须首先懂得生活,才能做好陈设。他必须有丰厚的生活和设计经验,对所有的原材料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提高品位。品位是摆出来后的一个气场,不是产品的简单堆砌,每一样东西不一定很值钱,但组合在一起,却很有氛围感。”

艺术生活化、产业化

在认识到陈设艺术所带来的积极心理意义的同时,梁建国非常看好未来陈设的发展,“未来陈设是主流,陈设和室内设计发展会趋同,室内设计师也开始做陈设,设计师群体越来越大,这个市场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被认同。”

第4篇:对家政行业的服务看法范文

城镇化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就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陕北地区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现代化并存并行的,它不仅对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于农村妇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双重效应。如何有效强化积极影响,降低消极影响,对于促进陕北农村妇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陕北农村妇女传统价值观念的特点

在陕北农村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大妇女(成年已婚女子的通称)逐渐形成了对客观事物以道德至上为标准的惯性思想观念。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看重婚姻关系,依附意识强烈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陕北农村妇女非常注重婚姻关系,她们理解中的婚姻就是一辈子的事情。组建新的家庭后,尽心尽力任劳任怨维护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心里的依靠对象由原来的父母自然转变为自己的丈夫。历来陕北农村,离婚是颇为罕见的。结婚后的农村妇女即使婚姻生活不幸福,与丈夫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也会尽量委曲求全,能凑合就凑合。在夫妻之间有了孩子后,她们心理的依靠更多地由丈夫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替代丈夫成为她们婚姻生活的重心和期盼。陕北农村妇女将这婚姻的枷锁牢牢地套在自己的身上一辈子,她们将自己的婚姻归结为命运的安排,是无法重新选择的,只能选择认命。更有一些农村妇女选择以更加悲剧性的方式摆脱不幸的婚姻。

不出头露面,固守家庭

在陕北农村,女人们是不能抛头露面的,要安守本分,在家里操持家务,从事家庭劳动,包括做饭、洗衣服、照看孩子、为家人缝补衣裳与鞋子、打水、拾柴、养猪及照料庭院里的其它牲畜,必要r还要到田地里参加农业劳动。陕北农村妇女不仅要进行户外劳动,还要同时照顾家庭内部生活,她们能够活动的最大范围就是自己家门口到自己家的农田,或者偶尔可以去一次农村的集市,但就这样的机会也不是很多。[1]如果一个女人经常往外跑,被认为是“不正经”的表现,有伤风化,会被别人说三道四。而且女人出面办事,会被人瞧不起或者认为对事情态度不够重视,往往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重男轻女,在意延续香火

陕北农村有着强烈的重男轻女的性别偏好,不仅仅是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还因为在农村只有儿子才可以享有名正言顺的家庭财产继承权,女儿的权利是遭到否认的。因此陕北农村妇女的义务就是必须为家庭生一个儿子,传宗接代。农村妇女如果不能生下儿子,不但会被婆婆责骂没用,不伺候坐月子,而且会被丈夫嫌弃,被同村人嘲笑和鄙视,生不出儿子,就连她们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夫家。在多重压力之下,陕北农村妇女特别在意生儿子的事情,即使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也会东躲、千方百计继续生育,直到生下儿子为止。她们觉得有了儿子就能扬眉吐气,挺直腰板,生活也就有了新的希望和干劲。

看重德行,名声重于生命

陕北农村尤其注重个人的德行和名声。在日常生活中,陕北农村妇女从小就被教育要注重自己的名声和德行,做事情要讲道理。因此,她们勤劳、善良、贤惠,孝敬老人,家里有什么好的东西都是先尽着让老人、孩子、男人先来,从不争抢,总是默默地将自己放在最后面。与邻友善,热情好客,谁家要帮忙,都会积极响应。陕北农村妇女厌恶那些德行不端、油嘴滑舌的人,她们看重那些正派、善良的人,即使个人能力不足,也是备受推崇。另外,在陕北农村两家人结亲家,双方都非常重视对方个人的德行名声以及对方家庭在社会上的威信,如果风评不佳,一般是不会考虑与对方结亲家的。她们认为与德行不好的人家结为亲家,别人会戳脊梁骨的,实在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城镇化对陕北农村妇女价值观念的双重影响

城镇化对陕北农村妇女价值观念的积极影响

农村妇女的自我意识开始醒悟。在解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随着陕北农村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陕北农村妇女的自我意识也开始逐渐增强。她们受到男女平等、恋爱婚姻自由、妇女半边天等新思想影响,开始了解和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自由的,不光有各种义务,还有很多的权利。逐渐关注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诉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医保政策、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多数农村妇女克服了“有病就扛,不敢说,怕浪费钱”的思想,她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再隐瞒病情和不适,认识到自己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她们开始表达自己对家庭各项事务的看法,不再一味听从男人的意见,独立思考和判断,原意尝试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愿意做的事情,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美。

农村妇女参与社会生活意识逐渐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的复兴使农民获得非农工作的机会发生了急速变化,与此同时,对陕北农村许多家庭来说,土地的重要性正在逐渐丧失,而在村外就业的重要性却日渐增长。陕北农村妇女不再固守“不抛头露面”“依靠男人”的思想,她们热情且积极地参与全新的生活,她们希望通过外出就业提高家庭收入,改变自己在家庭的地位。她们主要从事的是餐饮服务业、零售业、旅游业、家政服务业等低门槛且容易发挥自身优势的行业。据有关统计,2015年延安地区农村妇女劳动力达到384436人,其中有38.5 %参与非农就业。农村妇女凭自己的能力积累财富的机会大大增加,这更加刺激了她们进一步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

农村妇女生育观念发生改变。在城镇化过程中,陕北农民的收入来源不仅仅来自于土地,更多的还有城镇务工的收入,农村妇女的打工收入也不比男人差太多。由于农村家庭收入结构性的变化和对男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这无疑增强了农村妇女对于生育的发言权,而且她们意识到生育太多子女会给家庭带来比较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农村妇女在生男生女的问题上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她们逐步摆脱了以前传统的必须生一个男孩子的观念束缚,认为女孩和男孩是一样的,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陕北农村妇女无法接受不要孩子的观念,大多数陕北农村妇女会选择生育一个到两个孩子。要一个孩子的话,最好是男孩,女孩也行,没有了以前执拗的性别纠结(并不是说不再重男轻女,只是这个观念没有以前那么偏执)。两个孩子的话最理想的状态是一男一女。生育观念的优化,彰显了农村妇女在城镇化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跟随时代潮流的脚步前进。

城镇化对陕北农村妇女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

亲情观念减弱,功利化凸显。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农村传统的浓浓亲情也让位于经济利益的考量。比如很多年轻人将老人视为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包袱和累赘,缺乏对老人的基本尊重和爱护。兄弟姐妹之间也首先考量的是经济利益关系,其次才是兄弟姐妹之情,亲朋好友就更不必说了。与此同时,陕北农村评价一个人不再是主要依据其道德修养,而是注重其个人能力,尤其是经济活动能力。会赚钱的人成为人们羡慕和追捧的对象,也成为农村妇女选择对象的首选。整个农村过去和睦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也因为各方不同的经济利益的诉求和牵扯,越来越面目全非。

婚姻观念淡化,离婚率不断攀升。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开放、多元的文化使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发生变化,特别是婚恋观念发生了从传统向现代,从恪守向开放的转变,传统的以家庭为纽带的亲情伦理受到了冲击。[2]她们已经不再受传统婚姻的约束,对婚姻的态度由原来的“一辈子的事情”变为“合则过,不合则离”,对婚外情的看法也由原来的反对鄙视变为基本认可和宽容。一些农村妇女在巨大物质的诱惑下,不再满足于当前的生活,夫妻之间因为经济问题,双方矛盾不断升级,导致农村离婚率节节高升。据统计,2010年,陕北地区离婚率为12.2% ,到2015年,则升至16.6%。

自我定位异化,贪图不劳而获。越来越开放的时代,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越来越多的诱惑,使一些农村妇女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于寻找和依靠一个有钱有权的男人,以此来实现自己对于奢侈豪华生活的追求。有些人渴望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她们嘲笑用自己双手努力劳动获得幸福的方式,她们紧紧依附在男人身边,卖力取悦男人,在她们心中物质至上,金钱万能,为了金钱可以出卖一切,不惜破坏别人家庭。她们扭曲和混乱的价值观让自己陷入了欲望的深渊不能自拔。

陕北农村妇女价值观念变化的诱因

市场经济促进了农村妇女自我意识的苏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既是一种经济体制,更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市场经济所蕴含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虽然陕北的农村妇女们的变化不如城市妇女迅速,但她们终究也开始了解到自己可以独立参与经济活动,平等参与竞争,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农村妇女不断扩大自己真正自由的过程中,她们的自我意识渐渐地苏醒。这样的苏醒,也可以被看作是“星星之火”,有一天会迅速照亮她们更广阔发展前进的道路。

城镇化丰富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实践内容和方式

陕北城镇化进程加快,促使农村妇女的流动性大大增加,扩大了社会活动的半径。由于眼界的迅速开阔,使得她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态度比过去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参与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3]在不断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各类人群和事情接触的过程中,她们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促使她们开始对照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想法,不断修正人生观、价值观。

多元文化环境对农村妇女价值观念的冲击

在信息化时期,各种信息通过现代化传播手段,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飞越空间,传播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传播文化环境,包围和影响着每一个人。大众传播电子媒介向农村妇女打开了新的看社会的窗口和视角,各种多元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通过持久作用,日积月累的影响,不断对农村妇女本身原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不断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这种新的参照体系促使农村妇女开始重新评价自己的价值观念。

“朋友圈”对农村妇女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谓“朋友圈”是以大致相同的年龄、社会地位、兴趣爱好和价值标准为基础,形成的相ξ榷ǖ慕涣魅禾濉P矶嗯甯九,由于社交活动相对单一,因此她们格外重视和热衷与同辈“朋友圈”成员的交流,经常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休闲娱乐,并通过微信随时随地保持互动。朋友圈的社交,使得农村妇女的社会交往、寻求友谊、发展感情、自我尊重、获得支持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她们与朋友圈的成员之间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也就更容易彼此之间进行“文化传递”。但是每个“朋友圈”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不规范的亚文化,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趣味、消遣活动、衣着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农村妇女在与“朋友圈”频繁互动、密切交往的过程中,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陕北农村妇女树立科学价值观念的几点建议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作用,重构农村伦理道德

在农村,要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妇女能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个人价值观念;同时要大力提倡和发扬夫妻恩爱、邻里互助、尊老敬老、诚实守信、勤俭持家等传统道德风尚,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来宣传教育,发挥道德示范作用,引导周围群众学习,在农村营造良好的健康的道德氛围。[4]另外,通过传统美德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村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积极参与进来,潜移默化转变思想观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注农村妇女精神文化生活,带动社会“正能量”宣传

农村妇女承受的家庭压力和心理压力都远远超出男性,因此要特别注重结合当地妇女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娱乐休闲活动,着力改善和丰富农村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她们的压力能够得到较好地释放和缓解。比如,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推行广场文化,鼓励妇女参与这一群体性活动,增加村民之间的粘性和互动,从而改变村风村貌。

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引导作用,为农村妇女提供全方位服务

由于农村妇女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处于弱势地位,基层妇女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使命和担当,不但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帮助她们提高经营家庭、调节自我的能力,增强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引导农村妇女融入社会,逐步实现自我价值。[5]而且要加强对农村妇女关于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保护农村妇女的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宝森.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8.

[2]卢水生,房蔚琼.试析中国女性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

[3][4][5]阜阳市委党校课题组.城镇化对农村妇女发展影响的调查和思考.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作者简介

第5篇:对家政行业的服务看法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困难 政策调控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Unemployment

ZHENG Wanqiu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816)

Abstract The problem about unemployment of graduat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since the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began to expand enrollment in 1999. The cause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society, family and the graduates' own factors. To solve the problem, 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ntensifying the job guidance to undergraduates are two main aspects. To be specific, making adjustment in employment policy, standardizing the talent market order, rationalizing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deepening it's reform, transitting the attitude of undergraduates toward employment and enhancing their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intensifying the job guidance and so on. 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demand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been very firm and increasing. We believe that the problem about unemployment of graduates may be preferably settled through the joint effort by the government, society, colleges and graduates.

Key words graduates; unemployment; policy adjustment; job guidance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笔者设计了《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毕业生基本情况、毕业后的去向选择、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就业期望与就业观念、自我认识和评价、择业计划与途径、就业指导与服务、择业进展情况和其它建议等方面,对上海、南京、西安、重庆、成都等5个城市的部分本科院校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11份,有效率80.44%。①笔者还就有关问题走访了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校友、毕业生和就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老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同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了较为深刻和清晰的认识。笔者从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和大学生自身原因等方面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进行分析。

1 社会原因

1.1 大学生就业存在政策障碍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就业的压力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就业,尤其是专业设置的特点以及相关行业招聘过程中的制度,给当前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如目前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实行中央和地方独自组织考试的体制,每个省甚至市、县都有自己的考试科目、考试范围、考试时间,考试内容和时间各异,往往造成冲突。学生为获得更多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录用机会,往往在各省、市、县疲于奔命,人为地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和就业困难。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不够完善,户籍、社保等配套措施还跟不上。不少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仍存在“铁饭碗”,随着发展的需要,该进的进不来,该走的走不了,使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受阻。户籍、社保等配套措施不完善,给通往私营、个体、基层、农村和西部以及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的道路制造了障碍。如上海、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发达,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但一般不能解决外地毕业生的户口、社保等问题,导致大学生进入上海、北京难。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想去去不成。其次,来了留不住。第三,基层就业信息缺乏。第四,专业不对口。②

1.2 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毕业生就业的矛盾根本来说是供需矛盾。在供方增长的前提下,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中国地域广阔、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明显,同时还是发展中国家,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长短线的矛盾一时难以根本解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我国社会经济状况相对落后的状况决定了高校培养的人才相对过剩。

1.3 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还不够完善,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还存在某些市场不规范行为,影响市场的正常运作和作用发挥,从而影响某些毕业生就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很多岗位本科生就可以胜任,但用人单位之间相互攀比,把招聘研究生作为提高自己单位声誉的招牌。(2)用人单位普遍存在就业歧视,使原本就业就困难的毕业生求职道路更坎坷。如学校歧视、户籍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等。(3)拉关系、走后门、、钱权交易等不公平竞争行为严重扰乱了就业市场。

2 学校原因

2.1 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突破500万人,2008年突破600万人。③

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高校鱼龙混杂,有的具备优良的办学条件如985、211高校,有的则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如某些民办学院;高校师资参差不齐;大学教材建设滞后;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等。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各专业毕业生急剧增加,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2.2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市场需求

多数高校的办学模式不能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产业结构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也是同一副面孔。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没有很好结合起来,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果课程内容不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及时更新,显然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就差,当然就业竞争力就很弱。

2.3 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全过程、针对性地就业指导

当前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对指导主体和指导对象的认识不到位。把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局限为毕业生,到毕业时才开就业指导课;把指导主体仅仅局限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专业指导教师,而没有广泛动员,尤其是各级领导要主动参与,广大教师主要是学生管理系统教师队伍和专业指导课程教师要投身毕业生择业就业一线进行现场指导,把空洞的理论和政策融入实践。二是指导机构不健全。投入不足,投入远远达不到学生学费的千分之五。机构不健全,多数院系的就业指导没有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工作仍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兼任,甚至有的高校校级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还与招生或学生工作合并办公,不少高校没有专门的就业活动场地等。专职指导人员不足,上万人的大学,仅两三个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指导教师专业素质不够高,有的对就业政策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入。三是指导内容不到位。不少高校将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混同在一起,以为就业指导的内容主要是签合同时盖盖章,向学生就业信息,和组织供需见面会等,真正的就业指导内容却仅限于在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偶尔开设几次就业讲座或就业咨询等。实事上就业指导是一项独立的系统性的工作,它既包括对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更包括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就业心理、择业技巧等的教育和引导,还包括有个体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设计和相关教育培养等。

3 大学生自身原因

3.1 择业观存在一定偏差

(1)不少学生想在国家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就业。在十年以前,大学生加入国家党政机关是相对容易的事情,进入大型企业事业也不是太难。但现在,进入公务员序列,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而且竞争很激烈。毕业生每年都在递增,公务员招考比例为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比一,现实要求学生必须转变择业观念,但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没有转变就业观念,在他们中流行“三考”: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残酷的现实最终只能让少数人如愿。

(2)大学生普遍希望在大中城市就业。根据笔者对五市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的调查,大学生对地域的期望如下: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希望留在大中城市就业的比例非常高,绝大多数都希望能在东部发达地区工作。

(3)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高于社会正常水平。据一项对大学生薪酬预期的调查显示,有六成以上(66.03%)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根据笔者作的调查,大学生对月收入期望如下:

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实际收入水平,到一般的企业刚工作月薪超过2000元这个期望值不太合理,是很难实现的。

3.2 不良择业心理的影响

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不良择业心理主要有:盲目攀比心理、从众心理、依赖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焦虑情绪心理、不满情绪心理和挫折心理等。部分学生还有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就业形势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择业心理。

3.3 自身素质存在某些缺陷

(1)缺少工作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获得了相应的学士学位和本科文凭,大学毕业生本以为从此就可以驰骋职场了。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却将“工作经验”作为选聘人才的必备条件,这使得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在求职路上举步维艰。在求职过程中,情商低下的人、心理脆弱的人、知识陈旧的人、技能单一的人、反应迟钝的人、单独打斗的人、目光短浅的人以及不善学习的人都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2)知识陈旧、技能单一。有不少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成就,没有紧跟时代,没有及时融入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专业书籍、图书资料缺少,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渠道不多,知识陈旧。学生没有有意识的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没有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面宽、应用性强、灵活多变的要求。

(3)综合素质不高。大学生除了具有较多的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民族的感情、态度、责任和义务上,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重视个人前途,缺失社会理想;注重自我价值,漠视社会价值;当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奉献的精神等。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缺乏理想信念,不太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缺乏奉献精神;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和耐得住寂寞的意志,碰到困难或挫折就悲观失望,有的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在生活上贪图享乐,挥霍浪费,穿名牌,讲排场,消费水平超出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在就业选择上,自主就业观念淡薄,嫌苦、嫌累、嫌报酬低,贪图享乐、坐享其成。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总体上堪忧。具有团结合作的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许多大学生虽乐于与人交往,但不太善于与人合作。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有机体,现代化大生产和快节奏社会生活需要人们有高度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包括但不局限于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和大学生自身原因。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状况,可以从加强高等教育的政策调控和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两个方面展开,具体表现在调整就业政策,规范人才市场、合理确定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要端正就业心态,提高就业竞争力等几个方面。

4 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生涯规划、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为重点,突出个性化指导和服务”的新模式。各高校要健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实施“全程化”指导,要按照大学教育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的教育,突出培养毕业生的就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各高校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宣传毕业生中的先进典型,宣传各地区和高校先进经验,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舆论氛围,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

4.1 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高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要加强切实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建设,使高校就业指导队伍逐步走向“职业化、专业化”。

学校要形成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从宏观到微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第二层次,院系就业指导机构。第三层次,专业化、专职化的指导人员队伍。

4.2 完善就业指导途径和方法

完善就业指导途径和方法,要坚持“三个结合”,掌握必要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就业指导效果事半功倍。针对就业指导工件中存在的问题,应特别注意坚持“三个结合”,即思想指导与技能指导相结合、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全程指导与重点指导相结合。

4.3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方而,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如举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建立模拟公司;建立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学生超市、学生书亭、学生家政部、科技服务公司等小型实体。开办创业管理培训机构,负责与学生创业有关的事务,开设创业管理课程,并设立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计划书经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我国最近所出版的有关《创业学》教材以及在MBA教育中以美国教育的模式为主,形成了文化课、专业课、创业课相互补充的教学系统。

4.4 拓展就业技能培训途径

求职技能培训是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之一,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设就业指导课。二是开展就业指导专题报告。三是加强日常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如模拟面试、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和技巧。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五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即面对面的指导,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5 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促进就业信息畅通

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是毕业生实现就业的重要的无形市场,要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信息系统。首先,要强化网络信息意识。其次,要加大人力、财力投入,从技术上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信息系统。再次,要进一步充实网络信息内容。各级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主动地广开信息渠道,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高校要开放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收集就业信息。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开通,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但在社会信息量大且零散、就业竞争白热化、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收集就业信息非常必要。

4.6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端正择业观

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求我们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道德观和法纪观教育,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

4.7 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发挥学生社团的就业辅助作用

学校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从大一开始抓起,一直到毕业,面上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点上做到“可操作、针对性、个性化”。此外,还应发挥“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等学生社团的作用,让它们配合就业指导部门、毕业班辅导员做好相关工作。

5 大学生要端正就业心态,提高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在离别母校、踏上社会之前,最重要的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转变角色,即由一个大学生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抛开浪漫,抛开幻想,认识自己所处的真实地位和严峻的社会现实,实事求是地面对就业这样一个现实。

5.1 大学生要学会认识自我

大学生要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和特长等方面的情况。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能力包容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工作能力。在求职择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性别、年龄、身体健康、面貌等生理方面的因素。④

5.2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人们时常把当今的世界称为竞争的时代。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首先要敢于竞争,同时还要善于竞争。善于竞争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

5.3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果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5.4 重视实践能力和与专业相关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要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只有实践能力和与专业相关能力都强的毕业生在就业中才有竞争力。能力的获得是以知识作为前提的,又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而大学生能力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主要指体力、智力及其运用的实践能力。结合当前就业市场形势,大学生应主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结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表。

5.5 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现在的就业竞争就是毕业生综合素质的竞争,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毕业生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熟练掌握英语、计算机以及其他相关技能,增加人文知识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和道德修养。作为当代大学生,一个人要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品作根本,从点滴小事做起,努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做正直、清白、堂堂正正的人。要从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实际出发,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努力成人。

5.6 融入社会,端正就业心态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就业挫折的承受力和意志力。随着社会各种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自卑、自负、盲从、焦虑、挫折等各种心理问题凸现。问题一旦出现,除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予以处理外,更重要的是毕业生要重新审视自己,结合自己的情况和社会实际取一个合理的期望值,遇到挫折后要学会心理调试,而不是怨天尤人、忧心忡忡,要有一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学生要更新就业理念,倡导多元化的就业格局。

所以,大学毕业生只有积极融入社会,端正就业心态,才能在社会上谋得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将自己的职业理想同社会现实、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注释

① 资料来源于本人2008年5月对上海、南京、西安、重庆、成都等市部分本科院校进行的调查.

② 想去去不成,去了留不下――大学生就业障碍多

③ 根据《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和教育部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④ 严大伟.大学生要适应就业形势变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8):36.

参考文献

[1] 王中,辜庆.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44.

[2] 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眭国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读本[M].江苏:南京工业大学,2006.

[4] 吴绍琪.大学生能力理论调研与实践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25.

[5] 张海水.职业指导要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J].教育与职业,2005(3).

[6] 邱阳.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指导[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