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范文

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

第1篇: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范文

尤芳;老师常说一些同学作文语句通顺,用词也优美,但内容文不对题,严重偏离中心。这是怎样回事?

郭老师:是作文前审题不当,或没认真审题。

小楠:这样一来,我们就要注意审题吧?

郭老师:对。见到作文题目,我们不要急着动笔……把题目默念几遍,想一想题目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如《寒假中的一件趣事》,是写“事”。而不是记人;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或三件事;是一件“趣”事,而不是一件普通的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时间是“寒假中”,既不发生在寒假“前”,也不发生在寒假“后”,而是“中”;地点也不可能在学校。这些,在面对作文题时,需要一点一点先想清楚。

尤芳:还有。要先看看题目对写作对象和体裁等有什么要求。

郭老师:是的。如《我的同学×××》和《我和同学×××》,两个题都记人,前者是记同学×××一个人,后者是写“我”和同学×××两个人。又如《我的好伙伴》,可以写人,如要好的同学、小朋友等;也可以写物,如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字典、录音机等,对自己忠实、讨人喜爱的小狗、小猫等,都可以是写作对象。确定好对象后,看看体裁是什么,是写记叙文还是其他体裁。

尤芳:您这一说,我突然想起了老师说的“找题眼”了――就是找写作的重点吗?

郭老师:是找那些揭示思想意义或表现感彩的词。然后围绕“题眼”选材组材、谋篇布局,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有的题目“题眼”突出,一看便知。比如:《最后悔的一件事》、《我爱妈妈》、《一件难忘的小事》等,抓住了“后悔”、“爱”、“难忘”,就不会离题。

小楠:老师,我明白了。

……

郭老师:《他是一位勤奋工作的老师》,应抓什么?

小楠:“勤奋工作”是“题眼”,如果写老师“生活朴素”“关心同学”,就离题了。

郭老师:对。

第2篇: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范文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兴趣 阅读 练笔 修改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写,并培养他们的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同时也增强老师的作文教学信心,进而大面积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无话可写。《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此,我让学生由写身边的一件小事入手,等他们能写好一件小事后,逐渐引导他们写自己经历的大事。因为大事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比较复杂,头绪繁多,学生把它写好了,内容也就丰富了,文章自然就长了。学生看到自己写的长文自然就高兴,兴趣也就浓厚。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写,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话可说了。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作文的畏难情绪就消除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作文的材料和写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作文材料。《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积累各种材料,加强背诵。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为此,我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一是课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新词、佳句,背诵名家的名篇,并学习课文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时,首先让学生识记描写春天的一些词语,然后理解赞美春天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指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这样就为学生以后在作文中写春天积累了宝贵的材料,并提供了很好的写法。二是课外阅读,引导他们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阅读报刊、杂志和名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更为丰富的材料和更为新颖多样的写法。

三、加强学生的练笔实践,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练笔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无法达到提高的目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14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在课内习作时,我们要引导他们借鉴范文来仿写,因为范文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都有可取之处。在仿写时要求学生借鉴范文的取材分析、谋篇布局的方法及语言风格等,以此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终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就被排除了,这就为以后的作文开了一个好头。如我在指导学生写《难忘啊!恩师》时,就引导学生模仿魏巍的《我的老师》。结果,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结构非常严谨,选材比较典型,语言饱含真情,作文能力显著增强,但不能一味模仿。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的需要,灵活机动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鲜活的语言,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作文风格。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老师,我想对你说》时,就引导学生突破《难忘啊!恩师》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并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了许多新颖别致、情文并茂的佳作。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课外练笔,我们要提倡学生写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小小说等,让他们写自己的话、真实的话。同时训练变化多样的作文章法。另外还要引导他们向报刊、杂志投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注重学生的作文修改,培养他们的自我修改能力

第3篇: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范文

。。。。。。

俺听后愕然!!!!!

谁说你是差生????

俺最反对家长、教师给孩子定性“好生、差生”了!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就看潜能有没有开发出来!教育界的老前辈们早就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俺对这个观念是极为赞同的!

然后呢,俺和这孩子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俺1:谁说你是差生了?你是听不懂老师的话,还是没几个好朋友?

孩子:都不是。

俺2:能听明白话说明智商没问题,有很多好朋友说明情商没问题,你说你怎么就是差生了,你到底哪儿差了?

孩子:哦。。。那。。。那。。。我就是作文时总觉得没得可写。。。干巴巴的,总写不出规定的字数。

俺3:切,这算多大个事啊,不就是比较“内秀”,有点“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嘛!

孩子:可。。。可。。。我作文时就是没得可写!

俺4:晕,咋会没啥可写呢?天上星星多,地上素材多。每天都有那么多事情发生,你小子敢说没的写?

孩子:嗯,每天就是吃饭上课做作业,的确没啥可以写。

俺5:你小子有心不?

孩子:有

俺6:有心就好,谁心里没点喜怒哀乐事,说说吧,先拣印象深的说个1~2件。

孩子:嗯 …… 有一次作文讲评时,老师说我有一个词用得挺准的,回去告诉老爸,老爸不相信,我挺生气的。

俺7:哦,这事是个不错的素材啊,可以用到很多题目中去,比如:一件难忘的事,我的父亲,生活的印迹……

孩子(受到鼓励,有些高兴,来了点情绪):还有一次,我去楼下院里打篮球,多打了一会儿,回来后,我爸那叫一个唠叨。其实吧,打会球,休息休息大脑,再学习,效率更高。可让我爸一唠叨,弄得我郁闷得不行,好长时间都没法静下心来学习。

俺8:哦,这素材你觉得怎样?

孩子:不错,挺典型的,也都可以用到上面的那些题目中,还可以用在:谈效率、谈学习,代沟、好心办坏事等题目中去。

俺9:别总拿你老爸说事了,白天上班操心工作,晚上回家操心儿子,也挺不容易的。

孩子:嗯

俺10:除了你爸,就没别的人和事给你留下点印象,让你为它欢喜为它忧的?比如,你和同学的,你和老师的,你在路上看到的,你在外面听到的?

孩子:我想想 …… 哦,想起来了,有一件事 …… 又想起了一件 ……

不一会功夫,孩子至少想起了20件活灵活现、生动独特、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事情。

作文,真是没料可写吗?

依曾老怪俺看,人人心里都有料,喜怒哀乐全是宝,记叙就是讲故事,素材多得写不了!上升到科学原理的高度,这就是记叙文的素材原理 ------ 记叙文就是讲故事,就是告诉大伙那些你觉得有意思、耐琢磨、难忘记的故事!

著名散文作家莫小米,大伙在《读者》上经常能见到她的文章,有一次,在杭州日报那个充满亚热带风情的大厅里,俺问她写作的奥秘时,她说:写作真的不神秘,我初中都没读完,那有什么奥秘啊,我不过是把我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写出来,仅此而已!

第4篇: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范文

万安县罗塘中心小学四年级罗婧莼

指导老师江桂华

我很喜欢《小学生之友》,因为它给我带来了快乐。

我是三年级开始订《小学生之友》的,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好。它的封面很有创意,内容很丰富,有写人的、叙事的、想象的,还有漫画、智力题等。

有一次,我们班要写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件事》。我不知道怎么写,便津津有味地看起《小学生之友》来。上面也有几篇《难忘的一件事》,我仔细地看来起来。看完了,我很受启发,便挥笔写起来。过了几天,作文发下来了,我打开一看,耶,一个大大的“优”,真感谢我的《小学生之友》。

第5篇: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范文

我现在还记得最可恶的是那,只要一写叙事文就是写<我最难忘的事>.那可真是亘古不变的啊,从一年级直写到五年级.....我昨天问了我弟弟,他们还是依然在写~~~

用我们这边的话说就是"都化的了.都绝的了.你都神奇的了:

为应付这题目,我们可是不择手段.我们都让我和我们身边的人无一幸免于难~~~~当时的我们只觉着救人才是最牛的事啊,写出来了,那家伙,那相当实力啊.救过人哪!!那还得了,比还,比还红啊....多威风啊,杠杠地一大英雄啊!!

大概情节都是这样:今天我诌说我的一同学上山时被蛇给咬了,然后我们奋不顾身帮他把毒吸了出来,再然后把他从山上背了下来,又把他背到医院.(现在想想怎么没写给背累死一人啊,那岂不是更难忘的一件事??)

然后被蛇咬的那位同学再接着扯说我掉塘里,被水淹的快不行了的时候,同学们终于找到一根竹竿或一根绳子把我给救上来了.....在放满鲜花的医院,我脸色苍白的坐在病床上,看到他们来了,激动的伸出打着点滴的手和他们一一相握(我当时那么愣呢,就长那么一只手??)

当时我们班实力最强的一位同学描写的是他们家着火的时候,不顾家人的阻拦,他冲了进去

救出了他的小弟弟和他家的存折本(小小年纪就明白物质基础的重要性,实在是难得啊~~)之后冲到门外后,屋里燃烧着的电棒掉了下来(多么惊险,多么刺激!!)最后他们的父母搂着他们四人抱头痛哭.......

第6篇: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范文

王老师走进了课堂,开门见山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 一件小事。”然后转身板书:一件小事。这闷头的一棍子,教室里果然出现了意料之中的情形:学生先是惊奇,继而小声嘀咕起来,很多学生赶忙翻查自己的课本。在确认自己没有弄错后,有学生大声喊起来:“老师,您写错题目了!”王老师微笑着说:“昨天晚上我在备课的时候,将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发现课文不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件小事,这跟我们在小学时写的作文――‘一件小事’一样,最多是‘一件难忘的事’,何必用‘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的句子呢?多麻烦呀!于是我决定把题目改了。不知你们是否同意我的看法?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然后发表你们的看法。”

学生默读课文后,王老师用热情的语言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可是没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上静寂了足足三分钟,这确实出乎我们的意料。王老师脸上期待的微笑变得茫然起来。终于有学生打破了僵局,第一个站起来的说:“我赞成老师把题目改为‘一件小事’,因为这篇文章就是写‘我’爬上悬崖,又在父亲提示下爬下悬崖的小事。”第二个站起来的从课文第1自然段找到了佐证:“‘虽然时隔57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所以我赞成把题目改为‘一件难忘的事。’”接着又一同学发表了意见:“从课文第22自然段中‘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看,我也赞成把题目改为‘一件难忘的事’。”

接下来又有几个学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就是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这一切跟我们备课时预想的完全相反。

王老师当即来了个补救措施,他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18~22自然段,然后问:“同学们,你们找到反驳老师的理由了吗?”学生都埋头默读课文,没有人回答。在距下课只有5分钟时,王老师干脆来了个直抒胸臆:“同学们,莫顿・亨特是想通过爬悬崖这件小事,来阐述自己的人生经验的。作者之所以取‘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题目,至少有两层理由:第一‘我’是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爬下悬崖的,突出了克服困难的经历和过程;第二把艰难险阻分解开来,一步一步克服它,最后走向成功,是‘我’人生的经验……”

第二节课是写作训练,王老师出的题目是“一件难忘的事”,希望学生能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作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王老师对课文的写作方法及作文的目的进行了简要讲解。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作文,他们都及时交了作业。我们备课组立即对作文卷进行了批阅,并就“读写结合”这个目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课文对学生的写作影响是微弱的。这说明前面的阅读教学课,是低效或无效的。

我们对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寻找造成教学低效的根源,最后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教师的先入为主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从课堂现场看到,教师单刀直入改换题目的做法,引起了学生的惊讶和猜疑,但这仅仅是因为老师把课文题目改换了,学生并没有因此去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文章题目取作“走一步,再走一步”,以及它的真实意义。接下来教师对改换题目的解释,其目的是想激起学生思维碰撞,让学生来反驳自己,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然而这一切与预想的恰恰相反,学生听了老师的解释后,接受了老师的观点,也就没有人来反驳老师了。

为什么看来极富性的切入方式,并没有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起来呢?问题主要出在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上。我们面对的是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还未适应初中生活,情感上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教师的话语有着绝对的权威,学生是害怕逾越的。因此教师激励性的解释,非但没有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反而给学生画了圈子,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二、把课文直接当作范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备课组认为,把教学目标定在“读写结合”上是可行的,但直接把课文当作范文,难度高了一些。文章虽然写的是童年时的一件小事,其内容与学生的经历相近,但毕竟是作者“时隔57年”变成了一个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老者后所写的,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思考,作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是初中的学生无法企及的。现实中每个孩子都经历过不少事,很多事情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但是以孩子当时的生活阅历,是难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的,即使少数孩子从他经历的事件中得到某种启示或教训,往往也是肤浅的。如果他记住了事件的经过,日后在人生的征途上不断反刍回味,才有可能得出启示人生的哲理来,就像莫顿・亨特那样。

备课组经过重新设计,把“读写结合”点放在“学习作者展示事件的过程、从过程中揭示事件意义的写法”上,在另一班作试验,效果比较好。从学生的作文看,有70%的学生达到了“学会重点叙述(或描述)克服困难的过程和心理经历”这个目标。

三、学生没有自主弄清、弄懂课文。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处于一种漠然的状态,这说明学生对课文很陌生。正是因为对课文的陌生,师生之间无法顺利进行交流沟通。大家认识到,尽管《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在教师看来比较浅显,但对初一新生来说,读懂这篇课文并不容易,因此学生课前预习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初一新生,我们认为应该给予学生比较规范的自学指导: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利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扫除文字障碍,参照课文导引、注释、课后思考题,从整体上感悟、理解课文;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圈点重要的、难以理解的词句,弄清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其三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课文进行理解分析,读出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才有自己的主张,才具备与教师对话的资本。

第7篇: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范文

一、丰富生活,积累感受

1 扩充生活源泉,积累生活素材。

作文教学强调“言之有序”,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构和词语上下工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生活。所以往往产生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硬写不出,“启发”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口授”,是“你照着我的意思写”。所以,学生怕写作文,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而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烦恼,一种包袱。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咸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物心灵的色彩。所以教师应尽量的充实学生相对单调、有限的生活,极大的扩充生活源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小家庭,走进大社会,尽量的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生活,积累生活。在生活中生成作文,升华学生的人格。

2 学会感想生活,丰富生活感受。

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生活,而不去发掘生活的情趣,不去体验生活的启示和波澜;面对生活的多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不能算是真正走进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而一个充满热情,思想丰富的人,即使不接受任何技巧训练,只要具有基本的表达能力,也会写出动人的东西,哪怕是凡俗的事情,只要有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受就有了新意。“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感悟作文方法

1 课堂精读,以读促写。

语文阅读的材料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是匠心独运,上课形式相对灵活多样,学生感情容易投入,于是较之作文课更爱阅读。因此可以从最根本的阅读教学人手,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进行作文练笔,以读促写。

2 课外博览,广泛吸收。

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不会读、不肯读、不能读等问题,让“读书”成为儿童习惯,不但要读,而且要大量地读,让读书成为儿童的习惯。

3 教师下水,直接示范。

在阅读文章感悟写作上,笔者觉得尤其可以以教师下水文为梯子引路,以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对生活的表达和记叙,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去启发学生。

三、感悟习作过程

通常在作文动笔时,我们是不会去想该注意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辞等等。如果过多考虑策略,反倒会影响写作的思路。所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不要老是以规范化的理念统一成批的制造同类产品,用太多的框架、范围牵引,尤其要因人而异,少进行枯燥死板的作文理性指导,而应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受,放手让学生独立构思、自由表达,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鼓励唤醒。

1 熟悉素材。

如写作《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笔者这样启发:让我们选择一件记忆最深感受最强烈的事。因为印象深刻的事情总是记得特别真切,回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么,同学们能把它请清楚楚的回忆起来吗?闭上眼睛,静静的在脑海里放电影,在这个电影中,你能看到当时人物的行动、神态(甚至是一个眼神);听到他们说的话(甚至是一声叹息),要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要是哪个地方有点模糊呢,让我们用想象为它上色、让它鲜艳起来、清晰起来。再如:指导学生作文《我成功了》时,我让学生身临当时的情境:在那一个激动的时刻,老师的表扬一定铭刻在你的心中了吧?你想到了他的表情和语言吗?你怎样看出他的兴奋?你记得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吗?你当时做了什么。你留心过同学的表现吗?这样从重点的细节入手熟悉素材,为文章写得真实具体提供了基础。

第8篇: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范文

那么,如何参照作文训练的系列,进行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呢?笔者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下浅见陋识。

一、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首先解决好“写什么”

小学生作文内容无非是写人、记事,但是写什么“人”呢?记什么“事”呢?在作文时常有这种现象,学生提起笔来无话可说,空想半天,无“人”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失误往往在于脱离学生实际,出一些貌似有意义实则脱离实际的题目,如《难忘的一件事》、《我尊重的一个人》等等;还总要空洞的说教一番,然后鼓励学生冥思苦想,胡编乱造。从我们当学生时起就写这样的文章,到我们当教师仍然让学生来写。似乎这是传统题目了,不得不代代相传,永远写之,为什么呢?意在应付考试。这是作文教学的重大失误与惰性。

看来,必须从这种束缚思想的传统势力中挣脱出来,要为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而指导写作。与其写难忘的一件事,不如写昨天刚刚发生的事,事不管大小,也不必考虑有什么“意义”,人不分老幼,也不必考虑是否“尊重”他,就鼓励学生写身边的人,写生活中熟悉的人,能写出人物特点,把人物写活就行。如写一位调皮学生,能写出他的“调皮”劲儿,写出你“讨厌”他也行。不成篇则成段,不成段则成句,哪怕一句话写的精彩有灵气就值得肯定。有一次在上作文课前,我们班两个学生打架摔跤,一群学生在旁边看热闹。在通常情况下,教师的责任只有批评一项了,但在批评教育使学生认错之后,我灵机一动就让学生写这两个学生打架的情景。不到20分钟就有半数学生写出来,最快的十多分钟就写出来了,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早晨看初升的太阳,黄昏看归巢的鸟雀,到田野里看花木草虫,到集市上看讨价叫卖的热闹场面……有时还提醒学生观察不同的学生迟到之后是如何进入课堂,受到老师的批评时有何表现等等。遇到刮风下雨的时候,我有时灵活改变教学计划,让学生观察,看在风雨中奔跑的人们,在风雨中摇晃的小树……然后写作。又如我让学生以《相遇》为题写作文,并要求时间就在春节期间,是自己和一位长辈相遇,要根据切实体会写出具体生动的情节以及人物的对话和表情来。并启发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情节,这对学生是个极大的启发。哦,原来作文并不难,是要写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熟悉的景物,还进一步认识到“虚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艺术技巧,而“胡编”却是对生活和写作规律的违背。

为激发写作兴趣,巩固观察成果,我让学生写“日记”或“随记”。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昨天一点,今天一点,积累多了,就知道写什么了。过去一见作文题,学生是先找范文,改头换面,偷别人的“事”,说别人的“话”。现在是先打开自己的“仓库”找材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解决好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就要时时刻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营养。生活之树常青。

二、以教材范文为榜样,加强“语段示范”,落实好“怎样写”

指导“怎样写”,也就是教学生有话会说,说得好。它离不开在批改基础上进行讲评。而要搞好批改和讲评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所选的范文。鲁迅说,凡已有定评的作品,本身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名家手笔,我们要提高学生针对自己作文的毛病,学习范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把自己的作文改好。

在这方面,我除了以整篇文章为范例外,尤其注意课文中“语段”的示范作用。精彩的语段可说是俯拾皆是。试举几例,如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译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走在最后的是一个神态沮丧的老头”。我并未只是讲“神态沮丧”一词完事,而是启发学生看作者是怎样具体落实这四个字的。于是下面几句就非常重要:“他低着头,无可奈何地拖着沉重的步子,拼着命拉着纤绳往前迈步。”学生作文之所以显得空泛,往往是不能具体写出后面几句话。学生写教师带病讲课,往往只能写出“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讲课”,而不会具体地描写和表现。经启发后,有的学生接着写道:“他用瘦弱的手臂支撑着课桌,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落下来。”可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又如在《金色的鱼钩》中最后一段,当写完“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衣兜里,并准备等革命胜利后放在纪念馆里。”作者并未满足于此,于是接着写道:“在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神来之笔是诉诸于想象的,它深化了主题,使全篇文章放出了光彩。在作文训练中,每当看到学生的作文中有类似显现灵气的句子出现,哪怕全篇作文写的不好,我也要抓住不放,给予鼓励。

第9篇:写一件难忘的事作文范文

关键词 写人记事;快速写作;品德定向;布局和裁剪

学生参加考试,无论是段考期考,还是中考高考,作文时都是限时限量的。在考试时要求答卷者必须有一定的写作速度,因此训练学生掌握快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尤为重要。

写人记事记叙文的写作,是初中学生作文的重点。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练习写作文,到初三毕业,写得最多的就是记叙文。一般说来,学生对写人记事文章的写作不会太难。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写不快写不好。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纷繁复杂,学生一旦写作,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无法布局和裁剪,往往拖拖拉拉两三个小时还完不了卷。

那么,怎样快速写人记事呢?

首先谈谈快速写人。描写人物的方法其实很多,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等。快速写人的过程中,同样也会用到这些方法,但在运用到这些方法时一定要立足于快。其具体步骤是:

第一,品德定向。因为写人的文章,主要是写出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品德。写正面人物,就要写出他的高尚品德,以此来教育人和鼓舞人。写反面人物,却要写出他的卑劣品德,使之成为反面教材,以此来鞭策人和警示人。因此只要一看到写人的题目,就要立即进行品德定向,确定表现这个人物什么样的思想品德。如写《我的朋友》这个题目,首先要表现朋友的什么品德,是写他助人为乐、大公无私,还是写他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给所写的人物进行品德定向只是快速写人的第一步。

第二,因德选材。要描写人物的品德定好向后,第二步就按照要表现的品德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进行描写。注意所选的事例要足以表现人物的高尚品德,只能选择表现人物定向品德的的材料,切记不能表现人物定向品德的材料,即使再生动感人也不能入选。如果全文只通过一个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思想品德和性格特征,那这个材料就要详写。如果通过几个材料来突出人物的思想品德和性格特征,那么就要注意对所选材料进行裁剪。

第三,视材布局。选好足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德材料以后,第三步就是要根据所选材料的情况进行布局。如果选择的是几则不同材料,试图表现人物几个方面的品德,那就必须用分类的方法进行安排布局;如果试图用一个典型材料来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品德和性格,那么可采用顺应时空的方法来安排布局。

上面讲的是快速写人的方法,下面再来谈谈快速记事的基本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迅速确定主题。学生一看到这类作文题目,第一步就是立即确定主题思想。在考场上,考卷上事先已命好题目,学生只是应命而写,不能有丝毫的改变。改变了题旨就算是走题,一旦作文走题,就意味着写作失败。因此要想选得快,选得准,选得好,就是立即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因为确定了主题思想,就像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标。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写作时,迟迟不能动笔,一下想写这件事,一下又想写那件事,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头脑中没有确定好主题思想,因而没有选材的标准。现在因为已经确定了主题思想,学生写作就有了目标,这样就能避免学生作文时写跑题,也可以避免学生因审题而耽误时间了。

第二,根据主题选材。确定好主题后,第二步便是迅速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材料。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十四五岁的中学生经历的事也不少,可能会有好多件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到底写哪一件呢?此时只要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来选材很快就能拿定主意。对所选定材料的裁剪仍然要根据主题来决定。一件事情的情节,哪该详,哪该略,都应该按照这篇文章主题的需要来决定,对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就详写,对不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就该略写或不写。

第三,根据选材布局。材料选择好了以后,迅速的进行谋篇布局。记事的文章,要做到快速行文,最好的布局方法就是按时间或者按空间顺序来安排,因为这样谋篇布局写起来不仅思路顺畅,条理清晰,而且速度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