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第1篇: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缘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重视和关爱留守儿童”俨然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社会各界就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做了大量改善性工作。然而,中国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流动人口和留守现象还将长期存在,留守儿童的“数量”或将不减反增。

过去国内有很多组织、机构、团体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进行过帮扶和援助,然而关注的重点更多放在生理健康和物质资料方面,对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方面关注明显不足。加之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问题通常比较隐性,不容易被发觉,这就使得社会对这一群体健康人格的关注显得格外重要。

日前的一份《2012·中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就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人格缺陷,突出表现在与陌生人沟通能力欠缺、孤独感严重等方面。7月初,“2012·中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研讨会”在北京亮马河大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农民工文化送温暖行动组委会办公室、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办,中英人寿协办,旨在呼吁社会重视留守儿童早期发展,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

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段成荣强调,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问题通常比较隐性,不容易发觉,但影响深远。“留守儿童由于其家庭环境的改变,形成了以下一些人格特点:一是乐群性低,比较冷淡;二是情绪不稳定,易心烦意乱,自控能力不强;三是自卑拘谨,冷漠寡言;四是抑郁压抑,忧虑不安;五是冲动任性,自制力差;六是紧张焦虑,心神不安”。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其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没有父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在社交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极易流入一些社会闲杂人群中,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二是由于缺乏与家庭的配合而导致学校难以管理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较差;三是由于缺乏基本正常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的情绪。

此外,其他专家的报告中还提及——留守儿童总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曾留守和非留守儿童都差。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很高,突出表现在学习焦虑、与人沟通焦虑、处事敏感、易冲动等方面。

据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心理科副主任韦帮贵介绍,很多初中以下的留守儿童,因为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缺乏父母管教,最终形成人格,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学校里也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受到惩罚后,往往会产生更大的逆反情绪。“他们觉得整个社会跟他们都是对立的,所以没有什么事是不敢做的。”

除了价值观塑造出现偏差,对留守儿童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感情缺失。韦帮贵称,父母不在孩子身边,特别是那种父母回去看孩子,然后没多久又离开的情形,会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造成人格的不稳定性。

据主办方中国人口宣教中心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等单位进行的相关调研发现,普遍高于非留守儿童的犯罪率和自杀率,是留守儿童存在严重人格缺陷问题的注脚。这一群体规模庞大、心理堪忧,身体不错、人格堪忧,这一状况为中国数千万家庭的幸福,乃至后续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留下隐患。重数量也要重“质量”,重生理更要重“心理”,毋庸置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养成等问题亟需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也正缘于此,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汉湘表示,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但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目前尚无成型的经验可供借鉴,此次研讨会就是希望能借此够搭建一个政府、企业、学研相结合的互助机制平台,切实改善我国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问题。

由中英人寿发起的“星星点灯·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率先在企业层面做出了尝试,为这种互助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前提基础。据英杰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星星点灯·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自2010年开展至今,已经在全国10个省区建成20余所“爱心小屋”,并号召超过600名社会志愿者以及中英客户和员工参与到这一公益计划中,通过精心准备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为近6万名孩子们带去了心灵和精神层面的关爱。

据悉,2012年中英人寿将在全国11个省区,继续开展这一公益项目。在关注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方面,中英人寿还将邀请该领域的专家,与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一起,用切实的行动帮扶这些留守儿童,改善他们的健康人格状况。

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汉湘表示,留守儿童是伴随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发展过程殊历史时期的产物。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缺失问题,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留守儿童长时间地远离父母亲情,在一种特殊的、困难的条件中孤独地生存,和其他青少年儿童相比,他们有更多的人格缺陷。

第2篇: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儿童;卫生保健;心理评估;生活质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53-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出现心理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引起临床医学界及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儿童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健康的身心将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对此,需要对心理疾病的儿童采取心理卫生保健措施,这样才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此,本文选取从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区建立档案的3-10岁的100例有心理疾病的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从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区建立档案的3-10岁的100例有心理疾病的儿童,这些患儿全部采取美国AchenbachJL童行为自评量表,得出儿童的其中有一个项目的测量分值超过正常分值。[1]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患儿年龄集中处在3-10岁,平均年龄为(5.2±0.8)岁;男55例,女45例,男女比例为11:9。这两组患儿在身高、体重、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方面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B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A组)采取“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及集体的卫生保健宣传教育,具体措施:①认知疏导。由于患儿心理孤寂,大多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家长也不清楚心理治疗的方法,为此,医生应当针对患儿及家长的具体情形,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心理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让他们逐渐纠正不良的心理认知,为以后的治疗奠定基础。②亲情感动法。心理医生只能够为患儿采取心理治疗方案,具体措施还是需要家长实施,为此,医生应当指导家长采取亲情感动法,以家长的实际行动去感化患儿,让儿童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逐渐摆脱自闭、不愿交流的现状。[2]③情感转移方法。当儿童一直关注某一项事务而情绪低落时,医生可以转移患儿的情感,如播放儿童喜欢看的动画片、影视作品,也可以做儿童喜欢的游戏,让他们积极参与这些活动,自然就能够摆脱低落的情绪。并对以上儿童进行为期3个月的追踪调查,在3个月之后再次实施心理评估,儿童治疗前后进行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详细记录这些分数,其中大于50分存在心理问题。[3]

1.3统计学方法本文采用的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的,同时为加强可信度,这两组数据的资料在比较中都是运用了了χ2检验,文中的实验中数据均为使用的平均值。P

2结果

这两组患儿在采取3个月的治疗之后,心理状况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SAS评分比较中,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评分为(62.4±6.1)分,治疗后为(48.3±9.6);观察组在治疗前的评分为(62.1±6.3),治疗后为(30.3±6.8)。在SAS评分下降幅度比较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心理对于儿童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儿童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影响,造成他们的心理状况远低于前一辈的,造成他们心理出现严重的障碍或扭曲,这就不利于他们在社会上茁壮成长。为此,家长要做好早发现,当发现儿童心理出现问题之后,应当立即送到医院就诊。

由于不同的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一,对此,心理医生在对儿童采取集体的卫生保健宣传教育措施,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接受医院的治疗;同时针对不同儿童的心理状况,如动症、精神迟滞、交往不良、抑郁症、孤独症等心理状况,采取“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引导,具体解决他们心理上的个案问题,帮助他们重塑价值观。本文结果显示,对儿童采取心理卫生保健之后,SAS评分下降幅度比较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儿童采取积极的心理卫生保健治疗,可以极大地改善儿童心理抑郁的状态,提高患儿的生活水平,增进医患之间的情谊,非常值得各医院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静.浅谈儿童心理卫生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2008,15(04):243-244.

[2]闫亚飞,韩娟,毕烨.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及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12(05):212-213.

第3篇: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度重视对儿童权利保护是政府、社会和家庭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对儿童权利保护首先必须清楚我国儿童现状问题。

据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儿童是指0¬—14周岁孩子【1】,中国人口调查中划分年龄阶段的第一档也是0—14周岁【2】。所以本文所指的儿童概念是指0—14周岁的我国大陆孩子(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所以本次调查的人口数量比较新的也是比较准确的数据。全国人口中(未包括港澳台地区),0—14周岁的儿童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周岁儿童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3】。

(一)教育方面

我国近2.7亿儿童中未入学率约1%,也即大约有270万儿童失学,这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儿童【4】。我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90年的96.3%提高到2000年的99.1%;小学5年巩固率由1990年的71.4%提高到2000年的94.5%;小学净入学率中女生为92%,男生为90.2%;中学净入学率中女生为48%,男生为52.2%【5】。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贫困地区仍有适龄儿童无法入学。

(二)健康卫生方面

我国有许多贫困儿童由于家庭经济贫困而得不到良好的健康营养与卫生医疗保证。营养不良的儿童约占9%(占儿童总人数,1997—1999年数据),相对于年龄体重不足的儿童10%(占5岁以下儿童的比例,1995—2000年数据),相对于年龄身高不足的儿童17%(占5岁以下儿童的比例,1995—2000年数据)【6】。

儿童卫生保健方面投入不足,虽然在儿童计划免疫项目增加了乙肝疫苗、水痘疫苗等的接种保证了儿童的健康成长【7】,但农村中的医疗水平有限、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儿童保健方面出现了严重障碍。中国儿童现在有7.6万人感染艾滋病【8】,虽然相对于全国儿童总数比例不高,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三)儿童福利院服务方面

1995年全国共有儿童福利院73所,收养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7000多名【9】。全国有托儿所、幼儿园共18万家,在园儿童2711万人,教职工共116万人,其中教育者87万人【10】。对流浪儿童的服务由过去通常是纳入收容遣送范畴改为专项的儿童福利范畴,到1997年底,全国已投入资金8000万元,建成72个这样的场所,能为流浪儿童提供健康检查、医疗、衣食住、非正式教育、心里咨询和行为偏差矫治等多方面服务【11】。

(四)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儿童有2320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农村平均每四个儿童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结构如下:

从这图中可以得到农村留守儿童(0—14周岁)为4799.5万人【12】。

2、我国儿童福利政策与分析

为了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国家通过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享受抚养人的连带社会保险等几个渠道,推出一系列保障儿童健康、教育的措施【13】。

这些措施有成效也有不足,分析如下:

(一)儿童保健与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保健与儿童计划免疫旨在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成长,从小就预防疾病做到了从源预防,成效非常大。

在计划免疫项目有一些项目是免费接种的,但也有一些是收取费用的,虽然近几年来扩大儿童计划免疫项目,但新增的大多需要收费,本文认为收费不可取。职工子女的接种劳务费可由家属医疗或子女筹医疗项下部分报销【14】,而且职工族收入高又稳定,可以支付得起这项开支。可农村子女的这项计划免疫费用是家庭生活开支,虽然金额不大,但也是不小数目,农村农民由于“近视”效应,认为花费金钱去做免疫不划算,更有令人费解的是打三针预防就打一针或二针,原因是“打了这个没用,没有看到孩子异常,挺健康的,少打一阵可以省些钱买包奶粉”。

农村儿童保健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乡村医生医疗水平和设备大大提高和改善,儿童的健康得到了很大的保障。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方面投入不足,医生得不到良好的培训和生活保障,医疗设备也相对落后,这一点城市儿童保健做得比较好。所以农村儿童保健事业不容乐观,大多数医生不具有本科学历,许多医生只是跟其他医生做了一二年学徒,参加医生培训个把月就在当地开个诊所,其中有不少是庸医,值得政府和社会关注。农村中缺乏一支良好素质的技术医疗队伍和良好医疗设备是制约农村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直接因素。

(二)儿童抚育津贴和儿童福利设施

凡领取独生子女证的职工独生可以享受儿童抚育津贴,而且可以享受托儿补助费【15】,而农村儿童则不能享受抚育津贴。在英国,国家为家庭内第一个子女(未满16岁,学生未满19岁)每周发放10.4英镑(约合15美元)的津贴,其余子女每人每周8.45英镑。此外许多国家的政府还为婴儿提供一定的食品和婴儿用品或者提供相应的现金补助,这些津贴都是给本国国民所有的儿童【16】。这一点我们还做得不够,有些观点认为给所有儿童提供津贴有两个障碍,国家经济实力和家庭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国家经济基础条件方面本文想指出“少儿强则国家强”,我们国家若想更强大必须让儿童“强大”,从本文第一栏中儿童健康、卫生现状可以发现许多儿童有营养不良、体重不足、身高不足等欠缺,用一部分财政预算给儿童津贴上从国家长远战略考虑非常值得,关于如何保证津贴费用真正到儿童身上,下文再做论述。无论哪个产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无贵贱,农民子女有权利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用家庭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来限制儿童平等享受儿童抚育津贴是错误的观念,国家有责任保护每一个儿童的权利。

在儿童福利设施方面国家加大投入,目前已经建立起比较规模的托儿所、儿童福利院等,但是农村的儿童福利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从上文指出的农村留守约有5800万可以看出农村儿童福利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儿童免费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六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从2007年开始,全国开始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只交书本费即可,从理论上保证了全国所有儿童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事实上,我国仍有许多儿童失学和辍学,如上文指出我国约有270万儿童失学,大部分是农村儿童,中学净入学率比小学经入学率低,儿童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儿童的一生也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兴衰。保证所以儿童能够真正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儿童失学有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经济贫困所导致的。家庭经济贫困使有些父母支付不起孩子的书本费及相关费用,同时有些儿童因为家庭经济贫困引起了内心的自卑感不能与同学相处从而导致失学和辍学。

(四)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留在农村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他们一般由祖父母、亲戚、邻居等照顾。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十分大,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祖父母年龄大,知识水平低根本不能教育和监管孩子,他们只能督促不能教导,在亲朋好友家的那些留守儿童,因为不是自己生的小孩,往往不会尽心教导。许多家长也知道这一点,可是他们最无奈的事“要想出去赚钱,孩子不放在祖父母、亲朋好友家管放哪管”。可见农村的儿童设施水平比较低,政府对留守儿童问题不够重视,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人身权、受监护权、发展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儿童和农村的权益。

四、加强儿童社会保障的措施

国家对于保护儿童权利的许多措施取得很大的成效,儿童的整体平均素质和健康水平有很大提升,但由于政府把保护儿童利益放置于保护妇女权利一起,限制了儿童社会保障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目前儿童社会保障覆盖面比较窄,农村有许多儿童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及失依儿童的社会保障做得不够到位,究其深层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导致许多儿童失依与留守农村。有些观点认为儿童的生活水平不能与国家挂钩,这是家庭家长原因怨不得人,国家没有太大责任在保护儿童权益身上,不能破坏游戏竞争规则。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核心目的是倡导拉开距离,保证竞争的不对称性。中国人有一种弊病观念:自己富,则不希望别人富,喜欢别人都穷;自己穷,不希望别人变富,自己不能富则希望人人都穷,这里不做讨论。认为国家没有太大责任保护儿童权益的观点不可取,完全忽视了国家、政府的社会责任。每一个儿童的事都不是小事,不能因为个例而忽视,国家有义务保护每一个儿童的权益不受侵犯和损失,保证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同时社会和家庭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儿童权益,本文从政府、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如何加强儿童社会保障。

(一)政府方面

1、儿童计划免费免疫与加强儿童保健投入

扩大儿童计划免疫项目,普及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等的接种,对计划免疫内的项目全部实行免费。由国家财政预算拨付,同时增加预付新疾病的财政预算,防止新增的疾病对儿童健康造成威胁,延长儿童免疫年龄,保证0—14周岁儿童均可获得免费免疫,切实从源头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增加对儿童保健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儿童保健投入。农村农民对卫生健康方面并不熟悉,从上文数据可以看出,农村由相当一部分儿童存在营养不良,体重不足,身高不足等健康问题,如何消除这些健康问题是政府的一大任务。加大投入,培养一支素质比较高的农村医疗队、巡回各个乡村,免费为农村儿童做健康咨询,推广营养配餐,保证儿童营养健康;培养农村当地医生,提高农村医生素质与技术水平,严厉打击农村的庸医与高收费情况;加大对农村医疗设施投入,更新医疗设备,特别加大对儿童常见病门诊的投入,降低医疗费用;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配备1名或若干名专业医疗师,维护当地儿童的健康权。

2、扩大儿童抚育津贴范围和改善儿童福利设施

(1)扩大抚育津贴范围,保证农村儿童也可以享受抚育津贴,给每一个0—14周岁儿童发放现金或购物券津贴,由于农村许多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可能会把儿童现金津贴转化为生活所用。为了保证儿童津贴真正服务于儿童可以发少许现金津贴,更多的发放购物券:0—3周岁发放奶粉购物券,由家长持购物券到指定的若干奶粉超市购买奶粉,边远山区的由超市运载到村委会,然后家长持券购买,这样可以减少家长变卖购物券;4—9周岁发放营养配餐购物券,由家长持购物券到指定地点购买;10—14周岁发放食品如鱼、肉等购物券,由家长持购物券到指定的地点购买。

这里须指出一点比较好的奶粉和营养配餐一般都只是超市有,所以家长也比较愿意上超市为孩子购买。但农民没有去超市购买肉、鱼等食品习惯,一般都认为集市比较便宜又方面。可以在乡镇集市设立一换券站点,持券者持食物到站点,站点服务员见物换券给予现金补贴,站点服务员由当地银行在每次市集时派出一名工作人员即可,这样就可以避免家长因缺乏购物的选择性而不去购物,也考虑到购物券不能在自由市场流通。在这里有人会问要是这家长到站点换券之后再把食物退回买主而把钱变为他用,那该如何?首先要明确农民并不是不想为孩子营养着想,而是怕麻烦,担心在指定地点购物吃反亏,所以才不去购物而想着变卖购物券。如果给予他们方面,自然会取得预期效果,如果真是人人都是那样换到钱而退货那就真没办法了,除非看到孩子吃到食物,否则什么措施都没用,购物券更多的考虑到家长是为孩子健康着想的。

对于担心给农村儿童发放抚育津贴而引起计划生育政策难以落实,只要把抚育津贴和母亲节育联系在一起即可,母亲在一年内节育后,她的孩子即可获得儿童津贴,这样既可以把计划生育真正落实到农村,也可以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关于母亲节育年限可以视各地具体情况而定)。

(2)增大对农村儿童福利设施的投入,缓解农村失依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救助问题。从农村中每4个儿童中就有1个儿童是留守儿童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儿童福利系统是非常脆弱的。本文认为我国的福利设施建设更多是从城市角度出发的,政府及多数人认为城市时非常必要建设儿童福利设施。因为城市人“不善良”,大多数城市人不愿意照顾他家孩子、收留街上浪儿,城市居民一般都有工作,也没有时间照顾儿童,所以必须给城市中的儿童提供福利帮助。而农村人民因为善良,看见流浪儿动了恻隐之心会收留,也会愿意照顾他家小孩,农民因为时间比较空闲所以本家孩子可以很好照顾,把整个农村看成是儿童收养站,所以农村中儿童福利设施比较少。其实应该加大对农村儿童福利设施的投入,给农村失依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直接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和外出工作农民的后顾之忧,如农民工的孩子有比较好的安置,他们就会安心在城里工作,农民农忙的时候也可以专心耕作。

3、儿童教育全免费与免费午餐

(1)虽然我国实行免费九年教育,但还是有一部分儿童因为贫困而失学。对于九年义务教育不仅学杂费免除而且要免除书本、资料费,免费提供书本和相关资料(考虑到国家经济条件,小学不提供相关书籍,初中每门课程提供一本辅导书)。给贫困生提供生活补助、助学金、奖学金,而且要落实到每一所中小学(从笔者角度出发,当地县城乡村中小学暂无助学金、奖学金制度,生活补助也很少有,但并不代表学校没有贫困生,而是没有这项资金)。让每一位贫困生不会因为贫困产生自卑感和失去自信心而失学。

取消小学和初中生不能留级的规定,应该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鉴于目前我国的经济条件,实行全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和补助有很大的困难,但至少要保证小学要全免费和补助。因为小学生往往没有判断力,很高兴能不去学校上学,要是家长因为贫困而不关心孩子学习则会产生很大的失学率。如果国家不介入会使义务教育不能落实到每一个儿童身上,所以必须对小学生一定要“狠抓”。至于初中生已有一定的判断力,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更多的会主动争取。

落实教育公平的政策,改善外来民工子弟就学条件。政府要统筹管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放宽按户籍入学的政策,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在父母工作地入学。

(2)在乡村中小学提供免费午餐,推广营养配餐,既可以节约农村家庭开支也可以保证儿童营养健康,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4、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加强农村治安建设

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和不断增多的原因,儿童卫生健康和教育问题的产生,主要都是农民生活贫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收入增多自然会给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与健康饮食,同时也不会“丢妻弃子”离开农村到城里打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的措施。为此,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政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犯罪、吸毒、等不良现象在农村大量存在和扩散,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对留守儿童非常不利,他们缺乏判断力和控制力而容易陷入困境,所以执法部门必须对农村治安加强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不良行为,保障农村儿童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

(二)社会方面

目前,我国许多公共服务部门逐步开始市场化,官办机构竞争导致了分层日益明显,拥有众多资源的机构收取高费用,于是可以投更多的资金用于改进服务设施(从而再次提高收费标准),而资源较少的机构则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发展,服务水平低。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已经为贫困者获得公共服务设置了经济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力量则是填补公共服务缺口的一种重要方式,政府必须支持社会力量的救助措施。

1、改善儿童福利机构管理

本文主张政府建设福利设施,然后由社会力量管理福利设施,但同时也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儿童福利设施领域,这里不再赘述。在儿童福利机构中,改变政府“万能型”的儿童福利行政模式,寻求管理模式社会化、资金来源社会化、服务队伍社会化的新型福利模式【17】。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服务队伍管理福利设施给儿童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配备专业医疗师、心理专家解决儿童困惑和心理阴影。社会应该关注福利院中儿童的成长,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不友善,帮助儿童走出心理困境。农村福利机构更多地关注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在管理儿童过程中实行“一对一”管理模式,并不是要求为每一位儿童配备一位服务人员,而是在管理过程中实行个性化管理而不是大众化管理,那样会陷入“万能型”政府行政模式。

实行资金来源社会化可以扩大资金来源,保证儿童福利机构正常运转。

2、保护失依儿童权益

失依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身父母和其他具有亲情关系的成人照顾的儿童,他们或是由于父母亡故;或是由于法律原因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或是其他各种原因无法得到成年人的正式照顾(更多是流浪儿童),只能由社会中的他人或是福利机构帮助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18】。对于失依儿童推行福利社会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让失依儿童有所“依”除了儿童福利院收养,更多的让社会家庭接纳,让失依儿童体会到“家”的温暖。对于家庭收养失依儿童办法在下文讨论。

3、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

在社区内加强各户家长合作,把留守儿童组成几个队,并由当地服务机构或志愿者带领,家长参与监护。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思想道德的修养活动,使脱离学校和家庭的留守儿童能在社区继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4、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

学校要增强孩子对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留守儿童要给予特殊的关怀,应配备心理老师,以便于对留守儿童及时疏导教育,建立留守子女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实行多向管理,真正形成家长、学校、临时监护人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系统。

学校要多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许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母爱或父爱而变得沉默寡言,学校应该帮助他们走出消沉,培养以学校为家,以同学友情为关爱的制度,多开展一些班级、校级集体活动,提高儿童的合作、协调能力,从集体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19】。

5、社会关注及预防艾滋病在儿童身上传播

目前中国大约有7.6万儿童被艾滋病感染,预防艾滋病传播不是一个家庭可以完成的事,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合作才能预防。社会应该加强让艾滋病源远离儿童,教导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应该加强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家庭应该关注孩子成长,不能把病源带入家庭,感染儿童。

社会对于艾滋病儿童应该给予温情关怀,而不是仅仅捐钱,这样会使儿童认为他们是被社会“抛弃”的“孤儿”。社会更多的要给予感情关怀,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给予他们精神安慰,一个微笑、一次握手都是温馨的情感关怀。

大多人忽视儿童的恋爱,认为儿童无恋爱或没有可谈的,一般都不讨论它。但在儿童的恋爱方面,本文想指出人生的恋爱观是从儿童小时候不知觉与知觉中培养和树立的,培养良好的恋爱观(这恋爱观是人生恋爱的启蒙思想观)是儿童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家庭方面

1、农村家庭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除了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外,也有做父母的自身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大多数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有书读就行了,很少有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对于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家庭温暖,而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气氛,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如果父母真是无能力教育孩子,可以在社区组成一个团体(如上文所指),由服务机构或当地知识分子志愿者给予教育指导。家长除了让孩子衣食无忧,也需要同他们建立情感沟通,一个电话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感受到家的温暖。父母一年至少要回一次家看望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经常也要与学校联系,形成“家庭—孩子—学校”三边管理,重视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对于儿童的营养问题,所有农村家庭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是让孩子吃饱饭就可以,更要注意营养搭配。这一点政府、福利机构与家庭必须建立信任模式,推广儿童营养配餐,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2、家庭收养

本文认为对于失依儿童更多的实行家庭收养,家庭收养可以给孩子一个“家”的概念,让孩子有所依,使他们体会到生活的精彩,同时也可以减少福利机构人员和资金投入。

对于家庭收养首先应鼓励城市居民收养,名额不限,以不影响收养儿童正常发展为前提。本文认为鼓励城市居民收养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城市居民素质高;第二是经济基础好;第二是户籍制度。家庭收养不是一时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失依儿童长远发展和终身大事。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城市居民一般都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较高,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由收养关系登记到城市户口,对失依儿童将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鼓励乡镇经济基础较好的居民收养失依儿童,乡镇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失依儿童进入乡镇家庭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最后是让农村家庭无子女但确实希望收养一孩子的家庭收养。

基于这样的排序选择并不是本文观点利益化,而是基于孩子的长远考虑,若一家庭经济困难而给与他们收养,一方面增加家庭经济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更有可能的是会被受到家庭虐待。

4、评估

本文从现行的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出发,讨论如何做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虽然分为三个大部分:政府,社会,家庭。但其中有些措施并非一方可以完成,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方的努力。

扩大儿童抚育津贴范围和加强儿童保健措施可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的基础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真正落实儿童免费教育和提供免费午餐,使每一位孩子同等享受教育权,保证儿童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众多农民的利益,改善儿童福利机构管理服务,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和加强学校教育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通过这项措施可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也可以保护儿童的切实利益,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家庭收养是一种有效解决失依儿童的措施,体现给失依儿童提供社会温情关怀,真正改变失依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家庭环境。推广家庭收养可以减少福利机构投入。对于家庭收养还需要注意一点,应避免儿童受到家庭暴力和虐待,所以在收养前必须考核收养者家庭背景及家长文化素质,以免家庭收养产生负效应。

在儿童社会保障方面必须加强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作与联系,净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给无助儿童多一些关怀,给农村儿童多一些帮助。

六、总结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度重视对农村儿童权利保护,是我国各方力量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政府重视儿童福利问题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前提。社会力量加强服务范围,填补公共服务缺口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家庭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儿童社会保障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作,它涉及到千千万万儿童权利和父母的利益,但我们不能因为工作困难而放弃对儿童权利的保护,我们要一步一步的推广儿童社会保障,使全国儿童都可以享受到社会保障发展的成果。儿童社会保障是一项“网络型”项目,许多措施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作才能实行与落实,在儿童服务社会化过程可以提倡志愿者服务,让更多的人关心儿童的成长,构建和谐社会。本文提出的措施并不是万能的,需要在推行儿童保障过程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断评估与完善。

七、后语

本文主要讨论农村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更多偏向于讨论失依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权利保护。很少涉及残疾儿童等社会福利问题,并不是指残疾儿童社会保障不属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社会保障范围,而是限于相关数据与篇幅条件限制以及本文在构思中是把残疾儿童社会保障划入残疾人社会保障范畴,所以没有纳入讨论范围。未出生婴儿其实也是儿童范畴,许多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与他们在母亲怀孕时期健康发育分不开的,如果从儿童大范围内讲,儿童社会保障年龄应该从母亲怀孕开始计算,但由于数据和操作性问题本文最终没有把未出生婴儿纳入讨论范围。

文中许多数据是从《2002年世界人类发展报告》和相关文献获得,所以有不少数据是过时的,本文已在相关数据标出年限,其中只作本文写作参考。文中有不少观点是超越目前国家经济实力的,如国家向全社会儿童提供抚育津贴,暂时不符合国家经济现实条件,但这是我国儿童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本文并不强调实行过激的儿童社会保障,而是从实情出发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1],[5],[6],资料来源,《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

2、[2],[3],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人口结构。

3、[4],资料来源,百度知道,中国失学儿童数量。

4、[7],[13],[14],[15],孙光德,董克用主编:《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72页。

5、[8],资料来源,央视国际,。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6、[9],白益华,吴忠泽主编:《社会福利》,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128页。

7、[10],资料来源,1996年中国统计年鉴,658页。

8、[11],时正新主编:《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19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81页。

9、[12],资料来源中国芜湖新闻网,,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有5800万。

10、[16],美国社会保障署编:《全球社会保障.1995》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6年,366页。

11、[17],王彦斌,赵锦云主编:《儿童福利社会化重构—“昆明模式”》,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8页。

12、[18],王彦斌,赵锦云主编:《儿童福利社会化重构—“昆明模式”》,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4页。

13、[19],孙炳耀,常宗虎著:《中国社会福利概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57页。

第4篇: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儿童食品;食品安全;添加剂

一、确保儿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儿童食品的安全之所以这么重要,这和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孩子从刚出生到长大成人,一直处于不停地生长和发育状态。有一些生长发育是我们能够看见的,比如说体重的增长、身高的增长,有一些器官系统的发育我们看不见,比如神经系统的发育、内脏各个器官的发育。人体正常的情况下,从血液中把一些有害的物质解毒、排泄出去,是要靠人体的肝脏、泌尿系统和肾脏进行的。对于孩子来说,肝脏的解毒功能、肾脏的排毒功能也是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由于儿童发育还不完善,对有害物质的耐受性就特别低。

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食品的不安全因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的打击或多或少都会发生。这些打击有可能是一过性的,也有可能是长远的。很多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到孩子目前的健康受到损害,还要考虑到这些损害会不会给孩子将来的健康造成危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研究员蒋竞雄女士指出,无毒无害的食品是儿童食品的基本保证;自然食品、均衡膳食是儿童营养的一个法则。

二、我国儿童食品安全现状

首先我们拿婴幼儿奶粉为例。众所周知,对于婴幼儿来说最完美的食物就是母乳,母乳的营养成分及比例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和免疫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母乳喂养的比例只有30%,那么就意味着还有70%的婴幼儿要靠婴幼儿配方奶粉喂养。不能实现母乳喂养的因素有:上班、外出打工、喂养方法不科学、对母乳喂养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等。因此,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对婴幼儿健康成长举足轻重。然而近年来多次出现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合格等事件,让家长们为孩子的口粮而感到忧心。

除了婴幼儿奶粉,通过市场调查,超市里花花绿绿的儿童食品名目繁多,包括薯条、话梅、饼干、糖果等,而再仔细一看食品成分,就会发现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备受小朋友喜爱的乳酸饮料就含有14种食品添加剂,如木糖醇、柠檬酸钠、黄原胶、瓜尔胶、甜蜜素等。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这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都可以查到。而在食品质量安全抽查中,大多数食品的添加剂都符合限量规定,但是也经常会出现添加剂违规添加或超标的现象。如蜜饯、话梅等零食中常会查出甜蜜素、糖精钠超标;膨化食品、口香糖中常出现白色素滥用的问题。

三、当前儿童食品安全存在的十大问题

在儿童食品的消费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问题一:食品中的添加剂未引起高度重视。“三精”(糖精、香精、食用色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规定标准的,很多上柜台的儿童食品也确实符合有关标准,但食之过量,会引起不少副作用。

问题二:分不清食品的成分和功能。不少家长往往分不清奶乳制品与乳酸菌类饮料,乳酸菌饮料适用于肠胃不太好的儿童,两者选择不当,反而会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

问题三:过分迷信洋食品。从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可以看出,进口儿童食品也并非100%完美,因而不能过于迷信洋食品。

问题四:用方便面代替正餐。方便面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严重不足,营养价值较低,常常食用方便面会导致营养不良。

问题五:多吃营养滋补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是通过一日三餐获得的。各种滋补营养品的摄入量本来就很小,其中对身体真正有益的成分仅是微量,有些甚至具有副作用。

问题六:用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受广告影响,往往用“钙奶、果奶”之类的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给孩子增加营养。殊不知,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饮料根本无法代替牛奶和水果带给孩子的营养和健康。

问题七:用甜饮料解渴,餐前必喝饮料。甜饮料中含糖达10%以上,饮后具有饱腹感,妨碍儿童正餐时的食欲。若要解渴,最好饮用白开水,它不仅容易吸收,而且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废物,不增加肾脏的负担。

问题八:吃大量巧克力、甜点和冷饮。甜食、冷饮中含有大量糖分,其出众的口感主要依赖于添加剂,而这类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低,会加剧营养不平衡的状况,引起儿童虚胖。

问题九:长期食用“精食”。长期进细食物,不仅会因减少B族维生素的摄入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还有可能因为铬元素缺乏影响视力。

问题十:过分偏食。儿童食物过敏者中大约30%是由偏食造成的。因为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使人体细胞发生中毒反应,长期偏食某种食物,会导致某些“毒性”成分在体内蓄积,当蓄积量达到或超过体内细胞的耐受量时,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四、应加强对儿童食品的监管力度

要减少食品添加剂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首先儿童食品安全应立法;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对于严重违法、违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严厉的法律及经济制裁。虽然还不完全清楚食品添加剂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伤害机理,但国外有研究指出,一些食品添加剂会伤害儿童的神经系统,可能影响脑部发育,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儿童出现多动症。对此,政府应加大人力、物力,组织有关研究机构,对食品添加剂可能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研究,探明机理,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家长如何给孩子选择儿童食品

面对各种各样的儿童食品,小孩子肯定禁不住诱惑。对此,家长们应提高警惕,在选择儿童食品时,应尽量远离色彩过于鲜艳的产品。减少小孩子食用含添加剂的食品,多吃新鲜天然、保质期较短、口味色泽朴素的食品。光靠家长警惕还不行,小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要。杨明华建议将食品安全的内容,特别是过量摄入含某些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可能会危害儿童机体的警示内容编写进课本里。据悉,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的内容会出现在中小学的课程中。

从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很重要。但由于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宠着哄着,往往吃什么让孩子选择。但实际上,孩子根本没啥判断力,往往喜欢包装漂亮、口感好的零食。对此,家长应替孩子把好关,多选择五谷杂粮和家里烹饪的饭菜给孩子吃。零食可以少量吃,但最好在正餐两小时以后吃,并且要有选择的吃,可以给孩子选择新鲜的水果、营养价值高的坚果吃,尽量少吃膨化食品。

总结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家庭来说,孩子都是我们最关注、最呵护的群体之一。对于层出不穷的儿童食品安全事故,前任总理讲了一句“道德滑坡”的名言,真是发人深省。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的道德古国,在生意场上,自古崇尚商道,以诚为本。为什么在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的道德会如此的滑坡呢?

参考文献

[1]中国消费者协会,关注食品添加剂选择安全小食2002,11

[2]中国消费者协会,食品中人工甜味剂滥用又有“新动向”2002,11

第5篇: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重要性和必要性

计划免疫是国家为保障儿童身体健康,投入巨资预防传染病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加强和改进计划免疫工作,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人最关心的莫过于生命,莫过于健康,特别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是所有家长、所有家庭最关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计划免疫,搞好儿童的基础性健康工作,是广大群众极力拥护、拍手称道的好事、实事,是党和政府着眼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

第二,推进计划免疫,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举措。儿童身体素质较差,机体免疫能力远不及成人,极易遭受病菌侵害,是感染各类病毒的高危人群。在卫生水平较低的时代,儿童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实行计划免疫后,通过有效发挥生物制品抗病作用,曾经肆虐的麻疹、小儿麻痹、天花等致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几乎灭绝,有效保障了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三,加强和改进计划免疫工作,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当前基层政府以及卫生、民政部门相当一部分工作精力用在解决群众看病治病等事务性问题上。农村和城镇一些低收入群众无钱治病,或因病致贫出现困难后,就找到政府请求解决、要求照顾。这种情况在贫困县尤为突出,一些领导整天被此类事情缠得脱不开身,疲于应付却收效甚微,直接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行政效能难以有效发挥。群众害不起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加重了各级政府的行政负荷量。

第四,加强和改进计划免疫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价值取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最高宗旨。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出发,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办其最需要、最迫切的事情。计划免疫就是这样一件涉及千家万户的神圣工作,各级政府理应将其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让健康的福祉惠及更为广泛的公众。

第五,加强和改进计划免疫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广大农民特别是白河这样自然条件差、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民,在面临增收困难的同时,还时刻面临着疾病的致命打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滞缓了一些农民发家致富速度。城市一些中低收入家庭,如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也基本步入贫困行列。因此,推进计划免疫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重大疾病对人民群众的侵犯概率,对于保护发展成果,深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加强和改进计划免疫工作,有利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能最大程度地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壮大和巩固执政基础。加强和改进计划免疫工作,把这一涉及千家万户,福及后代子孙的甘露工程办实、办好,是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融洽干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

形势及现状

计划免疫通过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可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相应疾病、防止疾病暴发流行的目的,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生物制品在防病灭病工作中的作用,有计划、高标准地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免疫水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计划免疫工作,分管领导经常带领业务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学校农户,实地了解计划免疫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听取疾控中心工作汇报,针对问题,及时解决。坚持将计划免疫工作纳入各乡镇年度综合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并实行“一票否决”。县疾控中心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有效促进了全县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我县已建立健全计划免疫网络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县疾控中心为中心,以乡镇中心卫生院为骨干,以村卫生室为网点的计划免疫网络。全县15个乡镇配备低温冰柜和冰箱31台,村级配备冷藏包198个,冷链系统覆盖全县,无免疫盲点。自2008年4月以来,我县冷链运转由双月运转变为月月运转,进一步提高了接种质量,提高了免疫率,全县计划“四苗”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

但是,在实际工作和调查中发现,我县计划免疫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制约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开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一是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充分,主动配合意识相对较差。二是冷链运转到乡、村后,缺乏必要的监督监管,导致部分疫苗失去应有效用,降低了免疫效果。三是计划免疫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运转经费无可靠来源,影响到工作的深入开展。村级防疫员的工作待遇没有落实,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四是防疫队伍有待加强。防疫人员的编制不够,人员短缺,工资待遇较低,缺乏经常性培训,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五是督查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要加强乡、村两级防疫机构的督查力度。六是乡、村两级的计划免疫资料管理有待加强,卡证表册填写不够规范。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强化管理,加以解决;必须高度重视,夯实措施,抓好落实,要以对儿童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认真严谨的态度,全力以赴做好计划免疫工作,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途径和措施

针对我县计划免疫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采用“强化宣传、健全网络、确保投入、搞好培训、由点及面、加强督查”的工作思路,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克服和解决上述问题。

1、强化宣传,争取群众支持。计划免疫是为民利民的好事。但好事也需要让老百姓知道好在何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其主动配合,才能确保接种率的大幅度提升。针对我县仍有少数家长“重治病轻预防”和对计划免疫知之甚少的状况,各级各部门都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卫生防疫部门要主动牵头组织各乡镇、宣传、广电、教育等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板报、标语、讲座、散发宣传册等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途径和方法,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向群众,特别是向后、高山等贫困落后、信息闭塞的农村群众宣讲计划免疫的意义和作用,宣传接种的无偿性和公益性,讲明接种的时间和地点,争取他们的最大支持和有效配合。

2、夯实责任,加强网络建设。落实防疫机构人员责任、规范冷链设备运转是抓好计划免疫工作的两大重点。县卫生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省市县有关计划免疫工作要求,结合县情特点,进一步修订、完善县、乡(镇)、村三级防疫机构及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夯实任务。进一步完善接种门诊建设、接种人员任职资格及管理、疫苗供应及管理、注射器材供应和管理、资料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制定应急处理预案,细化检查、考核办法,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规程,促使计划免疫工作管理上层次、上水平。加强冷链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替,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各种疫苗的效价。

3、加大投入,完善保障体系。一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逐步将卫生防疫部门由差额拨款转变为全额拨款,确保卫生防疫人员的工资待遇有保障、有提高,增强其工作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二是将卫生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冷链运转和其他防疫经费有可靠来源。三是应向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落实村级防疫员的待遇。村医在我县计划免疫工作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村医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广泛,关系最为密切,发挥村医在定点接种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现阶段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充分考虑村医的职责和报酬,调动村医的积极性。按每年400—600元的标准,给承担计划免疫任务的村防疫员落实工资报酬。做到严格考核,按绩兑付。

4、搞好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队伍素质决定着计划免疫工作水平。提高防疫人员的工作能力,关键是抓好培训。一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所有防疫人员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以对儿童健康负责的态度,谨慎的态度和医者父母心的极大爱心对待计划免疫工作。对从事计划免疫工作的防疫医生要严格挑选,对不称职的防疫医生要坚决予以撤换。二要抓好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重点抓好县级骨干人员培训和村级防疫员培训,使其熟悉部颁《计划免疫技术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接种方法、部位、途径、剂量以及一般反应的应急处理方法。三要加强资料管理培训,做到各种表册卡证准确一致,整理规范,保管妥善。

第6篇: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一、从行动上帮助其健康成长

(1)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与留守儿童间的情感交流。这些儿童离开父母后,就产生了亲情离散的孤独感,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注意力,这时,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这些儿童在学校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并从中找回失去的温馨和安全感。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一事物面临选择或出现行为偏差时,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言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常常有意无意地接近“留守儿童”,在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使他们受到鼓励。

(2)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以爱打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心理上的障碍使其行为表现不受其他同学的欢迎,常常被排斥于群体之外。如果这种不合群的现象长期存在下去,势必使“留守儿童”冷漠苦闷与孤僻无援的心理会越来越严重。班主任应重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亲近留守学生,用爱去打动他们,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生活的温暖和爱。对“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行为失常,更需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他们,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磨炼意志。一方面,通过“一帮一”和上门补习等形式,使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到大集体中来;另一方面,班主任、科任教师要适时适度地通过家访、通电话等情感教育的形式,让“留守儿童”感受生活的温暖和爱。利用班队会开展一些爱心活动,时刻注重留守儿童情商的管理,做他们人生的引路人。

(4)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个别帮助与指导。“留守儿童”的性格类型和性格特征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必须重视个别帮助和指导。诸如他们学习上有什么难题,心理上有什么困惑等,我们可以让他们去找他们信得过的老师谈话,内容可涉及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从心理上关爱并关注其成长

(1)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相信,只要老师给予他们慈母般的爱,并且加上持之以恒的耐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那就一定能走进他们的心里。

(2)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些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们的心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给他们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子,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利用课余举办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利用这些主题活动帮助他们,填补他们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的生活是那样的充实和美好。

(3)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守儿童大多缺少父母的监管,所以自制能力很差,往往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和同学吵架,有时候还会大大出手,这样不仅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伤害,而且还给其他学生的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作为班主任,我合理利用好每周的周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教会他们如何自我保护,并且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实际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留守儿童很多是由爷爷奶奶来抚养的,而这些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对他们的心理无法及时有效的沟通。许多孩子往往因成绩不好而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进而走上辍学的道路。根据这些情况我开展了“一帮一”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给这部分学生开小灶,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

第7篇: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生命本质;健康;健康教育

人的早期生长与发育对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这几乎是人类本能地对自身的思索。儿童健康被关注,而当它被关注时,终归还是要在科学与教育那里寻求一片安息地。生命是美丽的,美就美在它的多姿多彩。儿童的美丽、多彩表现在他们的脸面、体态、行为、性格、声音、指纹、气息等等的差异,可谓千姿百态。对儿童实施健康教育是为了让儿童更加健康、更加茁壮成长!但目前幼儿园的健康教育绝大多数侧重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至于身体健康的研究也都是以体育活动为切入点的研究,或者是围绕营养与健康、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片面地研究。三维健康观明确地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社会适用三方面的完满状态。站在生命本质的高度,到底如何实践健康教育?以下是我园的实践与思考。

一、现象的观察:乱花渐欲迷人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各园的幼儿健康教育得到高度重视。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幼儿园健康教育有的成了空洞乏味的常识说教活动,有的成了手舞足蹈的表演活动,有的成了花样复杂的竞技训练……幼儿园健康教育到底怎样推进,唯有立足儿童的发展来回答。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必须遵循幼儿生长发展规律,满足幼儿生长发展需求,关爱生命,以儿童发展为主,为儿童一生的健康和成功打开一条完美的通道。

二、纲要的透视:一朝悟罢正法眼

细细研读纲要,关于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有:(1)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2)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3)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4)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指导要点清晰地表明:要追求一种本色的健康教育,一种平实的健康教育,一种常态的健康教育,实实在在地把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幸福当做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实践的探讨:固本清源显本色

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本质需求,我园提出了以“健体、健美、健脑、健心”的健康新目标,明确了“学习健康本领、增长健康智慧、实现健康行动、享受全新健康”的新理念,围绕“健体、健心、健脑、健美”四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一)健体:润泽儿童生命的活力

健体的关键是启迪与培养儿童生命在于运动的终身意识,让他们的生命因健康、活力充盈而美丽。如何使孩子每天都开展的体育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活泼主动、健康快乐?我园对原有的体育锻炼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重点尝试了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前奏――快乐5分钟

每天在我们幼儿园的操场上,小班幼儿的拍皮球运动、中班幼儿的呼啦圈运动、大班幼儿的跳绳运动成了我园晨间体育锻炼的一道风景。这三项运动是我们经过探索、实践后确立的。我们欣喜地看到:皮球在孩子们掌下有节奏地跳动;呼啦圈在孩子们腰间腿际稳稳灵活地转动,坚持百圈以上是不在话下;绳子在孩子们身体之间有节奏地穿梭,更甚至鱼贯式的跳长绳也得心应手。孩子的成功,有目共睹;孩子的自信,溢于言表。

2.间奏――分区体育活动

分区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更重要的是孩子有更多的自:自主选择区域,自主选择玩伴,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当发明一样新玩法、交到邻班的新朋友、认识某个新老师或者挑战某项运动成功时,勇敢替换了胆小,活泼替换了文静,自信替换了自卑。一句关爱的话,朋友摔跤时轻轻扶起的动作,安慰失败的同伴,小哥哥小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活动,互相擦汗塞毛巾,男孩的热情,女孩的活泼,融入每个区域,欣欣向荣的景象传递着孩子的阳光、大方、自信、活泼。

3.主旋律――动感直排轮

灵活穿梭的身体,帅气潇洒的装扮,随着直排轮滚动的轮子滑出一个个健康活力宝贝。直排轮活动的开展,让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增强了,生长发育指标提高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孩子们吃得下、睡得着,思维更活跃了,精神面貌更阳光了。

“快乐5分钟”“分区体育活动”“动感直排轮”,不同的健体活动舞动着不同的奇迹,舞动着相同的精彩:运动中的孩子是快乐的,运动中孩子是健康的。

(二)健心:引发儿童生命的创造

只要心中有阳光,生命就会茁壮。在健康教育中,我们注重健心教育,并通过幼儿园游戏活动这一重要途径来成功展开。当幼儿在游戏时,他是最愉悦的!在幼儿创造性的游戏时,会发生很多看似荒唐的行为,比如说:娃娃家的爸爸会惊呼:“娃娃发烧已经39℃,我们赶紧送她上医院!”我们不再把儿童视为一种弱小的生物,而是赋予儿童一种巨大的创造能力,然而这种能力非常脆弱,需要爱和正确保护。正确透析行为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些行为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防不胜防”!

1.借助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都说幼儿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因为幼儿受世俗的影响较少,成人几乎不会想到的创意就出自幼儿的“天方夜谭”。如何让幼儿借助游戏来发展想象,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园的“四健”游戏中,都会提供“百宝箱”这一材料资源,其意义和价值是巨大的。幼儿能用好、用巧、用妙“百宝箱”,本身就体现了幼儿对材料的创造性使用。正是这些过程促进着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伴随着游戏的发展而逐渐得以发展。

2.借助游戏鼓励幼儿创造表达

当幼儿借助游戏能积极想象、表达的时候,我们更要支持儿童多种形式的表达,因为儿童的语言是有一百种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我园在游戏中都会鼓励孩子利用材料进行创造,如“加工厂”项目,它的价值就是让孩子能够借助材料自由创造表达。这是需要教师培养和呵护的,最终促进幼儿积极投入到游戏中。游戏是开展幼儿健心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食粮。在游戏中,幼儿对生活的、生命的创造意境,其成功远远超越了游戏的本身。

(三)健脑:启迪儿童生命的灵感

孩子天生就是如饥似渴地学习者。孩子们的沉思和静默,对话和争辩,激情与喜悦,困惑与苦恼,正是他们生命力量的体现。我们通过推进“健康课堂”的研究,来启迪儿童生命的灵感。

1.明确健康课堂原则

健康课堂,教师必须实现三“放”原则:放权、放手、放心。教学是师幼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我们尝试着把“自”“规则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学得自主,学得开心,学出智慧,使教学过程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教”与“学”的和谐整合。放手,就是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挑战自我。老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前提下,大胆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去体验。放心,就是相信每个孩子的能力。

2.推进健康课堂研究

在健康课堂研究中,我们总结出三条策略:心细、眼宽、脑快。“心细”就是教师预设能力。教师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水平,深入地考虑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安全因素、保健意识以及动作练习是否具有科学性,这些都要分析透彻。“眼宽”就是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教师会随时关注孩子,发现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及时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脑快”就是教师的随机教育能力。教师不是备教案上课,而是备幼儿上课,“健康课堂”就是力求教师要快速捕捉孩子稍纵即逝的“想象和创造”,不失时机地激励,灵活机智地调整教学策略,给予幼儿适当的评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健康课堂的推进,让教育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在学习中有一种登顶的“高峰”体验,这种体验能使学习印于脑海,终身受益!

(四)健美:点化儿童生命的美好

围绕“健康、快乐、灵动、纯美”的幼儿发展目标,我园在幼儿发展上推出了“四健”节日活动,通过节日活动为孩子搭建成长展示的舞台,让白鹿宝贝快乐向上、灵动活泼,感受生命的美好。

1.“鹿宝贝才艺秀”

每年的6月是全园小朋友最幸福的时刻,孩子们盛装打扮,或演童话剧,或是歌唱,或是舞蹈,或绘画,人人都来参与才艺秀。此刻,每个孩子都是明星。教师们对孩子的歌唱,对他们不拘一格的绘画和兴高采烈的自编自演,都持热情赞赏态度,让他们充满对美的追求和渴望,这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

2.“亲亲大自然”

世间种种美,皆于自然中。每年的每个季节大自然赐予了我们不同的美,带孩子走进自然,寻找自然之美,是点化儿童生命美好的重要方法。春天,我们和孩子一起寻找迎春花,看那点点的鹅黄引来春姑娘;夏天,我们一起在大榕树下,感悟心静自然凉的惬意;秋天,我们一起瞧瞧蚂蚁在干什么,体验与小动物一起玩的情趣;冬天,我们一起期待雪花从天而降!这是对生命原始的祈祷。

幼儿园健康教育呼唤生命的回归,生命回归了健康,必将会使健康教育之花璀璨夺目,春色满园!

参考文献:

[1]徐子煜.儿童教育发展论文.中国和平出版社,2009-03.

[2]欧新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8.

第8篇: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婴儿;睡眠习惯;夜醒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7(b)-010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infants′ sleeping and sleep disorders in Shunyi district of Beijing,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Methods 171 infants who did physical examinations in Child Health Care Clinic from October 2015 to November 2015 were chosen and information about sleeping state as well as those that might closely be related (such as parental raising style)were collected via specific questionnaires which were interviewed by trained doctors.Data was analyzed by chi-squaretest.Results Problems existed in sleep habits of children who admitted to child health care clinic in Shunyi district.Sleeping with parents in the bed,abundance calmming and night nursing,accounted respectively 81.9%,85.4% and 81.3%.Frequent night waking and difficult falling asleep were found to be the main sleep problems for the infants,and the incidence rate were 55.1% and 11.1% separately.Conclusion The sleep disorders may be relative to the parenting ways.We should give scientific guidances to parents about how to sleep with their infants in the bed,and to avoid abundance calmming and night nursing may be necessary.

[Key words]Infant;Sleep habit;Frequent night waking

近年来,随着睡眠相关学科的发展,婴儿睡眠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家长和儿童保健工作者的关注,良好的睡眠不仅对儿童体格、认知、神经运动、气质的发育形成均有重要的影响[1],而且也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婴儿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发展最快的时期,良好的睡眠对于婴儿的体格生长、心理、行为发育均有重要影响。持续存在的睡眠障碍对儿童的体格、认知、情绪行为的发展以及内分泌等多系统功能均存在不良的影响结局,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多动、易怒、攻击性强等情绪行为问题及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增加,同时也是儿童乃至成人期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高风险因素。国内研究显示,有睡眠问题的婴儿较无睡眠问题的婴儿生长速度减慢,头围、胸围、体质量低[2-3],睡眠障碍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4]。儿童保健是儿童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了解儿童睡眠现状,找出不同月龄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提高儿童睡眠质量以及儿童保健的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普查的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5年11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定期体检的171例健康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0~5个月龄婴儿64例,男婴37例,女婴27例;6~11个月龄婴儿107例,男婴56例,女婴51例。

1.2方法

在儿童定期体检过程中,通过结构化问卷向家长了解婴儿过去一周内睡眠状况,内容包括24 h总睡眠时间、睡床方式、安抚方式、睡眠姿势、夜醒次数、是否喂夜奶、是否存在入睡困难、磨牙、打鼾等睡眠障碍,其中夜醒次数及是否喂夜奶仅限于6个月龄以上婴儿。睡眠障碍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制定的诊断标准,即入睡困难:入睡平均所需时间>30 min;频繁夜醒:每夜睡眠中转醒次数≥2次[5],因其他睡眠障碍不易不适宜于2岁以下儿童,本次调查对象为婴儿,故未列出。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睡眠时间的比较

0~5个月婴儿睡眠时间为(15.35±2.23)h;6~11个月婴儿睡眠时间为(12.60±1.13)h。

2.2睡眠习惯的比较

2.2.1不同月龄婴儿不同睡眠地点所占比例的比较 81.9%的婴儿与家人(主要是母亲)同床睡眠,18.1%的婴儿与家人同睡一个房间,自己独立睡小床,没有婴儿单独睡眠。其中0~5个月婴儿与家人同床睡眠的比例为75%,6~11个月与家人同床睡眠比例86.0%,0~5个月同床睡眠比例低于6~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P>0.05)(表1)。

2.2.2不同月龄婴儿不同入睡方式所占比例的比较 喂奶和拍抱是该年龄段婴儿睡前安抚的主要方式,婴儿独自入睡比例仅为14.6%,其中0~5个月婴儿自我入睡比例为10.9%,低于6~11个月龄的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P>0.05)(表2)。

2.2.3不同月龄婴儿不同睡眠姿势所占比例的比较 0~5个月龄婴儿的主要睡眠姿势为仰卧,占67.2%,6~11个月婴儿主要睡眠姿势为侧卧,占45.8%,6个月以后,俯卧位睡眠婴儿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P

2.2.4夜间哺乳 6~11个月婴儿夜间哺乳的比例较高,约为81.3%,仅有18.7%的婴儿夜间不哺乳。

2.3不同月龄婴儿不同睡眠障碍发生情况的比较

婴儿总的睡眠障碍发病率为46.8%(80/171),其中婴儿总的入睡困难发生率为11.1%,0~5个月婴儿入睡困难发生率较低,为9.4%,6个月以后,婴儿入睡困难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P>0.05)。婴儿期磨牙比较罕见,本次调查仅1例,占调查总数的0.6%。0~5个月婴儿打鼾发生率较高,占17.2%,6月龄以上婴儿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P

2.4不同睡眠习惯睡眠障碍发生率的比较

6~11个月龄夜间哺乳婴儿睡眠障碍发病率为66.7%(58/87),明显高于夜间不哺乳婴儿的30%(6/20)(χ2=9.096,P0.05)(表5)。

3讨论

3.1婴儿睡眠障碍发生率高

本研究共选取婴儿171例,基本包含了0~1岁各个月龄段,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从睡眠时间上来看,本次调查各年龄段睡眠总时间与全国调查基本一致[5],本次调查结果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6.8%,与国内其他类似调查相一致。特别是宝鸡市和深圳市同样以婴儿为研究对象,报道发生率分别为47.92%和43%,说明睡眠发生率地区差异不大[6-7]。本研究重点呈现婴儿期不同月龄睡眠障碍的分布情况,婴儿由于喉软骨尚处于发育过程中,打鼾发生率较高,随着年龄增长,入睡困难和频繁夜醒逐渐成为婴儿睡眠的主要障碍,频繁夜醒不仅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损伤学习、记忆等认知能力发育[8],也对全家人的睡眠造成不良影响。国内研究表明,夜醒次数越多,夜醒时间越长,儿童的智能发育指数越低[9],婴儿睡眠质量与母亲的焦虑、抑郁显著相关[10],因此,睡眠问题应当引起儿童保健医生的重视。

3.2不良睡眠习惯的影响

造成婴儿睡眠障碍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家庭养育方式、母亲焦虑情绪、孕期睡眠、婴儿气质、亲子关系、营养均可能对婴儿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11-14],其中,不良睡眠习惯是造成婴儿睡眠问题的重要原因,由于本次调查例数较少,入睡方式与睡眠障碍之间关系不能确定,有待于做更进一步证实。何种睡床习惯更有利于婴儿睡眠尚存在争议,2008年国内某项研究表明,独立睡眠的婴幼儿夜醒次数少于与母亲合睡,且出现如急躁、胆怯、害羞的几率明显低于与母亲同床[15]。本次调查不同睡床习惯睡眠障碍发生率未发现明显差异,通过哺乳、拍抱、摇晃等方式安抚婴儿入睡发生率较高,不利于婴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12];在自然状态下,婴儿在4~6个月逐步建立昼夜节律,6个月后夜间无需哺乳,夜间喂奶将明显增加婴儿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3.3针对不同月龄婴儿家长有重点地开展健康教育是减少婴儿睡眠障碍的有效方法

不良睡眠习惯是造成婴儿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开展健康教育是减少婴儿睡眠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根据婴儿睡眠障碍发生的特点,在孕期开展健康教育,让孕妈妈提前了解婴儿睡眠的相关特点以及培养婴儿良好睡眠习惯的相关知识;在家长学校开展睡眠健康教育,帮助新妈妈有效处理婴儿睡眠出现的问题,均有助于婴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在对儿童健康体检时,针对婴儿该阶段经常出现的睡眠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一对一指导。

综上所述,睡眠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婴儿期,入睡困难和频繁夜醒影响儿童的体格、心理和智能的发展,在孕期和婴儿期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家长采用科学的育儿方法,逐步改变不恰当的养育方式,对减少婴儿睡眠障碍发生,提高婴儿睡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Ednick M,Cohen AP,McPhail GL,et al.A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sleep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 on cognitive,psychomotor,and temperament development[J].Sleep,2009,32(11):1449-1458.

[2]常琴,乔虹,温恩懿,等.婴儿睡眠与身长速度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21):2911-2912.

[3]吴至凤,赵聪敏,赵雪晴,等.婴幼儿睡眠质量与体格发育的关系[J].重庆医学,2009,38(22):2806-2808.

[4]王惠珊.重视儿童睡眠障碍的评估与防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9):769-772.

[5]王惠珊,黄小娜,蒋竟熊,等.中国城市0-5岁儿童睡床习惯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4):420-422.

[6]杜亚梅,韩春玲,杨健梅,等.宝鸡市城区240例婴儿睡眠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2(16):721-723.

[7]谢怡,孙晓勉,郑雪娟.深圳市婴儿睡眠现状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1(19):977-979.

[8]Charmandari E,Kino T,Souvatzoglou E,et al.Pediatric stress:hormonal mediators and human development[J].Horm Res,2003,59(4):161-179.

[9]王爱萍,孙莞绮,骆晓萍,等.夜醒与婴幼儿认知发育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4,11(32):1064-1068.

[10]尹国燕,马淑丽,张琪,等.婴儿夜醒行为与其家庭环境因素的调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7(16):2464-2465.

[11]P建锋,张怡.儿童鼾症与生长发育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4):47.

[12]江帆,颜崇淮,吴胜虎,等.1-23个月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6):435-438.

[13]Kordas K,Siegel EH,Olney DK,et al.Maternal reports of sleep in 6-18 month-old infants from Nepal and Zanzibar:association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stunting[J].Early Hum Dev,2008,84(6):389-398.

[14]中国婴儿睡眠监测组.婴儿早期喂养方式对睡眠的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9):779-782.

第9篇: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幼儿园阶段小学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教育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小学化,会严重危害到儿童的身心发育,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对于他们的心理以及生理都是特别不利的,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本文将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与危害以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与措施进行研究,以此来帮助我国改变幼儿园小学化这种危害儿童健康的现象做出应对措施。[1]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以及教学方式等等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当中去,将幼儿园的孩子们当作小学生那样来要求,教育形式的小学化,扼杀了儿童创造的积极性,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的小学化,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应该掌握一些较为简单和较为基础的知识即可,可现在教师将小学的教学内容就教给儿童,给儿童造成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学要求的小学化,对于要求儿童的一些行为准则都是要求小学生的,根本就不是几岁孩子所要遵守的,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教学评价的小学化,对于儿童的学习更应该关注的点是儿童的学习心态等等,而不是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2]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1.幼儿园办园理念和生存竞争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栋梁之材,于是对于学前教育就越来越重视,但是有一些家长并不懂得如何正确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只是单纯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别人的孩子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所以,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家长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也就促使幼儿教师教给儿童许多小学应该掌握的知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幼儿园要想有生源就要拿学生的成绩来说话,因此,为了幼儿园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幼儿园也会将儿童教育小学化。

2.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

由于我国目前幼儿教师师资水平的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农村这些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区,教师在不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况下,将不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知识过早的传授给了儿童,不仅没有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反而阻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教师忽视了对儿童室外活动教育的重要性,将室内教育作为了重点。[3]

3.走进了幼小衔接的误区,夸大了“幼小衔接”工作

从前文提到的由于幼儿教师意识不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的“小学化”观念严重,认为幼儿园的作用就是要提前教给孩子一些小学知识,于是,就将小学的知识灌输给儿童,用要求小学生的行为来要求儿童,束缚了儿童的自由发展。

4.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应试教育是从历史以来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人们也通过考试成绩来判断这个孩子是否优秀,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也就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问题,而是一直以来累积而出现的问题。

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会危害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儿童期是一个孩子成长发育的阶段,各个系统还没有发育的那么完全,如果长时间的集中精神,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比如:近视、驼背等,长时间的处于这种情况下,儿童很早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幼儿教育小学化影响儿童的全面的发展,在儿童进行幼儿教育阶段,由于教师侧重将教育知识小学化,这就会出现儿童知识单纯的学习到了知识,而违背了我们新课改的要求,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4]

四、改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相应措施

1.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提高家长的素质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家长也是有一定责任的,因此,要加强对家长的观念的改变和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监督幼儿园去正确教育儿童。要时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要注重加强对儿童的幼儿阶段的培养。

2.加强幼儿园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幼儿园要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既要注重整体的素质培训,又要注重教师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别培训,这样才能够达到培训的目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将幼儿教育专业化,对儿童阶段的教育负责;完善课程设置,将游戏融入到教学当中,幼儿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要将游戏融入到知识的教学当中,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儿童的创造力,让儿童自己去积极创新,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儿童的全面发展;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增加互动,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能够增加对儿童的关注度,关注儿童的心理变化等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利的。[5]

3.加强幼教机构监管,改革教育体制

我国目前幼儿园办学很多都是社会办学,这就要求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民营幼儿园的监管力度,以确保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恶化,从多个方面去监管,为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体制要进行积极地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全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为此做出努力,无论是幼儿园本身还是家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顺利进行,才能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6):89-90.

[2]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6):55-60.

[3]狄有根,林紫芳.政府主导加大投入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赴浙江省教育厅及杭州市、德清县考察学前教育的报告[J].新教育,2010,15(6):4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