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

第1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问题 思维能力

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都是借助数学问题进行锻炼和提高的,数学课堂也因为数学问题而丰富多彩,富有生机[1]。古往今来,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对思维始自疑问提出过精彩的见解:亚里士多德的“思维产生于惊奇和疑问”;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提出问题的意义远大于解决一个问题”;朱熹的“读书需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等,都说明了“问题”在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了问题是思维的“助推剂”。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借助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呢?

一、初中生思维能力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是形成知识体系,开发锻炼思维的重要阶段,是学生理解探索数学知识的重要过程。但是,研究发现,一些初中生基本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缺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知识不能很好地转化成能力,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综合分析等能力都很欠缺。学生解题是以算出结果为目的的,没有解题技巧,就不能进行知识的整合再学习。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基本没有形成,数学素养较低。

二、设计趣味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兴趣

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获取知识,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低效的。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在讲《幂的运算》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故事问题引入:“乘法有一天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乘方在门外站着,就问:‘你找谁?’乘方说:‘走亲戚啊。’乘法说:‘咱俩是什么亲戚呢?’乘方说:‘3×3×3是什么运算?’乘法说:‘乘法。’乘方说:‘这不就是3的3次方吗?我们肯定是亲戚。’乘法很疑惑地说:‘有我乘法就行了,干吗还要出来你乘方啊?’同学们,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这个故事结尾富含深意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兴趣。

三、利用教材本身问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一)借助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问题设计是一题多解的,这种习题的设计就是要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改变学生僵化的思维模式,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多角度、多途径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时,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如图,已知AC=DB,要使ABC≌DCB,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摇 ?摇。

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有利于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增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二)借助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近几年,探究性问题逐渐成为中考热点,探究性问题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不拘泥于考查课本上的固有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例如:问题1.有一块长方形苗圃,要将它分成四份,分别种上四种颜色的花,请设计尽可能美观的方案。

问题2.若这块苗圃长12米,宽8米,在其对角线交点P处安装喷水口,且从喷水口引三条射线把苗圃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分别种植不同的花卉,请设计方案并说出三条射线与矩形交点位置。

问题3.如果苗圃为平行四边形、圆形还能怎样设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已有的各种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

(三)借助找规律问题,培养学生归纳猜想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找规律问题旨在锻炼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这类题一般情况是先给出几个具体的、特殊的式子、数字或者图形,要求学生根据其中的变化规律,猜想出一般性结论,然后对这个一般性结论进行验证,并根据这个猜想进行解题。

例如: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下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

(1)第4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摇 ?摇块;

(2)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摇 ?摇块。

数学知识是一个相互连接的知识系统,教师要向学生揭示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归纳猜想的能力。例如讲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后,进行三角形相似条件的判定时,可以让学生归纳猜想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讲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讲解梯形中位线定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启发锻炼学生的类比归纳猜想能力:“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是什么?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梯形可以看做哪种情况下的三角形?你能猜想一下梯形中位线的定理吗?你能想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吗?”这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核心,揭示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应该在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渗透[2-3],借助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发展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振宇.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管窥[J].考试周刊,2011,(77):81.

第2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案例 问题特性 数学思维能力

教育学认为,数学是思维活动的“艺术”科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为学习对象的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搭建了实践“载体”,提供了活动“平台”。数学案例是数学教材内涵要义的生动“概括”和外在“代言”。初中生在感知、研析、解答不同类型代数案例和几何案例的进程中,需要通过思考、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使得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数学案例在锻炼和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功效”,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肯定和认可,数学案例已成为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现我就运用数学案例特点,培养思维能力进行论述。

一、巧借案例解析特性,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判断、推导、概括,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活动形式。学生在探知、找寻、总结解决问题思路及解答问题策略方法的进程中,需要进行思考、探析、推导、概括等数学思维活动。学生在其探析问题案例的实践进程中,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从而为思维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打基础、积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解题活动的解析特性,对整个案例解析过程进行有效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到对数学案例条件及解答思路的分析、思考等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分析找寻问题条件内在关系,层层紧扣,环环相连,逐步推导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教师做好初中生思维分析活动的指导点拨工作,保证案例解析活动效果,推理过程严密合理,逐步提高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

问题:如图1所示,EF∥AD,∠1=∠2,∠BAC=70°,求∠ACG的度数是多少?

图1

生:解析问题条件,结合解题要求,指出:根据问题条件及要求,可以发现应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内容构件等量关系求该角的度数。

师:对解析活动进行指点:要注意EF∥AD这一条件,利用问题条件中的关系,通过等量代换,建立有效等量关系式。

生:推导该案例解题思路:由EF∥AD,可以得到∠2=∠3,通过等量代换推导出DG∥BA,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师进行解题思路点评:要注意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同时要注重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运用。

生:解决问题,展示解题过程,相互进行评判。

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归纳该案例解题策略。

二、巧借案例数形特性,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我发现,很多初中生空间想象能力低下,面对复杂抽象的空间图形时,手足无措,不能进行很好的抽象分析和想象思维。初中阶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案例解答中,特别是解析一些立体几何图形案例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初中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基础工作。初中数学学科问题案例,特别是几何部分问题案例,它通过精确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图形符合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为初中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抓手”。因此,教师应借助初中数学案例数形结合的特性,设计数与形有机结合的问题案例,指导初中生结合数学问题条件内容,画出相对应的平面图形或观察图形画出条件揭示的关系,从而进行深刻的思维活动,逐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如“O是ABC的一个内接圆,AB=AC,BD是O的弦,并且AB∥CD,现在过A点作这个圆的切线AE和DC,它们的延长线交于点E,AD与BC交于点F,求证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如果AE=6,CD=5,试求出OF的长度”的讲解中,教师直接讲解问题条件及要求,初中生比较难以接受。此时,要求初中生结合问题条件内容,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图形符号,画出如图2所示的图形,初中生在数形互补的条件下,再进行问题条件分析,就游刃而解,较容易得到问题解答的关键之处在于:“正确作出连接AO,交BC的与点H,双向延长OF分别交AB,CD于点N,M的辅助线。”这一过程有助于初中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培养。

图2

三、巧借案例发散特性,培养创新求异能力

教育发展学指出,数学案例具有显著的发散特性,具体表现在案例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解题要求上具有递进性,解题途径上具有多样性。数学案例所具有的发散特性,为初中生创新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教师在问题案例讲解时,应借助数学案例发散特性,在问题设计上要力求丰富性,在解题要求上力求深刻性,在解题方法上力求灵活性,多设置具有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练等开放特点的案例,鼓励和指导初中生进行丰富多样、形式灵活的思维研析活动,让初中生在发散性问题案例解析中,创新求异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如“如图3所示,在ABC中,BEAC,CFAB,BD=AC,CG=AB”条件基础上,教师采用变式训练的形式,设计出“求证:AD=AG”、“AD与AG的位置关系如何”等解题要求,组织初中生进行思维和探究活动,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活动,以此锻炼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案例解析中,初中生根据问题条件进行探析三角形全等的活动时,构建不同等量关系,可以通过不同判定定理正确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此时对他们的解题思路进行肯定,然后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合适的解答方法。在此过程中,初中生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图3

值得注意的是,思维能力训练是系统、长期工程,需要教师落实在点点滴滴的活动中,需要学生认真进行实践活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秋燕.应用“问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06.

第3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发散思维 教学策略

发散性思维就是不依照常规寻求变异,对所给的材料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最突出特点是不拘泥形式,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况和信息,选择不同的思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分析已有的条件或者现象,表现为突出的灵活变通性、多面性、多向性和独立性。发散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核心与基础,没有发散性思维就没有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学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围绕教学内容,注重发散性思维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各种问题,不断锻炼思维品质,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一、强化学生的求异心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直以来,中学数学教学都是统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于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思维和做题模式进行简单的模仿,依照老师所提的问题简单机械地思考,习惯用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用统一的思路解决各种问题,这样的教学能够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但是不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利于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尤其是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分析问题,不断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中感知发散思维带来的乐趣。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利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和环境,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认识、分析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有关的条件和未知结果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寻找更多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同样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不受教材和老师讲解的束缚,敢于批判、勇于质疑、大胆提问,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已知ABC,P是边AB的一点,连接CP,要使ACP∽ABC,只要加上什么条件即可?(至少写出三种方案)方案一:∠APC=∠ACB;方案二:∠ACP=∠B;方案三:AP∶AC=AC∶AB。让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能力,再对其中的部分结论加以证明。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展开联想,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开始训练时学生可能不习惯,思路会出现堵塞,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二、灵活训练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不断强化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更好地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可能地通过变化各种条件引导学生有效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或者运用同样的方法解决更多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揭示数学问题的层次,另一方面可以暴露学生本身的思维层次,让学生更好地从具体的训练中感知数学思想和文化,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1.一题多变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做的一些习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每一个试题的已知条件,对之进行有效的扩展、压缩、对比或者叙述方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的情境中感知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关系能力。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既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有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正方形ABCD中,M是AB边上任意一点,MN垂直MD,MN=MD。

(1)求证:BN平分∠CBE。

(2)若将条件MN=MD变成结论,而BN平分∠CBE变为条件,是否成立?

(3)若将MN垂直MD变成结论,而BE平分∠CBE变为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2.一题多解

同样的问题,如果运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找到不同的解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者运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感知不同方法的优劣。在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不变的前提下,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探讨各种解题的办法和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一题多问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个题设多个结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数学情境,综合调用多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对已知条件和未知关系展开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思考,使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具体的问题中分析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有关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触类旁通,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开放状态,向着多个方向、多个层次不断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

例如,(1)一张圆饼切三刀可分成几块?(2)最多或者最少能切成多少块?为什么?(3)如果要切成4、5、6、7块,分别有多少种方法?(4)各种切法之间,有何联系?

三、积极诱导变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会灵活变通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最重要的标志,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变通,突破学生的惯性思维模式,积极引导学生离开原有的思维轨道,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思考和分析问题。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思维惯性,很容易陷入原有的思维轨道,这样就会束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之后,就要积极引导学生灵活变通,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沟通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逆反、假设、转换等方面的变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设想。

例如,王师傅用8天时间做了完成了一批零件的2/5,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剩下的任务?学生的习惯解答是(1-2/5)÷(2/5÷8)。教师运用诱导性的提问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①已做零件数是剩下零件数的几分之几?②剩下零件数是已做零件数的多少倍?③如何从试题中的已知数量关系建立相等方程关系?④从题中几种量中能判断出比例解法(略)比例关系吗?

四、激励学生“联想、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往往是先做出一个猜想,而后对猜想进行验证或修正的过程,而猜想又往往是以联想为中介的。这类题目不仅题型新,而且扩大了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通过题目所提供的结构特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例如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学习探讨,就可以从三角形、四边形等特殊图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探讨入手,引导学生从经过一个顶点画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三角形出发探讨内角和,从而提出猜想。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不断突破思维惯性,打破思维定势,敢于提出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第4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解题反思;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1;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41-01

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更加强调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加强解题反思思维教学,有效地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解题反思对于学生解题的帮助作用

解题反思是对知识的反向思考,是对解题过程的再认识。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解题反思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重新审视、检验的一种反向思维运算过程。通过解题反思,学生可以有效地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逆向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第一,解题反思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涉及范围比较广,知识点比较多,学习起来有较大的难度。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避免学生由于自身数学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不足而引发解题思维混乱等问题,学生需要在自己的思维中建立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认知结构,有效地强化自身数学解题思维的系统性、稳定性、创新性。而解题反思思维方法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这一需求。通过解题反思学习,学生可以有效地对问题进行横向的理解和纵向的分析,从而不断深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第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数学思维的开发。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反思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题反思有别于普通的解题方法,它是一种逆向性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在应用解题反思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地锻炼自身的逆向性思维,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最终有可能创造出新的解题思维。因此,解题反思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数学课堂解题反思教学的策略

解题反思思维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高效、严谨的思维方式。波利亚说:“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解题能力。”下面从优化数学教师的解题反思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主解题反思意识和能力两方面,研究数学课堂解题反思教学的策略。

(1)优化数学教师的解题反思教学方式。数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优化自身的反思思维培养方式。第一,锻炼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能力。在数学教材中,很多理论知识都是较为抽象的,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抽象性思维能力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训练等方法,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能力。以初中二年级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教学为例:小明的家在草原上,已知这片草原上共有三户人家,其中,位于小明家东偏北方向30度的是小芳家,而位于小明家西偏北60度方向的是小王家。现在将这三家以坐标的方式,建立一个以小明家为原点的坐标系,并且将这三家连线形成一个三角形。请问,小芳家所形成的夹角是多少度?这是一道典型的抽象性数学题。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类抽象性题目,锻炼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能力。第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严谨性较高的学科。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由题目所给信息得出解题思路,这就是逻辑思维在起作用。同时,对于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反思推理,也离不开逻辑推理能力的支持。因此,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反思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质量和效率,就应当重点加强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2)强化学生自主解题反思意识和能力。解题是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学生在解题后进行自主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思维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师开展解题反思教学的主要对象。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主解题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强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质量。很多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喜欢直接套用公式,这是思维定式的作用。事实上,数学题目灵活性非常强,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解题反思思维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解题反思思维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高效、严谨的思维方式。解题反思是对知识的深化理解,是对解题过程的再认识,是对解题方法的再强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解题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逆向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解题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富强.初中数学教学五种指导策略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04).

[2]周秀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4).

第5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一、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学习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其他数学学习阶段,也需要老师积极锻炼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其次,作为现代教学的基本任务,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将学生学到的杂乱无章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系统,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归纳与总结;最后,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而且在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使得抽象思维能力渐渐形成。作为一次质变的过程,需要借助学生的创新精神、分析能力,促进自己感性认识的形成,再借助大脑思维,从而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与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注重问题的提出方式

作为一门思维活动较强的学科,小学数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而思维活动是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提出方式,科学、有效地引出数学问题,同时还需要老师发挥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对问题出现的前因后果有一定的理解,然后老师可以借助归纳演绎法、比较对照法以及综合分析等方式,从而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比如,在关于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想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向学生提问:“谁能用以往学过的知识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过程?”问题提出以后,会让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裁、画图以及拼接等,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知识,在无形之中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设置适当难度的数学练习题

练习题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运用。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老师在练习题的设置上应该积极考虑学生的能力与学习情况,尽量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练习题,应该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动脑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合理的激发,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积极确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合理确立下来,同时也要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使老师与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获得教学与学习上的进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关于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中,数学老师应该在课前备好课,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重视乘法口诀的学习,认识到乘法口诀对自身未来学习的重要意义。老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讲解乘法口诀的由来,使学生方便记忆与理解,以此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所以,老师积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6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 思维训练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99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高思维的学科,能够很好地锻炼人的思维智力,高中数学中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思维训练,思维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与准确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锻炼思维能力的方法途径,教师应该首先使学生明确高中数学实施高效课堂思维训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高中数学思维训练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将数学思维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具备多种思维能力,学生学到这些思维能力之后,能够活学活用,自身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就提到: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数学学习中,学习数学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数学思维训练则是更重要的事情,数学思维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大脑,学生通过思维训练,思维更加敏捷、灵活,解决问题时能够采用多种方式,更懂得变通,思维深度也能够深入,思维能力能够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

为了推进教育的良性发展,开展必要的教育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教育改革提出的高效课堂理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理论,它将“自主、合作、探究”等原则方法贯穿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并将其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另外,高效课堂中的思维训练是其核心内容,这项核心内容很好地吻合了现在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目的,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有利于各种教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达到了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开展的目的。

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思维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需要依照学生实际情况实施思维训练,以此锻炼学生思维,提高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根据结果寻找原因,采用逆向思维解题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题目,采用正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或者是论证时,有时是非常难的,这时就需要使用逆向思维方法,从结果推倒、探索出题目的解题渠道与原因,找出结果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找到解答题目的思路与方法,下面我们就用实例来具体分析这种思维方法的用法。

例题1:

正数s,t满足s+t=1;x,y∈R,求证(sx+ty)2≤sx2+ty2

对于这道题目来说,证明过程如下:

因为s>0,t>0且s+t=1,

所以:s=1-t>0,t=1-s>0

sx2+ty2-(sx+ty)2

= sx2+ty2-s2x2-2stxy-t2y2

= sx2(1-s)+ty2(1-t) -2stxy

=ab(x-y2)2≥0

所以:(sx+ty)2≤sx2+ty2

这道题目的解题过程很好地采用了根据结果寻找原因的方法,采用了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出一些类似的数学题目,教会学生采用去伪存真的方法对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与反思,培养问题反思意识。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问题通过正向的思考是很难解决的,数学问题题干本身给出的条件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学会换位思考,从结果推出解决的方法,从反面进行论证。

(二)出设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使用开放性思维解题

高中数学学习中,其中最能够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就是开放性的题目,开放性题目没有唯一指定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局限,因而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这种题型的特点之一就是题目的条件是开放的,并且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从而得出的结论也是开放与变化的,结果结论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题目问题的开放性,从而能够衍生出多个问题。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能够锻炼其发散性思维能力,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思考问题,进行逆向思考、换位思考,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高层次深层次地思维活动,积极发展开放性独立思考能力,举出一个实例来分析下,怎样在数学题目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例题2 :

t在哪种情况下,方程x2-(t-1)x+t+1=0存在实根,再者,t又在哪种情况下,有两个实根,并且两个实根的平方和是4。对于这道题目来说,学生首先采用换位思考方法,从反面入手,判断t处于哪种情况时,整个方程是无解的,再者考虑两个实根的平方和是4的条件时,将t的范围首先求出来,将方程存在两根的条件方程式计算出来,得出t的范围,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与前面对于的判断,找出不符合题目要求的t的取值范围。

(三)培养学生多采用分析法思考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借助于分析法教学,这种分析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及换位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这种教学方法是基于命题假设成立的基础上,根据结果探讨其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一种思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题目给出的问题,按照逻辑思维推理方法思考问题,将题干给出的条件以及隐含的条件考虑进去,采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综合起来分析题干、找到解题的突破点,从而成功解题。

三、结语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不仅起到传授高中数学知识的作用,还起着重要的思维能力培养作用,教育界正在进行着改革与变化,高中数学也不例外,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响应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也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进行创造高效课堂教学,将高效课堂的核心思维训练很好地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惠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5).

第7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5-02

当今社会在飞速发展,与世界的融合也越来越密切,这就使高水平的英语人才成为大缺口,而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更应该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一定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英语人才。要想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就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合理恰当的教学对思维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通过思维去掌握语言的。如果一个高中生思维不敏捷,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更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法的概念,在解答任何习题时也需要进行思维训练,在实际生活中的英语口语交际训练更需要灵活的思维作为支撑。这就意味着高中英语思维教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了教学质量水平。由此可见,思维能力的提升对高中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高中英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善于创设情境的教师肯定是一位好教师。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场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英语的思维训练,去钻研教材,理解内容,解答课后的习题。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可以先行设置场景,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一切学问都起于疑。当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的时候,就是开发学生思维的绝好机会,然后经过全班学生的探究,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当实行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可以锻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设置出一定的模拟场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对于提得好的学生要大加赞赏,对于提出问题一般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增强问题的难度。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再总结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尤其是对于高中英语课本中的一些会话练习,最适合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还可以再加上一定的创新。

二、高中教师要大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主动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

有一部分高中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死记硬背,把单词背过、把惯用短语背过,把课文背过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英语是一门语言,重在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思考:我怎样让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让别人首先听明白,然后就是怎样让听的人更好地回答我的问题。做课后练习题,同样需要根据场景去思考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思维是发展的首要条件,我们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有了思考,有了探索,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其寻找问题答案的自觉性也就会被激发起来。一个既不愿意动脑思考问题,也不喜欢积极去探究问题答案的学生是很难学好英语的。比如,教师在讲时态问题时,这是高中英语语法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去分词的构成形式有规则的,也有一部分是不规则的,需要学生去记忆。如果单纯靠死记硬背是很难把大量的不规则过去分词都记清楚、用正确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去积极地思考,对规则的过去分词进行分类比较。如总结出一些固定样式,如像中文中的构词方式ABB式、ABA式等等。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这种思路去主动地给过去分词分类,对比着来记忆,效果一定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这就是因为思维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人们都说,好奇是人的天性,而求知欲跟好奇心是孪生兄弟,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一门外语,学生本来就有一定的好奇心,只要加以正确引导,一定会燃起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可以从英语的应用特点、文化背景、交际习惯等方面作出激趣引导,必要时,也可以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英语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就会自觉地开动脑盘去思考问题,使其思维得到进一步地发展,所以,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善于模拟情境,找到学生思维的激发点,启发学生积极去探索。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思维被打开了,求知欲也被发掘了出来,教学效要自然会非常好。

三、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主动性的激发,独立思考习惯的形成,对一个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面对一个现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其形成过程,再运用已学会的知识加以解决,这就会大大提高其思维能力,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现在陈旧的教学模式却一直停留在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记,一切知识就来源于背诵。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也会影响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高中英语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第8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思维能力

一、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维方面的问题

既然是农村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就有必要谈一谈农村小学生的基本特点,农村小学的学习环境不如城镇学校优良,而且教学设施也不如城镇学校优良,甚至很多教育设施缺乏,比如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所以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视野、知识面都有一定不同。这些不同会导致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不同。

由于农村学生的课外活动还有做家务,参加生产劳动,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好。农村学生在平时参加生产劳动,参加家务活动中,对身体的练习可以更多,从而身体得到练习,身体的锻炼可以带动身体的健康,大脑也会受体育锻炼的影响而生长良好,大脑的物质基础就可以得到保证。

而且通过这些活动,农村学生可以更多地认识“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所以农村学生的思维内容会更多围绕在这些内容,从而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一些思维方面的问题,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我们现在可以列举出农村小学生的一些问题:环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认识内容对思维能力的影响;身体素质对思维能力的影响。

针对农村学生的环境更多是接触日常生活,就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对环境的思考,比如看到青菜可以想到青菜是从播种、发芽、施肥等而来,还可以想到青菜的颜色,和青菜相关的其他事物,青菜的英文说法。这些都是农村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所以就应该培养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其他特点可以采取相应的其他的培养方法。并不拘泥于某种培养方法。

第9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法;运用;提问

南宋思想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习亦是如此,问题是学习动力的助推力,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设置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更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技能,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恰如其分地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刺激学生进行思考研究,锻炼思维能力,开发智力,与学生做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知识点,对比分析,把问题归结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提问,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受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准确性和指向性。因为很多时候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会在他们的提问中体现出来,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才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让学生把知识掌握牢固。提问也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增加学习热情。例如,传统教学中的课前提问不但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能引出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让学生自然地过渡到新课中来。

二、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什么?思维就是对一种事实或者一种思想的活动,就像我们吃牛排一样,把它消化分散到全身,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强壮,正像消化能力越强,吸收的各种相同的蛋白质就越多。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语言是分不开的,不管是老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提问,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最好方式,要多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往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总是问题不断,他们善于发现细小的问题,刨根问底,一定要把问题解决了才肯罢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种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也是一种教学技巧,只有让学生提出了问题,才知道学生哪里掌握得不好,教师才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不管是哪个学科的老师,在课堂上都可以适当设置几个锻炼思维的问题,一方面活跃下沉闷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例如,车祸现场,第一批赶到的警察和救护车竟然没有发现一个死者和伤者,为什么?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却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好工具,时常跟学生交流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的,慢慢地会发现他们思考问题的思维会很广,不会仅仅局限在一个角度想问题了,这就说明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达到了我们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问题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才能发挥其强大的作用,漫无目的地发问只会让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无法掌握学习的重点。首先,设置问题时,每个问题之间要有联系,有层次,让学生清晰地感知,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无从下手;其次,问题的设置要有延伸性、开放性,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如,《桂林山水》一课,主要通过对桂林山水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学中可以设置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文章哪些自然段总写山水;其次,哪些自然段总写山美;最后,哪些自然段总写水美。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找出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把文章整体分析一遍,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认真总结了以下提问的技巧:

(1)对于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角度提问,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中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感到课堂是有趣的,而不是枯燥的,这样才更有助于他们积极思考问题。

(2).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在设计问题时要经常变换手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问”,切忌只采用一种模式来提问,要让学生感觉到新鲜感,每次的提问方式都不一样,要让他们知道教师艺术性的提问对他们学会自己提问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提问是所有“问”的关键。